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

路易十四时代

(7)

赫威势就这样受到奉承吹捧、他信仰的宗教就这样受到欺哄蒙蔽。两者都促
使他向暹罗派去使节两名和耶稣会教士六名。后来,他又加派了一些军官和
八百名士兵。但是,这个暹罗使团的豪华排场是人们从中得到的唯一好处。
四年后,康斯坦斯死于非命,成了自己的野心的牺牲品。留在他身边的很少
几个法国人,有的也惨遭杀戮。其他的则被迫逃离。他的遗孀,眼见即将成
为王后,却被暹罗国王的继承人贬为厨娘。她生来本是干这一行的。
追求虚荣使路易十四在各方面部判然有别于其他各国国王,它还表现在
他和罗马教廷打交道时高傲骄横。英诺森十一世奥德斯卡尔希这个米兰银行
家的儿子,当时正坐在天主教会的宝座上。他有德行,是个贤明的教皇,神
学家气味不浓,又是个勇敢坚定、豁达大度的君王。他自己出钱帮助德意志
帝国和波兰抵抗土耳其人。他派桅桨战船援救过威尼斯人。他鄙夷不堪地谴
责路易十四联合土耳其人反对基督徒。大家感到奇怪,一个教皇居然热心地
站在历代德意志皇帝一边,而这些皇帝部自称是罗马人的国王。他们如果能
够统治罗马,肯定会统治罗马。奥德斯卡尔希出生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他
在米兰的军队中服役时,打过两次仗。习惯和性情主宰人们。他本身骄傲自
豪,因此法国国王的骄傲自豪使他大为激怒。而法国国王对教皇也极尽侮辱
之能事,但却并不和他断绝来往。长期以来,罗马就存在一种难于根除的弊
端,因为这种弊端根植于所有信奉天主教的国王都以之自炫的荣誉问题上。
他们派驻罗马的大使把给予他们的府第的免税权和庇护权扩大到很远的地
方,范围之广可以称为一个“区”。这些要求由于始终坚持,结果使半个罗
马成了各种罪行可靠的庇护所。由于另一弊端,以大使名义进入罗马的物品
从不交付进口税。罗马的商业因而遭受损失,教廷的国库也因此日益枯竭。
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终于争取到使德意志皇帝、西班牙国王、波兰国王、
英国新国王、信奉天主教的君主詹姆士二世等人放弃这些丑恶的权利。教廷
公使拉努奇建议路易十四象其他国王一样,促进罗马的安宁和秩序。路易十
四对教皇极为不满,回答说,他从来就不效法别人,而应该由他自己为别人
树立榜样。他派拉瓦尔丹侯爵作为使节去顶撞教会 (1687年11月16日)。
拉瓦尔丹不顾教皇禁令,在全副武装的海军卫队队员四百人、志愿军军官四
① Coromandel 即Pondichéry (本地治里)。——译者。
———————– 页面 93———————–
百人和穿制服的仆役两百人护送下进入罗马。他进驻他的豪华宅邸、兵营以
及圣路易教堂。他下令在这些建筑物周围设置岗哨并进行巡逻,就象在要塞
里一样。教皇是各国唯一可以对之派遣这样一个使团的君主。由于他装出优
于其他君主的架式,因此其他君主极欲对他进行侮辱而后快;由于他的国家
弱小,其他国家可以对他任意凌辱而不受惩罚。英诺森十一世所能做的,就
是用革出教门的惩罚来对付拉瓦尔丹,这种武器业已陈旧不堪,在罗马并不
比在其他地方更受人重视。但是,正如教皇的士兵只不过是为了装装样子而
武装一样,这些武器倒也不断被人当作古老的客套来使用。
德斯特雷红衣主教是个颇富才智的人,但却一直是个倒霉背运的谈判
者。他当时负责处理法国在罗马的事务。他因为不得不经常和拉瓦尔丹侯爵
见面,所以不受赦免就不能随后获准觐见教皇。他为自己辩护,要求不受这
种赦免,但是没有用。英诺森坚持要给予他赦免,以便通过习俗来长期保住
这种假想的、赖习俗来维持的权威。
路易十四同样高傲,并且始终在种种潜在的政治动机驱使下,企图在科
隆扶立一名选侯。他既然一心要分裂或打垮德意志帝国,他就存心把弗斯腾
贝格红衣主教在这个选区内树立起来。此人是斯特拉斯堡的大主教,是法国
国王的宠信和他的利益的牺牲品,是德意志皇帝不共戴天之敌。德意志皇帝
在最近一次战争中曾经把他当作卖身投靠法国的德国人投入牢狱。
科隆的教士会议和德国其他教士会议一样,有权任命它的主教。这个主教由
此可以成为选侯。当时占有这个位置的是巴伐利亚的费迪南。费迪南和很多
其他诸侯一样,同法国国王先是盟友,后是仇敌。他那时正病入膏盲。法国
国王在议事司铎中散发金钱、搞阴谋和许诺言,使弗斯腾贝格红衣主教当选
为副手。这位诸侯死后,弗斯腾贝格再次以多数票当选。教皇根据他与日耳
曼皇帝的协议,有权把主教管辖区授予当选人,而德意志皇帝则有权批准选
侯资格。德意志皇帝和教皇英诺森十一世深信,让弗斯腾贝格坐在这个选侯
宝座上,无异把路易十四置于这个选帝侯的宝座上,于是联合一致把这个高
位给予新亡人的兄弟、那位年轻的巴伐利亚人。(1688年10月)法国国王
进行报复,从教皇手中夺走阿维尼翁,并准备对德意志皇帝用兵。同时,他
还使帕拉蒂纳选侯在帕拉蒂纳公主、国王的兄弟的继室的权利的问题上深感
不安。这位公主本已根据婚约放弃这些权利。尽管玛丽—泰蕾丝也曾经同样
根据婚约放弃过权利,但是1667年却为了这些权利对西班牙进行过一场战
争。这场战争证明:契约只是为普通人缔结的。威势达到顶峰的法国国王就
这样或者使几乎所有王侯不悦,或者剥夺他们,或者羞辱他们,因此几乎所
有国王都联合一致,对他群起攻之。
第十五章 国王詹姆士被他的女婿威廉三世废黜,
受到路易十四保护
奥伦治亲王比路易十四更加野心勃勃。他曾经想出一些宏伟的计划,这
些计划对荷兰的执政说来,似乎纯属空想,但他却以自身的精明能干和英勇
无畏使之变得合理。他企图贬抑法国国王,废黜英国国王。他轻而易举就使
欧洲逐步结成反法联盟。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一部分、荷兰、洛林公爵
等首先在奥格斯堡秘密结盟(1687年)。接着,西班牙、萨伏依也和这些强
国联合起来。罗马教皇并没有明确成为这个联盟的成员,但却施展阴谋诡计,
对他们全体进行怂恿。威尼斯赞助他们,但并不公开表态。所有意大利的诸
———————– 页面 94———————–
