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文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十方三世佛。五眼照世间。三大无不知。明见罪福相。弟子某甲等。从无数劫来。不遇善知识。造作一切罪。破戒犯四重。六重及八重。谤法断善根。具足一阐提。幸遇诸如来。经法贤圣众。能除众罪者。弟子头面礼。愿诸恶云消。令发无上慧。忏悔竟五体作礼。

  十方诸佛始登道场。观树经行未转法轮。无明老死长衰可悲。愿设法药救诸疾苦。法雨流布枯槁众生。得道明了。十方现在佛。已度有缘者。众生多懈怠。方便现泥洹。弟子诚心礼。请佛令久住。一切诸菩萨。已发无上意。愿勤加精进。于无佛世界。现成等正觉。普度诸群生。慈哀无过佛。是故至心请。请佛已竟头面作礼。

  历世怀妒嫉。我慢及恚痴。见人得利如箭射心。闻人得乐如钉入眼。坐此诸罪障。堕落三恶道。常不遇诸佛。今日一心悟。发大随喜心。十方三世佛。及彼弟子众。其数无有量。从初发一念。乃至坐道场。四等大布施。清净持禁戒。定慧及解脱。无量诸知见。弟子悉随喜。慧心朗然明。愚痴暗障灭。一念发随喜。功德满十方。智慧如诸佛。随喜已竟五体作礼。

  往返生死中。从生故至死。从贵故还贱。惟未得泥洹。法身常清净。波若妙解脱。今当求此利。所可有福业。一切皆和合。回以施众生。共成无上道。广大如虚空。无相如真智。究竟尽法界。金刚空慧常现在前。无行神通有感必应。回向已竟头面作礼。

  诚心发大愿。行道如誓愿。慧心如猛风。定力如金刚。于此回向后。念念转慈悲。舍离爱着想。欢喜度一切。舍去身命时。佛放光明灭除一切难障。化生兜率天。面睹慈氏尊。修相尽具足。六根普聪彻。闻佛说妙法。即悟无生忍。皆住不退地。乘大神通力周游十方国。供养一切佛。无量妙音声。赞叹佛功德。二十五有中。无时不现身。如日照世界。光明朗十方。一切幽闇处。皆为作灯明。虽得佛道转法轮现泥洹。众生不尽成佛不舍。普贤文殊愿。发愿已竟洗心作礼。

  菩萨五法忏悔文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佛者众圣尊  神通应自在
 随类处身形  音声亦复尔
 见闻获安隐  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命  愿普如世尊
 甚深菩萨戒  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  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  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  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  节言顺所行
 常乐在定意  是名真比丘
 质直离谄曲  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已  是名真菩萨

  诸大德。一心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欲说三世诸佛菩萨。成就利益一切众生功德戒。如是住菩萨戒者。有四波罗夷法。何等为四。若菩萨为利养故自赞毁他。是名菩萨波罗夷。若菩萨多饶财物。贫苦之人来从乞索菩萨悭贪无有慈心。乃至不施一钱之物。有求法者。乃至不为说于一偈。是名菩萨波罗夷。若菩萨瞋于前人恶言骂辱。加以手打及以杖石。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菩萨犹瞋。愤结不解。是名菩萨波罗夷。若菩萨自谤菩萨法藏。若见人谤善可其言。既自不信反助他言。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菩萨波罗夷。如是菩萨四波罗夷。菩萨于中不应犯一。何况具犯。若有犯者不名菩萨。现身不能庄严菩提。亦复不能令心寂静。是似菩萨非实菩萨。犯有三种有软中上。若软中心犯。是不名失。若是增上心犯。是名为失。何者是上。若犯上四数数乐犯。心无惭耻不自悔责。是名上犯。菩萨虽犯于上四事不即永失。如比丘犯四即为永弃。菩萨不尔。何以故。比丘犯四更无受路。菩萨虽犯脱可更受。是故不同。略有二事失菩萨戒。一舍菩提愿。二增上恶心。除是二事。若舍此身戒终不失。从是以后生生之处常有此戒。若不忆念更遇善友。而更受者不名新得。如是菩萨戒者应当识知犯不犯事轻重之相。软中上异。

  如是住菩萨戒者。日应供养诸佛若塔若像次供养法若行法人。及菩萨藏大乘经典。供养众僧及十方土住于大地诸菩萨等。于日夜中供养三宝随其力能。乃至一念一礼一四句诵信心供养勿令有废。若不恭敬慢堕心者。犯重垢罪。若忘误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病若狂。若有净心逮菩萨地。如须陀洹得不坏净心。常能供养三宝不绝。是名不犯。菩萨。不知厌足。贪着利养不制心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虽贪利养常生悔心。我当精进断除是意。极自制御贪心犹起。若取小利助断大贪。是名不犯。

  菩萨。见上座尊长耆宿德同师同学。生憍慢心及瞋恶心。不起承迎礼拜避座。设有言语余谈不听。若有所问不如实答者。犯重垢罪。若无慢瞋恚痴之意。直以懒惰无记散心。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病若狂若时睡眠。若听法说法。若先共他人语。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有僧限护多人意。是名不犯。

  菩萨。檀越来请。若于自舍。若僧寺内给施所须。菩萨憍慢瞋恚轻贱不往受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往。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病若狂。若远若道险难。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失受请。若为修善。若听未闻。若知请主欲相恼故。若有僧限护多人意。是名不犯。

  菩萨。从他人边。得金银琉璃种种杂宝所须之物。及地中伏藏无主财物。皆应取之念当转施。若恶心瞋故不取者。犯重垢罪。若作是心。我不与人而作因缘。若懒惰心。犯轻垢罪。不犯者。若是狂心。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知受已必生爱着。若知施已生悔。若知施主施故发狂。若虑施主施已穷苦。若知施物三宝所有。若知施物劫盗所得。若知受已多得苦恼。所谓王难贼盗。死亡系闭。恶声流布。摈令出境界。是名不犯菩萨。他来求法。以瞋恶心憎嫉他故。不与说者。犯重垢罪。若懒惰心不与说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外道求法虑还讥刺。若病若狂。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知前人不解其义。若前人不敬不如法事。若前人钝根不解深法恐生邪见。若知闻已破失本心坏灭正法。若知闻已必向非器宣说其事。是名不犯。

  菩萨。见恶众生犯戒毁禁作众罪行。菩萨自知能化为善。若恶心瞋心舍不教者。犯重垢罪。何以故。菩萨不于身口意净持戒人边起于悲心。若见恶人犯戒毁禁作众罪行。极生悲心。是故有犯。不犯者。若狂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有僧限护多人意。是名不犯。

  菩萨。如佛所制波罗提木叉。及结毗尼。欲使不信者信已信者增。此声闻戒及菩萨戒。等无有异。何以故。声闻之人顺常自为。犹欲学令不信者信已信者增。何况菩萨所修学。常为众生岂不能尔。是故名同不犯。

  如佛所制。声闻之人。应少欲作少因缘事。菩萨不尔。何以故。顺求自利不为他人是声闻好。菩萨若尔则不名菩萨。为他人故所可受衣。乃至百千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尽力所求。如衣钵亦如是。为他人故。及应乞缕教织师织畜憍奢耶衣。受取金银乃至百千。如是之事与声闻异。若菩萨本为众生。而瞋恶心少作少因缘事。放舍众生独居其所者。犯重垢罪。若懒惰心少欲少事居其所者。犯轻垢罪。菩萨有五非法。一谄。二华。三相。四以利求利。五邪命。有此五事。以不为愧不制不息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觉是非法常欲制之。是名不犯。

