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經名: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撰人及時代不詳。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

太上元始天尊昔在洞陽天中,召集十方聖眾,俱來集會,講說妙法。時有真人端簡上告天尊曰:為見閻浮眾生,修造宅舍之後,頻遭厄難,作何方便,以救凡愚。

天尊曰:善哉。汝當諦聽。於是天尊乃作空洞之音。

元始結炁,混洞之中。下成形兮,盤礡冥空。地網直根,內有靈真。號曰土皇君,受位於帝宸。宮府三十六,綱維統萬神。金石相纏固,機會總崑崙。虛涵溟渤津,風澤常彌綸。妙理宗靈寶,厚德堅無傾。劫化周大數,蛟龍俱負乘。正道順自然,妖奸何以興。二儀通至用,玄會保黃寧。

天尊告真人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起造宅舍,驚動龍神,屋宇鳴喚,地華土裂,南堂北屋,東廊西戶,井竈確磨,庫藏船車,寓止六畜,欄圈莊舍寺觀,但是屋宇房廊窟穴,觸犯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時煞、四方諸煞,五方地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將軍太歲,黃旛豹尾,十二時神,六甲禁忌,土公土母,土府伏龍,一切惡煞。宜轉此經,禳謝所犯神煞,悉皆隱藏,遠還四方,各鎮方隅,不敢為害。念誦此經,是諸惡鬼皆自消滅,疾病驅除,身強體輕。念誦此經,功德無量。若有善男善女,匡保蠶桑,念誦此經,福德報應。或起造屋宇,掘鑿動土,轉誦此經三遍,至百遍,令土府相生,陰陽和合,向坐宜良,龍神匡贊,百福咸臻,眷屬和平,悉無障礙,所求皆得,所願皆成。

於是真人聖眾,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作禮而退,敬奉傳行。

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竟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經名:太上元始天專說消殄蟲蝗經。撰人不祥,約出於唐宋間。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太上元始天尊說消殄蟲蝗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玉京山中,為諸大眾廣宣妙法。時有太極真人,長跪端簡,上白天尊言曰:伏見天下人民耕桑為本,養育身形,須藉田蠶。近代以來,蟲蝗競起,水旱不調,侵損苗稼,天下萬民悽惶憂懼,男女悲哀,無處祈禱。人民躬詣名山祭拜,全無所應,蟲蝗不滅,雨澤未期。不知凡夫積何罪業,所求無應,惟願天尊特賜開悟。

天尊曰:吾見天下人民每年豐熟之時,全無敬信,不荷三光,將其穀米賤慢,雞踏狗踐,拋散糞穢,非為使用,並無護惜。皆是乾象觀見天下,人民不生敬信,致令蟲蝗水旱,所見如斯。今得真人所奏,吾甚欣然。謹遣五帝大魔、三元官屬、六甲神將、五嶽四漬、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二十四炁神君、洞府名山八大龍王、五穀精靈、一切龍神,今於下界收攝蟲蝗,使風調雨順,天下萬民改惡從善。宜於宮觀靈壇、仙靖洞府之中,建立道場,安排真像。或一日二日,乃至七日,齊心精潔,燒諸名香,行道念誦經文。設齋醮祭,上告乾象星宿尊神,作大福利,乃得蟲蝗消殄,雨順風調,五穀秀成,倉庫盈滿,人民歡樂,國土太平,衣食自然。天尊乃說偈曰:

人生不積善,灾厄所來侵。耕種不專勤,蟲蝗水旱臨。杳冥難可測,恍惚不知尋。人生若敬重,萬禍不來侵。眾生行慈孝,天然福果因。如斯敬大道,歲歲保豐登。

天尊說是頌畢,及諸大眾太極真人等,一切稽首歡喜,踴躍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太上元始天尊說消殄蟲蝗經竟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經名: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初。係隋唐孝道派經書。現存兩種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二、《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為底本,徒件為參校本。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

道言:左右中真結形之始,分於元始無上大道應化之氣,孕靈瓊胎,九萬大劫,幽閑寥寂。九萬劫後,法當應世,結形理氣,出於瓊胎。出胎之時,九天雷震,九地開裂。舉步之初,登天寶華,身出金光,猶如初日。二晨挾照,晶彩朗耀,眸有斗心,星前日象#1。緑髮駢齒,紫氣連霄。所在之處,七素之雲,晨夕蔭蓋,隱龍負蓮#2以為牀座。天燈天燭,照明雲路,天樂天梵,萬音齊鼓。龍鳳撫節,謠歌太平。邕邕和雅,非可名目#3。甘泉甘井,飲之愈疾,形如金玉,無有衰老。無為和化,經九萬劫。
爾時 ,三真化作嬰童,託附真母,已#4漸長大,隨世成立。無上大道元始天尊,授此三真號曰至孝真王。治化中國,傍攝四夷,有生之類,咸來受事,教其慈孝,敬天順地,守一寶形,憐憫萬物。三千三#5百年後,又更改新,所謂淘汰滓穢,水火冶鍊。是時三真孝王,一治日中,二治月中,三治斗中。上持三晨,晶曜幽夜,玄治三氣,冥適空有。應變焂忽,不待呼召,如形出影。不由憶想。雖處上界,道適下土。無上無下,無邊無際。隨方設教,拔#6諸異類。與其同好,心無疑悮。孝心高遠,神力無比,迴天轉地,制御陰陽。賒促運度,驅役千靈,感動祥瑞,無翼而飛。瞬息九萬,屈伸之頃,已周萬天,皆由至孝。慈順二親,憐愍一切,動植之類。孝道慈悲,好生惡殺。食肉飲酒,非孝道也。男女穢慢,非孝道也。胎產屍敗,非孝道也。毀傷流血,非孝道也。偷劫竊盜,非孝道也。好習不善,講論惡事,非孝道也。樂處穢賤,內外流汙。心形疏懶,不修生道。信心不篤,輕浮彼好#7,隨事放逐,守一不專,心氣離散,生老病死,種種煩惱。死入地獄,窮劫受苦,永無出期,無善因緣#8,失吾孝道,得種種苦。下世男女,修吾孝道,與道同德。既同德已,與道同光,既同光已,與道同真。既同真已,與道同身。既同身已,與道同神。既同神已,與道同變。既同變已,與道同壽。既同壽已,與道同有。既同有已,與道同無。既同無已,無處不無。無處不無,亦無處不有。無處不有,寂寥虛豁。無處不無,隨心應變。#9或為帝王,或為忠臣,或為賢人,或為孝子,或為道士,或為國師,或棲寒林,清齋苦行,誦經念道,立功立德。或為良將,不戰而勝。或積穀帛,濟惠飢寒。或作明師,除諸疾疫,種種利益,一切生有。或下#10燈燭,照明積夜。或促萬劫,以為一劫。或延一劫,以為百劫。或一毫端,而勝大地。或一毛孔,盛九大河,及以四海,不撓物性,不覺不知。或引十方世界,勝一針鋒,來對目前。有生之類,皆見三真光氣法身,種種說法,各得悟解。奉吾孝道,能入不可思義處,能為不可思議事。失吾孝道,救苦不暇,生死相續,不可思議。奉吾孝道,得無畏果。第一離生死怖畏,得不生死果#11。第二離暗障怖畏,得光明果,晝明神光,夜照天燈,久則身光,無晝無夜。第三離飢寒怖畏,得天厨天衣果。第四離衆試怖畏,一切魔王,及諸猛獸,皆來受事,而為侍衛。第五離有形怖畏,得入無形果。入無形果者,非滅非生,而無形相#12。即此凡身,得成道身,身同光氣,昇入無形,同於虛空,是故謂之得無形果。高下自任,聚散隨心,有無在意,不待身心而所為也。孝治天下,不勞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堅正。孝治百病,天為醫之。孝治萬物,衆毒不害。孝治山川,草木不枯。孝營生業,田蠶萬倍。孝至於天,風雨以時。孝至於地,萬類安靜,神芝靈木,處處呈瑞。孝至禽獸,龍麟鸞鳳,翔集境內。孝至淵澤,河侯獻珠,魚龍踴躍,靜息波浪。但孝二親,元元大恩。天地萬靈,晨夕侍衛。行道守一,自然得道。孝道至大,與無並生,治於三光,照曜幽夜,有生之類,侍賴無窮。
爾時,靈童稽首,敢問天尊:下世世人#13,多有不幸,早喪二親,孝心何申?於是天尊答曰;敬天順地,朝禮三光,如孝父母,無有異也。成道益速,所願從心。又順地者,順於王氣。朝禮五嶽大小便利。不忤太歲,順於四時。修日新道,期於八節。請生謝罪,內外芳潔。披心露膽,心香自熏,洗滌荒穢,精而復精,猶嫌不精,真而彌真,猶嫌不真,不真為真,求吾真道。邪魅應之,卒至退敗。生入邪道,魂魄被熱,顛狂惑亂,自製一法,敗黷道要,以求利用。贓滿罪積,生身被考,種種苦惱,死入地獄,遍遭湯炭,永無出期。縱得出世,生墮六畜,不如意中。或生下賤,盲聾瘖瘂,手足不具,永不見道,永不聞法,為諸人畜之所擯役。#14 飢寒困苦,性命危脆。一失大道,長淪惡趣,不可思議。
道言:有德之人,孝心高遠,道合天地,故天不能殺,道不可滅,故地不能埋。如理瓊霜,終成金寶#15,不可毀壞。上天入地,無所滯礙。往昔有人,不識大道,貪生畏死,晨夕正念,朝禮枯樹,以求不死,積四十年。大道愍之,勤苦不懈,救#16其道氣,如是枯樹,一旦榮華,此人歡喜,彌加精進,採服其華,身遂得道。修道之士,取於不懈。積功累德,心行日新。神燈神香,神光神通,是道之信。其志#17不已,道來降之,教其真要,定不虛也。
道言:下世邪俗,睹道幽驗,因以求用。規他施財,入己私費。為邪所中,終不得道。慳貪不捨,失慈悲道,無孝順心。為利奉道,益其詐偽。詐偽之罪,天地不赦。學道之士,莫與共處。應須訶責,舉其過咎。擯出治罪,勿許詐悔。更次道流,收其贓賄,以給貧病,不得穢財,以營神功。

