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秘录

養生祕錄

經名:養生祕錄。一卷。不署編人,當出於元代。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術類。

養生祕錄

玉溪子丹房語錄

心凝曰神,凝神歸氣以鍊丹;情復乎性,復性歸根以養命。還丹之本,鉛汞而已。元精為命之根,寶元精而
真鉛自生;元神乃性之宗,嗇元精而真汞自產。是知固精以養氣,固氣以養神。鉛汞有時而相投,駐息綿綿而成火候;真氣無刻不相聚,忘念久久而成金丹。若真鉛走而真汞枯,元神散而元精竭,欲求返還,不亦難乎!非遇志人,勿輕傳授,保而重之!祕之!

口訣

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內坎離輻輳則內樂也,外有作用,內則自然,精氣神之用有二,其體則一。以外藥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細細,至於無息,思慮之神,貴在乎安靜。以內藥言之,鍊精鍊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合之精自不泄矣,鍊氣鍊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鍊神鍊元神也,坎離合體,成乾也,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其上更有鍊虛一者,非易輕言,貴在默會心通可也。勉旎!勉旃!

玉虛子宜春心訣
三千六百法,養命數千家,率皆旁門小法,無非曲徑。僕閱歷叅同僅三十載,作《規中圖》十二字訣,用傳學道君子。以正心誠意為中心柱子,處中以制外,以熙和中和、斂靜斂肅八字為輔,調御四時,由外以應中。上合天心,中稽人事,默符造化,順軌陰陽,外法五行,內理五臟,以為日月循環無端,不施為,不存想,晏然大定,以總元機。但要絕嗜慾,定心氣,省思慮,節飲食,調鼻息,警昏睡,惶視聽,養天和於四威儀四聰合,自然之妙,別無繁難也。已立鄞鄂者,以是契符火,養聖胎。未立鄞鄂者,以是益元氣,養精神,為立鄞鄂之漸。至於虛耗損失,疾病交攻,則以是驅疾固元,為補益延年,養命之術,可謂簡易法門矣!宋咸淳己巳歲下元節,宜春玉溪子李公明序。

規中圖

規中者,如居一規之中,如大圓鏡之一我。但正心誠意為主,為中心柱子。當萬慮俱泯之時,真人出現,如魚躍深淵,游泳自樂,而不離方寸是也。喜怒哀樂未發,當此時,可以居規中游泳,而潛御四時,以正造化。四威儀中,不可失節焉!物來則應,應過復歸於中,絕不可動著中心柱子。於中常令空虛,一塵不立。久之,不縱不拘,自得受用其妙也。六陰歸坤,萬物荄元,復赴建始萌,長子絕父體,一陽潛動處,萬物未生時,從這裹起,便是作用處。當斯時也,踟趺大坐,凝神內照,調息綿綿,默而守之,則一氣從虛無中來,杳杳冥冥,無色無形,非子玄冥坤癸之地,生於腎中,以育元精。日益月強,始之去病,次之返嬰,積而為內丹之基本矣!袁真人云:元氣補元氣,豈是凡砂石。此補益之上法也。朝屯者,君子經綸之始,是萬物萌芽之初,仁之端也。夫子時,始生之氣在腎,是不召而自來,宜保而養之。調息無令耳聞,但聽有悠悠綿綿,合乎自然,則與天地索籥相應,久之,則腎氣合心氣,二氣之交感,以降甘露,而產玄珠焉!暮蒙者,以養正聖功也。使不失赤子之初心,義之端也。午時,其始生之氣在心,是亦不召而自來,無思無慮,冥心內照,以合之。靜坐而照,久而則心合腎氣,而成既濟之功焉!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之造化與天地等耳。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氣相應,真一之精相符。人之元氣,八百一十丈,與二氣祟籥相合。所以元氣大運隨天,小運隨日也。但人生不能體天地造化之大,以至作喪傷敗,精神迷亂,自與之違,天地豈違者哉!知道之士,若能順理握機,則可以符化工,而為修丹內鍊,長生久視之道也。捨人之外,總皆稟混淆,而在元氣中均為化物耳,又安能馭元氣也。《參同契》云: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從戌亥。又云:賞罰應春秋,昏明應寒暑。久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中黃內旨
玉真先生云:無極中黃大道,本是口傳心授,不立文字。吾今慈憫初生之士,一時聞之,不能記憶,故設為此善巧方便,令彼入耳注心,眼觀神領。傳度既畢,即時焚之,勿令汎之。內旨曰:夫天有九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中黃為太陽,地有中黃為太陰,人有中黃為凡肩,俱名為中黃八極。中言其位,黃言其色,故謂中黃。八極者,是八方總會要處,又只是中宮,即黃庭,即玄牝,即先天一氣,即玄關一竅,即至善之所,即黃極之道,即兌執厥中。在五行謂之土,在五臟謂之脾,在五常謂之信。藥物、三氣、五神、火候、呼吸,盡在是矣!行住坐卧,皆當注念,不可須臾離也。不廢人事,但當正心處物,常應常靜。吾祖師所謂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又言:三十輻,共一轂。輻者?肋,轂者中肩也。又言:天地之問,其猶蠹籥乎!乃呼吸之謂也。呼則腎氣昇,得土則止;吸則心液降,逢土則息。即此謂水火,鍛鍊而成大丹。若能存守,則法無不靈。吾常謂若要道法靈,須是守中肩。中者,理得上下四隅,不偏不倚之謂也。天地相去八萬四千里,人之心腎即一身之天地,相去八寸四分,以中指節文為則,自臍上至鳩尾骨尖,只有八寸四分。今云臍者,蓋與腎對也,故心之下去三寸六分,臍腎之上三寸六分,惟中問一寸二分為黃庭,主我身命。所謂至聖之道。祕之!祕之!
三茅真君云:精養於氣,氣會於神,精神不散,是曰修真。子不離母,母不離子,子母持守,長生不死。洞真先生云:謹守謹守,莫言莫言,自然自然,玄之又玄。聞道之士,皆千生幸慶,宿有仙綠,或資談笑,漏泄於人,有不測之禍,蔓延之災,受授之後,勤而行之。
玉谿真人云:儒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顏曾思孟,歷代道統相傳,即此道也。昇少慕清虛,留心至道,萬法千門,無不師訪。因游衡嶽,方遇至人,密受紫陽仙翕丹訣。按九宮八卦,以年易月,以月易日,以日易時。取天地之正氣,奪造化之奇功,納歸中宮,交感成丹。非止延年,何似住世,所謂我命在我不由天。昇自得之後,體力不衰,髮鬢不白,日行百里,舉動輕便,神異證驗,不可具述。其間水火既濟,又為坎離交會之法,久而行之,可以成丹。今之人蓋火燥炎上,水濕潤下,自勾引陰邪之氣,乘間而入,令人多病壽夭。若遇此訣,使之五行顛倒衛,龍從火裹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順行則凡,逆行則聖,玄之又玄。今悉于後訣曰:一昇便提,氣氣歸臍,一降便嚥,水火相見。此十六字,簡而易行。不拘時候,或在官府,不妨政事,雖處富貴,不妨行用,所謂至道不繁也。如有風疾,見效甚速。但於日中少暇,或盤膝,或垂足,正坐,皆無所拘。取鼻中出入息為候,入息謂之吸,即便升氣,將下部微力前提,其氣盡歸臍問,此之謂氣氣歸臍。蓋臍乃人之氣海,所聚元氣,盡藏於玆。遇出息謂之呼,即便放身自在,一嚥汩然有聲,此謂之水火相見。如是行之,不計次數,要行且行,得止便止。若能久持,臍下常如火熨,腹中氣響如雷,小便漸臧,精氣不泄,腰脊堅強,飲食倍進,百病去體,外邪不侵。行及一年,宿有諸疾盡除。行之既久,自然三宮升降,二氣循環,遂成大道,長生久視也。昔年都下有過海王先生,教人行持隨鼻出入息升降之法,而不得提擂之法;次有恩州李道人,授楊和玉,只教提擂之法,而又不得出入息之法,皆用其偏枯。昇因游南嶽紫氣峰下,親受李先生祕訣。先生山束人也,一百五歲,髮鬚不白,面如童顏,行步如飛。予得其傳,行之既驗,不敢自祕,謹以傳好道之士。

四段錦
一開臂,二開胸,三攪車,四挽弓。

青霞翁丹經直指
僕自幼學道,弱冠奔家、徧歷江湖,求師問友,得先師張悟真以來,諸前烈丹經詩訶傳記,熟讀精思,尋文求義。又嘗遍參道友術士,訪名山洞天,檮求石碑壁記,得海瓊仙指迷大道之要。後遇率然居士於朱陵洞天,作詩章以相贈,始得證海瓊之妙旨。乃知年少所學,所求所見,已是屋上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道在邇而求諸遠也。一日一頓悟,切恐湮沒無傳,且念後之學者,未必如此肯心留意,因錄數語以貽後人。得之者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雖不求師而在其中矣。夫男子四大一身皆陰,惟先天一氣真陽。此氣非吹噓呼吸之氣,亦無形影氣象可見,故悟真先生以為可見不可用,可用不可見也。然此氣未受形之先,在父母胎中先受此氣,然後生二腎,便生二眼,由此生心生肝,生脾生肺,生九竅四肢,而後人象具足也。此氣只在兩腎中間,名為玄牝之門。先師《玄牝歌》言之詳。世間人莫能悟之,今人宰牲殺堵,但見兩腎中間,腰膂去處,有一空膜,中有此呼吸膨動,直至肉玲方息是也。此氣未死之先,氣血全盛,魂魄相屬,內含五釆,受氣如湯。人一死,則如牲畜,氣血一散,而氣餒矣,.只此一氣,便是金丹大藥。故先師以肝心脾肺膽腎腸,精津液涕捶氣血為非道,又以精神魂魄意似是非者,此也。人之一身,右足太陰,左足太陽,而足為湧泉,發水火二氣,自雙足入尾閭,上合於二腎,左為腎堂,右為精府,一水一火,一龜一蛇,互相橐籥。二腎之間,虛生一竅,是為玄牝。二腎之氣貫通玄牝之間,由此發黃赤二道,上夾脊雙關,貫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之下,會於風府,上朝泥丸。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宮,下入重樓玉闕,直注于絳宮,復流入于本府。日夜循環,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動手腳做成的。今人流入旁門者,不知虛無自然,默默運用之理,卻乃妄行屈伸呵嚥,摩擦引導,存思注視,妄想妄作,反致成疾,如白蓮道人多黃腫,運氣道人多氣蠱,皆其驗也。夫此一氣,人人一般,即無多少,但有涵養的做得成,無涵養的做不成。其流行出入,自有定數,如海中潮,候弦朔必應;天上斗柄,子午自移。又若女子月經,人病瘧疾,應時而至,確然不差。此氣遇陽時為火,陰時為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又左腎為坎,右腎為離,離中有已,坎中有戊。以戊己二土,合為圭字,又名水中金。金者,刀也,故名刀圭。又火即木,水即金,為金木無間,水火同鄉,其實金木水火,只是一土,一土為總五行爾。先師以為五臟元氣,六腑無精,故謂此也。此氣自然時時運轉,不假人力。凡言轆轤三車,黃河曹溪,取象如此,非以人力強為也。此氣常以子時而至為陽火,午時而至為陰水,以卯時而至為木液,酉時而至為金精。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須採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運中土。自非洞曉乾坤昇降,陰陽盛衰,藥材老嫩,水火潛亢之理,不足以語此。然先師言之甚詳,而後甚惑,言之愈多,而後人愈疑者,何也?皆綠終於虛無無則,不知下手功夫。是以胎息不成,而歸於頑空,忽於自然,溺於妄想強作,是以心神枉費而返致疾。夫虛無者,言其不可見聞,蓋虛空中齊欲用工作,貫通為實是也。自然者,言其不可哎迎取,今之採取火候等逐節工夫,探淺之言,句句分明,節節謹切,謹守奉行,無不應驗。凡未入室以前,且理會得安鼎採藥,每日夜且習打坐,坐一定然,則骨節關開脉通,自膀胱至夾脊,便如車輪運動,先天一氣,自然由三關朝泥丸,下重樓,入絳宮。然其來有時,而採亦有時,須得甲庚金木旺相之時,默默端坐,不須用摩動。須臾,覺頂中火熱,喉中甘露,垂垂滴而下,便以目內視,一意以內送,納之絳官玄牝而止。凡一日之間,以甲應上弦,庚應下弦,自子至卯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為下弦,得鉛半斤。採甲汞庚鉛各半斤,自然定數,所謂鉛見癸生須急採者,言木汞金鉛,以甲庚二時採取也,如此採取之法。然初採之時,不計年月,久久積之,方成鼎罏。夫一身,罏也;絳宮,鼎也,今人以脾中黃庭,頂中泥丸為鼎,皆非也。年月既久,罏鼎方成,然後種藥,藥物一生,且採且鍊。採而積之為藥,鍊而成之為火,採之一日有一斤數,鍊之一日有銖之得。採藥之時,須採甲庚旺氣,行火之法,則忌甲庚,沐浴有此不同。云採之法,亦如鼎。然不過目,其自然之來,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書有黃婆青女之說。黃婆,意也;青女,眼也。以意迎逢,謂之黃婆媒合,以目內送,謂之青女傳言。人身之氣,隨意而動,意行即行,意止即止,故送入鼎中,隨意即止,不復下流矣!謂之種藥。藥既入鼎,然後有火候焉。聖人傳·藥不傳火,以火與藥,同歸殊途,同情異功故爾。子為一陽,至巳為六陽。自子至巳,火得六數,而六陽成乾。當其子至巳,以意迎之,謂之進火,謂之添。午為一陰,至亥為六陰,自午至亥,水得六數,而六陰成坤。以意送之,謂之退火,謂之抽。故子巳為火,午亥為水。言火不言水者,添進為火,抽退為水耳。自然而然,不假人為。丹經言《河圖》、《洛書》之數者,言其火候,自然與此生成之數合也,非必待用力而合此數也。言朝屯暮蒙,晝姤夜復,亦言與卦默合,非必用力而方合此卦爻也。如運用之說,則言此氣運行,流灌五臟百脈,如亥子水旺腎,寅卯旺肝,巳午旺心,申酉旺肺,辰戌丑未旺脾,自然此氣運行,由旺宮而出,亦不必妄想此時此臟,有此氣出入流運。然採取造鼎之初,則無禁忌,時至即為,既了即了。至如入藥行火,則須擇日入室,一毫俗事不可妄干,使耳目鼻口,四象相忘,胸中淡然,虛室生白。一有所著,便是封固不密,藥物走漏,便非道也。既居室內,惟半飢半飽,不可求睡,每使胸次惺然,常常提醒,見藥即採,遇火即行。一年之內,止除卯酉二月不行水火,以其卯則木旺,酉則金旺,木旺則火旺,金旺則水旺故耳。凡此二月不行水火者,蓋行則返過而傷也。一年十二月內,除卯酉二月外,止存十月,故十月而胎成,過十月又不須行火,則又謂之傷丹,此謂火候。十月胎成,移入泥丸,謂之換鼎。此胎氣既足,如人已生,但須乳哺,故換鼎入泥丸,乳哺之謂。此時不須工夫火候,亦無沐浴,但只常常溫養之。如此三年九載,則天門自開,嬰兒自然出矣!往來無礙,而位登仙翁矣!此首尾用工之說,皆出自然,不假人力,強為妄想,不過及時以意迎之而已。此是積日累月,造鼎安罏,一年十月,結胎行火。先師以為一日金丹赫赫紅是也。又謂頃刻可成者,何也?言一時半日之工夫,可奪一年半紀之造化,當其藥生之時,不過頃刻迎逢,謂之頃刻金丹,即非終日終夜,勞神苦思,強為之也。夫藥鑪鼎,火候沐浴,胎息嬰兒,運用抽添,主賓浮沉,升降鉛汞,水火真土,金精木液,一切言說,皆是假名換姓,其實只為一物鈎鎖連環,自可熟論見義。其有用工下手,虛無自然之說,先師許多丹經詞訣,盡矣!叅同胳合,一以貫之,不過如此而已。然言之非艱,行之為艱,行之亦非艱,守之為艱。何以守之為艱?大抵旁門小法,俱無報應,惟金丹一件,便有報應。今人採藥,年少者須半年功夫,守齋戒,沐浴絕欲,忘念靜坐,默取採之,候時節到來,耳目手足輕健,百病俱無,自然兩腎火起,夾脊如車輪,泥丸如湯澆,口中常有甘露,滴滴而來,若能不睡,存神不絕,不過兩月餘,得目生神光,此心明了也。若有慧性,此之驗也。得之者,不可便以為至道,否則狂念一生,遂成顛風。至若三月行火之餘,時刻工夫不差,則九竅光明,頭有金輪,洞視內外,遠接鬼神。當此之時,嬰兒已成形象,不可便縱其運動出入,須加緊護牢收,否則火漏丹敗。十月既滿,嬰兒受氣已足,自然如瓜果之熟,脫蒂而去。然後出入往來,可以移身丈尺,遠則不可遠出,一出便還須收回,否則神一奪而迷途,遂至投胎托化,不復顧屋廬矣!真須三年九載,日子滿足,骨格老成,如人生十數載,知人事深淺輕重,方可縱其自然往來出入。此則飛昇變化,證真仙位矣!然猶有魔障焉!當其入定坐忘之時,而聰明倍生,神異百出,凡天下奇奇怪怪之事,生前死後,神仙希遇之事,鬼怪驚怖之狀,並集於前,直如慧眼神見。又若神明依附,此魔障之來,不可便以為道,須要定見把握,一念凝堅,所謂太玄之一,守其真形是也。切不可見妄為真,從情為性,如此守一,方能成道。今人多如此時無定力定見,故為外邪所附,不為學道無成,及致墜墮,遂以為神仙有無何渺茫。惜哉!僕平生讀書結友,叅師問道,躬行力踐,所見功驗如此,並以告之未來學者。有志之士,得而誦之,尋文求義,參之先師丹經遺論,求之《道藏》玄文祕旨,一一皆合。但能依此修行之,十月胎成,移鼎溫養之後,又參向上一著,方可看《悟真下篇》,求精進法。又當自然有希有之遇,有不言傳者。若不如此,次第行之,則身中無主,嬰兒不育,妄叅禪學,如水之無源,木之無根,覺成頑空。頑空之下,不思工字,用工丹田合一方,是貫通之理。一有走漏,到老無成,終歸輪迴惡趣。皆思平日空下工夫,修鍊成丹,合一成真,方是貫通誠實也。再用丹田修鍊成珍,則脫體化神,方是寶也。修得實寶在身,丹成之後,修成深淺,把握定否,如何有報應,卻是用功處,一時不可息忽,一步不可放縱。就中飛升為上,尸解為次,奪舍又次之,投胎為下矣!至如飛昇,長生久視,一也;尸解,二也。二者尤須功圓行滿,有代天宣化,濟物利人之功,方能及此,若無功行,但足以增年益壽,亦不能為仙矣!何以言之?神一去而不回,則氣一絕而不甦,上則奪舍,下則投胎,又下為無著之魂。僕痛惜愚惑之徒,談道者千萬,功成者一二,故並述以為來者之戒,不揆輕洩,冒成此書,後之作者得玩味披研,如對師資,如見君父,珍藏什襲,永為身寶,非人勿示,非人勿傳,有違此語,先禍其身,後及九祖,墮沉無間,永無出期。時咸淳甲子秋望日,書于朱陵洞天。

大道歌
道不遠,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臺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損筋骨。神御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術則易知道難遇,幾人遇了不專行。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迴。如此朝朝與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金鎖乃玄關處,玉匙即元氣也。靜坐之際,調鼻中之息,規守中扃,以得定處,自然神息綿綿,不可以一毫別念。待調息以勻,鼻中自覺無出入息,但存中去處,一念堅固。以元氣呼吸息納於玄關,忽覺一聲,其關即開,當時自有所見之趣。工夫至此,中字方洞徹矣。

金鼎欲留砂裹汞,金鼎是中字,又即鼎鑪中間,欲留存。砂裹汞是元精也。玉池先下水中銀,玉池是華池,水是神水也。金鼎中欲留其汞。靜坐間,先守中扃,中扃若守得定了,出入息自然微默,微默之後,自覺息定,元氣自在,內藏呼吸,待身體自覺混融,恍不知有物、有自身、有天地後,如此華池水自來,待得滿口,一嚥汩然有聲,就下以意送至中扃。中扃玄關處,汨然一聲響,似開鎖,憊時就閉目迴照,顧己內境自靈異,景象不可盡述之耳。

金丹問答
問曰:如何謂之金液還丹?

答曰:金液者,金,水也。金為水母,母隱子胎,因有還丹之號也。前賢有曰: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還於丹田,故曰金液還丹。

問曰:何謂鉛汞?

答曰:非凡黑錫水銀也。真一子曰:鉛是天地之父母,陰陽之根基。蓋聖人採天地父母之根而為大丹之基,採陰陽純粹之精而為大丹之質,且非常物造作也。汞性好飛,遇鉛乃結,以其子母相戀也。
問曰:何謂火?

答曰:火者,太陽真氣,乃坎中之陽也。紫清真人曰:坎中起火是也。
問曰:何謂候?

答曰:五日為一候,是甲子一終也。日有十二時,五日六十時,終一甲子也。紫陽曰: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以起火之際,頃刻一周天是也。
問曰:此火候如何?答曰:日中用月,月中用日,日中用時,時中用刻也。
問曰:何謂真一?

答曰:人能將自己天真安於天谷之內,乃守真一之道也。金洞主云:真一者,在於北極太淵之中也。
問曰:何謂動靜?

答曰:陽主動,陰主靜。翠虛曰:動中求靜,靜中有為,動靜有作,口口傳之。

問曰:何謂九還?

答曰:金生四,成數九,還者自上而還下,九乃老陽之數。陰真君曰:從子至申為九還,亦順也。
問曰:何謂七返?

答曰:火生二,成數七,返者自下而返上也。乃少陽之數。陰真君曰:從寅至申為七返,逆行也。
問曰:何謂鑪?

答曰:上品丹法以神為罏,以性為藥,以定為水,以慧為火。中品丹法以神為罏,以氣為藥,以日為火,以月為水。下品丹法以身為罏,以氣為藥,以心為火,以腎為水。又有偃月罏。
問曰:何謂鼎?

答曰:鮑真人云:金鼎近泥丸,黃帝鑄九鼎是也。
問曰:何謂藥物?

答曰:即此藥物,順財成人,逆則成丹。五行顛倒,大地七寶,五行順行,法界火坑。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紫清曰:採藥物於不動之中是也。
問曰:何謂神水華池?

答曰:李筌云:還丹之要在於神水華池。紫陽曰:以鉛入汞,名日神水;以汞投鉛,名曰華池。海蟾曰:從來神水出高源。紫清曰:華池正在氣海內。

問曰:何謂三關?

答曰:頭為天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
問曰:何謂內三要,

答曰:第一要太淵池也,第二要絳宮也,第三要地戶也。
問曰:何謂外三要?

答曰:口之與鼻共三竅,是神氣往來之門戶。下工之際,調鼻息,緘舌氣,閉兌也。
問曰:何謂兌?

答曰:真一子云:兌,口也。
問曰:嬰兒姹女正在何處?

答曰:嬰兒在腎,姹女在心。
問曰:腎屬水,為陰。嬰兒屬陽,心屬火為陽,姥女屬陰,何綠居此?

答曰:腎屬坎 ,陰中有陽,乃真陽也。心屬離 ,陽中有陰,乃真陰也。
問曰:泥丸宮正在何處?

答曰:頭有九宮,中曰泥丸。問曰:何謂金公?答曰:金邊著公,乃鉛也。紫陽曰:要能制伏覓金公。

問曰:何謂黃婆?

答曰:黃乃土之色,位屬坤,因取名焉。紫清曰:金公無言。姹女死,黃婆不老猶懷胎。

問曰:呼吸何如?

答曰:呼則出心與肺,吸則入腎與肝。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呼則龍昤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呼吸風雲,凝成金液。
問曰:何謂瓊漿玉液?

答曰:皆神水也。
問曰:何謂神氣?

答曰:神是火,火屬心;氣是藥,藥屬身,神氣子母也。虛靖天師云:氣者生之元,神者生之制。持滿馭神,專氣抱一,神依氣住,相合乃可長生。三茅真君曰: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若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
問曰:何謂十二重樓?

答曰:人之喉嚨管有十二節是也。
問曰:何謂簾幃?

答曰:眼是也。下功之際,含光雲房曰閉戶,垂簾默默窺。
問曰:何謂子午?

答曰:子午乃天地之中也。在天為日月,在人為心腎,在時為子午,在卦為坎離,在方為南北。

問曰:何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答曰:天地五十五數,故乾得一九,合而成十;坤得四六,合而成十;巽兌得二八,合而成十;震艮得三七,合而成十。離得五,坎得十,坎離無偶,所以自合也。以數言之,則得天地之中數。以爻言之,則得天地之中爻。以位言之,則得天地之中位。坎離不亦大乎!
問曰:何謂五嶽?

答曰:《五嶽真形圖》曰:在人之頭。紫清有巾藏五嶽冠之句。
問曰:何謂玄牝?

答曰:在上曰玄,在下曰牝。玄關一竅,左曰玄右曰牝。
問曰:何謂玄牝之門?

