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篇章玄颂-宋-宋鸾

道德經篇章玄頌

經名:道德經篇章玄頌。北宋 宋鸞撰。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道德篇章玄頌序

新授郢州防禦判官將仕郎試大理司直兼監察御史宋鸞

伏聞淳朴之性本乎自然,機智之源生于習作。乃知結繩闡化,可行於太古之時。染素興悲,漸變於中和之氣。既揚文字,乃別賢愚。干戈起堯舜之前,尚循正道。弔伐見湯武之際,竟薄真風。其後磐石分封,剪桐錫寵,匡君有志,求霸潛功,閑思周室之衰,始自河陽之狩。
晋文為踐土之盟,天王赴會,《春秋》諱之,日狩于河陽。周室漸微。

因有得士失士之論,昌國亡國之談,皆運巧心,竟搖辯舌。受黃金而不媿,取白璧以非難。蘇秦則佩印以榮家,張祿則強邦而刷耿,不韋立躋於顯位,李斯休歎於寒門。一時之遊說逢人,萬倍之貴榮入手。殊不知損傷顥氣,馳逐浮雲,初遊崇盛之鄉,終入危亡之域。及已獲走鹿,別有飛龍。秦祚告終,駕海之橋嘛碧浪。漢皇啟運,斬蛇之劍倚青天。綿絕既興,文物斯盛,束西南北見車書而混同,動植飛沉感生成而優泳。縣是鏡清八海,塵靜九州,詐偽之說不行,真厚之風復振。乃有楊子雲、東方朔、酈原、袁安,並星辰鍾秀,蘭苣馳芳,淫於典墳,緩其進取。蓋洞知前事,別固後圖。是知蘇秦佩印以榮家,不如楊子雲執戟而仕漢;張祿強邦而刷恥,不如東方朔割肉以韜名;不韋顯位爰躋,不如郵原常辭於厚祿;李斯寒門休歎,不如袁安靜守於衡茅。匪生虛妄之心,但賦窮通之分,用之則如珠還浦,自有輝華;捨之則似玉藏山,孰知溫潤。進退得理,逍遙固躬,察玄元上善之言,師《大易》隨時之義,無興躁競,有近沖和。遐想四賢流芳千古,但念燕臺罷職,渭水謀居。自揣鄙愚,敢言述作,直以仰窺聖旨,方扇真風,弘四善以靜寰區,用三寶而撫黎庶,咸歸朴素,盡去浮華。因敢強味道經,輒編巴唱,隨其篇目,詠其指歸。或一句以分吟,或全章而紀事。雖非騷雅,但慕玄虛,唯剖丹心,上塵洞鑒。

道經篇章玄頌卷上

道可道章第一

莫將常道同真道,難把常名污大名。

《道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欲始能全皓素,有為終是恨聰明。
《道經》注云:人常能無欲,則可以
觀道之要。要謂一心。

心源直要澄虛靜,情地偏宜耨坦平。

但且勤行須洞曉,未分清濁已萌生。
《道經》云:無令,天地之始。始者,道本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增修德者遺榮貴,卻與伊姜盛業同。

為善匪矜分至善,成功不伐是殊功。
《道經》注云:不敢寧居而增修德者,忘功而功存,不居而不去。

若能養素三丹靜,直到無言萬事通。
《道經》云:行不言之教。

名立身全堪羨處,扁舟難滯五湖風。
《道經》云:夫唯成功,不居其位。范蠡功成名遂,遁跡五湖。

不尚賢章第三

為革浮華不尚賢,

《道經》云:不尚賢。

却將金玉委山泉。
《道經》注云:人主不御好珍奇,黃金棄於山,珠玉棄於泉。

功名不伐歸淳素,嗜慾皆銷合自然。
《道經》注云:不爭功名返自然。又云:除嗜慾,去煩亂。

吉士既能宗澹泊,佳人難更街嬋娟。
《道經》注云:放鄭聲,遠佞人。

虛心實腹勤修習,
《道經》云:虛其心,實其腹。

得到無為是洞天。

道沖章第四

韜藏名譽貴全身,不把閑愁撓正真。
《道經》注云: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也。

為吏漆園明挫銳,守關函谷是同塵。
《道經》云:挫其銳。又云:同其塵。莊子為漆園史,尹真人為函谷關令。

湛然混俗如澄水,邈矣延齡出大椿。

先象帝生保安靜,恰同琪樹鎮長春。

《道經》云: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又注云:道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不煩勞,欲使人修身法道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垂恩均萬物,目為黃狗似無恩。
《道經》注云:天地生萬物,人最貴。
天地視之如英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
空虛不滯生成在,情欲俱忘皓素存。
《道經》注云:天地之問空虛,弘氣流行,故萬物自生。人能除情欲,節滋味,清五藏,即神明居之。
愛氣養精宜守德,保身銷患誠多言。
《道經》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注云: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也。
因思玄默探微理,須覓修心靜者論。

谷神章第六
圓清厚載窮根本,玄牝門為不死鄉。
《道經》 注云:不死之鄉,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也。

猛出囂塵無得喪,靜調真氣覺舒張。

六情銷處如冰釋,五性圓時助橘芳。

《道經》注云:五性其鬼日魂,六情其鬼日魄。若去六情而清五性,即了玄牝之門。煙蘿子云大如彈丸黃如橘,出彼玉池入金室者也。
應用若存功行畢,自分岐路見虛皇。
《道經》注云:虛牝之用,綿綿微妙。應用若存,其用無心,故不勤勞也。

天長地久章第七
天地綿長理甚微,自除矜伐是玄機。
《道經》注云:天地生物,德用甚多,而能長久者,以其資察於道,不自矜其生成之功也。
外身卻得遐齡固,後己翻成衆善歸。
《道經》注云:先人而後己。又云:外身則心忘,澹泊故身存。
蠖屈沉泥韜遠勢,玉藏深岫祕通輝。
若能宗尚無私化,莫遣行心與道違。
《道經》注云:聖人無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上養若水章第八

上善無如水性柔,

《道經》云:上善若水。

難將夷餓礙清流。偶穿積靄離幽壑,

豈為垂楊向御溝。利濟既能均萬物,
環迴終不滯孤舟。
《道經》云:水善利萬物。
方圓用智修行處,全勝秦皇駕海求。
《道經》 注云:於事善能因任,亦如水之性,方圓隨器,不滯於物。

持而盈之章第九
虛白為心最忌盈,莫因高貴變常情。
《道經》注云:盈,滿也。已,止也。持滿必傾,不如止也。又經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耳。
孫弘延鈉全身祿,昊茵兢持後嗣榮。
公孫弘開闇延賓,敦尚謙遜,終得富貴。長沙王吳芮因梅鋗有功而受封,故兢持榮祿,相傳子孫也。
秪見乘軒縈萬慮,寧知敵桃夢三清。
范蠡張良雖乘軒冕,豈忘於道。
泛湖絕粒皆能退,無玷奇功顯盛名。
范蠡泛湖,張良絕粒。

載營魄章第十

抱一歸身莫暫離。

《道經》云:抱一能無離乎?

愛民興國要無為。

《道經》注云:愛養萬人,臨治國政,
能無為乎?當自化矣。
三魂安靜還增壽,四達分明卻不知。
《道經》注云:魂靜道氣不亂,魂安得壽延年。又經云: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專守精神全浩氣,若生分別失嬰兒。
《道經》注云:專一沖氣,使政柔和,能如嬰兒,無兩分別之也。
功成不宰彰玄德,始是孫謀萬代基。
《道經》注云:道長養萬物,長大不宰割,以為器用。又云:既不為主宰,人君能如此者,謂深玄之德也。

三十輻章第十-
空虛一轂同玄理,三十輻賡功用深。
《道經》注云: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也。共一轂者,轂,有孔,衆輻奏之。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治國者貴能總衆共扶強也。明證其理。

埏埴顯就器能受,戶牖俱明道可尋。

《道經》 注云:埏埴者,和土為飲食之器。又云器中空虛,故得有所受盛。又云:戶牖空虛,人得以觀出入,並比沖用之方。

不染是非潜養素,暗嗟貪欲靜調琴。
一心無用衆心服,始是逍遙出世心。
《道經》注云:虛無制有形。

五色章第十二
如能賤目六情銷,為腹常應氣馬調。
《道經》云: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腹則去六情,賤目則無妄視也。
口爽直綠耽玉膳。
《道經》云:五味令人口爽。爽,妄也。嗜於五味,則口妄言,失於道。
心狂還似騁金鑣。
《道經》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又云:馳騁世務,耽著有為,如彼田獵,唯求煞獲,自以心闕逐境奔馳,靜而思之,是發狂病。
出塵好繼聞天鶴,溺俗須驚截道颼。
捨欲全真宗澹泊,不居巖谷自逍遙。

寵辱若驚章第十三

老君垂誠甚分明,寵辱來時盡可驚。

《道經》云:寵辱若驚。

無玷何妨居下位,有勳須更讓殊榮。

干湯負鼎匡明主,遁越扁舟惜令名。
伊尹負鼎干湯,蓋弘利濟。范蠡扁
舟遁越,永保功名。
能戢世塵弘利濟,功成身退保前程。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希夷微竟同為一。
《道經》云:希夷微,此三者混而為一也。
運動繩繩不可名,休把玄黃憑有色,莫將音律比無聲。
《道經》注云:繩繩者,動行無窮極。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赤白黑別之。非一聲也,不可以官商角徵羽聽之。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
除情去欲真風集,執古同今至化清。
《道經》注云:執古無為之道,以御今有為之事,則還返淳朴。
弘道不曾分繳昧,周通上下自光明。

《道經》云:其上不嗷,其下不昧。又注云: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昧。唯道於上非上,在上亦不明,於下非下,在下亦不昧。

古之善為士者章第十五
古之善士守玄通,
《道經》 注云: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能與天通。
道德弘深不可窮。
《道經》云:道德深遠,不可識知。
內視若盲,返聽若聾,能知其長。
豫若川行真性在,
《道經》云:豫若冬涉川。又注云:豫,閑豫也。善士於代間法如涉冬川,衆人貪著,故畏懼。今我不染,故閑豫也。
換然冰釋俗塵空。
《道經》云:涣若冰將釋。又注云: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似空虛,有若春冰之將釋。
徐清既得無人識,
《道經》 注云:水濁則止而靜之,徐徐乃自清。

比濁還能與衆同。

《道經》注云: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鑒也。與衆合同不自尊。

保志不盈松執滯,守其弊薄暗成功。

《道經》注云:保此徐徐生長之道,不欲奢大盈滿。又云:當須無所執滯,若執清求生,是謂盈滿,將失此道。又云:夫唯不盈滿之人能守其弊,不為新成。能弊者匿光榮,新成者貴功令。

致虛極章第十六
能清襟素臻虛極,
《道經》注云:得道之人,損情去欲,
五內清靜,至此虛極。
靜篤弘持出世塵。
《道經》注云:守清靜,行厚篤。
萬物更生明指諭,一身甘老自因循。
《道經》注云:萬物無不枯,各復返其根,而更生也。
心如空谷含容廣,
《道經》注云:知守真常則心境虛靜,如彼空谷無不含容也。
德合中天覆載均。

《道經》注云: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

道乃久長延福祚,

《道經》注云:與道合同,乃能長久。

永元危殆顯修真。
《道經》注云:同天行道則終投其身,長元危殆之事也。

太上章第十七
治化須同太古時,照臨如日朗元私。
《道經》注云:太上謂太古元名號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見事朴淳。
功成事遂世方靜,鑿井耕田人不知。
《道經》注云: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不知也。
遠體朴淳恢正道,察常畏侮保宏規。
《道經》注云: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以刑罰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若能君信長均足,豈到臣寮有面欺。
《道經》云:信不足有不信。又注云:君之信不足,故令下有不信之人。

大道廢章第十八

不宗大道分仁義。

《道經》云:大道廢,有仁義。

綠失家肥別孝慈。
《道經》云:六親不和,有孝慈。
馭索未能忘有作。
人槍治政,如朽索馭六馬。
結繩方得合無為。
上古用結繩之政。
才高八斗時情偽。
《道經》云:智慧出,有大偽。
忠殉三良國祚衰。
《道經》云:國家昏亂有忠臣。秦穆
公以三良殉葬也。
直到衆星皆斂耀,日華還普照天涯。
《道經》注云:大道之時,仁義沒,孝慈滅,猶日盛明,衆星失光。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聖智俱捐浩氣清,
《道經》云:絕聖棄智。
修身何處用聰明。守玄出俗師莊叟。
莊子逍遙任性,絕聖棄智,全真法道,著《南華真經》行於世。

背道矜文笑彌衡。

橋衡字正平,自恃才謀,常多踞傲。

曳尾汎龜終遂性,不才山木保長生。

塗中靈龜,曳尾全性,山木發地,不才保生。

少私寡欲還淳素。
《道經》云:少私寡欲。

秪向丹臺是玉京。
丹臺,心也。苟積功行,玉京蓬山自心而見矣。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若能絕學即無憂。
《道經》云:絕學無憂。
善惡萌心亦自由。
《道經》云: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以諭俗絕學即無憂,不絕則生息。
察察興謀何日靜。
《道經》云:俗人察察,立其法制。
熙熙多欲幾時休。
《道經》 云:衆人熙熙。熙熙,淫樂多情欲也。
情田靜默尋常樂。

《道經》注云:容貌忽然若昏昧,而心寂兮絕於俗學。

智水環迴分外愁。

《道經》云:俗人昭昭。矜巧智。

明示鄙頑潜了悟。
《道經》云:而我獨頑似鄙。又云:頑者無分別,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悟,外若不足。.
卻勝駕海訪瀛洲。
秦皇欲駕海求瀛洲,卻涉虛妄,豈能入道也。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垢濁能容是至人,卑謙和眾內修真。
《道經》注云: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卑謙也。
雖開青眼向時態,潛固丹心出世塵。
《道經》注云:大德之人,不隨時俗,所從於道也。
恍惚無形成物象。
《道經》注云:道唯恍惚無形,其中獨為萬物作法象。
窈冥難狀寶精神。
《道經》注云: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居,陰陽交會。

