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是时迦丁比丘告众会曰汝等静听吾今所
说。初中竟语如佛所说言无违错。当来之世
当有恶变甚可怖畏。汝等欲知我今说之来事
大恐。好当勤加修精进业。吾蒙佛恩今得安
隐。汝等出家宜顺佛教。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当来之世恶法兴盛。恶比丘出破坏佛法。法
欲尽时人意薄弱。无有志分务怀嫉妒。更相
谤毁贪着文字。务亲纸墨而自光目谓之为
上。若有比丘从师口受讽诵。通利分别句义。
而为他人分部说之。而更轻慢。此二学家更
共鬪诤。吾今说是汝所说非贪利财宝。心口
相违。愚痴之人。不解经意倒释其义。说者亦
反受者复倒。语言不正经偈参错。所学既少
但怀憍慢轻蔑他人。当来之世如此人辈。
甚为众多。傲慢师长不复承事。谓三师言我
所说真实。汝所说妄伪。此辈比丘亲着俗服。
白衣所行而习学之。空闲静处而不乐之。人
间愦闹贪慕系恋不能远之。虽于人间起佛塔
寺。更相嫉妒。四方比丘往过止住。要报寺
主尔乃得住。虽得住内心恚恨意不喜之。若
去之后尽共欢喜。佛寺之中所住比丘还相
妒忌。或妒钱财或妒颜色。或妒供养或妒种
姓。或妒经法秘惜不传。追逐贵人有力势者。
心意沮败崩坏佛法。贮聚钱财奴婢六畜。修
治园林以此为上。内外以变。强着袈裟剔
头而已。昼夜慇懃修理官事。国中臣吏有
力势者。追逐奉之犹如奴仆。檀越之家用三
尊故。减妻夺子不敢衣食。起佛塔寺施僧房
舍衣被卧具悉令饱足。复恐乏少即出家
中名珍上宝着其塔中。住寺沙门追逐官长。
欲望敬事即取檀越塔中所有持上官长。官
长贪财不推本末益得为善。用是贪嫉死入
地狱。其比丘者贪著名利取。三宝物妄为恩
惠。用是罪故死入地狱。或有比丘身犯众恶。
以三尊钱求谢他人以求解脱。或有比丘
及诸白衣。贪三尊财强获罪负极取持去。斯
辈之人尽入地狱。若作法师作持律者。通四
阿含者。各与白衣有力势者共为亲友。坐白
衣床共便密语谈说余人善恶好丑。依着白
衣恃其力势。意所不喜危害害之。若为说法
以邪为正以正为邪。作如是行者名为天下
非法分部。佛有三藏经。夫为师者秘惜不传
不教弟子。所以者何。恐弟子知与我等者便
轻慢师。是以秘之。为弟子者何名出家。无所
学识则便空出。至使弟子遂怀瞋恚轻慢。于
师无复上下。语言浅麤。此辈比丘兴乎恶
行。魔及官属尽得其便堕恶部界。反自称誉
谁与我等。心意变恶三毒炽盛。不能自禁。
贪利供养达嚫财物。不避罪福益得为善。用
供养故更共鬪诤。外着法服不如戒行。出
入行来不顺法教。摇头顾影迷着色欲甚于
凡俗。居贱卖贵或出倍息务贪盈利。比丘行
法舍弃不行。得少利入便用欢喜。比丘僧聚
坐禅学问不能堪耐而远避之。贪求财利四
出求索不觉疲惓。欺调百姓无有厌足。若有
塔寺僧房卧具肥浓之处竞入其中。外像持
戒内怀奸非。人见恭敬渐渐日日追逐白衣。
奉事供给白衣欢喜复敬望之。展转叹嗟言
此比丘戒行清纯。不知其内专为虚伪。多畜
弟子沙弥奴婢。四向求索积聚无足。言我持
戒年岁未满行便将从。戒法缓服不信罪福。
出言凶强好与酒客。婬荡女家与之从事。或
入官长宫閤出入以自荣足。或投人聚或喜
作务。百种生活话说王事治政好丑。或谈军
马鬪诤胜负。或谈盗贼或谈饮食。或谈妇
女情欲。昼夜谈说世间邪事。明师善友不肯
亲附。更与屠儿恶贼嗜酒盗劫贩卖邪淫之
人共为亲厚。饮酒卧起心渐染恋习彼所行。
或勤家业或为白衣走使不避远近。如此辈
人不知正法。复使作沙门名曰坏法。既自不
孝父母尊老。若见持戒比丘清高梵志。而骂
辱之无有慈心。贼害群命劫人财宝。利人妇
女口好妄言。闺门淫乱不避上下。若净洁比
丘尼。淫意为起而追逐之。破毁戒行。如此
之辈现世为王法所能絷系着于狱五毒
治之。若有国王大臣人民犯斯恶者。则令风
雨不时五谷不丰。人民穷困盗贼普起。军
革数兴万民逃迸。五族离散聚落空虚。彼时
世人困无衣食。避世苦故竞作沙门。作沙门
已破坏佛法。经慢上下合聚恶人。意合志同
而为徒友。更相称扬某戒行净。某行禅定。
人民闻见谓为实然。若檀越请转经说法。便
窃裸卧不肯听采。若分哒嚫则竞诤之。求索
供养衣被饮食无有厌足。多畜弟子不以法
训。佛之正戒不以诲之。弟子不解戒行禅定
修道之法。而为师者务相聚会。谈讲世俗非
法之事以为常业。如此辈人受他供养。施者
福少受者有殃。若有四辈聚会说经。不乐听
之。若有白衣来欲听经。竞共迎逆供给所
须。不失其意。若说禁戒则共鬪诤。乃至半夜
言众人疲。但说四事若理白衣不以疲厌。若
说净戒讲经法时不欲闻之。当来比丘。欲乱
法者。竞起佛寺处处集会。其十五日有说
戒者。虽共聚会但共鬪诤。亦不说戒讲法。诸
天人民见僧聚会往欲听法。但闻鬪诤即相
谓言。我用法来反闻鬪诤于此何求。心中不
乐愁惨而去。自念不久佛法将灭。诸天龙神
及诸夜叉诸善鬼神。皆共愁悒。不复拥护佛
法众僧。令诸恶鬼吸食其血。令皆多病。薄色
力少颜貌枯悴无有威德。皆由此矣。比丘若
病不相看视心畏恶之乐欲令死。时病比丘
无看视故遂便丧亡。佛法欲灭比丘白衣皆
共悭贪。积聚财产不肯惠施。但贪欲得。摩
摩帝者不信罪福。无复上下亦不分别三尊。
财物无道用之。或共妇女或共白衣杂厕居
止。饮酒歌舞快相娱乐。凡俗无别更相嫉妒。
缘是之故财物衰耗业不谐偶。此辈比丘用
淫欲故。乐在家居不厌为苦。好与童女相结
为固。所以者何。童女之意特为深重。初得
男子心相恋着俱不忘舍。或与淫荡女子就
共生活。或比丘尼为家居者。若有比丘不畜
遗余乞丐充身。诸破戒比丘尽共憎恶不欲
见之。告诸檀越言。此比丘内怀谀谄。外现持
戒不足取与。于今之世若有犯戒比丘尽共
恶之。将来之世见有清净持戒比丘反共憎
之。今时比丘屏处犯戒畏人见之。将来之
世若有比丘。奉戒禅定畏人见之。所以尔者
将来之世憎持戒故。当来比丘强知贪利不
知羞耻如此人辈彼世痴人尽恭敬之。见持
戒者反轻毁之。一切万物悉皆是宝。用人不
识皆即化没。佛法亦尔。由是之故正法转没。
用不敬奉令法没尽。譬如大船多所负载重
则沈没。将来之世多有比丘。贪惑供养令法
毁没。若有比丘奉戒护律。法当久存。如师子
王虽死卧地。飞鸟走兽无敢近者。旬日之间
身中生虫。还食其肉毁坏身形。佛虽泥洹正
法续存。梵魔众圣一切邪道。无能毁佛法者。
将来当有无行之人。入佛法中求作沙门。破
坏佛法更相轻毁。学三藏者转相嫉妒。为嫉
妒故佛法疾灭。欲护佛法当除憍慢弃捐嫉
妒。将来比丘妒佛法者。如猪处溷不自知
臭。多所唐突如无羇驴。不顾禁戒饮酒噉
肉。不以时节共结亲友。或穿人墙屋劫人财
物。或受人寄共相[言*罔][冒-目+月]。更相证明忍于搒
格。改易券信多得为幸耶。若僧因缘共会
聚时。诸下坐辈呵骂上座。上座默然愁惨出
去。尔时下座不以礼教。以自拘制可为师者
更不受之。比丘有是鬪诤之时法将灭尽。天
下搔动尽共不安。国主调役无复厌足。盗贼
并起劫夺民财转入于王。王者得财遂长益
贼。治政崩坏相杀不问。人民穷苦奸巧滋生。
天下枯旱风雨不时。谷米饥贵王贾贩卖踰
越境界。耕田种作收入薄少。昼夜勤苦身口
不系。无用充官万民嗷嗷乃不思存。尔时比
丘亦复耕田四出贾作。经理官私与俗无异。
甚为苦哉。将来之世当有三天子出破坏天
下。一名耶来那。近在南方中国。当有一天
子出北方晋土。有一天子名曰揵秋。佛法将
灭。此三天子乃出晋。破坏国土杀害人民。破
塔僧园轻慢沙门拷治五毒。亦率兵众诣天
竺国。破坏土地多所残害。尔时中国天子。当
复兴兵破坏晋土及其臣民还其本土。是时
晋土沙门为官所困。或有死者。或有返俗者。
或巡四出向天竺者。或有达者。有不达者。或
有盲聋跛蹇羸老病瘦不任去者。为官所杀。
尔时中国天子敬佛法众惠施一切。见犯戒
者即诃谏之。时有上座比丘名尸依仇。通知
三藏为王说法。王甚欢喜即请众僧于拘睒
弥国。作般闍于瑟尽请一切释迦文弟子在
阎浮提者。悉令集会。时有百千比丘末后大
会。大会者佛法向尽。更不复会故言末后。尔
时会中转相问言。汝等和上及阿闍梨为在
何许。各答之曰。我等之师。中道病死者。贼所
杀者。疲劣不能前者。言以达者。皆共悲结
举声[口*睾]哭。当此之时十五日夜。天大恶风暴
雨。说二百五十戒中有闻者或不闻者。时诸
比丘便共鬪诤大语呼。上座比丘谏众人曰。
仁等小言当用法故更勿乱语。吾用比丘法
当解汝意。今阎浮提释迦文弟子尽来会此。
是会末后。今我所学更不复学。唯愿默然听
我所说。复有比丘聪明智慧深入禅定。语众
人曰。我所入禅悉已备足。今此大会百千比
丘。欲闻法戒能持行者。我当说之。愿诸释子
默然静听。复有比丘字须陀流(晋言日善)以得罗
汉即从坐起。一心叉手礼上座足便师子吼。
我欲说经众坐勿闹。经中所说吾悉学之。无
有错误终不复疑。如佛所言。上座弟子名曰
上头。亦是上足志行凶恶。即从坐起谓须陀
流曰。汝何所知不解经法戒律。上座欲说竞
共说之。尔时上头即以铁杵打杀须陀流。须
陀流已度生死。中有持戒比丘。默然便起出
去。尔时有信佛夜叉。复以铁杵击杀上头比
丘。当于尔时天地六反震动。虚空之中自然
有叫唤称怨之声。四向复有恶震雨堕。四向
复有恶气满于虚空雷震四至。尔时一切众
生之类。见是变怪悉共相对举声悲哭。皆相
谓言。今日末后佛法尽矣。上至二十八天无
色诸天。及龙阿须轮满于空中。举声大哭自
扑堕地。复有奉法罗刹。及见佛夜叉悉皆举
身自投于地。口说是言。从今以往天下更不
复闻说二百五十戒声。比丘不复奉行之。天
下孤寡众生失目甚速。柰何天下不久。人民
相杀无有问者。犹如野畜。法行已堕法鼓已
裂甘露门已闭。诸经法师命已丧失。法炬已
灭法轮已倒。十二部经已散解。法轮已折
法水已止。法海已竭法山已崩。诸山谷间无
复精进坐禅比丘。诸天善神见山谷空无所
奉敬。悉皆自扑人民盲冥无法可行。时诸魔
众皆大欢喜。以名衣上服更相贡上。佛法已
灭。我等邪法今始得兴。更相庆赖。迦丁比丘
告诸弟子。当来恶变其事如斯。今日佛法
续故存在宜勤行之。佛之正法如深草泽。众
生仰之无所乏少。若草泽枯竭。众生饥困堕
于生死。犹如贾客不勤用心。财宝日耗父母
妻子无所济活。身心燋燃悔无所及。今正法
存极可行之。恣取何道。若复放逸不欲精进。
空出无获。返为三涂之所没溺。悔之无及。今
汝四辈思佛重恩。奉上如父亲下如子。汝等
四大强建心坚意猛。勤行精进可得度苦。若
复一旦身心微弱。而为老病所见踰蹈。悔无
所及。今国土人民未至盛恶。兵革未起人民
安隐。米谷平贱分卫易得。念勤精进可无后
悔。时诸弟子闻说是法。悉皆稽首礼大仙足。
心意惶怖身体战掉。悲泣白言。将来之世法
没尽时。见此世者意当云何何忍见之。我等
今日闻说是事心用崩破。彼世之人遭此恶
者。身心岂不裂作百段耶。时诸弟子忽复自
议。至心投地同声白师。我甚惶怖云何得道
免于斯苦不遭斯恼。大仙告曰。道无远近勤
求则得。无有前后。此经名曰大仙迦丁所记
当来秘谶要集。宜勤精进可免斯苦。时诸弟
子闻经悲泣饮泪稽首奉行

