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威阅箓醮仪-前蜀-杜光庭

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
洞神部威儀類(CH0307)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閱籙醮儀

經名: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閱籙醮儀。唐末杜光庭刪定,係早期天師道閱籙儀改編本。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閱籙醮儀

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定

凡閱籙,常以甲子、庚申、本命、三會、三元、晦朔等日,卯酉二時。

次發爐
太上玄元五靈老君,當召功曹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三炁正神,急上關啟三天太上玄元正一道君,臣今正爾入靖燒香,以今某月某日吉辰,於某州縣鄉里謹依先師之法,簡閱身中所佩正一盟威上仙上靈二十四階寶籙中將軍吏兵,以自防護,願得八方正真生炁降入臣等身中,令臣自啟速達,徑御

太上至真無極大道玉皇上帝御前。

係天師某治炁赤天三五步綱元命真人,臣某稽首再拜,上啟

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小臣愚短,千載幸會,得染清化,乃蒙覆蓋,賜受吏兵,以自保護,常依科法,每以吉日簡閱,臣所佩正一上仙上靈將軍等籙,籙上功曹使者將軍吏兵各有主職,保護臣某身形安神養性,長調宮府,三尸墮落,眾災消滅,內除疾病,外卻衰形,臣當以時言功舉遷,不敢違負謹啟。
次鳴法鼓二十四通
東向平坐閉目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麒麟鳳凰翔踞四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七星臨照形神。
次出官
謹出臣某身中上仙上靈百五十將軍,直使功曹,正一功曹,治病功曹各十五人出,主為臣某執使者,主將送東西南北正定諸炁,消除疾病,上仙上靈左右官使者,主將送東西南北,辟斥三災九厄五刑六害之考,都主吏兵,主左右無令前卻錯互,上仙上靈陰陽神决吏各十五人,出為臣和合陰陽,決定生籍安神養性,使合真仙上仙上靈陰陽治病,功曹治病太醫吏各十五人,出主為臣某調理陰陽察候五藏神仙妙藥,卻病銷災,上仙上靈二官百五十將軍,主領官將吏兵士卒圍繞臣某身周雨三重,無令空缺,上仙上靈郎吏虎賁察姦鉤騎三官僕射吏各千二百人,出主為臣某屯守所居宅舍房院營衛左右,隨逐東西南北常去臣百步兵刃,外向討捕凶逆,執捉姦邪,並令絕滅,不得縱逸,皆共保護臣某等身,上仙上靈天縐甲卒各千二百人,出天丁力士各百二十人出,主為臣某隨逐東西南北所有呼名應口而集,上仙上靈收炁食炁吏,收神食神吏,收鬼食鬼吏,收邪食邪吏,收毒食毒吏各六十人出,主為臣某收食天下毒疫鬼炁妖精邪神傷寒瘧痢毒注溫邪蟲獸,強(歹+羊)一切皆收而食之,悉令蕩散,上仙上靈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各十人,出主為臣某收捕兇邪鬼賊不正之氣,呈章奏表,速令上達。

次出奏法籙吏兵
謹出太上正一一將軍籙,籙中功曹將軍使者吏兵玉女等,為臣助國行化,翦滅凶惡,至道長興,謹出太上正一十將軍籙,籙中將軍符吏功曹等,為臣斬惡賞善,萬願隨心。謹出太上正一百五十將軍線,籙中靈官功曹將軍騎吏使者甲卒等,為臣辟斥四方不正人鬼,禍害永消。謹出太上正一三將軍籙,籙中將軍功曹童子玉女等,為臣脩生養炁,延長壽祿,所向隨心。謹出太上正一召百鬼籙,籙中功曹護身將軍玉童玉女等,為臣收斬天下身中魍魎,無害於人。謹出太上正一元命赤籙,籙中三天解穢玉童玉女五方龍王吏兵等,為臣消滅血食浮遊侵人之鬼,一切蕩除。謹出太上正一上仙召鬼籙,籙中諸部真人真神功曹六甲神將六丁玉女等,為臣殺滅身上三災九厄,一切無他。謹出太上正一九州社令籙,籙中諸部大將軍功曹玉童玉女直符使者等,為臣行綱布炁,制伏羣精。謹出太上正一星綱五斗籙,籙中太玄禁師,胡玄禁師,西玄禁師,壺公禁師將軍吏兵等,為臣禁截不道害人凶逆邪祟。謹出太上正一河圖保命籙,籙中真人功曹將軍玉童玉女等,為臣保守身命,應臣所請,悉令效驗。謹出太上正一六害籙,籙中太一君,皇天上帝君,太上元君,六害神消刑滅害功曹將軍等,為臣驅逐妖殃千精萬鬼,並令攝伏。謹出太上正一九鳳破穢籙,籙中天靈赤官斬邪功曹,誅攝斬伐擊截翦滅禽奇將軍使者玉童玉女等,為臣滌蕩不係籍之邪神,當令神應。謹出太上正一都章畢印籙,籙中天靈官功曹將軍仙人道士玉女使者等,為臣斬滅千邪萬妖不侵生人。謹出太上正一華蓋大籙,籙中諸部功曹將軍玉童玉女使者,為臣誅斬惡逆,消姦滅偽。謹出太上正一九天兵符籙,籙中功曹將軍吏兵甲卒等,為臣守固所居,呼召立到。謹出太上正一九宮捍戹籙,籙中功曹仙靈官將軍使者天縐甲卒等,為臣助國救民,應於心口。謹出太上正一八卦護身籙,籙中五方召鬼將軍,五帝將軍,左右僕射吏兵等,為臣尺置一兵,里置一營,按劍持戟,斬絕精靈。謹出太上正一三五考召籙,籙中三元將軍,五斗功曹,五星功曹諸童子使者等,為臣招星落斗,纏絡身形邪神惡人,並令攝伏。謹出太上正一龍虎斬邪籙,籙中功曹將軍使者玉童玉女等,為臣抵杆精邪,存念密應。謹出太上正一辟邪神籙,籙中玄老將軍,五鎮將軍,五蓋將軍,太上將軍功曹使者等,為臣鎮壓天神地衹魍魎精魅,永不害人。謹出太上正一四部禁炁籙,籙中赤官諸部功曹,將軍吏兵,玉童玉女等,為臣跳星躡斗,步紀存神,應於本心,勿生疾病。謹出太上正一大斬河邪籙,籙中五領將軍,胡越氏羌傖等,老君虎賁,施天發地,搖天動地將軍,五色華蓋兵馬無上玄老將軍吏兵使者,玉童玉女等,為臣飛戈輪刀,搜索精邪,營衛居止,皆令安隱。謹出

太上正一三五功曹籙,籙中蔽身隱影藏已兵馬等,為臣內守三宮,外治三界,天神地衹,壞道邪魔,悉乞蕩除,存思密應。謹出太上正一保命長生籙,籙中魁綱左右諸部功曹將軍吏兵使者等,為臣內治五藏,不使邪炁注入,心肝脾腎肺,敕三尸殄滅,百關調暢,白日沖天,仰荷玄澤。
次出諸部將軍兵馬
謹出太上正一諸部玄老五侯大將軍五十萬人,出無上玄老留大將軍,周天大將軍,蓋天大將軍,建天大將軍,中越大將軍,中武大將軍,中御大將軍,中亭大將軍各十萬人,出太上五蓋大將軍,天營大將軍,九種大將軍,沖天大將軍,九關大將軍,北闕大將軍,九珠大將軍,九道大將軍,正天大將軍,平天大將軍,越門大將軍,中央高皇領大將軍,東方青領大將軍,南方赤領大將軍,西方白領大將軍,北方黑領大將軍,中央黃領大將軍,各十萬人。出各領所部,並依本位營衛臣前後左右,除凶滅惡,無上五種兵馬五十萬人。出中宮五營校尉兵十萬人,出城門校尉兵士四十萬人,出中央大兵四十萬人,出九正丈人中央大兵百萬人,出太上城門兵,天丁兵,前帝東營大兵,督天大兵,發地大兵,北方五秦兵各四十萬人。出太上青蓋赤蓋白蓋黑蓋黃蓋大兵各四十萬人。出左右將軍兵各十二人。出左右橫行兵六十〔萬〕人。出東方胡老君反甲逆鱗兵九十萬人。出南方越老君火營騎吏火燭兵八十萬人。出西方氏老君鍊杖金精兵六十萬人。出北方羌老君烏丸扁鵲兵五十萬人。出中央傖老君二十五萬官君兵五十萬人。出東方青始甲乙君,南方赤始丙丁君,西方白始庚辛君,北方黑始壬癸君,中央黃始戊己君,天柱司命君等,車騎兵各千二百人。出高天萬丈大鬼百鬼中王各萬二千人,吏兵六十萬人。出高功司馬中騎大將軍郎吏虎賁察姦鉤騎三官僕射各千二百人。出天騶甲卒天丁力士收炁食炁吏,收神食神吏,收鬼食鬼吏,收邪食邪吏,收精食精吏,收毒食毒吏,誅符破廟吏各萬二千人。出主為臣某並在案前所部,備執天威,嚴加器仗,誅討凶逆,翦滅精邪,防護臣身,呼召相應。謹出臣所佩上三天三五功曹中部元命混沌真人赤籙,直使功曹正一功曹各十五人,出主為臣執使東西南北布定正炁,救療諸病,益壽延年左右官使者各十五人。出為臣某通達幽冥,共相整理,無令前卻陰陽神决吏各十五人。出主為臣某調和陰陽,决定生籍生炁陰陽二官治病太醫吏,各十五人。出主為臣某和合針藥,療諸疾病,收偽卻邪功曹使者,各十五人。出主為臣某收邪卻偽滅惡誅凶司命吏十五人。出為臣某增壽益筭司祿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加爵厚祿司危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治化無亂司罰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斬妖滅魔司直史十五人。出主為臣某卻枉翦濫司姦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執制邪淫司察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請是護非都司吏十五人。出主為臣某伏逆理順上三天文昌中宮中黃九道司命君十五人。出主為臣某除死籍,正生名,固守丹田,消災辟病,赤天三五混沌,生身蔽神斗綱大將軍九人。出斗綱左將軍九人。出斗綱右將軍九人。出斗魁大將軍九人。出斗魁左將軍九人。出斗魁右將軍九人。出斗?大將軍九人。出斗?左將軍九人。出斗?右將軍九人。出斗?大將軍九人。出斗?左將軍九人。出斗?右將軍九人。出斗?大將軍九人。出斗?左將軍九人。出斗?右將軍九人。出斗魓大將軍九人。出斗魓左將軍九人。出斗魓右將軍九人。出斗?大將軍九人。出斗?左將軍九人。出斗?右將軍九人。出斗魒大將軍九人。出斗魒左將軍九人。出斗魒右將軍九人。出斗擊大將軍九人。出斗擊左將軍九人。出斗擊右將軍九人。出並治臣左腎右腎,斗綱定生,斗魁生肝,斗?生魂,斗?生形,斗?生肺,斗魓生魄,斗?生人,斗魒生筋,斗擊生神,不得有違,赤天三五,輔體斗擊大將軍九人。出斗擊左將軍九人。出斗擊右將軍九人。出斗伐大將軍九人。出斗伐左將軍九人。出斗伐右將軍九人。出斗殺大將軍九人。出斗殺左將軍九人。出斗殺右將軍九人。出斗擊安魂,斗伐靜魄,斗殺仙魂,赤天三五璇璣卻敵大將軍九人。出卻敵左將軍九人。出卻敵右將軍九人。出破敵大將軍九人。出破敵左將軍九人。出破敵右將軍九人。出收擊大將軍九人。出收擊左將軍九人。出收擊右將軍九人。出並治臣卻敵安神,破敵靜魄,收敵仙魄,不得有替,赤天三五中黃司命大將軍九人。出司命左將軍九人。出司命右將軍九人。出定壽大將軍九人。出定壽左將軍九人。出定壽右將軍九人。出定仙大將軍九人。出定仙左將軍九人。出定仙右將軍九人。出並治臣司命安神定壽,靜神定仙,百神不得有違,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執凶郎吏,虎賁力士,破敵察姦,鉤騎僕射力士,斬邪三官都官僕射力士各二十四人。出主為臣某守護所居宅舍,執捉凶逆,討捕姦邪,並令消滅,不得遺失,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斷截都官僕射,南北給侍驅使,呼召立至,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乘魁收炁食炁吏,乘斗收神食神吏,乘星收鬼食鬼吏,乘璇璣收精食精吏,乘玉衡收邪食邪吏各一百二十〔萬〕人。出為臣某收食天下凶注鬼炁精邪妖孽之神,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乘日三五科車赤符吏,乘月科車捕鬼使者各一百二十萬人。出主為臣某誅翦凶逆,討捕精邪,赤符追攝,並令殄滅,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三五除死籍定生吏各十萬人。出主為臣某呈章奏表,速令上御消除死籍注玉曆生名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中黃九道定志意吏,定膽吏,定慧吏力士各十二萬人。出主為臣某心神開悟通達玄微,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六陰六陽成身吏各十二萬人。出主為臣某調理陰陽,延年保命,成身合道,通神接真,上仙都太上神明,上靈官中宮八神金剛力士,八殺金剛力士,高車直事使者,赤車直符使者,科車檢捕使者,交擊力士各七千二百人。出主為臣某討擊凶逆,斬伐精邪,滅禍禳災,驅除鬼賊,天靈赤官直使功曹,攝神都護,攝獄吏攝邪使者,攝神直符斬刺姦邪吏各二人。出仙人道士玉女各百二十人。出護身七神,不得離身將吏十四人,治病功曹護身將軍各二人。出兵曹吏各九人。出扁鵲吏天醫吏各二人。出並按威儀誅邪滅偽,卻死來生,救助臣某等身,保令呼吸相應,臣某草苗小子,千載幸會,伏蒙師尊弘愍賜授法籙,以自防保過泰之恩,實謂罔極,臣所受上仙上靈等二十四錄所部將軍,功曹,使者,真官,玉童玉女吏兵,士卒,並乞依按所部當局行事,銜命傳真,宣揚道要,勸進良善,若有下官故炁惡逆凶邪,縣官口舌惡人,謀議欲見中傷臣某,左右官使者徑上天曹言白,不得容隱,從歲竟歲,從月竟月,從日竟日,從時竟時,周而復始。奉行如法,營衛臣某身命,免厄度難,長生久視,心神安定,所向合真,出入行遊,諸所造詣,金石為開,水火為濟,皇天所覆,皇地所載,日月所照,山川所通,百邪摧伏,萬神敬諾,使某百關流潤,五藏生津,真炁降身,鍊形易質,功成德備,白日昇天,當以時言功,不負效信,臣晚學淺劣,加以愚暗,所簡閱將軍吏兵士卒,恐不合儀式,不相次比,千愆萬過,乞垂赦宥,一及濟未悟,不見罪罰,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
次三嚥氣起,長跪祝曰:
臣閱籙事訖,向來所出上仙靈官功曹使者將軍吏兵悉還臣身中,從眾妙門而入,依按次位,在左還左,在右還右,安隱金堂玉室,直使功曹檢押,無令錯互營衛,周匝纏繞,表裹彌綸,天地無有違越。
次復鑪呪
次吟受送頌曰:
此法甚玄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與道隔,非人而輒授,見世被考責,死墮三途獄,萬劫悔無益。
次出戶呪後云
閱籙已後,唯願臣等三師得道,九祖生天,見存獲福,善善和顏,父慈子孝,學道成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閱籙醮儀竟

