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

  大秦寺僧景净述

  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总玄抠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 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元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洎乎娑殚施妄。钿饰纯精。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沦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恩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于是 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二十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于大猷。设 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制八境之度。炼尘成真。启三常之门。开生灭死。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桌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经留二十七部。张元化以发灵关。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不畜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 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 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宗周德[〦/(口*口)/亡]。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旋令有司将 帝写真转摸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法界。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浣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 高宗大帝。克恭缵祖。润色真宗。而于诸州各置景寺。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大笑。讪谤于西镐。有若僧首罗含.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物外高僧。共振玄网。俱维绝纽 玄宗至道皇帝。令宁国等五王亲临福宇建立坛场。法栋暂桡而更崇。道石时倾而复正。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 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绢百匹。奉庆睿图。龙髯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三载大秦国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诏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宫修功德。于是天题寺榜。额戴龙书。宝装璀翠。灼烁丹霞。睿扎宏空。腾凌激曰。宠赉比南山峻极。沛泽与东海齐深。道无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 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资而福祚开。大庆临而皇业建 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且干以美利故能广生。圣以体元故能亭毒 我建中圣神文武皇帝。披八政以黜陟幽明。阐九畴以惟新景命。化通玄理。祝无愧心。至于方大而虚。专静而恕。广慈救众苦。善贷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阶渐也。若使风雨时。天下静。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殁能乐。念生响应。情发目诚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博十全。始效节于丹庭。乃策名于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总戎于朔方也 肃宗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恩之颇黎。布辞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斯飞。更效景门。依仁施利。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喂者来而饭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娑。未闻斯美。白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词曰 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日升暗灭。咸证真玄 赫赫文皇。道冠前王。乘时拨乱。干廓坤张。明明景教。言归我唐。翻经建寺。存殁舟航。百福偕作。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筑精宇。和宫敞朗。遍满中土。真道宣明。式封法主。人有乐康。物无灾苦 玄宗启圣。克修真正。御榜扬辉。天书蔚映。皇图璀璨。率土高敬。庶绩咸熙。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天威引驾。圣日舒晶。祥风扫夜。祚归皇室。祅氛永谢。止沸定尘。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德合天地。开贷生成。物资美利。香以报功。仁以作施。旸谷来威。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聿修明德。武肃四溟。文清万域。烛临人隐。镜观物色。六合昭苏。百蛮取则。道惟广兮。应惟密强。名言兮演三一 主能作兮臣能述。建丰碑兮颂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岁在作噩太蔟月七日大耀森文曰建立  时法主僧宁恕知东方之景众也

  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

  助捡挍试太常卿赐紫袈裟寺主僧业利

  捡挍建立碑僧行通

  僧灵宝 僧内澄 僧光正

  僧和明 僧立本 僧法源

  僧审慎 僧宝灵 僧玄览

  僧景通 老宿耶俱摩 僧明一

  僧保国 僧志坚 僧义济

  僧玄德 僧利用 僧元□

  僧奉真 僧至德 僧和光

  僧景福 僧太和 僧崇德

  僧德建 僧去甚 僧广德

  僧福寿 僧□□ 僧宝达

  僧□明 僧和吉 僧□□

  僧遥□ 僧日进 □□轮

  僧[這-言+(衣-〦)]和 僧崇敬 僧惠通

  僧□□ □居信 僧文贞

  僧文明 僧昭德 僧曜原

  僧仁□ 僧玄真 僧明泰

  僧利□ 僧敬德 僧元□

  僧干□ 僧守一 僧光□

  僧闻顺 僧普济 僧凝□

  僧冲和 僧英德 僧灵德

  僧灵寿 僧还淳 □敬真

  后一千七十九年咸丰己未武林韩泰华来观幸字画完整重造碑亭覆焉惜故友吴子苾方伯不及同游也为怅然久之。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善众至诚礼  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  蒙圣慈光救离魔
 难寻无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师帝  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  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  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绝凝清净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  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  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大圣子  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舍群生积重罪  善护真性得无繇
 圣子端任父右座  其座复超无[曰/(勿*斤)]高
 大师愿彼乞众请  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  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  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羸-口+(罩-卓)]  诸目瞻仰不暂移
 复与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尊弥施诃  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  清凝法耳不思议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卷

  尊经

  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 应身皇子弥施诃 证身卢诃宁俱沙  已上三身同归一体

  瑜罕难法王 卢伽法王 摩矩辞法王 明泰法王 牟世法王 多惠法王 景通法王 宝路法王 千眼法王 那宁逸法王 珉艳法王 摩萨吉思法王 宜和吉思法王 摩没吉思法王 岑稳僧法王 二十四圣法王 宪难耶法王 贺萨耶法 弥沙曳法王 娑罗法王 瞿卢法王 报信法王

  敬礼常明皇乐经 宣元至本经 志玄安乐经 天宝藏经 多惠圣王经 阿思瞿利容经 浑元经 通真经 宝明经 传化经 罄遗经 原灵经 述略经 三际经 征诘经 宁思经 宣义经 师利海经 宝路法王经 删河律经 艺利月思经 宁耶[這-言+(手*頁)]经 仪则律经 毗遏启经 三威赞经 牟世法王经 伊利耶经 遏拂林经 报信法王经 弥施诃自在天地经 四门经 启真经 摩萨吉斯经 慈利波经 乌沙那经

  (谨案诸经目录。大秦本教经都五百卅部。并是贝叶梵音。唐太宗皇帝贞观九年。西域太德僧阿罗本届于中夏。并奏上本音。房玄龄魏征宣译奏言。后召本教大德僧景净。译得已上卅部卷。余大数具在贝皮夹。犹未翻译)。

序听迷诗所经

序听迷诗所经一卷

  尔时弥师诃说天尊序娑法云。异见多少谁能说。经义难息事谁能说。天尊在后显何在。停止在处其何。诸佛及非人平章天阿罗汉。谁见天尊在于众生。无人得见天尊。何人有威得见天尊。为此天尊颜容似风。何人能得见风。天尊不盈少时巡历世间居编。为此人人居带天尊气。始得存活。然始得在家安。至心意到。日出日没已来。居见想心去处皆到。身在明乐静度安居。在天皆诸佛。为此风流转世间。风流无处不到。天尊常在静度快乐之处。果报无处不到。世间人等。谁知风动。唯只闻声颠。一不见形。无人识得颜容端正。若为非黄非白非碧。亦无人知风居强之处。天尊自有神威。住在一处。所住之无人捉得。亦无死生。亦无丽娑相值所。造天地已求。不曾在世间。无神威力。每受长乐仙缘。人急之时。每称佛名。多有无知之人。唤神比天尊之类。亦[糸*奐]作旨尊旨乐。人人乡俗语舌。吾别天尊多常在。每信每居。天尊与人意知不少。谁报佛慈恩。计合思量。明知。罪恶不习。天通为神力畜养。人身到大。亦合众生等思量。所在人身命器息。总是天尊使其然。众生皆有流转。关身住在地洛。为此变造微尘。所有众生皆发善心。自纪思量。生者皆死。众生悉委。众生身命。为风无活。临命之时。风离众生。心意无风。为风存活。风离众生。有去留之时。人何因不见风去风颜色。若为若绯若绿及别色。据此不见风。若为众生即道。天尊在何处。众生优道。何因不见天尊。何因众生在于罪中自于见天尊。天尊不同人身。复谁能见众生。无人敢近天尊。善福善缘众生。然始得见天尊。世间元不见天尊。若为得识。众生自不见天。为自修福。然不堕恶道地狱。即得天得。如有恶业众。堕落恶道。不见明果。亦不得天道。众生等好自思量。天地上大。大诸恶众生事养者。勤心为国多得赐官职。并赐杂菜无量无量。如有众生。不事天大诸恶。及不取进止。不得官职。亦无赐偿。即配徒流。即配处死。此即不是天大诸恶自由至。为先身缘业种果团圆。犯有众生。先须想自身果报。天尊受许辛苦始立众生众生理。佛不远立。人身自专。善有善福。恶有恶缘。无知众生。遂[涺-十+(此/土)]木驼象牛驴马等众生及獐鹿。虽造形容。不能与命。众生有知。自量缘果。所有具见。亦复自知。并即是实。为此今世有。多有众生。遂自作众众作士。此事等皆天尊。遂不能与命俱。众生自被诳惑。乃将金造象。银神像及铜像并[涺-十+(土/此/土)]神像及木神像。更作众众诸畜产。造人似人。造马似马。造牛似牛。造驴似驴。唯不能行动。亦不语话。亦不吃食。息无肉无皮无器无骨。合一切由绪不为具说。一切绪内略说少见多。为诸人说遣知好恶。遂将饮食多中尝少。即知何食有气味无气味。但事天尊之人。为说经义。并作此经。一切事由。大有叹处。多有事节。由绪少。但事天尊人。及说天义。有人怕天尊法。自行善心。及自作好。并谏人好。此人即是受天尊教。受天尊戒。人常作恶。及教他人恶。此人不受天尊教。突堕恶道。命属阎罗王。有人受天尊教。常道我受戒教人受戒。人合怕天尊。每日谏误。一切众生。皆各怕天尊并绾摄。诸众生死活管带绾摄浑神。众生若怕天尊。亦合怕惧 圣上。圣上前身福私天尊补任。亦无自乃。天尊耶属自作 圣上。一切众生皆取 圣上进止。如有人不取 圣上驱使不伏。其人在于众生即是返逆偿。若有人受 圣上进止。即成人中解事。并伏驱使。及好之人。并谏他人作好。及自不作恶。此人即成受戒之所。如有人受戒。及不怕天尊。此人及一依佛法不成受戒之所。即是返逆之人。第三须怕父母。祗承父母。将比天尊及 圣帝。以若人先事天尊及 圣上。及事父母不阙。此人于天尊得福。不多此三事。一种先事天尊。

  第二事 圣上。第三事父母。为此普天在地并是父母行。据此 圣上皆是神生。今世虽有父母见存。众生有智计合怕天尊及 圣上。并怕父母。好受天尊法教。不合破戒。天尊所受及受尊教。先遣众生礼诸天佛。为佛受苦。置立天地。只为清净威力因缘 圣上唯须勤伽习俊 圣上宫殿。于诸佛求得 圣上身总是自由。天尊说云。所有众生返诸恶等。返逆于尊。亦不是孝。第二愿者。若孝父母并恭给。所有众生孝养父母恭承不阙。临命终之时乃得天道。为舍宅为事父母。如众生无父母。何人处生。第四愿者。如有受戒人。向一切众生皆发善心。莫怀睢恶。第五愿者。众生自莫杀生。亦莫谏他杀。所以众生命共人命不殊。第六愿者。莫奸他人妻子自莫宛。第七愿者。莫作贼。第八众生钱财见他富贵并有田宅奴婢天睢姤。第九愿者。有好妻子并好金屋。作文证加禖他人。第十愿者。受他寄物。并将费用。天尊并处分事。极多见弱。莫欺他人。如见贫儿。实莫回面。及宛家饥饿多与饮。割舍宛事。如见男努力与努力与须浆。见人无衣即与衣。著作儿财物不至一日莫留。所以作儿规徒多少。不避寒冻。庸力见若莫骂。诸神有威力。加骂定得灾鄣。贫儿如要须钱。有即须与。无钱可与。以理发遣无中布施。见他人宿疹病。实莫㗛他。此人不是自由。如此疹病贫儿.无衣.破碎。实莫唤。莫欺他人取物。莫枉他人。有人披诉。应事实莫屈断。有茕独男女及寡女妇中诉。莫作怨屈。莫遣使有怨。实莫高心莫夸张。莫传口合舌。使人两相斗打。一世已求。莫经州县。官告无知。答受戒人一下。莫他恶向。一切众生皆常发善心。自恶莫愿恶。所以多中料少。每常造好向一切众生。如有人见愿知受戒人写。谁能依此经。即是受戒人。如有众生不能依不成受戒人处分。皆是天尊向诸长老及向大小。迎相谏好。此为第一天尊处分。众生依天尊依。莫使众生杀祭祀。亦不遣杀命。众生不依此教。自杀生祭祀。吃肉啖美。将[潳-者+禹]诈神。即杀羊等。众生不依此教。作好处分人等。众生背面作恶。遂背天尊。天尊见众生如此怜愍。不少谏作好不依。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依天尊教。当即末艳怀身。为以天尊使凉风伺童女边。无男夫怀任。令一切众生见无男夫怀任。使世间人等见即道。天尊有威力。即遣众生信心清净回向善缘。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有无知众生即道。若向风怀任生产。但有世间下 圣上放 敕一纸去处。一切众生甘伏据。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所在世间居见明果在于天地。辛星居知在于天上。星大如车轮。明净所天尊处一尔。前后生于拂林园乌梨师?城中。当生弥师诃。五时经一年后。语话说法。向众生作好。年过十二求。于净处名述难。字即向若昏人汤谷。初时是弥师诃弟伏 圣在于硖中居住。生生已来不吃酒肉。唯食生菜及蜜蜜于地上。当时有众生。不少向谷昏浑礼拜。及复受戒。当即谷昏遣弥师诃入多难中洗。弥师诃入汤了后出水。即有凉风从天求。颜容似薄合。坐向弥师诃。上虚空中问道。弥师诃是我儿。世间所有众生。皆取弥师诃进止所是处分皆作好。弥师诃即似众生天道为是天尊处分。处分世间下众生。休事属神。即有众当闻此语。休事[潳-者+禹]神。休作恶。遂信好业。弥师诃年十二及只年三十二已上求所有恶业众生遣回向好业善道。弥师诃及有弟子十二人。遂受苦回。飞者作生。瞎人得眼。形容异色者迟差。病者医疗。得损被鬼者趁鬼跛脚特差。所有病者求向弥师诃边把着迦沙。并总得差。所有作恶人不过向善道者。不信天尊教者。及不洁净贪利之人。今世并不放却。嗜酒受肉。及事[潳-者+禹]神。文人留在着遂诬或趐睹。遂欲杀却。为此大有众生。即信此教。为此不能杀。弥师诃于后恶业结用扇趐睹。信心清净人即自平章。乃欲杀却弥师诃。无方可计。即向大王边。恶说恶业人平恶事。弥师诃作好。更加精进教众生。年过三十二。其习恶人等。即向大王毗罗都思边言。告毗罗都思前即道。弥师诃合当死罪。大王即追恶因缘共证。弥师诃向大王毗罗都思边。弥师诃计当死罪。大王即欲处分。其人当死罪。我实不闻不见。其人不合当死。此事从恶缘人自处断。大王云。我不能杀此恶缘。即云其人不当死我男女。大王毗罗都思。索水洗手。对恶缘等前。我实不能杀其人。恶缘人等。更重咨请。非不杀不得。弥师诃将身施与恶。为一切众生遣世间人等知其人命如转烛。为今世众生布施代命受死。弥师诃将自身与遂即受死。恶业人乃将弥师诃别处。向沐上枋枋处。名为讫句。即木上缚着。更将两个劫道人。其人比在右边。其日将弥师诃。木上缚着五时。是六日斋。平明缚着。及到日西。四方闇黑地战山崩。世间所有墓门并开。所有死人并悉得活。其人见如此。亦为不信经教。死活并为弥师诃其人大有信心人即云。

波斯教残经

波斯教残经(敦煌莫高窟藏本今归京师图书馆 佚籍丛残十五)
  
  (残写经一卷前半已缺佚后半完好然无后题吾友临川李君证刚翊灼以其中专阐明明暗之旨证以景教三威蒙度赞有合处遂定为景教经典然考大祆摩尼与景教颇类似未易分别且皆由波斯流入中土故姑颜之曰波斯教经以俟当世之宗教学者考证焉宣统三年三月上虞罗振玉记)
  
  □□□□若不遇缘无由自脱求解□□□□□□肉身本性。是一为是二耶。一切诸圣出现于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究竟安乐。作是问已。曲躬恭敬。却住一面
  
  尔时。明使告阿驮言。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众生。能问如此甚深秘义。汝今即是一切世间盲迷众生大善知识。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疑网永断无余。汝等当知。即此世界未立以前。净风善母二光明使。入于暗坑无明境界。拔擢骁健常□□□□大智甲。五分明身。策持升进。令出五坑。其五类魔黏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黐。如鱼吞钩。以是义故。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其彼净风及善母等。以巧方便安立十天。次置业轮.及日月宫.并下八地.三衣.三轮乃至三灾.铁围.四院.未劳俱孚山.及诸小山.大海.江河。作如是等。建立世界。禁五类魔。皆于十三光明大力以为囚。缚其十三种大勇力者。先意净风各五明子。及呼嚧瑟德喽德并窣路沙罗夷等。其五明身。犹如牢狱。五类诸魔。同彼狱囚净风五子。如掌狱官。说听唤应。如喝更者。其第十三窣路沙罗夷。如断事王。于是贪魔见斯事已。于其毒心重兴恶计。即令路及业罗决以像净风及善母等。于中变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大世界。如是毒恶贪欲肉身。虽复微小。一一皆放天地.世界.业轮星宿.三灾.四围.大海.江河.干湿二地.草木.禽兽.山川.堆阜.春夏秋冬.年月时日.乃至有碍无碍。无有一法不像世界。喻若金师。摸白象形。写指环内。于其象身无有增减。人类世界。亦复如是。其彼净风。取五类魔。于十三种光明净体。囚禁束缚。不令自在。魔见是已。起贪毒心。以五明性禁于肉身。为小世界。亦以十三无明暗力。囚固束缚。不令自在。其彼贪魔。以清净气禁于骨城。安置暗相。栽莳死树。又以妙风禁于筋城。安置暗心。栽莳死树。又以明力禁于脉城。安置暗念。栽莳死树。又以妙水禁于肉城。安置暗思。栽莳死树。又以妙火禁于皮城。安置暗意。栽莳死树。贪魔以此五毒死树。栽于五种破坏地中。每令惑乱光明本性。抽彼客性。变成毒果。是暗相树者生于骨城。其果是怨。是暗心树者。生于筋城。其果是嗔。其暗念树者。生于脉城。其果是淫。其暗思树者。生于肉城。其果是忿。其暗意树者。生于皮城。其果是痴。如是五种骨.筋.脉.肉.皮等。以为牢狱。禁五分身。亦如五明。囚诸魔类。又以怨憎.嗔恚.淫欲.忿怒.及愚痴等。以为狱官。放彼净风五骁健子中间贪欲。以像喝更说听唤应。馋毒猛火。恣令自在。放窣路沙罗夷。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心。如狂如醉。犹如有人。以众毒蛇。编之为笼。头皆在内。吐毒纵横。复取一人。倒悬于内。其人尔时为毒所逼。及以倒悬。心意迷错。无暇思惟。父母亲戚。及本欢乐。今五明性。在肉身中。为魔囚缚。昼夜受苦。亦复如是。又复净风造二明船。于生死海运渡善子。达于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乐。怨魔贪主。见此事已。生嗔姤心。即造二形雄雌等相。以放日月二大明船。惑乱明性。令升暗船。送入地狱。轮回五趣。备受诸苦。卒难解脱。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先从耳门。降妙法音。后入故宅。持大神咒。禁众毒蛇。及诸恶兽。不令自在。复赍智斧。斩伐毒树。除去株杌。并余秽草。并令清净。严饰宫殿。敷置法座。而乃坐之。犹如国王。破怨敌国。自于其中。庄饰台殿。安置宝座。平断一切善恶人民。其惠明使。亦复如是。既入故城。坏怨敌已。当即分判明暗二力。不令杂乱。先降怨憎。禁于骨城。令其净气俱得离缚。次降嗔恚。禁于筋城。令净妙风即得解脱。又伏淫欲。禁于脉城。令其明力即便离缚。又伏忿怒。禁于肉城。令其妙水即便解脱。又伏愚痴。禁于皮城。令其妙火俱得解脱。贪欲二魔。禁于中间。饥毒猛火。放令自在。犹如金师。将欲炼金。必先藉火。若不得火。炼即不成。其惠明使。喻若金师。其嶷而云。犹如金钋。其彼饥魔。即是猛火。炼五分身。令使清净。惠明大使。于善身中。使用饥火。为大利益。其五明力。住和合体。因彼善人。铨简二力。各令分别。如此肉身。亦名故人。即是骨.筋.脉.肉.皮。怨.嗔.淫.怒.痴。及贪馋淫。如是十三。共成一身。以像无始无明境界。第二暗夜。即是贪魔毒恶思惟诸不善性。所谓愚痴.淫欲.自誉.乱他.嗔恚.不净.破坏.销散.死亡.诳惑.返逆暗相。如是等可畏无明暗夜。十二暗时。即是本出诸魔记验。以是义故。惠明大智。以善方便。如此肉身。铨救明性。令得解脱。于己五体。化出五施。资益明性。先从明相化出怜愍。加彼净气。次从明心化出具足。加被明力。又于明思化出忍辱。加被净水。又于明意化出智惠。加被净火呼嚧瑟德喽德。于语藏中加被智惠。其气风明水火.怜愍.诚信.具足.忍辱.智惠.及呼嚧瑟德喽德与彼惠明。如是十三。以像清净光明世界。明尊记验。持具戒者。犹如日也
  
  第二日者。即是智惠。十二大王。从惠明化。像日圆满。具足记验。第三日者。自是七种摩诃罗萨本。每入清净师僧身中。从惠明处。受得五施。及十二时。成具足日。即像窣路沙罗夷。大力记验。如是三日及以二夜。于其师僧乃至行者。并皆具有二界记验。或时故人。与新智人共相斗战。如初贪魔。拟侵明界。如斯记验。从彼故人。暗毒相中。化出诸魔。即共新人相体斗战。如其新人不防记验。废忘明相。即有记验。其人于行无有怜愍。触事生怨。即污明性。清净相体。寄住客性。亦被损坏。若当防护。记验警觉。逆逐怨憎。当行怜愍。明性相体。还复清净。寄住客性。离诸危厄。欢喜踊跃。礼谢而去
  
  或时新人忘失记念。于暗心中化出诸魔。共新人心当即斗战。于彼人身有大记验。其人于行无有诚信。触事生嗔。寄住客性。当即被染。明性心体。若还记念。不忘本心。令觉驱逐。嗔恚退散。诚信如故。寄住客性。免脱诸苦。达于本界。或时新人忘失记念。即被无明。暗毒念中。化出诸魔。共彼新人清净念体即相斗战。当于是人有大记验。其人于行无有具足。欲心炽盛。寄住客性。即当被染。如其是人。记念不忘。于具足体善能防护。摧诸欲想。不令复起。寄住客性。免脱众苦。俱时清净。达于本界
  
  或时于彼无明思中。化出诸魔。共新人思即相斗战。如其是人。废忘本思。当有记验。其人于行即无忍辱。触事生怒。客主二性。俱时被染。如其是人。记念不忘。觉来拒敌。怒心退谢。忍辱大力。还当扶护。寄住客性。欣然解脱。本性明白。思体如故
  
  或时于被无明意中。化出诸魔。即共新人意体斗战。如其是人。忘失本意。当有记验。其人于行多有愚痴。客主二性。俱被染污。如其是人。记念不忘。愚痴若起。当即自觉。速能降伏。策勤精进。成就智惠。寄住客性。因善业故。俱得清净。明性意体。湛然无秽。如是五种。极大斗战。新人故人。时有一阵。新人因此。五种势力。防卫怨敌。如大世界。诸圣记验。怜愍以像。持世明使。诚信以像十天大王。具足以像降魔胜使。忍辱以像地藏明使。智惠以像催光明使。为此义故。过去诸圣及现在教作如是说。出家之人。非其有碍肉身相战。乃是无碍。诸魔毒性。互相斗战。如此持戒清净师等。类同诸圣。何以故。降伏魔怨。不异圣故。或时故人兵众退败。惠明法相宽泰而游。至于新人五种世界无量国土。乃入清净微妙相城。于其宝殿敷置法座。安处其中。乃至心念思意等城。亦复如是。一一遍入。若其惠明游于相城。当知是师所说正法皆悉微妙。乐说大明三常五大。神通变化具足诸相。次于法中专说怜愍
  
