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通信-作者:伏尔泰

哲学通信

(5)

笛卡儿给盲人恢复了光明;这些人从而看见了古代和笛卡儿自己的 那些错误。在他以后,他所开辟的道路已经成为广阔无垠的了。罗欧 的那本小书?在某一个时期内曾经成为一本完整的物理学;现今,欧洲 各个学会的所有文献都还不能构成这种体系的端倪:把这个深渊探测下 去,原来是无底的。现在的问题是要看看牛顿先生在这道深渊中所挖 掘的了。[9]
注释:
[1]这封信的开端,用的全是诙谐的口气,伏尔泰假意装出在笛卡儿与牛顿之间不加抉 择。郎松根据这一手法就看出第十四封信的文字显然是在后来三封很拥护牛顿的信之 前*它一定是1728年的(看原信下边一句),第十五封信到第十七封信可能是1732年写 的。然而也不要以为这里是伏尔泰的思想有显著的演变:第十四封信信尾赞成牛顿而批 判笛卡儿时所用的字眼跟后来所用的一样(参看注[9])。他可能巧于避免一开始就使读 者疑惧,巧于逐渐地把读者引向“纯正的哲学”。
[2]通行本增补:“他不仅把这一哲学报告错了,而且他又比较^ ”
[3]在儒尔版中,此处作6ClairCir (解释疑难)》所有其他版本都作知lairer (启发)。郎 松以为应采用后者。然而伏尔泰在第四封信里已经用过6claircir这个字(参阅第四封信注
[4]),这里这个字既不是第一次用,尽可不必校正。
[4]为了这整个故事,伏尔泰参考了巴耶的《笛卡儿传》和封德耐勒的许多研究。
[5]通行本:“对于同时代的无知的哲学家们才像煞真有其事。”
[6]通行本里把“上帝存在的证据、物质”这九个字遗漏了。
[7]这句话在通行本里作:“倘若他在物理学上创造了新幻想,至少也破除了旧幻
^罗欧(〗620—1675年),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的学生,著有《物理学概论》。
想。”——1756年修改。
[8]通行本遗漏这一段。
[9]通行本没有这最后一句。
伏尔泰对于笛卡儿的见解根本没有变化,他把笛卡儿一般地列人天才先驱者之中,这 些先驱者曾经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也屡次迷失了新道路;这是哲学中的荷马或髙乃依一 类的人。
以?就是1738年的一个有决定性意义的判断(《牛顿哲学原理》第二编第一章):
应当承认他虽是伟大的天才,但在真正哲学上所知道的还不多:他缺少在他以后 一世纪的经验。这后一世纪高于笛卡儿,犹如笛卡儿髙于古代。
在同一著作里,伏尔泰当然反驳了笛卡儿的一切错误,特别是他的实体论(第二编第 二章)和漩涡论(第三编第二章)。
我们在《路易十四的时代》(第三十一章)里发现第十四封英国通信里的观念和一些 句子(例如参看注[7]):
当时笛卡儿出场了;他反其道而行:他不研究自然,却要推测自然。他是他那个时 代的最大的几何学家;但是几何学并不改变人的精神。笛卡儿的精神过于着重发明。 这位数学家中的第一人,在哲学上只做了些幻想。一个看不起实验、从来不引证伽利 略而要想凭空建筑的人,只会修起一座空中楼阁来。
所有像小说那样的部分获得了成功,而羼杂在新幻想中的点滴真理首先受到了攻 击。但是终于这点滴真理得力于他所引用的方法而崭露头角了:因为在他之前,在这 座迷宫中一点线索都摸不到,而他至少是提供出一条线索来,当他迷路之后,别人却拿 这线索来使用。虽则他用别些幻想来毁灭了逍遥学派*的幻想,他的功绩还是不小 的。这两个幽灵彼此交战。它们一个跟一个地倒了下去,理性终于在它们的废墟上站 起来了。
1752年的“目录” 一文又把共同的内容加以明确:
倘若我们把他拿来跟他后来的人比较,他是他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但也 是比较不大认识自然的哲学家。〔……〕他的《沉思集》、他的《方法论》仍被重视;他的 全部物理学是没落了,因为它既无几何基础,也没有实验基础。他的《折光学研究》里 有这种被斯耐里禹斯猜到的科学的根本信念和这种规律的应用,只能是出之于一位很 伟大的几何学家之手;对于物体冲击的规律的研究是他第一个想起的,虽然有了些差 误,但仍不失为奇才之作;笛卡儿的一本名为《几何学》的小书确使他的地位驾乎同时 代的数学家们之上
《关于百科全书的fel题》里的“笛卡儿主义” 一文用了二十七段文字缕述笛卡儿的 “错误”,接着便这样写道:
应该承认在笛卡儿的物理学中,没有一样新的东西不是一种错误^并非是他没有 很多天才;正相反,正是因为他依靠了他的天才而不用实验与数学:他本是欧洲最大的 几何学家之一,他却拋弃了他的几何学而只相信他的想象力。所以他不过是用一团混 沌代替了亚里士多德的另一团混沌。因此他把人类思想的进展拖迟了五十多年。正 是由于他具有亚里士多德所不能有的一条线索,实验的线索,即伽利略、托里拆利、盖 利克等人的实验,而尤其是他自己的几何学,可以拿来在物理学迷宫里指导自己,所以 他的那些错误就更是不应该的了。
人们曾经注意到许多大学都在笛卡儿的哲学中否定了仅有的真实的东西,而把一 切错误的却都采取了。所有这些错误的学说和随着这些学说而引起的一切愚蠢可笑 的争论,今日只剩下日益消逝的模糊回忆了。愚昧无知还有时候使人夸耀笛卡儿,甚 而那种所谓“民族的”自尊心也在极力支持笛卡儿的哲学。有些人从来既没有读过笛 卡儿的著作,也没有读过牛顿的书,却以为牛顿的一切发现都导源于笛卡儿。但事实 是,在笛卡儿的一切虚构里,没有一坱石头被牛顿用来作为基础。牛顿从来既没有追 随笛卡儿,也没有解释过他,更没有反驳过他;牛顿仅知道笛卡儿。他有一天决心读笛 卡儿的一本书,他在六、七页书边上都注上了“错误”,就不再读下去了。这本书曾经在 牛顿的侄儿的手中保存了很久。
笛卡儿主义在法国曾经流行一时;但是牛顿的光学实验和他的那些数学原理并不
^逍遥学派是亚里士多德哲学学派的参加者和他的哲学信徒。
能比欧几里得的证明更流行。
应该真实;应该公正;哲学家既非法国的,也非英国的,也非佛罗伦萨(意大利)的;
他是属于万国的。哲学家不像马尔巴罗公爵夫人;这位太太生了疟疾不愿服奎宁,因
为在英国,人们把奎宁叫做“耶稣会修士粉”。
哲学家在崇拜笛卡儿天才的同时,却把笛卡儿学说的废墟踩在脚下了。
这位哲学家恶众人之所恶,永远藐视那些迫害笛卡儿的人,这些人竟敢诬他为无
神论者,而笛卡儿曾经竭尽心力去探索上帝存在的新证据。请读一读托马斯先生的一
段“笛卡儿颂”,托马斯在其中很有力地描绘了一个名叫伏埃西禹斯的寡廉鲜耻的神学
家。这个神学家诽谤笛卡儿,就像以后发宗教狂的茹里欧诽谤培尔等等一样;就像巴
都叶和诺诺特曾经诽谤一位哲学家一样;就像醋商休美克斯和弗莱龙曾经诽谤《百科
全书》一样;就像人们日常诽谤人一样。希望彼此不诽谤才好啊!
