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军演再推美俄角力升级

2019年07月12日09:27来源:中国国防报
原标题:黑海军演再推美俄角力升级

近日,美国和乌克兰等国在黑海地区举行了一场针对俄罗斯意味浓厚的联合军演,引发俄方强烈不满。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军演只是美俄战略角力多方位升级的一个缩影,双方正在多条“战线”较劲。

黑海军演引俄不满

乌克兰国防部7月1日发布消息称,“海上微风-2019”联合军演当天在乌克兰启动,将持续至7月12日,演习地点位于黑海西北部和乌南部的敖德萨州、赫尔松州和尼古拉耶夫州,参演兵力包括来自19个国家的3000名士兵(其中有逾9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32艘舰船和24架战机。美海军此次派遣包括“卡尼”号驱逐舰在内的多艘舰艇参演。

美军欧洲司令部宣称,此次演习旨在加强美国与黑海地区盟友及合作伙伴的协作能力,展示在“大西洋决心”行动(北约应对俄罗斯“入侵”)下,维护黑海安全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美国1个月内第二次在俄罗斯“家门口”举行联合军演:6月9日至21日,美国等18个北约国家举行了“波罗的海行动-2019”年度海上军演。

针对这场威慑意味浓厚的“海上微风-2019”联合军演,俄方指责美国的举动“十分危险”,并迅速做出回应。军演开始当天,俄国防部宣布,俄军岸防导弹部队在克里米亚半岛出动“舞会”和“堡垒”岸防导弹系统,完成阵地转移、起竖部署和模拟发射等多项训练。俄黑海舰队在演习期间也派遣侦察力量,持续监视美海军“卡尼”号驱逐舰、英国海军“邓肯”号驱逐舰和加拿大海军“多伦多”号护卫舰的动向。7月3日,俄黑海舰队与俄南部军区空天军部队举行跨军种演习,演习内容包括保护克里米亚半岛重要海岸基础设施、在海上反击假想敌舰队等。

俄称美“厚颜无耻”

事实上,美俄近期在乌克兰等其他热点问题上的战略角力持续加剧,呈现多方位升级态势。

在“海上微风-2019”军演开始前,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4艘岛级巡逻艇,该艇此前由美海岸警卫队使用,未来将交付乌克兰海军。对于美国的“无私馈赠”,乌克兰也“投桃报李”,7月6日,乌克兰宣布历史上首次从美国直接进口石油,当日一艘运送7.5万吨美国石油的油轮停靠在乌克兰敖德萨港。对于美乌种种举动,俄总统普京近日在意大利访问时呼吁欧盟秉持公正之心,不要强制俄罗斯单独去遵守“明斯克协议”。普京还强调,为履行“明斯克协议”,乌克兰必须取消前总统波罗申科对顿巴斯进行经济封锁的法令。

在中东,美俄一直围绕叙利亚问题暗中较劲,近期在伊核问题和军售方面也加大博弈力度。俄罗斯将军售作为在中东开展“外交突围”和塑造地缘态势的重要抓手,积极向沙特、卡塔尔和土耳其等美国盟友推销俄制武器装备。尤其是俄方近期将向土耳其交付首批S-400防空反导系统,还有消息称,如果无法获得F-35战机,土耳其将考虑引进苏-57战机。

在南美洲,美国通过瓜伊多等反对派头目持续加大对委内瑞拉政局的影响力度,俄罗斯则不断强化与马杜罗政府的军事合作,并呼吁反对派与马杜罗政府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此外,为遏制俄罗斯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张”,美国际开发署日前提出“反击克里姆林宫负面影响”方案,要求“通过维持各国经济和民主稳定性,回击克里姆林宫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挑战”。

该方案计划帮助欧洲国家保护其政治体系不受外部干预,如为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供技术设备;计划通过提升当地媒体能力,达到“反对信息操控”目的,如为欧洲国家270万名新闻工作者提供培训;计划帮助伙伴国家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和经济依赖,如实现美国与乌克兰以及中欧国家的电网同步等。

对于这一方案,俄外交部7月6日回击称,美国际开发署的论调“来自冷战时期”,目的不是在世界舞台营造合作氛围,而是进行思想斗争和宣传,“这份方案声称俄试图破坏各地民主,简直是‘厚颜无耻’”。

