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3)

  ①此语出于《新约?提摩太书》第 3 节。②柏拉图,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智术之师》有中译本。普罗太戈斯是古希腊诡辩派哲学家。
  二七
  论友谊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①。没有比这句话能更准确在把真理与谬误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人脱离社会,遁入山林与野兽为伴,这表明他的确有几分兽性。但在他身上恐怕绝对找不到什么神性。除非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到社会之外去寻求一种更高尚的生活,就像无利特的 埃辟门笛斯②、罗马传奇性的皇帝诺曼③、哲学家埃辟克拉斯④和毕达哥拉斯的信徒阿波罗尼斯⑤那样。友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群氓并非伴侣,如果没有友情,生活中就不会有悦耳的各音。在没有友谊和仁爱的人群中生活,那种苦闷正如古代拉丁谚语所说:“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人们的面目淡如一张图案,人类的语言则不过是一种噪音。由此可见,人与人的友情在人生中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谊的人将会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其性格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懑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因得到发泄而感到放松。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医学告诉我们,“沙沙帕拉⑥”非唯心理通肝气;磁铁粉可以理通脾气;杏仁可以理通肺气;海狸胶可以治疗头昏。然而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心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烦恼。总之,那些沉重地压在你心头的重担,都可以通过友谊的肩头而被分担。
  正因为友谊具有如此的魅力,甚至连许多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无法抗拒,以至许多人为了追求它,宁愿降贵屈尊。
  按照常理说君王是不能享受友谊的。因为友谊的基本条件是平等,而君王与臣民的地位却是悬殊的。于是许多君王便能与他们亲近。罗马人称为这种人为“君王的分忧者”,这种称呼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他们的作用。实际上,不仅那些性格脆弱、敏感的君主会这样做,就连许多性格坚毅、智能过人的君王,也愿意在他的臣属中选择朋友。而且为了更好地发展这种关系,他们需要尽量地忘记自己高贵的身份。罗马的大独裁者苏拉曾与庞培结交⑦,而且还容忍了庞培在言语上的冒犯。庞培曾夸口说:“崇拜朝阳的人自然多于崇拜落日的人。”伟大的恺撒大帝也曾经与布鲁图斯⑧结为密友,并把他立为继承人之一,结果他居然诱使恺撒堕入圈套而被同党谋杀。难怪西塞罗后来引用安东尼的话,把布鲁图斯称作“巫师”,认为他用妖术诱惑了恺撒。奥古斯都大帝曾提拔了出身卑微的阿格里巴⑨(把他的侄女嫁给他,但他后来却抛弃了她。)当提比留斯皇帝统治罗马时,曾是那样地重用他的部下斯杰纳。在一封信中他竟表示:“我和你之间没有不能诉说的秘密。”⑩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元老院还特意造了一座祭坛以示祝福。另一个罗马君王塞纳留斯与他的部下普罗丁①之间的友谊更是密切,不仅与他结成儿女亲家,而且还在给元老院的诏书中说:“我推荐他,并祝福他能死在我这后。”假如这些君王属于图拉真②或奥瑞留斯③这一类型,那么可以把上述行为解释为多情和善良。但实际上这些人都具有刚强的意志和自尊好强的性格。然而在他们的生活中友谊仍是不可缺少的,尽管他们有妻子儿女和各种亲属,却仍然不足以替代朋友之间的这种感情。
  法兰西历史学家科梅尼曾深入观察过他的君主查理公爵。他说查理公爵从不愿把自己的重大事件与他人商讨④,而这种独往独来的性格对他的事业无疑是有害的。如果科梅尼敢于评论他后来所服侍的另一位君主路易十一⑤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在这一点上,路易十一比起查理公爵来有过之无不及的。这种孤独无侣的状态成了路易十一一生的克星。
  毕达哥拉斯⑥曾说过一句神秘的格言:“一要啃掉自己的心。”如果将这个比喻讲得再明白一些,就是说,那些没有朋友的人,其实是在自己啃啮自己的心灵。称不得不承认,友谊的创造性作用很奇特: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友谊对于人生,就像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⑦。它既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化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在自然界中,物质可以通过结合得到增强。而人与人之间不也正是如此吗?
  以上所说都是为了证明友谊的第一种作用——能够调剂人的感情,而友谊的另一种作用却能增进人的智慧。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摆脱阴雨连绵的烦躁,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思想,而走向光明理智的思考,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朋友能给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种平心情气的讨论都能把搅扰你心头的一团乱麻,整理得井然有序。当人们把一种设想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也就渐渐看到了它们可能招来的后果。有人曾对波斯王说:“思想是卷着的绣毯,而语言则是打开的绣毯。”所以有时与朋友进行一小时的促膝交谈比一整天的深思默想更能使人的思维豁然开朗。其实即使是没有一个能对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而增长见识。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锐利。对于一个人来说,与其把一种想法紧锁在心头,倒不如把它倾吐给一座雕像,也比闷在心里好。赫拉克利特⑧曾说过“初始之光最亮”。但实际上,一个人自身所发出的理智之光,往往会受到感情、习惯、偏见的而不那么明亮。俗话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的确如此,但友人的逆耳忠言却恰好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一是关于事业的。最能使人心灵健全的莫过于朋友的良言忠告。阅读伦理的教条不免会感觉枯燥。以他人的过失为鉴戒,有时也未必切合自身的实际。自我改善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朋友的告诫。事实上许多人(包括伟人)之所以做出终身悔恨之事,就是由于他们身边缺乏益友。所以正如圣雅各所说的:“虽然照了镜子,却看不清自己的嘴脸。”就事而言,有人认为两双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双眼睛见到的更多,或者以为一个发怒的人未必不如一个沉默的人聪明,或者认为毛瑟枪不论托在谁的肩上,还是支在�个支架上都会打得一样准——总之,这种观点认为有没有别人的帮助结果都一样。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骄傲而愚蠢的说法。最有益于事业的无过于忠告。在听取意见的时候,有人喜欢一会儿问问这个人,一会儿又问问那个人。这当然比不问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危险。一是这种零敲碎打得来的意见可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因为最好的忠告往往来自于诚实而公正的友人。另外,这些不同源泉的意见还还可能会互相矛盾,使你不知所从。比如你有病求医,一位医生虽会治这种病却不了解你的身体情况,服了他的药虽然这种病好了,却可能从另外的方面损害你的健康,治了病却也伤了人。所以最可靠的忠告,只能来自于最了解你事业情况的友人。友谊对于人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益处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如同一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只能这样来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情是不能靠自己去完成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种益处了。因此古人说:朋友就是人生中的第二个“我”。但这句话的分量似乎还不够,因为朋友并不仅仅是另一个自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挚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为他将能承担你未做完的事业。因此一个好朋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使你获得又一次生命。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便自己去办的。比如人为了避免自夸之嫌,很难由自己讲述自己的功绩,可怕的自尊心又使人在许多情况下无法仰首去恳求别人。但是如果有一个忠实可靠的朋友,这些事就都可以办到了。又比如在儿子面前,你要保持父亲的身份;在妻子面前,你要考虑作为男子汉的体面;在仇敌面前,你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作为一个第三者的朋友,就可以全然不计较这些,他会实事求是地替你出面主持公道。
  由此可见,友谊在人生中是何等重要。它的好处地无穷无尽的。总而言之,当一个人面临危难的时候,而他平生又没有任何可以信托的朋友,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一句话——自认倒霉吧!
