身边的逻辑学

身边的逻辑学

(5)

4解释为什么媒体充满神圣的信条与愚蠢的观念。解释我们在面 对这种情形时,如何才能克服自己内心的不信任与厌恶感。根; 据自己的了解程度,打一到五个勾□□□□口。
5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字词很重要。如果你的答案听起来很明 智,就打个勾口。解释字词为什么会意义重大,并举个例子。
  重新阅读本章相关部分,检查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若你绝大部 分都答对了,就在此停留片刻,奖励自己一下。简单的鼓励,有助于巩 固记忆。嘉勉良好的工作表现,可以促进大脑有效运作。然后放松一 下,开始享受阅读第三章的乐趣,我们要讨论一种普遍的思考错误: “在此之后”谬误。
?@0
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16身边的逻辑学
  本章可以让结束前面繁重内容的你松一 口气,轻松地认识一种普 遍的思考错误,称为“在此之后,因此之故”(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即发生于其后者,必然是其结果。这是一种普通的逻辑上的
谬论D
  这句陈述确切描述了以下的思考错误:以时间联结为基础来认定 原因。一个事件出现在另一个事件之后,不一定表示它们有因果关 系。如果假定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将使我们远离现实走向错误,并 因此犯下不合理的思考错误。
  在我们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许多谬误,在此我们先介 绍“在此之后,因此之故”。谬误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或意见,一种推理 上的错误或论证上的瑕疵,尤其是那些外表看来合理的错误。为了表 达上的方便,“在此之后,因此之故”谬误通常简写成“在此之后” 谬误。
不下雨吗?杀个人来献祭就好了
  因为一件事物在另一件事物之后出现,因而认定第二件事物必定 是第一件事物的结果,这样的假定是一种常见的思考错误。第一个事 件是否导致第二个事件的发生,并非单以时间上的联结来决定。因果 的联结必须由其他证据来证明。
  鸡鸣而后日出。公鸡啼叫并不能使太阳升起,但两个事件却在时 间上有联结。远古的时候人们可能假定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公鸡使 太阳升起。然而,我们怎么知道公鸡无法使太阳升起?
  我小的时候,后院有个鸡笼。每天日出前都会听到鸡叫声。这种 状况一直持续着,直到我们把那只鸡杀了为止。尽管鸡永远消失了, 太阳还是照常升起。现在,就算没有事件一(鸡鸣),事件二(日出)仍 会发生,我们因此确定日出并不需要公鸡,真正造成日出的另有原因, 公鸡不是日出的必要条件。
  当两个情况接连发生时,尤其当它们不断接连发生时,人们禁不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117
住会认为,其中一个情况可以解释另一个情况。这种想法毫不可信。 诚然两个事物之间可能存在必然关系,但在因果关系成立之前,我们 必须确认,是否去除原因之后,结果仍可在不违反某些公认的一般原 则下继续存在。如果发现结果能独立存在于原先设想的原因之外,则 该发现将成为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有力证明,日出与鸡鸣便是 一^例。
  其实,鸡叫不是因为太阳即将升起,而是因为到了早晨,公鸡想要 交配,它的交配欲驱使它呼唤母鸡前来交配。公鸡的啼叫只间接与日 出有关,两者是同时发生的事件,而非因果事件。就算没有公鸡,太阳 仍将一如既往继续升起,并且还将持续25亿年,科学家告诉我们,太 阳届时将成为红巨星,烧掉整个地球。
  萧伯纳吃素,同时他也是伟大的剧作家。不吃肉能让你成为伟大 的剧作家吗?
  绝无可能。
  这两件事物是独立变量,而非共存变量。不相信?你可以试着吃 素一年,看看自己的写作能力会不会因此提升。
原则:在时间中接续的两件事物,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以此导出:
教训:就算一个事件接着另一个事件发生,或是两个事件在时间上 接续,也不能假定它们有因果关系^
  下雨,街道变湿;雨停,街道变干;当街道变干,又开始下雨。干街 道是下雨的原因吗?湿街道是雨停的原因吗?原始的思考可能认为, 干街道是下雨的原因,因为每次街道一干,迟早都会下起雨来。
  公鸡与干街道这两个例子,显示人们会将两件毫无因果关系的事 物联结在一起。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结成因果关系,将使我们无法理解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18身边的逻辑学
更复杂的真理,如地球如何自转,温度与露点的变化如何成云致雨等。 妨碍我们理解现实的真实性质的事物,就是一种思考错误,程度严重 的话,还可能伤害我们。
  当我太太跟我从提洛岛前往另一座希腊岛屿麦克诺斯岛时,船在 途中遭遇了暴风雨。船长向我们保证不会有事,因为他已向圣母祷告 过了。
  我问道广我们怎么知道她会帮我们?”
  “你没看到麦克诺斯岛上的小教堂吗?只要海上有暴风雨,船长 就会向圣母许诺会为她盖教堂。”
  我问道:“但那些祈祷过却遇难的船长盖的教堂在哪里?”
  船长顿时语塞。他了解自己的推理有瑕疵。为什么他的推理有 瑕疵?
  因为有人祈祷而后平安无事,并不表示他无事是因为祈祷。一个 事件在另一个事件之后,光是这样的事实,并不表示它们有因果关系。 此外,那些祈祷但却遇难的人没有机会盖教堂,只有祈祷而无事的人 才有机会盖教堂,因此,这是一种片面的证据拣选。麦克诺斯岛上的 教堂数量增加,能证明祈祷的人平安无事,不能证明他们平安无事是 因为祈祷。
  如果找一群身陷危险的船长,随机选择其中一半的人祈祷,而另 一半的人不祈祷,若结果是祈祷的人平安无事,没析祷的人遇难,那 么,我们或许能认定祈祷有用。
  在这项研究尚未进行之前,如果我们遵循海上安全标准程序,比 如在暴风雨前封好舱、把船速维持在舵效速度、穿上救生衣、放下救生 艇、发出求救信号等,或许更能保住我们的命。这些以现实为基础的 方法比祈祷更能保命,因为它们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
  宗教狂热分子经常犯“在此之后”的谬误。
  古玛雅人相信,他们的伟大神衹恰克司雨。玛雅人认识到作物需 要雨水,反复的观察显示,雨水少时造成歉收,不下雨则寸草不生。
  该怎么解决?不下雨时如何求雨?这是个问题。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119
  真正的解决方式是抽取地下水,但这个办法超出当时玛雅人的能
力范围。玛雅人正忙着想别的事 个完全无效的办法,称为活人
献祭。最后,他们终于想出适合的解决方式,就是搬到有雨的地方去。 不过在想出这个办法之前,祭司一直用活人献祭。只要出现旱灾,就 有人自愿淹死在乌斯马尔、奇琴伊察等地的天然水井中。除了人以 外,许多珍贵的物品也被扔进井里。这么做是为了取悦恰克,使他吩 咐天上的少女将水瓶里的水洒向地面。
  我们知道活人献祭背后的动机,因为祭司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 以及神圣的玛雅书籍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而井里的人类骨骸也证明活 人献祭属实。
  结果呢?
