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宋-霍济之

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
經名: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霍濟之撰,出于南宋。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街類。

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序

予壯讀丹經,經引物論理處,稍窺見一二。時既有室,且宦遊,雖好誦,行之未暇也。行年二十有八,坐邊事,累責舂陵。道岳陽,客有示晦翁北,山萬壑雲氣深,萬死形魂生羽翼之句者,予感而歎之日:天地循環,惡獨不能先蓮緩一年知非耶!即遣婢妾,妄塵頓空。一日遇樵隱,說丹要於雅吟亭,詞甚不顯,瞭然易解。而予頗以易而忽之,未及竟而別。既抵九疑,友朋相與結茅探山,授業之暇,稍思為己主,以靜而佐之,丹學火符卦節,無不合訣。然靜境亦身有悟解,追憶飛吟所授,方將弦改之,而被旨北歸遼鶴故鄉,見者已怪其霜髭之返黑,益信丹學之妙。雖髻鬢依據,猶足自愛,況得的傳而行之哉!未幾蒙恩,起家參江闡圖幕,單騎就戍,官府如山,居輒玩《老》、《易》,每以無同志為恨。忽毗陵霍君慧然,袖丹訣來訪,讀之猶吾岳陽所聞也。大槃以真藥、坤土、火候,為丹家三要,源流出《悟真篇》,而綱日與濂溪太極圖》不異。且嫉世人借容成穢論傳《悟真》以逢士大夫之慾,而誣紫陽之道。嗟乎!霍君曷不早值十年,使得參同以坐進此道於九嶷閑居之日,既霍君以其訣求序。噫!水魄火魂,太極聖經,月戊日己,正位真土。乾坤吾丹鼎,坎離吾丹材,復姤吾丹候,黃中通理,至道一凝,則昏氣濁質,變化無餘,而充實輝光,聖功純熟矣!探無極於後天,求正位於他體,不思吾氣質變化之不易,返欲假偏陰之至昏至濁者,而滋妄焉!其不趣鬼市也幾希。子澄世念久灰,不知富貴為何味,吏塵厭行當棄去結廬五老之下,雲藏一壑。霍君異時過我,相提攜,相警省,使悟真之學,證驗昭晰,將濂溪《太極圖》軻書之夜氣,太易之乾龍,並傳而不,朽,則君之一身,雖窮猶達,而予亦免索隱行怪之譏。因序此書,將以贈別。淳祐辛亥立夏吉日,玉淵子劉子澄清叔序。

屈原之賦《遠遊》,朱文公之讀《參同》,其感激憂憤之心,一也。然金丹一術,其《黃帝內經》,而魏伯陽演之,則非誣誕矣!近世玩其文,著書以明其學者,汗牛充楝,而得其真者,絕無一二。雖天分不可強,而亦由古學之無傳爾。情幼而慕此,老而有聞,而年運已往,不復可傳乎!鄉友霍君見示此書,其間漏泄甚多,視他人所著述,絕不俾。因喜而為之書,且為道屈原朱文公之讀《參同》,以啟悟後學焉!淳祐己酉孟夏四月朔,晉陵尤情謹書。

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
晉陵霍濟之述

大道生于先天,自然而然也,自無極而太極,道隱於未形;自太極而天地,道顯於有體。是以由陰陽而生五行,本五行而孕一性,一性察則一造化,一形立一乾坤,則知人之一身,几精神消長,氣血盈虛,無一不與天地並其陰陽造化。猶于一身者,則有先天焉,有後天焉。先天者何?真中之真是也,本方寸之資,其玄虛之體,喻之為鉛汞,托之以金木,名之以龍虎。大抵總謂之二物,通謂之四象,是謂五行之清氣,屬一身之先天也。後天者何?五臟是也,塊然無明之質,以滋有漏之身,修之則僅能辟病延生,賴之難以脫胎神化,是謂五行之濁形,屬一身之後天。蓋先天上道,幽隱而難知,後天淺近而易見。或者以性宗坐禪為先天,不假作為,不明造化,騰騰兀兀,乃禪學屬陰,非陽神之仙也。若是性宗為大道,古先上聖,何名為金丹?何名為神仙?但只言學性亦可矣!殊不知先天之道,近而瞭然易見,修而易成。奈世人愚昧、不知自身何物為先天,何名為鉛汞,何名為龍虎也。若是性宗是丹,何不竟言一物,卻言二物者,何也?又言四象者,柯也?若不遇神仙傳授,終難臆度。平叔所謂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者,是也。或者又捨先天而學後天,則日《 黃庭》 以五臟為主,一身以氣血為主,但只存思內觀,嚥津納氣,亦足仙矣!.殊不知後天之五行,不能飛行變化,乃形滓之物,非虛無中一之氣也。鍾離先生詩云:心腎卻非為水火,坎離安得作汞鉛是也。蓋有形之五行,止能延年辟病,不能昇真。先天之五行,如日月中之水火,有象而無質,故飛行變化,乃能成仙。學者所真悟此夫!.先天金丹者,一自吾身中未生,已有其物,一物分二,問隔東西,是名鉛汞,亦名金木。以金水同宮,火木同位,故日四象。若無戊己,和合交垢,則不能歸于中。要在察天地動靜之機,探日月盈虛之妙,於斯時也,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1 但戊己在天地之問,亦已不存,須識得天地,何時有戊己,方可進功二此即火候也。或日脾即土也,何謂無土?豈知脾乃後天,即辰戌丑未之土,非戊己也。平叔所謂要洞曉陰陽,探達造化,方能追二氣於黃道,混三性於元宮;鑽族五行,合和四象者,是也。余世居毗陵,先君上谷府君,曩遇聖人傳授,丁得其傳,不顧漏泄,謹以先天鉛汞火候具載本圖,以傳後學。倘有骨像合仙之君子,驀面相逢,夙緣契合,識利名之泡幻,歎生死之風燈,或欲聞大道之要焉,吾無隱乎爾。

此草木之根也,賴凡土培養,故根常活,根不存則枯。人之根自有形,而根已散失,不賴戊己真土培養,則不能歸其根者,復也。散而復歸,故老子云:歸根日靜,是謂復命。

人之根喻如草木,顛倒而生。

平叔云: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裹好栽蓮者是也。經云:氣氣返故根,爽魂隨本根,飛根散玄葉。

金丹藥物直指圖:

平叔云鉛汞兩般為藥物,又日:二物會時情性合,道光云:一物分為二,雲房云:除卻鉛汞兩味藥,其他皆是誑愚癡。此二物不在五臟,不是精血,不是津液,不堤存想,不是禪定,不是坐空,不是採戰。

鉛汞二物也,不在身外求覓,當於自己身中尋此二物。天地有此二物而長存,人身亦藉之日用。故《易》日:百姓日用而不知。孤君之道鮮矣!

平叔云: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合四象不成丹。又云:四象五行全藉土。又云:本因戊己為媒娉。
口訣直指
只見天地支干,不見戊己,而戊己寓天地,別處人身中,亦如此候。天地有戊己之時,吾身中戊己亦有,所謂仰觀于天,俯察于己,是謂竊天地戊己之全氣,補吾身戊己之不足。《陰符》云:天有五賊,見之者昌。故日萬物天之盜,人為萬物之盜也。土之異名丹田,丹田去金,皆土也。纔識得戊己,便可下手進,此之謂火候

夫火候者,乃人身中五行,與天地相會,還元之生氣,聚散于中道。初不勞般運吐納,巧偽施功,只在一箇時內,造化一一圓備。若以日#1月之問進退論之,自有日分,尤不容牽強。若以.日言之,自有一月之陰陽,凡一月一歲亦然。且以#2日時論之,要見殺機返覆,要見刀圭河車,要見回死戶為生戶矣!.然後十月胎圓,百日功成,一紀飛昇,盡在是矣!
金丹大道指迷頌+二首

不是禪宗。

金丹全在得心傳,不比空門學坐禪。藥有烹煎火有候,陽神氣足便成仙。

不是存想。

大道非干存與想,汞鉛不是黑和精。要知無價長生寶,有象玄珠徹夜明。

不是行法。
燒香叩齒及存神,握訣書符召萬靈。此樣工夫非上道,真中更自有元真。

不是五臟。
汞鉛二物坎離形,詫女嬰兒虎與龍。不是心肝脾肺腎,真元別在水晶宮。

不是探戰。
修丹全在斷婬癡,說著房中便是愚。太上神仙清靜種,如如何穢濁立丹基。

尋本根。
一從太極判乾坤,祖氣根元已不存。草木尚能探固本,修真全在學歸根。

認藥物。
東華相望白龜臺,金闕嵯峨向此開。便看真人升玉府,靜中聽得震天雷。

識真土。
陰陽交媾自烹煎,不列中央妙不全。天地何時有戊己,更尋真土在心傳。

悟火候。

火候抽眾進退機,盈虛消息想幽微。玉琴三疊還知否,寶鼎神光冉冉飛。

看丹房。

谷神玄牝是丹房,此是長生不死方。箇裹靈胎交結處,純陰剝盡變純陽。

結胎仙。
多胎結就玉鑪溫,一氣回陽返故根。飛躍潛藏皆在我,蓋因身外有身存。

謹終始。
神仙妙訣信非輕,難遇當知卻易成。進火功夫無問斷,陽神迸出便飛昇。

#1『日』 原缺,據上下文義補。

#2『若以』 原缺,據上下文義補。

後序

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古有是語,信不誣矣!.巨川世居毗陵,自高祖少師晉公以倫魁事徽宗,與仙人方士相往來,世傳有《 金丹圖》 ,持以示林靈素,且曰;陳希夷之妙訣也。林靈素得其旨,而高祖分與道殊,聽之嚼蠟,而不能悟。持以遺會樞郭公三益,乃高祖母越國夫人郭氏之父也。郭頗好道,不能盡究其事,此圖家藏。又越九十餘年,嘉定中,先君上谷府君,忽遇武當山赤腳陳真人,首傳此道,歸玩舊圖,若合符契,因增註口訣,欲刊,先君解化。巨川歎玄學之無傳,慮此書之湮廢,於是露香盟天,命工饅梓,續先志也。嗟夫!.世人貪生惡死,皆有是心,奈以嗜慾為累,不能堅志力行,以致中,輟,是知聞道易而行道難。巨川幼喜學道,自卯角習靜,先君慮巨川之荒舉業,每止絕之,而巨川終不能已。弱冠時,異事殊利,名韁鎖念,不到此。後來先君以其訣,傳授諸門人,當世異姓貴戚之卿,有聞而行者,有行而未力者,有喜聽而不喜行者,而巨川得先君之心傳,且戒巨川日:吾得神仙之道,無神仙之福,今老矣!玄功作輟,莫竟其事,靈宅頹舊,將用遷徙。吾於節齋有綠,可托大事。於甲寅良月遊書川,與節齋飲酒,歡越,一日忽告別,坐客聞知其意,翌日,以書報巨川曰:虎伏龍降,臨行不忙,有子可付,無事思量。嗚呼!使先君有餘力以畢其道,又奚止此而已哉!因書其事於丹圖之後,巨川百拜敬書按樞密郭公舊序云:余讀漢《張良傳》,觀其受書於黃、石公,不亦異哉!談笑興王,人莫及之,誠有所憑藉。然《本傳》謂一篇書,乃《太公兵法》,今其書行於世,人皆讀之,子房所得,必不止於此。余意其妙旨,祕而不傳,觀婿霍端發家,世蓄其書,歷年之久,不知其所自來。林靈素見而奇之,謂陳希夷心傳之書,霍親攜以示余,果奇書也,求而得之。余後持以見林靈素,以得其真旨,頃於高麗海泛海山,險阻多矣!歷試,無不獲驗,可以為身中之寶,信乎!傳余之子孫,恨不得傳,故序以戒之。宣和元年十一月上巳,郭三益序。

上谷總管霍君諱懷字伯玉,毗陵人也,崇寧大魁,少師晉公之曾孫。君生而聰慧,學該九流百家之奧,惆儻不羈,疏財好義,常急救人苦難,若己有之。曾遇聖人傳授丹訣,得尸解之道,甲寅冬,無疾示化于雷川趙觀文私第之別塾。其子巨川,亦有方外志,雖鵲抱之戰,累得虛名,視功名土直,返世無悶,若將終身焉。一日以其心傳丹訣刊行,以續先志。余因得灶香一觀,縣力淺未及問,以願學焉。寶祐丁巳中和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奧口訣竟

清微丹诀

清微丹訣

經名:清微丹訣。撰人不詳。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衆術類。

清微丹訣

清微隱真合道章第一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保精生氣,煉氣生神。形煉其神,則可以留形住世。而形者,神氣宅也。是故身安者,其精固,精固則其氣盈,氣盈, 則其神全,神全故長生。若乃精虛則氣竭,氣竭則神遷,神遷則死矣。故不死者,煉精成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能事畢矣。道法云乎哉,全形者,即煉精之謂也。須其六根斷絕,一念真純,以時入室,端坐凝神,定息良久,即鞭赤龍。上擊七十二天龍,則離火自降,坎水自升,往來結於黃庭,伏其真氣,煉其陰,邪,冷汗自出。如此五遍,合周天三百六十五之數,陽光遍體為純陽,則全形氣之道,宿殃自解,萬病消除。不憎不始,不慾不婬,然後煉氣合神也。夫煉氣者,冥心定息,元寂綿綿,神室內守, 炁入丹田,臍中動息,綿綿續續,兩手抱臍,丹火溫溫,六根定安,物我兩忘,乃煉氣之道。行無狂步,言無疾聲,然後煉神合道也。夫煉神者,入室端坐,神氣既息,不出不入,心無二用,一念無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炁住而為息,神入而成胎,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意遊長空,見一景物光如金橘,非內非外,守其物矣。如月之光,如鏡之影。
操之存之,初不相離,恍惚自然,大如車輪,形見其神,神見其形,形神相雜,心生踴躍,其光自散。如日月照虛空,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矣。神歸體則真神自靈。若守千日之功,離形飛升,百日之功,超凡入聖。不樞不機,其理自然也。

入室功夫章第二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炁穴,內有坎離精,心下腎上處,肝西肺左中,非腸非胃院,一炁自流通,蓋一此竅。世傳臍下一寸三分者,非也。正對臍上一寸三分者,是也。所謂臍之後、腎之前、大腸之左、小腸之右,其中空洞,意到即開,乃乾父之精,坤母之血,結胎之黃房也。名為神 炁穴,中藏水火精。其中,左有· 火竅,居常晝夜,不拘時,三五七次。或逐時趺坐,左足上,右足下,暝目定時,凝神於混沌之中不出,運赤龍上擊七十二天,則真火自降,靈泉上湧,即以舌柱上愕,俟華池水滿,盥漱五七通咽下。其中想見,一 炁混融,靈光浩蕩。或奏師煉神,持呎述事,如此隨意,行持即用,離形去知,物我兩忘。如此用工三七日,或】 月,以手按竅兩傍,如火之熱,覺左右擲擲而動,是其驗者,所謂收為胎息守為竅也。半年一載勤而不息,宿殃悉去。向上工夫,金丹大道,不外是矣。

臨壇召合章第三

瞑目凝神,聚氣於混沌之中,不出不入,一炁七遍。劍訣火鍊真文,嚥下祖宮,過三關,升入天門,意遊長空,張目直視,見三字金光進出,照天燭地,放出號令,萬真禀行。

發用章第四

雷困真人曰:耳熱生風,眼炁生雲,腹中震動即雷嗚,汗流大小皆為雨,目眩之時便火生。入息靜定,良久神息,既調直待,內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覺身非我有、天地虛然,入定光中。或見祖師,出令雷霆,萬真隨行,意欲五事,皆集丁寧,發遣、次復、收斂、運一炁七遍之妙,近視天炁下降、地炁上騰,蒸山煮海,交合混沌於黃中,釀成五事,臨壇之際,撥動關捩,隨竅而發也。耳熱,則雙手玉文運起,從腰腎間,上升至耳,一拂而上,即南風,下北風,前東而後西也。眼 炁,即如上運升,以目光直視長空,散雲瀝炁,目動而止。腹霆動,即以局運,從腰間上升至耳,以局提提耳,三按而發,汗流不止。或大小進急,則以身振動,竅穴俱開,大雨如注。目眩之時,即如上運升,以目閃左則左、右則右。已上關捩,在大靜定中,所謂無中生有,不可以為無心作,不可以有心求,平日工夫純熟,至此自然而神。不知其所以神,祈禱芟邪,應如桴鼓,此玄之外,更無玄矣。千金不傳,得此寶之。

坐功睡法

玄牝之門,在兩腎中間,名曰大海,又為弱水。其為丹田,左青右白,上赤下炁中黃。男以藏精,女以藏血,乃孕毓之地,為人之根本,五炁之元始也。中有神龜,呼吸元氣,流行則為風雨,激搏則為雷霆,通貫四肢,無所不至。左右腎為日月之精華,為龍虎之變化,前臍為崑崙、為大山、為淵、為五城,中有真人,即五帝也。五城之外有八使,即八卦大神,八使并大一為九卿,上有十二重樓,樓中十二子并三焦神,為二十七大夫,又并四肢神為八十一元士。太一至真人居臍中,主身中一萬三千神將,郊在頭上腦戶中,廟在項後頂上,社在脾左端,稷在大腸窮處,風伯在臍輸下右傍,雨師在小腸盡處,雷公在大海右腎,電母在八門右上弱水之顛。一身之中神宮,凡三十有六,各有官僚宰輔,皆受命於太一真人。凡人當睡,法守之集身神,斬三尸,勘六賊,方可混合造化,窺測乾坤,天地雖大,皆在吾身中也。斂身趺坐,目視鼻心,守玄牝,然後定精神形體。氣神氣相守命神,念之所至運炁,神自然而然,降心神專至誠,一呼集身中之神,時以眼視鼻端,就觀祖府,靜而又靜,一炁七遍。