須知至道休天在,如秀莊椿碧洞春。

《道經》注云:從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己修身即自全。
《道經》注云:曲己從衆,不自專則全。
財多成惑誠通賢。
《道經》注云:財多者惑於守身。
機深始借張良筋,功就終搖范蠡船。
《道經》云:不自伐,故有功。
能絕是非寧街美。
《道經》注云:聖人不自以為是而非人,故能彰顯於世矣。
不辭窪枉豈爭先。
《道經》 注云:枉己以伸人。又云: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
如宗弊薄修陰德,瓊樹瑤臺在眼前。
《道經》注云:人能長守弊薄,不自矜街,則人推其長。夫如是,則瓊樹瑤臺之遊,自心而去矣,非假外求也。

希盲自然章第二十三

若解希言道德同,

《道經》注云: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志言而云希者,明自言以詮道,不可都忘。悟道則言忘,故云希爾。若能因言悟道,不滯於言則合自然矣。

深嗟失者昧玄功。
《道經》 云:失者同於失。謂任己失人。

縈纏世網猿糜鑠,了悟天機鶴出籠。
《道經》 注云:執言滯教,無由了悟。又注云:體道者悟道,忘言即同於道。

竟夕未聞延暴雨,終朝長不盛飄風。
《道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蓋言暴不能久。

能嫌用壯持安靜,心比無雲月在空。
《道經》注云:人為事當如道安靜,亦不當如飄風疾雨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自賞光容露俊才,秪知揚己運梯媒。
《道經》注云:人自見於形容以為好,自見所行為應道,殊不自知形之醜,操行鄙,露才揚己,動而見尤,故不明也。

如能昧跡見真性,若惡貪名遠禍胎。

《道經》 注云:貪權慕名,進趁功榮,則不可久立身行道也。
須怯是非成怨府,
《道經》注云:是己非人,乃為怨府。堪防矜伐清靈臺。《道經》云:自矜者不長。靈臺,心也。
莫教害物人還畏,免到巢由去不迥。
《道經》注云:若自是自矜之人在位,動欲傷害,故物無有不畏惡之,乃有道之人不居其國。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蓬瀛難去海濤深,徐福狂疏妄擬尋,四大須知恢世法,
《道經》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蓋法地則天。
三天非遠繫人心。
《道經》注云: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

秦皇用壯空尋藥,漢武勞神枉鍊金。

要識真源安靜理,拂衣高謝入煙岑。

《道經》注云:人當法地,安靜和柔。要窮安靜之理j 非絕俗遁跡之人莫能參預。

蠶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道同輜重莫離身,持躁明知靜是君。
《道經》注云:輜,車也。重者,兩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者則生禍亂。《道經》云靜為躁君。
多欲衆人愁似織,少私高士跡如雲。
漢文儉素延宗社,殷紂荒淫污典墳。
《道經》注云:宮闕,妃后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殷紂惑姐己之容,恣於淫蕩。
須到無心齊萬物,不驚江上白鷗群。
無心於物,物自歸之。古有人入島,無機,鷗不驚去。及有心取鷗,鷗飛不下。

善間行章第二十七

了悟玄機不下堂,須知心是白雲鄉。

《道經》注云:善行道者,不下堂,不出門,於諸法中體了真性。
燒金鍊藥世皆惑,涉水登山人自忙。
不下堂,可了玄機。堪嗟昧理之人,烹鍊五石,周流四海,何契於道。
五善若能韜密用,三天必得見虛皇。
《道經》云: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譴,善計者不用籌算,善閉者無關鍵,善結者無繩約。是謂五善也。
枉教漢武勞宸宸,風入茂陵搖夕陽。
漢武帝雖有慕仙之志,且無出俗之心,費寶玉以妄求,想蓬瀛而不到。豈知心若了悟,不假外尋,竟為李少翁、樂大所惑,終成虛妄。茂陵則武帝所葬之陵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雖易守雌難,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
得似嬰兒浩氣安。
《道經》云:復歸於嬰兒。

若悟昭明勞萬慮,爭如暗昧靜三丹。

《道經》注云:人自知昭明,當復守之以暗昧,而無所見。

不辭污濁潛丁鶴,須怯光榮陸漢壇。

《道經》注云: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濁。
治國治身弘大制,積功成日自膠鸞。
《道經》注云: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割。治身則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神器來歸去有為,
《道經》注云:欲以有為治民也。
聖人因築太平基。始能無執終難失,
《道經》云:執者失之。
若惡恃強還不贏。
《道經》注云:有所強大,必有贏弱。
漢帝宮闈嫌綺繡,
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
堯君堦砌惜茅茨。登臨大寶何兢畏,
言出如綸萬國隨。
《道經》 注云:上所行,下必隨之。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二

八賢臣輔相時,不窮兵勢惡危機。

《道經》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也。

田疇先廢宜關慮,
《道經》云: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農事廢,田不修也。
勝負未知須慎微。
《道經》注云: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去伐無驕三令肅,安民和衆四方歸。
《道經》注云:善輔相者,果於止敵。蓋在安民和衆,必不敢求勝取強。雖果於止敵,不為寇,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誡。
謀深止敵裨元首,何必推功耀鐵衣。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
用武爭如靜勝謨,
《道經》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陶唐明德握靈無。義高隱逸淳風遠,
儉惜茅茨瑞氣敷。
堯讓天下於許由。
銷劍戟時恢帝道,垂衣裳處闡皇圖。
望夷宮禍秦無祀,空築長城匝海隅。

唐堯闡化,弘清靜之風。不佳兵以定四方,唯垂衣而臨萬彙,蒼生受福,鴻業益昌。諧不萬於茅茨,器盡銷於劍戟,萬古為則,豈不休哉?秦始皇背道任智,平一寰區,志不滿而禍胎萌生,識忽聞而長城遂築。殊不知嗣傳胡亥,政委趙高,劉項起於山東,章酆敗於河北。趙高懼罪,遂弒胡亥於望夷官。悲夫。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朴小雖知孰敢臣?
《道經》云: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也。
侯王守一撫需民。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守一精道,無為而化,則萬物將自賓伏。
德彰有道川歸海,
《道經》注云:譬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之與江海相流通。
政演無為物自賓。
《道經》云: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澹蕩薰風分煦嫗,涵濡甘露顯平均。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抱守精一,則天成地平,交泰致和,故乃致甘露之降,蕭蘭俱澤,不煩教令而自均平。取譬侯王稱物平施,薰風之化。

如何認得羲軒化,日月貞明萬國春。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能分善惡方為智,
《道經》注云:能知人好惡為智。
自別賢愚始是明。
《道經》注云: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返聽無聲,內視無形為明。
街己勝人因勢盛,除情去欲見心清。
《道經》注云: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又注云:人能自勝,除去情欲,則天下無有與己爭者,故為強。
袁安知足貧勝富,鍊廣忘機退愈榮。
《道經》注云:知足者富。又注云:人能強力行善,則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也。
密用成功應不識,休天長在福群生。
《道經》 注云: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積氣,則可以長久也。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廣被生成均萬物,

《道經》注云:萬物皆得道而生。

莫將繩墨世機同。來歸造化不為主,

《道經》云:萬物歸之,而不為主也。

直到蕃昌匪恃功。

《道經》 注云:萬物恃頗沖用而生化,而道不辭以為勞,功用備成,不名己有。
匿德藏名忘滿大,
《道經》注云:聖人法道,匿德藏名,
不為滿大。
檢身宗道致穹崇。
《道經》注云:是以聖人法道忘功,終不自為光大,故能成光大之業。
有虞演政調琴後,草木咸蘇煦嫗風。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人歸至道比朝宗,德契垂衣演大功。
《道經》云:執大象,天下往。
象外觀時非彩繪,
《道經》云:視之不見。又注云:無形非若五色,有青黃赤白黑可得見。
世間開處是絃桐。
《道經》云:聽之不足聞。又注云:道非若五音,有宮商角徵羽可得而聞。

潛將夢寐通三島,不降恩榮向六宮。

國富民昌成寶祚,用之無既蕩淳風。

《道經》注云:用道治國則國富民昌,治身則壽延長,故無有盡時。又注云:以道鎮靜,初無言教,故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淳風大行,萬物殺阜。歲計有餘,故用不可既。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先極貪心要息心,微明垂教理還深。
《道經》注云:故將歙斂衆生情欲,則先開張極其侈心,令自困於愛欲,則當歙然。

須知柔弱無人競,直勝剛強有患侵。
《道經》云:柔弱勝剛強。

名遂留侯能絕粒,
漢留侯絕粒,從赤松子遊。

功成越相鑄黃金。

越相范蠡功成遁去鑄其形,晨入朝之。後越王思之,金

行權制物昌鴻業,美溢青編萬古尋。

《道經》注云:巽順可以行權則能制物。行權

道常無為章第三十七

道常無為無不為,

《道經》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

侯王師法衆心移。

《道經》注云:萬物已化,效於已復,欲作巧偽者,侯王將身鎮撫以道德也。
神州先廣朴淳後,下國盡同清靜時。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守道無為,則萬物自化,君之無為淳朴矣。
雨露報功清德水,茅茨彰儉秀靈芝。
侯王若演無為之化,天必降河清芝秀之瑞也。
寰區自正恢皇化,
《道經》注云:如能無為,天下將自正。正,安定也。
高築興隆萬代基。

道經篇章玄頌卷上竟

德經篇章玄頌卷下

新授郢州防禦判官將仕郎試大理司直兼監察御史宋鸞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須知上德寧求報,求報還嫌量有涯。

《德經》注云:上德之人施不求報,下德之人施必望報。

應道持心常處厚,
《德經》注云:應道之君有非常拯技生靈之功,功行圓備,感化潛通,是能處道德之淳厚,不處禮義之華薄。
無為弘志不居華。
《德經》注云:有為者,道之薄。禮義者,德之華。故聖人處無為之事,居其厚,不處其薄矣。退禮義之行,去其華,自居其實矣。
三皇淳朴真堪慕,六國澆釀未足誇。
《德經》注云:論禮於淳朴之代,非狂則勃。忘禮於澆醉之日,非愚則誣。若能解而更張者,當退禮而行義,退義而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返淳朴,則上德之無所為。

治國陰功功最大,卻勝金鼎鍊丹砂。

羲皇畫卦以興文,軒后懸鏡以靜亂。陶堯垂衣,虞舜舞羽,大禹治水,成湯開網,咸有治世大功,政生民於化壽之域。豈鍊丹獨善,可齊其道德乎。

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侯王得一撫寰瀛,
《德經》云:侯王得不為天下正也。
法道精靈萬物生。
《德經》注云:萬物法道精靈,故能生成而不滅。
顯諭無輿忘大號,因徵不穀自為名。
《德經》注云:輿者,車之別名。全而言之,即謂之輿,散謂數之,乃輪轅轄輻,其名各異,則無輿矣。亦如王侯自謂孤寡不穀,散其尊大之名,歸於以賤為本。是謂深得謙沖之道。
高天虛靜群星朗,
《德經》注云:天法道之清虛,故能尊高,不為萬物污濁。

厚地安寧九野平。

《德經》注云:地法道之柔順,故能安寧,久載萬類而不傾動也。

功想軒皇弘濟活,維山輕舉獨修行。

軒皇平蚩尤之難,濟活萬彙,蒼生受福,永播盛美。王子晉雖吹笙感鳳,度世乘龍,獨善其身,顧塵埃而不染,垂恩及物,實拯技而無施。
返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君扣玄關莫倦勞,出塵靈跡顯松喬。

赤松子、王喬,並前古得道度世之人。

安寧地軸生成廣,運動天機氣序調。

《德經》 注云:譬如天之剛健,晝夜運動日月,四氣往返周行,常不休息。以諭修道之人,若能清心,運動身中之氣,日夜往返,常不休息,亦同天長。又注云:天地之物,乃萬物也。有即道也。道能生成萬物,是知天地之物生於有也。言萬物若得天地元和剛柔動用之道,則當長生速化。故云天地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也。

賢相謀猷方濟治,

《德經》注云:行權者貴返於實,用有者必資於無。若能兩忘權實,雙泯有無,即輔相濟治之理也。
至人修習正逍遙。
修身之人黜去聰明,韜光修習,潛樂逍遙,固不知輔相匡濟之道。
治身治國陰功足,自有途程絳闕朝。
若治身全氣,治國成功,必繼赤松王喬,同朝絳闕。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
上中下士皆聞道,取捨萌心即不同。
刻志勤行分了悟,迷心大笑是愚蒙。
《德經》云:上士聞道,動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也。
進如舉步臨深谷,
《德經》云:進道若退也。
明似浮雲映遠空。
《德經》注云:明於道者,蒙昧其跡,以養於正,乃聖功也。
修德若偷功行足,姓名潛紀玉皇宮。

《德經》注云:德行內修,外若偷竊,不欲人知,立功而不街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教人柔弱貴身全,

《德經》注云:人君所欲教人者,當以柔弱謙虛之義教之也。

須信強梁失自然。

《德經》云:強梁者不得其死也。

損志持謙高德嶽,

《德經》注云:王侯能以孤寡為名,卑以自牧,豈非損之而益乎?

益情多欲亂心田。

《德經》注云:愚者貴冒以求進,財復苟得,豈非益之而損乎?

