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僧功德经

赞僧功德经

 阿含经中略集出  叹大□□□□□
 □□□□□□□  以大梵音赞僧宝
 如地坚牢□□□  □□□□□□□
 我末法中出家人  常住僧赞□□□
 □□□□□□□  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浊苦恶世界中  常在如来清净众
 僧中或有求四果  或以证果在僧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  和合僧中常不断
 或有头陀常乞食  或有山间乐寂静
 乃至于微细戒中  不犯如来严命教
 或有深广学智慧  或有息虑习诸禅
 并皆集在僧众中  犹如百川归大海
 殊胜妙宝大德僧  长养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  无过佛法僧宝众
 善心僧中施掬水  获福多于大海量
 微尘尚可有算期  僧中施宝无有尽
 若人当来求远离  越于生死贫穷河
 应当速疾志诚心  于僧宝中树因果
 于此最妙良福田  若有种植功德子
 当来收获无边畔  由如云中含大雨
 施者不筹量度者  平等奉施无二心
 是人方可能堪任  受人天中胜如果
 无量功德具庄严  大悲世尊弟子众
 凡人肉眼难分别  由如灰覆于火上
 或有外现犯戒相  内秘无量诸功德
 应当信顺崇重之  贤圣愚凡不可测
 或有外现具威仪  或示未能舍其欲
 外相人观谓凡夫  不妨内即是其圣
 内如四种庵罗果  生熟难分不可别
 如来弟子亦如是  有戒无戒亦难辨
 是故殷勤劝诸人  不听毁骂僧宝众
 若欲不沉沦苦海  常当敬重植良田
 常欲□中受乐者  亦当供养苾刍僧
 勿以凡夫下劣心  分别如来弟子众
 若有清信士女等  能于十念生信心
 平等供养苾刍僧  是人获得无量报
 若于僧中起邪见  当来定堕三恶道
 世尊亲自以梵音  金口弘宣诚不妄
 宁以利刀割其舌  或以捻杵碎其身
 不应一念嗔恚心  谤毁如来净僧众
 宁以吞大热铁丸  宁便口中出猛焰
 不应戏论以一言  毁骂出家清净众
 宁以利刀自屠割  残害支节毁肌肤
 不应戏笑调凡愚  何咒打骂苾刍众
 宁以自手挑两目  宁于多劫受生盲
 其于习行离欲人  不应恶眼而瞻视
 宁毁精舍及制多  宁焚七宝舍利塔
 勿于僧中出恶言  诽谤如来清净众
 毁塔之人自堕落  经无量劫受诸苦
 好说众僧短长者  自堕亦引无量众
 是故智者善思量  勿于僧中起轻慢
 善自防护口业非  莫谈此持彼犯戒
 若一恶言毁沙门  当堕泥犁受极苦
 从地狱出得人身  即招聋盲喑哑报
 世间多有愚劣人  谈说僧尼诸过恶
 因兹堕落恶道中  永劫沉沦没苦海
 大悲世尊礼大众  尊敬和合大德僧
 诸佛尚自致殷勤  何况凡夫轻慢众
 世间多有信心人  崇重世尊弟子者
 闻说三宝短长时  怨于僧中起邪见
 因此退败诸善人  毁坏如来清净众
 不见贤劫千世尊  是故智者应思忖
 昔有俱迦离苾刍  以一恶言骂僧众
 犹落钵头磨地狱  舌被犁耕数万段
 亦有迦叶佛弟子  谤毁无量世间人
 承斯恶业舍残形  还受耕舌地狱苦
 沙门怀忿毁诸人  尚招无量口业报
 何况无戒白衣人  骂僧免堕恶道者
 是故智人不应骂  乃至草木砖瓦等
 况毁清净出家人  习行离欲善法者
 纵使欲火炽烧心  点污尸罗清净戒
 不久速能自忏除  还入如来圣众位
 如人暂迷失其道  有目还能寻本路
 苾刍虽犯世尊禁  虽然暂犯还能灭
 如人平地蹶脚时  有足还能而速起
 苾刍虽暂缺尸罗  虽犯不久还能补
 犹如世间金宝器  虽破其价一种贵
 木器纵然全不漏  不可比于破宝器
 破禁苾刍虽无戒  初心出家功德胜
 百千万亿白衣人  功德纵多不及彼
 出家弟子能堪任  继嗣如来末代法
 万德无量在俗人  不能须臾弘圣教
 最下犯禁破戒僧  供养由获万亿报
 是故世尊赞胜因  天上人中受尊贵
 是故殷勤劝诸人  勿毁如来僧宝众
 今生习恶因缘故  当来业成亦毁佛
 缘兹身口意业支  永断世间人天种
 当堕三涂恶道中  亿劫沉沦无休息
 若于清众起正信  无有毁谤名僧罪
 常能防护口业过  不谈如来僧宝众
 若人于僧有骂罪  应须志诚速求忏
 于僧勿起憍慢心  来生受苦必当悔
 如僧刹那有功德  其福不容于大地
 何况经月累岁年  坚持如来严禁戒
 是人持戒功德报  佛于一劫说不尽
 况余凡俗知其边  福等虚空无有量
 当知功德广庄严  释迦如来僧宝众
 是故不听在家者  毁辱打骂出家僧
 纵见沙门犯戒时  当宽其意勿嫌毁
 如入芳丛采妙花  不应摘选枯枝叶
 广大清净佛法海  多有持戒精修者
 其中纵有犯威仪  白衣不应生毁谤
 譬如田中新苗稼  于中亦有稗莠草
 应可一种敬良田  不应拣选生分别
 是以世尊制诸人  不听毁谤沙门众
 唯当尊重生敬心  同此受胜诸天报
 佛日灭没虽久远  僧宝连晖传法灯
 由如龙王降甘雨  大地萠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  雨于如来妙法雨
 滋润枯渴诸群生  长养善牙功德种
 于多劫中宿植田  得为如来弟子众
 处在贤圣法海中  饮妙解脱甘露味
 传持世尊末代教  流化十方诸国土
 利益一切诸众生  令佛法轮恒不绝
 佛法久后灭没时  伽蓝精舍毁成聚
 龛塔尊像并荒良  设欲供养难可得
 壁画僧形不可见  何况得闻于正法
 人身难得生人中  佛法难逢今已遇
 如何于妙良福田  不种当来功德种
 冥路悬远不可达  当办资粮备前所
 善福田中不种植  当来险路之资粮
 是故诸人应善思  闻经僧中应惠施
 依经我略赞僧宝  功德无量遍虚空
 回施一切诸群生  愿共当来值弥勒

金有陀罗尼经

金有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篱?。与药叉□□□金刚手俱。

  尔时天百施往世尊所。到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已。天帝百施白佛言。世尊。我入战阵而斗战时。以阿修罗幻惑咒术药力堕于负处□已不。唯然愿世尊。慈愍于我为令摧伏阿修罗众幻惑咒术及药力故。善说最胜大密之咒。时薄伽梵告天帝百施曰。憍尸迦如是如是。与阿修罗而斗战时。实以明咒秘咒药力而堕负处。憍尸迦。为哀愍故今说明咒。欲令幻惑时咒退散斗战诤讼悉皆消灭。一切秘咒及诸药等而得断除。说于明咒。尔时薄伽梵说大金有明咒曰。我今为说三无数劫。诸余外道行者遍游挂形。而起恶思作诸障碍。我从彼来所有幻惑一切明咒悉能降伏。六度圆满。断除诸余外道行者遍游挂形诸恼乱。因明咒秘咒药及一切诸魔朋党大明之咒。憍尸迦。汝当摄受诸有情故受持最胜大秘密咒。天帝白言。如是世尊。唯然受教。尔时世尊。即说金有大明咒曰。

  怛也他唵 希你希你 希离希离 命离命离 希明离 你希你希 你希啰秘你 干佐那波羝 哺羝哆满怛啰 阿地讫梨羝 闭羝闭羝 闭哆满怛啰 阿地迦啰羝 诃那诃那 诃婆诃婆 亲驮亲驮 频那频那 薄伽跋羝 佐曳秘佐曳 攒婆你悉谈婆你 畔驮你 牟诃你 阿牟伽烁羝 驮啰你 讫利那讫梨那 迦多㮈磨那婆 攒婆也攒婆也 畔佐也畔佐也 悉谈婆也 悉啖婆也 畔驮也畔驮也 牟诃也牟诃也

  所有一切。若天幻惑。若龙幻惑。若药叉幻惑。若罗刹幻惑。若紧那罗幻惑。若乾闼婆幻惑。若阿修罗幻惑。若莫呼洛迦幻惑。若大腹行幻惑。若持明咒幻惑。若持明咒成就王幻惑。若仙幻惑。若持一切明咒幻惑。若群生幻惑。若一切幻惑。

  啰罗啰罗啰佐也啰佐也 妒磨睹磨 妒妒磨 啰婆啰婆 啰婆那 作割兰单 伽兰他你 诃那诃那 萨婆鞞哆 奢咄嚧难 悉谈婆也 秀延悉谈婆也 苏南悉谈婆也 婆嚧难悉谈婆也 恶你寅悉谈婆也 郁干 哆梨哆梨 梨驮 啰羝惟 驮啰宁 波奢诃悉羝 弊奢他也婆世那 若有于我能为怨敌诸贼嗔恚具恶心斗诤极诤欲作一切无利益者 诃那诃那 哆诃哆诃 波佐波佐 半佐也半佐也 攒婆也攒婆也 悉谈婆也悉谈婆也 半驮也半驮也 牟诃也牟诃也 摩诃牟诃你 薄伽跋羝䓾诃 于一切怖畏娆恼疾疫愿守护我叺驮䓾诃

  憍尸迦。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王若王大臣。能忆念此金有明咒者。彼无他怖畏。于彼部党他所敌军不能侵恼。亦非天亦非龙。亦非药叉亦非乾闼婆。亦非阿修罗。亦非紧那罗。亦非莫呼洛迦。亦非持明咒者。亦非飞空母等。亦不非时而持寿命明咒秘咒一切诸药不能为害。他所敌军不能侵绕。他所敌军而不伤命。刀不能害。水火毒药明咒秘咒一切诸药而不能侵。还著于彼自作教随喜造罪彼之处所。憍尸迦。是故净信苾刍苾刍尼。乌波索迦乌波斯迦。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此明咒咒水七遍。自洗其身能护于身。若有欲令于一切怖畏一切娆恼一切疫疾一切明咒一切秘咒一切诸药一切厌蛊而超过者。当念此金有明咒。若王若王大臣。若欲摧他军众伏他军众。亦当念此金有明咒。若咒线七遍作七结已系于身上。若咒水七遍能护自身。若有书写于一切怖畏无障碍陀罗尼。或能受持。或系胫下若置高幢入军阵者。善安得脱。以此金咒威神之力。内族眷嘱善安超过。未成能成。若欲摧伏诸明咒者。于白线上咒七遍已作七结者。能系摧伏。若欲摧诸幻惑者。取冢间土咒七遍已而散掷者。能摧幻惑。论竞之时欲禁其口。取秦萩蓠咒七遍已而啮嚼者。一切言论悉能对答。受持读诵而称赞者。一切诸罪悉皆消灭。却往于彼造作之者及思惟所。或系于绳及水自护者。于彼身。上。一切明咒秘咒诸药不能为害。未成辨者悉能成辨。彼所求事一切顺从。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天帝百施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金有陀罗尼经一卷