迦叶结经

迦叶结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世尊灭度未久。诸罗汉等悉会共议。未集经藏法律诸议。各心念言。吾等所作已办。越尘劳山枯竭爱河。一切智日佛。天中天眼忽不见。吾等患厌载摄是身。今欲般泥洹即说偈曰
以度愚人渊  恩爱海难越
破坏俗朽老  及生死之轮
见诸种众着  身如蛇蚖箧
我等当灭度  意净如灯灭
于是无数千阿罗汉等。各自从意所好。山岩流河泉源深岸之中。于彼灭度尽其恩爱。如灯忽灭。时无数千阿罗汉等悉般泥洹。天住虚空白大迦叶。今真人等以灭度安。于是天人即说颂曰
宣尊之音声  其久心无碍
今是为已逝  佛者消垢安
如应众导首  以为定离慧
忽愚痴窈冥  法德光不见
尊者迦叶闻是言已。心自念言。快哉天人说。此世间不久当复窈冥。此当云何。即自念言便以解了。今摄结义当集经律。诸法化要用哀愍故安隐世间。何以故。世尊从无数劫作行。积功累德勤苦难量。欲安世间集是法律律以救摄。于是奉护佛法所化未灭度顷。当共合集摄护法化。于是贤者大迦叶等。会比丘僧便告言曰。阿那律等能仁。无常金刚山坏。佛胜日冥。非常之闇蔽。能仁光非常之日空竭佛海。非常之火烧一切智。今正是时。常护世间念父功德。当立父事称誉父教。所作使成于是颂曰
未结无上义  不当舍灭度
且安佛之子  须集众经卷
于是众比丘僧适说是已。尊者迦叶五百罗汉。欲合集结正法律义。便诣罗阅只聚会岁腊。尔时贤者阿难亦具岁腊。其诸耆年心念如是。此阿难者世尊之弟。又常亲侍闻。持大智解一切法。尔时圣众即便叹曰
于是和顺众  奉佛教如掌
十力所称誉  所言净持慧
于是七月十五日。新岁已竟。便集经卷法律诸藏。五百罗汉悉俱聚会。耆年大迦叶告贤者阿那律。卿观世间谁离十力。如来弟子众僧。何所罗汉所作已办而不来会乎。于是阿那律即以天眼察视世间。报曰。仁者大迦叶。有耆年名曰桥桓钵。在尸利天宫。而作新岁彼不来会。唯大迦叶当遣僧使请呼至此。尔时众中有幼者。新受大戒三年比丘。比丘字不那。三垢已断逮三达智。晓三岁经获于三明。不着三界犹得自在。于彼大迦叶告众僧曰。年少比丘子汝能为众僧使乎。时贤者不那起住叉手。受如尊教辄能行耳。大迦叶曰。善哉善哉。比丘。贤圣众中有是年幼比丘甚为佳矣。说是则已颂曰
尸利若干种  众花光盛耀
疾速往到彼  如蜂采软香
桥桓钵神通  所止而有胜
如理承众教  宣化如是意
大迦叶之等  众僧遣吾告
于此兴僧事  速来至于期
于是贤者不那。从众罗汉受是命已。譬如金翅鸟跃出龙宫。如人眴顷到桥桓钵所。稽首礼足谈语问讯。便说颂曰
寂然善哉性  乐定灭调顺
志净迦叶净  及余尊自在
合会有僧事  最兴佛无量
彼因欲命具  来下见众胜
于是贤者桥桓钵。闻不那言一时心念谓不那曰。仁者不那。有比丘僧得无斗变诤讼之事。十力所转法轮之教。众邪异道无乱之乎。外道畜生如惊鹿辈。得无欲以坏于佛法邪。党得无以萤火之明欲障日之光耀乎。得无以非寂志见沙门像。无梵志行自谓清净。又不那仁者当说。佛告比丘众教而卿反谓迦叶之等比丘之众将无大哀。世尊般泥洹将无演慧。世珍不见异道。挠乱正法之教。傥无十力转法轮王自在非常。忽而不见将无大哀。安隐一切救护众生。寂而不起佛日不没乎。佛喻月光得无挂碍有覆蔽。将无道树觉意生花兴盛之好。沙门果实归于无常。世间大灯得无非常风灭之耶。得无非常水灭于佛火。傥无愚痴子诤乱佛教。将法轮义追返不还。无佛月耀光明为尽。将阿须轮障大光明。尔时贤者不那曰。唯桥桓钵佛船已坏慧山已崩。诸持法之等亦欲灭度越彼世间桥桓钵曰。恶人得无合斗变诤。云何于世间得闻正法于是而寂。谓不那曰。以为拔要余在无要。离如来光世间无复威神之耀。当往何求即时颂曰
世间以为空  无佛无所乐
阎浮利何索  便于是灭度
于是贤者桥桓钵。取钵衣服与不那曰。以奉圣众宣我声曰。一切众贤者。悉愿忍以于善哉义尊之无放逸。贤者桥桓钵说是以竟便而灭度。灭度已从身出火还自阇维。如大积薪燃炬矣。阇维以竟。便于空中于四流泉来下灌身。水清且凉。其色如水精琉璃之色。彼流水自然有声而说颂曰
第一流水曰
智慧住生死  不当信浮云
无常坏金刚  佛山王已崩
第二流水曰
所有常动摇  用畏勤苦害
不自在舍己  佛叹灭度安
第三流水曰
如是无放逸  所作成其身
无数恼害扰  如燃灯疾灭
第四流水曰
众中最有胜  当为稽首礼
尊者桥桓钵  至于般泥曰
乐从佛十力  愿随而灭度
譬如六牙象  其子慕逐母
于彼稽首礼  一切贤圣众
唯愿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于是贤者桥桓钵灭度之后。贤者不那便取衣钵。如弹指顷即时来还。以奉众僧次第礼竟。便说颂曰
人中之最尊  大哀而寂然
桥桓钵闻之  应时便灭度
于彼稽首礼  一切贤圣众
唯愿尊上僧  原我之所咎
说是以后便自灭度。于时一切众僧。皆计非常须臾。思惟正经戒律诸法之解。即悉赴会比丘僧。尔时贤者大迦叶告阿那律曰。仁者且观是众会中。谁有淫怒痴缚结未解恩爱阴盖。须学戒辨凡夫聚会也。时阿那律察坐讫白大迦叶。有比丘名阿难。世尊侍者方当学成彼来会此。于是贤者大迦叶。谓贤者阿难。汝且起去。我等不与卿共结经要。阿难报曰。愿尊者大迦叶欢悦我不缺戒。亦无邪见亦不坏业。亦不失行亦不犯众。迦叶报曰。唯且阿难卿侍如来亲近。上尊无有缺戒何足为怪。又仁谓言。我无所犯。起取证舍勒来。我当计卿前后过罪。于是大迦叶适起此心。三千世界六反震动。百千天人住于虚空举声称。怨哉此大迦叶。何以出辞乃尔。于时贤者迦叶谓阿难言。仁者云何谓无所犯。何故从佛求令女人出家为沙门。阿难报曰。唯大迦叶。世尊母终时。摩诃摩耶瞿昙弥。勤苦养育躬奉世尊。为菩萨时乳哺令长。欲报其恩故求令作沙门。愍念亲族欲令得度。是故求佛令作沙门。又闻过去诸佛平等觉有四辈众。我念世尊法教之化得无减少故。从佛求使作沙门。尊者迦叶曰。唯阿难是为不足达孝报恩。如来法身供养之德。令女人作沙门者。譬如成就稻田。天大雨堕雹而破坏之。佛正法者本当久立。坐于女人出家作沙门令住千岁。又阿难汝言我用愍念亲族之故求为沙门。是为不应沙门之法。以有亲族恩念故矣。又阿难汝言过去诸平等觉。具有四辈故求为沙门者。尔时世人淫怒痴薄无有缚结。志乐空闲心无瑕秽。岂得比之今时人乎。是为一过。下算着地。又阿难汝复有过。又世尊所说。其有精进获四神足者。便能自在住寿一劫若复踰劫。汝何为不从世尊求哀愍伤世间。阿难答曰。唯尊者。时魔波旬挠扰我意故不从佛求哀耳。迦叶答曰。是为大过。何谓侍于无欲当降魔力反从魔教。是为二过。阿难汝且不识是过。汝复有过。世尊诃汝汝时恨言他。犯他坐是为三过。次复有过。汝以足越世尊金缕织成衣。是为四过。阿难次复有过。世尊临般泥洹时。欲至双树从汝求水而不与之。是为五过。汝复有过。时佛世尊说诸杂碎随顺禁戒。汝亦不念为当来人分别问之。是为六过。汝以世尊阴马之藏示于众人。是为七过。阿难汝复有过。何以故。世尊紫磨金色示于女人。令上啼哭泪污其足。是为八过。阿难汝复有过。是众会中无淫怒痴。而汝独有三垢之瑕。汝方当学成其道。化众所作已办而汝未达。是为九过。且起出会。终不与卿共结经也。贤者阿难普察四座。悲哀鸣呼甚毒何因乃尔乎。我身今日已离如来无救无护。目不睹明世间为冥。又贤者大迦叶。其佛世尊临灭度时告阿难。汝莫啼悲兼以我累。于大迦叶今偶小误而不相原。唯仁者迦叶悦豫意解后不敢失也。时尊者迦叶谓阿难曰。汝莫啼哭仁功德本以普具足。我等法要会当如言。直谏之辞不得不设。阿难且起吾不与卿共结经要。于是贤者阿那律谓大迦叶。我等云何违离。阿难佛之侍者。博闻总持积要之藏。次佛第三而结经要乎。尊者大迦叶曰。吾等不与阿难方学之类。俱共结集经义法要。阿难且起自退而去。吾与成就阿罗汉等乃俱结经。于是阿难起坐悲哀。顾视众比丘忧色而出。应时其夜彼只支子。为示闻解断一切结。得罗汉道逮三达智果大神通。诸罗汉众异日共会无数百千。如阿须伦舍月之光。其明照耀普现世间。阿难心悦脱诸瑕秽所作已办。尊者迦叶曰。善哉善哉。阿难卿逮平等吾心欣踊。世尊所谓累教者今已度卿耳。如是顺次得断诸漏。又汝阿难其佛世尊。讲说法眼蒙仁博闻持法之恩当今永立。于是颂曰
彼佛住世尊  所至为第一
悉有如人民  道术不齐游
于是甘露味  为至普贤人
佛定灭寂然  以故教化希
于是诸耆年谓阿难曰。汝当住须结集正经法律众法之解。于是众会无数百千告阿难已。念法恭敬具足玄广。普察比丘思佛功德而不可限。于是颂曰
此比丘众胜  以违远佛德
不复有威耀  如空离日光
于是贤者阿难即观师子之座。众比丘僧周匝围绕。如师子王处众师子。阿难坐已。贤者大迦叶为阿难说颂曰
大智愿说之  安住子唯讲
何所之经卷  世尊最先说
迦叶为阿难说是偈适竟。阿难意即得佛觉而念经道。无所畏惧亦不动摇无所疑难。遥向世尊般泥曰处。一心叉手便口颂曰
闻如是一时  佛游波罗捺
仙人鹿苑说  具足法轮经
众尊甚多悉共劝助。乃上师子座如师子行第一说言。闻如是一时随尊所处所可闻经皆悉诵宣。时一切众罗汉等闻是言已。便皆避座下处于地。心念如是呜呼无常力。吾等自睹如来说法适尔近耳。今日云何听闻如是。尔时真人说此颂曰
咄三界恍忽  如月现于水
譬如彼幻化  犹芭蕉无坚
三界无等侣  功德最清净
佛者常有终  忽乖如风起
尔时贤者大迦叶。须臾间禅思便嗟叹曰。呜呼终力一切无脱。于是颂曰
不顾无智者  亦不护有智
脱与及未度  无有不归尽
不以言咒济  不用粗辞免
世间死等耳  同如海水碱
于是大迦叶。从阿难闻是言已。便殷勤受转法轮经。告阿若拘邻五比丘。汝等所受如是不。答曰若斯如是。比类结集正经藏。结集律藏结集诸法藏。结集经时。诸天即来住于虚空举声称曰
众生为阿难  示现诸教禁
造集正法经  哀愍众人民
于是精集行  释迦文善导
未来及现在  为得第一定
于是结集正经律禁诸法解已。尊者大迦叶即说颂曰
是为哀愍人  所建法经卷
结集十力教  则为无有量
其世间邪见  及念窈冥灭
其光照耀远  冥中燃大灯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

不載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涅槃後迦葉阿難於摩竭國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雜藏傳。

先禮佛已 禮法眾僧
各受集法 此諸法典
除去五蓋 一心聽受
說所聚法 如阿難說
當共信樂 是阿難智
與佛同等 聽集此法
如佛涅槃 阿難付法
愍念眾生 護持諸法
如視世尊 無上導士
視阿難等 福田無過
設非阿難 釋種涅槃
正法滅盡 并及三藏
佛雨諸法 哀念天人
承以完器 阿難受持
寄付慇懃 阿難之法
此人乃復 終不漏脫
所聚法名 分別等法
如師子吼 阿難所說
一一於前 比丘各好
阿難獨立 佛自稱譽
若過世智 若復俗智
一切皆知 阿難如海
汝等為此 信向阿難
聽所集法 悉斷眾苦
世明涅槃 地為震動
山海涌沸 天人哭泣
世尊出晚 涅槃何早
人天孤遺 諸道荒塞
神通徹視 神足羅漢
皆詣拘夷 供養世尊
八萬四千 過於無漏
天人所敬 福田無上
閻浮利地 羅漢悉來
世尊涅槃 聚會於中
別有不還 得頻來果
溝港進學 此輩一倍
凡行比丘 無數百千
舉手哭行 世尊那去
我等盲聾 三毒未除
沒於五道 誰當拔我
比丘尼千 數三十五
中有神通 有漏無漏
帝釋梵天 及無數天
文陀華伎 速持來到
四天大王 各有將從
栴檀珠瓔 速齎來詣
及諸欲天 有色無色
九十八億 咸詣拘夷
無畏釋王 八萬牙象
名馬八萬 盡詣拘夷
舍衛月王 強勇聽明
名象七萬 皆到拘夷
阿闍世王 勇猛信佛
象七萬半 悲泣來詣
槃闍梨王 名明端政
象馬六萬 悉詣拘夷
名愍王煖 鬱光親厚
眾各五萬 皆來集會
西香眾國 諸王嚴仗
四色軍服 數百千眾
速疾來至 欲見佛尸
龍王泣啼 追尋諸王
維耶離眾 象馬車乘
如諸天比 來詣拘夷
凡眾無數 并及清信
睹佛盡今 當覲涅槃
世界眾生 三十六億
皆詣拘夷 齎所喪具
方百由延 拘夷處中
天人滿中 地無空缺
諸天散華 供養佛尸
鼓天伎樂 雨諸花香
諸王官屬 來詣佛尸
皆禮佛足 圍繞而立
諸王號泣 舉手悲號
不復見佛 為眾說法
阿闍世哭 來鳴佛足
我五逆人 持我付誰
諸王繞尸 散寶滿上
並作眾樂 香泥塗床
舉尸鐵棺 灌滿麻油
地為震動 諸王號哭
諸天墮淚 渧現於地
天王雨淚 普皆哭泣
天栴檀薪 如意雜香
積之于地 諸王四輩
大迦葉等 僧眾坐上
眾生所供 此大福田
迦葉眾首 丘尼賢者
天帝人王 各共然屍
登燒身時 天人號哭
鳴呼痛哉 我等如何
七日供養 諸天盡受
分為八分 著甖第九
各還本所 王及凡民
諸天還上 八部神歸
八分餘者 天龍神得
拘夷力人 得分立塔
八分八塔 第九甖塔
炭塔第十 閻浮所起
迦葉僧首 行出拘夷
詣摩竭國 聚會眾僧
迦葉語僧 比丘莫行
當共集會 勿令法壞
於虛空中 迦葉鳴揵
欲使法久 勝於諸魔
迦葉語眾 及天與人
今當集法 令眾生安
佛雖涅槃 四諦故存
八道猶在 可獲涅槃
先佛長壽 人民有福
遺法日近 不久便盡
今人短命 佛出第七
涅槃之後 法那久存
不還頻來 見道未成
今集真僧 此不得入
天眼神足 六通無我
一切羅漢 我今集之
眾聞教聲 即各來集
八十千眾 皆是無漏
迦葉問曰 弟阿那律
遍睹羅漢 誰不來者
那律便觀 大千世界
見忉利天 有憍桓缽
律白迦葉 憍桓忉利
羅漢無漏 今不來會
迦葉命召 而亦不來
世尊涅槃 世空何求
迦葉心念 比丘能有
撰佛所說 經法者不
遍看不見 能集十二
部經法義 佛所說者
唯有阿難 是須陀洹
當為設宜 使成無漏
上座方便 觀阿難心
知有慈愍 得道未久
迦葉語難 不得入眾
汝不應入 今當出去
阿難白曰 何耶上座
我於三尊 有何過失
迦葉答曰 弟欲知耶
汝於佛眾 有大過失
坐汝佛法 減於千歲
由汝勸佛 度於母人
細微之戒 佛欲分別
汝何不問 細微戒耶
爾時何念 輕慢於戒
佛已涅槃 今當問誰
蹈佛大衣 佛渴索水
汝竟不與 非是過耶
此比過多 是汝所作
非口所陳 是故當出
阿難長歎 悲惋墮淚
佛方便終 當何恃怙
於此便去 坐一樹下
感結漏盡 佛法由興
無數億天 圍遶阿難
來詣大會 師子無畏
迦葉遙見 便謂眾僧
皆當速起 阿難今至
八萬餘眾 皆是無垢
加葉上首 叉手立迎
迦葉舉手 善來阿難
便上高座 修理眾僧
真大阿難 為眾人眼
侍佛已竟 瞿曇福成
汝觀此僧 并觀天眾
世間久病 有三苦患
世間無主 道御涅槃
快共慈心 為眾說法
阿難默然 迦葉便請
上座欣笑 作師子吼
迦葉心念 相望能說
阿難信今 濟度天人
迦葉舉聲 大命眾生
欲度世者 皆來詣此
如佛所說 種種諸法
除眾生苦 阿難當說
一切知法 如散雜華
阿難當撰 分別三藏
如來說法 隨眾所欲
高座阿難 復當敷演
十方當聞 天龍鬼神
四部弟子 聞命即至
如人熱渴 思想飲水
奔走趣河 當於中飲
天龍鬼神 四輩弟子
來趣阿難 於中聞法
餘無數眾 進學見道
頻來不還 尋聲後到
阿那含道 二萬一千
斯陀含眾 四萬二千
須陀洹僧 八萬四千
此等後到 亦欲聽法
諸王皆集 群臣兵眾
阿難儀容 眾睹咸歡
大眾次坐 方十二延
阿難在中 如月滿明
帝釋在右 梵天在左
侍於阿難 如佛在時
釋說偈讚 天子欣悅
睹大會故 阿難無畏
如轉法輪 圍遶佛時
瞻阿難顏 儀容巍巍
梵天亦爾 請於如來
世尊說法 阿難如是
魔聞名聲 亦來到此
并將妻子 及臣兵眾
波旬睹見 若干種眾
阿難在中 如日光明
阿難髻出 儀似山頂
頂有日光 照於眾會
難陀髻出 迦葉項光
那律徹視 觀於大千
諸王在會 并及群臣
眾人千億 皆在此中
見會甚樂 阿難勇猛
波旬愁毒 心懷戰慓
波旬心念 一佛滅度
更有三出 佛力勢大
瞿曇涅槃 謂呼得脫
此三所得 其處甚大
見佛滅度 心甚喜悅
瞿曇法衰 無怨仇對
當設方宜 滅此殘法
四部弟子 及諸國王
魔便出教 敕師子將
速合四兵 盡滅此法
即起化兵 四種將主
圍遶大會 出可畏聲
收捕道人 清信男女
誅殺諸王 壞裂道場
眾會驚愕 四輩心念
此何從出 未成懷疑
諸王聞聲 皆懷驚怖
見魔兵眾 各自嚴仗
阿難心惟 誰來相嬈
睹此兵眾 乃知魔為
阿難便笑 敕王頓駕
此亂眾者 我自降之
難以慧力 葉以進力
申手執魔 三尸繫咽
第一人屍 第二狗尸
第三蛇尸 □爛難近
魔便首情 迦葉見收
羅漢應當 困於人耶
迦葉我前 極撓嬈佛
世尊未曾 見困如今
答佛哀愍 被大慈鎧
終不加害 於諸群生
我等集法 欲令久興
汝何為來 撓攪我眾
魔即叉手 啟阿難曰
且俱放我 不復嬈人
阿難使誓 迦葉亦爾
若後亂眾 尸還枷頸
三尸化去 波旬得免
魔便愁怖 別立一面
諸天稱善 佛法得勝
遺法久存 常當勝魔
迦葉敕眾 皆當靖定
阿難今說 如佛所演
諸王普起 叉手待之
諸天悉悅 賢者視顏
迦葉語難 說經時到
發此寶箱 顯說上法
何說增一 何說增十
何說本起 何說諸界
阿難長笑 師子振欠
四顧眾坐 說聞如是
說一時已 地為震動
一億天人 逮得法眼
捨衛增一 名彼增十
釋中本起 魔竭諸界
餘經亦爾 處處演說
阿難以經 為大眾說
盡集諸經 以為一藏
律為二藏 大法三藏
經錄阿含 戒律大法
三分正等 以為三藏
已說大本 錄諸異法
合集眾雜 復為一藏
別經四分 名作阿含
增一中含 長雜四含
毘尼隨法 犯次可生
中者久童 苦行在後
大法諸分 作所生名
分別第一 然後各異
增一中含 長雜四含
迦葉問難 此義何謂
難答一一 比丘念佛
以是調意 故名增一
比後二法 思惟善心
兩法便生 止意分別
三處三知 宿命漏盡
四處四諦 五處五根
六處六大 七處七覺
八處八懅 九處九止
十處十力 十一處經
名放牛兒 慈經斷後
增一經終 從此義中
當一一解 此經若干
故名增一 猶如畫師
分部色像 是一增一
種種撰合 如藥無限
隨病和合 名某藥丸
故名增一 一一縷綖
經緯成布 以一一說
成於增一 如合諸物
名空集音 種種諸經
故名增一 猶如草木
泥土起牆 圍覆於空
爾乃成舍 如是施戒
生天涅槃 以義圍遶
故名增一 如一種泥
成數種器 是一增一
種種義合 從此當知
種種義說 此經盡出
當持增一 亦不大長
亦不至短 結義得偶
名中阿含 字亦不粗
亦不極細 言義正等
是故名中 除去上下
說於中法 棄於彼我
故名中含 小凶大凶
癡疑盡壞 以觀正諦
是故名中 於中長說
并及先世 劫世流轉
是故曰長 計於諸止
天上快樂 聞者歡喜
故名曰長 七世過佛
及攬大乘 佛之涅槃
是故曰長 諸寶計數
多有轉輪 諸王喜聞
故名曰長 此法當據
學之喜忘 欲斷諸結
是故曰雜 此法等含
義味共俱 聞之斷疑
故名等含 是修行地
禪智所趣 等見諸法
是名等含 盡此經中
撮行兩端 聞者多疑
故名等含 部外雜經
諸天讚偈 皆入其中
故名等含 附近法者
得好淨意 斷諸諍訟
故名戒律 分別中戒
得淨精進 聞者皆調
是名戒律 此丘行是
得益於中 破碎眾結
故名戒律 忍諸結垢
比丘學是 除諸惡行
是名戒律 觀視諸法
從法得益 墮甘露地
故名毘尼 迦栴造竟
持用呈佛 佛言上法
當名上法 於中破癡
益於世間 此眾經明
故名大法 總持外道
斷於貢高 眾法牙旗
是名大法 譬如明燈
照於眾物 以見諸形
故名大法 此大法義
如芒甘露 是諸法味
此大法義 諸經戒律
勤思惟持 勿令放捨
繫縛三藏 分別字義
比丘諸天 千萬稱善
迦葉復問 云何四藏
阿難可說 為眾生故
阿難答曰 此說各異
隨眾意行 是名雜藏
佛說宿緣 羅漢亦說
天梵外道 故名雜藏
中多偈頌 問十二緣
此各異入 是各雜藏
三阿僧祇 菩薩生中
所生作緣 故名三藏
中多宿緣 多出所生
與阿含異 是名雜藏
雜藏之法 讚菩薩生
此中諸義 多於三藏
都合諸法 結在一處
何等比丘 能盡持者
當來世時 比丘多愚
此輩不能 盡持三藏
後當作師 從經出頌
由此益增 是故不合
處處有喜 四阿含者
或喜毘尼 又喜大法
或喜外頌 或喜雜藏
故不一名 盡說諸法
結四阿含 集錄諸數
并律大法 聚為三藏
聞是法已 天神及人
三千比丘 逮得漏盡
不還八千 頻來十千
無數天人 得見道跡
此法久住 為天人故
諸王常勝 盡受百秋
一切天人 諸王比丘
皆共稱善 如阿難說
集法已訖 天人各還
四輩弟子 皆歸本所