  菩萨戏笑散乱高声唱说。作非威仪令他人笑。为众所轻者。犯重垢罪。若是宿习忘误作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觉是非法常欲制之。若外人瞋恚欲调伏故。若人苦恼为令释故。若欲摄取戏笑故。若二人共诤为和合故。是名不犯。菩萨如是见如是语。菩萨不应乐于涅槃应背涅槃。不应畏烦恼。不应灭烦恼。何以故。菩萨三阿僧祇往来生死故。如是语者。犯重垢罪。何以故。如菩萨乐于涅槃畏于烦恼。比于声闻千万倍不可为喻。何以故。声闻之人顺自为己。菩萨常为一切众故。菩萨虽处有漏。于灭烦恼而得自在。过于罗汉处无漏者上。若菩萨起身口业应自防护。莫使他人慢惰罪。若故不自护使他惰罪者。犯重垢罪。若不作意自护。放散所作生他罪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外道。若随出家如法所作。若值多瞋恶人。是名不犯。

  菩萨。见前众生须加杖痛然后有利。自护不治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利少苦多。是名不犯。

  菩萨。以骂报骂以瞋报瞋。以打报打以牵挽者。犯重垢罪。

  菩萨与他共斗及共相嫌。恶心瞋心。若憍慢心不如法悔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一不求悔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彼外道要作非法。若彼喜斗怨更增上。若知彼人终不受悔。若向彼悔起彼重慢。是名不犯。

  菩萨。共他嫌恨他如法求悔。菩萨恶心不受。为恼他者。犯重垢罪。若无瞋心不受他悔。犯轻垢罪。不犯者。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恶非法。是名不犯。

  菩萨。瞋他受者瞋事不休息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若常制之。瞋心犹起。是名不犯。

  菩萨。受畜徒众但为给事及与衣食。是名犯。

  菩萨。起懒惰意乐于非时食。贪着睡眠若倚若卧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若病若狂无巧便。若道路行极。若常制之。是名不犯。

  菩萨。以染着心谈说世乐事者。犯重垢罪。若忘误说。犯轻垢罪。不犯者。若有人问正心少说。若谈异闻。若谈论法事。是名不犯菩萨。乐欲坐禅知他有法。以瞋慢心不能下意。从他求受法者。犯重垢罪。若懒惰心不求受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病若无巧便。若知彼人不顺法教。若自有巧便。多闻摄其心者。是名不犯。

  菩萨。起欲界欲。不观对治疾除灭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勤欲灭欲心犹起。是名不犯。如欲余盖亦尔。若菩萨贪味于禅着功德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欲舍着着心犹起。是名不犯菩萨。如是见如是语。菩萨不应听受诵学声闻法藏。菩萨之人用学是为。作是语者。犯重垢罪。何以故。菩萨于外道书尚应当学。何况佛语。不犯者。为欲调伏声闻入大乘故。是名不犯。

  菩萨法藏一向舍置。贪学读诵声闻经者。犯轻垢罪。

  菩萨。有佛经藏不能勤学。乃更勤学外道俗典。犯重垢罪。不犯者。若极根利一闻能持。同佛语者取用助化。以彼妙辞助明佛法。于佛法于佛经义意不倾动。是名不犯。

  菩萨。欲学外道经典。应如上学。若于中受乐生着心。不如服苦药者。犯重垢罪。菩萨若闻菩萨法藏甚深秘密。第一实义不思议事。纯是诸佛菩萨境界。于此义中生诬谤心言。此义无益非佛所说。不能祐利一切众生。作是谤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若思惟定义。若方便说。是名不犯。

  菩萨。闻于甚深义时若不生信。以不谄心为生信故应作是念。我不应尔。我如盲者无有慧眼。佛口所说我云何谤。如是菩萨自愤由痴。是佛境界非我所及若能如是是为正行。若意不解不生诽谤。是名不犯。

  菩萨。为饮食故。以瞋恶心自赞毁他。犯重垢罪。不犯者。若为伏外道。若伏憍慢增长佛法。若为不信者信。已信者增。是名不犯。

  菩萨。有说法家若说毗尼处。大法会处。瞋嫉慢心不往听者。犯重垢罪。若懒惰心不往听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自不闻又无人唤。若病若无巧便。若知彼说法不顺义理。若知说者于已有难。若知彼说更无异闻。若得总持自多闻。若勤修善根。是名不犯。

  菩萨。有人来倩我。有事缘当为营办。所谓共去共还营佐众事。有所营了守护财物。和合斗讼经办饮食。修福德业。若一二事不为作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为。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病若无巧便。若自有事。若彼能办若不相倩。若无益事。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无他倩。若报他作勤修善根。若自闇钝恐失业次。若有僧限护多人意。是名不犯若菩萨。见病众生。以恶心瞋心不瞻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养。犯轻垢罪。不犯者。若自有病。若无巧便。若倩他看。若彼病者自有属眷。若知病者能自经给。若久病。若人犹能起止。若欲勤修增上善根。若极自闇钝恐失党次。若失看病如病余。贫穷苦恼亦复如是。是名不犯。

  菩萨。见前众生应有利宜。无有方便而能发起。菩萨恶心瞋心不教示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教。犯轻垢罪。不犯者。若无方便。若使他教。若彼自有善知识。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示彼方便更瞋反戾。无有敬爱心强得自用。是名不犯菩萨。众生给施所须。应念其恩。若恶心瞋心不念恩报恩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报。犯轻垢罪。不犯者。若自无力。若无巧便。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欲念报施主不受。是名不犯。

  菩萨。见人亲里死亡。若亡失财物种种忧苦。若恶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如前倩菩萨中说。

  菩萨。有人从索饮食。所须不与者。犯重垢罪。不犯者。若自无物。若索不净物。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王所制。若护僧限。是名不犯。

  菩萨。弟子应随时教诲。若弟子有乏。应从笃信人边劝索供给。若恶心瞋心不教诲不供给者。犯重垢罪。若懒惰心不教供给犯轻垢罪。不犯者。若为调伏灭恶增善。若护僧限。若病若无巧便。若倩人教。若弟子福德能致供养。若弟子本是外道无好善心。是名不犯菩萨。以瞋心恶心不护他意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护他意。犯轻垢罪。不犯者。若非法事若病。若有僧限护多人意若外道。若为调伏灭恶增善。是名不犯。

  菩萨。见他德行不能称赞。以恶心瞋心隐藏他善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称他善。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知彼人不乐赞叹。若病若无巧便。若为调伏灭恶增善护僧限。若知闻赞更生憍慢。若彼无实德。若言似善实无善义。若为外道。若赞时未到。是名不犯。

  菩萨。为多人头首。见诸眷属不如法事。应呵应摈。若瞋心恶心舍不呵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放逸不教呵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知彼人恶性健瞋不受教呵。若待时教呵。若畏破僧。若知彼质直宿习少羞喜数犯悔。是名不犯。

  菩萨。有神通变化应为众生随时变现。或方便恐怖令生信心。若畏信施不现变化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若人深着恶法邪见。若是外道。若骂贤圣。若着邪见。若狂若病。是名不犯。菩萨。戒聚成就具足无量妙果。以是戒聚因缘力故。具足尸波罗蜜。受者虽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得具足五事功德。一者常为诸佛菩萨所护念。二者受常净乐。三者临终无悔。四者舍身得生诸佛世界。五者庄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受持菩萨戒者。不自为身唯为利他。及庄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戒。悉是过去未来现在恒河沙等。诸佛菩萨之所成就。乃至十方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菩萨弘慈普恩及六道众生三涂八难苦恼。十方无不蒙益。

 功德不可计  福慧如虚空
 略说共要竟  欢喜礼奉行
 普发菩提心  福慧命得成
 慈悲男女长  喜舍次第生
 一切成佛道  永尽无有余
 十方同其愿  巍巍无极尊

  欲为菩萨优婆塞。放逸五戒威仪者。若无师从受处。尔时受者若无师。应向佛像前自誓受。菩萨优婆塞威仪应如是作礼。偏袒右肩胡跪合掌。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住大地诸菩萨等。今于诸佛前欲受一切戒。学一切菩萨戒优婆塞五戒威仪。摄一切善法菩萨戒。为利众生戒。是戒过去诸菩萨已学。未来诸菩萨当学。现在诸菩萨今学。我亦如是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竟。其余诸事应如前广说。