泰珠造化

頌曰:一法生萬法,萬法歸一無。太上云:如於內,毫釐有差,天壤異處,功有等級,達無先後,後學詳之。勿為易得,決欲行之。此法乃萬法之關津、三洞之樞機,當頤神養炁,煉體凝精,屏雜念,絕嗜慾,斬三尸,舍一炁。內念莫作,外念莫生,純一守素,正定無為,方可安手頓腳,敬而行之,保命長生。先以兩手大煞運上頂,漱一口、二口咽下,第三口漱了,使津液滿口,前二口乃五味所生稠唾,故取第三口,金液還丹是也。以舌捲下,藏味凝香,二穴關閉,目內觀泥丸,存五色雲氣,却平坐,左手覆右手,左足疊右足,存思中。

一神通,萬神俱通。一竅通,九竅齊通。

我禀陰陽二炁,出則轟天震地。

神歸山嶽摧崩,煞去精邪粉碎

法中之要,非專於符,非泥於呪。先以我之正炁合將之,靈法之擊在乎斗,斗之所統,參於正歪,乃四正之炁,中正之謂也。炁罡乃斗之煞也,以天之斗隨身之轉,歪亦如之。然我之斗、我之罡,在於何處。須明我之罡、我之斗,三合用之,無不驗、無不通者也。凝則竅妙可見,動則運默可知,神炁清明朗如秋月。靜中之妙,法中之玄,其默能知,將本居天,合之何也。但居二斗之中、定光之內,吾以神炁相貫,合將為將,則萬病俱消,萬邪賓伏。故德者道之符,誠者法之本,道無德不足為道,法非誠不足言法。守道者正,正法化行,循法無私,將必聽役驅役,法乃正己也,道者守己也。如此二事不虧,一心不易,雖王公大臣,亦可坐伏,此道之所以為法也。今傳法時,祖師所以江湖之姓,遊天下,為伎能,徒有其名而無其實,皆法以道行法,亦法以法行法也。遂使後學之人,法俱不明,何有於道,心而悖道,何有於法。夫天不言而默運,地不言而發生,道不言而包羅,法不言而靈應,天以炁而降,地以炁而升,道以炁而為主,法以炁而化。天之將即地之神,道之符即法之印。入道從法,先明天地之根,次究神炁。用天之默運,則轟雷雨電,春生秋煞,變化無窮。地之默載,則果荄根苗,發生長養,厚載無量。道之包羅,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無所不包。必如是,後可以明道,可以行法。是必正己誠意,神炁沖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天將守律,地祇衛門,元辰用事,靈光常存。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初不必許多枝蔓,惟正一字而已,無所不達。不可以道為門,以法為戶,而生諸障,恐神將為邪,所使則無救也。脩真學道之士,審此為戒行。天地大造化,總在一竅中,人能知此竅,萬法悉皆通。中宮指玄之圖,又名玄關一竅,又名為玄牝之門。前對臍,後對腎,其白如綿,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一身之精粹,皆聚於此,在臍上約寸。

吸天河之水,入我身中,黃河水再運,從夾脊雙關倒貫入符急用淡墨水。

得天地之中炁,十五畫吸一口,噀在符中,乃為雲雨。
玄武水火,龜蛇在玄武下。

敬以直內,  萬黑歸一炁,

義以方外。  萬神歸一神。

玄關一竅,乃先天一炁,此乃萬法英華,金丹之樞紐,在于靈寶謂之玄珠,在于神霄謂之真王,在于雷法謂之雷祖,在于煉度謂之水火,在于南極謂之圓光,在于老君謂之法主,在于符水一謂之靈光。此是真一之炁,變化無量大神,可降伏六天魔鬼,可追九地精靈,煉度亡靈以生天,解釋多生罪咎。此道法之至祕,不宜輕泄,即招天譴罪非輕也。

清微坐功

凡入靜室,銑足端身正坐,兩手握固,萬綠放下,定心如在太極混沌未判之先,虛空圓光之內。又如在圓光一竅之中,混沌一同,身心俱無,澄澄湛湛,普照十方,天地莫測,鬼神莫知。早晚靜坐亦然,常要運用。

內煉陰陽雷神

右法先存坎離,上升自泥丸宮,出成二斗混合,妙在其中矣。
坎離混合出泥丸,二斗相交照項前。一心火腎水隨升降,璇璣一出在兩邊。煉得二帥不須言,元始三台變自然。須臾雷雨霶霈降,化運千千萬萬年。

用香亦可紙亦可符

急晴
用朱書出筆向上

祈晴四時,俱用指坎,餘則隨事,按卦所指。

水火既濟 出筆向下

清微丹訣竟

修真精义杂论-唐-白云子

修真精義雜論

經名:修真精義雜論。唐·司馬承禎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街類。參校版本:《雲笈七籤》,收入該書卷五十七。

修真精義雜論

天台白雲子述

導引論

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脈榮衛,在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義信然。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養生而周其性命也。脈經者,所以行血氣也。故榮氣者,所以通津血、益筋骨、利關隔也;衛氣者,所以溫肌肉、充皮膚、肥勝理、司開闈也。又浮氣之修於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榮氣。陰陽相隨,內外相貫,如環之無端也。又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髓者,骨之府。而又諸骨皆屬於目,諸髓皆屬於腦,諸筋皆屬於節,諸血皆屬於心,諸氣皆屬於肺,此四肢八環之朝夕也。是知五勞之損,動靜所久。
五禽之導,搖動其關,然人之形體,上下相承,氣之源流,升降有叔。嘗見諸導引文,多無次第。今所法者,實有宗旨。其五體平和者,依常數為之;若一處有所偏疾者,則於其處加數用力行之。
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先解髮,散梳四際,上達頂,三百六十五過,散髮於後,或寬作髻亦得。燒香,面向束,平坐握固,閉目思神,叩齒三百六十五過,乃縱體平氣,依次為之。先閉氣,以兩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極引臂,拒托之良久,即舉手,反掌向上極臂,即低左手,力舉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後項,左手向下力牽之,仍亞向左,開右腋努脅為之,低右舉左亦如之,即低手鉤項,舉兩肘,偃胸,仰頭向後,令頭與手前後競力為之,即低手鉤項,擺肘捩身,向左向右,即放手兩膝上,微吐氣通息,又從初為之三度。
次覆伸左手,仰掌堅指,屈右手,舉肘仰掌堅指,開臂胸膊如挽弓之勢,仍回頭向左,使頭項、胸臆、臂肘等,用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兩手作拳,拿臂向前築,即努肘向後,蹙急做勢,用力為之,前後各三度。
次以左手拳向左之後力擺臂三,又向下擺臂三,右如之。次交兩臂於胸前,各以手指攀兩肩,仰頭偃胸,努腹腰為之,即低頭曲腰,聳肩,兩手向下,用力攀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屈兩手腕安腋下,促兩肘向前,低頭努背為之,即仰頭努胸臆,促兩肘,向後為之,前後各三度。
次帖膝坐,以兩手托腰向前,偃身向後,競力為之。仍搖動其身,即平坐縱緩,又為之三度。次交經平坐,左手托左邊,肺稍近身,後回腕向外指裹,以右手攀左膝,回頭向左仰視,其後努左右臂膊,用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堅兩膝交兩經,以兩手交指反掌,向外抱膝,仍低頭努腰背,開膝以礫,而臂極膝。訖即回手掌向裹,急抱膝,聳身仰面,申咽臆,力向後為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交經平坐,從膝向裹申經出外,以手捉腳指,聳肩,向上用力攀,仍努腰腹向前,左右搖之,氣極放寬,又為之三度。
次以左手攀左腳指至腳心,腳指至手腕,漸長舒腳,仍舉踵向上,卻將右手托右膝上,仍轉頭向左右競力為鳥之,即屈左腳,以兩手共捧其跟,向上高舉之即放下,以左手按膝,右手攀腳,左手向下極按,右手回向上極攀之,回頭向右之後,努肩膊為之,左右三度。
次長舒兩腳,偃身向後,反手托肺,屈右腳,向前作勢掣踏之,左右三度。

次舒右腳,屈左腳,以踵加右脾上,垂左膝向下,令至將,即舒左屈右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偃身,反托狀,堅左膝,促斂其踵至臀邊,舉右踵鉤取左膝,漸向下按之,令左膝頭至林,左右各三度。
次屈左腳向外,以左手下攀腳腕,右手托右膝,回頭向右,低左膝著林,以腳向外展,以手向內攀,競力為之,左右各三度。
次開兩膝,合兩腳踵,以兩手攀腳掌,仰頭何上力舉之,氣極縱體,為之三度。
次舒腳,以兩手交指鉤曲鰍中,偃身向後力鉤之,仍漸高舉腳,努經偃指,左右各三度。
次長舒兩腳,令並堅指,以兩手各攀其指,舉頭用力,為之三度。
導引畢,平坐縱體,摩兩手掌令溫,乘額向上三九過。摩掌後拭目三九過,即以兩手中指、無名指按鼻左右上下二七過,摩之。以食指、中指叉耳向上聳之三五過,便以虎口叉耳,向後修旋耳輪三五過。摩掌令熱,摩拭面上,令溫溫然,摩頸項、胸臆、兩乳數十過,即摩持臂上,至肩下,至手背,上下數十過,即兩手互相攝捩回轉之,如洗手狀,急用力為之數十過,即摩按心腹腰牌等處都畢,待氣息調,平坐,服氣如法。其摩掌乘額,拭面目等,尋常數數為之,彌佳。不唯在服氣之時,其諸導引亦不可總為諸法,恐煩勞,任逐便為之。然終須從首至足,令相承,取通也。亦可隔三五日一度,具導引之。又有立臥等法,不能多述,亦各任意為之。
符水論
夫符文者,雲篆明章,神靈之書字也。點畫有所象,故神氣存焉;文字有所生,故服用朱焉。夫水者,元氣之津,潛陽之潤也,有形之類莫不資焉。故水為氣母,水潔財氣清。氣為形本,氣和則形泰。雖身之榮衛,自有內液,而腹之臟腑,亦假外滋。既可以通腹胃,益津氣,又可以導符靈,助祝衛,今撰諸符水之法,以備所用,可按而為之焉。

右符每以向月建,以滿日燒香,丹書紙,左手持水器,右手持符,可以水一升吞之,多少任意,如得井華水為良,縱是泉水亦可,旦取之。祝曰:

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氣,六甲之精,三真天食,濁氣常盈,黃父赤子,守中無傾,三祝之,皆一氣。畢,三叩齒,三琢齒。以所執符噀水。仍於水上燒符,灰納水中。勿令散也。北向再拜,服之。已後條件各別,是一法也。

前符每以甲子日丹書八枚,至滿日,平旦取井華水,以日出時再拜,自稱雲:請服符章,願令神氣充滿。服二枚,次於平定、執日亦各服二枚。五甲,亦可更書服之耳。

右六甲陰陽符,各隨其日支干書內方中也。陽符下有甲子,陰符下有乙丑字。此舉甲子、乙丑為例耳。丙寅、丁卯等日,各以其日支干書之,皆不悟此理,即其文曰:各隨其支干書方中,亦由六神都匠回符,中書其日干書也,仍以朱書陽符,黑書陰符,亦可預書一旬之符,至其旦取服之。每平旦東向燒香,左手持符,右手持水器。取井華水,任服多少。祝曰:真人某乙好樂真道,服食中和之氣,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竟一旬同呼此,他甲放此,給侍某甲行廚所在,當得無令饑渴。本文兼雲:丹無大小,人無多少,皆當得飽,今即自服,故不用此言。又或日不可減損,祝詞則日日無早晚,身無畫夜,皆得飽。畢,再拜,以符納口中,飲水送之。

甲子旬中,太玄玉女承翼。甲戌旬黃素玉女非廉,甲申旬太素玉女瓊石,甲午旬絳宮玉女雲齡,甲辰旬拜精玉女靈素,甲寅旬青腰玉女惠精。

右二符,每以滿日丹書,吞服之。道士張子登所服也。

右符每以滿日丹書吞之。道士陳叔平所服,不食已五年。

右服每以滿日丹書吞之,道士許廣所服。

右安期先生絕穀符,丹書,絳三寸,封以小筒,擊右臂令人不飢,強身,符下三符是也。

服水絕穀法

每旦取井華水,以器中盛之仍常,別用一好器,其水皆有濁徒,久服不佳,宜預早取,停澄良久,乃取清者服之。向王燒香,左手持水器,右手持物,既不名其物,即是物皆得,然可取青竹子一節,上下全者,常充叩用耳,祝曰:
承緣史之賜神人之根,正赤黃行無過,域下諸醫以自防。畢,叩齒三通,咽氣三下,令齒氣齊嗚,凡三祝止,飲之多少任意,以飽為度。此旦一服後,飢即取水,祝服之。亦無論早晚,日三服便不飢。初服水數十日,瘦極頭眩足弱,過此漸佳,若兼服藥物,則不至虛懷也,不欲多言笑,舉動忘精費氣,此為所忌耳。
服藥論
夫五藏通榮衛之氣,六府資水穀之味。今既服氣,則藏氣之有餘;又既絕穀,則府味之不足。《 素問》 曰: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故須諸藥以代於穀,使氣兼致藏府而全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勝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府;清陽為氣,濁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食氣,形食味。氣為陽,味為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是知陰以通之,味以實之;通之則不憊,實之則不贏矣。今以草木之藥,性味於藏府所宜,為也安藏丸#1、理氣膏。其先無病疹,藏府平和者,可常服此丸、膏,並袂苓、巨勝等單服之藥;若藏有病者,則以所宜者增損之服;如先有瘋疾,及別得餘患者,當別醫攻療,則非此之所愈也。其上清方藥,各依本經,稟受者自宜遵服。
安和藏府丸方:
狹苓 桂心 甘草炙 人參 柏子仁薯積 麥門冬去心。已上各二兩天門冬四兩
右搗篩為散,白蜜和為丸,丸如梧桐子。每服三十丸,日再服,以藥飲下之。松葉、枸杞等諸藥可為飲也。
理潤氣液膏方:

天門冬黃精地黃術已上各五升,煎訖相和勻狹苓二兩桂心甘草炙。已上各三兩薯積澤瀉已上各五兩

右並搗,以密絹篩令極細,納諸煎中;又納熟巨勝、杳仁屑三升、白蜜二升,攪令調,重湯煮,攪勿住手,令如膏便調強為佳,玲凝,搗數千杵,密器貯固之。少出丸服,每早晨以一丸如李核大,含消咽之,日再三。此藥宜八月、九月合,至三月已來服之。若三月、二月中更煮一度,令稠硬,則經夏不復壞。
吐陰痰飲方:
甘草二兩生用狹苓二兩
煮茶汁,可五六升許濃汁者,切前藥相和煮,取六升絞去滓,微溫服三升,令頓,即以物剔喉中,令吐,吐已,又溫服三升,別令極畫所吐#2,當引痰涎出矣。又煮單茶汁三升許,加少許生薑、橘皮,稍熱服,漸漸啜之,便仰外,以手授摩胸臆,下至心腹,暖覆衣便臥良久,自此後勿食酸鹹諸物。
瀉陰宿澤方:

大黃白術赤狹苓生薑已上各二兩大檳榔三枚去皮,切碎水浸,文火煮過,別篩為末昊茱萸甘草炙根殼炙。已上各一兩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湯欲成納大黃煮一沸,絞去滓,分溫再服,納檳榔末一半,如人行五六里又服,以得三四行快瀉為度。初一服若不覺轉利,後服亦可加煉成朴硝半兩服之。自此後勿食生玲堅硬滑諸物。十餘日將息平和,訖,然可服氣餌藥。
凡吐瀉皆以月三日後十五日已前,天氣晴和為佳。其日風雨陰霧及十五日已後,慎不得吐瀉。
慎忌論
夫氣之為理也,納而難固,吐而易竭。難固須保而使全,易竭須惜而勿
泄。真人曰:學道常如憶朝餐,未有不得之者#3,惜氣常如惜面皮,未有不全者也。又曰:若使惜氣常如一身之先急,吾少見於枯悴矣。其於交接言笑,務宜省約;運動呼叫,特須調緩;觸類愛慎,方免所損矣。
夫人之為性也,與天地合體,陰陽七混氣,皮膚骨髓,藏府榮衛,呼吸進退,寒暑變異,莫不均乎二儀,應乎五行也。是知天地否泰,陰陽亂焉;藏府不調,經脈之候病焉。因外所中者,百病起於風也;因內所致者,百病生於氣也。故曰:恬啖虛寂,真氣居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信哉是言也。故須知形神之性,養而全之;內外之疾,畏而慎之。《素問》曰: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天地和則經水安靜,寒則經水凝沍,暑則經水沸溢,風暴起,則經水波涌而隴起,或虛邪因而入客,亦猶經水之得風也。
天溫日明,則人血氣悼液而衛氣揚;天寒日陰,則人血亦疑沍而衛氣沉。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沍而不流,溫則喜而去之.。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從則陽氣固,賊邪不能容,此因時之孕也。月始生,則人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臧,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者也。若此時犯冒虛邪,則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起至骨,入則傷五藏,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虛邪以時至者也。八正之虛邪,避之如矢射,慎勿犯者。假令冬至之月,風從南來,為風賊傷也,謂從其虛邪之鄉來,乃能病人也。他節仿此。陽氣者,一日而三候,平日一陽氣生,日中陽氣隆,日西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久視傷血,久外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是謂五勞所傷也。愁憂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患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人有五氣:喜、怒、悲、憂、恐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聚,熱則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喜怒傷陰,寒暑傷陽,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五味所入:苦入心,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鹹入腎。陰之生,本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則肝氣以津,肺氣乃絕;味過於鹹,則骨氣勞,短肺,氣折;味過於甘,則心氣喘滿,色黑,腎不衡;味過於苦,則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則筋脈砠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則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勝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多食鹹,則脈凝沍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腰而脣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此論飲食之五味,而藥性亦有五味,服餌丸散,特宜慎之。服氣之人,不宜食辛味,何者?辛走氣,氣病無食辛也。
五藏論
夫生之成形也,必資之於五藏,形或有廢,而藏不可闕;神之為性也,必稟於五藏,性或有異,而氣不可虧。是天有五星,進退成其經緯;地有五岳,靜鎮安其方位;氣有五行,渾化弘其涎壇;人有五藏,生養處其精神。故乃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矣。又: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處也;脾者,食凜之本#5 ,營之處也;腎者,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至於九竅施為,四肢動用,骨肉堅實,經脈宣行,莫不稟源於五藏,分流於百體,順寒暑以延和,保精氣以享壽。且心為諸藏之主,主明則運用宣通,有心之子,安可不悟其神之理邪?
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生於右,心部於表,腎位於裹,脾為之使,胃為之市。心為之汗,肺為之涕,肝為之氾,脾為之涎,腎為之唾,是謂五液。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笑,腎為嚏。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五藏各有所合: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脾之合肉也,其榮脣也;腎之合骨也,其榮髮也。五藏各有府,藏為陽,府為陰。五藏者,藏精神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受水穀而不留,故實而能滿。