我们在牛顿研究的末尾第十七封信中再来对照一下对于牛顿的看法(参阅第十七封信 注[5])。
第十四封信成为幵勒版《哲学辞典》里“牛顿与笛卡儿” 一条中的第一节。
第十五封信
谈引力的体系
使牛顿骑士享有举世盛誉的种种发现涉及宇宙体系、光、几何学上 的无限量,以及他在休息时作为消遺的纪年学等多方面。
我来讲给您听(尽可能不啰嗦)我能从这种种卓绝的思想中吸收到 的一点东西。
关于我们宇宙的体系,很久以来,就有人争辩着那使一切行星旋转 和维持在它们轨道里的原因,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落向地面的 理由。
笛卡儿的学说,从他以来经过了解释而且改变了很多,似乎给这些 现象提供了一个像是可以赞同的原因,而这个原因,由于它本身简单, 人人都可以懂,就更显得真实。⑴但是,在哲学上,对于太容易懂的事 应该与不懂的事同样地不能轻信。
重量,落向地面的物体的加速下坠,行星在它们轨道里的运行,绕 着它们的轴心而自转,这一切都只是运动;然而,运动只能由推动而发 生;所以一切物体都是被推动的。可是什么东西来推动它们呢?空间 没有空隙,所以它应该是被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所填满,因为我们看不见 它;所以这种物质是从西向东运动的,既然一切行星都是从西向东运行 的。所以从一种假定到另一种假定,从一种近似真实情况到另一种近 似真实情况,人们设想出由微细的物质而形成的一种广阔的漩涡,在这 里面,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人们还设想出另一种个别的漩祸,它浮在 大漩涡中间,每日围绕行星旋转。当这一切都假定了的时候,人们就
以为重量是出于这种日常的运动,因为,大家认为这种绕着小漩涡旋转 的细微物质应该比地球的转动快十七倍;然而,若是它比地球行动得快 十七倍的话,它就该有一种不可比拟的离心力,就可以将一切物体推向 地球。这就是笛卡儿学说中重量产生的原因。
但是在计算这种细微物质的离心力和速度之前,首先应该断言它的 存在,而即使它是存在的,要说它可能是重量产生的原因还是显得错 误的。
牛顿先生似乎不容置辩地否定了这一切的漩涡,大的与小的,带着 行星绕着太阳运行的漩涡以及使每个行星自转的漩涡。
第一,关于假定的地球小漩涡,我们证明了它是应该渐渐丧失它的 运动的》我们证明了若是地球浮在一种流体中的话,这种流体该与地球 有同样的比重,而若这种流体与地球有同样的比重,则我们转动的一切 物体都该产生一种极大的抵抗力,这就是说,需要有地球一样长的杠杆 来举起一斤的重量。
第二,关于大漩涡,那更是荒诞。我们不能把大漩涡说和那已经 证实是真理的开普勒定律混同起来。牛顿先生指出,木星被假定在其 中旋转的流体的运转与地球周围流体的运转的对比不同于木星的运转与 地球的运转的对比。
他证明了一切行星都在椭圆形的轨道里运行,所以它们在“远日 点”时彼此距离较远,而在“近日点”时彼此距离较近。以地球为例, 当它离金星和火星较近时原该走得快些,既然包围它的流体行动比较迅 速,该有更多的运动;可是,恰在这个时候,地球的运动是较慢的。
他也证明了:并没有什么从西到东运行的天际物质,因为彗星穿过 太空,时而由东到西,时而由北到南。
最后,为了更好地解决困难(如果可能的话),他证明了,或者至 少使之成为可能(甚而经过实验):天际无空隙是不可能的,他把那被 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儿所排斥于宇宙之外的真空又带给我们。
在用了所有这些理由和其他许多的理由推翻了笛卡儿学说中的漩涡
以后,对于能够认识在大自然中,究竟有没有一个能推动一切天体,同 时又构成了地球吸力的秘密原则,他感到失望。1666年,他退隐到剑 桥附近的乡下去了;有一天,他在园中散步,看到果子从一棵树上掉下 来,这个现象引起了他对重量问题的深思,所有的哲学家曾经很长时期 徒然地研究过重量的原因,而普通人根本就想不到它的奥妙。他自言 自语道:在我们的天空里,不管这些物体从何种高度掉下来,它们的坠 落一定在伽利略所发现的级数里面;而它们所经过的空间将是时间的平 方。这个使重物下落的力量,不管入地有多么深,或者在最高的山 上,是相同的,没有任何显著的减少。为什么这个力量不扩展到月球 上去呢?果真深人到那里的话,岂不更像是这种力量把月亮维系在它 的轨道上,而决定了它的运动吗?但是月亮服从这个原则,不管这原
*
则是什么,相信别的行星也服从这个原则,岂非更是合理的吗?