  在献祭了几个活人之后,下雨了。结论:献祭有用。做法:下次遇 到不下雨的情形,献祭活人就对了。
  听起来相当愚蠢,但确有其事。整个玛雅文明完全陷入错误的泥 淖,因为它假定,当一个事件接在另一个事件后出现,则它们必有因果 关系,从而归纳出这个通则——遇到旱灾,献祭活人就对了。
  一旦玛雅人接受这个错误通则,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止神 权政治以各种理由、为了各类神祇以及其他任何特殊目的来献祭活 人。事实上,有一个关于玛雅文明毁灭的合理理论,其根据即在于大 量活人献祭造成的人口锐减。我们知道,在玛雅古典时代末期,战争 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献祭的活人。想到有这么多年轻男女因“在此之 后”而死,不禁悲从中来。
  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是一个司法诉讼,因此被逐字记录下 来。有机会的话,你可以读一读,看你能找出多少“在此之后”的错误。
  有个农夫的马车在经过一名古怪老妇人的家之后,于3英里外的 道路上不见了一个轮子,法院因此认定这名老妇人是女巫,是她让轮 子不翼而飞。这名老妇人这么做时,人在3英里外,因此她一定使用 了巫术移走轮子。如果她使用巫术,则一定是女巫。法院因此判她死 刑,与另外18名“女巫”被绞死。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20身边的逻辑学
  这个故事相当引人入胜。故事开始于1692年5月,几个年轻女 孩认为镇上几个老妇人被魔鬼附身,因而指控她们。专门用来审问巫 师案特别法庭成立后,巫师案的指控愈演愈烈,最后甚至牵连到总督 威廉?菲普的妻子。幸好英克利斯?马瑟及其子科顿有足够的影响 力终止了 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审判。马瑟父子相信女巫存在,但他 们认为审判的证据不可靠。此外,他们不接受“在此之后”的证据,尤 其反对被告被想象的幽灵附身。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不仅要为不受自 己控制的事件(如轮子不见)负责,也要为附在她们身上而自己无力控 制的幽灵负责。现代精神医学认为,这些幽灵完全是证人自己的幻 想。附带一提,若是真有幽灵附身这回事,那么被附身的也是证人 自己。
  舆论先是要求停止审判,随后则加以谴责。立法机构通过了悔罪 决议(1696年12月17日),其中包括定斋戒日。在斋戒日这一天,当 初审理此案的塞缪尔?休厄尔法官坦承自己在看待证据上犯了大错。 被关的妇女无罪释放,受害人及家属也获得赔偿。对于已被绞死的 “女巫”来说,平反来得太晚,她们非但无法获得赔偿,还丧失了生命。
  如果你无法阅读塞勒姆女巫审判案的原始诉讼文件,那么可以看 看阿瑟?米勒的剧作《塞勒姆的女巫》(7加Cn/cfWe),它根据审判案 的副本写成。阅读并感受其中的哀戚之情,这些人全是“在此之后”的 错误思考的牺牲者。
  医生与政治人物有时因”在此之后”的错误思考而获益,有时 也因此受害。
  医生与政治人物发现“在此之后”的谬误可为他们的名声增色不 少。医生作出诊断,开出药方,然后病人的症状消失。吃药,然后痊 愈,光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接在另一件事情 后面发生。药物可能毫无疗效,痊愈凭借的纯粹是自然的力量。绝大 多数疾病都能自行痊愈,若非如此,人类不可能生存至今。历史告诉 我们,有许多病例,医药的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举例来说,汞盐 与砷盐不但没有疗效,还是毒药。林肯认为自己服用蓝色药片(其实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121
含有汞盐)加重了病情,于是停药。我们现在知道,汞盐有毒而且无助 于林肯的抑郁症。事实上,汞盐使林肯的情绪更加低落,幸好他及时 停药,否则美国可能会出现一位自杀身亡的总统。
  乔治?华盛顿死于扁桃腺炎。他的死亡或许与反复接受放血治 疗有关。当时认为放血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现在我们知道,像扁桃 腺炎这种严重的咽喉感染,放血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放血很可 能削弱了华盛顿抵抗细菌的能力。当你喉咙痛时,你愿意接受哪种治 疗,是放血,还是服用抗生素?
