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

經名: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係古《靈寶經》 之一0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參校本:敦煌P.4659號殘抄本。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

三寶大有金書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玉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

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無元玄上紫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炁。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

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無上清虛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炁。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

此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寶皆三炁之尊神,號生三炁,三號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導運御世,開闢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運推數極,三炁開光,炁清高澄,積陽成天,炁結凝滓,積滯成地。九炁列正,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炁所導,莫能生也。三炁為天地之尊,九炁為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炁結形。故九月神布,炁滿能聲,聲尚神具,九天稱慶。太一執符,帝君品命,主錄勒籍,司命定筭,五帝監生,聖母衛房,天神地衹三界備守。九天司馬在庭,東向讀《九天生神寶章》九過,男則萬神唱恭,女則萬神唱奉,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於是而生。九天司馬不下命章,萬神不唱恭諾,終不生也。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炁,固其根,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是與三炁合德,九炁齊并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炁,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耳。

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飛玄之炁,三合成音,結成靈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生炁結形,自然之章。天寶誦之,以開天地之光。靈寶誦之,以開九幽長夜之魂。神寶誦之,以制萬靈。太一誦之,以具身神。帝君誦之,以結形。九天誦之,以生人。學士誦之,以昇天。鬼靈聞之,以昇遷。凡夫聞之,以長存。幽魂聞之,以開度。枯朽聞之,以發烟。嬰孩聞之,以能言。死骸聞之,以還人。三寶神奧,萬品生根,故非鬼神所知,凡夫所聞也。夫學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滅度轉輪,終歸仙道,形與神同,不相遠離,俱入道真。而無此文,則胞胎結滯,死炁固根,真景不守,生炁無津,九戶閡塞,體不生神,徒受一形,若寄炁而行。學得此法,可坐致自然。三寶尊重,九天至真,祕之大有,九重金格紫陽玉臺。自非天地一開,其文不出。元始禁書,非鬼神所聞,竊之者風刀萬劫,魂死無生。依科遵奉,形神同仙。三元宮中,宿有金名,紫字刻書,來生應為三清神仙之人,當得此文。有其緣會,當齎金寶,奉師效心,依科盟受,閉心奉行,慎忽輕泄,風刀考身。

修行之法:千日長齋,不關人事,諸塵漏盡,夷心默念,清香執戒,入室東向,叩齒九通,調聲正炁,誦詠寶章。誦之一過,聲聞九天。誦之二過,天地設恭。誦之三過,三界禮房。誦之四過,天王降仙。誦之五過,五帝朝真。誦之六過,魔王束身。誦之七過,星宿停關。誦之八過,幽夜光明。誦之九過,諸天下臨,一切神靈,莫不衛軒。一過徹天,胞原宣通。二過響地,胎結解根。三過神禮,魂門練仙。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五過五帝朝真,藏府清凉。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聽。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藏、六府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閤,三萬六千關節,根源本始,一時生神。九過為一遍,一遍周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別,稱為真人。十遍通炁,制御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百遍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千遍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萬遍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元始天尊,時靜處閑居,偃息雲宮黃房之內、七寶幃中。熙夷養素,空碧練真,耽咀洞慧,俯研生神,理微太混,嘯朗九天。是時飛天大聖無極神王、玉輔上宰、四協侍晨,清齋建節,侍在側焉。憑瓊顏而妙感,仰靈眸而開襟,竊神章而踴躍,餐天音而蒙生,敢乘機而悟會,冒靈盼而披心。於是飛天大聖無極神王,前進作禮,稽首而言,上白天尊:賤臣幸會,得仰侍靈軒,不以短狹,叨濯冥律,重悟凝玄,位登神王。總御生死,領括天倦,賞監七覺,遠覽遐方,雍觀上宰,對司侍晨。方當乘機應會,履九太陽,洞理陰符,撫掌兆民。大運將期,數終甲申,洪流蕩穢,凶灾彌天,三官鼓筆,料別種入,考筭功過,善惡當分。自赤明以來,至上皇元年,依元陽玉匱,受度者應二十四萬人。開皇以後,數至甲申,諸天選序,仙曹空廢,官僚不充,遊散職司,皆應選人。依元陽玉曆,當於三代,更料有心積善建功,為三界所舉,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萬人以充其任。又當別舉一十二萬人,以充儲官。如此之例,或以宿名玄圖,或以骨像合仙,或以滅度,因緣轉輪,或以篤好三寶,善功徹天,或供養三寶,為三官所稱,或修齋奉戒,功德積感,或施散財寶,建立道堂,或救卹窮乏,濟度天人,或為三師建功充足,天官有名,考算簿錄,三官相應,皆逆註種名,上下有別,毫分無遺。又九幽之府,被東華青宮九龍符命,使拔九幽玉匱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滿足,應受開度者,取三十二萬人,以充甲申驅除之後,開大有之民。當此之時,生死交會,善惡分判,得過者真為樂哉。然三官相切,文墨紛紜,龍門受會,鳥母督仙,萬聖顯駕,晝夜無閑,功過平等,使生死無偏,此之昏鬧,亦臣之憂矣。大期既切,觸事闕替,恒恐一旦受罹公門。伏聞天尊造大慈之化,垂憐蒼生,開九天之奧,以濟兆民。明科有禁戒,非賤臣所可參聞。然大數有期,甲申垂終,運度促急,大法宜行。使有心者得於考筭之中,聞於法音,開示於視聽,勸化於未悟者也。緣玆上陳,懼觸天顏,願見哀愍,賜所未聞。