  或游心城。当知是师乐说日月光明宫殿神通变化具足威力。次于法中专说诚信
  
  或游念城。当知是师乐说大相窣路沙罗夷神通变化具足默然。次于法中专说具足
  
  或游思城。当知是师乐说五明神通变现。次于法中专说忍辱
  
  或游意城。当知是师乐说明使过去未来及现在者神通变化隐现自在。次于法中专说智惠。是故智者谛观是师。即知惠明在何国土。若有清净雷那勿等。如是住持无上正法。乃至命终不退转者。命终已后。其彼故人及以兵众。无明暗力堕于地狱。无有出期。当即惠明引己明军。清净眷属直至明界。究竟无畏。常受快乐。应轮经云。若雷那勿等身具善法。光明父子及净法风。皆于身中每常游止。其明父者即是明界无上明尊。其明子者。即是日月光明。净法风者。即是惠明。宁万经云。若雷那勿具善法者。清净光明大力智惠。皆备在身。即是新人功德具足
  
  汝等谛听。惠明大使。入此世界颠倒城。屈曲聚落。坏朽故宅。至于魔宫。其彼贪魔。为破落故。造新秽城。因己愚痴。恣行五欲。或时白鸽征妙净风勇健法子大圣之男入于此城。四面顾望。唯见烟雾。周障屈曲。无量聚落。既望见已。渐次游行。至于城上。直下遥望。见七宝珠。一一宝珠。价值无量。皆被杂秽。缠覆其上。时惠明使。先取膏腴肥壤好地。以已光明无上种子。种之于中。又于己体脱出模样及诸珍宝。为自饶益。大利兴生。种种庄严具足内性以为依柱真实种子依因此柱得出五重无明暗坑。犹如大界。先意净风各有五子。与五明身作依止柱。于是惠明善巧田人。以恶无明崎岖五地而平填之。先除荆蕀及诸毒草。以火焚烧。次当诛伐五种毒树。其五暗地。既平殄已。即为新人置立殿堂及诸宫室。于其园中。栽莳种种香花宝树。然后乃为自身庄严宫室宝座台殿。次为左右无数众等。亦造宫室。其惠明使。以自威神。建立如是种种成就。又翻毒恶贪欲暗地。令其颠倒。于是明性五种净体。渐得申畅。其五体者。则相.心.念.思.意是。时惠明使。于其清净五重宝地。栽莳五种光明胜誉无上宝树。复于五种光明宝台。燃五常住光明宝灯
  
  时惠明使。施五施已。先以驱逐无明暗相。伐却五种毒恶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怨憎。其茎刚强。其枝是嗔其叶是恨。果是分拆。味是泊淡。色是讥嫌。其次驱逐无明暗心。伐却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无信。其茎是忘。枝是謟惰。叶是刚强。果是烦恼。味是贪欲。色是拒讳。其次驱逐无明暗念。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淫欲。茎是怠惰。枝是刚强。叶是增上。果是讥诮。味是贪嗜色是爱欲诸不净业。先为后诲。次逐暗思。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忿怒。茎是愚痴。枝是无信。叶是拙钝。果是轻蔑。味是贡高。色是轻他。次逐暗意。伐去死树。其树根者自是愚痴。茎是无记。枝是嫚钝。叶是顾影自谓无比。果是越众。庄严服饰。味是爱乐。璎珞真珠环钏诸杂珍宝串佩其身。色是贪嗜。百味饮食资益肉身。如是树者。名为死树。贪魔于此无明暗窟。勤加种莳
  
  时惠明使。当用智惠快利钁斧。次第诛伐已。以已五种无上清净光明宝树。于本性地而栽种之。于其宝树溉甘露水。生成仙果。先栽相树。其相树者。根是怜愍。茎是快乐。枝是欢喜。叶是羔众。果是安泰。味是敬慎。色是坚固。次栽清净妙宝心树。其树根者自是诚信。茎是见信。枝是怕惧。叶是警觉。果是勤学。味是读诵。色是安乐。次栽念树。其树根者自是具足。茎是好意。枝是威仪。叶是真实。庄严诸行。果是实言。无虚妄语。味是说清净正法。色是爱乐相见。次栽思树。其树根者自是忍辱。茎是安泰。枝是忍受。叶是戒律。果是斋赞。味是勤修。色是精进。次栽意树。其树根者自是智惠。茎是了二宗义。枝是明法辩才。叶是权变知机。能摧异学。崇建正法。果是能巧问答。随机善说。味是善能譬喻。令人晓悟。色是柔濡羔辞。所陈悦众。如是树者。名为活树
  
  时惠明使。以此甘树。于彼新城微妙宫殿宝座四面及诸园观自性五地。于其地上而栽种之。其中王者即是怜愍。其怜愍者。即是一切功德之祖。犹如朗日诸明中最。亦如满月众星中尊。又如国王花冠。于诸严饰最为第一。亦如诸树。其果为最。又如明性。处彼暗身。于其身中微妙无比。亦如素盐。能与一切上妙肴馔而作滋味。又如国王印玺。所印之处无不遵奉。亦如明月宝珠。于众宝中而为第一。又如胶清。于诸画色而作牢固。亦如石灰。所涂之处。无不鲜白。又如宫室。于中有王。因彼王故。宫得严净。其怜愍者。亦复如是。有怜愍者。则有善法。若无怜愍。修诸功德。皆不成就。缘此事故。故称为王。其怜愍中。复有诚信。其诚信者。即是一切诸善之母。犹如王妃。能助国王。抚育一切。亦如火力。通熟万物。资成诸味。又如日月。于众像中。最尊无比。舒光普照。无不滋益。怜愍诚信。于诸功德成就具足。亦复如是。怕愍诚信。亦是诸圣过去未来明因基址。通观妙门。亦复三界烦恼大海侧足狭路。百千众中。稀有一人。能入此路。若有入者。依因此道。得生净土。离苦解脱。究竟无畏。常乐安净
  
  又惠明使。于魔暗身。通显三大光明惠日。降伏二种无明暗夜。像彼无上光明记验。第一日者。即是惠明。十二时者。即是胜相十二大王。以像清净光明世界无上记验。第二日者。即是新人清净种子。十二时者即是十二次化明王。又是夷数胜相妙衣。施与明性。以此妙衣庄严内性。令其具足拔擢升进永离秽土。其新人日者。即像广大窣路沙罗夷。十二时者。即像先意及以净风各五明子。并呼嚧瑟德嚧德。合为十三光明净体。以成一日
  
  第三日者。即是说听及唤应声。十二时者。即是微妙相.心.念.思.意等。及与怜愍.诚信.具足。忍辱.智惠等是。其此唤应。第四日者。以像大界日光明使怜愍相等。十二时者。即像日宫十二化女。光明圆满。合成一日
  
  其次复有两种暗夜。第一夜者。即是贪魔。其十二时者。即是骨.筋.脉.肉.皮等。及以怨.憎.嗔恚.淫欲.忿怒.愚痴.贪欲.饥火。如是等辈。不净诸毒。以像暗界无始无明第一暗夜。第二夜者。即是猛毒欲炽焰。十二时者。即是十二暗毒思惟。如是暗夜。以像诸魔初兴记验。时惠明日。对彼无明重昏暗夜。以光明力降伏暗性。靡不退散。以是义故。像初明使降魔记验。又惠明使。于无明身。种种自在降伏诸魔。如王在殿赏罚无畏。惠明相者。第一大王。二者智惠。三者常胜。四者欢喜。五者勤修。六者平等。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齐心一等。十二者内外俱明。如是十二光明。大时若入相心念思意等五种国土。一一孳无量光明。各各现果亦复无量。其果即于清净徒众。而具显现
  
  若电那勿具足十二光明时者。当知是师与众有异。言有异者。是慕阇拂多诞等。于其身心常生慈善柔濡别识。安泰和同如是记验。即是十二相树初萌显现。于其树上。每常开敷无上宝花。既开已辉光普照。一一花间。化佛无量。展转相生。化无量身
  
  若电那勿内怀第一大王树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久住一处。如王自在。亦不常住一处。时有出游。将诸兵众。严持器仗。种种具备。能令一切恶兽怨敌悉皆潜伏。二者不悭所至之处。若得儭施。不私隐用。皆纳大众。三者贞洁防诸过患。自能清净。亦复转劝余修学者。令使清净。四者于己尊师有智惠者。而常亲近。若有无智乐欲戏论及斗诤者。即皆远离。五者常乐清净徒众。与共住止。所至之处。亦不别众独寝一室。若有此者。名为病人。如世病人。为病所恼。常乐独处。不愿亲近眷属知识。不乐众者。亦复如是
  
  二智惠者。若有持戒电那勿等内怀智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常乐赞叹清净有智惠人。及乐清净智惠徒众同会一处。心生欢喜。常无厌离。二者若己智根见解狭劣。闻他智者智惠言语。心无姤嫉。三者诸有业行。常当勤学。心不懈怠。四者常自勤学。智惠方便。诸善威仪。亦劝余人。同共修习。五者于其禁戒慎惧不犯。若误犯者。速即对众发露陈悔
  
  三常胜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胜性。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谗謟狠悷。如有是人亦不亲近。二者不乐斗诤諠乱。若有斗诤。速即远离。强来斗者。而能伏忍。三者若论难有退屈者。不得承危。以称快。四者辄不漫陈。不问而说。若有来问。思忖而答。不令究竟。因言被耻。五者于他语言。随顺不逆。亦不强证。以成彼过。若于法众。其心和合。无有分拆
  
  四欢喜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欢喜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于圣教中所有禁戒威仪进止。一一欢喜。尽力依持。乃至命终。心无放舍。二者但圣所制。年一易衣。日一受食。欢喜敬奉。不以为难。亦不妄证。云是诸圣权设此教。虚引经论言通再受。求解脱者不依此戒。三者但学已宗清净法。亦不求诸败教。四者心常卑下。于诸同学而无憎上。五者若谓处下流。不越居上身为尊首。视众如己。爱无偏党
  
  五勤修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勤性。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乐睡眠妨修道业。二者常乐读诵。励心不怠。同学教诲。加意喜谢。亦不因教心生怨恨。己常勤修。转劝余者。三者常乐演说清净正法。四者赞呗礼诵。转诵抄写。继念思惟。如是等时。无有虚度。五者所持禁戒。坚固不缺
  
  六真实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真实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所说经法。皆悉真实。一依圣教。不妄宣示。于有说有。于无说无。二者心意常以真实和同。不待外缘。因而取则。三者所持戒行。每常真实。若独若众。心无有二。四者常于己师心怀决定。尽力承事。不生疑惑。乃至命终。更无别意。五者于诸同学。劝令修习。以真实行。教导一切
  
  七信心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信心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信二宗义。心净无疑。弃暗从明。如圣所说。二者于诸戒律其心决定。三者于圣经典不敢增减一句一字。四者于正法中所有利益。心助欢喜。若见为魔之所损恼。当起慈悲。同心忧虑。五者不妄宣说他人过恶。亦不嫌谤传言两舌。性常柔濡。质直无二
  
  八忍辱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忍辱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心恒慈善。不生忿怒。二者常怀欢喜。不起恚心。三者于一切处心无怨恨。四者心不刚强。口无粗恶。常以濡语说可众心。五者若内若外。设有诸恶烦恼对值来侵辱者。皆能忍受。欢喜无怨
  
  九直意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直意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不为烦恼之所系缚。自欢喜。清净直意。二者但于法中。若大若小。所有咨问。恭敬领受。随喜善应答。三者于诸同学。言无反难。不护己短。而怀嗔恚。四者言行相副。心恒质直。不求他过。以成斗竞。五者法内兄弟。若于圣教心有异者。当即远离不共住止。亦不亲近。共成势力。故恼善众
  
  十功德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功德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所出言语不损一切。恒以慈心善巧方便。能令众人皆得欢喜。二者心恒清净。不恨他人。亦不造愆令他嗔恚。口常柔耎。离四种过。三者于尊于卑不怀妒嫉。四者不夺徒众经论弟子。随所至方清净住处欢喜住止。不择华好。五者常乐教悔。一切人民。善巧智惠。令修正道
  
  十一齐心一等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齐心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法主慕阇拂多诞等所教智惠。善巧方便威仪进止。一一依行不敢改换。不专己见。二者常乐和合。与众同住。不愿别居。各兴异计。三者齐心和合。以和合故。所得儭施共成功德。四者常得听者恭敬供养。爱乐称赞。五者常乐远离调悔戏笑。及以诤论。善护内外。和合二性
  
  十二内外俱明者。若有清净电那勿等内怀俱明性者。当知是师有五记验。一者善拔秽心。不令贪欲。使己明性常得自在。能于女人作虚假想。不为诸色之所留难。如鸟高非不殉罗网。二者不与听者偏交厚重。亦不固恋诸听者家。将如己舍。若见法外俗家损失及愁恼事。心不为忧。设获利益及欣喜事。心亦如故。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不宠肉身求诸细滑衣服卧具饮食场药鸟马车乘以荣其身。四者常念命终险难苦楚危厄之日。常观无常及平等王。如对目前。无时暂舍。五者自身柔顺。不恼兄弟及诸知识。不令嗔怒。亦不望证。令他恶名。常能定心。安住净法。如是等者。名为十二明王宝树。我从常乐光明世界。为汝等故。持至于此。欲以此树栽于汝等清净众中。汝等上相善慧男女。当须各自于清净心栽植此树。令使增长。犹如上好无砂卤地。种一收万。如是展转。至无量数。汝等今者。若欲成就无上大明清净果者。皆当庄严如是宝树。令得具足。何以故。汝等善子。依此树果得离四难及诸有身。出离生死。究竟常胜。至安乐处。尔时会中诸慕阇等。闻说是经。欢喜踊跃。叹未曾有。诸天善神。有碍无碍。及诸国王。群臣士女。四部之众。无量无数。闻是经已。皆大欢喜。悉能发起无上道心。犹如卉木值遇阳春。无不滋茂敷花结果得成熟。唯除败根不能滋长
  
  时慕阇等。顶礼明使。长跪叉手。作如是言。唯有大圣。三界独尊。普是众生慈悲父母。亦是三界大引道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亦是妙空能容众相。亦是上天包罗一切。亦是实地能生实果。亦是众生甘露大海。亦是广大众宝香山。亦是任众金刚宝柱。亦是巨海巧智船师。亦是火坑慈悲救手。亦是死中与常命者。亦是众生明性中性。亦是三界诸牢固狱解脱明门诸慕阇等。又启明使。作如是言。唯大明一尊能叹圣德。非是我等肉舌劣智称赞如来功德智惠。千万分中能知少分。我今励己小德小智。举少微意叹圣弘慈。唯愿大圣。垂怜愍心。除舍我等旷劫已来无明重罪。令得销灭。我等今者不敢轻慢。皆当奉持无上宝树。使令具足缘此法。水洗濯我等诸尘重垢。令我明性常得清净。缘此法药及大神咒。咒疗我等多劫重病。悉得除愈。缘此智惠坚牢铠伏。被串我等。对彼怨敌。皆得强胜。缘此微妙众相衣冠。庄严我等。皆得具足。缘此本性光明模样。印我等。不令散失。缘此甘膳百味饮食。饱足我等。离诸饥渴。缘此无数微妙音乐。娱乐我等。离诸忧烦。缘此种种奇异珍宝。给施我等。令得富饶。缘此明网。于大海中捞渡我等。安置宝船。我等今者上相福厚。得睹大圣殊特相好。又闻如上微妙法门。蠲除我等烦恼诸秽。心得开悟。纳如意珠。威光得履缶道过去诸圣不可称数。皆依此门得离四难及诸有身。至光明界。受无量乐。唯愿未来一切明性得遇如是光明门者。若见若闻。亦如往圣及我今日。闻法欢喜。心得开悟。尊重顶受。不生疑虑。时诸大众。闻是经已。如法信受。欢喜奉行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

  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 译

  托化国土名号宗教第一

  佛夷瑟德乌卢诜者(本国梵音也)译云光明使者。又号具智法王。亦谓摩尼光佛。即我光明大慧无上医王应化法身之异号也。当欲出世。二耀降灵分光三体。大慈愍故应敌魔军。亲受明尊清净教命。然后化诞故云光明使者。精真洞慧坚疑克辩故曰具智法王。虚应灵圣觉观究竟故号摩尼光佛。光明所以彻内外。大慧所以极人天。无上所以位高尊。医王所以布法药。则老君托孕太阳流其晶释迦受胎日轮叶其象资灵本本三圣亦何殊成性存存一贯皆悟道。按彼波斯婆毗长历自开辟初有十二辰掌分年代。至第十一辰名讷管代二百二十七年。释迦出现。至第十二辰名魔谢管代五百二十七年。摩尼光佛诞苏邻国跋帝王宫金萨健种夫人满艳之所生也。婆毗长历当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月八日而生。泯然悬合矣。至若资禀天符而受胎。斋戒严洁而怀孕者。本清净也。自胸前化诞。卓世殊伦。神验九。征灵瑞五应者生非凡也。又以三愿四寂五真八种无畏众德圆备。其可胜言。自天及人拔苦与乐谀德而论矣。若不然者曷有身诞王宫神凝道慧。明宗真本智谋特正。体质孤秀。量包乾坤。识洞日月。开两元大义。示自性各殊。演三际深文。辩因缘瓦合。诛耶祐正。激浊扬清。其词简。其理直。其行正。其证真。六十年内开示方便。感四圣以为威力。腾七部以作舟航。应三宫而建三尊。法五明而列五级。妙门殊特。福被存亡也。按摩诃摩耶经云。佛灭度后一千三百年。袈裟变白。不受染色。观佛三昧海经云。摩尼光佛出现世时。常施光明。以作佛事。老子化胡经云。我乘自然光明道气。飞入西那王界苏邻国中。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曰摩尼转大法轮。说经戒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上从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我法当盛者。五九四十五。四百五十年。教合传于中国。至晋太始二年正月四日乃息化。身还归真寂。教流诸国。接化苍生。从晋太始至今开十九岁计四百六十年。证记合同。圣迹照着。教阐明宗用除暗惑。法开两性分别为门。故释经云。若人舍分别。是则灭诸法。如有修行人。不应共其住。又云。乌归虚空。兽归林薮。义归分别。道归涅槃。不核宗本。将何归趣。行门真实。果证三宫。性离无明。名为一相。今此教中。是称解脱。略举微分。以表进修。梵本颇具。此未繁载。

  形相仪第二

  摩尼光佛。顶圆十二光王胜相。体备大明无量秘义。妙形特绝。人天无比。串以素帔。仿四净法身。其居白座。像五金刚地二界合离。初后旨趣。宛在真容。观之可晓。诸有灵相百千胜妙。寔难备陈。

  经图仪第三

  凡七部并图一。

  第一大应轮部 译云彻尽万法根源智经

  第二寻提贺部 译云净命宝藏经

  第三泥万部 译云律藏经亦称药藏经

  第四阿罗瓒部 译云秘密法藏经

  第五钵迦摩帝夜部 译云证明过去教经

  第六俱缓部 译云大力士经

  第七阿拂胤部 译云赞愿经

  大门荷翼图一 译云大二宗图

  右七部大经及图。摩尼光佛当欲降代。众圣赞助。出应有缘。置法之日。传受五级。其余六十年间宣说正法。诸弟子等随事记录。此不载列。

  五级仪第四

  第一十二慕阇 译云承法教道者

  第二七十二萨波塞 译云侍法者亦号拂多诞

  第三三百六十默奚悉德 译云法堂主

  第四阿罗缓 译云一切纯善人

  第五耨沙喭 译云一切净信听者

  右阿罗缓已上并素冠服。唯耨沙喭一位听仍旧服。如是五位禀受相依。咸遵教命。坚持禁戒。名解脱路。若慕阇犯戒。即不得承其教命。假使精通七部才辩卓然。为有愆违。五位不摄如树滋茂皆因其根。根若惫者树必干枯。阿罗缓犯戒。视之如死。表白众知逐令出法。海虽至广不宿死尸。若有覆藏。还同破戒。

  寺宇仪第五

  经图堂一 斋讲堂一 礼忏堂一 教授堂一 病僧堂一

  右置五堂。法众共居。精修善业。不得别立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畜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

  每寺尊首诠蕳三人。

  第一阿拂胤萨 译云赞愿首专知法事。

  第二呼嚧唤 译云教道首专知奖劝。

  第三遏换健塞波塞。

  译云月直。专知供施。皆须依命。不得擅意。

  出家仪第六

  初辩二宗。

  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悬隔。若不辩识。何以修为。

  次明三际。

  一初际 二中际 三后际

  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

  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于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敢闻命。事须辩折。求解脱缘。

  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

  次观四寂法身。

摩尼教下部赞

摩尼教下部赞

  □□□□□□□□□思一[舟*巳]里思咄鸟嚧诜伊鸟嚧诜□□□□□□□□□□布思(三)[舟*巳]里思咄丽(引所嫁反)伊所纥[耳*巳]□布□□□□□□□伊鸣嚧诜于呬所倒(五)奴噜阿勿倒(六)奴噜□□□(吉八)门啒利呼唵吽(九)谋苏吽噎而坭缓(十)奴嚧呼诎郁□□(□□反引声)涅萨底(十一)拂罗辞所底(十二)郁喏夷㘓纱?□(引)□(十三)□览赞夷数文

 □礼称赞常荣树  众宝庄严妙无比
 擢质弥纶充世界  救叶花□□□□
 一切诸佛花间出  一切智惠果中生
 能养五种光明子  能降五种贪□□
 心王清净恒警觉  与信悟者增记念
 如有进发坚固者  引彼令安平正路
 我今蒙开佛性眼  得睹四处妙法身
 又蒙开发佛性耳  能听三常清净□
 是故澄心礼称赞  除诸乱意真实言
 承前不觉造诸愆  今时恳忏罪销灭
 常荣宝树性命海  慈悲听我真实启
 名随方土无量名  伎随方土无量伎
 一切明性慈悲父  一切被抄怜愍母
 今时救我离豺狼  为是光明夷数□
 大圣自是无尽藏  种种珍宝皆充满
 开施一切贫乏者  各各随心得如意
 大圣自是第二尊  又是第三能译者
 与自清净诸眷属  宣传圣旨□□悟
 又是第八光明相  作遵引者倚托者
 一切诸佛本相貇  一切诸智心中王
 诸宝严者真正觉  诸善业者解脱门
 与抄掠者充为救  与缠缚□能为解
 被迫迮者为宽泰  被烦恼者作欢喜
 慰愈一切持孝人  再苏一切光明性
 我今恳切求哀诸  愿离肉身毒火海
 腾波沸涌无暂停  魔竭出入吞船舫
 元是魔宫罗刹国  复是稠林籚笔泽
 诸恶禽兽交横走  蕴集毒虫及蚖蝮
 亦是恶业贪魔体  复是多形卑欣期
 亦是暗界五重坑  复是无明五毒院
 亦是无慈三毒苗  复是无惠五毒泉
 上下寒热二毒轮  二七两般十二殿
 一切魔男及魔女  皆从肉身生缘现
 又是三界五趣门  复是十方诸魔口
 一切魔王之暗母  一切恶业之根源
 又是猛毒夜叉心  复是贪魔意中念
 一切魔王之甲仗  一切犯教之毒网
 能沈宝物及商人  能翳日月光明佛
 一切地狱之门户  一切轮回之道路
 徒摇常住涅槃王  竟被焚烧囚永狱
 今还与我作留难  枷锁禁缚镇相萦
 令我如狂复如醉  遂犯三常四处身
 大地草木天星宿  大地尘沙及细雨
 如我所犯诸愆咎  其数更多千万倍
 广惠庄严夷数佛  起大慈悲舍我罪
 听我如斯苦痛言  引我离斯毒火海
 愿施戒香解脱水  十二宝冠衣缨珞
 洗我妙性离尘埃  严饰净体令端正
 愿除三冬三毒结  及以六贼六毒风
 降大法春荣性地  性树花果令滋[竺-二+戊]
 愿息火海大波涛  暗云暗雾诸缠盖
 降大法日普光辉  令我心性恒明净
 愿除多劫昏痴病  及以魍魉诸魔鬼
 降大法药速医治  噤以神咒驱相离
 我被如斯多障碍  余有无数诸辛苦
 大圣鉴察自哀[弟*令]  救我更勿诸灾恼
 唯愿夷数降慈悲  解我离诸魔鬼缚
 现今处在火坑中  速引令安清净地
 一切病者大医王  一切暗者大光辉
 诸四散者勤集聚  诸天心者令□□
 我今以死愿令苏  我今已暗愿令照
 魔王散我遍十方  引我随形染三有
 令我昏醉无知觉  遂犯三常四处身
 无明痴爱镇相荣  降大法药令瘳愈
 大圣速申慈悲手  桉我佛性光明顶
 一切时中恒守护  勿令魔党来相害
 与我本界已前欢  院我旷劫诸烦恼
 尽我明性妙庄严  如本未沈贪欲境
 复启清净妙光辉  众宝庄严新净土
 琉璃绀色新惠日  照我法身净妙国
 大圣自是吉祥时  普曜我等诸明性
 妙色世间无有比  神通变现复如是
 或现童男微妙相  癫发五种雌魔类
 或现童女端严身  狂乱五种□□□
 自是明尊怜愍子  复是明性能救父
 自是诸佛最上兄  复是智惠慈悲母

