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箓法箓择日历-唐-张万福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籙擇日曆

經名: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籙譯日曆。原題張萬福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籙擇日曆

伏尋三洞經教,四輔法文,元始所說,道君傳授,而眾聖修行,群真禮誦,祕之三境,流布十方。代歷塵沙,年踰浩劫,方乎日月,諭之水火,凡聖共觀,人天等用,法雖無量,軌範不殊。世雖有革,威儀恒一,至如出家入道,須有受持,大德法師,宜相指授。弟子既來丹倒,師主當備科儀。理須敬奉經文,遵承典格,必使三盟,可則六證匪虧。學道有師,持經不犯,而辭誓已納,齋奏在期,各從所請,預宜擇日,期之經法,難以改移,須自分明,詛容混漫。頃諸師者,先用甲子為良,或以正一受道曆,通傳三洞,且如甲子,道德三皇用之。受道之曆,治籙符圖等事,至於上清、靈寶,自有吉辰,豈得雷同,莫分涇渭。而吳蜀二境,京洛兩都,遞相承用,因循靡革。萬福仰惟積善,慶及庸微,既厠道流,又參真祕,自升凈域,向五十許年,從師結誓,亦四十餘載,敢窺瓊檢,竊誦金章,香燈之暇,輒此撰錄,祇望示之門人,未敢聞之于外。先修三洞眾戒,已具二十一卷中,恐披卷軸繁多,罕能存錄,今指行此一卷,庶弟子誌之。

正一仙靈符籙等
甲子和合,乙丑上剋下,丙寅、丁卯和合,戊辰自刑、己巳和合,庚午下剋上,辛未和合,壬申、癸酉和合,甲戌上剋下,乙亥和合,丙子下剋上,丁丑相生,戊寅下剋上,己卯下剋上,庚辰相生、自刑,辛巳下剋上,壬午上剋下,癸未下剋上,甲申、乙酉下剋上,丙戌上生下、和合,丁亥下剋上,戊子上剋下,己丑專和合、吉,庚寅上剋下,辛卯上剋下,壬辰下剋上,癸巳上剋下,甲午上生下,乙未上剋下,丙申、丁酉上尅下、凶,戊戌專吉,是天門不入靖己亥上剋下、自刑,庚子和合,辛丑下生上、和合,壬寅、癸卯上生下、和合,甲辰上剋下、自刑,乙己上生下、吉,丙午專火自刑,丁未上生下、吉,戊申、己酉上生下、自刑,庚戌下生上、吉,辛亥上生下、自刑,壬子專水、吉,癸丑下剋上,甲寅、乙卯專木、吉,丙辰自刑,丁巳專火、吉,戊午下生上、自刑,己未專土、吉,庚申專金、吉,辛酉專金、自刑,壬戌下剋上,癸亥專水、自刑。
凡受道合和,上下相生,大吉,專小吉;自刑,上下相剋,凶,不可度法籙經戒。

陽平鹿堂等二十四治,及遊散宿治
正月、二月子日,五十倍;丑日,二十倍。寅日殺子,卯日殺婦,辰日大吉,巳日自如,午日九倍,未日殺身,申日殺婦,酉日小吉,戌日七十倍,亥日五十倍。

三月、四月子日五十倍,丑日殺母,寅日大通,卯日小吉,辰日小凶,巳日十倍,午日師自殃,未日三十倍,申日三十倍,酉日五十倍,戌日二十倍,亥日二十倍。
五月、六月子日殺母,丑日害母,寅日大凶,卯日殺父,辰日殺母,巳日小凶,午日殺子,未日殺子,申日殺母,酉日五十倍,戌日二十倍,亥日不吉。
七月、八月子日大通,丑日大凶,寅日小凶,卯日殺父,辰日殺母,巳日二十倍,午日殺母,未日五十倍,申日殺子,酉日殺母,戌日二十倍,亥日五十倍。
九月、十月子日自如,丑日自如,寅日小凶,卯日二十倍,辰日五倍,巳日六十倍,午日大凶,未日三十倍,申日二十倍,酉日二十倍,戌日殺子,亥日殺婦。
十一月、十二月子日殺子,丑日殺婦,寅日小凶,卯日五十倍,辰日五十倍,巳日殺婦,午日殺父,未日七十倍,申日三十倍,酉日三十倍,戌日大凶,亥日殺婦。

凡十二件,度道吉凶日,明尋之,勿犯二條,出《正一法文度籙度治儀》。

老君金鈕,及經目並經等

右凡受道營齋,用王相、本命、甲子、朔望日皆佳,出太玄部《老君傳儀注訣》。

神咒、符契、圖經等
右用正月上甲,及每月一日、十五日、卯酉時良,出《神咒經》。

洞神三皇符圖經等
右齋之辰及傳授,皆擇王相、本命、甲子、甲申、甲寅,此為三元最吉,出《洞神經》十四卷。

洞玄靈寶自然券中盟經真文二籙、靈策神杖等
右春用甲寅、乙卯,夏用丁巳、丙午,四季用戊辰、戊戌、己未、己丑,秋用庚申、辛酉,冬用癸亥、壬子。建王之日,登壇也。

五法
右受六甲符,當以甲子日,夜於庭壇,風雨入室。禁山云:以夜半設祭,不言其日,五嶽用月上,建夜半。三皇云:夜半於庭壇敷席,不言日。五符云:吉日清冷夜半時,於庭壇敷席,出《陶公傳儀》。今以六甲附老經禁山三皇,同洞神法。五嶽五符,依靈寶法也。

河圖寶錄
右以元正之夜,行之最吉。諸月三日、二十七日,此是尊皇降見之日。及甲子、甲午、庚申、本命、太歲、八節日,皆大吉,出九皇醮儀、上清七券經目,及經三籙諸法、太素玄都紫絞交帶等。
正月九日、十日,二月八日、九日,三月七日、八日,四月六日、七日,五月五日、六日,六月四日、五日,七月三日、四日,八月二日、三日,九月一日、二日,十月十日、十一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日,十二月十二日、十三日。
已上謂之天關九開之日,亦曰朝太素日。陶云:今歲某子直辰,天關九開,每月止一日。臧宗道云:傳三洞經法,用天關九開日,出《上清經》及《真誥》中。

凡厥受道,皆有三盟,初中微心以誠信。又須六證,監視威儀,正其虧闕,既人有利鈍,致法有尊卑,而漸頓宜殊,勤怠須隔,自微至著,以近涉深。聖人垂旨,接引如流。即初請法,各有階差,依其次第,不可乖越。但以世中道士,衣食累身,且救目前,未思死後,少能向道已。是勇猛難勝,若不携提,便恐歸依路絕。所以一壇之內,數法不同,三盟之中,參受各異。若人人別受,法法殊壇,非唯師與弟子弊其形勞,抑亦仙官煩於召請,欲使古今取則。凡聖合宜,事以道通,法因人制,庶上則諧於聖旨,下則得於凡心,即天尊善權,至道含育,其為博也。如抱愚不變,執滯匪移,實恐拯接路迷,信向情斷。其有假道賣法,求利取人,罔冒賢良,欺謾愚騃,而高張聲譽,遠俟招呼,妄設執模,空為法則者,置之言外,吾所不論也。竊見男女同壇,或師弟不相對齋,或師弟各自遊行,或結齋之後、始來告赴,或不投辭誓,或抱素盡空,或師借經法、及假人經法,或師為出法信,或數師同壇,或不書表刺、不分契券,或法次交互、不期良日,或虛注保證、及廣書名德,如此之流,情所不忍。復有無經法,恃其豪富勢力、及名望高遠,恥人不歸,強相招引,為他傳授。亦有曾受一法、兩法,或道德十戒,乃唱言自云:凡諸道法,我並師受。或薄解符章禁祝小技,出入天庭。或富貴人驅使,或百姓信向,豐衣足食,少有僮僕,使人傳唱,招致弟子,為傳經法。或恃以年高德重,俄然戴冠,為人師範。此之流例,舉目皆是,豈思冥咎罪殃,及乎己身。分甘冥苦,其奈七祖、九玄、所生父母,何世有殺父弒君、反天違地、自取夷滅者,亦同怪乎哉。既一壇之內,參受不同,宜就尊法,告齋立限,取其良日,其中小法,齋內傳授。昔嘗遊江淮吳蜀,而師資付度,甚自輕率,至於齋靜,殊不盡心,唯專醮祭,夜中施設。近來此風少行京洛,良由供奉道士,多此中人,持玆鄙俗,施於帝里。又云:靖,忌道父母,忌不入靖燒香。愚人景慕,用為奇訣。其道父母,靖忌上禁祭酒、奏章設醮,元不及三洞上法,至如戊辰、己巳、戊戌、己亥,隨日流行。而十齋八節、五通太素朝第山等,天之定日,求仙要領。若與之會,得不朝真者乎。此蓋濟世小道,非修身上法,汝之弟子,宜識之焉。其或十齋八節,既是眾聖按行,條記功過,亦曰良辰。雖經不指言例之,為善傳道,所用必諧聖旨。復有上帝殺伐日云:不可舉百事,此祇合藥營建,諸所禁防。至於受道,固應無礙,而始學初門,幸能避之佳也。三洞上法久悟,法人自不拘也。按金明道科,但法具周辦,即登齋告盟,未使擇日,賢者詳之。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籙譯日曆竟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唐-张万福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