於是天尊撫几高抗,凝神遐想,仰誦洞章,嘯詠琳琅。良久,忽然歎曰:上範虛漠,理微太幽,道達重玄,炁冠神霄,至極難言,妙亦難超。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飛天翼於瓊闕,四宰輔於明輪,遐盼極覽,領綜無窮,雍和萬化,撫料蒼生。今大運啟期,三五告辰,百六應機,陽九激揚,洪泉鼓波,萬灾厲天,四宮選舉,以充種民。三代昏亂,善惡宜分。子當勞心兆庶,疲於三官,興廢之際,事須開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寶書妙重,九天靈音,施於上聖,非鬼神所聞。明真有格,四萬劫一行。今冒禁相付,子祕之矣,慎勿輕傳。登命九天司馬,侍仙玉郎,開紫陽玉笈、雲錦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四輔列位,五老監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明真具典,南向長跪,以付飛天無極神王。法事既畢,諸天復位。

天尊重告飛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飛玄之炁,三會成音,結成真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故太一試觀,攝生十方,領會洞虛,啟誓丹青。自無億劫因綠,宿名帝圖,不得參見。得眄篇目,九祖同仙。當採擇其人應為仙者,七百年中,清齋千日,齎金繒誓心,依盟以傳。慎之則享祚,漏之則禍臻,享祚則福延九祖,德重山海,招禍則考流億劫,痛於毒湯,風刀相刑,可不慎之焉。