道言:孝治堂宇,粧嚴精舍,無令穿敗。流俗士女,卑賤熏臭,瘡疣垢穢,酒色喪產,食啖魚肉,茹葷辛者,永絕彼往,勿相親近,勿履齋厨。
道言:復有十惡,五逆不孝,陰賊誹謗,毀訾破敗善道。嫉妬傲慢,貪婬嗜酒,好啖魚肉,田獵捕殺,偷盜劫賊,遵奉邪道,心無慈孝,志不平等,捨貧親富,喜好嘲調,情愛戰鬪,習蓄器仗,無忍辱心,利己傷物,孝道所忌,人畜所畏,不合聞道。應須遠避,勿相親近。
無上大道說此教戒,為下世明王孝治天下,為諸孝子報父母恩。軌則家國,使天下太平,八表歸一。咸遵至孝,有得之者,晨夕誦持,不揀男女,無論貴賤,皆令習誦,以答二親元元大恩。說此經時,天現神燈,處處明朗。天鐘天磬,天歌#18天樂,空中自鼓。天香天華,隨風流轉。家國人人,供養是經,思其義趣,奉行其事,傍勸木聞。有用之者,應精紙筆,疏潔澡沐,焚香抄寫,百卷千卷,流通供養,香燈不絕,心無懈倦,必得成道,不可思議。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竟

#1晶彩朗耀,眸有斗心,星前日象:《八仙王教誡經》作『晶彩曜眸,背有鬪星,心前日像』。於義為長。

#2負蓮:《八仙王教誡經》作『圓蓮』。

#3 非可名目:《八仙王經》作『晃曜耳目』。

#4已:原作『以』,據《八仙王經》改。
#5『三』字據《八仙王經》補。
#6 拔:原作『友』,據《八仙王經》改。
#7彼好:《八仙王經》作『頗好』 。
#8無善因緣:《八仙王經》作『原乎因緣』 。
#9既同無已,無處不無;無處不無,亦無處不有。無處不有,寂寥虛豁;無處不無,隨心應變:按以上八句,《八仙王經》 作『既同無已,無處不無;無處不有,亦無處不有;無處不無,寂寥虛豁;無處不有,隨心應變』 。
#l0下:原作『不』,據《八仙王經》改。
#11不生死果:《八仙王經》 作『不生不死果。』
#12非減非生,而無形相:《八仙王經》作『非滅生而無形耶。』
#13下世世人:《八仙王經》作『下世生人』。
#14擯役:《八仙王經》作『擯觸』。
#15金寶:《八仙王經》作『會利』。

#16救:原作『求』,據《八仙王經》改。

#17 其志:《八仙王經》作『建志』。

#18天歌:《八仙王經》作『天梵』 。

报父母恩重经

經名: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假託元始天尊為上智仙人講述父母寄胎養育恩重,勸人為父母建齋消灾,超度亡靈。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

元始天尊在西那玉國七寶城中,琉璃宮內,與諸天仙如常說法。無鞅數眾,周匝圍繞。爾時眾中有一仙人,名曰上智,作禮前進而白天尊:臣從昔劫以來,屢聞正道,惟報父母恩重,未睹因緣,願聽妙音,為眾演說,欲使來世有所稟修。

天尊答曰:汝當靜念在心,我為汝說。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誕育而得生身,受炁在胎,其苦無量,懷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滿時,肢脈俱解。其中非一因以喪身,幼小嬰孩,提携養育,洗浣穢濁,不憚艱辛,寧損己身,欲兒寧處。父母恩重,難報難量。若或有人能為父母多修齋供,廣造真經,讀誦受持,教人遵奉,當知是人及於父母,承此果報,即得長生,給養自然,心靈快樂。或薦亡沒,七七修齋,轉誦靈文,以資魂識,不歷塗毒,便得生天,身詣玉京,神遊金闕。或因父母疾病纏綿,建立道場,修崇道法,其病即愈,平復如常。或因父母險厄囚繫,惡鬼害身,蟲獸為妖,夢寐驚恐,但能恭潔念道修齋,退殄灾殃,消除魘魅,當以降生之日,默念至親生我之恩,精勤齋戒,廣修眾善,以報劬勞。如是等人修持如上,免墮幽塗,生於正覺。汝當遵奉,宣布教化,持此經典,罔令謗讟,生不信想,獲罪無量。爾時上智及諸天眾既聞是語,歡喜踴躍,言我等眾若遇是人,皆當擁護,得受快樂,瞻仰無已。而說頌曰:

大慈無上尊,眾生真父母。能說報恩經,聞者皆開悟。有人精受持,不久登仙路。略讚一毫端,稽首天尊去。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竟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

經名:玉清無上內景真經。撰入不詳,約出於宋元。言元始真尊化生天地五方精氣及內煉臟氣,返老還嬰之法。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玉清無上內景真經

大羅真天元天大聖后紫光天母下傳

爾時,元始至真大聖化生開天,以其大神通力,大智慧力,結造世界,配合陰陽,主張造化。先於大梵真天玄空之中,化諸外象,以表內景,而分九氣,為東方木精之色,結化九氣丈人而君主之,在人為肝為魂。次分七氣,為西方金精之色,結化七氣丈人而君主之,在人為肺為魄。次分三氣為南方火精之色,結化三氣丈人而君主之,在人為心為神。次分五氣為北方坎精之色,結化五氣丈人而君主之,在人為腎為精。四方餘氣水火金木分布中央為黃庭之色,結化一氣丈人而君主之,在人為脾為思。五臟含識,共具十真,十真之英,能成九轉,聚為丹藥,散為甘露,周旋上下,煉養百骸,沐濁留清,消陰鑄陽,復我太初,保我大全,出于崑崙,入于太淵,引其龍變,經於虎城,四氣和合,成我至真,衰殘易盛,耄耋還嬰,朽容再鮮,白髮重青、韻如鍾發,身如羽輕,盡更凡骨,飛昇上清。世之學士,立戒持定,而生智明,以其三力,永保億年,履輕清之氣,運定變化以超仙也。左右二玄無極真宰,以我此道廣布天人,使其捨離無常之業,而入真一之妙,非老非死,湛寂常存。

元始真尊於其七竅放大光明,照无量土,萬二千天百億人界,各以自力散香雨華,而為貢奉,莫不欣悅,咸悟本心。爾時玉清化宮於空玄中,忽見寶月光明,照映內外十虛,寶月之中,包含紫炁之內,有一嬰兒,坐寶華臺,口放金光,發大玉音,而說偈曰:

一心生正定,萬象自然陳。逐方分五氣,五氣孕一靈。

一靈通變化,結煉本來真。本真非有相,非有亦非無。

兆能通此理,方悟攝塵珠。

玄空之中,月光之內,玉嬰演教,天上天下,一時皆聞。莫不慧海湛然,業山摧毀,反觀內照,永契道真。仰望聖光,拜禮而去,敬信奉持。

玉清無上內景真經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經名:玉清胎元內養真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宋元。假託元始上帝為太上老君說煉形凝神,保養胎元精氣之法。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玉清胎元內養真經

玉清寶神元臺真君下傳

爾時,太上老君因朝元始上帝,告太上曰:精虛則炎上,氣虛則下走,陰陽各行於水火,金木不成於夫婦,是致下上之人,真氣日衰,陰邪日戾,殘其本壽,精神不全,淪為下鬼。我當授汝胎元妙道,以外玄牝合內玄牝,以外真神補內真氣,聚集天之萬寶,養我胎之元精,使神生於胎,氣戀於神,心君濳御,氣息調勻,萬神敬禮,群魔束形。汝當教其兆民,先學定心,心定氣住,氣住神全,神全形固,綿綿若存而不息,用之不窮而見功,谷神不死,合我真宗。我愍世人外為酒色之所賊,內為思慮之所縈,惟貪名利,消落精神,戀著粉屍,巧笑蛾眉,逐外亡本,崩我靈基,使坎離之壤散,致魂魄之流離,兒女成列,形骸漸衰,為一棺之聚土,失天地之真機,良可悲乎!汝勸世人先持小戒,以至大戒,先學息心;漸入無為,因定生明,因明悟道,上品之人,以麄易細,成光明身,居清净天,壽命無量。中等之人,延年住世,補復胎元,不致夭傷。下品之人,遠離情慾,淡薄利名,歸向真風,順行聖教。汝當以我妙語,分千萬形,周流教化,漸漸接引,捨邪歸正,去濁留清,證無上道。

是時,太上老君恭奉聖訓,即與紫光天母,各化其形為塵沙眾,分身世界,普度有情,未久之間,上界萬二千天,於蓮華中化生無量天人,各各乘空詣玉清境,面對真尊,而說頌曰:

無上神父,開大方便。戒敕太上,紫光天母。

化形下方,廣度我輩。並因戒定,咸得上生。

獲意生身,證無上道。我等變化,百千萬身。

身具萬舌,讚揚玄德。百千萬劫,亦未能盡。

巍巍功德,不可窮詰。我等信受,將何補報。

誓發大願,於未來劫,復度有情。惟此一心,

是名報德。

無量天人說是妙頌,各以天華寶香散虛空中,而為貢奉,遙望真尊,百禮而退。

玉清胎元內養真經竟

元始天王欢乐经

經名:元始天王歡樂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代。假託元始天專為九氣天君演說,勸導國王后妃修齋行道,以保國土太平。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天王歡樂經

元始天尊成就十方國土,度諸眾生,國土成就,將還大羅冥寂元通於天首之山、萬光瑤殿七寶瓊臺,眾真侍衛,諸天齊臨,與高上玉帝、太上道君至聖尊神、諸天帝君仙真聖品校録法門,以三十六部真經,付囑三千世界五億諸天,流通教化,開度天人,使當來男女普入信根。付囑既已,九炁天君從座而起,長跪稽首,擎拳上白天尊曰:臣從无量劫來,輪轉生死,運度因緣,常在福中得遇道真,經教開張,寔由天尊廣救之恩。常見下方世界,宛利天中,人王國主,造惡者多。或躭著淫色,飲酒猖狂,不憂百姓,苦酷萬端,或畋遊漁獵,放蕩无窮,或廣造宮殿臺榭城池,或音樂倡樂,馳騁人間,或大營陵廟,征討四方,或毒心熾盛,殺害賢人,或信用讒諛,不從忠正,或賦役繁雜,以供一身,或不信宿命罪福因緣,或毀道形像、玄壇靈觀,或殺道士、山林栖遁,或焚燒經教,訾毀聖真,或父子相殘,自相誅戮,或兄弟讎關#1 ,骨肉交争。怨氣聞天,暴虐无度,人靈號訴,不可勝言。未審此輩何以教之,伏願天尊開大慈悲,說法度人,令歸善道。

天尊答曰:皆由眾生業緣所感。不信罪福宿命因緣,无量劫來,值今惡對。洪灾流蕩,水火刀兵,倒海傾山,死亡飢疫,父南子北,男女分張,萬苦縱橫,百姓荼毒,山鳴鬼哭。妖彗遍天,地震天崩,河驚海沸,眾灾交沴,獸化成人。惡氣感生,星辰見象,誡示天下,令識吉凶,誰謂愚癡,不能自覺,吾今為汝說此經文,使諸國王,悉得歡樂,率土安寧。九氣天君稽首請曰:唯願慈尊特垂大宥,告以未聞。

天尊曰:若國主人王,及以妃后、大臣宰輔、男女善人,常當發心歸依正道,供養三寶,廣建福田,立觀度人,抄經造像,行道禮拜,受戒持齋,布施放生,懺悔發願,救濟窮厄,解免囚徒,開赦罪人,省諸賦役,遠離酒色,儉約己身,愛養人民,憂勞一切,常敷百座,講說大乘,廣召法師,教化羣品,然燈照夜,散華燒香,晝夜誦經,投告山水神仙洞府、天地靈祇、嶽瀆名川,置諸仙觀,開度男女,皆使出家,保護住持,永不休替,即諸天歡樂,國土安寧,日月星辰,各依分度,河海潜默,風雨和調,一切欣欣,普天快樂。是時善忍國王捨其宮苑,及以城闕、國中勝處、山林名嶽,置諸靈觀,玄壇精舍,遍其境土,擇國中男女形容端正,智慧聰敏有善心者,皆使出家,並諸王子妃主、公侯牧伯宰輔大臣,能出家者,悉令入道,紹隆正法,助國化人,兼諸妃后公主王子、宰輔大臣、國中男女大富長者,各隨王發心,捨施屋宅,及以園苑、池臺庭院,造諸靈觀,安置經像,開度男女,皆使出家,住持供養,願國安寧。又常造天尊无上法身、應真化像仙真聖品、金剛神王、師子辟邪、香官使者、仙童玉女、龍虎君等,禮拜供養,係念見前,願得真道,不死長生。常寫三洞經教,裝演絛軸,流通讀誦,講說敷演,願求神仙。常建百座,廣召法師,晝夜講說三洞大乘无量妙義,教化一切,保護人民常持齋禮拜,散華燒香,奉戒發願,以度己身。常放贖生命奴婢下賤,布施貧窮,道邊立井,種植果林,造諸屋舍,及以橋梁,濟度一切,廣布慈悲。常設義田,施衣及食,拯救飢寒。常然燈照夜,解拔灾厄,助天光明,不入盲道,普消暗冥。常以法衣、法具、器物、几杖、飲食、華果、名香、上藥,供養出家十方法身。常以綾羅錦綺、綿絹布帛、金銀珠玉、七寶珍奇、車馬童僕、田園屋宅、男女妻妾、米麥之屬,供養三寶常住福田。常造鍾磬、旛華、幢蓋、香鑪、帳座、巾帕、裀褥、玄壇、欄楯如意、澡灌塵拂、坐具、夾膝等物,供養經像,及以法身,常修靈觀、殿堂樓閣、師房廊宇、臺榭池沼,功德巍巍。常念經念道,懺悔祈恩,以滅罪愆。常修上清大洞金房天寶洞真三元行道,以求鍊質得道成真。常修金籙行道,調理璿璣,正天分度,國祚興隆。常修黃籙行道,以拔億曾萬祖地獄幽魂。常修明真行道,和天安地,保國寧人。常修自然行道,普為生死,男女存亡。常修靈寶三元行道,懺謝天地水火,拔贖先亡,開度己身。常修塗炭行道,以度厄難,水火刀兵,囚徒繫閉,疾病灾厄。常修洞神三元行道,遍為天地一切眾生。常修洞淵神呪行道,辟除魔沴、一切鬼神、山精祆鬽、疫病瘟疒皇。常修旨教行道,開導危苦,解厄消灾。常修正一行道,延年益筭,保命扶衰。常修太平洞極行道,兵戈止息,百穀熟成。常修五鍊行道,安穩陵廟,開度亡人。常供養巖栖學真道士,願早成真。常投告山水行道,設齋願國土太平。常持正一符籙,徵邪劾鬼,為諸男女。常誦道德,清靜无為,少私寡欲。常持洞神經誠,制斷邪精,役御神鬼。常持洞玄經誠,滌除三業,清淨六根,滅慮忘身,轉神入妙。常持洞真經誡,冥心寂想,與道合真。常持三洞大法,行諸觀慧,寂定歸无。常以六齋十直,詣觀燒香,行道念誦,講說大乘,散華然燈,布施發願,為物及身。常修故像及諸舊經,福德薰修,遍及存亡。常至月半,請諸大德法師懺悔受誡,洗濯身心。常自講說讀誦,教化國人,令生道心。常行讚歎,歌頌天尊无量聖德,覆護眾生。常卑宮室,清廉克己。常遠酒色,保養形神。常行仁德,以懷他國。常行慈念,安樂眾生。常斷畋漁,放贖生命。常减滋味,服食持齋。常少賦斂,救濟貧窮。常无徵召,安撫邊方。常用和柔,不行刑罰。善忍國王,及以妃后、大臣宰輔、國中男女諸王子等,常行如此功德,精進勇猛,清浄智慧,忍辱持戒,布施奉齋,心心不退,名聞赭天,天王歡樂,降駕齊臨,神仙兵馬、仙童玉女、三界五帝、一切威靈,常來擁護,天靜地默,日月光明,星宿合度,風雨順時,百穀豐熟,男女興隆,地藏發泄,枯骨更生,年命長遠,无有夭傷,王及妃后並諸大臣王子,皆得輕舉,白日登天。今為四梵真人善忍國復為極樂國矣,來生男女各自勤焉。

爾時天尊常遣智日真人,寶月真人、明遠真人、浄光真人、開天真人、通生真人、文德真人、慈等真人、福力真人、平和真人、虛寂真人、空玄真人、无相真人、有惠真人、遍空真人、普明真人、惠遠真人、清明真人、澄照真人、等鑑真人、玄覽真人、大覺真人、智力真人、寶藏真人、金明真人、思遠真人、法藏真人、玄通真人、流照真人、觀慧真人、大慧真人、明相真人、至誠真人、同明真人、紫光真人、金景真人、玉英真人、靈真真人、真空真人、洞虛真人、微妙真人、凝玄真人、保志真人、守定真人、安忍真人、抱玄真人、自然真人、无名真人、覺空真人、太明真人、登玄真人、至清真人、圓道真人、玄一真人、本際真人、真一真人、瑤光真人、靜智真人、長生真人、浄空真人、明道真人、寶首真人、獨覺真人、法海真人、澄明真人、寶相真人、見空真人、四達真人、八明真人、九轉真人、三輪真人、六通真人、七覺真人、一相真人、二儀真人、五惠真人、十輪真人、常浄真人、信德真人、定志真人、寶真真人、安志真人、通微真人、入无真人、龍漢真人、延康真人、赤明真人、開皇真人、上皇真人、寶海真人、寶香真人、香水真人、玉鏡真人、德水真人、法水真人、天一真人、大一真人、明天真人、廣道真人、遍照真人等一百真人,或乘飛雲丹霄八景玉輿,瓊輪羽蓋,浮空步虛,神仙兵馬巨億萬計,按節持旛,无鞅數眾,教化人間,演說經法,敷暢靈音,舉善報惡,名奏諸天。若男若女,皆當一心修齋行道,立諸善功,真人降駕,一時監臨,燒香散華,莫不記聞。