正一出官章仪

正一出官章儀

經名:正一出官章儀。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係早期天師道出官上章醮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正一出官章儀

迴善章出官

謹出臣身中五體真官功曹吏,出三五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五炁功曹,上皇真人,十二真官,神元赤炁赤車使者,陰陽真炁黃書契令腹目君將吏,陰陽生氣度道開化君將吏,九炁丈人逮召將吏,消災散禍解厄君將吏,還神君將吏,胎生赤白涌池將軍吏官各十二人,出臣身中上仙上靈二官,直使功曹官各二人,出三五直使功曹官各二人,出正一功曹收凶錄吏官各二人,出上部功曹收惡吏官各二人,出中部功曹收錄逆吏官各二人,出下部功曹收害吏官各二人,出促炁功曹收陰陽吏官各二人,出上部使者收魂錄魂吏官各二人,出中部使者收魄錄魄吏官各二人,出下部使者連頭反縛吏官各二人,出促炁使者監時守擊吏官各二人,出左官使者打核鎖檻吏官各二人,出右官使者開枷閉獄吏官各二人,出高車使者銳其頭截其耳吏官各二人,出赤車使者監路巾官吏各十二人,出高手截項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直兵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參軍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功曹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真符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促戰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信旛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拔劍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嗚鼓吏官各十二人,出監殺長刀截頭吏官各十二人,出剛風騎置驛馬捉法逆戰吏等官各十二人出,出者嚴裝顯服,冠帶垂纓,住立,臣前後,具銜,臣所受今有某口辭列素,求乞章書迴化厭倒,捕逐惡人凶害謀圖之人,臣伏按天地科法,好生惡殺,賞善罰惡,忝佩符籙,職任在身,受約之日法當宣揚正化,誅滅惡人,今有某州縣某鄉里月日某被某事,即日叩頭,告臣元無所見,苦切非輕,為某謹按天師科法,拜上赤章一通,臣啟此問土地里域真官正炁所在君將吏兵士等,監察考召里社廟主,共收取惡人某,被害伐吏兵鉤出都住,臣左右走使擒縛惡人,某身住某,前後皆為懸頭銳截,不得寬延嚴裝,事訖錯鋅,刺殺惡人,某身章上所請天官將吏兵士立臣前後,聽讀章文,各依次第,厭伐惡人,某彌加攝錄三魂七魄,封著天曹,問惡人作橫使伏諾考召之刺取,三日四日即令伏死,急急如
太上老君律令,今日上請赤天將軍收執惡人,吏兵士萬人來列惡人某家收縛滅之,上請官將吏兵萬人斬截惡人,某誑言惑語,上請官將吏兵士三十萬人來下考惡人,某迷惑遊走,上請將軍吏兵收取,平論道德,吏兵士三十萬人來下縛取惡人,某勞頭返縛,捍社考劾,口不得語,上謗師無道不敬,吏兵三十萬人來下收取返縛,以得為限,即為滅之,湯煮火燒,筋骨焦然,身沒十八地獄之中,請天官將吏兵士及時詣某家收魂魄送付社令,懸頭考問治罪,急急如

太上金口律令,臣請乞開伏讀章文於案,謹重敕臣身中五體直官功曹使者書佐小吏朱陽之幘。
拜章了月厭十三步,書惡人名著符上,左手捻刀作穴中絕炁,以左腳大指踏之,三過止呪曰:
咄,天綱何相相,地理何亡亡,收惡人某魂魄付鑊湯,急入天綱之下密厭深藏,若汝出破傷身,入上失故鄉,如吾敕誅張,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左迴還生炁上善人著北壁邊高三尺訖。
謹請翻綱倒地大將軍千二百人,張眼廓目君百二十人,又請五方大額神君各千二百人,收錄惡人三魂七魄,考究治罪,枉擊某身牽引,謹請太白君迴化惡人之心,願切伏匿消滅摧伏,急急如律令。
又一法,某處築壇書惡人名,以竹筒盛之五路,及月厭上安打令,沒躡七星步,從月建上來就厭建與厭同,從生熙來厭,呪曰:

朝發大靈臺,迴向符官神到,天曹誅殺惡人,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呪曰
天地行符,攝錄鬼神,大道行符,攝錄真神,三師行符,天道自然,自知非真,勿當吾神,所治者愈,所救者脫,所厭者伏,所護者活,為護神真,急急如太上玄都老君律令。
用盬一斗二升,清水一石二斗,大刀一口,炭三斤,油一斗二升,呪曰:
五行相推,綱最持威,六紀輔我,三尊辟非,

天迴地轉,三五璇璣,長生久視,日月同輝,

逆我者滅,背道者衰,三綱六紀,沈在綱前,

眾口皆滅,刑獄釋然,急急如律令。

迴好章出官
謹出臣身中五體真官功曹吏,出大聖真神錄仙靈官使者功曹各二人,出泰玄二官直使功曹二人,出都部功曹二人,出上部功曹二人,出中部功曹二人,出下部功曹二人,出左右官使者二人,出赤車使者二人,出陰陽神决吏二人,出科車赤符吏二人,出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各十八人,出飛龍騎吏等各十八人,出功曹吏兵各十八人出,出者嚴裝顯服冠帶住立,臣前後咸受,臣口中辭語,分別關啟,此間州縣鄉里真官注炁監察,里域考召君將吏等,今謹有某所陳某事,臣謹為某拜上三五迴好章一通,在臣前素案之上。
章文
泰玄都正一平炁係天師鶴嗚治太上中炁元命真人統領十五階,臣某稽首再拜上言,謹按文書本貫某州縣鄉里,臣某謹上啟

太上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天師女師嗣師系師君夫人門下五炁君等,今時謹有某州縣鄉里,某年如千歲戶一家口如千人,今居某村住止,即日叩頭,列素胎生肉人,百官子孫,千載有幸,制屬
太上諸君丈人三師道炁,以自保持,得在清心,從來蒙恩,誠自歡慰,而某頑肉獎綠,會遇值運,不以微軀耗附靈澤,洗塵滌垢,沐浴清風,染身行化,得佩法籙長生之術,仰銜大恩,常蒙祐護,且臣闇昧有餘,不能隱棲巖谷,奉法違科,舉動施為,觸事成釁,某忽於某年月日,橫被某事或惡人毒心所欲侵害,綠某事情,吏曹或視罪過欲潛害某,或所妬,臣忝蒙大道之恩,身符祕法,受道之日,法當為禳災害,而某惡逆生心規圖,謀相中傷,潛擊於某不勝為,被此惡人某等四面非橫,更相凌易,上窮下連,復情計切,肝膽塗地,今者託身幽冥,仰憑至真,一希道炁,保助某禳卻惡人口舌,迴化惡人惡逆之心,見某必令歡悅,某得理,某甲受罪,若故行惡逆,謀圖欲見中傷某,請乞當令惡人惡逆自破碎死亡,悉令滅族,返受其殃,不得動作,若有不良之者,又欲於中故相讒擊,某者破死摧滅,伏地而死,無動無作,上請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帝黑帝,中央黃帝等,各一人吏兵八千人,主為厭伏惡人吏民四面口舌,某惡人某等皆令消伏不成,欲作災害者,即令絕滅,上請五方明星君,周天八極君,官將百二十人,主為迴化天綱轉地紀,某口舌即息,並自消滅,又請北斗魁綱君,主為迴化,四面惡人望風皆執伏破壞,若惡人惡心事不止,即令魁綱掩其口,使不得語,上請消炁兵士十萬人,主為某惡心事不止,即消除四面眾災害氣,欲令來侵犯某者,皆令摧滅,又請官律君一人,官將千二百人,重請玄兵十萬人,又請主星君十萬人,官將百二十人,治地官主摧元炁,捉擊惡人,皆令消亡,又請盟威君官將百二十人,又請高倉君官將百二十人,又請天官祐護將軍萬福丈人官將百二十人,一合下主,為消滅惡人,聚會口舌,讒擊某身者,以時迷惑其心,皆令自滅,又請和合官將百二十人,主為某消惡人某沒入太陰之中,又請四時五刑運炁君將百二十人,主消惡人某,皆令執伏,又請東方大額君,南方大額君,西方大額君,北方大額君,中央大額君,官將千二百人,為某消伏陽官口舌,并求中傷讒擊某者,皆令滅亡,心迷意惑,返自受殃,又請無上諸玄君兵士百二十人,又請南鎮五星將吏兵各百二十人,又請越女兵三十萬億人,一時下收捕惡人某,四面非謗潛擊之心,乞皆伏死魁綱之下,不得動作言語,心迷意惑,使自伏滅,某在生炁之中過度災厄,今某洗心解脫,酌水香火,并總以消惡人橫禍官私口舌,吏民盜賊,皆令沙崩,開解,一時釋散,然臣不以罪穢忝佩符籙,人末形微,不任某被惡人某非謗誣損,元逆之甚,令釋散安隱無他,如願之日,輸送付還所在訖,然臣所請事眾官,一時言功舉遷,進入中宮加寵,置與便曹隱職,各加其狀,將吏千二百人等兵士五十萬人等,如天曹科比無令失意,恩惟

太上分別操,臣謹為某為某事告臣,伏地拜上迴好章,伏惡人赤章一通,上詣

太上三天曹伏須告報,臣某甲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
臣姓某係某州縣宮觀焚修

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太歲

開牢獄章
泰玄都正一平炁係天師陽平治左平炁
臣某稽首再拜
上言,謹按文書某州縣,某鄉里,某年若干歲若干人,某處住止,即日叩頭辭,素以胎生肉人,百官子孫,千載有幸,得奉
大道,從來蒙恩,忽值轗軻疾病,更互夢想不真,祆怪競興,公私口舌,橫生無端,而某先身量染獄刑冤對,某身某事月日被某事文案,今勘當收執枷禁刑,自屬於法獄文案,紛紜即罪罰猶極,肉人惶怖,向臣告訴,求乞料理,具如所列,自己人鬼治罪各有所屬,鬼刑繞右詣獄,人刑繞左詣獄,難出顯異,一統刑罪參同,請為某推案陰陽二律,恐某前身今身犯陰陽過,考屬左官,死犯行詣獄,某身今幽執囹圄,身被鞭杖考掠,禁對求請枉抑,某身輕重未測,當令陽九之世,人鬼惡逆,或為姦吏所苦,或協以先讎,圖相刑憾,枉理於禁繫之下,害人乞掠求情,無所不至,臣以理救度刑厄,天慈所重,某今被刑獄飈急,事留生變,不宜稽停,輒為冒湯火,露出中庭太陽之下,拜單章急開,伏願