侯也对他们加以支持。在北欧,瑞典当时站在德意志帝国军队一边,而丹麦
却是法国不堪为用的盟国。五十多万新教徒逃避路易十四的迫害,带着他们
的技艺和对法国国王的仇恨逃离法国,成了法国的新敌,并将在全欧进一步
煽动已经受到怂恿进行战争的强国。 (这次逃亡将在宗教一章中谈及。)法
国国王当时正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只有詹姆士国王是他的盟友。
英国国王詹姆士,继承了他的哥哥查理二世。两人均为天主教徒。但是,
查理晚年,仅仅为了迎合自己的情妇和兄弟,才容许别人使他改皈天主教。
其实,他除了纯粹的自然神论外,并不信奉别的宗教。他对使人分裂不和的
争论抱着极端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对他在英国平安无事的统治有很大的帮
助。詹姆士和他相反,从青年时代起,就笃信和深爱罗马教派,把党派和虔
诚的精神同他的信念合为一体。他如果是伊斯兰教徒或者孔教徒,英国人永

远不会干扰他的统治。然而,他却谋求在自己的王国内部重建天主教。当时
天主教正受到共和保皇党人的憎恶,被他们视为奴役人的宗教。有时,使某
② ③
种宗教在某个地区居于统治地位,倒也易如反掌。君士坦丁 、克洛维斯、
④ ⑤
古斯塔夫—瓦萨 、伊丽莎白女王各以不同的手段,未冒任何风险,就使人
接受了新宗教。但是要产生这样的变化,两个东西必不可少:高明的策略和
顺利的环境,而这两者詹姆士都缺少。
欧洲那样多国王专制暴虐,瑞典和丹麦的国王正日趋专横。百姓的自由
还和君主制并存的国家,世界上最后只剩下波兰和英国两个。詹姆士目睹这
些情况,十分气愤。路易十四怂恿他在国内实行绝对专制。耶稣会教士催促
他以他们的声望影响重建他们的教派。他着手进行这件事,很不顺利,不断
激怒人心。最初,他行动干事,伊然自己已经完成意愿。他在宫廷中公开接
待罗马教廷公使、耶稣会教士以及嘉本遣会修士。他把七个本可争取到自己
一边的英格兰教会主教投入监狱。他剥夺伦敦城享有的特权,而他是本应给
予这个城市新的特权的。他高傲骄横,推翻他本应予以暗中破坏的法律。最
后,他行事毫无分寸,以致罗马的红衣主教们开玩笑说:“必须把他开除出
教,就象开除一个马上就要断送还留存在英国的那点天主教的人那样。”教
皇英诺森十一世对詹姆士的举动不抱任何希望,而且始终拒绝发给这位国王
为他的忏悔师耶稣会教士彼得斯申请的红衣主教红帽。这个耶稣会教士是个
① 人们发现,在编写《曼特农回忆录》时,编者制造了一大篇罕见的谎言(第三卷、标题为《关于英国国
王和王后》的第四章)。这些谎言说,法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民族有权反叛企图强迫它信仰宗
教的权力机关吗?”事实正相反。在英国,人们反对国王对罗马宗教的宽容。人们提出这个问题:“国王
是否能够免除那些他准许担任职务的人进行考验宣誓?”同一编作者说,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给奥伦治亲王
二十万杜卡托,让他前往英国消灭天主教。这位编作者以同样轻率冒失的态度声称,英诺森叫人做了几千
台弥撒,为奥伦治亲王出征圆满成功祈祷。人们承认,这位教皇赞同奥格斯堡联盟。但是,他从来没有进
行过这样可笑、这样有损于他的显职高位的礼仪的活动。西班牙驻海牙的使节为荷兰舰队的顺利成功公开
作过弥撒。达沃先生曾经函告国王此事。该书编作者暗示,达沃对国家要员进行贿赂。他弄错了。行贿的
是德斯特拉德伯爵。此事发生于二十四年前。见德斯特拉德先生致利约内先生1665 年9 月17 日的信。—
—伏尔泰注
② 君士坦丁 (270 或288—337 ),罗马皇帝。——译者
③ 克洛维斯 (465—511 ),法兰克国王。——译者
④ 古斯塔夫—瓦萨 (1496—1560),瑞典国王,为瑞典瓦萨王朝的创建者。——译者
⑤ 伊丽莎白 (1533—1603)英国及爱尔兰女王。——译者
———————– 页面 95———————–
躁猛的阴谋分子。他野心勃勃,急欲成为红衣主教和英国首席主教,这就把
自己的主人推下万丈深渊。英国的主要头面人物秘密集会,反对国王的图谋。
他们向奥伦治亲王派去代表。他们小心谨慎、密谋策划,宫廷对他们却仍然

深信不疑。奥伦治亲王装备了一支运载一万四千人到一万五千人的船队 。这
位亲王只不过是个杰出的人。他的年俸刚到五十万盾。但是他的政策如此成
功,以至金钱、船队、三级会议的拥戴全归他所有。他因行事干练灵活,而
真正成了荷兰国王,而詹姆士则因急躁鲁莽而不成其为英国国王。这次战备
最初被宣布为针对法国。两百多人对此保密。法国驻伦敦大使巴里荣是个纵
情享乐的人,对詹姆士的情妇们的私情,比对欧洲大陆上的阴谋活动更加瞭
若指掌。他第一个被蒙在鼓里。路易十四则没有受骗。他向他的盟友提供援
助。詹姆士先是感觉平安无事,而加以拒绝。接着,当时间已经来不及,而
他的女婿的舰队已经驶离港口时,他又要求援助。由于他不自爱自重,别人
对他也不履行对他应尽的道义上的义务, (1688年10月)。他白费力气,
写信给德意志皇帝利奥波德。后者回信说:“你的遭遇,只不过是我们早已
预言过的而已。”他寄希望于自己的舰队,但这支舰队却让敌舰通行,不加
拦阻。他至少还能在陆上自卫。他拥有一支两万人的陆军。他如果率领这支
军队作战,而不让士兵来得及思考,那么,可以相信,这支军队会进行战斗。
但他却让军队有时间自作决定。好些将官抛弃了这位国王。他们中间有著名
的邱吉尔。此人后来对路易十四和詹姆士都带来巨大灾难,并以马尔巴勒公
爵这个名字闻名于世。邱吉尔深受詹姆士宠信,是他的党羽,是他情妇的兄
弟,是他在军中的副将。然而邱吉尔却离弃詹姆士,投奔奥伦治亲王。詹姆
士的女婿、丹麦君主,以及他的亲生女儿安娜公主也都抛弃了他。
他受到一个女婿攻击、追赶,又被另一个女婿抛弃,还遭到两个女儿和
他自己的朋友的反对,他自己那一派的臣民也对他憎恶怨恨,就对自己的命
运感到绝望。失败的君主的最后一计是逃之夭夭,这是他未经战斗就作出的
抉择。最后,他在逃跑途中被贱民抓住,饱受虐待,被解往伦敦。他在自己