地藏菩萨经

佛说地藏菩萨经

尔时地藏菩萨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净天眼观地狱之中受苦众生。铁碓捣铁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涌沸猛火旦天。饥则吞热铁丸。渴饮铜汁。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地藏菩萨不忍见之。即从南方来到地狱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床而座。有四种因缘。一者恐阎罗王断罪不凭。二者恐文案交错。三者未合死。四者受罪了出地狱池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萨像。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从一天堂至一天堂。若有人造地藏菩萨像。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舍命之日。地藏菩萨亲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地藏菩萨经一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应在十方刹土中  游于三世人师子
 彼等诸佛我无遗  以净身口意稽首
 为修普贤行愿力  诸佛现于意想中
 俯身量等刹土尘  虔心敬礼诸最胜
 于一尘上微尘佛  居中佛子众围绕
 如是法界尽无遗  诸佛满中应信解
 彼诸德海叹无尽  妙响枝海众言音
 诸佛功德我称扬  一切善逝我今赞
 最上妙花及花鬘  铃铎涂香及宝盖
 最上灯明及烧香  供养彼等诸最胜
 众妙衣服及薰香  最上间错庄严具
 积妙香末等须弥  供养彼等诸最胜
 供养无上广大者  以信持献诸最胜
 乐修普贤行者力  稽首供养诸最胜
 贪嗔痴力所持故  身业口业及意业
 我曾所有造罪者  悉皆随类别别忏
 十方最胜及佛子  缘觉声闻学无学
 众生所修何福德  于彼我皆尽随喜
 谁于十方作世灯  渐得菩提证无著
 我于彼等诸导师  劝请转于无上轮
 或乐趣于涅槃者  皆为利乐诸有情
 或乐住世刹尘劫  我当合掌应劝请
 礼拜供养及忏悔  劝请随喜及启发
 我所积集少善根  皆为回向于菩提
 过去十方一切佛  谁住于世应供养
 未来所有诸世尊  愿证菩提速圆满
 应是十方诸刹土  愿皆广大成清净
 趣菩提树等觉者  愿诸佛子皆圆满
 十方所有众生类  愿无病苦常安乐
 众生所有诸法义  愿所希望同得成
 菩提之行我修行  愿所生处知宿命
 世世舍身受身处  愿常出处成具足
 依诸最胜学修行  普贤之行为圆满
 戒行无垢最清净  愿无瑕缺常奉持
 天龙夜叉鸠槃荼  人及非人等诸类
 随其所有诸言音  我皆于彼为说法
 淳善精勤修诸度  愿常莫忘菩提心
 所有诸幢成罪者  愿皆消灭永无余
 于业若等诸魔道  解脱逍遥行世间
 不著于水若莲花  修行无碍如日月
 所有刹量及方所  恶趣众苦使消除
 置诸有情安乐中  饶益诸趣群生类
 圆满修习菩提故  随入众生诸行中
 开示普贤诸行愿  尽未来劫为修行
 谁有同我行此行  愿与彼等常相随
 身业口业及意业  与彼所行愿为一
 谁乐利我诸善友  开示普贤行愿者
 愿与彼等常相逢  于彼永无违背意
 佛子所饶众道师  现前常得亲瞻仰
 于彼应行大供养  尽未来劫倦无时
 护持诸佛胜妙法  普示修行菩提者
 若净普贤菩萨行  尽未来劫应修行
 于诸有中轮转时  福德智慧获无尽
 定慧方便诸解脱  愿成无尽诸德藏
 于一尘上微尘刹  彼刹无边佛无量
 居中佛子众围绕  行菩提行应瞻仰
 如是无尽诸方所  毫端之上三世量
 佛海及与刹土海  劫海修行要应入
 一言音枝诸语海  皆是诸佛净言枝
 随其诸趣所乐声  常使入于佛音响
 游于三世诸最胜  如法转于诸法轮
 彼等诸佛无尽音  以智慧力我应入
 若入未来诸劫时  刹那之顷我应入
 谁于三世劫等量  刹那随分入修行
 谁游三世人师子  彼等刹那我瞻仰
 常于彼等所行境  如幻解脱力入中
 谁以三世庄严刹  悉皆建立一尘上
 如是无尽诸方所  入诸佛刹庄严中
 所有未来诸世灯  当成种觉转法轮
 示现涅槃趣真际  诸导师所我应往
 普及速疾诸神力  普及普门诸乘力
 普及诸行福德力  普及普遍慈等力
 普及诸善福德力  无著所成大智力
 智慧方便定慧力  真实成就菩提力
 能最清净诸业力  破坏一切苦恼力
 摧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行行力
 诸众刹海令清净  诸有情海令解脱
 诸众法海令得见  诸众智海令得观
 诸众行海令清净  诸众愿海令圆满
 诸佛众海应供养  劫海修行无倦时
 谁游三世诸最胜  菩提行愿众差别
 修普贤行等觉已  彼尽无遗我圆满
 诸佛子中最威势  是故号之为普贤
 智者能同修彼行  是等诸善应回向
 身业口业意业净  诸行清净众刹净
 普贤如何尽回向  愿我亦同于彼行
 皆善普贤之行故  文殊之行亦应行
 尽未来劫倦无时  彼之所作应圆满
 愿所修行无有量  愿诸福德亦无边
 虽住无量诸胜行  彼诸神变要应知
 尽于虚空所有际  众生无量际亦然
 所有业际烦恼际  我之愿际量亦尔
 应是十方无量刹  以宝庄严献诸佛
 人及诸贤众妙乐  经劫尘刹持布施
 谁闻如是回向经  于胜菩提生信解
 若能于此一生信  即成最胜功德聚
 谁发普贤此行愿  是即舍离诸恶趣
 亦名远离诸恶友  是人速见阿弥陀
 是等获最安乐寿  现世亦招如意乐
 普贤菩萨如云何  此等不久亦如是
 谁为无明力所转  造五无间等诸罪
 若能称此普贤行  速疾消灭永无余
 智慧端严诸相具  种族毫尊悉圆满
 如魔外道无能如  三界一切咸供养
 速趣自在菩提树  为利有情坐于彼
 成等正觉转法轮  降伏一切魔军众
 谁于普贤此行愿  受持读诵及开演
 彼之果报唯佛知  于胜菩提莫疑惑
 文殊雄猛及所知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依彼范而修行  此等诸善悉回向
 游于三世诸最善  于回向中最上者
 我以此等诸善根  为修普贤行回向
 我若临欲命终时  除遣一切诸盖障
 现前亲睹弥陀尊  速往游于极乐国
 到彼此等诸行愿  愿悉分明皆现前
 如是无遗我圆满  尽于世界利群生
 极乐殊丽佛道场  生彼胜妙莲华中
 亲于最善弥陀前  愿我于中得授记
 我于彼所授记已  获得无量亿神通
 以智慧力遍十方  于诸众生广饶益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尽诸十方世界尊  普游三世人师子
 我身口意具清净  是故今当遍稽首
 以普贤行诸愿力  一切最胜相现前
 俯身量等刹土尘  虔心率礼于大圣
 一微尘上众尘佛  各于其中佛子绕
 是诸法界尽无边  如来皆遍当胜解
 是诸德海量难尽  以言枝派结无涯
 诸佛功德敷演故  一切善愿我当赞
 最胜妙华及花鬘  最胜妙灯及炉香
 音声涂香及宝盖  恭敬供养一切佛
 胜妙衣服及薰香  末香积里等须弥
 胜妙一切庄严具  恭敬供养于善游
 深信普贤行愿力  如是无上广大施
 此皆将献于十方  恭敬供养一切佛
 为以贪嗔痴为因  身业口业及意业
 若有所造于不善  如来我今皆忏悔
 十方诸佛与菩萨  缘觉有学及无学
 及与众生诸功德  我当随喜于一切
 十方诸界作灯者  愿证无著佛菩萨
 如是于诸大导师  我请转于无上轮
 有佛欲取于涅槃  为利一切有情故
 我以合掌当跪请  令愿住劫刹土尘
 礼拜供养与忏悔  随喜启发及劝请
 我于积集少善根  皆用回向大菩提
 过去十方诸善逝  住于世者皆供养
 所有未来诸善逝  速令愿满证菩提
 尽于十方诸刹土  皆得广大令清净
 菩萨树下等觉尊  及诸佛子愿圆满
 所是十方有情类  愿得无漏常安乐
 所是众生诸法义  愿所希望随意成
 菩提诸行我当行  愿生六趣智宿命
 若于世界受身时  愿我出家果恒遂
 随顺修学诸最胜  普贤行行令圆满
 无垢清净尸罗等  愿常无缺无瑕秽
 天龙夜叉鸠槃荼  人及诸类发众声
 各各所有一切音  我随彼音为说法
 调善精勤修十度  愿常不忘菩提心
 所有诸恶成障者  如是皆愿尽消灭
 业与烦恼诸魔道  行于世间得解脱
 不著于水喻莲花  经空无碍如日月
 所有十方刹土中  恶趣众苦尽消除
 安致有情安乐处  饶益诸行利群品
 能令圆满菩提行  随顺众生转彼行
 开示普贤菩萨行  尽未来劫行此行
 熟能与我同行行  愿得与之常相随
 身业口业及意业  与彼行行愿为一
 欲利于我诸善友  开演普贤诸行者
 如是愿得常相遇  我不违背于彼意
 佛子围绕大尊师  愿我常得亲睹见
 于中广行大供养  尽未来劫无厌惓
 恒持诸佛最妙法  菩萨之行令普示
 为净普贤菩萨行  于未来劫我愿行
 于三有中轮转时  证得无尽福德智
 定惠方便及解脱  愿成诸得无尽藏
 一微尘上微尘刹  于一刹中无量佛
 佛子围绕居中尊  菩萨行行我瞻仰
 如是无边众方所  一毫发上载三世
 佛与刹土量如海  行行如海众多劫
 一音言枝方大海  皆是诸佛清净音
 随其众意而敷演  愿我常趣诸佛教
 游于三世诸最胜  当转无上法轮时
 如上诸佛无尽教  我以惠力令善入
 所有未来众多劫  于一刹那我当证
 如是诸劫历三世  刹那分中我当行
 游于三世人师子  我于刹那尽瞻仰
 常于诸佛上境界  如幻解脱力所证
 三世刹土众庄严  尽用建立一尘上
 如是无量诸方所  亦愿佛刹遍庄严
 所有未来诸世证  尽证等觉转法轮
 示入涅槃证真际  我愿行于诸佛前
 令诸神力速普往  以大乘力趣普门
 以行行力普功德  诸大慈力普遍满
 普于众善诸福力  无有染着大智力
 智惠方便诸定力  令正修行菩提力
 常以清净诸业力  永除一切烦恼力
 诸作魔力令无力  圆满普贤行行力
 诸刹如海令诸净  有情诸海令解脱
 诸法如海令了见  智惠如海令善证
 行行如海令清净  誓愿如海令圆满
 诸佛如海令供养  历劫如海行无倦
 所游三世最胜尊  菩提行愿有众多
 用普贤行等觉已  如是我当令圆满
 诸佛子中最为尊  是故号之为普贤
 与此大智同行故  如是诸善悉回向
 身口意业极清净  行净众刹亦清净
 普贤如何善回向  愿我亦同于此行
 为行极善普贤行  文殊大愿亦当行
 未来诸劫勿厌疲  菩萨此行皆圆满
 如是等行勿有量  亦愿诸福勿有量
 处于如是无量行  一切变化愿我知
 若有尽于虚空际  众生无尽亦如是
 尽于业与烦恼际  我之愿际量亦然
 所有十方无量刹  众宝庄严献诸佛
 人及诸大最胜乐  如刹尘劫将供养
 宁有闻此回向经  随顺深信大菩提
 唯于此中生一信  即成最胜功德聚
 若人发此普贤愿  此乃远离诸恶趣
 又以弃绝诸恶友  是人速见阿弥陀
 此皆获证最胜寿  善来于此寿人身
 有如普贤大菩萨  皆能不久速成就
 谁以无明力所作  五无间等诸众罪
 其人诵此普贤愿  应时速得永尽际
 于诸色相及智惠  种族容质皆圆满
 众魔外道不能屈  道于三界咸供养
 为利一切有情故  菩提树下速安住
 成等正觉转法轮  降伏一切魔军众
 若此普贤行行愿  受持读诵解说者
 此之果报唯佛知  无上菩提勿生惑
 譬如文殊威德智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随修学如彼行  是等诸善悉回向
 游于三世诸最胜  所可称赞所回向
 我之如是众善根  为修普贤行回向
 若我当于命终时  蠲除一切诸覆障
 目所亲睹弥陀己  游彼极乐刹土中
 既到彼已如是愿  誓得一切皆现前
 令我此皆极圆满  尽于世界利群生
 秀丽极乐佛道场  生于上妙莲花上
 亲向弥陀世尊所  愿我于此得授记
 我得最胜授记已  变化众多百俱胝
 令以惠力于十方  于诸有情作饶益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龙种上尊王佛法