佛涅槃後。迦葉阿難等。於摩竭國僧伽尸城北。造集三藏正經及雜藏經。常所云四篋者。合雜言也。凡二百首盧。上增一阿含。從一至十為十一處經者。撰諸十一事經。以放牛兒十一事經為始。以行慈十一事經為終。因其所引便出其經。以事相連故合為一卷。此放牛經者。佛說放牛十一事。以況比丘道具十一行。成道樹根栽枝葉茂盛多所覆蔭。因放牛兒於坐發念。佛知其意故說十一事以所行者。放牛者即解便逮羅漢。

撰集三藏及雜藏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亦名金刚能断般若)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出生佛法无与等  显了法界最第一
 金刚难坏句义聚  一切圣人不能入
 此小金刚波罗蜜  以如是名显势力
 智者所说教及义  闻已转为我等说
 归命彼类及此辈  皆以正心而顶礼
 我应精勤立彼义  解释相续为自他

  论曰成立九种义句已。此般若波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一种性不断。二发起行相。三行所住处。四对治。五不失。六地。七立名。此等七义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为显此当得佛种不断义故。上座须菩提最初经云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如是等。

  二发起行相者。如经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

  三行所住处者。谓彼发起行相所住处也。此复有十八种应知。

  一发心。经言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如是等。二波罗蜜相应行。经言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三欲得色身。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如是等。四欲得法身。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如是等。五于修道得胜中无慢。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如是等。六不离佛出时。经言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如是等。七愿净佛土。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如是等。八成熟众生。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九远离随顺外论散乱。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等。十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十一供养给侍如来。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如是等。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如是等。十三忍苦。经言如来说忍波罗蜜如是等。十四离寂静味。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如是等。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经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等。十六求教授。经言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十七证道经言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十八上求佛地。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如是等。

  彼住处等。略为八种亦得满足。一摄住处。二波罗蜜净住处。三欲住处。四离障碍住处。五净心住处。六究竟住处。七广大住处。八甚深住处。于中摄住处者。谓发心。波罗蜜净住处者。谓波罗蜜相应行。欲住处者。谓欲得色身法身。离障碍住处者。谓余十二种。净心住处者。谓灯道。究竟住处者。谓上求佛地。广大及甚深住处者。通一切住处。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如是等。此为广大。又复说言。若菩萨有众生相如是等。此为甚深。于第二住处中。若说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如是等。此为甚深。若复说言。彼所有福聚不可思量如是等。此为广大。如是于余住处中广大甚深等。随所相应应知。已说住处。

  四对治者。彼如是相应行相。行诸住处时。有二种对治应知。一邪行。二共见正行。此中见者谓分别也。于初住处中。若说菩萨应生如是心所有众生等。此是邪行对治。生如是心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若菩萨有众生想等。此为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我应灭度众生故。于第二住处中。若说应行布施此为邪行对治。非于布施是菩萨邪行。若复说言住于事等。此是共见正行对治。此分别执菩萨亦应断。谓应行布施故。

  五不失者。谓离二边云何二边。谓增益边损减边。若于如言辞法中。分别执有自性是增益边。若于法无我事中而执为无。是损减边。于中若说言。世尊若福聚非聚此遮增益边。以无彼福聚分别自性故。若复说言。是故如来说福聚此遮损减边。彼不如言辞有自性而有可说事。以如来说福聚故。此得显示如是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如来说非佛法者。此遮增益边。是名佛法者此遮损减边。于中如来说非佛法者。显示不失义。是名佛法者。显示相应义。何者是相应若佛法。如说有自性者。则如来不说佛法。以虽不说亦自知故。是故无有自性。为世谛故如来说名佛法。如是于一切处显示不共及相应义。应知复次佛法者。摄波罗蜜事及念处等菩提分。应知菩萨离此二边故于彼对治不复更失故名不失。

  六地者。此地有三种。谓信行地净心地如来地。于中前十六处显示信行地。证道住处是净心地。后上求佛地。

  七立名名金刚。能断者此名有二义相。应知如说入正见行入邪见行故。金刚者细牢故。细者智因故。牢者不可坏故。能断者。般若波罗蜜中闻思修所断。如金刚断处而断故。是名金刚能断。又如画金刚形。初后阔中则狭。如是般若波罗蜜中狭者。谓净心地。初后阔者。谓信行地如来地。此显示不共义也。彼五种义句上上依止。应知彼等皆依止地故说。

  经曰。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坐结跏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尔时慧命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论曰。修多罗身相续。此义句今当说。世尊何故以寂静者威仪而坐也。显示唯寂静者于法能觉能说故。经言。善摄第一菩萨摩诃萨者。谓已熟菩萨于佛证正觉转法轮时。以五种义中菩萨法而建立故。诸菩萨有七种大故。此大众生名摩诃萨埵。何者七种大。一法大。二心大。三信解大。四净心大。五资粮大。六时大。七果报大。如菩萨地持中说。于诸菩萨所。何者善摄。何者第一也。利乐相应为善摄。第一有六种应知。一时二差别三高大四牢固五普遍六异相。何者时。现见法及未来故。彼菩萨善摄中乐者是现见法利者是未来世。何者差别。于世间三摩钵帝。及出世圣者声闻独觉等。善摄中差别故。何者高大。此善摄无有上故。何者牢固。谓毕竟故。何者普遍。自然于自他身善摄。何者异相。于未净菩萨善摄中胜上故。经言第一付嘱者。彼已得善摄。菩萨等于佛般涅槃时。亦以彼五义如是建立故。何者第一付嘱。有六种因缘一入处二法尔得三转教四不失五悲六尊重。何者入处。于善友所善付嘱故。何者法尔。彼已得善摄菩萨于他所法尔善摄。何者转教。汝等于余菩萨应当善摄是名转教。此等三种如其次第即是不失。及悲尊重等应知。此善摄付嘱二种。显示种性不断。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

  论曰此下第二发起行相。何故上座须菩提问也。有六因缘。一为断疑故。二为起信解故。三为入甚深义故。四为不退转故。五为生喜故。六为正法久住故。亦即是般若波罗蜜令佛种不断。云何以此令佛种不断也。若有疑者得断故。有乐福德而心未成熟诸菩萨等。闻多福德于般若波罗蜜起信解故。已成熟心者入甚深义故。已得不轻贱者。由贪受持修行。有多功德不复退转故。已得顺摄及净心者。于法自入及见生欢喜故。能令未来世大乘教久住故者。若略说疑者令见故。乐福德及已成熟诸菩萨等摄受故。已得不轻贱者令精勤心故。已得净心者。令欢喜故。经言。应云何住者。谓欲愿故。应修行者。谓相应三摩钵帝故。应降伏心者。谓折伏散乱故。于中欲者正求也。愿者为所求故作心思念也。相应三摩钵帝者。无分别三摩提也。折伏散乱者。若彼三摩钵帝心散制令还住也。第一者显示摄道。第二者显示成就道。第三者显示不失道。何故唯问发行菩萨乘。为三种菩提差别故。以善问故。于上座须菩提所应称善哉。

  经曰。佛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自下第三行所住处。讫尽经末有十八门具如前说。此中第一初明发心。经言。所有众生众生所摄者。总相说也。卵生等者差别说也。又受生依止境界所摄差别应知卵生乃至化生者。受生别也。若有色若无色者。依止别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者。境界所摄别故。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者。谓上种种想住众生界。佛施设说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者。何故愿此不可得义。生所摄故无过。以皆是生故。如所说卵生等生并入愿数故。彼卵生湿生无想及非有想非无想等则不能。云何能令一切众生入涅槃也。有三因缘故。一难处生者得时故。二非难处生未成熟者成熟之故。三已成熟者解脱之故。何故说无余涅槃界不直说涅槃。若如是便与世尊所说初禅等方便涅槃不别故。彼自以丈夫力故。无佛亦得。但非究竟。何故不说有余涅槃界。彼共果故。自以宿业。又值佛说而得果故。又非一向身苦有余故。如是涅槃及有余涅槃等。丈夫力果故。共果故。非究竟果故。非一向果故。是故说无余。如是无量众生入涅槃已者。显示卵生等生一一无量故。无有众生得涅槃者。此何义。如菩萨自得涅槃无别众生。何以故。若菩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者。此何义。若菩萨于众生所。他想转非自体想不名菩萨故。何以故。若菩萨起众生想人想寿者想则不名菩萨者。此何义。若以烦恼取众生命人想转彼则有我想。及于众生中有众生想转。菩萨于彼不转已断我见故。得自行(行者谓五阴行)平等相故。信解自他平等。彼菩萨非众生命人取见者此是其义。复次经言。诸菩萨生如是心等者。显示菩萨应如是住中欲愿也。若菩萨有众生想即非菩萨者。显示应如是修行中相应三摩钵帝时也。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者。显示应如是降伏心中摄散时也。如菩萨相应三摩钵帝散时。众生想亦不转。如彼尔焰相住故。是故无有众生得涅槃者。此得成就彼欲愿者。摄诸住处为最胜。彼相应行相行余住处时。依止欲愿决定得故。此欲愿义不复重释。

  经曰。复次须菩提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量。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此下第二波罗蜜相应行。自此后余住处中。有五种随所相应。而解释应知。

  一依义二说相三摄持四安立五显现。住处对治为依义。即彼住处为说相。欲愿为摄持。住处第一义为安立。相应三摩提及摄散心为显现。于波罗蜜净住处中。经言。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此为依义。显示对治住着故。经言应行施者。此为说相。六波罗蜜六摄一切檀那体性故。檀那有三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三法施者。谓毗梨耶波罗蜜禅耶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等。若无精进于受法人所为说法时疲倦故。不能说法。若无禅定则贪于信敬供养。及不能忍寒热逼恼故。染心说法若无智慧。便颠倒说法多有过故。不离此三得成法施。彼诸波罗蜜有二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那波罗蜜得大福报。尸罗波罗蜜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波罗蜜得大伴助大眷属。毗离耶波罗蜜得果报等不断绝。禅那波罗蜜得生身不可损坏。般若波罗蜜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大人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槃等。于中若菩萨求未来果故行施。为住事行施。如所施物还得彼物果。是故经言。不住于事行于布施。若求未来尸罗等果故行施。为有所住行施。是故经言。无所住应行布施。尸罗等果有众多。不可分别故。总名有所住。若求现在果信敬供养故行施。为住色声香味触行施故。经言。不住色等若求现法涅槃故行施。为住法行施故。经言。不住于法应行布施。又经言。应行布施者。即说摄持施之欲愿故。经言。不住行施者。即此不住为安立第一义故。于中以不住故。显示如所有事第一义不住物等是所有事。经言。菩萨应如是行施不住于相想者。此为显示。谓相应三昧及摄散心。于此二时不住相想。如是建立不住已。或有菩萨贪福德故。于此不堪。为令堪故。世尊显示不住。行施福聚甚多犹如虚空。有三因缘。一遍一切处。谓于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宽广高大殊胜故。三无尽究竟不穷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论曰。此下第三欲得色身住处。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者。此为依义。应如显示对治如来色身慢故。经言相成就者。此为说相。显示如来色身故。上座须菩提言不也。为成满此义故。世尊说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即显欲愿于如是义中应摄持故。及即是安立第一义。于第一义中相成就为虚妄。非相成就不虚妄。经言。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者。此为显现。谓相应三昧及摄乱心时。于彼相中非相见故。

  经曰。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生实相不。佛复告须菩提。有未来世末世。有菩萨摩诃萨法欲灭时。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于此修多罗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佛复告须菩提。当知彼菩萨摩诃萨。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养。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种善根。佛复告须菩提。已于无量千万诸佛所修行。供养无量百千万诸佛。所种诸善根闻是修多罗。乃至一念能生净信。须菩提如来悉知。是诸众生。如来悉见是诸众生。须菩提是诸菩萨生如是无量福德聚。取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须菩提是诸菩萨。无法相亦非无法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是诸菩萨。若取法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若是菩萨。有法相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是法应舍何况非法。

  论曰。此下第四为欲得法身住处。于中二种。一言说法身。二证得法身。为欲得此言说法身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末世。得闻如是修多罗章句等。于中修多罗章句者。谓所有义应知。何者为句。如上所说七种义句。于不颠倒义想是谓实相。应知如言执义彼非实相。上座须菩提作是念。于未来世无有生实相者。为遮此故。世尊言有正法欲灭时者。谓修行渐灭时。应知次后世尊为如是义显示五种。一显示修行。二显示集因。三显示善友摄受。四显示摄福德相应。五显示实相中当得实想故。经言。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此增上戒等三学。显示修行功德。少欲等功德为初。乃至三摩提等。经言。已得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乃至一心净信等。此显示集因。一心净信尚得如是何况生实想也。经言。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者。此显示善友所摄。知者知名身。见者见色身。谓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见其依止故。经言。生取无量福聚者。此显示摄福德。生者福正起时故。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故。经言。是诸菩萨无复我相众生相。乃至若是菩萨有法想。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此显示实想。对治五种邪取故。何者五邪取。一外道。二内法凡夫及声闻。三增上慢菩萨。四世间共想定。五无想定。第一者我等想转。第二法相转。第三者无净想转。此犹有法取。有法取者。谓取无法故。第四者有想转。第五者无想转。是诸菩萨于彼皆不转也。此中显了有戒。乃至当生无量福聚等。经言何以故者。此言是中邪取但法及非法想转。非我等想。以我想及依止不转故。然于我想中随眠不断故。则为有我取。是故经言。是诸菩萨若取法想则为着我等取。若无法想转。则为有我取等。此我等想转中。余义犹未说。经言。若是菩萨有法相即着我等者。于中取自体相续为我想。我所取为众生想。谓我乃至寿住取为命想。展转取余趣。取为人想。应知于中言当生实想者。此为依义。应知显示对治。不实想故。言于此修多罗章句说中者。此为说相显示言说法身故。即彼当生实想中言当生者。是故愿摄持故。是诸菩萨无复我想转等者。是安立第一义。须菩提不应取法非不取法者。是显了。谓相应三摩钵帝及散心时。不应取法者。于法体及法无我并不分别。又言说法身要义者。经言。以是义故如来常说筏喻法门。若解此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法尚应舍实想生故。何况非法者。理不应故。略说显示菩萨欲得言说法身。不应作不实想故。

  经曰。复次佛告慧命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

  论曰。此下证得法身复有二种。一智相法身。二福相法身。为欲得智相至得法身住处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此为依义。显示翻于正觉菩提取故。说法者正觉所摄故。经言。有法可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为说相。显示至得法身故。无有定法者。上座须菩提道佛意故。世谛故。有菩提及得。是为欲愿摄持以方便故。二俱为有。若如世尊意说者二俱无有。为显此故。经言。如我解世尊所说义等。又经言。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者。是安立第一义。由说法故。知得菩提故。于说法中安立第一义。于中不可取者。谓正闻时。不可说者谓演说时。非法者分别性。非非法者法无我故。经言何以故。以无为故得名圣人者。无为者无分别义也。是故菩萨有学得名。无起无作中。如来转依名为清净。是故如来无学得名。于中初无为义者。三摩钵帝相应。及折伏散乱时显了故。第二无为唯第一义者。无上觉故。自此已后一切住处中。皆显以无为故得名圣人。应知前诸住处中未说无为得名。于此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无为已竟。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福德聚。佛言须菩提。共善男子善女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无量不可数。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论曰。此下福相法身。为欲得福相至得法身住处故。经言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等。云何显示即彼所有言说法身出生如来福相至得法身。于彼乃至说一四句偈生福甚多。况复如来所有福相至得法身。以何因缘于言说法身中。如是说一四句偈能生多福。为成就此义故。经言。何以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此出者。于中普集十法行阿含故。诸佛世尊从此生者。世谛故言佛出生。以有菩提故。即此二并故名为佛法。以菩提及佛故。经言须菩提佛法者即非佛法。