天慈必垂救拔,謹為某上請十方飛天仙官騎乘三開南門主者,某前身宿對所犯陰罪陽過,願為飛疾解脫,又請司過君解將各百二十人急左官陽符之中,隨某今罰所在為,若有姦吏宿怨追見執累者,願請迴化逆化君官將百二十人,與迥迷吏官寬人對簡令迴伏,若某逐姦逆豫魂惡性不解化,願與迴迷吏官寬人對簡令過伏,若某逐姦逆,請五方大額君兵士千萬人符,攝獄檻神考額逆吏官,諸欲強梁者,驚魂制刑,迷其六情,落筭結舌,與心同心,然願刑獄解散,罪殃絕滅,身無痛楚,以為恩效,當為所請天官,言功報勞,不負效信,恩惟
太上,分別求哀,操臣謹為某事拜請元官吏兵士解散,請問死滅乞恩,朱章一通,上詣太上三天曹,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
臣姓
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太歲
又一法,出病家人門,故腳踏門限都監印,呪曰:
咄,吾能收鬼伏邪,為言遷害病某之鬼抽腹出肝,吾師返病某乙伏寒,急急如律令,勿迴顧也,叩齒出官。
謹出臣某身中所佩上仙上靈二官,直使正一功曹各二人,出中部功曹使者各二人,出五帝使者各二人,出四時功曹各二人,出四時使者各二人,出陰陽神庾吏各二人,出科車赤符吏各二人,出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各二人,出擎持素案對立,臣前咸受,臣口中辭語,分別聽臣所啟,速達上聞,謹按。
泰玄都正一平炁係天師陽平治臣某再拜,臣仰希元景至尊慈父聖母垂恩照察,分別真偽,以語眾心,某州縣鄉里惡人恣行頑偽,非但一二,臣竊聞太上主者後胤之子,屢見中傷,加剋罵詈不敬,打拍枉謗無辜不可記數,天道幽遠,未敢上聞,如此之人,合應擒鞫,謹請
太上三天曹特為告下三官,收錄某家九祖七世父母已來,送付北獄地牢之中,側闇之所,量由放縱某人,輕慢天道,敕惡人所居土地真官里社等廟神祇敕,某人三魂七魄,依不敬師道之律,如時考問,謹請魁綱將軍三千六百人,隨臣口啟,到詣某家,收翦某人三魂七魄付天獄,以鐵杖打殺之,又請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考吏各千二百人,一合下指某人身中,考劾所輕慢道法,臣主者之子呼引名字,罪在不輕,經法不許,宜加推鞫。又請天地水三官考劾某人酷怨天道,輕師慢法,不遵道教,而恣意縱心,罵詈呪詛或打拍,承官勢監逼於神主者之身,依三官律論,願所啟請天中將吏,一時加心用意,而今剋驗,有效之日,言功舉遷,不負效信,恩惟
太上分別求哀,操臣所啟,擒鞫收翦惡人,縱心罵詈,臣羞恥上章,上詣太上三天曹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
臣姓
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太歲

迴化章
泰玄都正一平炁係天師陽平治左平炁
臣稽首再拜
上言,謹按文書某州縣鄉里男弟子某年若干歲,即日口辭,素以胎生肉人,百官子孫,千載有幸,得奉

大道,但由肉人頑愚,不揆輕微,敢有列訴天曹,今有家生奴某名年若干歲忽去,某月日內該某生資衣被雜物逃叛,東西南北藏隱匿避曹主,悔背生養,但某忽於某月日重捉得其奴,將歸住宅擊縛,不使逃走背主,到某夜某時拽斷縛繩,惡心不止,重更逃走,背叛曹主,前後經于若干度,累年逃叛,事非一迴,偷該資財妬害,惡心尤甚,但某日傾家男女良賤大小伺候擒捉不獲,東西南北搜逐近遠山野,並不知所在住止,隱匿蹤跡背叛,不與曹主知見,但某即日僭多福少,宅人耗漏,奴財散走,不附某身背叛,唯主一心,上憑
大道保護某身,今齎白素若干尺,米若干斗升,良賤等物,詣某觀三寶御前,詣臣求乞迴化厭伏,此奴某自迷自惑,心中煩悶,欲叛不得,使令迴歸本宅,自顛自狂,叫喚出道路之中與某相見,不得束西叛避,急令自歸自迴,立待恩效,絡繹言功,不負信誓,臣小子職任所司,豈不騰表,謹請五帝秦互大兵五道橫道諸大將軍兵眾典獄健兒,乞為嚴加收捕,迴化奴某,勿使背叛逃走,離避宅舍曹主,奴取三魂七魄付里社,令及敕某家先亡人竈神守宅三將軍二十四吏兵等,同與捕捉擒獲奴某,勿令背叛,忽迴就主,直符點鬼功曹懸屍社竈之門,一日三考,要令迴化叛心惑意,急歸宅舍,不得束西逃走,牢加捕逐,事蒙恩效之日,依法言功報勞,臣某頓首死罪奏聞。謹狀。

謹請都星將軍使者二十四人為某迴化厭叛,迴歸宅舍,不得東西南北近遠四野藏叛,急加收捉,即今自出與主相見,事立效之日,絡驛一回報效信恩,急急如律令。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太上火車使者十二人主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為某迥化叛奴某魂魄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縣付社門急急如律令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太上水車使者十二人主為某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迥化叛奴某不得束西背叛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急迥其如前約急急如律令
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太上金車使者十二人主
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為某迴化奴某背叛悉令自
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歸不得束西急急如律令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太上木車使者十二人主為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某迴化奴某勿使背叛,令急
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自迥歸如前約,急急如律令。
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太上土車使者十二人主為
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某迥化奴某勿使背叛,今急
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迴歸家,急急如律令。
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 太上鐵車使者十二人主
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 為某收迥叛奴某,不得逃
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鐵 走,一如前約,急急如律令。
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 太上刀車使者十二人主
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 為收奴某背叛,不得走去,
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刀 急迴如約,急急如律令。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太上弓車使者十二人主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為某迥厭奴某逃叛,急迥
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弓 化歸來,具如前約,急急如律令。
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 太上弩車使者十二人為
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 收奴某背叛不得走去,急
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弩 迴如約,急急如律令。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太上日車使者十二人主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為臣厭奴某逃叛,急迴歸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宅含約,急急如律令。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太上月車使者十二人主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為某迴厭叛奴某,背走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急迥,急急如律令。
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 太上巾車使者十二人主
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 收奴某背叛,迴心自歸,不東
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巾 西一心如前約,急急如律令。

符到天曹收取奴某三魂七魄,付城隍太守大廟執捉,急令迴化厭迷,勿得背叛逃走,背避曹主,如更有東西南北近遠藏匿,欲去者重收魂魄,付縣令功曹主簿,直符點鬼,懸屍社門,日夜三考,急令迷道,不得遠去,迴歸宅舍,就主收養,如更遠走背叛者,令其顛狂懸心霍亂氣痢,不能起動,效驗之日,絡驛言功報勞,不負效信,急急如律令。

某州縣鄉里男人弟子某年歲,請為迴化家生奴某,使急迴歸家舍就主,不得背叛束西,一如前約,急急如律令。謹

上言如前一心委命,上憑

大道,詣臣乞迴化奴某,一一如前,即日謹齎命信巾素,米一石二斗,白紙百張,筆一管,墨一丸等物,以立心信告訴,向臣求乞迴化厭伏奴某,背某乙逃叛,即日尋訪,不知所在,急使迷道,所欲不得,嚴加擒捉,令自迴歸就某乙,臣小子頑愚,立功不充補過,臣某誠惶誠恐頓首,死罪伏地,拜上丹赤表大章一通,上聞天曹,請天官吏兵太上諸君丈人,天師君夫人門下,典者五炁君,伏願垂慈省察,所陳事告下都星君都炁君兵士百萬,眾生為迴化收捕逃奴某,急令迴惑自歸就主,不得遠去,失道迷途,如輒遠叛歸宅,悔背曹主,惡心不改者,上請羅網君百萬人斷截圍繞道路,縛錄杻劾,勿使東西,令自歸就主。又請社廟城隍張元範,即懸屍付社門,一如前狀,謹上請東方青帝君一人兵士九九八十一萬人,上請南方赤帝君一人兵士八八六十四萬人,上請西方白帝君一人兵士六六三十六萬人,上請北方黑帝君一人兵士五五二十五萬人,上請中央黃帝君一人兵士萬二千人,一合來下,同心併力,下為某迴化家生奴某背主逃叛,惡心不止,令使迷途失路,欲去不得,急來就主收捉,不得遺失,一如前約,令得為限,如願恩效,平安得奴之日,言功報勞,遷賞天兵典獄健兒不負效信,恩惟
太上門下,典者分別求哀,臣愚謹因二官直使,正一功曹左右官使者,陰腸神决吏,科車赤符吏,剛風騎置驛馬上章吏官,各二人出操,臣謹為某上請天官為迴化家生奴某背主逃走不歸,乞為厭迴就主,不得遺失,東西南北遠去,迷途失道,令自出歸家宅,詣臣拜上丹章赤表連獄一通,臣某庸微,不敢抑絕頓首死罪,上請天官乞垂省察,上詣
三天曹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以聞。
臣姓
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太歲

正一出官章儀竟

解卮醮仪

正-解厄醮儀

經名:正一解厄醮儀。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正-解厄醮儀

凡人年命有厄,元辰死忌,五羅筭盡,陽九陰八,盜賊口舌,疾病官橫,財產不利,觸事災憂者,可依法推究章醮解之,即得轉禍為福,大吉利。宜以太歲、本命、甲子、庚申,及諸吉日,醮請司命北斗七星,生度災厄。所須之物,並隨其貴賤豐儉量之,今聊舉其數如左:

凈席六領,小案一面,香鑪六枚,並奩漆盤二十四面,燈盞四十九枚,并燈纂四十九枚,枚長三尺五寸,並夜用,白日不用。色綵五段,段長八尺已上,青五段,段長八尺已上,布綵隨用,亦可用紙二十四張。小櫐二枚,壇纂十二枚,長一丈二尺,并赤線二+四丈作欄,並白日用,夜不用。銅磬子一枚,大盤一面。

右一十一件,一造永用,亦可借充。

乾棗四十八顆,栗黃四十八顆,時果子色別四十八顆,捻頭四十八枚,餢飳四十八枚,雜餅色別四十八枚,黍飯三斗,米拌之屬色別四十八枚,香一兩,鹽半斗,豉一斗,然燈油四十九盞,并灶,並夜用,白日不用。凈水一碗, 右一十三件,醮訖並分散令盡。手巾三尺五寸,布帛隨用,鎮錢一千二百文,命米一石二斗,命綵尺數計歲餘一。紫綾為上,士隨本命納音色。

右四件可臨事裁量,醮訖並施散。

醮法於家庭中若諸靜處,若室中作壇墠方二丈四尺,開四仲門,門闊四尺,欄纂三重,題正東青陽之門,正南朱明之門,正西皓陰之門,正北玄英之門,內依五方敷席。一法不用欄纂,以隨三色綵周圍舒為壇。壇南門外五尺一席。師座一香案,案上敷巾帛亦可五方安五香案。壇上東席五帝五盤五分,南席三神三盤三分,西席三台三盤三分,北席六甲六盤六分,中席七星七盤七分,鹽左豉右,其凈水置几上,米及錢綵置案上,五方座隨神階降,敷綵席為神座,紫為上,次排,次緣,次碧,次黃,次白。綵前敷青布,眾綵為食單上列盤累。金銀為上,次銅,次漆,次雜器。壇十二尺面別一十二燈,燈高三尺五寸,師案前一燈高二尺一寸,執事從東門出入,先安鎮物,次燒香,次下食盤,若行香從中席西頭為始,次第東南西北,弟子立壇東,師北面扣磬三十六下,平立安心,靜默絕鬧止喧,存四獸及玉童玉女俠侍左右。

次叩齒三通祝曰:

太上玄元五靈老君,當召功曹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三黑正神,急上關啟三天太上玄元道君,臣正爾燒香,為某設醮,奉請北斗七星,五帝諸君,消災乞福,願得八方正真生炁,來入臣身,所啟速達,徑御

太上昊天玉皇上帝几前。

次長跪,請神曰:

維國號某年歲月某朔某日某辰,臣某稽首再拜,謹上請北斗第一貪狼星,第二巨門星,第三祿存星,第四文曲星,第五廉貞星,第六武曲星,第七破軍星,七星真君各率官屬降臨中席,歆饗醮禮。