“倘使这种能力是存在的话,它的增长应该(而且已经证实)与距
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只需观察一个有重量的物体从不大的高度落到
地面的路程,与在同一时间内一个物体从月球的轨道落下的路程就可以
了。为证明这件事,也只需有地球的大小与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就可 以了。”
牛顿先生就是这样分析的。但是当时在英国只有很不正确的地球 大小;人们相信领港者的不准确的测量,他们以60英里作为一度,其 实应该以近70英里作为一度来计算。这种错误的算法不能和牛顿先生 所想获得的结论相符合。所以他放弃了它。一个平凡但骄气冲天的哲 学家,就要尽力把地球的大小去凑合他的学说了。牛顿先生宁可放弃 他的计划。可是,自从皮卡尔> 先生正确地测量了地球,划出了使法 国享受这么大的荣誉的子午线以后,牛顿先生再度采用自己的初见,获 得了和皮卡尔先生的计算相符合的结论。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件了不得 的事情:单单凭了四分之一的圆周和少许数学,居然发现了那么卓绝的
^皮卡尔(1620—1682年),法国天文学家,巴黎科学院院士,曾精确测定地球半径。
真理。
地球的圆周长是123 249 600法尺’ 这是一切引力学说的惟一
姐泡
itxlrJ o
人们知道了地球的圆周,知道了月球轨道的圆周及这个轨道的直 径。月球在这个轨道里公转一次需时27天7小时43分,所以月球平均 运动每分钟为187 960法尺被证明了;正是由于一个已知的定理也证明 了使一个物体从月球的高度落下的中心力在第一分钟只使它落下15
法尺。
现在,倘使物体有重量,向下坠,以及和距离的平方成为反比地相 互吸引的这条规律是真实的话,倘使根据这条规律,在整个大自然中发 生作用的力量是同一个的话,那么,显然地球离月亮既然有60个半 径,一件有重量的物体向地面掉下,第一秒钟就应该降15法尺,第一 分钟就应该降54 000法尺。
果然,一件有重量的物体第一秒钟降落15法尺,第一分钟降落 54000法尺,这个数字是60的平方乘以15,所以,物体的重量是和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的;所以,这个同一的力量使地球有吸力,又把月亮纳入 它的轨道。
既然证明了月亮吸引着地球一地球是月亮运转的中心——也就证 明了地球和月亮都吸引着太阳一太阳乃是它们周年运动的中心。
别的行星也应该服从这条普遍的规律,而倘使这条规律是存在的 话,那么,这些行星就应该遵照开普勒所发现的规律。这一切的规 律,一切的关系实际上都由行星极其严格地遵守着,因此宇宙引力的力 量使各个行星都吸引着太阳,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最后,各个物体的 反作用与作用既然是成正比,必然是反过来,地球也吸引着月亮,而太 阳也就吸引着月亮与地球;必然是土星的一个卫星吸引着其他四个卫 星,而这四个卫星也吸引着这一个卫星,五个卫星都吸引着土星,而土
*古度量名,1法尺等于0. 324 8公尺,
星吸引着它们全体;木星也是如此,一切星球都被太阳吸引着,反过来 它们也吸引着太阳。
这个宇宙引力的力量按照物体所含的物质的比例起作用;这是经过 牛顿先生实验所证实的一项真理。这个新发现可以用来证明太阳——
一切行星的中心 按照行星的体积和它们与太阳的距离,成正比例地
吸引着它们。从此逐步提高,直到那些似乎和人类智慧所不相称的知 识,他胆敢计算太阳包含多少物质,每颗行星又包含多少;这样他指 出,由于力学的简单规律,每个天体必然是在它现今所在的位置上。 他的宇宙引力规律的惟一原则说明了天体在运行中所有表面的不规则现 象。月亮的变化成为这些规律中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此外,人家显然 明白为什么月亮的轨道和别的星球的轨道每隔19年交叉一次,而地球 和别的星球交叉却需要差不多26 000年。涨潮落潮也是这种引力的极 简单的后果。在满月和新月的时候,月亮离地球近,上下弦的时候, 离地球远,再加上太阳的作用,就使地球上的海洋涨潮或落潮有了显著 的理由。
他用他的卓绝的理论说明了行星的运行及其不规则情况后,使彗星 也服从于同条规律。这些长久以来没有被认识的星,曾经是天体中可 怕的东西,是哲学家们的障碍物,这些彗星曾经被亚里士多德放在月亮 之下,又被笛卡儿送还到土星之上,终于被牛顿先生安置在它们真实的
位置上。
他证明了这些彗星都是固体,它们在太阳作用范围内运行,它们划 出椭圆的轨道,那么远离中心,那么近乎抛物线,以致有些彗星竟然要 花上500年以上,才能公转一次。
亚雷先生以为1680年出现的彗星就是在恺撒时代出现的那一颗: 尤其这颗彗星,比别的彗星更能使人家看到彗星是固体和不透明的,因 为它这样接近太阳,以致它离开太阳只有日轮的六分之一那么远,因 此,它所受到热度要比烧得最红的铁高两千倍。倘使它不是一个不透 明体,它就要在短时间内,被熔解,被毁灭。接着,探测彗星的运行,
便开始风行一时了。著名数学家贝努里用他的学说作出结论:这颗 1680年的著名彗星将在1719年5月17日重新出现。就在这个5月17
日晚上,欧洲没有一个天文学家睡觉的,无奈这颗著名的彗星并未出 现。其实给它575年的时间再出现,即使没有更大的把握,至少也比 较聪明些。一个叫做威尔斯顿的英国几何学家——虽是几何学家,却 也不失其为妄想家——曾经一本正经地肯定:在洪水泛滥的时候,乃是 一颗彗星使地球上的洪水泛滥的;他居然还因为人家讽刺他而吃惊。 古人的想法跟威尔斯顿的趣味差不多;他们相信彗星永远是地球上某些 大灾祸的先驱。恰好相反,牛顿疑心彗星对地球大有好处,从它们发 出来的烟可以用来援助行星,赋予生命力:在运行中,行星们吸收了太 阳从彗星分解出来的所有的小粒子。这个意见至少比另一个意见来得 可靠。
还并不尽在于此。倘使这种重力及吸力作用于一切天上星球身上 的话,那么无疑地这种力量对于星球的各部分也能起作用;因为,假若 物体按照它们的体积相互吸引的话,那只能是按照它们各部分的数量, 倘使这种力量包含在整体中的话,肯定在半个中也有,在四分之一中, 在八分之一中,以至在无穷小之中也都会有。加之,倘使这种力量在 各部分不是相等的话,那就永远要星球某些部分比其他部分来得重:事 实上这种情况没有产生。所以,这种能力确实存在于一切物质中,存 在于物质的最小最小的粒子中。
因此,可以看出引力是推动自然界的伟大的动力。[2]
在证明了这个原则的存在以后,牛顿早就预见就凭引力这个名字, 人们也会反对的。在他的著作里,不止一处地预防他的读者攻击引力 的自身,他告诉读者不要将引力与古人所说的隐伏的质量混淆起来,只 要认识一种中心力量按着力学的不变规律,从宇宙的这一端到另一端, 对最近的物体和最远的物体起着作用。
使人惊奇的乃是,在这位大哲学家庄严的抗议以后,沙朗先生和 德_封德耐勒先生——他们两位也值得我们称之为“大哲学家” 一~竟
然毫不含糊地责备牛顿犯了逍遥学派幻想的毛病:沙朗先生就是在1709 年的学院论文中,封德耐勒先生就是在对牛顿先生的颂词本文中,责备 牛顿的。
几乎所有的法国人,学者和其他的人,反复这样地责备他。到处 可以听到:“为什么牛顿不用大家都很懂的‘推动’这个词,却用了大 家都不懂的‘引力’这个术语? ”
牛顿尽可这样回答那些批评:“第一,你们对‘推动’并不比对 ‘引力’更懂;加之,倘使你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物体导向另一个物体 的中心,你们也不会想象由于什么力量使一个物体能推动另一个物体。
“第二,我不能承认‘推动’,因为,若要承认,我必须先发现果 真有一种推动行星的天际物质;然而,不但我不晓得这种物质,而且我 已证明它不存在。