  复次。经言其所生福胜彼无量阿僧祇者。此为依义。显示对治福不生故。于中其福者。此为说相。显示福相法身故。胜彼者。显示欲愿摄持故。经言。世尊是福聚即非福聚。是故如来说福聚。及言须菩提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者。以此福聚及佛法。为摄取如来福相。法身中安立第一义。为随顺无为得名故。相应三摩钵帝及折伏散乱不复显了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二语者。显示摄心持心。以摄自心故言受持。为他说者解释句味故。无量者过譬喻故。阿僧祇者显多故。已说欲住处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大正藏 第 25 册 No. 1510b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此下第五为修道得胜中无慢。如前略为八种住处。已下十二总名离障碍住处。对治应知。何者十二障碍。一慢二无慢而少闻。三多闻而小攀缘作念修道。四不小攀缘作念修道而舍众生。五不舍众生而乐随外论散动。六虽不散动。而破影像相中无巧便。七虽有巧便而福资粮不具。八虽具福资粮。而乐味懈怠及利养等。九虽离懈怠利养而不能忍苦。十虽能忍苦而智资粮不具。十一虽具智资粮。而不自摄。十二虽能自摄而无教授。此中为离慢故。经言。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等。此为依义。显示对治我得慢故。又复须陀洹能作是念者。即为说相。显示无慢故。亦即是欲愿摄持。经言。世尊实无有法不入色声香味触者。此为安立第一义。若须陀洹如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即为有我想。若有我想则为有慢。应知如是乃至阿罗汉亦尔。上座须菩提自显无诤行第一及离欲阿罗汉共有功德者。以己所证为令信故。以无有法得阿罗汉。及无所行故。说无诤无诤行。此中即为安立第一义。

  经曰。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六为不离佛出时。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少闻故。经言。如来昔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等。谓彼佛出世承事供养时。有法可取离此分别故。依义等及对治等。随义相应应知。

  经曰。佛告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彼菩萨不实语。何以故。须菩提如来所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土。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论曰。此下第七为愿净佛土。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等。若念严净土者。则于色等事分别生味着。为离此故。经言。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而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等。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论曰。此下第八为成熟众生。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舍众生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为成熟欲界众生故。彼罗睺阿修罗王等。一切大身量如须弥。尚不应见其自体。何况余者。经言。如来说为非体者。显示法无我故。彼体非体者。显示法体无生无作故。此即显示自性与相及差别故。

  经曰。佛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佛言。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数恒沙数世界。以施诸佛如来。须菩提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佛言须菩提以七宝满尔数恒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无量阿僧祇。复次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此经。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似佛。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

  论曰。此下第九为远离随顺外论散乱。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乐外。离散乱故。经说四种因缘。显示此法胜异也。一摄取福德。二天等供养。三难作。四起如来等念。经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等者。是摄取福德。经言。须菩提随所有处说是法门等者。是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等者。是难作。经言。若是经典所在之处等者。是起如来等念。于中说者为他直说故。授者教授他故。显示此乐外论散乱对治法胜异已。于如是法中。或起如言执义为对治彼未来罪故。经言。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故。如般若波罗蜜非波罗蜜。如是亦无有余法如来说者。为显此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此显示自相及平等相法门第一义也。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甚多。世尊。须菩提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论曰。此下第十明色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于影像相。自在中无巧便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如是等彼不限量。攀缘作意菩萨恒于世界攀缘作意修习故。说三千大千世界。于中为破色身影像相故。显示二种方便。一细作方便。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二不念方便。如经是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故。为破众生身影像相故。经言。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故。于中世界显众生世也。但以名身名为众生世。不念名身方便即是显示故。彼影像相不复说细作方便也。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论曰。此下第十一明供养给侍如来。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具福资粮故。经言。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见如来不者。显示为福资粮故。亲近供养如来时。不应以相成就见如来。云何见。应见第一义法身故。

  经曰。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法门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无量阿僧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扪泪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佛说如是甚深法门。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法门。何以故。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论曰。此下第十二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不起精进及退失等。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懈怠利养等乐味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是等于中身有疲乏心有热恼。以此二种于彼精进。若退若不发。此何所显示。如此舍尔许身。自所有福不及此福。云何以一身着懈怠等故。而为障碍。何故此中上座须菩提流泪而言。我未曾闻如是等法门也。以闻此胜福甚多过于舍无量身。更不说余胜福故。若闻如是胜福故。发起精进已。若于此法中生如义想为离此过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等。即于如是实相中。为离实相分别故。经言。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如是等经言。世尊。我今得闻如是法门。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其有众生。得闻是法门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如是等此何义。为令味着利养过懈怠。诸菩萨生惭愧故。于未来正法灭时。尚有菩萨于此法门受持故。无人等取及法取。云何汝等于正法兴时。远离修行不生惭愧也。经言。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显示无人取也。我相即非相等者。显示无法取也。经言。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显示诸菩萨顺学相。诸佛世尊离一切相。是故我等亦应如是学。此等经文为离退精进故说。于中言。若分别若信解者。后句释前句也。受者受文字也。持者持义也。为离不发起精进故。经言。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等者。以惊等故不发起精进也。于声闻乘中。世尊说有法及有空。于听闻此经时闻法无有故惊。闻空无有故怖。于思量时于二不有。理中不能相应故畏。更有别释为三种。无自性故。应知。谓相生第一义等无自性故。经言。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者。此有何义。复说第二生惭愧处故。言此法如是胜上汝等不应放逸。于中以于余波罗蜜中胜故。名第一波罗蜜。又经言。如来说第一波罗蜜者。彼无量诸佛亦说波罗蜜者。此言显示一切诸佛同说第一是故名第一。

  经曰。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相亦非无相。何以故。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须菩提言。世尊。一切众生相即非相。何以故。如来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住于事而行布施。亦复如是。须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尽。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亦复如是。

  论曰。此下第十三明忍苦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不能忍苦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等。于中有二。一能忍二离不能忍。能忍有三。一如所能忍。二忍相。三种类忍。于中如所能忍以何相生忍处。如忍差别显示对治。彼因缘故。何者能忍。谓达法无我故。云何得显示。如经言。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故。云何应知忍相。若他于己起恶等时。由无有我等相故。不生瞋想。亦不于羼提波罗蜜中生有想。于非波罗蜜中生无想。此云何显示。经言。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有我等相。及无相亦非无相等故。何者种类忍亦有二种。一极苦忍。二相续苦忍。此云何显示。经言。须菩提。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应生瞋恨等。云何相续苦忍。经言。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等。不忍因缘者。有三种苦。一流转苦。二众生相违苦。三乏受用苦。于中经言。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此为显示流转苦忍因缘对治。发菩提心者。以三种苦相故。则不欲发心故。说应离一切相等。此中一切相者。为显如是等三苦相也。若着色等则于流转苦中疲乏故。菩提心不生故。经言。不住色生心等如前说。不住非法者。谓非法无我也。于非法及法无我中。皆不住故为成就。彼诸不住故。说遮余事。经言。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若有心住即为非住等。经言。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乃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等。此显示对治众生相违苦忍。即为一切众生而行于舍。云何于彼应生瞋也。由不能无众生及众生想。以此因缘故。众生相违时。即生疲乏故。显示人无我法无我等。经言。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等。此何所显示。欲令信如来故能忍。于中真语者。为显世谛相故。实语者为显世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于中实者。此行烦恼此行清净故。如语者。为第一义谛相故。不异语者。为第一义谛修行有烦恼及清净相故。说此真语等。已于此中如言说性起执着。为遣此故。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所说法。无实无妄语故。无实者。如言说性非有故。无妄者。不如言说自性有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如是等显示乏受用苦忍因缘对治。若为果报布施。便著于事而行舍施。于彼喜于欲乐若受中不解出离。犹如入闇。不知我何所趣。彼喜欲乐亦尔。若不著于事而行布施。如有眼丈夫夜过。日出见种种色随意所趣。应如是见。彼无明夜过慧日出已种种尔焰如实见之。彼不知解出离欲乐苦受故。喜乐欲乐。

  经曰。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悉觉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舍恒河沙等无量身。如是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法门信心不谤。其福胜彼无量阿僧祇。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修行为人广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边无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若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于此法门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无有是处。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何以故。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千四亿那由他百千万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须菩提。如是无量诸佛。我皆亲承供养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世末世。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我所供养诸佛功德。于彼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世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疑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论曰。此下第十四离寂静味。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阙少智资粮故。经言。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法门受持读诵修行等。此中为离三摩提攀缘。显示与法相应。有五种胜功德。一如来忆念亲近。二摄福德。三赞叹法及修行。四天等供养。五灭罪。何者如来忆念亲近。经言。受持读诵等。如来以佛智知。彼如来以佛眼见彼等。于中受者习诵故。持者不妄故。若读若诵者。此说受持因故。为欲受故读。为欲持故诵。又复读者习诵故。持者总览义故。何者摄福德。经言。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等。何者赞叹法及修行。经言。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等。此为赞叹法。于中不可思者。唯自觉故。不可称者。无有等及胜故。经言。此法门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者。此成就不可称义。于中余乘不及故最上。烦恼障智障净故最胜。应知。经言。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修行此经广为人说等者。此为赞叹修行。于中如来知见成就无量功德聚者。是总说也。不可思不可称不可量者。解释故。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谓肩负菩萨重担故。经言。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则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修行为人解说者。谓声闻独觉乘者故。经言。若有我等见。乃至受持无有是处者。谓有人我见众生而自谓菩萨者故。何者天等供养。经言。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等者。于中以华鬘烧香薰香涂香末香衣盖幢幡等。供养恭敬礼拜右绕故名支提。何者灭罪。经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轻贱等故者。此毁辱事有无量门。为显示此故说轻贱。经言。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灭罪故。前所说以此因缘出生无量阿僧祇多福者。今当解释。彼无量阿僧祇义应知。威力者。成熟炽然故。多者具足故。于中经言。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阿僧祇劫等者。此显示威力故。即是福聚威力。以彼所有福聚远绝高胜故。此中阿僧祇劫者。乃至然灯佛故。应知。过阿僧祇者更过前故。亲承者供养故。不空过者。常不离供养故。经言。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修行此经。所得功德若我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如是等此显示多故。或为狂因。或得乱心果。应知。此之彼威力及彼多等。何人能说。是故经言。须菩提当知。是法门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此显示彼福体及果不可测量故。

  经曰。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界。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论曰。此下第十五于证道时远离喜动。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远离自取故。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发菩提心住修行等。何故复发起此初时问也。将入证道菩萨。自见得胜处。作是念。我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心。我灭度众生。为对治此故。须菩提问。当于彼时如所应住。如所修行如所应降伏心。及世尊答当生如是心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有众生等者。为显我执取。或随眠故。若言我正行菩萨乘。此为我取对治彼故。经言。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须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于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如是言。摩那婆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曰。此下第十六求教授。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无教授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又经言。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等。此有何意。若菩提法可说。如彼然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菩提。然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我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菩提。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又何故彼法不可说。经言。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或言。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菩提。世尊后时自得菩提。为离此取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等故。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者。显示真如无二故。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菩提不无世间言说故。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大正藏 第 25 册 No. 1510b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无人无寿者。

  论曰。此下第十七为入证道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显示入证道时得智慧故离慢。云何得智。有二种智故。一摄种性智。二平等智。若得智已得生如来家。得决定绍佛种。此为摄种性智。得此已能得妙身。于中妙身者。谓至得身成就。身得毕竟转依故。大身者。一切众生身摄身故。若于此家长夜愿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妙身平等智。复有五种平等因缘。一粗恶平等。二法无我平等。三断相应平等。四无希望心相应平等。五一切菩萨证道平等。得此等故。得为大身。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经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等者。于此妙身等中。安立第一义。如是等是为得智慧。云何离慢。经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等。此云何可知。若作是念。我灭度众生。我是菩萨。应知。此是慢者非实义菩萨。为显示此故。经言。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等。若菩萨有众生念。则不得妙身大身故。

  经曰。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此下第十八上求佛地。应知。彼地复有六种。具足摄转依。具足一国土净具足。二无上见智净具足。三福自在具足。四身具足。五语具足。六心具足。为国土净具足三摩钵帝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如是等此义为于共见正行中转故。为断彼故。安立第一义。经言。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国土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此言为二种无我故。谓人无我法无我。又经言。如来说名菩萨。菩萨者为于彼二种无我中二种正觉故。此等云何显示。若言我成就即为人我。取庄严国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萨。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论曰。此下第二为无上见智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等于中二种。一为见净。二为智净。如来不唯有慧眼。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若异此则唯求慧眼见净故于中略说有四种眼。谓色摄。第一义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色摄复有二种。谓法界修果。此为五眼粗境界。故是初色摄第一义智力故。世智不颠倒转。是故第一义谛摄在。先于中为人说法。若彼法为彼人施设。此智说名法眼。一切应知中一切种无功用智。说名佛眼。此等名为见净。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此为智净。于中心住者。谓三世心。若干种者。应知有二种。谓染及净。即是共欲心离欲心等。世者说过去等分。于此二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乃至过去心不可得等。于中过去心不可得者。已灭故。未来者未有故。现在者第一义故。为应知中证故安立见。为教彼彼众生寂静心故安立智。于此智净中。说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见净中。何故不说眼即非也。以一住处故。见智净后安立第一义故。初亦得成就。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此下第三为福自在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等。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此下第四为身具足故。于中复有二种。一为好具足。二为相具足。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非具足等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如是等。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此下第五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如是等于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

  经曰。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此下第六心具足。于心具足中复有六种。一为念处。二为正觉。三为施设大利法。四为摄取法身。五为不住生死涅槃。六为行住净。应知。于心具足中为念处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如是等此处于诸众生中。显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者。第一义故。非不众生者。世谛故。是人即为希有第一者。显示说第一义。是不共及相应故。此文如前说。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此下第二于彼心具足中为正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于中无有法者。为离有见过。已显示菩提及菩提道故。彼复显示菩提。有二种因缘。谓阿耨多罗语故。三藐三佛陀语故。于中经言。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者。此为阿耨多罗语故。此显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脱相故。彼中无微尘许法有体。是故亦不可得。亦无所有。应知。经言。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者。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示菩提者人平等相。于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是佛。此中经言无有高下者。显示一切诸佛第一义中寿命等无高下故。经言。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于生死法平等相故。经言。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道故。经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等者。此安立第一义相故。

  经曰。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欧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见。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此下第三于彼生具足中。为施设大利法故。经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于中为安立第一义教授故。经言。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如是等。又经言。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等者。此有何义。如来如尔焰而知。是故若有众生如来则为有我取。若实无我而言有我取。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如是等。是故但小儿凡夫有如是取故。经言。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  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  彼识不能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四于彼心具足中为摄取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不可见故。云何不可见。诸见世谛故。是人行邪静者。定名为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说名寂静者故。又复禅名思惟修故。于中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言寂静者。即说觉及识。此世谛所摄。应知。彼不能见者。谓彼世谛行者。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因缘。谓初分次分于中偈言以法应见佛者。法者谓真如义也。此何因缘。偈言。导师法为身故。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故彼不应见。复何因缘故不可见。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而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偈言。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经曰。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此下第五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于中有二。一为不住涅槃。二为不住生死。为不住涅槃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如是等。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着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如是等。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无生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福。尚于生死中不受苦恼。何况菩萨于无我无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胜多于彼。经言。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显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又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有何义。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经言。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者。此显示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故。受者说有故。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着。

  经曰。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至去无所从来故名如来。

  论曰。此下第六于心具足中为行住净。于中复有三种。一威仪行住。二名色观破自在行住。三不染行住。应知。为威仪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去若来等。于中行者谓去来。住者谓余威仪。

  经曰。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复以尔许微尘世界。碎为微尘阿僧祇。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何以故。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世界。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故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故佛说一合相。佛言。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何以故。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所说为正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须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论曰。此下第二为破名色身自在行住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如是等。于中细末方便。乃无所见方便等。此破如前说。应知。经言。彼微尘众甚多世尊者。是细末方便。经言。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等者。是为无所见方便。此说有何义。若微尘众第一义是有者。世尊则不说非聚。经言。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故佛说微尘众以此聚体不成故。若异此者虽不说亦自知是聚何义须说。经言。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等者。此是无所见方便。此破名身亦如前说。应知。于中世界者。谓明众生世故。彼唯名身得名故。经言。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者。于中为并说。若世界若微尘界故。有二种抟取。谓一抟取及差别抟取众生类。众生世界有者。此为一抟取。微尘有者。此为差别抟取。以取微尘众集故。经言。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等者。此上座须菩提安立第一义故。世尊为成就如是义故。经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等。此何所显示。世言说故有。彼抟取第一义故。彼法不可说。彼小儿凡夫如言说取。非第一义。已说无所见方便。破义未说。无所见中入相应三昧时不分别。谓如所不分别。及何人何法何方便。云何不分别。此后具说。经言。须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说我见等。以等显示如所不分别。云何得显示。如外道说我。如来说为我见故。安置人无我。又为说有此我见故。安置法无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如是观察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经言。须菩提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此显示无分别人。经言。于一切法者。此显示于何法不分别。经言。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者。此显示增上心增上智故。于无分别中知见胜解。于中若智依止奢摩他故知。依止毗钵舍那故见。此二依止三摩提故。胜解以三摩提自在故。解内攀缘影像彼名胜解。经言。如是不住法相者。此正显示无分别。经言。所言法相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此显示法相中不共义及相应义。如前已说。如是一切住处中。相应三摩提方便亦尔。应知。欲愿及摄散二种如前所说。更无别义。是故不复说其方便。

  经曰。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其福德胜彼无量阿僧祇。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

 一切有为法  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  应作如是观

  论曰。此下第三为不染行住。于中二种。一为说法不染。二为流转不染。为说法不染故。经言。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如是等。此何所显示。以有如是大利益故。决定应演说。如是演说而无所染。经言。云何为人演说而不名说。是名为说者。此有何义。显示不可言说故。不演说彼法。有可说体应如是演说。若异此者。则为染说。以颠倒义故。又如是说时。不求信敬等。亦为无染说法。为流转无染故。经说。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等。此偈显示四种有为相。一自性相。二者所住味相。三随顺过失相。四随顺出离相。于中自性相者。共相见识此相如星。应如是见。何以故。无智闇中有彼光故。有智明中无彼光故。人法我见如翳。应如是见。何以故。以取无义故。识如灯。应如是见。何以故。渴爱润取缘故。炽然于中着。所住味相者。味着颠倒境界故。彼如幻。应如是见。何以故。以颠倒见故。于中随顺过失相者。无常等随顺故。彼露譬喻者。显示相体无有。以随顺无常故。彼泡譬喻者。显示随顺苦体。以受如泡故。若有受皆是苦。以三苦故。随有应知。彼苦生故。是苦。苦破灭故。是坏苦。不相离故。是行苦。复于第四禅及无色中。立不苦不乐受。以胜故。于中随顺出离相者。随顺人法无我。以攀缘故。得出离故。说无我以为出离也。随顺者。谓过去等行。以梦等譬喻。显示彼过去行。以所念处故如梦。现在者不久时住故如电。未来者彼粗恶种子似虚空引心出故如云。如是知三世行转生已。则通达无我。此显示随顺出离相故。