宫中温顺平静地接受了奥伦治亲王的命令。他眼见亲王的卫队不费一枪一弹
就替换了自己原有的御林军,自己被赶出家宅,囚于罗彻斯特。之后,他利
用给予他的自由,抛弃了他的王国,来到法国寻找庇护所。
这是英国真正自由的时代。这个国家由国会代表,划清了长期纠缠不清
的国王的权利和人民的权利之间的界限。这个国家对奥伦治亲王规定了他据
以进行统治的条件,选他出任国王,同他的妻子、詹姆士的女儿共同掌管国
务。从这个时候起,这位亲王在欧洲的大部分,就仅以威廉第三这个名字、
以英国的合法国王、英国的解放者的身份为世人所知。但在法国,他仍然被
看成是奥伦治亲王,是他的岳父所属各邦的篡权者。(1689年1月)逃亡的
国王和他的妻子、莫德内公爵的女儿以及还是儿童的威尔斯亲王,恳请路易
十四予以保护。英国王后先于她的丈夫到达法国,对法国国王周围富丽堂皇
的场面,对在凡尔赛见到的豪华阔绰,特别是对她受到的接待,感到惊讶。
① 《曼特农回忆录》的编作者说,奥伦治亲王看到三级会议拒绝支付经费,于是走进会议厅,并说:“先
生们,明年春天就会发生战争。我要求把我这个预言登录下来。”作者这是引用达沃伯爵的话。回忆录的
作者说,这位大臣洞悉奥伦治亲王的种种措施。谎言堆砌得比这更多,更坏;确实不易。从1687 年起,九
千名水手就已时刻准备战斗。达沃伯爵只字未提所谓奥伦治亲王的讲话。他于1688 年5 月20 日才怀疑这
位亲王的意图。 (见他于5 月20 日致国王的信。)——伏尔泰注
———————– 页面 96———————–
法国国王前往夏图迎迓,对她说:“夫人,我对您招待不周。但是,我希望
不久能把您侍候得十分周到、十分妥善。”这是国王的原话。他带领她到圣
日尔曼城堡。她在城堡里受到的侍候同法国王后一样。舒适和奢侈生活所必
需的,无不具备,还有各式各样礼品:金、银、餐具、首饰、衣料等等。
这些礼物中,有一个是她梳妆台上钱袋,内有一万金路易。她丈夫比她
晚到一天,同样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赠与他大量礼品外,还每年拨给
他十万法郎来维持他的家计。法国国王的军官和卫队,他也可派遣使用。同
为了使他在英国复位而进行的准备工作相比,这种接待就微不足道了。法国
国王从来没有显得这样伟大崇高;詹姆士则从来没有显得这样渺小低下。那
些在宫廷和首都决定人们声誉的人,对詹姆士并无敬意。和他来往的只是一
些耶稣会教士。在巴黎,他屈身低就,去圣安东街探访他们。他对那稣会教
士说,他自己也是耶稣会教士。说来最奇怪不过,这件事竟然千真万确。他
还是约克公爵的时候,曾经通过仪式,由四个英国耶稣会教士接纳他入会。
一个君主这样胆小懦弱,加以他又是那样丢失了王位,因此他被人十分轻视,
以致内宠近幸每天都以编造歌曲取笑他为乐。他被驱逐出英国,又在法国受
到嘲笑。他并不因为皈依天主教而受到感谢。兰斯大主教、卢瓦的兄弟在他
圣日耳曼的接待室里大声说:“这个家伙为了一台弥撒而抛弃了三个王国。”
詹姆士从罗马方面得到的只不过是赦罪和嘲笑而已。最后,在整个这场剧烈
变革中,他所信奉的宗教对他极少效劳,以致当加尔文派的首领奥伦治亲王
率领舰队前去罢黜他的岳父国王的时候,正在海牙的西班牙国王的首相竟然
叫人做弥撒,祝愿这次远航出征顺利成功。
这位流亡的国王饱受屈辱。路易十四对他慷慨大度。在这个期间,詹姆
士在英国小修道院中触摸过瘰疬的患者。这倒是个值
得稍加注意的场面。这或许因为历代英国国王同法国王位的企求者一
样,都把这种稀奇古怪的特权划归自己;也或许因为这个仪式从爱德华一世
起,就已经在英国确立不衰。
法国国王不久就安排人把詹姆士带到爱尔兰。天主教徒在该地看来声势
很大。一支由十三艘头等军舰组成的分舰队,停泊于布雷斯特供运输之用。
全体军官、朝臣,甚至那些来圣日耳曼找詹姆士的神父都由法国国王出钱送
到布雷斯特。巴黎苏格兰人学校校长、耶稣会教士伊内是他的国务秘书。法
国国王向废王那里派驻了一名大使(这就是达沃先生)。大使跟随废王,大
讲排场。舰队已经满载军队和军火。甚至连最差和最好的家俱也带到军舰上。
法国国王到圣日耳曼向詹姆士告别。他把他的护胸甲作为临别礼品赠给英
王,并且一边拥抱他,一边对他说:“我所能对你作的最好祝愿,就是我们
永不再见。”(1689年5月12日)詹姆士国王刚率这批人员和装备在爱尔
兰登岸,另外二十三艘大型船舰和无数运输船只就由夏托—勒诺率领随后驶
来。这支舰队击溃并驱散前来拦截的英国舰队后,人员顺利登陆。它在返航
途中,俘获了七艘荷兰商船,然后满载从荷兰掠夺来的战利品,凯旋返回布
雷斯特。
(1690年3月)第三批援军不久后又从布雷斯特、土伦和罗什福尔港出
发。爱尔兰各个港口和英法海峡遍布法国船舰。
最后,法国海军副司令图尔维尔率领七十二艘大型船舰同一支拥有六十
艘帆船的英—荷舰队遭遇。战斗持续达十小时之久(1690年7月)。图尔维
尔、夏托—勒诺、埃斯特雷和奈蒙等人都英勇无畏、能干机灵,使法国得到
———————– 页面 97———————–
它并不常得的荣誉。到那时为止,大西洋还处于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控制之下。
法国人不久以前才从他们那里学到列队战斗的技术,但是他们在这次海战中
却全军覆没。他们的船舰中,有十六艘破损不堪或桅杆折断,驶返本国海岸
后,不是搁浅就是烧毁。其余舰只或开往泰晤士河,或藏身于荷兰海岸的沙
洲群中。法国人连一只小艇也没有损失。于是路易十四二十年来所期望的,
又似乎不可能实现的,终于实现。他控制了海洋。当然,这种控制确实为时
很短。敌舰一与他的战舰遭遇,就躲藏起来。塞涅莱命令桨帆战船从马赛驶
往大西洋。英国海岸附近首次出现这种船只。船员们自己设法、轻而易举就
在丁格茅斯登陆。
英国三十余艘商船在该港被付之一炬。圣马洛和敦刻尔克新港的船主本
身和国家都因连续不断掳获敌船而大发其财。最后,差不多在两年内,海上
除了法国船只以外,没有别国船只。
詹姆士国王在爱尔兰却不能很好配合路易十四派来的援军。他拥有一支
由将近六千名法国士兵和一万五千爱尔兰士兵组成的军队。这个王国有四分
