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赋-金-马莅昭

金丹賦

經名:金丹賦。題大道弟子馬蒞昭註。蒞昭當係金期人。以外丹說註解陶植真人所撰《金丹賦》。其賦文較《陶真人內丹賦》多出,註文亦較明白。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金丹賦序

竊聞生者,道之本,唯天地日月而長存。教者,道之尊,徵造化自然而立訓。元始懸黍珠,妙演玄玄之義。老君升玉肩,宏宣寂寂之宗。所謂金丹之名,所由以立也。是故漢之魏伯陽,倣《周易》以作《參同契》。以迨晉唐宋以來,若許旌陽、葛稚川之徒,皆造詣其極,而成其道者也。弟子馬蒞昭叨生天地,竊慕玄風,雖無為之路大闢,動惟側足。然眾妙之門廣設,窺必兢心。賴聖人而推誘資深,知真德而隨方引汲。是敢輒披妙典,猥諷玄文,惟堅似鐵之心,以鐫頑礦。只曠如灰之志,欲契靈根。念浮生而水沫風燈,知大道而天長地久。然則神運不息,研思豈精,欲決私誠,未有良已。向旅館而空驚秋,吹一夜蟬嗚。對霜燈而斂卷凝愁,幾傷蟲砌。有金丹賦,遇而偶也,不知誰所著矣。得已常誦此文,而自鐲其抑。每每昤罷,莫不抱膝昂首,而顯無所容哉。然訣不輒造,理不虛擬,乃聖人之深誠。實以愚是率耽,難閱具思。亦冀遊心妙理,漸蹟於真奧之中。有冒訑籌之科,自責僭瑜之極。謹藏筐筐,虔候至人,勉閱于衷,敢為註省。

金丹賦

大道弟子馬蒞昭註

夫道自成,

夫者沖邈其思,含亮蛉神,微像欲言,故日夫也。道者,虛元混成之本也。太上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謂之日大。此言明大道從太虛之中,寂寥之境,生化一氣,而分陰陽,立天地,運四時,以變有萬物。故日:先於天地之前,為萬物之母。又《玄綱論》日:道者,虛元之係,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此則足以明天地萬物含氣,有識有象有色,觸類之事,莫不因氣,展轉變化無窮,皆自道生也。自然者,夫混元未闢之時,寥廓太空,莫有其際。及其虛極而自有神,神者,空之洞至靈者也。故神運而化氣,氣分而立清濁之象,象設而萬物化形,清濁象形,本皆虛元而立,豈有主宰制作而為,然之理而知不。聖人見天地萬物變化之時自,故日自然。是故可違故因而制之。制之者,模範一氣,取法二儀,得自然之妙,以至長生羽化。豈有法衍作用而為之,是得至真自然之理。故與天地日月而長久,而常自然而然之。若強然之,則不然也。是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

術明真假,

在心日衍,衍作也。欲衍作之時,先大道之理。既明大道自虛元太空,而有根元分化處所。故聖人向混成萬物之中,而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曆象星辰.日月,窮四時之由,極五行之義,而定金木水火,配象龍虎龜雀,而明相生相剋休王之所,而畫八卦九官,成天下之文,極相生之象,使學者明之,達其變,極其數,然後以衍而作也。真假者,相混而成也。夫一氣而生萬物,萬物之中,各負真假。且何者不從道生,既皆從道生,則萬物無有真假。夫道者,體貫無為,包天地不為大,入微塵不為小,無親無疏,無醜無好,不可得而害,豈有真假哉。然自是萬物於物得利而親好者曰真,萬物於物得害而疏,醜者日假,令親疏醜好,利害萬物,皆各有所附。既各有所附,則欲於所欲,而溺於欲而深矣,確矣。誰有豁廓襟抱,探妙於形神之外,而混彼真假,倪入希義之源者哉。今以愚迷日:真假者,天地也,陰陽水火也,寒暑也,晝夜也,剛柔也。然天地陰陽水火,晝夜剛柔殊矣,於道豈有異哉。故有無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難易相成,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故萬物本無其假,假則因真而有假。萬物本無其真,因假而有真。如陰陽相生,寒暑相反。故假叉有真,真叉因假。若離石求玉,離下求高,棄夜求晨,棄假求真,真無有是也。故先言自然,後辦真假。

法則兩儀,
法者,衍斯至而為法也。明斯極而有則也。兩儀者,天地也。制之以法天地,而立鼎器。則陰陽而運四時,使化氣於爐鼎之中,周道氣而行天地。經日:處中以制外。故在於曆紀。此言大丹於爐鼎之內,中含律曆,外制天地之紀,而結至真之精,不可不明造化之數,而奪天地之權,以至化成之道乎。故言法則兩儀也。

取象八卦。
而取八卦之象。《易》曰:卦者,言乎掛者也。象日:言乎象者也,言如懸掛物像,以示於人,故以卦象而稱也。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故聖人仰法天而取象,俯於地而察形,歌曉天元之微,畫八卦。八卦者,乾、坎、艮、震、巽、高、坤、兌.也。乾三長畫,純陽爻也。為天,為金,為君,為父。位居西北,對坤而合天地。坤者三短畫,純陰之爻也。為地,為土,為臣,為母,位居西南。以火生之,故配位於比也。震者,上兩畫短,下一畫長,二陰一陽之爻也。為雷,為木。為長男,為青龍,位居正束,對巽而合天地。巽者,上兩畫長,下一畫短,二陽一陰之爻也。為風,為木,為長女,位居束南,而行號令。坎者,上下兩畫短,中一畫長,二陰一陽之爻也。為水,為月,為玄武,為中男,位居正北,一陽生於二陰之問,故十一月冬至之日,生陽氣於地下也,對高而合天地。高者,上下兩畫長,中一畫短,二陽一陰之爻也。為火,為日,為朱雀,為中女,位居正南,為天之心,一陰生於二陽之中,故五月夏至之日,停午之時,一陰之氣降於天上也。艮者,上一畫長,下兩.畫短,一陽二陰之爻也。為山,為土,為少男,萬物遇艮皆止,位居束北,對兌而合乾坤。兌者,上一畫短,下兩畫長,一陰二陽之爻也。為澤,為金,為白虎,為少女,位居正西,而為月窟。夫乾坤兩卦,皆純陽純陰之爻,故極而為天地。巽、高、兌三卦,悉二陽一陰之爻,故皆為女。震、坎、艮三卦,悉二陰一陽之爻,故皆為男者。何也,夫陰多陽少,陽為主。陽多陰少,陰為主。皆以少者為主也。故少者多之所貴,一者眾之所尊。其爻乾坤二卦,皆純陰陽之爻,無中與不中。震艮二卦,各二陰一陽之爻,而一陽不得其中。巽兌二卦,各二陽一陰之爻,而一陰不得其中。凡陰陽不得其中,則雖能變化,而不能通也。故坎高二卦者,坎有一陽,高有一陰,皆居陰陽之中,所以通天地還返也。故言法二儀之時,須取象於八卦也。

闢天地以區分,

闢者,開也。夫混元之中有真神,而運一氣,而闢天地。天地既闢,圓覆方載,暄涼寒暑。金木水火,各歸一方。區分天地之內變化之事,以歷劫為常。是故聖人立教道人,而指此混元開闢,區分之象。今修大丹者,玄奧之義也。故太上日:夫天下大物哉,甚綿綿冥冥,混沌不可知。此言欲認聖人,欲以拆大丹之理。蓋大物在於天下,綿綿不絕常有,乃冥冥混沌,同於太元。真神之氣,開闢天地,區分五行四時,變化之功齊矣,而理義幽隱。徒孜孜於金章玉書,而世民不可知也。金取象八卦,而各使區分於鼎器之內,亦天開地闢,而成大丹也。

混陰陽而變化。
混者,同也。陰陽者,變化之氣也,陰陽未運而混同,陰陽運而生變化。陽者,天之氣也。始生於極陰之中,九地之下,仲冬之月,中氣之日,夜半子時,蘊然而動,氤氳漸資上昇,左旋束面,而生化萬物,以至東南,為盛陽之位。陰者,坤之氣也。始生於極陽之中。九天之上,仲夏之月,停午之時,微然而靜,漸漸滋長下沉,左旋西面,而凝實萬物,以至西北,為盛陰之位。欲明大丹於鼎器之內,自有真元陰陽之氣,真氣運轉,八卦從律而不雜,五色成文而不亂,一以陰陽氣全,變化道足,而成大丹矣。

指乾坤以形以位,

指者,指其象也。而取乾坤形象,安排位次,立其鼎器,而修大丹。經日:乾坤,鼎也。夫乾坤之形,如雞卯之象,故經日:圓高中起,狀若蓬壺。又日:類如雞子,黃白相扶,須蒙密固濟也。夫雞卯黃在中,而白在外,抱伏之時,得母暖氣,二十四日,而化成貲眼爪腳,毛羽文彩。此乃得真自然而化,豈不異哉。此則是黃白相扶,鈴然而成。則其卯不可血,血則得真之氣散,自然不成也。又日:乾坤之形,狀似人首。經云:首若蓬壺。又經云:腦者,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金泥之精魂。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官圓虛以貢真,萬穴植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道同太玄,故名之曰混元。泥丸者,形軀之上神也。以位者,欲以修此大丹,先知此雞卯腦官二種形像,法似乾坤,而立鼎器,運而為其位也。又日: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也。

類南北而有取有捨。

類者,比類體同也。南北者,太陰太陽之二方,丹玄丹真之二位也,坎陷離麗之一卦也。取拾者,坎高相合,而為天地,二卦氣交,而一取一拾。而得善日取,失善日拾,此義幽隱,非翰簡能申。欲明其由,洞曉二卦之微。此人鼎器之妙,然後可窮取拾之義矣。

氏房騰躍於蒼龍,
氏房者,天上二十八宿束方之星也。蒼者,青也。龍者,束方之氣也。《周易中正義》日:龍能變化,陽氣亦能變化,故稱為龍氣。至東方萬木榮生,青蒼之氣盛也。故運火修丹,至仲春之月,大鼎之中,真氣方盛,亦蒼龍騰躍束方。氏房之星搖動,而應之也。故魏君歌日: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束卯,是也。

翼張襟帶於白馬。
翼張者,二十八宿南方之星也。襟帶者,通連之義也。白馬者,初品大丹之客也。淮南子日:白馬牙,好丹砂。白者,西方色。馬者,南方獸。牙者,丹之物也。又言氏房張翼蒼龍,皆襟帶通連,南方之獸,西方之白,運火修鍊,至此而乃成初品大丹也。

固乾坤之形質,
固者,牢固之義也。制賦之士,更鄭重而言之。且乾坤鼎也,喻如雞卯。若血則抱伏不成真,鼎疏則化氣流散天地之外,中失造化之本焉。作神丹者,固際之義,誠大矣哉。於是言也,若非窮神知化,而豈能明固際之義。夫固乾坤之質者,非以固際之功而固也,非不以固際之功而固也。何哉,且乾坤自然,非所固際。若不固際,則乾坤毀而天傾地淪矣。

脫肌肉而瀟灑。
脫肌者,解脫之義也。肌肉同也。瀟酒.者,澄靜清虛,無親無撓之義。太易至五行歌日:何言金木水火土,留神寶命是龍虎。學者不識五行精,強認他人為父母。木主氣兮骨主金,血象水兮肉象土,不死之道變化也。

順天時而奉天。

順者,不悖其時。逆其時而則鐘災害,順其序而則降嘉祥。經云:五氣順序,應時而得。又云:猶御者執街轡,准繩墨,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故在於曆紀。此言欲御火之士,如執銜轡,使車馬馴其軌轍而不差,以合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也。奉天者,《易》日: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夫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此明大丹既成,孳引相生,如後天而奉天時,子孫而養父母,而曆億不絕耳。

必雌雄而配偶,
經日:陽不獨立,陰不獨居。玄武龜蛇,盤斜相扶。以明牝牡,竟當相須。故言雌雄者,陰陽也。坎男日雄,離女日雌。夫乾為父,有三男,震、坎、艮也。坤為母,有三女,巽、離、兌也。今配此雄雌,何獨坎、離。但以坎、離得中,而震、艮、巽、兌不得中也。故以坎男離女,匹配而偶夫婦也。故陶公日:男冠女笑,牝牡相得,氣交體合,應變無窮,此道之用也。又經云:觀夫陰陽交會之時,得其節符而不可解,然後明其配偶,以成大丹也。

終翱翔而上仙。
終者,三年之功畢也。翱翔者,身歸純陽,萬神全而輕.舉也。上於三清、太虛、太微之境,故日上仙。仙者,立人山也。言服此大丹,神為寶,骨為金,如不動之山。

爰有物外之人,
爰有者,言自古有得道之人,羽化之士,長生久視者,皆此之常流,而自凡入聖,故官爰有物外者。几世人因物以生欲而溺於物,溺於物則拘於塵網。若不營不欲,無慮無拘,謂之物外。經云:外天下者有天下,外其身者存其身。夫物之資身,亦能滅身。故修真之士,虛己忘形,而資於生,而避其息。如功成名遂,溺而無數,何為有智哉。則物外人爰有也。

性稟天真,

真者,道之紀也。吳真人云:神稟於道,靜而合乎性。人稟於神,動而合乎情。故率性則神凝而察天真,為情則神撓而邪氣自襲。故情動神濁,性靜神清,清則故能參入妙門,得天真之理,而神監於內,故言性稟天真也。

抱沖和之志氣,
抱,蘊也。沖和,天地中庸之氣。天之純陽赫赫,地之純陰冥冥。若純陽在上,純陰居下,則天地不通,萬物不生,陰陽不交,豈能分別善惡乎。天地既交,陰陽混蒸,生有萬物,而正在天地之問,謂之沖和之氣。沖和者,均平之義,志公之心。故舉事發機,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如動鈴取中,故言志氣也。

厭寰海之泥塵。
厭,棄也。寰海者,四海相通,逆而繞之,謂之寰海。泥塵者,寰海之內地也。言此地上有水則泥,乾燥則塵,泥能污物,塵能蒙之,污已至于歸,故可厭棄也。

乃尋不死之方,

方者,象也。聖人指象以立教,則有《古文龍虎金碧上經》三卷,有紫陽《金碧經》三巷,有《金碧潛通訣》三卷,有《周易參同契》三巷,有《太易志》二十四篇,更有得道諸仙諸子,演而著之,莫可勝數。並論修制大丹之門,云服之不死,故言尋。

求延齡之訣,
夫求延齡之訣,聖人非不指之而丁寧,自是求人而不悟耳。沖虛子日:仙人路連雲鶴,不踏偏梁與劍閣。世人不知仙路,與世路都不同。但指關山根,迷錯自數言者,謂世人不知求訣之門也。"夫求訣者,當自求也。鈴在推考《參同》,而骯《金碧》。外明天象,內合玄庭,撮微妙於心中,機造化於神契。故沖虛真人日:神仙不在他方界,只在明公心與神。又《神仙可學論》日:道遠乎哉,行斯至矣。夫至虛蘊妙,待感而靈。猶金石含響,待擊而嗚。故豁方寸以導虛,虛則靜以感,感則通,通則宇宙大定,天光發耀。如此言可認虛靜,蘊妙精,感而通,大丹訣也。又煙蘿子日:夫學真之士,莫不挺方外之見,蘊重玄之機,與道通真,內明中正,恬淡虛寂,動合淵微,後觀天地於指掌中,視六合於毫芒之內,細無不入,大無不包,真偽是非,子能分辮,然後可以棲真谷神矣。此數言者,豈可尸居而待訣乎。是以愚鄙求天地,祝神祇,禮日月,尋真經,學陰陽,窮造化,諷念不輟,搜研不休,緇縷妙言,剖拆隱密,扣之於靜,擊之於虛,於今二紀餘矣,猶未象得遇道者,略垂旨訣者歟。然聖則已志,期得感通乎。

得金丹之奧旨,
金丹以金為之,故日金丹。《龍虎鏡》日:乾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者太陽之火精,朱汞為龍是也。月者太陰之水精,鉛銀為虎是也。又日:朱砂者,火之子。水銀,金之孫。金者日之所生,銀者月之所育。日月互用,水火合成,龍虎相隨,陰陽相制,而成大丹。此之二寶,天地至靈,得之修成,謂之金丹。奧旨者,《金碧經》、《參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經》。此之真文,並金丹之奧旨,窮微極妙,而可以討尋也。

洞玄妙之真說。
洞者,智之照曜無礙,為之通也。玄者,水火也。水色黑日玄冥,火色赤日丹玄。老君歌日:黑金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藥無比。用赤入黑保長年,用黑入赤天仙矣。顛倒兩法總稱玄,黑能化赤赤能仙。是也。妙者,二玄之妙。水精為月,火精為日,輪還洞虛,變化萬物,其妙大焉。又經日:水能生萬物,聖人獨知之。又曰:兩無宗一有,靈化妙難窺。故言妙也。真經云:言不苟造,論不虛生。非丹成得道,而不可著其經訣,此聖人之誡,則《金碧》、《參同》、《太易》,為之真訣也。

因知窈窈冥冥,其中有精,

知者,因《金碧》、《參同》,真說金丹玄妙,然始知窈冥之中有精。太上日: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也。其又水日玄,窈火日丹,冥窈者深也,冥者昧也。水則外暗內明`而深,火則外明內暗而昧。精者,水火之中有精。《日月混元經》日:鼎為天地,藥為日月,水火為陰陽。

汞不呈材,金不露形。

汞在朱砂中,如日之有烏。金在黑鉛中,若月之有兔。日之盈昊,可以見朱砂水銀。月之滿虧,可以見黑鉛白金。不呈村與露形者,俱言隱也。既乾坤為鼎,日月為藥,日月在鼎中,精魄居日月內,豈可得而見邪,故不呈材。

貫丹田之一氣,
貫者,通連之義也。經日:天有三玄,日月星也。人有三真,三丹田也。三寶,鉛汞砂。一氣者,真·道也。真氣潛運,在天為三光,在人為三田,在地為三寶。故言貢丹之田,一氣也。

察水火之兩名。

夫道無形而不可睹,視之不見,聽之無聲,潛運而生水火。乃察水一火二,其數有三,而三生萬物,因察知而制之也。

分布四象,
分布者,一氣運行,分布在北為冬,坎象。在東為春,震象。在南為夏,離象。在西為秋,兌象也。

陶鍊五行。
陶鍊者,涎壇也,鎔鑄也,皆造化之名,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古歌日:五行深妙義難思。又日:細視五行君自見。又日:為復四象成,為復五神作。夫一氣分為陰陽,運為四時,終為五行。亦若人有四肢,加之以頭,謂之五行。故運火之時,鼎中真氣而分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畢而成五行。故李真人日:水一金四,為之戊土。火二木三,為之己土。皆以運火成功,而自金造化,故言修鍊矣。

駐日魂而呼月魄,

駐者,不動之義。《長生篇》:日魂月魄,乾坤體成。日魂金烏,月魄玉兔。魂魄呼吸,烏蟾吞吐。修鍊大丹之時,雖魂魄呼吸而不動也。

遵虎性而契龍情。
遵者,依也,稟也。虎者,西方白虎。性者,道之紀也。契者,以物合物謂之契。今以情合性,故言契。龍者,束方青龍也。夫大丹之有龍虎情性,如人之有肝肺情性。肝青屬木為龍,肺白屬金為虎。又日:龍為情,虎為性,情性相依還返,自然之義也。又日:性主於內,立致鄞鄂。情主營外,築垣城郭。又日:情性於人非外物也,龍虎於物非維類也。龍虎故言遵依也。

於是演易示期,
演,伸也。易,《周易》也。夫《易》論天地之道,聖人演而立教,令修大丹而有期程。大道玄妙,變化之氣始從十一月,中氣為之,天正之時,而生一陽,至四月極,而成乾體。又從五月,中氣而生一陰,至十月極,而成坤體。此皆演其日月之數,而成變化之期,故此言。

杓星設位。

杓者,北斗之杓,柄星也。正月杓指寅,二月杓指卯,三月杓指辰,隨其月建,杓指而行。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言運火之上,設此十二位,而觀杓星也。

循豐翼而散彩,
循者,輪也。箕者,二十八宿束方之星。翼者,南方之宿也。散彩者,言運火之時,如太陽行其二十八宿,循輪而散彩也。箕者,月初三日而見也。翼者,十五日月就圓也。外運其火,內循律曆,而散彩。

綿艮兌而通氣。
綿,連不斷也。經日:山澤相連,艮兌通氣。艮屬土,位屬束北。兌屬金,位居正西。巳酉丑,金之位。又艮卦納丙,兌卦納丁,故言通氣。

播刑德而合剛柔,

播,施也。刑,殺也。德,生也。經日:德主生起,刑主伏殺。合,聚也。剛,火金也。柔,水木也。言運火播施真氣,至春得為生,秋刑而殺,水火金木,剛柔相合,皆應節侯而成丹。

入#1中宮而歸戊己。
此言金木水火,而俠刑德剛柔,而入於中官,歸戊己之土,水金為戊,木火為己。

爾乃九還變態,
爾,猶時也。九者,極陽之數。《算經》日:數只有九,十則歸一。又經日:日者太陽,其數有九。故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還者,巡這之義。言運火之時,大鼎之內,真神之氣,同太陽天上日行一度,五日一候,變化萬物,至十月而罷其數,返而歸一,故言九還變態。

