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

路易十四时代

(2)

于十六世纪末,死于1652 年),德意志帝国将军。盖布里昂 (1602—1643),法国元帅。阿尔古尔伯爵
(1601—1666),法国将军。——译者
③ 奥克赞斯蒂恩 (1583—1654),瑞典首相。奥利瓦莱斯(1587—1645),西班牙大臣。——译者
① 1552 年,德法作战,卡尔五世以大军围攻被法国占领的梅斯城。——译者
———————– 页面 18———————–
1635年,他曾经派遣一名正式传令官到布鲁塞尔向西班牙宣战。

读者知道,教士统率军队,当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西班牙的太子红
衣主教、萨伏依的红衣主教、黎世留、拉瓦莱特、波尔多大主教苏尔迪和西

班牙骑兵统领泰奥多尔·特里维尔斯红衣主教等人 ,都曾披挂上阵,亲自作
战。一位芒德的主教曾屡任后勤官。历届教皇有时以逐出教门的惩罚来对好
战的教士进行威吓。教皇乌尔班八世对法国十分恼火,曾经告知拉瓦莱特红
衣主教,如果他不离开军队,就褫夺他红衣主教的职位。但是教皇和法国言
归于好之后,却对这位大主教恩宠备至。
使节和教士同为和平使者。但他们对在自己驻节的盟国的军队中任职却

毫无异议。法国驻荷兰特使夏尔纳塞 1637年曾在荷兰统率一个团。后来,

德斯特拉德大使 甚至是荷兰军队的一位上校。
法国当时能随时出动的步兵实际上总共只有八万人左右。法国海军久已

消亡,黎世留红衣主教曾使之略加恢复,但在马扎然统治下,它又复败落。
路易十三的普通税收只有四千五百万利弗。按当时的货币价值,大约一马克③
只值二十六利弗。所以,这四千五百万利弗约等于今天八千五百万利弗。因
为今天铸成硬币的银马克的任意价格已经上升到四十九又二分之一利弗,纯
银更已达到五十四利弗十六苏。不论考虑到公共利益,还是考虑到公理,这
个价码都决不应该改动。
目前商业遍布各地,但是那时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王国的治安全被忽
视。这就是国家治理不善的确凿证据。黎世留红衣主教专心致志于树立个人
威势,而这种威势又与国家的威势紧密相连,因此,他已经开始使法国在国
外令人畏惧,但尚未能使法国内部繁荣昌盛。法国国内的通衢大道年久失修,
盗匪经常出没骚扰。巴黎街道狭窄,铺砌马虎,垃圾遍地,令人作呕,窃贼
充斥。高等法院的记录载明,全城夜间巡逻队已减至四十五人,队员薪给微
薄,玩忽职守。
弗朗索瓦二世逝世以来,法国一直或因连年内战,而四分五裂;或因党
争不息,而国无宁日。百姓从来不会温顺而自愿地戴上枷锁。大贵族们自幼
受的教育是搞阴谋诡计。这是当时宫廷里讲究的技术,正如讨好君主是后来
的宫廷技术一样。

这种闹纠纷和闹党派的劣根性从宫廷传到边远小城。连王国的村社也受
其影响。因无法规可循,事事都会引起争吵。甚至在巴黎教区各教堂,也有
人大打出手。各种宗教仪仗队,为了各自的旗幡的荣誉而互相殴斗。巴黎圣
母院的议事司铎经常与神圣教堂的议事司铎厮打。高等法院和审计法院,就
② 这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主教因拥有土地,也算作国王的臣属,和世俗贵族一样有服军役的义务。
——译者
③ 太子红衣主教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之弟费迪南。萨伏依红衣主教即萨伏依公爵维克多·阿梅代一世
之弟莫里斯。拉瓦莱特 (1593—1639),法国人,1621 年任红衣主教。苏尔迪(1593—1645),1624 年任
主教,1628 年参加拉罗歇尔远征。特里维尔斯 (1597—1659),意大利人,1629 年任红衣主教。——译者
④ 夏尔纳塞 (1588—1637),法国外交家。——译者
① 德斯特拉德 (1607—1686),法国元帅和外交家。——译者
② 马扎然(1602—1661),出生于意大利,为路易十三时代及路易十四幼年时代的法国首相。——译者
③ 古时金、银的重量单位,约等于八盎斯。——译者
① 村社是法国最小的行政单位。——译者
———————– 页面 19———————–
在路易十三把王国置于圣母玛丽亚庇护之下那天 (1638年8月15日),为
了居先权在巴黎圣母院聚众斗殴。
几乎王国全部村社都有武装。几乎人人都表现出决斗的狂热。这种陈旧
的野蛮习俗以前曾经得到国王本人准许,因而成了民族特性。它和内、外战
争同样使国家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半受战争骚扰的
二十年内,法国的贵族死于自己同胞之手的,比死于敌人之手的为数更多。
当时如何培植艺术和科学,这里暂时不谈。我国风尚习俗史的这一部分
将在谈及它的章节中加以叙述。这里只指出一点:法兰西民族陷于愚昧无知
之中,那些自以为不是平民百姓的人也不例外。
经常有人请教占星家,并对之深信不疑。从《图院长私史》(Histoire
duprédisentdeThou)起,那个时代所有的回忆录都充满预言。严峻的絮利公

爵也郑重其事地引证有关亨利四世的预言。这种轻信盲从是愚昧无知最确切
的标志,它在当时是这样盛行,以致在路易十四诞生的时刻,一位占星家还
被小心翼翼藏在母后奥地利的安娜的房间附近。
说来令人难于置信,但修道院长维多里奥·西里这位当时学识渊博的作
者却在他的书里载明,路易十三之所以从幼年起就有“公正”的绰号,就是
因为他诞生时,正值“天秤星”照命。
用星相来协助裁判,这种荒谬怪诞的幻想,因人们轻信盲从而流行一时。
这个弱点使人相信妖魔附体和魔法巫术。这些都被视为宗教上的大事。跳神
驱鬼的都是神父。法庭虽然由理应比一般民众头脑清楚,渊博明理的法官组
成,但却整天审理妖巫案件。著名的卢登神父于尔班·格朗迪埃被枢密院一
个委员会判为妖巫,处以火刑。黎世留红衣主教将为此事永远受到谴责。他
和法官们竟然轻信盲从,以为卢登真有妖魔;竟然野蛮残酷到让一个无辜者