復遣輪天童子、承香童子、明玉童子、首明童子、捧印童子、奉法童子、侍經童子、奏香童子、流光童子、日蓋童子、抱月童子、休靈童子、浮空童子、驛龍童子、傳章童子、通命童子、典護童子、守堂童子、衛香童子、宣梵童子、清唱童子、聞法童子、玉音童子、金聲童子、鳴鍾童子、金首童子、寶明童子、瓊日童子、瑤華童子、合煙童子、飛雲童子、上空童子、昇天童子、清浄童子、錄善童子、禮香童子、智首童子、浮香童子、抱真童子、執符童子、玉籍童子、南昌童子、朱明童子、赤光童子、通靈童子、遍天童子、遙天童子、飛虛童子、九光童子、八惠童子、金輪童子、玉關童子、天關童子、紀善童子、檢天童子、檢地童子、遊輪童子、慈上童子、六能童子、四非童子、迎香童子、扶容童子、晨華童子、寶冠童子、玉表童子、乘虛童子、飛煙童子、橫空童子、坐虛童子、持蓋童子、上藥童子、獻華童子、金銀童子、瓊輿童子、接生童子、育嬰童子、神英童子、福堂童子、靈華童子、舞鳳童子、祥鸞童子、變化童子、問法童子、請經童子、玉童童子、金符童子、瑤印童子、寶璽童子、瓊珮童子、金龍童子、得道童子、无礙童子、自在童子、常樂童子、延筭童子、致福童子、護命童子、扶衰童予、捍厄童子、益筭童子等一百童子,常處人間,勸化男女持奉齋誡,誦經行道,禮拜懺悔,生諸善心,清浄六根,眾惡惱難,一切罪福,微細必知,凡厥福田,皆來監映。

復遣龍華玉女、鳳環玉女、金箱玉女、玉璫玉女、寶函玉女、銀華玉女、散華玉女、扶香玉女、進符玉女、傳言玉女、開經玉女、啟香玉女、捧衣玉女、扶冠玉女、迎風玉女、龍光玉女、鳳裙玉女、金髻玉女、寶耀玉女、益筭玉女、延齡玉女、萬壽玉女、千福玉女、玉輪玉女、金蓋玉女、昌樂玉女、長壽玉女、安國玉女、開明玉女、四照玉女、六度玉女、七惠玉女、明靈玉女、明真玉女、注福玉女、除殃玉女、消灾玉女、度厄玉女、延年玉女、護相玉女、歡樂玉女、守身玉女、保命玉女、歸福玉女、來祥玉女、致靈玉女、祈真玉女、圓浄玉女、和樂玉女、正一玉女、靈華玉女、扶烟玉女、定生玉女、太玄玉女、青官玉女、丹臺玉女、絳宮玉女、紫房玉女、黃素玉女、拜真玉女、乘雲玉女、飛香玉女、含香玉女、玉蘭玉女、玉華玉女、金掌玉女、流環玉女、說法玉女、講經玉女、奉戒玉女、持齋玉女、行香玉女、禮拜玉女、散香玉女、步玄玉女、昤真玉女、誦念玉女、清水玉女、素雲玉女、八輪玉女、金芝玉女、瑤英玉女、玉容玉女、金姿玉女、常慈玉女、明相玉女、明空玉女、六空玉女、四華玉女、三天玉女、四梵玉女、三清玉女、大羅玉女、東華玉女、北真玉女、西靈玉女、南極玉女、中黃玉女、十天玉女、五色玉女等一百玉女,常為男女筭定年命,灾危厄難,保命扶衰,校勘罪福、善惡吉凶,凡諸動意,皆悉上聞。

復遣辟邪金剛、斬邪金剛、召鬼金剛、降魔金剛、伏毒金剛、禦非金剛、消灾金剛、逐凶金剛、吐火金剛、吞精金剛、乘龍金剛、霄輪金剛、排虛金剛、拓山金剛、吸海金剛、吹雲金剛、威靈金剛、捕邪金剛、束鬼金剛、八威金剛、橫風金剛、攝龍金剛、虎威金剛、奔虛金剛、踏空金剛、召天金剛、移山金剛、引仙金剛、斷祆金剛、攝地金剛、把日金剛、履月金剛、漱火金剛、食鬼金剛、飲河金剛、叱石金剛、啖鐵金剛、消靈金剛、振威金剛、防非金剛、分影金剛、通明金剛、勇武金剛、奮威金剛、大力金剛、百邪金剛、萬天金剛、橫空金剛、滿虛金剛、萬丈金剛、分身金剛、千形金剛、等空金剛、齊天金剛、倒嶽金剛、典經金剛、侍靈金剛、防護金剛、天靈金剛、按善金剛、清神金剛、八鎮金剛、正道金剛、住持金剛、護戒金剛、衛堂金剛、奉齋金剛、禦邪金剛、防兇金剛、步空金剛、金頭金剛、鐵額金剛、捍厄金剛、延年金剛、保命金剛、益筭金剛、扶衰金剛、當奸金剛、度厄金剛、消難金剛、橫天金剛、保國金剛、滅凶金剛、辟兵金剛、伏鬼金剛、通天金剛、攝魔金剛、非靈金剛、震明金剛、動天金剛、玉弩金剛、金兵金剛、迴風金剛、駕日金剛、糾非金剛、彈邪金剛、吞祆金剛、噬獸金剛、八殺金剛、神通金剛蓆一百金剛,常行人間,將諸侍從无鞅數眾,遍滿虛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齋禮拜,誦經行道,然燈散華,供養三寶,建諸善功,是諸金剛將諸徒眾,應時臨降,防護宅舍,侍衛左右,驅除凶惡,斬馘精邪,一切鬼賊,永不干身,三界五帝,常來衛護,名聞諸天。

復遣禦凶神王、威劍神王、吐雲神王、起雨神王、伏魔神王、徵靈神王、召鬼神王、飛天神王、浮空神王、青天神王、侍經神王、周天神王、九首神王、六眼神王、十手神王、勝力神王、大威神王、明天神王、察地神王、制邪神王、攝精神王、馭日神王、正奸神王、揮光神王、調劍神王、撝幢神王、吞山神王、飲海神王、吹風神王、火焰神王、消灾神王、捍厄神王、延年神王、保命神王、度厄神王、益籌神王、詔命神王、除難神王、蕩邪神王、保國神王、橫海神王、丹天神王、迴凶神王、歸善神王、守信神王、定非神王、變化神王、元畏神王、啖邪神王、吞煙神王、徵雷神王、激電神王、滅影神王、鐵眼神王、六足神王、飛龍神王、翻天神王、倒地神王、伏寇神王、止奸神王、斷邪神王、伏兇神王、輪空神王、轉天神王、八極神王、昇天神王、隱化神王、潛靈神王、殺鬼神王、望雲神王、千手神王、百眼神王、四口神王、青舌神王、绿齒神王、黑耳神王、紫毛神王、開胸神王、大面神王、脩肱神王、獨足神王、一目神王、偏手神王、共首神王、金眼神王、大額神王、橫口神王、隆鼻神王、玉勝神王、寶華神王、雲行神王、按劍神王、翔風神王、聲威神王、萬力神王、轉勝神王、素天神王、搖真神王、撫仙神王、明道神王等一百神王,常在人問,保護國王有道心者,興雲致雨,伏寇除兇,斥逐灾殃,不令侵擾。若男女有心講誦經法,建大善功,皆來監映,助其福力,降伏魔精,辟除灾沴,人王有道,常當保護,率土安寧。

復遣斬邪將軍、柱天將軍、總土將軍、歷旌將軍、剛風將軍、辟邪將軍、降魔將軍、網羅將軍、破邪將軍、捕鬼將軍、橫天將軍、收鬼將軍、功曹將軍、太衝將軍、天剛將軍、太一將軍、勝先將軍、小吉將軍、傳送將軍、從魁將軍、河魁將軍、登明將軍、神后將軍、大吉將軍、六紀將軍、乘風將軍、行天將軍、遊虛將軍、步剛將軍、躡紀將軍、金冠將軍、龍首將軍、鳳威將軍、伏奸將軍、八威將軍、六害將軍、九官將軍、吞魔將軍、烈天將軍、總氣將軍、攝山將軍、召海將軍、誅寇將軍、金手將軍、收邪將軍、誅符將軍、定奸將軍、開山將軍、伏靈將軍、蕩凶將軍、勝輪將軍、神虎將軍、金虎將軍、王兵將軍、仙官將軍、捍厄將軍、扶衰將軍、度厄將軍、保命將軍、護身將軍、消灾將軍、救度將軍、好生將軍、把山將軍、吐毒將軍、伏祆將軍、掃邪將軍、衛經將軍、伏非將軍、斷邪將軍、窮奇將軍、鬱壘將軍、玉斗將軍、司殺將軍、候常將軍、宣道將軍、奔星將軍、寧國將軍、保民將軍、守真將軍、平天將軍、九地將軍、三天將軍、平氣將軍、正一將軍、洞神將軍、太上將軍、靈寶將軍、神祝將軍、洞真將軍、護戒將軍、招靈將軍、揮虎將軍、激邪將軍、登天將軍、天丁將軍、都官將軍、驛騎將軍、左天將軍、右陰將軍等一百將軍,常在人間防兇止惡,保祐人民,使國安民豐,天下太平。

天尊曰:若國主人王,及以妃后、次臣宰輔、國中男女,能發善心,置立玄壇靈觀,造像寫經,建齋行道,受戒懺悔,布施發願,燒香散華,放贖生命,建百高座,講說大乘,晝夜不倦,廣修功德,大設義田,施衣及食,開度一切,救濟貧窮,吾常遣真人、童子、玉女、金剛、神王、將軍擁護國王,保祐人民。若有善男女輩,其名字,及造形像,旦夕禮拜,燒香存念,所有灾厄,隨心消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長命得長命,居家安樂,當貴巍巍,天王歡樂,列名上清。當來男女宜勗之矣!