  离欲优婆塞具行五戒。远离身四恶。一者杀。二者盗。三者淫。四者饮酒。远离口五恶。一者妄语。二者恶口。三者两舌。四者无义语。五者绮语。远离五邪命。一者卖肉。二者沽酒。三者卖毒。四者卖众生。五者卖兵仗。远离严饰五事。一者香。二者花。三者璎珞。四者香油涂身。五者香熏衣。远离放逸五事。一者歌。二者舞。三者作乐。四者严饰乐器。五者不往观听。此五戒随力所堪。若能终身具持五为上。若不能随持多少年月日夜。乃至须臾亦得暂持。不但如持全念。佛临涅槃敕四大声闻及六应真。吾灭度后如是真法之中。若出家二众净持禁戒。及在家二众随力多少。心次近持上戒者。若造房舍床褥衣服饮食。一切顺道资生之具。施四方僧及诸贤圣。汝等尽应受请。若不受者得罪。以此观之。贤圣不远感至则应。若作功德先当竭力受持上戒。然后至心请四方僧及诸贤圣。若不能终身。至一日一夕者善。若不能者。设供之时便受罢便止。此诸贤圣皆来受请。若有所犯即如法悔。此一切菩萨犯当突吉罗罪。当向大小乘人能解说。能受悔者如法忏悔。

  若菩萨。以增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所犯罪多。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萨毗尼。如所称事犯突吉罗罪。余如比丘突吉罗罪忏悔法说。

  若下烦恼犯波罗夷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三礼文。

  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三业罪障垢惑众生。崩颠倒山竭四流济。登平等道入无为国。归命敬礼七处八会卢舍那佛尽十方国诸妙觉尊。

  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沉沦诸有长没众生。摧破戒林殄灭邪照。归命敬礼七处八会佛华严藏。尽十方国修多罗海。愿十方法界世性六道。小心胶固颠倒众生。顿绝偏照须证住想。永附大乘尽未来际。归命敬礼七处八会普贤众等。尽十方国诸贤圣僧。

  若欲发心去时当立五愿。一者愿令我早弃此身。二者愿师僧父母使不愁恼。令我身命疾至菩提。三者愿至阿兰若处行。若有虎狼恶毒虫兽来欲啖我。我不恐怖犹如比丘得第三禅乐。四者若我至阿兰若处。若天雨风起。或有恶鬼毒龙来欲螫我。我心安隐亦不恐怖。犹如有人欲度大海。到水中央天忽风起。波浪甚大度者恐怖。天风即定度到彼岸心大欢喜。愿我亦尔。疾到菩提无上彼岸。五者愿我到阿兰若处。若当病时愿得诸天来至我所。教导我等使心不悔。我复念言。我此身中有四毒蛇同俱止中。犹如四蛇同共一窟。蛇欲出时。各相谓言我前去。诤窟不出死在窟中。犹瞋诤故四俱灭亡。我今身中有四毒蛇。斗诤瞋恚在我身中。作如是念。病得即除菩提心起。令心得安六识不乱。安心兰若四行具足。安心禅定制伏六情。是第五愿。发此愿已礼四方佛。乃有十拜作如是言。诸佛世尊。哀愍我等覆护我等。使我得无上道疾至菩提。我今忏悔。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十地菩萨辟支罗汉诸贤圣等。我从无数劫以来流转生死。百生千生无量亿生。或堕六趣受生异报。或作饿鬼畜生。受如此苦常不得乐。我自寻思过惑自缠。不睹圣道。障涅槃门闭甘露户。塞众善道不闻正法。沉没大海有如此苦罪。今悉忏悔五体投地。如此投地七遍亦然。当投地时发如此言。愿去我身无量众毒。拔出邪愚无量众毒。拔出邪愚无量尘惑。心意清净六念成就。使我到阿兰若处。心无恐怖疾到菩提。开涅槃门启甘露户。塞地狱门闭三恶道。拔三毒根出三界网。得三乐证三果真。超生死危当得智慧。离最后身疾至菩提。发此愿已从地而起。礼十方佛讫竟。合掌立住心怀欢喜。作如是念我罪永除受绳床法四种。一者请佛。二者请师。三脱革屣偏袒右肩清净。四右膝着地胡跪佛前。请师作如是白。十方诸佛及大迦叶。亲于佛前受阿兰若法。佛为作证明师。为作证知。若我四十五日。行于苦行志不退转。若生退心我即妄语。诳于诸天不到彼岸。大德当证。请师复作是言。长老一心念。今于佛前发此誓言。请大德为证。汝若退者诳于他人。自堕地狱不免苦也。

  汝当真成行阿兰若行。得兰若智。如是受持。答言如是。三说。

  受锡杖法。长跪大德前。如是三白。大德一心念。今请大德师。如是三白。大德作如是言。长老一心念。汝今发无上心。受持如法用。不得不净手捉入僧房。应当脱楼纂。不得近地。若入白衣舍。应纂在后若中前。须诣白衣舍。或受中食。种种因缘当三唤。三若不来者乃至五。五若不来者乃至七。七若不来更至余家。乃至七家。七家不得。于是中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舍法戒。

  长老一心念。比丘某甲。优婆塞五戒威仪者。何缘而生日满后不死。不堕地狱中间。白十方佛及大迦叶。皆当善听。某甲竖标如是。三白已讫捉标竖树竟。复作如是白。十方诸佛四方净行大德。悉为证知。某不欺诳于诸天。不到彼岸。今赍法床及如法杖。悉皆具足。今以结坐。一切行兰若比丘亦皆结坐。如是三白作礼六拜。合掌一心如是念。念十方诸佛及大迦叶。比丘某甲。优婆塞某甲众念成就。今解坐向余处还结。若欲捉绳床时。应作四念。第一念者。念我身中皆是无常。应当苦之。二者苦身修习空智自至。宜当修之。三者当起忍心莫生瞋怒。四生欢喜心。若生欢喜心疾至菩提。作此念已。向彼放牛虎狼大声小声。淫声及迫迮。悉皆远离。离此声已安心端念。欲去诸尘时。当作二念言。一者令我身中得安隐定。不生疲极疾到菩提。二者当得闲静。心无错乱。六识安隐得灭尽定。安详放床立住礼佛乃至十拜。立住合掌便作三念。一者念佛。二者念戒。三者念禅定。作此念已。便向绳床安详而坐。复作六念。一者念诸佛护念我念成就。二者念我戒身清净。戒者谓波罗提木叉。念者是名不犯。从序至偈四事思得至于十三。念此十三成就二不定。三十九十四波罗提舍尼。众多学法。七灭诤法。从上至下皆应实念。三者念报父母师僧之恩。四者念五欲。皆是无常。大患之根本。昏网之元首。五者念地狱之苦恼。当勤修善远离此苦。我已出家。宜应谨慎弃恶修善。六者念慧。若我有慧则应忆持。慧具足无事不办者。得无上道。六念具足安心而坐。依禅法观。优婆塞若欲移时。当作三念。一者念我行时。地上蠢蠢多有虫蚁。我若误杀时得何罪。死者生天。二者当念如法行。如法仰手捉杖在身。威仪齐整安详而行。三者行不反顾。亦不摇头动手。是名三念成就。如法行来优婆塞。威仪笃信持食来时。当净受之。受得讫已结加趺坐。复作四念。一者念我身中有八万户虫。虫得此食即皆安隐。二者念我得食当少食之。若少食者令我身轻。若身轻众欲亦少。若欲少者疾至菩提。三者我不为美故。但为活命者诸善成就。善若成就成无上智。四者我食时。十方饿者悉令饱满。皆悉奉行。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

菩萨受斋经

菩萨受斋经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菩萨受斋法言。某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某身所行恶。口所言恶。意所念恶。今已除弃。某若干日若干夜。受菩萨斋自归菩萨。如前六万菩萨皆持是斋。我是菩萨。如先行菩萨文殊师利。洹那鸠楼阿芜陀昙无迦弥勒阿惟楼尸利沙门陀楼檀那罗首楞。及陀宿命菩萨所持斋。我是菩萨。持菩萨斋。若我分檀布施当得檀波罗蜜。如我受莂当得惟逮波罗蜜。一心坐禅当得禅波罗蜜。如我说经当得般若波罗蜜。是为沤和拘舍罗。从是得摩诃般若波罗蜜。如念泥犁中人薜荔中人畜生中人。令得解脱出生为人。从是分檀布施。当到须摩提拘楼檀阿弥陀佛前。受得三昧禅。是为菩萨受斋法。