  光紫色而□□□□□□□□□□□□□□□□□□□□年化为流星。流星千年□□□□□□□□□□□□□□□□□为浮水。金入水不耗。反益□□□□□□□□□□□□□□□太清此飞仙之法。勿□□□□□□□□□□□□□□□□□□□酒二升与茯苓合□□□□□□□□□□□□□□□□□□绝谷仙方 胡麻之法□□□□□□□□□□□□□□□□□如一名三光之贵荣。一名□□□□□□□□□□□□□□□昌。一名含映。一名青襄。是其叶食□□□□□□□□□□□□好成熟者捣持土秽。随意多少汤□□□□□□□□□□□□干后蒸之。使微气出极溜通止。更□□□□□□□□□□□□曝每至蒸时。要须快日天阴。不得□□□□□□□□□□□□复温而复蒸。都[暻-京+恭]讫而后捣之。和以白蜜。□□□□□□□□□至服时。一服一枚。以日三时服之。可长生不死□年□□□□□十一月上亥日。收槐子熟好者。□着黄□□□□□□□□□服之。百日上见天文。二百□□□□初服一枚。□□□□□□□□又十月上建收槐子三升□□□□枚一年夜□□□□□□□□二年万病皆除。服之三□□□□聪□□□□□□□□□□取章陆根三十斤去恶□□□□□□□□□□□□□□□□□□阴干六十日。末筛方寸七□□□□□□□□□□□□□□□取宝立得不难日行千□□□□□□□□□□□□□□□金不传 去三尸方 恒以□□□□□□□□□□□□□□黄。雌黄。等分末之。以绵裹□□□□□□□□□□□□□□□死出去寿五百年活 又□□□□□□□□□□□□□□□以酒和。取八月破除日。和药□□□□□□□□□□□□□□□百病愈。服三节耳目聪明□□□□□□□□□□□□□□□同光。上尸百日中尸。六十日下□□□□□□□□□□□□□□□鸡子。上尸。黑。中尸青。下尸□□□□□□□□□□□□□□伺人罪过。上奏天翁。世间□□□□□□□□□□□□□□□洇其药力令人百病不愈□□□□□□□□□□□□□□□五色若不去三尸但□□□□□□□□□□□□□□□仙人与日月同光莫视。凡下□□□□□□□□□□□□□□□又方。七月十七日。去手爪足爪吞。腹中去三尸□□□□□□□ 又方。取芜荑五升。干柴四两。苟杞根四□□□□□□□华水服日一食。五日三尸。虫于下部中出□□□□□□□□防护之。三日后自好不须防。观世音菩萨□□□□□□□□傍蟹八枚。上好酒半升。□□□□□末和□□□□□□肉身日行万里。奔马趁不及□□□□□□□□□□□□□□从经劫数已来不曾见之。念□□□□□□□□□□□□□□□□说令人狐疑颠倒 采黄精□□□□□□□□□□□□□□□□□洗却恶皮毛细切一石水煮之至□□□□□□□□□□□□□□黄末和作饼日服如鸡子□□□□□□□□□□□□□□□不老。聪明万倍。与天地相□□□□□□□□□□□□□□□捣熟以水一石煮。复内麻□□□□□□□□□□□□□□□可丸如鸡子大。日服三丸。十日已后□□□□□□□□□□□□□服之百日。万病皆除。三二间即升天矣□□□□□□□□□□□洗生捣以生大豆黄末一升和合作饼如常。以炉□□□□□□□服一饼。后日三饼渐自不饥。至十日□□□□□□□□□□□□□睡眠自然不须食。一年已后升□□□□□□□□□□□□□黄精 二名重楼 三名仙人。余粮□□□□□□□□□□□□□天老日天地所生草有食之令□□□□□□□□□□□□□名曰黄精饵而食之。所以度世□□□□□□□□□□□□□之入口即死人若信呴吻伤□□□□□□□□□□□□□或乎其草精者叶似竹□□□□□□□□□□□□□也 夫采以二月八月三月□□□□□□□□□□□□□禁忌食梅。绝谷不饥□□□□□□□□□□□□□大豆熬之。以上六味各五合捣筛为末。白蜜一斤□□□□□可丸如李子大。顿吞服之。令人终不饥渴 □□□皆须天气晴明。先当清心斋戒。香汤沐浴□□□□□可合和仙药 又治三尸法 取狼牙根□干□□□□□服之。一方寸七。日三明虫下。得□□□□□□□□□□□□□麻子二升。大豆一升(已上冬服)麻子□□□□□□□□□□□□麻子亦炒和捣作末。每日一抄□□□□□□□□□□□□□□服子。若经一年日行千里。五芝□□鸟□□□□□□□茯苓半斤。椒四两。锡半□□□蜜二合。令□□□□□□□日三服食之。三丸以日出时□□□及午时申时□□□年头白更黑力彻虚空。□行千里 王乔□□□五斤。水三石。于釜口稍稍添水煮之。可至一升□品□□□之。又内白蜜一升重汤中更煎。五升□□□□□□□□□□□腾跃自在。

  三万佛同根本神秘之印并法。

  □□我闻一时佛在他化自在天。与诸大菩萨百□□□□□□□□□□超世间。其名曰总持天菩萨。虚空菩萨。充明□□□菩萨。无量□□□□□幢菩萨。无量身菩萨。金刚□□□□□菩萨。观世音菩萨。大□□□□鸣菩萨。天亲菩萨。天津菩萨□□□□□□□□□□菩萨。海眼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有□□□□□□□□□大菩萨摩诃萨。□有无量声闻缘觉□□□□□□□□□□□□□信男□信女等。绕佛百匝。默然□□。尔时□□□□□□庄严世□龙种上尊王佛。将三十二万亿咒□□□□□□□□提桓□□等类并诸眷属。前后围绕。□□□□□□□□诸□散花。香风吹林。处处普遍。光明照曜。□地六种震动。巡诸国土来至自天上。其诸二十八天及诸日月星辰。并隐没不现。及此自在天上变为金色菩萨所威光并悉不□。尔时彼龙种上尊王佛。到如来所。无量问讯。起□□□□面。是时□佛白言。世尊。我无量劫来修集方□□□□□□□此欲崇大法。愿佛慈悲□□□□□□□□□□□□声□言。善哉善哉。汝能发心欲□□□□今速说。我及十方诸大如来助汝宣化。时上王佛复白□□□有神印。前佛后佛三万余人。皆因此印得无上道究竟涅槃。世尊。若未得□□□阿罗汉辟支佛等。并下类凡夫初发心者。若求诸大方术□□自在先当取卢耶娑木方一寸八分。此云赤柳木。是克印持带□□□□千灵并显万术自通 龙种上尊王佛法第一 先立坛。三日一上厕一浴。然后克印。含香水克印。咒曰。

  毗耶 提摩辟驮兜莎诃 念龙种上尊王□一切遍发愿速□

  ┌─────┐

  │○ 求 ○│

  │求 □ 求│

  │○ 求 ○│

  └─────┘

  (世尊若有诸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无量百千万□□术者。即克此印□□卑作囊盛之。于膊上安之。无得污净。随所住□□□坐卧百无妨碍。常念我名 南无龙种□□□王佛。每须念之 龙种上尊王佛克印法第一 世尊当克印之际□□□□默然除语克之□□□□□发愿。然后即受印。当受印之。日我及四众□诸咒□□□□□□□□□□□□于黄昏受之)。

  龙种上尊王佛带印试效境相第一 世尊。若欲带之。□略云。其印多圣显少效作是言已即卧。若有上类利根凡夫。于白头边即有三丸黑摩尼心宝药。若有下类凡夫。即于中夜时有钟鸣。若□□□凡夫。即有异香来前。若有利根即有此事。若中根三日及有。若得药时勿令外人知觉。便一气吞之。其人即与陀罗尼菩萨同位也。若得是相已后。至日满乃可即试印术方尔。

  试印效法第一 世尊。若当带□□□□□□□□□效力也。欲试之时丁香七枚。以印印之。一下各㨶碎。和水吞之。须臾即得□□智 若欲求他心智者。亦取丁香二□□□□干吞之。即以印印口三下。立得他心智。预知三生之事 又法。取死人髑髅一枚。无问以印□之七下。世间一切恶鬼并悉来降伏 又法。若欲求役使百千万种神金刚等类。取桑根皮一斤煮令烂去恶皮。以印印之。食次复之。万鬼并来降伏□□信息并亦预 又法。取清净沙一升。以印印之。于四方□之□□□□并悉得脱 又法。取井华水三升。以印印之。四方散一切枯□□□□□润益 又法。取黄沙三升。以印印之。埋于土中。一日变成黄金 又法。取带印人发七枚。以印印之。掷在地中。变成黑地 又法。带印人取蛇。以印印之。各印一下。其蛇印死取之□□第一癞及瘘□无申等患。以蛇少许与服□□□□差 又法。若印人求出世间者。取水三□煎。取□□以□□□□同洗面及脚子时之间。从地踊出。百宝莲花承印□□□□□□人求腾空者。取水三升印之百遍。洗自立即便腾身而去 又发广大心求万法术者。取椒一两取水三升煎之。□□□□以印印之三遍。分作三分。平旦时服一分。午时服一分。至夜间服一分。□□□□□□悟相似。然后即得通达万法。上知三十三天。下知九十二亿世界之□□□□□苦众生并悉能救之 又法。取乳头香三两。以印印之七遍。□□□□□□□夜叉罗刹及诸恶鬼。皆发善心奉事和上亦□□□□□□□□□□并□□归依 又法。取牛苏一斤。练持白瓷碗盛。无□多少。以印印之。日服三两。服□自厌此身。为我被恶贼。侵陵舍身。他世得生佛前 又法。若取白石七枚。以印印之。掷在水中。江神□□并来踊出。及诸毒龙并皆自归依 又法。取印□□□□□□成宝楼。世尊。其印前后有二万亿佛。皆从是度。若□□□□男子善女人。但求得此印带行。日满亦与佛□□□□□□□□□□□ 又法。但取印印随意所须之处。立即□□□□□□□□□□□为灰。印与余死人身全者。口中□□□□□□□□□□□。以印印之。变成灰土 又法。取□少□□□□□□□□□□□ 又法。取松树以印印之。立变成花树 又法□□□□□□□取桃木六尺。以印印。将行意欲去处随意□□□□□□□世尊。其印我自化身付嘱前人□□□□□□□□□又世尊。此印若处世界恒被□□□□□□□□□□□□知唯有菩萨。自在者即得之。余者□□□见 世尊。□□若有持带此印。印人二十万种福不可得□□而说之 第一从无量世以来。轮回六趣。三业重障□□□□□□□□□□见此印便即除灭。得清凉胜报 第二无量劫来□□□□孝。出佛身血。杀阿罗僧。诽谤三明大出长□□□□□□此印便永除断无量重障。得清净□□□□□□□□□□□恒在地狱饿鬼畜生边。□□□□□□□□□□□□□无量百福庄严之身 第四□□□□□□□□□□□头数。若闻此印便得除断无量□□□□ 第五从无量年来。学种种法及诸方术。一圆此印□□□□□□□□□报 第六从无量时来。求缘定□□□□□□□□□□□□□此印便得通达无边智慧之门 □□□□□□□□□□□□便成无上道法 世尊。其印□□□□□□□□□□□□□□觉者我当亦不取正觉 □□□□□□□□□□□□□□自现不假远觅 又法。取灰一升□□□□□□□□□□□□□□此世界至于他方 又法。取□□□印印之。服令□□□□□□□世尊。诸善男子但有缘者。□□一人三人百人力□□□□□□□持带我领无量咒术。大仙恒□□护 □□□□□□□哉善哉。大士。汝能有如是力不可思议。此□□□□□□□彼法及物十方诸大菩萨□亦令得闻□□□□□□□□□□带此印。于五浊恶世而得清□□□□□□□□□□□□□□□众恒常术助咒乃作印带之者□□□□□□过□□□□□□□佛为上首。皆从此印得度现在□。亦随此印得大□□□□□□□□□□□□□□此印而得度得 世尊。但有诸善士等。修□此印□□□□□□□□□□□□□□□住坐卧悉但留心令立即成就。说此诸时□□□□□□□□□□□□□□□□□俱从座起而白佛言。今者若有诸善□□□□□□□□□□□□□□□香一两㨶作末。以蜜和之烧。以印印。香□□□□□□□□□□□□□□法令得与我等生于一处□□□□□□□□□□□□□□□□令得度之。无量大愿悉□□□□□□□□□□□□□□□□仙而为上首。及独仙人所为庵□□□□□□□□□□□□□□□阿婆仙而为上首。及三明□□通神□□□□□□□□□□□□□□□龙八部诸大鬼王及诸夜叉王兽王□□□□□□□□□□□□□□□王铁山王大铁山王目真陀山王□陀□□□□□□□□□□□□□□□六欲天王。并作是言 世尊。□□□□□□□□□□□□□□□□□□恒常术护悉不暂舍。□□□□□□□□□□□□□□□□□□徒众皆大欢喜。一心修持。各奉□□□□□□□□□□□□□□□于佛四面高声赞佛。散花供养。□□□□□□□□□□□□□□□。