經名: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原題賬萬福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

三洞弟子張萬福撰

凡醮者,所以薦誠於天地,祈福於冥靈。若不精專,則不足以通感,盡誠而福不應者,未之有也,誠不極而望臻者,亦未聞矣。修佩之者,宜竭誠焉。凡設座,得名山洞穴是佳,不然,即幽閑虛寂,亦可施置其器物座具。時果芳饌,必在豐新。山洞間無席,即藉草以木葉。若凈為巾,預慎內外,不得犬鼠畜產,離穢葷肥,登臨犯觸,及呵叱大小。盛饌一如齋法,世人心昧,不睹精微,即云酒脯,但生不信。且道法清虛,特忌殗穢。星辰嶽瀆,皆是真仙主之。不究根尋源,直信邪說,若斯之類,吁可痛哉。知上士之所勤,下愚之大笑也。

設壇座位第一
潔壇解穢第二
入戶咒第三
發爐第四
出靈官第五
請官啟事第六
送神真第七
勑小吏神第八
內官第九
復爐第十
送神頌第十一
出戶咒第十二
醮後諸忌第十三

設壇座位第一
夫神道非形,至誠斯感;真靈無象,啟必有方。修之者,須立壇位,以祈福應也。其壇,請依靈寶招真法,開東、西、南、北、王上五門,方二丈四尺,欄纂如法。何者?三洞經法,洞玄居中,故用其事,以通上下也。立壇訖,置上清位於壇中,稍近前,南向施青絳紋巾,以法籙開安座上,前設五尺盤三枚。一盤九分,一盤六分,三盞燈,一盤一分,都合十六分十六杯,三爐香。
次北近西六甲位,南向敷絳巾,以符開安座,前設六盤,每盤一分,一爐香,六杯,燈一。
次東頭三皇位,南向敷碧巾,以符開安座上,從東天皇,次地皇,次人皇,前設三盤。盤一分,三香,三杯,三燈。
次東面北頭,五嶽真形圖,西向敷絳巾,以圖符安座上,前三盤。近北一盤,五分,五嶽君位近南,一盤二分;佐命君位次南向,二盤,各一分;青城廬山使者位,三盤,九分。九杯,四燈,四爐香也。
次南五符位,西向敷巾,以符安座上,前三盤。一盤一分,稍前,或別席敷皂巾。人烏山位一盤,一杯,一香,一燈。次後二盤,真文五符八景內音位,各五分,合十分,十杯,一香,一燈。
次南設盟威位,東向敷絳巾,符安座上,前設三盤。盤八分,合二十四分,二十四杯,或十二杯,或八,或三,各有法象,一香,一爐。

次北設東西二禁位,東向敷青巾,以符安座上,前設三盤。近北一盤一分,西嶽君位;次近南,中黃太一位,一盤一分;次近西,四神君位,一盤四分。都三盤,合十六分,或六盤,三分,二香,二燈。
若修七星,即於壇中上清後、六甲前,南向敷紫巾,設七盤。盤一分,七杯,一香,一燈,此位縱不修,亦宜設位。夫醮法,以斯為首也。
河圖;附上清,亦可於上清後、三皇前,敷青巾,南向設一盤九分,一香,九杯,一燈。醮餘鎮信盥、豉、米等,於上清前,小近東一席置之。項見師,作如是設位,非敢自專其所,須香燈、鎮信,並須如法。或能每座設案,更以淨巾,以籙於案上更佳。各設版壇,四面並須絳繩欄之。不然,即灰,或麥麩圍之。欲使真靈有位想念,可以淨幕遮圍,不使香燈散亂尤佳也。

潔壇解穢第二

夫所以潔壇者,蕩滌故炁,芳澤真靈,使內外清通,人神俱感。凡啟醮,悉皆如之,非直此也。向王書解穢符於紙上,其水桃皮、竹葉、沉香、雞舌、香柏葉等,剉絹袋沉湯中煮之,以灑壇及器物中,並沐浴。或以清泉新水,亦得用也。依前章鋪訖,具法服,以劍水於地戶上,先劍後水,相去各三步,啟奏作三才步。步畢,握固瞑目,存經、籍、度師在西面,存唐將軍兵馬佩劍執印在左,葛將軍兵馬執戟佩劍在右,周將軍兵馬執節在前,真人著朱衣、乘九鳳、步斗臨壇收穢。七星覆己,頭上柄指前,不得遮己目。畢,開目誦四靈
咒。咒曰: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云云,並依常。畢,以手撫心,丁字立,咒曰:
吾召百神既集,即當遊云云,次三才步。
次勑水江河淮海,非凡水云云,乃噀水一下,唱攝三下。
次稱名位訖,謹請東方青龍,降以真氣入臣身中云云。
次作三才步、九跡或既濟卦。
次請五童君云云,其他並常也。次作七星剛步,放水椀訖。

入戶祝第三
四上功曹、龍虎使者、正一生炁、侍靜素女,夜有所啟,請得開明童子、上玄少女,與我俱入黃宮之裹,通達所啟,皆使上聞。畢便入,繞壇一周,啟事人西北設位而立。餘眾宮男設位向東,先上諸座香,次上啟告香也。

次唱,各禮師存念如法。

次存三師如常。

發爐第四

嗚法鼓三十六通。
無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老君,召出臣某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左右捧香、驛龍騎吏、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關,啟州縣土地里域真官正神,臣某今正爾燒香設醮,願得十方正真生炁降流臣等身中,令所啟,速達徑御三清玉帝至真几前。
次上奏按香,眾官再拜。

出靈官第五
長跪,叩齒二十四通。
謹出臣某身中五體真官、上仙上靈、直使功曹、正一功曹、左右官使者、陰陽神决吏、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臣某身中虛無自然左右侍郎、混沌玉帝太真、左右領仙玉郎、九玄上虛功曹、三元功曹,各二十四人;出上清玉虛使者、神仙使者、太山使者、金晨玉童、太華玉女、左右靈飛、玉虛侍郎,各二十四人;出五帝、元皇、太真,各九千人;出檢天輔仙騎、輔真騎、輔神騎、輔帝騎、輔靈騎,各九億萬眾;出五帝飛輪策空騎、五帝飛仙騰空騎,各九億萬眾;出九天飛瓊羽蓋騎、飛轅緑駢騎、制地龍騰騎,各九億萬眾;出自然招真生芝玉仙吏、招神生芝玉仙吏、神丹生芝玉仙吏,各九億萬眾;出金真輝電騎、陽精興雲降雨騎、陰精興雲降雨騎、陽明照曜逐電騎、雲門執節金光騎,各九億萬眾;出臣某身中靈寶洞玄三部八景諸天內音神仙、繡衣玉女、五帝直符、傳言奏事、日月星宿、五帝官屬、神龍騎、飛龍騎、驛龍騎、雲龍騎乘等,一合嚴裝冠帶,整其威儀,對立臣某前,告勑上下八方、天官、地官、水官、五嶽四瀆、九江八極、名山大澤、五帝真官、四司監察、九部考召、玄元四始、甲子諸官君,無極無窮、無高無下、無幽無明、無深無淺、無鞅數眾真官,注氣乾皇、九宮八卦、六甲直符、虛無直事、五嶽飛仙、神龍羽騎等,並為關啟。

奏聞臣某,去某年、某月、某日,詣上清大洞法師某君門下,奉受仙靈畢法、上清仙籙、靈寶真文、八景五法、六甲祕符、西嶽名山、五嶽真仙圖籙、三皇五帝神符、九天鳳炁正法真籙、金神虎符、豁落七元靈飛、六甲紫文交帶,迴車畢道,佩服身形,存修供養,吉辰於某觀靈壇之上,旋設薄醮,陳情獻欵,以契真靈三界官屬,與臣某身中五體三萬六千神吏,分形合影,營護壇所,馘減妖氛,咸令肅穆,無使參差,聽臣某關奏啟請,必蒙降赴。

請官啟事第六
從此已後,並須平聲低言讀之,每至再拜,皆住良久,不得高厲也。
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某嶽先生、某帝小兆真人臣某,再拜請官。
謹奉請上皇二十四高真、玉清紫虛高上元皇道君等,各神仙、玉童、玉女,一合乘雲馭炁,應景分靈,垂光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三天正法三元大君、太微靈都元皇真君、神仙丈人、玉童玉女、六十三部靈官真人,一合分靈應景,馭炁乘雲,騰空遍下,垂光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太清高仙、景雲真人、太上丈人、上皇君、九華太帝、玄黃玉女,一合流精散氣,逐感隨機,駕景通神,乘光降席。再拜。
謹奉請瓊宮左右靈飛、真童玉女神仙等眾,垂光降席。再拜。
謹奉請河圖太尉、玉帝府九晨君、真皇夫人、諸靈官使者、玉童玉女等,一合馭景分暉,垂光降席。再拜。
謹奉請太平下教二十四高真人,一合留神應感,布大慈悲,念彼有心,同塵接世,分暉列照,垂光降席。再拜。
謹奉請北斗七星真君、輔弼真宰、仙靈騎從,一合馭景分暉,垂光降席。再拜。
謹奉請六甲所領六旬真神、六丁玉女、符吏從官、直日直符、十二守士,並臨降醮席。再拜。