“第三,我用了 ‘引力’这个术语,只为了表达我在大自然中所发 现的一种作用,一种未知原则的确然而无可争论的作用,是物质固有的 属性,有待于比我聪明的人们,倘使他们办得到的话,去找出它的 原因。”
“那么,您究竟教了我们些什么呢? ”有人还坚持地问着:“为什 么作了那么多的计算,却对我们说出您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 ”
“我教过你们,”牛顿能够继续说:“中心力的机械作用使一切物 体有了和它们的物质相称的重量,只有这些中心力使行星和彗星在规定 的幅员内活动。我给你们证实了一切天体的重量和运动不可能有另外 一种原因;因为有重量的物体按照中心力的已证明了的比例向地面下 坠,而行星按照同一的比例完成它们的运行,倘使另有一种力量在这些 物体上起作用的话,它就要加强它们的速度,或改变它们的方向。可 是,在这些物体中,从来没有一个在它的动作、速度、决定中,有丝毫 没有被证实是中心力的效果的;因此,不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理。” 请准许我再让牛顿谈一回。他将不很受欢迎地说:“我所处的情 形和古人大不相同。譬如,古人看到了水在唧筒里上升,他们就说:
‘水因怕空隙而上升。’但是我呢,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是我首先发现 了水在唧筒里上升,却让别人去费心解释水为什么上升。[3]解剖学家首 先告诉我们,手臂之所以能动,因为筋在收缩,他就告诉了我们一项无 可非议的真理;是不是因为他不懂为什么筋会收缩,我们对他就少感激 些昵?空气弹力的原因尚未发现,但是那位发现空气弹力的人却对物 理学有很大的贡献。我所发现的原动力更是隐秘,更是广泛,所以, 人们应该更感激我才对。我发现了一项物质的新属性,发现了造物主 的奥秘之一;我计算了它,我证明了它的诸般作用;人们对于我所给它 的名称,可以挑剔么? ”
“人们可以称做一种潜伏的属性的是那些漩涡,因为人们从未证明 它们的存在。引力却恰恰相反是一种真实的事物,因为人们证明了它 的作用,并且计算了它的幅员。这个原因的原因却在上帝心中。”
到此为止,不再向前。
注释:
[1]从开始直到“真实”为止,这一整段自1739年起由一段更长得多的论说所代替:
我并不准备在这里对于人们所谓的引力或宇宙引力作一个数学上的解释:我专讲 物质的这种新属性的历史,这种属性是在牛顿以前被人推测了许久而为牛顿所发现 的;这是用某种方式讲述新发现的历史。
哥白尼,这位天文学界的哥伦布,仅仅教了人们那久被歪曲的真正的宇宙秩序;他 仅仅指出了地球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公转和自转,所有的教会中的博士们就提出了仿 佛当年他们的前辈反对对踱点(即地球反对面)那样的异议。圣?奥古斯丁在否认对 腋点时曾说过什么!那么他们就要头朝下掉到天空中去了丨”学者们对哥白尼说: “要是地球自转的话,它就会四分五裂落到天空里去了。”哥白尼回答道地球肯定是 转动的,而它的各部分是飞不了的;所以必定有一种力量把地球各部分都引向地球的 中心;而且这种属性也可能存在于一切星球里,在太阳里,在月球里,在星群里;这是上 帝给物质的一种属性。”他就这样在他的第一本书《天体运行说》中表达他的意见的,没 有敢也或许没有能再前进一步。
开普勒继哥白尼而起,改进了那个关于宇宙真实体系的令人惊叹的发现,进一步 接近了万有引力学说:我们看到,在他的火星论文中,那个牛顿从中取得了财富的宝藏 的矿脉还没有清清楚楚形成。开普勒不但承认万物倾向地心,也承认了星辰之间相互 倾向。他敢于推测并且敢于说倘若地球与月球不是被维系在它们的轨道里的话,便会 彼此接近而连在一起。他对于这一惊人真理的认识也是如在九里雾中错误百出的,以 致人家说他是凭着一种本能而推测出来的。
可是,伟大的伽利略,从一个更机械的原则出发,考察了什么是物体向地面的下坠 (此处,17^9年的版本有详细的解释,1752年以后的通行本是这样节略的):怎么样下坠 以及按照什么比例加速;掌玺大臣培根要人们试验物体在可以到达的最高及最深的地 方下坠是否也是这样。
很奇怪的是笛卡儿,这位当时最大的几何学家,在他自己建立的迷宫里没有利用
这条线索。我们在他的著作里找不出这类真理的任何痕迹;所以也就无怪乎他有所彷
他想要创造一个宇宙。他就像人家写一部小说一样地来创立一种哲学;一切都像 真的一样;却没有一点是真实的。他设想出了元素、大漩涡,这些似乎都给了自然界的 奥妙一种表面可以讲得通的理由。可是,在哲学上……
人们可以很容易在这篇论文中找到第十二封信、第十四封信中及《路易十四的时代》 第三十一章(第十四封信注[9])的一些语句。伏尔泰毫无顾忌地剽窃了他自己的著作。
[2]伏尔泰为性急的读者把主要的事实摘了下来。此外前面所说的一切学术上的证明, 是郎松清楚指出三种文献汇编中的研究结果:首先是邦贝东的著作《哲学家牛顿爵土一 瞥》(1728年),其次是封德耐勒的《牛顿颂辞》|最后是马贝都(1732年)的《论星辰 的种种姿态》。
[3]伏尔泰很注意使引力学说摆脱形而上学的解释:引力这个词本身,可能在某些人的 眼光中看来多少含有神秘主义的意义,曾经长期被人们辩论过。牛顿的任务是一种纯科 学的任务:他研究自然界运转的规律,但是他不主张上溯到最初的原因。特别对照一下 牛顿哲学的第二部分第九章末尾。
[4] “约伯记” (27)原文:你走到这里,不能再前进。
伏尔泰在他那部《牛顿哲学原理》(1738年出版)第三部中用很长的篇幅重新论述了 引力理论,我们可以参考这十四章来补充第十五封信中的简略的报道。颇值得注意的是 他差不多在两方面采取了同一的计划,以下,事实上就是各章的简要次序:重量,笛卡儿 的大漩涡说,空间无空隙(第一、二章),宇宙引力,伽利略(第三章),对行星的影响 (第四章),幵普勒(第五章),由月球所得的证明(第六章)i “引力存在于物质的各 部分”(第七章);太阳,行星,地球(第八至第十章);涨潮与退潮(第十一章〉,月 球理论(第十二章〉,彗星(第十三章)|结论:“引力对万物的一切运动发生作用是物 体持久的原因。”(第十四章)
开勒版《哲学辞典》里“牛顿与笛卡儿” 一文中,并没有发现第十五封信(以及第十 六封信与第十七封信的幵端> 的内容,这篇文字的第二节是一节新写的文章,发表于1756 年,参阅后面的第十七封信注[5]。
第十六封信
谈牛顿的光学
一个新的世界被前一世纪的哲学家们发现了。这个新世界的存在是 我们意想不到的,所以它就更难于认识。认为人们可以推测到天体遵循 着什么规律来运行,光怎样发射,这在最聪明的人看来,是一种卤莽。
伽利略在他的天文学的发现里,开普勒在他的数学里,笛卡儿至少 在他的折光学里以及牛顿在他全部著作里都谈到过宇宙的动力。在几 何学里有人计算无限量。关于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体内的汁液 流通的知识改变了我们对于自然的看法。在抽气机里出现了物体存在 的新方式。用望远镜可以使目标接近我们的眼睛。最后,在许多新鲜 事物发现之后,牛顿关于光的发现是人类好奇心所能期待的一切新发现 中的最大胆的发现了。
直到安多尼阿?德?多米尼斯的时代,虹一直似乎是一个不可解的 谜。这位哲学家猜测到虹是雨水和阳光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笛卡儿由 于用数学来解释这个非常自然的现象而名垂不朽,他计算了雨点的反光 作用。这种聪明的计算在当时可说是很神奇的了。
但是倘若有人告诉他,说他把光的性质弄错了;说他没有任何理由 相信光是一种球形物体;说并非是这种物质弥漫宇宙,并非是只要太阳 推动它,就可以动起来,就如同一根长棍从一端推动,另一端也会动一 样;说光倒是太阳放射出来的,并且说,光从太阳传到地球只要七分 钟,可是一个炮弹永久保持它的最初速度,至少也要二十五年才能跑完 这段路程。笛卡儿又会说什么呢?