  经曰。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论曰偈言。

 若闻如是义  于大乘无觉
 我念过于石  究竟无因故
 下人于深法  不能觉及信
 世人多如此  是故法荒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四阿鋡暮抄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无也。阿难既出十二部经。又采撮其要迳至道法。为四阿鋡暮。与阿毗昙及律并为三藏焉。身独学士以为至德未坠于地也。有阿罗汉。名婆素跋陀。抄其膏腴以为一部。九品四十六叶。斥重去复文约义丰。真可谓经之璎鬘也。百行美妙。辩是与非。莫不悉载也。优奥深富行之能事毕矣。有外国沙门。字因提丽。先赍诣前部。国秘之佩身。不以示人。其王弥第求得讽之。遂得布此。余以壬午之岁八月。东省先师寺庙于邺寺。令鸠摩罗佛提执梵佛念佛护为译。僧导昙究僧睿笔受。至冬十一月乃讫。此岁夏出阿毗昙。冬出此经。一年之中具三藏也。深以自幸。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斯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若加数年将无大过也。近敕译人。直令转梵为秦。解方言而已。经之文质所不敢易也。又有悬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时复以意消息者。为其章章注修妒路者。其人注解引经本也。其有直言修妒路者。引经证非注解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一(此土篇目题皆在首是故道安为斯题)卷上

  阿罗汉婆素跋陀撰

  符秦西域三藏鸠摩罗佛提等译

  阿鋡暮(秦言趣无)前礼善逝法众坏有众(礼三尊众能除结也)当说所欲。略速义说。是故三法当说。弟子问说。是有三法说。是三法何义。师答法依三门(面也向也)结句。是次第作是故三法想识。问三法次第何义。答大佛经章系无数相。淫恚怀味精进因缘食持(味恚也着也进行系之故曰持也食味也)众生少智求圣谛。是辈想当知义。疾知义三法方便想。分别是次第。一切是世间所有想。随所欲想等结是故想知义三法作。问是方便相应说三法。答功德恶依觉解脱(修妒路功德一恶二依三)功德恶依觉解脱。有是句义。是根句是三。各各三度三分。问有三分句。初思惟解脱说。何义是解脱。彼解脱功德。恶依觉相应。答已入不为说。是解脱世间等生。至虫蚁。虫蚁亦求乐等生。谓见食而趣解脱。乐痛一义世间少乐相应乐因缘。不知如乐道乐涅槃乐无病等生也。以道乐有不知是所欲。若所欲不是为说。已入道。不为说如小儿。问何者眼即自知眼处。是自知是不为说。如是乐世间所欲。是道所欲。是故说道义作无恶。

  问是何功德。觉乐解脱。有若尔者不可见金见为富也。有病不可言闻。是故不觉解脱。答中间如明灯入坏闇。有不是明灯后有闇。是智生解脱者。知觉一义。问是何法功德。名为众生深痴。为色味香。为受不受已受。答或随想外经说是功德福德根无恶(修妒路三句福也根也无恶也)福德根无恶。是三功德清净法果。我功德想。是一切三皆入。是当略说。问已说是福德根。无恶是何法。答福德施戒分别(修妒路)复复善事(复复犹恒恒也)复簁人恶是故福(簁犹卢也)是三行施戒分别。如是先师说。

  常能作福。德所行施(八字也)众生之命。命速乎驰(八字也)若簁消恶。作行之数(八字也)是故福德。如斯说喻(八字也名首卢首卢三十二字偈也)。

  问已说福德施戒分别是何施名。答己身他受自财。施念俱去所更施。是三行施。法食无畏(修妒路)法施食施。无畏施。是三说施也。是法施世间出世间章说。是法施无畏施。八行三归命去五戒。世尊说归佛去。无量众生。无畏无妒无恚无杀。余者如是。问若归去见有杀虫。何法无畏护。答我不说一切众生以邪见痴杀虫。作他财恶。作是三归去。不有世间等见。得若归去无。世间等见是不归去。是故无量吉食施。名食为首。种种他施与塔为首(种种象)香为首(种种供也)己身受(二受己与他也)或二受。是故二功德具足大果报。是施净。如是我先师言。根财作有。或念或二作有。或义作世间吉是方便净。施少有大果。有因缘净。少俱功德得。问是戒何法。答戒身口他受不坏他坏增(修妒路)戒名三相应相应身口俱起。问何法。答他受他不受增。是他受名己饥羸。自知不娆他受。众生自知众生不娆(解不杀也)如是他财他妇不染取如是(虽言受亦不受耳直分身口不受也)不他受妄言两舌粗言不要言。不着他受。若七支不娆他受。种种贫穷为力助他受二共想。福增续如从今如杀生不作发意。中间增多相应。如出财得报意。善生觉受如种谷。枝叶增至得果。如是连续至睡眠增多。是故增是戒(梦不失也)。

  问是分别何法。答分别禅无量无色(修妒路)分别是善行。是故分别如麻油花合行分别。如王求如等求王果得有是求行。净果相应有分别。是禅思惟义是四行。问是何法。答禅淫行爱乐痛苦痛止(修妒路)是四禅初淫不善行。止善因缘系意住离淫说。二自行说自行自觉少铃声欲止。是故无行(譬三定也铃余音自行止喻也)是自行止淫前已说也。爱止三爱意欢喜如泉踊跃是无(三禅无)淫行止。增止。苦痛乐痛止。乐痛乐身意无逼(乐痛止也)苦外是彼无淫行爱。乐痛苦痛止。是四禅。

  问是为无量何法。答无量者。慈悲喜护(修妒路)是四无量想。众生无量。彼受因缘是无量。不是善能量。是故无量。是慈名一切众生爱。谓意行。一切众生敏。是身念是慈等。已悲苦恼众生爱。自身爱喜乐念众生。共系喜护无所作。众生他非法忍。若是众生作是相违见因缘。是故过忍护。已说无量。

  问何法无色。答无色虚空。识无所有。有想无想处(修妒路)处者依义也。众生是四分处空色助色恶见助。是故意无染。虚空因缘意一定。虚空共系想。彼虚空处。如何故虚空依为有识。是故识因缘行识处。是亦依无依解脱。谓无所作。是无所有处想。见恶相灭见恐一意。有想无想处。是无色界。观空已说。已说无色分别说。是一切福德说。

  问是根何法。答根无悭无恚无痴(修妒路)无悭无恚无痴是三事根相。问是谁根。答非前功德说也。是故一切解脱入法。是根如相应说。当使相应。一大二相应(痴大恚悭入)如无悭施无恚戒无痴分别。复无悭食施无恚无恐施无痴法施。复无悭无娆他无恚不娆他无痴增益。如是三戒复无悭禅根无恚无量无痴无色。如是三分别。复无悭圣事无恚忍无痴闻。如是无恶根。如是一切善行根。如是无悭名所作行念不取。无所为无恚名恚灭助。无痴名无明。无智灭助。是故根。

  问是无恶何法说。答无恶忍闻圣分(修妒路)忍闻圣分。是三无恶说。无恶俗数义。随想所作。或不恐畏恶。世尊已说无恶极行者言。是忍苦增恶力。自下无恚忍(修妒路)忍苦增力。恶力加数苦增力无恶。恶力自下(下欣也)厌苦是忍义。增力加无恶。不增力能不能为说(心如死灰恶声不出)唯当恐畏众生恶发。谓增无恶是忍。小人来力加自下。足能报而不报。是自下是众生过。行过当忍。是义当说。苦寒暑饥渴风暖起(修妒路)苦名如增事。是二事起身恼不。无意众生恶众生因缘恶说。是故二依(外内)谓逼身是当忍是忍。

  问已说忍。云何闻。答闻修妒路(举四阿鋡所出十二首也)阿毗昙鼻奈耶(修妒路三藏也)闻名谓淫恚痴尽。等有是闻余者非闻。是三藏修妒路阿毗昙鼻奈耶。是修妒路名谓一切智说。佛所可者。着断现四圣谛。现明无内无外解脱。阿毗昙名谓修妒路。所有显示相应章鼻奈耶(律也秦言志真也)名无行无命清净说。是三行闻。是增贪淫止鼻奈耶。恚止阿毗昙。阿毗昙行所作觉说。是故恚薄。恚起犯戒枝。地狱有痴止(修妒路)因缘说是一切闻。

  问云何圣分。答圣分等。善知识思惟得(修妒路)等。善知识等思惟等得。是三圣分。圣分无敢说恶义是善知识。所欲助善力。师弟子伴(修妒路)谓所欲。助善力谓彼善知识。彼三师弟子伴。问云何助师。云何善弟子。云何力伴。如数说。答如是说已知差别。助善力是善知识相。彼师弟子伴。知说是增助善二有是枝。彼或相助不善助觉不力说。如父无足年高父子。或有力不善念。欲助善不助不善处(助不助二也)如末迦兰富兰(六师之二)或欲无助善力。如一切明知医。前有怨知病不救。若是三相等具。是善知识。或师过或弟子过或伴过。是故三相相应是善知识。

  问是何法思惟。答思惟息觉精进护想所行(修妒路)息觉精进护想。以为面是无作。彼息名意乱定。彼相像觉精进意懈怠念。教不乱护等得等相应。如御车马迟则策之牛奔则抑之。等行是护。当如是观意。无量内入一护一。皆有缘众生前相应。是意等得护。

  问何所说。若护之意即奔则抑之。若意迟则策之等得护。答我前不说是等思惟耶。如等思惟。如恐怖时。相应行数。若异者无等思惟也。是故思惟。

  问是得云何。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妒路)方便定入无外供养。是相应入等具方便果。

  问何谁等具。答如说解脱。

  问是何等具名。答等具等书(等者书文字曰等也沙门具十二法为等具也)根断近禅(修妒路)等聚是善行。是故等具如种等具。种等具是枝义。是等具三行等书根断近禅。

  问彼等书名何法。答等书五纳阿练茹比丘行(修妒路)具足等书等书。等书增是义。二象作工师能画。彼巧匠作凿刻石木。削治作像。书作经作画作。彼像二行作。巧师所作能耐风雨。彼虽好不能耐。如是二人。道人白衣。彼道人念弃亲属。所作弃如巧师也。彼白衣妻子奴婢如画师所作。彼白衣展转爱乐。彼爱别离忧喜恐斗诤为首。非法而破坏。作经像无坚。有非道人。世尊说如孔雀好青项鸟。飞行不如野雁步。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禅是书也。五纳阿练若作比丘行。是三头陀功德。十二根有。是余九眷属各当别说。世尊酸陀梨所。将难陀为说三功德。何时卿难陀得见汝(八字)无事而粗服衣纳五(八字)彼信施之而无所染(八字)远淫欲行能离其险。(八字首卢)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余四利。起衣乞食床卧有利。彼衣利持五纳为说。乞食利。教乞利床卧利。为说阿练行。是功德具坏有利等书。或二行入贡高入自叹入。彼衣乞食床卧利也。入贡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贡高。是得乐为说头陀功德。

  问云何五纳。答五纳三衣取得(不择好恶也修妒路)五纳彼常住。是故五纳。五纳分是五纳。彼五纳三枝具足满。有三衣为面首。是修妒路义。问若五纳三事。九头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妒路)相违。彼丘冢道路。弊坏衣被。得着被三衣。僧伽梨郁怛罗僧安陀罗婆[口*(葵-天+示)]。彼或有我持三衣。最好利坏。即由利便乱若不多最好求二利。最利多利。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不求好千。如是多利。持三衣止最好利生。是世尊我持三衣。一一割截。持六衣劫贝四。?(葛也青构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布库打反)是辈六遇得便着割碎持。是故义不最好作不得恶。是名无好。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若众许若白衣许。床卧坐见余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说。如坐好因缘得是当坐。若上座命是随遇。如是具足满五纳。

  问是阿练茹何法。答阿练者。坐树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妒路)我常当坐树下。我常当露坐。我常当坐(三坐也)是阿练茹具足。满阿练茹行。是故阿练茹。阿练茹分。是故阿练茹。是四床卧利助彼喜信作讲堂。柔软褥作乐想知为分别说。世尊我是不相像。弃家他舍着弃讲堂上。取阿练若行。如是阿练若行。作屈坻(今郁反容身禅小屋)作平屋意。欲作是二。是世尊我是非阿练茹行。平屋事。如舍马如乘驴。是故当坐树下。弃恶树而乐好树乐。利果好华树乐。彼世尊教露坐。用是为男女所欲。婆罗门所乐。为露坐已。利不生彼。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卧。至日出弃。思惟念眠。是故我世尊。我是非清净。如截耳欲着交露珰。是故当坐彼坐草蓐。结跏趺坐。世间所有遍思惟自行。行如是为具足满阿练茹行。

  问何法乞食名。答乞食一坐后无食(无贮)在丘冢间(修妒路)二行学道僧住处得。及乞食彼住处得食。名谓信家日日来具足食施。或恐来为劳外。为立僧园堂。作已即中办具与食。乞食谓家家少多得乞食。是乞食若违二非法行。彼一处食欲得食。檀越施我当食。作如是意于食乐着。世尊示行乞食。彼乞食来数数食至于时。如是不得思惟。彼世尊制一食。

  若如有人(四字)计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浆饭食(四字)知节(二字)能自抑寤(四字)是得彼一坐食复索好饮。佛听饮大得种种饮。不能思惟。是世尊我用是为弃。斯饮渴水亦得止是后食止。彼如是一坐食弃。后澡浴涂身严饰其身。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贡高食。长身极供养之要。当坏尽捐丘冢间。是故教丘冢间。见丘冢间食所化。复彼丘冢间虫半消。膀胀欲坏烂脂血流漫骨髓。千身骨交乱。见已贡高止。如是比丘行具足满。有是为等书。

  问何法是根断。答根断不可强止。自制不染有(修妒路)根断是根断不可强止。自制不染有。

  问是谁不可强止。答根起不可止。根不可止如断马水谷。若不护根不可断。多与水草腹满。马不能行。若不随时根不可强止。如瞎者亦当离淫。是故不可强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护。或先师说根界去想。受弃不能至界。谓受自弃不染近。谓相似女人像。最好如见母见根。是三根断。

  问是近禅何法。答近禅忍无想(修妒路)等近思惟。是故近禅前说解脱。

  问如前说四禅何故说是。答彼世间出世间解脱得是行必定解脱。是辈中间圣谛可得。如人度空野地。见园宅果树花实。彼意必定为不复饥饿。为近城郭如思因缘。为旷野地淫怒痴。为劳善知识将导思惟。疾行阴界处。无常无我苦所有观。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动如梦中见乐。见其形像。苦时相见。是想增。世间最好法。世尊想如是。是禅行其中间觉见喜。是圣谛时婆素跋陀(秦言今贤人名也得无著道)三法解脱度。初说[口*(葵-天+示)]未都(尽也天竺品题皆在品后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二(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二也)

  问何法是方便名。答方便戒忧簸笞(息也)智(修妒路)方便是道义。谓是解脱为首(首向也前也)是方便三揵度戒息智。

  问何故重说戒。答我不前说戒有二。世间出世间也。彼世间说。是出世间说。彼戒行为义。

  问彼何法。答戒等口行命(修妒路)等口等行等命。是三犍度戒。彼等口妄言两舌粗言不要言行离及余言。是等口等行名杀盗淫行离。及余事等行等命名比丘乞食。住食乞食衣床卧病医药自受。是余邪命。优婆塞离五事。彼刀毒酒肉众生(不卖)是等命。

  问是息何法。答息精进念定(修妒路)具足灭息。若淫怒痴止息彼为首。(面也向也)住是息是三精进念定。彼精进名勤力。是义精进。如是说勤力说有。若能行去解脱。是故精进。

  问是何法。答精进信行不舍(修妒路)信行不舍是三精进。说彼施一切善行。是故信何义一切善法。最始行一切善法。最信信二人行(信与人此二四信三宝)是偈彼亦三。

  问何法。答信敬喜行得解(修妒路)是信敬喜行得解。彼敬名弃浊。浊人。过恚嫉无羞耻过。如鸟水。牛猪交乱泉水。是浊说是恶去得清。是恶意乱浊说。彼恶弃清。是敬喜行乐解脱。如病病身好食不欲。病差必欲得食。是恚依不。乐闻法(恚三毒侯举)得善知识便乐行。然后彼如是念最好法。复为说是喜行也。得解名能持如人蛇。所啮。他功德分别医咒时至意听如是。如是咒语彼能得差(功德是医有德)得解等药吉利如是。贪淫为首。蛇啮人佛世尊愍彼无行。或彼弟子愍为说法。彼谓法得解不异。彼能淫可息作不他。是得解是信。

  问行名何等。答行勤起常念(修妒路)勤起常念是三行。彼起谓作善。如钻下木燥末牛粪而起火勤。数数作求索。复求索是常念无乱念。一因缘相应。如火然发及冠。手但欲救之。是三勤行。

  问行是不舍何法。答不舍不离不厌不转(修妒路)不离不厌不转。是三不舍。彼不离名不数数。劳缓精进作(劳惓也)不厌名久。行中无有果意。不厌不转名中。无有果有必当使有不欲。彼谓强行精进。如是弃。如是三。能得果如道所趣处。

  问已说精进行。是念何法。答念身痛意法。内外二不忘(修妒路)内外二。内外谓不忘是三念。彼内念己身依。内及余外二内外。或内受阴界处。外他受受不受二。或三结内主外主二主。彼内主淫外主恚。恚他不自恚。彼有是觉淫。亦他作是不何义。内染发他淫内着。如世尊说。女内女根等见。是修妒路痴二相应。彼三结助三是念。彼身三如上说。如是痛意法。如是十二行念。