謹上請三台六星上鼎君,各率官屬降臨西席,歆饗醮禮。

謹上請東方青帝九炁君,南方赤帝三炁君,西方白帝七炁君,北方黑帝五炁君,中央黃帝一炁君,五方帝君各率官屬降臨東席,歆饗醮禮。

謹上請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籌度厄尊神,各率官屬降臨南席,歆饗醮禮。

謹請六甲六旬王文卿等陰陽六十神,從官將吏玉女眾靈,一切來下降臨北席,歆饗醮禮。師伏地思神,集座起,再拜。

次上香   獻茶   初獻

上啟七星五帝三台命錄六甲等神,伏願一降臨,歆饗醮禮。今有州縣鄉里官位姓名年歲生月本命甲子,其神王文卿,從官十八人,屬北斗第一貪狼星,字露神子,生在凡俗,百行多違,無福禳災,遂延憂患,動止懷懼,心念不安,唯恐今歲年中被諸衰厄,眾死并會,刑殺加臨,八難所纏,七傷為惡,凶神搆禍,毒鬼興災,一日遭罹,無方取濟,告祈感切,深可哀矜,謹以今日吉慶良辰,某地露出中庭,依科首謝,謹齋命綵命米,信錢信物信香,并奏一通於北斗之下,對眾靈之前歸命星官,披心帝府,輒獻微禮,率藨丹誠,醮降真神,祈恩委命,伏願流慈布澤,合讌停輝,若人多,云謹條具醮人姓名年屬如左。弟子再拜。

次上香  亞獻

重啟眾真等,某慊倒翹勤,乞求靈祐,唯願賜為某解卻身命,今歲來年所有災厄,願解東方青瘟青災,春之三月木行之厄,願解南方赤瘟赤災,夏之三月火行之厄,願解西方白瘟白災,秋之三月金行之厄,願解北方黑瘟黑災,冬之三月水行之厄,願解中央黃瘟黃災,四季之月土行之厄,願解本命行年生胎,日月五行相克九宮不利之厄,願解眾元諸殺,天年歲星三刑六害五羅筭盡之厄,願解四出行來,逢災遇禍,所求不得,所作不成,田種薄收,蠶桑不熟之厄,願解盜賊兇寇劫掠侵奪,亡失錢財剝削之厄,願解官私口舌,牢獄囚繫,刑法律令柳鎖之厄,願解時行疫炁,患瘧中風,千病萬痛危亡之厄,願解軍行戰鬬,兵刀殺傷山川阻險,沒溺之厄,願解四方十二時上新死故亡,雄雌注殺破射之厄,願解虎狼蟲蛇蛟龍蜂蠆毒螫之厄,一切諸厄悉乞解除,若天羅所加,地網所繞,六神為惡,九醜為災,厭殺剋傷,建破衝擊,年窮籌盡,厄會深重者,伏願天官迴罔極之施,降雲雨之恩,俯鑒丹誠,俄流惠澤,底元瓦解,禍難冰消,則枯木更榮,朽骸蒙潤,咸荷明聖,覆護重恩,若上章,即云臣今謹為拜奏某章一通,上聞天曹,請先出功曹使者及時騰達,伏願尊神照省,總云弟子再拜謹啟。

次散洒飲食,出官,上章訖,更

上香

終獻

重啟明星北斗三台五帝司命司錄六甲等神,某敢竭至誠,奉請明聖,几筵穢濁,所獻輕微,仰勞尊神,迂屈雲駕,垂恩曲盼,被福蒼生,特乞淵波恩霑,某千愆萬過。,賜為消除,夢想正真,災殃弭滅,北斗落死,南宮注生,五帝真靈,並加匡衛,六甲神吏,常與扶持,舉向開通,營求允遂,若在官者官秩昇進,品位高遷,政化風行,威嚴霜肅,永綏天祿,長簡帝心,朱紫騰芬,微猷克著,若在宅者居宅清肅,人口平安,金玉滿堂,錢財運合,五龍鎮守,六耗不生,男女貞賢,門戶興盛,若在道者,六通洞遠,四達圓明,慧業相資,威神自在,玉曆題字,金簡刻名,兆庶欽崇,人天敬仰,若疾病者,某所苦之處,即蒙輕臧,五內通理,百關調暢,鬼滅毒散,寒消熱歇,四大平復,六府清和,總云則上荷明神無邊慧力,惟垂廣蔭,被受大恩,弟子再拜謹啟。

宣疏   送神

伏以神降條欽,應感斯須,禮謝既周,行香已畢,神歡人悅,留連盡席,雲車整轡,羽駕踟蹰,晷刻易淹,不敢稽滯,上界天官,仰昇宮陛,下地神祇,各還部署,向所祈啟,具謄表裹,願垂采鑒,領納所陳,昇車之恩,惟垂愷悌,臣及弟子再拜奉送神馭。

復鑪

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當令醮壇之內,自然生金液丹精芝英,芳味流縊,百靈交會於香火鑪前,令某設醮之後,災消厄度,受福蒙恩,十方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臣所啟,徑御昊天玉皇上帝几前。

行事畢,主人取本命星盤再拜,食之餘吉,其下醮盤為土地,主下一盤於壇外,亦得。

正一解厄醮儀竟

太清道德显化仪

太清道德顯化儀

經名:太清道德顯化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太清道德顯化儀

上壽供獻

宣衛靈咒,請稱籙職

具職臣姓某上啟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母先天大聖后、太乙元君,太清洞神諸君丈人、上相上宰上保上傅君,三天四相宰輔卿監諸司官典,列位仙曹靈官,三界真靈。咸望洪慈,洞回降鑒。臣聞:太虛寥廓,上有帝鄉,元炁微茫,中存道體。乃睠太清之境,是為浩劫之家。道炁億萬,重界鴻濛,而是域官君千二百名,造化以為臣。妙有妙無,惟恍惟忽。功雖不宰,由仁民愛育而功施;迹本難窮,因垂世立教而邊顯。臣某竊稽紀傳,妄測聖神。昔武丁恭巳之九年,當斗柄建寅之望日。謂混元之誕,實在玆辰。故賀典之修,盛行于世。此特表人心嚮慕云爾,烏足為聖德光益者哉。今之日,弟子某等,欣戴罙深,歌詠不已。闢清壇而設醮,趨丹陛以稱觴。伏願不棄賤微,特回宴蠁。青牛紫炁,儼如度函谷之時;白馬朱鬃,宛若降茅山之日。羣真共會,一念潛通。臣等瞻望天階,不勝凝俟之至。謹稽首再拜,奉請。
請聖
志心謹謹,奉請太清太上天帝君、太清天帝丈人、太清九老仙都君、太清九炁丈人、上相方諸宮青童君、上宰西城總真王君、上保太丹南極元君、上傅白山宮太素元君、玄中大法師河上丈人、文始先生尹真人、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上元大有真人、中元太極仙翁、下元太清仙伯、洞神太極上相、洞神太極仙伯、洞神太玄上仙、統洞神三天護法都帥、洞神九天大兵統、洞神太微僕射、洞神太極僕射、洞神木部尚書、洞神火部尚書、洞神金部尚書、洞神水部尚書、洞神土部尚書、洞神太微護兵大卿、洞神太極益筭大卿、洞神紫府上仙大卿、洞神大仙仙威監、洞神太極上仙大夫、洞神三天斬妖護尉、洞神碧虛上仙大卿、洞神九天保命上仙監、洞神紫微七政大監、洞神金闕盟威大監、洞神扶桑暘谷大監、洞神太極上仙監、洞神玄都仙令大監、洞神太極仙府兵錄、洞神九天護府司直、洞神九天雲霧大監、洞神紫府校尉、洞神明六明虛真監、洞神八極仙都護尉、洞神北極大監、洞神太極總神都司君、太清千二百官君、太清上章諸宮曹官、太清左右侍香金童玉女、太清左右侍衛龍虎君、琅瑯干真人、嵩山寇真人、太清歷代授道真人、太清開化三界神仙、日直香官使者、當境土地正神。
降聖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再拜謹謹,奏請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臣等恭望洪慈,流光寶座。

太清樂引

臣等不揣凡愚,僭邀天仗。伏想神龍驂駕,天馬啟途,十二衛官以前呵,九萬飛仙而後從。流霄建節,雲霞浮十絕之旛;大輅鳴鑾,日月耀五明之扇。臣等挹瑞彩於上古,依末光於中天。釆一事之奇可,極鋪張之美陳。七珍之供願,將慶賀之儀。臣等無任稽首再拜、舞蹈之至。
步虛
寶座臨金殿,霞光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根。
臣聞:昔既誕於仙姿,蓋先陳於神水。挹東井黃華之沼,體發金光;注西華流汨之池,身生玉澤。一自九龍之薦瑞,遂令千古以為榮。玆取其名,載揚厥美。衍靈溪之一脉,流澤何窮;分東井之餘波,飛仙可託。臣等仰對道前,謹伸上獻。
法源流潤天尊
獻香
臣聞:在道之中,惟香是尚。出清微者名解脫,有濟幽度顯之功;產聚窟者號返生,有起死迴骸之妙。蓋功非在物,而在德;亦聞不以鼻,而以心。若人間卉木之為馨,豈天上神仙之所欠。然禮以少為貴者,物取其奇,則誠之不可掩夫,天其可享。臣等仰對道前,謹伸上獻。
香雲結篆天尊
獻花
臣聞:仙苑羣芳,奇花萬種。常暘日窟,仰攀若木之華;玄圃騫林,採擷空青之蕊。繁英吐而靈風晝永,朱紫艷而道日春融。蓋非凡世之色香,宜備至尊之賞玩。把瓊芳於席上,願奉天歡;化寶蓋於空中,同依道蔭。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瓊英絢彩天尊
獻燭
臣聞:原燈燭之雖微,濟陰陽之不及。蘭膏繼晷,吐朱燄之熒熒;陽燧取精,揚丹輝之燿燿。乃若太清之仙境,豈資爝火之餘光。義或取於報陽,禮宜供於列炬。臣心如此,鑒一點之長明;道力發之,徧十方而洞照。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慧光無礙天尊

獻茶

臣聞:凡卉木神奇之品,皆真仙服食之腴。七明石芝,西錫昆吾之貢;十結神草,北來空洞之深。況道家之眾藥尤多,豈人世之一茶足羨。然以奉至尊之壽,固宜效所貴之儀。蓬萊山有三,敢自詫通仙之妙;上清品第一,尚有希換骨之仙。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靈通品量天尊
獻酒
臣聞:大駕昔遊於四極,壽觴爭獻於羣仙。東海青童,奉碧醴金津之宴;九天上帝,開雲漿月液之筵。瓊花貢自朱陵,甘液來從紫府。遐想當年之美,再修今日之儀。援北斗,酌天漿,上奉九重之春色;釀西江,為壽酒,願同六合於醉鄉。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玉光浮潤天尊

獻果

臣聞:乘輿,昔巡狩之時;仙果,省職方之貢。九靈西母,進金紫之交黎;南極夫人,上赤靈之火棗。東掇扶桑之椹,北收空洞之瓜。想遺美之如存,效凡儀而有獻。頌三千歲,方成之實,未足為多;得七百年,不汗之枝,願言分賜。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宛味希夷天尊
進疏
臣聞天地之德,固無待於形容;日月之光,又何加於繪畫。況大道在名言之表,而重玄超思議之前。雖喻以塵沙萬劫,測量而莫盡;豈形諸案牘一言,褒讚之能詳。蓋露表之云云,實風刀之凜凜。河海於細流,不擇恃此無虞;天地之大德,日生受之必至。所陳丹悃,謹用上聞。
宣疏,宣關,向來,回向

顯化禮文
步虛
臣聞:狀太虛之體,雖至人莫叩其端倪;圓日月之容,縱巧匠難施其光彩。恭惟太清仙境、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天尊玉陛下。生於無極之先,出於太虛之上。匪有匪無,匪聲匪色,獨為至道之宗;能長能短,能方能圓,莫名萬物之母。大包宇宙,細入毫芒。巍巍蕩蕩,無能名;昏昏默默,不可識。粵自洪源肇啟,玄化潛流。高卑奠清濁之形,動靜制剛柔之體。風雷山澤,聯八卦以相生;春夏秋冬,運四時而不忒。日月星辰,麗乎上;人民品物,生其間。總總林林,生生化化,此則運元炁而開天地者也。及其九皇既立,歷代相承。乃降世以為師,遂因時而設教。陳綱立紀,經論天下之大經;利用厚生,成就生民之眾務。此則隨世代而立人道者也。然後建道德之宗旨,作清虛之法程。七部妙經,隨三乘而接引;九還丹訣,付上士以修行。間陳禮樂之原,或演浮屠之學。本末畢具,精粗備陳。萬法千門,一致百慮,此則順時俗而立教化者也。以至分形三界,應迹十方。或耀魄勾陳,上理星象。或韜光柱史,下佐國家。指白骨以成人,救洪災而度劫。扶危拯難,無感不通,濟死度生。有緣者遇此,則亙古今而度人無量者也。故神通輝赫,功德崇高。在天為萬聖之尊,在世為三教之長。三十六天、三十六地,咸歸掌握之中;八十一歲、八十一身,始顯化生之迹。神明不能極其妙,聖智不能窮其源。雖萬聲萬舌而贊揚,窮劫難盡;若一話一言之陳述,於道何裨。以今臣與弟子某等,望滄海以神流,瞻泰山之目極,不量誑惑,輒效褕揚。取聖號以為綱,刪成九禮;摘仙經而頌美,十不一存。惟其極愛敬之深,不自覺文辭之陋。伏願道心默感,天鑒潛通。以涓塵瑣瑣之言,固毋足釆;然江海汪汪之量,何所不容。臣等各運誠心,共宣妙範。
舉,按人各恭敬
志心皈命禮,杳冥昏默,冥寂玄通。粵從空洞無本,太空為道體;初發玄元始凝,祖炁立天根。造化三才,開張萬範,處無象無形之內,居太初太易之前。神寶丈人,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恍惚杳冥中有象,上無復祖道為尊。