月懸秋色澄千里,江沸濤聲動百川。

越相芳塵輕世事,清風明月五湖船。

范蠡辭榮遁越,遂性五湖,可謂道符先覺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至柔馳騁至堅時,

《德經》注云:天下至柔者,正性也。若馳騁世務,染雜塵境,情欲充塞,則為天下至堅,是時至柔馳騁至堅之問,即顯彰至堅不及至柔之性。

塵境難迷獨守夷。

《德經》注云:無有者不染塵境,令心中一無所有,獨守希夷清靜,妙體混成,一無間阻,不為可欲所亂也。
須信不言非杜口,
《德經》注云:所謂不言非關杜口,在理既即有即無,在教亦即言即默。亦如言滿天下,無口過之教也。
始明有益自元為。
《德經》注云:吾是知元之有益。
霜前唳鶴聞天韻,雪際貞松出俗姿。
《德經》注云:吾身心清靜,則能合道。
身靜心清忘嗜欲,玉京存想是前期。
若能宗道,必見玉京之岐路也。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最痛多藏必厚亡,
《德經》云:多藏必厚亡。
若能知止即賢良。
《德經》注云:知止不殆。
貪名觸患身如喪,潤屋豐財事可傷。
《德經》注云:徇貨者將以求財,財得身亡,身貨孰多?故令擲玉毀珠以全其和也。嗟乎,苟食財身喪,縱積玉于家,又何貴乎?

風過未央搖茂草,

未央官,蕭何所修,千門萬戶,為天下壯麗。今則鞠為茂草,基址空存,睹此廢興,足誡貪欲。
水流金谷帶斜陽。
金谷園,昔之貴盛,備載簡書。今則野水穿流,倏為廢塢,斜陽一照,能不悲乎?
全真法道心無欲,應笑隋侯寶夜光。
《德經》注云:名者實之賓,而代人徇名以亡身。欲令去功而全其真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躁靜不關懷抱者,須弘齊物出塵心。
《德經》云:躁勝寒,靜勝熱。又注云:唯有清靜無為之人,心安志定,方能躁勝不寒,靜勝不熱,泯其躁靜,乃為天下正。
直思汲黯無人繼,
《德經》注云:大直若屈。汲黯,漢之真素亮直之臣,發論匡正,無避忌諱,孰能繼之,

辯想蘇秦有患侵。

《德經》云:大辮若訥。蘇秦,六國遊說之士。興智巧,尚浮偽,後至齊國遇刺客而頂,徒愛佩六國印,且不懼一朝禍,矜辮任智,可不畏乎?

白玉潔身如玷缺,
《德經》注云:學行大成,常如玷缺也。

清江同志昧深沉。
《德經》注云:沖虛其懷,乃持滿之道。滿而不溢,則長守富貴,用不窮矣。

唐虞退讓英風遠,信史編芳好重尋。
《德經》注云:人君政化大成,而更謙虛退讓,若有虧缺。日新其德,用之不弊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梁冀無才恃禁闈,不能知足贊成規。
《德經》云:禍莫大於不知足。今以梁冀為論,且無才恃寵,可謂不知足矣。

方當炎漢顛危日,獨盛朱門跋扈時。

後漢桓帝之時,國祚凌夷,人方澆薄。梁冀處貴極之位,而不能匡君以忠,律己以儉,乃更一門驕貴,成跋扈之臣,福過災生,成滅身之禍。悲夫。

孫壽正迷矜綺繡,
孫壽,梁冀之妻。迷蕩正性,耽惑美容。

張綱徒恥問狐狸。
漢發八使,以探天下風俗。張綱埋輪不發,云: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奏梁冀之罪。

禍盈覆鍊殲三族,事污青編萬古悲。
桓帝以粱冀奢借罪深,遂令單超等圍其宅,誅之。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勞窺牖見天道,
《德經》云:不窺牖,見天道也。

內鑒身明象外心。
《德經》注云:聖人不出戶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以己家知人家。

秦漢戰爭矜妙略,唐虞清靜朗宸襟。

《德經》 注云:人君清靜,天氣自正,多欲則煩濁。

九疇書出波瀾闢,萬歲聲高洞壑深。

人君若能法道清靜,必至河出九疇,山呼萬歲。
六國澆釀徒敵血,漫為盟誓互相侵。
嗟乎,六國之王不尚清靜之化,但弘機智之風,徒成敵血之盟,互有相侵之志也。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負岌尋師貴藝成,詞鋒將淬敵青萍。
格高自票江山秀,才贍何關筆硯靈。
莫見愛昤矜白雪,豈知耽學聚飛螢。
若能日損無情欲,方悟有為勞我形。
《德經》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又注云:為學者日益見聞,為道者日損功行。益見聞為修學之漸,損功行為悟道之門。故因益積功,功忘而體道,可不休哉。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出震無常心,
《德經》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也。

應物推恩煦嫗深。

《德經》注云:聖人之心,物感而應。應在於感,故無常心。

存撫嬰孩分帝德,

《德經》注云:聖人念彼蒼生,猶如慈母。故凡視百姓,皆如嬰孩。
指明善信顯君臨。
《德經》 注云:欽善信者,吾因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
喜聞藥石還宗道,惡見笙竿恐嗜音。
《德經》注云:聖人廣大,包荒納污,法道象天,自行善信,皆感德港化,暗合無為之功。人君若納諫去惑,自成善信。
萬國悅隨歸洞鑒,靜如明月朗宸襟。
《德經》注云:百姓皆注耳目。又注云:緬被百姓,化聖德為善,故傾耳目觀聖人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達識迷根共一途,
《德經》注云:了悟則出生,執迷則入死也。

若論清濁理還殊。積功累德沖青漢,

溺俗貪名歎白鬚。能想蓬瀛分了悟,

不嫌情欲認凡愚。維山略住雲頭處,

應笑紅塵蔽九衢。

王子晉得道維山,乘彼白雲,舉袂謝時人而去。
道生之章第五十-
萬類皆因道始生,
《德經》注云:道始生者,一也。一生陰與陽,陰陽生萬類,是知衆類非道不生也。
聖人弘德法圓清。
《德經》 注云:天之於萬物也,生則不有,為則不恃,長則不宰,任其自然,是謂天之德也。亦同人君治世矣。
無為闡化寰區靜,
《德經》云:道德本無為,豈有情於尊貴。但萬物自當尊貴之,是明自然之爵命。
不宰推功日月明。
《德經》云:長而不宰。

雨露恩深蘇草木,絲綸言出福黎陀。

《德經》注云:道之於萬物,非但生畜之而已。乃復長育成熟,養之覆之,全其性命。人君若能法此,治國治身,當符道尊德貴之位,亦同天然爵命,而自歸之。
直綠被物皇風遠,四海傾心自太平。
《德經》注云:道德之尊,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貴爾。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密用修行挫六根,
《德經》注云:不縱六根,自無禍患。
竟無危殆保終身。
《德經》注云:若開張六根,矜其視聽以濟其愛悅之事,則常有禍患,故終身不救。若挫其六根,則終身必無危殆之事。
能嫌口爽熊繙美,須怯心迷鳳髻新。
《德經》注云:江在人身,為患最大,是非生焉,滋味攻焉。又云:眼耳鼻之門,若不為嗜欲所牽,則終身無動勞之息。熊蹯,味之珍者,所宜戒之。
鍊氣永應塵不染,

《德經》注云:常守沖和妙氣,不令離散,則修治其身,長無危殆之事。

守柔長與道相親。

《德經》云:守柔日強。

問他溫樹無言對,
漢孔光處之崇貴,有人問溫室前樹,終無言答之。蓋慎密,不洩禁中事。
方見韜光吉善人。
《德經》注云:慎言節食,鍊氣韜光。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須信元為道甚夷,莫由邪徑失宏規。
《德經》云:道甚夷,而人好徑。注云:夷,平也。徑,邪道也。言非無為之道不平,而自入有為之邪徑。夫小徑險而難,大道安而易也。
閑思峻宇雕牆事,爭似卑宮菲食時。
《德經》注云:崇其宮殿,飾其廊宇,則百工並作,田畝焉得不荒?田既蕪,倉庫焉得不虛也?
文德若修搖木鐸,武功還偃外征旗。
《德經》注云:文德不修尚武備,即失無為之化。
如能治國常居大,似日高明照海涯。

《德經》注云:聖人之道,其明如日,不在天則無以照六合。聖人不居大,則無以濟天下。

善建者不拔草第五十四

鴻基不拔伺天在,
《德經》注云:善以道德立身立國,不可引而拔之。
匪輾蒸嘗社稷延。
《德經》云:子孫祭祀不輟。蓋社稷延洪不絕。
君信臣忠豐至德,
《德經》注云:修道於國,則君信臣忠,七義自生。
重尊矜幼顯通賢。
《德經》注云:修道於鄉,尊重長老,愛養幼少,教誨愚鄙,其德最長,為不可及也。
水還滄海垂衣日,琴引薰風煦物年。
《德經》注云: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國,故可以唐虞之德,鑒桀紂之罪,必能政理康時也。
法道無為臨大寶,碧空長有壽星懸。
若能法道清靜,以臨大寶,必有壽星之瑞。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全真同赤子,

《德經》注云:至人含懷道德之厚者,其行比於赤子也。
始教三毒潰淳和。
《德經》云: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注云:含德淳厚之人,萬應不干於心神,可以比赤子者,淳和全於外,至德懷於內。以毒蟲喻咦,猛獸喻癡,攫烏喻食。絕此三毒,故不為其所傷。
張良絕粒遺軒冕,許邁修身隱薜蘿。
漢張良絕粒,從赤松子道。晉許邁修道,周遊山水之勝境,不遠萬里。
了悟真常宗道少,縈貪爵祿益生多。
《德經》注云:人能知和氣柔弱有益於人,則為深知道德真常之用。又云:衆人以爭競爵祿,榮達日增,不知守常而求道,益生過分,動之死地。
莫矜物壯強粱志,衰老相隨事若何。

《德經》注云:物壯極則衰老,故戒之矜壯。恃強之人,是謂不合於道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綠了悟,碧鷄強辯豈能知。

《德經》注云:道無形象,蓋非言說所及,唯證悟者知之。

親疏匪得垂蕾買鶴,
《德經》注云:玄同無私,故不可得而親。又注云:泛然和衆,故不可得而疏。

利害難侵曳尾龜。
《德經》云: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

箕岫堅辭神器處,桐江還應客星時。
《德經》注云:體道自然,故不可得而貴。許由隱於箕山,堯讓天下於由,堅辭不受。嚴陵與漢光武有舊,素不樂客星之貴,卻還釣渚之時,蓋不可得而貴。

銷除愛染清襟素,
《德經》注云:既無愛染,則嗜欲之門閉矣。

道德尊高出世姿。

《德經》注云:既不可得親疏,又不可得利害。不可得貴,不可得賤,是為天下貴,道德自更尊高也。

以政理國章第五十七

垂衣治國固元事,
《德經》云:以無事取天下。
哲后忘情化自清。
《德經》注云:聖人之道,嗜欲不干於心,則奢溢綺靡之物安所用之?以此化人,自朴淳矣。
去盜不因刑網密,
《德經》云:法令滋章,盜賊多有也。
安時須是賦輿輕。
《德經》云: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注云:謂禁令多端,山澤所資有無,皆禁止之,悉加繁稅,而焉得不至彌貧也。
淳如堯酒皇風遠,
《德經》注云:政教无為寬大,則民應之淳朴也。
靜似昊江素月明。
《德經》云:我好靜而民自正。
何必使民成缺缺,萬機寬大慰蒼生。

《德經》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注云:若政寬大,則人淳然朴素也。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禍福同途分倚伏,
《德經》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
聖人明德內含光。
《德經》云:光而不耀。又注云:聖人雖有獨見之明,常自晦昧,不以耀亂於人。
山棲一旅翻強盛,臺築九層俄敗亡。
越王為吳王所敗,勢窮,以餘兵棲於會稽山,用范蠡計釋越而還。吳王既勝越,築九層之臺,悅西施之貌,况伍員之屍,會趙鞅之盟,仁德不修,尋為越報仇。一旦敗亡,俄成丘墟也。
謫去長沙甘退跡,
漢賈誼,文帝叔用,為絳灌所不容,出為長沙王傅。
詔歸宣室出殊鄉。
後文帝徵誼於長沙,對於宣室。

因尋 賦深微理,天地為鑪不可量。

賈誼初謫長沙之時,以失志之際,湘

中地多卑濕,方有疑懼,而有 集合。鶴乃南中怪烏,人皆深忌。誼以勢窮道塞,遂製《 賦》,定以生死之分,達於窮通之理。賦中有天地為鑪之句。蓋欲明委心於天,莫測倚伏之理。後果出殊邦,卻還丹闕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世莫如宗嗇愛,
《德經》云:治人事天莫若嗇。注云:音,愛也。人君將欲治人事天,莫若愛費,使倉康實,人知禮節,三時不害,則天降之嘉祥。
德弘卑服保皇居。
《德經》注云:聖主賢臣,常以卑服,悉從音愛之道也。
惜狐裘處身元玷,
《德經》注云:晏子狐裘三十年,此明賢臣音愛之道。
罷露臺時儉有餘。
漢文帝檢德,聞築露臺,帝曰:可比十家之產。尋令罷之。

損己敷恩人景附,

《德經》注云:聖人損己有餘,以奉人之不足也。

窮奢黜武國空虛。
恃四海一家,兵力強富,遂窮軍勢於雲中,繼訪神仙於海上,帑藏空虛,生民疲療也。
探根固蒂長生理,
《德經》注云:音愛克己之行,以成治人事天之德。帝王流而行之,非惟深根固蒂以有其國,亦乃長生久視,乘彼白雲,至于帝鄉。黃帝其人也。
不假文成自獻書。
漢武之時,有李少黃自上書言有神仙之衍。遂拜文成將軍。後以飾書於牛腹,詐令剖出,驗其偽跡,因乃誅之矣。
治大國章第六十
道蒞寰區絕妄求,鬼神無害服皇猷。
《德經》注云:以道蒞天下,不求無妄之福。故鬼元以見其神明。