七返呈妍。
七者,兌金也。去而復來,謂之返。妍,端正之義也。兌為月窟,月始去右轉,從南奔束北,入土下,改易不定,卻至西方本位,而呈其妍。

玆由外貞而內順,

玆由,此也。外貞者,天。內順者,地。大藥亦如雞卵,白在外為貞,黃在內為順,抱伏暖氣,而成鎢者,由此內黃外白,而貞順也。

其乃玄之又玄。
玄者,水火也。大道運一氣而生水火,是一玄也。後聖人法天地,運水火而成神丹。是又玄。

當其火束旋而為龍,水西轉而為虎。
夫天輪左轉,日月五星右旋。天輪左轉,運之以四時。日月右旋,化之以萬物。故朱砂色赤象火,為位居南方,為朱雀,束旋則朱砂中出水銀也。色青象木也,位居束方,為青龍也。鉛色黑屬水,位居北方,為玄武,西轉則黑鉛中生白銀也。故曰火束旋而為龍,水西轉而為虎。此言大鼎之真氣潛運,象天輪者左轉,象日月五星者右旋,並在鼎中一氣所為,非外物也。古歌日:龍不在東淇,虎不在西膚。若向一元求,昭昭知臧否。若向束西求,有目亦如瞽也。

虎脫胎而育子,龍辭雲而致雨。

虎者,金也。白金既離黑鉛之胎,還自為母,亦養育其子,故言脫胎育子。龍辭雲而政雨者,雲藏山岫之中,如朱砂氣也。水銀既出朱砂之中,為束方青龍,而致雨而潤萬物也。

豈唯先白黑而後黃,抑亦始水火而終土。
此同論水銀朱砂之道也。先亦始也白黑者,言朱砂中水銀也。水銀,言水則有黑象,言銀則有白象。始水火者,朱砂為火,水銀為水,則是水銀在砂未出之時,故言始水火也。既朱砂水銀有白有黑,有火有水,有其四象之色,乃法天象地,運火修之,而隨四時,終畢而皆歸土矣。

捨南取北,
夫取之與拾,經有三途。初乃拾北取南,後又拾南取北。此何,緣君位在北,而臣在南。則君為君,臣為臣。復君卻為臣,臣卻為君,故拾南而取北。

甲乙宗祖。

宗祖者,天地也。甲乙者,十干也。甲乙壬癸丙丁戊己庚辛,十干者,如天地覆載萬物也。故乾卦六爻,下三爻納甲,上三爻納壬。紳卦六爻,下三爻納乙,上三爻納癸。故言甲乙宗祖。

神水聖石,
夫水之與石,有凡有聖。如人之亦有几聖。夫欲自凡成聖者,但能離形去智,集體黜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已至于道也。水者水銀,石者朱砂。朱砂水銀,未依法制之時,則為凡也。及立鼎器,法天地,運一氣,生陰陽,四時足,五行全,而自神聖,故言聖石也。

帝男龍女。
帝者,天地之主。男,是帝王之男。欲為儲官,而紹天位,則南方赤帝之男也。龍女者,亦南方赤帝之女也,言龍種者。夫帝王天地之主,萬化之尊,有南北重臣,皆王之所使。南北者,陰陽也。若帝男紹其寶位。而御陰陽也。古歌日..一母產兩子,一男復一女。男是陰之宗,女是陽之主。陰來陽亦往,不失本宗祖。脾磨食自銷,相將歸后土。此則帝王,位居中土之位也。

道本不離於玄黃,
道者,無名無象,無極之氣,運而生化萬物。玄黃者,天地也。天玄而地黃之內,貫穿萬物。萬物生化,不離天地之內。今修鍊鼎中,真氣變化,不出於玄黃。

守一要存乎三五。
《混元經》日:三五與一,天地至精。陰陽感化,道以自生。又日:三五與一,辯認君臣。不越五行,勿違天道。又曰:不知三五一,何處覓仙鄉。又日:至精不過守一,立義不過三才,破題不出五行,伏藏不出水火,相類之道,皆歸其一焉。今略以愚言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土者,四象所化之土。土為道氣,萬物皆從土生。金是真一之宗,變化萬物之主。土雖生金,而不強於金也。

一寒一暑,

坎離水火,而成其丹。坎水冬寒,離火夏暑,一寒一暑,一陰一陽,一金一石,謂之丹矣。

龍虎呼吸,
經日:龍呼其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責榮。又日:龍為情,虎為性,情性相依,還返之義也。是謂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則呼吸之理可明。

魂魄吞吐。
龍虎既相呼吸,則月吐魄,而日吞魂。

南北交媾於水火,卯酉輪還於子午。
水在北,坎男,陽也。火在南,離女,陰也。南北相交而媾也。卯雖在束,酉雖在西。修鍊之時,輪還鼎中,不離子午也。

總括乾坤之冊,優遊變化之主。

總括天地之冊,數也。經日:乾之冊二百一十有六,坤之冊一百四十有四。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總萬付千五百二十,所以盡萬物之數,備剛柔之體,故言總括也。優道變化者,坎離也。經日:坎離亡沒,精曜垂敷。此言坎、離二卦,不在乾、坤之數,故言亡沒。優遊於六虛之內,垂敷精曜,變化萬物。今畫象以明之。此乾卦也,乾一反索為巽,再索是艮,三索為坤。又坤索為震,再索為兌,三索復乾。故乾坤之用事,只見巽、艮、震、兌,不見坎、離之象。故言亡沒者,是坎、離為日月,垂數化萬物。

母子包羅於匡郭,育養因依於鼎金。
母子者,真氣與水銀。包羅,混同也。匡郭,坎、離也。《著生論》日:坎、離匡郭,還轂正軸。陰中陽而成形,陽中陰而成象。巡環四象,交錯五行也。育者,如人之以陽和哺,飼時不停也。因依鼎釜者,乾坤鼎也。其鼎自然,眾真所居,同天地覆載,育養萬物,故乃言因依也。

配銖兩以定旬遊,參爻象而較其火。

數銖兩者,權衡之用也。夫十六兩重一斤,有三百八十四銖也。旬遊者,十日一旬,數旬周遊一年,終則復始。參爻象者,詳六十四卦爻象之數,以分三百八十四銖,於大藥之中,終制大丹,觀象較數,以合造化,運火而成也。

若夫二至啟候,陰陽遞遷。
二至,冬夏二至節也,陽從冬至用事,啟候至四月。陰從夏至用事,曆侯至十月。周而復始。冬至陽生,夏至陰生,是以故言遞遷也。

終結坤而遘遁,
終,末。結,聚成也。坤,卦也。遘、遁從乾入坤,次第之卦也。乾卦四月圓,五月缺,乃坤卦從乾用事也。乾之六爻,初拆而為遘,五月卦,一陰爻生也。九二拆為遁,六月卦,二陰爻生也。九三拆為否,七月卦,三陰爻生也。九四拆為觀,八月卦,四陰爻生也。九五拆為剝,九月卦,五陰爻生也。上九拆終結坤也,十月卦,純陰爻也。故言此制賦之士,順平上之律以興,而言合後十一月而運火。

始復臨而盡乾。

始初終盡也。初從坤卦,復至於乾,此言坤十月成,十一月虧。乾卦從坤用事,一陽爻生為復,十一月卦。六二動為臨,十二月卦,二陽爻。六三動為泰,正月卦,三陽爻生。六四動為大壯,二月卦,四陽爻生也。六五動為央,三月卦,五陽爻生也。六動而盡乾也,純陽之爻也。此言從冬至而運火,至夏至,夏至十月,一年周備也。

龍飛偃月,上下兩弦。
龍者,陽氣也。《易》日: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飛昇也。陽氣上昇,故言龍飛。夫陽氣升者,是太陽日曜,從中氣天正之時。初行盈道,故陽氣隨日而生。太陽既行為君,太陰月曜為臣,應其節候而行,偃側其身,故言偃月,而有上下兩弦也。夫太陰二十七日半,行一周天。復行兩日半,逐赴太陽合朔。故一月有三十日。且月之三日,太陰初見於庚地,乃陽氣動,而木應之,故震卦納庚。太陰又行五日,計前三日,有八暮見南方丁地,偃之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上弦。則陰陽氣靜,而金應之,故兌卦納丁也。太陰又行七日,計前八日,而有十五日,太陰暮見束方甲地,藏滿而回,對望太陽,正隆之氣動,而金應之,故乾卦納甲也。此十五日已前屬暮見,是陽中之陰氣也。太陰又行三日,計前有一十八日,而晨見辛地,陰氣靜而木應之,故巽卦納辛也。太陰又行五日,計前有二十三日,晨見南方丙地,偃側一半,而望太陽,平如弓弦,謂之下弦,陽氣動而土應之,故艮卦納丙也。太陰又行七日,計前而有三十日,晨沒乙地,晦而不明,為盡盛隆之陰氣應之,故坤卦納乙也。故言偃月,上下兩弦也。

黃金白虎,神化自然。

黃金者,五行成土,內蘊其金,故言黃金。白虎者,真一之金也。真一皓白,得西方之白色。若非真,則不能神化自然。自上二至啟候,及上下兩弦,皆語大鼎之中,真氣變化神契,而合乾之坤內也。

融坤艮以成地,
融,鑄之義也。坤,艮土也。初融之時,以巽為風,融巽以為艮,融艮以為坤,是從虛而生實也。

仰乾兌而為天。
仰,法象也。欲法其天,初以震為氣,融震以成兌,震來成兌,是結為金,融兌成乾,則仰法以為天也。

子母恩感,飛駐鉤連。
經日: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長子震卦也,震為長男,坤為老母,今融艮成地,仰兌為天,因其母子恩感,天性自然,而繼父體。是地陰爻,而從坤成乾也。飛駐者,天陽動而不息,言其飛。地陰著而不極,言其駐。今既天地混合,是飛駐鉤連。

一包三五,水激雲煙。

上已明其三五之道,今更迷之。魏君日:本之但二物兮,末而為三五。三五並與一兮,都集應二。所云雲煙,真氣也。水數一,凝激而結也。水一火二為三也。五土也。相類無離,故言一包。太易至太陽歌日:日者太陽之精,其數有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含和萬類,布氣生靈。日中有烏,名日陰精。陰陽互為,魂魄相經。是以離火,官得九名,結氣朱英,鍊之因精,參三五一,龍駕來迎。古之仙者,鍊日之精,身歸純陽,飛遊太清,是故言其太陽,其數有九者,一包三五之義也。又陶公讚日:是知一者水數,五行之始,色稟北方,包含五彩,修之合道,理契自然。又日水者,太玄之始,為道根本。當其樞紐天地,鍊鍛陰陽,功伴造化。此並一包之氣,如雲若煙,激結而成至藥之理。

伊變化骨之靈液,反耆嫗而為少年。
伊一粒神丹,能變老成少。經日:金丹入五內,霧散若風雲。薰蒸達四支,顏色悅澤好。老翁復丁壯,耆嫗成婉女。改形超世厄,號之真人也。

觀其刑德生殺,道契君臣。
刑德,賞罰之道。經云:德主生,起春也。刑主伏,殺秋也。刑德之用,帝王之憲章也。欲以政清王道,施德施刑,契於至公之理,則王道隆而天下平也。今修大丹,亦合刑德,春秋無差,律呂有緒。故李真人丹歌日:陰陽既正,魂魄相依,君臣道全,夫妻義合。日月有度,寒暑不愆,還丹乃成,靈化無比也。

飛張朱夏,
飛者,南火官之朱雀也。張者,二十八宿張星。朱夏者,夏為朱明,並論南方也。

伏卯仲春。
伏,刑政伏也。仲春二月,卯為木也。水銀色青,為藥為龍。若天地節序刑政,則水銀之龍自伏也。

方九二見龍,

方象者,九二,乾下卦之中爻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乾六爻,上兩爻為天,下兩爻為地,中兩爻為人。今見龍九二,是下爻之地上也。如鼎中天真之陽,出於九二之地。生化萬物,無不霑蘇,故德施普也。神丹之化,亦此之也。

挺二八致神。
挺,生也。二八者,重證乾坤鼎中,神化之道。太陽偃側,上下兩弦之二八也。

既西南而得位,貫束北而獨尊。
西南,坤之位也。夫土無正形,寄在丙丁之下者。何綠。五行相生而有位,次且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故坤土在丙丁之下也。貫束北而獨尊者,束北艮位也,坤艮相連,艮止也。萬物遇艮皆止,故地德安靜不動,故萬物亦止。《易》: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束北喪朋,安貞之吉,應地無彊也。

于時河車聳駕,
于時至也,至于神丹功畢而成也。聳駕河車者,河則愛河煩惱之河,車則船車也。言神丹已成,得河車而濟渡也。

白黑周彰。

白素真一也,黑玄冥水也。周施也,彰見也。經曰:知白守黑,神明自來。此言今已濟度塵網,明知白守黑不差,神丹功備而彰顯也。

火銷金而神氣不敗,
火,運火也。云真一之金,經年累歲,運火鍊之,火但銷滅,神化之氣而終不敗。

土剋水而形體無傷。
古歌曰:土能剋水自伏藏,文武順時天道昌。魏君曰:伏以太陽溫之,而相吞伏。伏者,類也。龍虎之精,伏於戊己。戊己者,中之色。能正四方,能偃於水。故云水遇土而必亡,亡者伏也。人服此藥,感而長生。蓋天地真鉛之所變化,此四象戊己之土,與玄冥之水雖相剋,而無傷損之也。

長生不離於玄素,

玄者,丹玄也。素者,真一白金丹之體也。經曰:伏火汞成,還丹豈謬。又曰:伏之長生,故非謬也。又曰: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衍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李真人曰:若求延駐之丹服餌,則漸可登真。如終冬之草,覆之不死,露之見傷。故食金如金,食玉如玉。蝨處頭中而黑,麝食桐而香,汞性染身,莫不由此也。

昇降必藉乎太陽。

昇降者,陰陽之上下也。從十一月至四月,陽氣上昇,陰氣下降,天地一合,而萬物生。又從五月至十月陰氣上昇,陽氣下降,天地一翻,而萬物凋。故昇降叉藉太陽者。又陽日曜。天地之中,萬象之內,獨土稱尊,統御陰陽,使昇降上下,生成萬物,以至神丹之妙,而至得長生久,視,皆賴於一輪真神,無極之尊,變化之所致也。故言升降鈴藉於太陽也。

何二物之焜懼炫五色以芬芳。

二物者,日月也。言日月焜耀,光明廣大也。焜者,懸光之義也。言日月懸施大光,五色芬芳,天地之內,變化萬物也。夫日月五星,皆不常色,各應四時之氣,而變其色。若冬得夏應,必降災害。經曰:自開闢以來,日月不虧,明金不失其重。是金木榮於內,水火應於外,乾健不息,所以致用,日彩不爍,所以益震。惟天地日月,能長且久,與萬物終始,而龍虎配合,為道魁柄,與天地准,合陰陽之數,玄化潛應,如連珠合璧,以極至於無窮。以言修鍊神丹,包含天地陰陽,日月虎龍,四時之功,五行之氣,同五星連珠,日月合璧,而成大丹。故曰:二物焜耀,五色芬芳也。

情性展轉而相依,魂魄更互而伏藏。
此言神丹既成,陶甄而相續不斷也。又龍為情,虎為性,日之魂,月之魄。大丹既就,可以可使,龍虎展轉相依。以將一粒大丹,同於日,同於月,故言更互也。

厥有神室巍峨,玄白相守。

厥,元也。神室者,鼎器也,天地也,人心也。《金碧經》日:神室鍊乎精,金丹然後成,可不堅乎。鍊化之包,氣括飛凝,開闔虛戶,希夷之府,造化泉窟,陽氣發坤是也。又日:心者,靈之府,神棲於其問。又日:心在腹而千智生。藥居鼎而萬種化。又日:神室者,丹之樞紐,眾石父母。巍峨者如山不動,玄白上已解之,同知白守黑相繫,俱在神室鼎器之中也。

液水火而凝金。
液其鼎中,真氣真水真火,陰陽之氣也。外火既運,鼎中水火陰陽,蒸而如雲如雨,水火俱液,陰陽俱潤。及至秋慘冬烈之時,則自凝結,故言液水火而凝金。金者,真一之金。窈冥者,鼎中之天地,天地在窈冥之中,水火在天地之內,真氣所化也。故云水火而凝金。

向窈冥而立有。
窈水冥火,而有真精,是虛煙之氣,而成有也。

耀朱紫兮,必在乾坤,

耀榮光之朱紫,大丹之真色也。魏君日:丹者,是朱化為汞,汞化為砂,砂化為丹,故日還丹。還者,反歸之義。丹者,赤色之名。汞者,本體是金,成砂之後,故號金砂。紫赤成金,還歸本體,故稱大還丹也。又古歌云:運至紫河車,黃金歸我家。又日:色轉為紫,赫然成丹也。今天地之內,帝王之家,曳樓朱紫,以為榮耀,是聖人法象於神丹之義也。

履天地兮而長久。
履,遊行也。遊履天地之內,四極何足遠,八荒何足遼,身同天地而長久,道同太虛而不極。魏君日:若有沖虛之士,立性能和,見世路如探湯,棄妻子如脫履,睹浮生之瞬速,知大道而長存。即可授之此經,研尋至理,莫辭得失,為之鈴成。爻成之後,見江海如丘陵,睹人生如聚沫。飛騰向太虛之外,逍遙於汗漫之中,此非.天地之功,實是還丹之力也。

此還丹之祕旨,皆神仙之授受。

祕旨,《金碧》、《參同》、《太易》,《混元》,前已說之,皆神仙授者,理有迷也。且非神仙來授几人,自非能得之者於神仙也。故《玄綱》云:夫學仙者,叉稟陽靈之氣所生也。非陽靈之氣所稟者,皆無慕仙之心也。今既專於好道,志在求仙,則未有不挺乎仙骨者也。又《神仙可學論》日:於是識元命之所,自知正氣之所,由虛凝澹漠怡其性,吐納屈伸和其體,高虛保定之,良藥匡輔之,使表裹兼濟,形神俱超,雖未騰舉,吾必謂之仙矣。

服餌而骨化形延,齋修而道德成就。
言服此大丹,筋化為金,骨化為玉,形改命命,長生不死也。齋修道德者,道以虛無為用,德以功善為名。《著生論》云:若有道而無德,則神理殃殘。若有德而無道,則性命夭折。莫不道德並著,形神相全,三元混成,長生無極,此之謂也。

倏然而脫屐世塵,與天地而同長久。

倏然者,倏忽也。展,破履也。言上氣大丹,人服當日沖天,拋此世塵,如脫破徙,與天地以其長久者,大丹之力也。鶴壽龜年,可以為電轉風旋。芥城拂石,可以為雲銷霧飛。陶仙公日:天地壞而我全己,萬象廢而我全身。此乃假言指事,而欲明其無窮者矣。太上日: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諒斯聖意,其道何有極乎。

金丹賦竟

#1『入」字據《陶真人內丹賦》補。

擒玄赋

擒玄賦

經名:擒玄賦。一卷,不著撰人,疑出于唐宋時期。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擒玄賦

還丹
周五行用,成妙丹矣!

丹者,剛而去柔;還者,終而復始。斡陰陽而相制,假魂魄以相求,精鍊施生,貫三清於乾馬;昭符造化,運一氣於坤牛。原夫金丹之宗,神氣之主,央龍虎於震兌,配水火於子午。一男一女,諧譴捲以三千;一君一臣,布生成於九五。么諷以卯酉為衛,離坎為榮,研昇沈於八卦,究順剋於五行。瞑津之中,觀無而成有,虛無之內,得重而成輕。一則為本為元,一則為侍為從,賴黃君以匹配,仗金白而作用。淺深神室,四時功而秋成;表裹胞胎,八月鍊而冬種。豈不以天地交感之情,日月會合而成。水要凝而鉛結,汞要乾而金並。烏兔投爐,混成鸚子之殼.;風雲入鼎,嗚返嬰兒之聲。美矣哉!.變几為仙,返老卻少,歲華易而猶在,陵谷遷而轉妙。三皇燬鍊功滿而白日飛昇,群公著修行成而紫鳳來詔。是則若延遐壽,須假靈丹,換凡骨而無濁,成仙骨而禦寒。紫府鼇宮欲去,而鼎中鶴舞;丹臺瓊苑擬遊,而足下雲生。所以宿遇真風,生逢玄旨,周二義而並壽,等三光而齊已,守中元而九轉修成,抱一氣而萬物畢矣!

道生
天地含化,斯為母矣!