包含造化運陰陽,剖琢虛無立天地。

上輔大羅元始化,中弘靈寶道君風。
尊居太清太極宮,是號無為大道主。
志心皈命禮,鑿開混沌,剖破玄黃。道炁混凝,由大羅而生三境;元綱流演,從祖劫而化生諸天。上列九霄,下分三界,立境界之脩品,奠真仙之奧區。徧及大千,成宗皇一。萬天教主,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一自洪濛流梵炁,便從祖劫立天根。
五千五百億重天,三洞三十六部教。
各從境界明修品,悉為真仙第等階。
天人真聖盡師承,功德巍巍超萬劫。
志心皈命禮,降九皇而設教,委歷代以為師。自伏羲以至周康,閱世者數萬餘載,始鬱華而終郭叔,稱子者十有五名。體元長仁,開物成務,示百王之軌範,作萬古之楷模。歷代帝王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皇帝王風隨世立,通玄盤古古先生。

鬱華廣壽大成稱,廣成隨應赤精號。

錄圖務成尹壽列,真行錫則燮邑名。

育成經成郭叔終,歷代為師玆可述。

志心皈命禮,因機立化,隨劫度人。道德五千餘言,開闢金丹之祖;符籙千五百卷,流傳正一之宗。教同出而異名,道並行而不悖。天人仰賴,仙聖依歸,玄中大法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化身靜老初行教,東國君臣得度多。
道歸文尹顯金丹,法付天師明正一。
真多宋倫傅鍊養,謙之干吉得經科。
枇糠陶鑄幾神仙,萬古玄風長不泯。
志心皈命禮,闡真一旨,開不二門。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東魯起見龍之嘆,設泥洹之果,演浮屠之教;西胡來乘象之迎,自號古先生,時稱隱君子,名雖鼎立,德並川流。三教宗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粵自殷周初顯迹,周流夏世立規程。
八十一國變胡風,九百餘年明道化。
宣聖聞風師禮樂,煩陀稽首受浮屠。
乃知三教本同歸,後學紛紛徒自苦。

志心皈命禮,道通古始,德妙玄同。上為皇,下為王,得之則可內治身,外治國,無所不宜。兼陰陽名法儒墨之長,極古今治亂天人之辯。深矣遠矣,至大順;恍兮忽兮,歸無名。道德天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道德二篇初降世,百家眾說總陳言。
虛心實腹混希夷,復命歸根守玄牝。
無為無欲歸清靜,常德常名貴自然。
修齊治平特其餘,今古神仙從此得。
志心皈命禮,以無入有,委炁成形。自鬱單六炁,電之祥,難窮載劫;迨天水五色,珠之夢,始現其身。一從白鹿以昇天,再顯青羊而降蜀。非迹之迹,自然而然。降生天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眾仙捧日從天下,五色流珠結聖胎。
歷年九九應乾元,誕日五三符洛數。
得姓元因攀李樹,出塵生即步蓮花。
天上天下獨為尊,相好端嚴俱第一。
志心皈命禮,變化無方,神通莫測。或為千二百,老子應現諸天。或為百八十,道君接引凡界。號不專於三十六號,名非止於七十二名。雖法身充滿,如虛空而妙體,本來常湛寂,混沌萬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妙體本來歸至一,化身千百未為多。
春為上景夏老翕,秋化神光冬童子。
世號福神現玄武,天稱星主理句陳。
譬如寶月在虛空,凡有澄波無不見。
志心皈命禮,功高列聖,德冠兩儀。布惠行,仁如春生;於萬物,隨機赴感。似月現於千江,拯苦難於微塵,濟黎元於浩劫。四生慈父。三界仁師。無量度人,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界眾生真父母,劫終劫始度天人。
翦凶示相滅龐勳,救疾垂慈起光映。
華夏蠻戎俱受化,昆蟲草木亦蒙恩。
分身應化若微塵,功德贊揚莫能盡。
上來禮讚功德,已遂周成。蓋以求太虛於言象,惡睹其真;盡盛德之形容,難加其美。屍太清之為妙,豈副墨之能知。藐然豹管之窺,甚矣龍墀之瀆。既周贊禮,諒沐鑒觀。切念臣等鑽仰玄風,漸摩妙化。非不悅抱一守雌之道,其無如抗塵走俗者何。道愈遠,神愈卑,何自致內觀之地;心未澄,欲未遣,無由造常寂之天。哀此微生,爽然自失。惟願慈尊之矜,憫特施法,力以提携。令臣等懺斷業緣,早出沈迷之網;洗空結習,咸歸清淨之風。法眾虔誠,同伸懺悔。
稽首皈依三清上,無為教主混元尊。
太清道德眾真仙,太極洞神諸宰輔。
臣等自從無始劫,無明貪愛蔽真心。
或違千二百新科,或犯百八十大戒。
是非人我生邪見,空色有無墮法塵。
茫茫欲海了無律,衮衮愛河那有岸。
自恨此身無定故,輪迴生死幾曾停。
以今仰對大慈尊,懺悔願成無上道。
重告道場同業眾,靜心攝念露真誠。
受持十願結良緣,消滅塵沙千萬罪。
一願聖人壽萬歲,二願天下溥安寧,
三願道德常演化,四願風雨順時行,
五願老幼行慈孝,六願夭閼獲全生,
七願三途無苦難,八願徧地息刀兵,
九願水火不興害,十願疫瘴不流行。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無。

無心無罪兩俱空,此即是名真懺悔。

回向

向來朝禮至真,披陳懺悔,贊揚功德,並已周圓。伏願不捨慈悲,普施恩貺。削愆尤於黑簿,罪垢風清;紀福壽於丹書,善芽日長。為上因緣,志心稱念太清顯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顯化設醮儀

宣衛靈咒,請稱法位
具位奉行,太清顯化醮法。祭酒臣某上啟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天尊,先天太后,太乙元君,太清諸君丈人,太清四輔河上丈人、文始先生,三天四相,洞神宰輔卿監、一切仙曹,太清千二百官君,左右金童玉女龍虎君,三界官屬,一切威靈。咸望洪慈,俯垂洞鑒。臣聞:有物混成,強名曰道。在希夷之表,無形無名;以無情於恍忽之中,有象有精,而有物。天地萬化由之而出,陰陽四時得之而成。形色智力、消息之來者不窮,進退存亡、邪正之相尋何已。苟無主宰於其間者,烏能悠久而不息哉。惟我混元,是為道祖。念羣有皆吾之有,能不扶持;而眾生自我而生,奈何委棄。遂分靈於浩劫,將應化於微塵。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更萬世而無倦;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使三才之咸安。化被洪纖,風行隱顯。萬物歸而不為主,其德乃貞;百姓用而莫能知,可名為大。臣某蓬蓽賤士,蒭狗陳人。夙荷大造之恩,獲處下風之列。分於道,形於一,雖同委順之全;知其雄,守其雌,未悟谷神之妙。屬遇真元之令節,諉為祖炁之降辰。八十一身,猶是太虛之全體;七億萬劫,不殊元始之初年。蕞爾寒微,亦念浮生之易失。慈尊哀憫,特施餘澤於含靈。復命歸根,咸使得長生之道;修緣證行,庶逢開大有之期。臣等致恭上香,初獻。
初獻,宣詞
按如詞旨,一諷達天聰,仰覬道慈,俯垂省覽。臣聞:自然者,道由不生,所以生,生妙用謂;神以不有,而能有,有況元象。隱於空洞而至真,本於太無。始乎無始,終乎無終,固難擬化生之事;今則非今,古則非古,豈容繫世代之時。惟其職教,化以為心,不免和光,塵而示體。昔高宗御極,當歲在辰之九年,以殷正紀,時實斗柄,建寅之二月。忽睹陽景重輝之瑞,乃知真人出世之符。八十一年極太陽之九數,七十二相又元炁之一初。于北玄李谷以有光,視西蜀太官而為盛。由是姓名始著,風化斯行。訪道元君,明學者必有師之義;隱德柱史,見聖人不遺世之心。流玄教,於中華;演浮屠,於西域。雖真仙隱顯,本非世俗之能知;而紀傳昭彰,證以天經而不惑。臣某等聞風譙郡,訪古瀨鄉。撫遺迹之猶存,恨生世之不早。攀庭檜而飈輪已遠,濯靈池而仙體難瞻。拜真像於丹青,無異睹青天於雲霧;考豐功於簡冊,僅能得泰山之毫芒。空懷睠戀之心,莫寓皈依之志。欽遇降生之日,敬修慶賀之儀。九光甘液,白玉文英,遐想羣仙之上壽;三玄紫奈,絳樹丹實,緬懷萬帝之稱觴。正希林之宴方酣,豈濁世之歡肯顧。然道以慈悲而接物而。臣懷愛敬以事君,精念潛通,匪于其人,而于其意。高靈昭答,不享其禮,而享其誠。過望之私,不知其僭。臣等再拜致恭,上香亞獻。
亞獻,宣進狀
臣聞:太初太易,無象無形,大道莫窮其宗祖;生天生地,神鬼神帝,玄功靡得而名言。惟古今道術,雜出於百家;而儒釋黃老,並列於三教。雖禮樂,非名法兵權之比;然未如,無為自化之尤高。雖禪空異堅白同異之辭,然豈若不言善應之為,愈况靈寶真一之旨,洎金丹性命之方。大者,可以致神仙;小者,猶能芘家國。道尊德貴,是宜超上古而獨存;巧妙功深,以故非中人之能識。紛紛曲士,往往危辭。或目以異端,或毀為外道。且自然至理,於玆又何加焉。彼小智自私,見其不知量也。臣謹與弟子某等,雖慚下俗,每誦玄經,聞神明之教而作興,慕清靜之風而洗濯。嘆聖去以踰遠,憐世降而愈卑。吾道非乎,獨不見,太古羲農之俗;微言絕矣,孰能明,陰符道德之書。幸吾師震夙之辰,為我道興隆之託。伏願恢弘世教,振策宗風。三洞天書,願全文之復出;無為上道,隨浩劫以長存。乃若任造化以為功,齊太虛而比壽,皆真尊所宜素有,非小臣可得盡言。臣等拜手致恭,上香終獻。
終獻,宣疏
臣聞: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坎離既濟,則生黃芽。以丹鼎英精,既迥殊於流俗;則紅塵煙火,豈可奉於高仙。玆因酌水之儀,而效獻湯之禮。黃昏一匕,探囊願試於仙方;白雪九還,換骨蘄分於餘劑。臣等虔恭捧揚奉獻。
進湯,奉經
送聖
臣聞:神潛恍惚,無往不存。道在虛無,有求輒應。配渺渺大羅之境,而巍巍萬有之尊。且求於色相者已非,矧擬以去來者踰遠。然既因人,而倣為此禮;苟非循迹,而莫致其誠。是故香花燈燭,以表其宜;詞疏表章,以通其意。荷高明之委鑒,懼褻瀆之貽誅。玆賀禮之告成,非飈斿之可挽。伏想九光鶴蓋,自碧落以來迎;八景龍輿,凌青冥而上返。臣等雲霄極目,涕泗交頤。言有盡而意無窮,形雖疏而心甚邇。當年白鹿尚可訪於譙城,異日青羊安得來於蜀郡。臣等下情不勝攀戀之至,謹稽首拜送。
回軿頌

太清道德顯化儀竟

玄门十事威仪

玄門十事威儀

經名:玄門十事威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玄門十事威儀

爾時,太上老君告無想真人等眾法服科戒已,又說威儀十事,未與子宣,今授此言,最為切要。如人欲行,非足不步;欲進妙道,非門不入。十事科戒,為道之門。入吾門者,欲與仙齊,隔離外俗。凡夫之人,若持十事者,名為不凡。夫生死因緣,罪惡輪轉,毀辱法身,輕慢法服,進道無序,善業不生,人我自恣,無慚愧之心,九幽大罪,日夜增長,行住坐臥,出入有法。如是凡夫,眾生不異,真仙大聖,不喜見聞,天魔神鬼,皆所惡嫉,人王君長,不生恭敬,十方男女,無不輕薄,自無功德,長他惡根,兩頭營罪,苦報何極。吾見此輩,痛哉寒心。今故殷勤,重告於子,宜遵奉行,曉示來學,提携指掌,必令調熟,十事成就,諸天鑒觀,十方人天,天魔神鬼,悉皆畏敬,咸生善意,無敢違犯,增長福田,善果普生,功德無量。能如是者,是我弟子,堪傳妙法,道宜速近。不如是者,魔鬼眷屬,日夕親近,不得遠離。無想等聞,是妙旨稽首,心驚慚愧,悲喜交集,涕淚俱下,願聞十事威儀,彌劫奉行。太上曰:
一者執壇,二者禮謁,
三者出入,四者坐起,
五者執瓶,六者洗漱,
七者巾器,八者齋食,
九者請法,十者護持。
此之十事,是吾教門中事也,當付汝等,習而行之,勸教男女,昇入仙品。無想稽首,扣頭著地,長跪信受。