  佛告须菩提。菩萨有十念当护之。何等十念。当念过去佛。是菩萨法。当念未来佛。是菩萨法。当念一切十方现在佛。是菩萨法。当念尸波罗蜜持戒。是菩萨法。当念禅波罗蜜。是菩萨法。当念沤和拘舍罗。是菩萨法。当念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法。当念禅三昧六万菩萨在阿弥陀佛所。是菩萨法。当念过去当来今现和上阿阇梨。是菩萨法。是为十念。若有发意求菩萨道者禅。日当思惟是为十事。不念为污行。菩萨斋日有十戒。第一菩萨斋日。不得着脂粉花香。第二菩萨斋日。不得歌舞捶鼓伎乐庄饰。第三菩萨斋日。不得卧高床上。第四菩萨斋日。过中以后不得复食。第五菩萨斋日。不得持钱刀金银珍宝。第六菩萨斋日。不乘车牛马。第七菩萨斋日。不得捶儿子奴婢畜生。第八菩萨皆持是斋。从分檀布施得福。我是菩萨。如我念在泥梨中人薜荔中人畜生中人。令得解脱出生为人。从是分檀布施。当至须诃摩持拘楼檀阿弥陀佛前。受得三昧禅。是为菩萨解斋法。

  菩萨斋日去卧时。于佛前叉手言。今日一切十方其有持斋戒者。某助安无量。今日其有持戒者。某助安无量。今日其有忍辱者。念天下人民者。某助安无量。今日其有精进者。某助安无量。今日其有智慧说经者。某助安无量。持是代劝助欢喜福施。与归流十方一切人非人。萨和萨所在勤苦厄难之处。皆令得福。解脱忧苦出生为人。安隐富乐无极。是菩萨斋日。不得见扫除。第九菩萨斋日。不得饮食尽器中。第十菩萨斋日。不得与女人相形笑共坐席。女人亦尔。是为十戒。不得犯不得教人犯。亦不得劝勉人犯。菩萨解斋法言。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某若干日若干夜。持菩萨斋。从分檀布施当得檀波罗蜜。如我持戒当得尸波罗蜜。如我念十方天下人令得安隐。当得羼提波罗蜜。如我受莂当得惟逮波罗蜜。如我坐禅当得禅波罗蜜。是为沤和拘舍罗。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六万菩萨法斋。日夜一分禅一分读经一分卧。是为菩萨斋日法。正月十四日受十七日解。四月八日受十五日解。七月一日受十六日解。九月十四日受十六日解。

  右斋日数。

  归命西方阿弥陀三耶三佛檀。廅楼亘摩诃那钵菩萨。三毒消除往生尊刹。

 清净尊神国  安隐在西方
 愿得自归命  奉事无上王
 神通圣智达  照见我心情
 自归诸大护  百劫不动倾

  菩萨受斋经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沙门玄奘奉 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及以菩萨摩呾理迦。随其所闻当勤修学。

  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舍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埵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及无违犯。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若不恭敬懒堕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若误失念而违犯者。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谓心狂乱。若已证入净意乐地。常无违犯。由得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着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谓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发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非憍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谓遭重病。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或有疾病。或无气力。或心狂乱。或处悬远。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余先请。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或为引摄未曾有义。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或为护他多嫌恨心。或护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持种种生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宝。及持种种众多上妙财利供具。殷勤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恼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舍有情故。若有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或心狂乱。或观受已心生染着。或观后时彼定追悔。或复知彼于施迷乱。或知施主随舍随受。由是因缘定当贫匮。或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劫盗他得。或知此物由是因缘多生过患。或杀或缚或罚或黜或嫌或责。违拒不受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求法。怀嫌恨心怀恚恼心。嫉妒变异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着。谓诸外道伺求过短。或有重病。或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于是法未善通利。或复见彼不生恭敬无有羞愧。以恶威仪而来听受。或复知彼是钝根性。于广法教得法究竟。深生怖畏。当生邪见增长邪执衰损恼坏或复知彼法至其手转布非人。而不施与。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由彼暴恶犯戒为缘。方便弃舍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弃舍。由忘念故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何以故。非诸菩萨于净持戒。身语意业寂静现行。诸有情所起怜愍心欲作饶益。如于暴恶犯戒有情。于诸苦因而现转者。无违犯者。谓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为将护多有情心或护僧制。方便弃舍不作饶益。皆无违犯。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说毗奈耶中将护他故。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诸有情类未净信者令生净信。已净信者令倍增长。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别。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尚不弃舍将护他行。为令有情未信者信。信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妙。如是菩萨为利他故。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恣施家。应求百千种种衣服。观彼有情有力无力。随其所施如应而受。如说求衣求钵亦尔。如求衣钵如是自求。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蓄种种憍奢耶衣诸坐卧具。事各至百。生色可染百千拘胝。复过是数亦应取积。如是等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制止遮罪菩萨。不与声闻共学安住。净戒律仪菩萨于利他中。怀嫌恨心怀恚恼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少事少业少希望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谓如菩萨见恶劫贼。为贪财故欲杀多生。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堕那落迦。如其不断。无间业成。当受大苦。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菩萨意乐思惟。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知此事已。为当来故深生惭愧。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劫盗贼夺他财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执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起怜愍心。于彼有情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逼而夺取勿令受用。如是财故当受长夜无义无利由此因缘所夺财宝。若僧伽物还复僧伽。窣堵波物还窣堵波。若有情物还复有情。又见众生或园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业。当受长夜无义无利。随力所能废其所主。菩萨如是虽不与取而无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处在居家。见有女色现无系属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业。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多生功德。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