答曰:鼻通天氣日玄門,口通地氣曰牝戶。口鼻乃玄牝門戶矣!
問曰:何謂三男三女?

答曰:乾道索坤,長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坤道索乾,長女日巽,中女曰離,少女曰兌。

問曰:何謂火龍水虎?

答曰:虎,西方金也,金生水,反藏形於水。龍,東方木也,木生火,反受尅於火。太白真君曰: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是也。
問曰:何謂分至?

答曰:子時象冬至,陰極而陽生;午時象夏至,陽極而陰生。卯時象春分,陽中含陰;酉時象秋分,陰中含陽。人身亦有分至。紫陽曰:以身心分上下兩弦,以神氣別冬夏二至。
問曰:何謂沐浴?

答曰:真氣薰蒸,神水灌溉為沐浴。太上曰:灌以甘泉,滌其垢污,出自華池,後歸坤戶。杳林曰:沐浴資神水。是也。
問曰:何謂抽添?

答曰:既抽鉛於肘後,須添汞於中黃。《傳道集》曰:可抽之時,不可添。是也。
問曰:何謂搬運?

答曰:搬金精於肘後,運玉液於泥丸。下手工夫,口訣存焉!

問曰:何謂三田?

答曰:腦為上田,心為中田,氣海為下田。若得斗柄之機斡運,則上下循環,如天河之流轉也。問背後三關。

答曰:腦後日玉枕關,夾脊日輾輯關,水火之際日尾聞關。
問曰:何謂神室?

答曰:元神所居之室也。朗然子曰:未明心室千般撓,達了心田萬事閑。
問曰:何謂三花聚頂?

答曰: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聚也。
問五氣朝元。

答曰:五臟真氣,上朝於天元也。
問和合四象。

答曰: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動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精神魂魄聚於
意土也。
問曰:馬牙真主人,神符白雪。
答曰:皆鉛汞之總名也。
問曰:河車。

答曰:北方正氣,
名日河車。左日日輸,右日月輪,搬運正氣,運在元陽。應節順行下手,無非此車之力。

問:老嫩何也?

答曰:採藥之時,審其老嫩。彭鶴林曰:嫩時須採老時枯。紫陽曰:鉛見癸生須急採,金逢望遠不堪嘗。是也。
問浮沉。

答曰:鉛浮而銀沉也。
問清濁。

答曰:陰濁而陽清也。清者浮之於上,濁者沉之於下,修丹者留清去濁。屬陰也。
問五行相尅。

答曰:《金碧經》云:金木相伐,水火相剋,土旺金鄉,三物俱喪,四海輻輳,以致太平。並由中宮土德之功也。
問曰:往來何也?

答曰:子往午來,陰符陽火,自子進符,至辰巳;自午退符,至戌亥。始復終坤,皆以卦象則之。一消一長,一往一來,以成其變化。《易》曰: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也。
問雌雄。

答曰:雌陰雄陽也。一陰一陽謂之道,孤陰寡陽,不能自生。《叅同契》曰:雌雄相錯,以類相求。《註》曰:雄,金砂也;雌,火汞也。相須合吐,類聚生成,以為神藥也。

問曰:防危。

答曰:防火候之差失,忌夢寐之昏迷。翠虛曰:精生有時,時至神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
問交合。

答曰:磁石吸鐵,隔礙潛通。
問有無。

答曰:《金碧經》云:有無互相制,上有青龍居,兩無宗一有,靈化妙難窺。
問刑德。

答曰:陽為德,德則出萬物生;陰為刑,刑則出萬物死。故二月陽中含陰,而榆莢落,象金砂隨陰氣動靜、落在胎中。故曰歸根也。八月陰中含陽,而薺麥生,象金水隨陽氣滋液於鼎內,故卯酉乃刑德相負,陰陽兩停,故息符火也。
問黑白。

答曰:《參同契》曰: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白者,金也;黑者,水也。以金水之根,而為藥基矣!
問寒暑。

答曰:真一子云不應候風雨不調水旱相伐或陽火適刻或陰符失節凝冬變為大暑盛夏反作濃霜火候過差靈汞飛走運火之士可不謹之。

問晦朔。

答曰:《叅同契》曰:晦朔之間,合符中行。乃金水符合之際也。
問固濟。

答曰:太真云:固濟胎不泄,變化在須臾。言其水火既濟,閉固神室而不可使之泄漏。
問聖胎。

答曰:無質生質,結成聖胎,辛勤保護十月,如幼女之初懷孕,似小龍養珠。蓋神氣始凝結,極易疏失也。
問四正。

答曰:子午卯酉為四正,玄關一竅為四正宮也。
問黃庭正在何處?

答曰:在膀胱之上,脾之下,腎之前,肝之左,肺之右也。
問金烏玉兔。

答曰:日中烏比心中液也,月中兔比腎中之氣也。
問鍊形。

答曰:鍊形化氣,鍊氣化神,鍊神合道也。金洞主曰:以精鍊形,非凡砂石。
問張紫陽日心腎非坎離,何也?

答曰:心腎特坎離之體耳,有體有用。

問所有者何也?

答曰:天心乃心之用也,屬離;形乃腎之用也,屬坎。交媾之際,運用於此矣!

問功夫。

答曰:知時而交媾,進火而防危,陽生而野戰,刑德而沐浴,以至溫養成丹也。
問野戰。

答曰:《龍虎上經》曰:文以懷柔武以討叛。紫陽曰:守城野戰知凶吉,增得靈砂滿鼎紅。
問溫養。

答曰:杏林云:溫養象周星。毗陵曰:金鼎常留湯用暖,玉鑪不要火教寒是也。
問烹鍊。

答曰:烹金鼎,鍊玉鑪。口訣存焉!問賞罰。
答曰:春氣發生謂之賞,乃已前陽火之候也。秋氣殺物謂之罰,乃午後陰符之候也。
問守城。

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氣也。
問隄防。

答曰:驅除雜念,而專心不二也。
問神廬者何也?

答曰:鼻也。乃神氣出入之門。《黃庭經》云:神廬之中當修治,呼吸廬間入丹田。

問太一含真。

答曰:守真一於天谷,氣入玄元,即達本來天真。

答上曰:真道養神,若能守我,在死氣之關,令七祖枯骨皆在生氣。生我者道,活我者神,將神守道,以道養神是也。
問三尸。

答曰:《中黃經》云:一者上蟲,居腦中;二者中蟲,居明堂;三者下蟲,居腹胃,名曰彭珊、彭質、彭嬌也。惡人進道,喜人退志。上田乃元神所居之宮,惟人不能開此關,被尸蟲居之,生死輪迴,無有了期。若能握元神,棲于本宮,則尸蟲自滅,真息自定。所謂一竅開而百竅齊開,大關通而百體盡通,則天真降靈,不神之神所以神也。
問胎息。

答曰:能守真一則息不往來,如在母胞胎之中,謂之大定也。

問玉池。

答曰:口也。《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是也。
問橐籥。

答曰:橐乃無底囊,籥乃三孔笛,又是鐵匠手中所弄鼓風之物也。老子曰:天地之問其猶橐籥乎!《升降論》曰:人能效天地橐籥之用,開則氣出,合則氣入,出則如地氣之上升,入則如天氣之下降,一升一降,自可與天地齊長久矣!
問五芽。

答曰:乃五臟之真氣。《中黃經》曰:子能守之三蟲奔,得見五芽九真氣。
問屯蒙。

答曰:《道樞》云:坎者水也,一變為水澤之節,再變為水雷之屯,其爻居寅。離者火也,一變為火山之旅,再變為火風之鼎,三變為山水之蒙,其爻居戌。抽添水火,在於寅戌,十二卦氣,在於屯蒙運用也。
問採日精月華。

答曰:非外之日月也。採心中真液,腎中真氣也。問內外八卦。答曰:頭為乾,足為坤,膀胱為艮,膽為巽,腎為坎,心為離,肝為震,肺為兌也。
問修鍊待時然後下手。

答曰:有時中之工夫,有刻中之工夫。毗陵曰:鍊丹不用尋冬至,心中自有一陽生。馬自然曰:不擇時中分子午,無爻卦內別乾坤。此皆刻中之工夫也。

問金丹形像如何?

答曰:形若彈丸,色同朱橘。《抱朴子》曰: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佳味甘如蜜,沙門得之即禪定,黃衣得之即超逸,審之行之天地畢。《元樞歌》曰:君不見,一粒金丹何赫赫,大如彈子黃如橘,人人分上本圓成,夜夜靈光長滿室。蓋人人具足,箇箇圓成,當知非有形之物也。呂公曰:還丹,本質也。
問玄關一竅,正在何處?

答曰:在人之首,功夫容易見,下手的難尋。若不遇真師摩頂授記,皆妄為矣!
問真空。

答曰:返本還元為真空。杏林曰:不知丹訣妙,終日翫真空。
問作用。

答曰:螟蛉呪子,傳精送神。
問出神。

答曰:能守真一,真氣自凝,陽神自聚。蓋以一心運諸氣,氣住則神住,真積力久功行滿,然後調神出殼也。

問超脫。

答曰:超者,出也;脫者,脫換凡軀也。皆天門出,前聖有脫殼之驗。六祖七層寶塔出,鍾呂七級紅樓出,海蟾公鶴衝天門出。詩曰:功成須是出神京,內院繁華勿累身。會取五仙超脫法,鍊成仙質離凡塵。
問尸解。

答曰:尸解有五,金木水火土也。又有積功累行,而白日飛昇者。徽宗皇帝《尊道篇》末曰:亘古迨今飛昇者,千有餘人;拔宅者八十餘家。出《真拙閣》
問金丹之道,不亦難乎?

答曰:是不難也。悟者惟簡惟易,迷者愈繁愈難。杏林云:簡易之語,不過半句;證驗之效,只在片時。翠虛曰:藥之不遠採不難。毗陵曰:皇道不繁人自昧。紫清曰:只一言,貫穿萬卷仙經;但片餉工夫,無窮逸樂。師曰:下手工夫容易,堅心守道為難也。

養生祕錄竟

摄生纂录

攝生纂錄

經名:攝生慕錄。不著撰人。一卷。《新唐志》著錄有『王仲止《攝生慕錄》一卷』,疑即此書?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衍類。

攝生纂錄

導引篇

赤松子坐引法

長跪,兩手向前。各分開,以指向外。次長跪,兩手叉腰。次復長跪,右手曳後去,左手叉腹前。次復緩形長跪,左右手更曳向前,更從叉腰。次復長跪,伸兩手著背後。次復平坐,以膝相張,兩足向外,兩手叉腰。能常為此法,令人耳目聰明,延年益壽,百病不生。為此法訖,當立以手摩身令遍,勿大寒、大熱、風燥、醉飽時作之。
《養生要集》曰:《導引經》云:清日一未起,先啄齒二七,閉目握固,漱津唾,一咽氣,尋閉息,極乃徐徐。頓踵三,還上狀,叉手頓項上,左右自引捩,不息復三,伸兩足,返手前卻,自極復三,皆當朝暮為之,能數尤善。
又清旦初起,以兩手叉兩耳,極上下之二七,令人耳不聾。
次縮鼻閉氣,右手從頭上引左耳二七止。次復以左手從頭上引右二七。次引兩鬢舉之。令人血氣流通,頭不白。
又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下二七止,去邪氣,令面有光。
又摩手令熱以摩身體,從上至下,名乾浴。令人勝風寒時熱,頭痛疾病並皆除也。

婆羅門導引法

第一,龍引:以兩手向上拓,兼似挽弓勢,右左同。又叉手相捉頭上過。
第二,龜引:峻坐,兩足如八字,以手拓膝,行搖動,又左顧右顧。
第三,麟盤:側外,屈手承頭,將近將腳,屈向上,傍髒展上,腳向前拗。左右同。

第四,虎視:兩手據狀,拔身向背後視。左右同。

第五,鶴舉:起立,徐徐返拗引頸,左右挽。
第六,鸞趨:起立,以腳徐徐前踏,又握固,以手前後策。
第七,鴛翔: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轉。
第八,熊奮:迅以兩手相叉,翻覆向胸臆,抱膝頭上,宛轉。
第九,寒松空雪:大坐,手據膝,漸低頭,左右搖動,徐徐迴轉。
第十,冬柏凌風:兩手據將,或低或舉,左右引,細拔迴旋。
第十一,仙人排天:大坐,斜身偏倚,兩手據林,如排天。左右同。
第十二,鳳凰鼓翅:兩手交捶膊井連臂,返捶背上連腰腳,各三數度。為之細拔迴旋,但取使快為上,不得過度,更至疲頓。

調氣篇

吐納煉氣法

夫天地萬物皆因氣以成形。故知氣在人中,人在氣中。氣聚即生,氣亡則死。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患,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故善加調攝,必銷眾疾,苟有壅滯,便即生療。養生者當先存此道矣。
仙經云:服氣者神明而壽。雖能服食而不知調氣,效乃運。若專調氣而療疾者,效速於緘石矣。人能常存之,不死之道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百姓也。能理民則能理國,能理氣則能理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死者不可以生也,亡者不可以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可於既逝之後。人難養而易危,氣難清而易濁。
故審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眾害卻焉,壽命長焉。

每清朝初起,面向午展兩手於膝上,心眼觀氣入項,下達涌泉。朝朝如此,名日送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常欲出氣少,入氣多。每欲食,先須送氣入腹,令與食為主。
仙經云:食有十二時,氣從夜半始。自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以心受之。四季引鎮星黃氣,以脾受之。秋引太白,白氣以肺受之。冬引辰星,黑氣以腎受之。
又有食六戊之精,亦有大效。假令甲子旬有戊辰,則竟其旬常向辰地而吞氣,後則到甲復向其旬之戊也。

凡此諸法,備在仙經,恐非流俗所能行用,好道君子安可忘?
諸《服氣經》云: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日中至夜半為死氣,常以生氣時正僵#1外瞑目,握固,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則身神具,五臟安。能閉氣至二百五十,華蓋明,耳.目聰,舉身無病,邪不干人矣。

寶氣一名煉氣,一名行氣,一名長息。其法,正僵外,徐漱醴泉而咽之。因行氣,口但吐氣,鼻但納氣,徐縮鼻引之,莫太極者,難還入。五息已息,自可吐也。一息數之至九十息,若然可頻伸。頻伸訖,復為之,滿四九。四九三百六十息為一竟。咽之者每吐氣,欲止輒一咽之。乃鼻納氣也,不爾或令人嗽。
凡氣納則氣上昇,吐氣則氣下流,自覺周身也。
凡行氣常以月一日,念令氣從手十指出,以十六日盡。月晦念令氣從足十指出,久久自覺氣從手足通,即能閉氣不息,便長生矣。靈龜所以千歲不食者,能不興鼻息故也。太清行門戶之道,《九都經》謂之天壯地壯。天地壯,氣通即能輕舉矣。手為天門,足為地戶;手為天壯,足為地壯者也。

凡行氣當髻實為之,常以鸚嗚生氣時正僵外,握固,兩足問相去五寸,兩臂去體相去亦各五寸,去枕,微息,四九三百六十息,身如委衣,骨節皆解。初為勢至三百六十息,轉覺藏雲行體中,經營周身,湍潤形體,澆灌皮膚,五臟六腑皆悉充滿,舊疾稍去矣。

凡初行氣,先安穩其身,而和其氣,無與意爭。若不安和,即且止,和乃為之,常守勿倦也。少行即少得之,大行即大得之。氣至即形安,形安則鼻息和調,鼻息和調財精氣來至,精氣來至則自覺形熱,形熱即頗汗出,汗出且勿便起,安安養之,務欲其久。當即去忿怒憂愁,能去忿怒憂愁即氣不亂,氣不亂即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即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即多唾,而鼻息微長即五臟安而氣和,其理自然百病去,飲食美,三氣調,形輕而老壽矣。
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有一者,謂吸也。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嘻、呵、虛、咽,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無有此數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吸,委曲療病,吹以去熱,嘻以去風,呵以去煩,又以下氣虛者則多噓咽。道家行氣,卒不欲噓咽者,長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可行此法。出《仿仙經》。閉氣法:亦以鼻納氣,便閉之於內,為可久極乃開口微吐之,口小吐之,鼻復小納,如此再三,乃長吐之,亦如上吐、呼、嘻、呵之法。閉氣致至千五百,復當但入不出者,但從鼻入通手足,不復從口出也。欲自通之於口,乃從口出耳。譬如水流,前水過去後水續處,不復往反,長生之道央於斯矣。
煉氣法:正偃臥,徐漱醴泉咽之,莫閉口因行氣,口但得吐氣,鼻但得納氣,不欲惡氣入也。徐縮鼻,莫太極滿,太極滿難還入,五息可吐,莫至極。自一數之十息,屈指至九十息數,可頻伸,四九三百六十息,意腦中黃氣大如鸚子,常念之。意中疲倦,當先陳#2三七二百一十息,煉氣還氣,令肝滿,氣不大,令出,閉氣七十息一咽,含不足復滿七十息,莫致大頓,擊擊之氣當隨髮上出,及流四肢,自熱#3下至足腳,徐調氣還至胃管,喉咽,使下臍一二三四即還管矣。

凡煉氣法,外為之,日瞳嚨便當坐為。如前頭臥煉氣法,至七十息四五通。

凡初行氣小不調,久行易耳。行氣還至胃中,咽氣自覺至胃中矣。便纏著臍,心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纏已,不欲大噓咽也。卻亦當轉氣下去氣,終不上氣,小經屈氣經上去欲令轉下,壯事實氣,已復小噓,再三吸,便自下。治頭眩、耳聾,欲還氣五臟問,至不過十日愈。
委氣,四九三百六十息,正僵外,握固,先調和,口中含唾莫咽,九息一展轉,令足間相去五寸挽之,微還氣時身如委衣,骨節俱解。徐九十息止,當違一指不開。初為當熱,至三百六十息復為,至三九但繫意不欲使思散,欲還自坐為,男子左邊,婦人右邊。七十息一咽。此煉氣男女俱仙之法也。

凡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要先達解其理。空又宜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或致發瘡,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菜服肉,及喜怒憂患不除,而以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修此,皆當以漸。

又別法云:調氣者,平明面向午,展兩手於膝上,徐徐按捺支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所謂吐故納新者也。每引氣訖,閉氣良久,徐徐吐之。仍以手左拓,上拓,下拓,前拓,後拓。取氣之時,意想氣入毛際,流於五臟四肢,皆受其潤,如山之納雲,如地之納澤。若氣通即覺腹中汨汨熱轉動,若得十通已上,則身體潤澤而光今,耳目聰明,令人能食有力,百病不生矣。
又有內調氣之法與前法略同云。漸習至千息,即老者更少,日還一日,自然不食矣。

調氣之法亦無定數,唯多益善。大約夜半後二十四調之,鸚嗚時一十八調之,平明一十二調之,日中後一十二調之。若能多調,每時加三十四十迴亦得。
《仙經》云:若大霧、大雨、大風之日,不得行氣,但閉而勿調。
凡將調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之路也。

凡欲行氣,欲除百病,隨病所在念之。頭病念頭,足病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玲可閉氣以取汗,輒周身則解矣。
療病法:一准調氣坐外,若卒患寒熱及癱腫等,當日調之,不愈,一兩日必差。
若心中玲病吹而出之,熱病呵而出之,肝病噓而出之,肺病咽而出之,脾病嘻而出之,腎病吹而出之。每作皆三十六遍,仍須行導引之法。
又熱病用大吹五十遍,細吹十遍。心悶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細呵十遍。心病者,用大噓三十遍,細噓十遍。腎病,用大咽五十遍,細咽十三遍。若能用心行之,無有不差。
何以知五臟之病?體有冷熱,多夢赤衣人持赤刀仗者,心之病也。胸膈脹滿,四肢煩問,夢見美女婦人及父母妻子者,肺病也。憂愁不樂,頭眼時痛,夢青衣人或持青刀或獅子蟲狼來怖人,肝病也體上遊風習習,體悶疼痛,夢見小兒擊腋或如旋風繞人者,脾病也。體玲陰衰,或夢黑衣人持黑刀怖人者,腎病也。推此以定之,無不驗矣。
又樂先生調氣法:大約與前法略同。云於爭室內施狀枕,與身平布,展手,去身,各三四寸,兩足相去亦然。當先念:法性平等,死生不妄,拘魂制魄。嗚天鼓三十二通,漱玉泉三五咽,以鼻吸入腹,數多為良,勿使耳聞氣入聲。氣初入時有得三十、二十息即悶,可閉氣勿令鼻中卻出,開口輕輕放,微出多少,覺體熱微汗是氣行之驗。服氣,夜取子時至丑時可了,晝可取巳時至午時可了。服訖,可堅兩膝,用氣抽上腸,吐向下,頓掣三五十度,此謂煉氣。腹中及四肢中病皆得除愈。取氣之數,具之於後。
凡服氣,先取北黑氣,謂之玄牙。思北方七星勝事,以安為度,或五或五十或五百,補腎,傳氣於肝,比北方水藏主腎故也。次取東方青牙,思東方中華道藏第二十三冊

七星勝事,以補肝,其數九或九十或九百,傳氣於心,以束方木藏主肝故也。次取南方丹牙,思南方七星勝事,其數三或三十或三百,補心,傳氣於脾,以南方火藏主心故也。次取中宮黃牙,思中宮七星勝事,其數一或一十或一百,補脾,傳氣於肺,以中宮土藏主脾故也。次取西方素牙,思西方七星勝事,其數七或七十或七百,以補肺,傳氣於腎,以西方金藏主肺故也。
又有吐氣療一切病,亦與服氣相須,如氣滿不行亦可吐氣出。吐之法:呵一,呼二,噓三,嘻四,咽五,吹六。
凡呵而出肺氣者,以金主太白,成肺不受客氣。客,火也。客壯傷主,是以呵而出之。凡吹出心氣者,以火主熒惑,成心不受客氣。客,水也。客壯傷主,是以吹而出之。凡咽出肝氣者,以木主歲星,成肝不受客氣。客,金也。客壯傷主,是以咽而出之。凡噓出脾氣者,以土主鎮星,成脾不受客氣。客,木也。客壯傷主,是以噓而泌之。凡呼出腎氣者,以水主辰星,成腎不受客氣。客,土也。客壯傷主,是以呼而出之。凡嘻出膀胱氣者,三焦水穀宮,傷玲則痢,傷熱則悶,悶則病在小腸,痢則病在大腸,嘻而出之則和矣。
凡人肝藏魂,肺藏魄,脾藏志,心藏神,腎藏精。若六腑不和,則五藏傷客氣。膽一,大腸二,小腸三,三焦通為六腑。凡三焦在膀胱,有其處無其形,是為六腑。六腑不和,則五藏不通,五藏不通,則五氣不傳,而五六皆病。若能消而息之,可以無病矣。

胎食胎息法

常須閉其心,去其思,微其息。息以鼻,無以口,使氣常有儲,名之日胎息。漱其舌下泉咽之,數十息之問一相繼,名之日胎食。為二者不息,可以不飢,可以不病。

食日月精法

取日初出時、日中時、日入時,正立向日,展兩手,閉氣九遍,仰天喻日光而咽之,九度,益精氣,令人強壯不六八。

老。又以月初出時、月正中時、月入時,正立向月,展兩手,閉氣九遍,仰天嗡月光咽之,令人陰氣盛。婦人有子。

居處篇

攝理法

夫攝理者,先在水土所習,必欲高燥之處。《左傳》云: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若下濕之地,必能損人。今南人多夭,北人多壽,此其驗也。《淮南》云:堅土人剛,弱土人肥;爐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醜;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水氣多瘡,風氣多聾;林氣多瘧,木氣多嘔;濕氣多痙,石氣多力,陰氣多瘦;暑氣多夭,寒氣多壽;谷氣多痺,丘氣多狂;廣氣多仁,陵氣多貪。輕土人利,重土人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中土多聖。
凡人皆牽水土以為善惡,從此觀之,安可不擇地而居耳?古者巢居穴處,人皆長壽者,何也?豈非巢居則迥,穴處則密,人不受巢穴之風故也。自上棟下宇,巢穴便生眾疾,咸臻夭,壽日促。今之居處房屋不可高大虛敞,非唯風霧難防,亦使精神恍散。《呂氏春秋》云:臺高則多陽,室大則生痿,陽則生蹶。且亦有豐屋之誠,可不慎哉?古人之所居,但取門牆周密。牆宇幽深,使纖毫之風無所從入,自然眾疾不生矣。覺有風穴,即須避之。
凡細隙之風為害尤切,古來忽中風,四肢不遂,角弓反張,失音,皆由忽此。身既中風,眾病總集,邪鬼得便,以致夭枉。古者,洛陽市青店店主,坐處柱上有孔如緘頭,而前後店主不悟,皆同病而死,此其驗也。所居之室必令潔序,朝夕怛欲焚香,則人不受惡氣,常得和氣。又養生之人,須有日月規鏡,及石精、金光劍,及生犀、麝香、雄黃、丹砂,以自衛,大吉。又《仙經》云:以大盆盛清水當戶安之,拔大刀橫上,令刃向外,懸明鏡於上,書制邪符於鏡傍,則百邪不敢犯,犯者皆見血在水中。又說,但懸孔好九寸明鏡於背後,則邪魅不敢隱形矣。