漠漠玄玄,浩浩無邊,生自無名之始,發當太一之前。交錯施為,作化物之玄母;氤氳含孕,遂結象於先天。水含其一,火生其二,蠹籥動而生風,陰陽媾而凝地。屯蒙初判,布兩曜而創形,晝夜既分,體三才而建位。諒以龍行九五,運應三田,八卦生從於坤火,五行出自於坎男。數到少陽,受坤艮而征敵;終滿甲乙,併金木以包含,是則出沒神爐,迴還結舍,九土潰而生養,四時更而育化,隨宜應節,水風順雨於三田,普動含靈,火龍行周於半夜。豈不以一氣開闢,太陽分歧,日行暉於海下,月呈曜於天涯,水遇火而騰波,清濁分也,金得木而成土,赤白在斯,欽哉!.稟性分形,隨機化見,當衰旺於九五,乃變通於三一,散為七寶,成富國之奇珍,凝作三花,為濟身之祥瑞。故得陽極即滿,金盛還虧,物輕清而方熟,丹泯沒而罷為。鉛屬陽精,歸元而汞拋生死,烹除陰滓,媾合而豈有榮衰?所以固守精神,專持子母。三者丹之用,一者道之首,還返各歸於本生,天地成同於老壽者也。

道源
明本根芽,修鍊成藥。

源者萬物之母,道者儀象之名,道因源而為孕,源得道而愈生。人聽不聞,在施生而有象;日用不見,蓋宿息而始明。原夫天地之元,父母之本,或應丹房而安止,或指泥丸而巡迅。混沌分形於南北,子孕母胞;朦朧欲碧於浮沈,陰居陽闡。諒以朱含地魄,銀抱天魂,水是三才之祖,精為元氣之根。二景相通,配作鼎爐之器;四氣沖辯,出入玄牝之門。是以黑虎赤龍,青根白蒂,離坎為土家宗祖,土水為金鄉夫婿。雪因水而方結,血因金而柑生,汞遇鉛而始乾,水憑土而可制。豈不以陰陽符合,造化同修,鶴逐鸞飛,勤勤而日投九鼎,雲施雨驟,息息而月降重樓。是以龍主伏藏,子時修鍊,四象凝而丹質,三汞交而光電。初離南國,成秋石於爐中;終返九天,結金砂於海面。但見淘盡陰滓,鍛就陽精,九轉易而丹畢,四時功而道成。養就黃芽,能點瓦而變玉;鍊成白雪,解返老而為嬰。所以老壽乾坤,身固丹藥,登雲而六龍瓊輦,適意而朱州靈閣,翱翔而身隱壺天,逍遙而路歸碧落矣!

龍虎
龍虎相配,投入金鼎。

火男配東,坤婦為宗,產彼虛無之國,住自祝融之峰。生數於三,作離而因名甲虎;德稱於四,變寅而故號庚龍。原夫冠於仁風,生從誕虎,精得水而為汞,血遇金而成乳。初名聖石,霏霏而散作雲霞;坎入崑崙,瀝瀝而流歸風雨。諒以東西剋伏,上下相刑,二八明而圓滿,四象交而中央。'號自劉安,論秋石而清潔;名因花子,體大鵬之飛翔。是以形影相隨,魂魄相配,烏隱泰山之上,兔出華池之內。一者為武,佐火闕之樞機;一者為文,侍明王之鼎器。豈不筋骨為倡,血肉相投?納水鉛於金鼎,運日精於鐵牛,過火即飛,尋蹤而鬼神莫究;逢虎乃凝,顯化而天地難儔。以彰乎流而忘溫,燠而有質,隨黃輕而變化,逐靈龜而出入。三皇宮裹,結紅雪以飄飄;五帝壇前,起黃雲而霤霤。且夫水出山頂,日見潭心,鉛抱汞而成苗。苜火逼水而自陰霖,鳳髓芝苗,離塵體而無濁。龍甲虎腦,換凡骨以成金。所以玄牝為門,陰陽為鼎,還元而萬事皆畢,老壽而二義終並,超達而有路,飛騰俟覓,則去道遙迥。

秋石
言日金體名喻秋名。

秋者自白而稱矣,.石者因剛以名之。遊自九萬之理,生當一斤之期。金水既分,鉛銀以彰於有象;子母乍見,"黑白以成於混儀。原其為物,自精化魄,遇陰火而始飛,到金鄉而變白。初離銀礦,隨黃雀入於天河;纔返蟾官,逐清風流於地脈。諒以欲乾清汞,金仗白金,子欲親而戀母,陽要純而去陰,貫滿財盈,仙傳制伏之法,精至必就,孰憂損益之心。異哉!.半夜方中,一陽初起,會赤白而相照,運真水而清沘,迴從尾穴,杪若釀鉛之流形,至中央已成紫金之體。豈不以元氣之母,五味之精,取同馬牙之寶,斯立刀圭之名。若嫁阿郎,要在子孫而相允;如婚楊女,須假前婆而曲成。是以若保於金生,先精於養素,汞遇鉛兮不起,土得水而相付。色瑩如玉,自淮王而強名;性急如龍,因神農而假喻。美哉!.至清至摩,能剛能柔,龍虎平分於卯酉,陰陽盛滿於中秋,輕清上徹於泥丸,形如朱鳳,重濁降自於華蓋,體若素流,所以修養於還丹。貴自於金石,枉將內寶以輕棄,卻取外珍而貴惜,可憐天地之全身,返作三尸之屋宅。

河車
北方正氣,名日河車。

河者取天津而假象,車者在地軸之立名。水因輪而方運,氣得車而始行,秉正於中央,居土而生成萬物;纔臨於北位,善和而陶鑄三清。原夫土寄於離,金處於北,造丹為制伏之用,居物有始終之德。一無正位,凝為變化之機,一有流形,混成黑白之色。一諷以三尊為祖,四海為家,周雨元君之宅,行隨阿母之車,修養金丹,無比則如何措手!.安排神室,其斯而始乃生芽。是以出為鉛形,入為金牲,伏鬼下而柔潤,賴良媒而匹娉。或搬故濁,杳杳而散出重樓;或運新清,息息而還歸中正。豈不以轉因樞轄,伏自天河?降汞火於金鼎,結濛霧於滄波,輕清散作風雲,生於海內,;重濁變為血肉,下自山坡。且夫雖布四方,皆歸一味,尋兩路兮歸於爐鼎,取三關兮入於脾胃。后土循輒於卯酉,乃運於流珠;炎帝推車於子午,受搬於和氣。異哉!.施生萬物,含孕五常,法乾坤而作則,契丹藥而是方。兩降雲騰,我則載歸源海;月移星轉,我則搬入洞房。所以換除塵軀,易成金骨,大道修周於四季,靈丹功全於十月,則知愚人昧而進修,賢人彰而指日者也。

五行
陰陽精氣,列布五方。

化育五行,陰陽至精,居天兮總星之分,鎮地兮得嶽之名。休旺有時,元含生殺之母;樞機在要,盛同造化之行。原夫雖稟二儀,皆歸一味,青抱乾陽之精,自藉坤陰之氣。火生於北,上蒸而含孕三才;水長於南,下降而分排五緯。一諷以絕臨正位,遊注四方,汞偶金而不起,鉛得火而始翔,一馬周遊,皆克衹承於上帝;四物盤傅,自玆出沒於中央。是以龍飛於九天,鳳棲於丹穴,崑山起霧,稟陽而狀若紅鉛;地戶生雲,到秋而形同白雪。豈不以日行有序,道順依常,昭一方明而匪遠,見五賊而自昌。神氣若全,飛騰在此,鼎爐既備,匹配由斯。肇自仲和,位分三五。四瞑兮為長養之鄉,五蘊兮為出入之戶,循環造化,憑意馬以為媒,次第成形,假水鉛而作主。於南屬火,在北屬陰,設象以自分支干,定體而孰辯浮沈?日拘雌烏,以嗚庚中有甲;月含雄鸚,以唱木內隱金是以結象自然,流方四布,假此為表裹之宗,用斯合乾坤之度,未離而猶屬生死之門,悟脫而定超神仙之路。

胎息
服氣分明,是內丹成。

胎者凝而成質,息者聚而成丹,五牙全而瞻戀,二氣足以盤桓。行布四肢,駐風光而悅澤;咽歸六府,扶表裹以清安?原夫去自沖和飄然品彙入之根兮,可保道之源而始貴。焰焰四海,承父母之元精;浩浩三宮,納乾坤之正氣。諒以神為氣主,氣稟精成,玄牝為出入之戶,身體作受盛之城,漸息塵勞,貴心神而不亂;次調關節,使血脈而易行。是以床坐端居,神光視內,納新清而瑩玲,吐故濁而滋榮。初離地戶,息息而過於重樓;纔入天門,綿綿而歷於三昧。豈不神氣符合,人道相明,紛紛氣隨於神化,微微雨逐於風生。存下華池,流作霏霏之狀,閉歸元海,咽為較較之聲。美哉!根盛葉榮,精枯人死,鼓津液而虛受,返本元而方盈,凝住金鼎,依依而形若彈丸;結向荒田,混混而狀同雞子。且夫陰陽鼎異,男女性分,連連而氣通臟腑,久久而身若風雲,住世長年,駐紅顏而美悅;返老卻少,填赤體以氤氳。所以求出世之功,取四時而服,適意而鸞輿前引,登雲而龍駕浮迎。身轉壯而羽翼生成,氣長存而天香馥馨。

盜機
如有行止,機自來應。

盜者觀陰陽而可測,機者克變通而達諸,是於柄大小而同用,權動靜而亦如,賢者見之而福至,愚者輕之而禍餘。原其法自虛無,起諸妙有,前為機而中物,心見賊而延壽。淮王昭旨,三盜動而成丹;軒后明機,萬物因而在手,一諷以喻以元象,起自強名。察神明鳥之動,體乾坤之行,預度淺深,所謂乎可法即法,能量損益,式昭乎可行即行爾!.乃志意深敦,性情仰止,天若發而含化,人若發而成美。陽昇陰降,運神巧而出焉!.兔走烏飛,在心識而見矣!.豈不以玄黃同得,造化符機,事非機而曷取?道非德而弗依。坎戶神爐,我則窺門而入,天街尾穴,我則偷路而歸。美哉!.竊有竊無,賊天賊地,在道而虛音萬物,於我而用成大美。庚龍甲虎,契天人而曲成;離女坎男,貫還丹而有自。故我德而無息,進而弗迴,三傑之模非智;十哲之賢不才。秉道之人,同天運而齊用;修身之士,到神助以斯來。所以善惡盛分,吉凶是應,慕久視之休祥,探長生之果證。九年承覆載之探,功縿鸞而仙鬢來迎,累歲荷陰陽之造化,駕鶴而玉童皆至矣!

擒玄賦竟

陶真人内丹赋-五代-陶植

陶真人內丹賦并序

經名:陶真人內丹賦。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撰。序文及賦注皆出一人。書修煉外丹之街,而非內丹,故書名原當作《金丹賦》。一春。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陶真人內丹賦

夫人本以五行氣而成體,乃以四象精而灌身,得江海竭而命更延,日月虧而神轉壯。故聖人理金鎮玉,鍊石補天,體用玄黃,要崇日月。伏以龍虎大丹者,南北往來之位,本元二三,東西出入之名,運合歸一。青赤白黑,各定四維,上下俱通,輻賡八方,位成五帝,三才立象,萬物有形。六十四卦爻用,二十八宿合度,在七十二候之內,處三百六旬之中。始自元陽,終於晦臘。故經云:以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也。春夏進長滋隆,皆稟於四時。秋冬退伏墊藏,豈離於一運。乾長於艮、巽之體,剛變為柔。坤生於震、兌之形,陰歸陽位。然始陰陽之用,日月交嘆,是以離女坎男,金夫木婦,妮其精氣,陶鍊髓筋,十月功成,一用方備其神也。化之為液鎔凝質,若堅冰變之玄霜,烹剖形如素雪。方辨鉛汞之理,始驗水火之源。合兩象之精華,抽五行之血肉。故聖人研日月二字,通幽洞冥。窮金水五行,出凡入聖。《參》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此名水土金之三物,志士豈不省己者哉。欲達至真者,明閑卦象,痛會陰陽,曉察天文,精求易義,火候進退,生殺合宜,表裹清通,內外相應。《三元周神論》云:欲明其藥,先明自身。悟此一言,而知萬化矣。若天地變易,雌雄抗行,相類不同,黑元交錯者,如持梯而望昇星漢,懸鉤針而擬釣鯨說。幸請賢者,細而詳之,豈敢謬於神道耳。又綠賦內沉論祕義,潛匿幽詞,注解玄言,附成其旨。

賦曰

道法自然,

自然者,元氣也。元氣者,是天地虛元之氣。天地虛無之氣,即化生萬物,玄元之始也。學丹之流鍊此,得虛無之氣,名真一自然之道,為萬物化元也。《老子》日:無形不可名狀,故強名曰道。守一之道,日道者是自然之氣,即是水銀。志士但依法鍊之,出無入有,脫胎見真一,自然之道也。
術明真假,
真名鉛也,鍊得銀,銀號日真一,亦日白金,位屬兌官西方。俗士不曉真一之道,鍊鉛擬求其真,物被埋了豈有真。故經云:莫壞我鉛,令我命全。求真象之道,上稟三光,下應三才,六律既備,變化無窮,即真一之道也。假者,是學仙之流,不考經典,不從師授,託意自造,遂將几常水銀,不依法則妄施陰陽,擬為至藥,故不成也。李澄云:豈將几鉛常汞,便喻至藥。所以不法天地,謬用虧明,致陰陽結互,寒暑不時,豈不用假而自恨。故經云:几聖淺深,愚智真假,自古有之。

法效兩儀,

兩儀天地。
取象八卦。
大藥變轉,體骨皆依法象。金水運氣,周功二十八宿,合度八卦,成八卦者。每四十五日一節成,是一卦也。一年三百六十日,有八箇四十五日,故取象八卦。太易至有八卦,日月有八卦是也。
闢天地以區分,
闢者,開也。明天地以區分。天地位者,乾坤鼎器也。言先論鼎器,後言其藥,天地位定,然後區分周天之義也。寒暑駕馭,陰陽勝負,取時勿失節候,是取象。
混陰陽之變化。
混陰陽者,水火為藥也。是水銀混沌,清濁未分,故號太易者,是陰陽之象,傾一處之義也。然后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陰陽者氣也,剛柔者形也。故志士則而行之,侯水火主也。分判有時,方辯陰陽之變化。《通玄論》云:此天地之母,砂汞也。

指乾坤而以經以緯,

乾為金,西為位。坤為水,是金。水火二物,交轉往來,出入屈伸,體段也。郭真人日:束西為緯,甲處為束。甲為十干首,甲者神子,為十二神之先。將甲配子,故云以緯也。
類南北而有取有捨。
故歌云:拾南取北,子母相剋。轉北成西,配合夫妻。此不虛也。故丹石一藥獨負陰,謂之有取有拾。
氏房騰躍於蒼龍,
氏房,是束方宿,故汞寄處於房星。房星屬卯為青,又木生於水,水屬北方為黑。青與黑謂之蒼,號日蒼龍者也。
張翼襟帶於白馬。
張翼,是南方火宿,象丹砂也。是古仙以法脫其赤暈,還其真性之功,號日脫體丹砂,一名白砂,亦名白馬牙是也。

故玄黃之形質,脫筋骨而瀟灑。

玄黃者,天地也。為器物之形質,筋是汞,骨是銀,得火氣薰蒸,金水等自脫其鉛,漸除滓穢,於器上飛傳往來,拂鬱加霧而瀟灑也。
棲巖隱壑,跨岳臨川。
汞在鼎內,得金水伏,被煎灼湧沸不得停,漸結吐花於上,或成其熙,棲巖隱壑。或伏盤不起,如山岳之形狀也。
候日華之月彩,亦彌歲而歷年。
日華是汞,月彩是金。金汞成形,非日盈月滿而不就也。故一年主十二月,有三百六十日,時積日為月,積月為年,至一周天有四千三百丰十時,象四千三百年運氣。故云:彌歲之歷年,志士審而察之,以大藥陰陽相配,而成寒暑,陰煞陽養,還丹非四時五行而不伏,皆取其象。
窮造化而變化,順天時而奉天。
窮陰陽之道,知變化之源。夫子日;知變化之源,其知神乎。故演八卦,父子君臣,剛柔相配,度其尊卑,運終六律,合成大道,定五行六律,七十二侯,四十五節,推二十四氣刻漏,取定大小,而諷興三才,取象天地。《參》云:窮神以知化。是故聖人法為順天,無別義也。

始雄雌而偶匹,終翱翔而昇仙。

始,初也。《參》云:初正則終辯,幹之未可持。即是雄汞雌金,寶相配為藥,可中服食。翱翔者,義朱雀汞也。得之伏徘徊,稟氣漸昇火,名日正陽之丹矣。
爰有物外之人,性稟天真,抱沖和之精氣,厭寰海之囂塵。
吳筠先生云:仙者,人之所美也。死者,人之所惡也。所以神不清骨不峻者,非稟於陽靈之氣,所稟者叉無慕仙之心矣。慕仙之心者,受氣之時,得值長生之宿,兼逢陽王之官,所以人性稟天真,起於物外,恬淡純粹,體和神清,厭於寰海,棄於囂塵矣。
夫求不死之方,尋延齡之訣,得金丹之奧旨,洞玄妙之真說。

不死之方,出自黃老。老子丹經,延齡之訣者,即《參同契》、《金碧經》是也。如志士得獲此本,先須上告三官,下告土地真君,然後沐浴齋心,冷室焚香,習而考之,方得心開悟解,了釋真元。學道之士。須廣求師友,請益毫釐,不可妄作也。
故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杳冥者,是陰黑玄之貌。其中有精者,銀也。精者,汞也。即是銀於太陰之中,但受太陽之氣,溫養日久,冥遁其形,潛伏於太陰之內。如有根萌熙足成形,號日伏火水銀是也。又杳冥者,不正之貌。若無若有,不之而可見也。故經云:冥冥凝神,不出我身。鉛不呈朴,汞不露形。還陽子云:鉛受辛盲,故被褐懷玉。金稟汞甲,胎自著徘而入水。
灌金花之一氣,察水火之兩名。
郭真人日:先鎔金花為水,別器暖汞投入池中,其色凝白,狀如鉛蘇,義亦伺否。又一氣真一也,一化受符,青龍之位,為束方震。震屬木,木生火,謂之汞。土能生金,謂之陰銀。故云:察水火之兩名也。

分布四象,陶均五行,駐日魂而呼月魄,遵虎性而契龍情。

李澄云:金木二字,坎離四象,急藥之體。鉛汞者,玄妙之門,還丹根基。此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四象也。四象成而五行了。二十八宿周天,日月合度,龍呼於虎,虎吸其龍,性情交泰,日月周畢,豈不是四象五行陶均也。
由是演易示機,杓星設位,循箕斗而散彩,
李淳風日:北斗七星也,近紫微官,在太微北,是為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分,繫之於斗。其魁為璿璣,其柄三,為玉衡。書日: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箕斗者,是寅巳之位,起火於此,甲之散彩。
綿艮兌而通氣,
艮為山,兌為澤。《易》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韓康伯日:象況日月星辰,形況山川草木,懸象運轉,而成昏明。山澤通氣,而雲雨施,行連循環,上下通氣,此義深矣。

播刑德而合剛柔,入中宮而歸戊己。

播,施也。刑主陰煞,德主陽汞,而剛柔自合,故入中官,而歸戊己。戊己者,是土位,稱黃帝生處玄立。又能剋水銀,而玄伏矣。《金碧經》云:以制太平,並中宮土。《參》云:三物一家,都歸戊己。三物,水火金也。
爾乃九還變態,七返呈妍。
九當乾卦,么几龍立位。七當坤卦,飛龍在天。大人造化,么几龍有悔,窮之災也。故從九位而返七。夫修真之士,須明卦象,屈伸動靜,出入卷舒,昇降進退,各有所配,方守一而鍊真,即見交泰呈妍之理,配男女以時也。
運水火而相鮮,
《參》云:本在交媾,定至生人。以坎男離女配合,日居月諸,精彩潛媾。

盡一氣而成牙蘗。

《易》日: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是日月以天地之用,金水交精,水火運移,還盡一元之氣。一元者,六十日也,四熙成。《契》云:元年乃牙潛也。
由內貞而外順,
內者金,外者水。金水欲行,蓋順陰陽之法,用候卦爻。內為陽三畫,外為陰三畫,處陽之時,外求於內。在陰之時,內求於外。金居內為春夏直符也,水居於外為秋冬直符也。內外之際,蓋取象於卦中。
乃玄之而又玄。
玄者,玄元也。如太上分一氣為二義,二義天地也。地也者,剖一氣而真素,號日真一,故是真玄也。又玄者,是變白為黃金,黃金為至寶,故云玄之又玄。經日;衍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非服常金也。金也,當其變也。

即火東旋而為龍,水西轉而成虎,虎脫胎而棄子,龍辭丙而致雨。

崔昤山日:其神化之而為液,凝之即成汞,如霜璨爛,似玉闌干。素魄流晶,光影星鑽,千鍊萬化,其體常然,從無入有,壞而復成。自有入無,滅而復生。陽與陰合,陰與陽并,展轉變化,遂為物精。仙人百鍊,而為通靈。還返不窮,還丹是名。又歌日:五行顛倒衍,龍從火裹出。五行不順行,虎自水中生。此是明至藥法,准此陰陽相剋,五行錯王而成者矣。
氣惟先白黑而後黃,始水火而終土。
此是金水狀貌,從復用事,至十月終坤,變轉體段,先白後黃,赤黑連表,各還本位,其骨是大還丹也。始火者,火數二,水數一。火既滅,四時輻奏一氣,十五日二十四氣,生成萬物。夫還丹者,象水火成萬物,稟天地陰陽之氣,氣以剛柔,合度四時,不能陶鑄,則真一之道畢矣。