在火中丧命,人们对此万分愤慨。昂克尔元帅夫人被判为女巫,在格雷弗广
场被处以火刑。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回忆此事,还会感到震惊。
在夏特莱法庭的档案中还可看到一桩1610年开始受理的案件:一个灵巧
的养马人把马训练得能表演各种马戏,情况和现在集市上卖艺的差不多一
样。控告人要求把养马人和马一起烧死。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路易十四登位以前的时代风尚和精神面貌。
国家各个阶层这样愚昧无知,影响所及,使最正直的人也染上迷信的恶
习。这种习惯使宗教声名狼藉。加尔文派教徒混淆了天主教徒合理的宗教信
仰和对这种信仰的滥用,因而对我们的教会更加恨之入骨。他们用严冷的态
度和残酷的风尚——这种几乎所有改革派的共同特点,来反对我国民间往往
有淫行荡举充斥其中的迷信行为。派性就这样使法国四分五裂,堕落败坏。
今天使这个国家名传遐迩,和蔼可亲的优雅的社交风习,当时还不为人所知。
没有一个地方博学多才之士可以济济一堂,交流学问。根本没有学院和正规
剧场。总而言之,那时的风俗、法律、艺术、社会、宗教、和平与战争,同
后来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的这个时代相比,都迥然不同。
② 絮利公爵 (1559—1641)亨利四世的大臣。——译者
① 昂克尔元帅夫人,即康契尼夫人雷奥诺·加里盖,路易十三王后的女侍,与其夫共谋煽动贵族叛乱,被
视为女巫处死。——译者
———————– 页面 20———————–
第三章
路易十四的幼年时代——在大孔代 (当时
的昂吉安公爵)麾下的法军取得的胜利
黎世留红衣主教和路易十三刚刚去世。前者既受人钦佩,也被人憎恨;
后者则已被人遗忘。法国人在首相和国王死后极度忧虑不安,一听见政府这
个名称就反感厌恶,对国王毫不尊敬。路易十三临终下诏设立摄政会议。这
位君主生前被人抗命不从,以为自己死后臣民会对他遵旨从命。他的遗孀奥
地利的安娜在夫王死后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通过巴黎高等法院作出决定,
废弃丈夫的遗愿。巴黎高等法院这个机构长期和宫廷分庭抗礼。路易十三在
位时,它几乎毫无谏疏的自由可言。它这次撤销国王遗嘱轻而易举,就和判
决普通百姓的案件一样。奥地利的安娜向高等法院提出,要求进行无限期摄

政,因为亨利四世逝世后,玛丽·德·美第奇 也曾经利用这同一法院。玛
丽·德·美第奇首开这个先例,原因为:任何其他途径都漫长而不可靠;高
等法院陷入御林军重围之中,无法对她违旨抗命;勋贵重臣们向高等法院宣
布的一项决定,似乎能确保一项无可争议的权利。
因此,当时对法国人说来,这种交由母后摄政的惯例,好象是一条同剥
夺妇女登基的权利的法律同样具有根本性质的法律。由于巴黎高等法院曾经
两度就这一问题作出决定,即曾经单独作出决定,宣布母后拥有这种权利,
所以这个机构显得的确已经授予母后摄政大权。高等法院自视为国王的监护
人,这倒也有几分真实可信。每个法官则自认为享有一部分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王的年轻叔父奥尔良公爵加斯东,由于高等法院作出的上述废弃国王遗愿
的决定,在专制摄政女王统治下徒有代理国王的虚名。
奥地利的安娜首先被迫对其爱弟西班牙国王菲利浦四世继续作战。这场
战争的根由很难确切说明。法国对西班牙并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甚至连理
应成为法国国王产业的纳瓦尔,法国也没有要求收回。1635年以来,战争就
连绵不绝,其原因是黎世留愿意这样。他似乎愿意这样,以便使自己成为法
国不可缺少的人物。他曾经与瑞典,与萨克森—魏玛的贝尔纳德公爵结盟,
反对德意志皇帝。贝尔纳德公爵是意大利人称之为Condottieri(雇佣兵
队长)的将军,意即出卖所统率的军队的将军之一。黎世留还进攻在我们通
常称为佛兰德尔的十省之内的奥地利—西班牙支系。他和我们当时的同盟者
荷兰人瓜分了这个佛兰德尔,但这个地区根本没有被征服。
最激烈的战斗在佛兰德尔境内进行。西班牙军队两万六千人由一个名叫
唐·弗朗西斯科·德·梅略的久经沙场的老将率领,开出埃诺的边界,抵达
香巴尼边境,对该地大肆蹂躏。他们进攻罗克鲁瓦,以为马上就可以象八年
前一样,深入法国境内,兵临巴黎城下。路易十三已死,新王幼弱,这个情
况使西班牙人希望倍增。当他们发现同他们对抗的敌方军队数量居于劣势,
而且由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率领时,他们的胜利希望进而化为必胜的信念。
这个受西班牙人轻视和毫无实战经验的青年是路易·德·波旁。他当时
是昂吉安公爵,从那以后则以大孔代之名蜚声于世。伟大的将帅大都循序渐
进,逐步成长,而这位王侯却主为将才。作战艺术在他身上仿佛与生俱来。
① 玛丽·德·美第奇 (1573—1642)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600 年嫁给法国国王亨利第四。——译者
① 加斯东 (1608—1660),曾参与反黎世留及马扎然的活动。——译者
———————– 页面 21———————–

全欧洲只有他和瑞典人托尔斯唐松 二十岁时就具有无需经验就能率军作战
的天才。
昂吉安公爵获悉路易十三驾崩,同时又奉命不得轻举妄动,冒险出战。
奥斯皮培尔元帅奉派为公爵出谋划策,并予以引导。元帅为人审慎周到,有
利于执行这些怯懦的命令。公爵对元帅和宫廷都不信任,只把自己的意图秘
密告诉他部下一个值得他征求意见的准将加西翁。他们迫使元帅承认战斗势
在必行。
(1643年5月19日)人们发现这位王侯在战斗前夕诸事处理完毕之后,
便倒床酣睡,以致需人唤醒出战。关于亚历山大也有同样传说。年轻人因为
布署如此事关重大的一天的战斗之后,精疲力竭,倒床熟睡,是很自然的。
战争的天才指挥若定,因而行事镇定,身心安宁,足能入睡,也是很自然的。
这位公爵取得胜利,是依靠本身的能力;依靠他那既能认清危险,又能看到
办法的目光;依靠他那适时把自己引向任何地点,但又丝毫不乱的机灵敏捷。
是他率领骑兵向迄今所向无敌的西班牙步兵发起进攻。这支步兵强大和密集
程度都与受到高度评价的古代重甲长枪军不相上下。这支步兵还以后者所没
有的灵巧展开队形,使位于它正中的十八门大炮得以进行齐射。公爵包围了
这支步兵并向它发起三次进攻。他甫一获胜,就制止屠杀。西班牙军官纷纷
扑倒在他膝下,寻求庇护,以免死于胜利的法国士兵的狂怒之下。昂吉安公
爵先前为打败这些人,现在又为宽免这些人,同样煞费苦心。
指挥这支西班牙步兵的老菲恩特斯伯爵在战斗中阵亡,遍体鳞伤。孔代
得知这事,说他自己假如没有打赢这一仗,倒愿意象老伯爵那样战死。
欧洲人过去尊重西班牙军队,现在改而尊敬法国军队。一百年以来,法