  曾经,英国医学协会反对注射天花疫苗。19世纪,匈牙利医生塞 麦尔维斯丢了工作,因为他主张医生没有洗手是引发产褥热的主因。 在这两件事上,医学权威都犯了错。
  这个教训很清楚:医学主张不可尽信,除非有大量证据支持。即 使是所谓的护理标准,公认的治疗方法、手术与程序,都可能有问题, 并且可能造成伤害。
  “在此之后”的谬误可以把与医生无关的疗效归功于医生,因而提 高医生的名声;但它也可能把与医生无关的不幸迁怒于医生,因而贬 损医生的名声。
  最近,许多医生因“在此之后”谬误而陷入医疗诉讼的噩梦之中。 医生开药,然后病人死了。这难道不会让人觉得是医生的药害死了病 人?当然会。
  也许大多数人心中对此存有疑虑,但对于懂得正确思考的我们来 说,这样的困扰并不存在。遗憾的是,有些寡廉鲜耻的原告律师的确 会作出各种臆测,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律师是喜欢指鹿为马的人, 扭曲真理是他们的工作。
  医疗行为不可能治愈已经痊愈的人,也不可能伤害无法痊愈的 人。医疗是帮助还是伤害,不能单靠“在此之后”来判断。
  别忘了病人吃药的理由是什么。相较于医疗,这个理由才是造成 无法治愈的主要原因。
  所有接受癌症治疗的人都免不了一死,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死于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22身边的逻辑学
癌症。这虽然令人遗憾,但却是事实:癌症患者的死因大半是癌症,而 非医疗行为。绝大多数所谓的医疗事故,其实都不是患者死亡的原 因。医疗人员故意处置不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比之下,疾病、年 老、意外、厄运与不幸更能解释病人的死因。
  同样,政治人物在接受赞扬与忍受责难上有着言行不一的毛病, 他们似乎总是接受赞扬,回避责难。所以,如果繁荣时期刚好发生在 他们任期内,政治人物会说那是他们的功劳;另一方面,他们通常会把 自己任期内出现的经济衰退,诿过于世界贸易逆差、供应经济学政策、 高利率、高油价等任何他们想得到的替罪羊,总之?一切与他们无关。
  历史充满了 “在此之后”的错误。
  历史学家也会有同样的错误。20世纪美国繁荣的原因,通常的说 法是自由贸易或坚实的资本主义基础。繁荣的确在实行自由贸易之 后出现,似乎也可以确定是在实行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不过大致来 说,其间的因果关系并未得到证明。我们已经知道复杂问题没有简单 答案,所以我们知道整个国家的繁荣不可能只靠一两件事来决定。
  比较可能的状况是有多重因素同时作用,其中包括渴望在美国出 人头地的移民的生产力、完善的交通运输、打开美国商品帝国市场的 庞大海陆军、发明家的惊人创意等。
  我的意思是“在此之后”的谬误,通常与历史学家犯的错误完全吻 合,他们使用拣选过的公共政策例证来作出过度概括。资本主义也许 是繁荣的唯一原因,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繁荣紧跟在资本主义之后出 现,并不能证明什么。一个事件在另一个事件之后发生,有可能只是 巧合o
  除非我们有别的证据证明资本主义与繁荣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否则我们不可以相信其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迷信与奇迹都是胡扯
  有人从梯子下走过,两年后他死了。这能证明从梯子下走过会倒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23
霉吗?除非我们忽视他是因酒醉驾车出事而死,除非我们忘记他曾无 数次从梯子下走过却没死的事实,否则我们不可能相信这个荒谬
  o
  所有迷信都是荒谬的。
  是的,这句话的确是陈词滥调。迷信的定义原本就是毫无根据, 因此完全荒谬。迷信也很愚蠢,正因愚蠢,我们可称迷信为愚信。然 而,迷信为什么不好?
  迷信不好,是因为它使我们脱离现实。当我们应该关切真实事物 时,迷信却让我们浪费时间在思考虚假事物上。不要从梯子下走过, 这种说法或许源自明显的危险:当你从梯子下走过时,可能会有东西 掉下来砸到你的头。这个危险是真实的,但不是我们要谈的重点。我 们要谈的是迷信:以为从梯子下走过,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与运气产生 长远的影响。梯子会对你或你的命运造成长远的副作用,这完全是 胡扯。
  害怕13号星期五是没有道理的,带兔子脚能带来好运也一样荒 谬。当然,有些带兔子脚的人的确运气变好了,但这跟兔子脚没有任 何关系。把易拉罐绑在新婚车上,或许是为了用噪声把恶灵吓跑。新 年的鞭炮也是一样。躲避黑猫有其宗教根源。在中古时代,人们相信 女巫会化身成黑猫,因此只要看到黑猫,人们就认为那是女巫变的。
原则:迷信是胡扯。
  以此导出:
教训:迷信?忘了它吧,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与迷信密切相关的是奇迹信仰。奇迹信仰相当普遍,而且有时源 自“在此之后”的谬误。奇迹只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发生在合适的 人身上的好事。
Truth, Knowt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24身边的逻辑学
  有些奇迹听起来合理,却经不起理性无情的检视。通常,简单的 自然现象,就能解释所谓的奇迹。
  我记得在特里莎修女的自传里读到,有一次她上楼时,手里拿着 点燃的蜡烛。一阵冷风如猫掌般扑来,吹熄了蜡烛,但过了几秒,蜡烛 又点燃了。特里莎修女知道,烛火昏暗无光是魔鬼的把戏,目的是要 阻止她回房祈祷。魔鬼吹熄蜡烛,但耶稣则奇迹般地重燃蜡烛。
  但比较可能的是,魔鬼与耶稣都和烛火无关。这纯粹只是风吹灭 了烛火,而烛火又再度燃起,没有魔鬼或耶稣的介入。同样的事也在 我身上发生过无数次,或许你也有相同的经验。
  顺便问一下,当烛光消失时,烛光去哪里了?