斗而不破是常态

总的来看,由于美国在全球采取霸凌主义行径,不断强化欧洲等方向的军力布势,加速推进对俄罗斯的全方位战略围堵,迫使俄罗斯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做出反击,导致美俄战略博弈近期呈现点多、面广、强度大等特点。

不过,美俄双方也在释放一些战略沟通的积极信号。俄总统普京近日透露:“华盛顿似乎正在考虑恢复与俄罗斯的一系列战略问题对话。我认为,双方在军备控制方面达成具体协议将有助于国际稳定。”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表示,俄美元首在G20峰会期间的会晤推动了两国在战略安全领域的对话,类似对话对美俄双边关系和国际社会都有必要。美国媒体近日也透露,特朗普有意与俄罗斯开展军备控制和安全合作方面的对话。

总的来看,美俄对于安全问题缺乏共识,在中东地区、欧洲安全局势,乃至北极之争等方面,两国存在“绝对竞争关系”,双方的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俄双方对抗性博弈的“主基调”还将延续,美国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多个领域仍将继续对俄施压。不过,作为两个核大国,美俄冲突会在不断变化中试图寻找一个平衡,也会继续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极力避免升级为“热战”。

爱沙尼亚确立未来防务重点

2019年07月12日09:27来源:中国国防报
原标题:爱沙尼亚确立未来防务重点

“突破防务”网站7月8日称,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正紧锣密鼓制定《十年防务战略》(2020年至2030年),以明确未来10年的战略政策和采购重点。

爱沙尼亚是北约组织内部8个防务开支达到或超过2%目标的成员国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该国防务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3%,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2.5%。爱沙尼亚驻美国大使约纳坦·弗赛维夫介绍说:“在我们的年度防务预算中,有40%用于装备采购。”

弗赛维夫表示,爱沙尼亚希望大规模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式武器,以替换老旧的苏联时期装备,其中陆军是重点换装目标。他说:“爱沙尼亚人口少、经济弱,不可能不计代价研发成本高昂、技术复杂的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机或新型军舰,我们的着眼点是建设一支可负担的武装力量,因此陆军建设是重中之重,未来也是如此。”

在该原则指导下,爱沙尼亚去年在全球范围疯狂“买买买”:与韩国签订155毫米口径榴弹炮采购合同、并从芬兰引进与之配套的155毫米炮弹,从法国采购近距导弹防空系统,从美国购买“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今年,爱沙尼亚还将延续“扫货”模式——继从荷兰购买44辆二手的瑞典制CV-90步兵战车之后,又同美国刘易斯机器与工具公司签订合同,花费2400万美元采购1.6万支新型步枪。弗赛维夫说,这种全球采购行为令买卖双方均可获益,“我们借此提升战斗力,进而增强北约在欧洲东部的防御能力,对方则可得到更多工作机会”。

弗赛维夫透露,未来10年爱沙尼亚的战略政策之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北约成员国的防务合作。他说,爱沙尼亚无法投入全方位的军力建设,需要北约成员国提供支持,“从目前局势看,我们必须不断提升集体防卫能力”。

为此,爱沙尼亚积极参与“共享弹药”计划,该计划有16个北约成员国参加,他们通过合作购买各种武器弹药,并共同享有使用权。今年5月,爱沙尼亚政府与美国签订一份为期5年的防务合作协议,两国将在提升战斗力、国防援助、网络防御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前,爱沙尼亚军队士兵曾前往美空中国民警卫队下辖基地接受近距离空中支援培训。

靠前服务,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2019年07月03日09:06来源:解放军报

协调专家研究电力线路改造问题,为基层单位安装空调;开展办理新一代军人保障卡、身份证、休假审批等“一站式服务”……6月中旬,火箭军某大队推出新一轮为基层官兵服务活动,营造保障备战、服务基层的良好氛围。

“只有坚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官兵解决困难,基层才能减负增效,部队才能形成合心合力良好局面。”据介绍,去年年底该大队调整组建,大队党委抢抓开局起步关键期,树立“沉下去听需求、靠上去搞服务”理念,提出要积极为基层减压减负,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工作聚焦战斗力的水平。