始青清微天寶章

元始洞空無,三炁精上門。紫容觀太空,四明植靈根。妙化發東瓊,三翩起西崑。

號應九玄清,五華帶錦雲。離羅煥神燈,七精耀北玄。飄飄上清畿,奕奕帝一尊。

落落高上章,羽童何紛紛。流香本無色,洞入萬仙羣。左迴三流劫,右轉九天關。

金華纓玉童,八風舞空輪。四時無停機,青白早明分。九九改劫運,三三度一春。

天地有終會,祕激歸在翻。洞明正一法,嚴修六天文。太平返空無,奉翊後聖君。

元白禹餘靈寶章

靈風起西門,錦雲生東瓊。三炁煥玉洲,流香乘東輕。玉華披風散,倏忽朗九清。

騫林耀朱日,黃水逐月生。中有採芝童,衣羽戴飛音。颷景萬領風,逍遙宴綠耕。

總御九空輪,運開萬稽程。左命三天文,右攝六天兵。檢炁返空洞,六度應運傾。

劫運自有會,誰測敗與成。弘波輪靈罡,六合無遺形。白屍漂長流,孤魂因復靈。

悲此去來際,乃覺正法明。至學加精修,東華結瓊名。欣有白簡人,相與樂太平。

玄黃太赤神寶章

洞關運天綱,五炁輪三微。紫戶吐瓊簡,金門納神暉。八會交真風,晃朗重明開。

天際九清外,落落高神迴。三色返空無,四候應玉畿。河侯已鼓筆,五行潜相推。

六度無終劫,運極乘炁歸。萬魔羅天布,羣兇竟吐威。兆民負灾衝,積屍令人悲。

妙哉正法文,理劫明不衰。至時奉相迎,契在九天飛。與爾期太平,放心無翮飛。

鬱單無量天生神章第-

帝真胞命元元-黃演之炁

混合空洞炁,飛爽浮幽寥。延康無期劫,眇眇離本條。苦魂沉九夜,乘晨希陽翹。

大有通玄戶,鬱單降晨霄。黃雲凝靈府,陰陽炁象交。胞元結長命,惡根應化消。

桃康合精延,二帝秀玉飄。灌溉胞命門,精練神不彫。九天命靈章,生神神自超。

元君遏死路,司馬誦洞謠。一唱萬真和,九遍諸天朝。稽首恭劫年,慶此榮舊苗。

上上禪善無量壽天生神章第二

帝真胎命元洞冥紫戶之炁

無量結紫戶,炁尊天中王。開度飛玄爽,凝化輪空洞。故根離昔愛,緣本思舊宗。

幽夜淪遐劫,對盡大運通。帝真始明精,號曰字元陽。孾兒伯史華,結胎守黃房。

斬根斷死戶,熙頤養孾童。禪善導靈炁,玄哺飛天芳。華景秀玉質,精練自成容。

務玄育上生,羅列備明堂。太虛感靈會,命我生神章。一唱動九玄,二誦天地通。

混合自相和,九遍成人功。大聖慶元吉,散華禮太空。諸天並歡悅,一切稽首恭。

梵監須延天生神章第三

帝真魂命元長靈明仙之炁

須延總三雲,玄元始炁分。落落大梵布,華景翠玉尊。明梵飛玄景,開度長夜魂。

遊爽赴期歸,炁炁返故根。大帝號陽堂,字日八靈君。九開綠迴道,胎炁生上元。

陵梵度命籍,太一輔精延。泥丸敷帝席,三部八景分。魂生攝遊炁,九轉自成仙。

琅琅九天音,玉章生萬神。三徧列正位,炁參八辰門。玄關遏死戶,靈鎮津液源。

應會感靈數,明道潜迴輪。慶此孾兒蛻,稽首讚洞文。

寂然兜術天生神章第四

帝真魄命元碭尸冥演由之炁

寂然無色宗,兜術抗大羅。靈化四景分,萬條翠朱霞。遊魄不顧反,一逝洞羣魔。

神公攝遊炁,飄飄練素華。榮秀樁劫期,乘運應靈圖。空洞生神章,瓊音逸九霞。

一唱萬真會,騫爽合成家。九轉景靈備,鬱鬱曜玉葩。兜術開大有,一慶享祚多。

上聖迴帝駕,孾兒欻以歌。不勝良晨會,一切稽首和。

波羅尼蜜#1不驕樂天生神章第五

帝真藏府命元五仙中靈之炁

翻翻#2五帝駕,飄飄玄上門。遊步黃華野,迴靈驕樂端。採集飛空景,舊爽多不存。

太微迴黃旗#3;無英命靈旛#4。攝召長夜府,開度受生魂。公子輔黃寧,總錄具形神。

玉章#5洞幽靈,五轉天地分。炁練元藏府,紫戶自生僊#6。數周眾真會,啟陽應感繁。

玉女灌五香,聖母慶萬年。三界並歡樂,稽首禮天尊。

洞元化應聲天生神章第六

帝真靈府命元高真沖融之炁

應聲無色界#7霄映冠十方。迴化輪無影,冥期趣道場。靈駕不待轡,朗然#8生神章。

空洞諒無崖,玄爽亦為疆。練胎返本初,長乘飛玄梁。蘄畜喪天真,散思候履常。

斬伐胞樹滯,心遊超上京。願會既玄玄,吾我#9理兼忘。介福九天端,交禮地辰良。

混化歸元一,高結元始王。稽首儔靈運,長謝囂塵張。

靈化梵輔天生神章第七

帝真元府命元高僊洞笈之炁

玄會統無崖,混炁歸梵輔。務猷運靈化,潜推無寒暑。乘數搆貞條,振袂拂輕羽。

瓊房有妙韻,汎登高神所。圓輪無停映#10真仙參#11列序。上上霄衢邈,洞元深萬巨。

秀葉翳翠霞,停蔭清泠渚。遨翫悟五神,繁想嘯明侶。五難緣理去,冲心自怡處。

爽魂隨本根,亹亹空中伫。七誦重關開,豁滯非神武。運通由中發,高唱稽首舉。

高虛清明天生神章第八

帝真華府命元真靈化凝之炁

清明重霄上,合期慶雲際。玉章散沖心,孤景要靈會。煥落景霞布,神衿靡不邁。

玉條流逸響,從容虛妙話。靈音振空洞,九玄難幽裔。感爽無凝滯,去留如解帶。

明識生神章,高遊無終敗。玄景曜雲衢,跡超神方外。應感無方圓,聊以運四大。

研心稽首誦,眾聖共稱快。

無想無結無愛天生神章第九

帝真神府#12命自然玄照之炁

無結固無情,玄玄虛中澄。輪化無方序#13,數來亦叵乘。誰云無色平,峨峨多丘陵。

冥心縱一往,高期清神徵。良遇非年歲,劫數安可稱。浮爽緣故條,返胎自有恒。

靈感洞太虛,飛步霄上冰。津趣鼓萬流,潜凝真神登。無愛固#14無憂,高觀稽首昇。

太極真人頌二首

大道雖無心,可以有情求。伫駕空洞中,迴盼翳滄流。淨明三界外,蕭蕭玉京遊。

自無玄挺運,誰能悟冥趣。落落天漢澄,俯仰即虛柔。七玄散幽裔#15,返胎順沈浮。

冥期苟潜凝,陽九無虞#16憂。睹此去來會,時復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會良儔。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漢波。代謝若旋環,椿木不改柯。靜心念至真,隨運順離羅。

感應理常通,神識逮自徂。淡遊初無際,繁想洞九霞#17。飛根散玄葉,理反非有它。

常能誦玉章,玄音徹霄遐#18。甲申洪灾至,控翮王母家。永享無終紀,豈知年劫多。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竟#19

#1 尼蜜:敦煌本作「泥密」。

#2 翻翻:敦煌本作「幡幡」。
#3 旗:敦煌本作「褀」。
#4 旛:敦煌本作「幡」。
#5 玉章:原作「五章」,據敦煌本改。
#6 生僊:敦煌本作「成僊」。
#7 無色界:敦煌本作「無欲界」。
#8 朗然:敦煌本作「朗炁」。
#9 吾我:原作「悟我」。據敦煌本改。
#10 映:敦煌本作「駃」。
#11 參:敦煌本作「森」 。
#12 神府:敦煌本作「岳府」。
#13 序:敦煌本作「享」。
#14 固:敦煌本作「故」。
#15 裔:敦煌本作「夜」。
#16 虞:敦煌本作「娛」。
#17 九霞:敦煌本作「九遐」。
#18 霄遐:敦煌本作「霄霞」。
#19 敦煌本卷末題後有「丙午年五月三日出家道士王法遷敬寫訖」諸字。