  问是三昧何法。答定空无想无愿(修妒路)空无想无愿是三三昧。彼空所有空。问多有空色空舍空。是如是何空说。答空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修妒路)我作所有作二不可见是空。问何法我作所有作不可见。谓世尊说我本时。名坻罗末婆罗门(我作)见比丘我手是虚空(所有作也)是何法。答是非我作。所有作是俗数。谓我阴觉是我作。不是世尊所。入谓界善。是所有作。彼世尊无谓法印空。空世间观行常。彼及是吾我二知得。是故无见是空。问是无愿愿何法。答无愿相应过去当来无作(修妒路)无愿无立是义(立住)是意三无住相应。过去当来(相应现在也住止也)是一切有为如说。处修妒路说。过去修妒路。彼有是觉己身泥洹不。是三受是不(三也)何义一耶余耶。涅槃弃身无有因缘。彼觉相应一切思惟灭。是涅槃无尽觉相应。己身余不余不说。是故是彼不说是无愿。问是无想何法。答无想行作俱无想(修妒路)行作俱。谓弃是无想略说。一切有为弃一切行作。谓作是行谓行是作。如入无明福无福。阿尼署(末尽)行作因。彼有近识持来。是行无明行。作一切有为是弃无想说。如法印色想不可得。是说一切彼行作俱想去(引法经证)一切是三义说。想知是定。问是智何法。答智见分别无学地相应(修妒路)知是智觉。是义彼三地住。见地分别地无学地。彼现是见。问何现。答前未见圣地根力觉宝分别行。是说如浣濯极净衣。本香犹故香。香是后香。花香极香。如是见地净意禅无量。正受增因缘弃。最好香作是分别无学。谓淫怒痴止不有因缘。是无学地。问何见地智。答见地法观未知智(修妒路)法智观智未知智。如是三见地。彼法智观智。是义如医知痈生熟以刀破。是后以指撩摩脉所趣向。令不伤脉然后割广。如是行者淫行为苦无常。等无常行入见苦止结弃。彼二智断耶未断乎。如是行发思惟(未知智亦名耳)如欲界无常。如是色界无色界。彼已思惟智色无色行结弃。如是见苦淫行。利苦界法智。如是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如是习三淫行利灭息。是法智息是观智(结正是法智也分别解脱是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如是灭三是道淫行苦。息法智是亦观智。如是色无色行。未知智是道。是道是十二智见地广知(四谛各三十二)问是分别地几智。答分别地。相行种等知(修妒路)相智行智种智。是三智分别地。如上说。问何法相。答相生住坏(修妒路)相名生住坏。彼生谓相应住。次第应坏谓破。问无说益众生涅槃。数为是相众生涅槃。若彼为大过无常数。若不是彼是修妒路过。当如是说有为相生住坏功德增。是何相功德。当为说我相。我相异不异。是不说若异有常。若不异无常。俱过不说涅槃无相。是故说益乐知有为相如是。谓所说功德增。何相功德当为说智。是增行谓是三智已功德。是相是说相。

  问是行。答行无常苦无我见(修妒路)行遍知是义是相是行。知是义无常阴谓无常。是故苦谓苦。是故会当相应。无我是行。彼无常不久住。如水泡。苦逼如刺在体。无我不自由如假借严身是行。问是何种。答种气味灾得离(修妒路)种。名是气味灾是得离。

  问是谁。答是有为。彼气味名染着。灾名恶。得离名俱息。若天人乐气味地狱畜生饿鬼趣。苦灾福恶等过。是得离如是见。彼等功德恶见得解。是种是分别地智。

  问是何无学地智。答无学地毗署神通辩(修妒路辩四辩也)明达神通辩。是无学地智。问何法明达。答明达前世时。生处漏尽智(修妒路)前世念智生处智漏尽智明达有为首。是故明达知是义。彼前世念智所行念生处智名行果。所为智漏尽智后当说。若三结前世当来世现在世处。彼前世处十八见。作前世所作当来世处四十四见。作现在世处见身。彼知是现在行过去当来。觉前世念生得前世。不忘生处。觉后世不忘无漏智(是上后当说者)尽无所生智愿智(修妒路)我结已尽。是观尽智不复生。是无所生智。如医蛇所啮疗治破坏毒。是一智不复病前毒气。是二。智如是尽知。无所生智愿智名谓前世念智。声闻己身所更念不他也。以是智前愿他。亦知是愿智。问何法神通。答神通飞彻听知他意(修妒路)能飞是飞自在是义。彼六神通彼三飞。天耳知他意智飞。后当说彼彻听名前行定。一因缘去大地意增闻所知。以是天人趣闻声随其力。如或远见或近见。随眼力如是。如定得如是他意智所见。众生所闻声。是辈知其意。是思惟。知他智飞行。虚空化圣自在(修妒路)虚空行自在化自在圣自在。是三飞行。彼飞虚空自在。名能入水能入地能不现墙屋山无碍。手扪摸日月。如是飞行虚空自在化名如鸟马。车人山树城园河水能现圣自在名能住。命化水为酥眉间放光明。如是及余转增。是飞是圣说飞行(上言后当说者)彻听知他意。神通前世生灭智。谓凡人是五神通。问是何法辩。答辩法义应分别方便(修妒路)觉法方便觉义方便。应方便分别方便。是四辩彼觉法名句。合觉方便义。随彼所有如火名彼热。为热为义。彼不忘也。应名如是。是合邑是义。等知分别。方便名随应报无违错不耶。避是辩是无学地智广知。问是思惟戒定学无学者。何故彼不三示。答不戒戒增益学杀。生弃增。众生护有非阿罗汉。谓是不娆学。如是意住。是故不大增说。知是亦三。如是婆苏跋陀三法。次二解脱度说尽。

  四阿鋡暮抄解第三(上功德之第九名得得之第三也)

  问前已说等具方便果是。彼已说等具方便是何果名。答果佛辟支佛声闻(修妒路)佛辟支佛。声闻是三果。问是谁果。答戒息智中闻是说(修妒路)问具。是说具是道是何果或道。答有余是果欲。是外无余是义。世尊已说无余般涅槃是义(修妒路)是故无恶彼佛名。一切结解脱。有十力力事四无所异。自由一切佛法得。彼佛无差降。戒定慧辟支佛名自依。是时无异义。彼不从他说。是辟支佛声闻从他说。或二解脱等具。怜愍增等厌增彼怜愍增等具。谓时是三耶三菩。得等厌二己身生因他。彼己身生辟支佛。因他为声闻。若谓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一切恶离是等正觉。辟支佛一切恶弃功德。少声闻因他弃恶。

  问云何如佛无中间。及余如是声闻。答声闻弃结不弃结阿罗汉(修妒路)是声闻。声闻有中间根。因缘信根为首。软中上增可得。是依声闻种种一切地。问是何法弃结名。答弃结信解脱见得身证(修妒路)信为首。度彼岸是信解脱思惟为首。见得三身证彼无量行。当示信解脱上道行。无行般涅槃(修妒路上道道迹也)上道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是三信解脱。彼道名利彼得至上上道。若迹是道。彼行般涅槃。名行因缘。道息去无行般涅槃。名无疾涅槃因缘道。般涅槃是信解脱说。问是见得何法。答见得中间。生般涅槃已上道(修妒路)见得。是三中间。般涅槃生般涅槃上道。彼中间般涅槃。名此终。他生得道中间。般涅槃。如小火迸未堕。中间般涅槃。生般涅槃。名如迸火堕地灭度。如是生于中间时。般涅槃上道名如上说。是无色界知是见得。问是何身证名。答身证行及行。生般涅槃(修妒路)是已说。问何故复说。答不复说界因缘。欲界解脱。色界解脱。是二一切中间。般涅槃弃不无色界。中间有复前不解脱。报身证是解脱报。是解脱后当说。是弃结说。

  问无弃结何法。答无弃结八须陀洹薄地(修妒路)八须陀洹薄地。是三无弃结。

  问何法八名。谓至数说。初得不八。前生后次第。阿罗汉是何阿罗汉。答如生见知。如人八儿彼。不初是八相应。最后者相应。彼世尊作功德。是见阿罗汉。大无余结尽。如是小前前最小已住。初是八说。若想随书定八也。问何八名。答八信思惟彼增等(修妒路)是凡人神名。族姓子是等。具有信思惟。彼或信增有智慧相应。或智慧增信相应。或俱等法智发。一牢信软根思惟。牢信中根俱牢利根。是三八谛见作。信增七死生有慧增中间住。有俱依家家。有如是见地分别地。乘乘薄地。住信增斯陀含有智慧增。中间住俱依一死生。有止住行因缘。信增信解脱。有慧增见得。有俱依色行止。身证有无余因缘。止信增软根。有慧增中根。有俱依利根。有是等向上如初日出。

问已说是广八分别生功德网。是亦不知何是当说。答须陀洹七死生家家中间住(修妒路)须陀洹名二初果住。求二迹道说是乘。是故须陀洹。见身疑惑。愿失止趣尽去(恶道灭也)软根七行天上人界乐。得要当般涅槃(乐三界福)家家住利根。初果住分别止。因缘牢作行。是家家住般涅槃中间住。彼中间不必家家住。般涅槃彼要七住。天人中间二般涅槃。问已说须陀洹。是何法薄地住。答薄地斯陀含一死一生中间住(修妒路)淫行因缘薄作住是薄地。彼斯陀含一死一生。二中间住。彼一说此终生天上。一还般涅槃。上分因缘薄。上分因缘名五色欲无色欲。憍慢奥达吒(乱志)无明一生一还有来。般涅槃增多上。彼俱中间住。是不弃结。

问是阿罗汉何法。答阿罗汉利软中根(修妒路)阿罗汉供养是义。彼供养相似。是阿罗汉。问何处供养。答一切众生。是三利根软根中根。问是利根何法。答利根住劫能坏有无疑法(修妒路)住劫能坏有无疑法。是利根知已尽分别。结尽过去住。是故住劫尽。一切结上增义。求能得过。是故能坏有。彼有增益义。明达神通辩。无疑法得增。一切难无疑辩。是利根因缘。问是软根何法。答软根减法念护有(修妒路)减法念有护有。是软根增上去。是故意减是减法。减法不众生减。分别地减分别行行。是说如所说章不诵失。彼不行分别地失。彼减痛事诵长行观(游观)是五事减。是亦分别地减。彼思惟有得阿罗汉。劣行用住为已作念念。是世间多行种种意。如念人世俗。如世尊说。衣授(已念不离)是念坏命(用住为也)是不护有得。阿罗汉不欲减当。不念是常大。护如贫人得财守。是软根因缘。问软根何等。答软根慧解脱。尽不尽解脱报(修妒路)慧解脱已说。俱分解脱二尽。解脱报不尽。解脱报俱分。解脱名念解脱慧解脱。是二增去义彼义。问是何彼解脱名。答解脱淫色助灭(修妒路)欲界色界俱助上意住。三界灭是三行解脱。解脱结是故解脱。问是何淫助名。答淫助中间色。无色想净不净(修妒路)增已。己身中间。己身亦增。是义是二。色想不坏色想。彼中间色不分别。谓丘冢地色腐烂肉脱眼。溃肠出不净。小便处百虫交乱(处共同处)乌扇发交乱啄鼻断。分离手脚头髑髅。如是见已淫结弃发。是身谓义及余怨斗诤。诈言谄贡高憍慢为首。有彼如是念作。谓恶解脱意定。是中间色想不净解脱。二自己身内色分别。由定无色住。如是他身念。是中间离淫想。不净解脱三净。青赤黄白花衣为首。因缘发意念住无动。是净解脱(观四色及衣而不着)问是色助。答色助无色以说(修妒路)色弃结发四意住。是有漏是色助福说俱去。问是何灭名。答识为首等相应灭。无漏正受阿罗汉。二弃结婆素跋陀。三法度三?末都(尽也)初功德中间说。

四阿鋡暮抄解第四(三法初功德已竟次说第二恶也)

问已说广功德。功德中间三法度。是何恶名。答恶苦行爱无明(修妒路)苦行爱无明。是略说恶当知。杂恶善行是杂恶是人愚。谓杂恶念如猪不净乐。世间彼前苦行。身口意苦行(修妒路)是恶数。谓初是三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苦行恶众生行。是苦行恶念行苦行。问是何身苦行名。答身苦行杀盗淫(修妒路)谓是身苦行。是三杀盗淫愚行知。问我当知身苦行三。是何法杀名。答杀念教行(修妒路)念教行。是三杀说。如是余如身苦行杀。分别三念教行。彼不与取淫愚行因缘。知余口行。问有是是亦不知是何法念名。答念欲作他作喜(修妒路)念名意觉。是三欲作教。作他作喜。如杀虫欲杀。教奴杀他杀称善。欢喜是念。问是教何法。答教处使作听(修妒路)教处使作听。是三教彼处处名。问曰是羊(披罗门云)以是为首。妄语富人欲食(欲严羊欺富人使杀羊祠曰贪自欲食)是教杀处使作名如王处。如杀是辈罔杀听之名。如或处贵来。问我有怨家娆我。我当报怨。答听是三处作。问是行何法。答杀行他众生。众生想舍断命(修妒路)杀行作是义。杀受知处分别听口意。苦行知。彼他众生想舍他命断(舍去便治)是三杀作。具足有何义。医虽善意病肿割之。当割时死。非是医杀生。彼不舍如是一少(若不舍为少一也具则非杀)是句无有杀生。三无如是杀处有。问是不与取何法。答不与取名他想。彼觉偷(修妒路)他有财。他觉(觉知也知彼财)彼取去。如是三行相应。不与取有何义(彼财一知是彼财二持去三)他财有取去。非盗觉自己作(觉知也知识财为举而无盗心如己有也)如彼是象相似觉取非盗。复他取无盗觉无过。如亲田根花果为首或取(为首非一也恐失时为收也)问何法淫愚行。答淫愚行他法受行更淫(修妒路)淫愚行略三他。他取去法。受行更淫。问淫是修妒路。根是何淫愚行作是说。答二人道人白衣。被道人至意。说无淫恶行(不断)淫愚行无作(逼人)若淫白衣恶行。须陀洹恶行。已随趣谓不尔。是故淫愚行谓不净。是故二无恶(道人白衣断不断也)修妒路说。问何法他他受。答他他受夫亲里王(修妒路)夫受亲里受王受。是一切他他受。彼谓女人以淫为主。是主是二至竟时中间。彼至竟名如方土家法。作主时中间。名是放法。妇人初财请。彼未及期若他堕(堕随也更行也)彼淫愚行。如是知亲里。名父母姊为首。谓小女若无夫慈养之。王受名谓无夫无亲里。悉属王为受。有是王受。是他他受。问是法受何法。答法受学斋家法(修妒路)学法彼受。是故学受斋法彼。是故斋法受家法。彼受是故家法受。彼听或前听。斋后不听非法(夫使受斋而悔行乱)是法受我今受斋。已听然后。若作乱。彼受斋法住为非法家法。种种因缘三事。一切不得往。母姊女儿妇为首。如是随性如是法受。问是更淫何法。答更淫舍妇人所生处。更以余淫男儿山持(修妒路)更淫名谓舍妇人所生处。作余淫力强淫男儿。行山持行是更淫。

问是说不尽。何义更有因缘。余有淫行结。何法是中间去。若中间去说。若不是为不尽。答说已尽何义。舍妇人所生处向畜生。所说淫行余者尽。是故为尽。问从何起是非义行。答一切贪淫瞋恚愚痴(修妒路)贪恚痴等有知。

问是何一切。云何是杀盗淫行。答不是说。若是说不是修妒路行作有。是一切受根修妒路说。身口苦行知意苦行别当说。问何法是三事相违现。何义不乐痛。一时等有恚。苦痛欲淫乐痛。说行淫是结。是何法恚。答我不说。贪淫瞋恚愚痴。是前愿说。是中间所作财着。瞋恚起杀。如是盗恚。发前如是。彼妹淫我当报怨后着。如是行淫前愿是恚。说是等起。是故无过如是余。

问已说身苦行处。一切贪淫瞋恚愚痴。说如是口行处何法。答口苦行不如无如(犹是妄言不妄言耳)不要之言(修妒路)口苦行四是三系当现四(三中二也现四也)彼不如无如不要言。问是何不如名。答不如己身他义。义想所有取(修妒路)谓彼不如口苦行。是己义他义义义。己身所有取。所有取名觉。自下如余意异说。知是三义说。己身义己命义他义亲义义义种种所作义。是三世尊己说。是聚去眷属去。己因缘他因缘。食所有财等。知无妄言。问已说不如口苦行。是何法无如口苦行。答无爱因缘俱念相应(修妒路)无如名无爱念相应。因缘念相应。俱念相应。相应名是义。彼无爱念相应粗言。谓无爱念说恚是粗言。若尔者无有粗言者(其人谓此句弟子言)己身念起口苦行余。世尊亦当粗言。彼调达念欲度说彼恚。是故无爱。念相应。粗言如瞎缘。说瞋真诚彼恚。是故无爱念。口苦行因缘念相应名谛说。因缘念相应。两舌相应。若念相应。增生相助。非两舌。若尔者。世尊亦当两舌。世尊学道为首。欲益已自行说离本。是故念恶。是故当知俱相应名因缘。二作妄言不妄言粗言。亦如是。是故粗言两舌。问是不要之语何法。答不要语。非时非谛非义言(修妒路)非时言非谛言非义言。是三略阿跋度路柘那(秦言不要语)是因缘无量。彼非时言名如相应时。离语因缘如时尽具当手授作(外国婚礼夫亲迎女女氏具送女之具澡夫手父以女手授故云尔)。

吉祥所用随所欲中。或有言君善哉。无常因缘坏法有后。必当衰离。是淫如是。彼谛语佛辟支佛声闻所说。非时言不要言去不谛言。名谓如谛想无谛说。如尼揵所说(念谓师真谛而邪道)萨芸若是我师。是故彼想是不要语。何义不萨芸若。是彼师增。彼如是想。若说相应义。佛是萨芸若。亦彼妄言何义。彼念不是萨芸若。无义言名如戏笑歌。忧愁为首相应言。是口苦行。

问是意苦行何法。答意苦行贪恚邪见(修妒路)念恶行。是故意苦行。是亦三贪恚邪见。彼贪名他所有欲得。问若他所有欲得贪重。说为过。念内入前已说念欲。作他作欢喜。答是不重说过。由欲得念欲得欲。作是此不欲作。他所有取。是亦由贪是他财是我有。如是着意他所有欲。得着是贪。他所有为首。念相应是贪恚。名娆他入念恚。问是何法邪见名。答邪见行果相违无有见(修妒路)行相违果相违无有见。是略三邪见分别无量因缘。谓他异取是邪见略。问是何法行相违名。答行相违净不净觉。不净净觉。俱一觉(修妒路)行相违净不净觉。不净净觉。俱一觉。彼净不净觉。着身口意行。不爱去见。不净净觉。不爱爱去俱一觉。爱不爱行。净不净去。问是果。答以是果说(修妒路)以是说苦果说如苦天上苦涅槃。如是净不净觉。趣乐世间乐。不净净觉乐。或苦趣如是俱。问云何无见名。答无见行果。众生无有见(修妒路)行无有见。果无有见。众生无有见。是三无有见。彼行无有见名如。无有与无有爱。无有善不善行作。是行无有见。果无有见名如。无有极作不极作。行果报无有地狱畜生饿鬼界。天上去众生无有见。名如无有母无有父。无有众生化生。无有世间沙门婆罗门。如是是邪见无量行。是三意苦行。无量因缘。一切无善作因缘颠倒善。是本戒去。如是解脱度说。知婆素跋度三法度二。中间初度说尽。