丁公殺鬼丸仙人所授方

虎頭骨 丹砂 真珠 雄黃 雌黃 曾青 女青 鬼臼 皂莢桔梗 芍翁 白芷 蒼木 蕪萸 鬼箭 鬼督郵 華蘆 莒蒲
右十八味,各二分,搗篩,蜜和如彈丸。帶之,男左女右,百邪不敢近人,夢寐不亂,魂魄常安。凡人居止、移動、避病,皆有吉處,攝生君子皆宜用之。假令歲德、月德、日德、時德,最為大者#4。

推歲德法

謂甲歲德自處,乙德在庚;丙德自處,丁德在壬;戊德自處,己德在甲;庚德自處,辛德在丙;壬德自處,癸德在戊。

推月德法

正月德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乾,六月在甲,七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

推日德與歲德同,謂甲日德自處,乙日德在庚也。時德與月德同,謂寅時德在丁,卯時德在坤,他皆推所在。又有推遊年法,先從離數,而乾不受八,前就離,至兌為十,坎為二十,震為三十,離為四十;坤不受一,卻就離,復至兌為五十,乃至百二十歲,皆准此。
凡遊年所至之處,從下一變為禍害,全變禍害為五鬼,再變為絕命,全變絕命為六害,三變為生氣,全變生氣為天醫復位,全變遊年為福德。
凡居止移轉皆就生氣福德為上,若避病兼就天醫,仍類其萬物以為吉凶。其絕命、禍害、五鬼、六害,皆宜避之。一說云:男忌禍害,女忌絕命。

凡居宅有火,起土造作及在太歲、太陰、大將軍、月刑殺上者,宜於天倉上掘坑方深五尺,坑內安石千斤,石上累塹千枚,並泥其上,大吉。陽宅天倉在丁,正月丙辛日治。陰宅天倉在癸,七月丁壬日治。若犯南方,以黑石一枚重十一斤,大豆一斗,埋南牆下,災禍不起,大吉。犯東方,以白石一枚,重一十斤,白米一斗,埋束牆下,災禍消滅,大吉。犯西方,以赤石一枚,重十二斤,赤小豆一斗,埋西牆,災害不起,獲大吉。犯北方,以黃石十斤,及雄黃五兩,黍米一斗,埋北牆下,大吉。若犯宅內宮,以青石一枚,重十三斤,青米一斗,埋中庭,大吉。宅多瘟病,以石百二十斤,埋堂前,去戶一丈六尺,吉。宅內有鬼,以石八十斤,埋壬地,吉。若動土恐干土氣,傷人,埋石於四角各一百一十斤,大吉。宅多病患,以石一百斤,埋卯地,大吉。又以黃石九十斤,埋馬極下,宜馬,獲大吉。又以青石五十斤,埋牛欄內,宜牛,吉。又季夏,以黃石九十斤,埋庭內,吉。立春日,以青石三十斤,埋於束壁下,立夏日,以赤石二十斤,埋於南壁下,立秋日,以白石四十斤,埋於西壁下,立冬日,以黑石一百斤,埋於北壁下,皆獲大吉。
凡埋石各用當方月德日,其石皆用完全者,皆埋入地三尺,卻以酒脯祭其地,主人躬自咒願。

埋沙法

若太歲在寅午戌,害氣在亥;歲在巳酉丑,害氣在寅;歲在亥卯未,害氣在申;歲在申子辰,害氣在巳。當於害氣之地,作坑方深三尺,取束流水內好沙三斗置坑內,內醇酒三斗灌之,然後以土覆之,家人大小各踏其上,以杵築之,各二七杵,即害氣消除,人無災病。國邑省寺皆可為之,皆用正月上戊日為之,大吉。犯土以致病,病多使身體沉重,四肢煩疼,以平旦空腹燒糠,使煙薰鼻及口,吸取少煙,不過三次愈。

老君說河曲父謝天地法

常以辰巳日黃昏晴明時,爭掃宅內甲戊丙壬之地,燒香北向,稽首三過,口勿語,但心中默言曰:曾孫某數負黃天,亟蒙上帝之治,願合家男女大小前後所犯罪過,請為在前消凶,在後進善,令某家大小身神平安。常行此道,大吉利。

辟盜賊法

取市門土及歲建破月建土和為人,安朱雀地,大吉。居家辟邪雜用方法立春以富人家田中土塗鼇,令人大吉,富。六丁日,掃舍,常修之大吉。
正月上巳日,取富人家當門中土塗鼇,亦大吉。
二月上壬日,取道中土和井華水塗鼇,亦大吉。
建日取折車軛懸戶上,辟口舌。
埋鹿角於門中及廁中、令人得財。
埋牛蹄於宅四角,亦大吉。
立春日塗所外林前方圓二寸,辟災。
滿日取三家水作酒,大富。
丁亥日左手撮米投鼇中,所願皆得,大吉。
正月建日,取桃斧枝及故車輾置戶內,桃置戶外,即鬼永不來。夜外以所臥狀薦上草抽一莖出,可三寸,即鬼魅不來。
忌諱法:埋破履於庭中,子孫有印綬之貴,大吉。又宅中姓上利地不得安薰穢,西北隅為天門,亦不可糞穢,不可安井廁,務使清潔,大吉,又宅內最大樹勿伐之,如自死即除之。西南種桃,井上勿種桃,桃花入井不祥。又宅心無種桑種桃,勿種木模,勿簸箕盛糞,勿令破食器入廁中,勿塞井,勿斷道路,無故燃火入門皆不祥。
凡作屋,勿續木為柱,及自倒木為柱,皆不祥。
《龍首經》云:春甲乙不伐束方木,夏丙丁不作灰炭,季夏戊己不興工,動土,秋庚辛不鑄寫,冬壬癸不穿溝渠,犯此殃家長,大凶。春夏為陽,不行刑戮,秋冬為陰,不可開鑿。犯者殃及其身。又陰陽家云:賣宅錢不可買生口,賣驢馬錢不可取婦,皆大凶妨。又馬有的盧,勿乘之。黃馬後足白,並犬胸黃耳黑,並勿畜之。又黃馬牛生黑犢,勿畜。
凡欲修造運為皆須選擇時日,但依六壬黃黑道圖最妙,寅申歲、乙辛黃,丁癸黃。卯酉歲、乾巽黃,坤艮黃。辰戍歲、丙壬黃,甲庚黃。己亥歲、丁癸黃,乙辛黃。子午歲、坤艮黃,乾巽黃。丑未歲。甲庚黃,丙壬黃。

右此為歲黃道。若修造當依此地皆吉,餘地皆凶。若遠行、移徙、嫁娶、產婦、病人療醫,此地吉。

又月黃道法最驗,皆依節氣用之。正月、七月,丑辰巳未為黃道,餘並為黑道。二月、八月,卯午未酒為黃道,餘並為黑道。三月、九月,巳申酉亥為黃道,餘並為黑道,四月、十月,未戌亥丑為黃道,餘並為黑道。五月、十一月,酉子丑卯為黃道,餘並為黑道。六月、十二月,亥寅卯巳為黃道,餘並為黑道。
凡營造起動、政故造新、移徙遠行、嫁娶臨官、產婦、避病逐醫,得黃道即大吉,黑道大凶。雖是黃道,若此年將軍、太歲、刑禍、土公在道,亦宜避之。一說云:若黃道諸無所忌。又說云:凡一切運為但得天赦日,地上五百神皆上天,日無所忌,兼用歲月日時德仍與歲月黃道有合處,其人大受福德。若須舉動,不能全具者,但得一兩處吉即好。若犯歲月黑道及諸犯觸未發,即須治之所犯之處,五功已下為小犯,五功已上為大犯,即取黃道及歲月'德上,及中庭可掘土深一尺已上,各取土五升相和,篩之令細,以酒五升、薰陸、白檀、零陵、青木、沉香等,各一兩許細切,水煮之,水無限,以酒和之,將所取土共攪和,作泥如煎餅。泥以新曹帚將此泥掃,歲月黃及歲月德,牆壁上及堂屋房舍皆掃之。若大犯則掃二丈已下,一丈已上;小犯則掃三尺已上,一丈已來。隨其高下,若是牆則盡高下,須是家中子弟及家長自掃。此日不得高聲慎怒。凡陽宅丈夫掃外,陰宅婦人掃內,皆須著新爭衣,若不知陰陽則內外俱掃。掃訖仍須掃鼇。凡和泥水慎無殺蟲。此法神奧,卒難言盡,君子勿可輕也。
凡人初入宅及入官舍,皆不欲吊喪問疾,不欲言惡事,不欲登高臨深,不欲窺井廁,不欲悲哀忿怒,亦不欲親刑戮,興工動土並不吉。
凡臨官視事亦須擇日。

拜官日,春用寅、卯、巳、戌,夏用巳、午、申、丑,秋用申、酉、亥、辰,冬用亥、子、寅、未。及遇建滿平定成等日中華道藏第二十三冊

並吉。授官拜日相剋,若甲乙授官不以庚辛日上,庚辛日授官不以丙丁日上,丙丁日授官不以壬癸日上,壬癸日授官不以戊己日上,戊己日授官不以甲乙日上。又法,春忌庚辛,夏忌壬癸,秋忌甲乙,冬忌丙丁,是四廢日,不可臨官視事。又不用正月、二月、三月下旬,四月、七月、九月上旬,十月中旬,十二月下旬,十一月上旬,五月三旬,悉不可臨官視事,皆大凶妨,設有福德猶遇他災患。

行旅篇

凡人欲辭家行動,先須選擇良日,不可率然,以托其福。

每月一日、十一日、十三日、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號為石門日,宜行,入官所求皆得,大吉。

二日、八日、十四日、二十日、二十九日為盜門日,行有大憂,遇盜,大凶。
三日、九日、十五日、三十日為財門日,宜入官嫁娶,百事吉。

十六日、二十二日、二十五日、十日為陽門日,宜行百事,吉。

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為官門日,宜行入官,百事吉。

十二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七日為侯門,日行有口舌大凶。
凡遇死喪大凶。子日南行大凶,北行小吉,東行得財,西行有喜;丑日,南行有所得,北行小吉,束行大好,西行不成;寅日,南行大好,北行小吉,束行留滯,西行大吉;卯日南行有所得,北行大吉,束行呵留,西行大吉;辰日南行有酒食,北行見呵留,束行大吉,西行凶。巳日,南行小好,北行得財,束行逢凶,西行小吉;未日,南行逢吏,北行凶,束行好,西行不成。申酉日南行不吉,北行好,束行大吉,西行大吉。戌日南行得財,北行不成,束行凶,西行凶。亥日南行得財,北行不成,束行小吉,西行大凶。
凡行日雖據此圖,亦看當年曆日,遇建滿平定開日彌吉,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時南行大吉,丑、寅、卯、巳、未、申、酉、亥時北行大吉。子、丑、卯、午、未、戌時,西行大吉,得財。子、丑、寅、午、未時束行,皆吉。凡行日時皆可審推按之。

又四方相厭法:束行者,持錢九文,行九里棄之而去。南行者,持水一器,行六里棄之而去。西行者,持炭七斤,行七里棄之而去。北行者,持土五斤,行五里棄之而去。大吉,所求如願。
又云:凡欲行者,以左把米投井中,大吉。
又說:五離日不可遠行。忽行在路遇大風、霧、雷、電,當是龍神所過之處,當入室避之,不爾久必重病。若凌晨在山水中及風露中行,大損人,不得不飲酒佩雄黃為佳。
經云:人出門遠行皆誦咒曰:

六甲九章,天圓地方。四時五行,日月為光。禹為治道,蚩尤辟兵。蒼龍挾衛,白虎扶行。熒惑先引,辟除不
祥。北斗誅罰,除去凶殃。五神從我,周游四方。左社右稷,寇賊厭伏。行者有喜,用者得福。五行從我,所願皆得。急急如律令!

誦此咒三遍,乃以水嚶所去之方,大吉利。

凡出行遇神廟之所,勿入之,若入必須恭敬,不得舉月恣意顧瞻,如對嚴君,必獲其福。凡行旅適喪孝之所,必當乘白馬,從髯奴,大吉。若行路見美女,慎勿熟視之,或是鬼魅之異物也。
六十甲子
甲子王文卿從官十八人
乙丑龍季卿從官十六人金
丙寅張仲卿從官十四人
丁卯司馬卿從官十二人火
戊辰季楚卿從官十八人
己巳何文昌從官十二人木
庚午馮仲卿從官十七人
辛未王文章從官十五人土
壬申侯博卿從官十三人
癸酉孫仲房從官十一人金
甲戌展子江從官十四人
乙亥龐明公從官十二人火
丙子邢孫卿從官十六人

丁丑趙子玉從官十四人

水戊寅虞子卿從官十二人

己卯石文陽從官+五人

土庚辰尹佳卿從官士二人

辛巳陽仲公從官十一人金
壬午馬子明從官十二人
癸未呂威明從官士二人木
甲申扈文長從官十六人
乙酉孔利公從官十四人水
丙戌車元升從官十二人
丁亥張文通從官十人土
戊子樂石陽從官十人
己丑范和卿從官十四人火
庚寅楮進卿從官+五人
辛卯郭子良從官十三人木
壬辰武稚卿從官十一人
癸巳史公來從官九人水
甲午衛上卿從官+八人
乙未杜仲陽從官十六人金
丙申朱伯眾從官十四人
丁酉臧文公從官十二人火
戊戌范少卿從官十人
己亥鄧都卿從官士二人木

庚子陽仲叔從官十七人

辛丑林衛公從官十五人土

壬寅丘孟卿從官十三人

癸卯蘇他家從官十一人金

甲辰孟非卿從官十四人
乙巳唐文卿從官十二人火
丙午魏文公從官十六人
丁未石叔通從官十四人水
戊申范伯陽從官十二人
己酉成文長從官+五人土
庚戌史子仁從官十三人
辛亥左子行從官十一人金
壬子宿上卿從官十五人
癸丑江漢卿從官士1 一人木
甲寅明文章從官十六人
乙卯戴公陽從官十四人水
丙辰霍叔英從官十二人
丁巳崔巨卿從官九人土
戊午從元光從官十四人
己未時通卿從官十七人火
庚申華文陽從官+五人
辛酉郵元玉從官十二人木
壬戌樂進卿從官士二人

癸亥左石松從官九人水

凡人出遊異方,登山涉水,憂虎狼之害,懼瘴癘之災,或進謁公侯,或伏兵對寇,皆當隨日呼其神名,與己俱行以自衛,則百惡皆伏,所行大吉。若其年有厄,即叩齒呼行年本命之辰及今日之神,竟年並呼之,百凶自去,常行不絕,必致長生。行此道者,至其日勿食所屬之肉,大吉。
辟兵之道,但能知北斗及日月字,則不畏白刃,但常誦五兵之名,亦神驗。刀名大房,虛星主之;弓名曲張,土星主之;矢名仿惶,熒惑星主之;矛名矢傷,角星主之;弩名遠望,張星主之;戟名大將,參星主之。臨敵細祝之,大有明效。或以月蝕時刻,三歲蟾賒下有八字者,以其血書所持之刀劍,大效。或以交鋒之際,乘魁履剛呼四方之長,亦有效也。,
又法:五月五日書赤靈符,及西王母兵信神符數十符,皆辟兵之道也。山無高下,皆有神靈。若欲昇之,必選時日,皆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所求必得。若畏虎狼山精之屬,當佩黃神章及玉神符,或燒牛羊角。畏虺蛇之屬,必佩蜈蚣、麝香,又佩武都雄黃三兩已上,則不敢近人矣。又誦儀康入山不逢虎,心念儀方入澤不逢蛇,又燒牛羊角,行則虎狼不敢近人,大吉。又法:未至山,百步先卻,百步反足,乃登之,百邪皆走。若已為蛇所中,則以少許雄黃末納瘡中,亦立愈矣。若畏山川廟座百鬼之法,常帶三皇文、五嶽真形圖、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及白澤圖、九鼎記則邪自卻。若常存真一,則不須符藥也。又水無大小,皆難冒涉,若江河淮海。畏蛟龍者,皆當先於水次破鸚子一枚,以少許粉雜香末合攪器水中,以自洗懼,則不畏風波。又習閉氣至千息,久能居水中。又得通天犀角長寸已上,刻為魚口銜之,以入水。水常開三尺,人得水中氣息。若江南沙濕之處,有沙虱水弩之屬,大為人害,可帶生麝香及神符、金丹皆辟之,若能常存真一,則百毒不犯者矣。

攝生慕錄竟

#1僵:疑為『偃』之誤。

#2陳:疑為『煉』之誤。

#3熱:疑為『然』之誤。

#4 者:疑為『吉』之誤。

#5以下諸『 僵一字均疑誤。

存神固气论

存神固氣論

經名:存神固氣論。一卷,不署撰人,疑出朴南宋時期。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術類。

存神固氣論

鑪鼎地位

四象之始終,萬物之化生,不離戊己鼎,火花戊己然,後能造物,故至人於金木相刑受氣,與水火升降既濟之問,有造化神物,使活而不斃,生生不窮之理。

陰陽顛倒
陰陽者,相求之物也,離火也,失水則燥,燥極所濟在坎;坎水也,失火則冰,冰極所濟在離,離宮受血藏鉛,陽中有陰也,故不燥而清凍。坎宮受氣藏汞,陰中有陽也,故不冰而溫煖。離雖含鉛,血動則火發化汞;坎雖含汞,氣動則水生化鉛。故知坎屬水者,不知有汞氣隱焉!.如離屬火者,不知有鉛血隱焉!.動化之際,鉛汞自升降相求,至人於此有坎離顛倒之理。

陰陽老少

數過三十二,陰陽漸老矣!陽老則黑衰,必少陰而後濟;陰老則血衰,必少陽而後濟。老陰奪少陽,如坤之次有復也;老陽奪少陰,如乾之次有遘也。金木老陰陽也,相刑而生者,少陰陽也。人之乾坤為老,艮兌為少,不知造化之所謂老少者,有不一也。至於此有妙奪造化之意人。

水火相求
水遇火乃受氣,受氣則生而不竭,故不走;火遇水乃成形,成形則活而不滅,故不飛。方真水求真火,則陰多陽少,而化鉛;方真火求真水,則陽多陰少而化汞。汞必求鉛,故降而干坎;鉛必求汞,故升而干離。升降之際,擒於戊己,相吞相戀而結化。至人於此,有住陰陽之和,還返添奪之妙理。

金木相刑

金不剋木,木不受氣,受氣生火,乃火不剋金,金不受氣,受氣乃生水。以金召金,故動而剋木,以火召火,故動而剋金。水火既生,以和召和,自相求而造物。至人於此,使鑪中水火自相尋者,蓋得修所生之至理。

五行還返
萬物之理,歸於母則根深蒂固,有長久之道;散於子,則花榮葉茂,有衰謝之理。子謝母衰者,五行之順行也;長生久視者,五行之不順行也。至人於中宮神物造化之際,造物既功,則子隱母腹,母含子胎,致龍出於火,虎生於水,有還返顛倒之理。

王氣盛一袁
火初生,陽之王氣也,水初生,陰之王氣也。陽進不已,日中必吳,陰進不已,月盈必虧。王氣漸衰,至人於此有鑪中截王氣之理,故如時之春,不至於秋,如日之昇,不至於吳,如花之榮,不至於謝。

添進火候

精為氣母,不能自運,所運在氣;氣為神母,不能自運,所運在神。此真鉛所以生神火,神火所以伏真鉛也。至人以神運氣,自然氣住而不飛;以氣運精,自然精住而不走。三物不出鼎火,則開生門,離於鼎火,則歸死戶。至人所以傳法不傳火者,蓋擒捉烹鍊之際,斟酌添進,火候至神之能事,有不可致請也。

龍虎關軸
天地氤氳,故關軸先立於玄極,出納斟酌,元氣生生不窮,人方受鉛汞於父母,關軸立矣!.元氣因此物而生,此物託元

氣而養,故一呼一吸,綿綿若存。既配金木,生神物,當服龍虎,納元和,而助養之,自然胎氣造化,生生不窮也。

情性動靜
物理所不可逃者四:日生日心,日性日情。有生必有心,有心必有性,有性必有情。性則靜定,情則感通,感通之際,二氣必交。交於外則龍虎飛走,鉛汞漏失;交於中則龍虎相隨,鉛汞內結,鉛汞內結,氣所生也。故氣來入身謂之生,所以通生謂之道。至人以道御情,氤氳之際,能住玄胎,恍惚之中,能擒物象。所以有道合一,形神俱妙之功也。

身分色化
從色來者,由陰陽之中;從化來者,出陰陽之外。由陰陽者,有留形住世之理,故無用之中有用。有用者,必奪造化於陰陽,出陰陽者,有飛靈走性之道,故有為之中無為,無為者,方獨超升於象外,進退之序,能鍊色身而化形,乃能脫化身而化神果。無序而欲。頓超,理所未聞。

胎息真趣
世雖日胎從有氣者結,氣從有胎者息,然豈止神氣不散,習息日久,而後成哉!是未達真趣,真趣天達,塊然靜處,積習於空寂中,則終身沒世,不免為一耽睡漢而已。於養丹結胎,卻日住年則遠矣!.且生化之理,獨陽不生,獨陰不成,至人謂養聖胎求出路,坎離鉛汞不相孤,苟非龍虎交遘,立關軸於玄極,誰能住元和而息胎乎?

寂滅無為

灰既死,木既槁,火木無所托;塊雖聚,塵雖積,則金水無由生,四象無由施,則丹藥為棄物,鑪鼎為虛器。蓋不能住不死之玄胎,故沉於寂滅,不能奪造化之神機,故泥於頑空。至人既見五賊而昌,則乘火龍,跨金虎,宇宙在手,萬化生身,終於形神俱化,而遊無上之妙。曷嘗論空寂,止枯槁,而與塵塊共滅哉!