執坐壇品第一

夫坐壇者,隔凡去穢,護淨自持,擅道德之不草,慕天真之高迹。

第一,起坐出入,常不離身。若因事暫放,不得輒安雜穢之所,先以具拂拭其所,或以淨物盛之。第二,每將行用,或掛膊上,或搭左手,以緣口向外。第三,每欲作拜禮,先將右手提角懸起,便將左手以三指挾極,兩頭平放,下面著地。第四,先舉左足心,安第二稜上立,次舉右足,向上半跪而鋪,務在平正。第五,拱手起退,右足歸第二稜上,立平穩乃禮,三拜訖。第六,便起仰右手,就角二指取收,勿令觸他,或取中稜亦得。第七,著鞋履訖,便過入左手,側身而摺,勿近人面。第八,摺訖,掛於左手,以道衣霞帔覆之,向前起居。

禮謁品第二

夫禮謁者:一名屈己,二名敬己,三名敬他。心敬難識,形屈可見,故須形禮殷勤,以表內心珎重。屈己致敬,為有所求事,有一十二種:一慚愧,二悔謝,三求法,四除傲慢,五尊德,六慰賀,七滅罪,八懲戒,九報恩,十物奉,十一現世人歡喜,十二未來天下恭敬。

第一,禮謁安詳得所,容止可觀。第二,秉簡當心,端身平立。第三;五體投地,前後平齊。第四,見尊像經法,或值禮懺法事,必須作禮。第五,見尊師名德,必須作禮。第六,見受業師作禮。第七,見勝己善友作禮。第八,見四海同學作禮。第九,事師辭去,及歸室宿,已上皆先作禮,言限來日,珍重而去,到家亦須作禮,然後起居問評安否。第十,辭出外境及歸,或經月,或經年,且須先禮三拜,然後長跪伏地,重感拜訖,乃通寒溫起居,此為事師之禮。第十一,或師主隔絕他州別縣,相去稀疏,久經歲月,皆須作禮長跪,言其情狀,伏地悲感,再拜起居。若彼此會,有吉凶言及,皆須稱賀,弔慰再拜。第十二,吉凶慶弔則悲。禮畢,然後重悲。待長者語畢,又須作禮。若自受慶弔亦然。第十三,若得長者善言教示,或責辱訓罰,皆須作禮,言謝低聲,以酬德教。第十四,凡受禮拜,皆須擎拳,拱手辭謝,推高託尊。第十五,凡禮拜師,皆須待坐。合拜,須坐而受。若師自外遠還,送至方丈,待師坐定,然後作禮,不得於門下、廊下,忽忽即事。第十六,凡在殿堂,對聖像,及師長大德,皆不得受人禮拜。若他人不知,忽然作禮,須言其事止之。忽於殿堂見年尊有德者,亦須言其事,云未敢就便作禮。

出入品第三

第一,凡行住,有難處、置疑處,皆須要伴,不得獨行,以自明白故。第二,遠近出入,皆須辭徒弟眾,或同院窗。無人,須向童行說去甚處,某時即歸。第三,若往男女非類之處,或因吉凶齋會,暫時停止,解脫出入,羣徒共住一處,不得獨因親故,港隱幽僻之處,來須逐伴,去則隨眾。第四,若非急難事,有所需求,不須頻頻出入,數令人見,自致輕薄。第五,出入若逢官長,預須隱避,勿令露現。苟無隱處,宜向僻處,或人影樹影中立,仍須斂容恭敬。第六,出入忽逢尊貴車馬輩輿,並須避道,低身偎形。第七,若無急事,不須冒涉風雨泥塗,隆寒大熱,披褐狼籍,人所惡見。第八,出入城邑聚落、人物之處,行立須是斂容正色,不得高聲大笑。若有咨問,皆須以禮言對,非急事,不語為上。第九,凡出入遇惡人、愚人、童稚,邪言穢語,相輕調諱,猶若不聞,勿變顏色。第十,出入不計遠近,皆須坐壇相隨,仍用手巾瓶等,與住時相似,並適其宜。第十一,若值雜狀,或施主家事須寢宿,即覓水灑牀席,以巾拭之,名曰靜牀,用之無觸。第十二,出入城市、村曲,見人行非禮不軌之事,或聞不善調謔之詞,即低頭直過,慎勿顧之。第十三,女冠出入,無論遠近,疑與不疑,必須逐伴相隨,以避嫌疑。第十四,凡經像及大人門戶出入,勿向中門,必從邊小門側身進退。

坐起品第四

第一,凡起坐法,有尊有卑。若無上下禀承,此與異類無別。第二,法會之所,男官一人向前三禮,長跪拱手云:已下法小師某甲請坐。第三,女冠二人,亦如前請坐。若有像處,大師念禮經像,童子亦然,善男安置得所。第四,凡對經像、長者行處,須整歛容貌,不得倨傲放誕,言辭非法。第五,凡對經像、長者,不得背經法尊像、大人師長。第六,侍從尊師,及長者所在,皆須正立,不得倚托牀壁,及諸等物。第七,侍從師長,但須整肅,非顧問勿語。第八,凡侍從師長所在,且須立地。待命與坐,再三指揮,然後稽首致謝而坐。第九,凡侍從師長之所,人或更尊於師長,即從前人所命,仍須謝於前人而坐。第十,凡齋堂,講習經典、禮懺法事之所,坐起須依法位,不得越坐,一如科戒定式所排。第十一,凡法堂宣經之後、忽若後來,須方便隨處而坐。縱恃尊德?亦須隨便,不得向前,起動喧撓。第十二,凡一坐而後,若非急事,不得數有起動,出入亂人。第十三,凡所在之處,行住坐臥,不得與非類之人混同一處。第十四,凡師長尊上、及他人,看讀書疏委曲,不干己事者,不得向前窺視、同為無識。

執瓶品第五

第一,男不得將石榴瓶。第二,女不得將檳榔瓶。第三,須頻換水磨洗,常令光淨,不令塵垢穢污。第四,瓶不得宿水在內。第五,夏月每日易之,一日不易,名為穢水。第六,冬月許兩日一易。第七,瓦瓶可三日一易,不得安置穢處,切宜忌之。第八,凡大小便處,須別用瓶。先淨於前後,淨於前後,然後以磚石磨手,仍以灰皂角淨之。如違,不得朝真,陞殿禮師,亦不得受人禮拜,及隨大眾。第九,凡瓶用了,須要置穩處,勿令觸倒,於此大忌。第十,凡瓶,有人欲看,并童稚提擎,勿使穢手觸把,須令潔淨。第十一,護瓶內外,甚於餘物,與經像潔凈一般。

洗漱品第六

第一,凡洗漱,有四種:一平旦漱,二讀書漱,三食後漱,四臥起漱。第二,凡漱口,並須三過。第三,若食後,須用楊柳枝湯水,一能洗穢,二除齒風。若無柳枝,即用諍灰。第四,凡初用楊柳,咒曰:太陽和氣,開春發柳。折取一枝,能淨身口。學道修真,願度三有。急急如律令。第五,凡用灰,咒曰:洗灰除垢,用灰為首。穢去真來,淨心淨口。成道度人,天長地久。急急如律令。第六,漱盥,皆偏側,并背人,不得當人為之。第七,凡用水,不得以手觸盆中水,當以木杓於盆中取,又不得著杓於盆中觸。第八,既有犯觸,當須自首懺悔,仍自役力,換水置中,即不結罪。第九,漱口洗面,不得漱縮作聲,鼻口泡出,又不得扣打水器驚眾。第十,凡用水,不得狼籍括踏。第十一,口中穢水,不得噀噴於眾人前,及浄地上。第十二,凡用物,不獨在水,諸件等物,皆須儉約而已,不得等閑費用。

巾器品第七

第一,巾器者,受用齋食。第二,齋食,獻施聖凡,最為重事。第三,衣宜淨,牀宜端潔,故先鋪坐壇,而後坐。第四,巾器宜諍,故先洗手,而後執器。第五,先行浄水,然後開器受食。賢智以食為天,凡夫以食為命,故為最重。第六,凡巾、器二物,其用一也。若但安閑,必同一處也。第七,巾、器二事,護淨如一,但除齋食,不得別用。第八,凡齋器,別立龕架安置,不得與諸器雜安,古人號之日齋器。第九,齋器有五事之體,法有五行之用,受五味之食,銅漆製之,隨力而辦。第十,凡齋巾二首,厚密布為之,長四尺,編褫縫之,桓令潔白。

齋食品第八

第一,凡齋時,先立一人為監堂,亦名監齋。齋者,齊也,專知鐘磬節奏,檢校得失,所以名監齋法師。第二,凡登齋就食,必須潔諍衣冠。第三,先須諍手執器,上堂安置於左,以巾盛之。第四,凡禮懺,隨眾多少,一時平坐,脫履坐底,勿礙祇供人。第五.’先須行淨水、勿令器衝撞著人。第六,受水訖,先取巾,把中央角向前,垂將七寸鋪之,次安齋器了,又鋪第二巾於膝上,並須仰手鋪之。第七,出齋器,從一至五,次第出之,不得越亂。第八,監堂一人,於堂上磬子處正立,嗚磬一下,奉為當今皇帝祝延聖壽,或應十方施主,祈禳薦拔,隨事舉揚諸施等事,保護答報。次師一人,即令祝願,其文出在七真科中。第九,施粥,咒曰:今晨香粥,上獻三尊。利益家國,饒益施主。六道含靈,普同飽滿。第十,施食,咒曰:一切福田中,施食最為先。見存受快樂,過去得生天。當來居淨土,衣食常自然。是故今供養,普獻於諸天。第十一,凡咒訖,次行食。監齋須先約語行食人,必須教其食名,分明高唱,料量多少,務在均平。第十二,行食訖,監齋嗚磬一下云:等供養齋官,須一時稽首,相顧恭敬,然後方可就食。第十三,凡受食三遍,自料取足,勿令餘剩狼籍,人所惡見,不生敬信。第十四,凡聞唱食名,須把器就手而受。第十五,不要者,指點令去,嫌多即退手,嫌少即進手,不得言喧。第十六,凡齋,上下相顧、望食遲者,稍須急食。食急者,即須遲食,務令齊整。第十七,凡齋食時,監齋須都看之,若過半食,盡可再行。第十八,不得縱其本性,令遲者嫌。第十九,凡食須細,口急意徐,勿令啜呷作聲,觸擊匙筋,負慈悲罪。第二十,凡齋坐食之後,除非軍機、急速、水火、盜賊、死亡之事,不得輒有言語,喧括齋
堂。第二十一,其齋,須有教示處分,必須自手指揮,唯在低聲。第二十二,凡齋訖,有餘果食等物,收取與諸在下、及乞病人等,不得隨器將去。第二十三,食訖,先摺膝上下巾,次收齋器,自第五至第一,皆安巾上。第二十四,凡食訖,當行淨水洗器,收水訖,嗚磬,唱布施祝願訖,唱餘迴施祝願,其文具載七真科戒中。第二十五,若非別緣貼會,則不用祝文。第二十六,祝曰:修齋已畢,尚恐功德未圓,更捨淨財迴施三寶,施者獲福,功德圓滿。第二十七,施食,祝曰:三寶法食,供養已周,轉施童役之人,當願童稚,同霑齋功,無諸障礙。第二十八,嗚磬唱食訖,普誦法食已畢,普被福田,十方解脫,三界安閑。第二十九,凡在齋中,忽有犯戒者,監齋須告白,隨令犯者禮拜。第三十,又鳴磬,唱勸善偈祝曰:我眾等聞是法已,身心清靜,如瑠璃瓶,歡喜頂戴,稽首敬禮無上三尊。第三十一,須唱三禮。若有別緣,唱三願,更不具載。第三十二,齋事總畢,鳴磬,唱隨意,並須稽首恭敬,持器而去。第三十三,先後下起,行列而行,各歸房院,不得羣集喧話,撓亂清眾。