开锁找芯,纹路劈柴。该大队机关每周集中半天时间分赴基层各点位了解部队需求、倾听官兵呼声,面对面解疑释惑;依托强军网开设“部(处)长信箱”,公布保障部领导及各科长电话,简化上下对接流程,畅通问题反映渠道。为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该大队形成“首问负责、开放服务、跟踪问效、定期讲评”机制,推动减负减压工作走深落实,确保官兵不为难事、杂事、烦心事所扰,集中精力抓训练谋打仗。

务实减负担,备战干劲足。前不久,大队保障部领导和业务科长沉到班排,进入机房、训练场和任务驻地调研,收集官兵急需急盼待办事项,现场协调解决道路整修、通风系统改造等问题,对未能立即解决的,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有效缓解官兵后顾之忧。

留守后方也需练强“看家本领”

2019年07月03日09:06来源:解放军报

野外驻训季,留守营区往往被看作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对于新疆军区某炮兵旅留守官兵来说,今年的留守一点也不轻松。在5月底的体能考核中,要求在2小时内连贯考完3项基础体能和4项专项体能,难度强度超乎寻常。野营驻训以来,该旅严抓留守人员军事训练,确保留守人员与驻训官兵训练水平齐头并进。

“留守就是执勤站岗、公差劳动。”往年,少数官兵片面认为留守就是守好后方,因留守官兵的军事训练抓得时紧时松,导致年终考核成绩与驻训官兵相差甚远。对此,该旅党委及时纠偏,明确提出留守官兵也是战斗员,留守看家不能弱化本领。

留守任务繁杂、情况特殊,他们便因地制宜开展军事训练。今年,该旅组建留守连不再按建制序列简单组合,而是区分新老装备、勤务保障等类型进行编班组建。他们采取按建制管理、分专业训练的模式,将不同单位的同类专业人员编班分组,统一调配留守装备器材,解决了因器材不够导致专业训练难落实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采取留守连每周自考、留守机构半月统考的方式督促留守官兵积极参训,并将考核成绩张榜公布,传送给野外驻训的原建制单位,以此激励留守官兵自我加压训练。

中德将举行“联合救援-2019”卫勤实兵联合演习

2019年07月03日09:07来源:解放军报

出征仪式现场。彭振纲 摄

   记者2日从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获悉,我军将派出一支由91人组成的卫勤分队,于7月3日至7月17日赴德国慕尼黑菲尔德基辛卫勤训练基地,与德国联邦国防军卫生部队共同开展“联合救援-2019”卫勤实兵联合演习。这是我军卫勤力量第一次实兵实装成建制赴欧洲开展联合演练。

此次演习将以中德两军卫勤分队联合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为背景,以发生多批次批量伤员以及暴发霍乱传染病疫情为导调事件主线,突出联合指挥控制、联合伤员救治、联合疫情防控和联合伤员后送等训练任务,锻炼提升两军卫勤分队联合行动、应急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为双边或多边人道主义救援和灾害医学救援奠定实战基础,共同探索国际医学救援行动的新规则、新标准、新理念。

此次演习,我军参演力量主要从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中部战区总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抽组,参演官兵都有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国际维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卫勤保障经历,专业技术突出、能力素质过硬。德方参演分队以联邦国防军第二卫生团为主体组建德方二级医院,联邦国防军卫勤司令部预防医学中心、联邦国防军菲尔德基辛训练团等单位抽组。

中方将携带新一代野战帐篷医院系统、履带式装甲急救车、轮式装甲急救车、高机动型野战急救车、高机动型卫生防疫车等新型卫生装备,用于在现场开设我军二级医院,成体系展示我军野战急救技术车辆研发的新成果。

这次演习是中德两军举行的第二次卫勤实兵联合演习。2016年,中德两军卫勤力量首次成功在中国重庆开展了以地震灾害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为主题的联合演习。近年来,中国军队卫勤系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圆满完成多项卫生援外、联演联训、医疗义诊、援非抗埃、紧急灾害救援、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卫勤保障任务,得到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民众的欢迎和认可。

信息时代国防动员转型三问

2019年07月03日09:10来源:解放军报

现代信息科技发展迅猛——

你的思维脚步距时代潮头有多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金水区人武部部长周学军走出某写字楼时已华灯初上。站在都市霓虹灯下,看着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这位20多年的“老动员”五味杂陈:国防动员新质力量在哪里?