国军队从来没有打过这样著名的胜仗。因为马里尼昂的浴血战斗日,与其说
是弗朗索瓦一世在对瑞士人进行的战斗中赢取的,不如说是争到的。参加这
② ③ ④
次战争的,既有德国黑军团 ,也有法国军队。帕维亚和圣康坦 战役进行时
期,对法国的声誉说来是,生死攸关时期。亨利四世不幸只对自己的国家取
得一些值得纪念的胜利。路易十三在位时,盖布里昂元帅虽然获得一些小胜,
但是总是被失败抵消。这个时期,只有古斯塔夫—阿道夫进行了几次震撼各
国,被人永远铭记在心的大战役。
进行罗克鲁瓦战役的这一天成了法国和孔代的光荣时期。孔代善于战胜
敌人和扩大战果。他致宫廷的几封信,推动宫廷作出包围蒂翁维尔的决策。
这一军事行动,黎世留红衣主教过去不敢轻易冒险采取。孔代的信使从京城
返回前线时,这次远征已经一切准备就绪。

孔代亲王穿越敌境,骗过贝克将军 的耳目,最后攻占蒂翁维尔(1643
年8月8日)。他从该城疾进,包围西尔克,并加占领。他迫使德国人重渡
① 瑞典元帅托尔斯唐松 (1603—1651),三十年战争中曾在布雷唐弗尔德及让科维茨两战役中大获全胜。
——译者
① 地名,位于意大利米兰之东南。1515 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曾在此战败瑞士人。——译者
② 十五——十六世纪法国雇佣的德国步兵。——译者
③ 城市名,位于意大利伦巴第。1525 年2 月24 日,西班牙军队在此战败法军,并生俘弗朗索瓦一世。—
—译者
④ 地名,位于法国,滨索姆河。1557 年西班牙军队曾攻陷此城。——译者
① 当时为西班牙效劳,1648 年阵亡于阿拉斯。——译者
———————– 页面 22———————–
莱茵东岸,并紧紧尾随其后渡过该河。他迅速弥补了盖布里昂元帅死后法军
在这一边境地区遭受的损失和挫败。他发现弗里堡已被敌军抢先占领,城下
有梅西将军率领的一支军队驻守,人数比他的军队还多。当时孔代麾下有两

名法国元帅。一名是格拉蒙 ,另一名是蒂雷纳。后者曾经在皮埃蒙抗击西班
牙人,为国效劳,战功卓著,仅仅几个月以前才晋升为元帅。他那时就为他
后来享有的盛誉奠定了基础。孔代亲王同两员大将向构筑在两个高地之上的
梅西的营地发起进攻(1644年8月31日)。战斗三次复起,每次日期不同。
据说昂吉安公爵把他的元帅权杖投掷到敌军防御工事中,为了拾起权杖,手
执利剑率领孔蒂指挥的团队向敌阵进攻,或许只有能这样大胆行动的人才能
率领部队进行这样艰巨的进攻。这次弗里堡告捷是这位亲王的第二次胜利。
这次战役与其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毋宁说造成大量伤亡。四天以后,梅西匆
匆撤离。菲利浦斯堡和美因茨两城投降是这次胜利的证据和成果。
昂吉安公爵返回巴黎,受到百姓热烈欢迎。他请求朝廷颁赏。他把军队
交给蒂雷纳亲王元帅指挥。但是后者虽然颇有才能,却在马里昂达尔受挫
(1645年4月)。昂吉安公爵驰返军中,重任统帅。他指挥蒂雷纳,并弥补
了后者作战受挫造成的损失,这对他说来是荣上加荣。他向屯兵诺德林根平
原的梅西发起进攻,大获全胜(1645年8月4日)。格拉蒙元帅在该地被俘。
但梅西麾下的格伦将军也被法军俘虏。梅西本人阵亡。这位被视为伟大统帅
之一的将军埋骨于战场附近。他的墓碑上刻有:STA,VIATOR;HER-OEM CALCAS
(止步,旅行者。你践踏了一个英雄。)。这一战役使孔代的荣誉达到顶点,
也使蒂雷纳享有盛名。后者大力襄助前者取得胜利,万分荣幸,但也可能因
这次胜利而深感屈辱。可能他从来没有比为这个人效劳时更加伟大,而这个
人此后却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和手下败将。
昂吉安公爵的名字使其他名字尽皆相形见绌,黯然无光。(1646年 10
月7日)他率军在西班牙军队的睽睽目光之下包围敦刻尔克,并第一个使这
个要塞落入法国手中。
他频频获胜,尽力报国,但得自宫廷的却是猜疑多而奖赏少。内阁对他
的恐惧和敌人怕他不相上下。他被调离他获得胜利和光荣的战场,奉派率领
一支质量低劣,薪饷微薄的军队前往加泰罗尼亚。他包围莱里达后,又被迫
撤围(1647年)。他因叫人在士兵挖掘战壕时用提琴伴奏,在几本书中被指
责为自吹自擂。人们不知道这是西班牙的习俗。
不久,局势不稳,宫廷被迫把孔代召回佛兰德尔。德意志皇帝费迪南三
世的兄弟利奥波德大公当时正在包围阿图瓦的朗斯。孔代返回在他指挥之下
曾经百战百胜的军队后,径向大公发起进攻。这是他第三次以劣势兵力作战。
他向士兵们说:“朋友们,记住罗克鲁瓦、弗里堡和诺德林根。”
(1648年8月10日)孔代亲自赎回格拉蒙元帅,后者率领左翼后撤。
他俘虏贝克将军。利奥波德大公和富恩萨尔达涅伯爵几乎未能逃脱。组成他
们指挥的这支军队的德意志帝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土崩瓦溃,丢失军旗百余
面、大炮三十八门,这在当时十分可观。此外还有五千人被俘,三千人被杀。
其余的官兵则临阵脱逃。利奥波德大公手下不再剩有一兵一卒。
真正想求知的人可以看到,自从法国建立君主政体以来,法国人还没有
连续打赢这样多战役,由于指挥卓越和作战英勇,而打赢这样多如此光荣的
② 格拉蒙 (1604—1678),曾参加三十年战争。1653 年出任国务大臣。——译者
———————– 页面 23———————–
战役。
正当孔代亲王风华正茂,连年获胜之时,正当路易十三的兄弟奥尔良公
爵也以攻占格拉夫利纳(1644年7月)库特雷和马尔迪克(1644年11月)
之举,维护了作为亨利第四的儿子的荣誉和法国国家的荣誉之时,蒂雷纳子
爵也已经攻克兰道,把西班牙人驱逐出特里尔,在该地重新扶立选侯。
(1647年11月)蒂雷纳子爵与瑞典人共同取得拉温根和索默斯豪森战
役的胜利,并迫使巴伐利亚公爵以年近八十之高龄离开所属各邦 (1645年)
阿尔古尔伯爵攻占巴拉盖,击溃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在意大利丢失了波尔托
—隆戈纳 (1646年)。由黎世留着手重建,并且几乎组成法国全部海军的二
十艘军舰和二十艘双桅战船在意大利沿海打败西班牙舰队。
事情还不止于此:法军还已侵入查理四世公爵的领地洛林。这是个尚武
好战,反覆无常,鲁莽冒失,万分不幸的诸侯。他既被法国人夺走邦土,又
为西班牙人所囚禁。法国的盟国在欧洲的南部和北部对强大的奥地利步步进
逼。葡萄牙将军阿尔布克尔克公爵在与西班牙交锋的巴达霍斯战役中获胜
(1644年5月)。托尔斯唐松在塔博尔附近击败德意志帝国军队,大获全胜
(1645年3月)。奥伦治亲王率领荷兰军队长驱直入布拉邦特。
西班牙国王到处受挫,眼见鲁西荣和加泰罗尼亚两地落入法国人手中。
那不勒斯也起而反对西班牙国王,并在不久前宣布忠于吉斯公爵。这位公爵
所属的家族卓越和危险的人物辈出,他是这一家族的某一支系的最后一个王
侯。他虽因毫无成就而被认为只不过是个胆大的冒险者,但至少有过如下的
光荣事迹:在西班牙舰队的桅丛樯林之中,只身驾着一叶孤舟,在只凭自身
英勇之外别无其他救援的情况下,登陆保卫那不勒斯。
奥地利家族这样迭遭不幸,法国人这样屡战屡胜,加上法国的盟友多处
得手,人们目睹此情此景便会认为,维也纳和马德里现在只不过是在等候开
门投降的时机而已;便会认为德意志皇帝和西班牙国王所属各邦已经丧失殆
尽。但是在这光荣的五年,虽然法国只遭到几次挫折,很少获得真正好处,
引起大量流血,却没有引发任何剧烈的变革。如果有什么剧烈变革令人耽心
的话,这是对法国而言。这个国家正在表面繁荣之下濒临毁灭。
———————– 页面 24———————–
第四章 内战
专制的摄政母后奥地利的安娜已经使马扎然红衣主教成为法国和她本人
的主子。马扎然对她的操纵控制,有如一个机敏灵巧的男人操纵控制一个天
生懦弱到必然受人约束,但却又刚强到足以坚持自身选择的女人。