形神俱妙法
內而求之,性則心也,命則腎也。知道者,以性復命,以腎交心,五氣交感,一歸戊己。魏真君所謂三五一者,正為此也。然則《 易》 謂之三五一,五行顛倒,火生木,水生金。以生數推之,水一金四,五也;火二木三,五也;土數亦五,是為三五。萃而一,故日三五一,《黃庭經》 云:五行相推大歸一,以是觀之,魏君之意,豈不昭昭乎?學者悟此,則呼吸之義可明,而陽光之精可見矣!陽光之精,即丹砂也,丹砂即大藥也。自古修性命者,莫不由大藥而獲度世也。然知性而不知命,則執空而無變化,故鍾離先生云:柢修真性不修丹,久後多應變化難。知命而不知性,則形黑無宰,故茅真君曰:但明行氣王,便是得仙人。則知性與命,獨修則不成。欲修性者,必以道全其神;欲修命者,必以術延其形。道術相符,則性命會合矣!.故《太平經》 云:神以道全,形以術延。以可證也。遇之者未可便修,必周覽古今神仙經書歌訣,以明之義無不通,然後可以絕疑。

中源篇
嘗讀《 陰符經太公註》 云:金丹之術百數,其要在神水華池。未曉真詮,因遊太山,見儒士吟天地何廓清,陰陽道可成,華池與神水,全在虎龍精。即叩之,姓朴字元龜,云:花從何處生,綠葉間紅窠,誰人將色染,爭如造化柔何。未悟。朴又云:石何堅兮水何堅柔相磨誰肯修,石性土兮水潤流,焉知嫩蓋之好求。又華者花也,花者化也,化由火也.、池者水也,乃水火之候,水火是日月之流澈,能生成萬物,為世問至靈。萬物自負陰而抱陽以成,人花從何生?從何結?承陰布。枝,抱陽結實,實中有仁,留種成孕。亦如人性情在母腹中,漸成人身也。金丹應日月之玄象,成萬物之根本,龍虎之起伏,水火之交運,四時之節候,即可長生。又云:鉛即青龍,為道之祖,汞即白虎,為道之宗。修之合神合聖,即非人問之鉛汞。但識根元,汞生於砂,金產於鉛,此道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精,變化莫測。

存神固氣論竟

函三秘诀-元-金月岩

抱一函三秘訣

經名:抱一函三秘訣。元金月岩編、黃公望傳。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衆街類。

抱一函三秘訣

伏羲先天始畫之圖

右法乾至震左旋,坤至巽右轉,象先天盤屈之狀。天地定位,山澤通炁,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乾坤定位乎上下,為之大冶;坎離位乎中間,為之化機。乾一陽曰性也,謂之陽晶,一曰天魂,喻為銀礦,是一炁三本也。謂之元神,受胎之後藏於坤宮,所謂藏於亥,發於壬,生於子,旺於癸,因一炁化歸中宮,而為丹母者也。

明人身受胎之後

父母媾精之後,先天一炁感會而生,此乃倏忽感附者,謂之性,藏在坤宮兩腎中。夫人受胎之初,繼種於斯,非父母精血所結之物也。學者宜深明之,無質而有炁,乃我之本來面目。故未生之前,謂之陰金,是謂金母,又曰金妃,金本陽物,以其未形,在於混沌之中,故曰陰金。以此見陰陽迭互相生之理是也。已生之後,謂之陽鉛,以物理質之,鉛未結坑胎之中,先受天地自然靈秀之炁,而生銀鐘,其銀鐘受靈炁而有,及至鏡成黑鉛便結。如人未生父母之前,有空炁金胎,故曰本來真種。比如靈秀之炁,結為鉛鏡是也。父母結樸成形,本來真性寄種其中,故以性為真鉛也。鉛者為五金之母,天地萬彙,未有不因鉛炁而能產者也。《道經》曰:有名萬物之母是也。故真一子曰:徑指天地之靈根,將為藥祖;明視陰陽之聖母,作用丹基者,此也。乃天地始姤之精,亦謂之流晶,亦曰地魄。在五行屬水,所謂天一生水者此也。既屬水而曰陽鉛者,蓋其水有金屬陽。故曰陰陽聖母,以此見鉛銀互生之理。此理與前流金之理,名殊義同,當詳味之,可以見造化之精也。是為一炁之源,謂之元精金母居坤宮,因妙用發生之炁,隨陽炁上升。《龍虎經》曰:金火當直事是也。金者,陰胎。火者,陽炁,乾一陽交坤為震,二陽交坤為坎,三陽交坤為艮。坤一陰交乾為巽,二陰交乾為離,三陰交乾為兌。故丹經以六虛生坎、離、坤、震、兌、乾、巽、艮,坎離生乎其中,用震巽為門,是陰陽起伏之義也。

文王後天八卦之圖

右法河圖之數,九宮之義亦本乎五十五數,而不用十也。蓋寄用為五,則十在其中矣。十數,終也。物不可終窮,故虛之也。縱橫十五,乃坎離之象也。

讚曰

戴九履一,肘分三七。肩橫二四,膝底六八。五為腹腸,是名中黃。嬰兒端坐,統攝八方。縱橫十五,妙不可量。

明人身受胎之始

先天空炁金胎者,乃虛無自然之體,純粹真一之精。父母未媾之前,此物與混洞同體,《道經》曰:無名天地之始是也。因父母姤精之始,靈炁倏然感附,強名曰神。此炁方於母胎之中,飛潛未形,至於精血凝結,則運歸中宮,謂之丹母,收斂鉛汞而為聖質,所謂丹之樞紐也。些一事同出而異名,非二物切宜審之。

明神室

神室者,丹之所由,斯而修也。《龍虎經》曰:神室者,丹之樞紐。夫人之一身,臟腑窒塞,無些縫罅,惟神室空虛,方寸如室之空能容人,如器之空能容物。故《道經》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无,有室之用。埏壇以為器,當其无,有器之用。是故天地萬物皆有神室。天地以虛無為神室,萬物以胞胎為神室,有如人之投胎,非神室所受何以能然人之老者死,蓋神無所託,而衰敗者若無所居,何以為生,故修丹以體認神室最為上要。夫人以髓海為天,精房為地,陰陽二炁升降行乎其中矣。其神室在天地之中,上有黃庭,下有關元。經云:上下釜是也。其中謂之神室,如修鍊金液還丹者,先存神室中,乃本來之性,故謂之鉛。夫存神室中,便須忘也。謂先存後亡如是曰靜。存自己本來在乎神室,謂之本也。物來財意動陰生,如是不靜則本者也其或以避物誘,全動不意但只專守一物,物來則應,此乃守神之法也。若夫諸線頓息,萬慮頓忘,物來不應,雖曰靜定,奈何屬陰,此乃枯坐禪伯之流也。如斯二者,二有一無,俱是第二義。《道經》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釋經云:人被物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此乃神室之用。或曰:如來則禪伯之流,何同為神室之用?答曰:有如釋迦達摩普化者,豈非金液還丹之道歟,普化謂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雙眼,豈非臨濟,只得其性宗者乎。前云:先存後亡,物來則應,物便歸源也。其不自見而得常應常靜,不被物誘,卓然圓明,作大丹之體用,如神室泰定,則採二炁為大丹之藥,當刻漏分明,時晷無差也。

明刻漏

夫刻漏者以身准,則天地之時晷,神定炁和,內外符合,神昏炁躁,則時晷差互。日有十二時,以壬癸艮、甲乙巽、丙丁坤、申辛乾統之,合二十四炁,是為一年之侯。則採取之功不為小矣。一日百刻,分為十二時之內,然天地之中,萬彙長育,在於甲庚壬丙,初交之際,過此則已。修真之士,日以甲庚二時,奪取天地發生之靈炁,謂之採藥。蓋此二時,以應月之上下弦,陰陽中分之候,如年春秋之分也。當以鼻息准測,子時左通,丑時右通,以後十時亦然。於亥子中間,寅卯中間,巳午中間,申酉中間,陰陽俱通,此乃甲庚丙壬之要也。子午乃進退之門,卯酉乃出入之戶,寅申乃起伏之兆,六辰為六丹之用也。寅為陽起之候,欲於甲時採藥,先於寅末坐定,謹存神於室中,所存者乃一炁之首,五行萬彙從斯而生,謂之鼎中鉛也,亦水也,性也。性命成形,陽炁乃藏於亥,發於壬,生於子,旺於癸者也。子時從而上升,自腎中出丹田、炁海、黃庭、神室,是為先天之炁,此乃天地始判之炁也。伺其申時,鼻息俱通,用起陽火之法,閉天廚息之竅,神炁相包於室中,上若不透,下亦不泄,真炁重蒸,漸見天信,天信之說在後,至卯則止,過此後天之炁不中採也。陰氣自午時於髓海中生,下降從陽關至雙關,申為陽伏之候,欲於庚時採藥,先於申末坐定,一如寅時存守,伺其鼻息俱通則庚矣。其炁至雙關,用溫水法下閉二竅,乃便溺之所,其炁從鵲橋直入神室,與神相抱,此乃龍虎始姤之精也。至酉則止,若炁過雙關,則為後天之炁,不中採矣。下若不泄,上亦不透,神炁相合,萬物交通,萬神為一神,萬炁為一炁。故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又曰:九竅之邪,在乎三要。九竅者,上七竅,下二竅。三要者,則上不透,下不泄,中不動,不透不泄已見此篇,不動之要乃前篇,應物歸源是矣。如是則天信可見,神明自來,天信至者,初則身體流暢,次後貫通,可知其炁薰蒸,忽然真神化生,虛室生白,神明可見矣。若遇此境,慎勿驚疑,但存神室中,則自歸也。如是謂之追二炁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合和四象,方謂藥物就矣。若時晷差忒,雖採取之如畊者,失時安能成寶。《書》曰:敬授人時。《孟子》曰:勿奪其時,此其要也。其可忽諸。

明五行採取其藥

夫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來相合而成性命。故父母精血成形者命,自己本者性,是曰性中者神,形生者曰炁,炁結者日精,精炁神三者,育三才而成質。凡人善修攝則神住,神住則炁住,炁住則精住,三者住則形全。或有一衰,三者俱喪。詩曰:精養靈根,炁養神,此真真外更無真。神仙不肯分明說,說得分明笑殺人。訣曰:先存先天真一元神於室中,為戊土,是曰陽土,乃性也。真鉛之化,次運妙用,發生之炁,入室中為己上,是曰陰土,亦名黃婆乃情也。砂汞之化蓋陰陽互生,相感而為情。夫元炁藏於坤宮,從而發生,則金胎繼踵於斯,亦化生而上騰坤宮者,亦名鉛精之房。經云:金火者,金者,金胎。火者,發生陽炁。真鉛也。丹術著明,莫大乎金火。故此炁推運變化,歸乎中宮,是名曰砂。為木,陽炁到髓海,極而生陰,名曰砂中抽汞為火。經曰:變化為砂汞。砂汞者,金水之二用,緣砂汞乃陰陽也。甲時三陽用事,炁升為砂,謂之金半斤。庚時三陰用事,炁降為汞,謂之水半斤,合二八之數,變化室中而成大丹。乃砂汞合體,投鉛成銀,是為五行全矣。斯謂之一炁之根也。謂之元炁,然金水同宗,坎流於戊,木火同宗,雖就於己。張真人曰: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還返。如達斯理,是謂藥子矣。

天地五十五數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天地生數成數圖

生成圖說

此明天一地自然之數,水火木金土,二二五七九,乃生數奇也。二四六八十,乃成數偶也。以地六居北,積坎陰正炁為鉛,以天七返南住離宮為汞,以地八居東處震宮為砂,以天九還西居兌方為金,以地十成中宮,作萬物生成之妙,而為丹也。

造化生成之數

十位全數十仟?八卦生於此。三、五、七、、九,天數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地數三十,總而言之五十有五。大衍之數,五十者去五為五行之本,其用四十有九者,又去一象太極之不動也。

成除造化之圖

已上先除一二三四五,乃水火木金土,又除一二三四五,乃除為五行之本也。剩五五二十五為五行之根,真土見也。此二十五者,象一三五七九之陽數也。只見戊土,復將根數五三十五又除一二三四五,方見還丹之體用也。

五行顛倒之圖

坎離互用之圖

炁數物理體用論

炁之兆財數之始,萬物由是有焉。經曰:道生一者,殺之元炁之初。○圓之財為炁 伸之則為數。圓之與伸;形異而理一、固非二物、是謂同出而異名也。凡數一在其中,凡物炁在其內,故一與一為二,一與二為三,一與三為四,一與四為五,此五者數之生也。一與五為六,一與六為七,一與七為八,一與八為九,一與九為十,此五者數之成也。炁分陰陽,數有奇偶。陰陽奇偶,萬物生焉。故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自一之五,萬物之本。本者,生生無窮。自六之十,萬物之根。根者,返還復命,是以生成互用,根本相生,故天一乘以地六,地二乘以天七,天三乘以地八,地四乘以天九,天五乘以地十,總而計之,五十有五,天數得之二十五以生,地數得之三十以成,衍而伸之,無有終極,是謂生生無窮之理。復以歸根復命之道,天一水也,地二火也,天三木也,地四金也,天五土也,謂之五行,乃虛化神而有形生,生不窮也。然相凌相尅,後者成則前者化矣。地六鉛也,天七汞也,地八砂也,天九金也,地十丹也。謂之五物,乃形還虛而還元,歸根復命也。故相養相成,形雖化遷而性無革變矣。是故鉛者,五金之母,炁之祖數之元。或曰:鉛者既為五金之母,炁之祖數之元,何不曰天一土鉛,而曰天一生水者何也?答曰:所謂天一生水者,天一之前,是何物而生也?且人有形,由神而生形,著之後,神在其中。如果核之仁本,因仁而有,本立之後,仁在實中。物物皆然,何疑之有。鉛炁為汞,汞結為砂,砂能化寶,寶結為丹,丹者萬物復性之初,返本還源。故曰:金歸性初,始稱還丹,且炁流為汞,汞結為砂,砂能化寶,寶乃為丹,在物可知理數,理數之間可以知神。天一地六,鉛也,鉛性也。天一繼地六為汞者,如性之藏物,為情也。鉛為性汞,為情,此理也。七者一數之元,有六存焉。是汞化鉛而生矣。此數也,地二繼天七為砂者,明砂因汞而結也。猶情因性而有之理。以八去一,有七存焉,豈非汞乎。天九繼地八,曰金者明寶,由砂而化也。乃情返性,復之理,以九去一者,八數存焉,是曰砂也。地十曰丹者,返本還元,是謂金來歸性初,始得稱還丹,以十去一而九,數存焉,非金而何,故曰:凡數一在其中,凡物炁在其內。炁數既若此物,理可得而知,有如鉛中銀者,猶性中之真神也。鉛因銀鐘而生銀,返出於鉛中性,因靈炁而有真神,返在性內,亦如一在數中,炁在物內者也。所謂母隱子胎,兒產母腹是也。以此可見陰陽之生也,金鉛返還之理法,日依時存神室中,名曰真鉛,以妙用發生之炁,逼逐感化而為藥物,是謂砂汞乃情也。經曰:鍊銀於鉛,神物自生,銀者金晶鉛色,北靈水者道樞。陰陽之始,此其所以為丹之本。張真人曰:黑中有白為丹母,雄裹懷雌是聖胎。又曰:金鼎欲留朱裹汞,玉池先下水中銀。又曰:嚥津納炁是人行,有藥方能造化生。鑪內若無真種子,猶如猛火煮空鐺。故曰: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此言大丹藥物之體也。砂中汞者,陽中陰也。名曰汞液,謂之陽砂陰汞。故經曰:離從坎下發,汞在水中居。夫砂者,汞也。是發生之炁。 自子時於坤宮上騰。《龍虎經》曰:窮微以盡化,陽動則陰消。又曰:金晶一化,青龍受符是也。申時至於神室,以法追之入室,則經所謂當斯之時,神室鍊其精,金火相運推是也。炁感鉛而為砂, 名曰龍虎交姤,亦名金半斤,亦曰鍊鉛則陽龍上升。故經曰:陰陽混交接,精液包元炁,萬象憑虛生,感化各有類。丹之靈跡長生,莫不由自也。張真人曰:甘露降時天地合,五行全處坎離交者此也。已時至乾宮,《龍虎經》所謂陽文畢於巳是矣。陽極生陰,謂之砂中抽汞,汞者水也,亦名姹女,亦名流珠,乃妙用發生之炁,至午陽極生陰也。 故曰汞在髓海中。《龍虎經》曰:正陰發離午,又曰赤水流為汞。姹女弄嗚鐺,月盈自合虧,十六轉將减是也。其汞庚時以法追之入室,謂之汞投鉛,象 ,亦名水半斤,亦曰成寶,亦曰白金白銀,水晶即陰虎下降,又曰陰歸陽室,亦白兩凑玄關。故經曰:元君始鍊汞,神室含洞虛。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冠三五以相守,飛晶乃濡滋是也。即張真人曰:若要真鉛留汞,親中不離家人,木金間隔會無因,須仗黃婆勾引。木性愛金順義,金情戀木慈仁。相吞相啖結成姻,始覺元中有孕。又曰二八誰家姹女,九三何處郎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性。又曰: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練,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恍惚裹相逢,杳冥中有變,一霎火焰飛,真人自出現是也。以明物理之用,陰陽升降也。或者以鉛汞為陰陽非也,但名曰陽鉛可也。以鉛為陽,不可也。若鉛汞為陰陽,是乃弄精魂工夫,非返還。之道。張真人曰:鉛汞非二炁,神思非子午,鉛汞安得為陰陽乎。蓋鉛乃性也,性中有神,如鉛中有銀,鉛中有銀,必須藉火而烹煅。若以鉛汞為陰陽,豈能自冶鍊乎。陰陽二炁,乃砂汞者明矣。故經云:砂汞別居,出陽入陰,流耀二方,列數有三,按象水火是也。蓋此二物,皆從一炁而化,汞感鉛結砂,於砂中抽汞,子母相生,物理昭然,則有返還之道,升降之理,陽極生陰,陰極生陽,陰陽則龍虎,龍虎則日月,日月則魂魄,魂魄則木金,木金則水火,水火則坎離,坎離則男女,男女則夫婦,此所以為化機也。張真人曰:須當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此之謂也。龍者,陽也。喻陽升之候。虎者,陰也,明陰降之符。日者喻陰陽之升降, 陽內含陰,象砂中有真汞,陽非陰不耀其魂。故曰雌火,屬南方。離女月者,喻人身精神旺衰。 陰內含陽,象鉛中有真銀,陰無陽不能自瑩其魄,名曰雄金,屬北方,坎男四象者,青龍木也砂也,白虎金也銀也,朱雀火也汞也,玄武水也鉛也。五行者,金母為戊土,陰陽互生,相感為情。曰:己土並四象為五行,龍虎者木金之化機也。木之為物,欲升而不能升,故託以龍金之為物欲,降而不能降,故託以虎木金者水火之相須也。木鑽之得火,紋之得水,金擊之得火,鎔之得水,水火者,坎離之互用也。坎中陽爻,離中陰爻。坎離者,陰陽之升降也。陽之能升,坎流於戊,陰之能降離,就於己而日用則為坎離之統。日中有烏,象陽中有陰,月中有兔,象陰中有陽也。陰陽之精,日光主晝,則離己,日光月明,主夜則坎戊月精也。已上皆相須相成,升降互用之理,是以坎離之中,二炁無常,所以鉛銀砂汞,並各互生。故曰:坎離顛倒,是為水火根蒂,所以陰陽有升降,日月有交會,水火有相須,木金有化機。太乙真人曰: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汞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鉛也。若夫張真人曰:雄虎者,則陽中之陰也。牝龍者,則陰中之陽也。

金液還丹異名說

學人俱云陽鉛陰汞,若以陰陽喻鉛汞,則不見子母相生之理。且鉛者,陰中之陽也。汞者,陽中之陰也。鉛者因銀炁而結陽鉛也。銀陰金也,喻人父母未生之前,一點靈光乃虛無之炁,無質而有炁,雖歷劫至今幾億萬載,未嘗斷絕。人死則全陰,魂盡則陰魄也。鬼憑物則神現,若不是物,某鬼無狀也。及其投胎逐父母精血,感激而動,精從斯而有,故未生之前,則陰金也。生後之性,則陽鉛也。陰金是曰金母,又曰金妃,又曰金地,靈根也。汞者,因鉛產而有鉛陽也。汞陰也,其性俱以腎中為根本,陽精既逐炁而升,乃陽極陰生,砂中抽汞,故曰:陰汞也。故汞者,乃陽中陰也。若以鉛汞為陰陽,不云金液還丹,乃弄精魂工夫也。但只以砂汞為陰陽也,砂汞則陰陽,陰陽則龍虎,龍虎則日月,日月則魂魄,魂魄則木金,汞金也返陽也水火也化機也又木金則男女,男女則夫妻,然後辨互生之理。鉛銀者,雖云鉛陽銀陰,此表裹陰陽互生也。銀鉛則金鉛也,即金水也。無砂汞之論為木金此又金水兩全明矣先天後天可見也鉛因炁而結,鉛中返煎,銀金生於水,水中返生金,性因虛炁空炁而有,性中復化生虛元真人,故謂為兒產母也。砂汞者,砂因汞結,砂中抽汞,火生於木,木中生火,陰中生陽,陽極生陰,如兒產母也。鉛銀互生,是謂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也,坎水金鉛也,砂汞互生,是謂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裹出也。木生火,金生水,水火乃坎離化機明矣。月喻人精神旺衰,日喻人陰陽升降,合榮衛寒溫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是也。還丹之用,只在坎流戊離就己也。鉛者,金公。戊土也。汞者,姹女也,黃婆者情也。己土也,

丁公者火也,嬰兒者陽神也。

道化玄機復歸無極之圖

張真人詩曰: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裹陰。從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

無極圖說

依時存神室中,名曰真鉛收攝,先天一炁,化而為砂,砂至離宮而為汞,汞歸室中而為銀,所謂歸根復命,負陰抱陽也。真陽藏在陰室,乃先天空炁金胎之本,日行妙用,又復如前。故《龍虎經》曰:陽炁發坤,日晷南極,五星連珠,日月合璧,金砂依分,呼吸相應,華蓋上臨三台下輔者,又曰:兩無宗一有神光妙難窺,鍊銀於鉛,神物自生。銀者金晶鉛色,北靈水者道樞,其數名一陰陽之始,故能生銀鉛,化黃丹,寄位五金為鉛,外黑色,禀化方內懷銀精,被褐懷玉,外似狂夫,銀為鉛子,子隱鉛中,鉛者銀母,子藏母胞,素其眇邈,似有似無,灰池火灼,鉛沉銀浮,潔白見實,可造黃金殼,為金精水還黃液。徑寸之質,以混三才。其理謂銀生鉛中汞,因鉛結為砂,砂中抽汞,汞復成銀,銀成鉛盡而曰還丹,乃一炁還元之道也。古經云:用鉛不用鉛,須向鉛中作,及至用鉛時,用鉛還是錯。所以法云:抽添者,乃抽鉛添汞之謂也。抽鉛者,鍊去陰炁也。添汞者,收陰歸乎陽也。陰汞剥而歸乎陽,則為純陽也。修丹之要,當體陰陽起伏,物理造化,努力工夫,無虛歲月,靜定棲神,無生雜想,守雌抱一,專炁致柔,藥物完全,乃可入室,毋縈名利。日月易遷,其或為物所感,心境搖動,不能收攝,意動應物,則神喪而氣耗,作為無功,深宜謹戒,毋速敗亡,切宜警此,其可忽諸。

元炁始終陰陽升降之圖

溫養赤子神方金液還丹直

指先天一名曰空炁金胎,是謂神也。此神屬陽,以法象言,上為之金,人名銀礦。曩劫不壤之物,乃自己本來面目,是謂性。此性屬陰以法象言之為之鉛其鉛生於銀礦之內返包其銀如性本內神而有真神返藏於性也此兩物相須而生我之形。云:為作止皆此物也。寄種兩腎之間,為我之根本,名曰藥祖丹基。日用妙化之炁,從此發生,其炁從子時而發,名曰陽火,則我之根本,隨炁而升如車載物,車行則物隨行矣。此發生之炁,若有機關而拘入中宮,則日益以壯,不致衰疲。若任其自恣,則隨日用而耗竭,以至老死也。
詩曰
靈臺皎潔似冰壺,只許元神裹面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平生便是不清虛。

一心識神法:其中徑寸虛無故曰神室靜心禪伯流。三寸一分絳宮 黃庭,呼之於根,吸之於蒂,根蒂相連,乃久視長生之道。非呼吸為真要,乃絕呼吸為真要,閉定天廚只一呼。兩條精炁透蓬壺。自然龍虎頻交姤,付與男兒大丈夫。

火候要旨

凡火候之起甲子,則冬至月也。故火候隨十二時二十四炁之推遷,乃壺中之別一天地,且如冬至子時下手成火,乃接一陽始生,坤下初生一陽爻成震,是地下有雷,成復卦也。火從此起明矣。丑時坤下生一陽爻,成兌,乃地澤臨寅時,坤下生三陽爻成泰卦,陽火至於坤室,陽炁簇地,萬彙發生,故寅乃陽起之兆,為地天泰,如春之時。口訣:從壬上起火,一舉二時,神凝息定,炁無出入,寅末至甲金火,逼逐至於神室,其丹漸結。卯時生四陽爻成雷天大壯卦。口訣:卯不進火,酉不運符,卯酉沐浴,謂之出入。乃金砂優游也。長子繼父體,乃火得用見矣。辰時生五陽爻,成澤天夬卦,乃火升天也。巳時六陽俱定,陽火已周而成純乾,故《參同契》云: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乃坤生震兌乾也。口訣:自辰初復進火,至巳未金火逼逐至髓海,陽火極即運符候也。陽既足,陰符得行真汞,漸形而成形丹質。午時乾下生一陰爻,成巽,乃天風姤卦也。未詩乾下生二陰爻,成艮為山,乃天山遁卦也。申時生三陰爻,成否卦,陽炁漸伏,真汞成形,陰汞下降,神室萬彙成實,如秋之時。口訣:自丙上運符,得行三時,神凝息定,炁無出入,申末至庚,金水推遷,運從雙關,鵲橋入於神室,玄珠漸結。酉時生四陰爻巽,陰炁巳形,陽炁漸伏,曰風地觀卦。口訣:自運符卯不進火,謂之沐浴金砂優游也。戌時成五陰爻,成剥卦,陰炁剥削,陽炁歸根,曰山地剥卦也。亥時六陰俱足,而成純坤,歸根復命,返本還源,負陰抱陽,陽復於斯而生。口訣:自戌初復運符至亥末,歸元壬,初一陽復生矣。循環不已,十月胎圓。切須仔細調理,至誠運用,若纖毫不正,則悔吝逃逸矣。乃乾生巽艮坤也,是六虛生坎離,中炁而成水火,化機陰符,陽火始終大矣。火候之用,起伏進退,如斯圖象,妙在從天地息符火。陽火陰符,母令走動,則赤龍降炁,白汞成形,還丹兆質,成其根本,脫胎神化而為仙矣。若夫時晷差武,纖毫不正,或火數過多,水銖不定,則砂汞別居不相涉,入赤龍奔逸,姹女逃亡。張真人曰:縱識朱砂及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藉維持力,毫髮差殊不作丹,可不慎哉。
火者,乃神凝息住,呼吸俱無,六脉歸根,三宮炁滿,上髓海,中神室,下丹田如是日月停景,璇璣不行,晝夜如一,純粹無雜,以成真陽之境,還丹始結,若固濟不密,金炁走失,丹之難造,止乃袐密之言也。

入室圖

如入室於冬至前,一炁入室,其十五日集固靈根,其十五日謹存神於兩腎之中候,冬至夜子時進火便應元年,神既存於腎中,陽火運行,其神隨逐而進其神,真金火也。是曰金火相運推,腎中根也。自根至蒂,其神室中者曰蒂,結胎成果也。須要根蒂相連,故曰呼之於根,吸之於蒂,節候周而成大丹也。如冬至夜進陽火,候亥末子初進火,壬上起進火有口訣一舉三時,其息並無出入,自子歷丑,至寅末至甲金火,逼逐至神室,其丹漸結,至卯時不進火,卯酉出入謂之沐浴金砂優游也至辰復進火,有口訣至巳末金火逼逐至髓海,陽火至極,即運陰符,曰溫水。有口訣自丙上符候行得三時,其息並无出入,自午歷未,至申末,至庚金水推運,從雙關鵲橋直入神室,玄珠漸兆,至酉不運符候,卯酉出入謂之沐浴金砂優游也至戌復運符候,有口訣至亥末歸元一陽,復生根源,本始而生神也。如是一日服大一黍米,一年功力還丹,始就一年共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時,除去卯酉二時,金水沐浴,不進陽火,不運陰符,其息出入,故除出此二時,計兩箇月六十時,則更有三百日,是十箇月,以受火符,鍊戌金液還丹也。