夫小腸為心之府,大腸為肺之府,膽為肝之府,胃為脾之府,膀胱為腎之府。六府者,各有其應;小腸者,脈其應也;大腸者,皮其應也;膽者,筋其應也;胃者,肉其應也;三焦、膀胱者,勝理、毫毛其應也。
十二藏之相使者: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也,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也,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也,央斷出焉;羶中者,臣使之官也,喜樂出焉;胸中,上焦之門戶也;脾胃者,倉凜之官也,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也,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也,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也,仗巧出焉;三焦者,決讀之官也,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郡之官也,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殆也。
療病論
夫氣者之為功也,廣矣妙矣。故天氣下降,則寒暑有四時之變;地氣上騰,則風雲有八方之異。兼二儀而為一體者,總形氣於其人。是能存之為家,則神靈儼然;用之能禁,則功效著矣。死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哉。習服閑居,則易為存,使諸有疾痛,皆可按而療之。
凡欲療疾,皆可以日出後,天氣和靜,面向日,在室中亦向日,存為之。平坐,臨目,握固,叩齒九通,存日赤暉紫芒,乃長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藏府。若非藏府之疾,是諸肢體筋骨者,亦宜先存入所主之藏也。閉極又引,凡得九咽,覺其藏中有氣,乃存其氣攻於所苦之處。閉極,微微吐氣,其息稍定,更吸而攻之,覺疾處溫暖汗出為佳。若在四肢,應可導引者,則先導其處,已後攻之,縱上體上亦宜按捻,令其氣通。若在頭中,當散髮,梳頭皮數百下,左右搖頭數十過,乃吸氣,訖,以兩手指於頂上急攀之,以頭向上力拒之,仍存氣向上入腦,於頂髮諸孔衝出散去,一極訖,放手通氣,更為之,以覺頭頸汗出、痛處寬暢為候。若病在藏府者,則仰臥吸引,存入其處,得五六咽,則一度閉息攻之,皆以意消息。其病或是久來疝疾,並有癥塊瘡積者,則非氣之所能除愈,終亦稍覺寬平也,兼藥同療亦無所妨,乃於藥性易效耳。雖用氣攻病#6,雖攻其處膚勝散出,然兼依《明堂圖》取其所療之穴,想而引去尤佳#7。既知其穴,宜依十二月,各用其律管,急按穴上,想而出之。則心存有所主,氣行有所適矣。
黃鍾十一月律也,管長九寸,空中,圍九分;大呂十二月律也,管長八寸,空中,圍九分;大簇正月律也,管長七寸強,空中,圍九分;夾鍾二月律也,管長七寸強,空中,圍九分;姑洗三月律也,管長七寸強,空中,圍九分;仲呂四月律也,管長六寸強,空中,圍九分;襲賓五月律也,管長六寸強,空中,圍九分;林鍾六月律也,管長六寸強,空中,圍九分;夷則七月律也,管長五寸強,空中,圍九分;南呂八月律也,管長五寸強,空中,圍九分;無射九月律也,管長四寸強,空中,圍九分;應鍾十月律也,管長四寸強,空中,圍九分。皆取山陽之竹孔圓者,其節生枝不堪用。
手臂不援,雖云手臂諸有疾處,亦可為之。先以一手,徐徐按摩所疾之處,良久畢,乃臨目內視,視見五藏,咽液三過,叩齒三通,正心微咒日:太上四玄、五華六庭,三魂七魄,天闕地精,神符榮衛,天胎上明,四肢百神,九節萬靈,受錄玉晨,刊書玉城,玉童護命,玉女侍身,永齊二景,飛仙上清,長與日月,年俱後傾,超騰升仙,得整太平。流風結疳,注鬼五飛,魍魎塚訟,二氣相徊,凌我四肢,干我盛衰,泰山天丁,龍虎曜威,斬鬼不祥,風邪即摧,考注匿訟,百毒隱非,使我復常,日月同暉,考注見犯,北辰收摧,干明上威。畢,又常以生氣時,咽液二七過按體所痛處,向王而咒日:左玄右玄,二神合真,左黃右黃,六華相當。風氣惡疾,伏匿四方,玉液流澤,上下宣通。內遣水火,外辟不祥,長生飛仙,身常休強化畢,又一咽液二七過,又當急按所痛處三十一過。常如此則無疾也。

病要論

天生之為命也,資乎形神;氣之所和也,本乎藏府。形神貞固,則生全而享壽一,常方清休#8 ,則氣泰而無病。
然且察二精給臉之初,各因四時之異,誕形立性之本,罕備五常之節。故躁擾多端,嗜欽增結,或積病於受生之始,或致疾一於才身之時。是故喜怒慮。自內而成疾也;寒暑飲食,自外而成病也。年,又馳歲,唯知犯觸;衰謝之陰陽互舛,形氣相違,諸疹既生,厭候多狀。況乎服氣之者,穀餚已竭,形體漸贏,精氣未全,神魄不暢,或舊疹因之以發動,新犯致之以虛邪,須知所由,宜詳所療。今粗其可辨之狀,以代問醫,則其氣攻之術,希同物藥。
虛實之形,其何以生?自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流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艮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內寒,陰盛則外熱。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遂,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9而生。氣有餘則腹脹飧泄,不時天之邪氣,感則害五藏也;水穀之寒溫,感則害六府也;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也。又:邪之主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可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陰受之則入五藏。入六府則身熱不時#10臥,上為喘呼;入五藏則填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癖。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故腸受風氣,陰受濕氣。故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日:陽病者,上行極而下行;陰病者,下行極而上行。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頭者,精明之府也,頭憊視深,精將奪矣;背者,胸之府也,背曲肩隨,胸將壞矣;腰者,腎之府也,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也,屈伸不能,行則樓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也,不能久立,行則掉慄,骨將憊矣。
肺熱病者,右頰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肝熱病者,左頰赤;脾熱病者,鼻赤;腎熱病者,頤赤。病雖未發,見其色者,宜#11 療之。故曰:療未病者病#12。肺熱病者,色白而毛槁;心熱病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病者,色蒼而爪枯;脾熱病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病者,色黑而齒枯。
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又曰: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禁當風,肝惡風也。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又曰:心病欲奧,急食鹹以奧之,用鹹補之,甘瀉之。禁溫衣熱食,心惡熱也。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又曰:脾病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甘補之,苦瀉之。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惡濕也。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肺病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禁寒衣飲食,肺惡寒也。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勝理致津液氣通也。又曰:腎病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卒煖,無熱食溫衣,腎惡燥也。
辛走氣,氣病無食辛;苦走骨,骨病無食苦;甘走肉,肉病無食甘;鹹走血,血病無食鹹;酸走筋,筋病無食酸。是謂五禁勿多食也。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屍陰、股膝、揣腑、足背痛;虛則少氣不能服事,耳聾、嗑乾。

心病者,胸中痛,脅肢滿,肋下痛,膺背肩甲問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太滿,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恐如人將捕之;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腫。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契,腳下痛;虛則腹滿腸嗚,塘泄,食不化。
腎病者,腹大經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惡風;虛則胸中痛也。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微蒼,嗑乾,善怒。診在月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息墮,四肢不欲動,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疣然,脊痛,不能正立,其色始,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隔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脹,食寒則泄。診在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先當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13,再至其風日#14,則病小愈矣。

修真精義雜論竟

#1為:『為』下原衍『也』字,據《雲岌七籤》刪。

#2畫:疑為『盡』字之誤。

#3不:原奪,據《雲岌七籤》補。

#4則:原奪,據《雲岌七籤》補。
#5食:按《雲岌七籤》當作『倉』。
#6雖:疑衍。四庫本《雲岌七籤》無。
#7想而引去尤佳《雲岌七籤》作『而相引去之佳』。
#8休:原作『林』,據《雲岌七籤》改。
#9變化:『化』下原衍一『血』字,據《素問·調經論》刪。
#10時:《雲岌七籤》無,疑衍。
#11宜:此上《雲岌七籤》有『所』字。
#12者:《雲岌七籤》作『之』。
#13甚:《雲岌七籤》作『其』。
#14日:《雲岌七籤》作『止』。

析疑指迷论-元-牛道淳

析疑指迷論

經名:析疑指迷論。元代神峰逍遙大師牛道淳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衆街類。

析疑指迷論序

神峰逍遙大師,出示高論二編,名曰《析疑指迷》。清談不吝於胸懷,奧妙發揮於翰墨,平生所養,於玆見矣。幸緣一覽,俾予泠泠然獨立於通衢,不知四肢之有無,則可以墻塹玄門,梯航後學者。大德戊戌仲春朔,汝南重玄子劉道真謹跋。

前火傳後火,薪異而焰同。今聖嗣古聖,時殊而道一。故宜乎馬、譚、劉、丘已來,演玄風敷妙化之真人,繼繼而出也。神峰逍遙先生牛君練師,新出奇論二卷。目曰《析疑指迷》,屬余以文開卷,一閱不覺身世兩忘,若馭清飆而遊乎碧落矣。其誘人也,循循然有條而不紊,使人惑志頓消而朗徹。其進人也,端語一發,使人浩然長往而不留。其言簡,其理微,其示教也深,其用心也切,此可謂火傳而聖繼者也。門人恐其微言將沒,裒而錄之,以禆後進。其弘師之道如是,此亦可謂用心之厚者焉。時大德三年中秋前三日,靜安沖漠道人王道亨書。

神峰逍遙子閑居幽室,倚軒塊坐,隱几忘懷。適有悟真子李志恒,從座而起,恭然而立,携牋作禮,拜而謂曰:敢問全真妙理,至道精微,性命之義,修行次序?願師演而析疑矣。逍遙子答曰:夫至道精微,無形無名,難演難言,非容取捨而可得也。故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辭,在人虛府自悟耳。其人叩之不已,志之愈誠,由是不得已而應命。輒述是論,名曰《析疑指迷》,庶資初學之漸悟耳。時元貞二年孟春上元日題。

析疑指迷論

析疑

或問曰:何謂全真?答曰:即爾之一念未萌之前也。夫一念未萌,等同太虛,視之不見其色,聽之不聞其聲,搏之不得其形。其上無蓋,其下無底,其傍無門,其正無體,其大無外,其
小無內。杳冥莫測,恍惚難明,體之非有,隨用不無,隱大無外,藏微有餘。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包含萬象體,不挂一絲頭。吾不知其名,字之曰全真。釋教謂之圓覺,又云圓空。太上所謂混成,又云圓通。故《南華經》云: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此之謂歟。
或問曰:何謂心性?答曰:夫心性之義,譬猶漚水,水本至清,有感漚起風浪,渾濁不能鑑理,風浪息時,水澄漚止。以此論之,水即是漚,漚即是水。由是言之,心即性用,性即心體,體用俱忘,全真而已。

或問曰:何謂性命?對曰:夫性命之理,乃陰陽神氣之異名也。夫神氣二字,呼喚無窮,今略言其大槩。或謂動靜、龍虎、水火、坎離、東西、南北、春秋、溫凉、冬夏、寒暑、否泰、窮通、升降、往來、有無、虛實、上下、浮沉、高低、探淺、金木、剛柔、天地、日月、震兌、昏明、夫婦、嬰姹、金翁黃婆、絳雪玄霜、紫芽紅粉、真鉛真汞。其他殊名異呼,不可窮極,種種名相,不可著止,總名神氣而已。夫欲全神養氣,當明體用賓主,屏盡萬緣,一塵不染,表裹清浄,久久精誠,自然氣結神凝,性停命住,性命雙全,氣神為一,一與道同,功行圓畢。
或問曰:何名體用賓主?答曰:若要修真,須明體用賓主何謂也?若不明體用者,情欲不能遣也。如未曉陰陽賓主,則不能契於虛無之至神。奚謂體用?曰:虛寂為體,覺照為用。體用兩全,洞合道原。曰:何名賓主?答曰:前念為賓,後念為主。念起不著,本無根緒。故洞明真人云:念頭起,覺時休。此一句體用賓主俱全也。何謂俱全?曰:夫念頭起者為賓,覺者是主,主正為用,休歇是體。由是言之,體即用也,用即體也,體用雙泯,全真者也。
或問曰:人多說傳命基,其義如何?答曰:夫命者,氣也。基者,本也。一氣之本,即道是也。夫道者無形無名,非容取捨而可得也。取捨不容,有何傳哉。故關尹子曰: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又子列子云: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命。此之謂歟。
或問曰:祖師言五行不到處,一氣未生前,其義奚若?應曰:夫五行者,乃吾之五識也;一氣者,即爾之一念也。若五識不起處,一念未萌前者,即與向之所謂未始有物之義同也。既未始有物者,強名曰道矣。
或問曰:且未始有物者謂道,既已為物矣,物中有道乎?對曰:夫物從道生,物即是道,亦猶心從性生,心即是性。又如漚從水生,漚即是水也。

故洞明云:師傳祕語悟心開,物外家風物裹培。又關尹子云:天地成理,一物包焉。又云: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玄,物既如此,人豈不然。又太上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正謂此也。
或問曰:清和真人有云:止念降心越念多,不降不止,逐浪隨波。如何即是?答曰:凡初學道者,必先悟其真心。夫真心者,元無一物,等同太虛,本來清淨,於此浄中,一念忽起,頓然迴光,返本歸元,則湛然清浄矣。故經云: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既得三毒消滅,即合於道矣。若不明此理者,一念既起,又起念降之,降之不下,生心遣之,降遣不已,還自纏縛。若不降遣,縱欲昏迷,轉不相應。故常知常覺,還自把捉,不知不覺,透入別殼。亦與託生的一般也。直待報盡方歸,馬乏人困,終不悟矣。豈不悲哉。

或問曰:如何得萬法圓通?答曰:修行之士,必先明心悟性,然後絕疑,方能養道。夫心者是萬法之源,性者是群經之要。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念不生,即脫生死,向這一念不生處,即見本來面目也。久久涵養,圓明光大,則無法不通,無經不解,此名法眼圓通矣。至如一大藏經,只是說這些理趣也。古今聖賢所得者,得此而已。過去師真所演者,演此而已。五祖七真所了者,了此而已。奉勸同流,若能悟此,更莫狐疑,斯為學道樞機,正是修真之祕訣。
或問曰:昔神光大師向達磨祖師前求安心之法,祖師答云:將汝心來,吾與汝安。神光良久曰:弟子覓心無所得。祖師曰:吾與汝安心已竟矣。其神光言下大悟絕疑矣。其理何如?對曰:夫心本無心,心因物感而見。故紫陽云: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見,十方通塞中,真心無不遍。夫真心無象,喻如寶鑑含輝,若物來則見物,人來則見人,人物俱泯,則圓明瑩徹矣。如是言之,覓心無所得也。關尹子云:衆人之權歸於惡,賢人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唯無所得者,所以為道。既是悟道者,豈不絕疑哉。
或問曰:長春真人云:不有神仙福,難明造化機。何名造化機?答曰:夫造化者,乃陰陽否泰之異名也。陰陽機要,即道之別稱也。夫否者,塞也。泰者,通也。故《化書》云: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造化之源者,即妙道而已矣。理既如此,不有神仙福,安能明道哉。
或問曰:道雖無方,學則有序。何謂有序?應曰:凡初學道者,必先拋棄塵緣,屏除愛欲,遍訪明師,究研妙理,妙理精明,更要端的志節。次須朋戒定慧三者,此序進之要妙也。夫戒者,是上天之梯凳,渡苦海之舟航,陟道之初基,乃修仙之漸路也。若無戒則不能入於定門也。不入定門者,無由發於慧也。故《莊子》云: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又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天光若發,則與道同其源矣。與道同則鬼神難以測度,陰陽不能陶鑄,陶鑄不得者,至人哉!至人哉!