謹奉請西嶽君,及飛天丈人、太一中黃、玄上玉童、虎王李君、猛獸先生,一合來下,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五嶽君、佐命潛霍儲君、青城丈人、廬山使者,及當境山川真靈,並降臨醮席。再  拜。
謹奉請天皇天一君、地皇太一君、人皇玄一君、真靈騎從,並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人烏山形、真靈騎從,一合來下,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東方靈威仰蒼帝君、青牙九炁天君、太上真王、青腰玉女、東鄉諸靈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南方赤熛弩赤帝君、朱丹三炁天君、元炁丈人、朱宮太丹玉女、南鄉諸靈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中央含樞紐黃帝君、太帝真人、子丹黃庭戊己天蒼玉女、中央太帝靈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西方曜伯寶白帝君、明石七炁天君、元炁丈人、太上白素玉女、西鄉諸靈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北方隱侯局黑帝君、玄滋五炁天君、太上靈君、夜光玉女、北鄉諸靈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夏帝君、五嶽靈山真人、江河四瀆、三官九府諸靈官、地仙玉女、五嶽飛仙諸仙官,並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斗宮諸真人、玉童玉女、高仙神官,服紫翠十華之帔、雲錦鳳羅之裙,右佩虎章,左帶龍劍,御碧林之輦,乘三素之雲,垂光迴眄,曲賜下臨。再拜。
謹奉請左上仙蔽身大將軍一人,姓唐,名宏,字文明。赤積朱衣大冠,左手執節,右手持符。佩劍兵士三千萬眾,下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右上靈隱形大將軍一人,姓葛,名雍,字文度。赤幘朱衣大冠,左手執戟,右手持符。佩劍兵士三千萬眾,下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中上神藏影大將軍一人,姓周,名武,字文剛。赤幘朱衣大冠,左手執節,右手持符。佩劍兵士三千萬眾,下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正一童子一將軍籙,籙中正一功曹使者、仙童侍從,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正一童子十將軍籙,籙中功曹使者、郎吏虎賁等,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正一上仙上靈百五十將軍籙,籙中功曹使者、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赤天三部唐將軍、葛將軍、周將軍,並侍從兵吏,各三千萬眾,嚴裝盛服,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上靈百鬼召籙,籙中功曹使者、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元命混沌赤籙,籙中功曹使者、仙人玉女、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三五上仙百鬼召籙,籙中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九州社令籙,籙中功曹使者,將軍吏兵,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三五星剛五斗籙,籙中功曹使者、魁罡斗步、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河圖寶籙,籙中功曹使者、仙童玉女,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解六害神符籙,籙中真官,解刑卻害,將軍吏兵等,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九鳳破穢籙,籙中五方破穢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都章畢印籙,籙中真神、功曹使者、仙童玉女,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斬邪華蓋籙,籙中功曹使者、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九天兵符籙,籙中統領九天神君、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九宮捍厄籙,籙中諸官、卻厄君、將軍吏兵,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八卦護身籙,籙中功曹、八方護身君、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考召籙,籙中考召君、將吏、攝召靈官,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斬邪赤籙,籙中辟斥將軍吏兵、斬邪靈官,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辟邪神籙,籙中功曹使者、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四部禁炁籙,籙中禁炁將軍、功曹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大斬邪籙,籙中誅邪、斷絕水府精邪、將軍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功曹籙,籙中功曹使者、仙童玉女、吏兵,降臨醮席。
謹奉請臣身中所佩太上保命長生籙,籙中保命君吏,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太上三元大將軍券契中貴神將吏,降臨醮席。再拜。

謹奉請陽平治都功治籙。若不受都功,不請也。

言治典二十四治,治有二十四人,官有二十四職,職有二百四十軍,軍有二千四百將,將有二萬四千吏,吏有二十四萬兵,男官、女官、二十四官,男職、女職、二十四職,男氣、女氣、二十四氣。
治中虎賁威儀鈴下五百將,各二十四人。
治中校尉百二十人。
治中功曹二人。
治中主簿二人。
治中幹佐十二人。
治中金剛童子十二人。
治中小吏十二人。
治中部章督郵十二人。
治中從事十二人。
治中使者士二人。
治中通章二人。
治中典治君十二人。
治中考召吏二十四人。
治中左右陰陽二十四生炁吏。

治中建節監功大將軍二十四人。

治中前步效功吏二十四人。

治中後步效殺二十四人。

治中驛亭丞二十四人。

治中監章從事二人。
治中按章從事二人。
治中錄章從事二人。
治中校章從事二人。
治中呈章從事二人。
治中鈴下百鬼中王二十四人。
治中定章從事二人。
治中齎章從事二人。
治中御章從事二人。
謹奉請名山大澤守土真官、當界主司、虛空監察、四司五帝、應感真靈,各領分輝垂光,降臨醮席。再拜。
請眾聖事畢,便伏想見真靈百匝千重、億乘萬騎,悉在壇所,各依位次,儼然陳列,靈真光輝煥耀,肅然在目。前畢再拜。
次讀詞,詞訖亦拜。
次稱名位。
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奉行三洞醮法事某嶽先生,某帝小兆真人臣某等,誠惶誠恐,謹叩頭再拜,上啟虛無自然元始天尊、無極大道太上老君、上相上宰、無極元君、太上玉晨高上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玉皇二十四高真、玉清紫虛元皇道君、四輔上相上宰、東華方諸青童大君、三天正法三元君、太微靈都元皇真君、九天鳳炁太清上仙、太上丈人、神仙丈人、玉童玉女、三台七元輔弼尊帝、神真上聖、上保南極紫元夫人、上傅太素真君、上宰西城總真王君、太極真人、南嶽赤君、太平下教二十四真人、司命南嶽魏夫人、紫微王夫人、九華安妃、太元真人、東卿司命茅君、清靈真人裴君、紫陽真人周君、仙侯侍帝晨、二許真人、司命楊君、句曲真人、定錄右禁郎茅中君、三官保命司直茅小君、華陽洞府領括蒼吳越生死罪福眾真、三十六司命官君、河圖九晨君、六甲諸靈官、西嶽君、中黃太一君、五嶽九山佐命君、三皇真君、无上元始太上大道君、五老上帝、至真大聖尊神、玄中大法師、道德眾聖、天尊大帝、天帝玄一三真人、太上明威正一天尊、天師嗣師、係師、女師、三師門下典者君吏、上皇太上道君、太清玄元上三天无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等,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南上大道君、四方三界一切真靈、三洞典經玉郎、神仙官屬,臣某七世積德,慶及今生,少懷慕道,心思妙法,潔志清嚴,歸命師門,勤求俛仰,以詣某君門下,奉受寶經、天書、玉字、符圖、要訣、內外治籙,佩服身形,存修供養,未契真靈。以今吉日良會,沐浴熏修,敷陳法座,施設芳饌,啟薦真靈。伏惟大聖眾尊,願迴雲駕,俯垂釆納,鑒映凡情,省理所言,留恩降福。臣某稽首再拜。
三上香。
三上湯。
臣某謹重上啟:
夫大道微妙,神用無方,吐納陰陽,生成萬物。有形之類,皆是道生,長養成就,如母所受。凡厥迴向,莫不感通。伏惟太上眾尊,哀憐有心,賜見開悟。若臣某上代七祖,有大罪,負越科禁,穢犯天地、日月星辰,或罵詈神鬼,指斥真靈,誹經謗道,抑弱欺貧,三業六根,驕慢四輩,殺生偷盜,萬罪千愆。啟大宥之恩,普賜原赦臣某七祖父母,先化亡魂,永離幽牢,遷昇福地,南宮受鍊,仙化成人,高步九天,無為自在。臣某宿根重積,固疾深災,眾病潛消,諸殃殄滅,凶謀惡逆,姦鬼邪神,一切消除,天祿永延,福樂無盡。同師共法,及以姻宗,久視長生,巍巍貞吉。乞臣某心靈朗悟,智慧圓通,真聖冥扶,神靈降接,良師善友,玉液金丹,必自相逢,不求而至,行道得道,求仙得仙,舉意從心,萬向皆遂。臣某稽首再拜。
三上香。
三上湯。
臣某謹重上啟高靈眾尊、上聖尊神、三洞神真、四司五帝,臣某有幸,宿世恩深,九天之劫,轉及今身,值遇明運,道法流行,得以穢質參染靈文、高上秘籙、三洞符圖寶章。自叨竊以來,尊仰上真,心希神仙,而精誠淺末,未能感靈,常恐罪身沉傾臰穢,淪沒九泉。天慈廣大,展其功效,心守誠信,志度無窮。今日上告,萬願開陳,清心啟謝,披露宿新。伏願上聖高尊、諸君丈人、至真天尊,曲降卑賤,誠慙誠恐,不敢自寧,天光遐照,無幽不鑒,披心上啟,敢奉以聞,乞真符寶籙、神靈侍衛,營護臣身登山涉險,出入林澗,所求所向,皆得如言。金石開通,神明交會,萬願從心。採服芝藥,不得隱藏。山精伏匿,萬試不干。虎狼毒蟲,令不加身。仙童玉女,給侍東西。萬神靈炁,降入身形,安鎮五臟,內外聰明,心開意悟,逆知吉凶,三尸消滅,九蟲不生,身有奇毛,早得神仙。惟蒙高尊大帝真人,降福垂恩,流下眾庶,賜如所陳,不勝洪澤,輒以自效。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
三上香。
三上湯

送神真第七
臣某啟:

上勞尊靈,下降凡穢,加以食膳寡薄,詞理庸拙,久稽真儀,罪當萬責。今雲車已整,里路方披,仰勞尊神還登金闕。臣某不逮,願賜開宥昇車之恩,伏希罔極。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四散香湯及醮胙,收法籙及位版,然勑小神吏。

勑小吏神第八
夫上下尊卑,人神共軌,不可謬濫,須依次序。今尊神既昇,諸有營護侍衛土地真官、及身中兵吏,主掌符圖,位卑職小,未預法座之者,請各配位,依其上下,受臣某言啟。
上香。
上湯。
伏以龍輿整馭,不敢久停。幸願降臨之後,各還所職,如常守衛,降福除禍,留恩布德。侍經玉童玉女、左右玉郎,兼臣某所受真官,各依掌衛,與臣某同心一體,行住動止,不相去離。若有災危厄患,神惑氣昏,違犯契盟,吏兵先坐,玄科格律,罪?不輕,神宜慎之。散香湯等。

內官第九

臣某設醮已畢,向來所出身中五體真官、三洞玉郎吏、一切靈騎,並願還臣某身中,各依所守,在左還左,在右還右,安坐金堂玉室,保炁全真,須臣某後召復出,一如故事,伏良久閉目,叩齒三通,想見身神,翕然盡還身中,如世中州府兵馬,各還營幕,帖然澄靜,然後復鑪。

復爐第十
此後一章,平聲高唱,一如齋法事。
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侍香諸靈官,當今壇靜之所,自然生金芝玉英。臣某求道得道,求仙得仙,七祖三師,悉蒙昇度,遍沐玄恩。十方仙童玉女,接侍香煙,傳臣向來言奏,速達徑御三天太上、無形、無名、无極、元尊玉帝几前。

送神頌第十一
眇眇空無像,悠悠感有情。敬則垂天貺,洩則被魔精。吉凶隨運起,否泰應緣生。道不貴珠玉,神懼在志誠。丹碧盡勤苦,懇欵竭中情。自然通大聖,皆得降明靈。捻香陳所願,稽首冀嘉貞。天尊常湛寂,迴心歸杳冥。

誦畢,學仙下壇,一如常法。

出戶祝第十二

玄上太陰,八窗開明。向有所陳,少女通靈。事畢復位,萬神潛寧。

醮後諸忌第十三
凡醮食,可以飯賢人、道士,不得與雜俗昏穢之人,孝子、婦人尤忌,亦不道餉遺俗流之類,舊法皆送於長流水中,及土地埋之。勿飲酒,其氣亂;勿食五辛,其氣昏;勿與別人同坐,其氣雜;勿視死看生,其氣穢;勿嗔怒,其氣奔;勿悲哀,其神傷;勿見血,其氣污。
已上七戒,宜依七日,或二七日不違之,能滿四十九日更佳。大都道人忌之,悉然非止醮後。
夫求市醮物,皆須時新豐潔,無蚛孔及塵穢之物。又不得論其財,鏹其入土。沉穢之物,不充醮物,蔗芋、署藥、藕葛之徒,若以人參、伏苓之類,不禁。此皆靈物所育,營辦之時,先沐浴清淨,燒香洗滌器物、刀機,不得高言厲語,嗔怒小大,交遊外俗。如不解自營,須求造食,人先約勒,令沐浴換新衣,專自看之。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竟

三洞法服科戒文-唐-张万福

三洞法服科戒文

經名:三洞法服科戒文。原題賬萬福編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三洞法服科戒文

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

天師請問法服品

太上授道陵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已,乃命雲宮玉女,出九光寶耀蓮冠,五色丹羅錦帔,雲穀絳文仙褐,翔鳳飛錦羽裙,七色寶雲錦,瑤華蘂珠文履,碧瑤之質,七寶之函,流精華佩,琅英繡璫,龍錦坐褥,瓊鳳香鑪,交龍玉几,斑麟翠拂,明光如意,十有五種,以錫天師。天師冠帶法服,五體投地,禮拜太上,因啟問曰:未審三清上境,及諸凡界,聖真仙服,為有差降,為復等乎?愚所未睹,願垂分別,以示將來。太上曰:衣服者,身之章也。隨其禀受品次不同,各有科儀。凡有九等,汝可諦聽,當為子說。一者大羅法王元始天尊,冠須臾萬變九色寶冠,衣千種離合自然雲帔,著十轉九變青錦華裙,七明四照參差寶,五種變化十寶珠履。左右侍真,皆悉同然。二者玉清法王無形天尊,冠須臾千變七色寶冠,衣百變離合飛雲之帔,九轉七變翠錦飛裙,七明四照流霞錦,七寶變化丹雲繡履。左右侍真,亦復同矣。三者上清法王無名天尊,冠須臾百變五色寶冠,衣十種離合流霄之帔,八轉五變黃錦霞裙,七明四照飛光錦,五釆變化自然瓊履。左右侍真,亦復同也。四者太清法王太一天尊,冠須臾十變蓮精寶冠,衣九種離合五雲華帔,七轉四變紫錦羽裙,七明四照玄光丹,自然變見獅子文履。左右侍真,亦復同焉。五者四梵天中化主無相天尊,冠流精耀日花冠,衣玄鳳瑤華之帔,翠錦丹羽飛裙,五明景雲寶,飛龍轉變之履。左右侍真,亦復同耳。又紫帔青裙、蒼帔丹裙、緑帔絳裙、丹帔黃裙、黃帔素裙、絳龍錦裙,悉侍真之服,自四梵以上,皆飛雲流霄、自然妙氣,結成衣服。九色寶光,而生萬物。長短大小,隨境應形。或明光八照,圓象洞煥,景耀遠近,變化自然;或九色合成,萬種分輝,或龍鳳結彩,山水流形,千變萬化,不可得名。乃至都治城郭,宮闕殿堂,樓閣臺榭,草木禽獸,車輿器物,幡幢帳座,種種法具,皆是自然,應緣而見,本無質礙,隱顯靡常。六者無色天中仙真聖服及諸天帝,冠飛雲寶冠,衣九色無縫之帔,翠龍華裙,五色錦,祥鸞瓊履。皆自然而生,應念來至。乃至宮殿臺閣,車輿器物,玩弄服飾,苑囿花果,音樂法具,一切所須,悉皆如是。七者色界天中仙真聖品,及諸天帝,冠蓮華晨冠,衣飛雲錦帔,絳霄飛裙,流景錦,瓊鳳文履。雖有形礙,而非世間所造,同於自然。乃至居住,車騎法具,隨心所欲,應念而生,變化自在,不比於常。八者欲界天中仙真聖品,冠珠玉之冠,衣五雲之帔,飛華翠裙,流光羽,九光文履。皆以當界所植,或於諸天中得,或下方神仙奉獻,結造所成,不同下界,有所勞苦。乃至居處房殿,車輿法物,亦復如是。九者山上靈宮,及五嶽名山洞宮諸神仙、靈官真官、守土職司,冠七寶之冠,衣九光霞帔,飛青華裙,雲錦繡,鸞鳳文履。悉以諸天錦綺,及下方珍物,或變練而成,非如世間之所製造。或乘鸞駕鶴,控馭龍虎,白鹿獅子,靈禽神獸,飛雲丹霄,緑輿瓊輪,持幢鼓節,執符把籙,出入人間,應心所欲,隨感而至。或上界真仙,下世教化,因時所服,不異人間;或下界真仙,上朝諸天,其所服馭,參同上境,而變化自然,實非汝凡情之所、測度。天師又問曰:夫衣服者,本為有形,今上聖既無形質,衣服何所設耶?
太上曰:上聖無形,實不資衣服。但應迹人間,而有衣服。若歸真反本,湛寂自然,形影尚空,何論衣服。今雖示迹,略有九階、要而言之,大歸二種:一者無衣之衣,謂四梵以上,妙體自然,變化無常,本無形質,或隱或顯,應見化身,接引下凡,暫假衣服,隨機設教,逐境分儀,神用自然,變化不測。此不衣而衣,示同凡也。二者有衣之衣,謂三界以下,乃至棄賢,形質尚麤,未能合道,遊行出處,要籍威儀。衣服階修,致有差別,又有七種,須案奉行,劫運雖傾,此法無變。一者初入道門,平冠黃帔;二者正一,芙蓉玄冠,黃裙絳褐;三者道德,黃褐玄巾;四者洞神,玄冠青褐;五者洞玄,黃褐玄冠。皆黃裙對之,冠象蓮花。或四面兩葉,褐用三丈六尺,身長三尺六寸;女子二丈四尺,身長二尺四寸。袖領帶楯,就令取足,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二十四條,男女同法。六者洞真,褐帔用紫紗三十六尺,長短如洞玄法。以青為裹,袖領循帶,皆就取足,表二十五條,裹一十四條,合三十九條。飛青華裙,蓮花寶冠,或四面三葉,謂之元始冠。女子褐,用紫紗二丈四尺,長二尺四寸,身二十三條,兩袖十六條,合三十九條,作青紗之裙,戴飛雲鳳炁之冠。七者三洞講法師,如上清衣服,上加九色。若五色禺霞山水袖帔,元始寶冠,皆環佩執板獅子文履,謂之法服,悉有天男天女、玉童玉女侍奉護持,不得叨謬,諸天敬仰,群魔束形,子其勉之。
天師曰:未審下世道士紹聖教者,法服云何?太上曰:若當來男女,修行我法,捨俗出家,當須持奉三洞符籙經戒,依此制服,隨其經戒高下,勿得叨謬,混雜仙真。常須清淨,燒香左右,無使穢污,濁辱仙靈。冠者,觀也,內觀於身,結大福緣,天地百神,威奉於己。當自寶貴,以道護持,制斷六情,抑止貪欲,虛心靜慮,滌盪塵勞,念念至誠,尅登道果。外觀於物,悉非我有,妄生貪著,惑亂我心。當須觀妙,常使無欲,以其觀察,德美於身,上法三光,照明內外,如彼蓮花,處世無染。又花為果始,用冠一形,舉之于首,圓通無礙。帔者,披也,內則披露肝心,無諸滓穢;外則披揚道德,開悟眾生。使內外開通,彼我皆濟,隨時教化,救度眾生,一切歸依,此最為上。褐者,遏也,割也,內遏情欲,使不外彰,割斷諸根,永絕萌蘗;外遏貪取,使不內入,割斷諸物,永無煩惱。內外遏絕,物我兼忘,行道誦經,不可闕也。裙者,群也,內斷群迷,外祛群累,攝化萬物,令入一乘,永出樊籠,普令解脫。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名曰出家。內服己身,六根三業,調練形神;外服眾生,三塗五道,救拔人天,遍及聖凡,知有所法,景行可尊。又法天尊聖真仙服,住持經戒,教化人間,必使師資相習,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道能服物,德可法人,以是因緣,名法服也。
太上曰:吾昔服日光帔,讀洞真寶經;服月光被,讀洞玄真經;服星光帔,讀洞神仙經;服九色離羅帔,講三洞大乘經;服五色雲帔,教化人間;服自然之帔,遊行諸天;服萬變雲帔,上朝大羅;服光明寶帔,下救三塗。常使玉女玉童二百四十人,典侍法服,清淨燒香。若道士,常須備其法服,整飾形容,沐浴冠帶,朝奉天真,教化一切。勿得暫捨法服,不住威儀,無使非人,犯法服也。天師稽首,禮拜奉行。