秦矜虎視廳三輔,禹鑿龍門護九州。

《德經》注云:《周書》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所謂聖人至治之德,莫急於拯救生靈。明德之馨香感動神明天地,非惟富壽不極,抑亦景祚無疆。秦虎視關東,不修文德,終為劉項所滅。禹鑿龍門,導百川歸海,活九州生民,可謂契拯救之旨。
月助嗚琴調永夜,雨籠圓沼湛高秋。
《德經》注云:此章立意,當以至治靜正為宗。今以琴諭守正,秋諭澄靜,取事證理。
化成兩不相傷後,自有卿雲瑞氣浮。
《德經》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也。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東瞑善下百川歸,
《德經》注云:大海卑下,百川自歸。大國謙下,萬邦自附。
柔靜心持出世機。
《德經》注云:工人君守於柔靜,則天下交歡而歸之。

大國謙卑昌帝道,諸侯傾矚向皇闈。

《德經》云:大國執謙德而下小國者,不過兼畜小國為臣妾。小國取大國,為勢援也。

晉文報楚終成霸,鄭忽辭齊自失機。

晉文公未入國,嘗遊於楚。楚禮之,楚王問文公,他日將何報不穀。文公曰:若遇楚師,請避三舍。後歸國,遇楚師,不失其信,終為盟主。鄭太子忽有功於齊,齊欲妻之。忽辭以小國不伴大國,拒而不受。後為蔡仲所逐,無諸侯之援,蓋失機也。

无怠無荒弘至德,納隍心不忘宵衣。

《德經》注云:大國者常戒滿盈。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能依玄域窮深奧,須認襟虛己出塵。

《德經》云:道者,萬物之奧也。

弘有道心分達士,佐無為主是賢臣。

《德經》注云:若非至道大善之人,豈能重寶深奧,救人之志也。又經云:故立天子置三公,共教不善之人也。

要均救物甘言教,曲誘迷根不善人。

《德經》注云:聖人以甘美法味之言,尊高清靜之行,以化不善之人。

罪累永銷港體悟,玉京丹鶴自相親。

《德經》注云:道在於悟,不在於求。既悟則自无罪累,必契沖虛也。
為无為章第六十三
至人因事自塵機,
《德經》注云:衆人因事以生事,道者因事以息事。
道味无貪靜所思。
《德經》注云:道之味非俗問滋味,且道之味尚不可貪,何况俗間之味?
但固謙心敦信諾,
《德經》云:輕諾又寡信也。
未嘗閑恨記瑕疵。
《德經》云:大小劣少,報怨以德也。
要蘇萬彙調風處,永格三苗舞羽時。
《德經》注云:聖人製作有為,而使無為。有虞雖調薰風,舞干羽,因有為成無為之化也。
負宸凝旎弘大化,穆王何必會瑤池。

虞舜凝蔬,自臻至道。何叉周穆王會於瑤池,車輪馬跡將周四海,徒有虛妄之求,且非清靜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安靜修身易守持,
《德經》注云:治身治國,安靜者易守持。
始分情欲要崩瞋。
《德經》注云:情欲禍患,未有形兆之時,則易謀止也。
木成干霧萌芽處,臺築參雲覆簣時。
《德經》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又云: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趙主不能輕國寶,董生須至重文辭。
《德經》云:不貴難得之貨。又注云:衆人乃學俗學,所謂攻乎異端。聖人法道元為,故學於不學。豈非備復衆人異端之所過患歟?趙王令蘭相如送璧於秦,求其連城之價,是貴於難得之貨,昧於道旨。安可使董仲舒不下帷讀書,以求世利,斷可知矣。
慎終如始還無敗,愛惜精神忌有為。

《德經》云: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又注云:有為於欲,廢於精神。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善誘時人盡守愚,總銷情欲似枯株。

《德經》注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不環智水瞋三惑,唯蕩真風靜四隅。

《德經》注云:上人賢君,善以元為之道化人,常任質朴。愚古之士,不使功智點慧之徒,惑人真性。又經云:民之難治,以多智。

負宸有心宗大道,凝旎無事闡丕圖。

軒皇治國能如此,功就乘雲出鼎湖。

《德經》云: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軒皇宗道無事,濟治四隅,後於鼎湖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尊為百谷王,下流無逆水茫茫。
征帆乍展搖風勢,杲日初昇蘸曉光。
搓犯星辰仙浪闊,路通昊越碧波揚。
人君能法謙卑德,萬國樂推興運長。
《德經》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無馱。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非智非愚如不肖,

《德經》云: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注云:不似於智,不似愚,與物不同,故言不肖也。

常持三寶蕩真風。

《德經》云: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也。

儉成濟物無多費,慈救群生有大功。

已在上注中。

仁德既均中土洽,道情還與上玄同。

《德經》注云:夫慈仁者,百姓親附。又注云:人君能行此三寶,則天地神祇固合為助護也。

強秦捨此平區字,纔築興基一旦空。

《德經》云:今拾其慈且勇,拾其儉且廣,拾其後且先,死矣。秦始皇拾三寶,任智力,社稷不延永。悲夫。

善為士者章第六十八

弘道何嘗恃武威,

《德經》注云:貴其道德,不尚武力,但用虛柔化物,不以剛武伏人也。
非因忿怒展征旗。
《德經》云:善戰者不怒。

羽干演化終無戰,帷喔用賢方出師。

《德經》云: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虞舜舞干羽於兩階,三苗自格。周武尊太公於帷惺,全師始行。

項籍不虞奔去夜,

項籍兵敗垓下,聞楚聲四合,知楚兵悉為漢有。遂別美人於帳中,夜遁而去。當恃強肆志之時,豈知奔敗之夜乎?悲夫。

符堅寧慮卻來時。

符堅以百萬之衆伐東晉,拒王猛之諫,忘水影之灾。及瀝水之敗,卻來之時,聞風聲鶴唳,以為晉軍至矣。寧不慎歟?

須知軍旅難輕舉,四善還能靜九夷。

《德經》云:善為士者不武,善為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為客持謙常守退,

《德經》云: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也。

攘能無臂慎兵符。

《德經》注云:攘臂所以表怒,善戰不怒,故無臂。

仁慈興慮是全策,輕侮萌心失遠圖。

《德經》注云:以慈為主。又注云:禍莫大於輕侮敵人。

空仗貌琳凌越國,豈知麋鹿走姑蘇。

吳王自恃兵強,憑凌越國,不思勢窮國破,姑蘇臺側麋鹿空遊。

莫教喪寶違深理,

《德經》云:侮敵幾喪五。寶。

應物行機靜四隅。

《德經》注云:彼曲主兵而攻之,直不先,執兵以應之,雖則執持其兵,本無害物之意。

吾言悶甚易知章第七十

上聖玄言理甚明,

《德經》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不能知又不能行。

《德經》云: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
目盲傾國綺羅色,耳績迷人鄭衛聲。
躁欲未銷形易濁,寵榮如縛志難清。
《德經》注云:惑於躁欲,故莫能知也,迷於榮利,故莫能行也。
被褐懷玉沉潛者,內鑒真常徇世情。
《德經》注云:被褐者昧其外,懷玉者明其內,故知我者希也。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
知似不知分上德,
《德經》注云:道者內知於道,外若不知,乃德之上也。
不知知者病虛言。
《德經》注云:不知道而妄言知,乃是妄言之病也。
衆人雖昧真常境,諸聖恆開利濟門。
守得恬和全浩氣,憫方貪欲指迷根。
隨機救拔群生意,還比高天廣覆恩。
《德經》注云:聖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常憫衆生皆有此病,是以自不能病也。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成憲網,

《德經》云:人不畏威即大威至。
使心虛白即神居。
《德經》注云:神所居者,心也。除情去欲,使虛而生白。
是非自見身無咎,
《德經》注云:聖人自知己之是非於內,不見其德美於外也。
精氣常全道有餘。
《德經》注云:自愛身中精神和氣。
安寢既翻莊叟蝶,忘情還樂惠施魚。
《德經》注云:自知其身,防可畏之事,自愛其身,無馱神之咎。夫如是,則莊蝶惠魚,遂出塵之樂。
能嫌驕貴韜藏者,三逕雪深關弊廬。
《德經》注云:不自驕貴榮名於世,袁安遇雪,閉戶高外,不干於人。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殺逆神明,
《德經》注云:勇於果敢,有所作為者,豈同自殺其身。何也?夫不仁之人,不懼神理應報之禍,始能賈勇果敢,以殺於物。既殺必報,故知當同自殺其身,明矣。

常抑剛強是保身。

《德經》云:勇於不敢則活。

畏害若能心去惑,

《德經》注云:敢與不敢,自活其身為利,自害其身為害。

不言還有善來親。

《德經》云:不言而善應。

世情尚惜持謙士,天網寧矜用壯人。

《德經》注云:天之網羅雖恢恢疏遠,刑淫福善,毫分不失。

看取烏江臨岸處,拔山威力謝埃塵。

項籍有技山之勢,盡刎頸於烏江。
人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恩深祝網獨殷湯,好殺終難定紀綱。

《德經》云: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注云:縱於情欲,動之死地,習以為常,嘗無畏者。人君當以清靜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誅殺常恐懼也。

文帝惡刑循五聽,

漢文帝之時,以黃老治國,幾至刑措,可謂循於五聽。

高皇寬法約三章。

漢高祖先入關,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史民皆安堵。

順天治物人從化,

《德經》注云:若人君導以寡欲,靜 以無為,則人懷其生,咸皆畏死。

代匠掄材手自傷。

《德經》注云:人君代天理物,若行刑罪不中,亦猶拙夫代匠新木,豈唯方圓不得其法,希有不傷其手矣,可不慎之?

鑄鼎成功分道德,攀龍髯去白雲鄉。

軒皇治世,弘濟活之心,非惟四方清靜從化,抑以鼎成功就,天垂龍髯,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人君奢侈即民饑,

《德經》注云:天下之人所以饑乏不足,以其君上食用,賦之太多。

難治還綠政有為。

《德經》云:人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也。

居位厚生求富盛,窮途輕死轉疲羸。

《德經》注云:居位者不能抑損有為,因之損下益上,百姓窮竭,無以供輸,既不重生,使成輕死。

逼身爵祿無心後,

《德經》注云:夫獨無以生為務者,爵祿不在意,財利不入心,任運虛懷。

滿院蓬蒿養性時。
《德經》注云:雖貧賤,不可以利害生。張仲蔚所居,蓬蒿滿院。
直到垂衣分至化,自然難拔太平基。
若人君垂衣闡化,需民自足,鈴固太 平之基矣。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草木敷榮展厚陰,
《德經》云: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和 氣存。
因知枯槁雪霜侵。
《德經》云:其死也枯槁,和氣去。

直如合抱藏幽澗,卻被纖枝出衆林。

《德經》注云:根本強盛,故處於下;枝條柔弱,故生於上。蓋取其柔弱在上,強梁在下。

柔弱全生堪用意,強梁失性可驚心。
《德經》注云:生之柔弱和氣全,死之堅強和氣散。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為強梁者亡身失性也。
符堅輕敵亡師旅,氾水不流冤氣深。
符堅恃富盛之勢,恣強梁之性,敗於淝水,瀝水為之不流,終喪其身。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須知天道諭張弓,
《德經》云: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舉下抑高分至公。
《德經》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也。
自損有餘嫌屋潤,常嗟不足見途窮。
《德經》云:損有餘而補不足。
雖恢皇業猶藏德,
《德經》注云:聖人不欲天下知己之賢,是匿其功德之名,畏天之道,以損有餘。
廣福蒼生匪恃功。

《德經》云:功成而不處。

涿鹿罷兵真氣在,便迴鑾轄訪崆峒。

黃帝罷戰泳鹿,訪道崆峒,見廣成子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方圓似水分柔弱,
《德經》云:柔弱莫過於水也。
能勝剛強理甚明。
《德經》云:柔勝剛。
受垢推恩同渤懈,責躬成化服寰瀛。
《德經》注云:人君若能象水之德,納污受垢,無所忌諱,置誹謗之木、敢練之鼓,是謂社稷明主,得道賢君也。
縱知深旨誰宗信,各蔽常情孰肯行。
《德經》注云: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之人莫不知者,知有此道而不能行。
干木德風難繼踵,杜門高臥息秦兵。
段干木居魏高外,秦不敢加兵於魏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天道無親福善人,

《德經》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

若持左契即全真。

《德經》云: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既無公正徒施惠,不慮仇偉欲害身。
《德經》注云:居位者不能持執契信,致令過有所生,且奢侈在己,常檢於人,邪枉在內,求正於外,患禍生我,要福於天,過不責躬,施刑於物。是與人子居而殺其父,與人兄居而戮其弟,方欲厚與玉帛,廣酬爵位,擬求解釋,其可得乎?
忍見陳君忘大寶,信知江總匪忠臣。
後庭基跡分明在,玉樹翻生野草春。
陳後主不能執信臨人,唯恣奢侈,植後庭玉樹,為天下勝遊。江總乃最奉恩榮,不能匡救,復於三閣以預狎客。飛棧走筆,搜物象於八絃,鐵翁金甌,恃堅牢於一水。殊不知隋君演德,陳主迷心,俄至敗亡,為千古悲欺。豈非江總負於平昔恩寵?悲夫。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舟車雖有未嘗乘,

《德經》云: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顏子簞瓢道德弘。

《德經》注云:道在身,雖顏子草瓢,適足為甘也。

喜見生民歸壽域,

《德經》注云:寰宇廓清之朝,致蒼生於仁壽之域也。

笑將兵甲護金陵。

《德經》云: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江南六朝皆都金陵,但將兵甲以固江濱,且非蕩蕩巍巍之德。