或問曰:出家修道,又言道本無修,其意何如?對曰:夫道本無修,心即有鍊。夫道之在人,如金在礦。礦內有金,不鍊而為石,石若鍊去,即名為金。既已為金,不復為礦也。人中有道,不鍊而為凡,凡心鍊盡,即名為仙。既已為仙,不復為凡也。若已為金,不須鍛鍊,既成仙道,復何修哉。

或問曰:丹陽真人云:速把我人山放倒,急將龍虎穴衝開。其義何如?應曰:若我人山放倒,財龍虎穴便開也。何謂也?夫我者,心即是也;人者,境即是也。若心境兩忘,則人我山倒矣。夫龍虎者,即人動靜生滅之心也。生滅之心始於真空之性,真空之性,寥廓虛寂,故名謂穴也。又云虛府也。太上所謂衆妙之門,又云玄牝之門矣。又《莊子》名謂天府,此乃龍虎穴之義也。云衝開者,是無遮障之貌。既無遼障者,即道蘊於此矣。

或問曰:如何是金丹?答曰:夫金者,喻如曾經鍛鍊,真堅剛利,明白瑩素也。丹者,譬若圓成光大,環樞應變,反覆無窮於本末端倪也。丹之為義,若人服之,定超生死之病矣。故曰:金丹也。
或問曰:凡初修鍊,必須减飯、除情、戰睡。又云飢來喫飯困時睡。其理何如?答曰:其理兩說。一者初心進道,熟境難忘,馬猿易動,所以衣食睡欲不教如意。古人云:學道休望如意,如意休望學道。又云:飽暖生淫慾,飢寒守自然。若以塵心絕盡,道眼衝開,則無為而無不為也。無為而無不為者,又豈妨於飯食睡眠也哉。
或問曰:離峰真人云:有體亦是病,無體亦是病,有無俱不用,何處安身命。其理奚若?答曰:有體則著於色相,無體則滯於頑空。有無俱不用,則落於沸蕩矣。曰:如何出得三重障礙去?答曰:二邊俱不立,中道亦非安,回首二乘外,靈光射廣寒。

指迷

廣漠先生閑居於丈室,恬然而宴坐,澹漠而忘懷,委蛇而自適,任運而逍遙,恣放情於自得之鄉矣。時有昭然子,越坐而起,恭然而稽首,立侍乎前。曰:弟子得為役久矣,未獲夫子傳吾妙道而已。今日宴閒,敢問其道若何?廣漠先生移位近前,默然良久,動容有間,仰天而笑曰:道奚傳哉。昭然子曰:夫子勿稽,弟子終願聞之。
廣漠先生曰:道本無問,問亦無答。纔涉有言,即墮於第二義也。故曰:道不可傳,傳而非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思之不知,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辭,在人靈府自悟耳。

昭然子曰:道既無傳,弟子嘗聞,道家者祖宗遞授,師資相承,遞授相承箇什麼?答曰:遞授玄教,相承妙法也。曰:玄教妙法而亦有道否?答曰:不即不離,譬猶筌蹄也。夫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矣。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言哉?夫忘言之人者,言無言,終日言而未嘗言;為無為,終日為而未嘗為也。故曰:無言而無所不言,無為而無所不為矣。
昭然子曰:未得魚兔,必用筌蹄,不能悟意,須假言教。惟願夫子慈愍,少垂微言,發吾之覆也。於是再拜稽首,曲躬而立。廣漠先生曰:居,吾語汝。夫道無後先,而教有頓漸;人性有利鈍,而悟有淺深。禀氣不同,而賢愚有異,循之於本也,咸始於道矣。故曰異途而同歸也。夫頓悟之者,不假修持,則直超彼岸,立證無生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而能反山川,移城邑,蹈水火,入金石,縱橫無礙,而變化無方者也。夫漸悟之者,先要明其心,悟其性,而後養其命也。次須累其功,積其行,而以歲月求之也。歲之深也,月之久也,而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行住必於是,坐臥必於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如是無間,鍛鍊功著也。而形如槁木,心類寒灰,窈窈之中,獨見曉焉;冥冥之內,獨聞和焉。而得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也。而能攝乾坤於掌上,傳日月於襟前,捲舒八景,聚散三辰,出有入無,存亡自在,而陰陽不能測矣。
昭然子曰:頓漸之理,敬聞命矣。敢問心性之義若何?弟子性鈍,願夫子細細釋之。廣漠先生曰:嘻,愚矣,子之難悟也。且若問吾者,心也。吾答若者,亦心也。心之與心,有何異哉。又奚問乎,亦奚說哉。若之問也,吾之答也,總屬妄心,妄心滅處,而不知其誰何。故曰:未始出吾宗。宗者,性也。性禀於道,道禀於自然矣。
曰:心性之義,敬聞命矣。敢問養命之理,而有為乎,無為乎,奚若?答曰:而無為乎,無為而無不為也。故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也。曰:既是無為者,過去師真而謂曰减飯也,戰睡也,擒猿而捉馬也,薄滋味而慎言也。而似有為乎。其理何如?答曰:夫道本無為也,而心即有鍊也。鍊者,損也。損其舊習而新染也。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故曰: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夫無為可養命也。曰:命者,何謂也?答曰:即混元真氣也。故曰:物受之謂命,天賦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又曰: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命。此之謂歟?
昭然子曰:古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此云不知所以然而然謂之命。是兩也,而不同乎?答曰:而言異而理同也。夫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者,謂不知守其命分也。分外貪生而失其本者,非君子也。夫人以精為根,以命為本,以性為宗,命者氣也,性者神也。夫神、氣、精三者咸原於一,而未嘗離也。而離之者,皆越於分也。曰:何謂越分?答曰:夫人性分,無欠無餘,本來具足,凡養生之物,皆是不得已而為之。夫不得已之類,可為無心矣。無心而可以養命也。人而不知此理,心慕於妄緣,而以為其預謀,積聚而以為久,恣縱於驕淫之地,流蕩於名利之場,往而不返,迷而不悟,豈能為君子哉。
昭然子曰:夫精氣神未分,則不問。既已分矣,奚復為一邪?答曰:夫三者分離,皆因其有心也。心之所之,則氣從之,氣之所之,則形應之。是故心感於外者,感於悲則淚出,感於辛則涕出,感於燥則汗出,感於酸則液出,是故感於淫則精出也。人能寧心於虛極之鄉,息慮於無為之域,則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而心不動也,而精自祕也。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大同而無所同也,而無所不同矣。
昭然子曰:養命之理,敬聞命矣。敢問鍊丹之要,亦可得而聞乎。廣漠先生曰:鍊丹之要法有多門,而有邪正,亦有大小不同也。曰:奚謂邪?答曰:有鍊五金者、八石者,有採日精而月華者,有吞霞而服氣者,有採戰而閉精者,或服水火而還元者,吐故而納新者,按摩而數息者,熊經而烏伸者,搖筋而擺髓者,嚥津而納氣者,守下丹田而明堂者,默朝上帝而運氣者,倒卓崑崙而偃黃河者,肘後飛金精而存想者,休粮而辟穀者,服餌而延形者神向之所謂法有多門,而不能盡述也。略言數端,皆是小乘之邪法也。於戲,多迷於傍門,而不能悟其真道矣。所以學道者如牛毛,而了道者若麟角也。曰:何由如是之寡也?曰:皆為不遭遇於真師之所訣,而被邪師之所惑,以致於自執固而不悟也。故曰:大迷者終身不反,大愚者終身不靈也。所謂冰不可鏤,愚不可賢,此固然矣。故正陽頌云:妙法三千六百門,學人各執一為根。可憐些子神仙法,不在三千六百門。又云:神仙見汝太頑愚,留下丹經萬卷餘。句句章章皆譬喻,元來真道不關書。正謂此也。

於是昭然子再拜而起,稽首而立。曰:正鍊丹之法若何?先生答曰:夫正鍊丹之法者,而有三門,上中下而分為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而神亦有三名,太上者,虛無之神;天地者,陰陽之神;人蟲者,血肉之神也。而仙亦有九品,有虛無之仙、天仙、地仙、神仙、鬼仙、山仙、水仙、人仙、物仙,是為九品也。夫虛無之仙,不可論也。故天仙不離於天,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鬼仙不離于鬼,山仙不離於山,水仙不離於水,人仙不離於人,物仙不離於物也。夫原其所始,本無三九之分也。為其悟有深淺,禀有清濁,而功有多寡,故有如是之異也。
曰:上乘鍊丹者若何?答曰:夫上乘上品鍊丹者,以太虛為罐,以真空為鼎,以圓明為藥物,以天光為進火,以妄情為滲漏,以不爭為防危,以清浄為沐浴,以無為為外護,以恍惚為抽添,以不染為革穢也。而得之於一息之間,而了在於百日之內矣。曰:中乘鍊丹者何如?答曰:夫中乘上品鍊丹者,以乾坤為罏,以陰陽為鼎,以真鉛真汞為藥物,以純陽為進火,以欲念為滲漏,以不昧為防危,以消洒為沐浴,以柔弱為外護,以定慧為抽添,以忘機為革穢也。而得在於百日之中,而了在於三年之外矣。曰:下乘鍊丹者若何?答曰:下乘上,品鍊丹者,以身為罏,以心為鼎,以神氣為藥物,以覺照為進火,以逐境為滲漏,以不睡為防危,以滌慮為沐浴,以謙和為外護,以昇降為抽添,以純素為革穢也。而得之於三年之內,而了在於九載之中矣。夫下乘下品鍊丹者,亦以身為罏,以五臟六腑為鼎,以精血為藥物,以運氣為進火,以精泄為滲漏,以節飲為防危,以漱津為沐浴,以修善為外護,以導引為抽添,以不淫為革穢也。而終年無成,而修之於累世矣。此可以延年,而不能出離輸迴耳。雖然,比於誣善之人,亦雲泥有間矣。
昭然子曰:鍊丹之理,敬聞命矣。敢問《清淨經》云:能悟之者,可傳聖道乎?於是廣漠先生放下拂子,斂身而臥,良久曰:會麼?昭然子於言下大悟,踴躍而喜,怡然而笑,遂禮三拜,稽首立侍乎傍。廣漠先生蹙然而起曰:子見箇什麼道理,而便拜乎?昭然子曰:夫子是何道理之有哉?廣漠先生曰:如是如是,子善護持矣。

頌曰:
本來無說亦無傳,只為學人酷殢筌。
若會其中端的意,寒潭秋月冷沉淵。

析疑指迷論竟

三极至命筌谛-宋-王庆升

三極至命筌蹄

經名:三極至命筌蹄。一卷。南宋王慶升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術類。

=============================

=============================

五車三乘

羊車小乘

羊車小乘者,秦籥起火之術也。其法:抽縮外腎,使膀胱下昧民火,下合外腎,左文右武之地火,從下上達,直透三關。行之七七日,內自有甘露降于玉池。甘露,一名黃中酒。又名曰石源。又名醍醐。常能行而不弛,可以返老還童,漸入聖道矣。

鹿車中乘

鹿車中乘者,守中之法也。其法:降心中上昧君火,入于兩腎之間,與中昧臣火相配,化為芙蓉,出於泓水之中,存其真人坐于花上,綿綿不絕。如此二十日,通前羊車小乘之術,共計六十九日,則泥丸天谷靈藥自生。靈藥一名黑汞。水銀一名水中金,即元精也。此乃補腦還精之法,人能常念之,則優入聖域矣。或以轆轤為鹿車者,乃循真之事也。每日寅艮二時,端坐存念鹿車之道,毋令間斷,亦以四十九日為限。須是先行羊車,次行鹿車,既行鹿車,乃行牛車。三車並行,斯名大乘也。老子之治大國若烹小鮮,包犧之法離為網罟以畋以漁,堯舜則允執厥中,文王之艮其背,周公之艮限薰心,孔子之退藏於密者,皆守中之旨也。曰產藥、曰鍊鉛實腹,鉛乃黑鉛,即黑汞也。亦名黑龜精,又名黑龜肝。降于天谷,謂之白龍肝也。此守中於始之名也。曰溫養曰神土坎火,此守中於中之名也。曰守城曰野戰曰封閉關鎖,此守中於終之名也。日沐浴曰真炁黛蒸,此守中於刑德之名也。有曰:守一者以左腎之神為太一,右腎之神為玄一,兩腎混合之神為太一也。有曰:守真者以二之則偽,一之則真也。有曰:守黑者以顯之則白,隱之則黑也。有日:守雌者以奮飛為雄,隱伏為雌也。又守有黃房者,以密戶居正方前直臍中也。黃房者,亦名黃庭,又曰丹田。說不多同,有指泥壇為之者,泥壇,泥丸。亦名天谷,亦名天懂。有指絳宮為之者,絳宮,上命門也。又名節榮,亦名應谷。又有指心腎脾膽為之者,是皆思一部之法耳。苟欲主陽消陰,俾水中金火中木二者內無間隔,非守中不能也。然此守中之法,乃累聖相傳之密旨,實作聖工夫也。誠能允而執之,則必世世羲陶,人人虞舜矣。陸容廣而遊太清,金梯玉階此焉基之。

牛車大乘

牛車大乘者,屏炁回風之道也。屏氣者,閉鼻息而不呼也。出炁日呼,入炁曰吸。回風者,回天風以合神靈也。神靈心神曰元君,字守靈。凡行此道者,須先行羊車四十九日,鹿車二十日,共六十九日了卻,行此道一十二日,三車通計八十一日。自然天谷靈藥繁生,可以修真矣。若上機大智之士,一聞千悟者,三車並行,只一十日靈藥便生,不須八十一日也。若作聖做工夫,卻當次第行之,不可驟也。且先不拘時候,行羊車四十九日,了,次每日寅艮二時行鹿車,四十九日,然後每日子午艮寅三時行牛車,四十九日。一百四十七日足,依然不拘時候行之,實使綿綿不絕可也。所謂君子自強不息者,盡行此道,欲不倦也。綿綿不絕,惟狂克念作聖矣。行之苟倦,惟聖罔念作狂矣。克念作聖,則道心著而人心安。罔念作狂,則人心危而道心微矣。羊鹿牛三車,其實一大乘也。但人有利鈍而性有巧拙,故先聖立教有漸頓之殊。況且世人不務勤師,唯尚摽掠,見丹經有閉尾閭之說,便以羊車為閉尾閭而廢之。見丹經有吹噓之說,便以牛車為吹噓而廢之。見丹經有存息之說,便以鹿車為存息而廢之。殊不思不行羊車,則地火不起人心危而不安矣;不行牛車,則天風不回道心微而不著矣;不行鹿車,則百神不混合,人心自人心、道心自道心,而不精一矣。老子之橐籥守中,玉皇之回風混合,大舜則精一厥中,亦大乘而已,非二道也。右先聖之誚閉尾閭者,指採陰者耳,以採陰為殺人之道也。誚吹噓者,指行六字炁者耳,以六字為瀉三焦五藏之道也。誚存息者,指注想臍下者耳,以臍為糟粕溝瀆之場,止可灼艾攻病,非栖心退藏之所也。癡人面上不得說夢,將以救人,反以悟人,豈聖師之心哉。遂明述大乘之道,以祛天下之惑。學道者苟留神焉,聖域可優入矣。皇極之人,會歸中庸之率性,三易之中爻,皆畢於此矣。勉旃!古訣云:人心惟危,腎邪,人心從之則危。道心惟微,心正,道心放之則微。惟精惟一,精強不敗,一終不離。
允執厥中。信天順守,作聖之域。

大牛車上乘

大牛車上乘者,修真內鍊之法也。其法:以元精炁汞為藥,元炁紅鉛為火,子陽午陰抽添斤兩。口口相傳,不記文字,三年功成,九載圓就。化精成黑,炁變成神,千日默朝,一紀升天。即修內丹,可以長生不死,可以坐脫立亡。已證真空,邁躋妙有矣。

大白牛車無上乘

大白牛車無上乘者,用雪山白牛外丹修仙之術也。所謂乾坤為鼎器,
乾為馬,其道成男,曰大國大象者,皆乾道也。坤為牛,其道成女,烏波斯伽曰小國小象者,皆坤道也。少烏波斯伽,屬兌卦,兌屬金而金色白,故曰白牛。乾變坤卦,主立冬小雪二炁,占先天艮山之位,故曰雪山白牛也。
坎離為藥物,
坎為中男,坤得乾之中炁而成也。坎屬水而配鉛,水中有金,鉛中有銀,名曰黑汞,又名水銀,此坎之藥物也。離為中女,烏波斯伽,乾得坤之中炁而成也。離屬火而配砂,火中有木,沙中有汞,名曰紅鉛,又名朱汞,亦名水銀,此離之藥物也。《五千文》謂之玄牝者,乾坤也,營魄者,離坎也。

七返九還金液煉形者是也。一時娠精,一日結胎,十月脫胎,三年無陰,是謂純陽之仙。六年絕粒,鼻無喘息,名曰至真。白玉其骨,黃金其筋,履蹈虛空,洞貫金石,此修仙之極致也。自老子黃帝而下,凡飛騰變化之儔,皆修此耳。故老子作《道德經》以詔後世,黃帝著《陰符經》以彰厥旨,其文三章,皆累聖口口相傳,無有文字。後世傳之者,率多乖舛。黃帝得之於石室,字皆一丈。又云驪山老母曾註其文,是好事者托言之耳。學者當具真眼目。真人魏伯陽因之作《周易參同契》以極其底蘊,正陽鍾離權由之作《雲房三十九章》以核似是之惑,純陽呂崑綠之作《沁園春》《霜天曉角》及《窖頭脫空》等歌以廣其意,華陽施肩吾脩之作《會真記》以誘進學之士。雖皆發明道要,顯示機緘,然而火候法度、溫養指歸,並不曾說破。天台怡真先生謫自紫陽真人宿德不渝,感西華夫人發樞紐而授之以口訣,道成,授杳林石泰以《悟真篇》,杏林道成,授紫賢薛道光以《還元篇》,紫賢道成,授泥丸真人以《復命篇》,泥丸道成,授紫清真人白玉蟾以《翠虛篇》。厥後之聞道者,紫清之徒也。愚宿性慕道,獲遇紫清先生弟子桃源子姚師。果見其龜形象武,意其異人,執弟子之禮者幾一紀,累以鉛汞之道叩之,每辱引辭峻拒。嘉熙己亥從道御前佑聖觀,守缺暫歸。次年庚子,慨蒙奏聞道祖,傳受內丹之訣。如教行之,果有靈驗。尋為事奪,兩致中輾。續觀《悟真篇》云:若云九載三年者,總是推延款日程。又云:十月霜飛丹始熟,怠時神鬼也須驚。乃知內丹九年成功,外丹十月脫胎。由是蓬頭草足,浪走台溫。有菜隱先生楊師古,邂逅永嘉塵隱,一見傾心,授以藥物鼎器之旨,時淳祐癸卯十一月也。甲辰三月三日,復授以火候回視丹經,果合符節。元來此道乃是長生不死變化飛騰之道,今人往往只說速死之法,否則守屍而已。愚患後人之篤好者,或有所聞剛為此輩所惑,共墮迷津,實可哀痛,姑略具其梗槃云。