  爱丽丝在梦游仙境时,想知道烛光到底去哪里了。我们知道吗?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喜欢思考这种问题,然而就我所知,他们并未 想出满意的答案。说烛光哪里也没去,看起来是在回避问题,其实不 然,消失的烛光确实哪里也没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被描述 烛光熄灭的隐喻文字导引到错误的方向去了。有些语言隐含着约定 俗成的意义,这些意义根深蒂固,人们因此容易忽略它们,或被它们愚 弄。忽略语言中的隐含成分可能导致头脑简单或对性质的错误认识。 烛光问题是伪问题,伟大的思想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认为,这类 哲学问题往往在“语言度假”(language goes on holiday)时出现如 果我们说“烛光熄灭了”,就不用作进一步的讨论,因为它不会产生问 题。所以,下一次有人问你烛光消失后,去哪里了?”你可以这样回 答烛光哪里也没去。烛光加入了空集,这是由不存在的事物组成的 集合,其中包括世俗的教会、方形的圆形、四边三角形与会飞的鲸鱼。” 要真正地测试诸如此类的问题,就要问,是否改变用语就能解决 争论。至于无法借由改变语言或从语言角度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则它 的困难点应该不仅在于语言学层次,可能需要检视相关证据才能加以 解决。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脱离上下文来思考句子的意思丝毫没有价值,并且难以理解,因为在不同 的上下文中,句子会有不同的意思。
第三章茌此之后,因此之故125
  到圣地参拜的腿有残疾的人不再需要拐杖才能行走,并不表示奇 迹发生。身为医生,我曾用安慰剂治疗过许多病人,其中有些人瘫痪 多年,但我还是成功地让他们摆脱了轮椅。问题出在人类心灵的潜意 识与甘于肢障的意愿。一旦病人从安慰剂、医生、圣母等取得信心,则 甘于肢障的想法就能破除,肢障的问题也就随之消失。
  这种病人的确有病,但他们患的是心理疾病,而非生理疾病。他 们的病是一种转化反应:多佘的心理物质转化为生理症状。许多转化 反应可以用强烈暗示治愈,不需要用到超自然力量。假定超自然力量 的介入,只会让我们远离真理。凡是让我们远离真理走向错误的想 法,都是错误思考。
原则:虽然有些奇迹源自“在此之后”谬误,但也有些奇迹源自其他 形式的不完善的推理或错误认知。
  许多奇迹与“在此之后”谬误无关,而源自其他原因,如照片效果 的错误诠释、自然现象的错误理解、宗教意象与自然界随机形态的想 象同一、“集体幻觉”或妄想(第六章讨论的集体思维即属此类)、公然 欺诈、恶作剧、想象与记忆的混同等。
原则:奇迹是胡扯。
  以此导出:
教训:奇迹?得了吧,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又到了该动脑的时候了
好!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在此之后”谬误,接下来就要处理实 例,以测试自己的实力。检视美国海岸警卫队避碰规则的陈述如果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26身边的逻辑学
碰撞已经发生,则必存在碰撞风险。既然有碰撞风险,相关当事人必 须采取适当行动避免风险。既然没有采取充分适当的行动,就要为碰 撞负责。”
  问题:避碰规则合理吗?为什么合理或不合理?暂停一下,想想 这个问题。写下你的答案,如此便可与我的答案进行明确的比较。把 你的答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陈述避碰规则是否合理;第二部分解 释如何或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解释可能与我的不同,但只要 说得通,就算是正确。
  答案:第一部分——避碰规则不合理。
  答案:第二部分——避碰规则不合理,因为它犯了“在此之后”谬 误(以及其他谬误)。
  讨论:碰到这类的切割陈述,要先概观语言的净效果。有时候,字 词胁迫我们不要思考,政府发表的夸大字词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 下,最好退后一步并且分析效果。避碰规则的净效果,在于主张每次 碰撞必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判断错误。政府犯下的谬误正如医疗事 故谬误:如果病人在手术后死亡,那么医生必定有错,因为他没有采取 适当行动防止死亡。政府可以下这样的命令,却无法改变事实,因为 即使是政府,也受到现实的约束,也必须通过逻辑推理和清晰思考来 揭示现实。
  术后病人死亡的原因很多,感染、年老与疾病造成的术后死亡比 医疗事故造成的死亡多得多。有些术后死亡是单纯的意外,有些则是 因为精神错乱的护士把钾置入静脉输液中等。单一角度的陈述无法 适用于所有状况,世界没那么简单。
  两件事物在时间中联结(手术与死亡、碰撞的风险与碰撞,或是判 断错误与碰撞〉,不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主张存在因果关系 等于犯了思考上的错误。有些人很难认清这一点,如果你也一样,可 以考虑用其他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若A(意外)发生,则A的因是E(判断错误)。这种说法不可能 为真,若它为真,则每件意外都意味着判断错误(A3E且EDA)。然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127
而我们知道,许多E没有A,而或许有些A没有E。因此,若判断无 误意外仍会发生,或是判断错误仍无意外发生,则意外与判断错误严 格来说无因果关系,两者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与状况下都有因果
关系。
  那避碰规则呢?问你自己:这些规则是否太简化?如果是,那就 该置之不理。简单的思考在复杂处境中不具任何地位。记住,复杂世 界中的简单事物很可能是错的。避碰规则是简单的,因为它假定所有 碰撞必定源于人类未能采取适当行动,但这是不可能的。有些碰撞可 能源于人类错误,而就算绝大多数的碰撞源于人类错误,但全部都是 是不可能的。
  我们怎么证明带有“所有”两字的陈述是错的?那就是把例外找 出来。
  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找出一个例外,则概括不攻自破。你能不能想 出一个例子,当判断无误或已采取适当行动时,碰撞依然发生?
  前些年,飓风席卷了明湖,数百艘船只在碰撞下沉没。这些船只 绝大部分都没有人在上面控制,大部分船只都被扯离岸边,随波逐流。 换言之,船只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下,而是受到风雨波浪的摆布四处漂 流。绝大多数的船主、操作员与领航员都不在现场,他彳门早在海岸瞥 卫队的命令下撤离当地。就算他们在附近,就算他们违反海岸警卫队 的命令不撤离当地,也不可能做出实质的行动对抗飓风巨大的破坏 力。自然力是造成这起大规模碰撞的真正元凶。
  在这场飓风造成的碰撞中,谁的判断出了错?从现实的角度来 看,或许没有人有错。
  因此,避碰规则隐含的概括,亦即所有碰撞必定与不适当的行动 有关,被证明是错的。换言之,避碰规则是简化复杂处境的过度概括, 而我们借由一个例外证明这是过度概括。其实,例外还有很多,因为 世事要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术后死亡的人有多少,术后死亡的原 因就有多少;同样地,碰撞的例子有多少,碰撞的原因就有多少。
  重要的是,应对每次碰撞进行个别研究,以了解事故起因,如此才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28身边的逻辑学
能真正预防未来灾难的发生。也许,更亮的照明或强制使用雷达、雾 号等设备才是解决之道。假定判断错误是碰撞的唯一原因,将使我们 无法看清问题的复杂性,也使我们无法有效处理现实处境,以成功预 防未来类似的碰撞发生。
  另一个处理避碰规则陈述的方式,是拆解陈述并个别地加以检 视。如果推理链其中一个部分有瑕庇,则整个连锁三段论(sorites,也 就是前提与理由的连锁)将导出错误的结论。
  若发生碰撞,则必有碰撞风险。
  完全是胡扯。
  这是典型的“在此之后”谬误,它以天真而赤裸裸的形式出现。避 碰规则陈述是过度概括,因此是错误的。它是简化的断言,需要填入 内容加以充实;它是套套逻辑,也是思考错误,因为它只重述断言而未 证明断言。“吗啡令人想睡,因为它有催眠的作用”,这句陈述是套套 逻辑,因为“催眠”本身就有令人想睡的意思。因此,这句陈述讲的是, 吗啡令人想睡,因为它令人想睡。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它完全没告 诉我们吗啡为什么令人想睡。
  如果碰撞发生了,则必存在碰撞风险。这句话是套套逻辑,因为 同样的事说了两次。事情的发生,表示事情能够发生,因为它确实发 生了。所以,说碰撞与碰撞风险有关,其实是废话,它成了 一种循环论 证^柴郡猫告诉爱丽丝,这里的每个人都疯了。爱丽丝说但我在这 里,我并没有疯。”柴郡猫回答说你一定疯了,因为你在这里。”柴郡 猫作了毫无实质内容的陈述,并以此下了结论。接着他以循环的推理 形式重述之前的断言。海岸警卫队的规则就跟柴郡猫的循环论证一 样,只有一点不同:柴郡猫是个有趣的虚构角色,但海岸警卫队的规则 却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避碰规则是合理的,同理我可以说,若碰撞发生,则必与船有 关。灯塔不会互撞,但船会,或者船会与其他东西碰撞。“海上碰撞” 就是避碰规则的重点,不是吗?那么何不干脆将愚蠢推至荒谬?既然 所有的碰撞都与船有关,则船必有瑕疵,因此若没有船,就不会有碰
第三章在此之后,因此之故
撞。以此导出,若要避免碰撞,就该禁止所有的船下水。没有船,就没 有碰撞。
  这样明白了吗?