  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囹圄缚难刖手足难。劓鼻刵耳剜眼等难。虽诸菩萨为自命难。亦不正知说于妄语。然为救脱彼有情故。知而思择故说妄语。以要言之。菩萨唯观有情义利非无义利。自无染心唯为饶益诸有情故。覆想正知而说异语。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友朋之所摄受。亲爱不舍。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令离恶友舍相亲爱。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乖离他爱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粗恶语猛利诃摈。方便令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以饶益心。于诸有情出粗恶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信乐倡伎吟咏歌讽。或有信乐王贼饮食。淫荡街衢无义之论。菩萨于中皆悉善巧。于彼有情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现前为作绮语相应。种种倡伎吟咏歌讽。王贼饮食淫衢等论。令彼有情欢喜引摄自在随属。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现行绮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无有羞耻。坚持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现起。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掉所动心不寂静不乐寂静。高声嬉戏諠哗纷聒。轻躁腾跃望他欢笑。如此诸缘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忘念起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欲乐。广说如前。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恼。若他性好如上诸事。方便摄受敬顺将护随彼而转。若他有情猜阻菩萨。内怀嫌恨恶谋憎背。外现欢颜表内清净。如是一切皆无违犯。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欣乐涅槃。应于涅槃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如诸声闻于其涅槃忻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如是菩萨于大涅槃忻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其倍过彼百千俱胝。以诸声闻唯为一身。证得义利勤修正行。菩萨普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于有漏事随顺而行。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少得义利多生忧恼。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骂报骂他瞋报瞋。他打报打他弄报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所执。不如理谢而生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谢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若是外道若彼希望。要因现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谢。若彼有情性好斗诤。因悔谢时倍增愤怒。若复知彼为性堪忍体无嫌恨。若必了他因谢侵犯。深生羞耻而不悔谢。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所侵犯彼还如法平等悔谢。怀嫌恨心欲损恼彼不受其谢。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虽复于彼无嫌恨心不欲损恼。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谢。亦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一切如前应知。若不如法不平等谢。不受彼谢亦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怀忿相续坚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着供事增上力故。以爱染心管御徒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不贪供侍无爱染心。管御徒众。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懒堕懈怠耽睡眠乐。卧乐倚乐非时非量。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遭疾病。若无气力。行路疲弊。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爱染心谈说世事虚弃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忘念虚弃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见他谈说护彼意故。安住正念须臾而听。若事希奇。或暂问他。或答他问无所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心怀嫌恨憍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懒堕懈怠而不请者。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遇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其师颠倒教授。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若先已得所应教授。而不请者。无所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贪欲盖忍受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猛利。蔽抑心故时时现行。如贪欲盖。如是瞋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及与疑盖。当知亦尔。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不应受持不应修学。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受持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菩萨尚于外道书论精勤研究。况于佛语。无违犯者。为令一向习小法者舍彼欲故。作如是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研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上聪敏。若能速受。若经久时能不忘失。若于其义能思能达。若于佛教如理观察。成就俱行无动觉者。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一分学外则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玩爱乐耽味。非如辛药而习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菩萨藏于甚深处最胜甚深真实法义。诸佛菩萨难思神力。不生信解憎背毁谤。不能引义不能引法。非如来说不能利益安乐有情。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如是毁谤。或由自内非理作意。或随顺他而作是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应如是学。我为非善盲无慧目。于如来眼随所宣说。于诸如来密意语言。而生诽谤。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如是正行无所违犯。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人所有染爱心。有瞋恚心自赞毁他。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摧伏诸恶外道。若为住持如来圣教。若为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或欲令其未净信者发生净信。已净信者倍复增长。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闻说正法论义决择。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往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悚*頁]堕懈怠所蔽。而不往听。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不觉知。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知倒说。若为护彼说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说义。是数所闻所持所了。若已多闻具足闻持。其闻积集。若欲无间于境住心。若勤引发菩萨胜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不往听者。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有情所应作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助伴。谓于能办所应作事。或于道路若往若来。或于正说事业加行。或于掌护所有财宝。或于和好乖离诤讼。或于吉会或于福业不为助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为助伴。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有疹疾。若无气力。若了知彼自能成办。若知求者自有依怙。若知所作能引非义能引非法。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先许余为作助伴。若转请他有力者助。若于善品正勤修习不欲暂废。若性愚钝于所闻法难受难持。如前广说。若为将护多有情意。若护僧制不为助伴。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遭重疾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往供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往供事。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自有病。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随顺令往供事。若知病者有依有怙。若知病者自有势力能自供事。若了知彼长病所触堪自支持。若为勤修广大无上殊胜善品。若欲护持所修善品令无间缺。若自了知上品愚钝。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若先许余为作供事。如于病者于有苦者。为作助伴欲除其苦。当知亦尔。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为求现法。后法事故广行非理。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宣说如实正理。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所蔽不为宣说。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自无知。若无气力。若转请他有力者说。若即彼人自有智力。若彼有余善友摄受。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知为说如实正理。起嫌恨心。若发恶言。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知彼性弊?戾不为宣说。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悚*頁]堕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无违犯者。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欲报恩而彼不受。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堕在丧失财宝眷属禄位难处。多生愁恼。怀嫌恨心不往开解。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往开解。非染违犯。无违犯者。应知如前。于他事业不为助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饮食等资生众具。见有求者正来悕求饮食等事。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给施。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能施与。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现无有可施财物。若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来求者王所不宜将护王意。若护僧制而不惠施。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摄受徒众。怀嫌恨心。而不随时无倒教授无倒教诫。知众匮乏而不为彼。从清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如法追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给。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往教授不往教诫。不为追求如法众具。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有疹疾。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转请余有势力者。若知徒众世所共知。有大福德各自有力。求衣服等资身众具。若随所应教授教诫。皆已无倒教授教诫。若知众内有本外道。为窃法故来入众中。无所堪能不可调伏。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随其转。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彼所爱非彼所宜。若有疾病。若无气力不任加行。若护僧制。若彼所爱虽彼所宜。而于众多非宜非爱。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不随心转。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有誉不欲称美。他实妙说不赞善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显扬等。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将护彼意。若有疾病。若无气力。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护僧制。若知由此显扬等缘。起彼杂染憍举无义。为遮此过。若知彼德虽似功德而非实德。若知彼誉虽似善誉而非实誉。若知彼说虽似妙说而实非妙。若为降伏诸恶外道。若为侍他言论究竟不显扬等。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堕懈怠放逸而不诃责乃至驱摈。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疗治。不可与语喜出粗言。多生嫌恨故应弃舍。若观待时。若观因此斗讼诤竞。若观因此令增諠杂。令僧破坏。知彼有情不坏谄曲。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而不诃责乃至驱摈。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应引摄者能引摄之。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着僻执。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不现神通恐怖引摄。无有违犯。

  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当知一切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复次如是所犯诸事。菩萨学处。佛于彼彼素呾缆中随机散说。谓依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今于此菩萨藏摩呾理迦。综集而说。菩萨于中应起尊重。住极恭敬专精修学。

  菩萨戒本一卷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归命卢舍那  十方金刚佛
 亦礼前论主  当觉慈氏尊
 今说三聚戒  菩萨咸共听
 戒如大明灯  能消长夜闇
 戒如真宝镜  照法尽无遗
 戒如摩尼珠  雨物济贫穷
 离世速成佛  唯此法为最
 是故诸菩萨  应当勤护持

  诸大士。此四波罗夷法。是菩萨摩得勒伽和合说。

  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

  若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众生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若菩萨。瞋恚出粗恶言意犹不息。复以手打或加杖石。残害恐怖瞋恨增上。犯者求悔不受其忏。结恨不舍。是名第三波罗夷处法。

  若菩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处法。

  诸大士。已说四波罗夷法。若菩萨起增上烦恼。犯一一犯失菩萨戒。应当更受。今问诸大士。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士。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士。此菩萨众多突吉罗法。是菩萨摩得勒伽和合说。

  若菩萨。住律仪戒。于一日一夜中。若佛在世若佛塔庙。若法若经卷。若菩萨修多罗藏。若菩萨摩得勒伽藏。若比丘僧。若十方世界大菩萨众。若不少多供养乃至一礼。乃至不以一偈赞叹三宝功德。乃至不能一念净心者。是名为犯众多犯。若不恭敬若[悚*頁]堕若懈怠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入净心地菩萨。如得不坏净比丘。常法供养佛法僧宝。

  若菩萨多欲不知足贪着财物。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摄受对治。性利烦恼更数数起。

  若菩萨。见上座有德应敬。同法者憍慢瞋恨。不起恭敬不让其座。问讯请法悉不酬答。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若无记心。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重病若乱心。若眠作觉想。问讯请法悉不答者。是名不犯。若上座说法。及决定论时。若自说法若听法。若自决定论时。若说法众中。若决定论众中。不礼不犯。若护说者心。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舍离不善修习善法。若护僧制。若护多人意。

  若菩萨。檀越来请。若至自舍。若至寺内。若至余家。若施衣食种种众具。菩萨以瞋慢心。不受不往。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狂若远处。若道路恐怖难。若知不受。令彼调伏舍恶住善。若先受请。若修善法不欲暂废。为欲得闻未曾有法。饶益之义及决定论。若知请者为欺恼故。若护多人嫌恨心故。若护僧制。

  若菩萨。有坛越以金银真珠摩尼琉璃种种宝物。奉施菩萨。菩萨以瞋慢心违逆不受。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舍众生故。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知受已必生贪着。若知受已施主生悔。若知受已施主生惑。若知受已施主贫恼。若知是物是三宝许若知是物是劫盗得。若知受已多得苦恼。所谓杀缚谪罚夺财呵责。

  若菩萨。众生往至其所欲得闻法。若菩萨瞋恨性嫉不为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求短。若重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伏。若所修法未善通利。若知前人不能敬顺威仪不整。若彼钝根闻深妙法生怖畏心。若知闻已增长邪见。若知闻已毁呰退没。若彼闻已向恶人说。

  若菩萨。于凶恶犯戒众生。以瞋恨心若自舍若遮他令舍。不教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若忘遮地。犯非染污起。何以故。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不犯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他心若护僧制。