註紫清白真人金液大還外丹訣

要做神仙,

天寶修聖,謂之煉聖之道。藥物無斤兩,火候無時汨,一日十二時,時時不絕。一年十二月,月月長存,百日成功,一年圓就,養成聖胎,名金液大還神丹。是為三車大乘之道也。乃千經之髓,萬法之基也。靈寶修真,謂之煉炁之法。藥物有斤兩,火候有時日,一日十二時,只用二時。一年十二月,只用十月,三年成功,九載圓就,養成真胎,名曰金液大還內丹。是謂大牛車上乘之法也。九載數足,凝神天谷,日行默朝,上帝之訣,精動千日,通前一紀,脫殼飛神,不生不滅矣。神寶修仙,謂之煉形之術。藥物雖無斤兩,火候卻有時日。一日十二時,只用一時,一年十二月,只用九月。九十日成功,三百日圓就,始出仙胎,點化凡質,不但卻死,且得更生。服之三年,體變純陽,不愁寒暑。養之六載,鼻無喘息,不息飢虛,三千日足,變化飛騰矣,名曰金液大還外丹。是為大白牛車無上乘之術也。

鍊丹工夫,

鍊丹有三種:一者神丹,以存養而成,謂之打坐;二者真丹,以作用而成,謂之行功;三者仙丹,理貫三才,藥需二物,謂之工夫。
亦有何難。
神丹三萬六千刻,刻刻行火,一刻不行便成間斷也。內丹七百二十以上時,時時行火,一時不行,亦成間斷也。外丹只八十一時行火而已,豈不易乎?
向雷聲震處,
謂地雷復卦之月也。
一陽來復。
謂七日來復之日也。
玉鑪火熾,
玉鑪,偃月鑪也。火者,天然真火也。得金鼎,太素寒煙感之,則火熾矣。
金鼎煙寒。

金鼎,朱砂鼎也。煙者,太素煙也。得玉鑪天然之火,則煙不寒矣。

姹女乘龍,

姹女,震中陰爻也。乘者,載也。龍者,赤龍與青龍也。
金公跨虎,
金公,兌中陽爻也。跨虎,騎也。虎者,黑虎與白虎也。
片餉之間結大還。
片餉之間者,一食飯頃也。結者,鉛凝汞結也。大者,至大無外也。還者,還源返本也。此金液大還外丹,雖假外藥,即非金銀草木滓質之物,止是太極未判之前,先天一炁耳。既有兩儀四象八卦五行,則先天一炁分列四出,散於萬物之內矣。今能以不採之採,不取之取而取之,使天之炁復合為一,是故謂之還也。
丹田裹,
丹田者,黃房也,密戶也。又名元田。左有八卦蒼龍,右有八威赤蛇,中有金精猛獸。三蟲內顧,長生有路,三蟲外趁,神光漸去心神。丹元君用離為網罟,於此以畋以漁,使三蟲不得奔逸,以修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田漁二字,皆從田,故曰丹田也。或以臍下一寸五分炁海為丹田者,或以二寸石門為丹田者,或以三寸關元為丹田者,此乃醫家行針灸之上下中三丹田之穴道也。又以一寸三分為丹田者,此是初機學道之士入門之丹田也。又以心為丹田者,此是禪門寂子明心見性之丹田者也。又以胃左脾藏為丹田者,此是饕餮之人行中黃健啖之丹田也。又以脾右肝膽為丹田者,此是俗師不遇真訣,見《雲房三十九章》及《破迷歌論》等書,攻擊牌闔,混無定當,只不曾說到膽上,故執肝膽為丹田也。又以眉心為丹田者,此是入定出陰靈之丹田也。以鼻端為丹田者,此是禪流習定之丹田也。以把花執菜、握躉持瓢為丹田者,此是開鋪席道人假物寄神之丹田也。以嬰童兩目為丹田者,此是學視日不瞬之丹田也。以胞囊為丹田者,此是閉尾閭之丹田也。以玉莖為丹田者,此是行金剛禪、左道衛者不漏法之丹田也。以不念善、不念惡謂之懸壓撒手為丹田者,此是瞎眼禪和不明無念之旨者之丹田也。以胃院玉女為丹田者,此是嗽嚥津液之丹田也。以臍心為丹田者,此是旁門採陰者想心火之丹田也。以兩目為丹田者,此是存想左日右月之丹田也。以大額骨為丹田者,此是存想九色圓象之丹田也。又以面曰尺宅為丹田者,此是修神庭之丹田也。千蹊萬徑,難以盡迷。要之,皆非正丹田也。正丹田者,密戶而已矣。又以七竅中閒為丹田者,此是含眼光,凝耳韻,緘舌炁、調鼻息、和合四象之丹田也,學道者之所共務不可廢也。以泥壇為丹田者,此是鍊內丹者一載之後,移鑪換鼎之丹田也,初修真之士不當用之。
有白鴉一隻,
白鴉者,元田白鴉也。一名黑汞,亦名白金,即真汞也。炁白相混,故謂之白鴉。隱而不可見,則謂之水中金、鉛中銀。顯而不可用,則謂之寒山白雪。以其能走,故謂之金精猛獸,以其能飛,故謂之白鴉。一物而異名耳。
飛入泥丸。
飛入者,用天寶鍊神混元入藥訣,三車大乘之道,二十日不間斷,使元田真汞繁生。所謂真種子者,只此元田白鴉是也。
河車運入崑山,
河車者,三河車也。一者黃河車,即雙關轆轤法耳,所謂三返晝夜用師萬倍者也。二者河車,即橐籥起火術耳,所謂河車不敢暫時停,運入崑崙峰頂者。三者紫河車,即龍虎交姤訣耳,桔槔說盡無生曲,井底泥蛇舞拓枝者是也。崑山,崑崙峰,即泥壇耳。
全不動纖毫過玉關。
謂元田白鴉不費纖毫動作,自然透過玉關也。玉關者,戊己門也。或毫略動,便不成丹也。

把龜蛇烏兔,

把者,將也。龜蛇烏兔者,水火日月也,玄牝營塊也,鉛砂汞銀也,離中坎,坎中離也。名號多端,其實只陰陽二字耳。
生擒活捉,
生擒活捉者,蓋龜蛇烏兔非一性之物,東西南北各列一方,百姓日用常相間膈。還丹之法,使無問膈之憂,而有伺官之慶,豈非生擒活捉哉?古有王谷子不修陰陽之真理,見《易》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及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語,妄立三峰之衍,以女玄邕為上峰,乳湩為中峰,室童為下峰。其徒助虐師意,至於剖取心血,竭吸陰精,以為藥物,冀成還丹。故《雲房三十九章》有悮殺之戒,朋來之勸也。
霎時雲雨,
霎時者,片餉也,即感速之義也。雲雨者,雲雷屯及雷雨作解之義也。夫雲之與雨?皆坎水之炁耳。而坎水遍於天地間,感天炁則升而為雲,感地炁則降而為雨。雲雨之義,即陰陽升降而成潤澤之義也。

一點成丹。

一點者,赤水玄珠也。大如黍米,故日一點也。成丹者,從微而著也。
白雪漫空黃芽滿院,空,別本作天,院,別本作地。
白雪者,六虛白雪也。空者,六虛也。黃芽者,出土黃芽也。院者,六慾內院也。六欲內院亦名黃官,以兩腎有六癸玉女,專主作強,其鋒甚銳。《靈寶經》謂斬誠六癸鋒者,乃教人抑制六癸玉女作強之鋒,庶幾黃芽滿而不溢也。是以真人有莫教芽孽溢黃官之戒。黃芽白雪,其名甚眾。始也周流首腹四肢,則為六虛白雪;及其朝宗曲江之上,則為太玄神水;會歸桂海之中,則為碧潭明月矣。其潤德,則為沆瀣甘露;透入金鼎華池,則為火汞流珠;繁生黃官真汞,則為出黃芽。名雖不同,其實赤水玄珠耳。諸家仙經所載,名各不同,《雲房三十九章》云:真道不關書,蓋務學不如務求師也。

服此刀圭永駐顏。

服此者,靈烏望月而飲甘泉也。刀者,謂上士行之能裁成天地之道,下士行之則殺身而後已。圭者,戊己二土也。永駐顏者,長生不老也。打坐行功工夫,各有一千二百門,皆可以駐顏,但不能長生不死耳。惟是祖迷老子、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魏伯陽、錘離、呂崑仙諸大聖人,上焉黃帝,下焉悟真一豚之道者,斯能永駐顏也。
常溫養,
溫養,節次有六:一者入藥溫養,煉內鉛為真種子時也。二者野戰溫養,進火時也。三者守城溫養,退火時也。四者沐浴溫養,火敗火死而需蒸時也。五者補寒溫養,火絕而虛守時也。六者移鑪換鼎溫養,脫胎入口之後時也。其名雖六,不過只用入藥一訣耳。始一終五,故曰常也。

使脫胎神化,

脫胎有三:一者脫胎入口,所謂強歷十月,脫出其胎者也。二者脫胎離殼,所謂鷄能抱卯心常聽,蟬到成形殼自分也。三者脫去凡胎,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神者,不行而至,不疾而速也。化者,真無貫金石,妙有蹈虛空也。
身在雲端。
身有三:一曰自有身,所謂養就嬰兄我自做,非是爺精娘血者也。二者離合身,謂坐在立亡,身外有身者也。三者妙無身,所謂聚則成形,散則成氣者。既證自有之身,是為地仙,仙胎飛入泥九,泥九為崑崙峰,乃在自己雲端也。次證離合之身,是為神仙,胎仙脫殼躡雲,乃形雖處地,而神在雲端也。及證妙無之身,是為天仙,神超碧落,形陸太虛,乃形與神同在雲端也。金液還丹之妙,至於身在云端,其為不空之空矣。

述贊純陽真人霜天曉角

乾坤未裂,有物如何別?

性著才生炁,陰陽尚混融。鴻濛為太極,體一抱雌雄。

解把鴻濛擘破。
龍漢延康劫,鴻濛有女青。女青從剖破,兆出萬殊形。
說不知知不說,
闊論高談者,無非衍舌端。上仙修命衍,開口向人難。
妙訣真難徹,
妙道神仙訣,宣傳自太清。不逢師指點,臆度枉傷情。
知音世所絕。
無數修仙子,爭猜紙上文。先師從說破,瞔瞔反無聞。
要識陰陽顛倒,
乾坤盪中氣,離坎是全材。識得先天象,身朝萬化來。
月中日,
太陰元屬坎,中有兔為陽。房日雲中象,營來變至剛。
日中月。

太陽離仲女,中有桂林烏。畢月怛山滿,逢之魄自蘇。

天寶鍊神混元入藥妙訣

一葉一枝花,

五內玲瓏玉雪身,雖多關節解通神。月明酒裹丹霞出,不染汙泥不染塵。
陰坑是我家。
兩畔寒巖鎖玉冰,中問一派水澄清。太陽影裹心花現,便是芙蓉閬苑城。
硫黃見我死,
五神意馬是硫黃,專駕心猿走八方。妙香絕色濃薰染,化作真人坐道場。
水銀結成砂。
黑汞紅鉛是水銀,腎精心炁劈天真。重新匹配歸無極,漸證陰陽自有身。

鍊藥指真歌

上品藥材何物是?產在塵凡無遠邇,強名玄牝汞和鉛,精炁與神而已矣。煉精者煉元精,非娌姓所感之精。男不婬女不妷,匪學三峰黃谷術。內裹明來會性情,虛空無塵生妙質。鍊炁者鍊元炁,非口鼻呼吸之炁。鼻不呼口不吸,籥天棄地停徐息,巽風離火鼎中烹,直使身安命方立。鍊神者鍊元神,非心意念慮之神。心不念意不慮,念慮無非憂憶處。忘憂絕憶靜存神,精炁直騰天谷去。精炁神,藥最親,以此修丹尚未真,修丹只要乾坤髓,乾坤髓即坎離仁。坎離仁,人不識,萬論千書徒自覓。天涯海角有仙師,仙師混邇塵凡客。塵凡客,隱至人,夏葛冬裘如古民,榮辱窮通都不管,冥冥懷抱蘊精淳。冥冥懷抱蘊精淳,妙道天機肯妄陳,行滿三千功八百,豈愁提耳不諄諄。

丹經舉要

丹經最是易為先,有畫無文幾萬年。西伯授官細藏史,仲尼問禮斷韋編。中宣道德皆微旨,後露《參同》亦正傳。平叔《悟真》猶顯道,不離左右目之前。

三要總叙

曰橐籥守中者,老聃之三要也。所謂綿綿若存者也。曰闢戶謂之乾,闔戶謂之坤,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者,孔子之三要也,所謂往來不窮者也。曰頂法暖法忍法,釋氏之三要也,所謂火宅三車者也。諸家三要之說不同者,以不得正傳也。捨三聖師而宗曲學,焉能出火宅而綿綿不窮乎?

三關總叙

以精炁神為三關`者,內丹之三關也。以形炁神為三關者,外丹之三關也。以鼻手足為三關者,合內外之三關也。

九鼎總叙

指心為九鼎者,以心上通七竅、下通二陰也,所謂包含萬象體,不罣一絲頭者也。指絳宮為九鼎者,以絳宮上通七節、下通兩腎也,所謂三彭走出含陰宅,萬國來朝赤帝官者也。指密戶為九鼎者,以有三一六癸也。指泥壇為九鼎者,以有天靈九宮也。二者所謂:從此變為乾健體,潛藏飛躍總由心者也。指子時為九鼎者,以甲己子午皆數九也,所謂正一陽初動,中宵漏永者也。指一月為九鼎者,以一月有九還也。指一年為九鼎者,以一年有九轉也。所謂一月一還為一轉,一年九轉九還同者也。指三年為九鼎者,以年成三姓,三年成九姓也。所謂三鉛只得一鉛就,金菓仙桃已露形者也。指九載為九鼎者,以一載煉一丹,九載煉九丹也,所謂一載生箇兒,箇箇會騎鶴者也。

陰符破迷贊

至樂性餘,
仁者無憂,此性不欠;智者常樂,此性無餘。既無樂也,其樂自生,極樂徇情,性有餘矣。
至靜則廉。
靜者成仁,動者由智。苟動趁末,性靜歸根。篤靜不至,乃生責求。絕利一源,是為廉也。
《陰符經》註解頗多,叉皆託名聖賢,取信愚俗。但所見不同,互有得失,反誤學者。故摭走而明者,為二贊以曉方來,觀者當必有默會者矣。

古仙真訣集句

父子不堪傳,
天下神器箇箇惜,金璧重寶不浪擲。依然傳授與兒孫,道不肯傳說不得。

工夫牛鬥危。

大道無為自古傳,不云靜坐只安眠。

防虞慮險如牛鬥,此語胡為不自然。

畫瓶裹面覓,

粉抹脂塗一畫瓶,玉葫蘆樣果通靈。
水晶官裹嫦娥翠,一朵梅梨縞兔塋。
下士大笑之。
上士謙卑明造化,一言便解真人話。
劣馬痴驢直痛鞭,放下韁繩作笑靴。
普角步教二切。
紫陽白真人嘗贈趙寺丞詩云:汞鉛不在身中取,龍虎當為意外求。會得這些真造化,何愁不曉鍊丹頭。此語正與紫陽真人孤陰之說相契,故併錄于此也。

勸君不用斬三尸,但絕貪嗔與姓癡。六慾天中居內院,精勤十月養嬰兒。
十月脫胎吞入口,穿筋洞骨能飛走。等閑徑達元始天,壽比天長同地久。

天長地久無盡時,遷質移形人不知。星辰隕伏龍蛇起,一箇乾坤不動絲。

堪歎時人見大別,清高盡向無邊說。求生得死比比然,倚草投胎稱寂滅。

此箇機關古聖傳,仲尼三度絕韋編。乾道坤道而已矣,在於上下求之焉。
乾坤之道非他物,只道杳冥並恍惚。真精象物暗相逢,結在黃官成糊塗。
糊塗成形史伯華,功勞全仗紫河車。紫河車是何形色,井底泥中一紫蛇。

修真六用

夜半寒泉動地雷,損奇益偶著靈胎。

一壺鳳髓朝朝飲,海底紅蓮火底栽。

日中姤象振天風,武臧文加一餉工。
熟煮龜肝餐八兩,山泉空泥暮為蒙。

孤雲地暖閑離岫,野鶴天寬倦返巢。
直道往來無絆礙,火城何必擊如匏。

赫日騰空碾不停,光芒馳散小於星。

育精金水丘寒地,露沐千山草木青。

洗心藏密匪求安,歸復工夫怕十寒。
水土既平神鼎立,芙蓉地裹坐端端。

默默昏昏入鬼窠,惺惺僚僚未圓陸。

西山日暝烏巢桂,解鬼休兵馳睡魔。

五空頌

頑空

頑空枯至斬生綠,日事無縈夜不眠。

形木心灰成底事,有聞行道卻凝堅。

性空
性空虛曠日清閑,動若浮雲靜似山。
懶打頑空無則法,有聞行道必間關。
法空
法空大抵似頑空,有動依然在靜中。
按月按時行卦黑,二千門路擬皆通。
不空
不空空裹有工夫,歸復元陽靜處符。
陽復陰消須凈盡,惟餘黍米一明珠。

真空

真空妙用妙難思,彷彿還如歲運推。

夜代晝更寒暑序,了無停邊孰為之。

修丹十戒

一戒遏惡

勿聽心田惡念生,芟除爭盡自明平。

惡人惡事須還遠,炁定神安骨自清。

二戒揚善
孝友仁慈眾善芽,更須執禮獎忠加。
救危扶困揚諸善,長作尊賢樂道家。
三戒懲忿
心火炎揚大察明,怒將肝膽木來生。
苟非懲忿從天訓,五賊張狂道海傾。
四戒窒慾
主腎之宮號作強,六鋒列女更殃徉。
地根不斬貪生樂,慾海吹流入鬼鄉。
五戒禁酒
點酒纔經十二樓,膽房心室起戈矛。
真陽泄向皮膚去,髮减精凋去不休。