今年3月民兵整组中,上级要求组建新质民兵力量分队。受领任务之初,人武部党委“一班人”一度很兴奋:金水区各类科技企业密集,人才、装备有天然优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会开了,文件发了,计划下达了,半个月后,预建分队名单没报上来几个,一打一打的问题清单却提交不少。

面对新情况,首次“吃螃蟹”的他们一头雾水:科技动员的对象在哪里?队伍怎么编?力量怎么建?

一天,周学军到河南某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翕睿办公室吐露困惑。这位信息通信领域的专家,从2G谈到5G的科技革命,从互联网谈到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从创新中国谈到智慧金水,聊到国防后备力量战线科技动员问题时,他信心满满:“我们公司就能组建一支很好的分队。”

此言不虚。这家科技公司虽然仅有百十名员工,但硕士、博士学历的占2/3以上,是云服务的供应商,常年承担各类大数据分析任务。

一聊聊醒梦中人。感叹之余,周学军躬身反思:没想到地方信息科技发展这么迅猛,没想到辖区信息科技资源这么丰富,没想到我这个“老动员”的思维视野已这么落后。

“很多人在人生战场上,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郑州警备区召开的新质力量建设推进会上,警备区主要领导告诫鼓励大家:“国防动员战场上,如果思维的脚步跟不上时代,我们将永远是尾随者、落伍者!”

闪电走在雷鸣前。该人武部专门围绕国防动员转型建设组织一次思想大解放、问题大剖析,对墨守成规“恋旧症”、等待观望“守摊症”、手足无措“不适症”等思想定式和思维模式,逐一把脉会诊。

随后,金水区人武部组织力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发现,符合编兵条件的高技术企业竟有上千家之多,有些还是全国同类行业的领军企业。

4月份,该人武部调整工作思路直接面向企业发布动员令,广泛征集科技型人才和信息化装备。不久,应召的高科技企业300余家,各类人才逾千名。

很快,民兵信息安全防护、无人机侦察、直升机侦察救援等7支新质力量分队应运而生,数百件信息含量高、战场实用性强的高科技装备整装待发。

直面国防动员现实考题——

生产力富矿转化为战斗力宝藏横着几道梁?

金水区是河南省政治、经济、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GDP多年傲居该省榜首,科技贡献率占比高。无疑,对于国防动员建设而言,这是前景广阔的生产力富矿。

然而,当新质民兵力量建设任务全面铺开,该区人武部领导还是有些忐忑。

高科技企业普遍特点是人员学历高、收入高、器材贵、技术新,而民兵编建特点是任务重、耗时多、补贴少。如何打通科技动员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信息安全防护分队组建之初,金水区人武部发动基层武装部、社区人员辛苦半个月才拿出一份辖区社情舆情分析报告。不料,信息安全防护分队一位数据分析师看到这份报告后说:“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我只需两个小时,结果比这还要精准!”

“我们科技素养的短板该补上了!”该区人武部政委李继东触动颇深:“长期以来,大家对传统动员模式、辖区兵要社情等了如指掌,但对科技发展大势、甚至信息技术最新发展了解不多,迈不过这道梁,就爬不上国防动员转型发展那座山。”

要迈过的不仅仅是科技素养之“梁”,还有单纯靠行政命令推进工作的作风之“梁”、单一粗放的指导方式之“梁”、故步自封的编兵方式之“梁”,等等。这一道道梁,是信息时代国防动员征途上的一道道现实考题。

找准了问题症结,该人武部干部职工以迎考的心态、学生的姿态请人进来教、走出去学,科技动员诸多难题逐渐破解。

这是一场缺少看点的演练。人声鼎沸的演兵场变得静悄悄,偌大的操场上看不到几个兵,少了排山倒海的阵阵杀声,多了指尖对键盘的声声敲击;少了操场化、痕迹化、程序化的案前编排,多了实战化、信息化的实时对抗。前来观摩的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作战指挥系教授吴松涛很是惊讶:“想不到国防后备力量有这么专业的队伍!”