  若菩萨。于如来波罗提木叉中。毗尼建立遮罪护众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同声闻学。何以故。声闻者乃至自度。乃至不离护他。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学戒。何况菩萨第一义度。又复遮罪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世尊。为声闻建立者。菩萨不同学此戒。何以故。声闻自度舍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非菩萨自度度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菩萨为众生故。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所求。百千衣及自恣与。当观施主堪与不堪。随施应受。如衣钵亦如是。如衣钵如是自乞缕。令非亲里织师织。为众生故。应蓄积憍奢耶卧具坐具乃至百千。乃至金银百千亦应受之。如是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声闻遮罪。菩萨不共学住。菩萨律仪戒为诸众生。若嫌恨心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住少利少作少方便。犯非染污起若菩萨。身口谄曲若现相若毁呰。若因利求利住邪命法。无惭愧心不能舍离。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断彼故起欲方便。烦恼增上更数数起。

  若菩萨。掉动心不乐静。高声嬉戏令他喜乐作是因缘。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又不犯者。他起慊恨欲令止故。若他愁忧欲令息故。若他性好戏为摄彼故。欲断彼故为将护故。若他疑菩萨慊恨违背。和颜戏笑现心净故。

  若菩萨。作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乐涅槃。应背涅槃。不应怖畏烦恼。不应一向厌离。何以故。菩萨应于三阿僧祇劫。久受生死求大菩提。作如是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声闻深乐涅槃畏厌烦恼。百千万倍。不及菩萨深乐涅槃畏厌烦恼。谓诸声闻但为自利。菩萨不尔普为众生。彼习不染污心胜阿罗汉。成就有漏离诸烦恼。

  若菩萨。不护不信之言。不护讥毁亦不除灭。若实有过恶不除灭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实无过恶而不除灭。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诽谤及余恶人。若出家乞食。修善因缘生他讥毁。若前人若瞋若狂。而生讥毁。若菩萨观众生。应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恐其忧恼而不为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观彼现在少所利益多起忧恼。

  若菩萨。骂者报骂瞋者报瞋。打者报打毁者报毁。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侵犯他人。或虽不犯令他疑者。即应忏谢。嫌恨轻慢。不如法忏谢。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犯[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彼欲令作不净业。然后受者不谢无罪。若知彼人性好斗讼。若悔谢者增其瞋怒。若知彼和忍无嫌恨心。恐彼惭耻不谢无罪。

  若菩萨。他人来犯如法悔谢。以嫌恨心欲恼彼故。不受其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不嫌恨性不受忏。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彼不如法悔。其心不平。不受其忏无罪。

  若菩萨。于他起嫌恨心执持不舍。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为贪奉事畜养眷属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无贪心畜若菩萨。[悚*頁]堕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远行疲极。若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以染污心论说世事经时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经时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见他聚话。护彼意故须臾暂听。若暂答他问未曾闻事。

  若菩萨。欲求定心。嫌恨憍慢不受师教。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知彼人作颠倒说。若自多闻有力。若先已受法。

  若菩萨。起五盖心不开觉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起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见味禅以为功德。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听声闻经法。不应受不应学。菩萨何用声闻法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菩萨尚听外道异论。况复佛语。不犯者专学菩萨藏未能周及。

  若菩萨。于菩萨藏不作方便。弃舍不学。一向修习声闻经法。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

  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上聪明能速受学。若久学不忘。若思惟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世。典外道邪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闻菩萨法藏甚深义真实义。诸佛菩萨无量神力。诽谤不受。言非利益非如来说。是亦不能安乐众生。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或自心不正思惟故谤。或随顺他故谤。是菩萨闻第一甚深义不生解心。是菩萨应起信心不谄曲心作是学。我大不是盲无慧目如来慧眼。如是随顺说如来有余说。云何起谤。是菩萨自处无知处。如是如来现知见法正观正向不犯。非不解谤。

  若菩萨。以贪恚心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轻毁外道称扬佛法。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又不犯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

  若菩萨。闻说法处若决定论处。以憍慢心瞋恨心不往听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不解若病若无力。若彼颠倒说法。若护说者心。若数数闻已受持已知义。若多闻若闻持。若如说行。若修禅定不欲暂废。若钝根难悟难受难持。不往者皆不犯。

  若菩萨。轻说法者。不生恭敬嗤笑毁呰。但著文字不依实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菩萨。住律仪戒见众生所作。以瞋恨心不与同事。所谓思量诸事。若行路若如法兴利。若田业若牧牛。若和诤若吉会。若福业不与同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无力。若彼自能办。若彼自有多伴。若彼所作事非法非义。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先许他若彼有怨。若自修善业不欲暂废。若性闇钝。若护多人意。若护僧制不与同者。皆不犯。

  若菩萨。见羸病人。以瞋恨心不往瞻视。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病若无力。若教有力随顺病者。若知彼人自有眷属。若彼有力自能经理。若病数发若长病。若修胜业不欲暂废。若闇钝难悟难受难持。难缘中住。若先看他病。如病穷苦亦尔。

  若菩萨。见众生造今世后世恶业。以嫌恨心不为正说。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自无智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自有力若彼自有善知识。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为正说于我憎恨。若出恶言。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彼人性弊?戾。

  若菩萨。受他恩惠。以嫌恨心不以答谢。若等若增酬报彼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作方便而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欲报恩而彼不受。

  若菩萨。见诸众生有亲属难财物难以嫌恨心不为开解除其忧恼。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如前不同事中说。

  若菩萨。有求饮食衣服。以瞋恨心不能给施。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无。若求非法物。若不益彼物。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彼犯王法护王意故。若护僧制。

  若菩萨。摄受徒众。以瞋恨心不如法教授。不能随时从婆罗门居士所。求衣食卧具医药房舍随时供给。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僧制。若病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有力多知识大德自求众具。若曾受教自已知法。若外道窃法不能调伏。

  若菩萨。以嫌恨心不随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彼欲为不如法事。若病若无力若护僧制。若彼虽如法。能令多人起非法事。若伏外道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

  若菩萨。知他众生有实功德。以嫌恨心不向人说。亦不赞叹。有赞叹者不唱善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知彼少欲护彼意故。若病若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护僧制。若令彼人起烦恼。起溢喜起慢起非义。除此诸患故。若实功德似非功德。若实善说似非实说。若为摧伏外道邪见。若待说竟。

  若菩萨。见有众生应呵责者。应折伏者。应罚黜者。以染污心不呵责。若呵责不折伏。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悚*頁]堕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彼不可治不可与语。难可教诲多起慊恨。若观时。若恐因彼起斗诤相违。若相言讼。若僧诤若坏僧。若彼不谄曲有惭愧心。渐自改悔。

  若菩萨。成就种种神力。应恐怖者而恐怖之。应引接者而引接之。欲令众生消信施故。不以神力恐怖引接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彼众生更起染着。外道谤圣成就邪见。一切不犯。若彼发狂若增苦。受诸大士已说众多突吉罗法。若菩萨犯一一法。应作突吉罗忏。若不忏者障菩萨戒。今问诸大士。是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士。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士。我已说菩萨四波罗夷法。众多突吉罗法。此是弥勒世尊摩得勒伽和合说。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法。能起菩萨行。能成菩萨道。诸大士。欲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善护持。若护持者不起像法法灭尽想。能令像法实义炽然。能令正法永不灭尽。心得正住自成佛法。教化众生常无劳倦。善业毕竟速成佛道。

  菩萨戒本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沙门玄奘奉 诏译

  受戒羯磨第一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如是请言。

  大德忆念我如是名。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慜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礼拜。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

  若诸菩萨。欲授菩萨菩萨戒时。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呾理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令其听受。以慧观察自所意乐。堪能思择受菩萨戒。非唯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以受戒法如应正授。其受戒菩萨复于彼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对佛像前合掌请言。唯愿大德。哀慜授我菩萨净戒。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