請法品第九

夫法者,名之為寶,人能敬受,實為妙也。一則利己,傳法教人;二能益他,同登妙果。傳法之功,進入仙階,故曰:請法必在珍重虔誠。
第一,請法師有二種:一者請法師,演法講經,傳科傳戒;二者權時請授,决其所疑,並須禮拜,殷勤珍重,虔誠稽首。第二,講經演法,須量大小遠近,預前陳疏其書,皆須好紙真楷,如法淨潔,不得造次麤弱,言語輕怠。第三,凡授疏者,若小事,先須禮,三拜訖,須執疏長跪,陳其意旨,即拱手而授疏於前人。受疏訖,即禮三拜,言謝而退。第四,凡大段事授疏,以執疏作禮,或七拜、至九拜,然後長跪,面陳其事訖,又三拜。拜訖,長跪授疏。授疏竟,即禮拜長跪言謝云:小人蒙賜慈悲,不勝多幸。第五,若前人未受疏,唯知禮拜,不限徧數,以許為度。如復未許,即須宜且退,更待後時,再三稽首而授。《定志經》云:血出數斛,心亦莫止,自非志心,扣幽靈囿,肘皈師門,頓首德宇,終不造受也。第六,凡權請决疑,先須三禮,長跪拱手,陳所疑事,更三禮解說,竟起拱手言謝云:小子愚昧,伏蒙法師不棄凡愚,解說真理,不勝喜躍。三禮而退。第七,或灼然年高德重,來授疏請齋,或解說經義經題、講論其理等,宜平旦坐受,拜疏訖,言告謝云:小子愚懵,不聞解說,伏蒙見命,不勝悚惕。仍三禮答之,敬其德也。第八,若是師長,曾經受法業者,或有授疏命及者,待禮三拜,即伏地而受,乃長跪,即兩手橫捧於頂,良久乃放案上。三禮長跪謝云:死罪小子,忽奉嚴命,不勝惶悚。又云:不敢三禮而退。第九,凡言,不敢有二種義,受不敢辭,辭則不敢受。

護持品第十

夫護持者,凡有七種:一護法服,二護法,三護經,四護師,五護身,六護十方施主,七護一切眾生。
第一,凡經像,一種無別,且如奉道。科云:凡經像所在,皆須護淨,竹架圍隔。暫離,即須淨巾蓋之。凡有看讀,開展不得過三行,有事即隨手捲之。卷軸未終,不得暫停。如急事,此卷不了,然後從首,再行宣懺。第二,不得令不淨人,并不淨身口穢氣觸動。第三,擬執經像,須淨手意,不得把他物。應上將,或推卻諸物,憑傍人為之。忽若無人,自須小小推撥,即洗手經牀,上下亦然。若把他物,即須重洗手。第四,經像不得同房,若黑漆等函著經像者,又在櫥內,得權居臥息,若素函及蘊,雖在櫥內,亦為不可。第五,若在大堂之內,宿集之所,經日積夜,或倦於法事,疲怠之極,止可暫時歇息,仍須屈伏側身,不得頓爾肆布腳手,鼻口哮齁。若有傍人,須語之。若聞不語,與慢法同罪。第六,凡在四眾,坐起行立,不得招外人共語,多有言笑。第七,凡勤學,不如擇師。師若德薄,慎勿投刺。既能修學,必在明師,似得於寶,即盡力奉承,極至道成,不相離捨。第八,師若錯有過誤,慎勿謗論,宜隱然方便,言拜咨陳再三已,依奉道科。若別人言及其師善惡,須分解。力所不及,拂起而去,是名護師之相也。第九,凡師牀案、几杖、衣服、朱墨,一事已上,皆須護持,不得觸污。第十,凡在眾會,忽有違犯經科,為眾所彈,事應合罰,即須踴躍歡喜,愧恥言笑,美樂受之,此名為能人,滅無量罪。此人學道,速成無上善果,是名大護持。第十一,凡護持十方施主,或相識、不相識者,上下男女、大小貴賤、內外遠近,凡見皆敬奉。居止來去、安置坐起、校諸驅使、苦樂饑飽、惡好逆順、有無健病、恭敬慰喻、賞罰辱責,皆須得所,務在均平。第十二,凡含靈蠢動,有命之物墮水落火,但是危命之處,是力所及,皆須救護,使得安寧。第十三,凡行住出入,宿息過逢,州縣名利,親疏男女,戲弄邪言,預是眾生所疑,更不須行,是名護持一切眾生善果。第十四,若有再三違犯、亂撓清眾、彈紏不伏、拒諫飾非者,須告白眾人,退出齋次,具如齋戒威儀論。第十五,道衣法服,凡脫著,切須摺打整齊,或安袱帕,或安靜處。稽首畢,方可脫著。第十六,若是於法請事,往往傲戾好鬪爭者,則須上下舉告凶吉等事,勿與往還,名曰幽殯,莫令隨眾。第十七,凡受食受財,皆讓少取,為儉唯省,勿令眾生有嫌疑薄賤,損命損德,深得護持。
太上曰:威儀說十事,及諸律名,總係一百四十餘條。若能習而誦之,勤而行之,已具前十事,及諸科令,總名護身,己所不犯。又復教人此之善果,計不能盡,眾聖歡仰,諸天慚愧。若此之人,見世獲十種福德恭敬。且如《昇玄經》云:亦如法服科說,如是之人,名曰大順真士,不出一生,入次聖品。若復有人,無心奉道,倚傍法門,窺求利潤,污道法服,辱道法流,及構惡徒,嫉他行善,自違科戒,勸人莫修,不奉師訓,聞教愈甚,不生慚愧,不生恩念,如是等人,名曰罪逆惡獸,近入人道,未得人心,乍入人倫,污聞聖法,所為趣向,尚似陰囚畜獸,脫離眾生,猶未覺悟,憶彼類習,欲還本身,深所痛哉,甚可悲憫。若人見在,失十種功德,失十種恭敬,得十種輕賤,離十種聖賢,五苦八難,備具形體,纔滅此生,當入長夜,九幽地獄,一切苦痛,悉皆備受,輪轉三惡,無解脫時。無想真人等聞太上說此要言,悉皆垂淚,歡喜踴躍,稽首禮謝,信受奉行。

玄門十事威儀竟

正一威仪经

正一威儀經

經名:正一威儀經。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正一威儀經

太上曰,正一受道威儀:初入道門,詣師奉受券契。不受券契,土地山川守界真官,不上道名,治官障礙稽留,難為成道。受此券契,天地門戶,不敢稽留。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治籙、三歸五戒。不受之者,則治司不書,土地不明,不攝五炁,不關四司。受此治籙,則魔王拜伏,自稱下官。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仙靈符籙。不受之者,攝召不降,神不營衛,宣奏不達。有所謹按,神不流行,三界五帝不敬其形。受此符籙,齋戒啟奏,伏鬼除魔,先當使之。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九州社令、九州都統。不受之者,遊行九州,所在山川土地神靈,輒見稽留,道路不通。受此符籙,鬼神敬奉,不屬地司魔王衛形。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斬邪符籙、斬邪法籙。不受之者,魔精鬼祆,橫見干犯,兵病所侵。受之者,誅邪伏凶,萬神潜藏,土地山川侍衛送迎。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九宮捍戹、六害神符。不受之者,九戹六害,復犯子形,六天兇鬼,得肆其威。受之者,萬災不干,百邪避之,三界五帝,奉子身形。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九天兵符、九天真符。不受之者,三五神兵,不隨子東西,出入人間,不來侍衛。受之者,三五神兵,隨子束西,出入侍衛,萬邪不干,役召神靈,敢不敬從,一切鬼神,皆憚其威。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天靈赤官元命符籙。不受之者,天神地祇,不降爾身,真官散亂,身神飛颺。受之者,天地兵馬,隨爾所須,身中吏兵,纏繞其形,坐臥安和,夢想不驚。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二十八宿七星符籙。不受之者,諸天星官,不降爾身,延年保命,天官不依,請召不降。受之者,名上天官,保命延年,祈請星官,立依所言,得道昇仙,天門自開。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都章畢印、四部禁炁。不受之者,奏章行符,禁制方術,神炁不從,關啟不聞。受之者,符章禁祝,莫不如言。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三百大章、千二百官。不受之者,章中吏兵,不受爾言,徒為謹按,身反招愆。受之奉行,如神心,言此至要,慎勿輕傳,依科修行,無諸災患。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受紫宮大籙。不受之者,為國消災,正天分度,天官不從。受之勤行,天應爾心,所求所願,諸天順從,得道昇天,星官下迎,天門開通,魔王保名。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破魘籙。不受之者,神炁不行,穢炁不消,行符敕水,召鬼束靈,真神進散,祆邪干形。受之蕩穢,人鬼清明。

正一受道威儀:次當詣師奉受七十二戒、百八十戒。不受之者,三界四司,考罰爾身,名削善簿,字列罪科,生死父母,不免三塗。受之奉行,諸天稱慶,鬼神所宗,七祖生天,身登雲宮。
正一受道威儀: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須詣師受,依法修行,略舉要領,諸宜如之。
正一受道威儀:凡欲受道,先詣師門,丹檮拜伏。師許投辭,請經戒符籙,書寫如法,齋糧質信,法衣法物,並備具已。然後登壇啟告,裂券斷盟,列辭自狀,皆當揀日隔月,不得頻繁,及默許易從。
正一受道威儀:夫受道,須詣有經戒符籙之師,不得虛傳聲譽,妄受真經,此道大禁,魂考九幽。
正一受道威儀:師無法不得妄授。弟子拜請,虛傳盟誓,風刀萬劫,七祖同辜,切慎之焉。

正一受道威儀:同姓九祖,服從已來,不得傳授,以為師資。所以者何,師資犯約,九祖同考。

正一受道威儀:有法即師,勿論奴僕下隸。若身無戒籙,天之上尊,亦不得師尊法故也。
正一受道威儀:登壇,皆須立三師、五保,監臨授度,檢察得失,用對三天、五帝之司。
正一受道威儀:登壇付授已,便令弟子冠帶法服,傳其位號。弟子稱位號,朝本師、及太上十方也。
正一受道威儀:受道畢,以黃素書三師名諱、形狀、年幾,及登壇三師五保與弟子。
正一受道威儀:受道,各依法位尊卑,不得叨謬,即俗人不得與清信弟子同坐,清信弟子不得與清信道士同坐,清信道士不得與正一道士同坐,正一道士不得與高玄法師同坐,高玄法師不得與洞神法師同坐,洞神法師不得與洞玄法師同坐,洞玄法師不得與洞真法師同坐,洞真法師不得與大洞法師同坐。登壇行道,齋戒講說,私房別室,行住坐臥,以此位號,為其尊卑。上、中、下座,宜相咨白請益,决當自謙下,敬重法教,勿損威儀。
正一法服威儀:受道先具法服,玄冠絳褐,黃裙帔欘,草履執質。傳授既已,便當冠帶。
正一法服威儀:法服不得用五色綾錦羅綺,當以繒布,制度如法,常須清淨,勿過三通。
正一法服威儀:法服不得輒去身。若洗濯替代,勿令俗人犯觸混雜。凡衣,常有神男、神女守護。
正一法服威儀:法服不得假借,當須自備。若破壞,任以火淨化之。若住山林靜處,或埋瘞之。
正一法服威儀:法服脫著,置清淨之處。如詣厠溷,把諸物,皆先洗濯手足,然後取之。
正一入靖威儀:先整頓法服,澡漱祝誦,旋行唱讚,並須如法,不得隨宜,吏兵謫言。

正一入靖威儀:登壇入室,臨事不得責罵於人,及與外人交言,左右迴顧,執心不專。

正一入靖威儀:靖中所須,皆當預備,不得臨時闕少,呼外人求索。
正一入靖威儀:入靖,脫著履屨,皆須面向經像,不得迴背出入。舉足,隨其左右,順其陰陽。
正一啟奏威儀:西面平立,執簡曲躬,調聲正氣,直詞小語,樸略曲素,勿得厲響繁飾。
正一啟奏威儀:至心丹禱,情訴懇惻,隨事簡要,勿失威儀。為己及人,皆當一意,不得惰慢。
正一啟奏威儀:凡諸所請,先自悔過,然後請事,一高辭撙正,情理須中,勿多綺飾,失其誠懇。
正一啟奏威儀:初中後心,皆當專一,言辭准定,事意齊同,不得旦夕異陳,初恭終慢。
正一讀經威儀:冠帶祝漱,捻香存念,須依本文,端身恭坐,調柔聲氣,至心誦讀,從標至軸,不得中停。

正一讀經威儀:讀經,須心心相繼,念念不絕,無中漏忘。若誤言句,卻五百言畢,啟謝自歎厥懷。正一讀經威儀:五百言,若千言,及章末,輒許嚥液,飲諸清水,以利聲
氣,於法不虧。
正一讀經威儀:畢卷,若有事中起時,收經入函韞,三捻香禮拜,還亦如之。
正一讀經威儀:先當洗手、熏手及經,然後讀之。竟,復歛淨洗手,不得正爾便行。
正一讀經威儀:讀經,皆先就師,受其音旨句度,諳識文字,不得經堂之中,臨事交錯,誼亂眾人。
正一讀經威儀:讀經之時,不得受人借問文句意義,及為人解說問難,處分他事,雜亂真靈。
正一讀經威儀:經中不了,須有諮訣,及問文字句度,皆當別時,就師拜請,勿得隨宜,輒則諮求。
正一講經威儀:弟子先當諮白法師,為某等、若男女、若某事、請於某處、講說某經,願見開悟。