脫胎神化

聖胎成就,便於室中更修之。多則百日,少則六十日,聖胎可出,若無此口訣,便出室外,則剛風扇動,頂骨堅硬,返費力難出也。訣曰:謹存聖胎於髓海中,如常日且存守一同忽然如霹靂一聲,天門忽開,聖胎脫出,兩箇一般無二樣也。未可便縱逸,漸次調用,出入游行,俱無障礙。貫金透石,三界周遊,十方並化,去住在我矣。

凡坐趺足升身,垂簾塞兌,神凝息定,下提上吸,二炁交合,薰蒸四大,上十二重樓,真津滿口,以炁送下,意歸元宮,既往提吸,微微開兌,繼復如前,以多為度,遇費力而止。

日中拂榻關窗坐,夜後垂簾開眼眠。

輕輕捲

默默舉

坤外上六竅,共九竅乾外下三竅。

關竅未通,必須歸根,橐籥以宣妙用,機緘甚密,毫楮莫陳。神仙云:八萬四千關棙子,都緣一箇鑰匙開。

抱一函三秘訣竟

玄珠心镜注-唐-长孙滋元

玄珠心鏡註

經名:玄珠心鏡註。題王屋山樵長孫滋巨澤傳、棲真子王損之章句。首有長孫滋元和十二年序,知此書成朴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術類。

玄珠心鏡註

王屋山樵長孫滋巨澤傳棲真子王損之章句

汾州刺史崔恭幼女曰:少玄事範陽盧陲,陲為福建從事,既構室經歲餘,言於夫曰:余雖胎育人世,質為凡女,本金闕玉皇侍書,每秋分輒領群仙府刺落丹誠錄修學者名氏,多由觸染而墮,與同宮三侍女默議其狀,悅然悟世情之穢慾。色界與慾界,天人猶有對景交接之道,玉皇侍書天女屬無色界,乃是純陽精黑化生之身,都無穢慾,亦不知人世有夫妻之道矣。共在仙府,往往刺落丹誠,錄人名氏,多由觸染而墮,同官女三人共憤嘆之,因默議其狀,便有謫降為世問之凡女也。共憤嘆之未竟,而仙府責其心興慾端,各謫降下世為廬氏妻二十三期,今及年矣,當與君絕恩息念。常獨居一室,不踐夫域,自列本末,復仕前名也。陲或中夜聆室中有語音,試潛窺伺,有古餐長銷衣女數人共坐,指陲而嘆,皆梵音,不知其言,但見肌髮衣服悉有光照,其妻獨不彰朗。暨旦告其妻曰:天界真仙皆梵語。再詢之則曰:若恣傳泄,必生兩責。又言於盧曰:吾不久為太上所召,將欲返神還乎無形,復侍玉皇,歸於玉清,君無泄是言,貽吾父母之念。盧亦共秘之,常異日戚戚不樂,謂陲曰:事迫矣,不告吾父母,是吾不女也。遂啟絳箱,取《黃庭內景經》獻於恭曰:尊之孺人算極於三月十七日,非《內景經》不能保護,然尊之孺人念之萬過,只可延一紀。恭驚曰:汝焉知吾之運日月邪?吾嘗遇異術人告余前期,吾不能出口,而心患之,汝將若之何?女乃設三機,敷重蓆,白筆具萬過功章。以召南斗主算天官,令恭潔衣再請命,髻實有三朱衣就坐,進羞酒竟,持功章而去。由是父母皆異之,仍曰今泄露天事,不可復久。月餘告終,及葬舉棺如空,留衣蛻而去。

初陲既驚異其邇,乃請道於妻,留《守一詩》一章曰:世有修福之門,無知道之士,君至丙申年神理運會,遇異人琅邪君,必與開釋此詩,君今未屬於道,不可與言無為之教。長孫巨澤之友曰:棲真子王君行於陝之郊,觀陲,陲備言妻之狀,復以《守一詩》詢於王君。君覽詩駭然曰:此天真秘理,非可苟盡,遂演成章句云目之曰《玄珠心鏡》,以受陲時元和丁酉歲,巨澤聆於王君,乃疏本末為傳,其淵密奧旨具列章句云。

守一詩

得一之元,

一者,天道之強名也。一者,生化之元界也。即是天地之始熙,一名太空,一名太無,一名太虛,一名太始,一名太初,亦日自然。老君以一熙無形,不可狀名,故強名之日一,字之日道也。元黑即是太無之始,化生玄元也。亦名自然。自然者,天道之母也。老君《西昇經》曰:上孝可謂養母。常能養母,身乃長久。又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萬物,萬物抱一而成。夫有以無為母,無以虛為母,虛以道為母,道以自然為母。自然者,神仙之根本也,萬物化生之玄元也。《道德經》說:得一之元。常養母之人,在其妙用用。知其白,守其黑,常守不武,復以無極。白者,純陽精熙。黑在人身中,為五藏三焦之黑,名日九轉八瓊之神丹,丹華在於瓊室之泥丸。夫人養之,亦名八素真氣。世之學道君子,既知其白,須守其黑。陰黑,黑也。初守黑之時,身中黑如漆相似。守之不已,黑之黑日消,陰黑消盡,純陽白黑內明。當明之時,閉目收視,自見五藏官室,自見三萬六千血豚。血豚皆有神靈,即歷歷分明若然者。元神清虛,通靈於道。當通靈之時,舒卷自由,坐在立亡,出有入無,分身千億。是明得一之元,上孝養母,知白守黑,守黑不惑,復於無極也。知一之元,不負人也。故《洞靈真經》斷得一之元,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唯得一之元可信。道之所以可信者,守一之人,但能虛卻其身,空卻其心,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常守空虛無為,內凝神思,可謂善守一之元矣。若然者,天道元始之黑,自然歸流於守一人身中,主持性命。此時自覺神通於道,變化無礙,內既得之,言所不能盡也。故《西昇經》云:人能空虛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誠哉!是言也。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吾思此道,本出杳冥。杳冥者,守黑也。愚不別知,自謂識生。此言世上人愚徒,殊不知天道須守其黑,守其杳冥,杳冥空虛,無為寂靜,雖律曆莫能契也。然後空無寂寂之中,至感遂凝成神仙像也。

世人愚昧,將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修堅苦,凝思於空寂之中,例長展腳睡,縱適情性,兀兀過日。云不造惡業,以為修道,仍希更生易氏,福報於身,待任運成道者,萬萬皆是也。如此愚迷遞相誣惑,仍自欺誤,甘入輪回生死,此皆游逸下鬼之才,修福矯善之輩,世世形枯黑竭,色謝歸空而死,為形所嬰,億劫亦無了日,仍於垂死謝世之時、病疾困苦之際,怨道不慈者,癡愚之人分合此也。謂世之聾盲者,豈惟形骸而有聾盲哉!如此之輩,識不及遠,自誤誤他,良可悲也!豈知天道妙用在於空苦冥冥之中、淡泊元為之際!使營衛之黑,綿綿然若存若亡,使空虛之身,如壞復成,如死更生,如含五行,陰與陽並,展轉變化,化生物情。物情者,真如道像金華上仙也。此是冥冥時外其身世,使心冥冥然靜定,不著一物而凝其思,始名為得一之元。《道德經》云:守一之息,綿綿若存。所恨守一之元用之不勤耳!大凡守一之人,爻先外其身世,委身於狀枕之上,冥冥肉身凝其空心,身同枯木,始得綿綿,其息寂然不動,靜定日久,善守其黑,黑盡身中方覺天光內明。當此之時,身心冥於寂寂之中,泰定之極也。故《南華真經》曰:宇泰定發乎天光。人見其人也!若然者,守一之元道將成也。宇者,守一之人將蛻之身也。是守一之元,冥寂靜定,靜定日久天光內燭,脫身殼中,收視內觀形像,似覺元神凝形在蛻殼中,真若平生容貌,但覺端嚴反年少耳!此時外即光焰周身,內則分身千萬。此時太上勁太一下召,名書金闕,解蛻賓天,詣金闕受書位為太極真人。若然者,足明崔女《守一詩》不虛也。
大几守一之元,無為之教,本為上智之士、洞明天道之人設,非几聾所能造。夫上智大明之士,聞道女能端居雲林,虛身空心,凝思於杳冥之內,以合眾妙之門,天道正教與趨世榮競之士陡反矣。,固不可使窺天路也。《道德經》說:守一之人,形貌空苦,神魂恍惚。夫恍兮忽其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有象。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者,即是太上大道玉晨君之心印也,信者,心印之隱名也。印者,守一之元也,元神也,嬰兄也,道像也。世人若知天道,法天為心,以守一之元養道之母,精勤不怠,復歸於無極無物之中,道像生焉,嬰兄之姿凝神成焉,號日無上道像,金華之仙。《太上內景經》說守一之元,即是太上之心印。說心印曰:真人巾金巾。此五字太上玉晨君之心印也。印以赤玉為簡,黃金縷字,上付入室弟子,老君以此心印傳與文始先生,尹喜密傳授至於諸仙聖人,不敢明露天機,書之竹帛也。守此心印,即是守一之元也。入天道之門也,至於上聖高真,未有不從此門而入者。此門天道之根,天道之元,至高無上也。

《真誥》云:前漢有中嶽人周棲野,著故破衣,隱其姓名,如風如狂,常於九衢狂歌曰:真人巾金巾,嗚天鼓,入天門。漢之卿相聞其歌,頗皆異之,相與開釋,莫知能喻者。唯留侯知是仙人,因請告,微服往謁。延入密室,潛有所授,約以後期會於嵩山小有洞天。留侯佐漢高祖,成功之後逃名,委家入嵩山小有洞天,守一道成,位為紫陽真人。按《束仙卿蘇君內傳》云:蘇君道成,詣於金闕,受書後,乘飄車越巨靈滄海,西登衍山,入紫陽官,謁真人張子房。子房命侍女開雲蘊取《龍踏經》十卷,以授蘇君也。
要而言之,守一之元,即是守空無寂寂中元神也。《內景經》云:元神心印一之元。又云:神仙之道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內顧密陌真之真,真人在己莫問鄰。結精育胎化生神,留胎止精可長生。夫守一之元,非空使之形貌空苦歲月,深遠凝思,杳杳而已。且一之元有情,一之元有信,一之元無形,一之元可得,一之元不可見。所謂一之元有情者,神之妙識,使人之知天道是也;一之元有信者,性寂感通,通神於天道是也;一之元無形者,隱淪變化是也;一之元不可見者,象罔是也;一之元可得者,獲乎玄珠是也。即是守一之元,身中之純陽精氣,感化凝神,神名妙妙,真如法身,項負圓光,光焰周身,如彼火珠之狀。老君《西昇經》云:天道不可見,延生已明之。人知命不可長,用一之元以守之人。之生命若以一之元合一體,即得神仙,與道長久,出生死也。

匪受自天。
此一句,說人世有至道之士,苦節堅行,志尚不移者,但遇明天道,道受太上心印,印得一之元,至於細微微妙疑難之中,無不曉了,便可敬諮師訓,盟言受道。洞明天道之後,守一之元,積功煉形。若然者,是知道用日新,身心靈暢,自覺還顏反少,壽超常限,是名知道,修而行之,便能得道,不鈴更待天真下降為師教授,然後方可守一之元也。《西昇經》云:世人有知守一之元者,便能言通天理,無不知也。若然者,大無不包,細無不入,論盡生化玄元,無有不通天理也。
世有行一之元者,便能得道。何以明之?以其守一之元,空虛無為,凝思於寂寞之場,守神於杳冥之內,歲月彌久,即元神凝形與合一體。若然者,元神已靈,靈即通於天道,通於天道,便能坐在立亡,分身千億,出有入元,是行道者便能得道也。一之元者,即是純精,冥冥天和元氣未兆之形,生化根本之元神也。几守一之元,苦澀無味,寂寞無待,世之後學君子自非慶流遠鍾,積福潛會者,鈴不能專志守一,精苦不變,其操何也?緣守一之元,凝思冥冥,寂然閑淡,心不著物,不視不聽,不食不言,唯滅動心,不滅照明之性,故日知守一之元,非難行一之元,無味與俗心反背故也。以其舉世俗之心,悉有為之法,貴有為之味,遂為有嬰甘入輪回死生。故《道德經》云:天道無親,唯與善人。善人者,非為獨行五常之教者,乃是受生報之身,身生於全福之家,盡美盡善之人也。夫言盡美之人者,才善,地善,聰明善,人物善,智慧善,賢行善,然後含光藏暉,滅進匿端,內韜默識,外成仁德。此善人者,貴在理身,賤在理天下,挺然超世之大丈夫也。其為進也,即天下仰重,貴極祿位,權傾國都,佐王治世,天下太平;其為退也,即逍遙雲林,樂天明道,降天真大神以為師友。且近可以比喻盡善之仙村者,漢丞相留侯、越丞相范蠡、吳太子太傅魏伯陽、宋太子太傅陶弘景、束晉左散騎常侍葛稚川、王府長史許玉斧、唐御史大夫唐若山,皆能棄世,如遺,委家雲林,尋師轉軻,長往不返,越登上仙。洎周秦漢魏得善人者,不可勝紀,今略舉數人,以為標格耳。善人已下者,不可力修上道守一之元,使即身便成神仙。何也?以其中人已下元受胎氣之時,正氣不全,受邪氣多,稟正氣少,自然智慧疏短,識量浮淺,欺負為性,見報偏枯,任心之牽使,動入禍害之鄉,雖竅聞天道,將信將疑,設有信道之者可力修,為其強也,以其陽氣力戰,邪氣不勝故也。不可以力戰,不勝甘輪回死生,永沉苦海,廢神仙之道,恐未可也。彼盡善美之人,慶流深遠,福報之厚者,非偶然之厚也,皆自淺薄命分,戰力修更生易氏,積其福報之身,漸所種耳!夫力修福之門,皆因積德累仁,慈向萬物,道濟生人,佐王治世,心耕種福,累積陰功,結其宿緣,漸漸鍾耳。雖云知一之元,匪受自天,實非偶然,皆因先世學道種功累仁鍾及子孫耳。只如東晉興寧,有七十七天真上仙降於楊羲,真人靖室,許長史即楊君之弟子,因師得通天真,得與上仙交言,因將未學仙之人問入仙之門戶,使道躅可躡也。長史問清靈裴真人曰:世人學道,從何門而入?裴真人曰:要言之命也,分也。許君曰:命分從何而致?裴君曰:行陰德也,立人心也。許君曰:陰德人心,出自何典?裴君曰:出《太上太清消魔經》經未下人世,名之日心耕種福以登仙是也。凡行陰德至千,即子一人得道。凡行陰德至五百,即孫一人得道。所謂承先人餘慶陰德,流陝子孫也。然鍾即鍾矣,將成仙之人,七世父母宿有罪咎,累及子孫,子孫以七世罪累,未得名過東華,事須將承先人,餘慶,遭遇明德聖師,授以得一之元,仍須每至秋分之日星宿之下,脫冠露頭,涕泗嗚咽,心檮上玄,授錄諸仙,求免七世父母罪累苦,頻懇檮仙司,由是慶流子孫,即罪無大小,皆得免赦,即七世父母之魂魄悉得名過束華,精魄悉得受生南宮。若然者,子孫方得成仙耳。此名心耕種福俱獲登仙,更無旱滿也。信知後世之學仙君子,遭遇聖師授得一之元者,非偶然也。清靈裴真人告許長史曰:只如卿七世祖名映在世之時,廣行陰德,損己濟物,常於大雪之天,廣散穀米於長廊之下,以救飢鳥之命;喊己分衣食以救飢凍人,飢凍人獲全生者凡數百人;又以大疫之年,人民疫死者比屋,映親躬持藥救疫,因之命獲全生者一千七百人,仁德之心,感動天地鬼神,是以太上太道玉晨道君書卿七世祖父榜名於太極南軒,所以慶流遠裔,鍾福於卿等子孫共一十三人得道,九人越登上真,四人得為中仙,若然者,所息世人力修陰德心不固久耳,不息修之不報也。
大凡神仙上道,若非先人餘慶流遠鍾福,於命分即無因遭遇聖師指授得一之元也。然中人已下,雖得聞道,謂道不可力修,即身便成高真者,以其元授氣時,受正氣不足,識,不圓明,陰陽交戰,戰陰邪氣不勝,守一之元雖能堅久,分使之然,因難成道。然得知此道者,事非偶然,但認得此道,知法天理,信心不惑,志尚不衰,雖則身未成道,而死即魂暫經太陰,受其福報之身,任其更生,易氏,直便三生五生之後,方成神仙,亦何異乎人世求科名,在人世之後三年五年方得也。且上界一日便是人問一年,但願力行陰德,心味仙道,正心不滅,更生易氏,積其福報之身,自得生於全福之家,名日盡善盡美之仙,村降天真,上仙以為師友,受其福報,人格及仙,此乃延年也。

太老之真,無上之仙。
太老之真、元上之仙,並是太極左右真人,位至高元上也。右真人,號日玉皇是也;太極左真人,號日金華上仙是也。世人若守一之元法之天道成之後,例為太老之真、元上之仙。太極左右有四真人,位極天官之任,以品位至高元上故也。皆從盡善盡美之仙材,守真一之化元,凝天道之元氣,頤神解蛻成此,高上仙也。若以世上為詞比喻,如人世出身入仕之品秩,即耀進士登科及第,最為高科,解褐受校書正字。夫玉皇、金華二仙八真,是稟八素真氣化凝而成也。八素屬肺,肺屬西方金,金色正白,乃是肺官白金之氣凝成金華上仙也。《玉京山經》云:胎息靜百關寥寥,究三便泥丸洞明鏡,遂成金華仙。世人號釋氏為金華大仙也,以其兩眉問洞明如鏡,故有此號。釋氏師阿思陀大仙受胎息上道,守一之元,是以走八真氣上朝於泥九,上官透徹,兩眉之問洞明如鏡。《太上內景經》云:安在黃闕兩眉問,此非枝葉實是根。根者,一之元也。又云:兩眉之問,光華所生,以表明明是一之元也。《道德經》云: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夫馬者,是八素真氣之隱名也。八素之氣,每日從金室而上,上朝於泥九,上官泥丸之間,方得洞明如鏡耳。若世俗几夫,名之無道之士,每積其賊氣生於五藏之郊,名之戎馬者,即是甘肥美撰之氣。故老氏名之賊,利斧戟以自伐其性命,夫戎馬能腐人腸胃,敗人藏腑,藏敗者,死無日矣。故知守一之元,名為有道之士,即八素真氣上朝於泥丸腦官,道成之後,兩眉之問洞明如鏡,皆從胎息凝神,乃成金華,上仙,成太老之真。真位與老君同也,當成之時,方知崔氏守一之元不虛言也。

光含影藏,
此一句,說得一之元,便須精誠守神,積功煉形,冥心無心,冥身無身,內既不分己身,外亦不知天地。若守一之元冥寂至此,名日身心泰定。日久冥入希夷微妙之中。寂然,即骨肉為純陽之精陰氣內消成元始正氣,以資元神,當此之時,始覺天光內燭,煥然照蛻身之中,天光既含於內,形影滅藏於外。《南華經》曰:宇泰定發乎天光,人見其人。宇,即守一人身之內也。此是知白守黑,黑氣都盡,純陽精氣內自光明,此時胎息杳冥之際,藏元神於蛻身之中,即收視內觀,形像自見,真如法身端嚴而分明也。此是胎息守神,神不出身,抱魂制魄,遂成元上神仙也。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吾思此道,吾本奔俗厭離世問,抱元守一過度神仙,又云:吾思此道,本出杳冥。杳冥者,知白守黑也。初守黑之時,身暗如漆,守之不已,陽光始明,守黑三年,功成形分,沒身不殆,長生神仙。大凡世人初稟氣受形之時,身中已有陰陽二氣,二氣在身,身外自然分出形影,所以天真無形、鬼物無影者,以其身是純陽、純陰氣故也。皆是無形之形也。夫純陰純陽無形之形也,是以無影可分出也。夫天真是純陽元氣化凝元神而成,金華上仙即是無形之形,妙色真如道象也。鬼物者,即是世人任運趨死,步步歸死鄉,化凝純陰之魄而成元形之形,名之鬼也。大凡世人之身,身中苟有陰陽二氣,即天年之內為陰陽司共紀錄其功過,世人若不知一之元,例為純陰死氣消耗身中天和,元氣正氣消盡,陰魄凝形,名為鬼物。鬼物亦凝成形,出於死屍之中,陰司遣鬼來取將去,逕詣鄧都六天受事受考及罪責,當合去時,陽司以其人陽氣消盡,陽司不合收管,收管令屬陰司,逕歸鬼路故也。《沖虛真經》云:古者為死人,為歸人。即生人為行人矣,言步步走歸彼死鄉,以其世之時焦神役智,不肯暫閑,奄忽之問以身為泥。經云:人以色聲滋味為上樂,不知色聲滋味為禍之朴也。夫色聲滋味能暗凋人歲髮,能腐敗人藏腑,嗜之者是馳走索死也。廣成子以積火焚五毒即五味也,五味盡而人可以長生,即是守一之元也。純陽之氣燒盡五陰邪氣,但不飲不食,不視不聽,寂寥淡泊。若然者,五味亦無因臭敗藏胃矣,即人可以長生也,若任四大化之推遷為五味之臭,腐,即命屬於外矣。故《沖虛真經》曰:人之生,大化有四,天地密移,誰覺之哉!.嬰兄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謂之人生四大化。大化法天時盛衰,言人物稟生之時,受天道元和之氣,化凝成嬰兄之姿。當嬰兒之時法春,以其春和之氣未散也,和氣既散,化成少壯;少壯法夏,以其純陽之熾,煎其血熱,使血氣耗損,化成衰老;衰老法秋,則形容為之桔朽,以其秋霜肅殺之故也,然氣平陵消,彼殘陽殺氣,化成死亡;死亡法冬,是純陰死氣嚴凝也。夫嬰兄之時,和氣猶自未散,煦然若春,性猶近道。及其少壯,欲心熾盛,竊務豐厚其身,以純陽之氣煎血熱,使之然也,血氣既衰,颯然朽敗,平生志尚稍稍元心,生意闌矣。喻若秋霜之威,枯殺草木之榮、几有生榮之心,當時萎悴,生心元矣,以其殺氣頓侵,容貌為之衰朽。曰:彼純陽死氣消盡殘陽之氣,精魄自然凝成鬼物,陽司牒鬼道收管,陰司,當時差鬼來取將去。大几世人,身中有一點陽氣在心胸之問未及死乎有一點陰氣在肌膚之內未及長生。世人若遭遇聖師,受得一之元,守神保胎,胎息精誠,苦節守一,即太陽煉形,消盡陰氣,自然骨肉都融,天光內燭,神凝於絳官之內,為之功成名遂,陰司不敢收管,具以守一之元人姓名三官,刺報玄洲主仙道君,道君謄,其仙名,聞於諸天,即陰司合除死籍黑簿,黑簿既除,生官上仙,名於金榜,榜仙名於太極南軒,此太上大道玉晨道君當勒繡衣使者下召,詣彼玉京金闕,受書位於三清真人,此時解蛻,潛登飄車,詣於名山之府,待迎官翼衛龍駕幡幢,及諸天樂沸天,引去方知所往是天人來取也。

形於自然。
此一句,說含光影藏之後,神凝空寂之中。《西昇經》曰:忽然就形,知非長生。無之中忽然凝神,神在絳官之內,此是天仙之姿。當此之時,自知非常之身也。有愚執之徒、違善之輩,既不明天道玄理,又不知守一之元,在乎寂寞之問空苦,不言不食,不視不聽,內顧抱玄,歲月深遠,方得凝神於杳冥之際,將為安坐待壽,飽食終日,腥穢滿身,任身天運而得成道,乃遞相欺誣,日不造諸惡,任運死生,以為修道者,大誤也。若此之輩,安識形於自然,例役役於有為之事,萬慮纏胸,形勞神痕,萬萬不能全其天年者,皆生生之太厚也。若然者,為有所嬰,億劫亦元了期,神仙永不可冀也。《沖虛真經》曰:此兩句雖智辨縱橫,詞問金石,明齊日月,亦無益於治身也。又云:生生者未常生,化化者未常化,陰陽爾,四時爾。夫形於自然,即是化化不化也。上古至人為道,以觀其復,常元欲也,常元欲以觀其妙,即守一之元,使合化化不化也。世人若不知天道玄理,即法空虛,虛無自然,即萬萬形骸化歸其土矣。精神化歸於鬼物,精神入於鬼門,骸骨歸於土根。世人若知天道,守天常,即法天之理,元為以守一之元,久久能化合為土之根,形骸化融卻成天和元始之氣,化被精魄合為鬼物之化,化成無上神仙,此是化不化也,即是從空寂虛無之中凝神於自然之際也。生生不生者,即是世俗凡心力務,過分焦神役智,貴欲豐厚其生,甘為萬物競來害此生,以自為傷生之太厚也,萬萬不得終其天年,自速形於泥土,精魄化為下鬼,皆由養過其生,自役而夭也,豈有天地殺之,鬼神害之?自役者其神勞,其神疲,使之然也。《南華經》云:夫養生叉先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有之。此說失道之人萬萬責著身外害生之物,以傷其生也。大凡世俗凡夫不知天道只在守一之元,凝神於杳冥之內,例遭嗜慾蕩性,萬物害生,步步爭走,歸彼死鄉,甘為下鬼。若然者,魂魄精神暗為四大化所凋,陽氣為之消盡,《黃中陰符》說上仙之與下鬼是陰陽相勝之衛,昭昭然進乎像矣!陰氣勝陽,精魄化成鬼物;陽氣勝陰,魂神化凝成仙。昭昭然進於陰陽之形象分矣!.陽勝陰,則守一之元寂寞無味,恬澹清淨,無為自然;若陰勝陽,即甘為害生之物悅目暢情,自速其死者也。