  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以无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自此已后应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如是受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是白言。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名菩萨。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如是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萨。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佛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如是名为受菩萨戒启白请证。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又诸菩萨。不从一切诸聪慧者。求受菩萨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从受。谓于如是所受净戒。初无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有悭贪者。悭贪蔽者。有大欲者。无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于诸学处无恭敬者。于戒律仪有慢缓者。不应从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于他违犯不堪耐者。不应从受。有[悚*頁]惰者有懈怠者。多分耽着日夜睡眠。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乐嬉谈者。不应从受。心散乱者下至。不能?牛乳项善心一缘住修习者。不应从受。有闇昧者。愚痴类者。极劣心者。诽谤菩萨素呾缆藏及摩呾理迦者不应从受。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若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忏罪羯磨第二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得舍差别第三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序

  沙门静迈制

  夫瀛溟冲廓。总川逝而朝宗。法性惟玄。统品物而都会。是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绝听雨花。宗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弘致者哉。有三藏法师。是称玄奘。弱龄轶俗。凝神气于白云。壮志游真。晰智晖于玄妙。漱其源者随迎而不如。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大龟启灭之岁。捐觿鞢而整花田。须陀问道之年。镜戒珠而嬉行地。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创膺。深惟蹄旨。悟有余说。悼灵章之紊译。怆神理之纰传。故能出玉门而遐往。戾金河而殉妙。爰有大正法藏。寔号戒贤。道格四依。称流五印。凡厥藏海取质若人。故以所旌戒标洪誉。遂于摩揭陀国。钦承函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虽萨陀之遇昙无。蔑以加也。因固请受菩萨律仪。一稔三祈肇允殷望。法师以菩萨净戒。谅一乘之彝伦。授受宏规。信十地之洪范。特所吟味。匪替喉衿。以大唐贞观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于大慈恩寺奉诏译周羯磨戒本。爰开两轴。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迈以不敏猥厕译僚。亲禀洪规。证斯传焰。动衷形说。式赞大猷。聊纪译辰。以备攸忘。其证义。证文。正字。笔受。义业。沙门明琰等。二十许人。各司其务同资教旨。

  菩萨戒羯磨文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即说伽陀颂曰。

 我今归命胜菩提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  后修八众长养法

  当知八种长养法者。所谓八戒。弟子应于阿阇梨前二三重复。说是伽陀已。次复当称己之名字。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是三宝是所归趣。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汔。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  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  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  解说众生三有苦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大乘戒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言。有破坏戒行寿命者。有断灭善根者。出家难值发精进心坚固守护。若诸苾刍等。于佛法中求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恶苦恼。如佛所说宁舍身命而趣无常。不得纵心犯其戒律。若人舍命只坏一生。若复破戒令百万生沉沦恶道。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如是命终时。复得生天上。佛言。苾刍。若犯律仪。譬如盲人不见众色。亦如无足不能行道。远离涅槃不到彼岸。若持戒人成就一切法宝。譬如贤瓶圆满坚固。能盛一切珍宝。如是破损珍宝散失。若破律仪。则舍一切善法。先曾犯戒。而后心欲求涅盘。如去眼耳对镜照面。何所堪能。佛言。苾刍。女人无信不可亲近。王恩虽胜不可恃怙。水沫无实不可撮摩。富贵无常不可久住。色相如花须臾变异。寿如熟果不可久停。如急流渡船。如朽屋暂住。宁食毒药不得饮酒。宁入大火不得嗜欲。佛说是经已。时彼苾刍及诸菩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戒经

佛说正恭敬经

佛说正恭敬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声闻比丘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百人皆是如来种子。权行六道助佛扬化。知众生根威德自在。显发如来方便密教。其名曰生疑菩萨。宝德菩萨。光明王菩萨。慧登菩萨。德臻菩萨。悉达菩萨。无畏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德首菩萨。目首菩萨。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当云何敬法及敬法师。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止止阿难。今时众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乐法及以敬法。已敬当敬。世尊。自我亲近如来以来。未曾得闻如此法门。以不闻故。恭敬如来必失仪则。今若闻者。故得如法修行是事。世尊。复有乐法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法门即得修行。世尊。复有如来法中出家比丘。贫穷下贱但求衣食。不乐求法及敬法师。虽复亲近佛法。而行下贱不能隐覆。必当示现。世尊。是故我今现在自为。并及未来一切比丘。咨请如来如是敬法。世尊。我等云何得修正行。惟愿如来为我解说。

  佛告阿难。乐敬法善男子善女人。若欲读诵请问。往至经法应当和上阿阇梨所。至其所已。应问和上阿阇梨。如来正法随心所乐。当知和上阿阇梨心所知法。先应咨请听问以不。师若听者。然后乃问。虽复岁数若十二十。为乐法故应往咨请及受依止。何以故。如来法中虽听五岁比丘得离依止。然彼人以初敬为法求乐法故。何以故。是人为欲成就自德行故。阿难。彼阿阇梨者。应如是与依止。或言可。或言如是。或言尔。或言利。或言教诲。或言谨慎行莫放逸。如法端正修行作。如是与依止。比丘成就如是等法。可与依止。彼得名为成就依止。假使百岁比丘不能通达如是等句。彼人应受依止。况能与他作依止师。若使无岁比丘成就如是等法。沙门密语即得名为以受依止。假使百岁自不达如是等法诸句律者。彼应受依止。是中诵经比丘。应于阿阇梨所作敬重心。及正恭敬彼读诵受经者。在阿阇梨前不得露齿。不得瞻足。不得动足。不得垒足。不得踔足。不得弄足。不得高座处坐。师不借问亦不得语。不得违师语。不得一向瞻相师面。住在师前三肘而立。师听坐即坐。坐已于师所起慈悲心。彼诵经者应先诵熟。熟者诵已。从师受经任意多少。随诸法门中若有疑者。先应咨请听问以不。师若听可然后当问。彼受经已右膝着地。两手接礼师足。若地处恶者。随所有道却退而行。当至平处。若地处先平。彼应礼师足然后当行。行至十肘复更作礼。然后随道而行。彼应作如是念。阿阇梨常逐我后。我不能远离阿阇梨。彼应知时。日三时到阿阇梨所。若不到者。应如法治。若到而不见阿阇梨者。彼应若草若木若杖若土块若石。令作记识。若阿阇梨在房宴坐者。彼应旋房礼敬然后当行。若有所作不问师。亦不得作。除大小便。不得向师作粗犷恶语。不得重循师语。随师所坐之处。若绳床若木床。皆不得坐。彼床若坏即应治之。彼应晨朝时往知时往。不得非时往彼。往已应问阿阇梨。当何所须及何所作。为入聚落不。若言入。阿阇梨所有衣被。应洗手自衣拭手。两手捉师衣已着净处。先与师净水洗手。然后授衣与师。于后安陀会拂尘与之。或覆身衣或雨衣。或所须余衣资用之者。彼应如是敬。不得阿阇梨前㖒唾。若寺内若寺东西。不得左右反抄衣。不得缠头随师所居。有经行处扫洒令净。日三时拂扇。三时洗浴。三时咨问。取水为师乞食。若师有所作者。彼应用力作之。若食竟应从师索钵洗之。若与先洗师钵。然后自洗己钵。师若不与不得重索。何以故。阿难。未来有如是比丘。作是念言。如来等正觉钵无有洗者。彼学我故自欲洗之。如来听如是等人。夏取清凉冬取温暖。随所须者皆应得取。不得师前嚼杨枝。不得说师若好若恶。若遥见师应起迎接。阿难。若从读诵咨请一四句偈。是名阿阇梨。是故彼应恭敬阿阇梨。阿难。若不如是敬阿阇梨者。以不敬故住不正行。说师过恶者。彼不说我以为世尊。何以故。阿难。彼人不重佛不敬法不在僧数。何以故。阿难。如是痴人不得名为住正行中。阿难。住正行者。我为彼人说佛法耳。