倘若当时有人对他说:“光的直接反射作用并非是它碰上物体坚硬 部分而跳回来;物体透明也并非是它有大孔眼;将来会有人来证明这些 谬论都是错误的,他将会分析一道光线比一个灵巧的艺术家分析人体更 灵敏。”他又该如何地惊讶!
⑴这个人已出世了。牛顿只用一只三棱镜就给肉眼证明光是一束 彩色光线,混合起来就呈白色。一道光线被他用三棱镜分成七道,这 七道光依次映到一块白布或一张白纸上,一道挨一道,宽窄不等。第 一道是赤色;第二道是橙色;第三道是黄色;第四道是绿色;第五道是 青色;第六道是蓝色丨第七道是紫色。这些光线,每一道就是再通过 一百只三棱镜,也决不改变它所有的颜色,犹如真金不怕火炼。并且 为了尽量证明每道光线所带的颜色就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颜色,可取一 小块黄色木头,把它放在赤色光线下,这块木头立刻染上赤色;放在绿 色光线下,立刻又呈绿色;如此类推,都是一样。
那么在自然界中,颜色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不外是物体反 射某一种光线而又吸收其他光线的这种性质罢了。这种奥妙的性质又 是什么呢?牛顿证明说,这只是构成物体的各个细小部分的厚薄程度 罢了。这种反射又是怎样发生的呢?有人曾经以为是因为光线像颗 子弹一样射在坚固的物体表面上又跳回来。绝对不是这么回事。牛 顿告诉那些少见多怪的哲学家说,物体不透明只是因为它的孔眼大, 光是从物体内部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物体孔眼越小,也就越显得透 明:所以纸在干燥的时候就反光,涂上油就透光了,因为油充塞孔 眼,使孔眼更显得小了。
就是在这一点上,他考查物质极度粗松的状态,每一部分都有孔 眼,每一部分的各个部分又有各个部分的孔眼;他指出在宇宙中没有一 方寸紧密的物质;我们的意识距离了解物质的究竟,可有多么远哪! 他这样分析了光并且把他敏锐的发现一直向前推进,指出用原始色 来识别合成色的方法,指出这些基本光线,用三棱镜分开,能按照次序 排列,只是由于这些光线是按照这种次序屈折反射的原故。光按照这
种比例分裂的性质,在他以前还没有人知道。光的这种不均等折射, 赤色比橙色屈折得更小一点的这种性能等等,他名之为折光度。
最有反射性的光就是最能屈折的光。从这一点,他又指出折光和 反光的原因都是这同一种性能。
这么多的奇异的发现,还只是他的发现的开端。他找到了观察光 的颤动和震荡的奥妙。这种光线的颤动,往返不停地摆动着,并且随 着它所遇到的物体各部分厚薄不同而透过或反射光线。他居然有勇气 计算在一块平面透镜和一块凸面透镜叠合在一起的时候,为产生某种透 光作用或某种反光作用,为显现某种颜色,在镜与镜之间所必需的空气 空隙的厚度。
从所有这些试验中,他发现了光影响物体、物体影响光各到什么 程度。
他很了解光,能够确定用望远镜加强光度和助长我们视力的技术所 受到的限制。
〖2]笛卡儿,以一种很可原谅的真诚态度,热衷于这种几乎是他亲自 发明的新兴技术,他也许希望用望远镜能够窥见星球上的小东西,这些 东西跟我们在地球上所能分辨的一样小。
牛顿证明过我们不能再进一步改善望远镜,因为这种折光和折光 度本身,在使物体接近我们的时候,离开原来的基本光线太远了;他 在这类透镜里计算了红光和蓝光折光度相差的比例;他用我们意想不 到的东西来做实验,研究镜面的形状所造成的不均状态和折光度所造 成的不均状态。他发现望远镜头,一面凸,一面平,倘若平面朝向目 标,由镜头位置和构造所产生的差度只是由折光度所产生的差度的五 千分之一;所以并非镜面的形状使我们不能改善望远镜,而是由于光 本身性质的原故。
这就是为什么他发明一种用反射而不用折光来显示目标的反光望 远镜的原故。[3]这种新式的望远镜很难制造,也不大好使用,但是在 英国,有人说一只五尺长的反光望远镜的效果足以抵得过一只百尺长
的折光望远镜。
注释:
[1]在1752年的版本里,以下6段被删除。“通行本”里没有这封信,前一封信也没 有,因为开勒版没有把这两封信印出来。是伯休按照1752年版的原文整理出来的,后继 者都仿效他。
[2] 1742年的一个版本,从这里起,改变了这封信的全部结尾。玆仅录其首段如下:
把一些错误归罪于一些发现真理的人是很自然的事。这类真理里最令人惊疑反 对的就是太阳和星球在宇宙中辐射的光线的速度;这种急速的奔驰激怒了那些哲学 家,他们把一切都建立在笛卡儿所说的那种细微的物质上。这些哲学家说在七分半钟 怎么走完3 300万里的路程呢?但是只在想象上搞不通,在智能上却是应该接受的。
[3] 1752年版本信尾是: ■
当他获得这一发现时,在欧洲还不大为人所知。我见过一本小书,大约就是在那 个时候写的,里边提到牛顿的望远镜时,把牛顿当作眼镜匠了 某个叫做牛顿的英国 工匠”。后代人巳替牛顿辩明白了。
我们在《牛顿哲学原理》第二篇“牛顿的物理学”题目下,看到共有十三章讨论第十 六封英国通信所谈的同样问题。以下就是这十三章的目录:光的研究,笛卡儿,罗美尔
(I),马勒伯朗士(n),反射与折光(m,iv)(眼睛,镜子(V,vi),远近大小的 知觉(vu,m),折光与引力(K),颜色,虹(x,xi);颜色与物体厚度(xn),结论
(1): “这些发现至少应该使我们在对自然和事物本质作决定时极端慎重。对我说 来,我坦白承认:我越想越奇怪人们为什么竟害怕承认物质的新原理和新属性。物质可 能有无限的原理和属性呢。”
第十七封信
谈无限和纪年
复杂深邃的无限问题也是牛顿所走过的一条新的道路,他给我们指 出一条指导线索来。
在这项惊人的新发现中,笛卡儿依然是牛顿的先驱;笛卡儿在几何 学方面曾经大踏步向前迈进,直向无限,但是他进到边缘就止步不前 了。华里斯先生,在前一世纪中叶,是用一种循环除法把一个分数变 成无限极数的第一人。
布兰克尔爵士用这一无限极数来求双曲线的平方。