之三的人表示拥护他。他的竞争对手威廉当时不在国内。但是对这些优势他
却没有善加利用。首先,在伦敦德里这座小城城下,他运气不佳,遭到挫折。
他顽强战斗,包围这座城市达四月之久,但指挥不当。该城仅仅由一个名叫
沃克的长老会牧师指挥防守。这个牧师统率市民民兵。他在布道和战斗中都
领导这支队伍。他激励全城居民勇于忍饥挨饿,视死如归。这位教士终于迫
使国王撤围。
在爱尔兰发生第一个挫折之后,另一更大的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威廉到
来,并向詹姆士国王发起进攻。两军之间隔着一条博伊恩河(1690年7月11
日)。威廉开始在对方目睹之下渡河。这条河有三处可以勉强涉渡。骑兵泅
水,步兵下河,水深及肩。到达河的彼岸后,还须穿过沼泽。接着又遇到陡
峭的地形,如同一道天堑。威廉国王安排他的部队在三处渡河,然后进入战
斗。读者已经看到,爱尔兰人在法国和西班牙境内英勇善战,在本土却始终
作战不力。某些民族仿佛是为了屈从另一个民族而生。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
相比,始终在天才、财富和军队等方面占有优势。自从一个普通的英国领主①
征服爱尔兰以来,这个民族就始终无法摆脱英国的枷锁。法国人参加了攻打
博伊恩那一天的战斗。爱尔兰人溃逃。他们的国王詹姆士率先撤退,在战斗
中既没有指挥法国人,也没有率领爱尔兰人。过去,他一直十分英勇,只是
有时沮丧的情绪压倒了他的勇气。威廉国王在这次战斗以前,肩部曾被炮弹
擦伤,在法国却被认为已经死亡。巴黎人听了这个谣传既欣喜若狂,但表现
也下流庸俗,有失体统。几个下级官吏鼓励市民张灯结采。有人竟敲起钟来。
好些区内,有人焚烧奥伦治亲王的柳条模拟像,其情景和在伦敦焚烧教皇的
模拟像一样。有人从巴士底鸣炮,并非奉法国国王之命,而是由于一位司令
官热情冲动,不加考虑所致。根据这些兴高采烈的表现和很多作家的记述,
人们会以为这种对一个敌人的所谓死亡表现出来的狂喜,是这个敌人引起的
极端恐惧产生的后果。所有写过文章的法国人和外国人都认为,这些欢庆活
动实际上是对威廉国王最大的褒扬。然而,人们如果愿意注意当时的环境和
时代的主导精神,便会看到,恐惧并不会产生这些喜悦的激情。只有当敌军
压境、兵临城下时,市民和百姓才会惧怕敌人。法国的庶民百姓远非害怕威
① 指彭布罗克伯爵 (ComtedePembroke),参见《论风尚》,Chap.L。——译者
———————– 页面 98———————–
廉这个名字,而是颇不公平地对他轻蔑。威廉始终是法国将领的手下败将。
这位亲王甚至在战败受挫后还获得多少真正的荣誉,凡夫俗子并不了解。在
爱尔兰的詹姆士的征服者——威廉,在法国人眼中,还根本不是路易十四的
敌手。巴黎人把他们的国王当成偶像崇拜,深信国王真正是战无不胜、所向
披靡的。因此,这些庆祝活动决不是来自恐惧,而是源出于仇恨。大多数巴
黎人生于路易十四在位时期,习惯于专制的枷锁,视国王为神明,视篡位者
为亵渎神明的人。卑微小民看见詹姆士每天去望弥撒,于是憎恨异端分子威
廉。赶走父亲的女婿和女儿、取代天主教徒进行统治的新教徒,以及,路易
十四的仇敌,这种种人物的形象使巴黎人产生一种类似狂怒的情绪。但是明
哲达理的人却稳重克制地进行思考。
詹姆士返回法国,让他的敌手在爱尔兰一再接连获胜,巩固王位。法国
舰队于是忙于把徒费气力进行战斗的法国人,以及那些在本国穷困不堪,希
望到法国来靠法国国王的慷慨大度过活的爱尔兰天主教家庭运往法国。
在整个这次彻底的剧烈变革之中,命运自始至终很可能没有起多大作
用。一切都决定于威廉和詹姆士的个性。喜欢从人的行为举止中观察事件产
生的原因的人,将会看到,威廉国王得胜以后颁令大赦,而詹姆士国王在败
退途中,途经一个叫做加洛维的小城镇,却下令把几名主张对他闭城不纳的
公民绞死。两人各自这样为人行事,人们就不难看出胜利属谁。
爱尔兰还剩下几座城市属于詹姆士,其中包括利默里克。该城有守军一
万两千多人。法国国王一贯关心詹姆士的命运,又派遣正规部队三千人去利
默里克。他的慷慨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个大国及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全部运
去。四十艘运输船由十二艘战舰护航,尽其可能运去援救人员和物资装备。
其中包括:工程师、炮手、轰炸手,两百名泥水匠,装备两万多匹马的马鞍、
马缰、鞍褥,用于武装两万六千人的大炮和炮架、步枪、手枪、刀剑、粮食、
服装,直至两万六千双鞋子。利默里克被围,但得到大量援助。守城军民希
望看见国王为保卫它而战斗。但詹姆士并不前往援救。利默里克投降。法国
船舰于是又驶往爱尔兰海岸,把近两万名爱尔兰人运回法国,其中士兵和难
民各半。最令人惊奇的也许是,路易十四并不因此灰心丧气。他当时正在进
行一场几乎与全欧为敌的苦战。他仍然试图采取决定性行动来改变詹姆士的
命运,试图派遣两万人在英国登陆。他倚靠詹姆士还保存在英国的党羽。法
国军队在瑟堡和拉霍格之间集结。三百余艘运输船在布雷斯特升火待发。图
尔维尔率领大型战舰四十八艘在诺曼底等候。德斯特雷率领另外三十艘战舰
从土伦港驶来。如果说拙劣的指挥招致不幸的话,那么,也有一些不幸事件
只能归咎于命运。德斯特雷率领的舰队最初一帆风顺,后来风向改变,他因
此无法与图尔维尔会合。图尔维尔有四十四艘战舰遭到拥有近百艘帆船的英
荷舰队的进攻。数量优势占了上风。法国人经过十小时激战后败退(1692年
7月29日)。英国海军上将鲁塞尔追击法国人达两天之久。四十艘大型战舰,
其中包括装备有一百四十门大炮的战舰两艘,在岸边搁浅。为了不让敌方烧
毁这些船只,船长自己放火焚烧。詹姆士国王在岸上目睹这一不幸事件,希
望全部破灭。这是路易十四的武装力量在海上遭到的首次失败。在其父柯尔
伯以后,使法国海军臻于完善的塞涅莱于1690年末去世。蓬夏特兰从布列塔
尼的省长晋升为法国海军国务秘书后,决不让法国海军就此覆灭。同一精神
始终主宰法国政府。法国在拉霍格遭到挫折后,第二年又拥有一支舰队,船