誦經應驗

蜀青城山乃神仙會府。昔蜀主孟昶往祈,見女真麻姑,致齋壇側。青城令有獻美女張氏,遂納之,名之曰麗華,同處于丈人觀。忽一夕迅雷掣電,暴雨猛風,掀拔屋宇,騰空散落,張氏遂殞命,葬山下。後數十年上元節,丈人觀道士李若沖夜歸,憩於山前。忽竹陰有一女子號泣而出,詣若沖前賦詩云:獨外經秋墮鬢蟬,白楊風起不成眠。澄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鈿。言訖,復泣而退。若沖還觀,見丈人殿上有衣冠朱履之士,皆面北立,如有奏對。殿下廊廡問列諸罪人,見獄卒引一女子,縶於鐵柱,杖之,號叫痛楚,徐察之,乃山前逢之者。俄頃,善神以劍指若沖曰:今夕上元天官,自五嶽丈人,校勘生死罪目,不宜久立。若沖乃潜避達旦,具白其師唐洞卿。唐日:汝知之乎,此乃張麗華也。昔寵幸於此,褻瀆上真,致獲斯罪。既以詩告汝,汝當救之。曰:何法可救。曰:但轉《九天生神章》九卷,奏金籙白簡,可免斯苦,即自託生。偶遇臨邛牧田魯儔設黃籙,若沖遂置簡書疏,轉經十過,投仗醮所,因而救度。誦至九卷,適丁焚簡之時,若沖即回向而爇之。明日張氏所葬之地,有沙字四句云:符吏忽忽扣夜扃,便隨金簡出幽冥。蒙師薦拔恩非淺,領得生神九過經。

若沖諦觀:太上垂教,憫諸眾生,故立救拔之門,以濟生死之路。嗚呼,世人欲濟度先亡者,誠當崇此瓊文,為超脫之捷徑,謹書于經末,以為崇奉之勸云。

灵宝天尊说洪恩灵济真君妙经

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

經名: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撰者不詳。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御製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序

朕惟道之為教,闡鴻濛虛玄之祕,具無極自然之妙。窈窈冥冥,昏昏默默,視之而不見其形,聽之而不聞其聲。上以陰翊皇度,下以利濟羣品。功德之大,不可名言。有若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護國庇民洪恩真君江王,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高明弘靜沖湛妙應仁惠輔國佑民洪恩真君饒王。萃靈鍾秀,天挺人豪,寬惠慈祥,仁民愛物,忠君孝親,崇信三寶,篤志好善,精勤不二,功成行滿,遂感天封,昭錫徽號,序列仙品,弼亮化機,出幽入明,禦灾捍患,驅珍致祥,敷祐下土,利濟羣生。乃者,弘闡靈既,翊衛朕躬,扶持保庇,載底平寧。已而示以符藥,廣施寰宇,期在使人蠲除疾疢,蕃育子孫。大德深恩,同於天地。朕感神之惠,夙夜弗忘,萬幾之暇,因閱《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顯微玄奧,神化莫測,方便利益,拔濟曠劫,誠燭幽之日月,而濟海之舟航也。乃以鋟梓,用廣流傳,以報神休。善信之士,果能洗滌懺悔,崇信三寶,盡忠盡孝,行仁行義,弘發誓願,受持諷誦,則身家吉慶,命運亨通,子孫蕃衍,消灾度厄,增福延壽,延及九祖,咸獲超躋。苟或訾毀輕慢,凌忽三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能敬信奉持,則身罹惡業,門戶衰替,子孫微弱,壽年夭促,累及九祖,永墮淪冥。歷觀已往,具有明徵。於乎吉凶善惡,皆由心造。為善獲福,為惡受殃,此自然之理。故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然則觀於此者,可不知所勉哉,可不知所勉哉。

水樂十八年正月初一日

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

爾時,靈寶天尊在大羅天上五明宮中,憑几而坐,鐘磬自嗚,宴集諸天星衆五斗大神,宣演太上無極至真妙道。時有斗中都水二使者,左執青節,右仗黃鉞,侍立帝前,稽首再拜,長跪而進言:臣等宿生慶幸,得預天人。下觀慾界衆生,不忠不孝,不義不仁,多作惡業,全無慚愧,歷數已終。今生末劫,丑口失圖,綱維折裂,兵火肆興,玉石焚喪。或遭洪水,或遇凶年,刑賦苛虐,灾毒流行,罹諸苦惱,不知解悟,生意幾息,人道將窮,作何因緣可以救度?願垂憐憫,開方便門。
天尊曰:善哉,善哉。末劫衆生,一如赤子。發汝如是心成,汝如是願依吾教法,廣為衆生說諸因緣,令開悟性,勿生疑慮。曰忠與孝,曰仁與義,四者修特一,常居吉慶。臣等既承斯語,敢不奉行。乃於甲辰之歲丙午之年下降人間,分身教化,成功東海,顯跡南邦。甲子一週,復還職任。香火一方,歷年彌久,載逢滅度,復誓如初,躐進仙階,真君錫號,蒙天尊嗟憫之。仁體太上好生之德,使一切善男善女知身性命,皆憑道生忠孝仁義,了悟此因。能於三元八節、三會五臘、庚申甲子、本命之日,焚香修齋,如法供養,冥心向北,稽首禮念:
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護國庇民洪恩真君江王,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高明弘靜沖湛妙應仁惠輔國佑民洪恩真君饒王。恭對聖慈,依經懺悔,不違真君之誓願,各以忠孝仁義而立身。內可以增福延年,外可以消灾度厄。上可以使祖彌之魂神超度,下可以使家宅之眷屬乂寧,普願衆生同霑利樂。於是天尊重為真君演說而作偈曰:

靈濟真君,修真得道。遊宴仙都,天尊錫號。

北斗降神,洋洋于左。下臨三界,上朝五老。

福國寧家,其功浩浩。無願不從,默符所禱。

忠孝仁義,永為身寶。用作因緣,不違誓好。

一切善惡,皆由心造。為善者福,為惡者禍。

急急如天尊律令勑。

靈寶天尊說洪恩靈濟真君妙經竟

七真年谱-元-李道谦

七真年譜

經名:七真年譜。一卷。元李道謙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七真年譜

門下夷山李道謙編

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重陽祖師生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按北平王粹所撰傳云:全真祖師王嘉字知明,號重腸子,京兆咸陽人。世以貲產著姓,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其母感異夢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始名中孚,字允卿。自稚不群,既長,美鬚眉,軀榦雄偉,志個儻,不拘小節。弱冠修進士業,系京兆學籍,善於屬文,才思敏捷,嘗解試一路之士。然頗喜弓馬,金天眷初乃慨然應武略,易名世雄,字德威。後入道,改稱今名字焉,仍以害風自呼之。

政和三年癸巳,重陽祖師二歲。

政和四年甲午,重陽祖師三歲。

政和五年乙未,重陽祖師四歲。

政和六年丙申,重陽祖師五歲。

政和七年丁酉,重陽祖師六歲。
重和元年戊戌,重陽祖師七歲。
宣和元年己亥,重陽祖師八歲。此年正月初五日,清淨孫仙姑生於寧海州。
宣和二年庚子,重陽祖師九歲。
宣和三年辛丑,重陽祖師十歲。
宣和四年壬寅,重陽祖師年十一。
宣和五年癸卯,重陽祖師年十二。是年三月初一日,長真譚真人生於寧海州,始名玉,字伯玉。五月二十日,丹陽馬真人生於寧海今之降仙坊。按傳;初名從義,字宜甫,本關中扶風人,五代兵亂,遷海上。
宣和六年甲辰,重陽祖師年十三。
宣和七年乙巳,重陽祖師年十四。
欽宗靖康元年丙午,重陽祖師年十五。
金太宗天會五年丁未,重陽祖師年十六。

天會六年戊申,重陽祖師年十七。其年長真真人六歲。按密國公撰真人碑云:六歲因戲墮於井,人急下救之,見公安坐水上,隨挈而出。
天會七年己酉,重陽祖師年十八。
天會八年庚戌,重陽祖師年十九。
天會九年辛亥,重陽祖師年二十。
天會十年壬子,重陽祖師年二十一。

天會十一年癸丑,重陽祖師年二十二。

天會十二年甲寅,重陽祖師年二十三。
天會十三年乙卯,重陽祖師年二十四。
天會十四年丙辰,重陽祖師年二十五。
天會十五年丁巳,重陽祖師年二十六。此年長真真人年十五,密國公作真人碑云:公十有五歲而志于學,其《葡萄篇》已膾炙人口。
天眷元年戊午,重陽祖師年二十七。按傳:天眷初應試武舉,易名世雄,字德威。

天眷二年已未,重陽祖師年二十八。

天眷三年庚申、重陽祖師年二十九。正月初三日,廣寧郝真人生於寧海州,初名昇,字財未聞也。
皇統元年辛酉,重陽祖師年三十。
皇統二年壬戌,重陽祖師年三十一。其年三月十八日,玉陽王真人生於寧海州。
皇統三年癸亥,重陽祖師年三十二。

皇統四年甲子,重陽祖師年三十三。

皇統五年乙丑,重陽祖師年三十四。
皇統六年丙寅,重陽祖師年三十五。

皇統七年丁卯,重陽祖師年三十六。七月十二日,長生劉真人生於東萊之武官莊。

皇統八年戊辰,重陽祖師年三十七。是年正月十九日,長春丘真人生於登州棲霞縣之濱都。玉陽真人年七歲,按真人《雲光集》自序云:余七歲遇束華帝君於空中,警覺不令昏昧。

海陵天德元年己巳,重陽祖師年三十八。
天德二年庚午,重陽祖師年三十九。
天德三年辛未,重陽祖師年四十。
天德四年壬申,重陽祖師年四十一。

貞元元年癸酉,重陽祖師年四十二。

貞元二年甲戌,重陽祖師年四十三。

貞元三年乙亥,重陽祖師年四十四。

正隆元年丙子,重陽祖師年四十五。

正隆二年丁丑,重陽祖師年四十六。

正隆三年戊寅,重陽祖師年四十七。

正隆四年己卯,重陽祖師年四十八。此年六月望日,師飲酒於終南甘河鎮,會二仙人被髮披氈,而年貌同一,其人徐曰:此子可教。因授以口訣。故師《遇真》詩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其所遇者,純陽呂真君也。

正隆五年庚辰,重陽祖師年四十九。中秋日,師於醴泉縣再遇真仙傳祕語五篇,且曰:速去束海,投譚捉馬。已而真仙忽失所在。
世宗大定元年辛巳,重陽祖師年五十。於終南南時村鑿壙丈餘,封高數尺,以活死人目之,坐於墓中。又於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人問其故,答曰: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耳。
大定二年壬午,重陽祖師年五十一。是年坐活死人墓中。
大定三年癸未,重陽祖師年五十二。秋,填活死人墓,遷劉蔣村,結茅與玉蟾和公、靈陽李公三人同居,即今之祖庭重陽萬壽宮也。
大定四年甲申,重陽祖師年五十三。師《全真集》自序云:余嘗從甘河擁酒一葫欲歸庵,道逢一先生叫云:害風肯與我酒喫否。余與之,先生一引而盡,卻令余以葫取河水。余取得水授與先生,先生復授余,令余飲之,乃仙酣車。又曰:子識劉海蟾否。余曰:但嘗見畫像耳。先生笑之而去。