  龙种上尊王佛消息万神敕□法 凡欲作此印者。万鬼来集。千神俱□□□此印□□□□□□□□□□坐卧无量者。即当怜目取定。若得□□□□□□□□□□□□凡欲所作法。先以大母指掐离传目□□□□□□□□□□□□不得成 又有外作法中。上掏□□□□□□□□□□□□□□□若作此法更不得成别□□□□□□□□□□□□□□□□喜并能作之。若修印人□□□□□□□□□□□□□□□□意所坐处便印令。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

  能伤。若能一过。五体投地而为作礼。口自宣说。我今普礼一切十方三世诸佛。我今普礼一切十方三世诸佛至于千遍。然后乃起。所得功德如上所说。

  次有五十三佛 出在药王药上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佛。普明佛。普净佛。多摩罗跋旃檀香佛。旃檀光佛。摩尼幢佛。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摩尼幢灯光佛。惠炬照佛。海德光明佛。金刚坚强普散金光佛。大强精进勇猛佛。大悲光佛。慈力王佛。慈藏佛。旃檀窟庄严胜佛。贤善首佛。善意佛。广庄严王佛。金华光佛。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虚空宝华光佛。流离庄严王佛。普现色身光佛。不动智光佛。降伏诸魔王佛。齐光明佛。智慧胜佛。弥勒仙光佛。世净光佛。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龙种上尊王佛。日月光佛。日月珠光佛。惠幡胜王佛。师子吼自在力王佛。妙音胜佛。常光幢佛。观世灯佛。惠威灯王佛。法胜王佛须弥光佛须曼那华光佛。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大惠力王佛。阿閦毗欢喜光佛。无量音声王佛。齐光佛。金海光佛。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大通光佛。一切法常满王佛。

  次有三十方佛 出决定毗尼经。

  若有菩萨。成五无间罪。犯于女人。或犯男子。或有手犯犯塔犯僧。如是等余犯。菩萨应当于三十五佛边。所犯重罪昼夜独处至心忏悔。忏悔法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不坏身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军佛。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宝月佛。南无无垢佛。南无离垢佛。南无勇施佛。南无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水天佛。南无贤德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无量气光佛。南无光德佛。南无无忧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花佛。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南无财功德佛。南无德念佛。南无善名称功德如来。南无蚔炎幢王如来。南无善游步功德如来。南无战斗胜如来。南无善游步如来。南无周匝庄严功德如来。南无宝莲华游步如来。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如来。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于前生。从无始生死已来所作众罪。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人取见取随喜。或作五逆无间重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及诸恶趣边地下贱及弥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悉忏悔。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于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揣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聚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次有六方三十八佛 出阿弥陀赞一切诸佛所持之法经。

  复次舍利弗。东方有佛名 阿閦如来。须弥幡如来。大须弥如来。须弥光明如来。哀乐如来。

  南方有佛名 日月灯明如来。光明名号如来。大火炎种如来。须弥镫如来。无量精进如来。

  西方有佛名 无量寿如来。无量幢如来。无量幡如来。大光如来。大光普遍如来。宝幢如来。净光如来。

  北方有佛名 大火炎种如来。喜乐音如来。莫能胜如来。从日兴起如来。宝网光明如来。

  下方有佛名。师子如来。名称远闻如来。名声光明如来。法名号如来。法幡如来。奉法如来。

  上方有佛名 梵音如来。最香如来。星王如来。香光明如来。大火炎种如来。异宝杂色华身如来。妙香树王如来。宝莲华如来。教授一切诸事如来。须弥意如来。

  若善男子善女人。其闻此经诸佛名者。此辈众生当为诸佛之所护持。必当逮得不退转地。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如是舍利弗。一心信乐。当广宣传。至心奉行。若使有人持我名字。执持怀抱此上诸佛名号字者。持此之福。至心愿生阿弥陀佛国。若过去发愿。若今发愿。欲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者。此辈众生必当得住不退转地。此等命终皆当往生阿弥陀佛国。又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者。常当至心念阿弥陀佛及上六方诸佛名。一心敬礼莫令断绝。

  次有五方。从东方至上方。有一百三十九佛。 出在称扬诸佛功德经。

  此称扬诸佛功德经两卷成合五十五纸半。纸有二十五行。行有十七字。

  东方五十三佛 宝海如来。宝英如来。宝成如来。宝光明如来。宝幡如来。宝光明如来。阿閦如来。大光明如来。无量音如来。无量音如来。大名称如来。宝光明如来。得大安稳如来。大光明如来。正音声如来。无限净如来。月音如来。无限名称如来。月光如来。无垢光如来。净光如来。日光如来。无量宝如来。莲华尊如来。身尊如来。金光如来。梵自在王如来。金光明如来。金海如来。龙自在王如来 一切华香自在王如来。树王如来。勇猛执持牢杖弃舍战斗如来。内丰珠光如来。无量香光明如来。师子向如来。大强精进勇力如来。过出坚住如来。鼓音王如来。月英如来。超出众花如来。世灯明如来。休多易宁如来。宝轮如来。常灭度如来。净觉如来。无量宝化光明如来。须弥步如来。宝莲华如来。一切众宝普集如来。树王丰长如来。转不退转法轮众宝普集丰盈如来。围绕特尊得净如来。

  次南方三十八佛 日月灯明如来。须弥如来。大须弥如来。超出须弥如来。喻如须弥如来。香象如来。围绕香熏如来。净光如来。法最如来。香自在王如来。大集如来。香光明如来。火光如来。无量光如来。开光如来。月镫光如来。月光如来。月光明如来。火光如来。集音如来。最威仪如来。光明尊如来。莲华军如来。莲华向如来。多宝如来。师子吼如来。师子音如来。精进军如来。金刚踊跃如来。度一切禅绝众疑如来。宝火侍从如来。无忧如来。地方持勇如来。最踊跃如来。自在至如来。无量音如来。锭光如来。宝光明如来。

  次西方十五佛 阿弥陀如来。殊胜如来。集音如来。金刚步积如来。皂王神通如来。净月幢称光明王如来。妙乐如来。无量幢如来。无量幡如来。大光普遍如来。宝幢如来。净光如来。宝上如来。树根华王如来。维越庄严如来。

  次北方六佛 德内丰严王如来 金刚坚强消伏坏散如来。宝火如来。宝月光明如来。贤最如来。宝莲花步如来。

  上方二十七佛 金宝光明如来。无量尊丰如来。无量离垢王如来。德首如来。无数精进兴丰如来。无言胜如来。无愚丰如来。月英丰如来。无异光丰如来。最清净无量幢如来。迷空光明如来。好谛住准王如来。成就一切诸利丰如来。净慧德丰如来。净论幡如来。流离光最丰如来。宝德步如来。最清净德宝住如来度真光明塔如来。无量惭愧全最丰如来。莲华尊丰如来。净宝兴丰如来。电灯幡王如来。法空灯如来。一切众德成如来。贤幡幢王如来。一切宝致色持如来。师子游戏菩萨。师子住菩萨。坚勇精进菩萨。击金刚惠菩萨。

  下方七佛 断疑拔欲除疑冥佛。意无恐惧衣毛不竖佛。师子佛。名称远闻佛。法名号佛。法幡佛奉法佛。

  东北方四佛 坏魔罗网独步佛。师子吼佛。悲精进佛。梵天佛。

  东南方三佛 成首佛。兴光明佛。法幢尊佛。

  西南方四佛 宝盖照空佛。如宝佛。谛幢佛。梵幢佛。

  西北方三佛 开化菩萨佛。见无恐惧佛。一乘度佛。

  东方虚空妙无尘垢。平等眼善乐德相光杂莲华流离光宝像身香上世光一切庄严顶髻无量日月光满愿成就善化庄严法界超出无量众王佛。

  彼有菩萨。名曰无比。授记次后当得作佛号曰幻音炽然杂华光宝红莲华金炎体明显柔濡无碍眼十方放光遍满一切相王佛。

  十方各有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同号普明佛。十方各有八千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同号普贤佛。十方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同号普胜佛。十方各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同号贤首佛。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同号金刚藏佛。十方各有百万佛刹微尘数同号金刚幢佛。十方各有百万佛刹微尘数同号金刚幡佛。十方各有十万佛刹微尘数同号普功德佛。百千佛刹微尘数同号胜境界佛。十方各有万佛刹微尘数同号功德林佛。十方各有万佛刹微尘数同号法慧佛。十方各有十佛刹微尘数同号普幢自在佛。十方各有十佛刹微尘数同号妙法佛。万佛世界微尘数同号净心佛。二万亿同号威音王佛。二万亿同号释迦牟尼佛。二万亿同号云自在灯王佛。二万亿同号日月灯明佛。百亿同号旃檀摩尼光佛。六百二十万同号见一切义佛。三十亿同号释迦牟尼佛。九万一十那由他同号无色佛。百一同号旃檀海佛。三万亿同号弗沙佛。六百同号光明佛。二万同号日月灯明佛。二万同号摩尼光佛。万八千同号山王佛。一万同号旃檀窟佛。九千同号迦叶佛。八千同号灯光佛。八千同号定光佛。六千同号众生喜见佛。二千同号云自在灯王佛。二千同号憍陈如佛。千二百同号普明佛。一千同号智炽尊音王佛。一千同号增相尊音王佛。一千同号离怖畏尊音王佛。一千同号善无垢光尊音王佛。一千同号莲华香释称尊王佛。一千同号阎浮檀金佛。一千同号离法智龙王解脱觉世界海眼山王佛。过去庄严劫中花光如来等千佛。贤劫中拘留孙如来等千佛。未来星宿劫中日光如来等千佛。六百同号散花佛。五百同号日音王佛。五百同号花上佛。五百同号威德佛。五百同号日藏尊王佛。五百同号乐音王佛。百三同号功德佛。百一同号龙雷尊花光明王佛。一百同号善智无垢雷音佛。九十同号尊相众生佛。九十同号微妙音佛。八十四同号音相佛。八十同号胜尊大海智功德山力王佛。八十同号智勤王佛。八十同号师子步王佛。七十同号普净花王佛。七十同号聚集珍宝功德佛。六十二同号善寂佛。六十同号光明炽珠王佛。五十同号那罗延无胜藏佛。五十同号智海王佛。四十同号无上菩提尊王佛。四十同号宝幢光明尊王佛。四十同号大力尊音王佛。三十同号光明藏佛。三十同号莲华香力增佛。二十同号不思议王佛。二十同号分别星宿称王佛。十五同号智山幢佛。十五同号日明佛。十一同号显露法音佛。十同号离音光明佛。九同号智慧光明佛。九同号功德法称王佛。八同号音声佛。八同号离恐称王佛。七同号不思议音佛。四同号龙自在佛。三同号师子游戏佛。三同号智藏佛。二同号日光明佛。二同号智觉山花王佛。二同号功德山智觉佛。二同号金刚师子佛。二同号持戒光明佛。二同号示现增益佛。二同号无尽智山佛。二同号宝光明佛。二同号无垢智慧佛。二同号师子称佛。二同号功德通王佛。二同号雨法花佛。二同号遍满大海功德王智慧和合佛。二同号功德力娑罗王佛。二同号无量功德大海智增佛。二同号山功德劫佛。金刚师子游戏佛。善住功德宝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三昧上尊丰严王佛。多宝佛。宝胜佛。濡手幢真音王佛。