只数量与过去相同。六十艘战列舰由图尔维尔统率,另有三十艘战舰由德斯
———————– 页面 99———————–
特雷指挥,停泊在海港中的舰只还不计算在内(1696年)。甚至四年后,国
王进行了比前几年规模更大的武装,以便护送统帅两万法国人的詹姆士返回
英国。但是,这支舰队只不过露了露面而已。詹姆士党人在伦敦采取的措施
彼此配合得很不好,而它的保护人在法国采取的措施却布署得很好。
对已被废黜的国王的党羽说来,除密谋杀害他的对手外,别无他策可想。
参预阴谋的人几乎全被处以极刑。很可能即使这些阴谋得逞,詹姆士也无法
恢复他的王国。他在圣日耳曼度过余生,靠路易十四的善行恩惠和一笔七万
法郎的养老金过活。这笔钱是废黜他的那个女儿玛丽秘密给他的。他意志薄
弱,居然接受了这笔款子。他于1700年死于圣日耳曼。几个爱尔兰耶稣会教
士说他的墓上出现一些奇迹。罗马有人甚至打算在这个生前被罗马抛弃的国
王死后,予以追谥封圣。
很少君主比他更加不幸。这样一个长期遭到不幸的家族还史无前例。他
的第一个祖先——苏格兰国王名叫詹姆士的,被囚禁于英国达十八年之后,
和他的妻子一起被人谋害,死于他的臣民之手。这位苏格兰国王的儿子詹姆
士二世二十九岁时对英作战阵亡。詹姆士三世先被百姓投入牢狱,后在某次
战斗中被叛乱分子杀死。詹姆士四世在一次战斗中战败身死。他的孙女玛
丽·斯图亚特被赶下王位,逃亡英格兰。她在狱中受尽煎熬折磨达十八年之
后,被英国法官判处死刑,砍去脑袋。玛丽的孙子——苏格兰和英格兰国王
——被苏格兰人出卖,并被英格兰人判处死刑,死于公共广场的断头台上。
他的儿子詹姆士是取这个名字的第七个国王,是英国取这个名字的第二个国
王,本章谈到的就是此人。他被赶出他统治的三个王国。最更为不幸的是,
有人甚至对他的儿子是否他生这一点也表示怀疑。这个儿子企图重登祖先王
位,但结果却使其朋党在刽子手的刀下丧生。读者已经看到,查理—爱德华
亲王白白集他祖父的德行和外祖父、波兰国王约翰·索别斯基的勇气于一身,
立下战功,但却遭到最难想象的不幸。如果世间有甚么事物能为那些相信万
事万物都无法逃脱某种命运的人辩解的话,那么,三百多年中,斯图亚特家
族所遭到的这一系列不幸就正是这种事物。
———————– 页面 100———————–
第十六章
从威廉三世入侵英格兰、苏格兰和
爱尔兰到1697年这段时期欧洲大陆发生的
事件 帕拉蒂纳的新战火 卡蒂纳
和卢森堡元帅的胜利,等等
我虽然不愿中断英国的事态发展这条线索,但是仍然要回过头来叙述一
下欧洲大陆发生的事件。
法国国王一方面这样建立一支任何国家都无法超过的海上力量,另一方
面又必须和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西班牙、两个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
(在一个元首治理下,两国就显得更加可怕),萨伏依以及差不多整个意大
利作战。从前,这些敌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譬如英国或西班牙,就足以蹂
躏法国。这时它们合在一起,也无法伤害这个国家。这场战争期间,路易十
四几乎自始至终拥有兵团五个,有时甚至六个,从不少于四个。法国驻德国
和佛兰德尔境内的军队不只一次多达十万。当时边境要塞并未平毁。法国国
王拥有军队四十五万,其中包括海军。土耳其帝国虽然在欧、亚、非三洲势
力强大,但从来没有这样多军队。罗马帝国的军队也从来没有超过此数,而
且从来没有同时进行这样多战争。责难路易十四树敌太多的人,对他采取很
多措施进行自卫,甚至能事先防范,十分钦佩。
路易十四的敌人还没有完全公开表态,也没有全体联合一致。奥伦治亲

王还没有离开特塞尔岛,去驱赶他那做国王的岳父,法国这时已经陈兵荷兰
边境和莱茵河上。 (1688年9月22日)法国国王已经派遣他的王储儿子率
领十万大军开赴德国。这位王太子被人称为殿下,习性温和,举止谦恭,他
的一切似乎都得自母亲。他当时二十七岁。这是他以自己的性格确保不会滥
用指挥权之后,第一次被委以指挥重任。他出发时,国王公开对他说:“儿
子,我派你去指挥我的军队,是使你有机会发挥你的才干。让整个欧洲看看
你的才能吧!以便我一旦死去,人们看不出国王已经死了。”这个王太子有
一个指挥作战的特别委员会,他本人似乎仅仅是国王挑选的将领之一。他父
亲写信给他说:“致我的儿子王储、我的副将、我的驻德部队司令。”一切
都已准备就绪,布署完毕,以便路易十四的儿子以他的名字和他的亲征来作
出贡献,而不致蒙受任何耻辱。迪拉斯元帅是这支军队真正的统帅。布弗勒
尔在莱茵河这边有一支军队。于米埃尔元帅在朝科隆方向有一支军队监视敌
人。海德尔堡和美因茨都被攻占。对菲利浦斯堡的包围已经开始。这一军事
行动始终是法国对德作战必需采取的先决步骤。沃邦指挥这次围城。所有不
属他职权范围的细节则由当时任副将的卡蒂纳处理。卡蒂纳是个无所不能,
无职不能担任的人物。王太子在挖好攻城壕后六天到达。他模仿父亲,根据
需要,尽量置身险境,但却从不轻率鲁莽,对人和蔼可亲,对士兵慷慨大度。
法国国王因有这样一个模仿他,但不超过他,使自身受人爱戴,但不为父亲
所惧怕的儿子,而感到真正高兴。
菲利浦斯堡在十九天内攻克;曼海姆于三天内占领(1688年 11月11
日);弗兰肯塔尔于两天内攻占;斯皮尔、特里尔、沃尔姆斯和奥彭海姆等
地,一俟法军兵临城下,就开门投降 (1688年11月15日)。
① 特塞尔岛 (Texel),属尼德兰,以产羊著称。——译者
———————– 页面 101———————–
法国国王早已下定决心,一俟这些城市攻克,就使帕拉蒂纳变得荒无人
烟。他的主要意图是使敌人无法在这一地区生存,而不是向帕拉蒂纳选侯报
复。这位选侯除了和德国的其余部分结盟反对法国,尽其义务之外,并没有
其他罪过。(1698年2月)路易十四下令把该地全部化为灰烬。这道命令由
卢瓦签署下达军中。法国将领对这道命令只能服从,于是在严冬时节,向这
些繁荣兴旺、精心修缮的城市的市民、村民以及五十多座城堡的主人发出通
知:他们必须离开自己的住宅,这些住宅将用铁和火加以摧毁。于是,男女