  赞夷数文 第二叠

 恳切悲嗥诚心启  满面慈悲真实父
 愿舍所造诸愆咎  令离魔家诈亲厚
 无上明尊力中力  无上甘露智中王
 普施众生如意宝  接引离斯深火海
 恳切悲嗥诚心启  救苦平断无颜面
 乞以广敷慈悲翅  令离能踃诸魔鸟
 无知肉身诸眷属  并是幽邃坑中子
 内外[墦-釆+(乞-乙+口)]塞诸魔性  常时害我清净体
 一切恶兽无能比  一切毒蛇何能类
 复似秋末切风霜  飘落善□□□□
 恳切悲嗥诚心启  美业具智大医王
 善知识者逢瘳愈  善慈愍者遇欢乐
 有碍无碍诸身性  久已伤沉生死海
 肢节四散三界中  请聚还升超万有
 更勿断绝正法流  更勿抛掷诸魔口
 降大方便慈悲力  请苏普厄诸明性
 莫被魔军却抄将  莫被怨家重来杀
 以光明翅慈悲覆  舍我雨般身性罪
 唯愿降大慈悲手  按我三种净法身
 除荡旷劫诸缠缚  沐浴旷劫诸尘垢
 开我法性光明眼  无碍得睹四处身
 无碍得睹四处身  遂免四种多辛苦
 开我法性光明耳  无碍得闻妙法音
 无碍得闻妙法音  遂免方般虚妄曲
 开我法性光明口  具叹三常四法身
 具叹三常四法身  遂逸浑合迷心赞
 开我法性光明手  遍触如如四寂身
 遍触如如四寂身  遂免沈于四大厄
 解我多年羁绊足  得履三常正法路
 得履三常正法路  速即到于安乐国
 令我复本真如心  清净光明常间寂
 清净光明常间寂  永离迷妄诸颠倒
 愿我常见慈悲父  更勿轮回生死苦
 诸根已净心开悟  更勿昏痴无省觉
 我今依止大圣尊  更勿沉迷生死道
 速降光明慈悲手  更勿弃掷□魔□
 恳切悲嗥诚心启  降大慈悲恒遮护
 恕我旷劫诸愆咎  如彼过去诸男女
 我是大圣明羔子  垂泪含啼诉冤屈
 卒被豺狼诸猛兽  劫我离善光明牧
 降大慈悲乞收采  放入柔濡光明群
 得?秀岳法山林  游行自在常无畏
 复是大圣明谷种  被掷稠林荆棘中
 降大慈悲乞收采  聚向法场光明窖
 复是大圣蒲萄枝  元植法园清净苑
 卒被葛勒腾相绕  抽我妙力令枯悴
 复是大圣膏腴地  被魔[卄/(栽-木+方)]莳五毒树
 唯希法鑺利刀镰  斫伐焚烧令清净
 其余恶草及荆棘  愿以戒火尽除之
 荣秀一十五种苗  申畅一十五□□
 复是大圣新妙衣  卒被魔尘来坌染
 唯希法水洗令鲜  得?法身清净体
 恳切悲嗥诚心启  众宝庄严性命树
 最上无比妙医王  平安净业具众善
 常荣宝树性命海  基忙坚固金刚体
 莁干真实无妄言  枝条修巨常欢喜
 众宝具足慈悲叶  甘露常鲜不雕果
 食者永绝生死流  香气芬芳周世界
 已具大圣冀长生  能苏法性常荣树
 智惠清虚恒警觉  果是心王巧分别
 恳切悲嗥诚心启  具智法王夷数佛
 令我肉身恒康?  令我佛性无缠污
 一切时中增记念  令离能吞诸魔口
 令离能吞诸魔口  永隔恶业贪□□
 放入香花妙法林  放入清净濡羔群
 令我信基恒坚固  令我得入堪褒誉
 恳切悲嗥诚心启  慈父法王性命主
 能救我性离灾殃  能令净体常欢喜
 作宽泰者救苦者  作慈悲者舍过者
 与我明性作劝愉  与我净体作依止
 能摧刀山及剑树  能降师子噤蚖蝮
 难治之病悉能除  难舍之恩令相离
 我今决执法门韪  大圣慈慜恒遮护
 殷勤称赞慈父名  究竟珍重愿如是

  叹无常文

  末思信法王为暴君所逼因即制之

 告汝一切智人辈  各听活命真实言
 具智法王忙你佛  咸皆显现如目前
 我等既蒙大圣悟  必须舍离诸恩爱
 决定安心正法门  勤求涅槃超大海
 又告上相福德人  专意勤求解脱者
 努力精修勿闲暇  速即离诸生死怕
 一切世界非常住  一切倚托亦非真
 如彼碛中化城阁  愚人奔逐丧其身
 世界荣华及尊贵  以少福德自在者
 如云涌起四山头  聚以风吹速散罢
 臭秽肉身非久住  无常时至并破毁
 如春花叶暂荣柯  岂得坚牢恒青翠
 当造肉身由巧匠  即是虚妄恶魔王
 成就如斯窟宅已  网捕明性自潜藏
 无恩饥火充连锁  杀害众生无停住
 终日食啖诸身分  仍不免于生死苦
 积聚一切诸财宝  皆由恶业兼妄语
 无常之日并悉留  仍与明性充为杻
 先断无明恩爱欲  彼是一切烦恼海
 未来缘彼受诸殃  现世充为佛性械
 苦哉世间众生类  不能诚信寻正路
 日夜求财不暂停  皆为肉身贪魔主
 肉身破坏魔即出  罪业殃及清净性
 随所生处受诸殃  良为前身业不正
 爱惜肉身终须舍  但是生者皆归灭
 一切财宝及田宅  意欲不舍终相别
 纵得荣华于世界  摧心须厌生死苦
 舍除憍慢及非为  专意勤修涅槃路
 生时裸形死亦尔  能多积聚非常住
 男女妻妾严身具  死后留他供别主
 迥独将羞并恶业  无常已后担背负
 平等王前皆屈理  却配轮回生死苦
 还被魔王所绾摄  不遇善缘渐加浊
 或入地狱或焚烧  或共诸魔囚永狱
 歌乐舞㗛诸音乐  吃啖百味营田宅
 皆如梦见?还无  子细思惟无倚托
 世谛暂时诸亲眷  岂殊客馆而寄住
 暮则众人共止宿  旦则分离归本土
 妻妾男女如债主  皆由过去相侵害
 并是慈悲怨家贼  所以意分还他力
 食肉众生身似冢  又复不异无底坑
 枉杀无数群生类  供给三毒六贼兵
 佛性湛然闭在中  烦恼逼迫恒受苦
 贪淫饥火及先殃  无有一时不相煮
 世界渐恶恒匆迫  上下相管无欢娱
 众生唯加多贫苦  富者魔驱无停住
 修善之人极微少  造恶之辈无边畔
 贪淫馋魔炽燃王  纵遇善缘却退散
 对面绮言恒相竞  元无羞耻及怕惧
 于圣光明大力惠  非分加诸虚妄语
 众生多被无明覆  不肯勤修真正路
 谤佛毁法慢真僧  唯加损害不相护
 汝等智人细观察  大界小界作由谁
 建立之时缘何造  损益二条须了知
 一切有情诸形类  世界成败安置处
 如此并是秘密事  究竟万物归何所
 善业忙你具开扬  显说一切诸性相
 汝等寻求解脱者  应须觉了谛思量
 布施持斋勤读诵  用智分别受净戒
 怜愍怕惧好轨仪  依因此力免灾隘
 踊跃坚牢于正法  勤修智惠如法住
 共舍一切恶轨仪  决定安心解脱处
 宁今自在为性故  能舍一切爱欲习
 无常忽至来相逼  临时懊恼悔何及
 子细寻思世间下  无有一事堪凭在
 亲戚男女及妻妾  无常之日不相替
 唯有雨般善恶业  随彼佛性将行坐
 一切荣华珍玩具  无常之日皆须舍
 智者觉察预前修  不被魔王生死侵
 能舍恩爱诸荣乐  即免三毒五欲沈
 普愿齐心登正路  速获涅槃净国土
 七厄四苦彼元无  是故名为常乐□

  普启赞文

  末夜暮阇作

 普启一切诸明使  及以神通清净众
 各乞慜念慈悲力  舍我一切诸愆咎
 上启明界常明主  并及宽弘五种大
 十二常住宝光王  无数世界诸国土
 又启奇特妙香空  光明晖辉清净相
 金刚宝地元堪誉  五种觉意庄严者
 复启初化显现尊  具相法身诸佛母
 与彼常胜先意父  及以五明欢喜子
 又启乐明第二使  及与尊重造新相
 雄猛自在净法风  并及五等骁健子
 复启道师三丈夫  自是第二尊广大
 夷数与彼电光明  并及湛然大相柱
 又启日月光明宫  三世诸佛安置处
 七及十二大船主  并余一切光明众
 复启十二微妙时  吉祥清净光明体
 每现化男化女身  殊特端严无有比
 又启五等光明佛  水火明力微妙风
 并及净气柔和性  并是明尊力中力
 复启富饶持世主  雄猛自在十天王
 勇健大力降魔使  忍辱地藏与催明
 又启阎默善思惟  即是夷数慈悲想
 真实断事平等王  并及五明清净众
 复启特胜花冠者  吉祥清净通传信
 最初生化诸佛相  及与三世慈父等
 又启唤应警觉声  并及四分明兄弟
 三衣三轮大施主  及与命身卉木子
 复启四十大力使  并七坚固庄严柱
 一一天界自扶持  各各尽现降魔相
 又启普遍忙你尊  阎默惠明警觉日
 从彼大明至此界  敷杨正法救善子
 诠柬十二大慕阇  七十有二拂多诞
 法堂住处承教人  清净善众并听者
 又诠新人十二体  十二光王及惠明
 具足善法五净戒  五种智惠五重院
 一切诸佛常胜衣  即是救苦新夷数
 其四清净解脱风  真实大法证明者
 又启善法群中相  上下内外为依止
 诠柬一切本相貌  上中下界无不遍
 复告窴空一切众  大力敬信尊神辈
 及诸天界诸天子  护持清净正法者
 又启善业尊道师  是三明使真相貌
 自救一切常胜子  及以坚持真实者
 复启光明解脱性  一切时中无尽藏
 及彼最后胜先意  并余福德诸明性
 我今谛信新明界  及与于中常住者
 唯愿各降慈悲力  荫覆我等恒观察
 我今专心求诸圣  速与具足真实愿
 解我得离众灾殃  一切罪障俱销灭
 敬礼清净微妙风  本是明尊心中智
 恒于四处光明宫  游行住止常自在
 清净光明大力惠  我今至心普称叹
 慈父明子净法风  并及一切善法相
 一切光明诸佛等  各愿慈悲受我请
 与我离苦解脱门  令我速到常明界
 又叹善业修道众  过去未来现在者
 各开清净甘露口  吐大慈音舍我罪
 末夜今修此叹偈  岂能周悉如法说
 而于圣凡诸天众  咸愿无殃罪销灭
 复启一切诸明使  及以神通清净众
 各降大慈普荫覆  拔除我等诸愆咎
 清净光明力智惠  慈父明子净法风
 微妙相心念思意  夷数电明广大心
 又启真实平等王  能战勇健新夷数
 雄猛自在忙你尊  并诸清净光明众
 一切善法群中相  一切时日诸福业
 普助我等加勤力  功德速成如所愿

  次偈宜从依梵。

  伽路师罗[口*亡](一)伽路师立无罗(二)伽路师阿喽诃(三)呬[耳*巳]讫哩吵(四)伽路师奥卑嘌(五)伽路师奥补忽(六)伽路师奥活时云?(七)郁于而勒(八)鸣嚧㘓而云咖(引九)郁佛呬不哆(舌头)汉沙㘓(十)医罗诃耨呼逻(十一)医罗诃纥弥哆(十二)夷萨鸟卢诜(十三)祚路郁于呬(十四)伽路师(十五)伽路师(十六)

  称赞忙你具智王

  诸慕阇作

 称赞忙你具智王  自是光明妙宝花
 擢干弥轮超世界  根果通身并堪誉
 若人能食此果者  即得长生不死身
 或复尝彼甘露味  内外庄严令心憘
 即是众生倚托处  策持令安得坚固
 能与我等无生灭  岂不齐心称赞礼
 珍重珍重慈父名  究竟究竟愿如是

  一者明尊

  [舟*巳]罗延佛作

 一者明尊  二者智惠  三者常胜
 四者欢喜  五者勤修  六者真实
 七者信心  八者忍辱  九者直意
 十者功德  十一者齐心和合
 十二者内外俱明  庄严智惠
 具足如日  名十二时  圆满功德

  收食单偈

  大明使释

 一者无上光明王  二者智惠善母佛
 三者常胜先意佛  四者欢喜五明佛
 五者勤修乐明佛  六者真实造相佛
 七者信心净风佛  八者忍辱日光佛
 九者直意卢舍[舟*巳]  十者知恩夷数佛
 十一者齐心电光佛  十二者惠明庄严佛
 身是三世法中王  开杨一切秘密事
 二宗三际性相义  悉能显现无疑滞

  收食单偈 第二叠

 无上光明王智惠  常胜五明元欢喜
 勤心造相恒真实  信心忍辱镇光明
 宜意知恩成功德  和合齐心益惠明
 究竟究竟常宽泰  称赞称杨四处佛

  初声赞文

  夷数作

  义理幽玄。宜从依梵。

  于?喝思?(一)苏昏喝思?(二)慕嚅嘟落思?(三)唵呼布喝思?(四)喍夷里弗哆喝思?(五)阿罗所底弗哆喝思?(六)佛呬弗哆喝思?(七)呼于里弗哆喝思?(八)诉布哩弗哆喝思?(九)呼史拂哆喝思?(十)[口*舟*巳]哩哬吽你弗哆喝思?(十一)[口*舟*巳]吽哩弗哆喝思?(十二)呼和无娑矣弗哆喝思?(十三)弗咾以弗哆喝思?(十四)弭呬哩么你弗哆喝思?(十五)[舟*巳]呼和喝思?(十六)阿云[舟*巳][咻-木+爾]诜喝思?(十七)阿拂哩殒喝思?(十八)萨哆(舌中)喡诜喝思?(十九)云[舟*巳]啰吽于而嘞喝思?(二十)咈[打-丁+慕]?乌卢诜喝思?乌卢诜喝思?(二十一)止诃(舌根)哩娑布哩弗哆(揔与前同)

叹诸护法明使文

子黑哆忙你电达作

有三叠

鸟列弗哇阿富览  彼骁踊使护法者
常明使众元堪誉  愿降大慈护我等
无上贵族辉耀者  盖覆此处光明群
是守牧者警察者  常能养育软羔子
真断事者神圣者  游诸世间最自在
能降黑暗诸魔类  能灭一切诸魔法
进途善众常提策  于诸善业恒祐助
与听信者加勤力  于诸时日为伴侣
又复常鉴净妙众  令离怨嗔浊秽法
勤加勇猛无闲暇  令离魔王犯网毒
寥蕳一切诸明性  自引入于清净法
诃罚恶业诸外道  勿令损害柔和众
光明善众加荣乐  黑暗毒类令羞耻
下降法堂清净处  自荣善众离怨敌
显现记验为宽泰  能除怕惧及战剽
持孝善众存慰愈  通传善信作依止
灭除魔鬼杂毒焰  其诸虚妄自然销
备办全衣具甲伏  利益童男及童女
一切魔事诸辛苦  如日盛临销暗影
常作欢乐及宽泰  益及一切善法所
接引儭赠不辞劳  利益触处诸明性
欢乐宽泰加褒誉  普及同卿光明众
唯愿骁勇诸明使  加斯大众坚固力
自引常安泰宽处  养育我等增福业

叹诸护法明使文 第二叠

护正法者诚堪誉  所谓大力诸明使
无上光明之种族  普于正法常利益
如有重恼诸辛苦  圣众常蠲离净法
碎散魔界及魔女  勿令对此真圣教
能除怨敌诸暗种  安宁正法令无畏
救拔羔子离豺狼  善男善女宁其所
芸除恶草净良田  常自鉴临使增长
弱者策之加大力  幖者偶之使无惧
同卿真众须求请  如响魔应声速来赴
一切时中策净众  其乐性者常加力
造恶业者令羞耻  修善业者令欢喜
清净法门令宽泰  又复常加大宁静
我实不能具显述  此叹何能得周悉
勇族所作皆成办  伎艺弥多难称说
尊者即是劫伤怒思  其余眷属相助者
一切时中应称赞  为是究竟堪誉者
唯愿令时听我启  降大慈悲护我等
任巧方便自遮防  务得安宁离怨敌
唯愿法门速宽泰  巍巍堂堂无障碍
我等道路重光辉  游行之处得无畏
欢乐慕阇诸尊首  乃至真心在法者
各加踊跃及善业  必于诸圣获大胜

叹诸护法明使文 第三叠

诸明使众恕我等  慈父故令护我辈
无上善族大力者  承慈父命护正法
既于明群充牧主  所有苦难自应防
是开法者修道者  法门所至皆相倚
护乐性者弃世荣  并请遮护加大力
柔濡羔子每勤收  光明净种自防被
法田荆棘勤[禾*升]伐  令诸苗实得滋成
既充使者驰驿者  必须了彼大圣旨
复与法体元无二  平安护此善明群
世界法门诸圣置  专令使众常防护
既充福德骁踊者  实勿轻斯真圣教
头首大将[耳*巳]俱孚  常具甲仗摧逆党
大雄净风能救父  敕诸言教及戒约
福德勇健诸明使  何故不勤所应事
勿怀懈怠及变异  莫被类于犯事者
必须如彼能牧主  掣脱羔儿免狼虎
彼大威圣降魔将  是上人相常记念
元化使众自庄严  故令护法作宽泰
令诸降魔伏外道  以光明手持善众
勤加勇猛常征罚  攻彼迷徒害法者
清净善众持戒人  各愿加欢及慈力
我今略述名伎艺  诸明使众益法者
其有听众相助人  与法齐安无障碍
救拔诠者破昏徒  摧伏魔尊悦净众

叹无上明尊偈文

法王作之

我等常活明尊父  隐密恒安大明处
高于人天自在者  不动国中俨然住
为自性故开惠门  令觉生缘涅槃路
巧示我等性命海  上方下界明暗祖
微妙光辉内外照  聚集诠简善业体
魔王恶党竞怒嗔  恐明降暗不自在
苦哉世间诸外道  不能分别明宗祖
轮回地狱受诸殃  良为不寻真正路
告汝明群善业辈  及能悟此五明者
常须警觉净心田  成就父业勿闲暇
分别寥简诸性相  及觉明力被掟缚
于此正法决定修  若能如是速解脱
世界诸欲勿生贪  莫被魔家网所著
堪誉惠明是法王  能收我等离死错
照曜内外无不晓  令我等类同诸圣
恬寂仙药与诸徒  饵者即获安乐?
炼于净法令堪誉  心意庄严五妙身
智惠方便教善子  皆令具足无不真
奇特光明大慈父  所集善子因祖力
捶钟击鼓告众生  明身离缚时欲至
究竟分折明暗力  及诸善业并恶敌
世界天地及参罗  并由慈尊当解折
魔族永囚于暗狱  佛家踊跃归明界
各复本体妙庄严  串戴衣冠得常乐

叹五明文

诸慕阇作

有两叠

敬叹五大光明佛  充为惠甲坚牢院
世界精华之妙相  任持物类诸天地
一切含识诸身命  一诸眼见耳闻音
能为骨节诸身力  能为长养诸形类
复作诸舌数种言  又作诸音数种声
亦是心识广大明  能除黑暗诸灾苦
一切仁者之智惠  一切办者之言辞
能作身貇端严色  能为贵胜诸福利
复作上性诸荣显  又作勇健诸伎能
是自在者威形势  是得宠者诸利用
一切病者之良药  一切竞者之和颜
能作万物诸身酵  能为依止成所办
复是世界荣丰稔  又是草木种种苗
春夏腾身超世界  每年每月充为首
若有智惠福德人  何不思惟此大力
常须护念真实言  恒加怕惧勿轻慢
觉察五大光明佛  缘何从父来此界
了知受苦更无过  善巧抽拔离魔窟
是即名为有眼人  是即名为智惠者
停罢一切诸恶业  遂送还于本宗祖
斋戒坚持常慎护  及以摄念恒疗治
昼夜思惟真正法  务在铨澄五妙身
其有地狱轮回者  其有劫火及长禁
良田不识五明身  遂即离于安乐国

叹五明文 第二叠

复告善业明兄弟  用心思惟诠妙身
各作勇健智船主  渡此流浪他乡子
此是明尊珍贵宝  咸用身船般出海
勤医被刻苦疮疣  久已悲哀希救护
请各慈悲真实受  随即依数疾还主
贵族流浪已多年  速送本乡安乐处
端正光明具相子  早拔离于贪欲藏
幽深苦海寻珍宝  奔奉涅槃清净王
抽拔恶刻出疮痍  洗濯明珠离泥溺
法称所受诸妙供  庄严清净还本主
夷数肉血此即是  堪有受者随意取
如其虚妄违负心  夷数自微无雪路
忆念战幖命终时  平等王前莫屈理
法相惠明余诸佛  为此明身常苦恼
过去诸佛罗汉等  并为五明置妙法
今时雄猛忙你尊  对我等前皆显现
汝等智惠福德人  必须了悟怜慜性
勤行医药防所禁  其有苦患令瘳愈
戒行威仪恒坚固  持斋礼拜及赞诵
身口意业恒清净  歌呗法言无间歇
又复真实行怜愍  柔和忍辱净诸根
此乃并是明身药  遂免疼悛诸苦恼
流浪他乡一朝客  既能延请令欢喜
庄严寺舍恒清净  勤办衣粮双出海