  ①语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②埃辟门笛斯,古希腊哲学家,曾隐居山洞中 57 年。③诺曼,古罗马哲人。
  ④埃辟克拉斯,已见前注。
  ⑤阿波罗尼斯,古罗马哲人。
  ⑥中世纪的一种方剂,用于风湿等病症。
  ⑦苏拉,古罗马统帅,独裁者。庞培是苏拉的部下。⑧恺撒,古罗马的统帅、政治家、独裁者。于公元前 44 年为罗马民主派政客所刺杀。刺客中有他的朋友布鲁图斯。
  ⑨阿格里巴(生于前 63 年),为罗马帝国名臣之一。⑩此为意译。
  ①塞纳留斯(公元 146——211),罗马杰出帝王,公元 193——221 年在位。普罗丁是他的爱将,后因叛变被赐死。
  ②于公元 98——117 年任罗马皇帝,以英明著称。③于公元 161——180 年为罗马皇帝,以英明著称。④科梅尼(1145——1519),法国历史学家兼政治家。查理大公(1433——1477),法国政治家。
  ⑤路易十一,1461——1483,为法兰西国王。⑥毕达哥拉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⑦变译作“哲人之石”。
  ⑧赫拉克利物特,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⑨语出《新约?雅各书》第 1 章第 23 节。二八 论消费
  金钱是供消费的,而消费应当以荣誉或行善为目的。因此,各种消费因其目的不同而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是为了国家利益,就值得倾家荡产。正如虔诚的依靠为进入天堂而献出一切那样。
  但是,日常的消费应以个人的财力状况为标准。支出绝不能越过收入。 要管理得当,谨防被家仆所欺骗。同时力求以低于估计的支出,得到高于它的效益。毫无疑问,要想使自己收支平衡,应把日常的花费控制在收入的一半以下。而如果想变得富有,那就只能消费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下。
  即便你是一具大人物,自己动手管理财产也绝不会有失身份。有些人不愿这样做,并不是他不把财产系挂于心,倒可能是怕因检点它而发现自己已破产,平添许多无穷的烦恼。然而你若不找出伤口来,又如何能医治呢?不会当家的人一定要雇位得力的帮手,并且最好要经常更换,因为新人往往比较谨慎。
  很少过问家计的人,至少应对自己财产的收支大概做出一定的计划和安排。一个人若在某一方面开销较大,就必须在另一方面上有所节制。比如在吃喝上花钱多,就应在衣着上节省,在住房上讲究就应减少在马厩上的花费。处处都大手大脚,将难免会陷于窘境。
  偿还债务时,不要急于一下还清。否则与久欠不还毫无分别。一次还清债务的人有可能重走借贷的老路。因为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轻易摆脱了债务的负担,难免又会旧病复发。而一点点地偿还债务,就会使人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无论对他们的心灵还是财产都有益处。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就不能不计较小节,减少自己零星的花费要比低三下四地谋求小利更为体面。对待自己的日常经济支出应该始终小心翼翼,但对那些一次性的开�不妨大方一些。
  二九
  论强国之道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邀请雅典政治家塞米斯托克里演奏竖琴。他说:“我不精于琴道。我只知怎样使一个小邦变成强国①。”此君一向咄咄逼人,骄傲不逊。但他这句话的确可以作为评判政治家的尺度。我们可以用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历代的治国者,就会发现可以把他们划分为两类——有一类人善把弱邦变成强国,却不会弹竖琴。另一类人精于艺之术,却不善于把弱邦变成强国。不仅如此,这种精通琴艺的治国者,往往还具有一种相反的才能,就是把一个繁荣兴旺的强国搞得河山破碎。有许多尊享高官厚禄者,媚上欺下,只精通弹琴一类的雕虫小技,却无术于兴国利民。这种治国者,被恰如其分地被称为“弄琴者”。他们虽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哗众取宠,但对于治国经邦,却毫无裨益。还有一种政治家,完成有余却无能创业,这种平庸之辈也是不足为训的。一般而论,官员应当勤勉清廉,善于为君主补缺拾遗,然而仅依靠这种勤政之术,仍然无法领导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富强。我们所应当探讨的,是任何伟大的政治家都不能不注意的强国之道。对于雄才大略的英主来说,这一问题是最值得认真思考的——怎样才能做到既非好大喜功,又非无所作为呢?