“以前打仗是大吃小,现在是快吃慢。”周学军告诉记者,以前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半年才汇总3万多条数据。而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3天即可生成50万组数据,速度和精准度呈几何级提升。

采访中,记者不免疑虑: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科技企业中编组民兵,他们是一时的友情客串?还是长久的战场铁军?

“起初,我们心里也有一道坎。”李继东坦言:编建的7支新质民兵力量大都编配了新装备,最怕养不住、用不起,但事实证明,科技文化素养越高,对国防认知越深,忧患意识越强。

直升机侦察救援分队被誉为“空中ICU”,某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副总经理侯小景曾服役于空军某部,对国防建设有特殊感情,他说:“直升机出动一次要花费上万元,但为国防飞行不计报酬!”

金水区这一经历让郑州警备区领导在总结大会上感慨多多:“在国防动员建设转型重塑的漫漫征程中,只要趁势而上、迎难而进,堵路的梁就会变成通路的桥!”

担负科技强国强军时代重任——

IT白领到战场尖兵的路有多远?

新质民兵力量分队组建伊始,该人武部领导曾乐观地认为,生成战斗力指日可待。

孰料,首场合练尴尬接二连三:一位博士程序员在写字楼里搞信息分发游刃有余,上了战位,面对接踵而至的指令,却手忙脚乱、频频出错;一位无人机侦察操作手,给指挥部传输的实时画面,追求场面大、画面美,但关键部位和重要信息却没有捕捉到……很显然,从市场到战场、从生产队到战斗队、从IT白领到战场尖兵的嬗变之路并不平坦。

为尽快破茧成蝶,他们探索总结出政治考核、专业技能评定、基础体能检测、体格检查、入队意愿排查、参训时间保障的编兵“六步选材法”,做到科技素养与思想意识并重、工作经验与从军经历并重、入队热情和参训时间并重。

绘好编兵路线图,定好练兵习武图。他们积极探索砺兵之道,总结出的“新质民兵训练12法”令人耳目一新——

战场锤炼法。模拟实战背景设情况、出难题,通过战场对抗逼出战斗意识,强化敌情观念,提升军事素养。

危机倒逼法。编建在某研究所的民兵通信保障分队,研发出单兵便携式灾情获取系统。人武部把这套装备推上演兵场,倒逼他们对接实战、改造升级。

采访中,记者获悉,军地联训法、量化评估法等12种形式新颖的组训方法,对提升训练实效大有裨益,极大地助力新质民兵从科技博士、硕士到合格战士的漂亮转身。

翻阅民兵分队名单,最令人欣喜的是,该区新质民兵力量队伍中有58人拥有国家级的专业资格证书,有12个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相关专业工作室带装入队,并与人武部结为联建联训共同体。

“风马旗救援队”是综合救援排的骨干力量,也是新质民兵中的“特种兵”,12名队员具有国家红十字急救员培训师资质。他们置身实战化演训场斗志昂扬,记者在训练场见到排长赵维维时,发现他的迷彩服左膝处磨破了洞,肘部也磨破了皮。

国防动员演练场也是培塑家国情怀的大课堂。某研究所30人的分队凯旋后,所里举办总结表彰会,全程参训的市场部经理朱来东十分动情:“20多天的演训历程,是一场淬火之旅,也是一次初心回归之旅,必将激励我们更好地担负起科技强国强军的时代重任!”

学习渡江精神砥砺过硬本领

2019年07月01日08:52来源:解放军报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渡江战役’,大力弘扬渡江精神,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仲夏时节,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百名官兵经过20公里体能拉练后,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影像、展板、雕像前重温战斗历史、学习渡江精神。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医院积极发挥驻地红色资源作用,用渡江精神铸魂育人。他们邀请军地专家走进医院讲党史军史,在强军网、微信平台、院报开设“军史课堂”,利用医疗队演训、巡诊和拉练等时机组织官兵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红色遗迹,走进驻地“红色口述史”演讲馆,听亲历战斗的老战士、拥军支前模范讲述渡江战役的故事,引导官兵在战备训练、为兵服务的过程中自觉传承渡江精神。