無心固是安殊俗,

《德經》注云:道在身,雖子欲居九夷,亦足為樂也。

返朴終還用結繩。

《德經》注云:國政還淳,人皆返朴,結繩而用之,固合元為。

知有永嘉懷愍禍,不詢良策向何曾。

西晉武帝初以勤檢之德,平定寰區。滅蜀之後,唯餘吳國。允羊祐、張華、杜預之策,尋滅於吳。六合既清,萬邦傾向,固可弘清靜之化,復淳朴之風。而乃惑孫皓之美人,愛惠帝之弱質,迷於目前,不思遠大。何曾謂其子曰:吾荷國重恩,常思獻替,每見帝不詢經久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指其孫曰:汝後必罹其禍。及永嘉之際,劉聰、劉曜為逆, 併陷懷愍二帝。悲夫。

信一實不美章第八十一
莫愛美言終不信,信言不美益人多。
《德經》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心匿耀真修習,辯口矜能詐唯阿。
《德經》云:善者不辮,辮者不善。唯阿者,諂徇之辭。
朴質忘機齊抱瓷,縱橫違性薄懸河。
抱翁無機勝懸河有辮。

聖人利濟民歸德,
《德經》云: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玉燭須調物象和。

德經篇章玄頌卷下竟

道德真经颂-宋-蒋融庵

道德真經頌

經名:道德真經頌。宋蔣融庵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道德真經頌

茅山蔣融庵撰

經總序頌

紫霧光中信息通,聊將黃葉翫兒童。若拘語句明宗旨,辜負當年白髮翁。

一章
綿綿密密絕胚胎,動著塵埃撥不開。今日為君通一線,一齊吹向此門來。
二章
本元差別與肴訛,无奈他家事轉多。用力到時須勇猛,端然元不犯清波。
三章
見得分明用得高,不教家富小兒嬌。寒來暑往无多事,四海清平賀聖朝。

四章

惜功名位勞心力,說盡人間最苦心。放去收來元限意,免教陸地受平沉。

五章

一物靈然亙古雄,玲瓏八面總疏通。看時恰似無蹤跡,及至拈來用不窮。
六章
天地由來本自然,何曾有意著中邊。若人薦得絲毫力,獨坐孤峰壓大千。
七章
我本無心豈有爭,迢迢劫外憊縱橫。自從一句相名貌,直至如今說不清。
八章
先天有物鎮長存,八萬塵勞出此門。識取根源端不動,巍巍何處不稱尊。
九章
有心何似本無心,自己家風處處真。莫把醍醐成毒藥,到頭方見出頭人。
十章
一切有為俱是苦,尋枝摘葉幾時休。直饒坐斷千差路,已落他家第二籌。
十一章
妙在機先本自然,頭頭應用勿頗偏。只愁此意無人會,更向灘頭喚渡船。

十二章

門外風光幾萬般,幾多遊子不知還。若無舉鼎拔山力,爭得回頭冷處看。

十三章
寵辱本來無我相,只因我相逐綠生。若明我相無非我,豈受他家一點塵。
十四章
離諸名相且非真,說得分明轉不親。只把目前恩苦事,方知何法可當情。
十五章
反山六目猶難測,徒把形容亂比倫。不是其中些子別,一回拈出一回新。
十六章
冷處方纔好着鞭,到家萬事總如然。借婆衫子拜婆節,依舊還歸婆面前。
十七章
道着知之早不祥,那堪遍地是刀鎗。及乎到得功成後,辜負束君枉斷腸。
十八章
好漢不求元病藥,癡人認著眼中花。何如萬里長天碧,一月孤光共一家。

十九章

好事端然不用求,誰知轉地卻成愁。區區依倚成何事,畢竟歸家是到頭。

二十章

大圓鏡裹無差別,百尺竿頭要轉身。消息斷時方活路,依前不離本來人。
二十-章
觸目全彰無背向,於中些子最風流。寥寥千古分明在,坐看青山幾度秋。
二十二章
放去收來幾百般,用時總在一毫端。直須截斷功勳路,方得全軍戰勝還。
二十三章
山是山兮水是水,水不是水山非山。人人自有通天竅,爭奈時人自作難。
二十四章
腳下工夫須踏實,自揚家醜卻成魔。假饒不把絲毫者,著眼觀來已自多。
二十五章
渾淪一物離中邊,卓越端居象帝先。只為強名名不得,方知月落不離天。
二十六章
纔涉絲毫變態生,全身檐板實非輕。當場辨得賓中主,坐斷南頭稱太平。

二十七章

妙處初非由造作,為人親切老婆心。師資密意誰人會,獨對束風惱殺人。

二十八章
做小着奸全仗倆,貧煩早老又如何。至頭須是成家業,爭奈人間事轉多。
二十九章
將心擬待還應錯,著意為時又轉傷。何怕世間多少事,也宜閑處著隄防。
三十章
強兵戰勝若為條,得意濃時便好休。不是將軍心膽大,想應平地使人愁。
三十一章
毒病還他毒藥醫,病除毒藥不須治。不誇毒藥能除病,病瘧當思未痠時。
三十二章
朕兆機先豈有名,其中些子冠群倫。無端特地安名後,衮衮東流日夜傾。
三十三章
萬般施設甚優游,一切都盧一法收。假使黑風翻大海,未聞沉卻釣魚舟。

三十四章

遍體時時不覆藏,不離當處盡風光。生成萬有元非主,獨坐巍巍孰可量。

三十五章

形狀雖無氣象雄,憧憧來者總包容。六用不行消息盡,頭頭應用了元窮。
三十六章
機關深遠誠難測,變化恢張理莫窮。休把是非來著我,到頭應不與君通。
三十七章
大道閑閑該衆妙,森羅萬象盡分明。三千里外灰消息,永日寥寥賀太平。
三十八章
大圓鏡裹元分別,分別妍媸鏡不傷。可惜後人成榜樣,從玆較短復量長。
三十九章
妙處元來不在多,事多徒自起肴訛。直饒分別肴訛去,玉石依前不似他。
四十章
懸崖斷處須回首,省力工夫不在強。擾擾世間多少事,不知終日為誰忙。
四十一章
真金自有真金價,別寶須還識寶人。末後不因重說破,至今不復解知音。

四十二章

便須掀倒葛藤窠,切忌將身入網羅。直得待他休歇後,誤人多處誤人多。

四十三章
紅燄爍人流似火,石人入火不能煙。其間好處无多子,買得風光不用錢。
四十四章
輕重由來自有常,當時切忌錯商量。莫將好事為奇特,好事令人轉斷腸。
四十五章
見得分明用得真,箇中別自涉疏親。兩頭坐斷无依倚,雨過千峰一樣青。
四十六章
事擾擾時吾擾擾,我閑閑後事閑閑。明明識得閑閑法,長笑一聲天地寬。
四十七章
不離當處自風生,動著絲毫便不清。坐看區區門外客,幾多車馬任縱橫。
四十八章
為道休將為學觀,三千里外髑髏乾。巍巍坐斷無生國,更向无生那畔看。

四十九章

大道平平絕黨偏,春花何處不鮮妍。癡人相對難言夢,故把鸞膠續斷絃。

五十章

剖腹傾腸都說破,何須特地轉生疑。疑時自有通霄路,不許時人著眼窺。
五十-章
不動纖毫應萬機,知恩之後更誰知。及乎事向无心得,卻問元心是阿誰。
五十二章
絲頭念念生之本,識得根源善執持。水泄不通猶未是,到家正好着便宜。
五十三章
道在其中不易知,迢迢大路絕傾敵。癡人不解成家業,盡逐韶華向外馳。
五十四章
工夫穩處不通風,密密綿綿又不窮。底事毛端含法界,都綠認得主人翁。
五十五章
終朝赤子恣熙熙,當體凝然總不知。纔涉有為成造作,還他葉落又抽枝。
五十六章
坐斷牢關通一線,自然到處便風流。曉來雨洗千峰碧,一點翩翩海上鷗。

五十七章

萬法門中自有常,纖塵纔動便乖張。秋風斷送一番雨,无意凍人人自凉。

五十八章
不慧不癡無限意,翻雲覆雨幾多時。可伶此意人稀識,倒著欄衫獨自歸。
五十九章
冷淡工夫真朴實,到家活計豈能量。功成行滿超三際,萬劫千生撲鼻香。
六十章
舉心動念成虧缺,秉燭當場絕所疑。上下升平天地闊,此恩須是大家知。
六十一章
木落山空萬寶秋,陰陽造化妙推求。但將坎水藏離火,贏得精神蓋九州。
六十二章
一點圓明處處同,高低富貴不如儂。見成受用元虧缺,千聖從教立下風。
六十三章
道着无中早不中,不勞計較自收功。莫將此事為容易,這裹針鋒也不容。

六十四章

機先截斷千差路,動著鐵毫事轉傷。可煞傍人无耐性,為他閑事惹愁腸。

六十五章

向道惺惺不似癡,惺惺多事復多機。若知此箇真端的,妙用縱橫總不知。
六十六章
衆流衰袞盡朝宗,只為他家信息通。若把无心成有意,百花撩亂惱春風。
六十七章
當頭觸着動乾坤,任是王維畫不成。可惜摻開泥水路,為他深處少人行。
六十八章
省得家風用得親,當知水到自渠成。寥寥此意知何盡,幾度潮平月又生。
六十九章
將軍堅壁屈人兵,不犯秋毫致太平。待得功成无一事,卻伶當日太廳生。
七十章
此問明明無問隔,時人何不便承當。若教此事人都識,不直他家一盞湯。
七十一章
得了還同未得時,於中无不涉毫釐。脫身未到膏肓外,萬孔千瘡作麼醫。

七十二章

生來膽大又心廳,豁達精神自有餘。收拾得來誰得似,珊瑚枝上舞金烏。

七十三章
當機殺活甚玄微,輕重還他作者知。子細為君重說破,夜寒毛骨玲悽賡。
七十四章
懼法須還識法人,從來王法等无親。欲知王法无親處,月影穿潭不見痕。
七十五章
清平世界沒肴訛,只為家翁不奈何。臨事始知元事好,雙垂赤腳笑呵呵。
七十六章
這箇由來本不殊,誰將強弱巧分疏。直下既分生死路,无星秤子較輜銖。
七十七章
天人无不隔毫釐,纔涉毫釐轉背馳。為怕夜行侵早起,誰知獨惹露霑衣。
七十八章
觀面相逢語不欺,奈何獨自少人知。當場薦得深深意,日出扶桑卻在西。

七十九章

分明識破不為冤,要識先須達本源。識得本源真要的,了知天道沒頗偏。

八十章

隨家豐儉乃安然,萬法之中盡省綠。喫飯着衣无一事,大家風月本同天。
八十-章
擇法須還眼目親,至真用處出根塵。到頭一轉無私句,不離當場這主人。

道德真經頌竟

明真破妄章颂-宋-张继先

明真破妄章頌

經名:明真破妄章頌。北宋賬繼先著。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明真破妄章頌

虛靖張真君著

道生天地

混沌未分先有道,道無形色亦無情。

自然化育生天地,天道輕清地道寧。

天地生人
道生天地始無名,分判陰陽立五行。
人位其中靈萬物,人從天地道生成。
人稟陰陽
三才天地人同黑,人稟先天一黑靈。
一黑具身名日道,感通天地及神明。
一無生三
一真真外更無真,祖黑通靈具此身。

道一生三生妙用,元精元氣與元神。

人身三寶

元精元氣與元神,三者無形亦有形。

運用得傳真可見,光明無極是分明。

一無相關
雷乃先天黑化成,諸天仙聖總同真。
我身一黑相關召,同祖同宗貼骨親。
以心合神
真心動處是雷機,神合神兮妙更奇。
只此更無差別處,如磁吸鐵不相違。
法即是心
此心心外元無法,睨訣符圖少合真。
心真將何為妙用,靈光一點運元神。
神可通天
元神直捧一封書,一道寒光射太虛。
徑達玉京金闕去,玄恩星火下天衢。
呼天叱詫
叱叱望空將令打,不識元神召使者。
天高星遠豈能聞,從便之乎並也者。
金光召雷
金光灼灼照雷城,百萬雷兵稟令行。
不用符圖並呎訣,旱天能雨雨能晴。

妄想行持

不悟陰陽闔闢機,想存作用總成癡。

雷符燒盡千千道,雨澤何曾一點施。

真念降魔

降魔何處是工夫,中有元神靜定居。
慧劍揮時神鬼伏,便教禍害自然除。
心妄鬼欺
妄念紛紛且失真,符圖呎訣費精神。
鬼神一見嘻嘻笑,打石拋磚更害人。
祖無陽晶
先天祖黑至陽晶,鍊盡陰魂一性靈。
九轉玄功成頃刻,陰陽交娠結胎嬰。
辯真陰陽
真陰真陽既不識,水可浴兮火可炙。
靈光一點不分明,受度亡魂有何益。
南昌非心
玄關一竅有陰陽,心腎元非水火鄉。
寄語鍊師高著眼,莫將心府作南昌。
普度有法
普度工夫又不同,金光灼灼照羅鄧。
黍珠一顆空懸處,太極還歸無極中。
取無不同
昧卻自家元氣主,妄想天呈對空取。

恰似騎牛去覓牛,此等之人何足語。

不識元神

召將先轟令一聲,令聲驚起我元神。

綠何不見元神面,只為時人昧本真。

印須心印
心印相傳付有綠,今人印木不知玄。
祖師心印相同處,顆顆光明徹九天。
靈光一點
書符道妙起工夫,委聚毫端篆作符。
著相想存行呎訣,將來只是墨和朱。
先天字號
號頭用處須天篆,元是皇人按筆書。
蒼頡後天塵世字,用之總是惑迷愚。
妄想陰陽
陰陽吞啖運符中,心腎盈虧黑與紅。
一箇乾坤如許大,這些仗倆豈能通。
腎中一點
兩腎中間一點明,癡人守此欲通靈。
誰知此處皆陰氣,若此陽晶隔萬程。
心下元神
人言心下一包空,精氣元神聚此中。
何似癡人容易惑,蓋綠不識主人翁。