六戒絕茶

草曰穿腸莫強吞,只宜搜洗濁和昏。

如神不撓清明志,身有甘香白石源。

七戒朝實

朝食胡云校實些,風寒暑濕怕衝邪。
功深已飽三田黑,食味空多費齒牙。
八戒暮虛
暮食常令腹帶虛,六經調暢炁通疏。
多餐一口徒煙塞,畎澮皆盈落尾閭。
九戒高林
坐臥林宜三尺高,更宜和軟足堅牢。
低時鬼炁侵人骨,莞藳頻晞莫憚勞。
十戒低枕
枕若高時最不宜,慳慳三寸莫宜低。
真機妙旨無人會,須遇仙師得耳提。
修仙善惡勸戒
孝而不貪,
孝道無為百行先,唐虞一眿此中傳。
苟貪利祿輕捐隕,與道相違天與淵。
悌而不慾,
事兄從長孝能推,悌道能為世表儀。
人欲一毫來間隔,乖爭凌犯出肝脾。
恕而不嫉,

恕道元來甚易行,但將心地放教平。

心平炁定無他事,和黑春風日日生。

忠而不拓,

君師夫主事宜忠,粒粟莖絲報始終。

知本知恩須合道,坏才坏德反為凶。
神聖不如。
孝悌恕忠皆至德,惟神與聖妙無極。
是為五大道之原,拘忌之時行不得。
智而不婬,
智德元來先五德,知道方為真知識。
一淪婬慾便昏迷,所以申根遭棄擲。
禮而不盜,
尊卑長幼俱有分,貴賤賢愚不可紋。
常將恭敬守文禮,臘等干名作盜論。
仁而不殺,
仁者誠為五德長,善順慈和能育養。
曰悲曰覺曰陽剛,悲戚剛頑殺之象。
義而不害,
五德權衡存於義,事無不宜義乃利,
絲毫不利則害人,君子謀為須擬議。
忠信不憎。
智禮仁義道之苗,苟無忠信亦徒勞。
全此五常誠得本,憎疑纔動墮沉曹。

言無華綺,

人道貴華仙道實,華綺之言不可出。

口甜舌滑能悅人,只恐神仙道俱失。

口無惡聲,

此口誠為禍福關,興戎出好片言間。
惡聲貴不形諸口,天道從來亦好還。
食無求飽,
飲食雖云能養炁,養生過厚人不貴。
愚人飽味賢飽聞,實腹有鉛宜著意。
居無求安。
居處求安最不宜,不抽之緒密抽之。
守中索籥綿綿用,便是宣尼屏炁時。
對北勿唾,
學道須當惜炁精,唾時精炁亦飄零。
北方天一五行始,唾涕于玆隕百靈。
對北勿溺,
毋令沙尿露三光,倚溺行層大不祥。
對北二便尤不可,都綠天一在其方。
勿妄殺龜,
龜配危星五行水,應人左腎生根始。
無故殺之大不祥,學道之人尤忌此。
勿妄打虵,
虵配虛星水中火,應人右腎能關鎖。

無故打之大不祥,學道之人尤忌可。

禁絕牛肉。

牛之為物詎難言,簡籍敷陳歷歷然。

殺有嚴刑刊在律,食多明報至於天。

福鐫首致神光熄,禍及終貽鬼錄編。
縱是陰功山嶽大,削來磨去不饒賢。
天帝三霜一饗之,几庸烏可妄思為。
虧名失利皆由此,惹疫遭官亦自玆。
好信因緣培福德,毋耽口腹長愚癡。
飯蔬飲水猶堪樂,何苦長年被舌欺。

三極至命筌蹄竟

真仙秘传火候法

真仙秘傳火候法

經名:真仙秘傳火候法。一卷,不著撰人,疑出朴南宋。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衆街類。

真仙秘傳火候法

夫火候之法,非意中存想之虛炁,亦非呼吸腰上之真炁。其傳之有三:心為之君火,而曰上昧。腎為之臣火,而曰中昧。膀胱為之民火,而日下昧。三炁聚而為火,散而為炁,故曰三昧真火也。升降循環,如天之道,一十五兩三百六十銖,而有丹天之度,天炁五日一加係候也。人之修鍊五數一進退火。呂公曰:一輸火內養黃婆。海蟾曰:燒丹無使火龍飛,戌亥時下手子時止。幽室靜坐,頻去思慮,微微托几,輕輕臉腹,鼻息綿綿,用之不勤。默想丹田如火輪轉不倦,脇下不動如困,暫歇再脇者聚,聚散之黑想火輸以制下心。火炁入黃庭宮,始覺腹微痛,次覺漸熱,若止行此法,自可補虛益炁,穩而安樂延年。以前龍虎交媾並行百日,下火五兩,自戌至子,鍊成津汞,而藥力餘。二百日下火十兩,自酉至子,鍊砂成金砂,而聖胎圓。三百日下火十五兩,自申至子,鍊砂成金,純陽炁生。計日三百,計火三十兩,故號日功滿三千是也。以金砂一斤八,凝息計數。二足方號銖,二十四為之一兩。用肘後飛金晶像肘後金晶火象也。

玉京山

論曰:凡鍊金丹起火,十一月甲子日起,一陽生戰五陰,謂之地雷復卦。何者?坤為震母,坤一爻變,成震,是木木為陽。坤為陰宮,五土能養一陽,一陽水銀也,象鉛之有銀。故《參同契》之因立基兆者,從坤而變成陽。故起復卦者,上坤下震,此明黃芽初養蒙之義,變化之漸也。起為日後一月子時至五日六十時為一候,三候一炁運火,若運火時,須鼻引閉炁,端坐運心火上行,須發頂火下至丹田,晝夜行八百一十丈。故尺分為寸,若人知寸後守分兩合百刻,故觀天之道在乎掌。凡人呼吸,脈行六寸一息,四至二尺四寸為一刀,二丈四尺為圭,二百四十尺為銖,二千四百尺為兩。且一斤十六兩,都總三百八十四銖,何異陰陽緊數,以應一年三百六十日二十四炁矣。又半故在易合策數,在人合息數。如修藥逐節換鼎,便火加至九節,即不加也。漸漸隨火添黃芽白雪之炁,旋入鼎中鍊為金丹。其丹鍊至九箇月換鼎,謂之九轉金丹也。

行武火六十四時中火候

鉛汞雖得凝結,未能便伏,須憑火力鍊元自守,立作命基也。《西山會真記》中子後午前行火法,令腎炁上升,心液下降,服丹之日便當火在子午寅申之時,子武火一百六十一叅抽添,寅文火一百八息,戊己火六十四,甲丙火七十二,平偷卯酉用在寅申,男生於丙寅,女生於壬申,餌丹羅行己火,存神端坐,正抱外腎澄絕思慮,抱元守一。然後定息七十二數,自此不得喜怒急躁,恐或奔逸不為小事。

行水

用鼎在懷,神不與交,閉息七十二數。情狂興落,切在把捉,無令失措。謹蓄兵威,陣而不戰,鍊合之時,須行子午。九鼎五字訣,存縮吸閉呵,又名五固法。

方便真人露火機

吾於入道之初,便聞仙訣云:神仙祕易不祕難,聖人傳藥不傳火之語。藥可知而火不可得而聞也。自後求師訪友,識得南離北坎,東木西金、龍虎升降、日月魂魄,至於鼎器藥物、三關無礙、順死逆生之理,唯火候未明,丹莫能結。閱盡千經萬論,究其淵源則智莫能測,無非自悟。況真仙火候說到妙處,皆云須遇至人口傳心授,學道之人無不因此以至息墮,中道而廢者,可謂若牛毛之多也。自念幸逢無上之機,若不遇火候之訣,亦墮於牛毛之數矣。於是朝夕忘飡棄寢,盡將平日所得仙經秘典,苦志研窮,雖自覺有所悟,猶疑未然。如是荏苒數載,忽遇至人傳斯妙訣。及聞師言曰:吾得師旨之後,於仙經參究,絲毫無差,方悟仙經所謂:尋文終不的,義向文中出,若不遇真師,典籍成虛述。豈空言哉?予既得師旨,即便下功,陽九之數方周天,大丹已就,妙哉。仙經所謂:祕易不祕難,傳藥不傳火者,正恐凡愚下士容易得知,竊弄天機,必生輕慢。又恐志道之士留神丹經,至人未遇火候難明,故不得已而托之易象,喻之爻辭以類日月之盈虧、陰陽之升降,倣此以為抽添之紀綱也。切原鍊丹之要,當以真鉛真汞,為基,火候為本。學道之初當以精炁神為本,火候為末。經所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夫人之靈莫靈於神,寶莫寶於炁,愛莫愛於精。人之眼目居於崑崙之下,為神之門,口鼻為炁之戶,尾閭為精之路。言其神則有陰有陽,論其炁則有清有濁,究其精則有逆有順。天機妙用悉隱於斯,是以聖人必先靜定,虛其神,鍊其炁,逆其精,凝結於黃房之內。開金鎖,徹玉關,斡運璇璣,則銀浪滔天,金精飛頂。於是則運天符擬日月度數,准更漏遷移五行生尅,不失抽添,則卦象乃筌蹄耳。論其火,則身有周天火,漫天漫地火,焚身三昧火,劫壞敵陰靈龜火。其於造化丹運符行火,則有文武火,陰陽火。其符則有天符、地符、日符、月符、陽符、陰符。其文武之符火,是逆度三關進退抽添結丹之火。其劫壞敵陰靈龜火者,乃陰陽交娠之火,通徹三關,若順流尾聞,則生人矣。經云:順則成人,逆則飛昇。提畜陰龜文火生,緊守玄關武火烹,契合日月天符行,男女神交劫火崩。人能悟此訣者,火候得之已有餘矣。細論符火之要,晝夜行兩卦,互用乾坤上下交移,用符之言也。火乃震巽所生,是還丹之父母也。進乃魄中生魂,火木用事,,退則魂中生魄,金水當權。前有白日陽符,後有黑月陰象,棲其身,接其氣,三元用逆順抽添,四季在晝夜兩卦,十二爻以應周天之數,蹙三百六十日造化。豈愚暗之徒妄意揣度哉?真仙所謂年是象,月是象,日時是真。訣曰:用卦不用卦,須向卦中為,執著用卦時,用卦卻成非。詳斯旨訣,真仙豈隱祕哉?以是明盡天機,予欲傳示後學,書此天機敬呈我師。師曰:首肯云,汝能如是方便。即書云方便真人露火機。頌曰:火記六百篇,隱奧理難識。前聖與後聖,誰肯言端的。真人大方便,說盡真消息。祗此無上機,何勞更尋覓。
火候訣者,一年有十二箇月,內除卯酉二月八月兩箇月不行火外,十箇月,每日行兩卦,一月行六十卦也。十箇月六百次,行火六百徧,火結養還丹,行自己息火。又有鍊丹九轉之火,須真陰真陽交合烹鍊也。結養還丹息火,每日於子時後午時前,乃復姤二卦,行自身中之息火。得種子之後未能成丹。方可行息火,令丹結就。若未得種子,虛勞功力。夫運符行火,於子後午前子正一刻止正四刻,午初一刻止初四刻。存神端坐,兩手各掐子文,澄絕思慮,抱元守一,閉息畜兩外腎縮谷道,定息七十二數,然後彎背凌頸,候氣自尾閭上到夾脊,至曹溪之下,乃三椎骨下是也。用頭左轉播動兩肩,次以右手中指不放訣。捺定右鼻孔,吸炁一口,又隨用兩手中指塞入兩耳內,亦不放訣。乃緊閉鬧市。假令氣衝過曹溪、上至腦轉額前,自眉間下,兩眉中間有微汗出息應。至口甘甜,即用舌尖拄定上腭,候津液滿口,徐徐嚥下。想自肺而下,入至丹田訖。少時氣定,又依法而行之,如忍氣不住,卻用鼻吸氣,自然安也。子後行功半箇時辰,陰極陽生之時;午前行功半箇時辰,乃陽極陰生之時。仙經云:復姤自玆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子後乃復卦¥ 後乃姤卦。又是運係還精補腦,一撞三關,常使炁衝,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自己一身行之。鍊丹九轉之火,須真陰真陽生神造化,與太陰同經一月一周火。凡五日,水中生金,先沉而濁,三日之後即浮而清。可於戌亥時用事,鼎在懷中,神不與交。正定抱元守一,彎背凑頸,十指如鉤,掐兩子文,畜外兩腎,閉息九淺一深,時縮谷道,進七十二數畢,少定,又行之,不拘次數。或行三數,或五數,或七數,每數七十二,亦運令炁自夾脊衝上三關,至頂而下,候太陰情狂興發舌冷即止。一月候至,則於三日之內戌亥時行功。一切在把捉,無令失措,謹蓄兵威,每行三數,乃小陽文火也。若行七數,乃武火烹也。乾坤之卦,會於戌亥之間,日月合朔,陰陽交姤,故萬物察氣於亥,宜行功。鍊丹九箇月,行功九次,乃九轉也。故云:鍊得金丹成九轉,大如金彈,色同朱橘,與天地同長久。到此丹熟,不須行火也。故云:一年火候都經過是也。

真仙秘傳火候法竟

明道篇-元-王惟一

明道篇

經名:明道篇。元王惟一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衆街類。

明道篇序

原夫道本常明,非人不足以明乎道。人能明道,非道不足以成乎人。是故,明哲之士,莫不立言以著道,以道而全身也。余少業儒,粗通六經,而知仁義禮樂教化之道,天地人物變化之理。竊怪夫三才既同此道而立,何天地之運如是其久,而人之數如是其短耶。及觀《老子》之言,憮然曰: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人之所以夭且速者,以其厚於求生,是以輕死。遠觀諸物,則走飛動植皆能變化,糞蟲變蟬,腐草化螢,雀入水而化蛤,雉入海而化蜃,田鼠化為駕錦,鱗化為龍。况人為萬物之靈,豈不能全其所固有,而為長生不死之仙乎。蓋其六慾七情所盜者衆,名韁利鎖所賊者深。斷喪既多,夭亡不免。是徒自好生,而無延生之術。莫不惡死,而無遠死之方。惟一既生人世,獲處中華,可不念生死大事,以求萬劫一傳之方。於是徧遊方外,求金丹之學、上乘之道。雖三教經書,行雷、祈禱、醫卜、星數,無不備玫,賢愚師友,莫不參求,卒不能一蹴。是道之至,旦暮勤奉,積憂成疾,誠達于天,得遇至人親授無上至真妙道,一言之下,直指真詮。退而閱之易之,道初無怪異,要在至心誠意,格物致知。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公,自然見心中無限藥材、身中無限火符,藥愈探而不窮,火愈鍊而不息矣。惟一既得此道,不敢自私,謹以所學,著詩八十一首,以按純陽九九之數。內七言四韻一十六首,以按二八之數,內絕句六十四首,以按六十四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西江月一十二闋,以周十二律呂。名之曰:《明道篇》。所謂藥物火候斤兩法度,諸丹經所未盡者,莫不敷露,所以率循。先哲立言著道,以道全真之事,然天意祕密,寧無輕泄漏慢之愆但。惟一誓願天下學者,皆臻乎。至道用心,既溥矣。奚暇為禍福,而踵跋哉。同志之士,苟能尋文解意,忘象從真,一得永得,惟一之願也。時大德甲辰歲中秋,淞江後學景陽子王惟一謹序。