  现在十方千五百佛名并杂佛同号一卷

七千佛神符经

佛说七千佛神符经

  人身延年益算。年一百二十岁。甲辰□□□□益算。七千佛守护人身。令不见恶□□□□救我益算。七千佛为护人身断诸□□□□甲子。从佛益算人身命尽之者。□□□□千佛下生与我益算。七千佛救护人□□□之者。益其食算七百七十佛下生。与我益算。七百七十佛下生身。疾病之者菩萨破魔。三十五佛下生。与我益算。七百七十佛守护人身。令得坚强勇猛精进五十三佛下生。与我益算。七百七十护人身命亿千万岁常得佛道。六佛下生。与我益算。七百七十佛护人益身命。开智慧凭通达无碍。七佛下生与我益算。三十五佛护导人身。威仪无缺。众魔自畏。八万众菩萨与我益算。七十三佛愿佛及诸菩萨并声闻求辟支佛。是诸阿罗汉为弟子益算。七千佛符打锻众魔蛊道山林社稷郎岸北神尽自消灭。千佛符打锻众魔风王灶君水龙之神土公尽自消灭。千佛符打锻五秏六嘘恶梦悲啼野道咒咀尽自消灭。破军星主秏虚。武曲星主官事。廉贞星主口舌。文曲星主恶梦。禄存星主百鬼。巨门星注非尸。贪狼星主恶气。在北斗星注生命。在北斗星注百鬼。三台星主护身命。第一怨星第二良星。第三辟星第。四荧惑星。第五危星能消灾受难。辟除天下疫气疾病。奸非魍魉访。乱鬼皆去千万里之外。急急如律令。

  第一心开符。第二益算符。第三救护身命符。第四金木水火土不相刻符。第五注生人阿姬死鬼秏嘘神符。所生之注一切恶物见符。散灭急急如律令。

  将军在子。六月壬子朔二十日癸丑开白。千佛神符保请百年。若月衰日衰。若岁衰时衰。日忌当佩符之后无有衰忌。千佛符厌令其人过灾度难延年益算。受符以后寿命延长。七千佛神符请命。愿受一百二十岁。得算备足符。生之身。佩符之后。诸佛生我。诸经载我。光明照我。阴阳长我。四时养我。五大将我。五云盖我。菩萨护我。六百甲子覆我。五帝助我。五音乐我。五兵卫我。星辰格我。五丝依我。五香薰我。金床卧我。锦被覆我。仙人扶我。玉女侍我。青龙引我。白虎狭我。守公候使人受我。五姓敬我。万姓荣我。长者顺我。乡里媚我。弓箭刀兵盗贼离我。虎狼蚖蛇避我。五毒蛊道避我之身。佩符之后天开四通。百鬼不从。堕水不没。刀兵不伤。出入吉良。不逢祸殃。四方五岳将军所护。无道备具。保宣在前。贤怀敬我。良药与我。神符护我。百鬼避我。百神爱我。天门开我。地户出我。凉泉饮我。风霜雨师除道。当符前者死。逆符者亡。符厌死丧新旧注雌雄破殃伏连之鬼。符厌山林社稷之鬼。符厌游天之鬼。符厌赤舌之鬼。符厌比舍五土注之鬼。符厌日游土气之鬼。符厌星死之鬼。符厌客死之鬼。符厌兵死狱死之鬼。弟子佩千佛符之后。四出行来。千道无穷。万道无难。卧不恶梦。所求常得。所愿从心。千佛法正如符。所敕急急如律令。

无量大慈教经

佛说无量大慈教经

  有。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唯有阐提众生。难化难育。尔时世尊答。如牛耕田由人所遣。猕猴作舞由人所教。造罪众生由人所劝。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药生西方国者。缘我身及向我口眼中不净我亦不辞。佛语阿难。此经大圣若有众生勤诵此经者。免得三难苦。一难禁囚。二难病人。三难地狱。尔时世尊告言。阿难。我为阎浮众生难化难育故。开此经藏出其殊别。妙经为汝演说。若人现此经者不生清净。当知是人与我无业。一切经典广说妙言。引度众生。一称我名者。悉闻悉见。随声往救。今身劫剥师僧者死堕寒冰地狱。又生蚕中为他煮剥。如此等以迳八万之劫。余受畜生身。以迳五百劫。蠢动众生皆悉作遍。后受人身。?残盲跛。五百劫中恒受哑报。尔时世尊答言。阿难。行不净行尼僧死堕铁窟中地狱。八万刀轮一时来下。斩截其身。尔时阿难白佛言。如佛思量。此事超越三界。尔时世尊语阿难。饮酒醉乱死堕饮铜地狱中。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酒之无命。何故戒之。尔时世尊复语阿难。饮酒醉乱。不识尊亲。我见振旦国有人因酒淫母。破其五戒。是以禁之。

  尔时世尊语诸大菩萨等。我从成佛以来。于今五百余劫。经典披遍。读诵周匝。未闻是言。未闻是说。若有众生闻此经者。宿种善因。宿种善果。思寻此经。不可思量。不可称尽。

  尔时如来语诸菩萨。我说此语。重如太山。众生闻者轻如微尘。此法难闻亦复难见。佛语阿难。若有众生闻此经者。心生叹喜。如此之人尽心为说。尔时世尊复语阿难。我见众生堕落三涂。若将刀割。我身体由斯可忍。我不忍见于众生受大苦恼。酸悲忍苦。身上演出光明。遍照十方。有我缘者得见我身。无有缘者不见我想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何二种心。一种众生则有见者。则无见者。尔时如来复语阿难。日月普照。盲者不见。尔时阿难重白。世尊。云何是盲。云何是明。

  尔时世尊答言。阿难。修福者是明。不修福者是盲。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修福者不见由何。世尊告阿难。修福不见我身。障闭佛光污泥三宝。是以不得见我。佛语菩萨。闻是此经者心生欢喜。如子见母远行得归。如饥得食如渴得浆。如此之人尽心为说。佛语阿难。食肉之者喻如群狗。争骨各各贪多见。其猪羊常作杀想见。其臭肉如猫趣鼠。惠心用意。今身信解佛法者。从人中来。今身不信佛者。从畜生中来。造罪不忏悔者。喻如运金填国损其宝物。造罪悔者如病得药还复差。损汗衣水洗还得清净。佛语普广菩萨。用我语者一偈成佛。不信我者喻如海中求针。狂费功力无得见曰。佛语诸菩萨。今身盗他物者。来生与他作痴牛令他苦打。非时苦使受牛身。以遥五百劫与他作奴。任他驱使心。是逃避令被捉得苦刑。印面非理苦持。佛语菩萨。伽蓝中二种心。一者善心。二者恶心。云何为恶人。若有众生入寺之时。唯从众僧乞索。或求僧长短或啖德食都无惭愧。饼果菜茹怀狭归家。如此之死堕铁叉地狱。云何名为善人。若有众生入寺之时。见僧恭敬。见佛礼拜。受戒忏悔。舍于财物。经营三宝。不惜身命。护持大法。如此之人举足一步。天堂自来受果。如树提伽。提伽则名为最上善人也。佛告大众。我向所论种种因果。此经一名殊别。二名殊胜。三名菩萨。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一发善心得生净土。佛告菩萨。闻我说者心生叹喜。如旱得水。苗稼苏活。不受我语者如石浸水。无有润时。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汝等见振旦国。有人从七岁修福至于百年。临命终时破其五戒。此人得福以不。

  尔时世尊复语阿难。喻如毂车。上万里之坂。临头翻车速本。所损何有得期。纵取少多如云影。日斥时之光喻如一口之食。能得久饱。佛语众生。我等广说因缘共同。成佛普劝众生。同修净行。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佛说无量大慈教经一卷

法句经疏

法句经疏

  夫至理无言。称谓斯断。玄宗幽寂心行莫缘。称谓斯断故。则有言伤其旨。心行莫缘故。则作意失其真。所以掩室摩竭用启息言无际。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斯皆理为神御故。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就法彰目。或人事并陈。或法喻双说。今此经者人皆为名。佛是能说之人。法是可谈之理也 天竺梵音号曰佛陀。此出译言名为觉者。无明如来独秀重幽。孤明臣夜照达有无。解穷真俗。觉行圆满。导悟群生。故称为佛。畅四辨于舌端。敷八音于听表。谈法性则名义俱空。论善友则功穷后际。众乃庆所过而怀之。如来愁之而感伤。遂使振及遐方。异出云集再扬深法。极乐无动普光悟忍。于无生宝明蒙记于十号。宣自金口闻之彼意。故名为说也。法者有其四种。谓理教行果。今言法句。则通收四门。法是所诠之旨。谓行理果。法句是能诠之教。谓金刚之说。今为对诠明旨。所以故须局三为法。轨生物解。因以名焉。法分自彰。显在平教。文势相属。诠理义周。故名为句。经者此土之言。梵云修多罗。良以此土之人贵重五经义少相以故番译家以经字代修多罗。修多罗有五义。出自广文。一者出生。出生诸义故。二者勇众。义味无尽故。三者显示。显示诸义故。四者绳墨。分辩邪正故。五者结鬘。贯穷诸法故。经有二义。一法。二常。常者人虽古今教仪恒定。法者五经显治道之得失。明人伦之是非也。多罗五义略举六条。一谓涌泉。二称绳墨。涌泉注而无竭。此义可以自常。绳墨则辨定正邪。兹义又当其法也。卷谓卷舒。文无二轴。称之一也。故云佛说法句经一卷也。自下释文大判有三。初明序分。佛告宝明已下。次辨正宗。尔时文殊已下。明流通分。大圣说经之依有由致故先明序。序义既兴。宜陈奥旨。次辨正宗。正法既宣。非唯独益当时。远被将来。使道光无绝。所以第三明流通分也。序义虽众无过有二。一者发起序。谓。起化由藉大圣得说。托处假时动地放光。有缘斯集。类藉此等。起发正经启化之由。故名发起序。二者证信序。阿难禀宣佛化。将来未闻欲以圣言泽流万代故。言如是之法我从佛闻。证已所传深为可信。从此立名故云证信序。文中初明证信序。于是众中已下明发起序。初证信者。佛教阿难。一切经初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某处。为某甲等若干人说。经文虽六句则唯三。一为息诤。二示信相。第三证说。初我闻者。谓阿难对众陈己餐受。听说非他故称为闻。犹是我闻也。此则第一息诤法。若出我闻之外。则便有执。有执则起诤。今言我从佛闻。则明已无执。彼亦无诤也。又爱有二种。一者我爱。二者法爱。外道出家能断我爱。不断法爱。故情有所执。然佛弟子二爱并除。法爱既尽执竞都息。始称我闻存于此也。我有三种。一者见我。二者慢我。三者名字我。阿难既是是无学圣人。见息惑尽。虽无二我。随世流布故有名字我也。如是者示信相也。明有信之人能入佛法。信言此经如是。不信者言此经不如是也。故肇师言。如是者信顺之辞也。夫信则所言之理顺。理顺则师资之道成。违之者正言而致返还。原之路绝虽无丰约非信不传。故于经首创建如是也。一时者。自下时方人三事。证实非虚。方是说经之处。人谓菩萨等众。一时者说经时也。于此时中佛说如是经也。又法五启运之日。大众嘉集之晨。故言一时。婆伽婆者。标于化主世尊总号也。破烦恼习。种智现前。觉一切法。号曰婆伽婆也。在日月宫中者。说经处也。下列众有二。初明纯众。二明杂众及他方众也。前中初举数列名。第二总结。菩萨摩诃萨者通号也。若依梵本。应言摩诃菩提萨埵质搪。摩诃言大。菩提言道。萨埵名众生。质搪言心。谓大道心众生也。下明杂众中有二。初明人天众。亦云出家在家众。二明八部众也。前中初明出家众。二明俗众。言比丘比丘尼者出家众也。释有四义。一破烦恼。二持净戒。三能怖魔。四净乞食。离四口食也。下明俗众。优婆塞等谓清信男女也。复有大天者梵释诸天也。下明八部众。龙有三种。一在地龙。二在虚空。三在海水。之下夜叉。汉言轻捷神。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三在下天。守宫城门。故智度论言。帝释有九百九十九门。门别有十六青衣夜叉守之。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佛转法轮时。地夜叉唱。空夜叉闻。空夜叉唱。天空夜叉闻。如是乃至梵天也。神者受善恶杂报。以人天而非人天。其形胜人而劣天。身轻微难见也。