爾時諸天聖眾及九氣天君,將諸徒眾,同聲唱善,禮拜天尊,一時而退。

元始天王歡樂經竟

#1『讎關』,疑當作『雔關』。

太上洞真贤门经

經名:太上洞真賢門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代。假託元始天尊說十方天尊靈像名號。與敦煌本《太上洞玄靈寶天尊名》、《老子十方像名經》近似。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太上洞真賢門經

爾時,元始天尊即說十方天尊靈像,一百八十道君、千二百老君。若廣說前劫天尊名號,數若微塵,窮劫說之,亦不可盡。今說近劫成道十方天尊,應身乃有五百七十三天尊之名號者,禮拜讚歎,功德難勝。若男若女,聞此老君賢門經,一句一偈,獲福壽報,滅除三業大罪,如是種種功德,不可具陳,不可具載,彈指頂禮,唯諾而答,敬奉教言。

是時,高上元始天尊又告東方普濟真人及諸仙眾曰:東方九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一百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極沖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為湛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託質靈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因獨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安和萬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隱德沖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惠品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符威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玄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清上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清太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龍威九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極明皇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西那應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斷滅邪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虛至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上清運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名起十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力制魔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空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珍藏說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力救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林敷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見得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慧自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上真凝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含慈慧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垂化太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玉保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虛玉皇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傳經教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清至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悲應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濟危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敷信惠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嚴淨洞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忍含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崇真吐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應變無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化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虛煥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清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樂玄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濟平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智慧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寂大羅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乘空慧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悲救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長樂太平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尋聲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拔苦與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長生保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華瓊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內景通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通靈迥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步九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步紀七元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豁落長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耀延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混成開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霄曜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啟明元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空玄明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空玄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都集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景雲普被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浮七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光四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命護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空圓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華皓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耀帝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啟幽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圃靈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神通虛朗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庭會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四會眾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廣運弘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元普潤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崇真玄古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安化太元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耀景西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耀洞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八景迴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圓景耀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光明晨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瓊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光朗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八景齊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總御眾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明靈鑒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結朗輝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啟真玄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混化變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思玄會籍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凝原流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惠原玄暢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凝虛善寂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復次懺悔。

天尊說言:一切眾生,捨身受身,沈淪苦海,動經累劫,不蒙解脫,皆是心口造諸重罪,三業十惡,滯染聲聞,欲求出離,證常樂果,去離三塗五苦八難,並乞消除,既得罪滅,無量無邊歸命懺悔。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天尊,重復懺悔殺生之罪。眾等自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捨身父母兄弟六親眷屬,過去見在不念慈悲,或因征戰,殺害就敵;或為吏胥,巧文曲判,枉人直道;或因嫉妬,斷絕人命,墮胎落子,毒藥傷命,殺害一切眾生,啖食骨肉;或為父母及以己身兄弟親族,聚集鄉聞,噉食眾生;或婚男嫁女,三朝滿月;或祭祀神鬼,傷殺眾生,不可計數,或殺牛羊驢馬、猜狗鸚鴨六畜之屬;或殺麞鹿狐兔、虎豹豺狼野獸之屬;或殺含血鳥鵲之屬;或殺黿鼉魚龞之屬,如此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慙愧至誠,皆悉懺悔。

是時,元始天尊又告南方延壽真人及諸仙眾曰:南方梵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九十九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南方景福護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龍漢梵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光啟寶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玄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微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勤化方便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玄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慧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微上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真容碧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覺洞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海常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光普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苦海得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惠用無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虛紫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三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智勝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能弘至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方便惠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虛不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轉法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無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三素飛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量常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虛太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德冠無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十華高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微金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延福皇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五明通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光神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素靈慈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靈弘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通靈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道慧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八威拒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四明洞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煥明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虛玄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抱素懷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誅除氛氳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收魔束鬼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光映素流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上玉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帝光洞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丹流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耀晨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帝真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光瓊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通景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光通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瓊光流潤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定安祚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珠琅洞宴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平等洞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明玄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簡法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和敬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明空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洞玉皇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七耀神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天景玄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映光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陽龍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都總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景寧萬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耀靈興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輔真靈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珠光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光元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齊真總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帝圖净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真元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命長存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靈玄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長生司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極流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步明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煙結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華耀日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臺虛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瓊洞空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珠耀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玉皓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極金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日耀流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碧堂流煥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華慈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降靈保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霞煥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延生主筭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陰普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重光遠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琳流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務降景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慶雲常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通福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道潤光善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天尊,重復懺悔殺生之罪。眾等自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殺生害命,不可勝記,或祀鬼神殺害眾生,或割截其頭足,燖去皮毛,
猛火煎煮,生分父母,斷其胎孕;或故絕命根,令其磨滅,枉殺賢人、道士、百姓男女;或殺債主冤家、四方良善,或以毒殺、藥殺、呪殺、罵殺、自殺、教他殺,見聞隨喜,如斯等殺,舉手動意,殘害無數,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發露,皆悉懺悔。

是時,高上元始天尊又告西方慈悲真人及諸仙眾曰:西方七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七十三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西方慈悲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等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當來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布法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華敷保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邊明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轉輪不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上德無形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承寶華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一切智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德行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礙莊嚴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乘法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不動威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示因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上德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破眾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得玄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運宿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威德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量光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香林邊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相端嚴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邊自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示一切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見諸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邊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最勝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萬重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華妙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能堅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慧明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眾智具足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欲精進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醫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離煩惱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邊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王生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轉諸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藏名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親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志堅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華觀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貞皇玉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真妙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貞素元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皓映真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相崇古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崇寂凌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真妙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監王大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盛光普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開化度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威光威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宗仙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隆法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成慧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顯明開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顯明梵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定光大煥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梵太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華恭上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明梵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真大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度生太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光法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雲妙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雷慧眼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梵氣妙解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天尊,重復懺悔偷盜之罪。眾等自從無始劫來至于今日,過去見在,六親眷屬、父母己身、九祖七玄,因緣骨肉,捨身受身,運心動意,常行偷盜天尊財物,或盜法師出家財物,或盜天尊供養財物,或盜出家供養財物,或盜講說財物,或盜玄壇供養財物,或盜靈觀供養之物,或盜經戒供養之物,或盜修尊像之物,或盜經法之物,或盜玄壇之物,或盜修造觀宇之物,或盜供養清諍之物,或盜護戒信心之物,或盜常住大眾之物,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心皆悉懺悔。

是時,元始天尊普告北方保命真人及諸仙眾曰:北方五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九十九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北方慈悲與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真冥眾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度眾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得妙道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物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寶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宣道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念慈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法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上清凝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弘信道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嚴整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莊嚴寶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都湛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歸妙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破冥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普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除愛慾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弘正道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光照微隱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隨感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制魔護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斷除宿瘴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分身應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隨變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開祕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廣度真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化無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應世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宿世因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慈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寂真身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忍垢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濟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延生濟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隨緣應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遊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無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光遍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垂法要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上玄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規玉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棄邪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入無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鎮法長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梵形景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曜明皇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真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靈慈蔭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本元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迴真法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本好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靈法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壽長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香林寶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保報身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智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報應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虛無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月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萬福大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六度大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妙福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雲普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善敬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敬流思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法王普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真弘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明大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廣明度脫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弘濟威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度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真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制消魔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平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鎮國境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徹應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會景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霞景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忍保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度脫延筭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德普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簡寂崇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含光洞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通玄入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照幽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思微慧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真宗慧朗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朗普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興教道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碧落空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寂通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谷神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福勝常樂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天尊,重復懺悔偷盜之罪。眾等自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運身發意,常行偷盜人等財物,或以方便取,或以迫脇取,或以非法取,或以下脫取,或以借貸不還,或罔冒欺負不償,凡非己物,華果草木,一草一葉,起一念心,皆為偷盜,乃至路上拾得,野間逢遇,風吹鳥銜,車馬布帛米麥微塵,不論多少,無量劫來,隱藏在身,未曾發露,今既懺悔,滅除累劫之罪,萬劫蒙原七祖父母過去見在六親眷屬。各乞子孫興盛,穀帛盈豐。宅宇清吉,歷代衣纓,今日慙愧,皆悉懺悔。

是時,元始天尊又告上方太極真人及諸仙眾曰:上方梵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九十五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上方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惠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真相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林敷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寶流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弘智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護賢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弘慈訓道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遍通夷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示現威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化生法身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降魔制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通達慧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步虛慧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廣大濟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預善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堅持禁戒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無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迴靈變滅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南昌普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綱維四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香林說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淨智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見金容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化萬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定慧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樂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念玉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更生垂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不受功報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都下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行道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布衣威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弘綸萬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退轉天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端嚴定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顏寶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宗匠無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遍識宿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化入法門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散功流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示物生源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靜生和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靈應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垂妙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圓光明徹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觀有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含弘萬品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傳示旨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遍照除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尋聲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香光過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明遍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梵音開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相端嚴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邊自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普現諸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華妙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眾智具足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量光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飛步明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曜保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華曜日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日曜流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玉皓齒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延生主筭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琳流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重光遠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命長存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七曜神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帝圖靜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光元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天景玄微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長生司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上玉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慧通景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明玄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平等洞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元和愛敬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洞玉皇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微上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通靈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五明通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道慧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光神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十華高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虛無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紫虛太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智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能弘至教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九光普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苦海得度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至心歸命信禮 無上天尊,重復懺悔邪淫之罪。眾等自從無量劫來至于今日,父母兄弟眷屬、過去見在捨身受身,所在生身,恒滯邪淫,不能清靜,常行淫慾,或對天尊起諸慾想,或對經法起諸慾想,或對法師起諸慾想,或對善男女起諸慾想,或對衣服玄黃繒綵起諸慾想,或對華果起諸慾想,或見牛馬起諸慾想,或見山林起諸慾想,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是時,元始天尊又告下方玉虛真人及諸仙像曰:下方梵氣無極世界之中,應身乃有九十七天尊靈像之名號者,今須至心歸命信禮 :