四阿鋡暮抄解卷上
大正藏 第 25 册 No. 1505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含暮抄解第五(首三法第二恶之二也)卷下

阿罗汉婆素跋陀撰

符秦西域三藏鸠摩罗佛提等译

已说恶行。云何爱名。答爱欲恚嫉妒(修妒路嫉妒憍慢其人皆以为嫉妒也)欲恚嫉妒者是三。谓之爱渴爱。彼是三象(即上三疾之根)彼三象无数行。

问云何。答欲淫有着梵行(修妒路也)淫著有着梵行。著者是三欲。彼淫名五界。色声香味细滑是三象。依众生各各染着。不多着杂物。彼淫着男女。不成男(修妒路)淫想着女也。男男也女(男女各有想也)不成男也。男男也不成男(亦各各有情也)问师虽说色男中着。复言今女男不成男。何以作是语。以何不恶。答女男不成男。相因色男为本。各各著有差降。不名染着杂物。世尊亦说。我普不见一色中染着。如男女色(普者十方大千界也)女如男色。是以五男无苦。三有小中大。小者男欲。中者女欲。大者不成男。欲有中(修妒路)淫。有色有无色。有中谓着此是有着。

问如淫着别说女男不成男。何故复说有着。答由结说淫著有着。依众生一切淫行法。谓淫有彼著者谓淫有着色行法色有彼著者是色有着无色行法无色有彼著者是无色有着。是故别说无苦。问云何梵行著名。答梵行著者。得无得失位希望欲得忧(修妒路)梵行著名。得希望不得。欲得失位便忧。忧以是句义过去淫有着。可知得淫。复希望不得欲得(其人云此中应有失忧)如是有着如是淫有梵行着也。各各三分便有九。若得女着希望不得。欲得得失位忧。如是男不成男可知如是淫著有九。如是有着梵行。着如是。问说今有是不闻梵行着是结。答我已说阿那含果(上已说不还有结何云梵行无结也)世尊亦说三求。淫求有求梵行求。求爱欲着此一义。复说淫梵行中所弃爱常念。问假令尔者不足行梵行无著。作如是一切自合梵行。答彼当渐行行自任行。行梵行无著。梵行福恶等度求钵赖堤彼陀。一苦乐二檀度三神通(持言奉法之第四也)不求果求果者着我。以此精进梵行当作天中天。如是行可著者此即希望。云何得梵行使得乐处。是得欲希望后世乐梵行。今以爱为乐。为爱所飘作非梵行。咄我堕落戒自悔忧。是故梵行着(爱欲竟也)问云何恚名。答恚者己亲怨相恚(修妒路)己想亲想怨想及恚是二恚。问云何恚爱句处(恚爱共合为一义何以说恚爱同句)答欲想为恚从想为爱也。彼己想四门行怨想各有四(其人云怨上当有亲字也)。

问云何。答己亲未得乐望得(一也)已得乐惧失。(二也)得苦欲使失(三也)未得不欲得(四也)如是己亲各有四。怨有相违(怨亲反也)何故怨未得苦。欲令得得苦。不欲失未得乐。不欲令得得欲。令坏此怨欲坏是恚是故爱句处。问假使尔己想欲广闻。答己想者三时惧失(思惟省察修妒路也)三时名者。过去未来现在时名。如我过去所失。是故起恚意当有有(有现在也当有未来)如是己想三时惧失恚。问亲云何。答如亲己(修妒路)如是己想三时惧失。是故恚生亲想如是。问云何。答为我所爱者彼有所失。是以起恚当有有。是故起恚如是亲。问云何怨。答怨相违(修妒路)相违与彼异。若我怨乐生。是故起恚。当有有如是怨者。欲令坏三时欲灭尽是九恚。

问若此恚若苦行有何差降。答恚者依因缘有。亦依十恶无智可知(恚九恼也。苦十恶之意三也。因缘亲怨也。无智十恶之八也)。

问为是一切众生。九恚行为等不。答此辈住水地如画石(修妒路)此恚行住由众生。如画水画地画石。种种依众生则有得。说濡中增上如水中画即灭。地画延时。若风雨足践尔乃灭。画石石住石灭(与石俱灭)是故众生各怀恚不同。或起恚自悔。咄我辈丈夫。我辈性行。于坏法种种苦。自更自起坏法自起坏意。是以此恚自息。如画水。地亦尔。恚已起不能自除。或师知识亲觉寤。是恚得息去。如画地。次三者极。恶不思念。行意炽盛瞋恚充体。彼佛辟支佛所不能寤。唯瞋恚与身灭。如画石。此恚义。问彼云何嫉妒。答嫉妒者下等增上起妒(修妒路)贡高嫉妒相惑。复相量此彼是谓嫉妒。是为三。下愚也等愚也增上愚也。色富族术为首。我胜他是下愚。胜己者谓与己等。余者不如是等愚。我出彼上是增上愚(自谓胜上二者也)。

问已说是下等增上相矣。云何是一切愚得当多种愚。不恚已说。答下妄语轻毁慢怠。(修妒路)若下嫉妒有三。如是妄语嫉妒轻毁嫉妒慢怠。彼妄语嫉妒名极意作恶自庆。复轻毁嫉妒名受他嗟叹。汝善哉有功德具。如是彼人内怀欢喜。外诈言我无是德。慢怠名昼夜眠寤。不能由人身得度生此意。是谓慢怠此三者。是下嫉妒也。问云何为等。答等者己嫉妒。憍不敬(修妒路)等我。嫉妒有三。我嫉妒憍不敬。彼我嫉妒名得受阴(一也)彼受好恶(嫉妒也)憍名供养杂种(而不受也此憍也)不敬礼师。问云何增上。答增上者甚嫉妒嫉妒中嫉妒无限嫉妒(修妒路)增上嫉妒。名甚嫉妒甚嫉妒名下等中我最胜。此谓甚嫉妒。嫉妒中嫉妒。名极妙中计我为胜。此嫉妒中嫉妒。无限嫉妒。名未得解脱言得。此无限嫉妒。是嫉妒九义。一切渴者有有中作有(有三有也)是故爱句处嫉妒。可知婆素跋陀三法。次二三度尽(于首三法之第二恶恶之三事次二也度亦尽也)。

四阿鋡暮抄解第六(三法之第二恶之第三也)

问已说爱云何无明名。答无明无智邪智疑智(修妒路)无智邪智疑智是三无明智。由口显文字亦尔。被恶口是无。(又无知也)如恶子非子如恶朋非朋。彼无智名有为无为不说无觉。(修妒路)有为无为不说无觉是无智。问有为有二。内受外受云何是受。答有为内受外受。此二事(修妒路)有为中无智。彼当知内受外受。此二事痴也。彼内受阴界处各二行己受彼受也。外受者草木垣壁为首。彼谓己受及他受外受。此二外受。知此中一一遍痴杂内受外受是无智。世尊亦说六更处无智无见是修妒路内受名受。为义行结因缘愚情。是我所是内受名。问云何无为。无为一涅槃。此是无义云何处三。答无为有余无余此二(二种举上二以为三修妒路)假令涅槃一无为。彼由行说二也。有余无余此间有余名行结得受。是身是有余是有余名。彼尽一切结灭作证尽身有余。如是有余无余名。谓此受阴弃更不受身如灯灭。是无余名。此谓一一或二愚。此无为无智。问云何不说。答不说不说受方便灭教授中。(修妒路)彼受教授方便教授灭教授。谓愚此不说无智。彼受教授名命(天竺音命与众生同也)阴界处现在受内命受是教授。谓现在受内命法受。由行结是受教授。不过去不未来。法命受教授命非一。不若干得合命及身。若是一无常苦若异常为苦。若常者不行梵行。不常者不须梵行。果受施无义无常者。无义遍断方便中二无苦吉法(师引佛方便答异道两得也)方便教授名。过去未来现在行方便教授方便教授。此方便教授名。是三时相应。如我过去时。我是衢黠王。(梵言衢黠。十名羊也眼也地也天也水也说也。方也金刚也光也剪也。如是比有十也。其人不了是十生中何也)。

未来当有名无胜。现在时工师达(咒术)为首。诸行路贰暑(云商人也证三世也)是未受受已。俗数故教授以此断常。若是衢黠灭。云何我是。彼若不灭云何言是我。以世俗义说此方便教授。问云何灭教授。答受尽不受息灭教授(修妒路)受如上说。彼尽不受不侵他己息无余度此彼岸。是灭教授此断常转还如是。一若干止如用本受般涅槃教授。是亦不说。若此异者不般涅槃。若不异者不般涅槃。如是见生苦已不说已。应般涅槃如灯灭内。受一。若干苦不着受方便教授过去阴界处。本说如我名衢黠王。如是未来灭教授。谓灭受为首说。世尊般涅槃。若方便教授命不断灭。教受命常断。受教授命有无断。己说无智。

问云何邪智。答邪智己身内受摸见(修妒路也摸如手摩摸也)见己身受内见摸受见。是为三邪智。邪相违非贤谄是一义。彼己身见吾我自在相应入(修妒路)五入我入自在相应入。是己身见彼五入。名幻化城野马向镜中像相似处。计有五入名我名者。假借严具树果似。亲阴计有我自在相应名坏法。芭蕉树画水上不熟器似白骨时。我富贵如空邑。使作主是己身见。此是我身我是己身。见前着入。问是内受云何。答内受断常俱思惟(修妒路)断思惟常思惟二思惟。此说内受。内受名无方便受。是义无方便外见。彼断名世间无常不是常。不是无常。外有不外有。不无外是命外。无非有无有彼命。彼身以为首。二思惟。名常外有无外有外。无不有以为首。是内受见。问云何摸受。答摸受戒见依彼(修妒路)摸受见三事生戒见二依。彼初品已说戒以是戒净。此戒受是二戒摸受(净受二也)见摸受。此是谛余者痴。是着入谛身结亦说二依。谓戒见依彼略。五阴身。彼知有或戒或见阴行净。此是戒摸受知阴。妙余不妙是。依见是见摸受。

问云何疑智。答疑智珍宝谛正受疑(修妒路)珍宝疑谛疑正受疑疑名。不能持迷惑犹豫是一义。问云何珍宝。答珍宝者佛法众。(修妒路)佛法众是珍宝。如前已说。佛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弃一切恶解脱。问何因故珍宝。答以上三功德是佛珍宝。如是为大慈不妄说法无因缘。为作善知识佛出难有不可思议无比法(十二部之第九)功德如是功德具足成佛。珍宝说法名方便。方便果此闻涅槃教授。是世尊一切法为最上。现诸法有为无为。彼灭最第一。修妒路。彼是珍宝为无所作。一切苦灭至竟清凉行难坏难行无尽。如是功德具足成法。珍宝僧者已说。乃至声闻。一切是亦珍宝施得广果报。用世尊语无上福田。得世尊难无能坏不相违戾。如是功德。具足成僧珍宝。此疑是疑智。问云何谛。答谛者俗数相第一义。(修妒路)俗数谛相谛第一义谛(此中说无解解在下正受无首也)所谓疑是疑智。正受四解脱二观处(地水观也四色观四无色定观并十想也)二直无漏前五想(取十漏之前五)第二第八解脱。谓彼知界正受此非持功德。是疑智是苦苦也(重苦者苦而不知苦也)如是习尽道如是。四谛颠倒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有十二行。(颠倒疑也)如疑智受义亦尔(欲恚慢爱之三也)无智邪智义邪见此别苦行说。彼见摸受己身身内受见苦也。三界戒摸苦道(疑邪无智无明三也邪戒摸习)积聚说婆三跋陀二法。次二内受三度尽。(内受是第二之三竟法名也。爱三无明三六使也。故结九十八)。

四阿含暮抄解第七(首三法之三也)

问已说功德亦说恶。云何依名。答依阴界处(修妒路也)阴界处者是名依此相。依是故依依立。是义阴者界者处者。此众生依作相应功德及恶。故是依功德恶可知。问云何阴名。答阴者色行智(修妒路)色行智是阴可知。阴积聚束是一义。此青黄赤白一长短。小大圆四方。以是为首。解色义。所生物姓受色阴。知彼色有是受。是色二义可见不可见可见属眼不可见异。彼声香味细滑风。如是以为首(是五事皆不可见)问已说。诸大彼受诸大。未知云何知色受。答诸大地水火风(修妒路)此地为四首诸大相。此是色一一等坚地也。湿水也暖火也动摇风也。此诸大受彼色烟云。尘雾影光镜像五根净。以为首(色五情也)。

问已说色阴云何行。答行者身口意依(修妒路也)身是依是故依身口是依。是故依口意。是依是故依意此身口意依已依也。此是行有为所作。是故行修妒路说。色有为此复。以色成有为行(行是色也)如谷子成谷子。如是知五阴。彼无数彼。是阴说如谷聚薪聚。彼福无福不纯淑行。

问云何智名。答痛想识(修妒路)痛想识此三道品法。不为他界所取(不为六欲所牵也)世尊亦说。谓忍则想知。谓想知则智(忍则知痛知痛智所了也)此法杂是修妒路。问云何痛名。答痛者乐苦不苦不乐(修妒路)痛者痛之声以此痛(痛无形故云声)余命不相应。若此痛痛此命相应。是故言痛。痛字亦尔。彼痛有三。苦乐不苦不乐。是故各各生苦因。乐生乐因。苦生俱因。不苦不乐。世尊亦说乐痛者。苦分苦乐。不苦不乐。苦乐分。各对是义。问云何乐名。答乐淫不恶止生(修妒路)谓乐说此有三。淫生不恶生止生。彼淫生有五界。爱淫界乃至欢喜不恶生。不彼谤是义。此是善出家者。义戒戒想意不变悔是想。谓爱此是不恶生。止生。根为首。五盖得解脱无乱念。禅等为首。念行是想。谓念欢喜。此止生(自守也)止生名谓。无热根。义中不着(不受也)止生亦尔。说此是三乐痛。问云何苦。答苦者生老死(修妒路)生老死者此是苦痛。彼生名苦。如生疽老。如熟疽死。如疽内溃流入支节。若生已有一切苦。此是生苦。世尊亦说。生已截手为首。老苦色变。力消如压(如压油也)死苦一切所爱财物。离为首苦痛。问云何不苦不乐。答不苦不乐者。谓三界(修妒路)此不苦不乐痛。此有三当知。不苦不乐苦乐相对界中。当说前三界。说前二苦乐痛。不苦不乐三界。是知欲界有三色界。二乐。无苦乐无色界。一不苦不乐。是故此一切界相应。问云何此依。答乐依欲为妙。苦依恚为妙。不苦不乐痴为妙。何故此有乐痛。谓无欲欲已尽如三禅苦。如世尊头痛枪脚不起恚。不苦不乐第四禅。及四无色。彼痴稍尽。是故如相应说。问此从何所起。答彼因缘行界生(修妒路)彼苦乐不苦不乐痛行生因缘生界生。如是为九若卒遇痛。问因缘无数为尽。是因缘也不尽是乎。答因缘生福无福无余随数(修妒路)此苦乐不苦不乐痛因缘生。彼因缘有。三福无福无余随数相应。福是乐不福。是苦无余。不苦不乐。彼福者苦行对三禅也。无福苦行无余。第四禅及无色也。问如福说施戒分别也。如师说分别禅等无色。是一向说福乐。答此彼受言所伤。(受三禅也)如与比丘三衣。持钵与佛图罗刹(喻也。衣与比丘者非一人以喻十二门。钵与觉护喻一切三禅也)不与佛图罗刹比丘三衣也与钵耳。若复有胜佛图罗刹比丘者。三衣与如是分别禅等。无色福三禅。受福三禅分别。受异他与是故禅福无所伤。问此行生云何。答行生者。己身他行俱(修妒路)行痛有三。己身想他想行有二。知乐想苦想。如自刀刺己也。若已栴檀用涂(自治)他想彼系首破乐俱想语。他为我刺头治涂以此为首(俱两也刺弹首凿凿首如是比也)。

问此界生云何。答界生者时患卒遇。(修妒路)问界异说欲色无色为是界。答此非是界。除众生。此是因缘。略举要有三想。时患卒遇是界想。彼时名。夏冬春(修妒路)夏时冬时春时。此三时知也。痰夏时聚(风增唾减)唾冬时聚(风增痰息也)风春时聚。(痰增唾息)如方说时想。苦乐痛有。问云何患为如苦行。爱痴如所说说耶。答此不也。是法身相对耳。此说依大身异。彼患风澹唾(修妒路)此是风痰唾患大身。彼想痛有。问此云何卒遇。答卒遇除众生因(修妒路)卒遇名除众生因。苦痛生垣墙树山崖崩为首。所因众生。斯已他俱入内。此痛义智。问此云何想名。答想有想无想有所有相(修妒路)想。增益相似说。此中随修妒路。以想为首增益相。是义彼想名。及依是义无。想无依。如众多瓶。或有言此是麨瓶。此是酥瓶。以此想得分别。此中无麨无酥。空是无想受。如是声为首想。增益受声为首。除是受无所有名。此非所有。如是相欲为首说所有。彼杂欲者欲解脱处。知相无所有知相。若虚空识处受。无想有想无想处想杂想。无所有无所有智相。问此识云何。答识者欲起成未成门行(修妒路)无色俱依因缘。可得识种种识。是识各二识(心识与根识六情皆尔)此是三起。成门不成门。行依俱依因缘可得。此三因缘起世尊演行因识。若复名色因识。若复眼因色起眼识。此是三行所作。是故彼起阴阳精合在母胎识生。此是生生因行在胎中稍长聚(藕叶上水也)转长。(如小指状也)渐凝凝为首(转厚)未成门谓识是名色因(六情未成为名色因)若复成门未灭。灭正受因根义识生。此二依因缘依一义不异依得识。是故因缘。得问何故重说智。前说戒息智。依何故复说智。答依智所布依智。是二此中依智。彼依智如戒分二说。如是此知。是故无所伤婆素跋陀三法。次三初度说竟也。

四阿含暮抄解第八(第三之二也)