  每个国家的疆域有限,它的财政收入也是有限的。它的人口可以用数字来统计,城镇可以见之于地图。然而尽管如此,在政治中最不易做的计算,却正是以一个国家实力的估计。我们知道,基督并没有把天国譬喻作一个巨大的果实,却只譬喻为一粒小小的芥籽。然而就是这样一粒不平凡的芥籽,一旦播种就能繁殖,最后将带来满仓的收获。同样对一个国家的实力也可以用这个观点去譬喻。有些国家貌似庞大,其实内部衰朽。有些国家貌似弱小。却正在发展壮大。
  国家的强弱,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高墙、坚垒、大炮、火药、战车及骏马。从根本上说,只有民气强悍英武,国势才能强盛不衰。否则,尽管有强大的武务,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罗马诗人维吉尔说过:“狼并不介意它所面对的羊究竟是一只还是一群。”在阿比拉之战中,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所面对的波斯军队浩如人海,以至连他的战将也感到惊惶,因而建议将作战计划改为夜袭。但是,亚历山大却说:“我从来不用偷偷摸摸的方法却取得胜利。”结果他纵兵入阵,竟以人数极少的精兵击败了数目庞大的乌合之众。
  而相反的事实是,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尼斯与罗马军团对阵,当他发现对手只有 1.4万人,而自己却有大军 40 万时,不免骄傲地夸口:“这么一点敌人,作为一个来求降的使团人未免太多,但是作为一支来打仗的军队,又未免在太少。”然而战斗还不到日落时节,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全军覆没了。
  上的这类事例举不胜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军事的强大,不取决于数量,而取决于质量。首先靠的是民心与士气。有一句俗话说:“金钱是战争的肌肉。”但如果这肌肉并非生长在一个健康的人体上,那也无非只是一堆烂肉罢了。
  当利底亚国王克里沙斯向雅典政治家俊伦②夸耀他的财富时,梭伦说得好:“陛下,这些财富并没有主人。它在未来只能归于强者所有。”所以治国者应当懂得,数字庞大的军队和财富都并不可恃。至于那些花钱雇来的军队,就更不什一说了。
  一个国家的 民如果负担着太重的苛捐杂税,那么这个国家的民气就不能勇敢尚武。负重的驴子怎么可能和剽悍的雄狮相提并论呢。但是,人民自愿捐纳所得税的国家不在此例,荷兰和英国就是这一类国家。但尽管如此,军费负担过重的国家,也是不会强大的。
  要想使国力强盛,还应当抑制贵族和食利者的发展,不能使这两个阶级过于强大。否则,就会发生本末倒置的情况,农民与工匠的成果,都将被他们蚕食消耗掉,这也正像树林中的情况一样,那种高大的乔木之下,是很难繁生出灌木的。例如英国和法国的对比,就土地和人口而言,英国都次于法国。但在历次战争中,英国的优势却胜于法国。原因就在于英国人民的素质高于法国,英国士兵来自于自由的中产阶级,而法国士兵则来自于贫贱的农奴。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当感谢英王亨利七世所实施的那种有远见的政策(详细讨论,请参看我的《亨利七世传》)。他实行了限田和均田的农业政策,限制对土地的兼并,使豪强难以发展,两极分化一致过分尖锐,从而达到了古诗人维吉尔所形容的理想境界:
  “田地丰饶
  士卒强盛。”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略的(这种情况据我所知仅存在于英国,此外也许还有波兰),就是我们的国家不存在奴隶制。就连贵族仆役在身价上也是享有自由权的公民。由他们组成的军队,战斗意志——也就是捍卫自由的意志是非常强烈的。据说巴比伦王尼布甲曾梦见一棵大树,此树根脉强壮,以至枝叶不管长得多大仍然可以支撑。这是一个好梦,它的寓意是,即使一个小国,如果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兼容并蓄的国策。善于不断从外部吸取人员和文化上的精英,那么也一定可以发展成为一个�等的强国。反之,就很难得到生存和发展。斯巴达人对于外邦人入籍控制得最严,因此他们能把这块小小的城邦坚守得很牢固。然而一旦他们面临必须向外开拓的局面,就会很快土崩瓦解了。
  历史上最乐于向世界开放的城邦莫过于罗马。他们愿意把公民权授予一切愿意归顺和定居于罗马城的人,而根本不考虑他们过去属于哪个国度。不仅如此,他们还允许这些外籍公民享有与罗马人完全平等的权利——不但享有贸易权、婚嫁权、继承权,而且享有选举权和担任公职权。罗马人不仅将这种权利授予个人,也授予家族、城郊甚至�个国家③。同时,罗马人把自身看做世界的公民,他们不断向外扩张、拓展和移民。于是罗马开始不断向世界化发展——一方面是罗马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是世界走进了罗马。这也正是罗马可以从一个初期的小邦,迅速成长为称霸一方的世界强国的原因。近代历史中也有类似的事例,我常常觉得惊诧,那么少的西班牙人何以获得如此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呢?这种局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候他们可能正是吸取了罗马人的经验。虽然他们没有采用允许外邦人自由入籍的政策,但在他们的军团中,外籍士兵的待遇却和本国人相同。而且他们不仅使用外籍士兵,也聘用一些外籍军人担任高级将领。这样他们就改善了本国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制作工场中的生产和劳作,与军事活动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南县尚武好战的民族,往往在生产上比较懒惰——他们一喜欢从事劳动,却喜爱冒险。因此,古代的斯巴达、雅典、罗马等国家,都蓄养奴隶从事劳作。但奴隶制是违背基督教精神的,因此这种制度今日已不再能推行。取而代之的办法,就是把奴隶们干的工作交付给用钱招来的外籍工人。特别是如下几类繁重低下的工作——耕作、仆役以及铁匠活、泥瓦匠活和木匠活等。这样,武士就可以成为专门的职业了。
  一个国家如果想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以最大的力量加强国防和军备建设。其实我以上所讨论的,都不过是所需要的条件和准备罢了。因为如果没有目的和行动,条件和准备又有什么用呢?据说罗马城的始祖罗慕洛临死时留给罗马人的遗言就是:不断加强实力,营建一个世界帝国。
  善战的斯巴达国家的全部组织结构也都体现着这样一个总体的霸权目标(虽然组织得并不完善)。在一段较短的时期里,波斯国和马其顿车也曾成为军事霸主。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撒克逊人、诺曼人也都曾有过类似的梦想。土耳其人至今仍然具有这种梦想,只是实力不到罢了。
  欧洲今天的诸基督教国度中,实行这种军国政策的只有西班牙一国。想要信徒武力成为强国的,一旦武力衰败,国势必然下跌。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是,如果发动战争,必须在宪法和政策上有正当的根据。人性中天然具有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使人们只乐于支持和参加那种有合理目标的战争(假如没有正当的理由至少也应当找到适当的借口。)土耳其人对外发动战争,就常以传播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为借口,罗马 不断对外进行领土扩张,但他们却从不以侵占领土作为战争理由。就发动战争的理由而论,像本国的领土受到威胁,商人或使节遭受非礼等可以利用的借口。此外,同盟国所受到的侵犯或威胁,也可以用作开战的借口。罗马人就曾经这样做过。他们非常乐于援助那些曾与他们订盟的国家,并且从不让其他盟友有抢先的机会。