叹明界文

凡七十八颂分四句

未冒慕阇撰

我等上相悟明尊  遂能信受分别说
大圣既是善业体  愿降慈悲令普悦
蒙父愍念降明使  能疗病性离倒错
及除结缚诸烦恼  普令心意得快乐
无幽不显皆令照  一切秘密悉开杨
所谓两宗二大力  若非善种谁能祥
一则高广非限量  并是光明无暗所
诸佛明使于中住  即是明尊安置处
光明普遍皆清净  常乐寂灭无动俎
彼受欢乐无烦恼  若言有苦无是处
圣众法堂皆严净  乃至诸佛伽蓝所
常受快乐光明中  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往彼国者  究竟普会无忧愁
圣众自在各逍遥  拷捶囚缚永无由
处所庄严皆清净  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  言有相㥄无是处
无上光明世界中  如尘沙等诸国土
自然微妙宝庄严  圣众于中恒止住
彼诸世界及国土  金刚宝地彻下晖
无始时来今究竟  若言震动无是处
在彼一切诸圣等  不染无明及淫欲
远离痴爱男女形  岂有轮回相催促
圣众齐心皆和合  分折分剑无由至
释意逍遥无障碍  亦不愿求淫欲事
伽蓝处所皆严净  彼无相害及相非
生死破坏无常事  光明界中都无此
彼无怨敌侵边境  亦无戎马镇郊军
魔王纵起贪爱心  于明界中元无分
金刚宝地极微妙  无量妙色相晖曜
诸圣安居无障碍  永离销散无忧恼
圣众严客甚奇特  光明相照体晖凝
将此百千日月明  彼圣毛端光尚胜
内外光明无暗影  妙体常晖千万种
游行胜誉金刚地  彼则无有毫厘重
所著名衣皆可悦  不因手作而成就
圣众衣服唯鲜洁  纵久不朽无虫螋
此界名花皆采集  喻彼微妙端正相
然彼服饰更加倍  奇特庄严色无量
彼诸寺观殿塔等  妙宝成就无瑕亹
饮食肴膳皆甘路  国土丰饶无饥馑
琉冤究竟不破坏  一戴更无脱卸期
诸圣普会常欢喜  永无苦恼及相离
花冠青翠妙庄严  相映唯鲜不萎落
肉舌欲叹叵能思  妙色无尽不淡薄
圣众体轻恒清净  手足肢节无拥塞
不造有为生死业  岂得说言有疲极
彼圣清虚身常乐  金刚之体无眠睡
既无梦想及颠倒  岂得说言有恐畏
圣众常明具妙惠  健忘无记彼元无
无边世界诸事相  如对明镜皆见睹
诸圣心意皆真实  诈伪虚矫彼元无
身口意业恒清净  岂得说言有妄语
世界充满诸珍宝  无有一事不堪誉
伽蓝广博无乏少  岂得说言有贫苦
饥火热恼诸辛苦  明界常乐都无此
永离饥渴相恼害  彼亦无诸咸苦水
百川河海及泉源  命水湛然皆香妙
若入不漂及不溺  亦无暴水来损耗
诸圣安居常快乐  国土堪誉不相讥
怨憎会苦彼元无  亦不面赞皆相毁
慈悲踊跃相怜愍  妒嫉诸恶彼元无
行步速[跳-兆+庚]疾逾风  四肢瘫缓无是处
神足运转疾如电  应现十方无障碍
奇特妙形实难陈  诸灾病患无能害
迫迮诸灾及隘难  恐惧一切诸魔事
战伐相害及相杀  明界之中都无此
世界常安无恐怖  国土严净无能俎
金刚宝地无边际  若言破坏无是处
彼处宝树皆行列  宝果常生不雕朽
大小相似无虫食  青翠茂盛自然有
苦毒酸涩及?黑  宝果香美不如是
亦不内虚而外实  表里光明甘露味
宝树根茎及枝叶  上下通身并甘露
香气芬芳充世界  宝花相映常红素
彼国园苑广严净  奇特香气周园圃
瓦砾荆棘诸秽草  若言有者无是处
彼金刚地常晖耀  内外鉴照无不见
宝地重重国无量  彻视间间皆显现
香气氛氲周世界  纯一无杂性命海
弥纶充遍无障碍  圣众游中香妙最
虚空法尔无变易  微妙光云无影碍
湛然清净无尘翳  平等周罗诸世界
彼界宝山亿千种  香烟涌出百万般
内外光明体清净  甘露充盈无边畔
泉源清流无间断  真甘露味无浑苦
圣众充饱无欠少  若有渴乏无是处
妙风飖荡皆可悦  和畅周回遍十方
轻拂宝楼及宝阁  宝铃宝铎恒震响
光明妙火无可比  妙色清凉常晖曜
赫尔恒存不生灭  奇特晖光实难类
火体清虚无毒热  触入于中不烧煮
彼无灰烬及烟煤  若言焚燎无是处
彼处殿堂诸宫室  皆非手作而成坚
不假功夫法自尔  若言修造无是处
所从宝地涌出者  皆有见闻及觉知
得睹无上涅槃王  称赞歌扬大圣威
彼处暗影本元无  所有内外明无比
一切身相甚希奇  于宝地者恒青翠
圣众形躯甚奇特  高广严容实难思
下彻宝地无边际  欲知限量无是处
彼圣妙形堪珍重  元无病患及灾殃
有力常安无衰老  说彼无损体恒强
若非大圣知身量  何有凡夫能算说
金刚之体叵思议  大小形容唯圣别
圣众色相甚微妙  放大光明无边所
无始现今后究竟  若言身坏无是处
人天圣凡诸形类  叵有肉舌能赞彼
诸佛性相实难思  金刚宝地亦如是
圣众常乐无疲极  珍重荣华究竟悦
身相微妙恒端正  内外庄严实难说
圣众光明甚奇异  无有间断互相晖
彼圣齐心皆和合  若言分折元无是
诸圣严容微妙相  皆处伽蓝宝殿阁
起意动念诸心想  普相照察无疑错
光明界中诸圣等  其身轻利无疲重
妙形随念游诸刹  思想显现悉皆同
圣众齐心恒欢喜  演微妙音无停止
赞礼称杨无疲厌  普叹明尊善业威
赞呗妙音皆可悦  其声清美皆安静
上下齐同震妙响  周遍伽蓝元不宁
其音演畅甚殊特  遍互歌扬述妙德
诸圣快乐皆究竟  常住恒安无疲极
光明宝地无边际  欲寻崖岸无是处
元无迫迮及遮护  各自逍遥任处所
圣众齐心皆和合  元无分折争名利
平等普会皆具足  安居广博伽蓝寺
伽蓝清净妙庄严  元无恐怖及留难
街衢巷陌广严饰  随意游处普□□
一切诸魔及饿鬼  丑恶面貌及形躯
无始时来今及后  若言说有无是处
鸡犬猪□及余类  涅槃界中都无此
五类禽兽诸声响  若言彼有无是处
一切暗影及尘埃  极乐世界都无此
诸圣伽蓝悉清净  若有昏暗无是处
光明遍满充一切  寿命究竟永恒安
珍重欢乐元无间  慈心真实亦常宽
常乐欢喜无停息  畅悦身意宝香中
不计年月及时日  岂虑命尽有三终
一切诸圣无生灭  无常杀鬼不侵害
不行淫欲无秽妊  岂得说言有痴爱
败坏男女雄雌体  生死无常淫欲果
极乐世界都无此  处所清净无灾祸
光明界中诸圣尊  远离怀胎无聚散
遍国安宁不惊怖  元无怕惧及荒乱
皆从活语妙言中  圣众变化缘斯现
一一生化本庄严  各各相似无别见
国土大小皆相类  寺观安居复无异
各放光明无限量  寿命究竟无年记
诸边境界恒安静  性相平等地无异
三常互大镇相晖  彼言有暗元无是
斯乃名为常乐国  诸佛明使本生缘
无有三灾及八难  生老病死不相迁
斯乃如如一大力  忙你明使具宣示
能阐生缘真正路  圣众普会得如是

第一旬斋默结愿用之。

称赞忙你具智王  及以五明清净体
称赞一切诸明使  及以护持正法者
过去一切慈父等  过去一切慕阇辈
过去一切拂多诞  过去一切法堂主
具戒男女解脱者  并至安乐普称叹
亡没沈轮诸听者  众圣救将达彼岸

右三行三礼至于亡没听者任依梵音唱亡人名然依后续。

一切信施士女等  于此正法结缘者
倚托明尊解脱门  普愿离诸生死苦
今日所造诸功德  请收明使尽迎将
一切天仙善神等  平安游止去灾殃
一切法堂伽蓝所  诸佛明使愿遮防
内外安宁无障碍  上下和合福延长

第二凡常日结愿用之。

称赞忙你具智王  及以光明妙宝身
称赞护法诸明使  及以广大慈父等
慕阇常愿无碍游  多诞所至平安住
法堂主上加欢喜  具戒师僧增福力
清净童女策令勤  诸听子等唯多悟
众圣遮护法堂所  我等常宽无忧虑

右三行三礼立者唱了与前偈结即合众。

同声言我等上相。

我等上相悟明尊  遂能信受分别说
大圣既是善业体  愿降慈悲令普悦

若我等上相既了众人并默尊者即诵阿。

拂利偈次云光明妙身结。

光明妙身速解脱  所是施主罪销迂
一切师僧及听子  于此功德同荣念
正法流通得无碍  究竟究竟愿如是

此偈赞明尊讫末后结愿用之。

大真实主  十二光王  众妙世界
微尘国土  常活妙空  堪褒誉地
作光明者  忙你尊佛  舍诸罪
有碍无碍  或时本意  或随他意
身口思想  诸不善业  我等善众
及诸听者  乞忏罪已  各如本愿

此偈赞日光讫末后结愿用之。

称赞微妙大光辉  世间最上最无比
光明殊特遍十方  十二时中作欢喜
大力堪誉慈悲母  骁健踊猛净活风
十二船主五收明  及余无数光明众
各乞愍念慈悲力  请救普厄诸明性
得离火海大波涛  合众究竟愿如是

此偈赞卢舍那讫末后结愿用之。

称赞裒誉  苏露沙罗  夷具足大夫
金刚相柱  任持世界  充遍一切
以自妙身  以自大力  利益自许
孤栖宠子  我等今者  不能具赞
唯愿纳受  此微启讼  护助善众
常如所愿

此偈赞夷数讫末后结愿用之。

称赞净妙智  夷数光明者
示现仙童女  广大心先意
安泰一切真如性  再苏一切微妙体
病者为与作医王  苦者为誉作欢喜
五收明使七船主  忙你慈父光明者
舍我一切诸愆各  合众平安如所愿

此偈赞忙你佛讫末后结愿用之。

称赞褒誉  珍重广大  彼真实主
最上光王  常明世界  及其圣众
忙你法王  明尊许智  诸圣许惠
从三界外  来生死中  苏我等性
为大医王  作平断者  开甘露泉
栽活命树  救同乡众  收光明子
于柔软群  作当牧者  塘堑福田
滋盛苗实  于清净法  作守护者
敬礼威德  惭愧深恩  对元上尊
对光明众  深领大恩  惭贺大泽
实于我等  除大厄难  作大欢喜
我等今者  对于诸圣  诚心恳忏
一切从忙  你佛边所
受上方法之盐印  日夜坚持
不敢轻慢  我等今者  于一净名
决定修行  究竟获胜  如先本愿

此偈凡莫日用为结愿。

敬礼及称赞  常加广称叹
赞此今时日  于诸时最胜
诸有乐性者  今时入香水
渗浴诸尘垢  皆当如法住
称赞大威相  充遍于净法
自是夷数佛  能苏诸善种
称赞真实主  大力忙你尊
能活净法体  能救诸明性
愿以慈悲眼  普观此净众
如斯最小群  如斯最小处
唯愿自遮防  恒加力提策
碍身无碍体  内外常加被
我等净法男  诸坚童女辈
及以诸听者  究竟如所愿

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

汝等听者  人各?跪  诚心恳切
求哀忏悔  对真实父  大慈悲主
十二光王  涅槃国土  对妙生空
无边圣众  不动不俎  金刚宝地
对日月宫  二光明殿  各三慈父
元堪赞誉  对卢舍那  大庄严柱
五妙相身  观音势至  对今吉日
堪赞叹时  七宝香池  满活命水
有缺七施

十戒三印法门。又损五分法身恒加费用。或斩伐五种草木。或劳役五类众生。余有无数愆违。今并洗除忏悔。若至无常之日。脱此可厌肉身。诸佛圣贤前后围绕。宝船安置善业自迎。直至平等王前。受三大胜。所谓花冠璎珞万种妙衣串佩。善业福德佛性无穷赞叹。又从平等王所。幡花宝盖前后围绕。众圣歌扬入卢舍那境界。于其境内道路平正。音声梵响周回弥覆。从彼直至日月宫殿。而于六大慈父及余眷属。各受快乐无穷赞叹。又复转引到于彼岸。遂入涅槃常明世界。与自善业常受快乐。合众同心一如上愿。

此偈结诸呗愿而乃用之。

梵音呗响  词美殊佳  善业同资
普及一切  上启诸天圣众  荷重光明
愿降大慈  增诸福力  舍我合众
之过及笃信听人于一常名究竟安乐

此偈为亡者受供结愿用之。

某乙明性  去离肉身  业行不圆
恐沈苦海  唯愿  二大光明
五分法身  清净师僧  大慈悲力
救拔彼性  令离轮回  刚强之体
及诸地狱  镬汤炉炭  唯愿诸佛
哀愍彼性  起大慈悲  与其解脱
自引入于  光明世界  本生之处
安乐之境  功德力资  依如上愿

此偈你逾沙忏悔文。

我今忏悔所。是身口意业。及贪嗔痴行。乃至纵贼毒。心诸根放逸。或疑常住三宝并二大光明。或损卢舍那身兼五明□。于师僧父母诸善知识起轻慢心。更相毁谤。于七施十戒。三印法门。若不具修。愿罪销灭。

吉时吉日翻斯赞呗。上愿三常舍过及四处法身。下愿五级明群乃至十方贤悊宜为圣言无尽凡识有崖梵本三千之条所译二十余道又缘经赞呗愿皆依四处制焉但道明所翻译者一依梵本如有乐习学者。先诵诸文。后暂示之。即知次第。其写者。存心勘校。如法裴治。其赞者。必就明师。须知讹殊于是法门荡荡。如日月之高明。法侣行行。若江汉之清肃。唯愿

皇王延祚。寥采忠诚。四海咸宁。万人安乐。

下部赞一卷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止开之则约□□□□□□□□□□之始吾欲书之非笔□□□□体之无形可拟飘乎无外或沈或□□□□□□豪翳余止如响纪消若云除□□□□□□捕鱼比之于道不足称无深慜□□□□□□为周柱史经九百年金身□□□□齿银额有参午龙颜犀文耳高于顶日角月玄鼻有双柱天中平填足蹈二五手把十文无极之际言归昆仑化彼胡埏□□罽宾后及天竺于是遂迁文垂后世永乎弗泯。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

  是时太上老君。以殷王汤甲庚申之岁建□之月。从常道境。驾三气云。乘于曰精垂□九耀。入于玉女玄妙口中。寄胎为人。庚辰□二月十五日诞生于毫。九龙吐水灌洗其形。化为九井。尔时老君须发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莲花。乃至于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众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狱。应度未度咸悉度之。隐显人间。为国师范。位登太极。无上神仙。时有自然天衣桂体。神香满室。阳景重辉。九日中。身长九尺。众咸惊议。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天神空里。赞十号名。所言十者。太上老君.圆神智无上尊.帝王师.大丈夫.大仙尊.天人父.无为上人.大悲仁者.元始天尊.此后老君。凝神混迹。教化天人。兼说治身中外法。百有余载。王道将衰。杀戮贤良。枉害无数。忠臣切谏。及被诛夷。天降洪灾。曾无觉悟。如是数载。为周所灭。康王之时。岁在甲子。亦同俗官。晦迹藏名。为柱下史。师辅王者。至于照王。其岁癸丑。便即西迈。过函谷关。授喜道德五千章句。并说妙真西升等经。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灵宝符图太玄等法。使其教授。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无断绝。便即西度。经历流沙。至于阗国毗摩城所。尔时老君举如来节。招诸从人。倏忽之间。有赤松子.中黄丈人.元始天王.太一元君.六丁玉女.八卦神君.及龙虎君.功曹使者.金乘童子.惠光童子.天官地官.水官空官.日官月官.山官海官.阴官阳官.木官火官.金官土官.五岳四续诸神等君.天丁力士.游罗将军.飞天神王.仙人玉女。十万余众。乘云驾龙。浮空而至。于是老君处于玉帐。坐七宝座。焚百和香。散众名花。奏天钧乐。诸天贤圣周匝围绕。复以神力召诸胡王。无问远近。人士咸集。于阗国王乃至朱俱半王.渴叛陀王.护密多王.大月氏王.骨咄陀王.俱蜜王.解苏国王.拔汗那王.久越得犍王.悒怛国王.乌拉喝王.失范延王.护时健王.多勒建王.罽宾国王.诃达罗支王.波斯国王.疏勒国王.碎叶国王.龟兹国王.拂林国王.大食国王.殖腻国王.数漫国王.恒没国王.俱药国王.嵯骨国王.昙陵国王.高昌国王.焉耆国王.弓月国王.石国王.瑟匿国王.康国王.史国王.米国王.似没盘国王.曹国王.何国王.大小安国王.穆国王.乌那葛国王.寻勿国王.火寻国王.西女国王.大秦国王.舍卫国王.波罗柰国王.帝那忽国王.伽摩路王.乾陀罗王.乌长国王.迦叶弥罗国王.迦罗王.不路罗王.泥婆罗王.热吒国王.师子国王.拘尸那揭罗王.毗舍离王.劫毗陀王.室罗伐王.瞻波罗国王.三摩咀吒王.乌荼国王.苏剌吒国王.信度国王.乌刺尸王.扈利国王.狗头国王.色伽栗王.漫吐?王.泥拔国王.越底延王.奢弥国王.小人国王.轩渠国王.陀罗伊罗王.狼揭罗王.五天竺国王。如是等八十余国王。及其妃后。并其眷属。周匝围绕。皆来听法。尔时老君告诸国王。汝等心毒。好行杀害。唯食血肉。断众生命。我今为汝说夜叉经。令汝断肉专食麦麨。勿为屠杀。不能断者。以自死肉。胡人佷戾。不识亲疏。唯好贪淫。一无恩义。须发拳鞠。梳洗至难。性既膻腥。体多垢秽。使其修道。烦恼行人。是故普令剔除须发。随汝本俗而衣毡裘。教汝小道。令渐修学。兼持禁戒。稍习慈悲。每月十五日。常须忏悔。又以神力为化佛形。腾空而来。高丈六身。体作金色。面恒东向。示不忘本。以我东来故显斯状。令其见者。发慈善心。汝等国王。所有朝拜一像吾面。东向政事。如是不久。过䓗岭山。中有深池。毒龙居止。五百商旅。宿于池滨。为龙所害。竟不遗一。我遗其国渴叛陀王传祝与之。就池行法。龙王恐怖。乃变为人。谢过向王请移别住。不复于此更损人民。令后往来绝其伤害。次即南出至于乌场。遍历五天。入摩竭国。我衣素服。手执空壶。置精舍中。立浮屠教。号清净佛。令彼刹利婆罗门等而奉事之。以求无上正真之道。历年三八。穆王之时。我还中夏。使入东海。至于蓬莱方丈等洲。到于扶桑。暂过大帝之所。挍集仙品称位高下。又经八王二百余载。幽深演之时。岁次辛酉。三川震荡。王者将亡。数遭百六。非人可制。我更西度。教化诸国。次入西海。至于聚窟流麟等洲。总召十方神仙大士及初得道地下主者并未授任游散仙人至孝至忠适经历度者。如是等辈八万余人。挍量功德行业轻重。授其职位五等仙官二十七品仙真上圣岳渎三天。咸悉补拟如是。又经六十余载。桓王之时。岁次甲子一阴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国入乎白净夫人口中托荫而生。号为悉达。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无上道。号为佛陀。始建悉昙十二文字。展转离合三万余言。广说经诫。求无上法。又破九十六种邪道。历年七十。示人涅槃。襄王之时。其岁乙酉。我还中国。教化天人。乃授孔丘仁义等法。尔后王诞六十年间。分国从都。王者无德。我即上登昆仑。飞升紫微。布气三界。含养一切。后经四百五十余年。我乘自然光明道气。从真寂境飞入西那玉界苏邻国中。降诞王室。示为太子。舍家入道。号末摩尼。转大法轮。说经诫律定慧等法。乃至三际及二宗门。教化天人。令知本际。上至明界。下及幽涂。所有众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后。年垂五九。金气将兴。我法当盛。西方圣象。衣彩自然。来入中洲是效也。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三教混齐。同归于我。仁祠精舍。接栋连甍。翻演后圣大明尊法。中洲道士。广说因缘。为世舟航。大弘法事。动植含气。普皆救度。是名总摄一切法门。
大正藏 第 54 册 No. 2139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玄□卷第十

  我往化胡时。头载通天威。金紫照虚空。焰焰有光晖。胡王心惫戾。不尊我为师。吾作变通力。要之出神威。麾日使东走。须弥而西颓。足蹋干神桥。日月左右回。天地昼闇昏。星辰牙差驰。众灾竞地起。良医绝不知。胡王心怖怕。叉手向吾啼。作大慈悲教。化之渐微微。落簪去一食。右肩不着衣。男曰忧婆塞。女曰忧婆夷。化胡今宾服。游神于紫微。

  我在舍卫时。约敕瞿昙身。汝共摩诃萨。赍经教东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广宣至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化道满千年。年终时当还。慎莫恋中秦。致令天气怒。太上踏地瞋。寺庙崩倒澌。龙王舐经文。八万四千弟子。一时受大缘。轮转五道头万无一升仙。吾在三天上。愍子泪流连。念子出行道。不能却死缘。不能陵虚空。束身入黄泉。天门地户塞。一去不能还。虽得存禋嗣。使子常塞心。逆天违地理。灾考加子身。神能易生死。由子行不真。三十六天道。终卒归无形。

  我身西化时。登上华岳山。举目看昆仑。须弥了?悬。矫翼履清虚。倏忽到天西。但见西王母。严驾欲东旋。玉女数万千。姿容甚丽妍。天姿绝端严。齐执皇灵书。诵读仙圣经。养我同时姝。将我入天庭。皇老东向坐。身体曒然明。授我仙圣道。接度天下贤。

  我昔西化时。登上华岳山。北向视玄冥。秦川荡然平。汉少杂类多。不信至真言。吾后千余年。白骨如丘山。尸骸路草野。流血成洪洪。渊不忍见子。苦故作大秦。吟哀叹二十。头以示通中。贤见机降时。世不值苦以辛。

  我昔化胡时。西登太白山。修身岩石里。四向集诸仙。玉女担浆酪。仙人歌经文。天龙翼从后。白虎口驰断。玄武负钟鼓。朱雀持幢幡。化胡成佛道。丈六金刚身。时与决口教。后当存经文。吾升九天后。克木作吾身。

  我昔离周时。西化向罽宾。路由函关去。会见尹喜身。尹喜通窈冥。候天见紫云。知吾当西过。沐浴斋戒身。日夜立香火。约敕守门人。执简迎谒请。延我入皇庭。叩搏亦无数。求欲从我身。道取人诚信。三日口不言。吾知喜心至。遗喜五千文。欲得求长生。读之易精神。将喜入西域。迁喜为真人。

  我昔化胡时。涉天靡不遥。牵天覆六合。艰难身尽婴。胡人不识法。放火烧我身。身亦不缺损。乃复沉深渊。龙王折水脉。复不复流行。愚人皆哀叹。枉此贤人身。吾作腾波气。起立上着天。日月头上曒。光照亿万千。胡王心方悟。知我是圣人。叩头求悔过。今欲奉侍君。伏愿降灵气。怒活国土人。吾视怨家如赤子。不顾仇以嫌。化命一世士。坐卧诵经文。身无荣华饰。后毕得升天。吾告时世人。三界里中贤。欲求长生道。莫爱千金身。出身着死地。返更得生缘。火中生莲花。尔乃是至真。莫有生杀想。得道升清天。未负即真信。丧子千金身。我昔学道时。登崖历长松。盘屈幽谷里。求觅仙圣公。食服泥洹散。渐得不死踪。九重室中。得见不死童。身体绝华丽。二仪中无双。遗我元气药。忽然天圣聪。

  尹喜哀叹五首

  尹喜告世人。欲求长生道。莫求时世荣。我昔得道时。身为关府君。一日三赏赐。杂彩以金银。不以为己有。施与贫穷人。白日沾王事。夜便习灵仙。餐松食苦柏。微命乃得存。精诚神明祐。守真仰苍天。感得天地道。遇见老君身。难我以父母。却遗五千文。秘室伏读之。三年易精神。授我仙圣方。都体解自然。