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真安者,即是守一之元,元神胎息,胎息於絳官之內,綿綿然安也。狀若世之婦人懷胎,胎息也。夫元神將凝於寂寞之場,叉資胎息安穩之用。安穩之用,在冥心無身,是之謂外其身,存其精,神光留焉。豈有運機巧於其問哉!夫真胎所安,只藉凝思於內,元神久留爾。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綿綿然,一定凝神不動,是名身鈴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與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長存也。老君告文始先生曰:人能留神於身,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內知而抱玄,歲月堅久,其神久留,久留方凝成神仙,若神卻不凝焉得之矣!《西昇經》曰:善守神者,藏神於身而不出,藏人於人而不現,然後天道氣盛矣。若然者,守一之元常以虛為身,亦以無為心。此兩者同為之,無身之身,無之心,可為守神。守神玄通,身與道同。故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伏矣。

淑美則真,

此一句,言守一之元,凝思於絳官之內,叉資陰陽二氣和平,妙而淑美。淑美之極,神凝於真。方將欲凝之時,陽和之氣照燭一身之內,猶如燈燭朗明,了然元物,然後純陰之氣稍稍冥滅,陽和之光,當彼冥時天光暫時消盡,身中冥冥然,其黑之狀狀類若漆。老君告文始先生曰:知白見黑急坐守。又云:知白守黑,神明自凝。當黑之時,委身外於狀枕之上,如同暫死耳。此是純陰共和合陽不獨顯分也。當此黑時,始可名為內不知有身,外不分天地,是身心俱與天道冥合也。當冥合之時,仙司嚴勁,里域靈官港衛守黑者身,百邪莫敢干犯。故曰:不見不死不生,不斷不成,投身死地而後長生,政身亡地而後長存。故曰:神仙凝形鈴資陰氣而結也,以其純陽,陽氣不能生物故也。亦如男不能生子,又資胎於女腹而生也。夫神仙之道法陰陽二氣,二氣和淑,淑美之極,元神冥於寂默之中,感而遂生,凝神之時,純陽元和煉盡前身即後來妙色,真如法身而自凝耳,正是化冥冥於真一之元也。夫淑美凝真,即是反本還元,卻歸初始未生之前。淑美凝真名日金華上仙。雖在蛻身之中,坐看千億世界,便能出有入無,卷舒自在,縱橫,無礙也。或分法身化為千億之身,遍遊神仙官府及朝於上界。若化此法身化成大身,大身遍滿虛空,與天道元氣合同一體,即包籠天地至於千億世界,如觀掌中耳。至於陽九百六之數極大小劫之交會,如觀且暮耳。若化此法身化為小身,小身即小於微塵,微塵之中,又能容納無窮世界。皆守一之元道成之後神通,通道變化無礙,卷舒自由也。
大几守一之人,爰自稟形受胎之始,元神形質本空,無其神本來通道,觸物元礙及稟胎受形之後,積氣聚血成此,有礙肉身,身既生於世,日與天道疏遠,步步行歸死鄉。是太上玉晨道君哀末世之人,不知天道玄理,可以反本還元,卻歸初始未生之前,哀世人甘入輪回生死,遂勁入室弟子老君下世傳無為之教、自然之道在世,如彼兩曜煥照人問,使世之貴明知有天道,步步可行,使世人眼見天道蕩蕩分明,是名得一之元,空虛法身之道,通神玄妙之門。穎陽書曰:我身本空,我神本通,心既無礙,一切無礙。誠哉至言也!夫天道無為,自然之教即是空身之法,空神之門。若也,門空神通,與道合同,便能大包天地,細入微塵,坐在立亡,出入元問,舒卷自由,元可元不可也。此皆得一之元,淑美凝真,天道妙用所致也。

體性剛柔。
此一句,說得一之元,淑美凝真,道成之後,分身解脫,便是無形妙法,真如法身,能剛能柔。柔即攬之不盈手,剛則貫串金石。《西昇經》曰:天下莫柔弱於氣,氣莫柔弱於道。氣之所以柔弱者,貫串萬物,物無不包,包裹天地。故曰:道象無形,出有入元,神通變化,卷舒自由。故天地莫柔弱於道象之體性也。

丹霄碧虛,上聖之儔;
其丹霄、碧虛,並是金闕玉清之分野,諸天帝道君所居,有三清官闕,自非上聖高真不可寢宴。丹霄之上碧虛之中未聞下界上壽肉身仙人造次得遊其問耶。且虛空官室,不處鴻毛,豈有下界肉身仙人得遊元色之界!有得一之元道成之後,位為三清真人,然後太上下名目,白日賓天得居丹霄碧虛與諸天神仙大道君以為儔倡,不與下界地仙為儔也。本乎天者親上界天仙,本乎地者親下界地仙。《易》曰:物各從其類。高下異品,仙階邈不相接也。其所居亦非地仙可到也。

百歲之後,空餘墳丘。
此兩句,說守一道成之人,解蛻賓天之時詣彼金闕玉清受書位為天真真官。原夫天真上仙几欲解蛻賓天,例不動曜世人聞見,皆港遁默化,隱景藏形而去,或用藥杖代形,以作告終之衛。其將蛻之身即港登飄車,詣於名山仙府,何彼迎官儀衛,然後受玉策之文署仙府之任。若然者,百歲之後空餘墳丘,若發襯看之,例聞留衣蛻而已,或有劍杖代形之具,世之愚人多有識不及遠者,或聞此說將信,將疑皆曰:我聞天界神仙例皆白日上昇,乘雲駕龍,笙歌沸天,引去如此光明,驚駭世人,始可聞之得道非虛,如何稱潛遁默化而不能自明,愚所未諭也。棲真子笑而答之曰:且下界肉仙尚恥形與物接,言不肯與世交,況是天界神仙元形之形者乎。且夫得道多門,品位高下不可備錄,唯此守一之元是至高無上之道,道成之後,位極天真大神,位超無色之界,皆位登玉清,唯昔漢朝有太元真人茅君,師西城總真王君受守一之元,道成之後為太上所召,當召之時自咎自責於上帝諸天帝前,恥作潛遁默化,今特願動曜人問世人聞見,意者,欲將白日上昇笙歌儀衛沸天引去,以誘向下二茅,令知仙道遺盛,下視人問卿相若螻蟻,殊使用信心歸於仙道故也。時太元真人二弟,後漢俱卿之任,不信有神仙可學,故以盛觀動曜誘之,使二弟知世上如夢,仙道實貴盛,可以長久,然茅君得無自鄙恥量窄也!茅君賓天之時,迎官儀衛感動天地,驚駭鬼神,自有本傳,不復備迷。大几世人跼於常見,識量淺劣,又安能度量神仙邪?只如止勒塘者,豈能料得滄淇淺深也?且上聖天真下觀世問榮競之輩,如觀螻蟻耳,又安足以毀譽哉!然實有愚下之徒,厚誣神理,巧蘊機心,以干名利,但務欺負,曾元端實之言,註聲賣虛遞相迷誤,空有責生之名,都無重道之志,謬稽顆於圖錄,競傾貨於金丹,不修仁德,但行希得,其可僥求哉!誠為害生趣罪與道永乖馳走,索其道考之犯女青科律者,亦萬萬皆是也。既不遇明師,例執偏桔,几見積生之厚業,步步走歸死鄉,一朝氣竭形桔,宛是促齡穢質,色謝之後理合化形泥土,將死之時,仍誑時贊,自稱得道,或云尸解,潛有所謂窮通之理。理實無聞,但發棺驗之,骸骨而已,何依蛻劍杖之哉!

守-寶章

玉清無色,天帝之女,守一寶章,事同一源,因而附之章曰:

道無為,
出以明天道。夫天理正道,唯元是為,唯有是反。反,天常也。《道德經》云:至道元為。元為守虛元,守自然,知其白,守其黑。黑者,杳冥。杳冥,空無寂寥,不著一物而凝空心。《南華真經》曰:廖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然後內不分己身,外不分天地,寂然閑淡,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此真契虛元,元為自然天理也。老君《定觀經》云:守元為,自然天道。但覺一念起即須滅除。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老君《西昇經》云:名之為上孝養母身乃長久。夫有以元為母,元以虛為母,虛身死是也。虛以道為母,道以自然為母。自然者,無為之根本,仙真之化元也。

無不為,
天道玄理,契入元為,非總不修為,非任自然而自然死,成仙也。《內景經》曰:神仙之道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內顧密陌真之真,真人在己莫問鄰。結精育胎化生神,留胎止精可長生。此為道之有。所言道之無者,身外之物,珍寶之徒,色聲滋味,萬物章章,害我生命,盜我衰殘,元論貧賤富貴,不覺形神為外物所害,害生之物皆日失道,其所以如此者,我所不為也?《西昇經》曰:世人皆以色聲滋味為上樂,不知色聲滋味禍之大朴也。是以聖人知之不,欲,以歸於元欲。故《陰符經》云:萬物與人之服,禦人以衰老。老君告尹喜曰:世所以輕命早終者,非天地殺,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也。以其有以其形,動,以其生生之太厚也。夫無生者,賢於養生,是元不為也。《南華經》云:達生之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元奈何。夫為道養生之人,叉先以物,物有餘而生不養有之矣,世有明道之人,行不及言,言不貴行者,萬萬皆是也。

可心證,非智知。
天道元形,杳杳冥冥,可以心冥默證,非世智所能窮盡。若以世智言傳口授者,道之贏也。夫玄解證道之心,如樂人彈弦吹管相似,至於微妙之音,指下而生。此微妙之音,即不能言傳口授。授之弟子,但抑音聲悲而已,言莫能盡也。

何謂知?何謂證?
此兩句是覆問之詞。

知遣智,
此言既明分天道以後,見蕩蕩分明,即廖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冥於天道,是之謂含光藏暉,滅進匿端,內既得之鈴固守之,使冥其心而無心,冥其身而無身。日證道之人也。

證虛應,

凡守一之元,身中空虛,即天道入身。《西昇經》云:人能虛空元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是名歸道之人。虛元應效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也。若然者,又資虛卻其身,空卻其心。《西昇經》曰:身之虛而萬物至,心之尤而和氣歸。當證之時,心不著物而凝其思,是之謂內抱和淡,心冥元神也。

應元從,
天道應效,無所從來。證之者,不知所然而然,自然矣。夫虛元之為應也,元神虛,覺虛即與天道之氣通。心與道通者,得之矣。老君設元為之教,教人修道即是空其心也。空其心者,可謂心與道冥矣。夫為道空心虛身耳,心虛即天道降於心中,天道降即元神靈,元神靈即通於天道。若然者,一切元礙,元所不通也。內自知之,非可說而明矣。

心乃通,通於一,萬事畢。

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子能知一萬事畢矣。而況元神通於一者耶元神通於一者,是守一之元,積功煉形,形與虛無自然無形道氣合為一體,即萬事畢矣。若通於一之身,遍滿虛空,能包容千億,世界悉在大身之中,變為小身,細如微塵,小身之中,又能容納千億世界,神通至此,始云萬事畢矣,可謂道人也。

一為根,
一者,天地之根,神仙之源,萬物之母。天得之清,地得之寧,萬物得之而生,人得之而靈。靈即元神通於天道矣。一者,本是大道,神仙根也。

事為門。
得一之元者,守太上心印也。太上心印者,事也。事者,是守一之門耳。世人縱能明一之根,若不得入守一之門,即元無門可入。不入其門,亦不明五千文字。《西昇經》一云:一天地清靜,皆守一也。是亦由門而入。故曰:事元事,味元味。若然者,事歸於一矣,存於守一身中者矣。

事歸一,一常存。

此兩句,言皆生於一,歸於一。一者,生死之根,生化之源。唯有太上心印,獨為守一之門,得一之元。一入人身,人身常存。存即存矣,要得積功,方可神仙度世也。

存莫有,假言守。

夫守太上心印之事,假言守神耳,非有心於守神也。夫守太上者,不欲有心,又不欲元心,但常凝然,以全正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通元神,元神即冥於天道矣。故《內景經》云:虛元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勿令污。行息翱翔入天路。

守虛無,自長久。
此云天道,只在守虛守無而已。雖云假言守虛,守無之道,先虛其身,身使如睛空之狀。勿令食氣所污,是不言不食,不窺不視,可謂守虛極也。又須空無其心,守一人心。喻如人眼,根相似,但有微塵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入心,心則動亂。要而言之,空無其心,其心如澄一盞濁泥,汁澄之,不可得清,若也濁時不禁一撓,守一人心難清其神,易濁其神,氣正如澄,盆水也,若常能虛,為身元為,心道常歸於身中矣。夫天氣常存人腹中者,自然神仙矣。神仙長存,可與天同壽矣。

玄珠心鏡註竟

玄珠心镜注—真一子

玄珠心鏡註

經名:玄珠心鏡註。題街嶽真子註。題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術類。

玄珠心鏡註

衡嶽真子註

守一詩

得一之元,

夫言一者,是無形天地之始。氣,生化之玄元,老氏強名之日道。夫生之元,即是混沌未分之初,窈窈冥冥之際,無名無狀,亦日自然。莫知其後,莫知其先,高不可極,深不可測,含陰吐陽,以彰三光,大包天地,細入毫芒。世有明之者,可謂知一之元也。老君謂尹真人曰:吾思此道,本出窈冥,愚不別知,自謂適生。又曰:吾抱元守一,過度神仙。已上並是老君《西昇經》正文。老君《內觀經》說一之元云:道不可見,延生以明之;生不可長,用道以守之。生道若合一,即神仙長存。夫言生道合一,即是身入無形,與道合同一體也。《黃帝陰符經》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又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又曰:陰陽相勝之衍,昭昭進乎象矣。此真知生化之玄元者也。
匪受自天。
此一句,謂世有得一之元,便能堅苦寂寞,冥心煉形,自然神凝形釋,骨肉都融,冥彼化元,解蛻分身,出有入無,坐在立亡,飛行太虛。既已知之,叉固守之。日有應效,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不爻更待天人為師受事而後修行也。但世有明師心經此門透徹化元者,便可為師,信受操行也。但問志之如何耳!道成之時,交游仙聖,別當授事,或賜靈藥,即不可預載也。
太無之真,
此一句,說天真之中位極高也。

無上之仙。

此一句,說天仙之中位極高也。世有得一之元,抱元守一,道成神凝,解蛻升彼玉清,或署太玄之真,或拜無上之仙。其中功用覺觸,具載下文也。
光含影藏,
此一句,言欲成高真之時,功用既至,叉先光含影藏,是骨肉都融,神凝形中,名日天光內燭。此即純陽神熙含身,自然無影,故言影藏。積功至此,暫欲染世之塵垢,亦無因而得也。不息此道應效遲速,但恨世無高仙之才,焉能耽此心耳?有其才叉遇其師,此亦自然。神仙主司,潛相扶會,道不負人志也。
形於自然。
此一句,言守一之人功用堅苦,自然光含影藏,即窈窈冥冥之中自然凝形成就。故《西昇經》云:忽無就形,知非常生。又言:形未凝之時,在冥冥之際,純陰共和合純陽,不獨顯分。又曰:無形之中有形生焉,冥冥之內希夷明焉。如是則出有入無,分身百億,上即朝玉清,寢宴太極,帶索人問,遁俗無悶也。

真安匪求,

此一句,言道成形凝身中,非外力所能致,非智巧之能凝,皆須冥心無心,冥身無身,若苟有身心,即神不凝矣。
神之久留。
言守一功至則神凝,真形安在我子官之中。夫言子官,即是男子之氣海,女人謂之血海。真安在子官,名日神之久留。非智巧外力所政,皆守神一,積功堅苦,歲月深遠,方見成形。要而言之,《西昇經》云:神不出身,壽命無期。又云:藏人於人而不出,藏身於身而不現,然後天道盛矣。又曰:無心之心,無身之身,是謂道。人但能神莫出身,自然與道長久。又曰:神生形,形又生神,然後形神合同。
淑美則真,
此一句,言陰陽和淑之際,凝神之初,真狀分明,變化自在。道之生化萬物亦爾,但非久耳。

體性剛柔。

此一句,言道凝成真人,是無形之形,體性剛柔。所謂柔者,天下莫柔弱於黑,黑莫柔弱於道。道所以能剛者,包裹天地,貫串萬物。金石雖日堅剛,皆為道之貫串,故言天下莫柔於道,莫剛於道。道成之身,亦能貫串金石,大包天地,細入微塵也。

丹霄碧墟,
此一句,丹霄碧墟是三清之分野,玉京金闕之地名,諸天尊皇帝君之所居。夫得一之元,修守堅苦,道成神凝,悉歸此地,位極天官,還為尊皇帝君也。
上聖之儔。
此一句,是諸天尊皇帝之殊號,天真大仙之總名。言得一之元,道成解蛻,升彼玉清,與諸天尊皇帝君為倡,不與下仙儔也。
百歲之後,空餘墳丘。
此兩句,言此道極高,冠眾仙之首。既得成者,自然識量深遠,不欲動耀世人視聽,表光曲飾肯比。夫中仙乘龍騎雲,白日昇天而已哉?夫神仙貴滅迸隱化,或藥杖代形,劍履隱蛻,既代作屍形,任冤家骨肉類悲苦哭,真身即潛,發飄車遙詣洞臺神仙之府,然後上帝遣玉女賜靈藥,始蛻而去,不其高哉?悲夫!世之人未有一善恥人之不知,掉頭雀躍,仙聖為寒,心諭彼地蟲朝菌,雖欲強速,亦無因而得也。且大地下仙尚形,不與物接,言不與世交,況神仙無形之形者乎?百歲之後,但發襯看我,空餘衣蛻劍杖而已,玉清之上,天帝之女也。

大道守一寶章
道無為,
道經曰:至道無為。無為,謂守虛無自然窈窈冥冥,閑淡寂寞,不著一物,而凝其心。故《南華真經》云:車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然後內不知一身,外不知天地,寂寥澹泊,不聞其聲,不見其形。此真無為也。《老君定觀經》云:守無為自然之道,但覺一念心起即須滅除,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老君西昇經》云:上道養母。常能養母,身乃長久。夫道以虛為母,虛以無為母,無以自然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常能養根本者,真得虛無,無為之道也。
無不為。
夫道無為,非不為也,言守無為亦有為矣。言不為其道,道之無者,諸身外之物耗我精神,伐我性命,無論貧賤富貴皆不覺形神為外物所役,遂至衰老病死。故《西昇經》云:世人皆以色聲滋味為上樂,不知色聲滋味是禍之大朴。故聖人知之,不欲以歸於無欲。《黃帝陰符經》云:萬物與人之服御,盜人之氣,以衰老。老君謂尹喜曰:人之所以輕命早終者,非天地殺,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耳,以其生生之厚也。夫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南華經》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以為奈何。夫養形鈴先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豈唯愚不道者哉?世有達道之言者至多,行之及者少。是以聖人貴行不貴言,此例皆諭道之無者勿為也。
可心證,非智知。
此兩句,言至道無形,可以至心,行之者默覺證效而已,非世智聰辮所能悟解也。
何謂知?何謂證?
此兩句是覆語。
知遣智,
此一句,言既知之後都遣智慧,晦跡韜光,世貴聖人聖,不貴聖人愚。
證虛應;
言守空虛無為,久而神效,如響應聲,如影隨形也。
應無從,
言至道應效,無所從來,不知所然而然,但覺無為自然之中神通自在者矣。

心乃通。

老君教人修道即修心也,修心即修道也。'蓋心者身之神也,心空虛無為,久即明道。明道則神通,神通之人無所不通也。但行至自知也。
通於一,萬事畢。
老君謂尹真人曰:子能知一萬事畢。況神通於一者,謂抱元守一,身入無形,與虛無自然無狀之狀,一熙合為一體,即萬事畢矣。此身化為大即能包萬有百億世界,化為小即能入一微塵,一微塵之中,又能容百億世界,神通至此萬事畢矣。
一為根,
夫一是大道之根元也。
事為門。
夫得一知一之元,得太上心印者事也。事者,守一之門戶耳。
事歸一。一常存。
此兩句,言萬物皆生於一,死於一,得於一,失於一,去於一,歸於一。又言:守一之事,功成歸一黑,即身與虛無自然無形一熙常存矣。餘在下句也。

存莫有,假言守。

此兩句,一黑常存,自身莫令有熙。夫言守者,假言守耳。故《黃庭內景玉經》云:虛無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此不當污,行自翱翔入雲路。餘在下義也。
守虛無,自長久。
言但守虛無,自然形神與道自長久也。《老君定觀經》云:夫學道之人心有五時;第一時,心動多靜少;第二時,心靜多動少;第三時,心動靜相半;第四時,心無事即靜,觸著還動;第五時,心無事有事,觸亦不動。心到此地方可夷心註玄,抱元守一,形神空寂,似有志矣。其後觸覺,道用日新。夫得道之人,心過五時,身入七侯,第一侯者,宿疾普消,身心輕暢;第二侯者,填補夭傷。還年復命,超過常限,色反童顏;第三候者,延壽千歲,名日仙人;第四侯者,煉身為熙,名日真人;第五候者,煉熙為神,名日神人;第六侯者,煉神合道,名日至人;第七候者,超出三界,位為虛皇大道玉晨之君,其於通神通靈,智周萬物。隨候鑒明今世之人,學道終身曾無一侯,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而自稱得道,求諸通理,實所未聞者也。

玄珠心鏡註竟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晋-许逊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經名:靈劍子引導子午記。原題許放陽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街類。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許旌陽述

夜半子少陽之氣,生於陰分,紆伸轉掣。

《混元經》:戌亥子三時,陰氣生而人寐。既寐即氣滯於百節,養生家睡不厭縮,覺不厭伸轉掣,務令榮衛周流。
鼓腹淘氣。
《淘氣訣》:閉目仰面,停兩手於乳間,側立兩膝,舉腰背,鼓氣海中氣,使內外轉,呵而去之,不使耳聞,一九二九止。凡欲服氣,須淘轉呵出,獨令宿食消化,故氣出盡,然後始可調而服之。服氣人睡覺,。乾舌澀,是五臟熱,即大開口,微呵數十遍,侯喉中津液出,是熱退而五臟凉矣。

踴身令起,平身正坐,兩手叉項。後仰視舉首,左右招搖,使項與手爭。次以手攀腳,稍閉氣,取太衝之氣。
太衝二穴,在大指本節後二寸,骨罅間陷者是。
在挽如引弓狀,右挽亦如之。
《大洞真經·按摩篇》:叉兩手乃度,以掩項後,仰面視上舉首,使項與手爭,為之三四。令人精和血通,風氣不入,能久行之無病。畢,又屈動身體,伸手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為之各三。《華陀別傳》云:人身欲得勞動,但不當自極爾。體常動搖,穀氣得血脉流通。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形體亦然。真人導引,蓋取諸此。《元道經》云:元氣難積而易散,關節易閉而難通。故修生之士,以導引為先。
氣息平定,內視神官。
眉間一寸為明堂,深三寸為洞房,上入三寸為上丹田泥丸宮,中丹田為絳宮,下丹田為氣宮,各有神人,故曰神宮。

叩齒及牙,

先叩齒當門,小嗚。後叩大牙,大嗚。《真誥》云:叩齒所以警身中諸神,神不得散,則鬼氣不得侵。
捏目四訾。
《太上三關經》: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兩訾。閉氣為之,氣通即止,終而復始。常行之,眼能洞見。又云:導引畢,以手按目四訾,三九過,令見光明。是檢眼神之道,久為之,得見靈也。
摩手熨目,
用兩手掌側立,摩掌如火,有硫黃氣乃止,開目熨睛數次。
對修常居。
《內經》云:常以兩手,按眉後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書。亦可於人中密行之,勿語其狀。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眼生暈,和營精光,長珠徹瞳,保鍊目瞳,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一名真人常居。真諺云:子欲夜書,當修常居,真人所以能旁觀四達八遐照燭者,實常居之數明也。《紫微夫人語》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兩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兩眉之角是徹視之津梁,天真是引靈之上房。
灌溉中岳,
《消魔經》鼻欲得按其左右,唯令無數。令人氣平。所謂灌溉中岳,名書帝録。
俯按山源,