大定五年乙酉,重陽祖師年五十四。是年於終南上清太平宮壁上書云:害風害風舊病發,壽命不過五十八。兩箇先生庾定來,一.靈真性成搜刷。

大定六年丙戌,重陽祖師年五十五。是歲於長安灤村呂道人庵壁書云:地肺重陽子,呼為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心同。此年長春真人年一十九,棄俗入道,居崑箭山。
大定七年丁亥,重陽祖師年五十六。於四月二十六日將劉蔣村茅庵自焚之,婆娑舞於火邊。人問,答:茅庵燒了事休休,次有人人卻要修。是日宿甘河鎮,辭眾日:余東海捉馬去。五月過北郁山上清宮,題其壁云:丘譚王風捉馬劉,崑崙頂上打玉毬。你還般在寰海內,贏得三千八百籌。至今石刻猶在。閏七月十八日,抵寧海州,會丹陽真人洎高巨才,邀師於范明叔怡老亭。九月,長春真人自崑箭山來謁祖師于全真庵,請為弟子,祖師訓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仍贈之以詩。祖師又於廣寧真人卦肆前背坐感發之,廣寧從至朝元觀,祖師授以口訣及以二詞付之。祖師於十月一日就丹陽宅內,鎖門居環,百日為期,約五日一食,化丹陽夫婦。是冬,長真真人就環內出家,祖師訓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時四十五歲矣。
大定八年戊子,重陽祖師年五十七。正月初十日出環,分梨十化畢。二月初八,丹陽真人出家,祖師訓名釭,字玄寶,號丹陽子,時年四十六。是日玉陽真人自牛仙山來,願為門弟子,祖師訓名處一,時年二十七。二月晦日,祖師挈丹陽、長真、長春、玉陽入崑箭山石門口開煙霞洞居之。三月,廣寧真人來崑箭山出家,祖師訓名璘,號恬然子,時二十九歲。八月,祖師挈五真人自煙霞洞遷居文登縣姜實庵,立七寶會。
大定九年己丑,重陽祖師年五十八。春,玉陽真人辭祖師,隱居查山。四月,祖師引丹陽、長真、長春、廣寧遷居寧海州金蓮堂。途中至龍泉,以所執傘柄內盛介陽子號,乘風而起,至查山玉陽公前墮地,蓋賜公之號也。重午日,孫仙姑詣金蓮堂出家,祖師訓名不二,號清今散人,時年五十一。六月,廣寧真人辭祖師,亦居查山。八月,祖師立金蓮會。九月,詣登州福山縣,立三光會,於蓬萊立玉華會。是月,祖師領丹易、長真、長春西至萊州,化長生真人出家,訓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時年二十三。十月,於掖縣立平等會。是月挈四子至汴梁,寓磁器王氏旅邸中。
大定十年庚寅,重陽祖師於正月初四日召丹陽、長真、長春立於榻下,時長生遁去,曰: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吾今赴師真之約耳。丹陽請留頌,師曰:吾已書於長安灤村呂仙庵矣,今口授汝。言訖而逝。是年閏五月,於正月十一日始立春,是止五十八歲矣。四子盡禮,權座于孟宗獻之花圃。既而丹陽真人率三友入關,謁和、李二真人于終南太平宮。會史處厚于京兆,劉通微、嚴處常于終南。二真人乃祖師之友,三子亦祖師之弟子也。

大定十一年辛卯,丹陽真人年四十九。是年與三友居劉蔣祖庵,修治葬所。十月,廣寧真人入關,乞食于京兆府。
大定十二年壬辰,丹陽真人年五十。春,於長安化自然錢,率三友復往汴梁,遷祖師仙柩西歸,葬于劉蔣村祖庵。九月,廣寧真人西遊岐山,偶得名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
大定十三年癸巳,丹陽真人年五十一。是年四師劉蔣居喪守墳。六月,廣寧真人度大慶關東歸。

大定十四年甲午,丹陽真人年五十二。二月,慶寧真人至真定,默坐于朝天門外。八月,丹陽、長真、長生、長春於鄂縣秦渡鎮真武廟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陽罰貧,長真國是,長生闕志,長春國閒,翼旦乃別。丹陽劉蔣居環,長真居洛陽朝元宮,長生居洛陽市土地廟,長春西入繙溪。事見《金玉集》。
大定十五年乙未,丹陽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真真人乞食於磁州二祖鎮,遇一妄人歐落二齒,市人共怒之,欲明於官,真人吐之而去。二月,廣寧真人坐沃州石橋下。夏,清摩散人入關,致祭祖庭,既而出關,居洛陽風仙姑洞。
大定十六年丙申,丹陽真人年五十四。長真真人此歲游歷治州,居白家灘。六月中,廣寧真人夜夢神人復授《易》之大義,既寤,明朝揮三十三圖,事見《太古集》。
大定十七年丁酉,丹陽真人五十五。長真真人行化於高唐縣,與荼肆昊六書龜蛇字,曰:可置之壁問,以鎮火災。是年縣城大火,唯荼肆乃免。