麦卡托公布了这个求积法的证明式。大约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牛 顿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发明了一个通用的方法,把人们刚刚试用在双曲 线上的求积法应用在种种曲线上。
所谓微分,或微系数和积分,就是把无限处处代入代数式的方法。 这是用数目精确计算和度量一种数量的技术,这种数量,我们甚至不能 理解它的存在。
当有人对您说有些无限大的线形成一个无限小的角;说一条直线在 它是有限的时候是直线,若无止境地微微变更方向,便成为无限的曲 线;一条曲线无止境地延长就能够变成直线,事实上您不会以为是有人 在跟您开玩笑吗?
当有人跟您说有些二度无限,三度无限,无限度无限,三度无限比 无限的无限就等于零,您不是也会以为有人在跟您闹着玩吗?
所有这一切,初看起来,像是极其没有道理,实际上却是人类思想
最细致最广泛的努力的结果,也是发现一些直到当时尚属未知的真理的 方法。
这种如此大胆的创作也还是建立在一些简单的观念上的。这和量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求得一种曲线的面积,求出一个普通算术里没有 的数的立方根,都是有关系的。
并且,就是这么多种类的无限,到底也不至于比那个很出名的命 题一一在圆与切线之间可以通过若干曲线,或是另外一个命题一物质 永远可分,更难想象吧。这两条真理早已经人证明,而且也并不比其 他真理更可理解。
有人为这一著名的发现跟牛顿争论了很久。莱布尼茨先生在德国 曾经被人看作是牛顿名之为微系数的微分学的发明人,贝努里也以积分 学的创始人自居;但是首先发明的荣誉仍旧归于牛顿,别人只有能够跟 牛顿争名的光彩。
有人也曾这样否认过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现象;否认佩罗发现汁液流 通现象。哈梭克和利汶柯克首先发现那种发展成人的小虫儿>。也就 是这位哈梭克与惠更斯争夺计算一颗恒星距离的新方法的发明。我们 还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哲学家发现了转迹线问题。
无论如何,牛顿总算由于这种无限几何学达到了知识的最高峰。
⑴我还得给您谈谈另外一本比较更接近人类理解的著作。但是它依然 带着牛顿在他种种研究中所有的那种创造精神;这是一种崭新的纪年学, 因为在他所进行的一切研究中,他必然要改变别人已经接受的观念。
他惯于清乱理繁,并且至少想弄清那些跟历史混淆的古代传说,于 是确定一种不确切的纪年。的确,所有的家族、城市和民族都是想尽 方法提早他们的起源的;而且,最初的历史学家也都是最忽略记载年代 的;古书的流通较之今日差上千倍,因而受到批评的机会自然也就少, 人们也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欺骗世人了;既然有人明确地设想了一些事
*指精虫。
实,也就很可能设想年代日期。
大体说来,牛顿觉得世界比纪年学者们所谈的要年轻五百年;他这 种思想是根据自然界日常川流不息的现象和天文观察而来的。
我们这里说的自然界川流不息的现象,指的就是人类世世代代所经 过的时间。埃及人最初使用了那种不大确切的计算法。当他们想要写 他们最初的历史的时候,从美尼斯到塞东,他们计算为341代;他们又 没有确定的时期,只约略估计每经三代就是一百年。所以,他们计算 从美尼斯王朝到塞东王朝有11 340年。
希腊人,在奥林匹亚纪年法以前,照着埃及人的方法计算,甚至把 各代年限稍微延长,把每一代的年数加到四十。
然而在这上面,埃及人和希腊人都算错了。按照自然界川流不息 的现象说来,的确是每三代约合一百到一百二十年。但是必须有三个 朝代才有这么多年数。显然,通常人活的时间总比国王在位的时间长 久一点。所以,一个人要想写历史而又不知道确切的年代,他所知道 的是,一个国家有九位国王,倘若他计算出九位国王有三百年就大错特 错了。每一代人约计有三十六岁,每一朝代约计有二十年,一朝接着 一朝。拿英国的三十位英王、从征服者威廉到乔治一世来说吧,他们 一共在位648年,分配给三十位国王,每位在位二十一年半。六十三 位法国国王,一位接着一位,每人大约在位二十年。这就是自然界川 流不息的现象。所以古人弄错了,一般把每一朝代的经过时期跟每一 代人的经过时间等量齐观,所以说他们把年代计算太长了 i因此应当从 他们所计算的数目里略微减少一点才合适。
天文学的观察似乎大大帮助了我们的哲学家;他在他自己的本行内 好像是更有权力。
您知道,先生,地球除开它每年从西往东绕日运转以外,还有一种 特别的运转,直到最近还没有人知道,[2】它的两极有一种很慢的从东往 西的逆向运动,使它每天的位置不能对准天体同一方位。这种差度, -一年中感觉不到,时间一久,差度可就大了。到了七十二个年头上,
我们就发现差了一度,也就是说差了天体全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所 以每经过七十二年,春分时的二分线经过一颗恒星,与另外一颗恒星遥 遥相对。因此,太阳不在白羊宫,于希帕尔格#时代所在的天体方位, 而与金牛宫原来的方位相对,双女宫便在金牛宫原来的方位。各个宫 都变动了位置,可是我们却老是保持古人的说法;我们说春天太阳在白 羊宫的方位,同我们说日出日落一样,都是一种迁就习惯的说法。
希帕尔格是第一个把星座和春分秋分线比较,发现星座起了某些变 化的希腊人;或者宁可说希帕尔格这种见解是从埃及人那里获得的。哲 学家们把这种运动归之于各个星球,因为当时人们还远不能想象在地球 上还有这样的转动,还以为地球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变动的。他们便倡 说一种天体,以为各个星球都依附在那上边,并且以为这一天体有一种 特殊运动,使它本身向着东方移动,因此,各个星球就好像每天都从东 往西移动一样。在这一错误上,他们又添上了第二个更严重的错误,以 为他们所设想的天体、星球不动,每隔一百年,这个天体便向东移动一 度。所以,他们在天文计算上跟在物理学说上都弄错了。例如当时有 一位天文学家就说过:“在某一位观察家的时代,春分线曾经在某一星 座、某一星球的方位上;从这位观察家的时代直到我们的时代,春分线 移动了两度;那么两度就相当于两百年,所以这位观察家生在我们两百 年以前。”这样推论的这位天文学家一定是弄错了整整54年。这也就是 为什么古人犯了双重的错误,把宇宙漫长的年代,也就是说,整个天体 运转的年代,估计成36000年。但是近代人知道,满天星斗的天体的这 种假想的运转,不外是地球两极的运转,运转了 25 900年。这里应当顺 便注意牛顿确定了地球形状的同时也很幸运地解释了这种运转的理由。