传承渡江精神,重要的是练就过硬本领。医院把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全体医护人员的“必修课”,定期组织机动卫勤力量集训,开展基础体能、业务技能等培训。针对未来战争打击形式多样、战场透明度日益增强等特点,该医院野战医疗所反复研究论证战时保障方案,将战场救护训练内容和标准细化到相关科室,定期组织带战术背景的专科救治训练,注重激发医护人员的战斗精神,切实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郝红东 记者 孙兴维)

曾是沈阳自动化所最年轻研究员他用铁锹“教”无人机飞行

2019年07月15日10:05来源:科技日报

周一有约

在前不久举办的世界智能大会上,一场无人机“大秀”在海河畔上演。夜幕之下,500架无人机仅由一人操纵缓缓升起,灵动地拼成各种造型,点亮璀璨夜空。

在这背后,是38岁的天津大学教授、博导齐俊桐和他创办的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飞智控)植根创新的不懈努力。

科研,让蓝天梦化茧成蝶

在天津开发区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的一飞智控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调试着即将交付的无人机。曾经在海河畔大放异彩的无人机群,就是在这里完成测试的。

“我从小就有一个蓝天梦想,希望有一天能翱翔天际。”从儿时起,这颗种子就在齐俊桐心中萌发。本科就读于天津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将自动化、飞行控制的研究,作为圆梦的起点。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硕博连读深造期间,他又一头扎进了无人机集群控制研究的海洋中。

国内相关研究近似空白,国外技术难以参考,怎么办?齐俊桐并不气馁,白天一行一行编写程序,做飞行试验,晚上趴在办公桌前修理试验掉落摔坏的无人机。

作为国内第一批无人直升机控制领域的研究者,齐俊桐最常用的不是什么精密设备,而是一把铁锹。一旦试验中的无人机失控,为了不伤到人,铁锹便作为“球拍”派上用场。

历经数年蛰伏,齐俊桐手中的无人机终于“学会”自动飞行。当无人机自动悬停的那一刻,整个团队都欢呼了起来。

正是由于在实验室里甘坐冷板凳,齐俊桐和他的团队不但使我国无人直升机自主控制方法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构建了我国首套完整的智能无人直升机综合飞行试验系统。

彼时的齐俊桐只有31岁,是自动化所当时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他执着地坚守无人机自动控制技术研发,先后主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40余项。

创业,让试验成果造福社会

让无人系统技术替代人类安全、高效作业,是齐俊桐的期待。为此,他努力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相关产品在全球8个国家、全国29个省区市完成了规模化精准农业、集群控制等应用,运营里程近10万公里。

事业照此发展下去,仍然称得上成功,但一次经历却让他决意改变人生的轨迹。

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他向所里自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灾区,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技术开展救援。“大家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没有一个人掉队。”齐俊桐和同事们的努力为生命救援争取了更多时间。

“救援现场有老百姓急切地找到我们,希望提供更多帮助,对无人机的期待很高。”这次救援仍有技术上的遗憾与局限,也让齐俊桐开始思考科研工作真正的初心和使命。社会需要的产品是批量化的,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里,距离造福社会还差得很远。

2015年,齐俊桐放弃研究所“铁饭碗”,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天津,来到滨海新区旗下天津开发区创业。

都说创业维艰,由于看好产业前景及齐俊桐本人技术水平,当地政府及社会资本纷纷伸出橄榄枝。创业初期,团队规模不足10人。虽然人少,但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拼劲很足,常为攻关技术难题,不分昼夜地工作。

仅用3年时间,齐俊桐就带领团队攻克无人机技术瓶颈100多项,在载人飞行、物流运输、集群控制等领域研发并规模化应用的创新成果10多项。公司也快速发展,申请专利100余项。

教学,在校园播种明天

创办一飞智控没多久,一个回归母校天津大学任教的机会摆在了齐俊桐面前。

“这些年从事无人机技术研发积攒了大量经验和教训,我希望能传承下去。”齐俊桐说。

在校园里,他向学生们讲授无人机领域前沿知识,并担任学校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带领学生大胆创新。