大定十八年戊戌,丹陽真人年五十六。於八月一日劉蔣出環,西游隴山華亭行化。長生真人是年遷洛城東北雲溪洞居之,門徒日集,鑿三井洞。
大定十九年己亥,丹陽真人年五十七。二月十五日,於華亭縣挈李大乘同居環百日,至八月遷隴州佑德觀,居環十一月,十八日出環,宿勾兜堡,化解元李子和出家。長真真人游歷衛州,獲嘉縣府君廟居之。
大定二十年庚子,丹陽真人年五十八。是年春,京兆章臺街趙蓬萊施宅為庵,請真人居環。八月二十四日,長安僚庶請祈雨,真人作詩,期以二十五日,雨足,至期果應。見《金玉集》。長真真人西游同州,居西里庵。長春真人自墦溪遷居隴州龍門山。
大定二十一年辛丑,丹陽真人年五十九。四月初,於鄂縣劉蔣村張朝散竹園庵內居環,中元日作黃錄醮罷,復歸祖庵。長真真人居華陰縣純陽洞,長生真人東歸萊州。

大定二十二年壬寅,丹陽真人年六十。此年四月東歸寧海,十二月行化文登,漁戶焚網者甚眾。初八日,海市見于南海之上,士人以詩慶之。長生真人居武官建庵,往《道德》、《黃庭》等經。秋,玉陽真人來寧海謁丹陽真人,同宿於金蓮堂。廣寧真人居真定府,陞堂演道,聽眾常數百人。十二月二十九日,清爭孫仙姑升仙于洛陽,年六十四矣。
大定二十三年癸卯,丹陽真人年六十一。四月行化芝陽,下元日文登作醮,祖師現於空際白龜之上。丹陽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於萊陽縣遊仙宮,長生、玉陽二真人同主葬事,守墳百日,各歸其隱所。
大定二十四年甲辰,長真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正月十八日,長生真人於昌陽縣姜守爭家作醮,巳,午問重陽祖師雲冠絳服,丹陽真人三髻,現於空際綵雲之上。五月早,登郡太守請長生真人祈雨,海市現於竹島。明日,丹陽真人現於應仙橋之西北,是日雨足。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長真真人年六十三。是歲四月初一日升仙於洛陽朝元宮,其暢道接物詩詞,目曰《水雲集》,行于世。
大定二十六年丙午,長生真人年四十。冬,長春真人下龍門山,居終南祖庵。
大定二十七年丁未,長生真人年四十一。是年十一月十三日,玉陽真人奉詔至燕,帝問延生之理,師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無為,治天下之本。上待以方外之禮。
大定二十八年戊申,長生真人年四十二。此年二月,長春真人奉韶至闕下,十一日聖旨令主萬春節醮,蒙賜巾袍。四月,劫居宮庵。五月十八日,召見於長松島。七月,應制進詞五首,中秋得旨還終南山,是月,玉陽真人亦得旨還山。十二月,上弗豫,遣使復召玉陽真人,真人謂使者曰:恐不及再睹天顏矣。

大定二十九年己酉,長生真人年四十三。正月初三日,玉陽真人至都,嗣君命真人為先帝主醮而歸。

章宗明昌元年庚戌,長生真人年四十四。重午日,萊陽縣劉植請玉陽真人齋,且以無嗣告於師,師曰:公富而好禮,未應絕也。為寫四四應真四字,明年四月十四而生子,來乞名,師曰:吾已與名應真矣,今日純陽真君降世辰也。
明昌二年辛亥,長生真人年四十五。是歲十月,長春真人東歸棲霞,住太虛觀。
明昌三年壬子,長生真人年四十六。冬十月,長春真人芝陽洞作醮。
明昌四年癸丑,長生真人年四十七。
明昌五年甲寅,長生真人年四十八。秋九月,長春真人福山縣醮,天門開,瑞鶴現,有詩見《墦溪集》。
明昌六年乙卯,長生真人年四十九。
承安元年丙辰,長生真人年五十。

承安二年丁巳,長生真人年五十一。六月,玉陽真人被召,七月初三日見於便殿賜坐,帝問以養生之道,抵暮方歸。翼日,賜體玄大師號及紫衣,勸賜燕都修真、崇福二觀,俾真人任便居之,月給齋錢二百繈。冬,長生真人奉召赴闕,帝問以至道,師曰:至道之要,寡嗜慾則身安,薄賦斂則國泰。帝曰:先生廣成子之言乎。勁近侍館穀于天長觀。
承安三年戊午,長生真人年五十二。應對悉合上意,三月得旨還山,劫賜觀額五道,曰靈虛,曰太微,曰龍翔,曰集仙,日妙真,令立觀度人。玉陽真人猶居都下。春,終南呂庵主至都,師為請祖庵為靈虛觀,以劫牒付呂,俾知觀事,仍以詩送行。夏,師得旨東歸侍親。
承安四年己未,長生真人年五十三。是年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承安五年庚申,長生真人年五十四。
泰和元年辛酉,長生真人年五十五。是年遊廣陵,著《天道罪福論》。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有詩見《雲光集》。