  我昔上九天。下向视玄冥。但见飞仙士。列翼影清天。朝宗九天主。太上皇老君。涤荡六府中。受读仙圣文。王乔得圣道。游行五岳间。服气食玉英。受命与天并。

  昔往学道时。登岳历高[堽-正+止]动见百丈谷。赫赤道里长。有无极神气。何以到西方。元以度赤谷。垂泪数千行。自念宿罪重。五内心摧伤。

  我昔求道时。迳历数千崖。浮游八荒外。徒跣身无衣。东过日出界。西浔清山累。足底重躎生。手中把少微。道见西王母。问我子何归。耻身不学道。意欲觅仙师。感我精诚至。乞我鞋以衣。尔乃得学道。仙气渐微微。父母怪我晚。昼夜悲嗥啼。大道与俗返。一往不复归。高志日日远。不觉心肝摧。虽得不死道。气力甚微微。心精不退转。今作天人师。

  昔往学道时。踪迹亦难寻。东到日出界。树木郁郁深。南到阎浮提。大火烧我身。西到俱地尼。但见金城门。青龙尧城腹。白虎守城前。冲天金楼殿。太上居湛然。光影耀虚空。仙人绝端严。齐执黄卷书。口诵长生文。北向入玄冥。大水湛湛深。绕天数百匝。足底重躎生。尔乃得仙道。把揽天地神。子能述吾道。白日得升天。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

  三十六宫主。太上皇老君。哀愍下世士。垂神教世贤。子欲修冥福。先当体窈冥。生时得尊贵。不如过去荣。仙驾龙车。迎子游清天。上登金楼殿。坐卧虚空间。行则飞仙从。威仪上柱天。朝登天东头。暮到于天西。戏乐九天外。纵意极周旋。驱使役百鬼。总统于万金。吾哀世愚民。不信冥中神。恃力害良善。不避贤行人。驰马骋东西。自谓常无前。善恶毕有报。业缘须臾间。神明在上见。遣使直往牵。从上头底收。系着天牢门。五毒更互加。恶神来克侵。口吟不能言。妻子呼仓天。莫怨神不祐。由子行不仁。

  吾哀时世人。不信于神明。先人与种福。子孙履上行。衣厚饭得饱。灾考不到门。口气头嘘天。自谓常终日。看师真辽然。得病叩头请。外恭心不敬。神明以知人。三魂系地狱。七魄悬着天。三魂消散澌。五神不安宁。伺命来执载。丞相踏地瞋。左神不削死。右神不着生。生神不卫护。杀神来入身。或患腰背痛。或患头目疼。百脉不复流。奄忽入黄泉天门地户闭一去不复还。

  吾哀世愚人。不信冥中神。生时不恭敬。死便偿罪缘。典官逐后驱。牵北走东西。抱沙填江海。负石累高山。白日不得食。夜分不得眠。朝与杖一百。暮与鞭一千。不堪考对苦。卖罪与生人。两两共相牵。遂至死灭门。皆由不敬道。神明考擿人。何不敬真神。生死得升天。生荣死者乐。生死得得蒙恩。

  吾哀时世人。不信冥中神。一门有十息。纵意行不仁。神明鉴无外。终不滥杀人。或[乏-之+(犮-乂+又)]华秀子。或[乏-之+(犮-乂+又)]妙少年。门崩户以坏。学者如浮云。死亦不脱岁。悲哭仍相寻。妻子沈堙澌。一身孤独存。呼天天玄远。呼地地亦深。不能自怨责。各道怨师尊。虽欲思善道。十子不复还。

  吾告时世人。修道宜殷勤。恩亦不虚生。神明必报人。昔有刘仲伯。精诚于道门。劝恶使从善。岁会集群贤。香火日夜勤。亦能感仓天。命尽应当死。众神与表天。三魂飞扬澌。七魄入死星。右神削死籍。左神着生名。伺命来极济。左相踏地瞋。普告二十狱。柭出仲伯身。三魂还复流。七魄还入身。血脉还运转。百节方更坚。面目更端严。肉骨更解明。死卧三七日。寝尸还更生。

  吾告时世人。髐骨不别真。闲时不共语。急便来求人。死者如流水。去者如浮云。秦川纯军马。中庭生丛榛。百中不留一。到思吾本言。何不学仙道。人身常得存。

  老君十六变词

  一变之时。生在南方亦如火。出胎堕地能独坐。合口诵经声琐琐。眼中泪出珠子䂺。父母世间惊怪我。复畏寒冻来结果。身着天衣谁知我。

  二变之时。生在西岳在汉川。寄生王家练精神。出胎堕地能语言。晃晃昱昱似金银。三十六色绮罗文。国王欢喜会群臣。英儒雅士平论。忽然变化作大人。发眉晧白头柱天。

  三变之时。变形易体在北方。出胎堕地能居床。合诵经声琅琅。额上三午十二行。两手不开把文章。配名天地厚阴阳。从石入金快翱翔。

  四变之时。生在东方身青[葸-十+夕]。出胎堕地能瞳舂。合口诵经声雍雍。白日母抱夜乘龙。昆仑山上或西东。上天入地登虚空。仙人侍从数万重。当此之时神气通。

  五变之时。生在中都在洛川。嵩高少室岭岑颠中央修福十万年。教授仙人数万千。齐得升天入青云。降鉴周室八百年。运终数尽向罽宾。化胡成佛还东秦。敷扬道教整天文。

  六变之时。生在干地西北角。图画天地立五岳。处置星辰叙四渎。二十八宿注乡曲。日月昭曜为下国。走如流水得周局。智者察之知急速。雨泽以时熟五谷。万人食之大化足。

  七变之时。生在北方在海嵎。出胎堕地声由由。好喜歌舞无忧愁。造作音乐作箜篌。万帝来请用解忧。黄河为路行竟头。一身涉世快游游。

八变之时生在东北在艮地。图画天地我次比。白衣居士维摩诘。欲结坐禅须谙气。通畅经书有舍利。见吾相好须信企。感子单诚不延次。齐得升天不堕地。

九变之时。下人黄泉正地柱。开辟天地施地户。四气非阳立冥所。虽有人民不能语。吾入身中施六府。胁为傍通心为主。从此已来能言语。尊卑大小有次绪。万天称传道为父。

十变之时。生在东南出风门。画出天道安山川。置立五岳集灵仙。吹嘘寒暑生万民烦气众生人得真。置立五藏施心神。动作六神能语言。有生有死须臾间。如水东流何时还。邂逅相代不得停。何不习善求长生。槃散流俗入胶盆。不能免离丧子身。欲求度世于中禅。搦心不坚固仙根。盲聋音哑教不伦。由子前身谤经文。论说道士毁圣人。在恶必报受罪缘。但勤自责莫怨天。

十一变之时。生在南方阎浮地。造作天地作有为。化生万物由婴儿。阴阳相对共相随。众生禀气各自为。番息众多满地池。生活自卫田桑靡。劫数灭尽一时亏。洪水滔天到月支。选擢种民留伏羲。思之念之立僧祇。唯有大圣共相知。

十二变之时。生在西南在黄昏。时人厌贱还老身。善权方略更受新。寄胎托俗蟒蛇身。胎中诵经不遇人。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九龙洗浴人不闻。国王欢喜立东宫。与迎新妇字衢夷。八百伎女营乐身。八斛四升不乱禅。破散库藏施贫人。道十八人诣宫门。贾作大丑婆罗门。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骑王白象触王瞋。晃师知意不与言。?着檀特在丘。投身饿虎求道门。变为白狗数百身。积骨须弥示后人。传语后学须精勤。莫贪秽辱丧子身。沈累六趣更生难。不信我语至时看。

十三变之时。变形易体在罽宾。从天而下无根无。号作弥勒金刚身。胡人不识举邪神。兴兵动众围圣人。积薪国北烧老君。太上慈愍怜众生。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横被无领涅槃僧。蒙头着领待老君。手捉锡杖惊地虫。卧便思神起诵经。佛气错乱欲东秦。梦应明帝张愆迎。白象驮经诣洛城。汉家立子无人情。舍家父母习沙门。亦无至心逃避兵。不玩道法贫治生。搦心不坚还俗缠。八万四千应罪缘。破塔怀庙诛道人。打坏铜像削取金。未荣几时还造新。虽得存立帝恐心。

十四变之时。变形易像在金卫。沙门围城说经偈。至着罪人未可济。胡人闻之心恐怪。将从群党来朝拜。叩头悔过求受戒。克肌克骨誓不退。烧指练臂自盟誓。男不妻娶坐思禅。死为尸陀喂应鹯。迁神涅槃舍利弗。骨得八斛散诸国。如此迁达离烦欲。苦身求道立可得。

十五变之时。西向教化到罽宾。胡国相厘还迦夷。侵境暴秏买育人。男子守塞忧婆夷。吾入国中作善词。说化男子受三归。渐渐诱进说法轮。剔其须发作道人。阳为和上阴阿尼。假作父母度僧尼。师徒相度理无私。迁神涅槃归紫微。四镇安穆和我神。胡人思念长吁啼。铸作金像法我形。三时入礼求长生。寂寂寞寞不应入。低头视地仰看天大圣正真何时还。

十六变之时。生在蒲林号有遮。大富长者树提阇。有一手巾像龙蛇。遣风吹去到王家。国王得之大叹吒。兴兵动众来向家。离舍百里见莲花。国有审看一月夜。王心恶之欲破家。忽然变化白净舍。出家求道号释迦。

五百岁之时。乘龙驾虎道得昌。汉地广大历记长。三十六人计弟兄。路度北阙云中翔。新卢酒出俱行尝。娥媚山边作细昌。当此之时乐未央。伊耶乐生寿命长。

六百岁之时。一世以去二世归。城郭如故时人非。观者众多知我谁。死生各异令人悲。何不学道世欲衰。踟蹰西北长吁谁。伊耶乐生治太微。

老子化胡经卷第十

(净土寺藏经)

胜宗十句义论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胜者慧月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有十句义。一者实二者德三者业四者同五者异六者和合七者能八者无能九者俱分十者无说。

  实句义云何。谓九种实名实句义。何者为九。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是为九实。地云何。谓有色味香触是为地。水云何谓有色味触及液润是为水。火云何谓有色触是为火。风云何谓唯有触是为风。空云何谓唯有声是为空。时云何谓是彼此俱不俱迟速诠缘因是为时。方云何谓是东南西北等诠缘因是为方。我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行法非法等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我。意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不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意。

  德句义云何。谓二十四德名德句义。何者名为二十四德。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觉十三乐十四苦十五欲十六瞋十七勤勇十八重体十九液体二十润二十一行二十二法二十三非法二十四声。如是为二十四德。色云何谓唯眼所取一依名色。味云何谓唯舌所取一依名味。香云何谓唯鼻所取一依名香。触云何谓唯皮所取一依名触。数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等诠缘因一体等名数。量云何谓微体大体。短体长体圆体等名量。微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微诠缘因是名短体。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大诠缘因是名大体。短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短诠缘因是名短体。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长诠缘因是名长体。圆体者。有二种。一极微二极大。极微者。谓极微所有和合一实极微诠缘因是名极微。极大者。谓空时方我实和合一实极大诠缘因亦名遍行等是名极大。别体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别诠缘因一别体等是名别体。合云何。谓二不至至时名合。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合生。随一业生者。谓从有动作无动作而生。俱业生者。谓从二种有动作生。合生者。谓无动作多实生时与空等合。离云何谓从二至不至名离。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离生。此中随一业生及俱业生如前合说。离生者谓已造果实由余因离待果实坏与空等离。彼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远觉所待一实所生彼诠缘因是名彼体。此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近觉所待一实所生。此诠缘因是名此体。觉云何谓悟一切境。此有二种一现量二比量。现量者于至实色等根等和合时有了相生是名现量。比量者此有二种。一见同故比二不见同故比。见同故比者谓见相故待相所相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不见所相境有智生是名见同故比。不见同故比者谓见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故待彼相属念故我意合故。于彼毕竟不现见境所有智生是名不见同故比。乐云何谓一实我德适悦自性名乐。苦云何谓一实我德逼恼自性名苦。欲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希求色等名欲。瞋云何谓一实我和合损害色等名瞋。勤勇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待欲瞋我意合所生策励是名勤勇。重体云何谓地水实和合一实坠堕之因是名重体。液体云何谓地水火实和合一实流注之因是名液体。润云何谓水实和合一实地等摄因名润。行云何此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念因者谓我和合一实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是名念因。作因者谓攒掷等生业所生依附一实有质碍实所有势用是名作因。行谓势用。法云何此有二种一能转二能还。能转者谓可爱身等乐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转。能还者谓离染缘正智喜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还。非法云何谓不可爱身等苦邪智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非法。声云何谓唯耳所取一依名声。业句义云何谓五种业名业句义。何者为五一取业二舍业三屈业四申业五行业。取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合离因依一实名取业。舍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离合因依一实名舍业。屈业云何谓于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合远近处离合因是名屈业。申业云何谓于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离远近处合离因是名申业。行业云何谓一切质碍实和合依一实合离因名行业。

  同句义云何谓有性。何者为有性谓与一切实德业句义和合一切根所取。于实德业有诠智因是谓有性。

  异句义云何谓常于实转依一实。是遮彼觉因及表此觉因名异句义。

  和合句义云何谓令实等不离相属此诠智因。又性是一名和合句义。

  有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造各自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有能句义。

  无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不造余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无能句义。

  俱分句义云何谓实性德性业性及彼一义和合地性色性取性等。如是名为俱分句义。

  实性者谓一切实和合于一切实实诠缘因。于德业不转眼触所取是名实性。德性者谓一切德和合于一切德德诠缘因。于实业不转一切根所取是名德性。业性者谓一切业和合于一切业业诠缘因。于实德不转眼触所取是名业性。地性等亦如是。

  无说句义云何谓五种无名无说句义。何者为五。一未生无二已灭无三更互无四不会无五毕竟无是谓五无。未生无者谓实德业因缘不会犹未得生名未生无。已灭无者谓实德业或因势尽或违缘生虽生而坏名已灭无。更互无者谓诸实等彼此互无名更互无。不会无者谓有性实等随于是处无合无和合名不会无。毕竟无者谓无因故三时不生毕竟不起名毕竟无。

  如是九实几有动作几无动作。五有动作谓地水火风意四无动作谓此余实。如有动作无动作有质碍无质碍。有势用无势用有彼此体无彼此体应知亦尔。如是九实几有德几无德。一切皆有德无无德实。如一切皆有德和合因缘有实性有异。与果不相违有待因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触几无触。四有触谓地水火风五无触谓余实。如有触无触能造实实德业因共不共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色几无色。三有色谓地水火六无色谓余实。如有色无色有可见无可见有对眼无对眼亦尔。如是九实五常四分别。谓此四中非所造者常所造者无常。如常无常有实无实有细分无细分因。不相违非因不相违非边有异边有异不圆圆亦尔。如是九实五根四非根。何者为五谓地水火风空是根。如是五根鼻根即地味根即水眼根即火皮根即风耳根即空。如是九实地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重体十三液体十四行。水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触四数五量六别体七合八离九彼体十此体十一重体十二液体。十三润十四行。火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一。何者十一一色二触三数四量五别体六合七离八彼体九此体十液体十一行。风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九。何者九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触九行。空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六。何者六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声。时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五。何者五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如时方亦尔。我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觉七乐八苦九欲十瞋十一勤勇十二法十三非法十四行。意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八。何者八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行。

  如是色等二十四德几是现境几非现境。色味香触或是现境或非现境。云何现境。谓若依附大非一实是名现境。云何非现境。谓若依附极微及二极微果名非现境。声一切是现境如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亦尔。觉乐苦欲瞋勤勇是我现境。法非法行唯非现境。此诸德中几是所作几非所作。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离彼体此体声唯是所作。余或所作或非所作。色味香触若地所有皆是所作。色味触液体润极微和合者非所作。二微果等和合者是所作。重体亦尔如非所作是所作常无常亦如是。如水所有火所有色触风所有触亦尔。地火所有液体一切是所作。一数二别体随所作非所作实和合成所作非所作。二体等数二等别体一切是所作。大体微体短体长体一切是所作。圆体一切非所作。诸质碍及质碍非质碍合是所作。如所作非所作常无常亦如是。此诸德中声触色味香各一根所取。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势用眼触所取。如是诸德谁何为因。色味香触同类为因者谓二微果等和合。火合为因者谓地所有诸极微色味香触。地及火所有液体地水所有重体。及水所有液体润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一数一别体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同类不同类为因。一体别体彼觉为因。大体长体因多体。大体长体积集差别为因。微体短体因二体为因。合离随一业俱业合离为因。彼体此体一等时相属待远近觉为因。智有二种谓现及比。现有四种一犹豫智二审决智三邪智四正智犹豫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念我意和合为因。为何物智名犹豫智。审决智以何为因。犹豫智为先待各别异印我意和合为因。定是此智名审决智。邪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见我意和合为因。暗决断智是名邪智。正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现量我意和合为因。无颠倒智是名正智。如现比亦尔。现量有三种一四和合生二三和合生三二和合生四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了相于至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重体液体润势用。地水火实取等业有性。除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于俱分有能无能所有智。我根意境四和合为因。三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于声及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有性境所有智我根意三和合为因。二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于乐苦欲瞋勤勇境及彼有能无能俱分有性境所有智。我意二和合。为因比量谓所和合一义和合相违智为先。待合等相属念我意合为因。乐苦待法非法四三二和合为因。欲瞋待乐苦念邪智我意合为因。勤勇待欲瞋我意合为因及命缘为因。不欲故与入出息等业为因。势用以何为因攒掷生业势用为因。法非法欲瞋为先待闻念远离法非法能成净不净密趣俱我意合为因。念因行待现比智行我意合为因。声有三种一合生二离生三声生。一合生者有触实合势用俱有触实空处合为因。离生者有触实离势用俱有触实空处离为因。声生者有触实合离势用待无障空处声为因。如是二十四德几依一实几依非一实。色味香触量彼体此体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重体。液体润势用声此二十一皆依一实。合离依二实。数或依一实或依非一实。何者依一实谓一数。何者依非一实谓二体等数。如数别体亦尔。如是二十四德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遍所依。余不遍所依。如是二十四德谁与谁相违。合离生声能造余声一切声果相违。法乐正智果相违。非法苦邪智果相违。一切智行果相违。差别智。一切智行果相违。最后声一切因相违。最后我德亦尔。乐苦欲瞋果相违。法非法因相违。欲瞋勤勇果相违。乐苦因相违。中间所有声亦尔。我德勤勇苦有触实合二非果因相违。行我德行念因与苦非果因相违。行念因果相违。作因有触实合非果相违。二性等数与二等觉果不相违。如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彼体此体亦尔。色味香触地所有极微和合者与大合非果因相违。合离展转非果因而相违。一实极微色等能造同类二微等色同类果不相违。最后有分实色等果与因色等同类不相违。中间所有有分实色等与同类果因色等不相违。一实色等展转非果因不相违。一切德与实不相违。如是二十四德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无德无动作非和合因缘是有德实之幖帜。无质碍无细分亦尔。如是五业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依一实无质碍无德无细分离合之因能作所作事不积集实之幖帜。是攒掷等所待行之因非同类为因亦尔。如是五业谁依何实。取业以一切地水火风意为所依。如取业舍业行业亦尔。屈业以极舒缓细分安布差别果大长实为所依。如屈业申业亦尔。如是五业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一切遍所依。有说依附极微意者遍所依。依附二微等者不遍所依。如是诸业若在内者。以身及彼因缘身所合鼻味皮眼根并意为和合因缘。此中身业初者以欲为先我合勤勇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身业在意及细分业亦尔。鼻味皮眼业初者以我合勤勇身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鼻等业在杵等仗及在属身鬘缨络涂香等业亦尔。睡者身堕落业初者。以重性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重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睡者入出息业或睡者不。欲故初者。以命缘为先勤勇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下流水初者以液体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液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火之上燃风之傍扇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四大极微造身因缘初业。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如为造身为造树等变异及在二微等业亦尔。意趣向及弃背业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地足业表众生利益不利益异熟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在地水火掷打相应业以合重体液体勤勇势用为不和合因缘。如其所应有取等业。若在火除重体若在风除液体若在意除打掷。

  如是有性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亦尔。有实德业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一有同诠缘因。

  别有异于实转依一实遮余觉因表此觉因空方时转。空等想因常非所作无德无动作无细分。除有性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和合是一常非所作无细分无质碍。一切实德业同异有能无能俱分生至因同诠缘相。如是有能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无质碍亦尔。于实德业上各别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同诠缘相。是谓有能无能亦尔。俱分实性遍实句义所和合一。无质碍无细分无动作无德常非所作。诸实展转共即此与德业异。德性业性地等性亦尔。

  如是五种无说句义几常几无常。未生无是无常与实德业生相违故。已灭无更互无毕竟无皆是常不违实等故。不会无有常有无常。云何常如地等实余德不和合。若实性等同异及有能无能异除自所依于余处不和合。若有性于同等不和合。云何无常谓实与实虽未相应当必相应此于彼无。若于实所有实德业当必和合彼于此无。如是五无几是现量境几非现量境。一切非现量境亦不依他转皆比量境。此十句义几是所知几非所知。一切是所知亦即此。诠因。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卷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三苦所逼故  欲知灭此因
 见无用不然  不定不极故

  说此偈缘起。昔有仙人名迦毗罗。从空而生自然四德。一法二慧三离欲四自在总四为身。见此世间沉没盲闇起大悲心。咄哉生死在盲闇中。遍观世间。见一婆罗门姓阿修利。千年祠天隐身往彼说如是言。阿修利汝戏在家之法。说是言竟即便还去。满千年已而复更来重说上。言是婆罗门即答仙曰。世尊我实戏乐在家之法。是时仙人闻已复去。其后更来又说上言。婆罗门答之亦如是说。仙人问曰汝能清净住梵行不。婆罗门言如是能住。即舍家法修出家行为迦毗罗弟子。外曰此婆罗门欲知从何因生。答曰三苦所逼故。何者为三苦。一依内二依外三依天。依内者谓风热淡不平等故能生病苦。如医方说从齐以下是名风处。从心以下是名热处。从心以上并皆属淡。有时风大增长逼淡热则起风病。热淡亦尔是名身苦。心苦者可爱别离怨憎聚集所求不得。分别此三则生心苦。如是之苦名依内苦。依外苦者所谓世人禽兽毒蛇山崩岸坼等所生之苦名曰外苦。依天苦者谓寒热风雨雷霆等。通如是种种为天所恼而失心者名依天苦。三苦所逼故生。于欲知为灭苦因。外曰。是因苦能灭此三苦分明已显现。一者八分医方所说能灭身苦。二者可爱六尘能灭心苦。是因已显现。何假复欲知。答曰。此义不无但为二种过失。是故欲知不违道理。其二失者。一无定。二无极。外曰。若八分医方等有两过失故不足为灭苦因者。四皮陀中有别因。此因得果是定是极。故汝欲知则无所用。四皮陀中说言。我昔饮须摩味故成不死。得入光天识见诸天。是苦怨者于我复何所作。死者于我复何所能。答曰。汝见随闻尔有浊失优劣。翻此二因胜变性我知故。所见因者医方中所说有不定不极过失。随闻因者传闻所得。初从梵王乃至仙人。故说四皮陀名随闻。此皮陀者亦两过失。如是见医方复有三过失。一者不清净。如皮陀中说。兽汝父母及眷属悉皆随喜汝。汝今舍此身必得生天上。如马祠说言。尽杀六百兽。六百兽少三不具足则不得生天为戏等五事。若人说妄语诸天及仙人说此非是罪。如是等罪随如是等罪随闻因中有。是故不清净。二退失者。如皮陀中说。无故而帝释及阿修罗王。为时节所灭。时不可免故。是法若灭尽。施主从天退。故有退失义。三优劣者。譬如贫穷见富则忧恼。丑好及愚智忧恼亦复然。天中亦如是。下品见上胜次第生忧恼。是故有优劣。此三及前两由此五过失。皮陀不为因。外曰。若尔何因为胜。答曰。翻此二因胜。谓二因者一医方所说。二皮陀所说。翻此两因欲知所得因。此因有五德。一定。二极。三净。四不退。五平等。是故胜前两。外曰。此因何因得。答曰。变性我知故。变者。一大。二我慢。三五尘。四五根。五五知根。六心。七五大。是七名变自性所作故。自性者无异本因。我者知者。诸人知此二十五真实之境不增不减决定脱三苦。如解脱中说偈。若知二十五随处随道住。编发髻剃头得解脱无疑。外曰。云何分别本性变异及知者。答曰。本性无变异。大等亦本变。十六但变异。知者非本变。本性者能生一切不从他生。故称本性。本性能生于大等。是故得本名。不从他生故。是故非变异。大我慢五尘。此七亦本亦变异。大从本性生故变异。能生我慢故是本。我慢从大生故变异。能生五唯故称本。五唯种从慢生故变异。能生大及根故名本。声唯种者生空及耳根故为本。乃至香唯种生。地及鼻根。如是七亦本亦变异。十六但变异者。空等五大耳等五根舌等五作根及心。是十六法但从他生。不生他故但变异。知者非本异者。知者者此中名我知为体故。此我不能生不从他生。异前三故非本非变异。外曰。此三义何量为知。世中有量能知如称尺等。知长短轻重。答曰。证比及圣言。能通一切境。故立量有三。境成立从量。此论中立量有三。一者证量。证量者。是智从根尘生不可显现。非不定无二。是名证量。二者比量。比量者。以证为前。比量有三。一者有前。二者有余。三者平等。三者圣言。圣言者。若捉证量比量不通此义。由圣言故是乃得通。譬如天上北郁单越非证比所知。信圣语故乃可得知。圣言者。如偈说。阿含是圣言。圣者灭诸惑。无惑不妄语。因缘不生故。转通一切境者。若有余量及余所知不出此三义。平等六量以圣言摄故。境成立从量者。境谓二十五义摄一切故。成立者。明此二十五。云何得名境。智量所行故。故得成于境。由证比圣言故得略立三广则二十五。外曰。说量有三。量相云何。答曰。对尘解证量。比量三别知。相有相为先。圣教名圣言。对尘解证量者。耳于声生解。乃至鼻于香生解。唯解不能知。是名为证量。比量三别知者。一有前。二有余。三平等。此三种智因证量故。能别此三境及三世。是名比量。如人见黑云。当知必雨。如见江中满新浊水。当知上源必有雨。如见巴吒罗国庵罗树发华。当知憍萨罗国亦复如是。相有相为先者。相有相相应不相离。因证此相故。比量乃得成。圣教名圣言者。如梵天及摩㝹王所说四皮陀及正论。外曰。说比量有三。何量何境界。能所得通达。答曰。依平等比量。过根境得成。若所依比不显。随圣言则现。依平等量者。谓于比量中是曰平等量。自性及与我。此境过根故平等能别。大等诸末有三种德。一乐。二苦。三痴闇。此末德离本德。末德则不成。故由末德比本。是故自性由平等比成。我者应决定有。大等变异为他故。故我亦由平等成。若依证比量。有义不得成。为出智外故。依圣言得解。如上天帝释北郁单越等。外曰。自性及我无不可见故。如非自在二头三手。答曰。实有诸义八种不可见。何者为八。以偈示曰。