老幼匆匆离家。一部分人流落田野,另一部分人逃往邻国。这时,始终执行
严酷军令、从不执行宽大命令的士兵则烧杀抢掠,肆意妄为。烧杀从选侯们
的居住地曼海姆和海德尔堡开始。他们的豪华邸宅和公民的房屋同样被付之
一炬。贪婪的士兵把他们的坟墓挖开,以为可以从中找到金银财宝。他们的
骨灰被抛洒扬散。这是路易十四在位时期,这个美丽的地方第二次惨遭蹂躏。
蒂雷纳曾经用来焚毁帕拉蒂纳两座城市和二十座村庄的烈火,与这场大火相
比,只不过是星星之火而已。欧洲对这些暴行深恶痛绝。奉命纵火的军官对
充当这些冷酷残忍的行动的工具深感可耻。人们把这些罪责推给卢瓦侯爵,
因为长期执政产生的冷酷无情使他变得毫无人性。这些的确是他的主张,但
路易十四有权不予采纳。法国国王如果目睹这一烧杀景象,也会躬亲扑灭火
焰。他在凡尔赛宫的高墙深院之内,在舒适逸乐之中签署命令,摧毁整整一
个地区,因为他在这道命令中只看到自己的权力和不幸的战争给他的特权。
如果更靠近战场,他只会看到恐怖。到那时为止,那些钦佩他同时又谴责他
的野心的民族于是抗议他的冷酷,甚至谴责他的政策,因为如果敌人深入他
所属各邦,正如他深入敌境一样,他们也会把他的城市化为灰烬。
应该担心这种危险:路易十四以十万大军保卫国境,这使德国也作出同
样努力。这个国家人口比法国稠密,兵源比法国丰足。军队的召募、集结和
支付军饷比较困难。这些军队投入战斗较晚,但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这
使他们在战斗结束时,和法军在战斗开始时同样令人胆寒。这些军队由洛林
公爵查理五世指挥。这位诸侯因所属邦土被路易十四夺走,不能返回故国,
他曾为德意志皇帝把德意志帝国保存下来,使德意志皇帝战胜土耳其人和匈
牙利人。他和勃兰登堡选侯抵消了法国国王的好运。他收复波恩和美茵茨。
这两个城市设防很差,但防守的方式却被认为堪称要塞防御的楷模。波恩在
指挥守城的阿斯费尔德男爵于某次总攻击中受伤身死之后,经过三个半月的
包围才开门投降(1689年10月12日)。
后来晋升为法国元帅的于克塞勒侯爵是最英明、最有远见的人物之一。
他为保卫美茵茨进行了十分周密精细的布署,因此卫戍部队虽然长时守备,
几乎并不感到疲劳。他除了对内部密切注意之外,还进行了二十一次对外出
击,杀死敌军五千余人。他甚至还在大白天出击两次。但是,七周以后,该
城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投降。这次保卫战由于本身的意义,并且还由于公众对
它的评价,应该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巴黎是座懒汉充斥的大城。这些懒汉
企图对什么都妄以评论。他们耳舌极多,眼目极少,把于克塞勒看成是个懦
弱无能、没有头脑的人。这个全体优秀军官一致正确称赞的人从战场归来,
在剧院里观看喜剧演出时却受到公众嘲骂。人们向他喊叫:“美茵茨。”为
此,他不得不退休隐居,此举意味着,他和明智有识之士对这样一个拙于估
价功劳,然而却妄图取得其赞美的民族不无蔑视之意。
(1689年6月)几乎与此同时,于米埃尔元帅在荷兰的桑布尔河畔的瓦
———————– 页面 102———————–
尔库尔被瓦尔德克打败。这次挫败虽有损他的声誉,对法国军队却并未造成
多大损失。卢瓦是于米埃尔的保护者和朋友,但也不得不解除他的兵权。必
须找人替换他。
国王不顾首相反对,挑选了卢森堡元帅。后者同蒂雷纳过去一样,也遭
到首相嫉恨。国王对他说:“我答应你,我要设法使卢瓦行为端正。我要迫
使他为了我的利益,而抛弃对你的仇恨。你有信直接写给我,不要由他转交。”
卢森堡因此在佛兰德尔指挥战斗;卡蒂纳则在意大利担任同一职务。在洛尔
热元帅的指挥下,德国境内的自卫战进行得很好。诺阿伊公爵在加泰罗尼亚
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然而,在卢森堡指挥作战的佛兰德尔和卡蒂纳指挥作
战的意大利却连续取得一系列胜利。这两位将领当时在欧洲最受尊敬。
卢森堡公爵元帅的性格具有他的老师孔代的性格的一些特征:生性热
情、行动敏捷、目光锐利、求知欲旺盛、思路开阔,但不够条理、缜密。他
虽然身材不好、其貌不扬,但却沉湎于与妇女鬼混,始终爱女人,常常得女

人欢心。他具有的英雄品质比他具有的贤哲品质更多 。
卡蒂纳勤奋努力,灵活敏捷,无所不能而又毫不自夸。这种资质和精神

存在于他的心灵之中。他成了一位优秀的将军 。同样,他也会成为卓越的首
相、能干的大法官。他最初是个律师。二十三岁时,因在一场有理的官司中
败诉,而离弃这一职业。他决定投身军伍。他在军中最初是一名掌旗官。1667
年在进攻里尔堡垒的外护墙的战斗中,他在法国国王的眼观目睹之下,采取
了一个需要智勇兼备的行动,引起国王的注意。这是他走运的开始。他不搞
阴谋诡计逐级晋升。稳重的两大障碍是威势和战争,他身处这两大障碍之中
仍能保持冷静沉着。他摆脱一切偏见,但并不故意做作,以致显得对这些偏
见过分蔑视。他对献媚邀宠一窍不通。因此他愈交友结谊,愈为人正直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他既仇视私利,也憎恶排场。他一直到逝世,在各方面都冷
静通达,行事明哲。
卡蒂纳当时在意大利指挥作战。他时刻想到萨伏依公爵维克多—阿梅
代。当时这位公爵是个通达明智、手腕灵活,但却更加背运的诸侯。他浑身
是胆,亲自指挥,象士兵那样不避艰险。在象他那样的国家里,沟渠纵横、
山峦起伏,在这种地形上进行曲折的通道战争,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精通。他
极其警惕,办事井井有条,但,无论作为诸侯,还是作为将领,他都犯过错
误。根据某些人的说法,他和卡蒂纳两军对峙时,军队布署失当,因而铸成
大错 (1690年8月18日)。法国将军利用这一错误,在望得见萨卢斯的地
方和斯塔法尔德修道院附近大获全胜。这一战役就以斯塔法尔德命名。两军
交战,一方死伤惨重,另方几乎毫无伤亡,这就不容置疑地证明:败军处于