  尔时尊者阿难涕泣流泪作如是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众生。能住能行如是等行。甚为希有。世尊。我能行住如是等行。世尊。若有比丘不能恭敬和上阿阇梨及说过者。彼人得何等报。佛告阿难。若有比丘不敬和上阿阇梨及说过者。我说彼人愚痴凡夫。何以故。阿难。不得说阿阇梨实恶。何况说虚。是中阿难。若不恭敬和上阿阇梨者。有辟支地狱名之为灭。彼人命终生彼地狱。彼人生已即有四头。身上火然如热铁丸。是中有诸虫名为铁狗。常所食啖彼人舌根。是处命终生畜生中。作虎狼野干。众生见者皆唱言。是虎狼野干。有所见者无能喜乐。以本口过故常食粪秽。受报已尽复生人中。常在边地无佛法处。虽生人中具足众恶。远离功德。身形色力不类人状。禀受身形不似父母。不为父母之所怜爱。常被恶谤远离诸佛。生生愚痴闇钝无智速堕地狱。何以故。以不恭敬教授施法。济拔难者故。阿难。如是等人数得苦法。阿难。假使读诵受持一四句偈。及以经卷书写供养。随彼字等劫。若顶若肩若背荷负彼师。及一切乐具而供养之。阿难。如是供养已。犹不能报阿阇梨恩。佛告阿难。未来世中有如是等诸恶比丘。得是经已而不恭敬阿阇梨和上者。以无行故。说阿阇梨和上过。我今当记如是比丘愚痴人等。堕诸地狱受大苦恼。阿难。我今告汝及以正敕。如来以说善恶道行。随彼众生所行善恶。得报如是。是故阿难。汝等今当应善恭敬应善思量。阿难。善恭敬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门者。赞叹出离诃欲不净。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阿难更整衣服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名何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云何受持修行。于未来世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正恭敬。如是受持。所谓爱佛爱法爱僧。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诸比丘并诸菩萨闻佛所说。皆大踊跃欢喜奉行。

  佛说正恭敬经

善恭敬经

善恭敬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如来本所行处宝庄严殿。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等。并余无量百千万亿四部大众。左右围绕共会说法。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既问我以是义故。我当为汝譬喻解释。所以者何。智者于义譬喻得解。阿难。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树木百卉药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横一指。从地生者彼等树木。并着枝叶花果子实皆悉备具。阿难。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如横一指最小之者。所生花果多少之数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叶果实枝等。如横二指所生草木。还有若干花果子实。多少之数。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从地更有出生。如横三指还有若干枝叶花果。多少之数如三恒沙。阿难。于意云何。颇复有人能数彼树多少以不。阿难言。不也世尊。

  尔时佛复告阿难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实。有人尚能数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显示不求果报。发慈哀心怜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罗汉果。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乃至令发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解释分别显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数。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千分不及一。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称量。阿难。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闻中。复能向他乃至宣说一四句偈。

  尔时世尊作是语已。长老阿难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乃能作如是说。希有。婆伽婆如来。乃能作如是说。世尊。彼之受法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法中及法师所。应作何等恭敬之心。作是语已。

  佛告阿难言。阿难。汝莫问我如是之事。何以故。今者众生无敬法心。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法中或有渴仰敬重心相。惟有口言。为衣食故为利养故。从贫贱中剃发出家。而作是言我能为法。虽复彼等求诸佛法。世尊。然彼众生无行法心示下贱相。是人还起下贱之心。世尊。我为自身故发是问。我等云何应住。云何应行。作是语已。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欲得读诵。彼等众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应问诸佛法言。随心所乐所堪说处。应说依止。彼或十腊或十二腊。为重法故应乞依止。何以故。如来往昔虽复说言五夏比丘不须依止。而彼学者于前敬心乃能为法。以是义故应当依止。何以故。彼人欲学于佛法故。

  阿难。而彼和上阿阇梨等。为彼应作如是依止。当如是耶。我许汝耶。汝得利耶。我教汝耶。汝当谨顺莫放逸耶。应练行耶。如是与耶。若有比丘得具足法。彼则堪能与他依止。若能如是分别法句。与他依止名依止师。

  若有比丘虽复百夏。不能闲解如是法句。彼亦应当从他依止。所以者何。自尚不解况欲与他作依止师。假令耆旧百夏比丘。而不能解沙门释种秘密之事。彼人为法应说依止。虽有百夏上座比丘。不解律法。彼等亦应说于依止。

  若有比丘从他受法。彼等比丘于彼师边。应起尊贵敬重之心。欲受法时。当在师前不得轻笑。不得露齿。不得交足。不得视足。不得动足。不得踔脚。足踝齐整勿令高下。于彼师前勿升高座。师不发问不得辄言。凡有所使勿得违命。勿视师面。离师三肘命坐即坐。勿得违教。安坐已讫。于彼师所应起慈心。若有弟子欲受法时。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诵已有疑先应咨白。若见听许然后请决。是时学者既受法已。右膝着地两手捧足。一心顶礼师所住处。地若平正即应设敬。若地偏隘即还却立。乃至师过至彼平所即便请法。若至平处礼师足已。却缩而行至十肘地。遥礼师已随意归还。又复弟子应作是念。师在我后观我是非不应放逸。我若即来寻至师前。请决所疑是即为善。傥不得来应当知时。一日三时应参进止。若三时间不参进止。是师应当如法治之。

  又复弟子若参师时。至彼师所若不见师。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若当见师在房室内。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向师顶礼尔乃方还。若不见师众务皆止不得为也。除大小便。

  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师坐卧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涕唾。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骨*專]。不得笼头。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取师应器洗治令净。若师与洗先洗师器乃及己钵。若与应洗。如不与者不应再索。何以故。有因缘故。阿难。有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来往昔钵无人洗。彼等学佛应当自役。虽然如来许彼。天若热时应具冷水。天若寒者应备暖水。凡所须者皆应尽备。亲在师前勿嚼杨枝。于他人处勿说师过。若遥见师寻起迎接。

  阿难。凡有师者。随在谁边学四句偈或听或读。或问或咨一四句等。是即为师。时彼学者于其师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之者。若于他边说师过者。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何以故。

  阿难。彼无敬心不爱佛故。彼无行人况爱法者。彼无敬人当不爱法。彼大恶人亦不爱僧不入僧数。何以故。彼愚痴人不行正行。阿难。佛所言说皆为行者。

  尔时长老阿难闻佛说已。悲泣流泪以手扪拭。作是白言。世尊。于将来世少有众生住是行者。世尊。我等当行如是之行。我今当住如是之行。世尊。若有比丘。于彼师所或和上边。不生敬心道说长短。于将来世得何等报。佛告阿难。若将来世有诸比丘。或于师所或和上边。不起恭敬说于师僧长短之者。彼人则非是须陀洹。亦非凡夫。彼愚痴人应如是治。何以故。阿难。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无也。

  阿难。若有比丘于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地狱名为椎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已。一身四头身体俱然。状如火聚出大猛炎。炽然不息然已复然。于彼狱处复有诸虫。名曰钩[此/束]。彼诸毒虫常啖舌根。时彼痴人从彼舍身。生畜生中受野兽形。或野干身或受狼身。彼诸人等见者大唤。或唱言狼或唱野干。阿难。彼痴人辈。皆由往昔骂辱于师及与和上。是故见者皆悉不喜。以彼往昔舌根过故。恒食?尿。舍彼身已虽生人间常生边地。生边地已舍于一切功德之事。具足恶法离众善法。虽得人身皮不似人。不能具足人之形色。不似父母。父母憎恶。得人身已常被轻贱诽谤?辱。离佛世尊恒无智慧。从彼死已还速坠堕地狱之中。何以故。

  阿难。若有人等。于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教法行师所。教真行师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阿难。彼痴人辈。自余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

  阿难。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亦复不名深敬于师。况敬法耶。作是敬者是名敬师。

  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

  阿难。当来之世多诸比丘得是经已。于师和上起不敬心无有正行。于师和上恒说于过。阿难。我说彼等愚痴人辈极受多苦。于当来世必堕恶道。阿难。我向汝说我向语汝。如来在世于汝等边已为说讫。此是正道此非正道。于当来世彼诸比丘随行何行。还生是处得是果报。是故阿难。我教汝等常行恭敬。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当得如是胜上之法。所谓爱敬诸佛世尊敬重经法。深爱敬僧当入是次。佛说是经已。长老阿难等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恭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