至心歸命信禮 下方迴屍起死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虛凝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龍漢威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光明三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千赴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元妙極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長樂濟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導化原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極無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眾妙空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信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出世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運因緣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萬重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量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醫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最尊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欲精進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慧明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梵太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明梵行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度生太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寶雲妙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宗仙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陵法寶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靈洞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得自在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施法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救無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視現玄義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自在勝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增益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端嚴妙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香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高勝慈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光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勝慧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量廣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垂光歷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善現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淨德魔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妙元魂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功德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羽保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智勝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辯正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喜明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愛清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日月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度生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保海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保祕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散香華王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日月光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量慈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住虛空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凝常寂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姿勝慧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常破滯惑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無憂德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離愛敬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大悲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慈大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平等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化生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慈忍救苦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三光洞晏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晨上境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通真得道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扶桑玄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昇玄飛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圃流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五雲七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雲善廕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月華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曲晨鏡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碧流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華境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玄飛涉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太微下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金光景化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丹華清映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景丹霞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含日明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明三景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空清靈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延生保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日光曜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靈暉相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黃素老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流光四照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洞扶法輪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大梵都天尊,
至心歸命信禮 玉誕玄天尊。
禮足至心懺悔。

於是,高上老君普告無上天尊:重復懺悔邪淫等罪,不可一一具說因緣,或離人母子,別人恩愛,隔人憐念,不擇好醜,不避親疏,或抑人男女,和合陰陽,體露三光,侵凌四輩,耳淫音聲,眼觀玄黃,鼻受馨香,口貪滋味,身貪細滑,如此等罪,無量無邊,結在身心,今日至誠懇禱,皆悉懺悔,眾等彈指頂禮,共結因緣,各受千春,同霑福慶,再拜奉行。

太上洞真賢門經竟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經名:元始天專說玄微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朴唐宋間。係改編《五斗三一經訣》而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

道言:欲達玄微之妙,當靜念,依時行道。至春分日夜半時,起坐東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陽明星。陽明星者,北斗之東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央坐之,吞紫氣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陽明星東元太上官,官中有青玄小童,授子真光也。先當從存北斗星下紫氣大如弦,從上直下注我前,然後乃存三一也。
周君口訣曰:存七人巾斗七星,而共登陽明,鴈行,我居中央也。巾星者,以魁覆頭,柄杓前指也。吞紫氣三十過,我存紫氣而嚥之也。又思三一、三卿,並同時吞之也。吞畢,更存七人乘紫氣,空中來下,還兆三宮中,良久,心祝曰:
三尊上真,太玄高神,陽明主春,萬童開門,丹元主夏,朱紫合煙,陰精主秋,天威六陳,北極主冬,萬邪塞奸,五土秉壬,戊己天關,所摧皆滅,所向莫干,鍊我七魄,和我三魂,生我五臟,使我得真,登飛上清,浮景七元,長生順住,嘯命千神。畢。亦可眠存之,四節共此一呪耳。
至夏至之日夜半時,起坐南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丹元星。丹元星者,北斗之南神。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氣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丹元星南極太上宮,宮中有朱陽靈妃,授子絳書寶文也。
至秋分日夜半時,起坐向西,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陰精星。陰精星者,北缺文,欠四百七十有餘字。#1八節,自宜案曆之。八節,蓋璇璣之正度也,萬真靈仙神明朝宴之日也。

北帝自然法,月數之中,日三景氣相適之日,亦大吉時也。宜以建修思道。併而論之,吾從唯一。
外國以月一日為建,二日為除,以次數之。今窮景無曆日,此乃可用。匈奴國以正月一日為甲寅,朔六甲,周而復始,正月大、二月大、三月小、四月大、五月小、六月大、七月小、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若窮景深林,外邇冥絕者,亦當案此也。
每至建日,或月一日,平旦,存三一從己三官中出,坐已前,乃心起再拜,若如見之髣髴,因心祝曰:
天尊三帝,守某命門,出游虛中,六氣玄分,養我五神,正我三魂,五臟自生,長生飛仙。畢,又存從虛中還三宮,良久,嚥液三十過。作十過為之,夜當夢見三一及三卿也。或夢見白烏白鵠,白虎金玉之物,皆三一之化景示象也。如是守之勿殆,則見之象也,對面之漸也。

每至除日夜半時,密起向北,視北斗七星之內象,見三一從輔星中下,來入己三宮中畢,還寢靜思,存之髣髴似見,乃微祝曰:
太上天輔,三帝所游,三卿扶骨,與真合俱,下入我身,安寂坐元,吐精灌形,魂魄和濡,使我飛仙,雲行游浮。畢,嚥液二十七過。月取一除日耳。
每至開日夜半,起坐東向,去巾,亦可散髮,更梳櫛結之,結令良久畢,微呼曰:
上元三真,真中嬰兒,散髮開煙,上通天台,泥丸堅凝,與天同時,使我飛仙,交行洞臺。畢,嚥液十九過畢,乃巾而寢。精心存三一、三卿各安其宮,帝與卿相對而坐,存三一呼氣宮中三十過。己存時,亦自呼氣三十過也。呼氣者,開口吐氣之法也。其時亦覺一體熱,則和神凝魂之驗也。存一皆閉臨兩目,內視神宮也。

存一之道,使太上三素氣見三宮中。三素者,紫青絳三杳色氣也,紫在上也。則存守三一在其中,因想見北極紫戶玉宮,使天官序列,思我將在帝前對坐,所求乞,乃心拜焉。太上是上清也,上清之帝,極貴者也。北極紫房,帝之房耳。亦存己三一,與帝論飛真生生之道也。
凡臨盛饌,皆正心存一,因想一先飲食,然後兆乃食之也。恒如此,則邪氣遠退,真氣來前。飲食畢,心祝曰:
百穀入胃,與神合氣,填補血液,尸邪亡墜,長生天地,飛登金闕,役使六丁,靈童奉衛。
守一之法,以甲午、甲辰、甲寅日夜半,掃除靜寢之庭,方圓一丈布席,燒香北向再拜,亦可心拜而已。因仰視北斗七‘星,使紫氣從斗中出,入兆身中三宮之內,向北接手兩膝上,存三一、三卿與兆,俱乘紫氣上登太極。太極,星也。令忘身失體,恍然如昇天之狀,如此則仙道近矣。仙人謂之大靜也。陰雨,可於寢牀上思之,亦可預作壇於靜處,使方圓一丈,籬四面使高數尺,至日恆當修之,此大靜之道也。

守一之道,常伺月初出之時,向月再拜畢,微祝曰:

太陰玄精,明月夫人,初生流光,照我三宮,神仙上飛,高游八方,所向所願,皆與福中。
守一之道,恒存北斗覆頭上,柄指前,此百邪不干,凶氣滅亡之要訣也。
守一人,忌食五辛及一切肉,履生產婦家。甲子日存思,又忌見醉人,及諸殗臭,皆避而慎也,遣之勿疑矣。又勿抱嬰兒,己兒乃可。不與人共衣履,同牀席,唯存一也。思真靜神,念道招靈,皆得別處,非徒此一事而已。
後聖金闕帝君,昔受《三元真一經》、《太極帝君真符》、《五斗真一經》、《太極帝君寶章》,凡四訣,後以傳仙人涓子。涓子釣河獲魚,剖得青玉函,發視獲二符二經法是也。此太上內隱地真之上道,亦得朝宴上清,游盻太極,飛遨崆峒,寢息崑崙矣。
按四極明科照生靈符之法,諸有地真上經者,皆有出傳年限,盟誓三官,委帛血壇,割革之約,乃得授付。受者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一日,或十日,或七日。唯必可教精心信真者,當傳授守三元之真,用二帝之符,登五斗之道者,是地真之上道也。法以四十年得傳一人,四百年傳十人止。若無其人者,白素寫一通,封付五嶽隱密巖室之中,須四十年輒寫一通,封付五嶽耳。夫五嶽者,聚在一山而已,不必均匝周而布付五山,蓋取其所止處之近者也。若不及嶽山者,名山亦可也。若北之抱犢,西之地肺,南之羅浮、太和,東之天台、括霍,是此之類,皆名山也。若四百年中有十人,可授之,過限不得復出矣。違科犯泄,不遵法度,身詣水官,受風刀之考,子孫殃絕滅後也。其脆約之代血誓者,是青童君受,出以示晚學,為永用之節度矣。若受《三元真一經》,當脆有道之師,白素八十七尺,銀鐶三雙,一本用白素二十九尺,銀鐶一雙耳。上總合之也。或用鈕三枚耳,以代割革不漏之約。其受《太上五斗真一經》,當脆有經之師,紫文帛四十尺,金鐶兩雙,以代歃血敗泄券契也。其受太極真符,脆有符之師,朱帛二十尺。其受太極寶章符,脆有經章之師,碧帛二十尺,以當登壇剪髮,為歿身之誓也。受者以待林澤山柄之窮,不得妄用贍己之私矣。違而不奉,皆立割削之科,身隕三泉。父子傳授,以脆盟如科。傳授皆相師,所以崇根本,明天誠之苦也。又不但施於此而已,蓋欲更其有訓法始耳。夫自非宿有仙骨玄籙者,亦自不得聞見其真一之妙道也。