捨南取北,甲乙宗祖。

經日: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中有陽者,砂中產汞也。汞離陽,故歸北方自然水。水能生木,木居甲乙,與火為宗祖也。一文云:即火東旋而為龍是也。
神水聖石,帝男金女。
神水者,非酒醋之鍊者,石不可作也。是陰一制陽一,為華池之義。故云帝男龍女,實三一之要也。
道本不離於玄黃,守一要存乎三五。
道本者,汞也。天地與三五之氣。守一要存乎,不離金汞巳金也。志士細而詳之,言真實理也。
信由青腰致遠,玄素鉤深。
青腰曾青,玄素是金,即青龍白虎。鉤深,致遠之義也。
風謂七八之水,水生九六之金。
風者,陽氣也。從十五日前,震卦用事,汞得金氣鉤留,自然調暢也。水生者,陰氣也。十六日已後,轉受巽,變剛為柔,是金消,故入汞而歸坤卦也。《參》云:七八數十五,六九亦相應。是一月運六十四卦也。

剛表柔裹,內陽外陰。

剛表者,金也。柔裹者,汞也。經云:陰銀而陽汞是也,故內陽而外陰。別注云:剛者乾也,柔者坤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陰陽者氣也,剛柔者形也。稟陰陽成金水,金水之形既成,合體凝而成堅,是變易也。
青龍躍而白虎伏,朱雀飛而玄武沈。
青龍木神,白虎金神。經云:丹砂木精,得金乃并。取天之汞,合地之銀,聚魂魄而成還丹。天玄地黃,合度砂汞,乃當合之時,俱入神室之中,鍊此神精,火土金運,摧文武急緩,以應鍾律。朱雀者火,南方之位也。玄武者水,北方之位也。言汞或走或飛,從南方朱雀中,北方水火。二水一合數三,為東,青龍鉛水,故先踴躍而伏白虎也。經云:龍陽數奇左,虎陰數偶右也。
由是日爍中男,月迷姥女。
日者,火也。中男者,金精為月,得火氣而自消散,與汞合為一體,其汞傳金氣自迷,故不走不飛,謂之月迷妮女。詫女者,汞也。中男者,金也。魏君日:火能消金,金伐木榮,三五與一,天地至精者矣。
土彊金勁,一寒一暑。
土者雄黃,得位中官,將軍之名。能偃於水,又能生金。一寒一暑者,發火文武及時者也。
龍呼虎吸,烏蟾吞吐。
龍者汞,虎者金,烏蟾者日月精也。金汞得火水氣,於鼎內變化,高低之貌,運文武火戲,一上一下,一俯一仰,出化沒化既定,吞吐依時,黃白乃成,號日金星美砂、巨勝紫覆粉。若不化定,伏在金中者,名日金龍丹,亦名伏火紫粉,都是大還丹。
南北交媾於水火,卯酉周旋於子午。
水銀是北方之位也。火是朱砂,南方之位也。二方往來,各守定性。寒從北方來,暑從南方至,二方各在用,還往本官也。卯者東汞,酉者金汞,合水火而歸於子午。紫河車訣云:十二月生兒,子午是也。

總括乾坤之策,優游變化之主。

運乾坤二卦,皆有策數。乾策陽爻,半支得六千九百一十二。坤策陰爻,半得四千六百八。總括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主者金也。金為君,象北辰。乾坤交動之時運無輟,而居極是不移。金水在器內,任其水火薰蒸,自然而成正體,優游隨節變化也。
母子包羅於匡郭,修養因依於鼎釜。
此是金法,世人造次豈能知。子母者,金水也。金水者,坎離二用,為內象外象也。二氣合牙之道,交合於鼎。鼎之中舒光照耀,象日月連環,在六合之中。水火為藥,乾坤為鼎,可理匡郭,金鼎之理。《參》云:坎離匡郭者,城郭也。《五相類》云:城郭完全,人物乃生。是也。世人不曉金鼎,多以金銀及鉛黃花為,此大恨也。
配銖兩以定循環,察爻象而校火數。
配銖兩者,六銖為一分,四分為一兩,一兩為二十四銖,一斤為合三百八十四銖,象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循還增喊,察察動而定其火數。經云:火記不虛,演《易》以明也。
若夫二至啟閉,
冬至夏至。
陰陽遞遷,
從子至巳陽生,從午至亥陰生。
終坤媾而始逛,起復臨而盡乾。
直純乾訖,乃從初九一變為始。九二為三,三為否,九四為觀,九五為剝,上九為坤,九還七返,火天大有。此是終乾始遁。又置純坤卦,依前從下位初六變為復,二為臨,六三為泰,六四為大壯,六五為央,上六為需,八歸六居水地比也。故經云:起臨而盡乾也。
飛龍偃月,
飛龍是汞,偃月是器。
上下兩弦。
李澄日:青龍二八白虎中,是初八與二十三日,金水各半斤也。

黃金白雪,神化自然。

黃金者,還轉鉛精,凝為紫磨,赫然赤也,故日黃金。白雪者,飛伏水銀,色如雪,故日白雪。乃是神化自然之道,服之羽化矣。
融坤艮以成地,
坤為陰,艮為銀,三篇云:聚陰為地是也。
仰乾兌而為天。
乾為陽,兌為金。陶君日;積陽為天是也。《易》日:山澤通氣。又云:天地不交之氣何也,為形質各易。
母子恩戚,相主交連。
母子恩戚者,鉛制於汞,汞能伏鉛,鉛汞合為,黃白之道畢矣。銀本從鉛中生,蓋鉛抱於子也。藏鉛在銀,銀隱於鉛中,故是相主勾連。喻人之在道,道不離人。魚在水中,水離魚。魚無水即死,人失道則亡,主相通玄理也。
一色三五,.水激雲煙。
一者,真一也。三者,汞也。五者,雄黃土也。真一與土,是陰重之物,故不受飛也。得汞相和,即飛也。飛之為霜粉,謂之水激雲煙,亦由器。

陶真人內丹賦竟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

經名: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又名《九天八籙真文交帶文》。撰人不詳,約出矜東晉南朝。原係《洞真太微黃書》八卷之一。言佩符期真法術。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

玄都交帶訣

太微八會上帝書,上撰飛玄紫炁之字,諷其文以攝萬邪,佩其字以遊九天,威六國,萬神奉而衛之。宿命得受此道者,可以遊五嶽,入三清,厭不祥。太微中有三皇一帝。皇者君之宰輔,一曰皇君,二曰皇天,三曰皇老,此即三元之炁,混沌之真,出入上清太素太和之宮。天真三皇藏八會之文於委羽,太微天帝藏一通龜山,刻於青石室中。玄都僊王昔受之於太微三老皇,併襟密授僊人,因名之曰《交帶真文》。皆從師受此道,金五兩,儀衣一領,結帶為信盟,重其道,祕其文也。
西城王君昔受之於龜山王母,因名之曰《太微黃書》,或曰《九天八籙》。傳非其人,三祖尸滅,殃流子孫。
諸得有交帶真文者,已有生名於太微宮中者,上下逆順四面皆成字也。入山遊五嶽及夜卧,恒能諷之於口,猛獸千祆萬邪不敢犯試子也。佩之左肘,可遊六國,制天下,厭萬兵。上下四往,皆成列行,以青繒為地,黃筆書,佩之左肘,得見太平金闕皇君。吾欲使鬼神,自服五字,從上下行起,五年則役使鬼神。
《太微黃書》凡有八卷
太微天帝授之太上
太微八垣四門高上經第一
太微九靈中華紫素經第二
太微玉虛寶章經第三

太微玉室寶雲中耀第四

太微三炁九變水火母第五

太微中神五道步空飛行第六

太微石景金陽素經第七

太微九天八錄真文交帶文第八
右《太微黃書》八卷,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行於世,其第五第六第七傳當為真人,其第八此則是也,當傳宿命當為信人者,自非棲研遠尚,好僊信真之人,皆不得妄傳,妄傳則三祖受刑於水官。
若發應感,宜可傳者,付之並告以要言,有之者神僊。

齋三日乃受,受者一年九朝太微帝君。朝以朔旦,北面於靜寢內,束帶齋服四拜,拜畢叩齒三通,而跪祝曰:
太微上真,天帝太皇,小臣某甲,有乞有言,上皇四帝,司命太微,紫玄丹靈,日月同暉,金精寶懼,皇天八威,願得長生,天地齊歸,鬼神為使,金石為開,制六國,攝萬兵,□□□□□□奔雷,享年無極,福慶巍巍,利出貞入,顏色輕飛,目童耳聰,四體不衰,玉女奉侍,駕景太微。

畢,起,又再拜,跪。

行九字,佩帶之,自然解四面八行之字,後及三十六國音。
黃帝得此文,霸天下,攝萬兵,役鬼神,自然神明聖智。賀瑀得此三行,乃使鬼神;杜郵、費慈得十三行,使天下神;徐光得五行,服之三年,使十四鬼,取天下物。真人於赤城山中授許遠游,遠游傳授弟子思玄、第二子道翔。
太上黃中理氣九微玄城
精既太和主命永無逝九
天長筭靈侍愛中元上真
來監乂上元赤子總延生
下元丈人使千靈玄上飛
真主養生高上元君益天
精紫微朱宮稱太平猛獸
冊衛爾形驅我九口長牙
天力四目首吞虎平河食
金柱八風吹海張炎叩檐
山焦禽剝鑿齒銜蛇矍天

顛牙父八文蛟羊蹋辰斗

抗丘走萬馬牙斧猛目啖

石銜豹舞獅子金頭食鬼

苟張山栢地雷嗚獸電天

牛破山賦蛹百虛行飛走
附強禽在我備爾神長益
炁命付魂行海及丘山使
天獸從爾身太上真丈人
保長生得神僊登九微玄
右《太微黃書交帶文》,以青繒為地,雌黃書之。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竟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

經名: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又名《玉京九天金霄威神玉祕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早期上清派符兒。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

凡有宿命,應得此文者,皆當盟授,割血為約,信誓九天,然後傳之。依太上西靈之科,聽二千二百年中,得傳三人。
玉景上元太虎符者,是九天金霄威神王之內靈,合曜二景之寶文也。道妙極真,炁交上元,玉皇所寶,眾帝所尊。佩之者役景精,升九晨,滅鬼魔,制萬神。見其文者,皆有真仙之挺,延七世之福慶也。若遭遇師匠啟授之後,夏齋苦寂,不交風塵者,乃可帶豁落神符,威祝內靈,流煥太虛,感擢三清者耳。

於是神仙伏拜,凶試滅跡,兆命長延於密慎,監者看視功過之所履。太上恆以西靈大甲七千萬人,神虎七千,給衛景精中王,侍文於太元西瑤臺焉。
景精中王者,太上金霄威神王之內名也。能知威神王之名者,則下鬼神,無不伏諾於兆也。此之神王,則是玉精天元之上靈,神虎金霄之威真也。是故佩其文則六天威度,秉其符則三官來臣,禮其室則玉華促詣,說其祝則神虎開津。威落八虛,靈洞九晨,梟馘群魔,奮躩大奸,山嶽稽精,河海伏源,嘯咤十方,役命神仙,壽同三光,威曜太元,斯誠上清之奇文,景精之威章也。
凡授此神文,必當審擇其人。宿契冥會,果分神仙者,然後請太師口命,法師保舉,經師告盟,求神靈之符應,招感氣之妙悟,詳察微兆以决會,動之機要也。若不奉太師之命又不承法師之保舉,而妄傳以為盟者,雖遇其仙之挺,玉名之童,兆之七祖,猶見考於冥科也。是故不盟而授者,經師當死,魂役於水官,弟子獲天火之考。盟而不者,經師滅於苦道,弟子受鬼魔之化。所以崇盟信,誓不輕泄也。是以水火為異天之罰,九魔為苦毒之梁,魂罰胎零,長考太幽,雖優游洞宅,乞請帝靈,然萬遍不開其罪,陳願不聞其辭,七玄長考於地獄焉。神仙之可期,天科告驗,兆慎之哉。
若欲驅除六天之鬼靈,攝伐凶邪之毒炁,及當破誅符廟者,兆祕行威神王大祝之法。先叩齒三十六通,因存景精中王,從我六合洞房宮中,出於面前,對兆之鼻上,令去鼻一寸。景精中王形長七寸,素華晨冠,上下皆着素錦衣裳,口吐金真之炁,鬱鬱然如白雲之狀。令白雲之氣流扇四方之內,皆冠匝兆身而前行也。又存白煙之中,忽有朱精顯煥飛光,激揚如流星之狀,於倏欻又變成數百神虎,奮躩前驅,即已摧裂向所捕之鬼賊也。畢,乃祝曰:

太上明威,金霄內真,景精中王放炁攝神,幽寥備宅,上帝司臣,景煙流曜,洞合九天,威文朗發,神虎開津,靈雲鬱藹,朱精虛扇,七化文人,九霄揮真,敢當吾者,馘裂邪身,凶試伏妖奸毒摧泯,萬魔一滅,雙景合鎮俱與威王,上升帝晨,太元奇逸,保我利貞。

祝畢,又叩齒三十六通,然後可以誅伐符魔,制伏萬神,炁蕩寒靈攝伏六天。於是千妖萬毒,皆已自滅於未祝之前也。

此威王之祝,既已妙重,又是高真所寶。其文皆藏於九天玉清之上,太元西靈之臺。寶禁之科,不傳於世。自非金名羽籍王之大法也。玄慶盈溢者,永不見威王之大法也。唯位登高仙,為上清之公卿,及帝晨之賓者,乃得帶佩此符耳。兆但行大祝之始,則高元列轡,上帝舞霄,金真迅卒,景精攝寮,玄龍吐毒,神虎右號,馘滅萬魔,叱斬千妖,六天為之摧落,山嶽為之啟朝,玉華詣寢,紫童迴蓋,天皇助威,九霄玄泰,凶毒寒消,水征火伐,千億丘蕩,八虛浪豁。於是神安炁調,無注無滯,金景齊晨靈仙合契,奉我神符,玄福萬世。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太元上經大虎符

兆若經履急難,及有驚畏心震之但密呼景精中王名三過,心念其神如如有營護我之左右者,則千灾萬禍,無不蒙濟,奸試滅凶,妖毒皆亡。又臨臥常叩二七過,并祝念神名,令人魂魄保鎮,尸鬼受閉,又除惡夢,去不祥。

夫傳授此文經師及弟子對齋,告盟二十一日,日竟授經。盟用素綺碧羅,各三十七尺,金魚一雙,各重一兩,以為太上西靈寶禁之科約也。此之信物,皆當歸奉於太師、法師之門,以營神靈之公用。若私割以自贍,貪濫以為利,不從天科之約,始衒大信於盟初者,經師七玄之祖,拷于北冥之獄,永無仙果。
帶此符之法,以朱書白素,長三尺,以紫錦為囊,盛之於心前,欲行神祝之時,皆當佩之。
兆佩此符,以制天地鬼神,驅伐六天之寒靈,摧戮九魔之凶炁,兆命延長於天地,司高仙於太極,落靈符於形軀,陳威王之大法,神官啟拜,金兵輔衛,水火俱過,試觀長。是故三官北帝,莫敢閥其間隙也。
兆既奉受神文,但寶錄朝禮而已,不可便佩帶於人間也。若輕泄寶文,及宣露威王之名者,太上皆已拷毒於七玄之祖,見噬於神虎之口,兆之魂胎亦即受閉於地獄,身命俱滅於水火之罰,七百年中,乃更化於疣疵之胞,施惡癩之疾於九宗之親。二師輕舉其人,弟子妄受其文者,罪亦同此罰也。

若升仙之曰,當帶豁落神文,朝謁上宮。以朱書白素,七尺長,牒辟之,令廣五寸,如衣帶之狀。以素羅若緑繒一丈四尺,為衣黃夾,亦如符法,帶於腰中也。所謂鳳文虎帶豁落七元者也。若長齋之士,朝禮之日,皆佩之。

豁落符

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
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藏于太元上景瓊宮,毒獸萬尋,擊魔衛經,神虎七千,備于玉闕,西華玉女三百人,散香霄庭,五老典籍,金晨侍真。非有瓊錄玉名,刻簡三清者,皆不得金虎內符,及聞太上之玉篇矣。此符本刻于上清玉簡智慧篇中,有七十萬言,靈音道妙、微旨難詳,或著天魔隱諱,或表萬神內名,或釋幽喻疑央于瓊音也。小有王君抄出此符,及威神內文之法,以制天地群靈,有一百言耳。此祝奇秘,名曰三天虎書太元上錄。受之者先齋七十日,齎金虎玉鈴、素錦玄羅各三十尺,以為金真之誓,盟于天地不宜之約。依四極明科,聽使七百年中得傳三人。

太微天帝君金虎玉精真符,乃太元上景自然金章之內香也。以役命金仙,封山召雲,威震六天,馘落萬神。太上恆以西靈太甲七十萬人,衛符於太微瓊宮。佩此符者,威制天地,呵叱群靈,控駕景龍,位司高仙,中瓊音既震則玉華待側,金真衛兵,千祅喪眸,萬鬼滅形,九魔併首,六天摧傾,道妙極真,神裒五靈,左嘯玄童。右攝金晨。大哉寶文,太帝威真,豈徒辟毒禳試,滅妖而已,乃求仙之妙品,得真之標格。

右金虎真符,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帝君。朱書白素,請以紫錦囊,佩之頭上以行,則制命天地群靈,神仙敬服,玉華散巾,天丁衛軀,山兵稽精,加敕威神之祝,玉精之章,便得馘訢、九魔,千妖滅形矣。此上清禁符,不傳於世,得佩之者,飛昇上清。
太元上景金真威神內祝,以役右神兵,斬滅邪魂。當入室燒香,叩齒三十六通,坐臥任意,乃祝之曰:
辟乾毒王,震拾羅旍,八仙秉鉞,上帝五靈,太玄落景,七晨衛庭,黃真曜符,煥擲火鈴,神虎奮豪,毒鋒亂呈,紫勃文儀,四躩仰嗚,九天六天,四天皛晶,外纏玄炁,內守師兵,左威右顧,風伐火征,叱斬萬妖,摧馘千精金天威震。九魔攝形付北酆摧落飾所滅皆傾,我佩真符方役便萬靈,三元告鳥玄合帝誠,太微上命,上升三清。
太元上憬威神內祝之法,皆上清之禁經也。辟乾毒王者,是六天大鬼之內名也。震拾羅旍者,是北帝魔王之隠諱#1心也。四天皛晶者,是北酆鬼相之魂名也。能知三鬼名者,則千妖竄跡,萬鬼匿形,九魔莫得而動,試觀弗得而陳矣。山林獨處,及在符廟神鬼之中,便可案而行事,不必燒香入室也。
又以雌黃書碧繒,長三尺,廣一尺二寸,亦可都方.圓一尺二寸也。以朱四郭其外,并以丹錦緣廁其裹,帶於腰中之右面也。若一登齋入室,及朝宴八元,并制魔召靈,驅策神真者,便佩而行事也。慎不可臨見尸穢,罪。同漏泄,七玄之祖,拷于地獄。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竟

#1『諱』原作『議』。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經名: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簡稱《琅玕華丹》。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南朝。原係《靈書紫文》之一篇,復分出單行。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先齋於山林之中四十日,不交外事,乃就作神泥,比竟百日,令泥釜竟也。取耐燒土釜,容三斗者,白赤無所在,唯令堪火,不坼破者耳。作神泥法:東海左顧牡蠣六分、紛螻土三分、馬脫落細毛一分、滑石三分、赤石脂三分、羊細毛二分、大盥半分,合七物,合擣下細篩,和以百日醶,更擣三萬杵。若泥淖者,更加赤石脂,泥剛者,更加,更擣取成細泥州其飾治和泥朴,唯令至精細。當擇取牡蠣裹白,不用外骨之皮也。先澡擇馬羊毛,又別末擇蚡螻土,皆令精,去麤穢也。令所分者,非作稱兩之分也,謂用泥多少,足以泥兩釜,為諸物合隱,量之等分耳。泥兩釜內外,通令厚七分。當以漸,先薄泥,陰乾令燥,燥又增泥,漸至七分也。泥釜內外七分,既畢,燥之,又以醶和黃丹,擣三萬杵,令如泥,泥兩釜內上下,令厚三分,坼更增泥,又陰乾十日,取令勿坼。黃丹者,鉛丹也,勿以此泥泥外面。納藥既畢,當堅密,以泥精縫之,塞其際會,至令保密。又更泥,泥外面上下,及四邊,令厚四分,畢,陰乾,置盛處二十七日。若外復細坼者,更以羊鬚為筆,染泥泥之,復乾七日。乃可令外厚一寸四五分許,乃佳。於是作神泥泥釜,及納藥之事都畢也。
此泥法既省約於金液九轉之釜,但治泥當使極細至精,節適和檮用心,有過於九轉之釜也。謹密勿令華精泄散,泄散則無益,又失功夫於齋盛。

以月建日,更齋百日,齋畢,以清酒三斛,投之於東流水中,臨水祝曰:

太玄青流,八海九江,山神地祇,上護丹精,美酒三斛,謹祠河靈。畢還勿顧,乃以其日納藥於釜中也。又作丹欲得山林之中,臨東流水上,唯令人迹所不至,雞犬之聲不聞於耳,乃佳。慎之。
琅玕華丹藥種物如左:
絳陵朱兒十斤,口訣是丹砂。
丹山日魂五斤,口訣是雄黃。
白素飛龍一斤,口訣是白石英。
青腰中女五兩,口訣是空青。
紫陵文侯五兩,口訣是紫石英。
碧城飛華五兩,口訣是石黛。
北帝玄珠一斤,口訣是硝石。
九靈黃童五兩,口訣是石硫黃。
五精金羊五兩,口訣是陽起石心。
雨華飛英五兩,口訣是雲母。
白虎脫齒五兩,口訣是金牙石。
流丹白膏一斤,口訣是胡粉。
倒行神骨五兩,口訣是戎鹽。
玄臺月華五斤,口訣是雌黃。

都合十四種,以次別擣,從丹砂始,各擣五千杵。又擣藥人當溫慎,無多口舌者。當令先齋三十日,然後使擣。又合藥時,止可將三四人耳。蓋其人難得如意,若一人不同心,便壞人事。華丹既成,一兩為一僊劑,若且欲居世俗之間,聽服半兩。
別擣藥都畢,以藥安著釜中。先納戎盥,舒著釜底,次納硝石,次納雲母,次納陽起石,次納金牙石,次納胡粉,次納空青,次納石硫黃,次納白石英,次納石黛,次納紫石英,次納雌黃,次納雄黃,次納丹砂。丹砂獨在上。

十四種都畢中,皆當舒次,令竟釜中,小抑令相薄也。又以水銀三斤,灌諸藥之上,都畢也。又餘安上土釜,以黃丹泥泥其平際,以牡蠣泥泥其外際,陰乾,乃又通泥外面,上下四邊,令厚四分耳。

竈屋起基,先鑿地,去除穢土三尺,更納好土,築以滿之。又更於平土之上起基,高令二尺五寸。勿在故塚墓之處、及故居家之墟間為竈,而止也。竈屋令成巾長三丈,廣一丈六尺,高一丈六尺,潔盛治護,以好草覆之泥壁內外,令堅密。正東、正南門二戶,戶廣四尺,暮閉之。視火人及主人止室中,以鼇安屋下中央,竈口令向東,以好塼石繕作之。以苦酒及東流水,擣和細白土,并牛馬麞鹿毛為泥,泥竃,竃內安鐵,以藥釜著上,使釜在竈中央,釜四邊當去竈土,各三寸半,令竈高於釜上二尺,釜下去地一尺八寸。以好糠火於下燒之、令去釜一尺許,調適繕視火氣,勿令暴猛。足二十日,更令火去釜下六寸;又二十日足,更又令火去釜下四寸;又二十日日足,更又令火去釜下一寸;十日日足又更令火親釜下;又十日日足,更又令火半釜;復又二十日日足,都合百日,藥成也。可復寒之三日而發之,飛華皆輕著上釜,以三歲雄雞羽掃之,其華上當有三十七種之色,飛流映鬱,紫霞玄煥,名曰琅玕華丹。以十一月、四月、八月朔日平旦,向王再拜,以東流水服一兩,即頭生七色之氣,面有金華玉映,閉氣則立致八玄之輿,唾地則化為飛龍,左嘯則神僊立朝,右指則三素合風,千乘萬騎,飛行上清。若藥華未盡起者,可更合泥兩際,如前法使密,更燒釜腹,頓四十九日,無復不成也。

黃水月華丹法

火燒釜百日,成琅玕華丹,丹成勿發取,又更始火,如初燒華丹之狀,進止火尺寸之法,復百日,合前二百日,寒之六宿,發而視之,眾精仰於上釜結幕,幕中有黃水,水有黃華,華似芙蓉,名曰黃水月華。幕仰著上釜,如玄膽之狀,掇而取之,食其華而飲黃水一升,則分形萬變,眼為明月,浮遊太空,飛行紫微上宮。

徊水玉精丹法

火燒藥釜二百日,變成黃水月華,勿發,又始更興火,如前法,復一百日,合前三百日,寒之九宿,而發之,眾精結苞,仰著上釜,苞中有白水,如玉膏狀,自徊、動,常左行,流動於苞中。白水中有明珠三枚,貌大如雞子,名曰徊水玉精。其味有百和之甘,香軟如飴,取食一珠,則與天相頓,身生水火,唾炁成玉,化形為日,天帝下迎,乘景上清。穿地廣深七尺,取琅玕華丹,以和徊水如雞子者,種之於塪,復其土,堅築之三年,其上生樹,赤色如棗,高三四尺,其實如鐶,名曰環剛樹。食其實,與天相生,上升太極,化形為雲,一名太極隱芝。穿地廣深六尺,取鐶實一枚種之,灌以黃水五合,復其土,堅築之三年,其上更生草如匏,其子如桃,有五色,名曰鳳腦芝。食其實,上昇太極,唾地化為鳳凰,可乘鳳而翔也,一名太極隱芝。穿地廣深一丈,取黃水四合,鳳腦實一枚,合種之,以黃水灌腦實,復其土,堅築之三年,上生赤樹如松,高五六尺,其實如梨,子正白如玉,食其實,上登太微,唾地為青玉。穿地廣深八尺,取赤樹子種之,灌以徊水五合,復其土,堅築之三年,上生絳樹似李,高六七尺,生青實如棗,色青如翠,食其實,上登紫微,唾地化為黃金,得乘玄雲而行。

水陽青映液法

取黃水、徊水各一升五合,合三升也,更別於小鐵器中,熬之七沸,當變合成青水也,名曰水陽青映。平旦頓飲之,則身有青玉之光,口吐紫烟,上昇上清,唾地成丹砂八石。以鐵器熬鉛一斤,水銀二兩,使極沸,以琅玕華丹一銖投之,食頃立成真銀。以鐵器熬鉛一斤,水銀五兩,使極沸,以琅玕華丹三銖投之,食頃立成紫金。金銀成,以百斤投東流水中,各作一餅,令重五十斤,臨水呪曰:
天河織女,地川水伯,太丹成華,僊魂鍊魄,長去地上,昇為帝客,奉寶兩璧,以鎮源澤。祝畢,徑還勿顧。欲種神樹,當在名山之陰為塪,離其四面,勿使人獸之迹交行塪上也。
皇天上清後聖君,自少學道,所受施行祕要,得為金闕之帝者也。五老上真、太極左倦公上啟,撰集為《靈書紫文》,命付方諸東宮青童大君,使下教刻錄玄名,當為真人者。此太上之祕言,後聖之紫文矣。四極明科聖君之法,聽七百年內,得三傳而已。若百年之內有二人可授者,授之,要以七百年內傳三人為誓,過限年滿,皆不得復出。傳授之時,對齋七日,而後奉付之焉。上靈真官、玉女玉童各十人,侍書衛文,將監察得失,刺言功過。夫學僊者,明慎其始矣。法當立盟啟質,為不泄之約。其傳聖君列紀,行服精吞霞,受開明陰生,及天皇象符,及拘魂制魄上經,有經之師白絹四十尺,銀鐶二雙,素絲四兩,以代畝血之誓,為閉祕不宣之信。其受《 琅玕華丹神真上經》,法當有經之師金龍、玉魚,以代刻身石誓不漏之盟。
古之上皇,皆保貴神書,防其輕泄,所以重玄誓,期之勿泄,示其篤誠,明其根始也。其不奉科條,泄閉後聖紫文列紀者,三祖、父母,生則獲罪於水火,死則受考於三官,身沒為下鬼,削除僊簡,摙北淇之石,副之太山,汲西津之水,致之東海,子其慎哉。藥物皆用古稱,唯今精上也。
青童君,諱梵湄,每八節日存之。

王君曰:金龍、玉魚之誓,俗希其物復不可閉經過期而不授也。已上啟以青布三十尺准盟。青者,精其心也布者,布其誠也。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竟

大洞金华玉经

大洞金華玉經

經名:大洞金華玉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係改編《雌一玉檢五老寶經》而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大洞金華玉經

夫得受大洞之訣,洞一上道雌一合變,當先誦帝君上願、玄母八間金華隱書。斯乃九天帝君懷中禁書也。若傳授弟子,當先告齋,前後各一日,又清齋一百日,乃得付之。中齋七十日、下齋三十九日,對齋苦行,而相傳授焉。不審其人,無齋而傳付者,經師當死,受者失兩明焉。齋不苦切,經師當病,受者失口焉。施重於經師,防輕覽也。灾加於弟子,慎口目矣。愆重禍於七世,患結生於冥考。若得此經,受便施行,不得愆犯懈替,宣泄之約,一如上法。饌經師於三齋,如奉君父焉。考幽室於閑林,如寂無人焉。存五神於紫房,如真靈之在焉。非君師、父子、兄弟之施者,必勿受矣,示虛真之物用,明守禁之難犯也。非君師、父子、兄弟之室者,必勿履矣。示止足之勿廣,明隱逸之抱一也。非君師、父子、兄弟之服者,必勿服矣,示天親之勿多,明盈溢以自裁也。研天精之妙覺,絕萬累之近想,而至行彰於辛苦,絕跡同於無景,三餐足於山澗,密誠著於遂往。爾乃聲馳於五老之室,德舉於三清之上,保內凝於明玉,使衣巾鮮而不穢,念三元於泥丸,守九真於形宅,吐納五華,呼吸玉液,朝暮求仙於空同,寢息啟神於太漠,孜孜不倦,勤勤不釋。如此之人,始可與言大洞之門戶,預求道之妙想矣。奉之者登三晨,遊太霄,違之者沒三泉,入太幽。

夫傳授之者,當令經訣再出,勿頓授者也。先授法訣者,欲令其施行存思,精鍊五形,感念紫房,流穢蕩情,專貞抱一,旦夕期靈。故大丹隱玄,號曰《金華經》,三元玉晨,是曰雌一精也。按存修雌一三年之後,乃又得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耳。今受此訣,亦得施行,施行訣事,必獲神仙,不必俱持《大洞真經》 而一通之也。

夫存感篤誠,合真對景,三元見矣。自獲此經,玄虛降授,黃老告符,運靈引曜,五老散華,空中受文,即登太無。

帝君十二願篇目曰:願天、願地、願風、願雲、願陰、願陽、願太空、願太無、願太虛、願大有、願自生、願生神也。玄母八門行間篇目曰: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

兆在別室,常當讀是經,不忘須臾,此為內願帝君,開善八間者矣。今五嶽諸仙,及神州仙女,猶酌瓊漿而按珍果,說大願,陳八間,期太素,奉三元,志霄晨,為玉真,拔七世,入廣寒,豈況世中之庸猥,五濁之微賤者哉。當可替而修,聞而不為耶?夫形神雖精苦於生生,而七世有罪,而不解者,己亦必無仙冀也。是以須啟大願,陳八間,以釋其積結耳。七考既福,兆乃可不死,不死者乃得道之宗本,為仙之根始,志行是業者,可不勉勵於長存哉。

九天帝君十二上願、九靈玄母八間神門文,迴元五通,禳除世殃,上福七祖,身致神仙。靜於密室,散香正煙,而讀《大洞金華經》曰:

北極天皇,太一帝君,玉清紫虛,二景明圓,無上大道,太素三元,四方五老,六蓋七晨,八上九靈,隱道迴元,玄母五通,金華高仙,司命天師、主生大神,太微天炁,以醮因綠。上願九玄,護魄扶魂,明真元炁,並來在身,仰招无上,五通大仙,俯逮无下,隱道迴元,七世積罪,今為結散,受福南宮,灑香八門。願天、願地、願風、願雲、四願一合,定籍長生,天蓋胎根,地助曜靈,神風八扇,景雲流盈,我與帝君,同飈上清,觀眄北玄,解帶玉庭,慶加七祖,玄考科真,上願四達,壽與日傾。中願亦四,領理帝君書,願陰、願陽,願太空,願太无、三五明神,七九所居,帝君元父,定生之初,玉皇凝駕,常在我廬。我存紫房,泥丸桃康,凝陰固血,魂生太陽,靈空@暉,太无履長,空无九炁,與我黃裳,七考介福,受仙南宮。下願亦四,長生仙府,乃願太虛,又願大有,神存九天,形遊真宇,帝君混合,徊遊七九,禍去我室,福來我取,惡言消亡,順言善愈。復願自生,天地為父,復願神生,和氣為母,迴元五通,有除罪垢,福冠七葉,超生彌久。願言高皇,帝君合唱,唱音逸霄,八響萬暢,靈翰逆衝,千真同償,從劫至劫,常會十二慶。大哉帝君恩,萬福迴元。

又願八間玄母,造神八間之唱,九靈洞眄。

上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得使紫景@虛,天人合符,飛真凌羽,而我與之俱,天樂娛心,離脫百憂,七玄稱慶,上靈所扶。

次願玄母,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三光之際,大帝併軿,青旄綠蓋,華軿繡帔,錦服玉帶,携提五老,同賓四大,入晏華寒,出眄八外。

三願玄母,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乃凝真圓曜,夷心內鍊,炁溢靈堂,感神萬千,身昇九霄,考福重玄,散帶空同,撫輪累天,吉享七世,更生為人,我保太真,與日同年。

四願玄母,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永離三徒,長會自然,七寶玉粒,金丹紫芒,隱芝右掇,左拾夜光,鳳胎虎沫,雲琅瓊霜,奇味一御,則身拂太空。

五願玄母,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而流津萬崖,既清且甘,迴水玉精,靈潤碧藍,上注絕霄,流源神堂,橫波鬱踊,鼓扇太空,浮遊浩清,飲嗽東蒙,高揖霞晨,奇樂滄浪,七考得仙,介福洋洋,體誓九河,所向成康。

六願玄母,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浩哉上座,澗邈霄清,五老羅室,玉華告靈,西王飛軒,策羽流軿,與我俱息,九玄之庭,慶鍾七考,受胎更生,身槃瓊宇,神栖圓明。

七願玄母,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幽妙靈房,玄華四陳,朱宇鳳構,光明映軒,金床玉榻,紫帷龍門,上坐玄皇,中席天真,我處其右,携帶纏錦,大福七考,受書更生。

八願玄母,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乃逸轡太漠,迴軿三玄,五老扶胥,王母比肩,儛輪神丘,停駕九天,定書太上,受位為真,雌一九混,從億至千,洞經八響,七祖獲仙,從劫至劫,常會八間。八間在何,永我因綠,五老降福,道德詵詵,萬氣上生,固保泥丸。願言既畢,日月同年,大哉虛生,玄母動靜,八門行間。

徊風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圖

修本經,存祝名都畢,更閉兩目,存此百神變成白氣,如耳煙之狀,從玄虛中來入口中,鬱鬱良久,覺白氣下,從下部孔中出,又從玉莖孔一中出。又覺白氣從兩腳底、兩手心中出,並冠纏一軀,上下手足,

混合一身。

與白氣同煙上下,不相見也。

良久,白氣忽復變色,成紫雲鬱鬱,又從我口中入頭中,及至五藏間,充滿腹內。

良久,紫雲又從兩足底、兩掌心、大孔、玉莖孔中出,冠繞一體。

良久,鬱然上下,與紫雲合形,不相見也。

須臾,存紫雲之氣,充滿左右及一室之內,又存見口中出風氣之扇,紫雲之烟乃回轉,更相纏繞結。

忽成一真人,男形也,始生之狀,長四分,號曰大洞帝一尊君,名父寧在,字合母精,是守死關之眾神,回風混合,共成帝一之尊君也。

又存此尊君,來入我口中舌下,復從舌下徑上昇紫房六合宮,平坐,外向尊君,左手把兆五籍,右手把兆五符,尊君口之左邊有日光,徑九分,尊君口之右邊有月光,徑一寸,尊君口舌吐徊風之氣,吹此日月之光,皆鬱鬱,或白色,或赤色,令光氣下入兆五藏、六府、百節,一身之內,洞徹朗然,內外如白日之狀。良久忘身,忽然事訖。

此圖眉間略畫形像,即存如第八圖,大在紫房六合宮,即泥丸宮是六合。

乃心祝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靈,父寧母精,二合雙成,百真大混,一徊始生,身結八烟,變胎元嬰,日月寶光,洞我軀形,太一在上,與帝合并,泥丸保玉,五藏華明,長合日月,手執洞經,位為仙翁,神升上清,三十九章,金符羽庭。

此是徊風大混合帝一之道,畢也。萬變百化,洞真太一之法,極盡於此矣。

夕夕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兆鼻下人中中央,白日常存在口內上齒之外,鼻下人中上脣之裹也。尊君形皆當向外,坐立起居在意存之。存尊君口中銜日光,徑九分,昭明萬丈,同朗兆身。夫一者,帝之真一也。一之所變,歸一者也。讀〔大〕洞真經時,亦存帝一尊君,在兆面前,以尊神口對兆之口間,令相向,聽我讀洞經之音,以散七世之結焉。

帝一尊君,諱父寧在,字合母精,日夕怛憶之勿忘,辟萬試,滅千患,除惡魔,致神仙也。若兆體中有疾痛不寧處,急存帝一尊君,令口吐日光白氣,熏我痛疾處,痛疾即愈也。

帝一尊君,形如始生之男,不著衣服,身長四分耳。所謂大混反胎,始形之真也。

大洞內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圖

按九宮前後,逐宮相杳,向背遮影,不能對見,難以正面圖畫。今據排次第,即在右側,作正面畫却沉,若側身畫,即又存想不正。請存各宮真神,並面向前正坐,其中三真者,即二真相對,令如隱居注。首寸與明堂,共得一寸,雖正畫成,亦係在右邊也。精詳存用,如經九年,白日昇天。

大洞金華玉經竟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經名: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撰人不詳,約出矜南北朝,假託仙人涓子授青童君,言存守三元真一法術。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
藏》洞真部方法類。又見《雲笈七籤》卷五十。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涓子授東海青童君

真人所以貴一為真者,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並監統身中二十四氣,以應太微二十四真。夫氣者,結虛煙而成神也。三元君各有千乘萬騎,雲車羽蓋,常以內入紫宮,以登上清,列錄元圖,位為真人,飛行九霄。若能守之彌固,則三一可見。三一可見,則千乘萬騎至矣。羽蓋可御,雲車可乘,白日昇天,上造太微。太微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將結炁而變化,有時忽爾而分流也。氣中有二十四真人,皆三一帝皇之炁,所以致分道變化矣。既能守身中三一,則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君,而降見於外,與子言矣。
身中復有二十四真人,亦身中精光爽氣所分化而造也。若雲車來迎,以登太微,太微二十四真人,俱與身中神明合宴於混黃之中,共景分升,俱齊內外之德也。皆出入上清,寢止太微,又當兼行洞房。洞房之中,自有黃闕紫戶玄精之室,身中三一尊君,常栖息處所也。兼行之者,見一神益速也。洞房真人須守一為根本,守一真人須洞房為華蓋。故三一相須,洞房相待,雖其居不同,而致道用齊相須。若但各得一道,注心堅固者,可入太清而已,位為太清仙王耳,不得游行太微,浮登上清。上一真帝之極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天皇得極,故上成皇極;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眾妙之君。三皇體真以守一,故一無藏形,其真極也。三一俱明,得一而生,是故三皇世人學之者,皆貴守真一。守真一,心樸神凝,混專玄感,所以百念不生,精意不散。但三月內視,注心一神,神光化生身外,與之而游,是注念不散,專氣致和,由樸之至也,得之速也。自樸散以來,真離之後,華偽漸起,競心亂生,故一不卒見,神不即應。非不欲住,存之者不專,思之者不審,故起積年之功,始有髣髴也。若能心齋遠世,專心無營,亦必三月之感,與一俱面也。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故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三元解變,則一之所生,故衆真歸一而玄功成焉。此正道之祖,元氣之根始也。
夫三一之法,觀道備於三元,總括靈篇,握寶神經。第一之訣《大洞真經》,第二之訣《大有妙經》,第三之訣《太上素靈》。是故上一帝君寶《大洞真經》,中一丹皇寶《大有妙經》,下一元王寶《太上素靈》。此之三文,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極章,並上清之禁訣也。妙哉無名,其道不遠。守一所生,三一見矣,子既見一,可求此經,亦當祕授守三一法。皇天上清金闕帝君真書之首篇,衆真之妙訣。子能守一,一亦守子;子能見一,一亦見子。子身進退,千端萬事,常當念一。飲食念一,喜樂念一,哀慼念一,疾病念一,危難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車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舉止屬目,念亦多矣,思念專矣。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堅志,多有誇心,不能恒守。故三一去則正氣離,夫失正氣者故氣邪,氣邪則死日近也。俗人學道,多尋浮華,不信真一為貴。初有其志,後必變敗,由用志不一,邪氣來入故也。守一之戒,戒於不專,專復不久,久不能精,則三一去矣,身為空宅無主,其禍安久哉。
氣結為精,精感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真人升為赤子,此真一也。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有三精,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靈寶經》曰:天精地真,三寶常存,此之謂也。