  结论:既然避碰规则陈述的第一个前提是错误的,则整个陈述不 健全(unsound),也就是有瑕疵。
  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避碰规则的其他陈述,但我们将就此打住,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另一种思考错误,一种如果你睁大双眼、敞开心房, 每天都会看到的错误:错误类比。
练习
1现在你应该知道怎么练习了吧。大声复诵本章所有重点,复诵 之后打个勾口。
2解释“在此之后”为什么是一种思考错误。想出答案之后,核对 它的定义。如果正确,就打个勾□。如果不正确,也不用在意,
  继续阅读下一章,别钻牛角尖。下一次当你被问到这个问题,就
  说/我知道s因为两件事物在肘间上先后发生,所以其中一件
  导致另一件’这个说法是错的。这本书告诉我这一点。”
  现在,在进人到下一章之前,先为自己找个舒服的地方休息一下, 我们接下来将讨论“错误类比”这个思考错误。
错误类比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32身边的逻辑学
  本章谈的是“错误类比”这个常见的思考错误。类比构成我们绝 大部分的思考,一旦两个对象在人类意识中联结起来,则只要提到其 中一项,就能联想起另一项。这是人类思想的基本心理机制,但有时 会使我们误入歧途。大脑建立的联结不一定合理,也不必然与现实处 境相关。大脑会自然联结两件事物,因而倾向于假定事物之间必有某 种类似之处,进而错误认定原本不存在任何关系的事物之间,存在着 更进一步的类似性。
  类比绝不能作为支持理论或判断的唯一工具。类比可以用来说 明已确立的事实,或是协助确立一连串的思想或可行的假说,但类比 的功用仅止于此,不应过度延伸。
  错误类比是一种思考错误,因为它使我们远离真理走向错误。
国家不会像骨牌一样倒下
  类比论证通常很容易察觉,然而除非你仔细思考,否则很难找到 矛盾。我们巳经检视过骨牌理论必定错误的理由,但现在,我们知道 它为什么错误——它是错误类比。骨牌理论将国家比喻成随时可能 倾倒的骨牌,因此是错的,因为国家不是骨牌,不会竖立起来排成一 列;不会因为其中一个国家彳廣倒,其他国家也跟着倾倒;更不会倒在任 何地方,因为没有地方让它们倒下等。骨牌要倒也没那么容易,骨牌 之间的间隔与推骨牌的力度必须适当。另一个揭露骨牌理论是错误 类比的方式,是假定理论是正确的,则遵循理论的推演,最后看看结果 是否真的那么糟。
  30年的园艺经验告诉我,植物各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莴苣在春 天成长,在夏天枯萎;玉米在春天生长迟缓,在夏天生长快速。因此, 政府形式是否可能无法轻易移植?
  了解我的类比吗?
  我用植物比喻国家,这么做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则更直接的推 理会不会比较好?想想以下说法。美国的经济形式或许不适用于越
第四章错误类比133
南,对美国有好处的,对越南可能有害。美国出口资本主义到越南难 道毫无风险?某个环境下受欢迎的措施,可能在另一个环境引起愤 怒。此外,美国何德何能,可以决定其他国家的人们需要哪种政府形 式?其他国家的人民,不是更有资格决定自己未来的幸福要以什么作 为凭借吗?美国的“独立宣言”不也说过,人民必须以自己组成的政府 来控制自己的命运?美国一方面主张自治原则,另一方面却反对他人 自治,这样岂不成了伪善?
  懂我的意思吗?
  赞成美国干涉越南的简单思考与整套政治理论,很容易就能加以 反驳。正确而清晰的思考,可以且早该让美国不干涉越南,让美国的 下一代安全地待在国内,好好活着。
  骨牌理论所隐含的是只要走错一步,就会全盘皆输。约翰逊总统 将骨牌理论应用在政治上,因而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他不仅犯了错误 类比的错误(国家不是骨牌),还犯了在缺乏证据的情形下,假定事件 的每个环节都将如预期发生的错误。
  任何系列事件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以独立论证(有相关而适当的 证据支持)加以呈现。没有任何事例,可以让人在未对个别事件作独 立因果研究前,就能假定某事件自然能导致另一事件或一连串事件。
  举个当代例子如何? “如果我们允许同性婚姻,接下来将会有一 些人想群婚,很快地,人们将懒得结婚。”看出来了吗?这个例子将骨 牌理论应用到同性婚姻。注意,同性婚姻与群婚,以及群婚与一般婚 姻的消失,其间的因果关系并未得到证实,也没有充足证据支持这些 主张。因此,这种说法根本不合理。事实上,相反的论点也说得通:同 性都可以结婚了,一男一女更应该结婚。由于缺乏证据,我们不知道 哪种说法才合理。
  “只要你开始抽烟,就会抽大麻;只要你抽大麻,就会开始吸食可 卡因及其他毒性更强的毒品。之后,你不是进监狱,就是进坟墓。”看 出来了吗?这个例子将骨牌理论应用于香烟。
  再看看这个例子。“历史证明,只要名字有6个字母且末尾是er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34身边的逻辑学
的人,都是邪恶的侵略者,例如克鲁格(Kruger)、希特勒(Hitler)与德 皇威廉二世(Kaiser)。让我们在下一个侵略者出现前阻止他吧!”从 直觉来看,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名字有6个字母而末尾是er, 这与侵略没什么关系,然而事实倶在。
  该如何解释这些事实?