元始天專說玄微妙經竟

#1按此處所缺文字,可參見《上清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

元始洞真决疑经

經名:元始洞真決疑經。又名《太上决疑經》。係唐人改變《本際經》第二卷之名,單行成書。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洞真決疑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協晨靈觀崚嶒之臺,與太上道君及十二億高真上聖俱坐白玉獅子之座,具宣秘要,開闡妙門。自非天尊同業共行入道界人,不預斯集。是時天尊放五色微妙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光中演出種種類音,各隨風俗,聞者皆解。宣說諸法悉是無常,煩惱穢惡無自在者,須臾變滅,猶如夢幻。汝等咸應生厭離想,雖壽億劫不體道妙,終必死壞。三清眾聖,念念無常,是故世間無可保者。元始天尊為汝等故,權見應身,教導汝等,並得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緣,功成事遂,誓願克滿。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寂、常恒不動之處。汝等若有疑網之心,悉來啟問,當為演說。是吾最後委訣之辭,宜各及時,勿懷憂悔。復以神力震動大地,周迴旋轉,驚駭物心。當爾之日,三惡眾生皆得休暇,人天之報各蒙增益,無諸苦惱障難之事。莫不一時遠近俱集,其眾無量,不可勝言。是時大眾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暫眴;稽首興悲,而說偈言:

元始無上天人師,今捨大慈離生死,
獨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間濟塵滓。
真智淳浄無礙身,譬喻言辭莫能擬,
非是我等所知見,何能觀之悟玄理。
我等始發上乘心,猶如初生小犢子,
唯賴應身大悲牛,法乳飲餧成壯齒。
天尊應現無比身,一切含生所怙恃,
云何一旦棄本誓,世間孤露失依止。
善哉世眼大道君,了達真應無終始,
願為勸請元始尊,覆護眾生如父母。

太上道君為眾生故,從座而起,稽首天尊:惟願大哀,愍傷一切,久留妙應,常住世間,教導利益,使得成就,咸蒙起度,普入法門。

元始天尊大悲薰心,答道君曰:乃能憂念一切含生,隨順世間,請我住世。道君,當語此眾之中未入定者:自我得道以來,經無量劫,常在世間,未曾捨離。若應度者,常見我身;運會遷移,則不能見。此劫眾生,機宜所感,當由道君而得度脫。是故我今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見我真實之身,謂言滅盡。但修正觀,自當見我,與今無異。若於空相未能明審,猶憑圖像係錄其心,當鑄紫金寫我真相,禮拜供養如對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齊等。所以者何?身之與像俱非實故。若能明了非身之身,圖像、真形理亦無二。是故敬像隨心,獲福報之輕重,唯在汝心。貧窮之人,泥木銅綵隨力能辦,殿堂帳座、旛花燈燭稱力供養,如事我身。承此因緣,終歸正道,必當與我期在大羅。復告道君:諸大眾中有疑未了,隨意問難,當助教誨,令速悟解,勿使失時。

太上道君舉手告眾:我奉天尊垂慈教勑,令使汝曹庾所未悟,各宜知之。是時太極法師真人徐來勒,於大眾中從座而起,到太上前,長跪啟曰:臣以有幸,預接尊顏,加見訓示三寶洞極,位忝上真法師之任,過蒙甄錄,未可為喻。今奉告命上問天尊,誠非愚訥,所能啟請。然臣既任法師,方宣正道,兼蒙教令,不敢藏情,輒欲諮問。惟願弘慈指誨可不進退之義,伏惟誡示。

太上道君告來勒曰:汝積功累德,致上聖顯徵,作大法師,開導後學,有疑請决,正是其人。時徐來勒斂容正服,安庠雅步,於大眾中猶如弟子在栴檀林,從容無畏;承道聖旨往詣天尊,五體投地,叉手作禮,悲感涕淚,上白天尊:向於光中,已奉教命重禮道君,上宣勸督。不揆愚淺,輒欲諮問,惟願天慈必賜哀許。

於是,天尊歡喜,答曰:善哉,善哉。汝有所問,甚得機宜。汝今善聽。譬如國王統領天下,具足七寶種種庫藏。是王有時巡行四海,以自娛樂,普益黎氓。儲君承統,紹宣洪業,加以委寄。有大智臣,贊揚正治,利安臣民。我亦如是,運御一切為大法王,欲巡至妙昇玄之域,以正觀心導三清眾。悉以正真祕密寶藏委付道君,拯卹貧窮無善財者,班錫功效精進之人。復欲普令諸真大聖共弘正道,隨機所稱,各開利益;亦如國王所付之臣,必選深智堪委寄者,然後付之。汝亦如是;又於無量微塵之劫,捨欲守真,精進猛勇,智慧明了,福德薰修,故能發無上心,諮論大法。我以圓足具福慧故,善能釋汝疑惑之心,知汝堪受甚探祕藏,輔助道君弘道利物。

於是,太極真人白天尊曰:敢問委世正法流行,所說言辭隨從世典,天魔異道添糅真經,語以義求,云何分別?願示其要,使將來世無留礙心。

天尊曰:道本無言,亦無文字。但為世間無明眾生愚癡觸壁、懸心寘道無由悟解,故立世典,漸啟童蒙;乃寄語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著述經圖。語字乃同,非復流俗。子欲識者,當一心聽:有十二印,印我正法。若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經;無此印者,即是邪說。何等十二?一者,世間有為之法,皆悉無常,即生即變,即老即滅,逝水電光、駿馬飈風莫之能比。諸夭壽限,期滿亦謝,隨業流轉三惡道中。大期死壞,易可知覺;變易無常,世不能了。三清之人,見生滅相,覺無常苦,智明了故,體無相故,以智慧故,能知能覺;忘不著故,不以為苦。而是任放,恬愉安樂,懸解未圓故,隨念生滅。二者,一切世法皆無有我,不自在故,非真實故,相因待故。三者,世間有心之法,皆悉苦惱。何以故?可逼迫故,可違逆故,無常遷滅故。苦有二種,一麄一細。云何為麄?一切受生,老病死壞,冤家合會,恩愛分離,所求不稱,是名麄苦。云何為細苦?即細無常,念念損壞,真是苦惱,人不能知,是名細苦。四者,一切世間不淨穢惡,亦有麄細,麄者可見,細不可知。如世肉身,皮膚血脉,大小不浄,屍形臭爛,是麄不浄;煩惱結漏,慧者棄薄,是細不浄。五者,萬物皆是空,無性無實故,假眾緣故。六者,出世昇玄,至道常住,湛體自然,無生無滅,離有為相。七者,真一妙智,自在無礙,神力所為,隨意能辯,故名大我。八者,離二無常,不受諸授,心相寂滅,故名安樂。九者,真性虛通,離一切相,無染無穢,是名清浄。十者,至道真實,非偽雜身,是金剛身,故名善有。十一者,是世間法及出世法,皆假施設,悉是因緣,開方便道,為化眾生,彊立名字。十二者,正道真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名正中道。十二法印,定我法門,隨其有言,即宜遵奉。無此說者,不可修行。吾以道眼,遙於寂地觀察眾生,有能分別明了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種種,示現人天六道,隨宜施作;倏有欻無,權示接引,覆護輔持,令無留難。卿當以此正法之印,普告天人,咸使知識,按法奉行。太極真人稽首奉命。

天真皇人避席稽首,上白天尊:我於今日欲有所問,惟垂聽許。天尊告曰:善哉善哉。恣隨所問。

皇人啟曰:不審初學未入定位,何所修習,以為階梯?

天尊曰:善哉。皇人乃能為諸未悟眾生,作如是問;末世男女,當得其恩。夫為學者,初修十事以為階梯。如人沿梯,從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極頂,陛階亦爾,自下之高。要須先習此十事法,然後乃能深入正觀。何等為十事法?一生信樂心,乃能進趣。二近善友;遇善友故,引導其心,深信正道。三造明師;師有妙法,廣能宣告,示以要衛。四聞正教,能受讀誦。五能出家,離諸桎梏。六受正戒,防身心口。七隱山林,栖遁獨處,永離囂塵,修寂靜志。八念大道,真是法王,能度眾生,越生死海,猶如船師拯濟沉溺。九念經教,是妙醫方,能示眾生,治煩惱藥。十念法師,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因是十法,能令行人增進正解,入决定位,如陟階梯至于極頂。

皇人又問:云何名為修習正觀、登頂之相?