  但是对别国内部的党派争斗进行武力干涉,这绝对不能算正当的理由。例如罗马人为支援希腊殖民地独立,而对希腊人屐发动的战争;斯巴达人与雅典人为在希腊抢先寡头政治或民主政治发动的战争等等。一个人如果不经常从事运动,身体不可能健壮。同样,无论是一个君主国还是民主国,师出有名的一次体面战争无疑就是最好的锻炼。但这不包括内战。内战是耗损元气的热病,而对外战争才是有益于国家强大的运动。为了准备这种运动,应当经常鼓励人民的尚武精神。此外,还应当保持一支强大的、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常备军。西班牙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那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常备不懈已有 120 年的历史了。
  能否取得海上的霸权地位,是决定一个世界帝国能否建立的关键。古代西塞罗在写给亚提科斯的信中,论述庞培与恺撒作战时的这样一个战略:“庞培的政策就是当年雅典战胜波斯的战略,他懂得谁掌握了制海权,谁也就掌握了世界!”毫无疑问,如果不是由于庞培过于自信和轻敌的话,那么用这种战略他确实是可以击败恺撒的。关于上海战的战果,众所周知,奥古斯都与安东尼在亚克汀海之战,决定了罗马第一帝国的归属④。1571 年勒邦多海上之战,土耳其舰队的覆灭,导致了这个骄横帝国的衰落⑤。历史上许多次战争都是以陆战开始而以海战告终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至于内陆的霸权,局面总是有限的。就当代而论,英格兰已赢得了海上的优势,这就使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海岸交通线控制全欧,而且可以向富饶的东、西印度群岛进一步拓展。
  与古代那些威武雄壮的战争相比,近代的战争黯然失色。这完全与现代那些荣誉勋章的泛滥戚戚相关。他们往往不加区别地将勋章授予那些军人或非军人。但是在古代就不同,国家更珍惜战争的荣誉。所以,在战场上刻石立碑,为烈士建纪念碑,授予英雄以统帅的桂冠⑥,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举行成套的凯旋仪式,给复员的战士慷慨的赏赐以及给伤残者优厚的抚恤等,这些明知的政策和措施,巧妙地激励鼓舞了全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斗志。
  当年罗马人最为重视的大事就是战争胜利后的凯旋仪式。举行这种仪式不仅是为了炫耀胜利,在而且还包含三重意义:把荣誉雪球将帅;把战利品献交于国库;以及把赏赐颁发给士兵。但是,如果率兵的将帅是君主本人,那么君主就应当把胜利的荣誉授予全体人民。
  最后,我们可以这样来作一下总结:强身无术,但是强国有道。关于前者,可以说人的体格形态是天生的,所以人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身高和体质。但是国家就不同,每个统治者都可以通过推行适宜的政策,而改良风俗,加强国力,从而造就富强之势。但人遗憾的是,这一点至今为止还不是所有的治国者都能理解了的。①塞米斯托克里,前 514 年生。雅典政治家、军事家,领导雅典在海战中击败波斯,后因专权而被放逐。卒于前 449 年。
  ②梭伦,雅典政治家,立法者,前 639——前 559 年。③罗马公民权包括:选举权;被选举任官权;婚娶权;财产权。享有这四种完整权力者方为罗马正式公民。这种公民权在罗马帝车后期得到普及。④亚克汀海战,发生于公元前 31 年,地点在希腊西部海域。⑤勒邦多海战,发生于 1571 年,地点亦在希腊海域。⑥统帅,来自拉丁文,后转义为皇帝。
  三十 认养生之道
  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善于自我观察的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药。对于一种欲望,如果人能断定“它对健康是不利的,我应当摒除它”,肯定比断定“它对我好像并无害处,放纵它无所得”要安全得多。要知道人在身强力壮的青少年时代所养成的不良嗜欲,到了晚年是要一并结算的。年纪是不能用来作赌注的。人要注意自己年龄的增长,不要以为自己永远可以做与过去同样的事情,因为岁月的确是一饶人的。如果需要改变一种饮食习惯,那么最好全面重新调整一下。因为大自然中好像存在一条规律,就是改革一部分不如改革整体为好。如果你一旦发现某种嗜好对身体有害,你就应设法除掉它。但是,如果身体不能立即适应,就不宜操之过急。要经常优质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人尤其应当克服嫉妒、暴躁以及焦虑、抑郁、怒气、苦闷、烦躁等情绪。人心中应当经常充满希望、信心、愉快,最好常常发笑,但不要过度狂喜。要多欣赏的景物,进行对身心有益的学问的研究和思考 ——如阅读历史、格言或观察自然。无病时不要滥用药物,否则一旦疾病降临时,药可能就不再生效了。但也不要忽视身体中的小毛病,应当注意防微杜渐。生病时,要努力恢复健康;健康时应当经常从事锻炼。许多体力劳动者在生病时健康恢复地较快,说明锻炼对增强体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增强体质的办法之一,是设法适应两种相反的生活习惯。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加强那种对生命有益的习惯——例如禁食与饱食,还是以吃饱为好;失眠与睡眠还以睡眠为好;静止与运动,还是以运动为好。当然古人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进行广泛的锻炼的确能够改善人的适应能力。
  有些医生很放纵病人,而有些医生则要求病人绝对服从自己。这两者都不好。速查的医生中介于二者之间的。因此在选择医生的时候,还要注意,医生的名望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了解你身体情况的医生可能会更好一些。三一 论猜疑
  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飞起。这种心情可以迷惑人的心智。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你的事业。
  猜疑易使君王变得暴戾,使为人夫者产生嫉妒之心,使智者陷入重重困惑。猜疑者未必是由于怯懦,而往往是由于缺乏判断力。所以一个很果敢的人有时也可能会堕入这种情感,例如亨利七世便是。世间少有像他那样果敢的人,但也少有像他那样多疑的人。但正由于他具备这种气质,所以猜疑对他危害并不大。因为当他产生了疑忌时,并不会贸然信从这种疑忌。对一个胆怯的庸人,这种猜疑则可能立刻阻滞他的行动。猜疑的根源是由于对事物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消除疑心的有效办法。其实人们又希求什么呢?难道他们以为与他们打交道都应当是圣人吗?难道他们以为人应该杜绝一切为自己谋算的私心吗?