紫微夫人云:俯按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側在鼻下小谷中也。楚莊公時,市長宋來子常酒掃一市,常歌曰:天庭發雙華,山源障陰邪。清晨按天馬,來詣太清家。真人無那隱,又以滅百邪,常歌此乞食,一市無人解其歌者。乞食公,西岳真人馮延壽也,周宣王時史官也。手為天馬,鼻為山源。每經危險之路,廟貌之間,心中有疑忌之意者,乃先反舌內向,咽津一二過畢,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攝兩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隔孔之內際。鼻中隔之際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魂臺。手按山源則鬼井閉門,手薄神池則邪根散分,手臨魂臺則玉真守關。於是感激靈根,天獸來衛,千精震伏,莫干我炁,此自然之理使然也。鼻下山源,是一身之武津、真邪之通府。守真者所以遏萬邪,在我運攝之耳。
營治城廓。
《消魔經》云:耳欲得數,按抑左右,令無數,使人聰徹。所謂營治城廓,名書皇籍。
擊探天鼓,
天鼓者,耳中聲也。以兩手心緊按耳門,以指擊其腦戶,常欲其聲壯盛,相續不散。一日三探,有益於下丹田。或聲散不續無壯盛者,即元氣不集,宜整之。
拭摩神庭。
《真諸》云:面者,神之庭各髮者,腦之華。心悲即面焦,腦减則髮素。《太素丹經》云:一面之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極匝。令人面有光澤,皺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謂山澤通氣,常盈不沒。又云:勤而行之,手不離面乃佳。
上朝三元,
《真誥》云:順手摩髮,如理櫛之狀,使髮不白。以兩手乘額上,謂之手朝三元,固腦堅髮之道也。頭四面,以手乘之,順髮就結,唯令多也。《 黃庭經》 云..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其中。

下摩生門。
《黃庭經》云:兩部水王對生門。生門者,臍也。閉內氣,鼓小腹,令滿,以手摩一周天。
山巔取水,
此在口訣。氣海與腎相連,屬壬癸水,性就下水,歸於海。不能獨升,必以陽配。陽既下臨,陰即上報。故化為雲霧,蒸為甘雨,潤澤桔槁,百骸九竅,無所不達。煙蘿子所謂:火逼水雲,濛濛五行,相運會成功。啟玄子亦云:無出則不入,無降則無升。

海底覓火。

此在口訣。世人不蒙師授,多將心火為火。火屬神,且內中鑪鼎在心下,得心火為火,其火在鼎上。千經萬論言:火從下發,未聞火從上來《周易》卦有水火既濟。是上水下火,火自臍下起,水在鼎中生,故曰上水下火。訣云:但從山頭取水,海底起火,重陽中取汞,重陰中取鉛,故行有路,取有時。世人竊用其道,不受口訣,反受其病。《通真子歌》云:解接無根木,能挑海底燈。古歌亦曰:還丹修煉本無形,元火烹來即漸成。須信神仙路咫尺,朗然飛步上青冥。
養虎咽氣,
此在口訣。陰真人云:若欲長生,當服內氣。《素問》云: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天氣者,內氣也。《陰符經》云:天生天煞,食元和之氣。天不能煞,地不能埋,名之曰真人。故修行之士,饑食元和之氣,渴飲華池之水,老子所謂實其腹者,此也。若未絕粒,人欲服氣,當須少食,務要腹中曠然虛淨,然亦無早晚,腹空則咽之。然而所以要口訣者,服氣須分內外,辨清濁,別咽喉。不分內外則吸邪氣,不辨清濁則無分兩,不別咽喉則不入胃脘。
偷龍咽津。
此在口訣。人之得體,始於北極元泉之下。元泉者,真一也。自丹田上朝舌下二竅,謂之神水、華池。咀嚼至濃,養生家名曰鍊精含虛。鼓漱攪成大藥,其數一周天,赤龍不能勝載,方為鉛汞重寶。內想神宮,微微出氣作意咽之,直令喉中作聲,下入丹田中凝結,如難子潔白狀。《紫河車歌》曰:左為日兮右為月,兩半同升合為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黃如橘。中有佳味甘如蜜,子若得之慎勿失,審能修之仙道畢。《內景經》亦云:舌下玄膺生岸。又曰: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命長存。《赤城長生記》人身上之津液,非漱咽則無以灌溉於五臟,發其光澤也。

離卦用九 ,坎卦用六 。

太白真人云:五行顛倒衛,龍從火裹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又曰:欲知顛倒術,相尅乃相生。又曰:欲知顛倒由離坎,須識浮沉定主賓。《草堂歌》曰:若欲學長生,先須筭五行。五行不顛倒,還丹不解成。會得五行顛倒,方知利中有害,害卻成利。珞琭子云:每見凶中有吉,吉乃先凶。《陰符經》所謂: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且以天地萬物觀之,無有不顛倒者。然須識真五行,方解顛倒術。曹真人云:五行處處有,豈是真人惜。歡識五行真,一水還一石。鄭真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一水一石之謂丹。又歌曰:為得鉛中金,兼得石中水。蓋水中出金,石中出液。
所謂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日南午,太陰之氣;乘於餘陽,燕坐。

燕坐者,儒家所謂潛神,釋氏所謂坐禪。左玄真人云:夫欲修生,放拾外事,無令干心,然後安坐內觀於心,若覺一念起即除滅。其法,要於淨室,寬衣疊足,蟠坐閉目安穩,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則元氣自復,兀然而住矣。
調息,
太白真人授沖和子云:神廬者,鼻也。夫欲安元和之氣,先淨室中調,令氣微微然。小則生之門,大則死之路,故生死之機在此矣。啟之又不可,閉之又難為,但令微之。又微不得令奔而口吐。故《老子》云: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容成子吐故納新,察鼻之出入。內觀經云:元氣入鼻,灌泥九也。《保神經》云:欲得延年壽,無過治髓門,髓門者,玄牝之門也。
心無外緣,
《黃庭經》云:臍下一寸,名曰下丹田。《劉真君歌》曰:欲得不死長在天,須將元氣守丹田。大抵心無外緣,是真人初修道法。所謂收視反聽其法要,喘息不出於鼻內,思惟不離於身中。《老子》云: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皆此義也。
以神馭氣。
尹真人曰:若神能馭氣,即鼻不失於息。真人以神為車,以氣為馬,終日行而不失。上至泥九,下至命門,二境相通,可救老殘。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吸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神氣相合,子母不相離,即當內結,求死不得。功成之後,男子關元無聚精,女子臍下不結嬰。若神氣各馳,情為慾牽,元氣下降,自不能制,遂有畎洽之憂。若息息之中,神氣相持,子母不離,雖有會合,常味於無味,乃於得術矣。西竺迦葉留形,馬明龍樹並得此,密傳於世。得聞此者,皆累世積福,於仙錄有緣,乃可遇之。古歌曰:若欲長生學伏心,莫觀他事去來今。但向定中神氣合,何憂不至大仙林。

閉神廬以定火候,

《草衣子歌》曰:探鍊鉛汞在午前,一陰生即破其乾。所以修生之士,陽時則服氣,午後只閉息而已,所以鍊陰也。《赤城記》所謂:鍊氣者,閉息也。閉息千日,則五臟不交,六腑不傳,百脉不行,百關自奏,神氣自御,萬化自定。天地不能盜其體,陰陽不能衰其形。從一至十,從十至百,從百至千。閉息一百二十為小乘,閉息一千二百為中乘,閉息一萬二于為大乘。晝夜計一萬三千五百息,呼吸計五百四十動為一息,去仙不遠矣。其術湛然,無思澄心,燕坐昂頭,瞑目閉息。以右手第二指第三節,謂之生死門。受神之所,乃以數珠按之,心默數之。息急即右轉咽喉,不可令大急,急則微出外氣,復吸則止。此在口訣。
開生門而復嬰兒。
胎息者,抱一守中之法也。嬰兒在腹中,取氣於臍管。十月脫胎,即取氣於神廬。真人鼻無出入,其息深深。《老子》所謂復歸於嬰兒者,胎息之謂也。《胎息歌》云:鼻口非呼吸,方為胎息功。雖居宇宙內,如在胞胎中。世人為生門有臍,蓋閉塞所以氣出不得。臍虛之後求息,則息自然氣從此處出,鼻中無息也。蟠足正坐,兩手交在臍上者,為臍虛存一之後,應從此處出也。
聖胎內結,握固凝然,衛生之經,思過半矣。自子至午為鍊陽,自午至酉為鍊陰。陽主乎動,陰主乎靜。陽不欲溢,陰不欲覆。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然而知之非難,持之在久無間斷,與道相應,則內外俱進,而還丹之事可議矣。
《谷神論》含津鍊炁,吐故納新,上入泥九,下注丹田,謂之內丹。陽龍陰虎,木液金精,二熙交會,烹鍊而成,謂之外丹。修道之人,先成內丹,後鍊外藥,內外相應,即政神仙。煙蘿子云:真外應丹自來金。華山人云:只修真氣不修丹,到了多應變化難。定機子亦云:雖是長生客,未為拔宅仙。更須修大藥,方始得飛仙。

引導訣

並閉息,為之息滿,急則微微吐放。
仰托一度理三焦,
雙手極力向上,如擎天狀托之,左右各三次。
左肝右肺如射鵰。
先左引,次右引,極力為之如前。
東肝單托西通腎,
右手握固,柱右腎堂,左手極力托之。左手握固,柱左腎堂,右手極力托之。左右各三次。
五勞回顧七傷調。
右手抱左肘則左顧,左手抱右肘則右顧,皆極力三作。
游魚擺尾通心臟,
雙展兩臂擺之,數多為妙。
手攀雙足理於腰。
正坐舒展雙足,以雙手取足心,極力三攀之。
次嗚天鼓三十六,兩手掩耳後頭敲。

雙手緊掩兩耳,叩齒三十六下,以第二指敲耳後骨。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竟

玄珠歌-唐-通玄先生

玄珠歌

經名:玄珠歌。原題通玄先生,當為唐道士張果。底本出:《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衍類。

玄珠歌

通玄先生撰

解採玄珠萬惡除,盡今得道入清虛。乾符顯出真金行,備在逍遙三卷書。

宮闕樓臺表道軀,不留命本敵洪鑪。元神散走枯庭在,拋盡玄珠一物無。

塵心不識體中天,空敬靈儀擬覓仙。自有玄珠不知處,何年歸命入丹田。

多恃聰明強是非,縱聞法要亦相違。若能不出長生寶,結作玄珠透紫微。

饅求土塑及丹青,空看經文道豈成?自有玄珠無價寶,幾時覺悟駐神精。

明暗同源人不知,若能曉了自幽奇。玄珠定是含光主,永住真宮月魄池。

落崖溪畔整神機,解把金關閉命扉。為得玄珠鎮靈府,一真行處一光輝。

元真散走不能肩,積毒縱橫壞百靈。豁盡玄珠無上寶,醉中生死幾時醒。

沖和海裏育元精,中有玄珠壽命成。不鍊不凝拋欲盡,何如黑處頓教明。

解通神息體藏珍,與道相違便失真。若遇玄珠結中道,自然成就化金巾。

凡情積濁污天門,豈識玄珠性命根?生處莫令流浪去,當時清諍不迷昏。

玄珠振動破魔群,昭著生門白黑分。向裏修持堅固後,道成方識九霄君。

欲採玄珠日月奔,先須火發制靈根。朝元萬過金精結,此是登真第一門。

玄珠常處洞房居,日月融來渾太虛。真遣瓊環隨液化,光明不絕照神廬。

玄珠玉樹有根苗,水際連天永不凋。真火含虛如赤日,金華結魄六時潮。

早須烹取太陽酥,喫著元神永不枯。若要形超化金骨,玄珠向裏有醍醐。

逍遙常飲月魂津,灌溉靈根道德新。留寶去塵光不散,玄珠照曜五通身。

往來出入改嬰孩,順逆參差致禍災。盡有玄珠同一處,因師與指住丹臺。

玄珠鼓吹法雷霆,雨滿中池變八瓊。從此光明徹天上,五雲行駕到蓬瀛。

用心萬種事多端,何似歸元向裏觀。捉得玄珠令換骨,形超碧落駕金鸞。

安閑日夜不曾奔,裏有玄珠開一門。蕩盡塵勞分日月,直交至寶入崑崙。

因師傳祕頓無爭,抽卻玄關一道明。天樂至今聲不絕,玄珠果滿赤龍迎。

點檢光芒八道分,解吞真火體中焚。玄珠開庾三清界,待了齊驅五色雲。

未悟真元恍惚驚,任心貪慾恣三彭。玄珠到處無能染,寶滿瓊池達上清。

玄珠得了永無爭,不出丹元結寶成。因轉淘澄輸似月,尋常清淨顆中明。

玄珠失卻落址墟,流浪輸迴錯卷舒。魂魄若凝如日月,體同天地合清虛。

玄珠結魄一時沖,送入瓊樓最上宮。恰似蟾光能出沒,自然輕舉入雲中。

從前搬運幾多人,只把凡形頓出塵。千萬天仙行此術,玄珠照耀一元貞。

因師指動日光隨,解把玄珠化羽衣。功滿得成無上道,未登雲路沒人知。

逍遙著述顯虛無,不出身田指道軀。內祕分為上中下,尋蹤盡道得玄珠。

玄珠歌竟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養命機關金丹真訣

經名:養命機關金丹真訣。一卷,不署撰人,疑出於北宋時期。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眾術類。

養命機關金丹真訣

第一崇籥中,生天地,變乾坤、日月、星辰,此是瞑津混源,清濁黑白為一。乃從黑生白,濁中起清。清者是陽,為天是命;濁者是陰,為地是性。從一生二,方生中和,為之正黑。立人之根源,從黑而生血,血化為精,精轉黑運,便生榮衛。榮衛相兼,乃入真道也。其蒂擊得共一也。
第二崇籥者,名日胞圓,如雞子,上連蒂。蒂上有兩弦,巖細如線,左主於精,右主於溺,續命乃生於黑,引精而成髓,髓變於肌膚。肌者為膏,膚者為血,膏為黑為液,血成津。津液入尾閒,有三竅,左竅主引於精,右竅主引於血,中以行黑,引於精,精引於血,血化為精。精者是人之性命基本。按《陰符經》云: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第三上宮者,腦神門,閉烹嗽於液。液者於舌下有三竅,下應尾閒關。三竅者,左者名日日魂,為金關;右者名日月魄,為玉戶;中者名曰玉泉,萬神所會之門戶,名為玉關。玉關潤,即黑以流轉,玉關燥,即體以枯悴。修養之機要,以烹嗽咽掖,歸於下源,化為金津,方生血,血化精,乃得黑`順。左右轉通,入於崇籥。從索籥中返,過於尾聞,乃會幽闕。幽闕者,是兩腎中也。
第四幽闕前,名曰黃庭。其精黑血,從腎而運轉,至於臍。臍者,萬神會之庭。其精黑血,從尾聞關返上,卻以先左轉,朝於黃元君,是木之祖,乃成鉛也。
第五從黃庭卻右旋,返歸幽闕,入中幽庭。其精黑血得於土,從土合為一,名!日一黑。是初九之位,方生於四黑,乃名鉛。鉛者,是陰中之陽,外黑者是錫,白者是金,此是水中金也。
第六其鉛中金,從幽庭逆行。幽庭者,應於北方,所以謂之坎男,迤漸逆行,上歸崑崙。項有金鎖關,未透須用掣擺,候金鎖關開其兩扇,方始得朝白元君。其鉛中金卻化變為真精,名曰魂也,是木中之黑。其黑經於中池,入於陰位,乃成汞也。
第七鉛入中池,乃化成汞也。中池者,泥丸也,其中有神,名日白元君,是腦髓之神。鉛日魂,鉛中白金者,為之朱兒。朱兒者,是木之孫,火之子,是陽中之陰。朱中出水銀,乃名朱兒。朱兒者,姥女是也,又為月魄,是水之黑也,乃見二儀也。
第八汞從泥丸中池流轉,左右飛伏,是水之真黑,其數三,如其薄霧,乃透上崑崙,入於阿耨池中流轉。阿耨池者,名日紫微宮,內有神,號日崑崙主。紫雲君是百神之主。乃將鉛汞為左日右月,轉行晝夜,昭一耀洞房,從於前,是木數五也。

第九木之真黑既備,為日晶,合甲位,內承肝,王在寅,而左旋,來赴玄冥。在眉一寸,玄冥洞房,是純陽之黑,已現青色,有如輪覆於頂。有似紫霧光輝,令人髮潤如新浴。此是尾聞關,運行左道,返於崑崙也。
第十水之真黑既備,為月華,合庚位,內承肺,王在申,而右轉,來赴玄冥。在眉問一寸二分,名日玉室,見純陰之黑,已現白色華蓋於頂,令人面白悅澤,常有光容,宛如冰結。此是中和之黑,從尾問關轉行右道,返於崑崙也。
第十一日魂者,木之正氣,為鉛為龍。月魄者,是水中之正氣,為汞為虎。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為金丹也。
第十二鉛汞相合,如春雪在洞房玉室內,象如日月,晝夜循環,乃透下盧門。盧門者,是鼻中有兩竅,其中和正黑,從洞房玉室透下,入重樓十二環,至玉臺。須是閉口飲玉池之津,其丹得津,方過重樓,所以綿綿若存,不入內,不出外,方度十二環,下到絳宮,朝於帝主。帝主者,心也,此是離宮藏真水也。
第十三鉛汞相合,來至絳宮,順流而行黑海。從黑海流入血海,血海流入精海,精海轉入髓海。髓海者,是臍也,臍相對,是幽闕,中間是黃庭。其中有一君,名曰黃元君也。其鉛汞到黃庭內,見黃元君,方始見其主也。黃元君者,真土是也。
第十四鉛汞相合,至黃庭內,得其真土,迤漸至於臍下一寸,名日神室。其中有神龜,飲其精黑,為物魂,乃成流珠也。
第十五鉛汞化成流珠,神龜吐納,流轉至神室,下二寸,名曰蘭臺紫府。其中有一室,名日玉室。室中有鼎,狀如壺,上方下圓,上下水火,名日既濟。鼎左有日,右有月,日者龍也,月者虎也,鉛汞入鼎,乃生於根要。其津澆溉生芽,謂之黃芽也。方成一變,是第一轉也。
第十六黃芽者,是鉛汞之根基,中和正黑之本。金木相剋,龍虎相吞,鉛化為嬰兒,汞變成詫女,如月初三日初現於庚地。水之正黑初生,此是坎戶含花,方隱正金也,方成二變,謂之二黑,是第二轉也。
第十七二黑者,日晶月華,龍虎之象。閉息納津,運行下元正黑入鼎了,變如雞卵。其中有丹,外白裹黃,水火相刑,如月五日現於丁,此是壬火也。其丹在鼎如薄冰,此名三變,謂之神符白雪,是第三轉也。
第十八神符白雪者,是嬰兒為陽,姥女屬陰,陰陽正黑相結,未成男女,其丹於鼎中卻化成流珠。但用閉息引正黑,鼎中作聲如雷。再以凝結作塊,以象谷神,現於四色,如月八日在子午相對,剋伏水火,謂之四神丹。此名四變,是第四轉也。
第十九四神者,是黑鉛中烹鍊出白銀,珠中燒成真汞。白金是精,精者是真水火。水數一,火數二,下元真黑結成白馬牙,用河車運載中和之黑,流轉丹田,循環石室。此名白馬牙,是第五轉也。
第二十白馬牙者,汞結成寶,在丹田中,如一珠之芽,色如春雪。甩河車搬運入中宮,下黃庭之正黑歸於下丹田。其牙變色如菊花之色,自於腦神閉口飲津,味如粟,香如橘,名日刀圭,又日河車。此名六變,是第六轉也。
第二十一刀圭者,是黃庭正黑,但以存想閉息,飲咽玉泉之漿,引行中和之正黑,其津甘美,亦日瓊漿,又日玉液,如月之望也。十五日乾三成其刀圭,化色赤,似一小山,在丹田中。有一神人,名日丹陽霞質,常守寶山,號日靈砂,是第七轉也。
第二十二靈砂者,是鉛汞結成寶,為七返丹就,在鼎中不動,如山鎮於下丹田,敗散陰黑,以成純陽。其丹色如雞冠,上有珠連連相聯,此名八變,是第八轉也。
第二十三七返砂者,是真黑成作嬰兄,是真性也,以通其靈,時來於臍中,動上返朝於帝主,流轉遍身,返老還童,髮白再黑。丹運周天之數足,名日還丹,入於中丹田絳宮之內,降於三尸,入於九城之內,自得三魂七魄之神,常來朝現道者之前。此名九變,是九轉也。
第二十四九還丹就,真性常存,日度三關,循環九宮之內。三田者,每田中有三宮,呂二如九。九宮有三殿,其中者有主,部轄諸神,與童不離於體,方可長生久視,名日真人也。
第二十五上丹田者,是頭也,後為泥丸宮。內有白元君主於此宮,管腦神六人,童子七人。腦神名為天父天母,亦日道父道母。泥丸上中頂為紫微宮,又日崑崙宮,其中有帝君,號日帝釋。部轄七十二神,童子二十四人,此日真人也。泥丸相對前面,名曰玄冥宮,其中洞房主管八十一神,三十六童子,名日玄冥也。此是上丹田三宮,其丹返上來朝,謂之七返人天也。
第二十六中丹田者,心也,上一寸有一宮,名日蓮花宮,其中有主,名日師父師母,管神一百二十,童子三十六人,各著錦丹之衣,披玉羅之被。其丹到此宮,變紫赤,名日懸珠,來還中宮。其宮名曰絳宮,其中有主,名日赤帝君,各著朱衣赤嘖,管火神三百六十,赤衣童子六十四人。其宮主管飲醞酬,謂之日金津。心下一寸名日關元宮,其中有主,名日龍帝,管神三百四十,有童子四十九人,各著五彩之衣。其宮主常飲雲牙津液,謂之五老雲牙也。
第二十七下丹田者,是臍下三寸,謂之丹田。有三宮,臍下一寸,名日玄元,其中有主,名日尉庭公,管神四百二人,童子一百二十人,各著青羅衣被,其中主常飲中山仙酒,令六神助護,鎮定石室之中,謂之日金丹。禽餐為鳳,蛇餌成龍,謂之金丹也。
第二十八仙人者,已積黑黑,自成其真,謂之日真人。朝守三一,暮轉五行,烹津嗽液,閉口屈舌,但以絕於五穀,常行體暢,抱養其丹,存神想黑,兀兀而行,四時引轉其黑,流轉遍身。常行沐浴,血化為白膏,通身透體,滑澤瑩明。始乃九還功畢,謂之日大還丹也。
第二十九紫青黃日,夜念此黑,自成雲,力加數倍,行如奔馬,永除憂慮,全要堅心志守清閑。其呎日:
龍虎真丹,下流到此宮,色紫青黃,聚則為七寶,散則成珠,灌度二十四節,應二十四氣,聚為七寶,分於十二。上六成陽,下六為陰,謂之乾坤。乾者是天,是父是陽,謂之金;坤者是地,是母,是陰是土,謂之九還也。臍下二寸名日黃庭內宮,其中有主,名日黃元君,管神四百八十四人,童子一百八人,各著黃衣黃績。其宮主常飲日魂,其津灌溉靈根。臍下三寸是日丹田,其宮名日蘭臺宮,其中有宮主,名日金公,管神七百二十人,童子二百四人,各著絳銷金縷之衣。其宮中蠕蠕不動,朝餐元和之氣,渴飲華池之漿,變成紫金丹。呎日:
肝神合明,腎神育嬰,上魂胎光,中魂爽靈,下魂幽精,七魄尸狗,伏矢雀陰,吞賊輩毒,除穢晃肺,急急如律令。
又呎日:
表黑九迴,敗魄邪凶,天獸守門,玉女執關。鍊魂柔質,與我相守,不能妄動,看形厚汝。汝若飢渴,聽入華丹,急急如律令。
第三十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但以絕穀,除於美味,准前修養,胎黑自成真也。
第三十一心者,一體之中,立成帝王,五臟之主。心以清寧,萬神之威靈,動靜常念前呎之言,持於四十九日,百神之靈。每有事而預先有神人來告,此是百靈衛護。其丹日有兩朝,旦現於頂,暮現於臍,謂之日靈丹也。
第三十二經歷六合,卯酉隱成。腎是本,腎屬水,心屬火,腎屬北方,謂之鉛,心屬南方,謂之汞。水火相成,謂之九轉,還丹之理也,名日離宮有象,象藏真水,坎戶含華,隱正金也。謂之真鉛真汞也。
第三十三卯者,東方青木之黑,為之日魂,名日龍,隱在離宮。酉者,西方白金之黑,為之月魄,名日虎,出在坎位。此是返覆之理,上合玉泉,下合金闕,玉泉津,金闕精,兩物陰陽相感在中黃庭內,得土之正黑,乃成紫金丹,還丹畢矣令人延年益壽,謂之真人也。
第三十四但以日飲五華,精黑自然成,如一株白玉,永絕思慮,嗜慾而自除。要行而意到便到,可閉息經千息,要坐要外,並無所礙。百脈調暢,肉墊體換,金筋玉骨也。謂之日鍊形生神,道於超凡入聖之理備矣!
第三十五元陽子命者,丹田,為其內有一龜,常飲中和黑,食於日精月華,要絕五穀五味。心行於德,見危者救,見厄者扶,見自身有禍,不要避之,其禍立除。災不能染,害不可纏,此是修養,入其真聖,謂之真道也。
第三十六沐浴齋戒,入室東向,約得萬遍,散髮冥目,五味皆去,真正黑還,夷心寂門。遍數已畢,玉女告子,至使六丁拜朝太上。後北向日:師授者,風羅金劍,割髮肌膚,登山液丹,玉景可宣。七祖兔受冥患,言致神仙。

此是修養機關,可以謂祕。若欲傳之,先觀其人可否,於家行孝,無虧於國,有忠得無忘恩,行積於人,福善無虧,不積十惡,受於師授身命,棄財如塵土者,方可與傳受。薄道之徒,重財輕命者,不可與傳,墜於師之九祖。祕之!祕之!任之!