明道篇

淞江後學王景陽撰

律詩一十六首按二八人之門

人生如夢度光陰,枉自培財與積金。聲色既戕天地性,精神又逐利名心。

愛河飄浪頭難出,火宅煎熬業漸深。只恁一生虛過了,改頭換面不如今。

學道先明精氣神,成全三物道方親。說無話有皆為妄,究本窮源始得真。
中正不偏存一念,圓明自在絕纖塵。君還達此玄中妙,三教都歸我一身。

自然之道本無為,若執無為便有為。得意忘言方了徹,泥形執象轉昏迷。
身心靜定包天地,神氣沖和會坎離。料想這些真妙訣,幾人會得幾人知。

玄關一竅最難明,不得心傳莫妄行。若識念從何處起,方知道在箇中生。
陰陽未判元無象,日月相交豈有情。君更要知端的意,中天日午正三更。

萬物同生造化中,纔分彼我道難通。春回谷口家家暖,月到天心戶戶同。

魚躍鳶飛皆此理,鶴嗚子和本由衷。浩然吾道包天地,若說無心又是空。

離坎包藏共一家,鐵牛晝夜運河車。性歸元海生金液,命復虛無產玉葩。
四象合和歸一土,五行鑽簇結三花。如如默運周天火,迸出金花滿九華。

陰陽動靜不能推,枉費精神去妄為。道在目前多自達,珠藏腹內少人知。
顏居陋巷心常樂,舜處深山志不移。天下律然無二理,強分宗教轉支離。

道在身中自有苗,何須尋草及燒茅。乾坤日月隨心轉,魂魄精神遂意交。
知命常觀乾未畫,樂天時玩復初爻。吉凶悔吝生乎動,終日如愚樂聖胞。

至道從來不易傳,一中造化達真詮。鑿開混沌分天地,擘破洪濛採汞鉛。
慾念未除空學道,貪心不斷謾求仙。要知返本還源處,兔走烏飛不離天。

得意忘言誨爾諄,學人執著轉刻榛。天清氣朗中秋月,柳綠花紅二月春。

何必補陀求見佛,不須洞府去尋真。若知○這箇真消息,便是逍遙物外人。

不必留心擒地魄,如何著意制天魂。非心妄念難成道,絕意忘機是返源。

豈在推爻兼布卦,直饒得一始逢元。與君說破神仙理,不在三千六百門。

萬象森羅總在坤,目前無法可談論。澄心遣欲神方活,養性忘形道自存。
常使金烏歸月窟,莫交玉兔離天根。大都片餉工夫到,一粒金丹入口吞。

先天一物 分為二,無象無形逐念生。百姓不知為日用,聖人能究與時行。
不增不臧居中道,無去無來守一誠。萬境目前皆幻化,從教紅紫亂縱橫。

橐籥吹噓藉巽風,一陽纔動用神功。黃婆騎虎歸金闕,赤子乘龍下玉宮。

日會月交明 晦朔,水升火降應屯 蒙。璇璣運轉全三五,立見靈丹滿鼎紅。

不窮父母未生身,卻去迷修受苦辛。閉目存思皆是妄,死心枯坐盡非真。
要知動靜參天地,須識浮沉定主賓。性命混然成一片,此時無我亦無人。

學人謾說幾千般,不遇真仙只自瞞。沙裹淘金非易得,水中捉月轉艱難。

斷除六賊心方靜,消盡三尸神始安。體性湛然無一物,了知生死不相干。

絕句六十四首按六+四卦

先天妙理本無言,舉口纔開屬後天。學者紛然成異見,不窮父母未生前。

本來一物甚幽微,無死無生誰得知。動念舉頭常見面,起居坐臥鎮相隨。

天氣分靈降氣生,至玄至妙絕思量。要降六賊常清靜,須是掀天煆一場。

鍊丹先要鍊元精,鍊得元精氣便真。氣若聚時神必住,保全無漏作真人。

神哉至道在人心,亘古長存直至今。塵俗昏迷渾不識,達觀須向谷中尋。

涕唾精津氣血液,學人莫執作丹基。心中自有天然藥,日用常行要得知。

鍊丹只用水中金,須向先天根蒂尋。待得一陽初動處,急須下手莫沉吟。

不識陰晶莫妄修,徒勞神思謾推求。但存天理無私曲,不必騎牛更覓牛。

欲鍊還丹先用鉛,抽添火候要精專。兔雞沐浴須防險,不動如何合自然。

學道當明受氣初,混然一息母胎居。依坤生體歸乾種,一點靈光徹太虛。

天上金烏海底紅,陰魔遯跡好施功。莫教氣濁神昏散,汞走鉛飛丹鼎空。

凝神靜坐水晶宮,徹骨清凉心地空。水火木金歸一處,更無南北與西東。

閑來潭底撈明月,時到高峰縛住雲。靜定頓開天地鑰,森羅萬象總無聞。

欲鍊朱砂活水銀,須知銀即是砂神。大都一物休疑二,主是沉兮浮是賓。

生育三才只此真,強名曰道曰心神。同行同坐長相守,可惜愚迷不肯親。

鍊丹須識大還心,休向旁門小術尋。三萬刻中無間斷,盡教瓦礫變成金。

藥採先天真一炁,火尋太一混元晶。要知藥火工夫處,炁足神全丹始成。

月中有兔為陽體,日裹藏雞卻是陰。會得兔雞歸戊己,何須修道入山林。

道本無形強立名,視之不見聽無聲。包羅天地無窮妙,福薄綠微豈易成。

神愛生人人損神,勞心費氣喪其身。痛哉世上皆如此,達道通神有幾人。

生死皆因有十三,誰能覺悟樂清閑。本無一物常虛寂,念滅心空出世間。

惜精惜氣養元神,苦志勞形使不親。寂寞無為無所著,真人出現離凡身。

道生天地分離坎,離坎生成萬類身。歲久年深俱化土,忘形方見本來真。

處世人為萬物靈,盡隨物化不曾停。能知萬物歸根處,方見寒凝水結冰。

欲求魚兔必蹄荃,不假蹄荃恐未然。莫執蹄荃為實用,始明混沌未分前。

藥產西南路不通,路通須問主人公。緑楊堤畔乘風去,滿地黃芽採不窮。

大藥無過天地精,採來密意鍊方成。只緣還返功非淺,頃刻差違禍便生。

採藥應須待癸生,休將天癸論紅妝。若言呼吸為修鍊,他物如何做藥王。

下手功夫罕得知,得之鉗口恐人迷。如今漏泄天機興,坤復爻中子細推。

結胎須結本來真,不離身中精氣神。漸結漸凝休斷續,工夫十月產真人。

用了真鉛便棄損,如雞覆卵氣綿綿。玉爐溫養三年足,誰道凡身不化仙。

始復終乾陽火周,陰符遘旺到坤求。寥寥萬古無窮意,須向其中常起頭。

十二時中只一時,一時辰內罕人知。鴻濛纔肇乾初畫,進火工夫豈在遲。

百刻常如一刻推,要須藥火不相違。純清絕點渾無染,方信無中養就兒。

縱識身中汞與鉛,不知真土也徒然。若言土釜黃房是,安得飛昇上九天。

真土知時得正傳,不明火候亦徒然。執為卦象行爻象,枉費精神不作仙。

火候無為合自然,自然之外別無仙。常存一念居中道,莫問先天與後天。

脫胎莫作等閑看,此段工夫要的端。時節到來牢把捉,歸根復命上天壇。

了命不如先了性,性明了命始無魔。要知性命安身處,意未萌時合太和。

命雖可授性難傳,愚暗盲修實可憐。不得至人親口訣,精魂弄盡反招愆。

吾道精微在一誠,不誠無物道難親。寂然不動無聲臭,恍惚之中見本真。

聖人無欲惟精一,靜則虛明動則公。纔有絲毫相間斷,陰邪昏蔽不能通。

須臾不離方為道,十二時中豈不然。保守中和無間雜,參天贊化妙難先。

人欲未萌天理在,念頭纔動鬼神知。勿欺微隱嚴加畏,日用常行不可違。

善惡皆生一念間,苟差一念隔千關。若知無善還無惡,安靜巍然若太山。

天性生來本自然,只因物誘被情牽。若明乾卦爻中理,常似港龍見在田。

人心危兮道心微,君子時時合聖機。暗室勿欺如白日,常當謹獨莫相違。

人能寡欲止於安,一念澄虛在內觀。非禮非仁休妄動,自然悔吝不相干。

道在常行日用中,休談高妙與虛空。但行人道心無愧,盡性方知天地同。

觀乾未畫是何形,一畫纔成萬象生。悔吝吉凶皆主動,乾乾終日不離誠。

人間萬事從心出,心本無形何處尋。一念未生前會得,那時方始見真心。

學道須窮天地心,罕聞世上有知音。都綠此理難輕泄,盡向旁蹊曲徑尋。

坤復之間理極微,鬼神雖妙也難窺。要知這箇真消息,熟讀堯夫冬至詩。

天地相交萬物生,精神念後道方亨。常觀太極流行妙,無物無誠不至成。

一中造化得心傳,渴飲飢飡困便眠。觸處遇綠皆妙用,了知誠命不由天。

念頭纔妄成煩惱,直到心空境自空。空不空兮能照了,洞觀無礙太虛中。

未識真空莫說空,執空易失主人翁。欲知空裹真消息,盡在鴻濛未判中。

萬物皆空性不虛,虛空裹面下工夫。空到一塵無立處,金光滿室見玄珠。

學道要知生死事,不知生死謾求仙。能知生處方知死,去住無拘任自然。

本來無死亦無生,一念纔差見萬形。若識念頭生滅處,一輪明月照中庭。

目前無法可參求,山自青兮水自流。十二時中存一念,念中無念是真修。

打破虛空不用拳,死心空坐謾徒然。師傳妙術無多語,只是教人鍊汞鉛。

修行要識主人公,不識修行盡落空。能悟真常方得道,出離三界顯神通。

萬法皆空一也無,猶如片雪點紅爐。乾坤離坎皆無用,大道元來是坦途。

律詩一首

妙合真常體,渾無一點陰。杳冥存至寶,恍惚產真金。

言道已非道,澄心始見心。先天真造化,只向一中尋。

西江月一十二闋

太極未分混沌,兩儀已非其中。一陽纔動破鴻濛,造化從玆運用。

水火升沉南北,木金問隔西東。略移斗柄指坤宮,盡把五行錯綜。

日月相交晦朔,龜蛇產在虛危。巽風長向坎中吹,火燥必資神水。

動靜皆由心意,與天合德無違。洞然妙理更何疑,說甚短長生死。

一點真陽在坎,移來點化離陰。這些造化義幽深,須是明心見性。

妙在一塵不染,自然對境無心。可憐世上少知音,會得超凡入聖。

大道古今一脈,聖人口口相傳。奈何百姓不知焉,盡逐色聲迷戀。

在邇不須求遠,何消更遇神仙。分明只在眼睛前,日用常行不見。

吾道至尊至貴,若非宿骨難知。直須克己至無為,方見本然天理。

萬化皆從中起,古今無剩無虧。若能動靜不相違,可與神仙何異。

學道須當猛烈,始終確守初心。纖毫物欲不相侵,方得神凝氣定。

動靜不離中正,陽生剥盡群陰。龍降虎伏鬼神欽,行滿便登仙境。

得一金丹事畢,休尋白虎青龍。泥文執象理難通,妙處非鉛非汞。

溫養身心不動,滿懷和氣春風。頓然罔念又無功,還藉黃婆提董。

看盡丹經萬卷,不明真汞真鉛。那堪火候不曾傳,都是盲修瞎鍊。

一句真詮妙顯,得知心地昭然。神歸氣伏不欹偏,刻刻打成一片。

大藥元無斤兩,誰知愈採無窮。西南幽遠路難通,意到不勞神用。

坤癸結成真種,移來栽在乾宮。山頭雨打任狂風,吹撼根探不動。

真火本來無候,休拘日月時年。試思混沌未分前,招甚時年證驗。

跳出五行外面,絲毫不染塵緣。方知這箇妙中玄,一粒寶珠出現。

沐浴即非卯酉,子時冬至休求。但行中道本無修,方信無中生有。

宇宙在乎吾手,常騎鐵馬閑遊。無拘無束且優游,日夜簪花酌酒。

離坎不分南北,木金豈間西東。但誠一念守其中,勿使心神恣縱。

要識前身真種,洞觀物我皆空。寂然安靜到鴻濛,四象五行無用。

金丹造微論

夫道也者。本於無聲無臭之中,著於日用常行之際。天地至大不能外此道,人心至微莫不具此道。道在人心,千古一日,相忘於無言之表可也。自夫樸散淳漓,人心昧道,聖人不言,後世何述。於是儒釋道之聖人,因時而出,隨時設教,其智皆率天下而歸於道也。奈何教門一分,學者各執其說,互相高尚,私意橫生,公道浸失。抑不思先聖立教濟時,殊途同軌,變化方圓,非若子貢之所謂器也。故自世人,不明吾夫子母意、母必、母固、母我之道,而釋氏性宗之教不得、不行,即夫子四母之旨也。性宗,又非放心雞犬者所能造,而老子金丹之道行焉。莫不相與救時之弊也。嗚呼,金丹之道行,其世之衰乎。後之修金丹者,非惟不能窮究厥旨,其於紫陽悟真之書,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誠虛比之語與。夫海南白先生,採藥物於不動之中,行火候於無為之內,之言能誦,言而曉其義者,吾未見其人矣。往往執鉛汞為藥材,年月日時而運用子午卯酉,而抽添行節氣為火候者,是故未至其道也。或者知鉛汞為藥物之異名,文武為火候之依,約年月日時子午卯酉,又皆混沌之餘事,是亦可謂絕無而僅有矣。至於生藥物為火候者,果何異父母未生以前,此身果何在一炁之先,天地果何有或乃昧而不通焉。亦豈足以盡道哉,是未之思也,是不觀之造化乎。日月麗乎天,草木麗乎土,風霆之流形,雨露之潤澤,固非適然,抑何使之而然耶。蓋必有物,物而不物於物、形形而不形於形者,存嗟乎。其真土乎,其斗柄乎。真土者,藥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樞。至哉。夫子《擊辭》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仁哉。《平叔丹經》曰: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斗柄運周天,要人解攢簇盡矣哉。海瓊先生《上悟真書》曰:形中以神為君,神乃形之命,神中以性為極,性乃神之命,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學者當於言外求之可也,未能於言外求之而徒,爾曰藥物者,火候也。金丹之道是何,異於按圖而索驥、膠柱而調瑟者乎。大抵金丹之要,必也遠聲色,克己私,屏人我,全忠孝,正心誠意,如顏之愚,如參之魯。以太虛為鼎器,以烏兔為藥材,以無為自然為火候,以清靜沖和為溫養,以身外有身為脫胎,以打破虛空為了當,而後可以合。海南先生所謂,會萬化而歸一道,則天下皆自化,而萬化皆自如。會百為於一心,則聖人自無為而百為,自無著之奧矣。由是知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者,濂溪先生之道也。一靈妙有法界圓通者,紫陽最上一乘之妙也。至此則所謂真土斗柄,又皆荃蹄爾。吾將以斯道覺斯人也,非敢舞文而亂正也。一毫悮人,皇天在上。若夫旁門詭衛而惑人者,又在學者當知所擇.焉。同志之士,勤而行之,真積力久,豈惟獨善一身。或將兼善天下,參天地,贊化育,夫豈二道哉。

得道歌

道難入,道難覓,說之容易誰行得,旁門惑世幾千般,得道萬中難選一。近有一等學道者,不肯低頭真可惜,瞞天瞞地又瞞人,未得一而誇更十。要做神仙固不難,神仙須是神仙質,不是神仙莫亂為,動有陰魔做冤隙。這箇事,非小術,全憑德行施陰德,斷除妄念息貪心,步步行行腳根心實,若明本性與心同,方敢與君說端的。學金丹,容易入,熟味《中庸》與《周易》,有為有作總皆非,說龍話虎終無益,元從情動有其身。若更迷修轉荊棘,常思混沌未分前,妙理難言心自然,一身上下皆屬陰,一物陽精人不識,圓陀陀地鎮相隨,空不空兮色非色,散為萬物遍乾坤,一物之中一太極,退藏於密一性中,視之不見尋不得。我丹訣,自各別,不用日時與年月,也無火候與抽添,亦無人我分妍拙。亦無生,亦不滅,亦無所修無所說,飢來喫飯困來眠,閑時打坐懶來歇,逢物便准逢酒飲,不持齋戒心常澈,榮華富貴不關心,名利是非皆杜絕,凝然靜定養元神,一念不生真境別。真境別,自懽悅,晝夜見箇中秋,不來不往正當中,洞然八荒皆皎潔。也無盈,也不缺,猶如紅罏一片雪,雖然得到箇工夫,打破虛空方了徹,逍遙快樂且優游,人間煩惱不相涉。學道人,趁時節,百歲光陰如電掣,遇之不鍊大愚癡,莫待老來神氣竭。急回頭,當猛烈,一刀兩段須見血,欲脫凡身換法身,精修一念當如鐵。說此言,太心切,盡把天機都漏泄,學人若作等閑看,柢恐臨終悔不迭。

明道篇竟

了明篇

了明篇
經名了明篇。宋先生述,毛日新編,出於朴南宋。一篇。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術類。

了明篇

宋先生述

了明篇序

蓋嘗論之,謂夫人之生斯世也,豈易得爾。戴天履地,靈於萬物,余以奔名競利,逐偽喪真,至於沒齒不能聞道,虛度一生,略不少悟。誠可歎哉。殊不思宣尼尚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以宣尼之聖猶急於聞道,況我輩乎?余今所為道者,乃大道也。何哉?公而不私,正而不邪,出乎大朴之未散,先乎三光之未萌,寂然無聲之可聽,杳然無象之可觀。苟能敬慕,不遠於人,非比乎旁門小法,惑世異端之術也。
蓋以道本無名,人因寓物強名甚多,論其妙道之實,卓然惟一,難測難遇,非言可盡。玆由天幸,因遇宋先生於雲之問,專記先生云:吾遇鍾呂傳授口訣,運歸根復命之功,行補腦還精之道,二物烹煎而成大藥,刀圭服了陰盡陽全,三田黑足身外見身,功成行滿脫殼昇仙。先生又云:天機非遠,只在目前。若能堅心固守,斷絕疑惑,道無不成。仍出所著歌詞與和朗然子詩三十首,言近而指遠,句清而道備,余敬而拜授。遂編成一集,名曰《 了明篇》。不敢獨寶于家,願得與眾共之,惟冀好事君子無惜詳觀。時乾道四年十月一日三衢毛日新謹序。