正一講經威儀:法師許已,裝嚴高座於講堂中,百座、千座,皆當如法,威儀可觀。

正一講經威儀:安置高座,東西南北,隨其所宜,左經右師,男東女西,勿令混雜,失其威儀。
正一講經威儀:如意几拂、香鑪函韣、經案巾帕、旛華帳蓋、敷張牀席,悉須如法,不得隨宜。
正一講經威儀:弟子聽眾,各持香華,旛幢音樂,唱讚導引,燒香禮拜,迎請法師,隨時來往,不得闕怠。
正一講經威儀:法師隨事,為諸道俗,懺悔禮願,受戒持齋,時時勸化,使悟道真,弘道利物,於此為先。
正一講經威儀:法師以講經功德,裝嚴國主人王、大臣宰輔、土地官長、人民品物、五苦三塗、一切眾生,悟道成真。
正一講經威儀:講經畢,弟子及諸聽眾,一切有心,隨分發意,建大寶齋,福被無邊。

正一事師威儀:旦夕,正其法服,執簡朝本師、三師,如父母禮。若同居住,晨昏省覲,和顏悅色。

正一事師威儀:遠師百里,一月一省;二百里,三月;五百里已上,一年。若師有疾病、老劣、他故,不依此限,書疏無限。
正一事師威儀:省師,皆自齎,糧食所須、香油之屬,悉不得損耗於師。
正一事師威儀:弟子以時賞師。衣服藥物、几杖巾拂、履屨瓶器、米麥果菜,供其所須,勿使乏少。
正一事師威儀:師有疾病、災戹,供侍左右,為建功德,燒香禮懺,放生贖命,延年度戹,設齋行道。
正一事師威儀:師亡,持服百日,心喪三年,殯諸山林,几棺布囊,舉尸而已。造眾福田,思念容止。
正一奉齋威儀:為已及人,建諸齋福、皆須精志,所有米麥,並須清淨,不得假換,私竊非義等物。
正一奉齋威儀:凡為吉凶、生死福業,先當脩齋,造一切功德。成就日,皆須設齋慶喜。

正一奉齋威儀:凡齋,皆有三界五帝、四司靈官,監察其所供齋用,不得汙穢偷竊。

正一奉齋威儀:登齋供施,若貴若賤,若老若少,皆當平等,不得生諸二心,起愛憎念。
正一奉齋威儀:所請齋官,隨分施散,名為買福,不得口許心悔,生不均意,起怠慢想。
正一奉齋威儀:齋官起供,依位行列,啟告陳請,各稱名位,不得交互,須依次第告知,勿使偏併不平。
正一奉齋威儀:主人列辭,具陳事意,詣請投辭。法師受疏,依名告赴,不得違越失時,更受便近家供。
正一奉齋威儀:齋官隨分食已,餘便折還主人,不得將歸,清諍眾食,亦不得啖,各宜慎之。
正一奉齋威儀:八解、十直、甲子、庚申、本命、八節吉辰,皆宜持齋,三界五帝、四天十部,悉來監臨。
正一受誡威儀:三戒、五戒、六戒、九戒、十二可從戒、二十七戒、四十六戒、七十二戒、八十戒、百二十戒、三百戒,各依法受持。

正一受戒威儀:若國主人王、大臣宰輔、人民男女,及以鬼神,一切眾生,各隨分授與,敕護戒神官,使其營衛,萬災不干。
正一受戒威儀:持戒之人,不得與非持戒人同牀共席,行住坐臥,飲食居止,衣服履屨,車輿几杖,皆宜異之。
正一懺悔威儀:旦夕朝真,登壇入靖,讀經禮拜,先當懺悔國主人王、大臣宰輔、土地官長、父母師尊、三塗五苦、一切眾生,後及己身。
正一懺悔威儀:行住坐臥,舉心運意,三業六根,故誤成罪,猶如沙塵,注心懺悔,後心不生,一切清淨,萬罪消除。
正一禮拜威儀:入靖朝真,行住坐臥,若心及形,禮拜五億諸天、十方世界,真應化法無量天尊、仙真聖眾。
正一禮拜威儀:動心運形,歸依虛空,微塵沙數,過去、未來、見在三世,無極大道,大身小身,無量等身,一切敬禮。

正一禮拜威儀:上自大羅,下窮無際,十方三界,大道應化,說法演教,三十六部,真法化法,外藏內藏,符圖寶經,普起歸依。
正一燒香威儀:先當洗拭香奩、鑪挾、匙盤、灰炭等具,然後裝治,平正瑩淨,火不見赤,法則可觀。
正一燒香威儀:所有灰炭火等,皆當別貯,不得以竈下爨,餘及不淨,柴薪葷穢,非法處灰火。
正一燒香威儀:凡是捻香,皆須三指端身,正意坐立,宜就取便三指捻之。每當三獻,使煙氣相續,不得中停。
正一燒香威儀:祈告啟請,入靖登壇,使晝夜相續,勿令斷絕,而神道無形,寄香氣宣通。
正一燒香威儀:凡諸讀經行道,齋戒禮誦,講說祈告,皆先行香三周,然後列辭。
正一燒香威儀:上界天香,千名萬號,不焚自熏,迎風隨雲,周徧十方。下界凡境,任世有無,眾事之中,唯此難闕。

正一然燈威儀:燈象星形,助天光明,延年續命,卻禍消災,一燈十燈,百燈千燈,萬萬億燈,在時所能。
正一然燈威儀:行道讀經,禮拜講說,周繞壇座,如環列星,一萬二千,應天之精,晝沒夜明,順炁修行。
正一然燈威儀:然燈,去地三尺,作籠蓋之,勿使飛蟲得入,及絕風塵飄汙。
正一鳴鐘威儀:鐘者,威儀寶器,四眾所聽,六時急務,不可闕也。左鐘右經,皆置臺閣舉之。
正一鳴鐘威儀:若二時、三時、六時、九時、十二時,皆須整頓衣服,洗手漱口,調正身心,先叩齒誦咒,然後打之。
正一鳴鐘威儀:打鐘法,先須穊漸疏,徐打三槌,上謂之三下後,先穊漸疏,徐打二十四槌概之,謂之長打。復初漸穊,徐打十二槌,謂之終。合三十九槌,以應三十九戶。

正一鳴鐘威儀:三下鐘,安致燈火,整飾席座,澡漱冠帶,悉須如法,候打長鐘,徐徐舉出之,眾會所依位行列,香華贊引,並宜齊整。待後起鐘,唱導舉聲,行不得臨時迫注,失其威儀。
正一鳴鐘威儀:不得失時,及非法打擊。若非時集眾,別立小鐘。
正一鳴磬威儀:以止節,登壇入室,威儀所須,每禮拜稱善,初終導引,俯仰節度,齋講坐起,皆當擊之。
正一章奏威儀:章法最難,慎不得輕,紙墨令淨,辭狀正直,須合真氣,勿使謬妄,吏兵陳論。
正一章奏威儀:拜章面向,隨其所申,皆當別立席座,巾案如法,低身小坐,平聲讀之,勿得高傲不恭。
正一章奏威儀:不受治籙、千二百官君、三百六十大章、都章畢印,皆不合奏章出官,各出身中仙官,不得謬監。
正一醮請威儀:醮者,祈天地神靈之享也。亦有多種,所有餅果,並須清潔,不得肉脯葷穢,天官不祐。

正一醮請威儀:所信物,不得假借,闕少不充,欺誑明靈。事畢,施散山棲道士、饑寒老病、囚徒役人。
正一醮請威儀:事畢,所設餅果食訖,餘皆埋之。
正一醮請威儀:當夜半已後,日中之前,生氣之時。
正一醮請威儀:所用餅果,並須芳新,不得經宿,及生產尸穢、家鳥鼠食餘,則神靈不飲,徒失爾功。
正一法具威儀:道士法具,香鑪澡灌、几拂如意、環珮劍杖,當常整飾,安置供養,隨事所須。
正一食器威儀:道士食器,三重匙挾巾帕,並須如法,不得用金銀寶玉、牙角雕鏤,混雜凡器,常須清淨。
正一器用威儀:道士器用漱盤,眾生食盤,注留澡盆,擣香臼杵,合藥釜甑,隨事所宜,不可假借。
正一居處威儀:道士居處,樸素虛淨,內外開通,勿張帳幔簾幌屏障之屬,遮擁左右。

正一居處威儀:道士居處,卑房小室,容身而已,不得高堂廣屋,雕畫赭堊,華麗顯敞。

正一居處威儀:道士居處,依壁敷牀,不得前後合鋪,坐臥獨居,勿同諸凡人。
正一居處威儀:道士居處,藜牀布被,奠席蒲蓋,繩牀夾漆,木盤瓦器,不得用銅鐵金銀。
正一臥具威儀:布單布被,枕石木屨,及裙襦衫袴,皆當繒布,染作荊黃,栀子竹葉,黃屑壞色。
正一屨履威儀:作山形二儀,皮布縵飾,不得五色錦綺裝褫。若草屨、木履,皆須異俗,勿雜世凡。
正一泉井威儀:道士居住,先須井泉,常使清淨,勿令六畜雜物汙穢,皆別立泉井,浣濯飲食牛馬畜產。
正一井泉威儀:凡諸泉井,須數淘泄,勿使草木華葉蛙蠅落中。人家客院各立井泉,無雜供齋所用。
正一用水威儀:凡諸造食,煎炊藥物,洗院衣服,沐浴澡潔,所須用水,皆立濾器,令甚細密,先當濾之。

正一飲食威儀:道士飲食,滿腹而已,勿求精細,常當奉齋,非時非法,悉不得食。
正一飲食威儀:道士常當受食咒,施出種種食,別安器中,存見三一,與形俱食,以挾三擊器。就食別器,布散眾生。
正一飲食威儀:道士各立齋器,巾挾當清淨,日供所須,不得與人同器共食,及給他用,穢炁混雜。
正一飲食威儀:道士飲食,不得使人穢觸所食之物,不得臨上,令口氣衣服汙穢。餘便施散,不得積聚將歸。
正一飲食威儀:道士食訖乞懺,然後施散,不得中舉乞人,及使僕侍從雞狗之流。監齋真官,皆見謫罰,名書三官。
正一動止威儀:道士行住坐臥,皆當合道,正容斂色,端直其身,不得傾斜,失其儀相,威儀先首,可不慎之。
正一遊行威儀:道士遊詣府署、省侍師尊、教化人間、齋請入俗,五人、三人,皆當依法庠序,正其容儀,不得交雜,軌則有失。

正一遊行威儀:道士遊詣人間,及赴齋講,各持座褥,隨處自居,既限穢氣,又別尊卑,上、中、下座,大小同制。

正一住觀威儀:道士既入道訖,即須住觀,持護法相,旦夕燒香,朝真禮懺,奉侍師尊,受持禁戒,諮問大德,學道方法。
正一住觀威儀:更相教誨,自惜法身,修善止惡,存念三寶,慈惠和柔,每事恭順,成就道場,外人干犯,皆當念忍。
正一住觀威儀:上下和睦,尊卑信順,如運手足,存立常住,香油米麥、樵菜等物,相共營求,皆同一己,不得費用。
正一住觀威儀:莊田碾磑,家人使役,五行什物、六畜器具,果木葉藥一切所須,皆共愛惜,供養十方,當來福田。

正一住觀威儀:尊像經法,旛華帳座,堂殿樓閣,林席氈褥,鍾磬几拂,常共建立,悉使精華,無令闕少。

正一住觀威儀:常住眾物,及三寶財,草葉華果,毫芥已上,不得輒自費用,及以乞人。其罪至重,死入三塗,過去、未來、見在三世,己身父母、兄弟、姊妹,及其子孫,貧窮下賤,聾盲瘖瘂,風癩愚癡,瘨狂攣,水火兵傷。
正一死亡威儀:若師尊、同學亡,打鐘三百六十槌告終。法徒畢集,哭泣三聲,燒香讀經。暨其藏殮,依用法式。
正一死亡威儀:几棺布囊舉尸,送山林藪澤,入土而已,不得立墳,封樹丘壠。
正一死亡威儀:正一符籙、券契、環劍,布囊盛之,隨身入土。
正一死亡威儀:書七十二符,安佩尸形如法,拜戊己章、棺殮章,法服隨身。
正一死亡威儀:亡師所有衣物、牀臥等具,資送之餘,脩牒名目,施入常住,若親若疏,若內若外,皆不得犯。

正一死亡威儀:師若無財物資送,當用常住,及齋供福田,並以眾物。所以生死同依常住,師天尊也。

太上謂天師道陵曰:凡一百三十二條正一威儀,昔在龍漢劫終,於玉清三華便殿,詣師元始天尊奉受。是時,元始天尊對太上道君、九天真師、元始丈人、三十二天帝、五老上真、無極神王,命五帝玉童,披九雲之韞,出此威儀,分付與我日:子當流布三界十方,無極世界,一切男女有善心者,皆傳與之。吾得已來,經今五劫,隨處教化,徧滿人天,上聖真仙,悉皆奉受,書之金簡,秘諸天官。今應授子,汝其遵崇,敬則福至,泄則禍臻。元始明戒,宜慎之焉。道陵稽首禮謝曰:臣入證未久,屢遭慈霈,教誨慇懃,賜授經法,不測深淺,更示科戒,微妙難思,敢不盡心,依科奉行。於是諸天聖眾同聲稱善,俱入太空。

正一威儀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