问已说阴。云何界名。答界者欲色无色(修妒路)欲界色界无色界者。此是三界持。彼此行是故界也。此一切众生受。至不般涅槃无余。问云何此欲界名。答欲界者人天趣(修妒路)人天趣取要此欲界。欲此间持。是故欲界若与欲是故欲界。问云何人。答人者女男命根相四方依(修妒路)女根相男根相命根相。此一切人也。彼一切四方依。彼女有女根义也。男有男根也。问命根相。为非男非女乎。而别说命根耶。答虽说男女命根相。余处有异不成男。不应女相。不应男相。唯知有命根相。阴阳精合(藕叶上水状也)凝聚转长转坚命相趣。未成男女根。是故异。问云何方名。答方者阎浮提。弗婆鞞提。衢陀尼。郁怛。鸠罗婆者。彼谓如方相。弗婆鞞提次衢陀尼。郁怛鸠罗婆。南阎浮提。此辈如寿数乐。有限诸具为首。有异(其居生之具也)转上转上妙。

问天有二行淫弃结。此二何者是。答天执手。口义见行淫(修妒路)行淫此受弃结不复入。此天有三行。淫行执手行口义行(言语成淫)见淫行彼口义淫行化乐。此染着意。女亦染着。共语言顷如是便欲生。若一染着不成淫。如此间执。男如不相染。如母姊女相抱耳。他化己所爱男俱乐。是故化染。(五天淫也。男女同欲便化。已令前人悦之。而共言语成淫也)见行淫他化自由相应。彼如展转相染念展转相视。如是淫生。有不染视。如己他化自由相应。是故他化自由相应(六天见他化着之以成淫也五天自化而成淫)问已说口见淫行。前不说执手行淫。答执手行淫有二相抱执手(修妒路)谓执手行淫天。彼有三俱行淫。相抱行淫。执手行淫。彼俱行后。当说相抱行淫名焰摩。彼展转相染意。如抱女寻淫生。独一染着。如此间相抱乐。彼如是得不着意。如尊长夜起乐喜意。是故焰摩(秦言夜半)问云何执手行淫。答兜率陀彼展转发淫。如女共执手行如是淫生。独一染着。如相抱不染着。如尊长自有侍从喜是故名兜率陀。(秦言止足。天不犯他淫梵曰自。有己慧不仰人。故曰自也)问云后当说俱行此云何。答俱行者。三十二(第二天也)大王地(修妒路)有二着二淫此一切淫行。依二彼行义。此二想师说。如人彼三十三须弥顶。彼如人行淫四大王。游乾陀罗。上(秦言持天地也)彼亦如人地者。此间地树河山上居处。爱所欲得。此一切天如所说。有下风而无便利转上。转上两倍乐。此辈天欲界住者。

问趣云何。答趣者地狱畜生饿鬼(修妒路)地狱畜生饿鬼。此是三趣无善趣故恶趣。彼地狱寒热因缘想(修妒路)寒地狱热地狱因缘想。地狱狱一义极苦。是故地狱中无可乐。是故地狱。彼多种此当说。彼寒地狱者。能语不了语不语(修妒路)三语相。寒地狱能语不了语不语。极多语。彼能语者。字可了。是故能语。问云何能语。答能语頞浮陀。(秦言卒起)尼赖浮陀(秦言不卒起)阿波簸(秦言战修妒路)此三寒地狱能语。彼卒起者。(数拘利至百为一次复至百如是五名卒起)数为声如十摩竭(国人也)胡麻担一担二十聚也。念百岁取一胡麻此时犹可尽。尔许百岁。彼卒起地狱众生命如此。四掬成一。升四升成一独笼。奈十六独笼奈成一佉。隶(取也)二十佉隶。成一担。如是命为十倍。成不卒起。以此十倍作已余者亦尔。知若不卒起。中以寒身体疱着生。是故不卒起(无数疱着身也)身无空处疱满。是故不卒起。战狱名寒内松落。作尔战唤阿波波。问云何不了语。答不了语者。阿吒鸺吒鸺优钵(修妒路)此三不了语。大逼迫时不耐苦。称阿吒鸺吒鸺作。如是不了皮落如优钵(皮落但有肉存)甚寒因缘合会使皮。落如优钵花。部身亦尔。彼于此间诽谤贤人。优钵罗受罪(句倒受罪如优钵)。

问云何不能语。答不能语者。须揵提(极香花)拘物度(白花)分陀黎。钵暮(藕花修妒路)此四地狱。不能语。唯极冬疾风吹身令强。须揵提(修妒路)拘物度分陀黎藕花。随其象身更苦喟喘(喟音穹诡反)身战栗住此诽谤贤人。是须揵提。如是一切殃受此苦。如是。十劫尽是寒地狱十也。四方间轮围山(铁围)着(近也)上狭如覆舍人。常闇冥寒切破身。如丛大火然竹?。身声吒吒(犹骇骇貌也)如熟橘甘果自剖。展转相枨生想。此中亦有人受苦者也。一切谤贤圣受此。世尊亦说可诽贤圣者。百千堕卒起地狱心口愿恶。此是寒地狱。问云何热地狱。答热地狱者。所考掠处。少考掠处。无考掠考掠处(修妒路)热地狱有三事考掠处。少考掠处。无考掠处。考掠处行所作。此中众生。或役多役少。或自苦役。随行造此生。而受苦。彼考掠处。还活狱。市狱黑綖狱(修妒路)那耆婆(谌伊反)市狱黑綖狱。此三考掠处。还活如倒悬。羊头以斧斤破为首。狱卒削肉尽索。因缘合会冷风起肉还生。非好因缘会作苦。有钺斧大如半月。彼各各起疾。此本逼迫我。我当还逼迫之。如刈竹?虅(钺相破如此)以此怨意死便生。彼黑綖者以綖磔缚。綖磔身已段段截也。此以刀割众生身。热铜鍱遍缠其身。肉血脂流。此间以鞭众生为首。及出家者托言持戒。众檀越施与衣着亦同。此大闇冥恶烟熏倒悬驱吸。烟此间以烟熏众生受此罪。大市者手脚头鼻。为首被截也。坐在市屠罪如此。热铁地热铁火车。狱卒张目唤呼驱使走。此间牛马为首极困苦。抱持他妻令上剑树。极然为首苦此考掠也。由因缘狱卒不被烧。罪者被烧。不可思议行报。问少考掠云何。答少拷掠者。聚大啼哭被炙(修妒路)此三少考掠。彼大聚者畏狱卒无数。千众生入山内。随缘前行。自因缘值火。适还为狱卒所驱。彼两逼迫山俱合似如磨而象河。彼于此磨为首。及轮拶众生肉烂尽。(轮外国轮压油伤众生)或复以热铁臼。五百岁捣。因缘所牵命不尽。彼于此弹指顷。臼瓜拶杀虱为首(臼亦捣伤虫于此须臾臼爪彼报然)彼大啼哭者。一切皆然。山周匝崩。峻恶狱卒无事而恚。何以走不走啼不啼。如是生过。以热铁椎击破首。此间人为重事(外国考囚重者八十轻考三十六)被炙者像如浴室(尖头屋)炽然铜屑地驱使入熬使熟。熟已驱出。彼大身恶狗食其肉。食肉尽风随吹肉。复生寻驱使入。此间养蚕命存煮炙。问云何无考掠处。答无考掠处者。啼哭被炙无分米(修妒路)此无考掠处。彼啼哭大。炽然热铁象龟底极陀。展转相逼大唤呼。以盖覆大苦。于此间焚烧旷泽。作密蛇穴熏穴居者也。彼炙者大多焰相缚。铁山周匝利叉刺炙一面熟。熟已叉自转。或人自转(周匝绕)于此间锥刺人及拔翅甲也。无分米(无分米无不痛)周匝火烧。其城纵广百俞旬。热铜薄覆其上。四门纵广上下。火在其中无空缺处。寻火焰走身体烂尽。无分米不痛。于此间杀父母罗汉。起恶意向如来坏僧。若造十恶行。因缘所牵生彼。此三无考掠处也。因缘地狱彼处处河曲间。石腹间大旷泽中。受种种苦。此因缘地狱。此尽是地狱。

问云何畜生。答畜生者。地水虚空行(修妒路)一切无足两足多足(修妒路)畜生地上行。水上行。虚空行。彼地行牛驴骆驼为首。水行鱼摩竭失收摩赖(收深幽反)为首。虚空行鸟及余小虫。一切无足两足多足。无足蛇为首。两足乌为首。多足牛蜂百足为首。彼种种作恶增痴行生此中。问云何饿鬼。答饿鬼无食少食大食(修妒路)此三取要言之。若干种饿鬼。问云何无食。答无食炬焰针臭口(修妒路)炬焰口针口臭口。此无食。彼炬焰口口中焰气还自烧面像。如炬柱。悭贪嫉彼受此苦果也。针口者。腹大如山。口如针孔。虽广见饮食已而不能得。臭口者。如粪臭剧烧死人臭自口。臭内熏五藏。愤胀气出无腹(无腹还小也)念食若干种。受若干苦。此是无食。问云何少食。答少食者。臭针毛咽瘿(修妒路)臭毛针。毛咽瘿。此是少食。或少得不净食。是故少食。彼毛针者。牢坚长头。利毛覆身节。各各不相近(恐相触毛入深也)毛还自刺身。如鹿被利箭。苦值得便食(逢物便啮)臭毛名极臭。毛覆身风吹自毛臭。气起熏鼻发恚意自灭毛。更此苦咽瘿名由己因缘生下转转破瘿臭脓血流而各食之。问云何大食。答大食弃吐残食大飞(修妒路)彼弃吐食有二。故与族终亡者去。(得也无种中此世种亲祀七一亲族则得食也佛答吐也)不故与者。街巷四道所遗落者。去受身如此。彼前弃及吐闻吐声。如被请走食吐以为力。天祠为首。施已。而还夺。因此生彼。彼大飞。阅又。罗刹。厌鬼。畜生。人天作形。(修妒路其人上三至厌鬼亦修妒路也)此是饿鬼火飞鬼。彼像如天。自然住由因缘。或有好衣食而不得食。无量百饿鬼营从。如亲堕狱来。见诸亲大愁苦欲吐。以此为患(如天一也好食二也无量三也)畜生人天。此饿鬼畜生形。人形天形。若干种行所致。此欲界中。

问云何色界中答。色界中及念无念乐护行(修妒路)色界名彼无欲。但由禅使然。除瞋恚得柔和色。净如金。此是界义。此及念行无念行。苦乐灭护行也。及念者乐。是故及念除念。是无念除苦乐息也。观疾转高解脱。如御马车。问云何及念。答及念及念。自觉无觉自行(修妒路)及自觉是自觉除。自觉无觉也。乐如是如此禅说自觉初也。无行二也。无觉初二中间。此禅行色界生也。随众生为说禅。问云何自觉生。答自觉者。梵富酸(净师)梵迦夷(净身)梵波梨沙(眷属修妒路也)自觉行禅已生彼中。净师净身净眷属生。已下中上随其乐。大梵无觉生。无觉无行义。问云何无行。答无行者。波栗阿婆(少光)阿波摩那阿婆(无量光也)阿婆嘬罗遮(光音速末反修妒路)无行及念乐生此天。少光无量光光音。此名随所欲。或杂想口语光出少。是故少光。口出光多故言无量。清净无量故言光音(清净口言明净)问已说念乐。云何无念。答无念彼栗多首波(少净)阿波罗摩那(无量净)首波首波讫栗那(修妒路遍净)无念也乐禅俱去(得也)生彼三天。彼少净名少是一义。此是少功俱去少。三禅生少净天。如是少乐报中。中无量净生上生遍净。问云何护行(自守)答护行护乐。无想首陀跋婆(净居也修妒路)护俱去(得也)有三行有想想灭觉相应。彼护乐者鞞疑呵破罗想天(果实天也)首阿跋娑护乐生。是故护彼如上中下果实。知阿先如萨倕(都戈反无想)净居彼果实。第四禅下中上功大生彼(下生无果天中生福光上生果实天也)以此想灭俱生无想天(披罗门谓涅槃者)彼念想识灭。彼想谓结尽。无复垢。唯有色身行身一处(猗灭行往故不免生老故曰行身有四事)彼死起想生来。(披罗门自谓此天为般涅槃知命将终谓圣见欺故生恶道也)问云何净居名。答净居者修提舍(善见天)须提舍那(善好见)鞞首陀(清净天上中下也修妒路也)净居名诸结尽。此功德名耳。问五净居地。何以说三。答清净阿鞞丽舍(卢鸡反)阿答波阿迦贰吒。(一究竟天上之上中下也空定亦上中下三天阿那含生之并八天也修妒路)无所触。无熟一究竟。此三清净知。分清净为三故。有五色说色界。

问云何无色界。答无色界。已说上分别无色界。已说彼分别。来生无色界。是无色界。是间正受。然后生彼。如是作已。道果。有如稻穬子成果实。婆素跋陀三法。次三说二度尽。

四阿含暮抄解第九(第三之三也)

问已说阴界。云何为处。答处更乐异学解脱处(修妒路)更乐处名异学处解脱处。此三处依义如天处。若出家殷勤。彼此得睹见恐惧。是故处。问云何是谁处。答功德恶俱(修妒路)彼功德解脱处。恶异学处俱更乐处。此着意而行恶清净意发功德行。问云何更乐处。答更乐处。近着不近着。行不行(修妒路)更乐处近着行不近着行无行行。是义此间因缘说如相应。即是行近着此行。是故近着行如是。不近着行知。问云何近着行。答近着行者。鼻舌更乐(修妒路)鼻舌更乐。此是着行鼻香入鼻内而受香。香是鼻行。虽花在远。花香犹入鼻而受香。香亦是色。若北风香至南而不还北。是故花香入鼻受。味亦如是。味着舌已而受味。不在器中。如是更乐。更乐身根。是亦入行细滑重轻软坚卒寒热(细滑八事)以此以此行着受。是故近着行。问云何不近着行。答眼耳意(修妒路问已下十一字其人着)眼耳意。此三不近着行。问眼亦少着受境界。耳亦如是。耳入蚊蚋声受意。亦无色当云何知不近着行。答以是故不近着说。所谓不近着界受。问云何齐限不近着。答无齐限。此间月在四十千俞旬住受见。或五里处住。随力根见在故近着行。不近着行。但界见受不蜱(逋鸡反)入眼受即离则受如是耳。离受声。不逼耳得受声。是亦随根力受意。无色无有远近。是故不近着行说。问云何无行。答无行己他受无受(修妒路)己受他受无受此无行。彼己受者色为首。他受者及余六色声香味细滑(其人云宜有声)无受墙为首。螺声优钵香为首。等无有行。是故无行。此是余行无有因缘。此是五界无因缘。有是他因缘法义多。

问已说无行行更乐处。云何异学处。答异学处者。一处险伪无义论(修妒路)一处义论。险伪义论。无义义论。此略要异学处三。一义彼一处义论。名如因提幢幡竿。八人举在中。或有说禘跋达提持来。或言天与谛在中不独举(一人言)虽多无一人不得举(虽多已下更答独举)作如是说。一处义论。何以故义有三前因缘报(一人言也言专前世所为也)现在人所造(其一人言若专前世何用现在所造然也)他喜与财(其一人喜施财天使之言然也)此中因缘至此现一处义论。险伪义论名如彼因提幢幡竿。或言非人举来唱齐所致。此是义险伪义无义论。名如因提幢幡竿。此非人举来。问云何一处义论义。答一处己他人所造及能论(修妒路)已人所造有二宿命因缘所造。今命所造彼及宿命所造。当知是因缘受报想天所与。如是义有三。如上说。彼若言因缘人所造。他喜与财作如是说。一义论所造因缘辈无人。所造无反复不可信此辈不。足往来若缘。所作如是。一切无所作如是为首恶。问云何险伪。答险伪义众生法。俱根义想(修妒路)险伪。义论。众生论。法论。俱论。彼众生法相应。众生所作。净不净。若少作众生法所作。此是险伪义论。非众生作非法所作。非俱所作。(上非上宜有何以故)问云何众生根义想。答众生梵摩末恕婆卢频糅(八臂神也)论(修妒路)众生所作如梵摩所作末恕婆卢(主地神也)所作频糅。所作如是论。不知观梵摩论者。言梵摩造虚空。虚空造风。风作水。水作地。地作草木。众生如是前梵摩作论。此一切是恶。若梵摩作虚空地者。住何所处而作空地也。若展转作者事违。如是为首恶也。末怒婆卢频糅亦尔。问云何法。答法者时微性论(修妒路)时作一切。微作。性作。此三法义论。彼时论名是一切。皆时之所生。是一时皆时之所成熟也。是一切皆时之所亏。是一切皆时之有为(首卢)诵此伪偈彼不相应。一处如上说不足。往来彼于此合(上四事同故)或生意此亦时所作。此不相应。何以故空无所有。时自亦空教他所作不合。如是恶也。微者亦不合。彼无念此事不相应性。亦如是性。若有起非性事。若无者无义。若无义有所起。如是一切有者。性有何差降。若卿生此意性有常。此不相应。无常者不变如是恶也(性者常然也常然则无然不然故曰不变也)。

问云何无义。答无义者自然强伏无所有(修妒路)无义论有三。自然论。强伏论。无所有。彼自然论者。自然有生。不有余想。刺如利无有。人利之者以此为首。强伏论名随物欲生。如大水泉源草木枝叶堕中聚作一抟。此是强伏随风来。或吹向北或复东西如是种随所欲起。无所有名空尽无所有。有何相应。何者相应都无所。有此辈尽是。恶何故若自然有。者子不生也。田作水溉灌。以见时为首。若无是者子不得生。是故不自然。一切作所致报。

问已说异学处。云何解脱处。欲解脱处想禅诵(修妒路)想禅诵此是解脱处。解脱恶尽彼解脱。此三处依。是义依。此已得解脱想因缘。是义彼想依。辟支佛得解脱前品已说禅此当知彼亦依声闻。而得解脱。问云何诵。答诵者说听讽诵(修妒路)说听讽诵。彼说名随所闻法说。如所闻法受讽诵。随所闻章。而转诵之。问已说讽诵修妒路阿毗昙鼻贰。何故重说。答此亦分作三讽诵。三事得果。说时听时诵时。佛弟子有四谛受生。(戒度也)施受俱来。(施度也)灭受俱来。(禅度也)慧受俱来。(智度也)此如是相应。谛听得解脱施。说得解灭。坐禅得解慧。讽诵得解。是故解脱处义。如是三法相应。观无乱意。欲求无为次第得解脱。解脱义斯慧者。生世尊世。婆素跋陀。三法。次三诵。三法度尽。尽三法度记曰。听我说偈。偈千二百(偈三十二字首卢也偈人读佛则二十七字也梵本四十六叶一叶二十八首卢)。

四阿含暮抄解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