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唐-张果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

經名: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原題唐賬果撰。書中所述丹訣,多與陳少微《大洞悚真寶經妙訣》相同。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

姑射山人張果撰

第一品 辨丹砂訣

丹砂者,萬靈之主,造化之根。居之南方。或赤龍以建號,或朱烏以為名。上品者,生於辰、錦州石穴之中,而有數色也。中品者,生於交、桂,亦有數類也。下品者,出於衡、邵,亦有數種也。皆綠清濁體異,真邪不同。受正氣者,服之而通玄契妙。稟偏氣者,服之亦得長生。上品光明砂,出辰、錦山石之中,白交石床之上,十二枚為一座,生色如未開紅蓮花,光明耀日。亦有九枚為一座生者。十二枚、九枚最靈,七枚、五枚者為次。每一座當中有一大者,可重十餘兩,為主君。四面小者,亦重八九兩。亦有六七兩已下者,為臣,圍繞朝揖中心大者。於座四面,亦有雜砂一二斗抱,朱砂藏於其中,揀得芙蓉頭成顆者,夜安紅絹上,光明通徹者,亦入上品。又有如馬牙,或外白浮光明者,是上品馬牙砂。若有如雲母白光者,是中品馬牙砂也。其次又有圓長似笑生而紅紫者,亦是上品紫靈砂也。又有如石片稜角生而青光者,是下品紫靈砂也。如交、桂所出。但是座生,及打石得者,形似芙蓉頭,面光明者,亦入上品。如顆粒或三五枚,重一兩通明者,為中品。片段或明徹者,為下品也。如衡、邵所出,總是紫砂打砂石中得而紅光者,亦是下品之砂。如瑛砂有顆粒,或通明者,伏鍊服之,只去世疾耳。如土砂生於土穴之中,嘆砂生於溪水砂土之中,土石相雜,故不中入上品藥。伏鍊服餌所用,如得座生最上品。座中心主君砂一枚,伏鍊餌之,可輕舉成上仙者矣。其諸商砂,及餘不屬南方而生者,其中縱有光明砂,但丹砂經元不載。

第二品 丹砂陰陽伏制及火候飛伏訣

本經云:陽精火也,陰精水也。丹砂是陽精,而須陰制者,水石、鹽、馬牙硝是也。如辰錦光明砂一斤,制之用石盥六兩,馬牙硝六兩。次光明砂一斤,可用石鹽、馬牙硝各四兩也。白馬牙砂一斤,可用石盥、馬牙硝各三兩。紫靈砂一斤,可用石盥、馬牙硝各二兩。如溪土雜色砂力小,可用石盥制之,而得其石盥及馬牙硝,若用制伏,須火燒令通赤。可用之石鹽,先須三度鼓成汁了,然可入用。其光明砂大者,須打碎如虹豆大小,於土釜中,先下馬牙硝和水,武火晝夜煮一百日,不得絕火。日滿淘取砂於鼎中,用陰陽火候飛伏。其鼎可受一升者。一日金鼎,二曰銀鼎,三曰銅鼎,四日鐵鼎,五日土鼎,土鼎者,瓷器是也。入砂於鼎中,用火候飛伏,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用八氣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而砂伏矣。每一候飛伏是五日,內四日用坎卦,一日用離卦。坎卦者水煮,四日離卦者,陽火飛之,一日初起陽火,飛時用炭七兩,常令鼎下有熟火七兩,不得增滅。每一轉飛時,即增炭一兩。忽有汞及霜和黑氣出,即和砂於缽中,以玉鎚輕手研,令汞入盡。依前安鼎中,用火候飛伏,至十二轉後,每一轉增炭二兩。即入石鹽一分,有汞霜可二三兩已上飛上,其霜靈光,鼎中藥色漸欲紫赤,至二十轉,加炭三兩,其鼎中有半兩已下汞霜飛出,在鼎蓋上。其霜堅硬如金片,黃白光明。至二十四轉,候足其砂伏矣。而色紅赫,光明可觀。其伏砂更用盥花裊之,重以黃土泥,緊泥封固,入陽鑪,武火逼之三十日了,輕飛者可抽服之一兩,可三百六十粒,用棗肉丸之,然須出火毒也。沈重者即鼓成金汁,而為寶也。