泰和二年壬戌,長生真人年五十六。濱州作醮,有瓊葩玉樹之瑞,有詩見《盤陽集》。長春真人芝陽作醮。
泰和三年癸亥,長生真人年五十七。此年二月初六日升仙於武官靈虛觀。玉陽真人奉詔詣亳州太清宮作普天醮,臨壇度道士千餘人。
泰和四年甲子,長春真人年五十七。
泰和五年乙丑,長春真人年五十八。夏五月,萊州醮,有瑞鶴綵雲現,有詞見《墦溪集》。
泰和六年丙寅,長春真人年五十九。
泰和七年丁卯,長春真人年六十。元妃施道經二藏,一驛送棲霞太虛觀,一驛送聖水玉虛觀。
泰和八年戊辰,長春真人年六十一。

大安元年己巳,長春真人年六十二。是年游鼇山,有詩二十首。玉陽真人七月十四日至北京,應孛木魯參政之請也,居華陽觀。是時大旱,僚庶告真人雨期,真人曰:十七日霑足矣。至日果應。
大元庚午,長春真人年六十三。夏,玉陽真人薊州玉田縣醮畢,謂眾曰:北方道氣將回,空中有神明往來,刀劍擊觸之象,莫非生靈將受苦耶。
大元辛未,長春真人年六十四。是年東海召至燕都,及游德興琅山,俱有詩,見《嗚道集》。
壬申,長春真人年六十五。是年十二月三十日,廣寧真人升仙于寧海州先天觀,春秋七十三矣。
癸酉,長春真人年六十六。
甲戌,長春真人年六十七。此年游崑箭煙霞洞,有詩。
乙亥長春真人年六十八。
丙子,長春真人年六十九。時居登州,金主命東平監軍王庭玉責詔召師歸汴京,師曰: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也。乃不起。

丁丑,長春真人年七十。玉陽真人四月二十三日升仙於聖水玉虛觀,時七十六歲矣。

戊寅,長春真人年七十一。

己卯,長春真人年七十二。居萊州昊天觀。是時齊魯陷宋,八月,宋主遣使召師,不起,州牧謝曰:師居此,我輩誠有所依。師曰:吾之出處,非若輩可知也,他日恐不能留居此耳。是年五月,太祖聖武皇帝自奈蠻國遣近侍劉仲祿持韶召師,十二月仲祿至萊州。
庚辰,長春真人年七+1二。正月自萊州北行,二月至燕都,四月官僚請作醮於太極宮,五月至德興府,寓龍陽觀,八月至宣德州,寓朝元觀。
辛巳,長春真人年七十四。是年五月朔抵陸局河,七月至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立棲霞觀,中秋日抵金山,遇白骨甸,十一月至邪迷思干城,俱有詩,見《嗚道集》。
壬午,長春真人年七十五。春三月過鐵門,達于行在,上設二帳於御喔之東以居之,時問以至道,師大略對以節欲保躬,天道好生惡殺,治尚無為清靜之理。上悅,乃命左史書諸策。其詳見《慶會錄》、《西游記》。

癸未,長春真人年七十六。是歲三月七日得旨東還,賜號神仙,俾掌管天下道門,大小事務一聽神仙處置,他人無得干預,宮觀差役盡行鐲兔,所在官司常切衛護。六月抵豐州,八月至宣德州。
甲申,長春真人年七十七。春二月居縉山秋陽觀,三月燕京官僚請住太極宮,是月仙仗入燕都。
乙酉,長春真人年七十八。秋九月,熒惑犯尾宿,主燕地災,宣撫王楫請師作醮禳之,醮竟熒惑乃退數舍矣。
丙戌,長春真人年七十九。夏五月,燕境大旱,僚庶請師作醮,雨隨時霑足,在都名儒皆有詩賀之。
丁亥,長春真人年八十。夏大旱,在京士庶禱師作醮,師曰:我方留意醮事,公輩來請,所謂好事不約而同也。仍云當備二醮,以五月初一日為祈雨,三日為賀雨醮。後皆如師言。是月得旨,改太極宮為長春宮。六月,太液池涸,北口山摧,人告於師,師笑曰:山摧水枯,吾將與之俱乎。七月四日,師謂門人曰:昔丹陽嘗授記於予云:吾歿之後,教門大興,四方往往化為道鄉,道院皆勸賜名額,又當住持大宮觀,仍有使者佩符乘傳幹教門事,此汝功成名遂歸休之時也。今丹陽師之言一一皆驗,吾歸無憾焉。九日登寶玄堂,留頌而逝。

後序

古人之有年譜,尚矣,所以著出處之實,使後世得以考觀者焉。我玄門之七真,身雖游乎方外,道實滿于人問。當國朝革命之際,其救世及物之功不為不腆,故封龍李翰長敬齋云:七真之救世也,真吋上帝之心也。上帝之愛民也,真藉七真之教也。不然,何為天生聖皇出,寧四海。天生長春,左右大命,相與聚精會神,同始共終哉。觀此自可見矣。僕因焚誦之暇,不揆狂斐,褊考師真文集及諸家所撰傳記,起重陽祖師降世之歲,訖長春真人升仙之秋,一百一十六年之問出處事跡,詳節編次,通為一譜。其或一二傳記所載與各師真文集不相同者,捨傳記而取文集也,蓋文集紀錄之真,傳記有所未詳也。嗚呼,七真始終之大槃具矣,若夫師真之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之妙,固不得以盡筆舌形容之,今之紀者,但取其修真立教之邊,姑此啟諸童蒙,俾於向上諸師知所宗本,非敢以漬我同志者也。至元辛未歲中元日天樂道人李道謙書于終南祖庭之筠溪道院。

七真年譜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