兩眉間,上丹田也,心絳宮,中丹田也,臍下三寸,下丹田也,合三丹田也。赤子居上丹田宮,真人居中丹田宮,嬰兒居下丹田宮。兩眉間上,却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却入三寸為丹田泥丸宮。却入者,却就項後之背向也。丹田泥丸宮,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氣衝天,外映九萬里,覆北斗七星魁為蓋,以杓柄前指外向也。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上元赤子居中,在斗蓋之下。赤子諱玄凝天,字三元先,位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相對,是齒舌腦之精神,升化而生也。諱肇勒精,字仲玄生,上入為帝卿君。此二人共治泥丸中,並著赤繡衣,貌如嬰兒始生之形。天帝君執上清神虎符,帝卿執《大洞真經》,坐俱外向,或相向也。內以鎮守泥丸、面目、口舌齒、兩耳、鼻髮之境,外以威震六天萬鬼凶惡之魔也。三魂五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心為中丹田,號為絳宮,鎮心中中央,正四方方面各一寸,朱煙叅天,外映照三萬里,變化恍惚,在意存之。中元真人居其中,諱神運珠,字子南丹,位為絳宮丹皇君。其右有輔皇卿一人,是四藏之精神結化也。入絳宮為輔卿,諱光堅,字四靈。此二人共治絳宮中,並著朱錦衣,貌如嬰孩始生之形。丹皇君左手把熒惑星,右手執太保經,輔卿君執《大有妙經》八景,坐俱外向,或相向也。內以鎮守筋骨、五藏、血肉之境,外以震消萬邪之不祥,養光安神,長生久視,飛仙太霄。三魂七魄三日一來朝,而受事焉。
臍下三寸號命門丹田宮,下元嬰兒居其中,四方各一寸,白氣衝天,外映照七萬里,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下元嬰兒諱始明精,字元陽昌,位為黃庭元王。其右有保鎮弼卿一人,是精氣津液之神,結煙昇化也。入在丹田宮弼卿,諱歸上明,字谷下玄。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中,並著黃繡羅衣,貌如嬰孩始生之形。黃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右手執玉晨金真經,弼卿執《太上素靈經》,九庭生景符,坐俱外向,或相向也。內以鎮守四肢、津血、腸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灾散禍,辟却萬邪。三魂七魄一日三來朝,受事於元王矣。
守一之法,至立春之日,夜半之時,正坐東向,吹氣九過,嚥液三十五過,畢,乃存北斗七星,冉冉來下,在我頭上,却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東也。存陰精、真人二星,親薄頭頂上,陽明、玄冥二星,卻在上也。陽明、陰精二星在星後面,玄冥、真人二星在前面,於是髣髴存念位定。又思三一之尊君,忽乃變生,共出在斗魁之中,須臾,三卿君復生如三尊,須臾,見六人俱登玄冥,剛行東去,達天關而止,俱向我口。又存見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我乃咽氣一通,良久止,上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上升還泥丸宮。次嚥氣一通,良久,中元二人從氣中入來我口,下徊絳宮中。次嚥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下徊入下丹田中。存天關星,令去口七尺,星令對口前,三一入我三宮中。都畢,乃精念真一各安所在,坐卧思之在心,心有所願,事事心啟之,所求者亦心啟求之。存思唯令靜寂,靜之寢室,晝日亦可存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初立春精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精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精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官,畢,乃微祝曰: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庭,六神徘徊,三宮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黃寧,天真保衛,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煙三清,四體堅鍊,五臟自生。
右守三元真一經訣。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竟

谷神篇-元-林辕

谷神篇

經名:谷神篇。二卷。原題五福玄巢子林轅神風迷,出于元代。底本出處:《正統道藏》 洞真部方法類。

谷神篇敘

古聖帝王官天下者,首以神仙之道,默相傳授。家天下者,其道不傳。是以至禹而止,後遂散於方外之士,皆口口相傳,不立文字。至周,老氏著言五千,其辭深古,其旨玄妙,非神非聖,孰能與哉!禦寇、莊周,以為虛無;蓋公曹參,以為清靜,雖非正義,違道不遠。其不幸者,又有三焉:申韓之徒,引為慘酷寡恩,刑名之謬,一也。北魏寇謙之,嘗集道經,為其書少,遂將方技符水,鑿藥卜筮,識緯之書,混而為一,二也。佛法未來,方外之學則有二焉:一日神仙,二日道家。仙即命也,陽也,道即性也、,陰也。諸史《藝文志》所分二家,雖有未當,而判然不同,明白矣!其竅啟之士,束於其教,莫能甄別,妄以孤陰身中,指心腎為坎離鉛汞,交媾金丹,簧鼓愚下,盲以引盲,三也。吁,可勝歎哉!蒙抱此憤憤二十餘年,竟無可與言者。近遇三山玄巢子林先生,一言投機,胳同針芥,千載一時,不勝慶幸。先生復以《三玄篇》示蒙,敬捧莊誦,心駭目回,念欲刊傳,普惠學者,奈其屢空,獸難規措,懇諗名公,泊諸好事,共成斯美,照耀將來,非無謂也。昔旌陽真君,明有玄記,謂千載之後,五陵之間,當出地仙八百。今殆其時矣!是書也,俾諸聞見者信心開悟,誠俟真傳,獲服龍虎之大丹,直篷仙班,以應玄記,入長生久視之門,豈不為大丈夫也哉!凡我同人,母自暴棄。岩延祐乙卯夏六月,書于臨川濠上,趙州趙思玄從善敬叔。嘗聞修道而得仙,參禪而作佛,習儒而進仕。蓋斯三事,奇男子之大學者而患不能也。夫道以理也,醫以理也,治亦以理也。世無理字,道何附以強名。人有此生,數難逃於老死。有言修道者,即是修身也,鍊丹者,即是鍊形也。智者可以求益,愚者徒自招損。夫何故?謂人之有身,因受父母,比估一·點之元陽,假合形骸,長成六尺之身軀。原夫身者,有所從出矣!非干作意存想,無中生有也。人年十五之數,如日月之朔望,抱鉛汞之大有法爐鼎之象完,過此以往,則漸為虧,昊。況兼情慾冗擾,精氣不免於衰耗,未及中年,臉疲毛落者,良可歎矣!是以上世仙真,明明指論生身二氣為藥根。本教人推類以加增益,比氣以鉛延生。此無他也,即錮鑪補罈之義矣!是乃損益之道也。世有愚夫,福分淺薄,不知身之可愛,命之可惜,全不存守身中本命元辰,而反檮壽於木雕泥塑之像者,所以不知道也。徒然發忿下功,或草衣木食,忍飢受寒;求道之無象,則又勞形枯坐,握固作氣,亦無所得;又且討論空法,問辯鬥捷,文章應對,認為事業。但圖打當口頭人事,至於白首茫然,皆是不求省悟。甚至毀形滅性,愈乖愈迷,坐視勝四紛紛,人不可兔。苟意妄立,無事邪說,謂人之有身,諸塵皆染,為之妄有。或生死紛言有生必有滅,求生謂之偷生,莫若寂滅以為大樂。又言人之死也,其陰魂謂之本來面目,不生不滅,不增不滅。或言一靈湛然,常住於虛空,何處頓放。前後俟穿其說者,悔恨身為苦本,莫能自棄。至于燃頂斷臂,毀截肢體,捐身諸水火者,惑為幻矣!.問有坐待衰老,以盡天年者,反遭耄邁之譏。夫豈知人之死也,魂魄悠於冥途,風雨凄迷,隨識受苦。不聞征戰而亡者,既死而無形矣,尚求血食,以妥其靈;饑虛而亡者,既死而無口矣,尚求斛餅,以慰其饑;裸程而亡者,既死而無體矣,尚求幣繒,以掩其羞;沉溺而亡者,既死而無祿矣,尚求角黍,以擊其享;癱疽而亡者,既死而無背矣,尚求草人,以緘其痛;胎殯而亡者,即死而無血矣,尚求蘭盂,以滌其穢。及乎縊溺傷枉,獄死路亡,攝魂替代,脫離苦趣,智者詳之。其寂滅之道,安有樂乎!人之有身也,在生一日,得一日之樂,遲死一年,增一年之智,智識深遠而通神明,若可待矣!故俗云狐貍成精,能學人語;蟒蛇歲紀,能作風雨;檀柏年深,始有香味;蚌蛤固津,而孕珍珠。況人為靈物,可不學道以求生乎身為靈樞,可不鍊形以證仙乎!夫道也者,乃日用常言,世俗之務也。理至精微,機懷動靜,特為旁近取譬,苟非正心誠意於學問者,終鮮克知。此道乃是吾腎君子之所可聞否乎!《仙經》云:失笑之道,不足以語下士。惟上智力能弘之可也。余閩鄉林氏子也,童卯之年,厄於兵革,家人構怨,互相傾散,欲治儒衛之道,莫可及也:將皈釋氏之門,慮孑遺也。至于飄蓬四遠,歷試諸難,少從貧賤,多能鄙事。因觀《黃帝內經》,若夙有得,是以悴心於道,疲身虛棄,自放於湖海之上,飢寒勞役,順受萬有日矣!幸遇至人憐憫指劃修真之要,為了身第一藝也。遂披閱群經,參訪眾論,若日欲覓長生,必由所生,要見如來,當究本來。所生者元黑,本來者精血,人知根本,功不浪施,如飢渴得飲食,如疾病投藥餌,了悟真常,堅固成道。若以託空言,逐邪見,曰積後世因,修來生福,自把現在身心,將為無用器物,無修則無證終於落空也。詳見丹經子書,論還丹,說大藥,其最要法在乎神水華池,為諸丹之基,大道之祖。存守則謂之寶珠,交會則謂之金丹,千家一理,其詞章歌詠,盍各言志。以是用功精熟,出言敷暢,語皆神說,愧余之未能也。其火候斤兩之數,亦在前賢道了,不敢畫蛇添足。伏念余濫聞至道,未當發言,但恐虛度歲月,擬歸海島,棲遊於巖竇之下,作大休計也。每思平昔交游,星散於昊頭楚尾,天涯海角者,莫能遍辭,故不得已,搜攪乳腥之語,以寄同志,告諸往也。因為是篇,目之日《谷神》,不過谷養元黑而已。雖俚文野語,皆存造化,儻有達事君輩,幸而電覽,默契心胸,暗合道妙者,稍見附文不協,作意不工處,慨垂斤削,不亦可乎!.余傳之有師也,振出韓逍遙之繼,踵嗣蘆菴郁君之門弟子也。其為人也,凡聖混同,隱顯莫測。又兼余以卑微竊學素來多病,尚慮福薄分淺,須知由我由天,未便脫塵離俗,猶為曠己玷師,是以未敢題其名也。亦當為學肖者云耳!

青大德八年甲辰歲,一陽來復日,五福玄巢子林轅神鳳敘。

谷神篇卷上

五福玄巢子林轅神鳳述

大藥還丹詩

百歲光陰七十稀,鬢斑齒缺使人悲。如來先覺修無住,元始常存執有為。

蘇晉談禪還慮死,邵雍病篤尚求醫。可憐愚輩參無字,多少英雄著鬼迷。

聞道非師不央疑,難求神水入華池。未諳月窟擒鉛汞,休向人前說坎離。

腐草化螢生滅易,守株待兔覺移遲。還丹未鍊頭顱白,袖手傷心候死期。

調和鉛汞築丹基,包括渾儀束就西。會得木金須間隔,定求庚甲兩相齊。

金公入贅青龍婿,姥女俾承白虎妻。依約黃婆媒合了,杳冥之內產刀圭。

探得玄關路的端,教君容易鍊還丹。鑿開混沌分清濁,滌盡塵囂現聖凡。

溫養自然金液煖,烹煎立喚水銀乾。分明一振西來意,龍虎剛稱作兩般。

傳得仙翁如意瓢,孜孜運水種靈苗。溫泉洗爭蝦暮窟,明月常盈烏鵲橋。

木女藏庚奇宴會,金童逛甲偶邀招。恩情直欲濃交結,同共乘鸞入九霄。

努力修真豈等閑,天涯海角覓師難。每逢有道須求正,莫學無言祇自瞞。

父母兩儀生冑子,汞鉛二黑合還丹。勸君著實尋玄牝,身外求之總異端。

父精母血汞鉛根,有質玄含元始尊。辯別還丹知妙藥,親疏大道與傍門。

乳為血宅猶宜啜,黑是精藍急可吞。抱一更修安樂法,何憂性命不常存。

種食蟠桃竊化工,朱顏常似醉春風。布開鬼谷迷魂寨,兜率人問極樂宮。

深慮伐柯潛守護,老來摘實望無窮。花開花落休攀折,望遠從他爛慢紅。

修真初志望延年,因道無傳浪入禪。妄認眼光常顧盼,便嫌皮袋不牢堅。

銷魂成魄終為鬼,鍊魄歸魂始是仙。千古師家同一理,教人尋覓水鄉鉛。

貧富修真仗宿因,貧而修氣富修身。氣靈脫體成陰鬼,身固留形號谷神。

了命非鉛難繼富,遇仙知藥轉愁貧。修真有類須求配,修氣無餘枉告人。

學仙因把死為嫌,立鼎安爐作大謀。牢把缽孟降水母,無煩燈甕續閒丘。

九年抱道三千日,一紀修丹十二秋。要與骷髏爭餓氣,打敖不喫土饅頭。

枯禪縛律事茫然,離坎無從顛倒顛。留命特求砂裹汞,鍊形須藉水中鉛。

守丹氣候常如醉,運火工夫最喜眠。若泥坐圓齊了道,死囚牢裹出神仙。

須彌輥芥海投針,一失人身難再尋。欲了觀音無盡意,全憑亞聖有恆心。
補天鍊石騰青澦,煮海為鹽證白金。此理若還輕漏泄。世情無古亦無今。

太一含靈化玉真,舞衣元不染凡塵勻鉛花仙女垂光影,金粟如來妙色身。

利物有功稱上善,鍊形合道誅生神。何尤竹帛朦朧載,負殺堅心學道人。

紫府鶉膏軟碧香,瓊房曲釀返魂漿。兩停逆制為丹用,一得盈持保命長。

啜摸羅喉吞玉決,溫存月孛守珠囊。黃庭鍊就金魚袋,絕勝官封田舍郎。

絕學愚夫覺夢槐,蟾光迴照玉堂開。招提月姊傾樽酌,正值天童進饑來。

倒吊白蛇哇七曜,橫騎黑虎上三台。非天下之至神者,熟敢輕言與此哉。

熟讀參同慕伯陽,悟真復命更消詳。離龍坎虎投爐鼎,乾馬坤牛守洞房。

制汞單方言鶴草,養鉛一味是紅娘。陰陽配類身堅固,巧謬非為不久長。

鑿破洪濛笑太虛,手探黍米一玄珠。猶龍剖此言無味,餓虎吞之樂有雛。

學取仙翁調鼎鼎,忍教君子遠庖廚。度人粒粒超生死,會得抽添滿玉壺。

大丹世莫得而聞,閱遍神方費囑文。搜邏華池求赤子,抱歸紫府獻元君。

腹初受氣防飧泄,腦漸凝神慮嚏分。無盡玄機俱漏露,勉人修道得惟勤。

多少修真不保真,有心無志是愚人。明知尺璧非吾寶,鍊就黃金喪自身。

厚賂問姻充姪娣,雕鞍躍馬勝麒麟。動甘死地因驕易,學道須當徹骨貧。

道釋經書每較銖,摩尼如意玉驪珠。蕭梁忿窒無由取,漢武嬌奢不可圖。

彌勒杖頭椒布袋,呂公條上藥葫蘆。直須覓箇通梳漢,盡底掀翻說向渠。

喬木羽人修果倉,朝須金液暮瓊漿。淘澄靈質如秋水,凝結元神勝曉霜。

鬼火灼開飛鼠洞,蠻雷鑿斷臥龍崗。一從大藏黃庭路,時駕羊車入翠房。

投老山林去學仙,鍊丹燒藥保殘年。兩弦艮兌鉛搏汞,六合乾坤牝載玄。

土鬼伏雌成鴆卵,金公懷蠱孕蛙涎。百朝沐浴忙移鼎,自白而黃十月全。

丹砂玉札類相投,乾汞能容濕汞勾。澆灌金花成寶樹,烹煎玉液鑄瓊樓。

大千變化多靈聖,得一分明萬事周。若起利名心未足,依前卻向赤中求。

陰極陽生六脈充,地雷震浮藥珠宮。初爻動處群爻動,一法通時萬法通。

金鼎浴鉛修弱水,玉爐進火忌烏風。異名同出無人識,盡在玄關祟籥中。

未遇真詮豈在忙,且須甘旨助皮囊。曉梳夜枕循天理,夏葛冬裘閱世方。

肉食益神資療理,人身幻體貴珍藏。血精涕唾雖陰質,得訣修持也壽長。

天涯求術種蟠桃,雲夢陽平過幾遭。摘得雷霆歸去種,又包星斗出來淘。
權時納甲滋枯骨,嫌殺勾庚說點茅。黃道不修修黑道,恢恢天網恐難逃。

求道須求罔象先,休將龍虎亂言詮。殺機反覆房中術,嗜慾沉迷井底禪。

產穴迎紅蛇纏血,舌尖送白野狐涎。寶持金帛傳邪道,俟了幾多羊肉錢。

三清科舉選鴻儒,姦充顛危道不扶。天眼至仁能好惡,世情移智及賢愚。

資擎老子神仙璞,傳授男兒大丈夫。良馬匪嘉鞭影句,玄關驟得入來無。

仙是人修孰不能,后因從諫木從繩。母勞泛海搜神藥,容易當風續命燈。

求道西南傳得妙,喪朋束北實何曾。天真純雜細煩削,玄酒一杯時曲肱。

理一真篇

道之無名,因一而立;物之無形,因一而生。道區率性之源,一繩繫命之蒂。樂道而忘一者,得其常名;守一而行道者,抱其淑質。故一為萬數之始,一為萬物之兆,一為萬字之母。是故道一具載,體用兼明,一為體而道為用,性無生而命有生。《易》日:乾為天矣!坤為地矣!谷為澤矣!物為形矣!《道經》卻日: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人亦物也,得一則生,失一則死,不可一日而無一也。是知天之一,地之一,谷之一,三者反復,升降相生,互為終始。物雖有一,自捨而不自得。古者伏羲氏始畫八卦,首書一畫為乾,則日剛健不已,必有窮終。復書一畫配之,於是則兩乾成坤。或日折乾柔而為坤,使剛柔相得,動靜相安,然後有定。乾坤秦籥,而成坎離。坎離者,乾坤之男女也。坎離下變,而生兌艮,兌艮者,坎離之男女也。男女交會,而成夫婦,夫婦孕育,而為父母,父母再考,而為翁婆。此先天後天,反復相生之義備矣!治身者,資一藝一術以贍其身;修命者,抱一陰一陽以全其神;克家者,歸一妻一妾以安其室。此皆謂之得一,故能身心有定。老子抱一談道德,五千言,道要神功,德符陰隱。德之易傳者,顏淵三月不違仁,仁者義也,德也,可以傳其德。道之難傳者,洪範五福:一曰富,富者財也,福也,可以受其道。人生天地問,有守仁成德,守富成福,天賦不等也。財囑卜而占乃靈,義聽訟而獄摩次,然則道不貴師,德不貴資,安得義學之事有成全,而勝財學之也。故難得之物,必固執,易聞之事終退息。座幣以祀社,稷與貢賦同;私設以藏鬼神,與受賂同。古云:道不虛傳世情,猶其方士求術而不得者,極則港匿某書,或竊比其樣乃已。訪師問道,至於終身不傳者,庾無象可猜,但自尤,亦何怨?或日:道非不傳,亦非必用財傳,雖謙尊君子,聞道或侮也。仙分多派,正恐世絕此道,苟得人而傳之,是以道累人。汎齋書者,不敢附其文,誣金者,不可寄其物也。向者吏輩速於達道,妓賸多曾得仙,故其識寵辱,明巧拙,善聞而忽悟,設欺而不罔也。今也世俗之學,忘本以逐末,失道而修德,以萬為物數之至貴,以一為物數之至賤。聞無則訒,聞有則哂。道為一之蒙庇,一為道之諱忌,世多學士,哄稱抱一守一,了一得一,虛名端的承當此一不起,正如見方不重藥也。所以一者,不易於形言,言之不足,詠歌之;不足,嗟歎之,不足也。學道失此一之體用,正所謂千金易得,點水難消。古之得道者,是得一也。其身能修上乘大成之道者,游同玄域,入眾妙門,修其太玄之一,廣布天呈正黑,混元符水,以濟世死。或謂將有餘而補不足,或日諷和汞鉛,兩國無傷。獨愚夫愚婦,敗道亂真,則妄相殘賊。孝子失其道,割股以救父母,遂致父子俱斃焉!知有一之不可獻耶?經云:道法三千六百門,得其一者,萬事畢。故一乃玄關之總錀,覺剎之都燈,無關鍵而不開,無幽遠而不照。轅素手探玄,中年悟道,痛思鑽刺多難,僥倖得於四方,非勉力而不知,非有失而不悟,謹錄以為普度。
火候行持絕句詩