第三品 伏火丹砂可鎔鼓見寶訣

每一兩伏了砂,可用鹽花半兩。先置於鍋底,次入砂於上,待鍋藥通赤,便鼓之千下,而金汁流下,名日白金,面上黃明潤澤,色光不可論也。

第四品 化寶生砂

訣將丹砂中白銀,打作四兩鍋子,安通油瓷瓶中,其瓶可受一升者。寶鍋子可瓶子底大小也。先將此銀鍋子,用藥如後。
北庭砂一兩 石鹽一兩 麒麟竭一分

右三物和研,以苦酒調塗其鍋子四面,令藥盡乾。然以黃土為泥包曩,可厚二寸。即用糠火中,燒三七日。然後用炭武火,燒三日。去外泥,取其寶鍋子,安前瓶子中,入汞四兩。其汞須本砂中出者。入汞於鍋中了,著水五合,不得增臧,常令添瓶中水,至五合,文火養二七日,似魚眼沸。日滿又添生汞四兩,依前法火養二七日,令乾。固其口,武火逼之三日,而紅黃砂湧出寶鍋之上,收取其霜砂,依前添汞,令常有八兩汞在其瓶中,不得增減。依前火候養逼,令霜砂出,即收之。每四兩寶,計收砂一斤。即將其砂特,依前篇入藥,煮三十日。即入鼎中,陰陽火候飛伏,還用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足,其砂即又伏矣。若要鎔鼓之,依前篇用靈花為使,引金汁流下,可得黃花銀十三兩,色漸黃明也。如要服之,勿斷翠,但出毒一兩,可以棗肉丸,為三百六十丸也。

第五品 變金砂訣

將黃花銀四兩,打作鍋子,依前可瓶底大小,用藥如後。
蒲州石膽一分 石盥一兩 砲砂一兩
右件和苦酒研調,塗其鍋子四面,令藥盡。即以黃土泥包曩,於糠火中燒二七日後,用其炭武火燒一七日。去泥,出鍋子,依前樣安通油瓶子中,入本色砂中汞四兩,清水五合文火養二七日。後又添生汞四兩,文火又養二七日。候乾,緊固口,武火逼之令一日,其砂湧出,於寶金之上面,紅黃之色。而又收砂添汞,計收砂可得一斤,則數足也。更將前收得砂入其鼎,依前篇用火候飛伏,五日為一轉。內三日用坎卦,即水煮。三日用離卦,即陽火飛之。二日初起陽火,用炭七兩。每一轉候,即增炭三兩。忽有汞霜飛出,其色黃紫,形似箭頭,可一二兩。已來收其霜,於缽中和砂,以玉鎚研之,令入盡。依前入鼎中,用火候飛伏。經二十候,一百日足,其砂伏火。若要鎔鼓,亦依前篇,用盥花引鼓,即寶汁流下,而成青金也。若服之,但去毒,勿斷翠也。

第六品 變青金訣

將青金四兩,還作鍋子,用藥如後。
赤鹽半兩 大鵬砂半兩
右和研以苦酒調,塗其鍋子四面,以火炙漸漸塗藥盡,即以黃土泥包裊,以糠火中燒二七日後,又以炭武火燒一七日。去泥,出鍋子,依前安瓶子中。入汞四兩,水五合,不得增少也。養二七日後,又添汞四兩,又養二七日。令乾固口,武火逼一日,而湧出砂。收其砂,依前添汞,文武火養逼,出砂即收之,計至一斤,即數足也。又將收到砂入鼎中,依前法飛伏,五日為一轉。內二日用坎卦,水煮二日也。離卦三日,火飛三日也。火候一依前篇,加增炭數也。經十六候八十日,而金砂伏火也。若鼓之,即用鹽花為使,和鼓引令金汁流下,成黃金也。如要餌之,但勿斷翠,只出毒耳,可長存於世也。