膽非雷府

妄將藏腑作雷霆,怒氣膨膨起震驚。

擊破琉璃瓶子後,何曾聞得有雷聲。

餵指雷霆

一陽生處地雷復,外腎應非雷所居。
穢濁聖賢難懺悔,將來必定被雷誅。
不辨真陽
心肝脾肺腎膽府,噓呵咽嘻呼吹取。
父母后天陰陽氣,如何可以祈晴雨。
七事純陰
涕唾津精氣血液,七件皆陰總無益。
身中只有一陰陽,江湖多少無人識。
穢氣觸真
有言臍下寸三分,作用金光此處存。
豈識此中陰濁氣,運成穢濁不堪聞。
似是而非
妄言一竅在眉心,直入三分可許深。
誤殺世人真可笑,如將諭石作黃金。
錯認後天
臍輪後與腎相連,兩處空空總後天。
若問先天玄妙處,除非得遇至人傳。
雷動無時
動雷有用雷霆煞,又等停星日月時。

如此天機容易測,雨暘何用法來祈。

邪能惑正

幾多道眼不曾明,役將松神輒現形。

只為身中無主宰,陰魂假托姓名靈。

當明真要
一員神將數家法,多是宗師撰造成。
更過幾年多是假,行符呎水豈能靈。
作用兩全
道法難忘呎與符,必須道妙兩相扶。
先天玄妙工夫到,呎訣符圖可有無。
道本法體
法行大道合先天,呎訣符圖總是玄。
至道杳然無所得,符圖呎訣也徒然。
萬法歸一
道生于一復何疑,可以無為可有為。
萬法本來歸一處,何分正一與清微。
造化在我
本質雖殊黑不殊,當於親處下工夫。
人身大抵同天地,造化陰陽總屬吾。
兀坐頑空
無心兀兀坐多年,將謂神仙已有綠。
不解龍昤並虎嘯,但知空坐也徒然。

陰陽互根

頑石中空藏白玉,縱饒見得光生目。

太陰元受太陽精,初八上弦圓十六。

因法生謗

本為同門共指迷,上根一覽悟玄微。
若將此向愚癡說,生謗生瞋總是非。

明真破妄章頌竟

诸真歌颂

諸真歌頌

經名:諸真歌頌。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係纂集上清經頌及諸仙真歌訣而成。多見朴《真誥》及《雲笈七籤》。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諸真歌頌

太微天帝君讚大有妙經頌

丹暉映雲庭,紫煙光玉林。 煥爛七寶花,璀璨瑤靈音。

宮商自相和,妙靈開人衿。 玄唱種福田,廣度无界心。

天帝君讚大有妙經頌
玄化本无跡,有跡生道宗。 遨遊九天際,息駕六領宮。
道暢虛漠內,靈歌發太空。 形感至寂庭,思詠希微通。

太帝君讚大有妙經頌

翳翳元化初,眇眇晨霞散。 太寂空玄上,寥朗二儀判。

凝精抱空胎,結化孕靈觀。 含真頤神內,倏欻啟冥旦。
始悟憂促齡,運交反天漢。

老君本生經頌
眾生之本際,寂然无起滅。 弱喪迷其根,自與真源別。
妄作善惡緣,禍福報无絕。 欲得苦海傾,當使愛河竭。
守一固專柔,持此无疵缺。 正智通群有,妙慧摧諸結。
萬行混同歸,三乘泯殊轍。 真靜離塵垢,清凉无惱熱。

太上智慧徊玄經頌
靈仙乘慶霄,駕龍躡玄波。 洽真表嘉祥,濯足八天河。
福應不我期,故能釋天羅。 道德冠三界,地網亦以過。
感遇靈真會,净慧經蓮華。

太上智慧經讚
學仙絕華念,念念相因積。 去來亂我神,神躁靡不歷。

滅念停虛閑,蕭蕭入空寂。 請經若饑渴,持志如金石。

保子飛玄路,五靈度符籍。

本願大戒經頌
學仙行為急,奉戒制情心。 虛夷正氣居,仙聖自相尋。
若不信法言,胡為棲山林。

玉皇授欻大洞三十九章與登龍臺歌
飆飆三霞領,徊剛七无蓋。 八景入太元,飛灑九天外。
瓊扉生景雲,靈煙絕幽藹。 西宮詠洞玄,清唱扶桑際。
守雌森峰間,玄吟五老會。 欻生有心哉,與爾結中帶。
其二
匏河振滄芒,天津鼓萬流。 八風駕神霄,緬緬虛中遊。
詠洞神明唱,音為汝玄投。 欻生必至行,肘伏塵中趨。
可為苦心哉,當告爾所求。

西王母授紫度炎光神變經頌

嘯歌九玄臺,崖嶺凝凄端。 心理六覺暢,目棄塵滓氛。

流霞耀金室,虛堂散重玄。 積感致靈降,形單道亦分。
修欻盻萬劫,豈覺周憶椿。
其二
秀圃蔚神階,朱扉瓊林庭。 流風鼓空洞,玉籟乘虛嗚。
紫煙纏曲戶,丹暉映綠軿。 飛旗鬱玄蓋,羽節耀紫清。
登景九霄際,遨遊戲鳳城。 顧愛幽境子,一樂同朝生。
其三
騰轡控朗暉,宴景洞野外。 流浪尋靈人,合形慶霄際。
手披朱阜戶,朗若神沖泰。 金闕鬱嵯峨,清景无塵穢。
解衿玄閬臺,適我良願會。 脫屣三塗難,保鍊固年邁。

靈寶真一自然太上玄一真人頌
眾妙出洞真,煥爛曜太清。 奉者號仙人,體无永長生。

逍遙戲玄虛,宮殿羅无形。 蒨粲七寶林,晃朗日月精。

龍驎交橫馳,鳳凰翔悲嗚。 太上治紫臺,眾真誦洞經。

捻香稽首禮,旋行遶宮城。 三周歸高座,道王為應聲。
人主弘至道,天下普安寧。

太上弘道頌
太上玄虛宗,弘道尊其經。 俯仰已得仙,歷劫无數齡。
巍巍太真德,寂寂因无生。 霄景結空棣,乘虛自然征。
日月光炳灼,安和樂未央。

方諸宮東華房靈妃歌曲
紫桂植瑤園,朱華聲悽悽。 月宮生藥淵,日中有瓊池。
左拔員靈曜,右掣丹霞暉。 流金煥絳庭,八景絕煙迴。
綠蓋浮明朗,控節命太微。 鳳精童華顏,琳腴充長饑。
控晨挹太素,乘欻翔玉墀。 吐納六虛氣,玉嬪挹巾隨。
彈徵南雲扇,香風鼓錦披。 叩商百獸舞,六天攝神威。

鯈欻億萬椿,齡紀鬱巍巍。 小鮮未烹鼎,言我巖下悲。

青童大君常昤詠

欲植滅度根,當拔生死我。 沉吟墮九泉,但坐惜形骸。

太虛真人常吟詠
觀神載形時,亦如車從馬。 車敗馬奔亡,牽連一時假。
哀世但識此,但是惜風火。 種罪天綱上,受毒地獄下。

西城真人王君常吟詠
形為渡神舟,泊岸當別去。 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載。
徘徊生死輪,但苦心猶豫。

小有真人王君常吟詠
失道從死津,三魂迷生道。 生生日已遠,死死日已早。
悲哉苦痛客,根華已顛倒。 起就零落塵,馬知反枯老。
已上四首詩,去月秋分日瑤臺大會,四君吟此言,以和玄鈞廣韶之絃聲。右英夫人說此。

郭四朝常乘小船游戲塘中叩船而歌

清池帶靈岫,長林鬱青葱。 玄烏翔幽野,悟言出從容。

鼓檝乘神波,稽首希晨風。 未獲解脫期,逍遙丘林中。
其二
浪神九陔外,研道遂全真。 戢此靈鳳羽,藏我華龍鱗。
高舉方寸物,萬吹皆垢塵。 顧哀朝生媳,孰盡汝車輪。
其三
遊空落非飈,靈步无形方。 圓景煥明霞,九鳳唱朝陽。
揮翮扇天津,晻藹慶雲翔。 遂造太微宇,挹此金梨漿。
逍遙玄陔表,不存亦不亡。
其四
駕欻舞神霄,披霞帶九日。 高皇齊龍輪,遂造北華室。
神虎洞瓊林,風雲合成一。 開闔幽冥戶,靈變玄跡滅。

保命仙君告許虎牙杜廣平常喜歌

淳景翳廣林,曖日東霞升。 晨風儛六煙,勃鬱八道騰。

五嶽何必秀,名山亦足陵。 嬌手攝洞阜,棲心潛中興。
吐納胎精氣,玄白誰能勝。

西王母宴漢武帝上元夫人彈雲林之邀歌步虛之曲
昔涉玄真道,騰步登太霞。 負笈造天關,借問太上家。
忽過紫微垣,真人列如麻。 渌景清飈起,雲蓋映朱葩。
蘭宮敞珠扇,碧空啟瓊沙。 丹臺結空棣,眸曄生光華。
飛鳳跟甍峙,燭龍倚逶蛇。 玉胎來絳芝,九色紛相拏。
挹景練仙骸,萬劫方童牙。 誰有壽前終,扶桑不為查。

西王母又命侍女田四妃答歌
晨登太靈宮,挹此八王蘭。 夕入玄元闕,採蘂撥琅玕。
懼足匏瓜河,織女立津盤。 吐納抱景雲,味之當一餐。

紫微何濟濟,瓊輪服朱丹。 旦發汗漫府,暮宿句陳垣。

去之道不同,且各體所安。 二儀復猶存,奚疑億萬椿。
莫與世人說,行尸言此難。

王母贈魏夫人歌
駕我八景輿,欻然入玉清。 龍裙拂霄漢,虎旂攝朱兵。
逍遙玄津際,萬流无暫停。 哀此去留會,劫盡天地傾。
當盡无中景,不死亦无生。 體彼自然道,寂觀合太冥。
南嶽挺真翰,玉映曜穎精。 有任靡期事,虛心自受靈。
嘉會絳河內,相與樂未央。

雙禮珠彈雲璈而答歌
玉清出九天,神綰飛霞外。 霄臺煥嵯峨,靈夏秀蔚翳。
五雲興翠華,八風扇綠氣。 仰吟消魔詠,俯研智與慧。
萬真啟晨景,唱期絳房會。 挺穎德音子,神映乃拂沛。

天嶽凌空棣,沿臺深幽邃。 遊海悟井隘,履真覺世穢。

儛輪宴重空,筌魚自然廢。 迴我大椿羅,長謝朝生世。

高仙盼遊洞靈之曲
玉室煥東霞,紫輦浮絳晨。 華臺何盼目,北宴飛天无。
清净太无中,眇眇躡景遷。 吟詠大洞章,唱此三九篇。
曲寢大漠內,神王方寸間。 寂室思靈暉,何事苦林山。
須臾變衰翁,迴為孩中顏。

四真人降魏夫人歌
丹明煥上清,八風鼓太霞。 迴我神霄輦,遂造玉嶺阿。
咄嗟天地外,九圍皆吾家。 上採日中精,下飲黃月華。
靈觀空无中,鵬路无間邪。 顧見魏賢安,濁氣傷爾和。
勤研玄中思,道成更相過。

方諸青童歌
太霞扇晨暉,九炁无常形。 玄轡飛霄外,八景乘高清。

手把玉皇被,携我晨中生。 盼觀七曜房,朗朗亦冥冥。

超哉魏氏子,有心復有情。 玄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

賢安密所研,相期暘谷汧。

次扶桑神王歌
晨啟太帝室,超越匏瓜水。 碧海飛翠波,連岑赤嶽峙。
浮輪雲濤際,九龍同轡起。 虎旂鬱霞津,靈風翻然理。
華存久樂道,遂致高神擬。 拔徙三緣外,感會乃方始。
相期陽洛官,道成携魏子。

次清虛真人歌
駕欻控清虛,徘徊西華館。 瓊林既神杪,虎旂逐煙散。
慧風振丹旍,明燭朗八煥。 解襟庸房裹,神鈴嗚蒨粲。
棲景若林柯,九絃玄中彈。 遺我積世憂,釋此千年歎。
怡盼无極已,終夜復待旦。
其二
紫霞憐玄空,神風无綱領。 欻然滿八區,祝爾豁虛靜。

八窗无常朗,有冥亦有炅。 洞觀三丹田,寂寂生形景。

凝神挺相遇,雲姿卓鑠整。 愧无郢石運,蓋彼自然穎。
勤密攝生道,泄替結灾青。 靈期自有時,携袂乃俱上。

人間可哀之曲
天上人間兮, 會合疏稀。 日落西山兮,夕烏歸飛。
百年一餉兮,志與願違。 天宮咫尺兮,恨不相隨。

巴謠歌
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太清。 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
帝君學之臘嘉平。

石安慶先作詩
靈山造太霞,堅巖絕霄峰。 紫煙散神州,乘飈駕白龍。
相携四賓人,東朝桑林公。 廣休年雖前,壯氣何蒙蒙。
實未下路讓,推年以相崇。

次張誘世作詩

北遊太漠外,來登蓬萊闕。 紫雲構靈宮,香煙何鬱鬱。

美哉洛廣休,久在論道位。 羅駢真人座,齊觀白龍邁。
離式四人用,何時共解帶。 有懷披襟友,欣欣高晨會。

次許玉斧作詩
遊觀奇山巘,漱濯滄流清。 遙睹蓬萊間,屹屹衝霄冥。
五芝被絳嵒,四階棋琳瓊。 紛紛靈華散,晃晃煥神庭。
從容七覺外,任我攝天生。 自足方寸裹,何用白龍榮。