天尊答曰:始學之人,精修十行為方便道,學相似空;能解眾生無真實體,漸悟微塵亦無真性,悉皆虛假;入一相門,堅固不退,是名登頂。如上高山,至頂得住,而無退墮。知不退已,進更修習,轉得勝明,能生真道,力用增益,似於無欲。體滯著故,故名為似;入真法門,故名無欲。甚深正教,能通眾生入無欲道,復名法門無欲。增長洞解真性,正見諸法無生滅相,轉出生死,破諸魔眾,心如瑠璃映徹無礙,正中之正畢竟永斷,名轉法輪。法輪之體,是真實智,運出三界,超踰玉清,到常寂處,故名法輪。是諸神尊得是法已,復欲令彼諸眾生等,乘此正智出到道場,方便善巧如所悟說;因此巧說,今得開曉,轉暗入明,由此妙教,是故復名為正法輪。如車有輪能運乘者,隨意所至到安樂處,是正法輪亦復如是,能載行者至解脫處。又如國王有大輪寶,能破怨敵,是法如是,能破四魔異道怨敵,是故復名正法輸也。是名修習正解正觀、登頂之相。

皇人復問:若諸大士於惡濁世欲教眾生,先以何法而成熟之?願垂告誨,得兼利益。

天尊告曰:譬如良醫,善知治術,然後能治一切病苦。如此經者,即世良醫,能示眾生治煩惱病之要術故。所以者何?未見此經,不識眾生造惡根源,顛倒病相;又不能知治斷之法。如愚癡人身嬰重病,不遇良醫,隨心自服諸餘毒藥,病既不愈,橫夭其壽。始學之人不遇此經,亦復如是,暗習邪道以自救度,既不得度,墮三惡道。是故應當聽受是經,識醫良術,乃能療諸妄惑之病,過度神仙。云何為術?行者欲度一切眾生,先當入定,察其緣起、樂欲、根性差別若干:貪欲偏重,說身無奇,不淨臭穢諸惡充滿,破其染愛念想之心;嗔恚多者,示四等行,使學慈仁忘我愛物,解其忿懟,令無怨惱;愚癡重障,示以法門,方便教誨,令得慧解;散亂之人,示令守一,拘魂制魄,專柔其心;學嬰兒行、著諸見者,示以空相,泯其分別;計畫之心多憍慢者,示無我相、無自在力,何所恃怙而起高心,不久磨滅,終必死壤;苦惱逼迫無暫安時,以無常苦通治諸病,常念正道等療眾疾。是名成熟眾生之相。既成熟已,堪任為說,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實際,是名大乘教化之術。此經如是示善治法,是故我說喻如良醫。得此經者,能識眾生諸所偏病及以等病,隨宜授藥,無不差愈。如此人者,亦名醫王。依此經故,能消眾惱,是故復稱為智慧藥。能生智慧,離煩惱病,故名智慧藥。卿等當知,名義無量,或說因為果,或說果為因,能如說教法、為智慧藥者,是名因中而受果稱。何以故?能愈病者乃名為藥,是智慧藥從正教生,是故正教名為智慧藥。此經非但能治惑病,亦能發生妙善之法,能使學者到常樂處、不死之宮。譬如甘露,有服之者,終無橫死,長命延年;此經如是,有服行者,必得常恒安樂之命。若有不能行巧方便,學一向作解而起執滯,更增煩惱,不保長生。譬如有人,雖服甘露,不能將節,傷損藥性,反致毒傷。是故應當於正法門深解方便,隨宜取悟,證甘露道,是乃名為得法利益。皇人作禮,稱善復座。

上相青童君內自思惟:天尊所說十種階梯,為如學者入道方便始是之相,我尚未了。初發意者,豈有解耶?作是念已,從座而起,嚴整衣冠,一心庠序;到天尊前,禮畢長跪,白天尊曰:向聞十法為修行階梯,愚未能解,願重告示:云何名為善欲之心?

天尊曰:善哉。上相問有二種:一者,狐疑未解,故問;二為一切未解者問。上相已於久遠劫來善解知聞,通達正法,已入道界,沐浴法流;並觀空有,善知廣略說法之要;為眾生故,方便啟請。夫說法者有二種相,一略二廣。為鈍根者,亦略亦廣:但開一門,故名為略;若多說者,智不堪故,於一事中分別說,故名之為廣;以其難悟,指掌慇懃,故名為廣。為利根者,亦有廣略:備開法門,是名為廣;智力堪故,不須曲碎而能具解,粗釋一隅,故名為略。我為皇人處中為說,初學下根理所未究。上相慈愍,為來世人啟請分別,今當廣示。言善欲者,承宿習因,自然而發信敬之念,願樂三寶,欲求出世,厭惡世間。一切眾生凡所為作,皆因欲生:若欲行善,則能趣善;欲行惡者,便造惡事。是欲所本,由根利鈍:福果之人稟氣明利,其根利故,能生善欲;鈍根罪報受氣濁辱,其根闇鈍,則生惡欲。習欲增積,成性不移,是名分別善欲之相。

青童君曰:云何復名近於善友?

天尊曰:友亦二種,有敗有成。若人勸言:人生受報,任命自然,數盡終敗,非關習業。如刺頭尖,火燥水濕,誰之所為?凡聖愚智,貴賤富貧,誰作之者?但能守分達其所稟,從容自足,何須苦行求學善法?矯性自傷,勞而無獲,尚無見益,何道之有?作此說者,名惡知識,不可親近,宜即遠離。若有說言;一切果報由業緣來,肉眼不覩三世報相,謂言自然;此非實義,汝勿信之。當發善志,尋師問道,修行正教,為來生緣轉入信根,成無上道。如是說者,名善知識,如是之人,常應親近。何以故?是能生成法身命故,能生二世福利樂故。

青童君曰:始聞善友利益之相。云何名為造事明師?

天尊曰:師有二種,一華二實。所言華者,內無所解,外見解相,光飾誑物,令使信從,是名愚師,不可歸依。所言實者,內解備故,行無缺故,衣弊履穿,謙光晦跡,外若不肖,名大丈夫。若因善友識此師者,宜往服勤,諮稟嚴訓。若說小乘有得之義,生滅相法,有有有無,有因有果,說如是等,名為暗師。若說諸法無修無礙,無滅無生,非有非無,非因非果,而有而無,非不因果,巧解因緣,假名中道示教是法,乃名明師。

青童君曰:如是天師,甚為希有。云何名為出家之相?

天尊曰: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弘遠。家有二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稟受妙訓。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自纏,如處囹圄,不得自在。適志從容,遠近隨師,詢請玄業。故求父母,請別妻子,捨離居室,遠遊山林,依憑精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捨世榮華,惟道是務,是名初出恩愛之家。既出家已,勤行齋戒,兔離三塗,信根已立,學靜入空,離三界愛,登入九清,是名出離諸有之家。是名出家。

青童曰:我今乃離三惡道家,願得出離諸有家也。不審何者名為正教?

天尊曰:若有經文具十二印、應三洞者,是名正經。自此之外,皆名邪法,不可受持。當自請師,審之分別。

青童君曰:云何名戒?

天尊曰:戒有二種,一者有得,二者無得。有得戒者,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二十七戒、百八十戒、三百大戒,止惡防罪,未達方便,名有得戒。止離三塗及人中苦,未入道分。若戒諸法,畢竟空寂,是名正戒。無持無犯,開正觀門,為道根本。

青童君曰:云何名為隱處山林?

天尊曰:是亦二種。,下士小心,常畏諸塵之所染汙故,入巖阜林藪之間,避諸穢惡,靜然端拱,修清浄行。上士在世,不畏塵勞,雖居世間,無所染汙,猶如珠玉體性明浄,處智慧世,依無相野,是名善解山栖之相。

青童君曰:云何名為念道之相?

天尊曰:夫念道者,通能制滅一切惡相,猶金剛力無所不斷,猶如猛火無所不燒。念有二種:一念生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人中天上,三界特尊;是我歸依覆護之處。二念法身,猶如虛空圓滿清浄,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亦名道性;常以正念不間餘心,是名念道。

青童君曰:請事要言,云何復名念經之相?

天尊曰:經有三種,大乘小乘及以中乘。係心受持,常生信慕,存想不移,審知是法,是出要道,無他雜念,是名念經。若知諸法本無文字,正觀實相,達其旨趣,亦名念經,是名善解念經之相。

青童君曰:云何念師?

天尊曰:師者,父也。我若無師,不能得道。是故應當遠近隨逐,心眼觀想,常在目前,不替須臾,無他離此,是名念師。又當正念一切得道大聖眾真,通是師寶,皆能訓我,是良福田,係念歸依,心心相續,邪念不趣,是名念師。

青童君曰:始蒙開明,諸疑永斷,來生男女,無復迷惑。禮拜畢已,依位而座。

元始天尊抗手告眾:汝等當知,我之真身清浄無礙,猶如虛空,不生不滅,常住善寂大智慧源。雖復窈冥,其精甚信。無量劫來證此真體,安恒不動,超絕無倫,非聖所知,非凡所解。為眾生故,現應受身,遊入五道,稱緣開度,隨宜方便,皆使悟入,應物根性,權示色像,故名應身。而此應身,亦無生滅,無有去來,常住不變;為利一切,隱顯不同,發起精進,令無退轉。諸所應作,皆已畢訖,所未應行,道君自了。汝諸大眾真,宜共奉承,勿於我所生分別念。作是語已,冉冉升空,大眾極目不復能覩。是時,眾真哽咽號慕,如失父母,仰空作禮。轉拜道君,而說偈曰:

無上浄妙真智身,真實無相莫能覩,
但現應體還本源,是故各懷大憂苦。
仰賴太上無極尊,猶如失母依慈父。
眾生沒在憂火中,惟願時霔甘露雨,
斷絕倒想戀著心,消除諸見滅邪趣。

太上道君告四座曰:汝等當知,一切諸法皆空寂相,生死道場性無差別,不應妄生去來之想。若始發意,當識無常,各求自度,離生死苦。天尊遺教,戒勸分明,努力勤修,早求解脫。勿懷憂惱,虛喪善功。說是語已,即與侍從還返玉京。諸餘神仙、十方來者,各禮道君,一時而退。

元始洞真决疑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