長生有訣不施工,等得無常腳踏空。說與汞鉛還失笑,如何認得主人翕。

金精木液隔西束,復妮移來土釜中。率得五行歸一性,鍊丹活計孰能同。

靈芽增長道根源,花正開時月自圓。此是五方降真黑,一名真汞又名鉛。

日中有烏陰金赤,月中有兔陽火白。烏精兔血合成丹,凡汞凡鉛燒不得。

日魂束卯卯屬兔,月魄西酉酉屬雞。鍊丹反本立基址,但移雞兔還束西。

六壬姥女降瑤臺,化作璇璣月孛雷。悮觸黃房飛不去,被鉛搏住結成胎。

鉛汞相投配四神,鍊成靈質聖胎銀。汞鉛以此為虛室,繼體生龍骨氣真。

周天火候不難知,葭管飛灰正子時。只許黃婆能勘破,女身月月有盈虧。

武陵溪口蟠桃熟,玄曲山問火棗紅。等待黑煙誹雨過,摘來供養老仙翁。

人人有箇水銀壺,老少殊途豈得無。可惜擺拋全不顧,尋常撒了定顏珠。

死心容易腎難降,百日存精已是強。夜飽天寒憂夢泄,早求大藥點丹陽。

積精留氣豈因循,元氣滋身百脈勻。多少愚夫無福守,敢將艾火嘆臍輸。

採戰家風切莫行,休言死戶可求生。少陰鼎內無窮寶,未必英雄有志爭。

咸池窟宅水仙家,一樹夭桃千度花。多少喪身因採折,悮他群妾衣總麻。

老戀花叢覓少年,道心爭似色心然。兵行鬼道常危殆,赤體衰翁抱虎眠。

古云好德如好色,今日明朝終敗惑。富兒相駕學採陰,只許說得行不得。

昊娃越女富爭求,解得春秋殺父偉。臍晚乍開銅佛笑,滿囊舍利一時休。

房中有術不如無,鰥寡多聞婦剋夫。早早驅像貼身鬼,勝如當戶釘桃符。

會得神交體不交,空花陽艷自能拋。只堪托缽降龍虎,惹上身來沒下梢。

一滴蒙泉是藥材,凡胎沐浴作靈胎。歸根復命知關竅,返本還元再有來。

晚歲參玄半醉醒,陰符道德未能聽。調羹既用盥為主,本命先由北斗經。

道從玄牝立丹基,戊己宮中煅坎離。不得真鉛製真汞,誰家養得鬼胎兒。

混沌初生黑始青,已逐丹藥在黃庭。抽添容易韓湘子,進退艱難件達靈。

白雪黃芽受氣初,除邪輔正號屠蘇。少年坐道到頭白,打破怪囊一滴無。

魁鱷運動坎求離,顛倒陰陽正及時。喚醒了公添火候,水源清濁恐差池。

一飲華池便有功,鬢生新髮頂垂紅。從容時把菱花照,覺與尋常貌不同。

河車搬運氣難窮,一轉工夫九載同。抱道資身無影響,學人妄想速成功。

日月周星逐序移,審知法象妙能窺。天非不老常搬運,人志無常講片時。

男兒截白精化血,女子斬赤血化精。雖然未是蓬萊客,也號嬰兄詫女名。

復命還元道黑存,綿綿神水渥靈根。老來顧戀閏中物,百歲猶能種子孫。

三十時年血氣剛,笑人談道說丹方。廚中有米晨炊易,燈裹無油夜作忙。

五十修丹已太遲,氣衰身健號行尸。幾人下志求爐鼎,爐鼎而今又養兒。

現在有身須保有,未來過去事歸無。就他無有修無有,論甚先天太極圖。

佛仙了命缽囊中,何事今人妄覺同。僧不抱元非正果,道修苦行即頑空。

習定為功已不才,火升水降自狐精。血榮氣衛循經絡,安得刀圭入口來。

蓬萊有路仗神遊,無字金丹未足修。寂滅若能歸極樂,骷髏自合嘆莊周。

泥著頑空錯到頭,魂消魄散死皆休。何人身上無龍虎,卻道身從累劫修。

輪迴生死事迷津,佛化眾生積善因。指示西方極樂國,謂云種種得人身。

死戶生門問要津,佛言寂滅道言昇。空談似近玄談遠,所以世人多敬僧。

年中求月日求時,久在園爐也不知。寒夜相治喧坐缽,獨防精漏卻歌詞。

癖性孤居倦博聞,焉知守一尚傍門。己身認作臭皮袋,執定長生是妄言。

念經度厄說禳災,了義分明莫轉猜。守道閉關行水火,虎狼柳棒自何來。

五仙修道不同科,天運迴旋到爾何。水德旺時陰直事,玄門雖闡鬼功多。

道演三乘神鬼仙,坐亡立脫命無傳。停屍在地終名死,咦咄喃喃說甚玄。

玉液嚴凝金液濃,杜門修鍊絕人蹤。守神不密精須漏,夢接招徵妄作凶。

混元符水混元燈,此是先天神黑精。一自許君修鍊後,到今舉世莫能行。

山間林下有愚夫,名利甘心不去圖。既道萬綠皆寂滅,可堪歡笑待其無。

君相臣僚士庶賢,惜精保命莫求天。人生精髓非天與,枉了燒香乞壽年。

日月高奔入紫庭,工夫鬧裹亦堪行。居官守道渾無閡,只恐伊家行不清。

金丹返老再還童,命穴求玄了性宗。靴破若非皮片補,昊綾蜀錦不彌縫。

人人身上有丹砂,凡汞凡鉛莫可加。未審庸夫何以見,鬥燒雜石作黃芽。

守一精專死亦休,忙如救渴飽難求。縣胎要結波羅蜜,捉箇蜂王放裹頭。

天癸天壬識得全,終須有分做神仙。任他紫府無名字,畢竟吾能鍊汞鉛。

谷神篇卷上竟

谷神篇卷下

五福玄巢子林轅神鳳述

投壺口訣圖

金瓶投木箭,氣穴引神歸。心正形端者,機籌養發揮。珞綠子云:崇釋則離官守定,學道則水府求玄。此言格矣!

含元抱朴之圖

靜功虛名論

學道有五,得仙次第,考之日:夫欲修命者,保見存,以身為丹房,氣為鉛汞,隨陽功之動作,外兼藥餌,治身無病,號日人仙。矧以玉符保神,抱重厚純粹之質,得象而忘言,在世長年,號為地仙。徒垣以疏交戚,晦跡以免徵呼,復以金液鍊形,使形神俱妙,得為神仙。潛蘊造化樞機,天道歸之,若抱大患,玄科禁戒,復以言動為忘,而務廣修仁德,暗積功行,坐待氣足神完,超清輕沖和之體,以返洞天,位證天仙。以上四者,既分品格,適從修命之漸,故其理之果必。夫修性者,信其無,以氣為主人,身為客寄,抱陰氣以守靜,並萬綠,息百念,雖飲啄不足累其心,四大尸位,五臟匏擊,習衍坐功,身無宿病,不覺勞苦。,用工有效,漸至靜定,子精無漏,則性水俱澄。內觀無心,外觀無形,遠觀無物,將入真靜。陽魂漸消,陰魄漸勝,魄之精,性之水,咸若光明,靜定而能忘,乃曰入定。惟覺身在光中,惚則無身,性恣開朗,是謂得性。心純而博易,中虛而言應,淵兮預知人事吉凶悔吝,察往知來,本身有患,卻不自知覺。或者陰脫神恐,恐群魔隊仗;勉力智昏,昏則蛇虎滿則前。若非有故,則陰靈附其性,虛邪入其體,鬼神趨其役,則亦服其勞。靜功之驗,比之抱一者,亦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陰精旺則尸魔旺,似不自防,墮深溺浚,皆能自出。世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也。或者棄身則敢以履險,空想則不覺飢寒,悍氣則飽食無糞,忘形則不知痛癢,尸厥則自伐無傷,神妖則臨刑刃壞,息逛則煙爨不干,性滅則全拋眠睡。已上種種利,皆出於接命捨死,無有恐怖,皆徒益以駭觀惑耳,去道尤遠,謂之暫假因綠,終不兔於就死。至於靜極而忽動,不由主客,而由賊邪,動則莫能自禁,發泄而形言歌詞,章顯科教,彰形化俗,棄有著空。或謗真風,是其失心所在,好勝之心猶存,非道使然。雖名得道,實無所得。人生天地問,抱萬古金天一泓神水,胚胎男女俱足,故性定則水澄,澄則照物。窪水清,清即生魚鱉,山有泉則有神,涵則作妖魅。俗聞妖術者入人家,照其碗中之水,尚可作盜竊,況陰符性水也。修行人得入空定境界,夙有靈骨,一心不昧,自悟迴光返照,復命歸根,緘口以祀鼇,暝目以過橋。或可以移神上達,出尸入殼,去來無礙,真得鬼仙之道,實證空王之果,萬中有一,亦為難事。雖曰了矣,無米粥濟飢,可否?其或逐物意移,異端並起,以澄照化機,鬼擘口語,認為己能,則恨矣!苟患失之禍將至矣,孰謂沒齒無怨言?嗚呼,惜哉!天之道,常善護物,故無棄物。鬼神無常情,道敗則失之。或日鬼道易邪,況復為災?常思鬼仙之成道也,既不得游神於清輕,又不能留形於重厚,其居幽冥渺邈間,意獨何似觀天地萬物之作,先陰而後陽,從無而生有,先虛而後實,捨妄而求真,先鬼而後神,偃武而修文,先功而後巧,及粗而致精。物其有也,則日漸損廢,壞拆貧散,以至毀滅,復歸於無形。人與物俱隨氣運之流行,躁勝寒,靜勝熱,弱勝強,思勝恐。天之道,陰常勝陽;人之道,靜常勝動。人稟陰質太重,故言三魂七魄。修仙道常自吉,修鬼道常自凶。《易》之變,亦曰與鬼神合其吉凶。然世事文理,亦是百件虛而一件實。守動體亦是道,動極致靜,靜則神凝;守靜亦是道,靜極復動,動則氣散。伏雌抱卵,以水沃而試之,浮而動者有生,靜而僕者無生。無生是無神,此曉然之理也。聖人觀復,以傷物壞,嘆曰:莫若無物,使不見其壞也。卜筮書日:天地年月日時,各有空亡,而況於人乎?常人死喪,不過三年,其于醫巫卜聖,忠臣義士,立功勳利濟而留名者,有實行恩及後世,則國人稱之。故名在靈在,其享則有祀,雖忠靖義勇,靈著陰部。其餘慕清高狂簡,而祠名者,皆虛名。在官則同祿,歿亡亦同俗,有祀而無享,死喪歸無常,與孤陰守靜者何異!

水調歌頭

雷在地中復,山下出泉蒙。樞機合發,時惟君子為能通。初九潛龍勿用,上九亢龍有悔,瞑津萃黃宮。大畜有攸利,善繼養元雄。剝鴻濛,求鼎實,作參同,有孚盈缶,油然道,濟沛其豐。酬醉噬金邐穀,紂甕包承敝漏,退食總由公。納約自戶牖,其道永無窮。悟得天仙訣,參透祖師關。坎離顛倒,歸根復命片時問。也不持齋受戒,也不行藏語默,也不坐禪圓。因甚同門士,廢寢更忘餐。覓黃芽,擒已汞,結還丹,塵情事冗,般般應接道無干。也莫去妻逐妾,也莫拋兒棄女,也莫說休官,混飲太玄酒,箇箇會乘鸞。大藥金丹祖,混質未分前。剛柔剖判,異名同出汞和鉛。會得道窮物返,鍊此華池神水,推類合其玄。二八正關鍵,夫婦再團圓。午臨申,寅起子,運周天,爻符既濟,陰須陽極始承權。三五庚生甲滿,漸以中孚孕有,十月聖胎全。表裹赫然赤,洪造應純乾。

色象昆盧育,具足辟支離。大千人我,總名無量阿僧祇。男則給孤舍衛,女則普門覺海,愛慾受根基。若樂蘭那行,福報尚愆期。善財施,多寶積,廣參師,因綠殊勝。頓超彼岸,掬曹溪。佛說須陀含果,我得阿羅漢道,如是證菩提。第一波羅蜜,諦聽可思唯。

樹老堪移接,人老豈容枯。玄元食母,還丹入口是良圖。乞得西家紅釀,又覓束鄰白醞二裝做一葫蘆。就我鐺中煮,玉兔栩金烏。救衰訪,伸老媼,復如雛,精填髓滿,身心常是莊丁。俗語神仙絕慾,浪說真人無念,天夫也被機摸。我道非常道,定不自羈孤。
造物局浮偽,天網艾如張。提起死生,關捩便是有閻王。六道轉輪吞啗,一氣循環貴賤,校竅注生,方苟免投皮轂,難遇好爺孃。友多聞,欺獲羅,錯因忙,天堂地獄,信乎申呂,鞠韓常。耕餒寡尤寡悔,道穀瀾疑闕殆,舉
措巧承當。要出陰陽構,金鼎鍊鉛霜。

木金間隔體用之圖

元氣生成之圖

元氣說

元氣始生,猶一黍也,露珠也,水顆也。蓋自無始曠劫,霾翳搏聚之內,含凝一點之水質也。孕於其問,如筐載卵,自底而生,斯有矣!.強名曰道,日靈寶,承陰而生,內白而外黑,玄精建武,北斗之經是也。故內之白能化魄,反屬陰,外之黑能變魂,反屬陽,是陰含而陽抱也。其內之陰,因陽之動而隨出,出則為杳靄;外之陽,俟陰之靜而踐入,入則肇氤孽。陰氣始出,視不見,是謂恍惚,如同煙霧生寒氣之也。陽氣始入,聽之不聞,是謂杳冥,乍若罔象,生溫氣也。既合矣,混質而成朴,積小而為大,內非純陰,外非純陽。且陰氣之為情,好舒暢,好緩散,欲盡出。既漸出矣,復不捨其子,則為之胚暉,狀若雲霧生濕氣也。其陽氣之為性,好涵養,好圓融,欲盡入。既漸入矣,莫能離其母,則為之朕兆,煦昕離合,生熱氣也。外陰愈搏,內陽愈凝,結成混沌,其形如初,乃立天象,是玄包其黃者也。且玄屬水也,是元氣之至精,積而盈也;黃屬火也,乃餘氣之生神,垣而灼也。猶是推之其混沌之內,惟水中沉一日光者矣!陰氣在天之外,故不能靜,則庇處然常扇,如母拍子眠。陽氣在液之內,故不能動,則蠢蠢然常聽,如雛候雉乳,因育玆久,黃之內生燥氣焉。燥氣既生,玄精蝕涸,水涸氣虛,因虛而風生焉。燥極內也,而雷作焉!.故天肫之內有四象焉,其內也風欲揚而不能鼓,水欲泱而不能火欲炎而不能升,雷欲蕩而不能發,則漸相刑剋,甚至戰爭。風助水之力,而作澎湃;雷助火之力,而加奮迅。至於激搏而破矣!破乃分之,是開天也。故雷震而闡,風揚其曠,火氣得以升沉,水液得以流注。古之運化者,密指風雷為盤古之號者,欲使後世莫可輕測造化也。天既分也,元氣化,氣之輕者,自下而升,結成梵宇也。元氣積液之資,重者隨底所載,乃真水也。原其天自有象以來,至於混沌未破之時,大只百里也。大率今時人,一日可行百里路,所以雷在其中。惟能固養百里之聲,震動十里之怒,蓋火是其母也。火之燃燎,一日亦不過百里,乃息,是以知雷之與火之令,有所執矣。水可日流萬里,風亦如之,是以知水之與風之政,無所拘矣!故雷之擊物則有焦,風之吹衣亦有濕,各隨其母氣票受之所有也。百里之天既分,則千里矣,漸至萬里矣。風隨方以展之,雷逐位以蕩之,外之餘氣,施張以措之,內之元氣,兆運以局之。歷元應化,致令莫諦其幾千萬里矣!或問:風雷同穴也,風可吹萬里,雷只震百,何也?曰:風感寒氣而吹水,是元則有餘也、曰陰氣,日惡氣,日邪氣,易積而難散,陰神治世而多妄行也,o 雷假燥氣而震火,是餘氣則無私也,日陽氣,日怒氣,日義氣,難動而易靜,腸神治世而常守信也。故雷展則聲微矣!蕩則怒弱矣!水火風雷四象也,風惟魂,雷惟響,火惟光,水獨質,日乃火光也。天宇之中,有資而兆質者,獨一水也。水之上應,北辰出焉,而後水氣,日之影,感化而生月矣!然而水為先天後天之母也。水既生風,風復吹水,起浪為沬;雷復震水,騰沸化萍;日復曝水,結滓成鹵;月復照水,澄室作泥。積泥而生,融蝡俱化,而為土也。風揚而塵,日烈而砂,湛露既降,水滋之土,始生苔蘚。次有莫蕪,至於荏苒,漸伽生滅,土斯厚矣!.則草化為竹,條茂為木,久之而草結穗,木成樹,卉梃實,春榮秋剝,俱腐化土。土愈埤而地域場矣!.至于木根土壘,盤磚交固,久之而化為石,則覆載之內,有形而有象者,惟木與石二物而矣!老木受天地雲煙聚氣,則有精有液,久之而化禽化龍,化訐化男子,神靈具足,因夙以摧之,則人物之四肢毛髮,受之於木也,乃能導躍鼓舞,控拉屈伸,是其情也。赭石感水土,日月孕秀,則有血有乳,久之而化蟾化虎,化羊化女人,機源透徹,因雷以驅之,則人身之顱腹骨骼,受之於石也,乃能坐外踞處,懷耽守靜,是其性也。木男石女,既有伉合,孕生男女,得以全身。人物既有,化育玆分,人蟲匪媾,亦繫胎胞,長幼相須,仍存子息,種類差別,形態庶焉。薄食郊野,時性遂飛走,食火墟聚,慧辯醜妍,原其木石生男女者,無情化有情也。石性有潤,令人之更齒,木性有枯,令人之有死,物類有形,皆偏倚也。惟人身為最靈,稟受陰陽元氣之全矣!.天神地祇,皆人類主之。復云:天自開闢以來,其象如一盎矣,內之元氣化生,諸氣升騰鬱結於盎,唇聚為穹廓,猶釜底停煤之狀,隨其下方升氣厚薄所集,久則垂懸限磊,得日月寒暑之氣,陶鎔而成礦,確內懷金玉之體。或因穢濁氣干之,而墮為丘陵洞治,女蝸氏之鍊石,取其元氣以補天,遺其質璞在世,謂之五金珍寶。其未經鍊鍛者,乃丹砂鉛礬,硝石眾類是也。其穹窿聚氣既久,質璞累重,稍下墜,其上幻生崆峒,則有虛空。萬物旦夕,騰氣為之,仰托於諸氣焰熾之芒端。炎赫無影之氣,灼入空廓,凝而日神。萬物之液氣,混合於其下,而為星日靈,化生之氣應現而為小星,故小星日宿,以其能留光一夜也。察天之道,其初者無靈也,含萬象之景,內之流光以為靈,無神也。拘萬物之氣表之炎赫,以為神,其外無形,其內無影,至聖者不得睹其面,惟賢者必可合其心。或言:天地之有壞者,此無他也,蓋因二氣生化太過,水力弱而土壤虛矣!元氣是水也,餘氣是土也,水之晝夜常流,洮汰川澤,故河源常遷脈,江岸無定垣。是以禹基之相,系南北之榮枯;錢塘之沙,應束西之聚散。日往月來,世隨陵谷變遷,水流極而勢弱矣!況兼地土生物太盛,土壤虛而不能自載,小則隨方窪陷,大則俱墜矣!力因運窮,數隨氣盡,雖墜者,墜必有底也。但日月之光,因震墜而激散無也。地始墜也,生氣絕而寒氣行,天無所載,仍將危也。其內冥冥,人物喪滅,俱化土而無穢也。已經人世三百六十年矣!陰靜極而陽復動,寒氣化而溫氣生,寒溫相奏,化而為濕也。濕氣既生,薰蒸四達,其穹窿寥廓,因玆濡褥,汗漫解斥,亦皆崩塌也。又經三百六十年矣,猶廢審受濕而摧也。常觀山岡之勢,一層石上又一層土,重疊問積,則可見天地之廢壞,有自來矣。夫天地之休息者,是造化之歇力養氣也,乃亦陰陽交接之道也,歸根復命之義也。雖曰有壞,只是餘氣生,積成後天上,穹下壤,伏實歸土也。其先天之天,則無壞矣!以其元氣常存,還返而復生也,至于濕氣盛而熱氣兆,熱極乃燥,陽氣至焉!清濁分焉!光明出焉,物猶資始也,又經九九八十一年矣,故天地之一休息,總得八百年。嘗聞老人語:開天一萬八百年,然後有地,猶此推之,是天之積氣萬年,而休息於八百年矣!.故總而言之也,則又可見乾墮而成坤也。故天一日有十二時,人一身有十二經,人之困醒,惟在一時,以合休息之數也。天地既壞也,其神不滅也,所以經云:浮黎元始天尊,與元始天尊相去幾劫仞,信不誣矣,崩墜之後,天高而愈遠,地卑而愈厚,山有積而愈巍,猶水落石出之義也。天地不休息,無從而開展也;嬰孩不寢寐,無從而變蒸也。或問:先天之天,何能長存長生?日:觀天之象,如一盎矣。外無夾曠,傍無漏竅,雖幽關序土,亦居其內之明晦偏靜處所,其元氣之搬運,與乎休息,惟在其中,是以長存也。天包萬物,以盜其氣而養之,以是長生也。夫天之盜物氣者,天無二天,惟盜於自己之內所生,故萬物無損無違,是其合得自然之盜也。人亦能之,況人有同體,既可盜於自己之有也,復能盜他物者哉!奈何人之一身,除五臟六腑之外,別無物寄,雖一飲一啄,皆自外運而入,欲求長生,則難自生。是以軒轅行御女之術,故得一千二百歲.錢鏗得育嬰之法,亦享壽八百年。歷觀移桃接杏,插架比桑,至于採糜鹿之茸,啖孽牲之肉,身衣裘裳,口需血食,以其氣可補氣,情可感情,物殊而元氣同也。先聖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世誦其言,莫咬味也。修道欲求得,因求得而名盜。食穀亦是盜,食肉亦是盜,欲為食神之盜者,雖盜而盜莫及。苟能自盜元氣,得以還返,則長生之域易致知矣!又尚可他圖,而為不仁之盜乎?且曰:人之元氣,何物也?其始也,是無始氣中一點露命也,生天也,生地也,資於木石而生人也。至及祖宗,生身之父母也。今之在人之身而有者,乃兩腎中問一點神氣也,自父母遺而有也。夫天地陰陽,萬物之交媾者,媾精也,訛云而有血也。父母既降靈於關元育陽之穴,即無始玄含,露珠之本也,是名元氣也其形恍惚,其象杳冥,隱於精液之內,水體是也。其主腎也,含育陽魂,而化生心氣。心氣化生兩眼瞳,人而分清濁。右眼之清氣化神水,還心為液,心之液化血,還左腎為精,精化氣,守神為性。左眼之濁氣,上應生腦髓,生頭顱,既完而下生脊骨,生右腎,配左腎為命門,或繫女子胞,合魂魄。魂生肝,生心,生舌生膽,生包絡,生小腸,生膀胱,生垂莖;魄生肺,生喉嚨,生胃生脾,生攔腸,生大腸,生穀道營衛,合而生三焦。魂為血行營,生筋膂經絡。魄化氣行衛,生肌骨毛膚,成身軀,而後四肢也。女人反皆,是面北受胎也。母俟言脈診也。然則男女雖異,皆以尺詠死生,同斷命也。夫元氣之經營者,存乎腎,過乎心,應乎眼,三宮升降,一氣循環者也。故腎與膀胱為配,心與小腸為配,眼與· 腦為配。其所配者,是其都會之所也。人知其配者,是合也,是歸也,則知氣之出入,有問隔也,有衰旺也,有清濁也,此為明心見性之候也。其元氣之變態,化為氣液之二體也。氣也者,曰命也;神也,真汞也。隨動外接,人之寤則神游於眼,暝則歸於心,寐則逸於腎,默則集於眉,本此為氣之升降者也。液也者,日性也,精也,真鉛也,修靜內復,在腎而為精,至肝而為魂,至心而為血,至脾而為膏腴,至心包絡而為榮脈,至肺而為魄,至三焦而為衛氣,至勝理而為動氣,至腦而為神泉,下至鼻中而為玉漿,至喉舌而為靈液,入于胃,慕於心候。營衛二氣,周身既備,亦還心會,合水穀諸液於大腸,至攔腸,分泌清濁,則清氣輸入小腸,揍腎滲膀胱,膀胱還元海,元海再生氣,晝夜之無端。當此之際,是謂神歸氣,復氣與液合。君子慎其獨,得之為小還,男女混居室,一物分二名,陰中伏陽,號日黃芽,陽.內負陰象,名白雪神符,合而言之,乃曰刀圭也。修鍊之法,於人身子陽之時,沃以非凡之水,進以自然之火,自然即隨時之義也。片餉功夫,無中生有,結成聖胎,是謂奪造化也。若又不求口訣,而復失於同類,玉液且無,金液安有?但以存想無為,望其交媾結丹,誠為虛妄也。人無根本,身在偏枯,氣難停留,液無歸著,至于年老,氣亦老,形枯液亦枯,身不了道,則疾病是其憂,飢渴是其累,老死是其哀,況為陰陽殺機之奪算乎?或問:何謂奪也?當其寒暑之,則傷人血脈,脾胃濡弱;當其雷電時之時,則攝人魂魄,神驚去體;當其陰雨之時,則滅人精神,夢吞陰氣;當其霜雪之時,則削人肌膚,夢危泄精;當其饑饉之時,則萎人氣質,頑臆臭惡;當其瘟疫之時,則腐人生命,蛆血夭壽;當其兵戈之時,· 則毀人形志,大痛離散。世人不知不覺,而紅顏暗失憔悴,此皆殺機之奪也。有言天好生而惡殺者,天莫不慈忍乎?夫天之好生,以地氣為本,物之生氣則養之,物之死氣則敗之。如人腹中不容臭腐也。人能調服元氣,必藉胃氣為本,捨粗礪而奉精粹,違非時而食新鮮,去陳餒而進甘旨,使胃氣充實,則元氣有餘。子曰:祭於公,不宿肉。羌旅到羊,必先呎刃而刺。或日啖活肉,棄死血,昔時之所謠聞,今日而果實見,亦為惜身重命,知之損益,故可近求道也。苟或吊凶喪病患之家,入產厭伏尸之次,聞刑囚悲泣之聲,坐屠殺流血之地,自為非法縲紲其身,皆使人神駭散也。殊不知元氣寄人之身,如草棲煙,善守者尚無百年主,故養之則存,觸之則散,散則令人瞑眩,甚則人仆矣!人能養元氣之勇者,身心洞燭,胸臆篤實,有念慮,有惻隱,有剛毅,至於嘗大酩,斷其臂,刖其足,元氣伏匿,神色不移卒中暴亡;或一喜一怒,而輒喪身;,尚可活矣!苟死者,其靈亦不散也。其不能養者,庸陋淺識,執迷退見,多忌易惑,氣無定守,神無默處。或因憂憤或傾生自殺,此何愚之甚矣!今謂元氣之所要也,若曰元氣谷守之於內者,曰正氣,曰谷神,曰性命。餘氣施應之於外者,日浩氣,曰應神,日聲色。故《王叔和診脈訣》云:若動應神,魂魄在止,便千休命不停,所謂應神穴動。是命脈存,則人不死矣!所以老子日:性命、常存。釋氏曰聲色皆空。蓋一言其谷也,一言其應者也。世有迷徒,不究奧理,妄指釋氏,欲得寂滅樂,又豈知《魯論》云:烏之將死,其嗚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語為悼哉!噫!前賢往哲,有談道之無極者,演易之太極者,論天文地理者,學藝射書數者,推萬物盛衰者,多是不從元氣立說,至於窮理盡性,正好下句處,泛言常道,既不為己任,髁駙依何,厚薄筋骸,相因束輳,則皆與修身無益也。於是孟軻但言善養浩然之氣,莊周亦且怡悅應現之神,全似不知元氣之真,一名曰道哉!.直論元氣者,是一也,一也者,是三才共同此一,立命之基也。有物也,有象也,是人我之本來面目也,萬法歸根而名之也。歸源而復命,亦一一之一也。始於一也,反復進退皆一也,孰可二其名也。故得指一歸元氣之說。