  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告做好了免受害的准备;当这种猜疑被推翻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人尤其要警惕由于别人传来的猜疑,因为这很可能是一根有毒的挑拨之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对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由此解除或证实你的猜疑。但是对于那种卑劣的小人,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正在被怀疑,就可能会制造出更多的骗局来。
  意大利人有一种说法:“受疑者不必忠实。”其实这是一对的,因为在受到猜疑时,人就更有必要忠于职守,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三二 论言谈
  有些人讲话,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而从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似乎认为语言形式比思想实质还有价值。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意态却盛气凌人。这种人一旦被识破,就难免会成为笑柄。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同时又是那种善于将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这种人可以称作是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单调无聊的谈话会令人生厌,因此,善于言谈者必善幽默。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以及别人同情的苦恼,等等,绝不应用做话题加以取笑。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刻薄,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聪明,其实这种习性应该加以根绝。正如古人关于骑术所说的:“要紧掣缰绳,少打鞭子。”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是低估了被伤害的记忆力和报复心。在谈话中善于提问者,必能多有受益。若所提问题又恰是被问者的特长,那将比直接恭维他更有利。因为这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被请教者感到愉快。但提问应当掌握好询问的分寸,以免使其变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作为客厅中的主人,应当使在座的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以免有人产生被冷落感。遇到有人独占谈局,主人就应当设法将话题转移。还要记住,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如果你对自己所了解的话题不动声色,那么下次在你所不懂得的话题中保持沉默,人们也不会认为你无知。关于个人的话题应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我有个朋友,他总用这样的话讽刺自吹自擂的人, “此说:公真聪明,因为他居然对自己无所不知。”人只有在这样的形式下表现自己,或许应该不会招致反感。这就是以赞扬他人优点的形式来衬托自己的优点。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就像一片原野,使每个行走其间的人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为一条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单行道。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我有两位贵族朋友,其中一位豪爽好客,但就是喜欢骂人。于是另一位便经常这样询问那些参加过他家宴会的人:“请说实话,这次席上难道真的没有人挨骂吗”等客人谈完,这位贵族就微笑说:“我早猜到他那张嘴,能使�切好菜改变味道。”此外关于谈话的艺术还应当了解:温和的语言胜过雄辩的力量;不善答问者是笨拙的,但没有原则的诡辩却让人感觉到轻浮;讲话过多地绕弯子会人厌烦,但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只有能掌握此中分寸的人,才算是精通谈话的艺术。三三 论殖民事业
  殖民事业是远古英雄时代的产物之一。当世界年轻的时候,这可以养育众多的子女,如今老了,能养育的子女自然就少了。我们可以说,殖民地就是那些老年国家的新生子女。它通常都建立在未开发过的处女地上。因为那些地方的土地没有主人,不会发生竞争。否则,就不是殖民是扰民了。
  殖民事业有如造林,至少要投资 20 年后才能有收益。急功近利,则是许多殖民地失败的原因。当然,如果能够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那是最合于理想的。把本土的罪犯或其他社会渣滓送去从事垦拓事业,是危险而且不道德的。移民应当选拔那些有专长的人例如农艺家、工人、铁匠、木匠、渔夫、猎人,还应当有医生、厨师。在待垦辟的土地上,要充分利用它的天然资源,如那些土特产栗子、核桃、菠萝、橄榄、枣子、樱桃、草莓、蜂蜜等。此外还要注意栽植那些生活中必需的食物,如蔬菜、玉米等,至于大麦、小麦,费工太多就不妨先种豆类,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副食。但是,考虑到第一年的种植未必会有理想的收获,因此在筹备殖民之前多准备食物是非常必要的,至于牲畜和禽类,要选择那种繁殖快而又不易生病的,如猪、山羊、鸡、鸭、鹅之类。
  在殖民初期阶段,对于食物应当像战争中的围城一样,实行严格的定量配给制度。在分配土地时,要把最平坦的好地,作为公田,把收获征入公共仓库作为储备。把小块的零碎土地分给个人作为园圃。要及时发展殖民地的土特产品,以便输出国外,换取�需的各种补给品。例如美洲的烟草种植就是这样发展的。森林也是宝贵的资源,要善于开发利用。矿产也是如此。此外,在气候适宜的海岸,还可以制造食盐,制取麻类、采集药材、香料、皂类等等。这些固然有利可图的事业,但在殖民初期阶段,却不可把人力都集中于此,从而忽略了食物生产,导致饥荒。在政治上,最好实行集中管理制度,但是配备一个好的顾问团。必要时可以限制地发布戒严令。不要忽略宗教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在寂寞、孤独和荒凉中具有精神的依托和支柱。政府中也不要设置过多的冗员。议会成员要选拔贵族、名流担任,最好不要作用商人。在殖民事业基础尚未巩固以前,不要对进出口征收高关税。最好免税,并且鼓励出口。还要注意保持人口的平衡,以免增加殖民地的负担。殖民地点如果过于靠近潮湿海滨,会引发一些疾病。因此住宅区要择高开辟。但是要注意,河、海又是有利于交通运输的。移民区还要储备充足的食盐,这不仅有益卫生,而且可以利用它延长食品的贮藏期。要善于搞好与当地土人的关系。不仅可以经常赠送些礼物表示友谊,更重要的是,要以平等互利的方式与他们交往,当他们受到外敌攻击进,还应当帮助他们抗击。要吸引他们到移民区参观,使他们开放眼界,了解世界上比他们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在经济基础巩固以后,就可以接纳妇女,使移民传宗接代。作为宗主国,如果只把人民送去垦辟,然后抛弃不管,那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耻辱,而且也是一件严重的罪恶。