尽管更忙碌了,但学生们对无人机技术研发热情很高,令他欣慰。齐俊桐说,在高校培养学生与在企业研发好的产品及技术,在路径上是一致的。

这些年,他坚守科研与育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理念,在企业内设立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投入上千万元建设无人系统综合试验环境。联合产业资本及地方政府,筹建天津智能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他用行动趟出了一条大学—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发展新模式。

他还主动承担起了科普工作,深入大中小学、企业、研究所做科普报告近百场,受众近5万人次,为创新播种。

“青年人热爱创新,国家创新才有希望。”齐俊桐说。(毛振华)

据新华社

美海军下一代护卫舰项目对“强买国货”说不美国会出台“霸王条款”遭打脸

2019年07月15日10:07来源:中国国防报

据美国媒体报道,经过两年多酝酿,美海军下一代护卫舰FFG(X)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开标建设阶段。在此关键时期,美国国会突然出台“霸王条款”,要求美海军在建造下一代护卫舰时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辅助设备。报道称,这种“强买国货”的做法不仅引发美海军强烈不满,也为美军其他项目建设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强制美海军使用“国货”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近日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20年《国防拨款法案》中规定,禁止美海军FFG(X)项目使用“任何未在美国生产的推进设备、起重机和水泵等辅助设备”,否则将不为其提供经费支持。据悉,FFG(X)项目最早将在今年下半年开标建设,美国国会此举意味着美海军未来新舰艇建造项目,都可能被强制使用“国货”。

对于这一“霸王条款”,美海军负责监管FFG(X)项目的凯西·莫顿少将表示,尽管美国国会推动扩大国内制造业基础的行为“十分可取”,但不能以损害美海军装备更新和成本控制为前提,“美海军不应被局限在只从美国本土购买装备,如果将舰艇制造装备的供应商局限在美国本土企业,最终损害的将是美海军的利益”。

莫顿还批评称,“强买国货”条款不应以影响美海军的研发项目为代价。他表示,使美国本土企业获得更多军工订单的目的,应是促进美海军的发展,而非相反。

现实情况只能“说不”

综合来看,美海军之所以公开反对国会的“霸王条款”,是因为FFG(X)项目相关设备的国内生产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将对美海军作战体系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一是面临“抬价”风险。美海军今年年初发布FFG(X)项目全球公开招标书,此后亨廷顿·英格尔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澳大利亚奥斯塔美国分公司、芬坎提利海事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的巴斯钢铁厂5家企业参与竞标,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选择弃标。美海军评估认为,其余4家竞标公司无论谁最终胜出,都无法完全做到在美国本土生产“推进设备、起重机和水泵等辅助设备”。如果强推这一“霸王条款”,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全美国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美海军需要的装备或构件,那么这家企业就可以利用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对美海军‘抬价’”,最终提高研发项目成本。

二是违背设计初衷。美海军在设计FFG(X)时,要求该舰必须采用已生产或完成海试的舰体,以缩短设计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建造速度。从公布的竞标方案看,各家竞标公司分别以F-100型护卫舰(西班牙)、传奇级巡逻舰(美国)、濒海战斗舰(美国)、26型护卫舰(英国)和FEEM护卫舰(法国、意大利)为基础,设计了FFG(X)的舰体。美国国会的“霸王条款”没有考虑到美海军FFG(X)的设计初衷,“强买国货”的要求可能导致各竞标公司的设计方案最终搁浅,进而会让美海军对FFG(X)项目设计方案“推倒重来”。

三是影响作战能力。在作战能力方面,美海军对FFG(X)的要求是能独立执行远洋作战任务,并为编队提供反舰反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反潜反舰、日常巡航、融入体系、区域防空”。为确保FFG(X)能够有效融入美海军,乃至美军联合作战体系,美海军明确要求FFG(X)必须与其他舰艇一样,“装备海军已有的通用雷达和武器系统”。如果遵守美国国会的“霸王条款”,FFG(X)与美海军其他作战力量的通用化建设将受到较大冲击,该舰的联合作战能力和实战运用也会受到一定掣肘。

示范效应不容低估

从当前情况看,美国国会之所以在FFG(X)项目上强推使用“国货”的“霸王条款”,主要是为落实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战略,“回馈”本土军工企业对特朗普政府和部分国会议员的“倾囊相助”,扶持近年来在徘徊中发展的美国造船业。然而,美国国会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到美海军的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FFG(X)项目的推进形成了掣肘。