一种必然要被制服压倒的地形之中。法国军队仅三百人被杀,而萨伏依公爵
指挥的盟国军队却阵亡达四千人之多,在这次战役之后,除蒙梅利昂外,整
个萨伏依都向法国国王降服。卡蒂纳进入皮埃蒙特(1691年),突破在絮兹
附近筑壕固守的敌人的防线,攻克絮兹、维尔弗朗什、蒙塔尔邦,号称无法
① 见《火刑法庭》第二十六章《轶事》。现在这位元帅通常被军界视为首屈一指的军人,熟谙调动和指挥
大部队作战的艺术。——伏尔泰注
② 从《曼特农夫人书信集》可以看出,曼特农夫人并不喜欢卡蒂纳元帅。她并不希望从他那里有所得。她
把他的谦虚称作骄傲。看来,这位夫人对事务的一知半解以及她糟糕的选择,后来都促使法国遭受苦难。
——伏尔泰注。
———————– 页面 103———————–
攻克的尼斯、韦伊拉尼、卡尔马尼奥尔,最后返回蒙梅利昂。他顽强地包围
这座城市,并得以占领。
他取得累累战果之后,政府裁减了他率领的军队。这时萨伏依公爵却扩
大自己的部队。卡蒂纳因此反而不如败敌强大,长期处于守势。但他最后获
得增援,便自阿尔卑斯山挥师直下马尔萨伊,在该地取得第二次列阵战役的
胜利 (1693年10月4日)。这次胜利因萨伏依的欧仁为参战敌将之一而更
加辉煌。
(1690年6月30日)在法国面向荷兰的另一端,卢森堡元帅在弗勒吕
战役中获胜。全体军官一致认为,这一胜利的取得是由于法国将领的才能高
于当时的盟军将领瓦尔德克亲王。这次大捷的标志是:敌军八千人被俘;六
千人被杀;两百面军旗或战旗,以及大炮、辎重被缴获;敌军溃逃。
威廉国王战胜他岳父后,重又渡过大海。这位足智多谋的天才从自身一
次失败中吸取的教益,比法国人从多次胜利中得到的好处还多。他必须运用
计策、谈判等手段来获得军队和金钱,以对抗那个只消说声:“我要”,就
会得到军队和金钱的国王。 (1691年9月19日)他在弗勒吕之役遭到失败
后,使用和法军同样强大的军队来对抗卢森堡元帅。
(1691年4月9日)敌对双方军队都由八万人组成。但这时蒙斯已被卢
森堡元帅包围。威廉国王不相信法国军队已开出宿营地。路易十四前来视察
围城情况。攻城壕的挖掘工程进行九天,敌军还在,他就进入该城,旋又立
即返回凡尔赛,由卢森堡在整个战役中坚决抵抗敌军。这次战役以勒斯战斗
作为终结 (1691年9月19日)。勒斯战斗是个军事奇迹。在这次军事行动
中,国王的御林军和宪兵的二十八个骑兵连打败敌军七十五个骑兵连。
法国国王在包围那慕尔战役中再次出现。那慕尔位于桑布尔河和默斯河
的汇合处,城堡筑于悬崖绝壁之上,因此成为荷兰的强固要塞。国王在八天
之内攻克该城(1692年6月);在二十二天内占领所有城堡。这时卢森堡公
爵正在阻拦威廉国王率领八万大军渡梅埃涅河,前来解除那慕尔之围。路易
十四取得这次胜利后,又返回凡尔赛,仍由卢森堡抗击全部敌军。因作战双
方施展谋略和作战英勇而著名于世的施泰因刻尔克战役就在当时进行。法国
将领派到威廉国王身边的一名间谍遭到破获。这名间谍处决之前,被迫向卢
森堡元帅写了一份假情报。卢森堡根据这份情报,采取了一些他理应采取的
措施,但他因此必然被人打垮。拂晓,他的军队正在沉睡,突然,一个旅已
被敌军击溃。而这位元帅几乎还不知道。如果不是行动神速敏捷,英勇奋战,
一切都会丧失殆尽。
仅仅具有卓越的将才还不能免遭击溃。还必须拥有能征惯战、能重新集
结再战的军队;以及精明能干的将领,这种将领既能排除混乱,重振颓局,
又有这样做的坚强意志。因为如果一个高级军官企图利用混乱之机,使他的
将军遭到挫败,他可以轻易做到这点,而不致累及自己。
(1692年8月3日)卢森堡患病。在正需要重新奋发,振作再战的时刻,
这一情况十分险恶不祥。面临的危难使他力量恢复。这时要不被敌方打垮,
必须出现奇迹。他创造了这一奇迹。改换阵地、使他那支已无战场可以施展
威力的军队得到战场,整顿陷于一片混乱的右翼,三次重新集合部队、三次
率领御林军冲锋,这一切都在不到两小时之内完成。奥尔良公爵菲利浦(当
时是夏特尔公爵、后来是王国摄政、法国国王的孙子)当时不到十五岁,正
在卢森堡元帅军中。这位公爵对决定战役胜负无能为力。但是,一个还是孩
———————– 页面 104———————–
子的法国国王的孙子和御林军一齐冲锋陷阵,作战受伤仍继续战斗,这已经
很足以激励士气。
大孔代的一个孙子,一个侄孙同在卢森堡军中担任副将职务。一个是路
易·德·波旁,被人称为公爵大人;另一个是孔蒂亲王弗朗索瓦—路易。两
人的勇气、才智、野心、声誉都不相上下。公爵大人的性格更加严肃,品质
可能更加笃实,而孔蒂亲王的性格却更加突出。公众齐声要求他们执掌兵权,
负责指挥。他们也热望获得这种荣誉,但是却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因为路易
十四既知道他们的才能,也了解他们的野心。孔代亲王曾经同他作战,这一
点他始终牢记心中。
孔蒂亲王第一个排拨混乱,重振颓局,重新集合几个旅,并命令另几个
旅前进。公爵大人,并不需任何竞争精神推动,也同样行动。亨利四世的孙
子旺多姆公爵也是这支军队中的副将。他从十二岁起,就在军中服役。当时,
他虽然年已四十,但还没有担任过总司令的职务。他的兄弟是修道院院长,
跟随在他左右。
所有这些亲王必须率领国王御林军和舒瓦瑟尔公爵一道,驱逐一支守卫
着一个有利地形的哨所的英国军队,这一哨所的得失为战役胜负所系。法国
国王的御林军和英国军队都是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这场屠杀规模很大。这
群亲王和年轻贵族同将军并肩作战,法国人在他们的鼓舞下取得了最后胜
利。香巴尼团击溃威廉国王的英国卫队。英国人既被打败,其余的部队也不
得不屈服。
后来成为法国元帅的布弗勒尔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率领龙骑兵,从几里以
外奔赴战场,使法军大获全胜。
威廉国王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七千人左右。他撤退同进攻一样,有条不紊。