  三四 论财富
  我把财富看作德行的累赘,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它了。在拉丁语中,财富与辎重、行李、包袱是同一个词。这一点值得深思。在军事上,辎重是不可缺少的,但也是一种累赘。军队往往为了保护它们而打败仗。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有限,越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所罗门曾说:“财富多者诱人渔猎,而对于人生,除了徒饱眼福以外又有何用?”一个人的财产在达到了某种限度后,就会无法消受。他可以储藏财富,也可以分配或赠送他人,或者用它换取富翁的名声。但对于他本人,这些财产只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用处。试看有人为了购买一些美丽而不中用的石头,竟肯付出连城的巨价,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再看看有人为了使巨大的资源能够派上用场,花费了多少莫名其妙的心思?也许有人说,财富可以在一切场合打通各个关节,救人于危难。而所罗门却说:“在世人的想象中,财富似乎是一座堡垒。”这话说得妙,的确只须幻想中才会如此。因为在历史上,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因多财而招祸呵!因财富而毁掉的人远比被财富所救助的人多。不要总是梦想发横财。财富应当用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应当慎重地使用,应当慷慨地有以济世,并且到临死时应当毫无留恋地与之分手。然而也不必因此就对财富故做蔑视。西塞罗评论罗马人波斯玛斯曾说:“他追求财富,但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是要得到行善的工具。①”这是一个好箴言。而所罗门的告诫也是值得汲取的:“想和横财者必堕于不义之术。”在神话中,当财富之神普卢塔斯接受丘比特的派遣时,他步履蹒跚,行走迟缓。但是当他接受了死神普卢陶派遣的时候,却跑得飞快。这个故事说信徒善良的方法和正当的工作获得的财富,是来之不易的。但是以别人的死亡为代价所得到的财富(包括遗产)则是快速而危险的。由于普卢塔斯是魔鬼那里取得的时候(如靠欺诈、压榨或其他恶术),那一定也来得很快。致富之术很多,而其中大多数是卑污的。节俭是其中最纯洁的一种。虽然实际上这也是不道德的,因为悭吝者必不肯帮助穷人。最自然的致富之道是取于土地,大地是人类伟大的母亲——给人以许多恩惠。但如果只靠种地致富,就未免太慢了。如果把财产大师地投资于地产和矿产上,财富倒可以得到迅猛的增值。我认识一位贵族,他是当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同时是大草原、大牧场、大森林、大煤矿、大铝矿、大铁矿和许多其他产业的主人。对于他而言,大地就仿佛是一条源源不断的财富之河。有人认为,赚小钱难,挣大钱却容易。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增值财富需要本钱,本钱愈大,得利愈多,所以富者可以愈富。但一般人只能规规矩矩赚钱,一要靠勤俭,二要靠公平交易以获得正直无欺的声望。依靠卑劣得来的财富是肮脏的。高利贷也是牟取暴利的捷径之一,但也是最卑劣的方法之一。它是把自己的财富堆积在别人的血汗上。甚至连安息日也要计算利息,为了钱时不顾冒犯天条戒律。但是放债者同时也冒着陷入他人圈套的危险,结果不但得不到利息,还有可能蚀掉本钱。信徒某种技术上的专利,抓住机会有时也能使人暴富。例如那位取得加那利群岛上制糖专利的企业家。②因此,一个有发明才智,又善于判断时机的哲学家,也具有发财的机会。靠固定收入的人很难致富,而轻率地拿全部财产从事投机生意的人,往往要冒倾家荡产的危险。最好的途径就是,既保持一种稳定的收入方式,又可以大胆从事某些冒险的试验。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会有退路。取得专利或垄断权,也是一种很好的致富之术。尤其当这种垄断品在市场上的需求很大时,替人做事赚酬金固然是正当的,但所做的事先千万不要涉及卑劣才好。例如为谋取遗产而参与阴谋,以图分利,就是极其卑鄙的。不要信任那些自称蔑视财富的人。他们之所以蔑视财富也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财富,假若他们一旦拥有钱财的话,恐怕没有人能比他们更敬奉财神了。不要吝惜小钱,钱财是有翅膀的,有时它自己会飞,有时你必须将它放飞,如此方能招来更多的钱财。人倒弥留之际,若不把钱财遗留给亲属,就只能留给社会。但所留遗产的数量应当适中。给子女留一份家业,未必是对他们的爱。如果他们年轻而又缺少见识的话,那么这家业招来许多鹰鸷环聚他们身边,把他们当作被围捕的猎物。同样,为了虚荣而捐赠大笔款项、基金等,正像不撒盐的祭器,保存不会太久,还有可能变成一座粉饰的坟墓,外表好看而内部滋生腐败。遗产的馈赠,最好在生前,而不要等到死后,因为活着赠人礼物是一种恩惠,而死后留给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已不能享用的东西。①西塞罗,罗马作家。波斯玛斯,罗马贵族。②加那利群岛,在非洲西北方印度洋中。
  三五 论预�
  这里所讨论的预言,并非神的启示,或异教徒的妄语,也不是神秘的征兆,而是那些貌似有根有据,其实却由来不明的所谓的预言。例如《圣经》中的女巫曾对以色列王扫罗作过如下预言:“明日你和你的子民将与我同归。”①荷马史诗中也有一个预言说:“伊里亚斯族将统治所有的海岸,直到他的子孙世世代代。”②这似乎预言了罗马帝国的兴起。
  悲剧作家塞涅卡作过如下的预言:
  “大海敞开她的衣襟,呈现广大的胸膛。狄菲斯将发现新的天地,特勒再不是最远的海疆。”③
  这好像是对于后来发现新大陆的一种预言。波利克拉特斯的女儿在梦中看见丘比特为他父亲洗澡,阿波罗给他身上涂油。④不久波利克拉特斯果然被钉在十字架上,太阳使他遍体流汗,风雨冲洗他的尸体。马其顿王菲力普梦见妻子的肚子被泥封了起来。起初他还以妻子不能生育的预兆。但是预言者却告诉他,她怀孕了。因为人类是从不对空瓶罐封泥的。后来她果然生了亚历山大。布鲁图斯刺杀恺撒后,在他的屋中出现过一个鬼影,对他说:“你在菲力帕还地遇见我的。”⑤提比留斯曾对加尔巴预言说:“加尔巴,你早晚会尝到帝国的滋味。⑥”罗马时代在东方流传过一种预言,说救世主即将诞生了。塔西佗以为这个预言是指奥斯帕斯的,结果应验于耶稣。以上预言后来都成为了事实。