  列出来的人全是军事领袖,但这与他们的名字又有何干?真正促 成侵略的,应该是整个内外局势、侵略者接掌大权的过程以及社会与 经济力量。事实上,这些领袖的名字与他们的作为几乎没有任何关 系。名字只是一个专有的称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莎士比亚写 道名字有什么意义呢?玫瑰即使不叫玫瑰,闻起来也一样芬芳。”
  其实,这些领袖的名字刚好有6个字母而末尾是er,只不过是巧 合。类比借由论证的形式,认为侵略与名字的性质(6个字母、末尾是 er)有关,以后只要有人的名字符合这个条件,就表示他有相同的侵略 倾向。
  也就是说,若X有a与b,Y有a与b,则Y必具有X具有的性 质c。当然,这种说法为伪。Y是否拥有性质c,取决于事实、证据与 理由,而不只是(可能错误的)类比的延伸。
毛发要长多少,才能算是胡子
  ’就算是较细致的历史类比也时常出错,因为历史不会重来,至少 不会完全相同。以过去为导向,从中挖掘人类的经验,这并无不可,但 千万别将过去的情境套用到现在。过去的事件与现在的事件,异远多 于同。事实上,历史上充满了误用历史经验的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壕沟在“一战”中有效阻挡了德军攻势,但这不表示马其诺防线能 在“二战”中发挥相同的效果。“一战”开打的1914年与“二战”开打 的1940年常让人误以为有许多类似之处:战火在低地国点燃;德国再 次对战英法;经济问题相同。然而两者的形势却不一样。在“二战”
第四章锗误类比135
中,德军运用了人称“闪电战”的新战法,从而改变了双方的态势。法 军未能察觉德军战法的变化,因而犯了过度运用历史类比而导出错误 结论的大错,最终尝到苦果。
  法军犯的思考错误,正式名称是连续体的谬误(fallacy of the continuum) 。法军依据“二战的局势类似于一战”的错误观念来采取行 动,也就是说,法军以为时代与时代之间存有连续性,两个时代之间要 不是相同,就是相似。事实上,这种类比站不住脚。时间既然改变,局 势当然也跟着改变。未能因应变化的一方,必将遭受不利与痛苦,而 事实也确是如此。
  前几年,我收到得克萨斯大学医学研究中心解剖学与神经学教授 鲁宾的电子邮件,她说,犹太人有权利占有现在的以色列领土,因为早 在公元前1020年,犹太人就巳经居住在扫罗王治下的古王国领域。
  不过鲁宾没有提到,所罗门有许多外籍妻子,还允许她们各自设 立祭坛祭神。为了维持宫廷的奢华,他向臣民收取重税。穷奢极侈使 得所罗门逐渐失去民心。等到儿子罗波安在位时,帝国崩解分裂
—-o
  然而撇开历史事实不谈,这样的观点也不见得正确:犹太人有权 拥有以色列,因为扫罗王在公元前1020年就已经拥有以色列。这种 观念的前提是,若某事物过去就已存在,则它应存续至今日,但这个前 提是错的,它忘了时间会变,事物也会跟着改变。今日的以色列与扫 罗王时代的以色列不是同一个国家。因此,凡是假定它们相同的类比 都为伪。
  此外,这种论证是荒谬的,因为若该论证为真,则以色列应属意大 利所有,因为罗马人曾统治巴勒斯坦,并将它并为罗马帝国的一省。 或者,美洲原住民应该拥有美洲,因为他们最先到达此地。
  鲁宾论证的连续体谬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述:
  因为X曾经是X,
  所以X应该还是X。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Bull
136身边的逻辑学
  很像循环论证,不是吗?它同时也是否定与阻碍进步的论证。别 忘了,经过3 000年,X绝不可能相同。在这3 000年间,X —直在变 化。3 000年后,X等于X加上3 000年乘以AXAT(X的改变量与时 间T的改变量)。
  连续体谬误的原始的名字,是“胡子的谬误”(fallacy of beard)。 这个名称源自古代的一场辩论:“毛发要长多少,才能算是胡子?”
  我们无法说出一个明确数字,因为这样太武断。当然,有胡子与 没胡子的差异相当明显。那么是不是该在两者间定出一个分界点? 抑或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何不承认,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模糊集合,而 所根据的概念,或许是相对关系,而非绝对数量。我们处理的许多概 念,其模糊性与此类似。例如,人怎样才算高或矮?胖或瘦?我们对 这些词语有着大略的了解,但何不坦承有些人的确高矮难辨,他们可 能不髙也不矮。
  分数也是一样。59分与60分之间的差异不过是1分。从某个意 义来说,数学得59分的学生,与得60分的学生差异不大,但就实用目 的来说,却必须定出基准来判别及格与不及格。分数的记数是连续 体,但及格与否的分界点却并非如此。本质上,59分不同于60分。因 为不同,所以无法类比,拿到59分的学生就是不及格,而拿到60分的 学生及格。
  同样的状况也适用在信用卡债务上。推销员说服消费者以刷卡 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品,因为消费者每月所需付的账单金额只会比 现在再多出一点而已,但若消费者真的以这种方式多买几件商品,他 就可能刷爆信用卡。这里也有一个分界点,就是消费者每月必须偿付 的金额终有超越可用现金与信用额度的一天,届时,消费者将没有余 钱与多佘的信用额度来支付债务。
  连续体谬误造成的古典错误论证如下:我们不可能从这里走到那 里,因为若先走原距离的一半,再走剩下距离的一半,然后再走剩下距 离的一半,以此类推,则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这种错误论证,可 以借由亲自起身走到目的地而轻易反驳。
第四章错误类比137
  “你看新闻了吗?某人要竞选议员。我小学六年级就认识那个蠢 蛋,我才不会投票给他。”
  认为你小学六年级认识的那个人跟现在的他完全一样,是犯了连 续体谬误,也是错误类比。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会改变,通常会变得更 成熟,也会获得智慧与知识,但这也有可能相反。是不是要投票给他, 较合理的做法是评估他对某些议题的立场,以及他是否可以胜任。
  许多犯了连续体谬误的论证与减肥、戒毒、戒酒或戒烟有关。在 减肥或戒烟时,什么样的人能不被“多吃个炸面包圈或多抽根烟,应该 没什么关系”这个论证左右?