第七品 變紫金砂訣

取黃金八兩,打作圓鼎,可受四合已來,又用金二兩作鼎蓋子,鼎內用藥如後。
硫黃一兩 赤鹽一兩 北庭砂一兩 大鵬砂半兩
右四味和研,以苦酒調,塗其鼎內及蓋下,令勻藥盡。候乾,以黃土泥暑,可厚一寸許,文火四面養之三七日,似常通手為候。三七日後,然武火一七日,晝夜不可絕火。滿日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鼎下,可三分許厚。懸安鑪中,其鼎下周迴令通安火處。即入真汞四兩,於金鼎中,著水二么。,以蓋合之,養經七日,其下常令有熟火五兩,不可增臧。其鼎中續續添水,長令有二合已來,不得遣乾。七日後更添汞四兩,又依前文火養七日。候乾,緊固口,漸漸武火逼之一日,便生紅光砂,可收五兩紅光砂。又添生汞五兩,拍鼎中其問常須有八兩汞,依前文火養七日,即固口。武火逼之一日,而砂湧出,則收之。以添汞出砂,都計得三十兩。數足,即依前篇法,別入鼎中,火候飛伏,還五日為一候。內一日用坎卦水煮,一日用離卦,即陽火飛之。四日,初起火用炭七兩,每一轉後,增炭二兩。至七轉後,增炭三兩,而便有五彩金輝霜飛出三二兩。收其霜於缽中,和砂,以玉鎚研之令相入,鼎中飛伏,經十四候七十日足,其砂已伏,紅明不測。若鼓之,以盥花引之,令金汁流下,成紅金也。要餌之,但出毒,勿斷翠也。

第八品變紅金訣

取紅金九兩,鑄一鼎子,可受五合許。又用二兩為蓋子,其鼎內依前篇,以藥塗之。用藥如後。
硫黃 北亭砂 赤盥 大鵬砂
右件藥等各增前一分,和熟研苦酒,塗鼎內周遍,藥盡候乾,以蓋合之。黃土泥包裊,可厚一寸。依前篇文武火,養三七日後,即火燒一七日,令泥毬色與火同赤。候冷去泥,重以甘土泥鼎下,可厚三分,置於鑪中,入真汞六兩,安鼎中,著水三合,續續添不得令乾。固口,武火逼之二日,即紅砂出。收砂,添汞八兩,依前文火養七日,後又武火逼二日,亦化為紅砂。又收砂,更添汞七兩。還文火養七日,即武火逼二日,又化紅砂。依前收砂,添汞五兩,亦文火養七日,武火逼二日。又收砂,添汞三兩,一依前文武火候養逼。計前後收得神砂,可三十二兩即止。將其砂和硫黃三兩,熟研令相入,便於金鼎中,陽火飛之。還五日為一候,每一轉則增炭二兩,經七轉後,每轉又增炭三兩。每轉轉看,忽有絳金霜飛出,收霜於缽中,和砂研,著苦酒一合,以玉鎚研令相入。依前安鼎中,用火候飛之,經十四轉,七十日足,其砂伏,其色紫光,若鎔之成紫金也。但用鹽花引之。若餌之,勿斷翠,去火毒耳,可長生也。

第九品 變紫金訣

取紫金一斤,鑄一鼎子,可受七合。又將五兩為蓋子,其鼎內依前篇,用藥如後。
硫黃四兩 赤鹽二兩 北亭砂一兩 大鵬砂一兩
右以苦酒和研,塗鼎內,以藥盡為度。候乾則蓋合之,以黃土泥包曩,可厚一寸。依前篇文火養之三七日,後依前武火一七日了。寒之去泥,重以甘土泥鼎外周迴,可厚二分半。即得懸安鑪中,以真汞十二兩於鼎中,著水三合,不得增臧,亦不令乾,續續添之。則以蓋合之,文火七日,令其鼎上常通手為候。日滿令乾,固口,即漸漸武火,逼之三日。開鼎看其汞,即化為絳霜。不得收,便更添汞九兩,亦依前文武火養逼。日滿開之,亦已化為絳霜。更添汞六兩,還文武火候養逼,日滿開之,乃化為絳霜,. o 更入汞五兩,還七日文火養,一日武火逼,而成紅紫五色絳霜砂三十三兩。出於缽中,著硫黃四兩,以玉鎚研一日,然卻入此砂於鼎中,固口。其上用純陽火候飛之,七日為一候。開之,又和苦酒半合,熟研,入鼎飛伏,七日為一轉。初起火用炭十三兩,每一轉增炭一兩,至五轉後,每轉增炭二兩。忽有五色鮮明砂出,即收砂。以苦酒一合,缽中研之,卻入鼎中飛伏。每轉轉須開看。即以苦酒和研。入鼎飛伏,經十二轉八十四日足,其砂伏火,而文彩輝赫,霞光錯雜,不可名言也。要鼓之,還用盛花引之為汁,流成紫磨河車金也。若餌之,但去毒留翠,一兩,用棗肉丸三百六十丸矣。餌之則輕舉也。以一丸河車丹砂,點汞及鉛錫銅鐵等一斤,為黃金耳。