  罗马皇帝多密汀在被刺前夕,曾梦见自己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金头——拿来他的继承人果然开辟了一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英王亨利第六曾对一个给他送水的幼童预言:“他将得到我们正在争夺的王冠。”结果是他竟成为亨利第七。法国的费纳特士曾派人以假名替国王算命,算命者预言这个人将会在决斗中丧生。王后置而不信,因为她认为不会有人向国王挑战。可是,她的丈夫后来正是死于一场赛马术的竞技中。在我还年幼的时候,也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年轻的时代,曾有一个流行颇广的预言,说:“当麻织成线,
  英格兰就完蛋啦。”
  把英国几位历代君主名字的头一个字母排列起来,就有了预言中的“hempe”这个字,当时人们认为,这预言似乎是说,等到这几位君主(就是亨利七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菲力普二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朝代过后,英国就要天下大乱。感谢上帝,这个预言并没有实现。但它却在英国的国名上得到了证实。因为我们当今的国号已不是“英格兰”而是“大不列颠”了。在 1588 年以前,还流行过一个预言,当时我们并不懂它的意思:
  有一天将看见,
  在巴与迈之间,
  挪威的黑色舰队。
  在它失去了以后,
  英国啊,大兴土木吧,
  因为以后不会再有战争了。
  直到 1588 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我国海军击溃以后,我们才理解,原来这个预�是针对西班牙的。因为西班牙王的姓恰好是挪威。当时还流传过一个占星术的预言:
  “88 年,一个出现奇迹的年头⑦。”恐怕也是针对西班牙舰队的。这个舰队,即使不算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也是武力最强的。至于雅典人克利昂的梦,看起来却仿佛是个玩笑。人梦见自己被一条龙吞了。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做腊肠的人在背地里给他惹麻烦,便有人解释说这个做腊肠的,就是那条龙。类似的事举不胜举。如果把梦兆和占星术方面的预言都计算一下的话,其数目恐怕更大。但我认为,这些预言并不值得过分重视,虽然它们可以作为冬夜炉旁闲谈的好话题。我所谓的不值得重视,是说它们没有凭信。但在另一方面,假如社会上广泛流传这种东西,政治家就不应当忽视。因为谣言的蜂起可以在历史上酿成许多祸乱。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严厉的法律禁止它们。人们之所以乐于传布和相信这种预言,有三种原因:第一是人们只注意这种预言的应给,而不去理会它们的不应验,对于梦兆也是如此。第二是预言的内容多数都是模棱两可的,以至可以给人们的各种推测和解释保留很大的余地。正如像前面所谈的塞涅卡的诗句那样。显而易见,地球在大西洋之西可能还会有很大的的天地,这些地方不一定总是一派汪洋。再加上柏拉图留下的那个“大西岛”的传说,更足以鼓励人把这种说法解释成一种预�了。第三也是最后的最重要的一点,很可能大多数这类预言,其实一种欺人之术,由�些穷极无聊的人在事后编造出来的。
  ①事见《旧约?撒母耳记》第 28 章。这是暗示以色列的覆败。②引自罗马诗人维吉尔诗篇。维吉尔原诗则出自荷马诗句,荷马原文云:“伊利亚及其后代将成为特洛伊之王。”
  ③诗中狄菲斯为希腊航海家。特勒是古代欧洲人认为的大地边缘。④波利克拉特斯,公元前 6 世纪时希腊小国萨木斯君主,于公元前 522 年被钉于十字架上。
  ⑤布鲁图斯刺杀恺撒后与恺撒旧部战于菲力帕,兵败被安东尼所杀。此事曾被莎士比亚采用,见《恺撒》第 4 幕第 3 景。⑥加尔巴于公元 68 年登基罗马皇帝。
  ⑦指 15 世纪德国占星家雷乔蒙塔努斯的预言书。⑧柏拉图曾根据古代传说认为大西洋中有一文明古岛,后沉没于海中。三六 论野心
  野心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奋发行动的体液①。但是当它被阻挠而不能实现时,它就将成为一种使人变得恶毒的催化剂。因此,当怀有某种野心者感到事业有希望成功时,与其说他们是危险的人物,不如说是忙碌的人物。但是如果他们的抱负因受到压抑而心怀积愤时,他们就将使用那种“凶狠”目光看人了。这时他们将成为幸灾乐祸、好乱喜祸之人,只能从他人的挫折中感受愉快。应当巧妙地驾驭利用这种有野心的人。如果君主使用这种人,那是很危险的。他需要不断提升他们,以免让他们感到失望。否则他们就可能把自己与其所承担的事业一同毁掉。如果觉得这点很难做到,那就最好不要使用他们。但在有些情况下,却又不得不依靠这种人。例如在战争中,必须挑选有将才者,这时不能顾及他们是否怀有某种野心了,因为没有野心的武将就如同没有鞭策的马,是不会奋勇向前的。在政治上,野心家也很有用处。他们可以作为君王的屏障,也可以作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所以提比留斯皇帝就曾作用有野心的麦克罗去颠覆他的政敌西亚诺斯②。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对野心家的驾驭之术。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不同类型的野心家的危险性也不尽相同。出身卑贱者比出身名门世家者危险小;直率粗鲁者比隐忍者韬晦者危险小;暴发户比苦心经营者危害小。君主控制野心家可以采用分势的办法。例如宠用新的野心家来抗衡已有的野心家。但是这种办法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就是朝廷中还有一批立场公正的大臣,能够超然于党争之上。这些大臣就好比船上的镇舱之物,可以防止船只由于波涛太大而倾覆。至于暗中设置某种监视和控制,使野心家时时感到压力的办法,也许能镇住性格比较怯懦者,但对于性格强毅者,非但不能奏效,反而还可能会激生变乱。这种人,君主应该恩威并施(软硬兼施),采用羁縻之术。至于其他方面,那种专注于一种事业的野心比凡事都想占先的野心要好些;忙于事务的野心要比谋求人心的野心要好些,富于竞争精神挑选难题做的野心,对社会可能还会有某些益处。至于那种想把别人的一切都抹成零,只允许自己成为惟一数字的野心家,才是最狠毒最可怕的。
  一个有心爬上高位的人,可能怀有三种动机:一、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二、取得权势;三、取得宝贵。怀有第一种抱负的人,是明哲的君子。能识别这种动机的君王,是伟大而贤明的。所以君主在选择廷臣的时候,应当重用那种把责任感看得比权位更重要的人,并且应该善于辨别远大济世的抱负与自私自利的野心。①希腊医学将人分为 3 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沾液质。认为胆汁质者性格暴烈。②西亚诺斯:罗马皇帝提比留斯时的禁卫军长官。深得帝王信任,大权在握,声势权盛。后来其怀不臣之心,诱奸皇帝的孙侄媳,并让她毒杀亲夫。在皇帝退休喀普瑞岛上是,谗逐皇后及皇子。皇帝提比留斯终于生疑,遂遣麦克罗到罗马,用计解除西亚诺斯的兵权,擒而杀之。麦克罗遂代为禁卫军长官。事在公元 21 年。三七 论宫廷化装舞会
  与本书其他论题相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游戏性。但对于君主们来说,这种玩意儿却似乎不可缺少。因此,这就值得讨论一下,如何使宫廷舞会趣味高雅而又不至过于铺张。