关于那个时期的几部回忆录写道,母后只是当博韦主教波蒂埃 离职时,
才对马扎然予以信任。波蒂埃最初被母后选任为首相。这个主教被描写得庸
碌无能。很有可能他的确如此。也很有可能,母后仅仅把他当成有职无权的
人使用一段时期,以便不要因选用第二个红衣主教,选用一个外国人,而首
先激怒法国人。但是,不应相信,波蒂埃在出任首相的短暂期内,曾经首先
向荷兰人宣布,他们如果想同法国继续结盟,必须改宗天主教。据说,他向
瑞典人也作过同样建议。这件荒诞无稽的事,几乎所有历史家都加以叙述,

因为他们在宫廷的近幸内宠和投石党人的回忆录中读到这件事。在这些或出
于偏激而伪造,或根据民间传闻而记载的回忆录中,含讥带讽的语句实在太
多。幼稚可笑者不应引用。荒谬无稽者不应置信。很可能长期以来,甚至在
路易十三生前,太后内心就已指派马扎然红衣主教担任首相。读了奥地利的
安娜的首席管衣仆人拉波特的回忆录,对于这点就会深信不疑。帝王在宫廷
里的下属对宫廷内幕耳闻目睹,了若指掌。他们知道的事甚至高等法院和党
派的首领都毫无所闻,或只不过有所猜疑而已。
马扎然使用权势起初还有所节制。要描绘某个首相的性格,要说出他内
心多么勇敢,或者多么软弱,要说出他怎样审慎,或者怎样狡黠,必须长期
和他朝夕相处。因此,本书将只谈他的所作所为,而对他的为人行事则不拟
猜测。他开始拥有重权高位时,装出坦直纯朴,其程度和黎世留的矜骄傲慢
一样。最初,他生活十分简朴,不要警卫,出行不讲王家排场,他的前任在
那一方面骄妄自负,他就在那一方面和蔼可亲,甚至柔弱温顺。母后想使她
的摄政政府和她自身都深受宫廷和百姓爱戴,这方面她得到成功。路易十三
的兄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和孔代亲王都拥戴她的政权,而且他们除竞相为国
效劳之外,别无他图。
为了支撑对西班牙和对德意志皇帝的战争,必须征税。亨利四世逝世后,
法国理财不善,其糟糕程度和西班牙、德国相仿。税务管理紊乱不堪,国民
极端愚昧无知,盗匪猖獗之极。但是,当时抢劫的范围还没有扩大到象今天
这样广泛。国家债务比现在轻八倍。不需供养二十万军队,不需支付巨额特
种补助金。不需进行海战。摄政初期,国库收入上升到当时的七千五百万利
弗。如果政府厉行节约,这个数字本已足够。但在1646年和1647年又急需
赈济。当时的财政总监是个锡耶纳地方的农民,名叫帕尔蒂切利·埃梅里,
此人的灵魂比他的出身更加卑贱。他生活奢侈豪华,荒淫无度,激起全国公
愤。他想出一些令人感到既苛繁沉重、又滑稽可笑的生财之道。他设置束薪

稽查员、宣誓干草出售员 、国王酒类拍卖顾问等官职。他大事鬻卖贵族权状。
巴黎市政府的公债当时只上升到近一千一百万法郎。年金收入者的若干按季
① 波蒂埃 (?—1650),1613 年任博韦主教,奥地利的安娜任摄政时任她的指导神父。——译者
② “投石”一词源出当时在巴黎盛行的一种儿童弹弓。“投石党运动”指路易十四幼年时期法国反专制制度
的政治运动(1648—1653)。——译者
① 按当时的规定,从事此类职业的人需要履行宣誓手续。——译者
———————– 页面 25———————–
领取的款项被扣除。入境税增加。设置了若干争议审察官的职位。行政官吏
被克扣的薪津将近三十万埃居。
不难判断,有才智之士如何义愤填膺,群起反对这两个意大利人。这两
个人初来法国时,不名一文,到法国后,损公肥私,大发横财,并能对法国
的有才智之士施加极大影响。巴黎高等法院、争议审察官、其他法庭、年金
收入者群情激愤,聚众闹事。马扎然解除他的亲信埃梅里财政总监之职,并
将其流放到他自己拥有的领地,但是,这样做徒劳无益。公众还对埃梅里其
人在法国拥有田产一事无比愤慨。马扎然虽然这时正在完成缔结蒙斯特条约②
这件大事,大家对他仍十分憎恶。因为,必须看到,这项著名的条约和巴黎
的街垒路障都在1648年同年出现。
巴黎开始为了一点钱进行内战,正如伦敦也曾经为此进行过内战一样。
(1647年)有权核查有关这些税收的法令的巴黎高等法院,对新法令表
示强烈反对。它使用反驳抗辩的手段把政府弄得精疲力竭,因而深得平民百
姓拥护。
最初并没有发动叛乱。有才智之士只是逐渐忿懑激怒和大胆行动。下层