  越少越好与越多越好,两者都是不良的连续体论证。
  胆固醇过多对身体有害,但这不表示没有胆固醇对身体有益。胆 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许多重要激素的必要之 物。胆固醇过多固然不好,太少也不见得有益。身体需要的是适量的 胆固醇。
  维生素A有益身体,缺乏会导致疾病,但过多也会造成中毒,甚至 死亡。维生素A过多过少都不好,身体需要的是适量的维生素A。少 许的盐与胡椒可以增添食物的滋味,但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与越少越好和越多越好相关的谬误是“数量与尺寸的‘暴行’ ”。
  巨大的数字不一定能走向真理,却可能犯下大错。
  巨大的数字要比微小的数字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此外,我们 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统计与百分比,因此引用巨大数字要比百分比更 具说服力。巨大数字可能会模糊真相与误导天真的人。例如,在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当选的小布什,当初的普选票数居然输 给了落选的戈尔,这是由于选举人团与最高法院的运作所致。因 此,小布什经常引用自己的得票数,来模糊有过半选民反对他的事 实。巨大的数字会不合理地予人深刻印象,相反地,微小的数字则 容易受到忽视。
  体形高大的人不见得是对的。髙的人不一定对,矮的人不一定 错。然而,高矮确实影响我们对人的观感,这是不合理的。美国联邦
Truth, Knowledge,or Just Plain Bull
138身边的逻辑学
调查局局长胡佛站在加高的平台上,国王坐在王位上,法官坐在法官 席上,这些人全都运用了不合理的假定——高就是对。
会说蠢话的,还有科学家
  政府经常利用错误类比作政令倡导。
  还不相信吗?那么就来思考几个相当荒谬的类比:
  一名来自农业州的美国国会议员说这项720亿美元的农业补 贴计划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粮食就像钱,多多益善。”
  这项补贴计划能否促进粮食生产,应该加以证明,而非仅靠断言。 而由于这项计划的目的,是补贴农民金钱,让他们减少粮食产量,以免 供给过多,导致农产品价格暴跌,因此很难想象它如何能促进粮食生 产。仅靠断言是错误的,因为它会让我们远离真相走向错误。
  类比呢?粮食真的像钱吗?
  你可以吃粮食,但只有精神病人会把钱吞下去。粮食会腐烂,金 钱不会。为什么说粮食多多益善呢?难道农业补贴计划不是为了避 免谷贱伤农吗?你当然可以吃下一大堆粮食,但你会变胖。
  政治人物“狗嘴吐不出象牙”。这段陈述只是再次证明他们有 多蠢。
  科学家也会说蠢话,其中许多都是由于错误类比。著名动物学家 德斯蒙德?莫里斯在《裸猿》中这么说道:“在现代城 市生活外观背后,有着相同的老裸猿。唯一不同的只有名称换了:‘狩 猎’换成‘工作’,‘巢穴’换成‘房屋’,‘配对结合’换成‘结婚’,‘伴 侣’换成‘妻子’等。”
  这个类比的观点是,如果我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则我们必定保 有猿猴的性质。这个类比有误。狩猎与工作是两件不一样的事;绝大 多数现代房屋的外观完全不同于我们祖先居住的洞穴。事实上,说我 们从猿猴进化而来,表示现在的我们不同于猿猴。此外,因为现代人 穿衣服,所以当然不是赤裸的猿猴。
第四章错误类比139
  前段时间,我参加莱斯大学一场神经学的演讲。演讲者谈到一个 病例。一名加拿大外科医生罹患妥瑞症(Tourette’s syndrome),这名 医生清醒的时候经常颜面抽搐、吼叫、说脏话,但在手术室时,却从未 有任何不由自主的反常动作,也未发出任何反常声音。演讲者宣称, 这名医生患有某种脑部疾病,因而产生反常行为,但他未能解释为什 么在手术时这类症状会获得完全缓解。
  我的解释是,该名医生在手术室里从未出现反常行为,是因为他 知道这些行为会让他的执照遭到吊销,他也将失去重要的收人来源。 我的解释随即遭到否定。这位演讲者并不知道我在莱斯大学医学院 担任教职,也不知道我是合格的神经学家,他认为我只是以门外汉的 心态来理解复杂的大脑疾病,同时暗示我对这个可怜的病人毫无同情 心且充满偏见。
  当人们回避我的论证而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时,表示我触及了对方 的敏感神经并讲到了重点。这种以人而非以论证为攻击对象的论证, 称为人身攻击的论证(argumentum ad hominem)。
  就像诉诸权威的论证那样,人身攻击的论证声东击西,并未理性 地考虑问题。我是不是门外汉,与我的对错无关。对于特定问题,门 外汉的判断可能正确,也可能出错,正如专家的判断。人身攻击的做 法,不过是转移目标罢了。同样地,我是否同情那位医生,或是否对他 有偏见,并不足以作为推翻论证的理由。有偏见或缺乏同情心的人有 时是对的,而公正无私的人有时是错的。辱骂我,只是为了把注意力 从真正的争议点转移开来,而这个争议点正是演讲者观点的弱点 所在。
  第二天,《休斯敦纪事报》的记者打电话给我:“你是昨天那位先生 吗?是你质疑那位长年受妥瑞症之苦的加拿大医生的诚信吗?”
  “没错,就是我。”
  “难道你不知道妥瑞症患者可以暂时控制住颜面抽搐与吼叫的 毛病?”
  “关于这点,毫无疑问,这名医生是个好例子。我质疑为什么症状
Truth, Knowledge4 or Just Plain Bull
140身边的逻辑学
没有在手术室里出现,而不是质疑为什么症状没有出现。我认为原因 在于,若是症状在手术室里出现,则这名医生就会被吊销执照。症状 中止的场所具有选择性,因此有可能他根本没病,他的行为根本是出 于自己的意志控制,或者证明了至少有一部分症状是他可以任意控 制的。”
  记者说:“听完演讲之后,这都有合理的解释。颜面抽搐与说脏话 在生理上可以暂时控制住,但它们终究会爆发开来,就像已经装满尿 液的膀胱,你可以暂时忍住,但最后一定要排泄。尿液必须排出,就像 脏话与抽搐一定会出现。”
  暂停一下,想想该怎么反驳这个论证。它为什么是错误类比?我 们怎么知道这个类比不可能正确?稍微思考一下,在纸上写出答案, 然后与我的答案作比较。
  在提出答案之前,让我们先用一般的理由反驳这个陈述。憋尿与 忍住不做某事是一样的吗?这个想法未免太简单,而且还是无实质内 容的断言,根本未提供任何证据。这个想法并未基于证据来提出事 实。事实必须以证据检视其可信度。此外,这种想法会产生什么后 果?难道这不是在为所有的反常行为乃至于犯罪行为找借口吗?这 么做,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人们必须判断什 么是合理而正确的行为。
  以一般理由反驳演讲者的断言之后,我们接下来要专注在错误类 比上,说明为什么他的断言是错误类比。我们还要证明,就算它不是 错误类比,也仍然无法作为那位医生术后行为的借口。
  我的处理方式如下:
  演讲者的断言是类比,因为医生的颜面抽搐与其他症状的出现被 比做膀胱里的尿液,一定得在某个时候排泄。
  好,既然这是类比,那么下一个问题:这个类比为真或为伪?