天師受法服已,即說科戒四十六條,傳教將來。
第一,不冠法服,不得登壇入靜,禮願啟請,悔過求恩。第二,不冠法服,不得逼近經戒,講說念誦,看讀敷揚。第三,不冠法服,不得持奉齋戒,受人禮拜,飲食供養。第四,不冠法服,不得禮拜師尊長德,及受弟子禮拜。第五,不冠法服,不得出入所居,人間遊行,見諸凡人。第六,不冠法服,不得祝禁符劾,章奏表啟。第七,不冠法服,不得覲見國主、父母,及諸世民。第八,寢息休暇,當脫法服。第九,沐浴浣濯,當脫法服。第十,大小便曲,當脫法服。第十一,泥雨濁穢,當脫法服。第十二,供養給使師尊、父母,勿脫法服。第十三,檢校修造,一切功德,勿脫法服。第十四,檢校營造,齋供花果,勿脫法服。第十五,檢校種植,勿脫法服。第十六,非枷獄病苦,勿脫法服。第十七,手足不淨,勿犯法服。第十八,器物不淨,勿犯法服。第十九,牀席不淨,勿犯法服。第二十,車輿不淨,勿犯法服。第二十一,裸露身形,勿犯法服。第二十二,鳥獸蟲魚,勿犯法服。第二十三,口氣臭穢,勿犯法服。第二十四,非同學弟子,勿犯法服。第二十五,始欲出家,先備法服。第二十六,欲受經戒,須備法服。第二十七,詣師請經道戒籙,須上法服。第二十八,詣師請福,解兔厄苦,須上法服。第二十九,法服不得用五綵作。第三十,法服不得以非義物作。第三十一,法服不得用錦繡綺作。第三十二,法服不得不依法作。第三十三,法服不得假借他人。第三十四,法服不得隨宜拋擲。第三十五,法服不得安臥牀上。第三十六,法服不得坐臥其上。第三十七,法服不得以腳踏洗,及槌拍。第三十八,法服破壞,當須火淨。第三十九,法服不得過三具,餘便施人。第四十,法服破壞及餘物,不得充非用,并凡人著。第四十一,法服作成,燒香啟告,禮拜三寶,先獻三寶,及諸仙真聖,然後取著。第四十二,法服近經像者,不得著人間,及不淨處。第四十三,法服須勤洗濯,燒香清淨,箱簏藏舉,勿使污穢,常置淨室。第四十四,不得著法服,遊五種家。第四十五,不得擅脫法服,潜遊人間。第四十六,坐起臥息,常依科戒。
天師曰:道士護持法服,當如兩眼,又如手足。何以故?人若無眼,不能睹見天地萬物、好惡是非。若無手足,不能運轉身形,遠近行坐。名不具足,是盲眾生。道士不持法服,失十種恭敬,得十種輕賤:一者諸天生不恭敬,二者諸魔生不恭敬,三者鬼神生不恭敬,四者帝王生不恭敬,五者父母生不恭敬,六者兄弟生不恭敬,七者姊妹生不恭敬,八者眷屬生不恭敬,九者貴人生不恭敬,十者賤人生不恭敬;一者得諸天輕賤,二者得諸魔輕賊,三者得鬼神輕賤,四胤得帝王輕賤,五者得父母輕賤,六者得兄弟輕賤,七者得姊妹輕賤,八者得眷屬輕賤,九者得貴人輕賤,十者得賤人輕賤。見世所在之處,失其勝福,過去受猪狗之身。若護持者,見世所在之處,得其果報。過去生諸天中者,凡諸男女,寧脫己之服,不得脫出家法服;寧犯毒蛇,不得犯出家法服;寧坐大火坑,不得與出家同坐。若道士,自外法服,邀世榮華,是其福盡。雖暫光耀,不久惡至,過去入寒冰地獄,後受裸露之身。何以故?此人自取沉淪也。
天師曰:應服不服,非服而服,皆四司考魂,奪筭一千二百。
天師曰:道士衣服、臥具、坐褥,皆不得用青緑紺絳、紅碧玄素、錦綺繡畫、珠玉間錯。違者,四司考魂,奪筭八百。

三洞法服科戒文竟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唐-张万福

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原題賬萬福編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譜錄類。

洞玄靈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

萬福曰:經云,非師不度,非師不又云,先存三師,然後行道。凡厥讀經講誦,行道燒香,入室登壇,皆先禮師存念,次當起願開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靈靡降。禮師則須知方所,存念則審識形容。受道之辰,師當指授,故自正一以上,至乎洞真,參受三師名諱形狀、住觀方所,並具儀于左云爾。

正-師諱

國號某年太歲某某月、某朔某日、某州縣鄉里,男女官某甲、年若干某,於某州郡鄉里觀宇,受正一盟威某籙。三師姓諱如左:
度師,某州郡鄉里觀,男女官治炁,姓名,年若干歲,形狀。
籍師,某州郡鄉里觀,男女官治炁,姓名,年若干歲,形狀。
經師,某州郡鄉里觀,男女官治炁,姓名,年若干歲,形狀。
保舉法師,某治炁男女官某甲保舉。五人例前

五千文師諱

某國某號、某年太歲某某月、某朔某日、某州郡縣鄉里,男女弟子姓名,年若干,字某,於某州郡縣、某山觀宅舍,受道德五千文、三品要戒。三師姓諱如左:
度師,某州郡縣鄉里,男女官道士先生,姓某,諱某,年如干歲,字某。

籍師,某州郡縣鄉里,男女官道士先生,姓某,諱某,年如干歲,字某。

經師,某州郡縣鄉里,男女官道士一先生,姓某,諱某,年如干歲,字某。

一、三師三人。謂之法師

二、五保五人。謂之都講

三、六明六人。謂之監濟
四、七證七人。謂之侍經
五、八度八人。謂之侍香
六、九成九人。謂之侍燈
右六品三十八人,皆是師之同學、高德、親知,或神足弟子、俊彥英才,同為署辭,更相獎勸,敬之如師,號曰尊人。奉獻巾刀,以期拂拭塵垢,斷割纏縛,解釋煩惱之羅,破除障滯之網,義存解脫,逍遙淨明,淺識末學勿叨。此次單記名於三師諱下。

神祝師諱

國號年歲月日,某州縣鄉里,男女某甲,年若干,今於某郡縣,受洞淵神咒契籙經戒。三師名諱如左:
度師,某州觀,某洞法師,姓諱,年歲,形狀。籍師、經師例。

洞神師諱

國號年歲月日,州縣觀,洞神弟子某甲,今於某所,受洞神經戒、諱籙券契、三皇大字。三師名諱如左:

度師,某州觀,某洞法師,姓諱,年歲,形狀。下二師例

臨壇證明三師名諱,其如上例。

昇玄師諱

國號年歲月日,州縣觀,昇玄弟子某甲,今於某處,受昇玄七十二字大券、太一· 百二十九戒,兼經契。三師名諱如左:

度師、籍師、經師例前。

洞玄師諱

國號年歲月日,州縣觀,洞玄弟子某甲,年若干,於某州縣靈山靖室,受靈寶自然契券、閉塞六情上品戒、中盟經智慧上品大戒、大盟三元百八十戒、真文二籙。三師名諱如左:

度、籍、經三師,具如前例。

臨壇證明三師名諱,具如上例。

上清師諱

國號年歲月日,大洞三景弟子、某嶽某帝真人某甲,,年若干歲,今於某所靈峰幽谷,奉受上清七券四契、觀身大戒、寶經符籙、太上神文。三師名諱如左:

經師,某州縣觀,大洞法師,姓某,諱某,年若干歲,形狀。籍、度師例。

臨壇證明三洞法師,某嶽某帝真人某甲,年若干歲。下二例。

右墨書黃素,師燌香授之。弟子每受一師諱,三再禮。若師有譜,兼別如經寫授之。諳鍊已,與法同緘。其六明、五保、三證,雖非存念之限,是我成就之因,亦宜存憶,為入真之階,故編記耳。

洞玄靈寶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文竟

三洞众戒文-唐-张万福

三洞眾戒文

經名:三洞眾戒文。原題張萬福編錄。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戒律類。

三洞眾戒文序

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

萬福伏按三洞諸經,說戒多矣,難以具詳。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故靈寶昇玄步虛章云: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緣。又太極左仙公云:學道不修齋戒,亦徒勞山林矣。由是詳之。
夫戒者,戒諸惡行,防眾行之最,若不持戒,道無由得,然道經不師受,則行之不神。三洞科儀,備有條格,而師資禀訓,各據一門,吳蜀京都,相承或異,良以教戒,須漸頓悟。人有賢愚,設法隨機,要存合道。恐跼見之徒,妄生疑惑,其傳授經法次第,已如三洞法目。今又依經,籙出戒文,附諸法次,受法之日,隨法轉授,令道士誦習,防非止惡,以制六情,進品上仙,遠超三界,自淺之深,非無優劣,從凡入聖,各有等差。聊舉大綱,庶通玄覺,即始起心入道,受三歸戒;籙生,五戒、八戒;在俗男女,無上十戒;新出家者,初真戒;正一弟子,七十二戒;男官、女官,老君百八十戒;清信弟子,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五千文金紐,太清陰陽戒;太上高玄法師,二十七戒;洞
神,三道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門;昇玄內教,百二十九戒;靈寶初盟,閉塞六情戒;中盟,智慧上品大戒;大盟,三元百八十品戒;上清,智慧觀身二百大戒。凡受法,各授法服,宣示法服科戒,簡授法位,乃授天尊要戒,及勸戒三日後,設齋謝恩,授三師名諱形狀,居觀方所,並具之于左。
右與所授經法,同時書寫,雖具在經中,臨事披覽難見也。

三洞眾戒文卷上

始起心入道三歸戒文出太玄部

元始天尊告太上大道君曰:夫道寞而無也,動而有也,布炁行神,眾兆生也,抱一含元,虛無空寂,文應象成,包真吐精,禀識作狀,迴黃化青,乘機赴會,緣感物情,吾故告汝,塞耳心聽。道者,眾物祖首,至無生神,造化天地、日月、山川,流精散炁,無所不之,遠而莫極,邇難得窮,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經緯宇宙,潤洽毛髮,守之清虛,悟之神明,淡泊不渝,躁聒勿譁,常在不亡,虛通無閡,載劫詎易,永世為範,可以保神,可以守身,可以治國,可以得仙。道、經、師者,眾常通也,抑惡舉善,戒人天也。身、神、命者,生妙寶也,迴元轉化,根聖真也,身權假也,精構炁凝,歸於虛寂,神附託也,道行生存歸於常,命自來也,飲食呼吸歸於眾,罪福緣對,善惡吉凶從之興,群形生化,變幻浮虛,不可保久,歸之於道、經、師。若赤子歸母,眾物依地,不可須臾失戒。天不用此道,不能運行;地不用此道,不能載植;日月不用此道,不能明照;陰陽不用此道,不能生化;鬼神不用此道,不能徹視;君長不用此
道,不能治理;道士不用此道戒,不能常在,三道神妙,長生可守。太上大道君稽首上白天尊曰:願以此道,教諸天人。於是燌百和寶香,奏鈞天廣樂,眾真散花,諸天齊到,命諸男女伏受三歸依戒。
第一戒者,歸身太上無極大道;
第二戒者,歸神三十六部尊經;
第三戒者,歸命玄中大法師。
天尊曰:三歸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柢,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運炁啟靈,冥真入理,包羅有象,聯形無外。持之者,天地神明,慶快心智,耳目開張,萬物敬畏,六府和樂,眾真衛護,群生父母,長世不遺,人神交泰。

弟子奉師科戒文

弟子別師經月,皆冠帶執簡問訊,不得白服。弟子別師經宿,皆禮拜長跪,還亦如之。弟子不得向師稱弟子,言皆稱名。弟子詣師,不得專輒而坐,命坐方坐。弟子不得喚師作道士,皆云家師。弟子不得犯師名諱,若人問
不止,下聲荅之。弟子不得唐突師,左右皆有司察之官。弟子見師有過失,當於深隱處長跪諫之,不得在人前言師是非醜鄙。弟子與師言,不得高聲大語。弟子與師共室,不得先臥在後起。弟子與師同食,不得在師前食聽在前止。弟子問訊師,皆當隨其所受高下,巾褐執簡,不得趣爾白服。弟子隨師起居行止,皆當謙卑恭敬,不得斯須無敬。弟子事師,師年少,弟子年高,弟子皆應恭敬,譬如官長二千石、父母同等,不得自恃高貴,輕忽於師,其關不小,具在《明真科》。弟子與師同在席坐,師若起動行止,弟子即須倚立,不得安然端坐。弟子先未受法戒,或炁類齊等,或復耆年,或是姓從兄弟子孫,後詣師受法,皆須謙卑恭敬,言皆稱名,不得比常。弟子與師親服總麻者,皆不得相為師,所以爾者,受法,皆證三曾七祖父母,來監臨子孫所受,若違盟,九祖受考,殃及受法之身。弟子不得忿嫉責怒師主,及懷恨在心,罪科具出《明真經》。弟子詣師請道法, 皆當冠帶執簡,謙苦求請,不得趣爾。弟子與師別經年,月朔皆冠帶執簡,禮三拜長跪,問訊訖,復再拜,合成五拜,別亦如之,明各識焉。弟子不得與師爭口,忽忽哂意。弟子事師,皆當恭敬,不得傲慢無禮,罰在《明真經》中,宜各慎之。弟子不得與師爭競功名,無有推讓之心。弟子詣師,當請問所受,不得論及私鄙。弟子事師,師若遠行還,弟子皆當隨路遠近奉迎,不得端坐晏然,待師至,弟子與師同行,不得踐師影,慎之。弟子與師共在座,不得受人跪拜,所以爾者,座無二尊。弟子不得陰行橫勃,忿鬪師主。弟子若出入,及所營作,每先諮問於師,不得自專。弟子事師,皆當恩愛信實,不得猶豫二心。弟子不得竊盜、發泄師器笈中,犯師禁戒,科律得罪。弟子不得背判師主,慎之,具在《明真經》文。弟子與師同處,不得洟唾左右,慎之。弟子侍從師,若值賓客,弟子侍衛師左右,不得高抗大坐,與凡俗無別,皆入不孝,慎之。弟子受師法業,後玄德成就,為人所宗,皆當謙下,存憶本師,勿忘先恩也。弟子事師,不得輒坐師牀席處所,神司之急示也。
右弟子奉師科戒,合三十六條。

三洞眾戒文卷上竟

三洞眾戒文卷下

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

靈寶初盟閉塞六情戒文

第一戒者,目無廣瞻,亂諸華色,亡睛失明,光不朗徹。

第二戒者,耳無亂聽,混於五音,傷神敗正,惡聲啼吟。
第三戒者,鼻無廣嗅,雜炁臭腥,易有混濁,形不澄正。
第四戒者,口無貪味,脂薰之屬,濁注五神,藏府憤潰。
第五戒者,手無犯惡,不竊人物,貪利入己,禍不自覺。
第六戒者,心無愛欲,搖動五神,傷精喪炁,體發迷荒。

天尊言:其六戒者,身之大患。來生男女雖受人形而六情不純,未見經教,不聞法音,形不自覺,沉迷罪門,致令短促,不竟天年,長處惡道,甚可哀憐。故說是戒,開度天人,善心信向,一意歸命,尊奉聖教,閉諸惡門,則形入虛空,六通智慧,六情恬夷,神自寧也,炁自和也,精自固也,壽命長遠,終不亡也。

萬福曰:六情者,染罪之門,喪身之源也,所以持戒先制六情,六情恬夷,神道歸也。故學士初入中乘,先須閉塞六情,然後漸階一道。故以為次,達者詳之矣。

三戒文

經曰:凡學妙精、玄變神化、大道眾術,當潔己清齋,誦習清戒,洞曉義趣,動靜通神,勤行善道,謹密妙事,諦在功過,勿生謬妄,心識明定,戒業又全,然後行道,應心如口。不能修此,人鬼亂壤,滅己誤他,為道兼濟,濟物安己,慎勿戲弄,以道誇人。又勿害他,以利於己,當持此戒,以制之也。
第一戒者,諦識因緣,勿忘本逐末。
第二戒者,諦守少私,勿利我損物。
第三戒者,諦習勤行,勿混俗失真。

右三上戒,上皇所行,上帝所奉,上士所修,修行奉持,全而不破,三炁正神,降與為一,身神又一,一無二焉,得道常存,號曰太上。不行此戒,服佩符文,勞而無驗,非太上弟子也。