第十品 抽汞訣

先取鐵鼎,上下安盥固濟。鑪上開一孔子,引內氣出。即用木柴火,燒之三日,一收汞出。未盡更飛之抽汞,此為妙矣。

第十一品 鍊汞訣

汞一斤,硫黃三兩。先研硫黃為粉,置缽中,下著微火,續續下汞,急手研令為青砂。後便入瓷瓶中,其瓶可受一升,黃土泥緊泥其瓶外,可厚二分。以蓋合之,緊固口。置鑪中,用炭一斤,於瓶四面養三日,長須有一斤火。三日後,便武火燒之,可用炭十斤,分為兩上,每炭五斤燒其瓶。若有青焰出,即以稀泥塗之,勿令焰出,火盡為候。寒開之,其汞即成紫砂也。黑鉛一斤,將鉛先於鼎中鎔成汁。次取紫砂,細研投鉛汁中,歇去,火急手攪,令和合為砂。便置鼎中,細研鹽花覆蓋,可厚二分,實按之,固口。武火飛之半日,靈汞卻出。一依七篇返數,投化合金坐砂。如第二返寶砂篇中用汞,汞即兩度抽用著鉛,卻抽歸汞添金花砂。第三返砂用汞,汞則三度燒抽入。第四返出砂中用汞,汞則四度燒抽。第五返砂用汞,汞還五度抽鍊。第六返砂用汞,汞亦依前度數,著硫黃燒成紫砂也。第七返用黑鉛一斤,轉轉燒抽火候,一依前訣,燒抽變鍊水火之精氣,亦合於七篇之大數,自然成大道化變也。

第十二品 辨諸石藥訣

辨石鹽:石鹽,陰極之氣結成其質,而稜角如片石,光白似顆鹽之類,味微淡於顆鹽,功能伏制陽精,銷化火之毒力。亦以礬石、硫黃敵,體變鍊之功,性能發明金精。去廳滯氣。七篇之中,用之為使也。
辨馬牙硝。馬牙硝,亦是陰精,形如凝水石。生於蜀川,其功亦能制伏陽精,銷化火石之氣。要獨伏制力,稍異於石鹽耳。
辨北亭砂:北亭砂,稟陰石之氣,含陽毒之精,功能銷化五石之金,力頗並於硫黃,去穢益陽,功甚大。質亦作顆生,而淺紅色光明通透者,為上也。七返二篇之中,用之為使也。若合於大鵬砂、赤鹽、硫黃之變鍊,功則高於造化也。
辨麒麟蜴:此藥出於西胡,稟熒惑之星,生於陽石,陰結成質,色如紫礦,形若爛石,共功於汞,能協益陽精,去陰滯氣,勾添其深,亦有大功。真者於火中燒之,有赤汁湧流,久而灰不易本色者,是其元也。

辨石膽:此藥出嵩嶽及蒲州中條山,稟之靈石異氣,形如瑟瑟,本性流通,精感八石,化五金精,用於中宮。若欲試之,塗於鐵及銅上,火燒之色紅,伏制變化,頗有大功也。又以銅器盛水,投少許入其水中,色不青碧,數日不異者,是真也。
辨大鵬砂:此藥稟陽精,但陰氣所養,形如琥珀,質似桃膠,其性和。若合硫黃、赤鹽變鍊,其功甚大。

第十三品 四黃制伏變化訣

雄雌毗硫,其質皆屬中宮,戊己土之位也。性含陽火之毒。然咸易變轉五金之質,而不易本光。有汁流通者,功能轉五石之精銅,而化成黃金也。如伏火,色變白,如輕粉,津液通利者,五金化成白銀也。且四黃功力,各稟本氣,變化其五金也。雄黃功能變鐵也,雌黃功能變錫也,毗黃功能變銅為銀為金,轉轉變化也,其硫黃功力最高,然且添陽益精,返濁歸清,是七十二石之將也。其四黃遇赤盥、大鵬砂、石膽,則伏質歸本,不易其色。若遇石鹽、馬牙硝、硝石、石膽,亦入於火,則變返而為白色也。是以《大洞真經》中七十二石制伏訣,皆須合胞胎也。若以土碌等分,和鉛粉及石腦,作鼎伏之,則土碌與四黃同類也。又能銷火毒,而成變化也。