在这一切都提出来之后,为了确定纪年,我们还得看一看现今二分 线在什么星球位置上在春季与黄道相切,还需要知道有没有哪一位古人
*希帕尔格(纪元前190—前125年)是古代最有名的天文学家,生于俾斯尼亚的尼喜阿 斯(在小亚细亚)。他曾发现昼夜平分点的变移岁差。
曾经告诉我们在他那个时代黄道跟这道二分线在哪一点上相切。
克莱蒙?亚历山得勒说参加阿耳戈诺特远征#的希隆曾经观察过这 次著名远征的时代的星座,把春分确定在白羊宫中央;秋分,在天秤宫 中央;夏至,在巨蟹宫中央;冬至,在摩羯宫中央。
在阿耳戈诺特远征以后很久,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一年,梅东观 察到夏至点经过巨蟹宫的第八度。
那么,黄道带十二宫每宫都有三十度。希隆时代,至点都在宫的 中央,也就是在第十五度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一年,至点在第八度 上:所以迟了七度。一度相当于72年,所以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端到 阿耳戈诺特远征,只有72年的七倍,合504年,并不像希腊人说的700 年。所以拿现今的天体情况与阿耳戈诺特时代的来比较,我们看出阿 耳戈诺特远征应该是在耶稣纪元前九百来年而并非是一千四百年左右; 因此,世界比人们所设想的年代少五百来年的样子。因此各个时代都 往近推移了,一切都比人们所说的发生得晚。我不知道这一奥妙的学 说是否能受人欢迎,[3]人们是否肯下决心根据这类观念来调整世界纪 年,也许学者们会以为把同时改善了物理学、几何学和历史学的荣誉都 归之于牛顿一人身上,未免推崇过甚:也许这种世界最高权威的地位伤 害了别人的自尊心。[4]所以在那时候,有些很大的哲学家纷纷攻击万有 引力,别的人又打击他的纪年学说。本来时间可以令人明白胜利究将 属谁,可是时间也许会使得争论更为模糊不定。[5]
注释:
[1]这封信的双重题目给它自己带来了特殊的命运。第一部分,关于“无限”,没有收 在开勒版和其他各种版本(1739—1751年)里,都被讨论同一题目的旁的文字代替了,我们
?古希腊传说,希腊英雄弗立克佐斯跟他的弟弟亥莱同骑一只金毛绵羊渡海逃往科尔 希达^这只羊^金毛由一条龙看守在那里。后来希腊英雄亚逊率领五十多位英雄同乘阿 耳戈号船渡海远征,前往科尔希达取金毛。这就是阿耳戈诺特远征的故事。因为这些英 雄乘的船名阿耳戈号,所以就被人们称做阿耳戈诺特。
o纪元前431—前404年’斯巴达与雅典两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作战,雅典被毁。
可以在郎松版第2卷第67—71页上找到,伯休把这段文字收入《哲学辞典》(参阅莫郎 版,第19卷第459—462页)作为“无限” 一条的第二节。至于第二部分(谈“纪年学”)在 幵勒版的《哲学辞典》里,构成“牛顿与笛卡儿”的第三节。
[2]通行本:“与其说为人所知,不如说为人所推测。”
[3]通行本:“这一学说似乎是真实的,我不知它是否会受人欢迎。”
[4]通行本的末尾是:
所以,在赞成漩涡说和管柱形物质说的人攻击巳证实的引力说的时代,苏西埃神 父和弗莱莱先生在牛顿的“纪年学”尚未印行之前就写文章反对它。
[5]从1739—1752年,《哲学通信》各版都在此处增加了一段。该段见代替第十五一第 卜七封信的文字第一段。
实际上从1756年起,第十五、第十六和第十七封信的第一部分都不见了,在原处有 下列几段文字,这几段文字经开勒版发行人收入《哲学辞典》作为“牛顿与笛卡儿” 一条 的第二节(从伯休起,他把第二节作为本条的全文,因为第一节和第三节已收入“英国通 信”,作为第十六封信和第十七封信的第二部分了):
最初牛顿准备进教会工作的。他先做神学家,在他一生中都留下了这段生活的痕 迹。他认真赞成阿里乌,反对亚他纳修;他甚至比阿里乌更进一步,像一切的苏西尼主 义者那样。现今在欧洲有许多学者都有这种见解;我不说都是这一宗派的,因为他们 没有组成集团;他们甚至意见还很不一致,其中许多人压缩自己的学说,归入与基督精 神调和的纯粹的自然神论。牛顿却和这些人不同;他与英国圣公会只在同性同体这一 点上意见不同,英国圣公会其余的说法他都相信。
他曾解释过《启示录》这部书,就是他善意的表现。他在那部书里很明晰地发觉教 皇是反基督的,此外,他解释这部书,和其他从事于这项工作的人一样。从表面上看 来,他想通过这种解释,用他超人的优越,来安慰人类。
曾经读过他放在他所著的《数学原理》那部书后面一点形而上学的许多人们,在那 里发觉到有些东西也和《启示录》同样晦涩。形而上学的学者们和神学家们十分像蒙 眼角斗者。但是当牛顿研究数学时,眼睛是睁开的,他的目光直达世界边缘。
他曾经发明人们称之为“无限”的计算法;他曾经发现并证明整个天体运行的一种 新原理。在他以前,人家绝不认识光是什么;人只晓得关于光的一些模糊而谬误的观 念。他曾经说光应该为人所认识!”果真它被认识了。
反射望远镜是他发明的。第一只反射望远镜就是他亲手制造的;他也指出了为什 么没法增加普通望远镜的强度和远度。就是在他的新望远镜出现的时候,一个德国的 耶稣会修士把牛顿当作一个制造望远镜的工匠,在一本小书里,他说:“一个名叫牛顿 的工匠”。后代已经为他剖白了。在法国,人们对待他更不公平,人们把他当作一个弄