百姓则会象那不勒斯发生的情况一样 ,首先匆忙夺取武器,选出首领。行政
官和政治家行事成熟老练得多。他们开始时,遵守礼节惯例,并且在党派精
神允许的范围内行动。马扎然红衣主教曾经以为对高等法院的法官巧加分化
瓦解,就可防止一切纷争骚乱。殊不知,他们却以刚毅不屈的精神来对付他
机敏灵活的手腕。他克扣所有高等法院法官四年的薪金,而免除他们缴纳鲍

勒税 ,即让他们免付亨利四世在位时鲍勒制定的高等法院法官为确保其职务
的所有权而须交付的那种税,这种克扣并不是对这些法官的权益的损害。他
又为高等法院保留了四年的薪金,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恩赐来解除高等法院的
武装。高等法院蔑视这一恩赐,因为接受这种恩赐会使它受到重自身利益,
轻其他团体利益的指责(1648年)。它仍然作出与其他法院联合的决定。马
扎然的法语发音一向不准。他说这项“良合决定”具有损害性质,并教枢密
院加以撤销。仅仅“良合”这个字就使他成为笑柄。由于人们永远不会向自
己蔑视的人让步,所以高等法院因此事而更加大胆。它公开明确要求撤销所

有被百姓视为横征暴敛者的各监督 的职务;公开要求废除路易十三在位时
期,在没有进行任何正常准备工作的情况下设立的新型行政官吏职务。这既
讨好全国百姓,而又同样激怒宫廷。它根据旧的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如果

在被捕二十四小时内,他的当然法官(juges naturels)未受理其案件,就
不得被投入牢狱。没有什么显得象这样正确。
巴黎高等法院并不到此为止;它发布决定(1648年5月14日),废除
各省监督职位并命令其管辖范围内的国王检察官对各省监督进行审讯。
这样,对政府的仇恨,加上对公共财富的热爱,使宫廷受到一场剧烈变
② 蒙斯特位于德国,和奥斯纳布吕克同属威斯特伐利亚省。1648 年,参加三十年战争的欧洲各国分别在这
两个城市签订条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这项条约,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译者
① 1647 年7 月7 日以马萨尼埃罗为首的叛乱分子在那不勒斯发动暴乱。——译者
② 一种卖官年金,付给此项年金即可世袭国家官职。这个名词由亨利四世的税务大臣鲍勒而来,因当时此
项年金由他经收。这一制度于1790 年废除。——译者
③ 指法国国王派到各省的财政监督,警政监督和司法监督。——译者
① 根据法律,并按案情,指定负责审理被告,当事人的法官。——译者
———————– 页面 26———————–
革的威胁。母后于是作出让步,表示愿意撤销各省监督的职务,仅仅要求给
她留下三个,但遭到拒绝。
(1648年8月20日)骚乱开始时,孔代亲王取得朗斯战役的著名胜利。
这一胜利使他的荣誉达到顶峰。当时才十岁的国王大叫:“高等法院会生气
的。”这些话足以表明,当时宫廷只把巴黎高等法院看成叛乱分子的集合场
所。红衣主教和他的宠信不给予高等法院其他名称。高等法院的拥护者愈对
自己被视为叛乱分子抱怨不满,他们愈益进行抵抗。
母后和红衣主教决定派人捉拿三名最顽固的法官:被称为戴黑丝圆帽的
院长诺维荣·布朗克梅尼尔、诉状审理庭长之一的夏尔东以及前高等法院主

庭教士法官 布鲁塞尔。这三个人并不是党派首领,而是党派首领的工具。夏
尔东才智低下,庸碌无能。他以“我这样说”院长的绰号闻名,因为他发表
意见总是用这句话开始或结束。布鲁塞尔满头白发,仇恨政府,一贯事事大
叫大嚷,与宫廷作对。他除了这些声誉之外,别无其他值得赞许之处。他在
高等法院的同事对他并不尊重,而下层百姓却把他当成偶像崇拜。
红衣主教不趁夜深人静时毫不声张地把他们劫走。相反,他认为,正当
人们中午在巴黎圣母院为朗斯大捷高唱赞美诗时,正当法院的门卫把缴获自
敌军的七十三面军旗带到教堂时,趁机派人逮捕他们,就可以震慑民众。但
王国恰恰因此而被颠覆。夏尔东潜逃。逮捕布朗克梅尼尔倒轻而易举。布鲁
塞尔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的老女仆一个人看见卫队长科曼热把她主人扔进
一辆华丽的四轮马车,就煽动平民百姓。马车被团团围住,砸得稀烂。法国
卫队开来援救司法当局。犯人被押上通往色当的大道。但是布鲁塞尔被抓走
一事远未吓唬住平民,反而激怒了他们,使他们胆壮起来。商店纷纷关闭,
那时设置在主要街道入口处的粗大铁链被拉得紧紧。巴黎城内筑起几道街垒
路障。四十万人高呼:“还我自由,还我布鲁塞尔!”
① ②
很难使雷斯红衣主教、莫特维尔夫人 、塔隆代理检察长和其他很多人
记述的关于这一事件的细节一致起来。然而,所有的人在主要问题上是一致
的。暴乱发生后的当天晚上,太后把驻扎在离巴黎几里远的军队两千人调来