第十四品 紫金變真丹訣

取真汞十斤,七返絳砂中紫金三十五兩,二物和合,於別甘堝中,銷鎔為汁。後即勻合一處,去火,急手攪令為細砂。入硫黃五兩,三物合於缽中,熟研一日。然後遷於鼎中,運火燒之六轉,轉轉添陽鑪鼎火候,滿日即成大丹也。鼓之即成紫金,留翠檮研,即為大丹也。
鼎火候訣
大丹鑪鼎,亦須合其天地人三才五神而造之。其鼎須是七返中金二十四兩,應二十四氣。內將十六兩鑄為圓鼎,可受九合,則應九陽極之數。蓋八兩,應八節。鼎蓋則二十四兩?十六兩為鼎,以應一斤之數,合大數,然後將和了紫金砂,入於鼎中,緊密固口,勿令泄陽氣。則於鑪中訣,取甲辰旬內,取戊申日,於西南地,取淨土,先累為壇,壇高二尺四寸,分為三台,台下通氣。上台高九寸,為天關,九竅,象九星。中台高一尺,為人關,十二門,象十二辰,門門皆須具扇。下台高五寸,為地關,開八闡,象八風。其鑪內須徑一尺三寸。然置鼎於鑪中,可懸二寸。下為土臺子乘之,臺子亦高二寸,大小合與鼎相當。然後運火,火候之訣,象乎陰陽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二氣為一月。其火日午前用熟火八兩,夜間從子至午,用火十六兩。陰時加火,陽時減火也。運轉火火數足,而成大丹也。

第十五品 鍊聖修丹石訣

北池玉石鹽一十二斤,及本色玄精八斤。二物以冬至之日夜半子時,合檮為粉,細羅了,於新爭八斗鍋中置藥,用小神水添,常令八分,煮如魚目沸,時時以柳篦攪之,晝夜不絕水火,煮至四十五日,自然於鍋底結硬,如白石。比去水,以無蛀孔皂莢八兩,神水八斗,挪過取汁,絹濾澄清,入鍋煮藥五日夜,自散其鹽,卻為水,其玄精為粉,澄在鍋底。比去靈水,取精粉曝乾,秤得八斤數足然。乃文武火燒九轉,每四十五日,即以神水煮一日,其柳篦子,夏至日日午時,正南採,無節病者,長二尺四寸作篦,收留,至煮藥時用也。
造小神水訣
小神水藥,用一鐵鼎,可盛八斗,拍蓋子鼎,內常添清甜水,火之常溫,以備添鍋煮藥用。其鼎中用汞一斤,朱砂半斤,硫黃四兩,合為粉,感氣用。至藥分解了,此藥投入不津器中,固口,入地三尺下,深埋之。至煮藥時出之,入鼎感氣,溫水用。用了卻埋之,至修砂時鑄鼎用之。前件玄精粉八斤,每斤入四小兩硝石,同研為粉,入瓷鼎,固口,以武火逼令藥實。其鼎可空二寸已來,入鑪,常以熟火一斤,晝夜不絕周迴,養四十五日。即破鼎,取藥,細檮羅,入鍋,以小神水煮一伏時,縛水盡藥乾,即一轉畢。第二轉准前,入硝石,入鼎,文武火四十五日出。又小神水煮一伏時,縛乾了,即第二轉畢。第三轉,每斤用四小兩烏驢乳,拌和勻,入鼎,准前火候日數。向後更不入物,直至九轉畢,然成神水華池。此藥堅硬如石,打之作金聲,入口消化成津液,埋之不腐,煮之不消,鼓之有如金汁,能住不住之物,能伏飛走之物,能與眾石為身,眾氣為神,能化五金成寶,水銀遇之立乾也。用藥一小豆許,並汞一兩,吸在口中,煖徹須臾。以如緬劑子相似,見火便成白金也。一切飛走藥物,見之立伏。五金鍊之成寶也,然成丹胎也。