養命機關金丹真訣竟

灵剑子-晋-许逊

靈劍子

經名:靈劍子。原題放陽許真君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衆術類。

靈劍子

序第一

夫欲學道長生,服氣為先。處俗求利名,名彰則利盈,名成則利生,氣成則延齡。是君子之抱命,豈小人之矜智。及文武俱備,可為佐國之忠臣。精氣雙全,乃是真仙之子。夫子稱予不知道本根由,乃問老子,方知道之是氣,形神不足,虛受辛勤。心願若偏,終無所得,心正則神調,神調則道氣足矣。

學問第二

凡守妙道,皆異形儀,非可造次求之,無不夙綠積德,盡有出世之相。或學問而舉動輕狂,或堅貞而一志淳直。不以眉出長毫、眼瞳倒側、耳目赤白,異於面額。齒三十六至四十二,當腹黑子,舌里通長,手垂過膝,耳與項齊,腳掌文通至根,手文川字相離。或額有乾坤之文,或胸文吉字、容儀豐麗。或毀汙身衣,或在眾人之內,蘊潔固之心,跡渾塵泥,垢膩不洗,日月燈前而無影。常行德惠於人,食速糞遲,尿珠毛孔。口方而項峰如角,日月之狀,或如麒麟龍虎之角,玉枕通犀而稜利。如此之人,亦易成道。志士貞信不退,盡獲超升,皆出世之真人,亦乃功成而拔宅沖天。智量高深,輕財重法,不爾官班仙府,雖無神通變異,終懷德而崇深,只候陰德功成,盡皆得道之儔矣。如無此相,虛役迷心,縱能飲冰食栢之勤,終沉下鬼。余又尋諸子,實痛於心,若伸之悟人,不退志行,有此相者,則易成仙道,亦數世於道中有大利益。方志心慕道,深有希生之意,急於玄牝當修者,皆於道門廣行施惠,有此異相功成者,皆積世勤心,至此生而得度矣。今生樂道修生切者,是積修之慶也。

服氣第三

形之所依者,氣也。氣之所因者,形也。形氣因依而成身體,魂魄跧而往來,降注為神,而生五藏焉。氣之為母,血之為子。血之為母,精之為子。精之為母,神之為子。神之為母,形之為子,未有無氣而自成形者也。氣因形有,乃魂魄偕之。神者,氣之母也。胎息者,想嬰兒而成焉,而號沖和,沖和則元和矣。出入呼吸之間,三元之內,毛髮之中,無不通透。皆了心君意臣,調制節之。無為事心,主安之。有慮有思,便失自然之理。心者,猛獰之猿火,巳午屬之。腎者,陰女之容儀,亥子窈窕之元根,故青龍白虎一飛一伏之能氣。日心之火為雲津,月濕之水為雲雨,相隨北坎,而行歸子亥腎海氣宮。向巳心之氣,上通泥丸宮,下補八屍百關,毛髮悉能應徹,故無礙元和理療千療萬病。心君發火,亘天地無有不焚,明然百穀五味,久行自漸稀之。初可三十六嚥,一乾一濕,存心中之氣,以意送之,歸臍下氣海之中,夾之日月。左腎為日,右腎為月,此乃兩畔同昇合為一。即先存思右腎為月,白氣入氣海中,從脊右邊,上至頂泥丸宮,眉間入三寸是也。卻存歷洞房宮;又歷明堂宮,守寸雙田下,歷十二重樓,歷絳宮,入氣海金室,日月照兩畔。又存左腎為日,黃氣從脊左邊骨縫上,直入泥丸宮存,出歷洞房宮、明堂宮,守寸雙田下,歷十二重樓,歷絳宮,入氣海中心,日月左右照。又存白氣為裹,黃氣為表,團圓為珠爾。外黃內白,懸在氣海之中,黃光燦爛,圓如彈丸,黃如橘,久久行之光鬥日月,此
為玄珠爾,玄牝子腎宮爾,珠則珠爾。亦曰兩物合成一體,一陰一陽而成,俱黃者為表,黃表卻白裹爾。赤水則血爾,玄珠若成,津血自盈。若欲知驗,苦酒和精露,一宿卻還血爾。九年行之,筋骨變換,輕舉通神為地仙。未可修大藥,先須氣成,憑氣補形精,大藥方始靈。初服氣之士,未可便思玄珠,但且三年淡食,未可便絕糧,色慾須頓絕,不爾,反夭身命。五更三十六嚥,津氣相連,漸漸少食,所食淡食去鹽醋冷熱之物,日中飽餐,旦暮少食,三年旦暮行之,漸覺淡食有味,不可便頓絕糧,極有所損爾。如覺有味,不思俗味,則五藏堅實,如若五藏衰弱,以藥補充盛壯也,故淡食諸物有味也。如此後,可日漸滅五味五穀,三日淡食粥、菜汁、胡麻葉莖、枸杞、黃精、棗之類,將助之,方可絕粒。亦當自飽無飢渴,忽聞穀氣蒸煮之氣觸修服,食之氣久久,亦自知自不欲食。經三日或七日,飢困,更以淡麵葉子餔飥放冷食之。如遇飢渴,想中心內氣,不以早晚,但依前法服之,當能代食能飽,一如餐物。了來如要餐物,亦得則可芋頭、薯藥、何首烏之類,茶少食,若入鹽,立便飢矣。五味為五賊,又為五毒,鹽、醋、水、豉、辛物。是時,以好酒及椒黃丸、糯米、生椒食之。糯能吁榮胃氣,椒能引氣歸下元,淡煮糟芋、冬瓜、薯藥、薤羹,亦得切須放冷食之。酒能助氣,酒糟作羹,盡能引元氣易成,酒後氣當易通。美酒不須多,及醉吐則有所損矣。時復一盃,止飢代食,酒能濤蕩陰滓,得道之人無不好於酒也。酒能鍊真養氣,不須服人參湯,人參湯能開胃,故易飢也。狹苓、棗子甚益,瓜桃助氣,橘亦得不須,喫皮便飢也。大栗、桃子、雞頭蓮藕亦得菱,少食,冷能動氣。若經時,當精神聿壯,夜自不困,眼中神光時出如電,漸夜黑見物如此之兆,急守閉精髓,道欲成也,而有此矣。乃天發地應,爾不能急守,亂起奸婬,死之致也。神光魂神彰出時,則神欲離散於身形,神光去也,亦乃出之。· 故急守精閉室制伏,則是神光見,陽魂盛,陰滓欲盡之狀。如不能急守,徒忍飢絕味,非入神仙之格爾。如未能便斷嗜慾,則須房中將息節服之,則施而不泄不瀉,精髓一出,永為涕瀉,如此則非上真之士,渾濁精漏之夫。房中之事,稍難擒制,皆返神退智。須假俗味,方度朝昏,肉麵助之,不爾,立沈下鬼。如房中得擒制之理,深達洞微,乃知究竟。及遇少女,採翫精氣,嚥而服之,可謂如虎戴角、文武全備,此皆福德之人所行,而非常流之見矣。夫精失位,似海竭山崩,百瀆失緒,千域傾敗,莫能救洽,百病俱臻,業鬼相親。再修難成,千中無一。如修前氣灰心絕,想百病不侵,瘟瘴疫毒莫能為患。若腦中髓耗,瘟疫從頂而入。若腦實精充,鬼神莫能為害。凡有諸疾早起,但調氣辟之,以氣通之,逼逐五藏六府,百關毛髮中出覺熱汗如膠,則是效矣。未退,依前調氣,存身上內外百神,嚥閉。或於帳中衣被裹伏,遂為之服氣應。有是風、是氣、是瘴、是勞、是毒諸疾,皆用前法驅逐之,從筋骨髓中而出矣,千萬藥功皆不及矣。二百二病,是熱為風,二百二病,是冷為氣,悉能療之,故曰四百四病也。《黃庭經》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結成真,非大藥能先成也。自古得道之人,竺乾風后,七元三老,皆從氣中而全真,非先大藥之能。諸得道神仙、聖賢、上士,初成道皆從氣也,別無徑路可超出三界之外。飛雲走霧,神變通靈,遨游日月之上陽界之中,觀行三島十洲水府陰山之境洞,跨鶴乘龍上魚皆浮龜行,蜂飯擲杯透壁種花飛符入柱,皆是氣之因依。而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通息出入氣晥,二萬七千氣一神一氣,皆能指用。是故氣成之後,變寒暄於呼吸之間,視六合於毫芒之內,海水用氣吹之可以逆流千里,皆從凡入神也。初服氣之士,靜去於鼻中毫,鼻中能通徹五藏六腑,出入氣息之溝也。微微鼻吸,清氣嚥之,口吐濁氣;微微出之。凡諸熱疾,大開口呵之為瀉,不必六氣也。有疾冷,即吹以補之,則調理上焦之疾,往來微,自求安之道也。二段者,上元一段,從心中元並下元為一段,號曰二段。上段理上焦諸疾用之,下段服氣心中之內氣。凡服氣調嚥用內氣,號曰內丹。心中意氣,存之綿綿,不得用上段外氣引,外風損人五藏,故曰兩段分理之者。不能分之兩段,玄珠赤水莫能知之。凡服氣,曾服者有師,則氣熟易行,不曾服者無師,則炁生難服之。久久能行之,犯了自訣之,亦乃自知矣。

道海喻第四

道海者,如大海茫洋之闊,深溺不異風濤。如不曾自往,經遊涉歷瞼阻,憂危之內豈得知之?但聞衆庶惑之,
而莫能採摘,求奇無過,自涉鯨波盡知爾。喻曾游幽青滑魏之州後,而更游則關津、渡鎮、鄉坊、觀院、道舍、靈壇、神廟、洞府,名山,皆能知之,直徑而行,必無阻滯,意往便往,得達彼中。謂曾游,諳知熟爾,故曰易也。服內氣之人,亦乃如然,不曾自涉經游者,意欲往之,豈得直到彼中,又無人指引, 終乃辛勤能究問而求之,心堅不退,亦達彼處,則辛勤而遲矣。仙洞幽深,或退堅心宜之,信智迷而不曾游爾,不行徑路,故修奉之難矣。氣委若熟,放任撝謙賜福,或連年休絕,或一日三餐,或食或不食,或三日一餐,或時一日一粥,如斯飢渴,得之擒制,五藏安和則是氣成熟爾。草石等藥,及符水、紫芝、南燭、黃精、白荊、松脂、仄栢、茯苓、蒼木、白木、枸杞、何首烏、金櫻、雞頭、蠟、膩粉、朱砂、乳香、皂角子、黑豆、白膠香,並宜服之。道氣雖然服藥,不服沖和之氣,開食休絕,腹腸枯竭,血脈乾焦,比望於長生自由,不如獨服元氣,開絕自在,見食而食,要休即休,可謂氣之成焉。氣若功成,筋骨和柔,百關調暢,胎津日盛,血脉壯強,手腳盤頂,上成物丸,隨意努氣,出如毬子。或純筋而無骨,精實血充,故如之爾,髮毛俱換。豈不聞《道德經》云: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至於夫子伯夷叔齊比干屈原之士,尚不能知之,若為庶俗縈迫,實難知之爾。痛哉,但縱貪奢色慾,及至衰敗,齒焦髮白,自相承老耄,甘散形魂,而埋荒跧土。又作嬰兒牛馬猜羊之屬,雞犬魚蟲之類,自苦形魂。其業力大者,身漂流浪,愛河冤業。力小者,身作蚊蛆之屬。大道之力,而不能及也,不知此理多也。豈知其道若大海,接應力成山川,魚龍虬蜃,皆能興雲布雨,猛勇驚人。故大道抱微貫細,若海幽深,莫能採覓。故《陰符經》謂之:天發殺機,萬物果草、蟲魚、蚊蛆、螻蟻之屬,皆含道氣。道在其中,如魚在水,魚不知水之養其形,道在人中,如風之莫能見其形也。故《黃庭經》云:象龜引氣到靈根。此謂龜之得氣,長年不死矣。蛇冬藏含石而不食,乃石化為蛇黃,得氣之效。鳳鶴得氣之妙,游飛仙洞三島十洲,大仙乘跨,此乃鳳鶴得氣之妙。蜯含秋月光而成珠,獼猴學禪入定,白鹿善能伸舒關節,永壽九千年。唯人不知導引成仙矣。鼈冬服氣沙中,輝魚跧於乾土之中,鰱魚食其水沬,鯉魚能化龍興雲布雨。人之處世,不修道法,於身外求生,豈得再獲人身?痛哉悲哉,故經曰:若存若亡。道存則成之,亡則失之,故知人失道者亡,魚失水者死。嗟吁,世人入山求道,如上樹求魚。遠涉而尋師,如旱天求雨。故《陰符經》云:三返晝夜用師萬倍矣。萬物能盜人,人能盜萬物,但虛心實腹,道炁自來,布德施功,甘澤時降矣。道之賊也,凡食五穀地之所生者,精氣是土,終久害人,人遭土埋。有食太和陰陽氣之士,不食有限之物,永既在天廚。故天不能殺,地不能埋,我命在我,不在天地爾。故金母言:三關已定生死。何來道氣喻於蟾影?家家光彩潔明,至於拔宅沖天,人人盡懷道氣。津生滿口嚥而服,是為之瓊液,此乃仙人之粮矣。一年修之藏腑全,二年修之病身痊,三年修之血脉堅,四年修之筋骨遷,五年修之眼目皎然,六年修之命永延,七年修之骨髓如綿,八年修之作地仙,九年修之髮黑玄。九年修之後,時輕舉百十丈高,時往游諸名山洞府,無滯無礙,兵馬不能害,水火不能灾,鬼神不能撓,龍自降虎自伏,神通自在,號曰真人。更修上昇之法,詠洞講玄,高奔陽界偃息,優游日月之上,號曰天仙。或管主仙洞,或掌領仙籍,或主張修道之士名歷,以次推遷,還如人間官職,各有主執。如不修上昇之法術,遁隱洞府,長作地仙矣,修習功果成焉。凡修學之人,須假陰驚,助之三千,善功修滿,玉帝自然詔上玄都受職爾。若不修陰功,名不得上昇玄都,雖録修學道之名,且無陰騭之簿,上命無功而不召遷。故修上法,陰騭為先,方度他人而自身功全。自古得道,皆復如然。道以信為合,德以智為先。吾道若海,謂之道海,不信不修,吾亦盡言。智淺德薄,勿輕泄傳,然及先祖譴累連延入,格之侶肘,步師前授,以金寶質,盟十天清齋,沐浴叩頭,拜受方始授焉。愚者,萃財千萬,收禦百般草石之藥,少有治病之能,且無延命之效。若學神仙,須憑氣術,存左牙為金鐘,右牙為玉磬,上下當門齒為玉版。又為天鼓,聚神啟奏,逕御表章,乞除灾厄禍祟,當動天鼓三十六通,飛符誅魅返禍除灾,皆動金鐘二十四通,施藥服食動於玉磬十二通矣。

暗銘註第五

學道養聖胎,長生久視之道,人人盡有。希生之心亦,少學者也。聖胎者,胎息也。想嬰兒赤子,即長生不死之道也。存亡不存來。有信道氣之者,不惜身命,始堅學道之心,深釆玄微,方知究竟,則存亡而不存來。學之道氣,通流以得,玄趣為期,不畏亡而成之也。泥丸通百節,泥丸,眉間入三寸是也。中有路入,通頂後背脊,兼通達腳骨中,入氣海,大小利門出,似醍醐之效也。丹闕脈三才。丹闕中宮,心所治丹者,赤色也。為絳宮心君治之,管百城千國皆心君,血脉通焉。脉者,調攝和淨也。三才者三焦,上焦象天,中焦象人,下焦象地,法取,元和之氣也。去作三周計,不知玄道是氣,罔測遠近寬迮程途,亦恐不逢,堅志往游,且若探討學之周也。還時七日迴。探討得氣之術,妙不能己身,不在他人,故不用多時迴也。玄珠求海闊,玄珠前章已解,如海內求珠,向來曾求,則求無不得也。但思之能成若不曾求,即如海闊也。赤水路無媒。赤水者,血也。玄珠來得,津血不成,無媒路也。善惡懷中秀,長生之術,善修之則易到。惡者,不達之玄妙。修到氣海,懷生光彩,一如秀影也。尿阿兩畔催。唯思蕙白之氣於背脊,兩畔去來,催者急也。而成玄珠,前章釋也。其中無一物,氣在其中,元無一物。道氣已成,用心已到無心之境,行住合無為之理,自然之鄉也。搔首坐瑤臺。首者頭也,搔者動也,去之貌也。瑤臺瓊室,則日月之宮也。此為陽界三魂受事之府,人神所居之宮也。

松沙記第六

余自修道,方明氣術為先,陰功為首,頃獲靈劍,蕩妖精。蛇蜃之毒,傷害於民,滋潭之上,鑄鐵纂以封蜃穴,夜使鬼神鑄二鐵柱,暗鎖豫章一柱在于南。又於西嶺,恐蜃奔衝,陷溺庶民,立一柱在西山,東面雙嶺之前。斬大蛇於西平建昌之界,有子從腹而出,走投入海,遂飛神劍逐之,緣此蛇子無過,致神劍不誅。上足吳猛云:蛇子五百年後,當准前害於人民,但當以松壇為記,松枝低覆於壇拂地,合當五百年矣。吾當自下觀之,若下傷害於民,吾之靈劍亦不能誅之。今來豫韋之境,五陵之內,相次已去,前後有八百人,皆於此得道,而獲地仙。當此之時,自有後賢而降伏之。吳君云:將何物為記?答曰:豫章大江中心,忽生沙洲,漸長延下,掩過沙市口,與龍沙相對,遮掩是也。是其道漸修之,各自成功,相次超升金闕。及為洞府名山主者,道首人師當出豫章之地,大揚吾道。吾著《氣法醫言郡》五十卷,流傳於世,子請不憂爾。上足迴劍斬南湖石獸,飛劍入獸眼中,其獸雖吐氣如雲,秪引出其面受誅,獸不動眼,如此獸無過,劍不誅之。妝劍而迴。以此之功,故號靈劍子,而傳授後來得仙之士。豫章河西城,尋獲魏夫人洪傳先生舊跡,入府內得金錢丹藥,亦重宣氣術陰功。學道之士,初廣布陰騭,先行氣攻,持內丹長生久視之法,前章語畢,不勞重說。氣成之後,方修大藥矣。自十得道超昇之士,尸解之徒,皆以陰驚為先,濟貧拔難,或暗行施惠,將救飢寒,種種方便,以添三千功滿自然矣。司命,司録言奏於上玄,大藥可修矣。

道誠第七

道以清浄為本,德以陰驚為先,切斷嗜慾于足而成焉。絕穀味以為實腹,腹實無滯而易行,則腹實矣。清虛心腹,是道之常。初修之人,目不視色慾,耳不聽哀聲,口不納珍味,鼻不取異香,身不染穢濁,是上真俱惡此也。謂之六根不漏矣,能如此依誠斷絕,則為大仙矣。凡初學之士,勿便頓絕,但將淡食為之。俗食俗務,兼廢人事,亦漸希之。恐人覺悟之人,乃動衆驚恐,常流禍來逼,身致太陰之下,白骨作堆,此則學道禍刑滅身也。佯顛佯狂,毀改衣裝,外從垢膩,此並渾世清蕩陰滓,保惜於命,深了玄趣,洞達幽微,道氣成矣。欲傳後學,依格付之。出度一人,立城氣功一年。授一人更度一久,臧功二年,二人不行此法。得此法不信,不修疑惑,師减氣功三年,三人得趣。道氣成功,傳此文理,增得靜紀。汎欲傳度,先觀前人行,行心有慈悲,口常談道德,孝敬中外,信義忠良,仁和禮善,卑遜德行,聰明英秀,異智高見,有此之功,方可傳授本訣,與之為弟子。如不入此格付之,减壽奪功矣。更有慈悲愍念敬道之心,真人可同共之。此道授之,或未能修奉,但業俗務縈牽時,將此文於日月之下,星斗分明之時,香燈鮮果好花好酒供養,心祝曰:某自傳妙法,未能修奉,乞不减折本師氣功,皆託玄穹鑒察,則師不减氣功也。如不依此法浩祝星辰,則當有不測之疾刑害身命。覺有此疾,藥力治療不退,還告上穹,了以道氣,依前調習驅逐,當見神功。不得用藥攻之,立沉幽府。唯道氣可憑信,至於鬼神,豈可憑焉。其如飢飽勞逸,寒暑濕風,吐酒及醉房室,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聲久笑,久悲久樂,久喜久哭,並减氣功,諸子書並載,余不録之。此書久隨仙駕,已在天宮,未傳於下世,因吳猛女彩鸞執吾沉海溺之籍,因中秋遊吾仙府舊宅之所睹,求恩十方,男女相把手唱謌詞場調美,便入訝場爾,唱仙凡之語,聆聆又樂。忽睹文簫,詞華無滯,出語捷機,二人各有心相慕,詞中相接,有似宿緣,謌罷秉燭,引到仙居之地,夜之琴瑟和嗚。晨有仙童來呈文簿,而文簫問之,為泄天機,上帝罰為民妻一紀。恐文簫不修道氣,取此教之。簫修行一紀,道氣成而昇上玄都矣。

導引勢第八

凡欲胎息服氣,導引為先,開舒筋骨,調理血脉,引氣臻圓,使氣存至極力後見焉。摩拭手腳,偃亞毬拳,伸展拏搦,任氣出旋,諸疾退散,是病能痊,五藏六腑,神氣通玄,來往自熟,道氣成焉。或存至泥丸頂髮,或下至腳板湧泉。久久修之,後知自然。魂魄聿盛,精髓充堅。行此法者,皆作神仙。五藏有勢,逐時補元。春夏秋冬,以意通宣。老子學道,亦乃如然。豈悟衆聖,造次流傳。子書之內,盡著佳篇,今引諸勢,一十六端。
補肝藏三勢春用之
一勢。以兩手掩口,取熱汗及津液摩面,上下三五十遍。食後為之,令人華潤。又以兩手摩拭面,使極熱,令人光澤不皺。行之三年,色如少女,兼明目,散諸故疾。從肝藏中出肩背,然引元和,補肝藏入下元。行導引之法,皆閉氣為之。先使血脉通流,從徧身中出,百病皆痊。慎勿開口,舒氣為之。用力之際,勿以外邪氣所入於藏腑中,返招禍害,慎護之。
二勢,平身正坐,兩手相叉,爭力為之。治肝中風,掩項後,使面仰視之。使項與手爭力,去熱毒、肩疼痛、目視不明。積聚風氣,不散元和,心氣焚之,令出散。然調沖和之氣補肝,下氣海,添內珠爾。
三勢。以兩手相重,按陛拔去左右,極力去腰間風毒之氣及胸膈,補肝兼能明目。

補脾藏一勢季春用之

四勢。左右射鵰,去胸協及胸膈,結聚風氣脾藏,諸疾來去,用力為之,閉口使內氣趁散之爾。
補心藏三勢夏用之
五勢。大坐斜身,用力偏敵如排山勢,極力去腰脊風冷,宣通五藏六腑,散腳氣,左右同,補心益智。
六勢。以一手按陛,一手向上,極力如托石,去兩脇間風毒,治心藏,通和血脉。左右同,閉氣為之,十二月俱依此爾。第一勢後,便行此法。
七勢。常以兩手合掌,向前築去臂腕,淘心藏風勞,宣散關節。左右同,皆須依春法爾。
補脾藏一勢季夏用之
八勢。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舉,前屈,去腰脊腳膝痺風,散膀胱氣。前後同,至六月十四日已後用之。
補肺藏三勢秋用之

九勢。以兩手抱頭項,宛轉迴旋俯仰,去脇胸筋背間風氣,肺藏諸疾宣通,項脉左右同,依正月法。

十勢。以兩手相叉於頭上,過去左右伸曳之,十徧,去關節中風氣,治肺藏諸疾。
十一勢。以兩手拳腳脛十餘徧,此是開胸膊膈,去臉中氣,治肺藏諸疾,並依正月閉氣為之。仍叩齒三十六通應之。
補脾藏一勢季秋用之
十二勢。九月十二日已後用,補脾。以兩手相叉於頭上,與手爭力。左右同,治脾藏四肢,去脇下積滯風氣膈氣,使人能食,閉氣為之。
補腎藏三勢冬用之
十三勢。以兩手相叉,一腳踏之,去腰腳拘急腎氣諸疾、冷痺腳手風毒氣膝中疼痛之疾。
十四勢。大坐伸手指,緩拘腳指,治腳痺諸風注氣、腎藏諸毒氣、遠行腳痛不安,並可常為最妙矣。
十五勢。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頭,前後左右為之,去骨節間風,宣通血脉、膀胱、腎氣、腎藏諸疾。

補脾藏一勢季冬用之

十六勢。以兩手聳上,極力,三徧,去脾臟諸疾不安,依春法用之。
右已前一十六勢,並閉氣為之則妙也。此導引後一千年中,有道首大揚道氣,於宮商角徵羽,唱閱後多士矣,共八百衆,於二鍊後四元內,相次飛昇矣。一鍊五百年,二鍊一千年。俗以十二年為一周,道以十二年為一紀,一元六十年,四元二百四十年,道為世矣。

靈劍子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