  歌舞应当是美妙的协作,这就要巧妙地配合音乐、歌唱和舞蹈。唱法应当庄重,而歌词应当高雅。采用轮唱与换唱的表演,就像唱颂赞美诗那样,应该是动人心弦的。至于舞法,应当讲究而不落套于庸俗,要感人但不要刻意哗众取宠。在舞台布置上,应当优美而富于变化,最好有多彩的灯光。音乐和歌声要嘹亮高昂。就服装色彩来说,在烛光下,白色最醒目,其次是粉色和浅绿。表演者的衣服上可以装些金属饰片,它们闪耀华丽但又很廉价。至于舞蹈者的化装,则要兼顾他们在剧中的社会身价。演剧中的插曲不宜太长。用作调节的小节目可以诙谐一些,使用诸如小丑、林神、黑人、侏儒、傻子一类的角色,但是庄严的人物不能用作打趣的对象,比如让天使和小丑一起上场,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丑恶可憎的事物如魔鬼,也不宜作为笑料。音乐要轻松多变。演出者要注意男演员与女演员的合作。舞台要干净、整洁、气氛融洽。
  至于比武竞赛一类的游乐,主要是要把开幕式和入场式搞得辉煌一些,例如可以使用狮子、熊、骆驼组成的军队,并且为他们装备盔甲、仪仗和饰物。这就够了,关于这些小玩意我讲得可能太细了。
  三八 论天性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不可能被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也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强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将他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一些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制定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到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克制自己,就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却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的办法:一、要长时间严格地约束自己。比如每当你想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 26 个字母以制怒。
  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比如有人在戒酒时,会采用每天都比前一天少喝一点的办法,最后戒绝。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
  “灵魂最自由的人,
  就是那种一举断锁链的人。①”
  此外古人还,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收效也很不错。只是要注意,另一极端最好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可以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过分相信可以克服一种天性。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偷偷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看到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扑上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有自知之明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要独处时要谨慎。只有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才最容易显露出来。因为那时李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环境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出来。有人的天性与他的职业要求相适合,这当然是很幸福的事。但是,那些能使自己做与其天性不相合的事业的人,则更需要毅力。因为在这时,“我的灵魂与我的存在个分离。②”因此在治学方面,对于最难读的书,可以订一个时间表,强制自己按规定时间和进度去读。当然,对于你所爱好的学科,就不必如此,因为思想会自然带着你向前跑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鲜花,也可能长成毒草。人应当时时检查,以培养前者而拔除后者。
  ①语出奥维德(前 43—18)罗马著名诗人。②直译为“我与所憎者同在。”
  三九 论习惯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所以马基雅弗利说:人的性格了承诺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习惯。他举了一个例子(是一个邪恶的例子),如果要谋杀一个人,在挑选刺客时,找一个生性残忍或胆大妄为的人并不可靠,最可信任的还是那种手上曾经染过血的杀手。也许马基雅弗利忘记了刺�亨利第三的克雷姆,刺杀亨利第四的瑞瓦雷克,以及行刺威廉公爵的约尔基和杰尔德都并非这种人①。但尽管如此,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因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我们常听人说以后要做什么,或者不再做什么;而结果却是从前做些什么,后来依然在做什么。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宗教的狂热力量才可与之相抵。除此之外,几乎一切都难以战胜习惯,以至一个人尽可以诅咒、发誓、夸口、保证——到头来还是难以改变一种习惯。
  如果说个人的习惯只是把一个变成了机器,使他的生活完全由习惯所驱动。那么社会的习惯,就具有一种更可怕的力量。例如印度教徒为了遵守宗教的惯例,竟可安静地卧于柴堆之上,然后引火焚身,而他的妻子也心甘情愿的与他一起跳入火炕。古代的斯巴达青年,在习惯风俗的压力下,每年都要跪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锻炼其吃苦的耐力。我记得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初期,曾有一个被叛死罪的爱尔兰人,请求绞死他时用荆条而不用绳索——因为这是他们本族的习惯。人俄国有一种赎罪的习惯,据说是要人在凉水里成夜浸泡,直到被冰冻上为止。诸如此类的事例实在太多了,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之大。
  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知道,幼年学习过的语言,常常是终生不忘的,这也是一种习惯。而中年以后再学习一种新语言,常常就很困难了。在体育运动上也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的性格仿佛是可以不断塑造的,因此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