他屡战屡败,但始终令人生畏。战场还在他控制之下。因全体年轻王侯和王
国中最朝气蓬勃的贵族子弟用命而取得的胜利,在宫廷、巴黎和外省都产生
了任何捷报所没有产生过的影响。
公爵大人、孔蒂亲王、旺多姆先生和他们的朋友凯旋归来,群众夹道欢
呼,欣喜若狂。妇女们急于吸引他们的目光。男人们费了不少劲,花了不少
功夫去穿戴花边领结。在这之前,王侯们仓促着装,开赴前线参加战斗,领
带结得十分马虎。妇女们身上的饰物就是根据这种式样制作的,被人称为施
泰因刻尔克。所有新制首饰都是施泰因刻尔克式的。大家向参加这次战役的
一个青年投以热情的目光。群众到处把王侯们团团围住。这些王侯由于在宫
廷受到的宠信与他们的荣誉颇不相称,因而更加受人爱戴。
法国在这一战役中失去了在德国作战阵亡的那位英雄的侄儿,年轻的蒂
雷纳亲王。他已经显示得很有出息,堪与他伯父媲美。他的风度和他的才智,
使城市、宫廷、军队都对他十分珍爱。
卢森堡将军向国王汇报这次令人难忘的战役时,认为不值得告诉国王,
他受到敌军进攻时,正在病中。
同样这位将军率领同样这些王侯,以及同样这些在施泰因刻尔克遭到突
然进攻,但却取得胜利的军队开赴前线,进行下一战役。他们行军七里,在
内尔温德追上威廉国王,对他进行突然袭击。内尔温德是盖特河畔的一个村
子,离布鲁塞尔只不过几里之遥。威廉在夜间还来得及筑壕固守,并进行战
斗部署。法军拂晓时对他发起攻击(1693年7月29日)。威廉当时正率领
———————– 页面 105———————–

鲁维尼团队作战。构成这个团队的法国贵族全部都因南特敕令 的不幸废除和
龙骑兵的屠杀而被迫背乡离井,憎恨祖国。他们要在自己的祖国身上报耶稣

会教士拉谢兹搞阴谋诡计和卢瓦残酷屠杀之仇。威廉有这样一支斗志昂扬的
队伍由他指挥,一开始就把出现在他面前同他对抗的骑兵队打垮。但是,他
的坐骑被杀,自己也被打翻在地。他站起身来,继续竭力顽强战斗。
卢森堡两次执剑进入内尔温德村。维勒鲁瓦公爵跃入敌军防御工事。村
子两度易手,失而复得。
这个夏尔特尔公爵菲利浦,还是在内尔温德这个地方表现出不愧为亨利
四世的孙子。他三次率领龙骑兵冲锋陷阵。这支队伍被击退,他在一块洼地
里,周围全是死伤的人马。敌军一支骑兵队向他冲来,喝令他投降。他被人
抓住,仍然孤身自卫,打伤扣押他的敌军军官,并得以逃脱。这时他原来率
领的士兵又向他飞奔而去,解了他的围。被人称为公爵大人的孔代亲王和他
的竞争者孔蒂亲王两人,曾经在施泰因刻尔克战役中表现突出,引人注目,
在内尔温德一战中,为了他们的生命和荣誉,同样英勇奋战。他们被迫亲手
杀敌。自从炮火在战斗中决定一切以来,这种事今天在将官中几乎从来没有
发生过。
卢森堡元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引人注目,更加不顾个人安危。敌人向
他射击时,他的儿子蒙莫朗西公爵冲到他前面,中了射向父亲的子弹。最后
卢森堡将军和亲王们第三次攻占村庄,打赢这场战斗。
别的作战日子很少比这天伤亡更加惨重。近两万人被杀。盟国方面死一

万二千;法国方面死八千。就是在这种时机,据说必须多唱De profundis,
少唱Te Deum。②
如果有甚么东西能够使人在悲惨的战争暴行中得到安慰的话,那就是在
蒂尔勒蒙受伤被俘的萨尔姆伯爵所说的那句话。卢森堡元帅给予他精心护
理。这位亲王对他说:“你们是多么了不起的民族啊!战斗中没有比你们更
加可怕的敌人。胜利后没有比你们更加慷慨的朋友。”
所有这些战役带来巨大的荣誉,但很少带来巨大的好处。盟军虽在弗勒
吕、施泰因刻尔克、内尔温德等地受挫,但并未被彻底打垮。廉威国王始终
撤退得很漂亮。每次战役结束半月之后,还必须对他发动另外一次,以便夺
取胜利。巴黎的大天主教堂里挂满敌军的战旗。孔蒂亲王称卢森堡元帅为巴

黎圣母院里的挂毯人 。人们只谈论胜利。路易十四过去不战而胜,夺取了荷
兰、佛兰德尔的一半、弗朗什—孔泰的全部。现在他竭尽全力,浴血奋战,
夺得以惨重伤亡换来的胜利之后,仍然不能动摇联省,甚至无法包围布鲁塞
尔。
(1692年9月1日—2日)洛尔热元帅也在施皮尔巴赫附近打了一场大
胜仗。他甚至生俘老符腾堡公爵,深入公爵领地。但是入侵获胜后,又被迫
① 南特敕令于1598 年由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它有利于新教徒。1685 年路易十四颁令废止,引起大批
卡尔文教徒出逃法国。——译者
② 拉谢兹 (1624—1709),路易十四的听忏悔神甫,曾促使废除南特敕令。——译者
① Deprofundis 拉丁文,为忏悔诗之一,其开头第一句大意为:“主啊,我从地下深处呼唤你。”——译者
② TeDeum 拉丁文,为早期基督教赞美诗之一,其开头第一句大意为:“主啊,我们礼赞你”。——译者
① 因为巴黎圣母院里展览的敌军军旗都是卢森堡元帅所缴获,故孔蒂亲王称之为“圣母院里的挂毯人”
(tapissier de Notre-Dame )。——译者
———————– 页面 106———————–

撤出。殿下再度占领并洗劫被敌军收复的海德尔堡。以后,他不得不采取守
势对付德意志帝国军队。
卡蒂纳元帅在取得斯塔法尔德战役的胜利和征服萨伏依之后,并不能保
证多菲内免遭同一个萨伏依公爵的入侵,也不能在马尔萨伊得胜之后拯救卡
萨尔这个重镇。
诺阿耶元帅也在西班牙的泰尔河岸取得一次战役的胜利(1694年5月27
日)。他攻占吉罗纳和几个小要塞。但是他兵力单薄,因此在获胜之后,被
迫在巴塞罗那城下后撤。所向披靡的法国人,因胜利而遭到削弱,而与他们
作战的盟国却始终是条死而复苏的七头凶龙。征募军队在法国开始发生困
难。筹集军费更加不容易。这个季节的凛冽气候,冻毁这时地里的庄稼,引
起饥馑。人们在一片赞美诗声和欢庆声中死于贫困。这种自信心和优越感—
—法国军队的灵魂——已经略有衰减。路易十四不再统率军队。卢瓦已经去
世(1691年7月16日)。百姓对他的儿子巴尔伯齐厄极为不满。最后,卢
森堡元帅终于去世,士兵在其指挥下曾经具有必胜的信念。他的死似乎中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