次丁瑋寧作詩
玄山構滄浪,金房映靈軒。 洛公挺奇尚,從容有无間。
形沉北寒宇,三神接九天。 同寮相率往,推我高勝年。
弱冠石慶安,未肯崇尊賢。 嘲笑蓬萊公,呼此廣休前。
明公將何以,却此少年翰。

吴王夫差書

玄津流絳波,崑碧映琅山。 朝日控晨輝,薈豔何婉蜓。

遊雲落太陽,飈景凌三天。 靈寶曜九虛,幽明鍾山間。
夏禹登八窗,散氣響金蘭。 因枝振玉條,緣波討洪源。
扶質立靈幹,垂葉以結繁。 渺邈龍鳳跡,煥爛九天翰。
仰挹三辰精,保身求長安。 俯漱五華液,還復反童顏。
騰神溫凉宮,豈知熱與寒。 千秋似清旦,萬歲猶日半。
鼓翼空同上,要我靈寶官。 焚棼五帝駕,俱會景漠端。
相問饑與渴,玄泉饒流丹。 求仙方寸內,八遐无易難。
顧聞朱門臭,當塗中有難。 銘碣勞巖陰,穴岫可稽盤。

辛玄子詩
疇昔入冥鄉,順駕應靈招。 神隨空无散,氣與慶雲消。
形非明玉質,玄匠安能彫。 碟足吟幽唱,仰手翫嗚條。

林室有逸歡,絕此軒外交。 遺景附圓曜,嘉音何寥寥。

其二

寂通寄興感,玄氣攝動音。 高輪雖參差,萬仞故來尋。
蕭蕭研道子,合神契靈襟。 委順浪世化,心摽窈窕林。
同期理外遊,相與靜東岑。

其三
命駕廣酆阿,逸跡幽冥鄉。 空中自有物,有中亦无常。
悟言有无際,相與會濠梁。 目擊玄解了,鬼神理自忘。

太微玄清左夫人歌
鬱藹非真墟,太元為我館。 玄公豈有壞,縈蒙孤所難。
落鳳控紫霞,嬌轡登晨巘。 寂寂无濠涯,暉暉空中觀。
隱芝秀鳳丘,逡巡瑤林畔。 龍胎嬰爾形,八瓊迴素旦。
琅華繁玉宮,結葩凌巖粲。 鵬扇絕億嶺,拊翮扶霄翰。

西庭命長歌,雲璈棄虛彈。 八風纏綠宇,叢煙豁然散。

靈童擲流金,火微啟辭案。 三元折腰舞,紫皇揮袂讚。

朗朗扇景輝,曄曄長庚煥。 超軿聳明刃,下眄使我惋。
顧哀地仙輩,何為棲林澗。

靈鳳歌
杳杳靈鳳,綿綿長歸, 悠悠我思,永與願違,
萬劫无期,何時來飛。 於是王所殺之鳳,鬱然而生,
抱女俱飛,徑入雲中去。

女仙張麗英石鼓歌
石鼓石鼓,悲哉下土, 自我來觀,民生實苦。
哀哉世事,悠悠我意, 我意不可辱兮,王威不可奪。
余志有鸞有鳳,自歌自舞, 凌雲歷漢,遠絕塵羅,
世人之子,其如我何。 暫來期會,運往即乖,
父兮母兮,元傷我懷。

漢初童謠歌

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

時人皆莫知之,唯張子房知之,乃往拜焉。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言仙人得道昇天,當揖金母而拜木公也。自非沖虛登真之子,莫知其津矣。

萼綠華贈羊權詩
神嶽排霄起,飛峰鬱千尋。 寥籠靈谷虛,瓊林蔚蕭森。
羊生標美秀,弱冠流清音。 棲情莊惠津,超形象魏林。
揚彩朱門中,內外邁俗心。
其二
我與夫子族,源冑同淵池。 宏宗分上業,於今各異枝。
蘭金因好著,三益方覺彌。
其三
靜尋欣斯會,雅綜彌齡杞。 誰云幽鑒難,得之方寸裹。
翹想樊籠外,俱為山巖士。 无令騰虛翰,中隨驚風起。
遷化雖由人,藩羊未易擬。 所期豈朝華,歲暮於吾子。

九華安妃贈楊司命詩

雲闕堅空上,瓊臺竦鬱羅。 紫宮乘綠景,靈觀藹嵯峨。

琅軒朱房內,上德煥絳霞。 俯漱靈瓶津,仰掇碧花。
濯足玉天池,鼓植牽牛河。 遂策景雲駕,落龍轡玄阿。
振衣塵滓際,褰裳步濁波。 願為山澤結,剛柔順以和。
相携雙清內,上真道不邪。 紫微會良謀,唱納享福多。
其二
駕欻發西華,无待有待間。 或眄五嶽峰,或濯天河津。
釋輪尋虛舟,所在皆纏綿。 芥子忽萬頃,中有崑崙山。
小大固无殊,遠近同一緣。 彼作有待來,我作元待親。

中侯王夫人詩
龍旂儛太虛,飛輪五嶽阿。 所在皆逍遙,有感興冥歌。
无待喻有待,相遇故得和。 滄浪奚足遼,玄井不為多。

鬱絕尋步間,俱會四海羅。 豈若絕明外,三劫方一過。

其二

八塗會无宗,乘運觀囂羅。 化浮塵中際,解衿有道家。
眄煙忽未傾,携真造靈阿。 虛景磐瓊軒,玄鈞作鳳歌。
適路无軌滯,神音儛雲波。 齊德秀玉景,何用世間多。
其三
但觀夷天真,去累縱眾情。 體寂廢機駟,崇有則攝生。
焉得齊物子,委運任所經。
其四
登軿發東華,扇飆儛太玄。 飛轡騰九萬,八落亦已均。
暫眄山水際,窈窕靈嶽間。 同風自齊氣,道合理亦然。
龍芝求遐齡,內觀攝天真。 東岑可長靜,何為物所纏。

方丈壹昭靈李夫人詩
雲墉帶天棣,七氣煥神憑。 瓊扉啟晨嗚,九音絳樞中。

紫霞與朱門,香煙生綠窗。 四駕舞虎旗,青軿擲玄空。

華蓋隨雲列,落鳳控六龍。 策景五嶽阿,三素眄君房。
適聞躁穢氣,萬濁污我胸。 臭物薰精神,囂塵互相衝。
明玉皆璀爛,何獨盛得躬。 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蟲。
其二
縱酒觀群慧,倏飲四落周。 不覺所以然,實非有待遊。
相遇皆歡樂,不遇亦不憂。 縱影玄空中,兩會自然疇。
其三
飛輪高晨臺,控轡玄壟隅。 手携紫皇被,倏忽八風驅。
玉華翼綠幃,青裙扇翠裙。 冠軒煥崔鬼,珮玲帶月珠。
薄入風塵中,塞鼻逃當除。 臭腥凋我氣,百阿令心祖。
何不飆然起,蕭蕭步太虛。

南極王夫人授楊羲詩

控飆扇太虛,八景飛高清。 仰浮紫晨外,俯看絕落淇。

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 无待兩際中,有待无所營。
體无則能死,體有則攝生。 東賓會高唱,二待何足爭。
其二
命駕玉錦輪,儛轡仰徘徊。 朝遊朱火宮,夕宴夜光池。
浮景清霞杪,八龍正參差。 我作无待遊,有待輒見隨。
高會佳人寢,二待互是非。 有无非有定,待待各自歸。
其三
林振須類感,雲鬱待龍吟。 玄數自相求,觸節皆有音。
飛軿出西華,總轡忽來尋。 八遐非无娛,同詠理自欽。
悼此四維內,百憂常在心。 俱遊北寒臺,神風開爾襟。

紫微王夫人詩
乘飆迎九天,息駕三秀嶺。 有待徘徊盼,无待固當靜。

滄浪奚足勞,孰若越玄井。

又吟曰

龜闕鬱巍巍,墉臺落月珠。 列坐九靈房,叩璈吟太无。
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

又吟曰
宴酣東華內,陳鈞千百聲。 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
羽帔扇翠暉,玉佩何鏗零。 俱指高晨殿,相期象中冥。

又叙玄隴之遊吟曰
超舉步絳霄,飛飆北壟庭。 神華映仙臺,圓曜隨風傾。
啟暉抱丹元,扉景餐月精。 交被雲林宇,浩軫還童嬰。
蕭蕭寄无宅,是非豈能營。 世綱自擾競,安可語養生。

九月六日夕雲林又降命楊君染筆喻作吟曰
解輪太霞上,斂轡造紫丘。 手把八天氣,縱身空中浮。
一眄造化綱,再視索高疇。 道要既已是,可以解千憂。

求真得良友,不去復何求。

吟此令示許長史穆及郗方回又吟

紫空朗玄景,玄宮帶絳河。 濟濟上清房,靈臺煥嵯峨。
八輿造朱池,羽蓋傾霄柯。 震風迴三晨,金鈴散玉華。
七轡降九陔,宴眄不必家。 借問求道子,何事坐塵波。
豈能棲東秀,養真收太和。

亦令示許與郗十月十八日又與眾降命楊君書曰
左把玉華蓋,飛景躡七元。 三晨煥紫輝,煉眄撫明真。
變踴期須臾,四面皆已神。 靈發无涯際,勤思上清文。
何事坐橫途,令爾感不專。 陰痾失玄機,不覺年歲分。
徐謂楊君曰:夫令勤者勤其事,就其玄微耳,慎者亦觸類而作也。學道之難,不可書矣。有恥鄙之心者,於道亦遼乎,灌秉然後可貴耳。賢者之舉目更始爾,今且當內忘也。

因吟曰:

玄清眇眇觀,落景出東停。

願得絕塵友,蕭蕭罕世營。

吟此再三又曰

靈人隱玄峰,真人韜雲來。 玄唱非无期,妙應自有待。
豈期虛空寂,至韻固常在。 携襟登羽宮,同宴廣寒裹。
借問朋人誰,所存惟玉女。
吟竟曰:卓雲虛之駿,抗翮於崆峒之上,斯人也,豈不長挹南面,求謝千乘乎。

二月三十日吟一章曰
寨裳濟綠河,遂見扶桑公。高會太林墟,賞宴玄華宮。
信道苟淳篤,何不棲東峰。

四月十四日又作七章詞曰
控景始揮津,飛飆登上清。 雲臺鬱峨峨,閶闔秀玉城。
晨風鼓丹霞,朱煙灑金庭。 綠葉集玄峰,紫芝巖下生。
慶雲纏丹鑪,鍊玉飛八瓊。 宴眄廣寒宮,萬椿愈童嬰。

龍旂啟靈電,虎旗徵朱兵。 高真迴九曜,洞觀均潜明。

誰能步幽道,尋我无窮齡。

其二

翳藹紫微館,鬱臺散景飆。 鸞唱華蓋間,鳳鈞導龍朝。
八狼携絳旌,素虎吹角簫。 雲勃寫靈宮,來適塵中囂。
解轡佳人所,同氣自相招。 尋宗須臾頃,萬齡乃一朝。
椿期會足衰,劫往豈足遼。 真真乃相目,莫令心徂抄。
虛刀揮至空,鄙滯五神愁。
其三
朝啟東晨暉,飛軿越滄溟。 山波振青涯,八風扇玄煙。
迴陌易遷房,有懷真感人。 三金可遊盤,東岑宜永甄。
紛紛當途中,孰能步生津。
其四
飄颻八霞嶺,徘徊飛晨蓋。 紫軿騰太虛,曬眄九虛外。
玉簫激景雲,靈煙絕幽藹。 高仙宴太真,清唱无涯際。

去來山嶽庭,何事有待遇。

其五

神玉曜靈津,七元煥神扉。 虛遷方寸裹,一躍登太微。
妙音乘和唱,高會亦有機。 齊此天人眄,協彼晨景飛。
總轡六合外,寧有傾與危。
其六
薄宴塵飆嶺,代謝緣還歸。 奚識靈劫期,顧眄令人悲。
其七
雲草廕玄方,仰感旋曜精。 詵詵繁茂萌,重德必克昌。

諸真歌頌竟

太上洞神五星赞

太上洞神五星讚

經名:太上洞神五星讚。原題賬平子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讚頌類。

太上洞神五星讚

張平子撰

東方歲星,一名木星,一名嗢吺斯,屬東方,主齊吳。

東方歲星,實曰木精,蒼帝之子,大而能明,所在為福,莫之與京。人君至德,道義常行,則風雨詩若,百穀熟成,君壽而昌,人富而貞,中國安樂,四夷來庭。君政殘暴,失仁和之誠,則芒角而怒,宇內交爭。拒諫信讒,違恭肅之程,則禍滿寰瀛,下陵其上,弟謀其兄。赤黃,多風多旱。白黑,為水為兵。與金合,而大將損。被月掩,而妃后傾。入太微,君憂有赦在東井秦地安寧。守與鬼,國用斧鑽。繞虛危,齊地灾生。居房君臣咸樂。留心,禾黍豐盈。守角,忠賢薦用。留尾,社稷歡榮。歷氏,內多有喜。經亢,韓鄭出征。入箕,宮中口舌。經斗,昊越和平。乘虛,昭穆失次。犯女,宮掖歡情。守牛,饑凍虎害。繞危,祠杞不馨。犯室,陰陽皆速。守壁,堯舜同聲。入奎,有道者甩。經婁,致命者行。守胃,人多饑疾。在昴,王者嚴刑。逆行,為灾、為賊。晝見,主柔臣橫犯。畢守婁,灾及人牛。乘貲入井,獄訴兵愁。繞天,屍者過半。犯柳,五穀繁稠。留張,君臣和悅。入翼,穀損人流。繞斡,野有喪病。犯房,將相皆憂。勗哉有土,君子慎獨。綏撫婺,增修景福。神理祐善,懲惡窒慾。敬奉三光,克修永穀。木星所到,分野順行。色青,為福為慶,如官益祿。逆行色變,為灾與土同到,人生宿亦如之。其禳法,宜栽種五菓樹木,又宜懸青旛,著青衣則吉。