支援宫廷。掌玺大臣塞吉埃 以一名卫队长和几名枪手为先导,前往最高法院
撤销该院的所有决定。据说还要撤销最高法院这个机构。但是,当晚暴乱分
子在以雷斯红衣主教之名著称的巴黎副总主教的家中集会。已经作好一切准
备来武装巴黎全城百姓。平民拦截并掀翻掌玺大臣的四轮马车。他和他女儿
絮利公爵夫人几乎未能逃脱,因为公爵夫人不顾父亲劝阻,一定要伴随他。
掌玺大臣受尽下层民众欺逼侮辱,在一片混乱之中避进吕内公馆(1648年8
月24日)。一位民事案件官员前来把他接上自己的马车,带到罗亚尔宫,由
两连御前卫士和一班宪兵护送。百姓向他们开枪射击,有几个人被杀。絮利
公爵夫人膀臂受伤 (1648年8月26日)。顷刻之间,巴黎城内筑起路障街
垒达两百个之多,而且一直延伸到离罗亚尔官一百步的地方。护送的全体士
兵看见他们几名弟兄倒地,就向后退却,观看市民如何行动。最高法院全体
法官,穿过街垒,集体步行前往母后处所,再次要求释放最高法院被监禁的
② conseiller-clerc,指负有宗教职责的法官。——译者
① 莫特维尔夫人 (1621—1689),为奥地利的安娜王后的侍女及朋友。——译者
② 塔隆 (1625—1694),1665 年任新法兰西首任总督。——译者
③ 塞吉埃 (1588—1672),在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在位时曾任掌玺大臣。——译者
———————– 页面 27———————–
成员。他们遇到路障时,路障放下。母后被迫释放法院被捕法官。她这样做,
又引起乱党一番侮辱。
雷斯红衣主教自吹自擂,声称他单独一人,在这一天内,把整个巴黎武
装了起来。这天被称为路障日。它是这类日子中的第二个。雷斯这个奇特人
物是法国第一个不以宗教为借口,进行内战的主教。他在回忆录中,自我描
述渲染了一番。这部回忆录以宏伟的气魄、敏捷的才思,变化无常的气质写
成。这正是他为人行事的写照。此人荒淫无度,并因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而
体力日衰、萎靡不振。但他却向百姓讲道说教,并因而使人对他像偶像一样
崇拜。他渴求发动叛乱,搞阴谋诡计。他二十三岁时,曾经是谋害黎世留的
阴谋集团的灵魂。他发起筑街垒路障;把高等法院推进阴谋诡计之中,把百
姓推进暴乱骚动之中。他极端虚荣,因此大胆妄为,鲁莽轻率,犯下罪行,
其目的乃是要成为群议众论的人物。在这种虚荣心驱使下,他多次声称:“我
出身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和佛罗伦萨最大的王侯的家族同样悠
久。”其实,他和他好些同胞一样,祖先是商人。
高等法院受他蛊惑引诱,甚至早在得到任何诸侯支持以前,就已举起反
对宫廷的旗帜,这一点显得令人惊奇。
长期以来,宫廷和百姓对高等法院这个团体的看法就大相径庭。如果相
信历届首相和宫廷的意见,巴黎高等法院是个法庭,为审理公民的案件而设。
它这项特权仅仅得之于国王的旨意。它除了资格老,管辖范围大之外,并无
优于王国其他法院之处。它仅因朝廷驻设于巴黎,才成为元老院。它并不比
其他机构更有进谏之权,何况这种进谏之权也纯粹是一种恩赐。它已接替从
前代表法兰西民族的那些高等法院,但仅仅接替了这些古老的议会的名称而
已。这一点的无可争辩的证据是:事实上,三级会议已被用以取代国家的议
会。巴黎高等法院和我们最初几个国王创设的议会不再有类似之处,正如士
① ②
麦拿或阿勒颇 的执政官,不再与罗马的执政官有类似之处一样。
这个仅仅属于名称上的错误却成了这个法律界人士团体提出过奢要求的
借口。这些法律界人士,因为花钱买来法官职务,全都以为拥有高卢征服者
和国王采邑领主的地位。这个团体历来都滥用常驻首都的第一法庭必然会窃

取的权力。它曾经敢于对查理七世作出决定,并将其流放国外。它已经开始

指控亨利三世犯有罪行。它始终竭力反对君主。在路易十四幼年时期,在最
温和的政府和最宽仁的母后的统治之下,它企图效法当时囚禁了国王并将其
斩首的英国国会,向国王发动一场内战。这些就是政府关于巴黎高等法院的
言论和想法。
但是巴黎公民以及所有尊重法官职务的人都把高等法院看成庄严团体。
这个团体廉洁可敬,持事公正,唯国家利益是爱,而且为此冒遭厄运之险。
它把自己的宏愿限制在能光荣地抑制国王近幸宠臣的野心的这个范围之内。
它对国王和百姓不偏不倚。人们把最神圣的权利和最无可争议的权力赋予这
个团体,而不去查考这些权利和权力从何而来。当人们看见它支持百姓,反
对被人憎恶的首相时,就称它为“国家的父亲”,并且很少在现在对国王加
① 土耳其海港,滨爱琴海,又名伊兹密尔。——译者
② 叙利亚西北部城市。——译者
③ 法国国王,1422—1461 年在位。——译者
④ 法国国王,1574—1589 年在位。——译者
———————– 页面 28———————–
冕的权利和从前授予最高法院的节制国王旨意的权力之间进行区别。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能找到准确的折中点。因为,归根到底,除了时
机和时间的规律之外,没有被人真正承认的其他规律。在强有力的政府统治
下,高等法院无足轻重。懦弱无能的国王在位时,它却举足轻重,在路易十
三统治之下,当这个机构抱怨贵族代表的等级名位在它的前面时,吉梅纳先
生曾经说过:“先生们,国王年幼的时候,你们可以报复。”这句话可以用
在它身上。
本书作者不想在此重复所有关于这些骚乱的文字;不想为了把浩如烟海
的、当时十分重要,而现在却几乎被人遗忘的细枝末节提供读者一阅而抄录
书本。但是,构成民族精神特点的东西却应该叙述,所有内战都共有的事物
叙述时应该少于成为投石党战争的特征的事物。
既然在人们心目中专为维护和平而确立的两种权力——大主教和巴黎高
等法院——已经开始骚乱,百姓便认为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合理合法。母后每
次公开露面,每次受到侮辱。百姓只称她为安娜夫人。如果有人在夫人二字
之外再加某个称号,乃是为了把她侮辱一番。百姓怒气冲天,强烈谴责她为
了同马扎然的友谊而牺牲法国。而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她到处听见一些歌
曲和讽喻时弊的民谣。这些既开玩笑又含恶意的证据,似乎会使人们对她的
德行的怀疑永远留存人间。莫特维尔夫人以其高贵而诚挚的纯朴感情写道:
“这些傲慢无礼的行为为母后带来荣誉。受骗的巴黎人引起她的怜悯之心。”
(1649年1月6日)母后偕同孩子、首相、路易十三的兄弟奥尔良公爵

和大孔代逃离巴黎,前往圣日尔曼 。几乎全体宫廷人员留住该城时,都在麦
秆铺上过夜。王冠的珠玉宝石也不得不抵押给高利贷者。
国王经常缺少生活必需品。国王的青年侍从被宫廷辞退,因为没有饭给
他们吃。那时,路易十四的婶母、伟人亨利的女儿、英国国王的妻子逃亡巴
黎,一贫如洗。她那后来和路易十四的兄弟结婚的女儿,因为没有柴炭取暖,
只得卧床不起。而巴黎百姓正处于狂热激奋之中,对这样多王室成员的痛苦
却根本不加注意。
奥地利的安娜的才智、恩惠、善良都受人赞颂,但是,她在法国却似乎
始终不幸。她长期被丈夫当成罪人对待,又饱受黎世留红衣主教迫害。她的