承師口訣有感五合戶西韻

金液還丹訣,無中養就兒。一從師點透,三嘆世難知。守復神歸我,交乾日用時。逢人休問道,一味服刀圭。學鑄純陽劍,庚金利用堅。致柔仍敵汞,剛折必加鉛。過海沒不沒,度關玄又玄。仙人無忌憚,縣佩去朝天。道派分清濁,訛傳理最淫。藥材詢老嫩,鑪鼎互陽陰。龍虎知生處,夫妻易死心。紀丹十二載,大藥一斤金。混沌初分誕,乾坤氣始青。悅之非小道,惜也惡其形。兩曜旋期鼎,五芽舍萬靈。歲丹名在此,經訣載《黃庭》。

了命須金鼎,無神也有神。遲庚港向乙,納甲媚逢辛。外藥易亂性,內丹難救貧。遙聞唐呂子,願度一千人。

谷神篇卷下竟

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纯

全真集玄秘要

經名: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純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註讀周易參同契

推明火候之大本。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極致之謂。丹者,至圓之謂。大顛云:還識這箇○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圓。聖師云: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鍊作團。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謂也。法乾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運兮五行分。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坤運行而生五行,即身心運動五炁具也。

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

祖師云:五行順行,法界火坑。所謂五行運動而生萬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屬生滅法也。

五行逆兮,丹體長靈長存。
祖師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所謂逆行者,攢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不壞也。
一自虛无兆質,
老子云:道生一。虛无自然之謂者,道自虛元生一炁,即人之虛化神也。
兩儀因一開根。
老子云:一生二。一炁判而兩儀立焉,即人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離二體,
邵子云:二分為四。《易》云:兩儀生四象。即人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為祖孫。
《易》云:四象生八卦。所謂祖孫者,乾坤生六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諸卦,孫也。達者返窮諸己,自得之也。

萬象生乎變動,

八卦變動,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動,諸緣萬慮生也。

吉凶悔吝玆紛。

周子云: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噫,吉一而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變動而生也。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无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為情識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鮮矣。
聖人能究本源。
聖人仰觀俯察,究本推源,體天立極,設象垂辭,《易》之書自此作矣。
顧易道妙盡〔造〕化之體用,
《易》之為書,盡造化之體用也。通天下之變,定天下之事,極廣大,盡精微,故曰《周易》。
遂托象於斯文。
《易》之道廣大悉備,以之學佛則佛,以之學仙則仙,以之修齊治平則修齊治平。故魏伯陽托象於丹道《參同契》也。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陰陽交際之要津也。泰卦三陽升,當此之時宜防危。否卦三陰降,當此之時宜固守。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後六日為屯,六日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巳為屯,午至亥為蒙;以身言之,天癸纔生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離為男女水火,
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坎離交,則水火既濟也。平叔云: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裹陰。
震兌乃龍虎魄魂。
震為龍為魂,兌為虎為魄。總而言之,性情也。祖師云: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此之謂也。
守中則黃裳元吉,
守中則無過、不及也。退符之時,至坤六五守中行下,則无過、不及之患,故曰黃裳元吉。
遇亢則无位而尊。

亢謂乾上九,亢龍有悔也。進火至上九,要識持盈,不識持盈,前功俱廢。

既、未慎萬物之終始,

既、未,火候周也。周而復始,故曰慎萬物之終始。
復媾昭二炁之歸奔。
乾坤為八卦之門,復、媾為六十四卦之二炁。往來无窮无息,造化成焉。
月虧盈,應精神之衰盛;
月盈虧,表抽添加减之則。
日出沒,合榮衛之寒溫。
日出沒,表運養調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藥須烏兔之類是也。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種種異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當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猶設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猶當求其意。
悟其言則象須捐。

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達者惟簡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簡,達者推而行之,易簡之理得矣。

迷者愈煩愈難。
苟或執象安爐,按圖索駿,愈煩愈難,終身無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讀《參同契》不在乎泥象執文。
修真高士讀《參同契》者,當咀味求玄,必得之也。執文泥象,奚益者哉。

太極圖解

无極而太極,

○,虛无自然之謂也。始於无始,名於无名,亦无言說,因說不得,強名曰○。聖人有以示天下後世,泝流求源,不忘其本,故立象垂辭,字之曰無極而太極。是謂莫知其極而極,非私意揣度可知也。亦非謂太極之先,又有无極也。太極本无極也。達者但於而字上着意,自然見之也。釋氏所謂歷劫之先明妙本,即此意也。老子所謂象帝之先,亦謂此也。大顛云:還識這箇○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明,收來小者无內,放開大者无外。此非太極之妙乎。返窮諸己,无極而太極,即虛化神也。物之大者,終有邊際。惟神之大,周流无方,化成天地,無有加焉?由其妙有難量,故字之曰神。神也者,其无極之真乎。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復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者太極之變也。太極未判,動靜之理已存;二炁肇分,動靜之機始發。太極動而生陽,太極變動也。動而復靜,陽變陰也。靜而生陰,靜而復動,陰變陽也。互為其根者,陰錯陽而陽錯陰也。一動一靜,分陰分陽,清升濁淪,二炁判矣。清而升者曰天,濁而降者曰地。天動地靜,二炁運行,變化之進,不可扮也。老子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此謂玄牝闔闢,而生天生地,玄牝即陰陽動靜之機也。反窮諸己,則知虛化神。有神則有感,神感動而生炁,即動而生陽也。炁聚而生精,即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也。精化而有形,即靜極而復動也。靜炁相生,性命立,身心判矣。炁運乎心,天道所以行也。精主乎身,地道所以立也。是知身心即兩儀也。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也。

者兩儀之變也。兩者二也。不言二而言兩者,何也?兩者,配合之謂也。合則有感,感則變通也。陽變陰合,陰陽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數也。五行運化,機緘不已,四時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臟生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於腎也。地二生火,神藏於心也。天三生木,魂藏於肝也。地四生金,魄藏於肺也。天五生土,意藏於脾也。五行運動,而四端發矣。達是理者,則能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无極也。
天一、天三、天五,陽數也。地二、地四,陰數也。故曰五行一陰陽也。陽者太極之動,陰者太極之靜,動靜不二則返本,故陰陽一太極也。返本則合乎元虛,故曰太極本无極也。修鍊之士,運炁迴還,周而復始,惟神不變。由其不變,故運化无窮。攢簇五行者,神也。會合陰陽者,亦神也。神本虛也。鍊精化炁,鍊炁化神,鍊神還虛,謂之返本還元。還元者,復歸於无極。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各一其性者,謂五行各具一太極也。五行生數,各以五數加之,即成數也。天一生水加五,地六成水也。地二生火加五,天七成火也。天三生木加五,地八成木也。地四生金加五,天九成金也。天五生土加五,地十成土也。是謂五行各具五行也。前文謂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者,言其體也。此謂五行各一其性者,言其用。言其體,則五行同一太極。言其用,則五行各具一太極也。言其體,反本還元也。言其用,設施之廣也。體者,逆數也。用者,順數也。逆數知其所始,順數知其所終。知始而不知終,則不能政廣大;知終而不知始,則不能盡精微。原其始則渾渾淪淪,合乎無極;推其終,則生生化化,運乎无窮。逆順相須,則始終不二;顯微无間,則性理融通。是謂體用兼而合道也。
无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无極之真者,元神之妙應也。二五之精者,五行之妙合也。妙合而凝者,作成萬有也。大哉,无極之真也。先天之祖,太乙之根,三元之母,衆妙之尊,上下不變,古今常存。天得之,確然而定位;地得之,隤然而立形。乾定位而萬物資始,坤立形而萬物資生。至哉,二五之精也。非有非無,非濁非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妙乎无體,合乎无倫,天地由之而立位,日月由之而運行,一炁由之而融化,萬物由之而生成。人只知受天地之生,而不知受炁於无極之真;人只知立天地之中,而不知立形於二五之精。无極之精而不變神,不足以化無。二五之精不妙合炁,不足以變形。欲鍊其神,必先保真;欲固其形,必先保精。真精不泄,炁固神靈,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聖人之能事畢矣。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无窮焉。
○者人之極也。人之生也,得乾道則成男,得坤道則成女。以卦言之,乾初爻交坤成震,震為長男。坤初爻交乾成巽,巽為長女。乾中爻交坤成坎,坎為中男。坤中爻交乾成離,離為中女。乾上爻交坤成艮,艮為少男。坤上爻交乾成兌,兌為少女。六子者,乾坤之互體也。六子互交,六十四卦備矣。六十四卦變動无窮,萬物生生化化而无息也。以身言之,乾為首,坤為腹,天地定位也。離為目,坎為耳,水火不相射也。震為足,巽為手,雷風相薄也。艮為鼻,兌為口,山澤通炁也。此形體之八卦也。若以性情言之,乾坤,身心也;坎離,精神也;震兌,魂魄也;艮巽,意炁也。八卦成列,神行乎其中矣。有无交入,內外感動,諸緣萬慮自此出矣,非一身之萬物乎。《易·繫》云:天地綑縊,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正謂此也。天地生成運化不息,萬物生生化化而無窮也。○者萬物之太極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炁感動,善惡分而萬事出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位乎中。天地,萬物之父母。人於萬物最靈者,得其中和之正,故神與道渾渾淪淪,一而不離也。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即身心立,而神行乎其中矣。天人初不間,人自以為小,何也?蓋由不知其原也。推其本原,人之未生之先,抱養於太初,純純全全,未嘗須突離也。人之既生,炁變有形,形生炁聚神發知矣。本元靈覺之真,即无極之真也。五炁感動,真機妙應,發於外也。精感於耳謂之聽,地六成水也。神感於口謂之言,天七成火也。魂感於目謂之視,地八成木也。魄感於鼻謂之嗅,天九成金也。意感於身謂之動,地十成土也。真機一發邪正分,萬事自此出矣。若復有人收拾身心,消遣情識,聚五攢三,抱元守一,收視返聽,緘炁調息,外境勿令入,內境勿令出,一炁歸虛,潛神入寂,又豈有善惡之分也。至於抱二五之精,含太和之液,復无極之真,造虛无之域,是謂返本還元,歸根復命。玉蟾曰:父母未生以前,儘有无窮活路;身心不動之後,復有无極真機。其斯之謂歟。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聖人鈎深致遠,動必循理。理之在乎,天下莫能與之較。故進修德業,必先本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以中正仁義為本。故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立極設教也。中正者,不性也。仁義者,天性之發也。貫天充地斡運樞機,寂然不動,體物无違曰中。坦平驀直,柔順大方,安常主靜,應物无疆曰正。克已復禮,普濟博施,成全委曲,接物无私曰仁。出處語默,感應隨順,利己利人,與物无競曰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正也者,天下之至當也。仁也者,天下之大公也。義也者,天下之至和也。《文言》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物足以和義。是知仁義,進修德業之要也。中正者,窮理盡性之要也。中正仁義,包羅天地,揆叙萬類,以之修身則身修,以之治國則國治。周旋四海,經緯天地,巨細纖洪,無不具備。修進君子,誠能三反晝夜,用志不分,吾見其成道也易矣。

而主於靜,立人極焉。

所謂靜者,非不動,若以不動為靜,土石皆可聖也。《通書》云:動無靜物也。是謂動中之靜,真靜也。立冬後閉塞而成冬,謂靜也。日月星辰運行而不息,謂之不動可乎?冬至日閉關,示民以靜待動也。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變化之機也。靜極而動,天心可見矣。子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是知萬物之本,莫貴乎靜,靜而又靜,神得其正,理所以窮,性所以盡,以至於命,超凡越聖。老子所謂清靜為天下正。《大學》云:定而後靜,人生以靜者,天性也。若復有人以靜立基,向平常踐履處,攝動心、除妄情、息正炁、養元精,自然於寂然不動中,感通於萬物也。急麼則靜亦靜,動亦靜,動而應物,其體常靜,是謂真靜。真靜久久則明妙,明妙而後瑩徹,瑩徹而後靈通。瑩徹靈通,十方无礙,是謂至清靜也。心清靜,則身清靜定矣。一身清靜,則多身清靜;多身清靜,則山河大地一切清靜;一切清靜,

則天下將自正。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此之謂也。古聖人云:而主於靜,立人極焉。此聖人教人之功也。非觀復知化者,孰能及此。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聖人之於天下,猶天之於萬物也。故與天地齊德,日月齊明,四時合序,造化合機也。聖人體陰陽之運,達事物之理,先天也。君子法則聖人,奉順天時,後天也。先天者,天理自然不我違也。後天者,我弗敢違乎天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奉順天時,正心誠意而修之,故常吉。小人背理違義,肆情逐妄而悖之,枚常凶。修之之要,貴在順時,順時之要莫若靜。靜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合聖,合聖而後知先天之道,至是復矣。廣成子云:无視元聽,抱神而靜,神將自正;必靜叉清,无勞汝形,无搖汝精,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是知靜者,入聖之基也。聖哉周夫子,一言以蔽之,主於靜。其為萬世人天之師歟。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之乾坤也。是謂三才肇形,各具一天地也,各具一太極也,各有變化也。推原其始,則本同一太極也。反窮諸己,三才之道一身備矣。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心之神炁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身之精魄也。立人之道曰七與義,意之情性也。身心意定,三花聚而聖功成矣。
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
原其始,則萬物同出於一太極也;反其終,則萬物復歸於一太極也。反窮諸己,元炁乃身之始也。原乎元炁,先天而生,後天而存,周流六虛,彌滿八極,徹地通天,透金貫石,三才由之而立位。聖人體之而歸根復命,返性之初,恍惚之中,千和萬合,自然成真。一切有形,得之則生,失之則亡,卷之則藏於一毫端上,放之則充塞太虛之表,包括萬有,至大難量,原其所自,先乎覆載,混然成真,身之元也。由其始物,強名曰元炁。故身此身,因炁而有形,形變而有生,生變而有死。生者炁之聚,萬物出於機者也。死者炁之散,萬物入於機者也。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極動靜之機也。動必終於靜,出必終於反,生叉終於死,故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也。惟神莫測其始,莫知其終,歷千萬世而不變不易,无古无今,不生不滅。由其不變,故能運化生成,无休无息也。神也者,聖而不可知之者也。達是理者,靜坐而養神,安寢以養炁,冥情於寂,潜心於極,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在天下, 无時不變,无時不化,生生化化,而无無窮者,易之妙也。神无方,易无體,通天下之變者,易也。盡天下之變者,神也。《易·繫》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者,變化之始也。兩儀者,太極之變也。四象者,兩儀之變也。八卦者,四象之變也。吉凶者,八卦之變也。六十四卦,萬事萬理,一切有情,皆八卦之變。終也不變者,易也。由其不變,故變易无窮也。原其始也,一炁生萬有;反其終也,萬有歸一无。始終不變者,神也。由其不變,故能運化不息也。散一无於萬有者,神也。會萬有歸一无者,亦神也。神也易也,至矣大矣。

全真集玄祕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