 最远及最近  根坏心不定
 细微及覆障  伏逼相似聚

  世间实有物远故不可见。譬如堕彼岸此则不能知。近故不可见。如尘在眼则不能取。根坏故不见。犹如聋盲人不能取声色。心不定故不见。譬如心异缘不能得此境。细微故不见。如烟热尘气散空细不知。覆障故不见。譬如壁外物隔覆不可知。伏逼故不见。譬如日光出星月不复显。相似故不见。如粒豆在豆聚同类难可知。如是实有物八种不可见。无物有四种亦复不可知。一生前不可见。如泥未作器。器则不可知。二坏无故不见。如瓶破坏已则不可复知。三互无故不见。如牛中不见马马中不见牛。四极无故不见。如非自在人二头及三手。如是十二种有无不可见。是故汝谓不可见故便言自性及我无。是义不然。外曰。若谓自性及我不可见者。于十二中是何不可见。答曰。一因缘故不可见。何者一因缘。以偈示曰。

 性细故不见  非无缘可见
 大等是其事  与性不似似

  性细故不见非无缘可见者。自性实有。微细故不见。譬如烟等于空中散细故不可见。自性亦如是。不如第二头第三手毕竟无故不可见也。外曰。若不可见。云何得知有。答曰。缘事见自因自性所造。事依平等比量知自性实有。外曰。何等是其事。答曰。大等是其事。从自性生大。从大生我慢。从我生五唯。从五唯生十六见。大等事有三德。故知自性有三德也。与性不似似者。是事有二种。一者与自性不相似。二者与自性相似。譬如一人生二子。一则似父。一则不似。是因为事有似本不似本。后当广说。此论等有如此事。若弟子可则。于自性等为有为无亦有亦无。云何如此圣执不同故。有诸圣人谓土聚等已有瓶等。卫世师等谓先无后有此义等。释迦所说土聚中瓶不有不无。由是三说。是故我执是中间。答曰。我先破释迦执。后破卫世师。释迦所说非有非无。是义不然。自相违故。若非有者即成无。若非无者即是有。是有无者一处相违。故不得立。譬如有说此人者亦死亦活。此言相违则不成就。释迦言亦如是。三藏曰。此计不然。何以故。释迦无此执故。若释迦说非有不执无。说非无不执有。离有无执故不成破也。今破卫世师执耶执。卫世师我义中有五因。能显因中定有果。何等有五因。

 无不可作故  必须取因故
 一切不生故  能作所作故
 随因有果故  故说因有果

  一无不可作故者。世中若物无造作不得成。如从沙出油。若物有可作如压麻出油。若物此中无。从此不得出。今见大等从性生。故知自性有大等。二必须取因故者。若人欲求物。必须取物因。譬如有人计明日婆罗门应来我家食故我今取乳。若乳中无苏酪何故不取水。求物取因故。故知自性中有大。三一切不生故者。若因中无果者。则一切能生一切物。草沙石等能生金银等物。此事无故。故知因中有果。四能作所作故者。譬如陶师具足作具从土聚作瓶瓫等。不从草木等以作瓶瓫。故知自性能作大等。故自性有大等。五随因有果故者。谓随因种类。果种亦如是。譬如麦芽者必随于麦种。若因中无果者。果必不似因。是则从麦种豆等芽应成。以无如此故。故知因有果。卫世师等执因中无果。是义不然。故知因中定有果。中间问已竟。还续说前义。与性不似者。不似有九种。

有因无常多  不遍有事没
有分依属他  变异异自性

一有因者。大等乃至五大皆有因。自性为大因。我慢大为因。五唯慢为因。根等十六物。五唯为其因。自性不如是。无有因生故。故谓不相似。二无常者。大等从性生。生故是无常。无常有二种。一暂住无常。二念念无常。暂住无常者。相违缘未来。是时则暂住。譬如山树等。未有火灾时。是则暂停住。火灾若来至。是时五大等。则没五唯中。五唯没我慢。我慢没于大。大没自性中。故大等是无常。自性不如是。常无有没故。三多者。谓大等则为多人。人不同故。慢等亦如是。自性唯是一。多人所共故。四不遍者。自性及我遍一切处。谓地空天。大等诸物则不如是。不遍一切故。是故与性异。五有事者。大等诸物欲起生死时。依此十三具。能使细微身轮转于生死申缩往还故。自性不如是。无有申缩故。六没者。大等诸物转末还本则不可见。是名为没。如五大等转没五唯中不复见大等。乃至大没自性中。大亦不可见。自性不如是。无有转没故。七有分者。大等皆有。分分分不同故。自性不如是。常无分分故。八依他者。谓大依自性。我慢依于大。五唯依我慢。五大等十六。并依于五唯。自性不如是。不由他生故。九属他者。大等从本生。末不自在故。譬如父存时。儿不得自在。自性不如是。无本为他故。由此九种因。本末皆不同。故谓不相似。已说不相似。相似今当说。与性似者。以偈示曰。

三德不相离  尘平等无知
能生本末似  我翻似不似

相似有六种。初三德者。变异有三德。变异者。所谓大我慢乃至五大等。此二十三皆有三德。一乐。二苦。三痴闇。末有三德。故知本有三德。末不离本故。譬如黑衣从黑缕出。末与本相似。故知变异有三德。变异由本故。自性有三德。谓本末相似。二不相离者。变异与三德不可分离故。譬如牛与马。其体不为一。三德与变异。其义不如是。自性有三德。斯义亦复然。同不相离故。本末则相似。三尘者。是大等变异。我所受用故。故说名为尘。自性亦如是。我所受用故。四平等者。是大等变异。一切我共用。如一婢使有众多主。同共驱役故。自性亦如是。一切我同用。是故说相似。五无知者。是大等变异。不能识分别。乐苦及闇痴。知我独得故。离我诸法无有知。自性亦如是。本末同无知。其义则相似。亦能生本末。似者大能生我慢。我慢生五唯。乃至五大等。自性能生大。故本末皆相似。我翻似不似者。变异与自性。有六种相似。我无此相似。是故翻于似。又翻不似者。变异与自性。九种不相似。我翻于八种。故名翻不似。我有多义故。与自性不相似。外曰。变异与自性。已说有三德。是三德者。何等为相。以偈答曰。

喜忧闇为体  照造缚为事
更互伏依生  双起三德法

喜忧闇为体者。是三德者一。萨埵。二罗阇。三多磨。喜为萨埵体。罗阇忧为体。闇痴多磨体。是现三体相。照造缚为事者。是三德何所作。初能作光照。次则作生起。后能作系缚。是三德家事。更互伏依生双起三德法者。何等三德法。其法有五种。一更互相伏者。若喜乐增多。能伏忧痴闇譬如盛日光。能伏月星等。若忧恼增多。能伏喜乐痴。亦如明日光。能伏星与月。若闇痴增多。能伏忧喜乐。亦如日盛光。星月明不现。二更互相依者是三德相似。能作一切事。如三杖互能相依能持澡灌等。三更互相生者。有时喜生忧痴。有时忧恼能生喜痴。有时痴能生忧喜。譬如三人更互相怙同造一事。如是三德在大等。中更互相怙共造死生。四更互相双者。是喜有时与忧双。有时与阇双。是忧有时与喜双。有时与闇双。痴亦如是。有时与喜双。有时与忧双。如婆娑仙人说偈。

喜乐为忧双  忧恼与喜双
有时喜忧恼  与闇痴为双

五更互起者。是三德更互作他事。譬如王家女相貌甚可爱。是名为喜德。是喜转成色。为夫及生属。而作于喜乐。是名作自事。能令同类女。一切生忧恼。是名作他事。亦能生他痴。犹如婢使等。恒忧其驱役。无计得解脱。其心转痴闇。是名生他事是名为喜德。能作自他事。忧生自他事者。譬如劫贼缚王家女。时有王种乘马执杖来相救拔忧转作王种。王是可畏境。生女欢喜。我当得解脱。是名生他事。杀害劫贼故。能生贼忧恼。是名生自事。余贼见王故。如杌不能动。是名生他痴。是名忧生自他事。闇生自他事者。如大厚黑云能起电等。闇痴转作云。一切农夫有种食者。皆生欢喜。是名生他事。又能生闇痴。譬如贞女与夫相离见此云电。忧夫不得还。能生女痴故。是名生自事。亦能生忧恼。譬如估客在于道中。寒湿不能载。其心则忧恼。是名生他事。如此五种者。是三德家法。复有三德相。

喜者轻光相  忧者持动相
闇者重覆相  相违合如灯

喜为轻光相者。轻微光照名之为喜。若喜增长一切诸根轻无羸弱能执诸尘。是时应知喜乐增长。忧为持动相者。持者心高不计他。如醉象欲斗。敌象来相拄。若忧增长者。是人恒欲斗。其心恒躁动。不能安一处。是时应知忧德增长。闇为重覆相者闇德若增长。一切身并重。诸根被覆故。不能执诸尘。是时应知闇德增长。外曰。若三德互相违。犹如怨家者。云何共作事。答曰。实如此三德互相违。为属一我不自在故。得共一事。譬如相违合为灯。三物合为灯。是火违油炷。油亦违火炷。如是相违法。能为人作事。三德亦如是。其性虽相违。能为我作事。外曰。上说亦相似我。已得一种。余五我未得。已成就三德。余五亦应然。以偈答曰。

不相离等成  由德翻无故
末德随本德  非变异成得

不相离等成者。不相离等五。义如前说。变异中已成。由是未成故。自性中得成。由德翻无故者。是不相离等五义变异中成故。故知自性中必有。云何如此。由三德故。若三德不独住。知更互不相离。若不相离者。当知即为尘。既名为尘者。当知即平等。若平等所受者。是故知无知。若尘若平等。若无知。是故知能生。若知。变异中有此六义者。则知自性中亦有此六义。云何知如此。若翻则无故。若除本自性。末则无六义。譬如除去缕。则无有别衣。即衣即有缕。缕衣不相离。末必由于本。本末不相离。末德随本德。非变异得成者。是世间中一切末德必随本德。犹如赤缕所作衣。衣必随缕赤。变异等亦如是。由三德故五义得成。由末六义故非变异中知有六义。外曰。世间中若物不可现。是物则为无譬如第二头。如是自性不可现。云何知其有。答曰。雪山称两者。其量不可知。不可言无量。自性亦如是。何因得知有。

别类有量故  同性能生故
因果差别故  遍相无别故

自性实有。云何得知。别类有量故。是世间中若物有作者。此物有量数。譬如陶师从有量土聚作器有数量。此器若无本。器应无数量。亦应无器生。见器有数量。是故知有本。缕成衣等譬。其义亦如是。此法中大等变异亦有数量。何者为数量。大有一我慢。一五唯五根。十一大有五。是变异者。我见有有量。因平等似量。决知有自性。若自性无者。此变异无数量亦复应是无。同性故者。譬如破檀木。其片虽复多。檀性终是一。变异亦如是。大等虽不同。三德性是一。以此一性故。知其皆有本。故知有自性。能生故者。若是处有能是处则可生。譬如陶师有瓦器能能生瓦器不能生衣等。是器生者依能故得成。此能必有依。谓依于陶师。变异亦如是。变异者。有生是生因能成。是能有依处。自性是其依。因此能生故。则知有自性。因果差别故者。世间因果差别亦可见。譬如土聚为因瓶等为果。是器能盛水油等。土聚则不能。是因果差别。缕衣亦如是。如是大等变异定是果。见此果知有别因不相似。是故有自性。遍相无别故者。复有别因为知自性是实有。遍相者。三种世间。谓地空天。实时一切世间无差别。五大十一根没五唯中无差别。乃至大没自性中亦无差别。是变异是自性不可说。实时变异无故。自性亦应无。自性若无。生死亦无。是义不然。是自性实。后更能生三种世间故。故知自性有。为五因故立有自性。外曰。若自性有者。不能生变异。以无伴故。譬如一人不能生子一缕不生衣。自性亦如是。以偈答曰。

性变异生因  三德合生变
转故犹如水  各各德异故

性变异生因者。此义中自性有三德故能生变异。自性无此德。汝言则为实。若有三德不相应故不能生异。是事不然。三德合生变故。譬如有多缕。和合能生衣。三德亦如是。更互相依故。所以能生异。外曰。世间生有两。一者转变生。如乳等生酪等。二非转变生。如父母生子。自性生变异。为属何因生。答曰。转故如乳酪自性转变作变异。故是变异即是自性。是故别类生。此中不论受。外曰。若一因不能生多种果。此义中自性若是一。云何得生三种世间。生天则欢乐。生人则忧苦。生兽等则闇痴。若从一因生。云何得三品。答曰。犹如水。各各得异故。

天水初一味  至地则变异
转为种种味  各各器异故

若在金器其味最甜。若至地上随地气味种种不同。三种世间亦如是。从一自性生三德不同故。天上萨埵多。是故诸天恒受欢乐。人中罗阇多。故人多受苦。兽道多摩多故兽等恒痴闇。是等诸道中三德。恒相应。以有偏多故。故如此差别。如是一自性能生三世间。三德不同故。是故有胜劣。自性已究竟。今当次说我。我者微细如自性。云何知有我。为显我有故。而说如是偈。

聚集为他故  异三德依故
食者独离故  五因立我有

一聚集为他故者。如自性变异知者故得解脱。初偈说如此。又说五因成立自性及变异竟。我人最微细。应当次成立。人我是实有。聚集为他故。我见世间一切聚集并是为他。譬如床席等。聚集非为自用。必皆为人设。有他能受用。为此故聚集。屋等亦如是。大等亦如是。五大聚名身。是身非自为。决定知为他。他者即是我。故知我实有。二异三德故者。自性及变异。六种相似义。上来已说偈。三德不相离。尘平等无知。能生本末似。我翻似不似。因此六异故。是故说我有。三依故者。若人依此身。身则有作用。若无人依者身。则不能作。如六十科论中说。自性者人所依故能生变异。是故知有我。四食者。如世间中见六味饮食。知有别能食。如是见大等。所食必知应有别能食者。是故知有我。五独离故者。若唯有身。圣人所说解脱方便即无所用。如昔有仙人往婆罗门众所说。如是言。

一切富皮陀  一切饮须摩
一切见儿面  愿后成比丘

若唯有身。何用是义。故知离身别自有我。若无别我唯有身者。则父母师尊死后遗身。若烧没等。如是供养则应得罪。应无福德。以是义故知有别我。复有圣言。

筋骨为绳柱  血肉为泥涂
不净无常苦  富我离此合
汝舍法非法  虚实亦应舍
舍有亦应舍  清净独自存

若无我者。独存义不存。因此圣言故。故知定有我。依此五种因。有我义成立。外曰。我者何相多身共一我。身身各一我。若言云何如此疑诸师执相遍故。有说一我者。遍满一切身。如贯珠绳。珠多绳一。亦如毗细天一万六千妃一时同欲乐。一我亦如是。能遍一切身。复有余师说。身身各有我。是故我生疑。答曰。我多随身各有我。云何知如是。以偈释曰。

生死根别故  作事不共故
三德别异故  各我义成立

生死根别故者。若我是一。一人生时则一切皆生。处处女人悉俱有胎。亦应有正生。亦应有童男。亦应有童女。如是各各异。不俱共一时。是故知我多。复次我一者。若一人死时。一切人皆死。以无是义故。故知我不一。复次诸根异故。若人一者。一人聋时一切悉应聋。盲及喑哑诸疾病等并皆一时。无如是义故。是故知我多。复次三德别异故。若人一者。三德应无异。如一婆罗门生于三子。一聪明欢乐。二可畏困苦。三闇黑愚痴。若人一者。一人喜乐一切同喜乐。苦痴亦如是。汝说贯珠及毗细譬。故我一者。是义不然。是故因五义则知我有多。外曰。我此中有疑。是我者。为作者非作者。若言云何有此疑。世流布语故。世间说人去人来人作。僧佉说人非作者。卫世师说人是作者。是故我疑。答曰。人非作者云何得知。以偈释曰。

翻性变异故  我证义成立
独存及中直  见者非作者

翻性变异故者。前两偈中说我者异自性亦殊于变异。翻异二相故。与两不同故。三德是能作。异此三德故是故非作者。外曰。若非作者用此何为。答曰。为立证义故。我证义成立。我是知者故。余法不如是。独存者。若异性及变异清净故独存。中直者。与三德异故。三德申缩不同故。是故为中直。譬如一道人独住于一所。不随他去来。唯见他来去。如是三德者。能申缩生死。唯有一我人。能见如是事。是故为中直。异性变异故。是故我有知故名为见者。以是事故。故说见者非作者。故三德能作是义成立。人我是实有是多非作者。此义亦成立。外曰。若人非作者。决意是谁作。我今当修法。离恶成就愿。此决意是谁作。若三德作此决意。是智有知。前说三德无知故。若人作决意。人则成作者。前已说人非作者故。故有双过失。以偈答曰。

三德合人故  无知如知者
三德能作故  中直如作者

三德合人故者。是三德无知能作我有知非作。是二相应故三德如有知。譬如烧器与火相应热与水相应冷。如是三德与知者相应如有知能作决意。故说无知如知者。汝说随世流布语故人能作者。此义我今答。三德能作故。中直如作者。因此和合故非作说能作。如一婆罗门误入贼群中。贼若杀执时其亦同杀执。与贼相随故是故得贼名。人我亦如是。与作者相随。以世流布语。说我为作者。外曰。自性与人何因得和合。以偈答曰。

我求见三德  自性为独存
如跛盲人合  由义生世间

我求见三德者。我有如此意。我今当见三德自性。故我与自性合。自性为独存者是因苦人唯有能知见。今当为彼令得独存。以是义故自性与我和合。譬如国王与人和合。我应使是人。是人亦与王和合。王应施我生活故。是王人和合由义故。得成我自性和合义亦如是。我为见故自性为他独存故。如跛盲人合者。此中有譬昔有商侣往优禅尼。为劫所破各分散走。有一生盲及一生跛众人弃择。盲人漫走跛者坐看。跛者问言。汝是何人。盲者答言。我是生盲不识道故所以漫走。汝复何人。跛者答言。我生跛人唯能见道不能走行。故汝今当安我肩上。我能导路。汝负我行。如是二人以共和合遂至所在。此之和合由义得成就。至所在各各相离。如是我者见自性时即得解脱。是自性者亦令我独存各相舍离。由义生世间者由人为见他自性为独存故。因此二义故得和合。是和合者能生世间。譬如男女由两和合故得生子。如是我与自性合。能生于大等。外曰。已说和合能生世间。是生次第何如。以偈答曰。

自性次第生  大我慢十六
十六内有五  从此生五大

自性次第生者。自性者。或名胜因。或名为梵。或名众持。若次第生者。自性本有故则无所从生。自性先生大。大者或名觉。或名为想。或名遍满。或名为智。或名为慧。是大即于智故大得智名。大次生我慢。我慢者或名五大初。或名转异。或名焰炽。慢次生十六。十六者。一五唯。五唯者。一声二触三色四味五香。是香物唯体唯能。次五知根。五知根者。一耳二皮三眼四舌五鼻。次五作根。五作根者。一舌二手三足四男女五大遗。次心根。是十六从我慢生。故说大我慢十六。复次十六内有五。从此生五大。十六有五。唯五唯生五大。声唯生空大。触唯生风大。色唯生火大。味唯生水大。香唯生地大。见自性变异我三法得解脱。我今已说竟。外曰。已说从自性生大。大者何为相。以偈答曰。

决智名为大  法智慧离欲
自在萨埵相  翻此是多摩

决智名为大者。何名为决智。谓是物名阂是物名人。如此知觉是名决智。决智即名大。是大有八分。四分名为喜。四分名闇痴。喜分者。谓法与智慧离欲及自在。法者何为相。夜摩尼夜摩。夜摩者有五。一者无瞋恚。二恭敬师尊。三内外清净。四减损饮食。五者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梵行。五无谄曲。十种所成就。是故名为法。何者名为智。智有二种。一外智。二内智。外智者。六皮陀分。一式叉论。二毗伽罗论。三劫波论。四树底张履及论。五阐陀论。六尼禄多论。此六处智名为外。内智者。谓三德及我。是二中间智由外智得。世间由内智得。解脱。何者为离欲。离欲有二种。一外二内。外者于诸财物。已见三时苦恼。谓觅时守时失时。又见相着杀害二种过失。因此见故离欲出家。如是离欲未得解脱。此离欲因外智得成。内离欲者。已识人与三德异故求出家。先得内智次得离欲。因此离欲故得解脱。因外离欲犹住生死。因内离欲能得解脱。自在者。自在有八种。一者微细极邻虚。二者轻妙极心神。三者遍满极虚空。四者至得如所意得。五者三世间之本主。一切处胜他故。六者随欲尘一时能用。七者不系属他。能令三世间众生随我运役。八者随意住。谓随时随处随心得住。此等四法是萨埵相。若萨埵增长。能伏罗阇及多摩。是时我多喜乐故得法等四德。是名萨埵相。翻此是多摩者。翻法等四相。一非法。二非智。三爱欲。四不自在。此四法是多摩相。如是四喜四痴分若与大相应。大则有八分。变时是前生。

金七十论卷上

按开元录亦名僧伽论。或为二卷云。右一论外道迦毗罗仙人造。明二十五谛。所谓数论。经中云。迦毗罗论是也。又长房内典二录。真谛译中有金七十论二卷。复有僧伽论三卷。二目俱存者误也。此论及胜宗十句义论者。非是佛法。而诸外道宗。以此数胜二论为上。欲令博学而破邪现正之者。先须委悉异道之。宗故译出。之恐其失而不。传故编入藏中耳。
大正藏 第 54 册 No. 2137 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卷中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外曰。说大已竟。慢相云何。以偈答曰。