第十六品 造大丹訣亦云神雪

取前篇埋者小神水藥,鑄作圓鼎,可受九合,並蓋全。取神水聖石一斤,為粉,入鼎中,上下覆藉光明丹砂二十四兩,仍以藥泥緊固口,弗令泄氣。暴乾,入八卦鑪中安。訖取冬至日子時起火,隨斗柄朔,運之其火。以手摹鼎,常令熱於人體為候。養一周年,開看其砂伏火,內外鮮紅,如未開紅蓮花,光明射日,若服之一兩,百病去除,邪魔不染,身生光澤,行如奔馬,顏色悅紅,神氣安暢。將此藥依前卻入鼎,又運火一年。開看其砂,外白內紅,光瑩璀璨。若服之一兩,身體清和,返老歸童也。又依前將藥卻入鼎,運火一年,開看其砂,內外俱白,通透光明,輕虛瑩徹,一似真雪輕舉。服此藥一兩,顏如少女,寒暑不侵,五災不害,與日月同光,永離衰老,便住於世,長生不死也。更依前法運火,直.至九周年畢,即成名曰神符白雪丹。服之即奇功莫測,造化無窮,烏餐成鳳,蛇餌為龍,人服神仙,坐致於風,立致於兩,玉女來侍,致給行廚,水陸畢備,畫地成江河溪谷,擁土為山嶽丘陵,握土為金,變枯朽為生榮,懵俗以為賢哲,在意所欲,無所不為,服之當日沖天也。土石五金,爍之化成寶也。

第十七品 造藥鼎受氣訣

石鼎受氣,先白礬二兩,清水煮一日。又入鹽二兩,煮一日。硝石二兩,煮一日。太陽一彈子許,入氣畢,火逼一日,令極乾。真母四兩,子六兩,合為膏,於跳子中,入土母二兩,水煮一日。鹽二兩,煮一日。硝石一分,煮一日了。入石鼎中,密固口,安懸鑪上,水下火養,常令通手為候。每一候五日,開入汞四兩,其鼎中藥上如白雪生。第二候慚成峰巒。每一候入汞數,至一斤為度。至十開後,其藥半紅。即十日為一候一開,至十開後,其藥全紅。至十日脫胎入官,養至一周年,出藥,入華池鍛了,入寒泉出毒,可餌之。第二轉取汞八兩,藥八合,入金鼎養之,名曰日月倍添無涯際也,寶藥俱可得也。千變萬化,遽莫紀耳,但自體而行之,祕之祕之。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竟

黄帝阴符经注-唐-张果

黃帝陰符經註

經名:黃帝陰符經註。唐張果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黃帝陰符經註並序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於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况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註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无階耳。近代李筌假託妖巫,妄為註述,徒叅人事,殊紊至源,不慚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嘗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製,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註,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矣。

黃帝陰符經註

張果先生註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自然之道,无所觀也。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見,故能照自然之性,唯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謂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无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謂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李筌以陰為暗,以符為合,以此文為序首,何昧之至也?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傳》曰:聖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則導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發機以拯之。務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於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聖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峽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賊命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五賊在乎心,施行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傳》曰:其立德明機用妙,發之於內,見之於外而已,豈稱兵革以作寇亂哉?見其機而執之,雖宇宙之大不離乎掌領,況其小者乎?知其神而體之,雖萬物之眾不能出其胸臆,況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李筌等以五賊為五味,順之則可以神仙不死,誣道之甚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傳》曰:人謂天性機為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聖人能體五賊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傳》曰:天機張而不生,天機弛而不死。天有弛張,用有否臧,張則殺威行,弛則殺威亡,天殺之機息。然天以炁為威,人以德為機。秋冬陰炁嚴凝,天之張殺機也,故龍蛇畏而墊伏;冬謝春來,陰退陽長,天之弛殺也,故龍蛇悅而振起。天亦有寒暄。德亦有寒暄,人亦有寒暄。德刑總肅,君之張殺機也,故臣下畏而服從;德失刑偏,君之弛殺機也,故姦雄悅而馳騁。位有尊卑,如人有天地。故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寇亂所由作;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尊卑猶是革。太公、諸葛亮等以殺人過萬,大風暴起,晝若暝,以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傳》曰:天以禍福之機運於上,君以利害之機動於下,故有德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无德者萬化而愈衰,以至於亡。萬變定基,自然而定。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傳》曰:聖人之性巧於用,居窮行險則謀道以濟之,對強與明則行義以退避之。理國必以是,行師亦以是。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傳》曰:九竅之用,三要為機。三要者,機、情、性也。機之則无不安,情之則无不邪,性之則无不正。故聖人動以伏其情,靜以常其性,樂以定其機;小人則反此。故下文云:太公以三要為耳、目、口;李筌為心、神、息,皆忘機也,俱失《陰符》之正意。

