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5)

  真正的宗教必然具有坚如磐石的基础,而各种异教则只是漂浮于时间海洋中的泡沫。至于新宗教的兴起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也想谈谈我的浅见。当人对于现有的教义发生意见分歧时,当主教及宗教领袖的生活腐败、行为不检时,当一个时代既愚昧而又野蛮时,那么办要有人倡导,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宗教。穆罕默德当年就是如此。但假如没有以下两点,这种新教派就不可能被广为传播。第一是出现了对权威的蔑视。第二是人们行为的放纵无忌。至于思想上的异端邪说,虽然可以败坏人的心灵,却很难结成强大的力量,除非借助于政治上的支持者。新宗教的创立,往往需要借助三种形式:一是利用“奇迹”或“神迹”,二是利用宣传,三是利用武力。殉教杀身的行为,也属于奇迹范围之内,因为这种行为往往被看做是一种超人的精神力量的显现。虔诚的修炼,也同样应包括于奇迹中。
  防止异端兴起的最好方法,是改革旧宗教已有的弊端。对于枝节之争,应力求妥协。处理方法要灵活,尽量避免迫害和流血。对于异端的首领,与其压迫他们,不如以说服和提升的方法争取他们为自己所用。
  在战争中,局面变的往往很快。这里有三种因素:一、战场;二、武器;三、战术。在古代,战争往往来自东方。波斯、亚述、阿拉伯、鞑靼这些侵略者东方人。高卢人是西方人,但在欧洲历史上他们只发动过两次战争。一次古柯西亚,一次是古罗马。此外,我们在历史经常看到北方民族侵略南方,由此可见北方是好战的民族,究其原因,不知是由于战神以北,还是由于北方的地气寒冷,使人性变得冷酷了呢?内战常是国家支离破碎的原因。因为统一的力量一旦不存在,国内不同的民族就可能千方百计寻求独立的机会。
  罗马帝国就是这样灭亡的,查理曼帝国也是如此,西班牙帝国早晚也会如此。一个称霸于世的国家,迟早会灭亡。一个人口太多的国家,也是如此。人口压力如果大到本国养活不了的程度,就不得不移民于外部。和平的方式不行,就只好采用武力。
  关于战争的武器,在不同的时代变化也不同。印度人很早就发明了火炮,而据说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已经发明了火药。这种武器的发明,使人们可以远距离作战,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的危险。一直以来对武器的要求是,既要灵巧轻便,又要有大的杀伤力。至于作战的战术,最初人们依靠的是战士的数量,后来开始逐渐重视技巧和策略,包括运用地形、埋伏迂回等等。
  当一个国家初步创立时,往往重视武力。及至基础稳固,就转而重视教育与学术。而在它成熟的时期,将会特别重视工业和贸易。学术也有儿童时代,那时它才萌芽而且往往是幼稚的。在少年时代,它是旺盛但却浅薄的。此后才能进入灿烂辉煌的成年期,而鼎盛时代一过,它就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中年时代的衰微和枯萎。以上我们展望了变迁转动的历史之轮。这是足以人头昏目眩的。至于验证这些理论的史事,就不宜由本文来一一引证了。
  ①《旧约?传道书》第 1 章第 9 节记所罗门之言曰:“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②同上书第 11 节:“从前之事今世无人记得,将来之事将来的后世亦不会记得。”③即希腊神话之冥河,人死后涉冥河一饮其水而忘却一切往事。④不详。详见培根所著《物理论》第 1 卷第 10 章,培根称其为“第一位现代人”。⑤希腊神话中日神乘坐战车,驾车者是其子法厄同,但日车因之狂奔,天地大乱,宙斯为之震怒,以霹雳击死法厄同,复命日神驾车。⑥3 年大旱事见《旧约?列王纪》第 17—18 章。伊利亚即犹太先知。⑦似指南美洲火山。
  译者的话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英国 17 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3 页)
  培根于 1561 年 1 月 22 日出生于伦敦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
  培根少年时期即已才华出众。12 岁入剑桥大学读书。15 岁时作为英国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工作。归国后当过律师和国会议员。1596 年,培根被聘为女王的特别法律顾问,1613 年被任命为首席检查官,1616 年担任掌玺大臣,1617 年担任英国大法官。在历史上,除了培根,很少有哲学家曾担任这样高的官职的。但是,当他晚年回顾这段往事时,却感叹地说:当时自己“把才能误用于自己所不适宜担任的事业上了”。1621 年,培根由于一次宫廷阴谋的牵累被指控贪污受贿。不久,高级法庭对他作出有罪判决,并将他逐出朝廷,永不起用。对于此案,培根承认自己确曾收受礼物,但不承认自己由于接受馈赠而枉法。他认为自己“是 50 年里英国最公正的法官之一”,同时又认为对他的审判,是“两百年来英国国会中一次最公正的裁判”。培根的这番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他用这种矛盾的陈述暗示了当时英国宫廷中贿赂风行的腐败政治情况。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后来在评论培根这段经历时说:“在那年代,法律界的道德有些废驰堕落。几乎每一个法官都接受馈赠,而且通常双方的都收。”“培根获罪本是�场党派争哄中的风波,并不是因为他格外有罪。”(《西方哲学史》)在此案解决后,培根即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1620 年)。1626年,培根由于在进行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把雪塞入一只鸡的肚子)时,受寒致病,后来不治去世,终年 65 岁。
  �论说随笔文集》初版于 1597 年,最初只收入了 10 篇短文。书出后风靡一时,因此培根生前曾多次再版重印,每次都有增删修改。到 1625 年培根去世前一年印行第四版时,全书已扩大为 58 篇文章了。
  在这些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中,培根讨论了题材相当广泛的人生问题。他以一些精妙的格言警句,提炼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黑格尔产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像、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著作充满最美妙、�聪明的议论”,“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哲学史讲演录?论培根哲学》)——节选自何新译《培根论人生》一书《译者的话》说明:
  以上除少数篇章(1.论真理 2.论死亡 3.论嫉妒 4.论狡猾 5.论婚姻 6.论读书 7.论爱情 8.论青年与老年 9.论逆境 10.论美)的文本来源于何新的网站,其余都来源于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必读?旭日卷》之一《培根论人生》(2003 年 1 月第 1版,第 1 次印刷;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很是遗憾,本书有策划、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封面设计等大名,却没有译作者,真有点名屋易主之感。

发表评论