  自下第二以明发起序。就中有二。初宝明陈昔蒙记请而立名因缘。第二如来正道也。而中有三。初承力清而彰己积习所依。言承佛威神者。圣德尊高辄难启问。自非降神下被。无由直请也。燃灯佛者。标其授记之尊。出家学道。正明又植善本也。世尊即授下第二明记所立名。尔时宝明下第三问名字所由。但宝明今问多为审定其理证成已解。又为请首因弘至道。望与时众共闻深法。故言云何授我号为宝明乎。下答中。初文外略。明燃灯世尊立名远意。第二就文分别。即明释迦正答。言远意者。但宝明历待先佛。功行不亏。今奉释迦将邻道记燃灯佛。为遣立所得心假名字以导。如如故复为之彰号。先圣远意既存斯旨。今佛释迦述而不作。还就其所立广明性空。语破其心事同慈氏。蒙记一生当得阿耨菩提。净名广问为用何生得授记乎。乃至言如者不二不异。云何独授。仁者当得菩提也。就文分别者。于中有二。初明为说敕听思定谛。谓审谛听。若不审则有谬闻之过。闻之不思。便有退。解之真思而不念则文义俱丧。良以思而念之则文义并存。听无不审。则闻而不谬。故敕谛听。善思成念之也。下第二明其说意。于中有三。初明圣心等被普洽时机。二说斯决定。下明所说法。言大乘者。如起信论说。大义有三。谓体相用也。三世诸佛之所游履运苞众圣。圆成极果。名曰大乘也。三明众心忻贺。专心顶受。奉教而听也。上序分又记。下第二次明正宗。但众生招品万殊。藉悟多端。大悲俯应。说有两会不同。文中有三。初从此文终至世尊伤叹已来。正为此土及余方机缘已熟者。初会说法。第二于是东方已下。次为宝至世界普光大众。第二会说。第三佛说经已普光得忍下。明二出时众闻法获益也。前初会中文有四节。初正酬宝明所请。第二菩萨欲得阿耨菩提已下。因言显理。广明十八界空。第三一切众生欲得菩提已下。劝近善友。第四于是已下宝明大众闻法庆喜也。良以众生无始已来寻名执义。起或为业。轮回生死。尔来不息。自非专修正观。冥心至理善友良缘义无得返。所以劝观名义性空并近善友也。初文有二。初正说名字空义。第二作是观下明观之利益。初文复二。初正劝观。第二善男子若名字已下。次劝舍着。前文有三。初劝。次观。第三结也。初云且观者。将以如通圣凡穷上。所以前观佛名。后方类释也。下正观中初明名不定有二。明非无但名无自体托法而生。若有而为实者。直说食名闻便已足。何待进而方饱。故云说食与人应得充饱也。下第二明非无者。上辩名依义立。不可为有此。明义复依名。不可为无也。文中初明佛智穷原。言不空者。若名字定无空记何为故。言若字无者。不授我记及汝名也。二若名字定无便无授者。不应得佛。然昔蒙受记。今登正觉。宝明名字目义非虚。何得定无。故云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也。第三总结云。当知字句其以久如者。论实夫如也。不二不异。异便定意二即定无。良由非定有故。随目何义不异。一切非定无故堕恒召法未曾同彼。未曾同故无定所属。不异一切故备题诸法也。下劝舍着也。但宝明虽复久存学道。良未洞达音声法门。于善恶言下犹难取舍。蒙佛授记。情生踊跃。今明毁誉等法。其唯是声。声类缘生究竟空寂。岂容善恶于其间来。文中有二。初举所观境。第二若遇已下对境修观。正明舍着。前中初牒。次劝。后复释。劝中八风之内略举二条。则是违顺两缘。违中有二。初毁呰诽谤经辱。以加良善讥呵一种。小过则重为讥责也。下明顺意轻微之德。越分称扬名曰赞誉。此皆不实。如空谷响。众生不了。妄谓为有。理观既无。何瞋何喜。下对境修中有二。初明遇境兴观拆之归空。故言此音声者。为大为小乃至都无所得也。故智论言。风名忧檀那。触脐而上出。是风七处触。顶及龂齿唇舌咽及以胸。是中语言生。凡夫不知此。或着起瞋痴也。若无所得下。第二正劝舍着声既自空。毁誉不实。云何妄生瞋喜之心也。下第二观益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前中初牒上事。修观立衣招胜果。故言作是观已乃至当得菩提。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三称正。藐之言真。三又云正。菩提称道。即是无上菩提正真之道也。何以故下第二释。良由万法性空。虚通曰道。观声亦尔。何为不证也下明喻合两文。才相飞空睡乃腾虚菩提久现则功不唐捐。故言菩萨观空衣得证也。自下第二次观界空也。内六根外六尘中间六识合为十八。文中有三。初明厌背生死衣。须高栖空理。劝之修观令断诸或。第二譬如阳炎已下。明理隐难彰。借喻为况。第三诸有智者已下。结观修行。明观所成益。前中有三。初举果劝行其因。第二或有众生已下。明观修意。第三眼不自见已下。正明修观广辩空义。前中复三。初举果劝修。正明菩提体状。第二宝明请问。第三佛言下答也。问曰。三事本空非今始空。体即菩提。无劳别证。何故乃言欲得菩提。当观三处也。释言。菩提体性实无隐显。但以无明所覆有而不觉。安须修观始方克证譬如虚空证性虽净然为烟云尘雾之所隐蔽。不可以空体性净。即文彰不除而自现也。文言于三处中等者。此三事无体。更相依持。离有离无。不生不灭。名为不实。不实性空称为解脱也。劝修意中教如实观者。眼等虚妄诳或。犯夫无其性也。以无生为体故。今劝观舍虚会实。色心妄法更不现前。贪嗔等或自此衰丧。故智论言。内外十二入皆是魔网。虚诳不实。于此中生六种识。亦是魔网。虚诳不实。何者是实唯有不二之法。谓无眼无色乃至无意无法等。是名为实也。下正观中但明眼色与心。余者例令文别有三。初约无性辨空空。就因缘以释。第三善男子应作是念已下。据不住明空旨。言空者。空无有无一切分别悉不相应也。前中初略述计情。第二申理正破。但执见不同。泛说有三。初一是毗昙八计。谓净色为眼。非实天眼所见。是不障碍有对色。识住眼中以瞻诸尘。名自分眼见色。第二成实人计。识在眼门。分别青黄。即以识为见。第三大乘学者。随文取义立。根尘和合方能见色。良由未达深旨。各随已执计法有性并云能见也。言正破者。但根尘等法并依藏识。一心因缘幻起意无自体。虽复为能见也。今言眼不自见者。正是破辞。若谓眼有见性则未曾不见。开即睹外青黄赤白可能见。自体既不自见。觉有见尘立见。故论言。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何能见余物。又若不见自体。应自体非眼。然不见自体。而是眼者此则见非是眼。云何名眼能见。若尔应有离见之眼离眼之见也。彼云。眼是不可见有对色。故不自见者。若尔眼体既不为他所见。云何能见他。如百论言。四大非现见。云何生现见。又眼不自见而能见他者。亦应半见半非见。半见可名眼。半不见应非眼。次破识见类。前可知故言眼不自见。既不自见。故知无性空也。色不自名者。色体无心不自言。色对眼彰自。假吊色名。故知无性也。心无形质者。心若有体应有所在。若言在内不应缘境方生。定居其外则身内无心。应同木石。内外推求莫知其所岂有形质也。故起信论言。心无形求十方求之终不可得。下第三总结。眼色无性则无所不在。故得眼住于内。色常处外。心无形质。的无所在也。下约因缘释中有三。初明眼色相依二俱无体。二明眼色既空无所染着。三明菩萨可知因缘。寂灭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亦可明法性自尔。本来空寂众生不达。计之为实。妄取色尘贪求无足也。前中初明眼藉缘生所以为空。二明空眼所见色亦无实也。初明眼不自见等者。但眼为见也。要藉五缘。一赖根不坏以为所依。二有色尘现前在于可见。第三中间无拥衣假其空。第四尘无闇蔽以明来照。第五意识不乱念欲取尘。一一诸缘迭相依持。离有离无。不生不灭。何者眼不自见。亦藉余缘。不可为有缘。不独生置依眼瞩。岂得为无。非有故不生。非无故不灭。既离有离无。生灭俱泯。何得不空。故言眼不自见属诸因缘等也。然既眼藉余缘。见无自性。执眼能见理。恐为难缘。不自生赖眼方瞩遍谈色等。良为未说诸缘。无性名不自生。无性则空。空无共者而言和合见尘义将安在。眼识既然。余识亦尔。皆藉因托缘。方始觉闻。炽燃建立。未曾暂起也。下明色空中。初明对眼为色。二释空。眼所见体无实也。下明无染中。初明三事俱空故无所著。二例释余五也。言识空灭诸行者。识为初心。相等从生。识性既空。所以诸行不起。亦可舍此取彼。称之为行。昔由妄计有实缘令不住。今既悟达本无则分别永亡。故言灭于诸行也。下明因缘寂灭中有三。初明眼藉诸缘见无自性。虽恒了境未曾有生色名。从眼名无自体名。终日名不可为实。不可为实故则用时恒寂。恒见恒名故则寂时常用也。故言知眼属缘乃至名终日名犹为无名也。下第二明眼色既空心亦叵得。众生不达着之无厌。故言以斯空眼常看空色等也。下类释可知也。下约不住明空道理。而言一切诸法无住为性。非内非外。不在中间。然以凡不之流分别未除执。眼为内情定住其内。色为外尘定在于外。故今遍破眼不局内色亦非外。此虽破而不执。言而无当也。又中初牒。次释。后结释中有二。初明眼色无住故空也。第二明心是无为相违不有眼住于内等者。眼若有性则定住于内。色有自体则局在其外。然眼从缘起睹色便生。不定在内。则眼无自性。色亦无定。对眼为因。故知色无自体也。下第二明眼之与色若有自体者。则不藉缘生。故言眼是有作色亦有作也。心是无为不在有者。若谓心无所在定为无者。不应缘有而生。然既对境则生。不可为无。而不自起。何得为有。非有故言无。不欲是其无。非无故言有。不欲是其有。言无不滞。有论者不累无。是以心不有。不可谓之无。心不无不可谓之有。不有故心相都寂不无故理无不契也。是故下第三总结眼色但空也。又如一人随人见别不碍。于心色非定有。心不定无好丑状貌。余人不改色。复不无心非是有色之与心空无有无。一切分别迷不相应。所以虚通无碍也。自下大文第二举喻彰法。又中有三。初明炎随阳于以水无实。第二如凡夫已下举梦所见究竟是空。第三若色已下广引众喻以通观门。前中初喻。次合喻。中初明炎随心变显现以水。愚者不知自心现故走而向之。圣济其浊水。从心生似而不实。逼之则无安可得乎。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始已来妄习名言重。自心识了随重变显现似尘。而复不知似而无实。炽然贪求造业流转。故言如炎似水。乃至转近转灭也。下第二明智者呵责息其妄念也。下明合喻。色法似有状如灾水。愚者谓实妄生追求。色从心现。体性自空。唐劳疲极。竟无所获。故言色亦如是。凡谓有实乃至转推转减也。下合上智者呵责。诸佛菩萨了知色性体空证之相应。如炎边经者。见彼凡夫贪求妄色愍而呵之。明阴从缘生都无实法。但唯是似诳或愚夫。何故自为贪染流转生死。故言证实相者知此阴中本来无色乃至若有智者妄渴心息也。下明受等同色幻起无实。故言亦如是也。下明梦譬。依智度论说。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所闻见事多。若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事而妄见也。众生亦尔。身见力因缘故妄计我所得。真如智觉已知无实也。文中初喻。后合喻。文有二。初明梦心妄见。谓之为实也。种种光明即身中不调。热气故。然又风气偏多所中见事多。或思惟故则梦见。饮食行至他方乃至杀数千人等。故言譬如凡夫等也。及其下二明梦觉尘无验知所见从梦心而现也。又梦见自身远行他所心缘善恶违顺等者。但于睡时身心上见更无别有。然以心随或染不觉妄念非实谓实。此义云何。如人梦中或见恶兽怨家种种逼迫惊怖之事。或复失声叫而雨泪。傍人了知恶事所逼。遂触而唤之。睡人便觉泣止声亡。若如梦所见定有别身。远行他处者。岂得此间才唤声振远闻彼。身非此忽尔而觉也。又梦见二心定为异者。其人觉已应无重缘梦所瞩尘。又不觉而觉。方名为觉二心。若别觉何所觉。又觉者觉不觉。而复不觉之外别有觉者亦可。或不自染染于心。心不随染应染。染若心不随染染自染者。则梦者常梦应无觉。我以此当知。睡梦两身虽非定一。然不是异。非定一故遂有安危不同。不是异故。所以触而便觉。今时亦然。良由生死不离涅槃。无明迷故谓为外有。诸佛菩萨愍而语之便悟。身心本来寂灭。若如凡所见定为异者。则众生永沉生死。竟无证圣之期。纵令慈氏振唤能仁复晖累圣重光亦无奈之何。又论言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故知生死涅槃虽不是一竟无两体。不是一故生死殊寂体。无二故均平一味也。又梦所见尘余人不睹。将知并从梦心而现。今时亦然。各自缘诸尘境界互不相见。故知唯心。故论言一切分别则分别自心故言及其觉也。身光寻灭及至寻无色相也。下第二合喻。初明众生无始积习无明。望之如崖。覆盖自心。事同于彼三界宅中无明。梦里妄见诸尘。谓之为实。此正合上譬。如凡夫夜梦见身等也。故言色亦如是乃至谓呼为实也。二明无明睡。觉了知三界唯是一心。生死涅槃本性空寂。即合上及其觉也。身光寻灭等也。故言得道觉者。乃知虚妄等也。