我慢我所执  从此生二种
一十一根生  二五唯五大

我慢我所执者。我慢有何相。谓我声我触我色我味我香我福德可爱。如是我所执名为我慢。从此生二种者。从此我慢有二种变异生。何者二种。一十一根生。二五唯五大。十一根五唯。上已说其名。我慢相已说。我慢有三种。随一生何法。以偈答曰。

十一萨埵种  变异我慢生
大初生闇唯  炎炽生二种

十一萨埵种变异我慢生者。若觉中喜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忧痴。此我慢是喜种。圣说名转变。是转变我慢。能生十一根。云何得知。此以乐喜多故。轻光清净故能执于自尘故。说此十一名为萨埵种。大初生闇唯者。若大中闇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喜忧。此我慢是痴种故。圣说名大初。此我慢生五唯故。五唯及五大。悉闇痴种类。炎炽生二种者。若大中苦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喜闇。此我慢是忧种故。圣立名名炎炽。此我慢生两种。能生十一根。亦生五唯等。是萨埵种变异。我慢能生诸根。取炎炽我慢为伴侣。云何如此。炎炽有事故转变。萨埵种无事故转变。我慢若生十一根者。必取炎炽我慢以为伴侣。是大初我慢。若生五唯五大等。必取炎炽我慢以为伴侣。云何如此。闇痴我慢无有事。炎炽有事故。如是炎炽我慢。能生十一根。亦生五唯等。故说炎炽生二种。外曰。已说萨埵种生十一根。何者名十一根。以偈答曰。

耳皮眼舌鼻  此五名知根
舌手足人根  大遗五作根

耳皮眼舌鼻此五名知根者。云何说名根。此五能取声色等故说名知根。舌手足人根大遗五作根者。云何名作根。语言等诸事。是五能作故。故昔圣立名名为五作根。外曰。此十根者云何为其事。耳根从声唯生。与空大同类。是故唯取声。皮根从触唯生。与风大同类。是故唯取触。眼根从色唯生。与火大同类。是故唯取色。舌根从味唯生。与水大同类。是故唯取味。鼻根从香唯生。与地大同类。是故唯取香。五作根有五事。是舌根与知根相应。能说名句味。手根与知根相应。能作工巧执捉等。足根与知根相应。能行平等高下路。人根与知根相应。能作戏乐及生儿子。大遗根与知根相应。能弃于粪秽。以是义故名为十根。外曰。心根云何。以偈答曰。

能分别为心  根说有两种
三德转异故  外别故各异

能分别为心根说有两种者。心根有二种分别是其体。云何如此。此心根若与知根相应。即名知根。若与作根相应。即名作根。何以故。是心根能分别知根事。及分别作根事故。譬如一人。或名工巧。或为能说。心根亦如是。此心云何说为根。与十根相似。十根从转变我慢生。心根亦如是。与十根同事。十根所作事。心根亦同作。是故得根名。外曰。诸根事各异心根有别不。答曰。能分别者即是其事。譬如有人。闻某处有财食。即作心言。我当往彼应得美食及以利养。如此分别是心根别事。以其同生同事别分别故名之为根。是故诸根唯十一种。外曰。是十一根谁之能作。若言云何有此疑者。圣执不同故。有说。人我所作。有说。自在所作。有说。有之所作。如是等执各不同。以是事故故我生疑。是根尘中十一种决从有智生。云何知如此。是十一根能取十一境。自性大我慢无有知故不应有此能。如路歌夜多论说。此云世入。

能生鹅白色  鹦鹉生绿色
孔雀生杂色  我亦从此生

是故我今疑十一从何生。答曰。此论中我非作者。自在亦非作者。无有别法名为有。是故汝所说不生十一根。外曰。若尔何法能生。答曰。三德转异故外别故各异。三德在我慢中。随我意故转作十一根。我意云何。是十一外尘各各不同。若生一根不能遍取。是故转生十一根。各各取诸尘。是故十一根差别各异。复次汝言无知不能生多者。是义不然。无知见有多能故。此论中当说。

为长养犊子  无知牛生乳
为解脱人我  无知生根尔

是故三德无知能生十一根。外曰。我今已知十一根从我慢生。此十一根安置各异。谁之所为。眼最居上能看远色。耳各一边能闻远声。鼻在一处能取至到香。舌在口中能取来到味。皮根在内外至触皆知。舌在口中能说名句味。手居左右而能执捉。足在下分能行脐下。二根居隐处。为离他恒见。能生除戏乐。意根无定所。能作分别事。安置此诸根为是谁所作。我作自在作。为有别因作。答曰。此论中说。我亦非因。自在亦非因。自性为正因。自性生三德及我慢。我慢随我意转。由是三德安置诸根。故说三德转异故外别故各异。根近远事有二意。一为避离。二为护身。为避离者。远见远闻逆舍离故。为护身者。八尘到根方乃得知。为欲料理自身使增益故。外曰。此十一根为作何事。以偈答曰。

唯见色等尘  是五知根事
言执步戏除  是五作根事

唯见色等尘是五知根事者。眼唯见色。尘是眼事。唯见不能分别捉执。余根亦如是。各各自境中唯照是其事。知根能照境作根能执用。知根事已说。次说作根事。言说是舌根境。持是手境。行步为足境。戏乐及生子。为人根境。除弃是大遗境。作根事已说。次当说大我慢心境事。

三自相为事  十三不共境
诸根共同事  波那等五风

大事计我为慢相。此相即慢事。分别为心相。是相即心事。十三不共境者。十根各各境及大慢心相各各所作故。故说不同事。诸根共同事波那等五风者。若说不共事义至知应有共事。不共事者。如人人各一妇。共事者。如众人共一婢。何者共事。若五种风。一者波那。二者阿波那。三者优陀那。四者婆那。五者婆摩那。是五风。一切根同一事。波那风者。口鼻是其路。取外尘是其事。谓我止我行。是其作事。外曰。是波那何根能作。答曰。是十三根共一事。譬如笼中鸟。鸟动故笼动。诸根亦尔。以波那风动故。十三根皆动。是故十三根同其事。阿波那风者。见可畏事即缩避之。是风若多。令人怯弱。优陀那风者。我欲上山。我胜他不如。我能作此。是风若多。令人自高。谓我胜我富等。是优陀那事。婆那风者。遍满于身。亦极离身。是风若多。令人离他不得安乐。是风若稍稍离。分分如死离尽便卒。婆摩那风者。住在心处。能摄持是其事。是风若多。令人悭惜觅财觅伴。是五风事。并十三根所作。是十三根不共及事已说。今当说一时俱起事及次第起。以偈说曰。

觉慢心及根  或俱次第起
已见未见境  三起先依根

觉慢心及根或俱次第起者。若见色者一时大慢心眼根俱起取一境。如眼余根亦如是。一时四俱起。同共取一境。次第起者。如人行路。忽见高物即起疑心。为人为杌。若见鸟集。或见藤绕。或见鹿近。即觉是杌。若见摇衣。或见伸屈。便觉是人。如是觉慢心根次第而起。如眼所见。耳等诸根应知次第亦如是。已见未见境三起先依根者。已见法三种依根次第起已说。今当说未见法三种亦依根次第起。如偈所说。

最后由伽时  当有如是人
依邪见邪行  诽谤佛法僧
先邪化父母  朋友及眷属
开四恶道路  将他入此中

如未来过去亦如是。依耳根次第起三法。如是三法先依外根故而起。外曰。是十三作具是无知。若不与人及自在相依者。云何各各取自境。以偈答曰。

十三不由他  能作自用事
我意是因缘  无有别教作

十三不由他能作自用事者。此论中自在及。我非作者前已说。是故十三作具如自境界自能作不由他。如一梵行婆罗门。问言某处有皮陀师能教弟子如意受学。我今决定当往彼学。此即是大作此觉知。是我慢得大意已作如是计。一切婆罗门所有校具。我悉将去。为欲往彼使心不散。是心得我慢意已。作是分别。我当先学何皮陀。为学娑摩皮陀。为学夜[隹/(至-土)]皮陀及力皮陀耶。外根知心分别已。眼能看路。耳闻他语。手持澡灌。足能蹈路。各各作事。譬如贼主作号令言。出入进止皆须听我。是贼群众悉已从令。如是诸根亦复如是。觉譬贼主。余根譬贼众。已知觉意故。各各作自事。外曰。此十三作具。各各捉前境。为是自为。为是为他。答曰。我意是因缘。无有别教作。是义前已说。我事者应作故。三德生诸根为我显了捉执诸尘。若汝说是诸根无知云何得作者。答曰。是诸根无别自在来依此中以教其作。唯有我与自性和合。起作如是意。汝应显现令我独存。因是我意。是故三德能生诸根。各各作事随我意故。离我意者。无别他教。外曰。二十四中有几名义。得为作具。以偈答曰。

作具数十三  能作牵执照
其事有十种  应引持照了

作具数十三者。此论中处处说作具。决定唯十三。五知根五作根及觉慢心等。此十三作何事。能作牵执照。其事有十种。声等五尘语言等五事。此十是其事。是事有三种。一应牵二应照三应执。是中三有所牵。五知具所照。五作具执持。因此三事故立十三根。故说应引持照了。外曰几根取三世尘。几根取现在尘。以偈答曰。

内作具有三  十外具三尘
外具取现尘  内取三世尘

内作具有三者。觉慢心三种。是名内作具。不取外尘故。是故立名内。能成就我意方便故。是故说名具。十外具三尘者。十外具者。五知五作根。能取外尘故。故名为外具。三尘者。是觉慢心根。十具为其尘。譬如其主使役下人。如是三根能使十具。亦复如是。外具取现尘者。是十种根现在尘为境。云何知取。耳根但取现世声。二世不闻故。如耳乃至鼻根亦如是。舌根者能说现在名句味语。未来过去则不能说。如舌根余四亦如是。内取三世尘者。觉慢心三种。能取三世尘。觉者能取现世瓶瓫等。亦能取过去。如取往昔顶生王等。亦能取未来。如说当有破诸人慢亦如是。以三世尘计为我所。心根亦如是。分别三世尘。求未来忆过去故。说内取三世尘。外曰。几根取差别尘。几根取无差别尘。以偈答曰。

十三中知根  取异无异尘
舌唯声为尘  余四悉五尘

十三中知根取异无异尘者。是十三具中有五知根。能取有差别无差别尘。差别者。具三德。无差别者。唯一德。如天上有五尘。谓声触色味香。是五尘无差别同乐为体故。是天五尘无有忧痴。人道中五尘有差别。具有乐苦痴相应所成故。诸天知根取无差别尘。人即知根能取有差别尘。谓乐苦痴等尘。是故知根能取异无异等尘。舌唯声为尘者。天舌及人舌。唯以声为尘。能说名句味。余四悉五尘者。是手根体具五尘。能捉五尘境。如手捉瓶。如手余根亦如是。如是四根五尘安立悉取五尘。复次根有别相。以偈说曰。

觉与内具共  能取一切尘
故具三有门  诸根悉是门

觉与内具共能取一切尘者。觉与我慢及心根恒相应故。说觉与内具共。能取三世间尘及三世尘故。说能取一切尘。故三具有门者。是觉等三具。能为诸门主。若觉等三具相应在眼根。是眼根能显照色余根不能。是三随集一根能取三世间尘及以三世。故说此三为十作具。余根悉是门者。谓五知五作根开闭随三故。若三在眼眼门则开能取前境。余门则闭不能知尘。以随他故但门非实具。如是十根与三具相应。能取一切三世间尘。复次偈曰。

诸具犹如灯  随德更互异
照三世间尘  为我还付觉

诸具犹如灯者。谓五知五作我慢及心根。如灯在一处。平等照诸物。如是诸具能照三世间尘故。说犹如灯。随德更互异者。更互不相似。耳者取声不取色。眼则取色不取声。乃至鼻但取香不取味。如是五知根。根定对尘异故。说更互异。作根亦如是。舌但说言语。不能作余事。乃至觉但作决知。慢唯作执着。心唯作分别。故说更互异。此异义云何。随三德故生三德。生我慢不同故我慢生五唯及诸根悉不同。照三世间尘为我还付觉者。是十二根照世间尘。悉还付觉者。譬如国土一切吏民取国财物悉付国主。如是诸尘。由十二根将还付觉故觉令我见。故说为我还付觉。外曰。何故诸根不自照尘令我得见。以偈答曰。

我一切用事  以觉能成就
复令后时见  自性我细异

我一切用事以觉能成就者。我事用一切处不同。或人道或天道或兽道中。十尘用乃至八种自在用。知根作根。十外具照此尘付嘱于觉。觉收以付人。令人得受用。因此次第觉。能令我如意受。用得自在乐。乃至智慧未生时。复令后时见自性我细异者后时者。谓智慧生时。我与自性有别异。此别异者。未修圣行人不能见故。故说为细微。此别异中门者。于十三中唯觉令我见。见者何相。谓见我与自性异三德异觉异我慢异十一根异五唯异五大异身异。如是等异觉令我知故。故我得解脱。如前说。若知二十五随处随道住。编发髻剃头平等得解脱。是故唯一觉。是我真作具。外曰。已说前偈诸根能取有差别无差别尘。何者差别无差别。以偈答曰。

五唯无差别  从此生五大
大尘有差别  谓寂静畏痴

五唯无差别者。汝说何者差别无差别者。今当答。从我慢生五唯细微寂静。以喜乐为相。此即诸天尘。无有差别。天无忧痴故。从此生五大大尘有差别者。从声唯生空。乃至从香唯生地。是五大有差别。是差别有何相。一者寂静。二者令怖。三者闇痴。此五大是人尘。空大三相何必如大富人入内密室受五欲乐。或上高楼远观空大。由空受乐故空寂静。或在高楼空中冷风所触空则生苦。或复有人行在旷路。唯见有空不见聚落。无所止泊则生闇痴。余大亦如是。如是诸天以五唯为尘。一向寂静故无差别。人取大为尘大有三德是故有差别。外曰。是差别已如别说。但有是事复有差别耶。答曰。复有别差别。如偈所说。

微细父母生  大异三差别
三中细常住  余别有退生

微细父母生大异三差别者。一切三世间。初生微细身。但有五唯。此微细身生入胎中。赤白和合增益细身。是母六种饮食味浸润资养增益粗身。是母子饮食路二处相应故得资益。犹如树根有容水路故浸润增长。如是饮食味随其行路浸益粗身亦复如是。如细身形量。粗身亦如是。细身名为内。粗身名为外。此细身中手足头面腹背形量人相具足。四皮陀中有诸仙人说如是言。粗身有六依。血肉筋三种从母生。白毛骨三种从父生。是六依身。以外粗身益内细身。是内细身粗身所资益。将出胎时及至已出。以外五大为其住处。譬如王子他为起舍种种殿堂。是处应住是处应食是处应眠。自性亦如是。为细身及粗身作依止处能生五大。一生空大。为无碍处。二生地大。为时着处。三生水大。为清净处。四生火大。为销食处。五生风大。能令动散。如是三种差别。一微细。二父母生。三共和合。谓寂静可畏闇痴等。是三名别差别。外曰。是三差别几常几无常耶。答曰。三中细常住。余别有退生。此三中五唯所现。微细差别能生初身是常住。若粗身退没时。细身若与非法相应。则受四生。一四足。二有翅。三胸行。四傍形。若与法相应。则受四生。一梵二天三世主四人道。如是细身则为定常。乃至智厌未生轮转八处。智厌若起便离此身者解脱故说微细差别常。余粗差别退生不名常。临死细身弃舍粗身。此粗身父母所生。或鸟啖食或复烂坏或火所烧。痴者细身轮转生死。外曰。汝说父母身退没。后何身能轮转生死。以偈答曰。

前生身无著  大慢及五唯
轮转无执尘  有薰习细相

前生身无著者。昔时自性者。回转生世间。细身最初生。从自性生觉。从觉生我慢。从我慢生五唯。此七名细身。细身相何如。如梵天形容能受诸尘。后时是身得解脱故。无著者如圣传。此细身若在兽人天道中。山石壁等所不能碍。以微细故又不变易。乃至智慧未起恒不相离。是名为常。大慢及五唯者。此身因几物得成。因七种细物。乃至十六种粗物。是身何所作。轮转无执尘。此细身与十一根相应。或在于四生。轮转三世间。无执尘者。若与十一根不相应。若离父母所生粗身无能执尘力。有薰习细相者。是细身有三种。有之所薰习。是三有后当说。三种有者。一善成有。二性得有。三变异有。此三有薰习细身。细相者非圣不见故。此细身能轮转生死。外曰。是十三根足轮转生死何假细微身。以偈答曰。

如画不离壁  离杌等无影
若离五唯身  十三无依住

如画不离壁离杌等无影者。是世间中能依所依二法相应已见不相离。如画色依壁。离壁无别住。是故离细身十三不得住。复次离杌影无依处。离火则无光。离水则无冷。离风则无触。离空威仪处不得成。如是离细身。是粗相无依止不得住。故说若离五唯身十三无依住。外曰。是细身与十三轮转生死何所为。以偈答曰。

我意用为因  由因依因故
随自性遍能  如伎转异相

我意用为因者。我意用应作故自性变异。意用有二种。一者受用声等尘为初。二者见三德人中间为最后。梵天处等人我与声等尘应。令相应后时应令解脱故。自性变异作细身。此细身何因得轮转。由因依因故。因者谓清等八种后当说。即说偈言。

因善法向上  因非法向下
因智厌解脱  翻此则系缚

此因依因复何因成。自性遍能故。譬如国王于自国中随意能作。自性亦如是。能作天人兽等生故。说如伎转异相。譬如伎儿或现天相或现王相或现龙鬼等相。种种不同。细身亦如是。与十三相应。或入象马等胎。转为象马等身。或入人天等胎。转为人天身。故说随自性遍能如伎转异相。外曰。是三有所薰。十三根轮转生死前已说。何等为三有。以偈答曰。

因善自性成  变异得三有
已见依内具  依细迦罗等

因善自性成变异得三有者。众物名诸物有三种。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从变异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罗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离欲四自在。是四种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传说。昔时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难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难鸠摩罗。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十六岁时四有自然成。谓法智离欲自在。譬如见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说自性成。变异得有者。师身名变异。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弟子四德从师身得故说变异得。此四德薰习大等内具能轮转生死。是四德与对治。凡八种。是八法依何处住。答曰。已见依内具。依细歌罗等。内具者。谓大等。此大有八物。依大四住。已如前说。

决智名为大  法智慧离欲
自在萨埵相  翻此是多摩

是八种依内具得成。是八法得天眼圣人所见故。故说名已见。依细歌罗等者。谓八种物。一名歌罗啰。二名阿浮陀。三名闭尸。四名伽那。五名婴孩。六名童子。七名少壮。八名衰老。是八种由四食味故得增长。一者因母六味增长四身。二者因乳味故增婴孩身。三者因乳哺故长童子身。四者因饮食味增后二身。是八种身。依细身成。是十六物薰习内具及微细身轮转生死。外曰。前已说由因依因故如伎转异相。何者为由因。何者名依因。答曰。因善法向上。因非法向下。因智厌解脱。翻此则系缚。世间中若人能作夜摩尼夜摩等法。因此法临受生微细身向上生八处。一梵。二世主。三天。四乾闼婆。五夜叉。六罗刹。七阎摩罗。八鬼神。是八处由法故得生。若翻此十法而作非法者。临受生时向下五处生。一四足。二飞行。三胸行。四傍形。五不行。是五处非法所生因智厌解脱者。因细身得智慧因。智慧得厌离。因厌离舍弃细身。真我独存故名解脱。翻此则系缚者。翻智者名无智。如人执言。我可怜我可爱。我可爱者。由慢故计我。是名无知。此无知系缚自身令在人天兽等中。系缚有三种。一者自性缚。二者变异缚。三者布施缚。此三后当说。故说由因及依因。善法名为因。向上为依因。非法名为因。向下为依因。智厌名为因。解脱为依因。无智厌为因。系缚为依因。四因四依因已说。复有四因四依因。今当说。

离欲故没性  忧欲故生死
由自在无碍  翻此故有碍

离欲故没性者。有一婆罗门出家学道。能制十一根。远离十一尘。护持夜摩尼。夜摩等十法。即得厌离。有厌故离欲。无有二十五实智。是故无解脱。是人死时但没八性。八性者。谓自性觉我慢及五唯。在八性中未得解脱计为解脱。后轮转时于三世间更受粗身。故说厌离故没自性中。是名自性缚。忧欲故生死者。忧欲者如有人计。我今行大施作大祠天事。今饮须摩味。于后世间我应受乐因。此忧欲受生生死。谓梵处等乃至兽生是名布施缚。由自在无阂者。自在者喜乐种类有八分微细轻光等。由此自在故。故在梵王等处所有八种无碍。此八种自在与觉相应故。故名变异系缚。翻此故有阂者。翻自在者即不自在。由不自在故一切处所皆有障碍。此障碍亦变异系缚。是闇痴法故故。此偈说四种因依因。离欲者为因。没性为依因。忧欲名为因。生死为依因。自在名为因。无碍为依因。非自在为因。障碍为依因。如是八因八依因。是十六生已说竟。外曰。是十六因依因生。何者为其体。以偈答曰。

生因觉为体  疑无能喜成
思量德不平  觉生五十分

生因觉为体者。生者或十六或八种依因。若十六种八因八依因。以觉通为体。或八种者。八依因名为生。八因为其体。故说十六生名。因觉为体。已如前偈说。决知名为大法。智慧离欲自在萨埵相。翻此名多摩。疑无能喜成者。此十六生分为四分。一疑。二无能。三欢喜。四成就。如一婆罗门与四弟子从大国王还其本处。在于行路日未出时。其一弟子即白师言。大师。我见道中有一种物。不知是杌为是凶人。是弟子于杌生疑。师语第二弟子。汝往谛看。为人为杌。是人因师言。己即便遥看。不敢近彼。即白师言。大师。我不能近彼。是第二人有无能。次语第三弟子言。汝可好看。定是何物。看已白师。大师。何用看此。是日已出有大宗侣可相随去。是第三人虽未辩人杌已生喜心。次语第四弟子。汝当往看。是人眼根净故。见藤缠绕上有鸟集。往彼脚触。还白师言。大师。此物是杌。此第四人乃得成就。故十六生分为四分。思量德不平者。德有三种。谓喜乐忧苦闇痴。此三互相违。若喜乐增长。则能伏忧痴。譬如日光能伏星火等。忧痴增长亦复如是。若思量三德不平等觉生五十分。五十分者今当说。

疑倒有五分  无能二十八
由具不具故  喜九成八分

疑倒有五分者。疑倒前已说。今当说五分。一闇。二痴。三大痴。四重闇。五盲闇。今未说无能。先明五疑分。

说闇有八分  痴八大痴十
重闇有十八  盲闇亦如是

说闇有八分者。若人不因知离欲没八性中。谓自性觉慢及五唯。此人未得解脱作已得相。由不见此八种系缚故。故说不见八种名之为闇。闇者无明别名。痴八者。自在有八种。前已说。此中诸天等生执着缚不得解脱。由着自在轮转生死故说痴八分。前八名自性缚。后八名变异缚。大痴十者。有五唯喜乐为相。是诸天尘。是五尘与五大相应。三德为相。此十尘中梵及人兽等。生执着缚。谓离此外无别胜尘。因此执着不平等智及解脱法。皆执着尘不求解脱。故名大痴。重闇有十八者。八种自在及十种尘。已退生时。是时贫人作是计言。我今贫穷。自在诸尘并皆失尽。分别此事。起十八苦。此苦名重闇。盲闇亦十八者。如前说。自在有八。尘有十种。有人具此十八。临退死时作如是计。我今舍八自在及以十尘。狱卒缚我就阎王所。因此计生苦。不及得听僧佉义。故名盲闇。如是闇者分别五分有六十二。今说无能分者。