这一现象并非仅发生在FFG(X)项目上,美海军其他项目也受到国会“数量重于质量”(以此推动美国造船业发展)要求的影响。美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近期指出,对于舰艇建造数量的一味追求,将迫使美海军采购一些本不必要的作战装备,“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受“霸王条款”掣肘,加之美军内部对发展新型护卫舰一直存在争议,美海军FFG(X)项目未来可能面临进退两难境地。由于美国国会的态度会对美海军内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FFG(X)项目未来如想保留初始设计方案,将面临较大舆论压力和经费困难。而如果改变初始设计方案,FFG(X)项目存在的意义又会受到较大质疑。

总的来看,FFG(X)项目如期开标建设、交付部队和形成实战能力将面临较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FFG(X)项目对美海军其他项目的示范效应不容低估,并且有可能引发美军其他建设项目“强买国货”的小高潮,对美军军力建设和全球军工企业发展产生影响。(胡文翰)

泄密事件折射美英裂痕

2019年07月15日10:07来源:中国国防报

近期,英国驻美大使金·达罗克发给英国政府的多份备忘录和电报遭媒体曝光,达罗克在密件中对特朗普政府给出“差评”,称其“运行不畅”“难以预测”“能力不足”。对此,特朗普回应称,美方不会再与达罗克打交道,并顺带指责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脱欧”问题上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特朗普上个月刚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近期就出现这一令英方尴尬、美方恼怒的泄密事件,两国关系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冲击。据悉,达罗克已于7月10日主动宣布辞职。美英政客新一轮互动,再次把两国所谓“特殊关系”放在聚光灯下审视。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美英关系表面和谐,实际早已出现问题。

从历史上看,20世纪的3场战争促使美英最终形成并升级“特殊关系”,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催生美英“特殊关系”,冷战期间,建立和维护国际秩序、反对苏联的共同目标,夯实了两国“特殊关系”的根基,力量对比悬殊则确保了两国“特殊关系”的稳定性。其间,两国在核与情报领域亲密合作成为“特殊关系”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虽然美英高层互访频繁,特雷莎·梅还成为特朗普执政后首位访美的外国领导人,两国关系的裂痕却越拉越大、难以弥合。

从英国方面看,“脱欧”将大大降低美国对英国方面的倚重。美国看重与英国的纽带,除英国本身的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其在欧盟发挥的作用。美英同属英语世界,英国常常被视为美欧之间的桥梁。如在安全问题上,英国是欧盟中与美国价值观最一致、又有实力给予支持的国家,能一定程度上在欧盟内关照美国利益。一旦英国脱离欧盟,美国将不得不在欧盟中寻找下一个能够替自己“摇旗呐喊”的国家。

给美英“特殊关系”当头一棒的,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外交的调整。在“美国优先”原则引领下,特朗普政府对如何发展“特殊关系”漠不关心,更在意如何挖掘盟友潜力,在方式方法上不惜牺牲盟友利益以实现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英国则希望两国关系能够基于战后国际秩序、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继续发展,因此在气候变化、伊朗核协议、北约等问题上与美国分歧明显。

在双边关系中,美英“特殊关系”还将受到两大新问题困扰。

其一,特朗普政府屡次对英国内政指手画脚,引发英国国内强烈反感。特朗普丝毫不顾及英国感受,多次批评特雷莎·梅与欧盟谈判的“脱欧”协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曾表态,由于英国工党内部存在反犹太主义情绪,一定会想办法阻挠工党领袖科尔宾成为新一任首相。

其二,“美国优先”主导美英贸易协定谈判,双方短期内难达共识。尽管美国对与英国谈判自贸协定持开放态度,但对英国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美国不仅想把农产品纳入谈判框架,还要求英国改革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均触及英国核心利益,让其难以做出让步和妥协。

事实上,美国只是想趁英国“脱欧”有求于美,进一步盘剥英国,最大化美国利益。而这必将扭曲原有的美英“特殊关系”,让两国关系进一步走形变质。

(孙成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