自下广陈八喻以通观门。文中初结上色空类。收万法故言若色如是等也。下正释喻虽有八义判为两。初之四喻约依他性。显现以尘。后之四喻就分别性。究竟是无。故摄论言。幻等显依他说无显分别也。如谷向者。声依空谷向应耳闻。属诸因缘竟无自体。诸法亦然。因缘幻起究之无实。何得不空也。如芭坚者。其树无实。但有皮叶。望之似有。柝之则空。诸法亦尔。诳人耳目理观皆无。故道如芭蕉无坚也。如水中月者。以月为因。用水为缘。因缘具足遂令影现。但水无月。其影不生。不从内出。唯月无水。亦无影现。不从外来。彼此无力。各不能现。岂有自体。和合共生。故论言。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影。若有体应有来出之处。愚人不了。执之为实。智者往观竟不可得。诸法亦然。但以无始无明起或为业。熏习藏识。即以无明或业为因。藏识为缘。因缘见故报相斯现。推而究之竟无来出之处。岂得为实也。如空中花者。病眼因缘妄见空花。花无自体。但由病眼而现。离眼之外岂有一毫可得。万法亦然。并由心现。此外则无。故论言。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也。下约分别性说。文中初释。次结。如石女儿者。石女无儿。则善恶靡分。妄计兴念。岂不谬乎。如电久住者。万法无实。念念不亭。如电寻灭何得久住。若住生终不灭。住灭终不生。良以灭故不住生。生故不住灭。灭故不住生则生是空生。生故不住灭灭则是空灭。生灭尚空。焉得有住也。论言。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识等既然。色亦如是。始从婴儿终至老年。十时改变。一念不亭。非空如幻也。龟老兔角类可知也。下第三观益中有二。初明修之成益。第二一切众生已下。明不修致损。前中复二。初牒结。上来修学观人劝励。智者当如法性而观。离生离灭。离有离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如世生盲未曾睹色。虽对青黄无可分别。行者观色知其性空不应分别。故言诸有智应除诸见等也。下第二正明观益。寻遇善友久观不已。自然悟无分别理。心与理冥。境与神会。不久当得阿耨菩提。故言若不分别当知不久得无上菩提也。下明不修损中有二。初明一切众生心性无染具足恒沙诸论功德。可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乃至自性清净义。然为无始无明客尘烦恼隐于自心。不得显用。妄执根尘。计之为实。而增爱深。故言一切众生为诸烦恼弊于惠目乃至如起贪着也。二明因之造业随还三界也。

自下大文第三劝近善友。于中有三。初正劝宝明请问善智识相。第二佛言下答。第三善知识有如下总结也。答中有二。初明善知识。洞达深义。解穷法性。方可利人堪为善友。二明依解起行随缘益物。正彰善友功能。亦可自明善友自利德。后明利他德也。前中复二。初举智论境。直谈法性理深。第二了达已下举境论智。正明善友功力。前中初总。次别总者法性理玄。唯佛乃穷。诸余不圣未测其原。名为深法也。自下别明。即是三空门也。智论言。观诸法空名为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是时无相转名无作。以是三门观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涅槃空无相无作。世间亦如是。彼问曰。如经说涅槃一门。今何以说三。答曰。法虽是一而义有三。存为应度者有三故说三门。有爱多者见多者爱见等者。见多者为说空解脱门。观一切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空故诸见灭。爱多者为说无作解脱门。见一切法无常苦从因缘生。见己心厌离爱则得入道。爱见等者为说无相解脱门。闻是男女等相无故断爱。一异等相无故断见也。故言空无相无作也。理体常寂故无生灭。下明善友功力。初释。后结。释中初总。次别。了达诸法究竟平等者。万法虽众无性理同名为平等。别中初言无业者。业从缘生。竟无自体。安得为有也。何者且如杀业。竟假众缘。一内心欲杀。及贪嗔烦恼以之为因。二有刀杖空明及所杀境以为外缘。因缘具故作业方成。来无所从。灭无所至。杀业既尔。盗等亦然。但心无或。纵有空明业亦不成。虽有刀杖等具。若离于心及所起烦恼业亦不成。因缘无性各不自生。有无共法。内外推求。竟无所从。虽为起者所起如幻。何得有实。故论言。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也。无报者报不自生。竟从或业而生。烦恼与业自体尚空。所生果报岂得为有。故论言。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也。无因无果者。凡论因果之法无有决定。离有离无。不生不灭。非先非后亦非一时。何者夫言因义对果为名。果若未生因何所寄。要待果生方受其名。故知无性何得为有。又因无定性随缘改。而果若不生未克。谁因当容有实也。又因若有实而生果者。为有故生。为无故生果。若先有不须更生。以先有故。若其先无何由可生。先无性故。假令半有半无。而复相违亦无生义。但因生果。不出此三。三中既无因义。要在因既由果得名。果复从因受称。若因在先可使从生名。果要由果生方得为因。则知先无体。何故从生而云为果。此虽因果炽然而恒寂灭也。性谓体性。起用为相。性相俱空称曰如如。如收万法。统无不尽。名往实际也。物从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虽不是于有无而不舍。于有无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相。亦无所不相。故言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也。下第二结。若能如上观察证之相应。方是众生真善知识。故言名善知识也。下明善友功能。随机利物。于中约喻彰德。文有十二一。则一一文中皆有三句。初牒。次喻。三明善友功能。前生蒙益也。初云父母者。第二喻也。此中借浅况深。故以父母为譬。若校量功力亦未方其大恩。世间父母养子。但成八尺危脆之身。容勉水火等难。又怖之报恩浩天罔极。况出世善友养育。终成三佛菩提金刚之体。远离生死长劫等苦。无心求报也。何者一切众生身心万法皆由藏识而生。识不自生。复由惑业重习。此二相依幻生果报。报从缘起无有自体。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即是性净菩提。故起信论言。明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上经又言。于三处中无有实法。即为解脱。解脱者即菩提也。始从凡夫上至诸佛。皆以之为体。无始已来无明不了。妄执我法转生死。尔来无始诸佛菩萨证之究竟了知。众生与己同体。愍而不已。发大慈悲。遂语众生。汝之身心本来无生。究竟寂灭。与我无别。何故自生迷惑沉溺三有。然以众生谓有念动生灭。我所差别目属无。明心之解了功力。犹是本觉用。诸佛菩萨所有言教。从最清净法界慈悲心流。亦是本觉用。此二体同而复用融。以体同用融。故闻便信受。随分思量。久思不已。遂悟自心缘境故生。生由于境则起。不属心未曾是生。境不自生。复从心起。虽非是生亦不是灭。既无生无灭。本来空寂。岂非涅槃。但作比观。无明渐薄所观理显。缘生观智。观智转明。复显于理。理为所观所乘。智是能观能乘。境智相乘三祇圆满。所观理显名为法身。即性净菩提。能观智满成应化二身。即方便净菩提。如此大事功由善友成辨。故言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是汝眼目者。昔未逢善友。无明所盲造恶。履危颠坠三途。今蒙善友嘉诲。依之修习方践如来所行之迹。如人有目游之正道。故言示导汝等菩提路故。是汝脚足者。随逐恶人则常没生死。善友护持则请升出离。事同脚足远有所涉。故言荷负汝等离生死故。是汝梯橙者。又处生死如在深坑。善友策励则阶之有期。故言扶恃汝等至彼岸故。是汝饮食者。为恶自缠则损害法身。善友示教令修解行资成本性。譬同饮食。故言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是汝宝衣者。无始已来不善熏习。染污净心漂输五道。今依善友修习破染兴净功德。法身不改随流事同宝衣覆盖诸尘不染。故言覆盖汝等功德身故。是汝桥梁者。圣者慈悲利物无厌。故能长处生死济度群品。譬如桥梁载之无倦。故言运载汝等度有海故。有谓。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此之三有生死沉溺众生。深而且广。故譬之如海也。是汝财宝者。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具有无量本觉恒沙功德。但以无明隐覆不得显用于心。譬如穷子。亦同贫女宝藏。今蒙善友开导显示见真实身内明珠。似如长者出库藏奇珍委付其子。故言救摄汝等离贫苦故。是汝日月者。无明翳理事同于暗。依凭善友。顺理观察。解生惑丧。如日除昏。故言照曜汝等离黑暗故。是汝身命者。宝命重生初我俱。然此心相续恒无间断。圣人亦尔。护念众生未曾暂舍。现则安然自在。随心所适终报出世常身命财。故言护惜汝等无有时故。是汝铠仗者。铠仗防身则外息强怨。依友自固则魔不能为。故言降伏汝等诸魔得无畏故。魔谓四魔。一者烦恼魔。二谓阴魔。三曰天魔。四是外道也。是汝絙绳者。三界系闭犹如牢狱。善友慈悲拔苦施安。如被囚执仗人维维。故言挽拔汝等离地狱故。是汝妙药者。法能遣惑事同良药。禀之修行拟无不碎。如人服饮药。行至处有病斯遣。故言疗治汝等烦恼病故也。是汝利刀者。稽流生死寔由于爱。覃罗行者事同其网。善友教导竟能破裂。似如利刀有物斯断。故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也。是汝时雨者。卉木将枯雨润便生。善友利人则道牙兹茂事同甘雨滂沱萌牙普洽。故言润清汝等菩提牙故也。是汝明灯者。智体清洁能造盖缠。类以明灯暗无不破。正由善友功力此事方成。故能破汝等五盖暗故。五盖者。一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也。是汝善标者。将度深河望楼。邻浅渐蒙得达。无复沉溺之忧。亲近善友。顺教修行。生死大海度竟有期。故言教示汝等趣正道故。是汝薪火者。依友习智焚荡惑薪。功成大果利益无崖。故言成熟汝等涅槃食故也。是汝弓箭者。损害善根。其唯烦恼劫人功德。譬之如贼。勤修正观殄之。在近箭伤恶人。其类是同。故言射杀汝等烦恼贼故也。是汝勇将者。强敌侵凌则凭之。猛将生死大军。竟依善友方破。故言能破汝等生死军故也。是如来者。昔由无明在心违背己体。理外分别事同其志。今蒙善友修习返本还无。故曰如来。烦恼是客。虚无体性。正智若生不除自遣。故言能破汝等烦恼至涅槃故也。第四劝近。如文可知也。