身份证件在瓦尔—德—格拉斯被没收。她在枢密院会议上被迫签字承认对夫
王犯了罪。她生路易十四时,国 王不愿按照习俗吻她。这种侮辱使她的健康
情况恶化到危及生命的地步。她在摄政期内,对哀求她的人慷慨施恩,但最
后竟被朝秦暮楚,狂热激怒的百姓赶出巴黎。她和她的姑子英国王后两人的
命运都是戴王冠的人物所能经历的剧烈变革所产生的令人难忘的儆戒。
母后含泪敦促孔代亲王充任国王的保护人。这位罗克鲁瓦、弗里堡、朗
斯和诺德林根的征服者,为人行事不能与他过去立下的大量汗马功劳背道而
驰。他幻想获得这种荣誉,即保卫他认为忘恩负义的宫廷,反对寻求他的支
持的投石党。这样,高等法院就必须同大孔代斗争。它敢于把斗争进行到底。
大孔代的兄弟孔蒂亲王既忌妒他的长兄,却又无法与之匹敌。他和隆格
① ② ③
维尔公爵 、博福尔公爵以及布荣公爵 ,在副总主教胆大妄为的天性怂恿之
① 地名,在凡尔赛附近。——译者
② 巴黎的一个旧修道院,在圣雅各路。——译者
① 生于1595 年,卒于1663 年,为最积极的投石党人之一。——译者
———————– 页面 29———————–
下,渴求标新立异,自以为能在国家的废墟之上建立他们自己的威势;自以
为能使高等法院盲目的行动服务于他们的个人目的,于是都主动前来向高等
法院效劳。高等法院主庭为一支徒具虚名的军队任命将领。每个高等法院成
员都自动捐输以召募军队。二十名法官被授予黎世留红衣主教创设的官职。
他们在高等法院的同事,出于任何社会都难免的那种狭窄心胸,似乎通过攻
击他们来破坏黎世留身后的声誉。他们对这二十名法官极端憎恶,不把他们
看成高等法院成员。这二十名法官每人都得拿出一万五千利弗来作为战争费
用,并以此购得他们的同事的宽恕。
高等法院主庭、调查团、诉状审理厅、审计法院和间接税案件审理庭等
机构虽然曾经大声疾呼,反对低额必征税,特别是反对增加税率 (而这只不
过增加二十万利弗),但却又提供一笔其价值约相当于今天我们一千万法郎
的巨款来颠覆自己的祖国。此外,还作出决定,没收宫廷拥护者的全部钱财,
其价值等于今天一百二十万利弗。根据高等法院决定,召募军队一万二千人。
(1649年2月15日)。每一大门能通车马的巨宅富户提供一人一马。这支
军队因而称为车门骑兵。副总主教自己有一个团的兵力,这个团称为科林斯

团,因为副总主教是科林斯的领衔大主教。
如果没有法国国王、大孔代和王国首都的名字出现,这场投石党战争会

同巴贝里尼战争一样可笑。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拿起武器来。孔代亲王以八
百名士兵包围十万名市民。巴黎人戴上羽毛饰带,投入战斗。他们的队形变
换成了职业军人的谈话笑料。他们一旦和王军两百人遭遇,就逃之夭夭,作
鸟兽散。一切全成笑柄。科林斯团被王军一个小分队打垮。这次挫败被称之
为科林斯的首次演出。
这二十名每人出资十五万利弗的法官被称为“出十五万的二十人”。除
此以外,他们没有获得什么别的荣誉。
博福尔·旺多姆公爵是亨利四世的孙子,是百姓崇拜的偶像,并被用来
充作煽动百姓的工具。公爵本是个颇孚众望的亲王,但却才智平庸,受到宫
廷甚至投石党人公开嘲笑。大家谈到他,只称他为“市井国王”。一只臂膀
中弹受了轻伤。他说这只不过是个张冠李戴的误会而已。

内穆尔公爵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记述说,孔代亲王向母后介绍一个全副
武装的驼背矮子。他说:“瞧,这就是巴黎军队的总司令。”他想以此来描
绘他的兄弟孔蒂亲王。这位亲王的确驼背,的确已被巴黎人选任为将领。但
是,同样这个孔代随后成了同样这些部队的将领。内穆尔夫人补充说,孔代
亲王认为整个这场战争只值得用滑稽可笑的诗来加以描写。他还把这场战争
称为“夜壶战争。”
巴黎军队每次从首都出战,总是战败而归,因此被人以嘲骂喧笑相迎。
这一切小小挫败,只有用歌曲和讥刺短诗来加以弥补。小酒店和其他花天酒
地的场所成了举行作战会议的营帐,而作战会议就在开玩笑、歌声和下流放
② 生于1616 年,卒于1669 年,为亨利四世之孙,为投石党首领之一。——译者
③ 生于1605 年,卒于1652 年。其父为新教首领之一,拥护亨利四世,本人与黎世留为敌。——译者
① 本为希腊城市名。——译者
② 指巴贝里尼家族的红衣主教因帕玛公爵欠债而与后者发生争执,著者在这里把投石党战争同这场争执相
比。——译者
① 内穆尔公爵夫人(1625—1707),其回忆录于1709 年发表。——译者
———————– 页面 30———————–
荡至于极点的淫乐之中举行。自由放纵、肆意妄为到了漫无节制的地步,以
致某天晚上,投石党的主要军官们遇见街上有人把圣餐带给一个被怀疑为马
扎然的人后,用剑背乱打教士,把他们撵走。
最后,人们发现副总主教,即巴黎的大主教,荷包里装着匕首出席巴黎
高等法院会议。有人看见这把匕首的柄,高声叫道:“这是我们大主教的日
课经呀!”
一个传令官,由国王侍从室的一个普通贵族陪同,前来圣安托万门传达
建议(1649年)。高等法院丝毫不愿接待传令官。但它却在高等法院主庭中
接待当时正在对法作战的利奥波德大公的使节。
全体贵族在这种种动乱之中,集会于奥古斯丁修道院,任命巴黎市议会
总务委员,公开定期开会。人们会以为这是为了改造法国,为了召集三级会

议,为了让王后授予蓬斯夫人 以面对皇上而坐的权利。法国人被人责备生性
轻浮,或许过去从来没有比这更加明显的证明。
正好与此同时使英国惨遭浩劫的内讧,把法、英两个民族的性格显示得
十分清楚。英国人把忧郁和顽强,理智和狂怒、投入国内骚乱和浴血奋战之
中。铁决定一切。他们为处决战败者而架设断头台。英王作战被俘,押解到
法庭。他被控滥用权力,受到审讯,并被判处斩首,当百姓的面执行 (1649
年2月9日)。执行时,刑场秩序和行刑的场面都和处决犯罪的公民时相同,
而在这种种可怕的动乱之中,伦敦从未蒙受到与内战俱来的灾难的影响。
法国人则与此相反。他们投身暴乱往往任性行事,闹着好玩。妇女率领
乱党。爱情酿成阴谋,并粉碎阴谋。蒂雷纳刚刚晋升为法国元帅,隆格维尔