火生於木,禍發必尅。姦生於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傳》曰:夫木情靜,動而生火,不覺火盛而焚其質。由人之性靜,動而生姦,不覺姦成而亂其國。夫明者見彼之隙以設其機,智者知彼之病以圖其利,則天下之人彼愚而我聖。是謂生者自謂得其生,死者自謂得其死,无不謂得道之理也。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

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傳》曰:天地以陰陽之炁化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謀制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於人心,三才順動於天理。有若時,然後食終身;无不愈時,然後動庶績,无不安食;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殆至滅亡。

故曰:食其時,百骸治。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傳》曰:時人不知盜之為盜,只謂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覺之謂神,蓋用微之功著矣。李筌不知此文意通三靈,別以聖人愚人為喻,何甚失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傳》曰:日月有准,運數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觀天之時,察人之事,執人之。機,如是則聖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宜理合,安之善也。筌以度數為日月,以餘分為大小,以神炁能生聖功神明,錯謬之甚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傳》曰:其盜微而動,所施甚明愽,所行極玄妙。君子用之,達則兼濟天下,太公其人也;窮則獨善其一身,夫子其人也,豈非擇利之能審?小人用之,則失其身,大夫種之謂歟?得利而亡義,李斯之謂歟?豈非信道之不篤焉?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

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傳》曰:瞽者善於聽,忘色審聲,所以致其聽;聾者善於視,遺耳專目,所以致其明。故能十眾之功,一晝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息之,所以精也。故能用萬眾之人。荃不知師是眾,以為兵師,誤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傳》曰:夫心有愛惡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視而察之於外,心應而度之於內。善則從而行之,否則達而止之,所以觀善而懲惡也。筌以項羽其目機,心生於物,以符堅見機,心死於物,殊不知有否臧之用。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傳》曰:天以凶象咎徵見,人能儆戒以修德。以迅雷烈風動人之恐懼,以政福无恩而生大恩之謂也。李筌以天地不仁為大恩,以萬物歸於天為蠢然,與《陰符》本意殊背。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傳》曰:未發謂之中,守中謂之常,別樂得其志,而性有餘矣。安常謂之自足,則靜其志而廉常足矣。筌以奢為樂性,以廉為靜,殊乖至道之意。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傳》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效明而不可違,公之至也。體聖體之亦然。筌引《孫子》云:視卒如愛子,可以之俱死。何也?

擒之制在炁。

《傳》曰:擒物之以炁,制之以機,豈大小之才乎?太公曰;豈以小大而相制哉?筌不知擒義,誤以禽獸,註解引云:玄龜食蟒,黃腰啖虎之類,為是悲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者,人之所愛厚,於身大過,則道喪而死自來矣。死者,人之所惡,於事至明,則道在而生自圖矣。福理所及謂之恩,禍亂所及謂之害,損己則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筌引孫子用兵為生死,丁公、管仲為恩害,異哉?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聖,人以其期聖,我以不期其聖。

《傳》曰:觀天之運四時,察地之化萬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於人以蒙自養之謂也。知四時之行,知萬物之生,皆自然也。故聖人於我以中自居之謂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滅亡。理國以道,在於損其事而已;理軍以權,在於亡其兵而已。无死機則不死,鬼神其如我何?天生機則不生,天地其如我何?聖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國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機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機也;除死機以自取其生情者,死之機也。筌不瞭天道,以愚人。聖人體道,愚昧之人而驗天道,失之甚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註在上文。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傳》曰:自然之道,无為而无不為,動靜皆得其性,靖之至也。靖,故能立天地,生萬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靖之至,不知所以生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傳》曰:浸、微也。天地之道,體著而用微,變通莫不歸於正,微之漸,故能分陰陽,成四時之至順也。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傳》曰:聖人變化順陰陽之機,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註在上文。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傳》曰:道之至靜也,律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鳥獸居之謂也。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傳》曰:八卦變異之俠,從是而生。上則萬象,下則萬機。用八卦而體天,用九疇而法地,叅之以炁候,貫之以甲子,達之以神機,閉之以詭藏,奇譎之蕩自然也。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傳》曰:陰陽相勝之術,坦微而不違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進乎精曜象矣。

黃帝陰符經註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