错了的搞实验者;又因为马里奥特用了不好的三棱镜,人们就连牛顿的一切发明都拋 弃了。
从他开始著述和演算时起,他就被他的同胞们所赞赏。但在法国为人所共知,却 在四十年之后。相反地在我们这里却曾有笛卡儿的管柱形物质和繁枝形物质,有马勒
伯朗士神父的微弱没劲的小猶涡,以及勃利瓦?德_莫里哀先生的学说, 然而这
一位勃利瓦?德?莫里哀远不及卜克林?德?莫里哀呢。*
从那些稍稍和波里涅克红衣主教先生在一起生活过的人们之中,没有人不听过他 说牛顿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派的人,也没有不听他说牛顿的热的辐射,特别是他的万有 引力,嗅到浓厚的无神论的气息。波里涅克红衣主教把一种非常伟大的辩才结合到他 的独厚的天赋上去;他写起拉丁文的诗来一挥而就,令人吃惊;但是他只懂得笛卡儿的 哲学,而且他死记住他的那些论证正如人家记住日期一样。他丝毫没有成为几何学 家,他也不是天生的哲学家。他能够评论西塞罗的“反对加狄里那的演说词”和维琪尔 的“埃奈歌”,但不能评论牛顿和洛克。
当我们估计着倘若牛顿、洛克、克拉尔克、莱布尼茨,是在法国,就要被迫害;在罗 马,就要被拘禁;在里斯本,可能被烧死。如此说来,对人类理性该作何想呢?这个理
“后面这位莫里哀是法国伟大的喜剧家,他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把民间的滑稽剧改 变为批判贵族文化和资产阶级风习的社会风俗喜剧。前边那个莫里哀当然不能和他 相比。
性却在这个世纪里诞生于英国。在玛丽女王的时代,英国曾经对用希腊文拼音的人进 行相当严厉的迫害,而实际上,迫害者自己弄错了。那些惩罚伽利略的人们自己错误 得更多&只要看到哥白尼的浑天仪,则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官就应该惭愧到灵魂深处。 但是,倘使牛顿生于葡萄牙,倘使一个多敏我会修士在距离平方的反比中看出是一种 异端,那么,就应该把伊萨克?牛顿穿上黄色大袖的囚衣押赴刑场活活烧死。
人们要问,为什么政府要求成为学者和宽宏大董的那批人,偏偏是愚昧无知和残 酷无情的呢?他们之所以是愚昧无知,正因为他们曾经长期学习,他们之所以残酷无 情,正因为他们懂得他们的那些恶劣的课业将为贤者所轻视。无疑地宗教裁判所的审 判官们曾经无耻地惩罚哥白尼的学说,不仅是看成邪说异端,而且认为错误百出,而实 际上他们用不着害怕这种学说。尽管地球和其他行星那样,围绕着太阳运行,他们决 不会因此而损失他们的收入和荣誉。除非哲学家们攻击教理,教理原可高枕无忧:世 上所有的学院,丝毫改动不了人民的宗教信仰。那么,阿尼都斯派这么多次地疯狂反 对苏格拉底派,其道理何在呢?那因为阿尼都斯派心中自思苏格拉底派瞧不起 我们。”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相信牛顿由于他的特殊功勋巳经交了好运。我以为朝廷和 伦敦市巳经大吹大擂地任命他为英国皇家的财政大臣。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伊萨 克_牛顿有一个相当可爱的侄女,名叫龚居易夫人;她很讨得掌库大臣哈里法克斯的 欢心。对于牛顿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美丽的侄女,那么微积分学和万有引力就全无 用处。
我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的行文和结构比较接近于《哲学辞典》,而不大像是属于“英 国通信”的,可是在伏尔泰死后才被收入《哲学辞典》里。
所以伏尔泰很崇拜牛顿,只是对于牛顿的宗教信仰有少许保留的意见,我们看他觉得 遗憾的是不能把牛顿列为他所重视的苏西尼主义者。
以下有两处文字可以证明这种崇拜的思想,时期不同,在《路易十四的时代》(第三 十四章)里有两小段:
牛顿是首i发现和证实万有引力的伟大自然规律的人,一切星球都是遵循这一规 律在运行中维系着的。他首先实际上了解了光,在他以前没有人认识光。
他的那些数学原理——其中统治着一种完全新颖完全真实的物理,都是奠基在人 们不恰当地名之为“无限”的计算的发明之上的。这一发明是几何学最新的成就,是他 在二十四岁时完成的。这曾使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一位科学家亚雷称赞道:‘‘人不能再 比这个更接近于神明了”。
1778年,在发表在《伊莱娜》卷首的“致法兰西学院书”里有这么一段:
现在我们都是牛顿的学生;我们感谢他独自发现和证实宇宙的真实体系,感谢他 独自教导人类理解光;我们原谅他解释了《但以理书》和《启示录》。
第十八封信
谈悲剧
当法国人还只有露天剧场的时候,英国人跟西班牙人一样,就已经 有了剧院。被看成是英国高乃依的莎士比亚,⑴差不多是在洛泼? 德?维加”时代盛开的花朵。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戏剧。他具有充沛的 活力和自然而卓绝的天才,但毫无高尚的趣味,也丝毫不懂戏剧艺术的 规律。我可以告诉您一件偶然巧合的事情,但这是真实的:那就是这 位作家的功绩断送了英国的戏剧;[2]他那些通常被人们称为悲剧的怪异 笑剧,穿插了一些美丽的场面和伟大而恐怖的片断,从而使这些剧本在 演出中总是获得很大的成功。时间是人们声誉的惟一制造者,而最后 竟把他们的缺点也变为可敬的了。两百年来,[3]这位作家的绝大部分 的奇异而非常的思想,有权被认为卓绝的了;近代的许多作家,几乎完 全抄袭了他;但是在莎士比亚作品里获得成功的地方,却在他们的作品 中被喝倒彩,于是您就会想象到人们越是看不起近代人,对于这位古人 就越发崇敬。人们没有想到不应当模仿他,那些抄袭者的恶劣成绩才 使人明白他是不可摹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