了明篇

宋先生述

遇真歌

乙酉年,四月中,白日再遇鍾離公。口訣親傳玄妙道,三千日夜積成功。

感謝祖師傳口訣,等閑不向愚人說。暗修功行上天知,輕泄漏慢鄧都折。

鎖金關,無漏泄,開透雙關行日月。含光默默返泥丸,神氣相隨朝帝闕。

鑪中真火赫炎炎,煉得真金白似雪。陰陽熙足現陽神,坐外神光明皎潔。

三田精黑與神全,自知名姓是神仙。長生不死工夫別,不漏仙方誓不傳。

壺中仙景時時看,洞裹真人極少年。紫霧紅光生臥室,風雷閃電起林前。

一朝脫殼離塵去,跳出凡籠走上天。

解迷歌

道不遠,在泥丸,休信閑人亂語言。看盡仙經千萬卷,分明只說汞和鉛。
欲要真精無漏泄,須靜靈臺如朗月。靈臺不靜神不清,晝夜工夫休斷絕。

休斷絕,要勤行,運滿三田功自成。功既成時神煉就,神既煉就可長生。

修真士,聽此言,守謹神仙妙訣傳。祕密天機休漏泄,漏泄之時累祖先。

奉勸世人須發志,人人有分作神仙。

和朗然子進道詩三十首


學道須堅五十年,終宵端坐莫貪眠。雙關撞過崑崙頂,九竅衝開變化權。
玉兔走來投北海,金烏飛入洞中天。刀圭便是長生藥,服了凡胎定得仙。


夜靜光華景物春,圓明自在本來真。杳冥于內觀星斗,恍惚之中見主人。
金鼎炎炎懸赤日,黃河滾滾鼓玄津。寶珠鍊就功成後,燦爛金光頂上新。


靜坐精思小室中,鐵牛莫遣走西東。山頭虎嘯人難見,海底龍吟景不同。
氣足自然形不老,神全已覺貌如童。可憐貪利貪名者,一旦無常盡落空。

眼前白雪亂紛紛,滿目黃花變紫雲。頂上山泉時復響,耳中仙樂日常聞。

丹田自有延年藥,身上誰無浩劫紋。此理世問人少會,可傷城外許多墳。

榮華休羨學仙才,得道皆因此處來。鼎內鉛生成大藥,鑪中汞長結靈胎。

陽精不漏身無死,真息常存黑自回。混俗和光隨分過,任他人笑作癡呆。


達了玄元萬事休,任他春去又還秋。飲將玉醴形難老,捉得金精命自由。

月魄日魂常會合,嬰兒詫女更調繆。夜深獨坐燒丹處,萬點明星帳頂頭。


運氣來來一十春,因師指教得玄門。便將戊己為鑪鼎,已得屯蒙辨曉昏。

元氣充准盈腹飽,真陽運動遍身溫。死生感謝先生訣,萬劫如何報此恩。


氣入丹田火自生,眉問灼灼電光明。循環二氣乾坤合,運轉三宮日月行。

煉就陽神添壽域,修成至寶復元精。假饒髮白顏衰老,服了金丹也再榮。

功成名姓列天官,悟者元來有甚難。神火昇騰天地泰,陰陽和會谷神安。

迴顏不用准凡藥,返老何須覓外丹。靜坐可觀塵外景,世問無比百千般。


天機豈敢對人論,煉假成真浩劫存。紅汞黑鉛燒藥本,金烏玉兔煉丹根。

功成必定歸蓬島,德備還須謁帝閤。霹靂一聲神鬼懼,霞光萬道照乾坤。

十一
暗地修行隱市塵,工夫忙裹不曾閑。須資密密頻居室,何用區區走入山。
金飯頻准堅骨髓,玉漿時飲駐容顏。我今已得長生訣,鑪內燒成九轉丹。

十二
道要玄微理最探,修真須是要堅心。黃河運透充天路,絳闕鎔成滿鼎金。

進火不須尋靜室,求仙何必住幽林。身中儘有延年藥,可笑愚人向外尋。

十三
無貪無愛勝山居,不惹閑愁事緒疏。得遇至人親口訣,何須更看萬家書。
光陰有限催如箭,一歲還添一歲無。奉勸世人須早悟,不修不鍊是愚夫。

十四

三田陰盡反陽純,二物烹煎養就真。德重自然神鬼伏,道高詩句果驚人。

夜深獨坐觀神劍,無限陰魔遠離身。煉汞成砂應沒老,壽同天地貌長新。

十五
小年懶意習文儒,虛度年光二紀餘。無意貪求名與利,有心只待上虛無。

刀圭會飲顏如玉,飛過金晶臉自舒。不識根源宗與祖,嚥津行氣饅區區。

十六
雙關夾脊上泥丸,神氣流通自駐顏。萬頃金錢開宇宙,兩輪日月透關山。

河車搬運休停住,進火功夫莫放閑。煉取自家真大藥,已知名姓出塵問。

十七
認取玄玄莫執迷,功成行滿達無為。頻吞玉掖滋容質,能飲瓊漿濟渴飢。

二氣相交生詫女,五行匹配長嬰兒。自知達了天機理,脫殼昇仙定有期。

十八

求仙何必外尋丹,爭似存精返氣還。髓實自然無老死,陽純必定有童顏。

金關玉戶須牢鎖,鑪鼎烹煎功莫閑。一顆明珠纔運動,光輝閃電兩眉問。

十九
大道非難在志求,誰能肯向少年修。人生幻化何堅固,富貴榮華得幾秋。

百歲光陰如一夢,可憐隨浪逐波流。貪財戀色何時徹,不作骷髏未肯休。

二十
學道來來二十秋,眼前俗景見如條。但行七返添精髓,長使黃河水逆流。

萬卷仙經何必看,一壺仙酒醉方休。有朝拂袖騰空去,物外逍遙有甚愁。

二十一
自說南華有姓名,不因師指道難成。綠偷日月通天地,為鍊還丹出死生。

陰裹陽生人不曉,無中生有是真精。先生教我出神法,閉目蓬萊撚指程。

二十二
華池嚥罷看蓬瀛,萬里如同一里程。藥就駕雲朝玉帝,功成跨鶴謝三清。

直從行處知端的,還向元中定杳冥。如此學仙真可學,百千萬劫鎮長榮。

二十三

人人皆戀色和財,不肯回心向道來。形體衰殘將欲死,追歡語笑起疑猜。

一朝氣散難尋氣,一日災來怎免災。若要無生亦無死,分明造化在靈臺。

二十四
學仙須是學三茅,萬卷閑文懶意抄。爭似澄心修內物,夜深金鼎虎龍交。

烹煎水火無休歇,緞煉丹砂豈暫拋。已是十洲三島客,看看拂袖出塵巢。

二十五
長生不死是仙家,一任年光變歲華。得道便歸天上路,愚迷終是入泥沙。

目前明有神仙路,爭奈人心似夜叉。不覺命終沉苦海,尋思真箇可傷嗟。

二十六
無限修真不識真,口中解說不能行。萬般存想空勞力,枉費工夫坐五更。

行氣若知行氣主,運精還識運精根。功成定是飛昇去,仙簿元來有姓名。

二十七

饒君讀盡世問書,性命元來並不於。爭似回心修至道,夜深莫倦守丹鑪。

燒成大藥歸蓬島,結就靈砂入太虛。莫道神仙無分做,人心只為太頑愚。

二十八
貪利貪名沒了期,終朝恣意亂非為。爭如向己修功行,煉就陽神絕慮疑。

神水頻澆添道氣,自然容貌不能衰。一朝得赴瑤池會,相與諸仙世外期。

二十九
道在身中莫外尋,修功全是自家心。龍精虎髓誰人識,離坎相交道理深。

煉藥全憑天上火,燒丹須是鼎中金。愚人不達玄元理,饅看仙經怎曉音。

三十
尾閒運透九宮門,呼吸玄元天地根。要妙雙關明夾脊,兩輪日月鬥高奔。

陽全陰盡三田滿,煉氣成神浩劫存。功行滿時天詔至,十洲三島作仙人。

三十詩篇和朗然,分明說盡道根源。天機漏泄令人悟,爭奈愚夫不學仙。

蘇幕遮

氣隨神,神隨氣,神氣相隨,透入泥丸裹。長把金關牢鎖閉,捉得金晶,暗地添歡喜。

下辛勤,須發志,十二時中,莫把工夫棄。陰盡陽全神出體,功行成時,名列神仙位。

醜奴兒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難。名利如山,隔斷神仙路往還。

謝師指教生死事,長在心問。長在心問,十二時中不暫閑。

沁園春、
速速修行,惜取身中無價珍。把金烏玉兔,鑪中煉用,陰陽造化,養就陽神。

虎嘯龍吟。丹田裹,頂內時時仙樂聲。泥丸裹,烹煎水火,鉛汞成真。

夜來端坐,澄心神,見真人顏貌新。用河車搬載,充開牛斗星辰。

潔皎光射,分明服了刀圭。功成後,自知道仙班有姓名,諸仙請。

待玉皇宣至,朝拜三清。

武陵春

七返還丹人怎曉,曉後有何難。夜靜存神向內觀,神水滿泥丸。

搬運金精無夜晝,呼吸不曾閑。功行成時出世寰,名姓列仙班。


虎逵龍蟠功最妙,交會在丹田。鑪鼎烹煎火自然,日月煉為先。

認取坎離為造化,真氣要還源。向己澄靜坐內觀,九轉煉成丹。

醜奴兒
河車怎敢停留住,搬入泥丸。水火烹煎,一粒丹砂煉汞鉛。

金丹大樂人人有,只要心堅。休說閑言,不走陽精便是仙。


因師傳授朝元理,晝夜功勤。煉緞成真,偷得陰陽共半斤。

壺中天地何曾夜,四季長春。洞裹光陰,交我如何與世論。


夜來子後披衣坐,心定神清。見箇真人,臉似胭脂體似銀。

鑪中火焰炎炎起,紫氣騰騰。一粒丹成,管取飛昇上帝京。

太常引

金丹只在自身中,真水火,鍊成功。因遇呂仙公,

識返本還元祖宗。陽全陰盡,神光現處。認得自真容。

名姓列仙官,已跳出乾坤世籠。

點絳唇
二氣工夫,河車搬入崑崙腦。世人誰曉,此是玄元道。

存得陽精,年老身不老。三田飽,行功都了,拂袖遊蓬島。


這箇工夫,因師傳授知元祖,論甚子午,說甚龍和虎。

只在目前,明有神仙路。速修取,有朝歸去,消了陰司簿。

搗練子

真水火,謝師傳,黑鉛紅汞鼎中煎。現神光滿目前。

丹砂就,是神仙。金晶捉住壽同天。待功成玉帝宣

臨江仙

說甚坎離龍共虎,休言火候周天。陽精不走自神全,雙關明有路,直上至泥丸。

牢鎖金關並玉戶,日魂月魄烹煎?三宮都滿體牢堅,腸神朝上帝,永劫作天仙。

醜奴兒
金公本是乾家子,住在坤宮。真虎真龍,喫盡三尸及九蟲。

丹砂鍛鍊泥丸裹,赫赫長紅,一日成功,直見三清太上公。

浪淘沙
我有一張琴,隨坐隨行,無弦勝似有弦聲。欲對人前彈一曲,不遇知音。

夜靜響珍轟,神鬼俱驚。驚天動地若雷鳴,只候功成歸去後,擭向蓬瀛。


師指鍊金丹,牢鎖金關,工夫進火莫交閑。向己澄心觀內景,閃電眉問。

妙用在泥丸,神鬼難看。愚迷不悟隔千山,悟即如同觀返掌,出世何難。


鉛汞要加添,火候頻煎,體中氣足返陽全。養就嬰兒並姥女,同坐同眠。

髓實自身堅,運滿三田。刀圭服了得神仙,只候功成並行滿,獨步朝元。

糖多令

搬載波黃河,金關牢閉鎖。運九還須是功多,光透簾幃紅似火。見金錢,萬千朵。

逆水湧銀波,充開牛斗過。進工夫蹉跎,見箇真人便是我。暗心歡喜笑呵呵。

桃源憶故人
自從師指天機道,萬卷仙經都曉。若會運精歸腦,顏貌長不老。

真鉛真汞人知少,烏兔烹煎成寶。身外有身方了,玉帝金書召。

惜黃花
天機大道,達者稀少。運戊己,龍蟠更虎繞。這一顆丹砂,凡世人難曉。

問木金、坎離顛倒。陽全陰盡,形容不老。將水火烹煎,自然爐寵。

待行功成就,鍊無價寶,去朝元,七祖都了。

阮郎歸
一輸明月照三峰,彩霞飛滿空。分明見我主人公,明珠透上宮。

丹藥鍊,鼎中紅,頻頻要用功。功成定是出凡籠,閑遊仙洞中。

武陵春 。

七返陽全陰去盡,精髓滿三田。修到無為必自然,論甚後和先。

認五行真水火,須要識根源。自己丹取砂著意看,何用外尋丹。

了明篇竟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北宋-刘希岳

太玄朗然子進道詩
經名:太玄朗然子進道詩。北宋劉希岳述。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眾術類。

太玄朗然子進道詩序

余乃生居漳水,業本豪家,幼習儒風,曾叨鄉貢。嗟浮世速如激箭,傷時光急若瀑流,未免退跡玄門,棲心冠褐。外丹達恍惚杳冥之旨,內氣明溯流胎息之源,功勤未及於旬年人驚不老,壽算已瑜於五紀自覺如斯。有此靈通,故難緘默,謹吟三十首,號日《朗然子詩》。呈同道望迥心,聖意非遙,人自疑惑。時宋端拱戊子歲季冬,住洛京通玄觀內,偶興述之。朗然子書。

太玄朗然子進道詩
劉希岳秀峰迷

落魄洪盃數十年,朝朝恣性日高眠。尾問通得泥丸穴,丹鼇能分造化權。

只此雲霄應有路,算來人命豈由天。莫言大道人難會,自是頑夫不學仙。

南北經遊數十春,潛行玄理暗修真。不求世上無窮物,只向寰中覓箇人。

外藥已知消息火,內丹常運溯流津。假饒千載重相見,也似如今貌轉新。

京洛幽閑寂寞中,住居古觀古壕束。俗情亦染心無染,塵事雖同道不同。

煉藥豈辭千日苦,運精常遣四肢通。世問最貴真堪重,除卻人身總是空。

求仙之士亂紛紛,涉歷山川走似雲。總學長生尋外物,算來至道未嘗聞。

身中自有昇天路,背上誰無出世紋。堪歎凡夫全不悟,盡甘荒野作丘墳。

豈貴榮華豈重財,堪憐身向此中來。丹田自種留年藥,紫府常然不死灰。

髓實已無寒暑近,道成豈怕曉昏催。傷哉世俗孜孜過,逐利爭名性轉呆。

兀兀陶陶是事休,花開花謝任春秋。金章紫綬從他貴,布素冠裳幸自由。

壽命須同天地永,身心閑共水雲儔。堪疑太上玄元祖,何故人問早白頭。

一居京洛十餘春,未肯閑趨富貴門。攝養不教元氣散,修行常遣谷神存。

飢餐舌下津還飽,寒發丹田火便溫。取性自怡兼自樂,且無暫色感人恩。

今生不悟望來生,據等來生甚處明。爭似便修天上路,何須更入地中坑。

陽魂若壯非干壽,陰魄如強必致薨。百草經霜皆盡死,綠何蓋覆鎮長榮。

本親儒墨擬求官,忽悟幽玄道不難。陰氣若消終未死,陽精如在自然安。

身中每運無窮藥,鼎內常燒續命丹。堪歎慕財貪色輩,煎熬終日有多般。

世問萬事不堪論,唯有身形與氣存。金鼎會燒延命藥,丹田解種駐顏根。

每承大道垂麻癮,肯受常人取次恩。已絕榮枯無玷累,卻愁白日出乾坤。

小隱居崑大隱鄒,立身偏愛鬧中閑。心澄瑩若天邊月,意穩安如海上山。

常遣眼前無慾色,自然臉上有童顏。更能通得泥丸穴,何必驅驅煉大還。

自說玄元旨趣深,何曾解問自家心。三田氣若相通貫,二竅循流咽不禁。

泛海經年搜命藥,求仙觸處走山林。爭如向己身中覓,便見希夷道易尋。

僻居古觀勝山居,門掩荒苔馬跡疏。靜室忙吞千口液,幽窗閑卻一林書。

是非少為交知少,貪愛無時榮辱無。兀兀逐時隨分過,任他人喚作愚夫。

鑄煉元精卻返淳,萬般為了始歸真。若教愚者皆成道,爭辯神仙是異人。

報效全由功滿日,希夷不離自家身。但能勤運沖和氣,便覺容顏轉轉新。

少年苦節近文儒,荏苒光陰六十餘。得遇至人教學道,便將性命託虛無。

髮因運氣蒼還黑,臉為存精皺復舒。大要欲陪卿相位,分中無了護驅驅。

訴流直上至泥丸,關節纔通便駐顏。悟處如同觀返掌,迷時似隔數重山。

未明神識千般擾,達了心田萬事閑。若要長生兼出世,到頭都在自身閒。

學道何須學執迷,無為之理總須為。氣吞根祖非呼氣,飢卻心腸不忍飢。

存得元精無老耄,去除情慾似嬰兒。更能曉得衝天穴,定有逍遙出世期。

求仙皆學採陰丹,甚處交精去復還。未及年餘多臥疾,正當少壯改容顏。

陽魂漸臧終無悟,性命將來似等閑。若要延齡身住世,存精保氣寂寥問。

紫衣師號苦貪求,養氣燒丹總不修。未及中年身已老,正當強壯鬢先秋。

惺惺知有長生路,兀兀甘隨逝水流。本挂冠裳綠甚事,爭名競利等閑休。

自住凡塵數十秋,縱然觀色恰如條。常行元氣滋容質,每論丹砂問道流。

一種利名心不羨,萬般榮辱眼前休。有錢多買盃中酒,無慮無憂有底愁。

螢窗十載望求名,兩上春闈事不成。有志無綠干寸祿,到頭有分學長生。

選官豈及選仙士,慕色爭如慕道情。但得容顏常悅澤,昇騰必定在前程。

聲名何在鎮寰瀛,爭似潛修出世程。強強燒丹終九轉,勤勤運氣徹三清。

藥成自有飛騰路,功滿須歸物外行。草愛榮華兼富貴,自身堅固最為精。

世人慕色及貪財,亡命亡軀自此來。蟻風呃身還怕痛,陽魂去體不疑猜。

一朝染疾醫無效,萬種求神望兔災。若會運精兼保氣,長生豈更掩泉臺。

浮華休羨學三茅,周易通來盡意抄。因悟道情親至理,便疏人事絕知交。

陽精每運無窮數,玉液常餐不暫拋。只候一朝功滿足,會通玄鶴離凡巢。

盡求點化要肥家,忘卻形枯改歲華。慕色將身為奔物,貪財輕命比泥沙。

口中解說修仙道,意內元來似夜叉。此輩頑愚終不悟,達人休要為傷嗟。

禮拜燒香求塑畫,爭如努力自修行。勤吞津液過千口,長記存神聽五更。

莫失常規頻導引,更須子細運元精。雖然未得昇天去,應有神仙錄姓名。

休讀九經三史書,與君到了不相於。爭如保息元和氣,未自躬親大藥鑪。

存得陽精終濟老,燒成金質定沖虛。分明有箇長生路,爭奈凡夫性轉愚。

求貴貪財無盡期,高官富極又何為。爭如心靜忘機慮,未勝身閑絕所疑。

歌枕任從春日永,運精不遣鬢毛衰。他年物外相逢處,元是神仙別有期。

真鉛真汞不難尋,自是凡夫錯用心。月魄日魂明甚易,木精火候理還深。

苦辛運藥須三載,變化通靈點五金。出世只消餐一粒,蓬瀛崑島盡知音。

夾脊雙關至頂門,修行徑路此為根。華池玉液頻須嚥,紫府元君遣上奔。

常使氣衝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一朝得到長生地,須感當初指教人。

朗然子者,昔唐通玄觀主也。事跡靈異,修鍊非几。隱世百載,至宋端拱年,於桃花坊白日昇天矣。勁賜改名集真觀,有《神仙悟道詩》 三十首行於世。

太玄朗然子進道詩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