五戒文

經云:帝昊英告黃帝曰:吾受太上老君眾經要戒,勤行之報,得有今日,法應流布,勸化將來,不得閉塞,杜絕後生。子心精鍊,方與長生,宜廣宣戒,以成兼濟之功矣。黃帝稽首再拜,奉旨遵行。
第一戒者,目不貪五色,誓止殺,學長生。
第二戒者,耳不貪五音,願聞善,從無惑。
第三戒者,鼻不貪五氣,用法香,遣俗穢。
第四戒者,口不貪五味,習胎息,絕惡言。
第五戒者,身不貪五綵,履勤勞,以順道。

右五戒,五老帝君各遣二十五神,防護受持者身,免脫災害,延年壽命,安國寧家,救度一切。受授之時,依如三戒法,三戒招玄元始三炁,五戒延仁、禮、信、義、智五炁,三五為八,周有遍無,鍊而精之,洪纖畢備。

八戒文

太上曰:凡諸戒律,通應共行,其間緩急、繁簡、高卑,各有意義,准儀玄元,變化生數,階漸相成,三五八九,十百千萬,雖隨緣所堪,亦不可越略。知迴向正法,修長生不死,三、五已參,宜受八戒。
第一,星解五行,備修五德。
第二,習五事,不可無恒。
第三,平理八正,行藏順時。
第四,明識五紀,與炁同存。
第五,精審皇極,上下相和。
第六,修三德,期會三清。
第七,决定疑惑,化偽為真。
第八,考校徵驗,消禍降福,鍊凡登聖,無負三尊。

右八戒,持之必全,犯破即謝,首悔責躬,改意革心,堅防後失。行之三年,八方善神會來擁護。六年,保免六極。六極者,凶禍短折,常多疾苦,恒懷憂慮,積苦貧乏,形容醜惡,尫弱無施也。八年,永享五福。五福者,長壽,富貴,康寧,好德,考終。鍊有入無,自識宿命也。九年神通,超凡成聖矣。

三訣文

經曰:志學之士,才力未強,多知為敗,怠墮致殃,善行教者,照其所堪,隨品稍?,悱憤日新,且閉繁科,示以要訣,眾經諸法,漸次修行,功德成就,自然遍通,通由要起,要訣有三。
一者曰因。無始中來,仍有識性,性靈無滅,死苦尚存,生樂無機關。不識因者,定不怨天,不尤人,不咎物,不慼身,苦樂是甘,無妄惑也。
二者曰緣。因循動靜,內外取和,不侵人益身,不陷己誤物,損而無傷,利而無害,識本知末,無邪疑也。
三者曰勤。謹慎心口,嚴勑身神,聞聖尋請,受教遵承,增廣善緣,斷絕惡因。正見子精進無退,不違師自任,不漫信浮隨,不驕怠亂群,不苟執干眾,不藏真出偽,不有始無終也。

右久憶此訣三,度人濟己,三皇神史自然見形,為之使役,通達真靈,鍊凡成聖,變麤為精,不知此三,終不得道。

八敗文

經曰:齋以齊整為急,急以齊整身心,身心齊整,保無亂敗。敗起多端,大略有八:
一者殺生自活,二者盜他自供,三者淫欲為快,四者妄語誑人,五者醉酒恣意,六者雜臥高廣大床,七者競翫香油華飾,八者著歌舞作唱。
右八者,大人君子、學聖真仙,不為此八事,則八敗無從起,八敗無起,則八成自然立,立則不失,延年保命,神通洞達,思真行道,明驗必速也。

三要文

天皇曰:第一之要,先求長生;第二之要,當求藏形;第三之要,當避世榮。

十三禁文

仙人曰:夫欲延壽長生,避諸禁忌如右。
禁無施精,命夭沒;禁無大食,炁脉閉;禁無大飲,膀胱急;禁無大溫,消髓骨;禁無大寒,傷肌肉;禁無寒食,生病結;禁無欬唾,失肌汁;禁無久視,令目;禁無久聽,聰明閉;禁無久泣,神悲慼、禁無卒呼,驚魂魄;禁無內念,志恍惚;禁無恚怒,神不樂。

七百二十門要戒律訣文

經曰:七百二十門要戒律文,諸天寶秘,佩身傳口,不書經中。若未遇其師,當服符取應,見神來降,仍請受之。凡人從无始中來,有識在心,心識浮動,迴易須臾,駟馬過隙,比之遲也,雲間迅電,亦非速也。心之善惡,反覆無常,一切諸急,莫若心之疾也。心之難持,甚於虎豹,猴猿鹿馬,皆易制也,一切之中,心難馭也。善能調御心者,其唯上聖之人乎?中下聖真,恒與心爭,晝夜俯仰,內省外觀,常恐越逸,損滅心神,神散不可追還,身隕豈得重立?立身不殞,養神不散,長生神仙,位登上聖,要在清齋。齋各有品,五情六欲,縱橫競興,內外參差,致生迷亂,背正向邪,棄本逐末,欺負幽明,招考沉淪,九泉之府,楚掠萬端,解脫無期,由於不齋故也。志學之士,急務修齋,齋直齊心,守戒為主,主以制心,心定則生,忘戒失主,心亂則死,死中求生,生求不死,悉當清齋,誦習行戒。情欲既多,戒遂無量,無量法門,眾聖開設,趣引群生,使之能入,各有方所,諸天不同,時有行藏,歷世舛異,大略不殊,一切所共,七百二十門最為妙勝。持之全者,入道究竟,故能變化七十四方,九天各八,八九七十二,爰上及下,合七十四方。不能持戒,或持之不全,各隨階品,變化不同,變化不同則不免累患,是故上聖令持之矣。一切含生,皆有三五,又有多少,愚智不同,更相領攝,抑揚相緣,一識既動,無端競興,守一不可,直指三五,交互扶持,三炁流行,八會相輔,太一遊歷,九宮相成,一源為本,九化為末,有本有末,九一居宗,宗本引末,末同還源,源一應末,末感既動,本應恆寂,寂應諸動,動名外來。外來曰動,內住曰寂,寂動於半,有異有同,同動以救去,異寂以濟來,來不驚寂,去不勞動,動而不勞,不離寂也;寂而不驚,不疑動也。寂照明徹,故無驚疑;動以徐生,故無勞隔。無勞隔者,常合長生;無驚疑者,長樂常住。住無所住,為而無為,為道之最。用本一焉,分化成數,八九迴旋,相乘積門,七百二十也。門者,文也,理也,還也,散逸應還,還修由文,得門能入,未歸源也。本因麤多,增緣精少,少多相傾,補續相涉,識悟轉開,見門稍審,長善勇猛,詣速臻,臻未速者,經屆無央,大略變化,捨故即新,駭聽殊觀,正在七百二十門中,積歷八九,究鍊畢竟,七百二十,共為一矣。守一勿失,行一難堅,念念相仍,不可暫替,暫替則邪干,邪干則正翳,正翳則門塞,門塞則見迷,迷者陷苦,苦極思迴,識神感發,超然醒悟,更堅其念,念念相續,因積積久,一炁浹身,身神通徹,八九朗然,變化無窮,由悟守一,守一須資,唯戒為急。持之不虧,邪不得入,邪不得入,正炁相親,親密久之,自然混合,與道同真。資戒果遂,由戒入道,故謂為門,精志之儔,諦從之耳。萬福曰:夫人心不一,識有暗明,妙道無方,神化難測,心明則悟道,神昧則迷真,而心以寂明,神由動亂,亂則失道,明乃會真,故守正除邪,則妄心不起,背明向暗,乃惡念斯生。善否非他,諒自身造,迷悟在己,亦不由人,是以大聖天尊,弘慈化物,善權方便,接引無遺,廣設法門,招提一切,隨宜授藥,眾病消除,普勸行人,悉令持戒。戒有多種,大小異門,究竟歸根,同成正道,但三五六八,漸頓稍殊,識悟既明,終持一戒。一戒者,唯戒於心,不起他念也,即此戒謂守一勿失,念念相仍是也。學士當諦思行之矣。

三洞眾戒文卷下竟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唐-张万福

經名: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唐代道士張萬福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

凡持太上洞玄靈寶无量十部尊經,東向前三禮,北向立左轉東向,叩齒三十六通。思五色雲氣覆滿一室,青龍白虎,師子玄武,朱雀鳳凰,備守前後,玉女仙童,五帝神官,神仙兵馬九億萬眾,營衛左右。便搖身三過而誦經竟,當從南面下肺,禮如初。

右出金錄簡文經。

凡開靈蘊,誦經之時,皆當燒香,整具法服,禮經如法,誦呪曰:

寂寂至无宗,虛峙劫刃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滅,欲生因蓮華。

超浚三界徒,慈心解世羅。真人无上德,世世為仙家。

右出太極寶訣。持生神章經亦同此上呪及法o

《太上洞玄靈寶无量度人上品妙經》者,斯乃人法雙舉,總別俱舍,太上一代之法王,道君宣經之化主。洞玄靈寶是十部之總題,无量度人為一軸之別目。太者,極大之嘉名。上者,窮高之美稱。窮高則居上无頂,極大則物莫能過。欲明聖人體貴德尊,窮理盡妙,轉迴靡測,難可思議,故云太上。洞者,虛通不滯,豁達无為,營覽清遙,顯暢遐徹。玄者,沖微邃遠,妙寂湛然,理致杳冥,幽原眇邈。靈者,精用朗掙,智照圓明,將應變盡性之宜,實慧周萬機之境。寶者,珍奇挺秀,尊貴加榮,布象則天地成形,貸炁則含生化育。无量度人者。无是不有之目,量是數極之名,度以濟彼為言,人以物類成稱。斯乃濟度天人,極无數量,凡厥昇進,俱入妙門,成就有心,使歸无相。上品妙經者,此經始於无始,最為先說,眾品之內,標之其上,元宗常湛,故曰妙經。尋斯旨趣,義含无量,就明无量,自有五意。一者體无量,二者德无量,三者威无量,四者品无量,五者音无量。體无量者,但天尊宗源久遠,本自難知,或真應兩身,權實二智,是以託名龍漢,即日无形,設號開皇,乃稱元始,隨機設教,逐病與藥,周應不窮,元乎不在,此第一體元量也。德无量者,體處元陽,恬神靜漠,口含五色,光照大千,能使受法珠中,聞經太上,此第二德无量也。威无量者,聖人懷藏日月,推定陰陽,迴山駐流,調和炁序,千千截首,制伏祆魔,萬萬翦形,邪不擾正,此第三威无量也。品无量者,若論凡物,皆有品第,即有高下少多之目,今明聖人應物隨緣,非高非下,赴機逐便,不少不多,難可以高下格量,无能以少多所得,是以无品,品則无量,此第四品元量也。音元量者,明聖人以无言之說,說則不窮,无聲之響,響則无絕,使歷劫解悟,人天曉聞,故云大梵隱語,无量之音,又云天中之音,斯之謂也,此第五音无量也。略陳梗概,其意云爾。

右出洞元靈寶十部經序。

《四極明科》曰:凡誦經,當令心目相應,目无妄視,心无異念。每使披卷言句周竟,不得中住,越略天音,三犯萬不得仙,五犯已上,死充地獄三塗五苦萬劫之中。《隱注》曰:讀經五百言,則叩齒三下,以舌舐上下脣,咽液三過,令人不極,久而聲清,不如此法,損氣勞神也。

右出洞玄靈寶齋內事心業序

人間多讀誦《洞玄靈寶元量度人經》,雖有祝想之訣,而罕解節度,今復具言,庶可得知。自題以下降元始正經,既是道君叔贊,宜依洞玄十部。存念內音,自須依本法。今具列之如左。

讀至道言,次依下文,存思祝誦臣及甲乙。若自為,不宜云,及為人,不宜云,臣心不兼二故也。若為己及人,宜依本文。畢,引炁三十二過,須徐徐引取三十二天之炁,然後依法誦之。此正是元始元量度人存念法也。

行道章,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須一一依口密誦天名,心聞諸天,一一心拜。心拜,形雖不動,隨心屈伏,如身禮也。皆先習精熟,知天所在,无令臨事致得,遲迴不次。凡存念祝誦,悉皆如此也。

太黃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元臉平育天,

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虛无越衡天,太極濛翳天。

右八天位係東方九炁青天,從北頭為始南行也。

赤明和陽天,元明恭華天,曜明宗飄天,竺落皇笳天,

虛明堂曜天,觀明端靜天,元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

右八天位係南方三炁丹天,從東頭起西行。

元載孔昇天,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皇孝芒天,

太黃翕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樂天,无極曇誓天。

右八天位係西方七炁素天,從南頭為始北行。

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

无上常融天,玉隆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平育賈奕天。

右八天位係北方五黑玄天,從西頭始東行。

誦諸天內音存念法

東亶婁六十四字存念法。叩齒九通,思九色之龍導引前後,青雲九重覆匝身形,呪曰:

赤明開圖,八炁迴真。總統元關,青帝大神。

流化九外,纏綿我身。靈音八書,六十四篇。

洞明天地,與我合仙。運致龍駕,上昇帝轅。

呪畢,引炁九咽止。行之九年,八天各以青腰玉女、青華玉童各八人,侍衛身形,致青牙之精,生身光明,徹見虛无。萬遍道成,即得飛行,七祖同福,皆昇南宮也。

南南爓六十四字存念法。叩齒三通,思朱雀鳳凰翱翔其前,絳雲三重覆匝身形,密呪曰:

三炁徘徊,靈鳳來飛。玉音八字,爓煥紫微。

吉日大慶,我道洞開。朱丹哺飴,仰吸靈暉。

身生水火,絳被羽衣。登空飛步,足踐鳳梯。

周旋八天,七祖相隨。

呪畢,引炁三咽止。行之三年,八天各以太丹玉女、太陽玉童各八人,侍衛身形,降致朱丹三炁之精,反白留容,萬劫不傾,七祖超昇,上入福堂,反胎王家,即得更生。

西刀利六十四字存念法。叩齒七通,思白虎師子導引左右,素雲七重覆匝身形,密呪曰:

七炁金靈,八天尊神。白虎策輦,師子捧轅。

七炁纏綿,鍊我成仙。身登金光,映照素雲。

內外變化,昇入洞門。七祖出夜,九幽旋魂。

億劫開度,隨運長存。

呪畢引炁七咽止。行之七年,八天各以素靈玉童八人侍衛身形,降致太素七炁之精,停年留貌,萬劫童顏,慶及七祖,昇度南宮,反胎更生,世世王門。

北玃无六十四字存念法,叩齒五通,思飛龍羽蓋蓊鬱左右,黑雲五重覆匝身形,神童玉女羽衣飛裳,侍衛前後,密呪曰:

元天徘徊,流景上清。大有啟運,八字高明。飛元澄空,洞陰自生。五炁纏綿,灌我身形。冠帶北單,受鍊洞靈。腎府北出,內外光精。飛行三界,遊宴紫庭。七祖同慶,歡樂劫齡。七寶林中,反胎更生。長夜出離,南宮記名。黃籙白簡,世世生仙。

呪畢,引炁五咽止。行之五年,八天各以太元玉童各八人,侍衛身形,降致靈滋五炁之精,還年留景,保命三清,慶及七祖,世世生仙。

右出靈寶玉字經。

凡持此度人經,六度存念祝誦法具件如前。

音義

道古 太上道君為此經序,故皆云道言也。 始青天中 東北之天是也。 浮黎 土音杜。量 良去。无鞅 於仰切,天圍限也。鬱勃 如字。瘖 音因,疾不言,陰之謂也。跛 博我切,足疾也。痾 音久,疾阿也。痼 音沈,困久故遠之貌。 返 府遠切。勃勃 音拂。廓散 思幹切。 監度 上音緘。粗悉 祖沽切。倏 音叔。欻 許物切。中傷 中去。 憎 子能切。@ 音忌。 經始出教 或云元始出教,誤也。藏 似郎切。璿機 上旋下機,北斗魁四星是也。 不行 音衡。屍 或作尸死。 喪 息依切。威未制天 句絕。億曾 音憎。上 常去。 尸解 肯託形隱化,內賈身成仙也。 長役 營隻切。 斷地 徒管切。長為 干偽切。 為帝王 音正月位同。 蓊冥 烏孔切。 使者 師事切。大梵 日月之上八天也。 眇眇劫刃 眇茫也。三華 平聲。離便 方便之便。 森 所岑切。淨霐 音泓。大行 音衡。度戹 音厄。驂 音參。監真音緘。應度 音響。鬱繿 音藍。恬懀 上音甜,下烏外切。皇笳 音加。宛黎 上於遠切,下力低切。 阮樂 音岳。勃悖 音沛。 曇 音潭。秀樂 音洛。總監 音鑒。 行元 下孟切。今日欣慶受度 句。擔石 多甘切。鼓從 詞用切。遊觀 音貫。咸聽 音汀。涬 胡頂切。使天 音史。一十五分 扶問切。上聞諸天 或云關字,誤也。斬馘 古伯切,去耳之刑。 樂兮 音洛;下同。 過之 古臥切。別真 彼月切。懈退 古隘切。 雲嶒 音層。 易邪 以致切。不樂 五教切。得過 音戈。舊格 或云其格,誤也。 否終 音彼。烋 音休,盛大貌。凡有此灾同氣 句。為 音位。毫分 符問切。亶丹上。薈 烏外切。惒 胡外切。觀音 音貫。迴蹠 音隻。南爓 音艷。詵詵 嚴公註云洗洗。推前 音吹。凙洛 上鐸下郝。緣邅 陟連切。蕭嵎 音愚。易邈音亦。攫 居縛切。東覆 方茂切。總監 音鑒。不辟 音壁。大量玄玄 云元量者,誤也。

此經太上大道君受之於元始天尊,傳教於世。道君為前序、後序、中序,凡有三序焉。前序自道言昔於至東向誦經是也,中序自三界之歌章之後,此二章並是至洞明至言也是也。後序自此諸天中至大量玄玄也是也。經有二章,自元始洞玄至列言上清,且後章自元洞玉曆訖禍及七祖翁是也。其大梵隱語非其二章之數,或以經為章,隱為二章,此亦誤矣。中序云:誦經萬徧,乃能得道。洞明至言,此則隱語玄奧,不在經文二章之列可知矣。讀誦之士,當心信无疑,功滿道備,自當洞曉,人天同福,存歿沾恩,可不志哉,可不勉哉。玄門靈驗記、道門集驗記,持此經得驗記,皆有傳載,通真之士,勤而行之。

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