  谁知道?
  我不知道,你不知道,记者也不知道,演讲者可能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他似乎只是编了一个膀胱类比,来解释医生至少能暂时控制自
第四章错误类比141
己。我们只能根据演讲者个人的断言来判断。
  当有人提出断言时,我们必须证明它为真,也就是它真的反映真 实处境。在面对类比时,我们可以将它的思路推至极致,借以检视其 可信度。现在就让我们这么做。
  若我的膀胱憋满了尿,我会去上厕所,那位患有妥瑞症的医生也 一样。不同的是,我会到厕所尿,而不会随便就在办公室或屋子里某 个角落尿,而且我会挑时间尿,不会想尿就尿。
  当这位医生走出手术室时,他会在任何地点对任何巧遇的人大声 咆哮、说脏话。然而根据膀胱类比,如果需要,他应该到隔音间或厕所 骂人,他应该在厕所里骂个3分钟(一般人上厕所会花的时间)再 出来。
  任何通情达理的人,都不会允许这位医生在公共场所小便,那为 什么允许他在公共场所叫嚣猥亵言语?因此,膀胱类比有误。即使坏 行为是生理必然(这点尚未受到证据支持),仍然不可原谅。坏行为不 能以生理必然为借口。就算膀胱类比合理也没有用,因为它从前提开 始就错了。
  如果你还不了解,那么以下说明应该更容易掌握:如果妥瑞症症 状与尿尿都是生理必然,为什么这位医生在面对妥瑞症时,无法做到 类似憋尿的社会控制。当然你可能说,也许他无法像控制膀胱那样控 制颜面抽搐。
  是的!这就是我的论点。提出膀胱类比的不是我,是那位演讲 者。如果膀胱类比有错,那是演讲者的问题,不是我。或许这位医生 无法像控制膀胱那样控制妥瑞症症状?或许吧,但证据却显示他可 以。他能在手术室控制膀胱与颜面抽搐,他不会在手术室小便,更不 会在那里说脏话。
  人类与机器的类比通常是错的。
  我和我的车子都在得克萨斯州。我和我的车子共有地点相同的 性质,不一定表示我们共有其他性质。事实上,我们拥有的某些性质 完全不同。我的车子需要汽油才能发动,对汽车来说,汽油是燃料。
Truth, Knowledge, or Just Plain Gull
142身边的逻辑学
而我喝了汽油,我就会死。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合理地说,当我的汽车没油,也就是说,当它 饿了,引擎就会熄火。同样的道理,如果我没吃东西,就会全身无力。 倘若这个类比没有过度引申,则它是成立的。汽车与人类都需要燃 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人类的燃料是食物。汽车与人类都需要能量 才能运作。
  然而,停机数个月的引擎可以加入燃料而重新发动,但已经死去 的人就算喂了食物也不可能复活。在此,先暂停一下,想想何以如此。 想想机器与尸体的不同之处。是的,这个类比有问题,因为机器停止 时并未死亡。事实上,机器本来就不是活的。如果机器死了,就不可 能重新发动,因为死亡是不可逆的。
  就我的车子与我的身体的类似点来看,对一方为真之事,对他方 亦为真;就我的车子与我的身体的不同点来看,对一方为真之事,对他 方却为伪。
  所以,当心机器类比。机器常被用来比喻生命、健康、人体,以及 各种与机器毫无关系的事物。机器与其他事物间的不同之处,要比相 似之处多得多,更重要且显著。凡是适用于机器之物,往往只能适用 于机器。
  政府不是船,总统也不是船长。
  政府与船的类比,让我困扰不已,我想你也一样。想想下面这段 诗,试着判断其类比为何,而这个类比又是如何联结上真实世界,如果 两者间有联结的话。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结束,
  我们的船经历了惊涛骇浪,赢得了我们寻求的奖赏。
  港口近了,我已听见钟声,我听见人们在欢呼,
  千万只眼睛盯着我们的船,我们的船威严而又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啊,一滴滴殷红的血在流下,
第四章错误类比143
  在甲板上,我的船长已躺下,
  他浑身冰冷,已然死去。
  讨论:诗是一回事,明确的思想是另一回事。诗的目的在于表现 情绪与情感,能达成这个目的的就是好诗。上面的诗句引自惠特曼的 《草叶集》of Grass),它是如此美好,以致许多学校要求学生必 须背诵它。小学时我背过这首诗,或许你也背过。
  这首诗表现的是惠特曼对林肯遇刺的感受。惠特曼景仰林肯,觉 得他的死是国家莫大的损失。从广义来看,惠特曼将林肯比做船长, 不过林肯并不是船长;他将美国政府比做船,一艘国家之船。有人也 许会说,这是谚语中常说的国家之船。这个类比有问题吗?
  作为一首诗来说是没什么问题,但作为事实则不可能为真,而是 错误类比。它引领我们远离真实走向虚假,并模糊现实而专注于 错误。
  这首诗虽然诚挚而真切,却缺乏真理所必要的清晰观察。这是诗 意固有的瑕疵,有鉴于这些瑕疵可能对我们有害,我们必须仔细加以 检视,而当这些概念被政治目的利用时,我们必须提出抗议。
  尼克松总统经常跟新闻界说,他是驾驶国家之船的船长。他告诉 媒体,媒体与民众都不需要知道他终止越战的秘密计划,而身为船长, 他知道该带领大家到何处^意思是说,我们只能乖乖闭嘴,顺从并遵 守他的命令,不许质疑他的判断,仿佛他就是我们的船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