南方熒惑星,一名火星,一名雲漢,一名罰星,屬南方楚越。

南方之精,亦曰罰星,赤帝之子,主察視明。每年十月十一月,入太微一宮而受制。過有道之野不停,伺無道之國出入。何常勾犯為禍,環繞為殃。出則兵動,入則兵藏。周旋止息,為病為喪。由人君之慢易,俾臣下之灾傷。或進或退,大小無常,為水為旱,豐儉迭興。每晨見而行疾,及昏出而漸昇,出處失度,乍存乍亡,有怒有勃,或角或芒。入太微魏文侯姐落,犯紫微野死之王。守天江河津泛溢,在胃宿天下空倉。透羽林禁兵必起,留張宿歲美人康。入南斗灾及宰相,犯東井水火之拜。守少微處士被厄,繞天園萬姓饑荒。環鬼兵喪並起,入昴胡虜潛藏。居心星王者惡之,陵軒轅妃后憂惶。犯室米貴十倍,乘危兵起南鄉。在尾人臣不順,入角將軍誅傷。勾亢漂沒城邑,犯鬼死者相望。留奎父不親子,犯駟臣叛於王。凌空國君自出,守畢邊有兵降。入璧賢士不顯,留參兵連四方。抵女布帛湧貴,守牛六畜屍僵。勾柳饑旱失地,犯角兵起蕭牆。入軫人皆從役,犯婁出兵為彊。逆行于斗,環繞於房。股肱出走,父子分張。經天海內鼎沸,留箕人食糟糠。有土之君,于何不臧。克己復禮,其後必昌。君父居上,宜修景福。為臣為子,如臨泉谷。妖禍自滅,永終天祿。
火星臨分野土地,多為火灾、瘡腫、口舌、移改,及下人謀上,驚恐之厄。到人本命,令人心狂、熱疾,慎弓箭刀杖,損傷見血之厄,妖怪言語。其禳法,以腓衣裳受符,宜施赤小豆與貧人,宜懸誹旛,宜造燈火功德,宜轉金簡玉訣之經,點星燈,施觀家土則吉。

中央鎮星,一名地侯,一名雞換,主周、梁。
爰有鎮星,中央土精。黃帝之子,地侯別名。所在之國,不可加兵。其分無灾,五穀熟成。人君昌樂,由君之貞。君若內無仁義,外猶華飾,其星失度,為妖為慝,上亂下爭,束西叛逆。上天降灾為雹為霖,山崩地坼,鬼哭哀吟。與木相犯,妃后隕傾。與水相合,軍敗連營。抵角後宮有喜,入亢萬物無成。犯房兵起地動,歷氏儲副歡榮。守心聖主有德,在尾盜賊公行。繞箕水灾人散,入斗登位無爭。環牛賊臣謀主,犯女暴貴縱橫。乘虛風寒米貴,入危公役灾生。犯室廣修宮殿,繞壁道術彰明。乘奎女貴水湧,守婁奸詐臣生。勾胃水饑兵亂,勾昴將出西征。犯畢公侯受廢,乘貲邑破人驚。環參大臣出使,入井炎旱灾并。在鬼臣佐異謀,犯柳天下和平。留星萬方皆理,居張五穀不停。入軫穀傷兵起,守翼寰宇廓清。掩鉞大臣誅戮,犯法將相憂烹。凡厥在位,知幾知微,克勤奉法,敬天之威福,延胤祚邦家之基。
土星鐵身,所到宿分,不修德政,其地灾殃。若宮宿闊遠,灾乃十年;或乃諸侯死喪,百姓饑儉。不順國命,則興攻戰之灾。土主不修令德,則水早不調,蟲傷穀麥。修福,則加官益祿。到人本命生宿,則為大灾,或父母喪亡,或兄弟離析,失官落職,發舊口舌,令人孤倆。其所禳法,宜轉金簡玉經,著皂衣服,宜乘驪馬,燒安息香,施魚鱉食,設水府,醮造功德,則吉。

西方太白星,一名金星,一名長庚,一名那頡,主西蕃胡人也。

太白之星,少陰之精,白帝之子,亦日長庚,所主者義。其大而明,將軍之象,誅罰為名。怒則芒救叱吒,喜則斂角潛形。過火凶喪相次,合水遠邇加兵。犯角天下兵戰,入亢水賊並生。守氏將軍受封,居心蟲火縱橫。在房土功干國,犯尾失政人爭。守箕風旱有赦,入斗灾禍難平。環牛地炁發泄,抵女府庫皆傾。乘危將軍解甲,犯室武士休征。入奎川源泛溢,守壁國用嚴刑。乘婁白衣有會,入胃守內安寧。犯昴胡兵大起,守畢有赦兵行。乘貲參野有易政,歷井鬼臣將憂并。入柳元戎益封,留星戰死連營。勾翼軫諸侯大振師旅,入軒轅人主建篩懸旌。守天田人受爵祿,當午地戎虜肆意崢嶸。失舍邪亡軍破,不見殺將屠城。或山崩四面,執役侵貴。君柔臣強,兵鋒轉戰。互執台權,祆祥屢見。臣節見虧,主心邪變。嗚呼,有土之君,股肱之臣,不僭不濫,敬天畏神。道以理國,德以匡身。福留後嗣,化及人民。

金星太白大將軍,主義主伐主兵革。八年一周天,所臨宿分,多兵革焉。臨人本命宿,則好邪行音樂也。所禳之法,宜講武教旗吉。

北方辰星,一名水星,一名嘀,屬北方,主燕、趙。
北方辰星,亦日水精,黑帝之子,偏將之形,所主者聽。伺察君臣之情,所在之位,憂而不寧。君若審其法度,明其教令,遠其讒邪,親其忠正,無縱慾逸,邦家之慶。君若不理城闕,不任賢臣,縱捨由己,呢比小人。上天垂象,灾及其鄰,五穀不稔,風雨不均,陰陽錯亂,饑寒荐臻。與金合而干戈動,被土犯而元戎厄。睹芒角而知大小灾,祥審伏見察君臣譴謫。暴水漲而色青,大喪。發而虛白,其順也。春晨而秋夕,其為也。冬溫而夏寒,逼太陽而掩映,接少陰而交歡。守角刑速而水灾,留亢米穀騰湧。在心天下太平,守房奸臣謀動。居尾江海橫流,入箕大人憂戄。犯虛宿萬里赤地,乘斗牛百川央壅。凌女布帛倍貴,守危亂臣繼。纏入奎臣下被囚,守胃兵水人愁,繞畢邊兵驚速,在昴執政刑流。勾觜兵灾為孽,入井水土相讎。乘參入鬼水灾兵起,疾疫多憂。留柳星貴臣得罪,守軫翼宗廟宜修。逼太微群臣相害,守軒轅后族多仇。入壁朝廷咸戄,犯氏獄訴稽留。居張貴臣專國,犯室后黨被收。守婁水敗萬物,在建相讚難休緬。惟有土敬,慎其儀,兢兢慄慄,居安苦危,勤修令德,福履綏之。
水星樞相也,主天王祕要,改受侯伯爵祿之事、一年一周天,所到分野,多主水灾、兵起、妖言,或人令心不定,好食辛酸。所禳之法,宜築城池,開渠引水,則吉。

太上洞神五星讚竟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金-刘通微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註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註。神峰默然子(金朝道士劉通微)著。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贊頌類。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序

夫源清流靜,凑法海之波澄;蒂固根深,抱純陽之炁運。盈虛消息,六合周流。原天地眹使兆之由,探陰陽樞機之要。夫人者委形於天地,惟清靜自然之歸;混炁於陰陽,具變通真常之化。清者,撓之而不濁;靜者,安之而不動。天得一清,地得一寧,人得一靈者,一神也。若是靈源湛徹,聖道流通;寂然不動,應化無方。感而遂通,生成何已。天地有斯常性,清靜無餘;男女無此常心,昏迷有屬。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而已及矣。故我太上垂大慈悲,演常清靜,設教導俗,輔正扶宗,務化民以歸根,使含真而抱一。體洽玄元,煉神合道,羽化飛仙,不為乖謬。庶幾信受者體樞法要,皆可相應,人莫非清靜以為天下正,乃至千真萬聖,咸不出於此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註
五太初為先,虛無道自然。混元權祖正,妙體契宗玄。演教明無上,知常假喻詮。因斯清靜德,闡化立經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隱乎形,真精混窈冥。二儀分始兆,一氣運無停。覆載誠難測,生成育底寧。陶甄能匠物,蠢動盡含靈。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日月運虛空,明明甚至公。得天能久照,麗物可咸通。有質蒙光煦,無情混象融。陰陽常體道,不息太無中。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妙道實難名,包含萬物生。運時充地脉,任信稟天清。吹煦真消息,沖和大化成。圓通歸一體,高下坦然平。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無相杳無蹤,離名混沌中。未萌天地日,安得雨雲風。鑿破胚腪兆,衝開物象蒙。因斯分造化,權立道無窮。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清濁陰陽氣,周流上下衝。自然成感化,終則契圓通。萬類含滋育,三元配合同。乾坤交泰定,都會一真空。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肇判兩儀分,人靈至貴尊。三才安宇宙,二物定乾坤。種種含真炁,元元實相門。剛柔相濟用,體道孰能存。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降本通真體,還元見末因。春陽敷茂暢,秋候主凋淪。太極生形化,純和造物新。樞機推大運,掌握任功神。

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

清靜理幽深,誰能究竟尋。觀空除萬境,絕相了諸心。慧月流丹漢,慈雲覆翠岑。寂然神不動,應物顯知音。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人悟常清靜,知源妙聖機。太初無染滯,全寂隱光輝。默默藏沙界,昏昏徹紫微。三元昇降後,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心者靈之府,神棲靜可安。食嗔癡易作,戒定慧難觀。深要正中正,堅持閑內閑。常無生六欲,法界自然寬。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若遣諸情欲,澄心妙洞觀。同真非物物,歸寂棄般般。水遠連天靜,山高戴月寒。圓融通智慧,壺內衮金丸。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正念無偏黨,沖虛合自然。六根塵頓息,三毒病須痊。妙道超空劫,全神達上天。些兒幽密處,玄牝自綿。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迷路失家鄉,都緣昧已光。心浮誠易動,境熟為難忘。欲染何能遣,邪奸轉使荒。回頭堪悟處,返照見空王。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覺了諸塵漏,分明道眼開。色聲非有礙,知見定須埋。神靜千灾滅,心虛萬慮灰。清風穿玉戶,自有好音來。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諸相觀非相,其形是種无。內含真法界,體合大空虛。雲靜蟾光露,潭澄練色鋪。此般明顯示,何在覓殊塗。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寂照觀諸物,群靈豈有殊。同真非可見,絕迹莫能模。了了堂中老,休休法外无。玄玄玄也泯,八極任寬舒。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廓達真空界,迴觀一物無。混融同太漠,湛寂體虛無。洞照音常寂,圓通性自如。中間并內外,不屬返元初。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達了心無物,無無實亦無。何勞除妄想,豈在辯精麤。緣靜虛施巧,歸真任不渝。這般消息密,孰敢強名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萬法本來空,無無合聖功。湛然非內外,寂爾泯西東。心境雙忘處,方圓一槩同。杳冥超造化,無物悉皆通。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假寂權為體,還當去欲因。妄緣如是息,真靜自然新。契合無生法,方知不夜春。獨超天地外,任意燕申申。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一定達真常,神光莫可量。照開三毒室,射透五明堂。寶月晴空露,迷雲蘊迹亡。清風布消息,應物任舒張。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曠劫鎮圓成,無暗亦無明。谷神常自寂,法海晏然清。正念投真路,澄心達妙程。永離生死繫,三界任寬行。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了寂沉聲進,深通至理幽。真空寧有得,實相本無修。飲啄從他過,威儀任自由。豁然除擬議,安靜保全周。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為證眾生化,俱忘種種求。頓超無漏果,寧許有根由。取捨安能動,因緣亦斷流。瞥然都放下,聖道可傳留。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士何無爭,勤常抱志堅。棲真常惔泊,養素隱幽玄。俯仰觀天理,窮通達道淵。堪嗟未明者,競法昧心田。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德化非求報,恩寬肯自矜。韜光藏大器,明性瑩堅冰。默契高穹遠,深通至道弘。豈同愚士執,分別強談能。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眾生多背道,顛倒外邊求。妄想因斯有,真靈昧了休。本來無欠少,何假強持修。頓拂迷雲盡,銀蟾照玉樓。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謀事因生妄,乖真為動神。皆心存愛欲,著物起責嗔。常蘊無明火,還添煩惱塵。從玆緣受報,六道轉沉淪。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

為妄生嗔慾,責癡作障緣。憂愁長繫絆,煩惱鎮纏綿。為此迷真道,從

斯就業愆。迴光能返照,自覺妙中玄。

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煩惱緣興念,何曾覺自心?茫茫遭苦辱,擾擾肯沉吟。浪死無休息,虛生直至今。因而真道失,夢想轉來侵。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人若通天地,俱蒙道炁存。藏根深固蒂,滅魄返安魂。得悟長生路,須開久視門。全真神自化,無上法王尊。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頌註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