公爵夫人 就怂恿他去煽动他所统率的王家军队起来叛乱。
这是曾经由著名的萨克森—魏玛公爵征募的同一支军队。魏玛公爵死
后,这支军队由出身于伯尔尼州一个古老家族的埃尔拉赫伯爵率领。就是这
个埃尔拉赫伯爵把这支军队交给法国,并使法国拥有阿尔萨斯。蒂雷纳子爵
企图引诱他。对路易十四说来,阿尔萨斯本会丢失。但是伯爵毫不动摇。他
约束魏玛的部队,使之忠于它们理应当遵守的誓言。他甚至还受马扎然红衣
主教之托逮捕子爵。子爵这个大人物当时意志薄弱,对国不忠,被迫逃离自
己统率的军队,以讨好一个嘲笑他的激情的妇女。这个法国国王的将军竟成
了唐·埃斯特旺·德·加马尔的副手。他们在雷代尔被普莱西—普拉斯兰①
打败。
② ③
大家知道奥克坎库尔元帅在给蒙特巴宗公爵夫人 的短信中写道:佩罗

内是美人中最美的人。大家知道拉罗什富科公爵因在圣安东战斗中,中了火
枪子弹,一度失明,此时他曾写给隆格维尔公爵夫人如下的诗句:
为了无愧于她的心,
为了取悦于她美丽的眼睛,
① 蓬斯夫人,曾积极影响其夫,使他成为热心的加尔文教徒。——译者
② 大孔代的姊妹 (1619—1679),为马扎然的死敌。——译者
① 普莱西-普拉斯兰 (1598—1675),法国元帅,曾任国务大臣。——译者
② 奥克坎库尔 (1599—1658),法国元帅,三十年战争后期战功卓著,投石党战争时期忠于宫廷。——译
者。
③ 蒙特巴宗公爵夫人 (1612—1657),曾被路易十三、马扎然放逐,后参加投石党之乱。——译者
④ 最积极的投石党人之一,生于1613 年,卒于1680 年。——译者
———————– 页面 31———————–
我同国王进行这场战争;
这战争原是我要向上帝进行的。
在国王的兄弟的女儿的回忆录里,人们看到她的父亲奥尔良公爵加斯东
的一封信。收信人是:“致我的女儿的反对马扎然的军队中的伯爵夫人们,
将官夫人们。”
战争多次复起,人人朝秦暮楚。孔代亲王把胜利的王室带回巴黎。他在
保卫宫廷之后,却以轻蔑宫廷为乐。他发现没有人给予他与他的光荣和功勋
相称的奖赏,就带头嘲弄马扎然,顶撞母后,侮辱受他轻视的政府。据说,
他写信给马扎然红衣主教时称他:“All’illustrissimo signor Faquino。”
①一天,他对红衣主教说:“再见吧,战神。”他怂恿一位雅尔塞侯爵向母后
求爱,并且非难母后敢于为此生气。他的兄弟孔蒂亲王和隆格维尔公爵抛弃
了投石党,和他结成同盟。摄政初期,博福尔公爵的私党所搞的阴谋曾经被
人称之为“自命不凡”党的阴谋。现在则有人称孔代私党的阴谋为“小老爷”
党阴谋,因为这些人想当国家的主宰。除了今天用在那些矜骄自负、缺乏教
养的青年身上的“小老爷”这个称号之外,所有这些动乱并没有留下其他痕
迹。
既卑鄙又可恨的手段到处有人使用。夏特莱的法官,以后成了雷斯红衣
主教的秘书的若利竟然计上心来,割伤自己的膀臂,向自己的马车开枪,企
图使人相信宫廷要暗害他。
几天以后,有人为了在孔代亲王党和投石党人之间制造分裂,使两派不
共戴天、无法调和,开枪射击大孔代的马车,并且杀死他一个跟班。这一事
件被人称为“加强的若利行动。”这件怪事是谁干的?是马扎然红衣主教那
一党吗?该党嫌疑最大。最高法院开会时,有人指控雷斯红衣主教、博福尔
公爵和老布鲁塞尔是凶犯。但是他们都被证明清白无辜。
各党之间,时而互相倾轧;时而进行商谈;时而彼此背叛。每个显要人
物,或者想成为显要人物的人,都企图把个人的飞黄腾达建立在国家的毁灭
覆亡之上。人人都把公益二字挂在嘴上,大谈特谈。加斯东忌妒大孔代的光
荣和马扎然的声誉。孔代对他们则既不喜欢,也不尊重。巴黎总主教府的副
总主教想母后提名自己为红衣主教。他效忠母后,以求得到这个并不给予人
以任何权威,但却使人地位突出的外国显职。当时偏见的力量是这样强大,
以致大孔代的兄弟孔蒂亲王也想用主教的红帽来覆盖他亲王的冠冕。与此同
时,阴谋的力量也是这样强大,以致一个出身微贱、毫无功勋,名叫拉里维
埃尔的修道院院长也同孔蒂争夺这一顶罗马的帽子。但是谁都没有争到手。
其原因是:亲王终于懂得蔑视这顶帽子;而拉里维埃则由于他的野心被人嘲
笑,因而作罢。但是,副总主教却因使母后对孔代亲王记仇怀恨,而得到这
顶帽子。
母后对孔代怀恨在心,除了大孔代和马扎然的细小利害争吵之外,并没
有其他缘由。没有任何国是罪加在孔代身上。然而,他却和他的兄弟孔蒂、
他的内兄弟隆格维尔在罗浮宫被捕。这次逮捕没有履行任何手续。逮捕他们
的唯一原因是马扎然对孔代心怀恐惧(1650年1月18日)。说实话,这一
行动违反所有法律。但是,没有一个党派知道法律为何物。
马扎然红衣主教为了制服这些王侯,使用了被称为策略的奸诈手段。投
① 意大利文,意为:致最杰出的法基诺先生。——译者
———————– 页面 32———————–
石党人被控企图谋害孔代亲王。马扎然使孔代相信应逮捕一名密谋犯,要对
投石党人进行欺骗;使孔代相信应该由孔代亲王殿下签发一项要卫队的宪兵
在罗浮宫作好准备的命令。就这样,大孔代签署了拘留自己的命令。策略常
常在于欺骗,而能干就是识破撒谎者的本领。这一事实,这次比任何时候都
显得更加清楚。
《隆格维尔公爵夫人的一生》一书叙述说,这几位王侯被捕时,母后退
入一间小祈祷室内。她让十一岁的儿子国王跪在地上。母子二人一同向上帝
虔诚祷告,祝愿这次逮捕顺利进行。如果马扎然这样做,这将会是种非常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