十一根损坏  智害名无能
智害有十七  翻喜成就故

十一根损坏者。谓聋盲瓮爽癞癫狂哑戾跛石女黄门秘上。是十一根损坏云何说无能。不能听闻故。乃至不能得解脱。譬如聋人能加一病。语善友言我困苦当何所作。善友语言当受僧佉智慧。至苦尽苦边即得解脱。答言。我今不能受持僧佉智慧。不闻师语。既不闻说。慧何从生。如聋盲等亦如是。为根坏故无学慧能。及不能得解脱。智害名无能。智害有十七者后当说。

金七十论卷中
大正藏 第 54 册 No. 2137 金七十论

金七十论卷下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翻喜成就故者。翻九分喜及八种成就。翻此十七。名为智害。是十一根坏。及十七智害。是名二十八。云何喜九分。以偈释曰。

依内有四喜  自性取时感
依外喜有五  离尘故合九

依内有四喜自性取时感者。依内者。依觉慢心生四种喜。一由自性喜。二由求取喜。三由时节喜。四由感得喜。为现四喜作如是譬。譬诸婆罗门舍俗出家。有人问言。汝何所解而得出家。是人答言。我知自性是三世间真实因。故我出家。是人唯知自性是因。不知常无常有智无智有德无德是遍非遍。但知有及因。故生欢喜。是人无解脱。是喜由自性生。次问第二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是人答言。我已识自性是世间因。我已知取是解脱因。虽有自性是实因。若无取者解脱不得成。故我摄持取。取者。一切出家行道具。具有四种。谓三杖澡灌袈裟吉祥等。吉祥有五。一灰囊。二天目珠。三三缕缨身。四诸咒术章句。五以一长草安顶髻上谓吉祥草。此五并是学道之具。能去不净。故曰吉祥。就前三种合八具也。从此得解脱。我由此出家。是故第二喜名取。因此喜故不得解脱。但知自性因。不能知余。复问第三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自性及四取。何所能作。我知不受便得解脱故求出家。此第三人无有解脱。何以故。不知二十五句义故。是第三喜者名时节喜。次问第四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自性取时节何所能作。若离感得我已知由感得故。故得解脱。故我出家。是第四人亦无解脱。无有智故。是第四喜者名感得喜。此四喜依内得成。依外喜有五离尘故合九者。外喜有五种。远离五尘故。譬如一人见五婆罗门出家次第往问。初问第一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世间中有五尘。为得此尘诸事难作。或作田或养兽或事王或商估。离此四事或便作偷贼。是求尘事。决难可作。逼恼自他故。我见此事故求出家。是第五人无有解脱。无真实智故。又问第二人言。汝知何法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知五尘求觅可得。如前方便作田等。得诸尘已守护难作。何以故。五家具诤故。由护此尘应逼自他。我见守护苦故离尘出家。此第六人亦无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三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令未得求令得。已得守护令不失。此五尘由自受用故自然成失。若失时即生大苦。由见此失尘过失故求出家。是人亦不得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四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觅未得得已能护。失已亦能更觅。若尔何以出家。五根无厌足。展转求胜故。我见此根过故求出家。是第八人亦无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五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觅未得令得。得已守护令不失。用已更能觅。若求最胜我亦能得。若尔何故出家。由尘四事故应杀害他。若不害者是事不成。若作田者则应斩草伐树。若斗战时则应杀人。或劫他财则损减他。或说其口妄语乃至一切世间过失。并由尘起我知此失故求出家。是第九人亦无解脱。由外厌故不修实智。故说前四依内后五依外故合九喜。此九种喜。仙人立九名。能清净尘污故说九喜名为水。一润湿水。二深浅水。三流水。四湖水。五善入水。六善渡水。七善出水。八光明水。九胜清净水。翻此九喜名九无能。谓非润湿乃至非胜清净水。外曰。此三法与成相违。何法名为成。以偈答曰。

思量闻读诵  离苦三友得
因施成就八  前三成就钩

思量闻读诵乃至因施成就八者。此八种能六行得成。如一婆罗门出家学道作是思惟。何事为胜何物真实何物最后究竟。何所作为智慧得成显。故作是思量已即得智慧。自性异觉异慢异五唯异十一根异五大异真我异。二十五真实义中起智慧。由此智慧起六种观。一观五大过失。见失生厌。即离五大。名思量位。二观十一根过失。见失生厌。即离十一根。此名持位。三用此智慧观五唯过失。见失生厌。即离五唯。名入如位。四观慢过失及八自在见失生厌。即离慢等。名为至位。五观觉过失。见失生厌。即得离觉名缩位。六观自性过失。见失生厌。即离自性。是位名独存。此婆罗门因是思量故得解脱。此成由思量得故名思量成。思量成已说。次说闻成义。如一婆罗门闻他读诵声。谓自性异觉异乃至真我异。闻此读诵声。已觉知二十五义。即入思量位离五大。入能位离十一根。入如位离五唯。入至位离慢等。入缩位离于觉。入独存位离自性。是名解脱。闻成义已说。次说读诵义。有八智慧分得成。如一婆罗门往至师家。一欲乐听闻。二专心谛听。三摄受。四忆持。五知句义。六思量。七简择。八如实令入。是名八智分。由此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得解脱离苦三成者。一离内苦。如一婆罗门为内苦所逼谓头痛等。往诣医所得治病已。由此内苦起于欲知。为欲求知灭此苦因。往就师家生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此成由内苦如身苦心苦亦如是。二离外苦。如一婆罗门为外苦所逼。谓人兽翅乃至木石等之所困苦而不能忍。生求欲知灭苦之因。往诣师家修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此成由外苦得。三依天苦。如一婆罗门为天苦所逼。谓寒热雨等。其不能忍。诣师求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七善友得者。不由八智分得。但从善友得智慧。至智慧究竟则得解脱。八因施成者。如一婆罗门人所憎恶。知他憎己是故出家。既出家已师及同友。亦生憎恶不与智慧。自知薄福往边村住。自谓此处无婆罗门可安居住。既往住已多得施食。其所余者还施亲友。乃至女人牧人。于是村人并皆爱念。安居欲竟。一切人众并皆嚫施三杖澡灌诸衣物等。近帝释会。时语诸人言。谁能与我还本大国看于此会。若欲去者人人赍物为我将往。往彼到师家已。选择胜物以供养师。余物次第分与同学。师友众人并生爱念。师即施其智慧。由此智至究竟智即得解脱。此由施得成。此八成者。昔日仙人又立别名。一自度成。二善度成。三全度成。四喜度成。五重喜度成。六满喜度成。七爱成。八遍爱成。若翻此八成。则名八无能。谓非度无能乃。至非遍爱无能。如是十一根堕无能。及十七智害无能。为二十八无能。是疑无能喜成转为五十义已说。前三成就钩者。譬如醉象以钩制伏不得随意自在。是五疑二十八无能。九喜所制伏。世间不得真实智。若离实智则无八成故。说前三是成就钩故。次舍疑无能喜勤修八种成。外曰。诸有所熏习体相故轮转生死。前已说。体相有二种。一微细体相。在初生。二父母生身及十一根。共相应八有所熏习故轮转生死。此中有疑。何者先生。体相为先。诸有为先。以偈答曰。

离有无别相  离细相无有
相名及有名  故生有二种

离有无别相者。若离诸有体相不成。譬如离热火不得成。离细相无有者。若离细相诸有不成。譬如离火热不得成。是两法相依如火与热。此法俱起如牛两角。相名及有名故生有二种者。自性变异有二名。一生相名。二生有名。初生生死即具二种。外曰。此生唯有二种。更有别名。答曰。昔仙立别名者一自度者。此人最利自思惟得波若成解脱。不由他教故云自度成也。自思惟得不由他故自度。即波若。波若能免此至彼。故称为度至之时。则名解脱。解脱即名成。因名为度果名为成。此度成由自思得故云自度成也。后七度成义无异也。但别名不同耳。二善度成者。由自由他故得波若成解脱也。此人神根小劣薄由他教。自义多而能得度脱。故称善度成也。三全度成者。一向由他教得。故称为全。神根复劣也。四喜度成者。此人为内苦所逼。谓头痛等。诣师求治。得暂脱内苦。此为一喜。思惟此脱非是永脱。知独存时乃是永脱。故诣僧佉师学波若求成解脱得复欢喜。从此两喜为名。名喜度成也。五重喜度成者。此人为内外两苦所逼。诣师请治二苦。二苦既暂息。即是两喜。知此非永脱。故求师学度成。得故欢喜受重喜名。六满喜者。此人具为三苦所逼。一内苦。头痛等。二外苦。刀杖等。三天苦。风雨寒热等。诣师请治。治之既差。称为遍喜。知非永脱。就师修学故得度成。从此为名。名遍喜度成也。七爱度成者。为师怜爱教彼度成。从师受此名也。八遍爱成者。此人为一切所憎。而得财布施。遂为一切所爱。一切并欲使其得脱。故云遍爱度成也。是根坏无能有十一。智害无能有十七。合二十八无能。就五疑九喜八成合五十已说竟也。前三成就钩者。五疑二十八无能及九喜。是后八喜成就家之钩也。八种应得成解脱而由三故不得。如醉象应自在由钩故不得自在随意。八成亦如是。必由真实智故得八成。为三所钩故不得实智。必须舍前三勤修后八种。外曰。下次问先牒前义。后问先后。诸有所熏习体相故轮转生死者。上来已说也。诸有即是八有。谓四法四非法。四法者。一法二智三离欲四自在。翻此四法即四非法也。八名为有。前四法所熏习。能令得天道。后四非法所熏习。能令得人兽二道也。所熏是体相。体相有二种。自性觉慢五唯名微细体相。从五唯所生与十一根相应起者名粗体相。是八种有及所熏习二体相谁为先生。八有在先二体在先耶。答二解释明八有与体相无有先后。必相应俱生。如火与热不得相离。如牛两角必也俱起。八有与体相亦尔。有自性觉慢五唯细体相时必有八。有中四种。若非四法即有四。法非法决不得相离。是父母所生。粗身亦如是。体相亦如是。与八有决不得相离也。四有第三生名含识生。如偈所说。

天道有八分  兽道有五分
人道唯一生  略名含识生

天道有八分者。一梵王生。二世主生。三天帝生。四乾闼婆生。五阿修罗生。六夜叉生。七罗刹生。八沙神生。兽道有五分者。一由足生。二飞行生。三胸行生。四傍形生。五不行生。人道唯一生者。人道唯一类故。说含识有三种。谓天兽人三及相有为三。外曰。三世间中何物得何处增多。以偈答曰。

向上喜乐多  根生多痴闇
中生多忧苦  梵初柱为后

向上喜乐多者。梵生处等喜乐最为多。此亦有忧闇。为喜乐伏逼故。梵等诸天多受欢乐。根生多痴暗者。谓兽翅乃至柱等不行生。此中暗痴为多。此亦有忧乐。为暗痴伏逼故。兽等多暗痴。根生者三生。其最下故说根。中生多忧苦者。人生中忧苦为多。亦有喜暗痴。以忧多故。伏逼喜闇故。人中多忧苦。人道名中者。三道居中故。最后生者。云何说名柱。谓草木山石等。三世间由此荷持故说名柱。如是相生有生及含识生已具说此三生是自。性所作故。自性事已满。谓生世间及得解脱。外曰。三世间中人天及狩谁受苦乐。为自性受。为觉慢五唯乃至十一根等受。为是人我受。以偈答曰。

此中老死苦  唯智人能受
体相未离时  故略说是苦

此中老死苦唯智人能受者。三世间中有苦。是老所作。皮皱发白脱落气?扶杖亲友所轻。如是等苦并由老故。死苦者。有人得八自在。或得五微尘。或得粗尘。是人临死。为阎罗所录。此中受苦名为死苦。复有中间时三苦。智人能受此三苦。自性及粗身。无智故不能受。故说人苦非自性等苦。外曰。几时人受此苦。答曰。体相未离时。故略说是苦。大等相及细身苦未相离。是粗身于世间中轮转未相离。如是时中人我受苦。若细粗相离时。人我即解脱。若解脱时如是等苦毕竟不受。若未离细粗相。则不得解脱苦。故略说细相粗相名为苦。外曰。自性事唯此为更有耶。以偈答曰。

自性事如此  觉等及五大
为脱三处人  为他如自事

自性事如此觉等及五大者。此偈说何义。谓七十偈义。其相已成满。云何如此。自性两种事已显现故。一者次第起生死。令我与三世间尘相应。得次第起。初起觉从觉起慢从慢起五唯。从五唯起十一根及五大。此二十三事。身觉为初。以五大为后。二者为脱三处人为他如自事者。为解脱天道中人我及人兽道中人我。次第作八成。今见自性我中间。此两但为他不为自。譬如有人作朋友事不作自事。如是自性但作他事无自为事。外曰。汝说自性作人我事已则得离我。此自性无知。唯人我有知。云何作意令他与尘相应。轮转三世间。后令得解脱。若有是意非谓无知。答曰。已见无知如物有合有离。如偈说言。

为增长犊子  无知转为乳
为解脱人我  无知性亦尔

为增长犊子无知转为乳者。如世间中无知水草牛所啖食。应长养犊子。如作如此计于。一年内能转作乳。犊子既长。能啖草已。牛复食水草。则不变为乳。为解脱人我无知性亦尔者。如是无知自性为我作事令得解脱。或合或离。离竟不更合。复次偈言。

为离不安定  如世间作事
为令我解脱  不了事亦尔

为离不安定如世间作事者。如世间人心不安定。往还彼此为离不安定故。为令我解脱不了事亦尔者。自性由我故如有不安定。为我应作事。一取声等尘二取三德。我中间除不安定已。最后得相离。不了者是自性别名。已过根故。故亦称为冥。云何知。有如前说有五因缘知自性是有。如前偈说。别类有量故。同性能生故。因果差别故。遍相无别故。以如此道理。故知自性是有。复次偈言。

如伎出舞堂  现他还更隐
令我显自身  自性离亦尔

如伎出舞堂现他还更隐者。如一伎儿作歌舞等乐现身示观者。彼人见我已。我事已究竟还隐于障中。自性亦如是。或约觉现身。或约慢现身。或约五唯五根五作五大等现身。或约喜忧闇痴三德及三世间等现身。现身已然后则远离不复受三热故。说令我显自身自性离亦尔。外曰自性显自性身有几种方便。以偈答曰。

以种种方便  作恩于无恩
有德于无德  为他事无用

以种种方便作恩于无恩者。声触色味香等尘。能显现于我。义说显是事。我汝更互异。我受性恩已。无一恩酬性。有德于无德为他事无用者。自性有三德。谓喜忧暗痴。我则无此德。犹如有人利亲益友不望彼恩。如是自性。从初为我作随意事乃至解脱。我无一时报彼恩事。故说为他事无用。外曰。我正遍见自性已。然后得解脱。为仿佛见耶。以偈答曰。

太极濡自性  我计更无物
我今已被见  因此藏不现

太极濡自性我计更无物者。如世间中见一人有女大胜德。复次见第二女其德最胜。即作计言。是女最胜无更及者。自性亦如是。二十四义中无有一物如其柔软。云何知如此。不能忍受他见故。外曰。是义不然。人我独存。不由见自性故如执自在因师说。

我痴无自性  自安乐苦中
自在天使去  天上及地狱

因此执故若我见自性。自性不得离。故自性柔软不得成。复次执自然因师说。见自性得解脱。是义不然。解脱自然得故。如前偈说。

能令鹅白色  作鹦鹉青色
是因能生我  造孔雀斑色

如是一切世间。自然为因。是故自然解脱不由自性。复有师说。若见自性得解脱。是事不然由人我解脱故。如偈中说。

四皮陀歌赞  已有当有人
死活等自在  行遍不重行

是故解脱不由见自性。答曰。汝言自在天为因。是义不然。云何如此。以无德故。自在天无有三德。世间有三德。因果不相似。是故自在不为因。唯有自性有三德。世间有三德故。知自性能为因。是故人我亦不为因。无有三德故。自然为世间因是义不然。非证比量境界故。证量者。见先作因。然后得果。以知者由此证见比度去来亦知如此若。汝说由圣言故是故得知。是义不然。颠倒说故。是故不成圣。外曰。又有诸说。谓时节为因。如偈所言。

时节熟众生  及灭减众生
世眠时节觉  谁能欺时节

一切诸事皆由时节。是故不关见自性得解脱。答曰。时节因不然。三摄中无故。自性变异我摄诸法皆尽离三无别法。此中时节不被摄故知时节无。此变异体说名时节。过去变异名过去时。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故知时节者。是变异别名。以是义故自性为正因。若人得如此正智。是时即得正遍见自性。自性即隐离。以自性离故。故我得解脱。故说太极软自性我计更无物。外曰。自性若被见。云何得离。答曰。我今已被见。因此藏不现。譬如贵家女其性最为善。有人卒来见。是女即羞隐。自性亦如是。若我正遍见。即离便藏隐。唯我独自存。外曰。世间及聪明同说此言。人缚人解人轮转生死。此言实不实。答曰。此言不实。云何知。如偈所说。

人无缚无脱  无轮转生死
轮转及系缚  解脱唯自性

人无缚无脱者。人我不被缚。云何如此。无三德故以。遍满故无变异故。无有事故。系缚者。由有三德。人我无三德。故无自性缚。以遍满者。缚义有彼此。在此不出彼。是故名为缚。人我无彼此。是故无有缚。无变异者。从觉乃至大。此变异属自性不属我。是故人我无变异缚。无有事者。我非作者故。故不能作事。施等诸事。皆属自性故。我非施缚。若非被缚。是故非被脱义得自然脱。无轮转生死者。遍满一切处。云何得轮转。行所未曾至。是乃名轮转。我无处不遍故无轮转义。若人不知此实义。得说我被缚及轮转。外曰。若尔谁被缚及轮转。答曰。轮转及系缚。解脱唯自性。自性由自性。变异及施等能自缚身。是五唯细身与十三具相应。为三缚所系。轮转三世间生。若得正遍智生能解三缚舍离轮转则便解脱。故说三世间依性能造作事。若汝说人被缚世间解脱生死。是义不然。复次偈言。

如是真实义  数习无余故
无我及我所  无倒净独智

如是真实义者。如前已说二十五义。数习无余故者。于六行中数数修习故。无余者。修习究竟故。智慧得生。因此智慧无执我执我所执。此三执及五疑。并得灭尽。一切事及身。皆自性所作。非无非我非我所。悉属自性故。因此修智慧得生清净独存。因此智我得解脱。外曰。我由此智何所作。以偈答曰。

由智不更生  我意竟舍事
人我见自性  如静住观舞

由智不更生者。由此实智故自性不更生觉慢五唯等。如偈所言。

如谷有水土  无糠不生芽
智力制伏故  性不生亦尔

我意竟舍事者。为我作二种事已究竟。一者受用尘。二见自性。我中间故自性离一切事。如我见自性如静住观舞者。如观伎人安坐直住。我亦如是。种种事中观此自性。我终不动。如作是计。是其二缚一切人。后时亦能解脱一切人。外曰。智于自性我中何所作。以偈答曰。

我见已舍住  我被见离藏
自性我虽合  无用故不生

我见已舍住者。如世间人见诸伎女种种歌舞。作是计云我已见足直舍心住。伎女念云。我事已被见即隐离是处人我亦如是。见自性已直舍而住。自性亦如是。既被见已即舍离住。外曰。人我者遍满。自性亦遍满。是二相合恒有不可离。从此和合云何不更生身。答曰。自性我虽合无用故不生。汝说我与自性遍满故恒合义实如是。若如此云何不更生。生用无有故。生用有二种。初令我与尘相应。后令我见自性差别。此两用见究竟故不复更生。外曰。若如此是用则不定和合为因故。答曰。正遍知力故。由此智我见自性。熟厌离已见虽复和合亦不得生。譬如出债主与负债人。先为债相应。既还债已虽复和合不更相关。我与自性亦如是。外曰。若由智故得解脱。汝亦有智我亦有智。云何二人不俱解脱。以偈答曰。

由正遍知故  法等不成因
轮转已直住  如轮身被成

由正遍知故法等不成因者。正者如实知二十五义。遍知者二十五义不多不少。由此智力。一法二非法三非智四离欲五非离欲六自在七不自在。此七被烧坏故不能作因。譬如种子。既被火烧不复生芽。如是七种为智慧得故不成?。如是之人去来轮转故。昔时由此法等宿世因得轮转七处。今为智慧故。此因不能生依因。譬如伞无影亦随无。如是宿因无故是身亦无。如是智人宿世速行因息故直住如轮被制。外曰。若人得智慧。何时得解脱。以偈答曰。

舍身时事显  自性远离时
决定及毕竟  二独存得成

舍身时者。先所作法非法灭时。正舍此身时。内身有地大。还外地相应。乃至内空亦还空大。五根还五唯。乃至心根亦还五唯。事显自性远离时者。一切起生死事及解脱事。已满足故。是故自性远离我。是时中决定及毕竟二独存得成。决定独存者。由实知故。离医方及诸道异执。毕竟者离四皮陀果。及不由智离欲果是。独存者决定无二。毕竟者无复边际。此二独存二时中独存。外曰。此正遍知何用。以偈答曰。

是智为我用  秘密大仙说
世间生住灭  此中得思量

是智为我用者。是智者二十五义正遍知。为我用者独存解脱。秘密大仙说者秘密者。诸邪说义之所隐覆。不能得显。离正师不可得故。秘密应施五德婆罗门不施余人故名秘密。五德者。一生地好。二姓族好。三行好。四有能。五欲得。具此智慧乃堪施法。余则不与。故称秘密。大仙说者。迦毗罗仙人如次第所说。外曰。此智中何所思量。答曰。世间生住灭。此中得思量。世间初梵及后住。此中生住灭。生者从自性生觉。乃至生五大。住者由细身诸有所薰习轮转三世间中。灭者由八成永得独存。此三义智中显现故。离三无余义故。故究竟智。外曰。此智从何而得。以偈答曰。

是智胜吉祥  牟尼依悲说
先为阿修利  次与般尸诃

是智胜吉祥者。此智昔四皮陀未出时初得成就。由此智四皮陀及诸道。后得成故。故说一切最胜。三种苦及二十四本苦并三缚。由此智故我得远离独存解脱。故说此智最吉祥。牟尼依悲说者。谁初得此智。谓迦毗罗大仙人。如前说。迦毗罗仙人初出有四德。一法二智三离欲四自在。得此智已依大悲说。护持此智为欲度他。由慈悲故先为阿修利说。是阿修利仙人。次为般尸诃说。是般尸诃广说此论。有六十千偈。迦毗罗仙人为阿修利略说如此。最初唯闇生此暗中有智田。智田即是人有人未有智故称为田。次回转变异。此第一转生。乃至解脱。阿修利仙人为般尸诃略说亦如是。是般尸诃广说此智有六十千偈。次第乃至婆罗门姓拘式名自在黑。抄集出七十偈。故说偈言。

弟子次第来  传受大师智
自在黑略说  已知实义本

弟子次第来传受大师智者。是智者从迦毗罗来至阿修利。阿修利传与般尸诃。般尸诃传与褐伽。褐伽传与优楼佉。优楼佉与跋婆利。跋婆利自在黑。如是次第自在黑得此智。见大论难可受持。故略抄七十偈。如前说。三苦所逼故欲知灭苦因等。故说自在黑略说已知实义本。此中有聪明人。说偈言。

此七十偈论  摄六万义尽
此中说缘生  乃至五十义

彼义者不出此义。如前偈说。

生因觉为体  疑无能成喜
思量德不平  觉生五十分

复有十义。如偈所说。

有一意用义  五义已独存
会离人我多  身住是十义

有义者。因中有果义。一义者。自性一随多人用回转。意用者。令我与诸尘相应后令见中间。五义者。有五道理立自性。有五道理立人我。如前说。独存者由正遍知定极独存。和合及离者。遍满故和合。事显故相离。人我多者。生死不同故。此义如前说。身住者。由细身乃至未生智。此十义与五十义合。是六万偈所说。是故七十论与六万义等。外曰。大论与七十有何异。答曰。昔时圣传及破他执彼有此无。是异义如是。论义已究竟。

金七十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