自下大文第四宝明大众闻法庆喜。于中有三。初明闻法欢喜。第二自念下若善友恩深身心推动。第三尔时已下次明世尊悲念。前中有二。初明宝明大众闻上所说。善友功能及闻深法。庆已所得悲喜交怀。故言闻说妙法乃至悲啼懊恼不能自裁也。自下第二以今方古推功于昔。如上所明。善友恩德利益众生。其实若此。当知从本已来恒蒙善友慈悲。拔苦与乐。晓示深法。令修解行。令得此身并闻正法。并是善友功能。非我自力。故言自念我身乃至如是遇者善知识力非我力能也。第二正荷恩深。浩天罔极。无始违背无恶不造。未曾一报。顺教修行。伤已迷深。所以重复悲号。文中初法。次喻。故言从本已来未曾报恩乃至死而复苏也。宝明既自伤已迷悲号。若是今时学者亦复须然。无始已来恒蒙三保慈悲。示教利善方获道器之身。闻法造修。创始发心。先须知恩报德。顺教修行称可圣心。则为修法供养也。自下第三世尊悲念。振动大千亦为后念召集之端也。自下第二会说法。但众生识无感悟有时。理不虚。应导师弗失。上来说法一周伤叹。宝明异域同闻有缘方集也。文中有三。初明普光大众都事兴念故来听法。并事善友。第二于是普光知大众意。已下正明对机说授教事。善知识法。前文有四。初明因事兴请为听法之由。第二宝相佛言已下述其所请敕令速往。三明普光大众蒙遂所期咸来诣佛。第四世尊慰问也。前中复四。初明释迦慈念动地所及。二明普光睹瑞陈疑请问。第三彼佛正答现瑞所由。第四蒙决所疑情生渴仰。遂请欲来闻此事友。故言与此大众乃至并闻正法也。第三诣佛中有六子句。初明普光既至。为物居空意示远来求法。劝彼初学之心。二彰善友功能普周无外也。第三宝明睹事兴请。第四如来正答。第五众情忻踊严仪待佛。下明普光雨花绕佛方立也。下世尊慰问中复五。初正慰问。第二普光酬答。第三文殊问其来意。第四普光答。第五文殊申众渴仰催令速问也。初云汝之世尊气力安不者。但诸佛积行圆满。正习俱亡。万德皆备。何速之。又如来随顺世俗岁寒之仪。故问之也。自下大文第二对机说授中有三。初普光申请。第二如来善其所问敕听深说。第三正说。前中初普光叹法深妙。善友难仪。自陈德节。非己所解。第二如佛前下牒答兴请。正问亲近善知识法。并如文也。下正说中有二。初说善知识。第二尔时世尊已下次为说法。前中复二。初说善友功力令其慕德修恭。第二若有智者已下。正明事友仪式。初中有三。初总叹。第二别释。第三结也。前中总明善友功能。洞闲深法。了达贪欲嗔恚及众尘劳。并从缘生。无有实法。如幻如梦。毕竟是空。故无行经言。贪嗔痴如幻。幻不异三毒。凡夫强分别我贪我嗔恚。善友慈悲愍念众生。无始已来为之疲劳。今教观察悟达本无。资成观智长养众德。故言能令汝等乃至不起一心得大功德也。自下别中有六。皆初喻。后合。初之两喻正明善友悲。凡弘深救物为念。即显利他之德。第二一文明善饵法药芸除恼病。彰自利德也。第三喻明悲智德满善能利物。所度众生依之获益也。前中有二。初一喻正明愿心宽远济物圆极。文中初喻。次合。故言以大愿船运载汝等到涅槃岸也。自下第二次喻。行穷善巧悲心普洽也。然行之乞愿二事相须阙一不可。若有愿无行。其愿云虚。有行无愿。其行则孤。愿行相扶。方是大人之谓。故前明愿。次须辨行也。文中初喻。次合。但路游峻险要依智者方越。铠仗防敌。车马远进。人物俱安。众祸不累。故言恃托一人善于伎艺乃至得达无难。艺者六艺。谓书数射御礼乐也。下合喻。生死绝难事同险路。行者将过亦依智人方便。所行六度究竟圆满。契本法身德用自在。慈悲外拔防护众生。识欲知报利益无到。利故得远逾生死诸难不及。故言善识如是法身壮大乃至离于三途生死难也。下第二明自利德。如人衣宝服天甘露衣无夭命之忧。善友亦尔。恒修智宝以自防心。服饵真如一味之药。烦恼云消逾增惠命。故言善友亦能服于法药消烦恼病惠命无穷也。自下三喻明依之报安。初明兽中王也。其唯师子依行空旷。则诸恶兽众不能伤害。依友处深亦复如是。若有依者游尘劳中亦无所畏。下第二明须弥宝山高而且广。八风漂鼓未倾其志。善友亦然。证理究竟固而难动。依之修习世等人法。岂能倾动也。故言善友亦尔乃至不能吹动也。下第三明金翅鸟王。其力雄猛。龙威虽大尚非所拟。依之涉难。何虑危害。善友亦然。诸魔外道虽复炽盛。朗智一拟邪徒自息。故言乃至不畏诸魔外道之难也。第四总结。如文也。

自下第二事友仪式。于中有二。初明断或修证功。由善友开导。随逐诣舍身命。相续累劫未报善友须臾之恩。况复身外所有财属五家。又是罪本妻子是若复是深因。岂得恋惜自坠长幽。故言何况揣财乃至而得吝惜也。二明大人善巧利物多端不可睹相。妄见是非自增。或累障修圣道。但自知眼翳不能分别。勿得生疑徒自妨道。文中初劝。次释。后结。故言若善知识诸有所作乃至应断疑心也。

自下第二说法中曲有节四。初普光牒问深法请其正受之仪。二明所说理深。大根方悟。小心迫迮。非其所受。如来正答显法殊胜。第三普光重请。第四如来偈诵酬答。于中二十四偈。分之为三。初十八偈正说其法。第二一偈劝近善友。第三五偈明起说所由叹教功能。前文有二。初九行偈说理法。第二九偈说行法也。前中复二。初明万法平等性恒不动。即说名所自法。第三偈说名字性空。即是能自名也。前中初总。次别。总中上半敕听明说当其理简异随宜之教。故言我今如实说也。下明法性无动本来寂灭。动名为执。谓住生住灭。定有定无故。能缘生令动分别之心故名动。然万法缘生离生离灭。有无皆空。措情无地。故言不动也。故花首经言。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众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自下别中有三。初明法空。二明众生空。第三双结也。前中初多偈明贪嗔等或。从缘性空即是法性之身。一切诸佛证之成德。初偈上三句明成德。第四句释已心由法性自尔。迷即是凡。悟即成圣。若理亦不然。则圣无此力。当知法性本来不动也。下明五盖五欲义。同前释也。次一偈明淫欲邪见。九结十使皆无体。实即是解脱涅槃也。次一偈明染净性空无有两体。达染无生即便为净德。譬如高原之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故言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次一偈明是非属情法性无二。如有两人互相是非。此则以彼为非。自取其是。彼复自是。以非于此。此若定是非则非于是。彼若定非是则是于非。是非则无非。可非非是。又无是可是。无是可是虽是而无是。无非可非虽非而无非。虽不是于是非亦不离于是非。可谓法性无住而无所。是故则无所不是。无所不是则是而无是。彼此难定乎一切是非。何为不寂也。文中上半牒法无是无非。下明是非性灭本无所动。自下第三偈明众生空。上三句明空。第四句释。但名色与识更相依起显现。以生未曾有实。离有离无。不生不灭。自体恒寂。即是涅槃也。亦可众故非生。生故不灭。但言众生即离生离灭。故言一切众生实无有生灭。何者但阴阴相依。自体非有众故非生依。即恒持非无故不灭。何得不生。况无生无灭。则生是空生。灭是空灭。生灭既空。岂非寂灭也。故言生灭即涅槃本来无所动也。下第三一偈双结。上半牒结。下明万法缘生性相皆空也。下第二明名字空。上半正明名离有无。下明寂灭空也。第三名字空。上半正明名离有无。下明寂灭。此义云何。且如堂象多人聚外有一人。久不相识。具录众名付之令认。虽复执名求法竟不相应。故智名非定有。而复称之以名不差非。复定无。然有非定有。不可为有。无不定无。不可为无。有无不实。从本皆如。故云俱同一寂灭也。亦可名之与义互相依持。各离有无。故言俱寂灭也。下第二说行法中有二。初明依理起行。第二偈结劝修行。前中明施亦行。文即为六。初一偈明施行。上半明三事空。下明福无定实。良以能施心所施物。及以前因三事具之方生施因。更相依持究之无实福从而生。乌可得也。故云施福如野马。次一偈明戒藉缘生。又无持者。因缘生法灭诸戏论。若言我能持戒。是所持能所定执斯为倒矣。文中三句明戒性空。下句明持者为倒。今明称性兴行违则成倒。非谓默尔专为非法。余行亦然。今明忍行。上半牒其情。此唯八为实。对之行忍。下明知嗔等炎忍无所忍。正明依理起行。何者嗔恼之生无定所。从赖心依境始方得起。若唯心无境嗔不自生。但境无心亦无得起。既心境无能。又无共法。内外推求。觅无起者。嗔尚无实。忍何所忍了境无实。嗔性自无。此则名为法忍。思惟解忍。故言知嗔等汤炎忍亦无所忍也。下偈明精进。初一偈半明说所为。但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佛为此人说涅槃大果。非精进不克。然众生存有所得。斯并虚妄。何精进故也。云若起精心是妄非精也。下半偈次明智者了知生死涅槃因缘幻起。从本一如究竟空寂。故大品云。纵令有法过于此者尚谈如幻。何况涅槃是则心外无法。竟无所得。法外无心。复无能得所。平等进而无懈行。合理成不可以限而为量。故言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崖也。下明定行。上半牒其事。定明有纷动之过。下释所由。但存境住心。系相修定。此乃心境纷然动而非静。未若知心无起性恒寂灭。不见心相方为正定。下两偈明慧行。但万法平等非定一异。一则是常异。住是断。断常二执愚者所为。智者深悟。岂存一异。初偈明多依一成则千万不多。千万若多何得言一一千一万乃至一阿僧祇。故言参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又以一足一置同前一。何得言二。又一同前而言二者。初亦应二。何独言亦理。既如此乃至无量数亦同然。故智度论言。初数为一。但有一一。一故二。如是皆一更无余数。若皆是一则无数也。故言云何一法中如生种种见。后偈明一能成千则一不为一一。若一应离之成二。以此而言百千万等。若千此一则千万不成。故知此一入千成千。入万成万。何得定一。破异故言一。不欲是其一。故言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也。愚者寻言妄生定执。故言浅智之所闻见一以为一也。自下第三偈结劝修行。然我心学法但招漏报。菩提妙果。要唯无著。故今结劝修行。依理造修。上半正劝依理起行。下明行同理寂。但行托理成。理依行显。能所相依二俱空寂。故言知行亦寂灭是即菩提道也。自下大文第二劝近善友。上来正劝。下明近之获益。但理妙行深难为进习。自非杖托胜缘。无以修证自利益人。圣道方圆。故言善学诸方便度脱于群生也。下大文第三说所为中。初偈正明教起所由。本为群生倒或。若能达舍妄情亡言契理。则究竟无说。上半正明说意。下明众生无累不复须说。故言若无我见者究竟无有说也。下四偈叹教功能。初偈明契现之说。譬如金刚自固降伏群邪莫俎也。上半破邪。下明外不能坏也。第二偈明闻教悟理便能。拔苦施安。上半正明悟理。下明处溺生逢苦不倦。何者菩萨思念。我及众生并是因缘幻起。本来寂灭。将我平等同归莫二。无始颠倒违背此理。自爱增他。造集诸业。流转生死。于今不息。自身既尔。一切众生亦然。由悟此理发大慈悲。以已之疾愍于彼疾。一切众生既与我同体。众生受苦即是我受。何得自安。无心济拔。由有此心久处生死在苦。利人不以为尽。虽在三途中究竟清凉乐也。下一偈明才闻经名。聊解一句便生净土。何况久蕴心口如说修行也。第四一偈次明解行。既圆自然感德。大圣应机在所护持也。故言我恒在其中为护如是人令得无上道也。上广明深法泽被有缘。二众机熟闻皆饮悟。

自下大文第三。次明闻法获益也。于中有二。初明普光大众闻法悟忍。智论言。于无上法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名无生忍也。第二宝明蒙记。于中有二。初正明受记十号圆满。始从如来终至于佛是其名也。二明因成所感众纯无杂。但宝明久值诸佛。每闻深法。恒修正观。无念为德。故使成佛之时所有眷属唯是清净大菩萨众。如净名经言。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也。三明国界严净过无量寿。但诸佛功高德满既无上下。依随正感理无优劣。但以所度众生宜闻不同故尔。所君之土阶差若此也。自下第三流通分也。于中初明劝学。二明付嘱。前中有三。初明文殊请问持经之人并问闻法因缘。第二如来正答。于中有二。初叹理教甚深难为值过闻之。获益福不可量。于中初明理教既深见闻不问声闻缘觉判非其分。第二假文有人。已下喻说校量。闻获胜益。良由此经。文势起尽唯明深法。法性功德究竟无尽。闻之修习福亦无穷也。下第二答闻法因缘持经功德。于中初明亲侍多佛文值善根方得闻经。随分修习而未能证。会佛即答闻因缘。二明七地已还犹为空有相间。有功用。修八地已上证会无生。不假功用。双行无间。方为究竟持经之人。故言至八地菩萨之手。此明举终括始。劝学受持。二明大众奉行。初言宁丧身命莫于此经而懈怠者。无始已来虚历生死路。而复始未能不受一劫身心大苦。竟无一豪法利。今得闻经随分修习及为无上菩提见佛之因。岂惜身命而不护持也。

法句经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